2006-08-18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我国力争5年内建30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2、环保总局建立环境咨询委员会避免盲目决策
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启动 资金投入最大
4、86位著名环境专家正式加盟中国“环保智囊团”
5、是否理解偏差——环保专家质疑四川地方环保部门
6、大气环流异常是渝川旱灾主因 与三峡蓄水无关
7、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非法探矿,谁之过?
8、汉江流域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组图)
9、广州天河区钛白粉厂发生有毒液体泄漏事故(图)
10、新疆艾比湖大面积干涸 湖区面积萎缩至677.01平方公里
11、库区配围油栏应对江水污染
12、大连市将对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
13、滇黔桂三省(区)采纳政协建议案联手治理万峰湖
14、长江南京下关水位降至60年来同期最低(图)
15、山东将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建设30万亩人工湿地
1、我国力争5年内建30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717057.html
人民网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扎西报道: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消息,中国将强化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到“十一五”末争取建成三十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五十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野外观测台站和重点实验室等大型科技基础项目。
据悉,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其总体目标是到二0一0年,通过实施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保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在知识创新的关键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环保技术法规、标准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使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到二0二0年,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
在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国家环保总局称,要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公益性研究投入渠道,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并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加强对环境科技投入的使用管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使环保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并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
2、环保总局建立环境咨询委员会避免盲目决策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8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8/09299783588s.shtml
本报讯 (记者 郄建荣) 许多重大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今日表示,国家环保总局已建立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以彻底解决盲目决策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也在该委员会的委员之列。
这位负责人认为,建立专家参与管理决策机制,完善管理决策程序是解决盲目决策的
关键。为此,国家环保总局明确提出,环保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未经调查研究、未经科学论证的不能决策。
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启动 资金投入最大
来源:环保总局网站 2006年8月1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549
记者8月18日从全国环保科技大会获悉,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由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为组长单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九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国家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饮用水安全,二是流域性环境治理,三是城市水污染治理。要围绕国家环保目标,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措施,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要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实现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环境治理的跨越式发展。要搞清水污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本阐明我国区域性、流域性重大水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和机制,以解决关键技术为核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水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开展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展区域、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题,其中有4个与环境保护有关。按照国务院统一安排,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参与组织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三个科技重大专项。目前,环保总局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其他三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
4、86位著名环境专家正式加盟中国“环保智囊团”
