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9
一月十九日江河信息导读:
1、环保总局区域限批背后:制度缺陷加剧环境违法
2、2006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环境新闻评选揭晓
3、我国加紧整治松花江污染谋求东北亚水环境安全
4、新华网:我国流域综合规划严重滞后 水利部推进全面修编
5、靠水争水最后没水 水资源危机逼近沿淮城市
6、云南大理:流血械斗背后的高压线电磁辐射悬疑
7、云南大理:上亿元输电工程未经环评已投入运营
8、十吨环己酮泄漏污染用水 周边村民"渴"望知情权
9、人民日报:开发银行200亿元支持金沙江水电建设
10、三峡南线船闸进行实船试航 为全线通航做准备
11、有环境要求没有经济指标 梁子湖开发杜绝污染
12、环境时评: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板子打哪?
13、第三次环保风暴风力有多大?
14、能源富豪触礁凸显水电行业风险
15、洋垃圾泛滥凸显环保制度落差
1、环保总局区域限批背后:制度缺陷加剧环境违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2982.html
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将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四大电力集团列入"黑名单",实行"区域限批"--
六盘水:违规施工3年的电厂终于停工
“我们将从明天起停止发耳电厂建设。”1月15日晚,贵州省六盘水市发耳电厂主要投资方金元集团的一位高管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1月16日,金元集团副董事长匡忠雄向记者证实,处于建设中的发耳电厂已停止施工,已建成的野马寨电厂3号机组已经停止发电。
而此前的1月14日,记者赶到现场调查时,正看到发耳电厂工地的工人下班。一名模具工人向记者证实:“除了一两天,从未停工。”
在1月10日环保总局公布的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82个项目中,总投资约100亿元的发耳电厂是最大的一个。它和野马寨电厂一样,主要投资者均为金元集团。
金元集团提供的资料表明,2003年12月8日,发耳电厂相关建设单位就已进场施工。《贵州日报》2004年7月的一篇报道称:“发耳电厂工地上热火朝天,200多台转机同时转动轰鸣作响,上千辆运输车爬行在5个大阶梯状的场地上”,“目前平均每天进场施工人员达到2500人左右,有的工程24小时作业。”
很多人都是到2005年7月才知道,这样“热火朝天”的工地,竟是违规项目。当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在检查调研时发现,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未按规定取得环保、用地、取水、水土保持等相关批复文件。7月,四部门联合发布的38号公告中,认为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3号机组“不具备核准条件,不能纳入近期电力规划”,要求“立即停止建设,并停止项目各项前期工作”。
但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均在继续建设。国家发改委去年5月赴这两个电厂调查后发现,“项目没有停止建设”。
“我们在2004年4月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项目申请,但是一直没有批复。”匡忠雄称。
贵州省发改委的一份文件显示,发耳电厂是确保该省“十一五”“西电东送”和省内电力需求的重点项目,如果停建,将形成难以弥补的供应缺口。与此同时,发耳电厂是典型的大型坑口电站,配套矿井距电厂500米,皮带运输即可送煤入电厂,采用的也是“大容量、高效率、节能环保型”机组。
这份文件还称,国家发改委在调查时指出,“发耳电厂有煤、有地、有水、有市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
对于项目没有获批的原因,金元集团一位负责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对于非政府投资,正处于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阶段。
但此前有媒体认为,国家发改委不予批复,可能是因为金元集团系电网职工持股企业,违反国家“厂网分离”政策。贵州省发改委也在一份报告中称,“受职工持股因素影响”。对于这一说法,匡忠雄未予否认。
截至目前,野马寨电厂已建成发电近一年,发耳电厂则已投入资金近50亿元,1号机组锅炉钢结构及锅炉安装全部完成,正安装发电机,2号机组锅炉钢结构完成,锅炉到货,预计明年发电。
由国家环保总局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人员组成的督察组,近日到这两个电厂现场检查发现,因为担忧冬季用电需求大,停产可能给六盘水部分地区用电带来紧张,野马寨电厂1、2号机组仍在继续生产,但由于没有环评手续,配套脱硫设施不完善,生产将继续带来环境污染,督察组坚决叫停这两个机组。17日凌晨4时,电厂停止发电。加上前期叫停的3号机组,野马寨电厂已全部停止发电。
一名在电力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地方政府需要项目拉动经济,电力集团需要抢占市场份额,电厂未获批先上马、“项目倒逼审批”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他所经历的项目中,几乎每个都是在获得审批时,已经大体建成。“曾经有个笑话,上级领导来主持开工仪式时,电厂已经建成,只好做了一个三层楼高的画板把主体建筑挡住。但是高高的烟囱你怎么挡得住?”
