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八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8-1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国家林业局:狩猎野生动物符合中国法律国际惯例

                  2、怒江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进展顺利

                  3、怒江的接力棒

                  4、三成湿地“健康”不良 专家呼吁加强保护

                  5、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图)

                  6、汾河太原段严重污染 工农业均无法使用 

                  7、33个环保老赖遭强制买单

                  8、广东省环保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

                  9、京西南已无多余环境容量 环评意见认为区域发展必须考虑环境承载力

                  10、四川省下决心回归湿地原生态

                  11、江西武功湖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图)

                  12、长江下游深水航道进行汛期疏浚 

                  13、内蒙古鄂尔多斯:5年生态移民40万粮畜"双丰收"

                  14、评论:拍卖的是“狩猎权”还是人性之丑

                  15、解剖“生态旅游”后看见了什么

 

1、国家林业局:狩猎野生动物符合中国法律国际惯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692570.html

  中新网8月11日电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狩猎野生动物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8月7日,黑龙江龙法拍卖责任有限公司在成都某报上刊登了一则拍卖公告,将对“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进行拍卖。此事经有关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

  王伟说,狩猎野生动物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从中国法律上看,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规定七种情况下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需要申请特许猎捕证,其中第六项明确将"为调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划入特许猎捕范围。

  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时候,林业局参考了国际上的资料,国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在顶级野生动物物种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开展狩猎就是调控种群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必须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王伟说,根据上述条款,从调整、完善种群结构的角度,经科学论证,在遵循"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许可国际狩猎,并以此推进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也符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精神。

  他还表示,从国际上来看,适度的、可持续的狩猎活动早已得到普遍认可,濒危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还专门为非洲犀牛、大象等狩猎活动核定限额。据美国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对2001年美国狩猎状况的调查,该年美国共有1300万16岁以上公民参加了狩猎活动,产生了206亿美元的经济效应。中国20多年来开展国际狩猎,管理规范严格,这项活动得到了国际认可,并且类似活动在国外开展得非常正常。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活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和当地生态保护,有利于兼顾周边社会经济,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目标。

2、怒江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进展顺利

来源:怒江报 2006-08-10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8/10/content_7742013.htm

怒江报讯 今年上半年,全州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预计达62740万元。

十大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金六二级公路目前已投资41580万元,已完成全州境 内26公里建设任务,第二期大理境内段47公里路基工程进展顺利;六库电站累计到位资金29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872万元,目前正进一步优化设计, 积极组织核准报批;六库新区开发上半年完成投资1400万元,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9400万元,怒江大道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兰坪铅锌矿开发二期工程项目 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报批;丰坪水库开工至今累计到位资金1024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1890万元,上半年完成投资4200万元;兰坪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 施建设,已完成园区规划,正进行工可编制工作;贡山迪麻洛河电站累计到位资金7000万元,目前工程正处在加快建设之中;贡德公路建设项目正在做前期工 作;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项目正抓紧实施,年内已发放果苗6853.35万株,完成林果基地建设27.2万亩;州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目 前完成投资300万元。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老六库至青山公园、三江并流管理中心至 气象局油路等民心工程已完工;六库滨江生态走廊(江东段)项目现已完成一半的工程量,六库面山休闲人行步道项目已竣工并通过验收;六库江东截污工程完成截 污管总长1204米,完成计划投资约360万元,6月份完成项目初验;向阳桥头江西停车场,7月底可投入使用;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小沙坝试点工程的“三通 一平”工程已基本完工;六库江西农贸市场及交通小区工程预计年底竣工投入使用;鼎业集团怒江山水蓝岸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兰坪县“三江之门”民族文化会展 中心项目完成投资1600万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已完成投资20%;文化路北段大桥已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安置区道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 90万元。

电网、电源点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贡山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亚谷 110千伏开关站“三通一平”工程,已实现全州110千伏电力联网;剑川至兰坪220千伏输电线路和兰坪22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运行。兰坪至福贡220千 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投资近1亿元;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附属材料、施工招标。截止5月底,完成工程投资1845.90万元,完成总规模 23%;上半年在建中小电源点共完成投资12725万元,新增装机5.6万千瓦,全州水电装机达21.065万千瓦。