来源:新华网 2006年8月1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551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顾瑞珍 吴晶)全国环保科技大会18日在京举行,86位著名环境专家正式加盟中国“环保智囊团”。
“环保智囊团”是由49位中国环保专家组成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37位优秀环境科技专家组成的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其中有3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据介绍,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是环境保护宏观与综合决策的高级专家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及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大环境保护经济和技术政策、重要环境保护方针措施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是环保总局常设科学技术咨询审议机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国内外专题调研、考察和研究,对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重要项目、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议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坦言,当前环境科技的现状和能力与国家环保要求还很不适应,突出问题之一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缺乏依靠科技的工作机制,许多重大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就匆忙出台,影响了决策的质量。
他强调,今后凡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都要充分听取“环保智囊团”的专家们的意见,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撑作用,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完)
5、是否理解偏差——环保专家质疑四川地方环保部门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18/content_4975929.htm
新华网成都8月17日电(记者刘海)7月31日,新华社播发《“达标排放”何以成为危害百姓企业的“挡箭牌”?》一稿后,引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研究与制定的科研人员葛大陆的关注,他分析认为“地方环境监测部门设置监测点与适用标准不统一,是导致企业‘达标排放’的首要原因”。而仁寿县环境监测站近期对排污企业的监测仍执行原评价标准,监测结果仍是“企业达标排放”。
采用不同监测标准,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地方环保部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还是“避重就轻”选择参照标准?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专家观点:监测点设置不科学、适用标准有误
位于四川仁寿县彰加镇的四川省仁寿县碳素制品厂于1987年建厂,19年来由于企业燃烧沥青生产电极糊外排碳渣等粉尘,对周围庄稼和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部分庄稼减产、少数居民患有气管炎。而据附近村民反映,企业外排烟气很是“辣”喉。为此,村民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由于当地环保部门对该厂排放粉尘的多次监测结果都表明该厂粉尘是“达标排放”,不能以违法排污论处,只能对企业的降尘、吸尘措施提出建议。
葛大陆一直从事国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研究与编制,仁寿县环保部门对碳素厂的监测参照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就由他主持制定。葛大陆从报道内容分析认为,碳素厂粉尘污染排放原因主要是在粉碎、包装等过程造成,而不仅仅是工业炉窑排放的粉尘,对此情况按国家标准适用范围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不适用仁寿县环境监测站选取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此外,如果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点也应在工业炉窑排放源5米处,多点采样,选取最大值,而非当地环境监测部门选取的“厂界外20米”的监测点。葛大陆认为,当地环保部门适用标准有误、监测点选取不科学才造成粉尘“排放达标”、环保部门处罚无据。
地方环保部门辩称:不存在适用标准有误问题
8月8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仁寿县环保局时,局长徐爱民为记者提供了一份仁寿县环境监测站今年8月1日对碳素厂排放粉尘的最新监测报告,报告中显示“8月1日对该厂无组织排放粉尘的监测结果为,厂界外20米1号监测点清洁对照点粉尘浓度为0.6毫克/立方米,2号点(厂界外20米)为1.4毫克/立方米,3号点(厂界外20米)为1.5毫克/立方米。”徐爱民称,此次监测执行标准仍旧是《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结果在该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5毫克/立方米范围内,属“达标排放”。
徐爱民说,地方环保部门选取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标准执行的,随即,他向记者出示了2002年10月四川省环保局科技标准处编发的《环境标准实用手册》,手册中提到“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型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
徐爱民认为,多年来,为减少厂区粉尘的产生,碳素厂采取了购入袋装颗粒煤、改烘干技术为水蒸气加温、改用节能锅炉等多项厂区减尘、吸尘措施。近期,投资20万元的厂区沥青燃烧气体回收设施已经上马,在这种情况下,碳素厂向外界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工业炉窑排放,就应遵照《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不存在适用标准有误的问题。
徐爱民说,8月1日的监测在今年4月份监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点,由于该碳素厂厂区设有围墙,所以按照规定在“厂界外20米处”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设置是完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没有问题。
政策理解偏差 还是故意避重就轻?
葛大陆分析认为,仁寿县环保局之所以多次监测都是“达标排放”,其主要原因是设置监测点和对照标准不统一,才最终导致监测结果在国家允许的最大浓度范围内。而当地环保部门对已经危害到百姓利益的排污企业实行监测时,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混淆不同排放标准的监测点设置位置,监测结果对照错误,这样一来,排污企业怎能不“达标”?