和许多其他习惯于“先上车再补票”的投资者一样,金元集团没有想到这一次却遭到了来自环保总局的强力风暴――不仅项目被叫停,项目所在地六盘水市也被列为四个“区域限批”的地区之一。
“其实对于这些重点项目,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服务和协调。决策权不在我们这里。”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影响非常大”,六盘水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市正等待审批的项目不下10个,其中仅水城钢铁集团的一个项目,涉及金额就达20亿元。“很多投资人给我们打电话,问项目怎么办。”
“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域限批’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这位官员说,“它提醒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我们已经实现了70%的企业达标排放,但还有30%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我们的环保欠账很大。”六盘水市环保局局长李晓东告诉记者,六盘水是随着“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城市,1978年才正式建市。而“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绝大多数是资源利用型工业,而且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历史欠账使我们的环保压力很大。”
贵州省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六盘水的环保问题解决了,全省的环保压力就小了一半。”本报贵阳1月18日电
【1】 【2】 【3】
2、2006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环境新闻评选揭晓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4408.html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讯 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环境新闻和世界十大环境新闻评选18日揭晓。
经公众投票,专家组审议,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最终评选出2006年度中国十大环境新闻和世界十大环境新闻。中国十大环境新闻包括:1、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2、环境保护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3、《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正式发布;4、中国发布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5、最高法公布环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最高检公布环境监管失职立案标准;6、中国排查化工石化业环境风险;7、中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开始实施;8、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五大督查中心;9、甘肃湖南发生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事件;10、青藏铁路开通,成为环保典范。
世界十大环境新闻包括:1、废液污染引发科特迪瓦政坛地震;2、WHO公布空气质量新标准;3、“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启动;4、第四界世界水论坛呼吁全球应对水危机;5、《斯特恩评估报告》凸显气候变化危机;6、黎巴嫩燃油泄漏致地中海面临环境灾难;7、国家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正式启动;8、世界环境日关注沙漠与荒漠化;9、全球三千五百万人参加“清洁世界周末”活动;10、全球海洋环保亟待提速。(张莉)
3、我国加紧整治松花江污染谋求东北亚水环境安全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4188.html
资料图片:政府的声音与举措
中国政府正加紧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动,整治具跨国影响的东北地区松花江水污染。
中央政府已批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集中解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优先保证饮用水安全和中俄界河水质良好。《规划》将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和吉林省的长春、吉林七个城市作为治理重点。
官员们说,用于防治松花江水污染的资金计划逾百亿元,首批2.3亿元资金已拨付给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
黑龙江省纳入《规划》的项目达116个,总投资达77.5亿元。吉林省的新建松花江治污项目102个,总投资87.78亿元。
于去年松花江苯物质污染事件后上任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要集中对松花江流域的违法排污企业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松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
黑龙江省去年进行的一次违法排污整治活动中,共排查重污染企业314家,淘汰关闭39家,并限期治理262家不能达标排放和超总量控制的企业。
【1】 【2】
4、新华网:我国流域综合规划严重滞后 水利部推进全面修编
来源:新华网2007年1月1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658
新华网南宁1月18日电(记者张周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18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现行的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我国流域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水利部将从今年开始全面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7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
水利部调查显示,我国流域综合规划缺位问题比较严重。西南地区的一些重要跨国河流和南方的一些重要江河,地方或电力行业布点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时,水利部门没有流域综合规划作为依据,难以就防洪、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等问题提出权威性意见,造成一些地方和行业“跑马圈河”,无序开发水电。
一些流域规划的内容已经不能指导或约束当前的流域水事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预计到2000年长江干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8亿立方米,但2000年实际排放量已经达到216亿立方米。1993年批复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预计到2000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60%,但目前已经超过100%,现有的流域综合规划已经难以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指导。