重点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六库至丙中洛二级公路项目已完成建议书; 跃进桥至片马公路改建项目前期工作正抓紧开展;剑川至营盘二级公路工可编制工作正抓紧实施;德钦至贡山公路完成三级公路标准的项目建议书;丽江(石鼓)至 兰坪(通甸)公路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于7月底完成,下半年开工建设;福贡(利沙底)至维西(白济汛)公路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 批工作计划于今年底完成。

州级行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已通过评审,预计 10月底破土动工;六库生态走廊三期项目目前完成项目报建等前期基本建设程序并进行工程招投标;六库江东北沟整治工程将于 8月底开工建设;怒江沿线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已完成所有景点地形图测量工作,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委托结束,7月份提交所有成果;江东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目前正在 做拆迁工作;兰坪县金江路延长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完) 

3、怒江的接力棒

来源:南方周末 2006-08-10 汪永晨摄影/撰文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ulture/200608100059.htm

  “鱼的品种多得令人惊奇。”这是2006年7月20日我坐船沿泰国和缅甸交界处的萨尔温江行走时,听当地渔民们说的一句话。家住萨尔温江边的人们告诉我,如今缅甸境内萨尔温江里的鱼多达140余种,泰国境内也有80多种。国际鱼类学家对一条江里能有这么多不同的鱼种都表示十分惊讶。

  这些鱼,大的如一个小男孩般大,小的能放在手心里观赏。

  萨尔温江的上游怒江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侧海拔6070米高的吉热格帕山。怒江因江水清亮深黑,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怒江进入缅甸后(或者说,把接力棒交给了萨尔温江后)继续蜿蜒流淌1046公里。在上缅甸它叫黑江,在下缅甸叫滚龙江,流经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孟邦,最后在毛淡棉附近注入印度洋安达曼海的莫塔马湾。其中在克伦邦还有一段充当了缅甸和泰国的国境线。

  在中缅泰三国边境线上,同饮一江水的哈尼、彝、拉祜、佤、傣、苗、瑶、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和支系,占了全部人口的70%以上,各族边民几乎都是跨境而居,出入国境如同出入村寨。同族同宗的民族内部,经济、宗教、婚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不同的是,怒江激流密布,波涛汹涌,萨尔温江上却能撑船。随着流程的缓和,我们看到,怒江沿岸陡峭的峡谷到了萨尔温江后,转变成两岸根连着根、叶连着叶的葱郁的原始森林。

  怒江到底有多少种鱼,至今恐怕还没有科学家全面地考察过。不过据说,雪山冰川融水中的冷水鱼是极为珍稀的品种。

  萨尔温江两岸的红树林是小海鱼成长的地方。以泰国清迈为基地的东南亚河网组织副总干事Pianporn Deetes说,大部分鱼类都会洄游到上游及其支流产卵繁殖。在众多鱼类之中,其中35种对当地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一天我们人类阻断了河道,这些鱼类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那时受到影响的不仅有鱼,还会影响到235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包括虎、豹、亚洲金猫、白手长臂猿、大犀鸟、白腹啄木鸟和白眉长臂猿,而白眉长臂猿只在缅甸境内找得到。

  在萨尔温江边的达他方(Tha Ta Fang)村,600名村民依赖种植水稻、水果和捕鱼为生。没有地的农民,就只以在萨尔温江捕鱼为生了。运气好的时候他们能在江里捕到五六十公斤的大鱼。剩余的鱼和蔬菜拿到菜市场卖,能赚取收入。一个叫昂的村民说,小时候他的哥哥就常常对他讲,萨尔温江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它全年有无尽的水流淌。

  因为有河流的沉积物,江边的农夫种地完全不需要任何化肥和杀虫剂,甚至水也不用浇透,收成就会很好。

  清迈的一位科学家说,江水是纽带,连接着萨尔温江两岸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眼下,泰国一些考古人员正沿着萨尔温江考察,他们的研究已经持续了7年,目前已发现多处文化遗址,有人骨、棺材等,其中某些可以上溯至3万年前。他们希望在江水还没被人类干扰之前抓紧考察与研究。