葛大陆说,如果采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那就应该在工业炉窑排放源和距离排放源5米处设置监测点,多点采样,取最大值,然后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较。而作为生产电极糊的碳素厂不仅从炉窑中外排粉尘,在运输、粉碎、包装等过程中都会出现无组织的粉尘排放,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在厂界外10米至50米的地方设置监测点,然后把监测结果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相对照。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碳素、碳黑之类的粉尘排放要求极严,即“厂界外肉眼不可见”,厂界外上风向和下风向监测点的值应基本一致。从仁寿县环境监测站两次的监测结果看,上下风向监测值的差值都在1毫克/立方米左右,均超过“厂界外肉眼不可见”的标准,可以推断“该厂外排粉尘是超标排放”。
而针对“综合型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葛大陆解释说,两个标准同时适用到一个企业的监测,并不违背不交叉执行的原则,因为设置监测点与选取的标准是统一的。碳素厂的工业炉窑排放源--烟囱属有组织排放,须采用工业炉窑排放标准;而厂区内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属无组织排放,须采用综合性排放标准。
葛大陆认为环境监测部门在对一个排污企业进行监测时,有必要采取多标准参照,才能准确了解企业排污情况,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才能及时查处。(完)
6、大气环流异常是渝川旱灾主因 与三峡蓄水无关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717470.html
针对目前网络上传言,称此次重庆特大旱灾是三峡工程蓄水所致,此间有权威人士表示:“这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
四川省气象局今天向公众介绍,四川目前的高温干旱,是当地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而沿海的台风对本地持续高温起了重要作用。
四川省气象局认为,这次四川的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局部反映。气候变化让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譬如出现了连续登陆我国沿海的台风。台风抵住了副热带高压的脊背,动弹不得的副热带高压,就长期稳定地控制住川渝大部分地方。
一方面,台风阻断了从南方过来的水汽通道,另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又拦截了从北方进入的冷空气,让四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了一个“气候孤岛”,以至无法产生大范围降水,消除干旱。
四川是一个盆地,不同地区的干旱情况也有差异。盆地西部由于与青藏高原对接,气流上下碰撞,容易产生热雷雨以缓解旱情,而川东、川中大多是丘陵山区,没有山地抬升气流,局部地区的降水不易产生,高温干旱情况也就更加严重。
四川省气象局表示,最近几天盆地西北部地区不断有雷阵雨天气,但这只是局部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没有水汽从外部补充进来。虽然降雨后气温略有下降,但从总体来说,高温天气仍是主导。就目前的情况看,本月20日之前,不会有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盆地各市还将在高温中煎熬,而干旱也会持续。
对于重庆大旱,重庆市气象局解释说,今年的干旱与1959、1966、1972、1992、2001年的相似,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据介绍,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重庆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出现持续干旱。
中高纬度环流场则表现为乌拉尔山地和东北亚区域无明显阻塞高压形势,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降水天气过程明显偏少偏弱。
另外,青藏高压也比常年偏强,并与副热带高压连接成一个强大的高压带,持续控制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同时,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受大陆高压阻断,使重庆市水汽条件不充足,空气湿度偏低,造成干旱少雨。(闵捷 田文生)
7、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非法探矿,谁之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15960.html
内容提要
位于甘肃省文县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大熊猫、珙桐、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由于保护区内的让水河黄金资源非常丰富,致使当地政府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竟然支持在让水河畔探矿、开矿,使得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链面临严重危害……
非法采金有恃无恐
保护区入口处竖有一块国家林业局立的石碑,刻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六‘禁止’”,其中第六条明确禁止在保护区内探矿开矿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旨在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可是,由于让水河河道内蕴藏丰富的沙金,使其成为一块“唐僧肉”,一批又一批淘金者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非法采金,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静静流淌了千万年的让水河不再宁静……
8月10日,记者从文县东部进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入口处竖有一块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8月立的石碑,石碑上刻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六‘禁止’”,其中第六条明确禁止在保护区内探矿开矿。(见上图)