此外,现行的流域综合规划已不能正确反映当前流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流域洪水和干旱形势,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流域植被、湖泊、湿地等的影响也十分明显。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20万亿元,流域今天面对的经济规模是上一轮修编时的20倍,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
矫勇说,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尚没有及时充分地体现在流域综合规划中。许多重要河流河段至今没有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要么规划内容不完善,难以作为执法依据,导致近年来水利机构对流域内一些重大涉水项目难以发表权威性意见,工作陷入被动。
对于15年来的再一次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目前水利部已经作出安排,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修编主线,从现在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7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任务,同时在规划中划定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或红线。
5、靠水争水最后没水 水资源危机逼近沿淮城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5477.html
记者在安徽沿淮流域部分城市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沿淮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沿淮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已逐步显现。专家指出,沿淮地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还将陆续上马,淮河流域将处于“水资源短缺——高耗水、高污染——水资源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不及时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管理,开发与保护并重,任由水资源继续透支,将给流域经济、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争上马 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
昔日洪涝灾害肆虐的淮河流域,同时还是我国严重缺乏水资源的流域。资料显示,淮河片人均及亩均水资源不到全国1/5,在全国各大河流中倒数第三。地表水资源丰枯变化剧烈。安徽省沿淮地区是全省人口最密集和耕地利用率最高的地区,目前沿淮的淮南、蚌埠、淮北等城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紧张。
安徽沿淮地区是工业不发达地区,人均国内产值不及安徽平均数的50%。由于安徽沿淮富集煤炭资源,在中部崛起中,安徽沿淮城市都把煤炭工业以及高耗水、高污染的电力、煤化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或者起步产业。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朝中介绍,“十一五”期间,安徽将投资700亿元,在淮北地区重点建设煤化——盐化一体化工业项目,其骨干项目主要有淮南的100万吨甲醇、蚌埠的100万吨乙醇、淮北的煤焦化等。但据专家分析,目前淮河水资源状况并不允许大力发展煤电化等重化工业。按淮委专家测算的水资源量,淮河全流域年可用水量在约300亿立方,安徽段可用水量约80亿立方米,目前已基本用完,发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煤电化,水资源从何处来,是必须解决的大难题。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储德义告诉记者,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角度看,沿淮地区发展大型煤电化工业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前些日子淮南市领导带人来淮河水利委员会,要求做煤化工的水资源评估报告,但他表示,“以现有的水资源,我们确实没办法做这样的评估报告”。
【1】 【2】 【3】
6、云南大理:流血械斗背后的高压线电磁辐射悬疑
来源:华夏时报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4161.html
■深度提示
近年来,有关高压线电磁辐射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这些争议的背后,是一些人无视这样的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环境危害。
一个发生在云南的电磁辐射悬疑牵动了远在北京的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
在云南省大理州的一个小村落,因为悬而未决的电磁辐射疑云,众多村民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轮流值班,阻止高压线施工,直至施工队强行架线,双方发生冲突,致使多人受伤。
在村民看来,这是一场家园保卫战,即使流血也在所不惜。但当地镇、县相关领导认为,该工程施工合法,工程队作业规范,工程环境测评数据符合国家标准,村民们阻挠施工纯粹是受个别人煽动。
这个高压线工程确实是合法的吗?它的环评报告在哪里?立项批复又在哪里?
村民称,施工人员用这个铁制工具砸自己的脑袋。
2006年12月27日,职业病防治专家、北京市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郝凤桐主任坐上了前往昆明的航班。在飞机上,他看着手里的材料不时皱起眉头。
12月2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当地村民因怀疑在村子附近建设的高压线可能带来辐射危害,强行阻止施工。双方发生冲突,多位村民受伤。拿在郝主任手上的,正是一个摁满了村民手印的情况说明。在他看来,每一个手印都代表着村民无声的询问。
架线
村民怀疑有电磁辐射阻止施工
架高压线从欣喜到不安
云南省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是一个行政村,包括8个自然村,分别是萂头、萂中、萂尾和黑家邑等。整个村庄依山而卧。
村民的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人均耕地5分左右,山地占到50%,渴望现代化步入萂村是每个村民的愿望。
1997年大理州供电局在架设大理到剑川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时,高压塔和高压线路都经过萂村的农田,但村民们没有反对。
萂尾村27岁的村民杨耀春至今记得那时的情景:“看到高压线经过我们村,都非常高兴,整个村庄有被重视的那种欣喜。”萂尾村村民小组长杨继业谈起当年的情景也很兴奋:“那时,别说把高压线架在半山坡上,就是架在村头都没说的。”
直到近几年发生几起电击事件后,萂村村民才改变了看法。他们不再以那条架设在距居民区不远的高压线而自豪,甚至开始有些惴惴不安。至此,当大理供电局架设的高压塔和高压线2006年再次通过萂村时,村民出面阻拦。
村民不承认架线协议
220千伏大剑(大理至剑川)Ⅱ回输电线全长126公里,途经宾川县萂村,原计划2006年9月10日送电。
据萂村党总支书记董胜回忆, 9月4日,在个别村民的鼓动下,村民们以高压线电磁辐射会对人畜健康有所危害为由,强行阻止工人施工。在百般解释无效的情况下,大理州供电局被迫停工。为尽快恢复施工,9月23日,萂村村民委员会和大理州供电局经协商签订了一份协议。“根据协议,村民代表同意施工。但协议签订的第二天,萂村的村民反悔了。”
在村民看来,虽然协议上有村委会主任董泽清和村民小组长杨继业的签字,但这份协议却是不合理的。“协议上说,因高压线引起的人畜伤亡和电磁辐射引起的病症,在专家鉴定后由大理州供电局全权负责赔偿。这样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了,村民现在明知高压线架起来会有危险,怎么能够就这样硬架上去?”