一位缅甸朋友拿着沿江居民的收入图———ADB地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地图集)对我说,从图上显示这个地区是缅甸最富裕的地区。她说:萨尔温江是我们的生命,它不仅维系着我们人类生命的延续,也繁衍着两岸的动植物。她送给我一只刻录有100多种鱼的照片的光盘,对我说,希望有一天她的光盘里也能包括上游怒江的鱼。

4、三成湿地“健康”不良 专家呼吁加强保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690108.html

  本报西宁8月10日电 记者陈沸宇报道:8月4日至7日,“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们共同提出建议书,呼吁进一步重视目前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

  建议书指出,目前我国现存的自然、半自然湖泊占湿地总面积的21.7%,其中只有约40%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其他自然湖泊的数量和面积不断锐减,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一些湖泊甚至消失,直接导致了淡水存储量减少,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全国有近30%的重要湿地面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沼泽化进程加快的严峻形势。湖泊管理、保护能力滞后,资金缺乏,严重影响湖泊湿地的“健康”。

  建议书还指出,“十一五”时期,国家应优先实施湖泊保护和恢复工程,通过建立湖泊管理公务合作机制,切实加大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治理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湖泊湿地保护的法律政策体系,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条例(法)》、《自然保护区法》等专门法律法规。

专家们还特别指出,青海湖作为世界屋脊最著名的国际湿地和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亟待改善。国家应尽快批准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

5、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图)

来源:红网-三湘都市报2006年08月1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0/16309714044s.shtml

以往清亮河水已经不见了

  7月25日至8月5日,来自湖南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两支2006年度全国湿地使者行动队伍先后奔赴常德汉寿、益阳沅江等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所在地,针对饮用水安全和渔业资源现状展开实地调查——

  □现状 "难捕到大一点的鱼"

  常德市汉寿县洋淘湖农场。一种网眼极细的丝网遍布湖面,曲曲折折丝网绵延数百米。当地人称之为“迷魂阵”——无论大鱼小鱼,一旦钻到阵中,就很难逃脱被捕杀的命运。

  比“迷魂阵”更残忍的是电击。由于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电打鱼成为西洞庭湖区渔民最主要的捕捞方式之一。

  “我晓得这是违法的,但是不搞电击,根本捕不到鱼!”一名老渔民无奈叹息。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南洞庭湖流域的沅江市万子湖乡。曾经号称湖南省两大鱼乡之一的万子湖,如今却被当地渔民抱怨“无鱼可捕”。

  万子湖乡廖潭口村村民称,上世纪90年代曾有人捕获过一条重达300多公斤的中华鲟。“现在莫讲中华鲟了,连大一点的鱼都很难看到。”

  □调查 它们在狂"吃"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洞庭湖区,原本丰富的鱼类资源为何日益减少?来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以下简称中南林)的12名湿地使者经过单车骑行实地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敌人一: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捕鱼是大部分湖区渔民唯一的生存方式,由于竞争激烈,电网捕鱼、电打鱼、迷魂阵、地笼子、排沟、布围子等各种各样的捕捞方式层出不穷。

  敌人二:工业污染。湖区一些洲滩因地理位置特殊,不适于种田却适于栽种杨树和芦苇等植物,然而这两种植物的抗虫能力都不强,因此必须经常喷洒农药以保证其生长。以沅江市的南洞庭湖湿地保护区为例,因区内所辖万子湖、东南湖、鲁马湖三大芦苇场占据大量洲滩,导致湖面减小不说,遭农药污染的湖水也直接影响鱼类繁殖。