沿白龙江往西,就到了让水河流域。在店坝乡麻石头村附近,一幅触目惊心的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金矿矿主在让水河一边的山脚下修有一条蜿蜒3公里左右的路,有些磨碎的矿石高高地堆在岸边,有些被直接倒在河里,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长的伤口……(见下图)这是前几年非法采金造成的破坏场景。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非法开采金矿影响最大的当数娃娃鱼了。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是一种外形像壁虎的两栖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一般生活在低山地区清澈、湍急、清凉的溪流中,以水中的鱼虾、蛙和水生昆虫为食。过去每到产卵繁殖季节,在让水河流域就能见到娃娃鱼,现在很难了。因为采金几乎对它的生存构成毁灭性的灾难。
泰富公司要探矿开矿
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同意“让水河流域沙金残尾矿的开采,要引进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科学、规范、有序开采”
让水河一带砂金资源的乱采滥挖现象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经过他们的反映和投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有关部门及省政府督促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简称“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和文县人民政府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关停、炸毁了非法采矿点,取得一定治理效果。
本来,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巩固成果,进一步遏制对保护区的资源掠夺。可是,据文县人民政府的一份会议纪要,2005年8月7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同意“让水河流域沙金残尾矿的开采,要引进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科学、规范、有序开采”。8月13日,县政府给甘肃省林业厅的一份《关于开发让水河河道砂金的请示》说,“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广西泰富黄金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文县泰富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该段河道。”
11月3日,文县泰富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泰富公司”)取得有效期限为2年的探矿证,对整个让水河一带进行金矿普查,勘查面积达53.08平方公里。随后,泰富公司于12月22日、2006年1月16日先后打报告给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申请开采让水河流域沙金矿。报告称,泰富公司正在申请对让水河一带残余沙金的采矿权,以便今后进行科学开采,为文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月25日,白水江保护局对此给出答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禁止在保护区内探矿、开矿,保护区管理局无权批准泰富公司的申请。
保护区有6个探矿点
以探矿带采矿的现象普遍存在。探矿本应由专业地质队来完成。在保护区内探矿、开矿也是有关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不批准泰富公司申请,是严格执行了有关法律法规的。那么,在让水河一带探矿、开矿,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华梨告诉记者,采金会破坏河床两岸的树、灌木等植被,采矿时要挖几米、十几米深把整个河道翻过来,使得生活在河里的娃娃鱼无容身之地,采矿的炮声、机械声还会干扰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范军接受采访时说,泰富公司是县里招商引资过来的,该公司还取得了石鸡坝半山金矿的采矿证。目前有来自甘肃、广东、广西等地的公司在让水河流域有6个取得了“合法”手续的探矿点。这些手续齐全的公司进行科学有序的集中探矿、开采,有利于遏制非法开采者对国家资源的侵蚀。他表示,白水江保护区占据了文县42%的面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文县到处是山,很封闭,如果保护区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得不到开发,将会对县里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据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可荣介绍,泰富公司在20公里左右长的让水河流域取得探矿证,并没有经过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的同意。如今,以探矿带采矿的现象普遍存在,探矿本应由专业的地质队来完成。泰富公司应该不具备这个资质,再者在保护区内探矿、开矿也是有关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老百姓的反映属实,是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保护区管理局坚持的原则就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办事,绝不允许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