村民杨耀春说:“这样的一份协议,简直就是不把我们村民当人看,一旦出了事,先不说这钱能不能要回来,我们要钱有什么用?钱能买来命吗?这样的协议,我们当然不能承认,它没有代表大多数村民的意见。”
9月23日《农民日报》的报道也坚定了村民们依法维权的决心。村民们认为,该报的文章《浙江宁波一项目审批违规 34户村民依法捍卫家园环境》的内容与萂村的情况极其相似,村民们表示供电局拿不出合理合法的说法,就休想在萂尾村的土地上架高压线。
【1】 【2】 【3】 【4】 【5】
7、云南大理:上亿元输电工程未经环评已投入运营
来源:华夏时报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4281.html
■深度提示
本报昨天刊发了《流血械斗背后的高压线电磁辐射悬疑》一文。对于文中涉及的“220千伏大剑Ⅱ回输电线工程”,大理供电局和宾川县政府均称工程合法、施工规范,并拿出“云环许准(2006)129号《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予以说明。
本报记者经调查发现,“云环许准(2006)129号文件”批准的仅是220千伏兰坪输变电工程,不包括大剑Ⅱ回输电线工程。
更令人震惊的是,投资均在一亿元以上的220千伏兰坪输变电工程和220千伏大剑Ⅱ回输电线工程均未经云南省发改委立项,大剑Ⅱ回输电线工程也没有向云南省环保局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而兰坪输变电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2006年6月已投入运营,但“云环许准(2006)129号文件”的签发日期却是2006年9月2日。
回忆起自己阻止高压线强行施工,被头戴安全帽的人一脚踹倒的情景,女村民哭了。
2005年12月底,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依然是一片南国景色。在蔚蓝的天空下,柑橘林挂着金色的果实,地里是绿油油的庄稼。走进宾川县大营镇萂村的萂尾自然村,几头水牛正在悠然地吃草,不时有松鼠顺着村民家的房梁飞快地跑下来,拿走放在院中的玉米后又逃走。屋里偶尔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村民们的生活显得安详且自得。
然而,自2006年9月以来,全村300多口人都在一种莫名的恐惧中生活着。这一切都源于村旁架起的几条220千伏的高压电线。除了悬而未决的电磁辐射影响,还有对这项上亿元电力工程合法性的质疑。
村民呼声
“没有合法手续休想开工”
捍卫家园环境的一则报道
2006年9月23日的《农民日报》是萂村村民追究220千伏大剑Ⅱ回输电线工程是否合法的导火索。当天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浙江宁波一项目审批违规 34户村民依法捍卫家园环境》的报道。
该报道称,2005年6月,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陈家村蔡董孙自然村村边竖起了两座杆塔,随后杆塔之间又架上了3条220千伏高压线,而史秀珍等34户村民的房屋正好就在高压线下面。2006年6月,村民们聘请的律师通过调查,取得了浙江省发改委作出的《关于220千伏镇海油改气电厂送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内容是同意该项目的初步设计。
村民们认为,浙江省发改委的《批复》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于是,34户村民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复议申请。国家发改委经过审查发现,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间是在浙江省发改委作出《批复》之后。另外,浙江省发改委在作出《批复》之前,也没有依法履行告知利害关系人有陈述申辩权的义务。9月5日,国家发改委作出复议决定,确认浙江省发改委的《批复》违法。
萂尾村群众代表没签字
9月29日上午,大理供电局、大营镇政府与萂尾、黑家邑群众代表在萂村召开了会议。会上,大理供电局和萂村村委会签订了一份同意施工的协议。事后记者看到,这份协议上只有供电局、村委会的盖章以及村委会主任董泽清和萂尾村民组长杨继业、黑家邑代表的签字,却没有萂尾村群众代表的签字。据萂尾村村民讲,当时村民认为协议书不公平,在会议现场愤然离去,只有杨继业因“压力太大”留下来签了字。
就在同一天下午,萂尾村村民杨兴看到了9月23日《农民日报》的报道。三天后,萂尾村村民面对要进入现场施工的工人,提出要看发改委、环保局的批文,对方没有出示,村民再次拒绝施工。“没有合法手续,你们休想开工。”一位村民当时说。
【1】 【2】 【3】 【4】
8、十吨环己酮泄漏污染用水 周边村民"渴"望知情权
来源: 中新网2007-01-19
http://www.china.com.cn/city/txt/2007-01/19/content_7682462.htm
一月十四日凌晨六时许,一辆运载危险品环己酮的货车在京珠高速公路佛冈县汤塘镇脉塘村段与另一货车发生碰撞,车上超过十吨的环己酮严重泄漏,使汤塘脉塘村附近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流还入潖江河支流四九河。事故发生后当天,清远佛冈县成立了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立即通知有关乡镇立即停止使用潖江河水,立即通知沿河的汤塘镇五个村委会的群众停止使用井水和河水,并做群众的解释工作。一月十六日,清远市政府也成立了环己酮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一月十七日下午,记者到的清远市环保局想了解对潖江河水进行抽样监测结果。环保局办公室赖主任说,他们不了解目前的情况,有关监测结果他们也无法提供,关于村民饮用的井水问题则不属于他们的主管范围,让记者去卫生部门了解。记者打车到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但该中心王副主任说,井水监测报告要经卫生局办公室李主任同意才能提供。记者拨通了卫生局李主任的电话,李主任说环保局是处理此污染的主要部门,他们单位是协助的,他们不能提供相关资料,让记者回环保局了解。记者即返环保局,但还是拿不到监测结果。
一月十八日上午,记者来到事故场地汤塘镇脉塘村路段,泄漏源地周边有上百亩农田,脉塘村村委会支新村的邓某告诉记者,农田里已发现死了不少黄鳝,他们村三口井已被发现有很浓的气味。昨天中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有人来抽查,据说可能被污染了,现在他们喝水都很不放心。他们很想知道他们的农田、农作物及井水被污染的具体程度,以及被污染了是否可以索赔?如果可以索赔,又应该向谁索赔?