  敌人三:野生小龙虾。近年来,西、南洞庭湖流域的野生小龙虾不断繁衍增多,这种习惯在浅滩打洞生活、以小鱼为食的外来物种,逐渐构成了鱼类生存环境的一大威胁。

    "禁渔期"也有人捕鱼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有关规定,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为洞庭湖水域春季禁渔期。此3个月内,洞庭湖和华容县塔市驿伍马口至临湘市白沙洲183公里的长江南段水域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同时对渔民免征所有渔业规费,对生活困难的渔民实行低保、特困救济,并在政策和技术上引导渔民开辟其他生产出路。

  然而湿地使者在汉寿县坡头镇、沅江万子湖乡莲花村一带走访了解到,“禁渔期”已几乎沦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禁渔时说是不能捕鱼,但是只要交点罚款就可以捕。”渔民们的话令人震惊。而国家规定的每月120元低保和特困补助,莲花村渔民反映只拿到20-40元。

  在万子湖水域,用一面面红色小旗子围起来的湖面引起了湿地使者的注意。据称,禁渔期结束后,当地政府就把部分湖面承包给个人,其他渔民不得入内捕鱼。

  对此,地方水利部门的官员表示无奈。沅江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湿地使者:“有些事情触动很多人、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渔民反映补贴不到位,跟一些上级部门没有及时、足额拨款有关。”

  □困境 湖水养不活渔民?

  随着洞庭湖区鱼类资源萎缩,祖祖辈辈靠水吃饭的专业渔民正逐渐分裂成两种生活常态:要么,另想他法挣钱谋生;要么,在日益贫困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

  沅江境内有几家较大规模的造纸厂、纺织厂,当地不少渔民见捕鱼收益大不如前,便靠跑运输(芦苇、杨树)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在汉寿县专业渔民主要聚居地——坡头,湿地使者们见到的情形更令人揪心:那里和隔岸相望的岩汪湖水域曾是有名的鱼乡,坡头村162户村民全是专业捕鱼户,其中从省内其他县市“慕名”迁居过来的外地渔民占了三分之一强。如今,这些专业渔民赖以生存的渔水资源正逐渐减少,既无房又无田的他们,一年的收入甚至还交不起孩子的学费,90%%以上的人感染了血吸虫病……

  “对吃不饱肚子的渔民讲环保,显然不切实际。”中南林湿地使者尚雷认为,切实解决渔民的生存问题,对西、南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来说非常重要。

  □困惑 渔民离“湿地卫士”有多远?

  目前,洞庭湖区水资源枯竭、鱼类急剧减少的现象已引起政府及有关各方高度重视。

  据沅江南洞庭湖保护区有关专家介绍,当地政府部门正着手对渔业加强管理,提倡“人工养殖为主、自然捕鱼为辅”的科学观念,同时大力推广有机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南洞庭湖水域的鱼类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比较稳定。“现在洞庭湖中还可见到一定数量的中华鲟。”

  与此同时,西洞庭湖保护区的“社区共管模式”也初见成效。汉寿县蒋家嘴镇青山垸社区共管负责人唐代钦介绍,“简单来说,社区共管的目标就是:选择一定的时间和水域,允许一定数量的渔民采取合法的、受保护区监督的渔业捕捞生产活动。渔民则以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使之成为利用和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从而达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双重目标。

然而,湿地使者们调查后认为,推广有机渔业也好,发展社区共管也好,大部分老百姓其实都知之甚少。如何在资源保护和解决生计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付出努力。

6、汾河太原段严重污染 工农业均无法使用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11/content_4950076.htm

 新华网太原8月11日电(记者王禹涵)据太原市环保局7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严重,属劣五类水质,工农业均无法使用。

    在汾河太原段所监测的八个断面中,除汾河水库出口达四类水质、迎泽桥达五类水质以外,其余六个断面均为劣五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和石油类等。

    太原市环保局水污染处处长严庆分析说,导致汾河太原段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废水污水的直接排入。据了解,位于汾河水库上游的娄烦、岚县、静乐和宁武四县,仅娄烦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建成后未投入正常使用,导致上游每日平均1万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或间接流入汾河,最终进入汾河水库。此外,汾河本身没有自然径流水,自我净化能力差也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

    严庆介绍说,作为城市水源的汾河水库,蓄水量达3亿立方米,排入的污水量尚不足影响饮用水水质,但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威胁。