泰富公司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获得探矿权,并申请采矿权,这是明显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了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坚持原则外,上级林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没有尽到监管的职责。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而文县人民政府背离科学发展的要求,没有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留住绿水青山,给娃娃鱼一个生存空间,给大熊猫一个安静的栖息地,使让水河恢复原有的平静!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8、汉江流域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组图)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716490.html
7月26日至8月4日,来自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组织的2006年“湿地使者行动”队伍,先后奔赴汉江流域的丹江口、襄樊、武汉等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所在地,针对汉江饮用水水质现状展开实地调查——
现状
7月26日下午四时,丹江口水库边的农夫山泉饮用水公司。几根粗大的取水管道伸向窟边的取水口,将水送到车间的饮用水生产线,经过加工的水灌装后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当地老百姓喝水可没有这么麻烦,直接从水库里挑上一担回家,既洗衣做饭,还管人畜饮用。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正好也在这里。水库水质为二类,可供直接饮用,不久的将来,京津冀地区的居民们也可以喝上甘甜的丹江水。
丹江口水库的一汪碧水给“湿地使者”郭磊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绿,不会逊色于朱自清先生写的梅雨潭的绿,而且这绿更宽阔,有深邃广袤的力量。这水的包容与博大,澄净了我的眼睛与心灵,开阔了关于水的视野。”
同样的情景却没有在离丹江口水库不远的汉江流域襄樊段出现,直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再没有出现过。
在襄樊市内的多处沿江地点,湿地使者们看到:一家家化工厂在江边堆积着五颜六色的矿物材料尘渣;紫褐色的污水哗哗流进汉江的;还有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游泳区、取水口戏剧般的布置在近在咫尺的空间;还有众多“墨水河”一般的支流的融入,河口交汇处泾渭分明……
“湿地使者行动”队员们察看了襄樊小清河入汉江口一段,并徒步考察了唐、白河水质,汉江支流的污染情况触目惊心。
郭磊城痛心地说,“我们停下来看了好几个点,水是黄绿色的,喧腾的地方泛起圈圈白沫,静止的地方犹如一潭死水。工矿企业排了一晚上污水后的河流才叫恐怖,简直就是墨池,不堪入目。”
另一名队员李倩介绍,“7月28日那天下午,我们徒步考察白河时,看见水都是黏黏的,泛着七彩的光,非常刺鼻。我们发现很多小造纸厂都是直接把污水排到河里面。”不少当地人向队员们反映,庄稼都是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粮食年年减产,品质也不好,只要听说是河边种出来的,没人敢买。“湿地使者”小心翼翼地对排向汉江地污水进行取样
一名男队员在河边取样时,不小心一脚踩到淤泥上,结果脚上红肿发痒,至今仍没有恢复。
环境污染令队员们触目惊心,甚至让他们“胆战心惊”。7月29日,一行人在当地环保组织的带领下,来到著名的“癌症村”——翟湾村。翟湾村是湖北省襄樊市的一个普通村庄,然而这个3000人的村庄近两三年来却有100多人死癌症,其中大多是30到50岁的青壮年劳力,是中国平均癌症发病率的八十倍,癌症的阴影在村民中间造成了巨大恐惧。
翟湾村是白河从河南省进入湖北的第一个村庄。千百年来,白河一直是翟湾村的生活、生产用水,白河名字虽然叫白河,但在翟湾村人眼里却是一条黑水河。村支书翟战洪胆战心惊地说:“水都是黑水,河里啥子都没有,连条鱼都没有,严重的时候,泡沫有一米多深,河里的砂子都是黑的,挖起来的砂也是黑臭黑臭的。”
更为严重的是,污水经过渗透,仍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村民所用的井水仍然是污染水。襄樊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白河污水全部来自上游河南省南阳市。
据调查,南阳市最多时有大小造纸厂上百家,而距离湖北省襄樊市翟湾村最近的河南省新野县五星镇马庄村就有五家小造纸厂。目前河南新野县全县没有一家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都排入白河。
支流也是流域系统的血脉,当支流不再干净清澈时,干流又能幸免吗?令人担忧的一个事实是,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汉江干流污染江段逐年增加。目前,汉江武汉段水质仅达到Ⅲ类,且有不断下降趋势。
调查
这次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调查的汉江流域以及它的支流,在八十年代仍称得上是“鱼米之乡”,旱涝保收,水鸟成群。“翟湾村的很多村民们靠河就脱贫致富。”一位在河上摆渡的老师傅向我们描述这些的时候话语中满是怀恋。
流淌了几千年的汉江,为何来20多年整体水质下降如此之快?来自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的9名湿地使者经过徒步实地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原因一:工农业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上游地区污染严重,特别是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一些地区黄姜加工业的兴起,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基本上直排汉江,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污染。另外,在汉江支流流域如河南等地,小造纸厂长期存在,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汉江支流。资料显示,近年来每年排入汉江的废水约6亿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汉江中下游河段由于水质劣变,出现“水华”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水华”现象指的是由于水体污染而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原因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成为汉江水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陕西南部的安康和汉中是汉江上游的两个主要城市,总人口为600多万。由于治污设施严重滞后,每年约有5600多万吨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进了汉江及其支流中。而事实上,整个汉江沿岸各个城市,没有一个城市完全具备有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能力,每年数亿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