据悉,高浓度的环己酮蒸气有麻醉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发生中毒时会损害血管,引起心肌、肺、肝、肾及脑病变;通过皮肤吸收可以引起震颤麻醉,体温降低,甚至死亡。
据了解,《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下称《条例》)已经自二00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条例》第七条规定政务公开义务人应当公开二十三项政府信息。其中第七条第八项明确规定政府依法应当公开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条例》规定不予公开的只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四项。如合法的公开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申请人可向同级监察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投诉。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品泽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他认为,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中国已经建立了“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对于已经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有关国家机关和单位有责任向公众和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促使相关部门尽快做出积极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受影响的公众及时了解污染事件的真相,进行自我保护,以及监督有关国家机关、单位履行职责。
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意外事件的发生,却可以完全显现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对公众种种权利的尊重程度。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必须保证在第一时间里对外公布一致的、可靠的信息;如果隐瞒信息,不仅会导致更多毫无权威的信息发布源,更重要的是失去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失去克服危机的最佳时机和最有利的条件。此突发事件中的环保局等机关拒绝媒体采访的行为,显然违背了上述制度。如果国家机关通过剥夺公民知情权的方式逃避自己应尽的信息披露职责,其目的是难以实现的。(邵清龙 杨琳琳)
9、人民日报:开发银行200亿元支持金沙江水电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1月19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667
人民日报北京1月18日讯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18日就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项目签署了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借款合同。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项目是国务院确定的金沙江一期开发工程,总装机容量分别为126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2005年、2006年相继开工建设。这两个项目是三峡水利枢纽的上游电站,也是规划中“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
10、三峡南线船闸进行实船试航 为全线通航做准备
来源:新华网2007年1月19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695
新华网宜昌1月19日电(记者江时强)经过4个月的完建施工,南线船闸19日进行实船试航,为20日全线通航做准备。
三峡南线船闸1月初完建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组织对南线船闸进行了无水和有水调试,检验了液压系统、人字门金属结构系统、水工设施等各项设备的运行性能,均达到了设计技术要求,认定具备了实船过闸试航的条件。
8时,“海英8号”等6艘船舶上行驶入三峡南线船闸第五闸室。据介绍,19日的试航安排在8时到20时30分之间进行,共安排南线船闸运行6个闸次。试航船舶全部为货轮。每个上、下闸次运行均安排6艘船,19日的试航共安排36艘船舶。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从2006年9月15日起开始完建施工,南线停航施工,北线单线运行,20日南线正式恢复通航后,北线将同时停航进入完建施工。
11、有环境要求没有经济指标 梁子湖开发杜绝污染
来源:汉网2007年01月19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19/083711037874s.shtml
汉网消息 (记者金涛 通讯员王勇 鄢祖海)在历经16个多月的“磨砺”后,《梁子湖风景区首期建设区域总体规划》定稿。17日,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磨砺”的重点就是环境保护问题。
位于武汉、鄂州、黄石、咸宁4城之间的梁子湖,水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总体水质至今仍保持着Ⅱ类标准,是目前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梁子湖螃蟹也因无污染享誉全国。
“到底能不能开发,如何开发?”各职能部门、专家展开激烈论证。一方认为,有的城市已在湖畔建厂开发,入湖污染呈增多趋势,如果再加大开发强度,就会毁了梁子湖;另一方提出,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开发不会对生态构成较大威胁。
几番争论,梁子湖开发规划的环保色彩日重。
“开发没有经济指标,只有环境要求”,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风景区不设经济增长值、纳税值等指标,但对环境的要求却极其严格——“水质不降低,生态环境不受损”。参与论证者纷纷表示,“这是一份特别难得的开发区责任书”。
为保证环境目标,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硬措施”。风景区拒绝工业企业进入,严禁水上餐饮。近一年多来,管委会已经拒绝了10多个投资逾亿元的“涉污”项目。
以生态环境为主,风景区的保护面积由起初的76%上升到80%以上,比一般风景区保护比例高出5%,而且不得开发“亲水住宅”。从水上到陆地,依次设为水、滩、景、路、楼的风景线。控制楼层高度,保持自然的通风走廊。
管委会专门聘请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的江鹰博士为治水顾问,采用其发明的自然循环法,处理后的污水能达到地表水标准,可用于农业灌溉。据悉,整个风景区将建9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另外,风景区将通过经济补偿的办法,逐步取消梁子湖中的拦网养殖。
12、环境时评: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板子打哪?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19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303052.html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一项最新调查《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正式公布。一方面,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没过及格线。这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又敲了一次警钟。(1月15日中新社)
该指数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未免令人担忧,那么这板子应该往哪打?
首先,应该看到,近年来,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都能做到“言必谈环保”、“绿色GDP”频繁出现在讲话材料里,但具体到经济发展中,具体到一些重点项目上,由于思想认识水平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动机不同,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出现偏差。当本地的经济发展、GDP的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发生冲突时,某些急功近利的地方领导就保留前者,放弃后者,这与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换得一时的增长,换不来长期的发展。而公众的眼睛一直盯着政府官员,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某些领导叶公好龙式的环保观无疑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环保部门“独角戏”和“候鸟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收效甚微,甚至仅剩下公众反感的形式上“外壳”而已。按照惯例,每年各地环保部门都要在“六五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大造宣传声势,营造环保氛围,目的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过,再好的活动一旦流于形式,不仅起不到扩大影响的作用,而且使公众产生厌恶。有公众就直言不讳地批评,这种大轰大嗡的宣传,基本上都是公式化和走过场的“摆摊子”,各种传单宣传品,满街散落,遇到刮风,到处乱飘,飞挂树梢,反而成了“白色污染”。如此宣传,怎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不妨让我们来看看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开幕式是怎么搞的。前年的六月五日,由美国旧金山市长加文做东“埋单”搞了一次很有新意的“盛大午宴”。宴会在旧金山市郊九十六号码头举行,这是一个巨型垃圾处理厂,垃圾车不断来去匆匆,尘土飞扬,臭气熏天。清洁工人背着垃圾桶列阵欢迎,宴会迎宾门由废品纸和回收饮料瓶压缩的垃圾堆搭制。贵宾们鱼贯而入,腐烂变质的酸味扑鼻而来。加文市长在致辞中笑称:“希望天天都有这样的环保午餐。”赢得掌声一片。这样别具一格的纪念活动能否给我们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带来一些借鉴?
环保优先,首先要从领导做起,从环保部门做起,从细致入微、贴近生活的宣传教育做起。
13、第三次环保风暴风力有多大?
来源:江南时报 2007-01-19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383.html
“以往,媒体都喜欢用‘环保风暴’来形容每年年初环保总局的大动作。我可以告诉大家,第三次环保风暴今天开始了。”升任环保总局第一副局长的潘岳说,“你看,我们不是已经把六盘水‘拿下’了吗?”(见1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人们把继2005年、2006年两次环保风暴之后本月10日开始的环保总局行动称为第三次环保风暴。我国环境的压力众所周知。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大案不断发生;城市、田野、村庄、森林,大海、湖泊、长江黄河以及其他水域,可以说都没有逃脱被污染的命运。日前,一项关于环保民生问题的调查显示,食品污染排在了百姓关心的首位。如果再这样下去,国人还敢吃啥、喝啥、穿啥、呼吸啥、使用啥?
无论经济发展多么快,无论GDP增长速度多么高,如果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得益的是极少数人,侵害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希望第三次环保风暴的风力达到12级以上,并且越持久越好,切实使一些违背环保制度的地方、企业闻风丧胆。如果出现不但风力小而且是阵风的情况,那么,就枉费百姓给予其“环保风暴”美誉的一片苦心和期待了。
切实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应该与污染事件展开不懈的斗争,这表面上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更深层次却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政绩与民生的博弈、大资本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博弈”中,环境保护、全局、民生和政府监管部门必然最终取得胜利。(余丰慧)
14、能源富豪触礁凸显水电行业风险
来源:南方周末 2007-01-18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0118/jj/chanj/200701180018.asp
湖北能源富豪鄢贤华短贷长投导致负不抵债的事例说明,全国性的水电开发热中蕴藏了巨大的风险,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必须慎重评估前来投资的企业
鄢贤华这位连续几届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能源富豪榜的湖北商人,目前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危机。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鄢贤华掌控的宏林集团表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湖北省数家银行将其诉诸法院。据记者从湖北省十堰市政府获得的消息,宏林集团在湖北省的银行债务总额已近9亿元,而其总资产仅为4亿多元。
目前宏林集团在十堰市拥有9个水电项目,其中竣工运行电站五座,在建两座,取得开发权两座,总装机近71万千瓦,作为湖北最大的民营水电开发集团,其规模名列全国第二。
在银行起诉宏林集团之后,湖北的各家银行全面收紧对湖北的水电项目贷款。