原因三:航运污染。在普通运河中,大量的船只航运,造成水上的航道堵塞。搅拌河底河泥泛起,导致水道水质黑臭。同时,船上的生活垃圾管理不善,垃圾倾倒入河道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不断发展,但是航运目前仍占有较大比例,“湿地使者行动”队员们在调查中发现,从武汉硚口区一带的知音桥至汉江入长江口的几公里河段,江边停靠的全是大大小小的驳船,上面的人的生活垃圾都倒入了汉江。还有一些江边停靠的不是“船只”,而是水上建筑,底盘是水泥浇注在江底,上面则进行饮食经营,产生的垃圾都是直接倒入汉江。
困境
随着汉江流域污染逐渐严重,很多祖祖辈辈生活在汉江两岸的人们时刻面临着生存危机:要么,背井离乡,想法挣钱谋生;要么,在日益贫困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翟湾村的地下水抽出后,经过沉淀,会出现很多白色的絮状物。
李倩说,翟湾村的地下水,过去打3,4米就有水,而且井水甘甜可口。而后来呢,水非但越来越不能入口,而且打10米都没水。村民们平时烧水,水要是稍微一热,就会有棉絮一样的沉淀物出现,要是不沉淀,水根本无法饮用。
翟湾村的村民们愤慨地说,那些小的造纸厂十几年前就有了,问题的发现在于这个村子癌症的高发,一年里有那么多的人的了同一中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在襄樊市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关注和呼吁下,问题才得以曝光,“癌症村”一夜间家喻户晓。
但据村民们介绍,不光是他们村子出现癌症患者100多名,死亡70多名。在翟湾村周围好多个村庄早就出现了多名癌症患者,包括河南境内的几个村庄,均存在癌症死亡率过高的问题。“癌症村”在当地一定程度地存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未来几年汉江流域的水质得不到根本改善,‘癌症村’不断增多的趋势是肯定。”湿地使者们呼吁,改善汉江水环境和水质,已经迫不及待。
困惑
2000年6月南水北调工程确定后,对汉江水环境和水质的要求更高。人们担心,以汉江中下游的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将会减少,流速变慢,势必导致汉江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负荷加重,这也使得汉江污染治理迫切地提上日程。
有关方面对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前景设想非常美好。整体规划中除了生态林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检测等项目外,汉江流域的丹江口等14个城市各自至少有1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能力达113万吨,可削减85%以上的生活污水,汉江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减少汉江“水华”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发生。
但这样一个完美的“碧水蓝天”设想在网络上刚一出现,就有网友断言:“不过又是另一个淮河治污工程而已。”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今年5月30日,新华社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国家为治理淮河污染用了10年时间,投入600多亿元的资金,但结果却令人吃惊,尤其今年8月初因为一场暴雨,引来了有史以来淮河最大的污染团,5亿多吨的高指标污水横扫淮河中下游,淮河治污“十年之丑”彻底暴露。
尽管现在有关“淮河治污”的争论不休,但不容质疑的是,10年过去了,政府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带来的依然是一条污水泛滥的淮河。
过去的教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悲愤但鲜活的蓝本,以后怎样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舆论也注意到,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多的专项资金被用于治理污染上。记者获悉,为避免“南水北调”变成“污水北调”,仅汉江治污项目外,各级政府已经制定计划,在未来还将不断投入资金,治理日趋严重的汉江水质污染。
“问题是,这些资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产生预期的收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国家在环境保护项目上投入的资金并不少,但是这些资金利用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9、广州天河区钛白粉厂发生有毒液体泄漏事故(图)
来源:广州日报 2006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18/content_4977455.htm
图为四氯化钛从松动的阀门里泄漏出来(高鹤涛、顾展旭 摄)
8月17日16时50分左右,广州天河区东圃石溪广州钛白粉厂(已停产)因拆卸机器失误,引起四氯化钛液体泄漏。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高度重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分管副市长苏泽群立即率有关部门和区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抢险救援。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
接报后,朱小丹作出指示,一、以最快速度全力控制清除事故发生地污染源;二、必要时及时疏散受污染范围内的居民;三、抓紧信息披露,及时对居民进行安全保护提示,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四、立即通知事故发生地附近医院,做好救治的充分准备;五、务必对事故现场隐患做全面排查清除,严防发生新的事故。
张广宁要求,要按照预案做好相关工作,卫生部门要及时提供防护指引,对泄漏现场依靠专业队伍做好彻底清理工作。