鄢贤华的事例说明各地大量上马的水电项目中存在巨大风险。2007年1月12日,十堰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表示,从长远来看,投资水电肯定赚钱,但是因为周期长,还取决于公司实力是否雄厚。此前由于资金的问题,几家民营企业相继退出了十堰市的水电开发。
目前,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跑马圈水”建设水电站的风潮,但其中风险巨大,这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谨慎评估它们的合作企业。
宏林之困
据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证实,2006年7月,十堰市农业银行正式起诉宏林集团挪用4000多万元水电项目贷款,导致无法按期偿还农行贷款。其间,为了催还贷款还冻结了宏林集团的结算账户。
2006年8月,法院采用调解结案的方式,要求宏林集团偿还本息,目前已经基本履行。而十堰市相关方面统计显示,宏林集团在农行贷款有1个亿,加上中行、建行、国开行等,总计贷款约有9亿多元。
针对记者了解的情况,2007年1月16日,宏林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表示,“还没这方面的事情”。
据记者掌握的一份宏林集团给十堰市政府的汇报材料显示,宏林集团表示贷款逾期不还事出有因:该集团在推进旗下孤山电站项目的过程中,前期费用是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从农行贷款,由于当时另外两座在建水电站建设成本上升,最终造成公司资金紧缺而无法还贷。
2006年9月,宏林集团几天内相继向十堰市政府打报告,要求协调解决资金缺口。其中宏林集团下属的竹溪宏林水电开发公司称,所属的鄂坪电站现在还需要8000万元的投资。原来他们计划电站投产后,两台机组正常发电,每月可以实现收入1500万元,但是2006年遇到旱情,库存水位只能保证一台机组运行。
于是,宏林集团提出,希望政府以资金参股分红,五年以后公司再将股权予以回购。
在宏林集团表态之后,十堰市政府和银行十分紧张。
十堰市的一位官员透露,宏林集团是十堰市最早参与水电开发的企业,起了一个带头作用,“现在他的资金链出了问题,政府也想保他”。更为重要的是,十堰市不想因为各家银行都开始起诉宏林,导致“把十堰市的整个水电项目打下去”。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以“汽车城”著称,全市的水电蕴藏量在50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40万千瓦左右,目前水电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四大产业之一。如果宏林被诉事件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十堰市的民营、国有水电站将无法进一步贷到资金。
2006年9月,十堰市政府和银行表示希望鄢贤华出让手中的孤山水电站开发权来化解危机。
一位熟悉鄢贤华的人士表示,该人头脑灵活。鄢贤华在获得孤山水电站开发权之后,只是在做前期工作,迟迟没有开工,只是待价而沽。
在政府的要求之下,鄢贤华已将孤山水电站的开发权移交给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但是双方为具体交易价格上争论不休。已经在水电开发中摸爬滚打近10年的鄢贤华遇到了一个坎儿。
一个风险行业?
在很多老板眼中,这些大山深处星罗棋布的水电站是个香饽饽。因为国家规划,到2020年年底全国的小水电装机将新增6500万千瓦。
宏林集团下属的鄂坪电站一位负责人表示,电站虽然投资大,但是风险比较小,建设起来就有效益。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开发水电的风险。十堰市发改委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以往退出十堰市水电开发的民营企业,有的是资金链问题,有的是管理模式问题。“原来不是做这个行当,以为能赚钱,但是开始建设电站后才发现与想象中的并不相符。”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国家对小水电开发的审批比较严格,包括环评、移民、土地政策等,“一个5000千瓦的项目,前期工作可能就得做2到3年!”即使如此,很多私人老板还是蜂拥而至。
此前,从2002年开始,十堰市先后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10多次大型招商活动,并提出开发水电资源“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和“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所利,只求有税”等口号。
在这股开发热潮面前,各县各自为政,急于利用水电招商引资,一些私人老板就此占据了部分开发权。据了解,目前十堰市政府也在考虑,对一些几年内未开发的水电站项目予以收回。
显然,面对十堰市的水电资源优势,冲动的不仅仅是企业,政府、银行也在其中扮演了角色。在十堰市的一次政府会议上,一位银行行长表示,各家银行都看好十堰市的水电项目,各家银行也把水电开发项目作为竞争的焦点。
以农业银行为例,近三年,十堰市下属的丹江、郧西、竹山、竹溪、房县等5个县(市)农行支行累计向水电企业及关联产业投放贷款近6亿元,水电贷款占这些县支行贷款总额比重均在15%-30%之间。
目前,一个水电站的贷款规模可以达到工程款项的70%,相当于私人只要拿30%的资金。竹溪县一位长期从事水电行业的人士也证实,可以拿一个电站做抵押,然后去银行贷款,再做下一个电站。
另外一面,银行为了支持小水电的发展也下调了贷款的底线。2005年各家金融机构确定支持的是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但是2006年,下降到了1万千瓦以上的也支持。这也就意味着,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十堰市中国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银行监控水电贷款风险的措施主要是一个项目的前期要有自有资金拿出来,不能完全靠银行。另外,所贷的钱必须用在项目上。
在记者获得的一份湖北省关于小水电开发管理的调研资料中,针对民营投资为主体的水电开发热潮,特别提到,目前少数项目业主在得到水电资源开发权后,并不进行项目建设实施,而是以其作为抵押,进行再融资。个别金融部门在未进行详细调查的情况下,为其提供贷款,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少数业主转手倒卖开发权,从中获得利润,提高了开发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益,延缓了水电开发进程,影响了金融秩序稳定。