苏泽群立即亲临现场指挥,他要求按照化学、环保专家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现场处理工作;卫生部门要立即发布相关卫生防护指引,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关情况;要立即按程序上报上级部门;从明天起对全市类似场所和相关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据悉,此次事故是由于施工队在拆除四氯化钛容器时,不慎造成渗漏,有关专家和施工人员采用水泥、泥沙和活性炭封堵等措施,已有效控制渗漏点。环保部门在现场布置6个监测点,从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均未超出安全标准的最高允许浓度。
事故发生后,天河区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钛白粉厂周边200米范围内紧急疏散附近工地民工约200人,并通知300米以外的居民做好疏散准备。事故中除一名工厂员工稍感不适送医院观察外,未发现其他人有不良反应;一名消防队员在抢险过程中受伤送医院治疗。
卫生部门发出“急性四氯化钛烟雾吸入防护指引”
1、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
2、如粘附到皮肤上应尽快用布或软纸将液体清除,然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出现眼部症状时,用温水冲洗眼部。
4、注意保持安静、休息,减少氧的消耗,保持呼吸畅顺。
5、若出现严重呼吸道症状时,请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地址:黄埔大道西天强路1号)。
毒烟弥漫,黄埔大道该路段双向全封闭(图片来源:金羊网)
一消防中队长在抢险过程中受伤(图片来源:金羊网)
抢险(图片来源:金羊网)
疏散(图片来源:金羊网)
10、新疆艾比湖大面积干涸 湖区面积萎缩至677.01平方公里
来源:新华网 2006年8月1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546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18日电(吴世永)截至8月中旬,新疆西北部的艾比湖出现大面积干涸,湖区面积萎缩至677.01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干缩为近4年来之最。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屈信军分析认为,大范围、系统性的降水偏少,平均气温持续偏高是造成艾比湖湖面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气象台提供的数字显示,进入7月后,整个博乐地区的降水量为19.4毫米,较历年少3.8毫米。而艾比湖下游的降水量仅8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四成左右,是自治州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同时,进入7月下旬,艾比湖一带又连续5天出现日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以上的炎热天气,最高曾达到39.6摄氏度,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常年同期偏多,偏高的幅度也较常年略大。
近期,在靠近艾比湖的阿拉山口口岸可以看到,碧波荡漾的艾比湖如今已露出了黄白相间的湖底,白晃晃的湖边好似挂上了一道亮闪闪的银链。
艾比湖是新疆北部的重要湿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艾比湖湖面开始缩减。到了七八十年代,湖面面积一度缩至500平方公里。从1998年开始,湖面面积逐年增加,2002年曾达到近9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了裸露的湖底。
11、库区配围油栏应对江水污染
来源:重庆时报2006年08月1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8/06009780859s.shtml
本报讯(记者李增勇)重庆海事局日前制定了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期水上搜救应急预案。在库区大型港口设置大功率拖轮,确立105艘各类船舶为人道救生船,在万州、奉节等辖区水域配备围油栏,及时处置水上交通事故和污染事故。
据了解,重庆海事局将设立水上搜救中心,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成立搜救分中心。搜救船只将以沿江各港口现有的300或500马力以上拖轮为基础,联合航道部门以
及相关航运公司的105艘各类机动船,组成强大的人道搜救船队。在三峡水库水位从135米至156米蓄水期间以及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45米至156米之间调整期间,应急搜救力量处于备勤应急状态,随时援救。
万州、奉节等辖区水域还将配备围油栏和油污吸附设施,以及时控制和清除油污。
12、大连市将对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715957.html
8月16日,大连市开始对大连热电集团等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大连市还将陆续审计百户重点用能企业,以帮助这些企业达到2010年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
大连市开展能源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能源消耗过程进行检验、检查、评价、分析,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查找原因、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改造方案。同时为政府编制节能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大连市这8家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86.3万吨标准煤,占大连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22.3%,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6.1%。具有能源审计资质的大连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将对企业的能源管理情况、用能情况、能源计量、能源消费指标、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产品综合能耗、能源成本指标等9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审计,最后出具企业能源审计报告,为企业编制节能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
大连市还将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中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审计后,百家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要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还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带动行业节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王金海)
13、滇黔桂三省(区)采纳政协建议案联手治理万峰湖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6年08月1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717548.html
最近,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广西西林三县(市)采纳政协建议案再度联手,共同投资35万元为万峰湖“洗脸”,组织群众打捞“水白菜”。治理后的万峰湖在阳光照耀下,山连着水,水映着山,水鸟穿梭,波光粼粼。
万峰湖是全国著名的淡水湖,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涉及滇、黔、桂三省区的兴义、安龙、隆林、西林、罗平、师宗6个县市,万峰湖由于湖中有峰,山后有湖,湖面
开阔,风光旖旎,自2002年开始,周边一些县市围绕万峰湖的风景发展旅游业。但在2004年出现的严重污染让这颗“高原明珠”黯然失色―――随着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库区上游城市、工厂的污水排放,大量渔业养殖的盲目泛滥,及两岸的过度开垦,给万峰湖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尤为突出,水质逐年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往日秀美的湖光山色被一望无际的“水白菜”所代替。
万峰湖遭遇污染的状况牵动着湖区周边县市政协的关注。为遏制万峰湖水体污染,2004年8月6日至8日,在安龙县召开的黔桂两省区沿江八县政协协作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兴义市政协提出了“关于加强万峰湖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渔业资源的倡议”。经协作会议商定,由兴义、安龙、隆林、西林等县市进行联合调研。经过调研,提出《关于加强万峰湖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渔业资源建议案》。建议案引起了滇、黔、桂三省区环保专家的重视。去年9月2日至3日,滇、黔、桂三省区环保专家汇聚贵州省兴义市,共商联手保护万峰湖,提出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并制定了联合治理万峰湖污染的机制,由此拉开了滇、黔、桂三省区联手治理万峰湖污染的序幕。三省区还共同制定了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条例。如今,“高原明珠”重现秀容,恢复了勃勃生机。
14、长江南京下关水位降至60年来同期最低(图)
来源:新华网 2006年8月1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543
8月17日在南京拍摄的秦淮河入江口处的建筑物。
8月16日8时,长江南京下关水位跌落至3.69米,创60年来同期水位最低水平。目前,南京航道局航道处正在加强对长江航道的维护,确保航道畅通和过往船舶安全。 新华社发(季汉东 摄)
15、山东将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建设30万亩人工湿地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1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18/content_4978125.htm
新华网济南8月18日电(记者刘宝森)为保证南水北调水质,山东省计划今后5年投资5.75亿元在位于调水干线上的南四湖流域建成30万亩人工湿地。
据了解,山东目前已在南四湖流域新薛河入湖口建成面积为3000亩的人工湿地实验工程,其中包括人工种植芦竹、芦苇等湿地植物1000亩,自然恢复保护当地湖苇、香蒲、藻类等水生植物2000亩。通过优化配置植物带、浮叶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构建了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强水质净化能力和美丽景观效果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山东省南水北调治防工作领导小组表示,今后将在新薛河人工湿地实验工程的基础上,陆续再在南四湖流域建设10个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0多个人工湿地河道走廊工程,使人工湿地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全面发挥湿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的作用,使南四湖水质达到地面水Ⅲ类水标准。
据专家介绍,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非常明显。利用湿地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将有效降解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程度。在湿地植物茂盛期,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为50%-60%,氨氮去除率为60%-70%。
由微山湖、南阳湖、昭阳湖与独山湖构成的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境内,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南四湖既是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干线,也是重要的调蓄水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