从汽车到水电
在很多人的眼中,鄢贤华是一个奇迹。鄢贤华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坝乡人。早年他在中坝乡龙驹沟林场任场长期间,利用当地的木材资源为十堰“二汽”加工汽车木箱大板,掘得第一桶金。
1982年,鄢贤华成为了改革开放最早的一批下海者,他辞去了场长职务,开始到十堰市从事汽车配件和汽车大箱木板生意,当年7月他成立安置残疾人的十堰市柏林福利加工厂,继续从事二汽汽车箱板以及其他配件加工。
随着企业的壮大,鄢贤华将该福利厂作为了一个跳板,逐步开始在武汉、成都等地成立专门经营东风商用车的贸易公司。
1994年9月,鄢贤华正式在武汉注册成立了武汉宏林置业有限公司。3年后,鄢贤华第一次开始涉足水电领域,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项目一路绿灯,作为最早进入小水电行业的十堰市民营企业家,鄢贤华也成了各县的座上客。进入2000年后,尤其2002年之后,鄢贤华成立了武汉宏林集团有限公司,其后公司业务也逐渐转向水电开发。一位知情人士称,虽然现在汽车贸易还在搞,但是赚钱比较少。在此期间,他在十堰市拿到了9座水电站的开发权。
真正让鄢贤华走向公众的是连续几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能源富豪榜上榜,其中,其个人财富也不断被修改,2006年,他以4亿元登上了2006胡润能源富豪榜。
1月13日,鄂坪电站的周围停放着几十辆工程车、铲车,据电站负责人介绍,这些机器都是鄢贤华在建设鄂坪电站的时候购买的,也是为了另外两座电站孤山电站、白河电站的开发。
1月份的竹溪山区,白雪皑皑,这些工程车在雨雪中,很多已经锈迹斑斑。
15、洋垃圾泛滥凸显环保制度落差
来源: 新京报2007-1-19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1-19/015@022615.htm
据央视报道,世界最大巨轮爱玛·马士基号载着17万吨垃圾驶到中国广东。而其目的地广东南海联滘村,长年将废物回收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果造成当地烟囱冒黑烟、河涌流黑水、垃圾堆成小山,被污染的土地和水100年都恢复不了。此话题在中国和英国立刻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于类似现象,网上评论一边倒地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
但事实上,倾倒洋垃圾不是国家行为,而是企业行为:对垃圾出口企业来说,这样做既可以赚取政府的垃圾处理费,又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避开政府监管,还能从中国进口商那里获得出口收入;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可补充其生产原料不足,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国,作为原料的合成树脂市场价格11000元/吨,而进口废塑料却只有4000元/吨左右。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只要有这样的价格落差,就会有人不顾他人的死活而去做垃圾生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不纯粹是一个市场问题。可想而知,在英国,如果没有严厉的环保制度,处理垃圾也同样赚钱的话,没有企业会把垃圾倾倒到中国。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在环保事业上法制完备、社会监督完善、政府行政到位,垃圾处理和排污需交纳高额费用,这些洋垃圾在其本国才无处容身。而在中国,垃圾处理的成本之低、利润之高令人吃惊,没有过硬“关系”的人甚至还不能从事废旧品回收行业,说明这是一个暴利行业。而与此同时政府监管却极为宽松,大多只是罚款了事,而且这些罚款直接进入地方财政,那些受污染危害的公民却不能从这些罚款中得到合理补偿,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人也不会受到致命打击。
发达国家凭借其制度优势,将污染危机转嫁到环保制度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去。所以,经济落差、价格落差的实质是制度落差。在制度落差下,不但那些不守规矩、寻求冒险的海外投资会滚滚而来,洋垃圾同样也会滚滚而来。
在本次洋垃圾事件中,如果严格遵循国际公约,英国政府必须承担监管不严的责任,并且把垃圾运回去;中国地方政府更不能逃避责任。但更加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垃圾制造和垃圾入口的成本,才有可能从源流上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不但洋垃圾的问题难以解决,其他“洋灾难”也会“顺流而下”,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法律空白所造成的危害,《固体废物法》正在紧急立法进程中。应该说,类似法律的出台将会减少中国目前固体废物进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降低洋垃圾对环境的威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个法律的出台和执行的前景却不容乐观,因其牵扯到包括垃圾回收产业、塑料制造行业等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在西方国家,突破利益集团的阻碍和政府不作为,制定严厉的环保举措,是在公民与社会的强力介入下发生的。西方各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多起公害事件,并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由此才建立和完善了环保制度和公民社会监督环保的传统。绿色和平组织等公民团体、客观的新闻媒体、严厉的环保法规、负责任的地方政府,这些也应是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