    目前太原市每日产生生活废水污水约67万吨,处理能力不足40万吨,污水处理率约60%,远低于国家最新发布的80%的处理标准。没有自然生态水的补充,只有各种超标排放的污水涌入,汾河太原段正日渐变成一条“排污渠”。(完)

7、33个环保老赖遭强制买单

来源:重庆晚报2006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s/2006-08-11/01519716250s.shtml

  本报讯 涉及大气、噪音、水污染的33个环保老赖,被市环保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昨日,渝中区法院披露,这是他们首次受理环保执行案件。

  据渝中区执行庭法官黄文龙称,他们往年还没有过环保污染执行案件,这次他们一下子就受理了市环保局申请执行污染企业的33件非诉讼执行案。这些企业涉及涪陵、万州、梁平、永川等区县,涉及造纸、建筑、医药、化工、印染等行业。33件污染执行案集中在大

气、噪音、水污染三类,全部执行标的88万余元,其中大气污染案数量将近一半。

  法官称,这些案件都是当初给污染企业开出罚单后,污染企业没有兑现罚款,之后也没有提起行政诉讼,处罚决定生效后,环保局依法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比如梁平其利农植物油有限公司,在2004年3月,市环保局接到投诉后,对其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进行监测,测出其烟气黑度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危害,遂对其罚款4万元。但该公司一直不兑现罚款,市环保局将其推上环保“老赖”黑名单。

据了解,为了执行顺利,法院专门组织环保执行专案组,将这批案件交给专案组执行。专案组负责人马奕称,现在执行到位的有60多万元,尚未完全兑现的污染企业都是因经济困难,但他们对剩下的执行款作出了承诺,明确表示在本月底之前全部兑现。

8、广东省环保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

来源:南方日报2006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1/09339720781s.shtml

  本报讯(记者/刘茜通讯员/闫怀强实习生/吴哲)8日开始,省环保局联合省11个部门兵分六路,赴全省12个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省纪委常委毛荣楷为组长的第一小组,8日至9日先后检查了省挂牌督办的新塘漂染群、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昊天化学(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据介绍,目前,新塘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76家漂染企业已全部停产,其中

5家已转产,有50家已拆除设备,有21家未拆除设备(大敦村20家洗漂厂和大敦村污水集中处理厂)。检查组认为,21家未拆除设备污染企业仍然是隐患。对此,环保部门表示,将与新塘镇政府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实行日夜监控,防止企业擅自生产。

今年2月7日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后,昊天公司对液氯应急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改。最近,广州市政府进一步部署了昊天的搬迁工作,目前已就选址等问题进行专家论证,按计划2008年底前完成整体的搬迁工作。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市政府部署和要求,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在搬迁前确保安全生产。

9、京西南已无多余环境容量 环评意见认为区域发展必须考虑环境承载力

来源: 中国环境报2006-08-11

http://www.zhb.gov.cn/eic/649096689457561600/20060811/20545.shtml

  本报讯 (记者 原二军)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系、北京市环科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北京西南部地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研究认为,目前北京西南部地区的环境容量空间已很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

  据介绍,这一研究项目从前年就开始启动,选择丰台、房山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因为丰台、房山两区传统工业较多,污染也相对严重,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排放对市区空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研究项目从房山、丰台两区的生态环境、产业调整和城乡发展出发,对北京西南部地区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基础的区域发展适宜性分区,基于资源、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的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建立区域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4个重点进行了专项研究。

  专家们在进行评审时表示,北京西南部地区目前的环境容量已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不能增加新的污染,这一区域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日益加重的环境承载力,严格治理污染,淘汰高污染行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行业。

研究还对北京西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敏感和潜在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的来源解析及二次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燕山石化的特征污染物等综合性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还建议,应对北京西南部地区污染物减排和资源消耗提出硬性指标,以限制污染物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

10、四川省下决心回归湿地原生态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2006年8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135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林业厅获悉,国家和地方将总投资1127万人民币,国际援助130万美元,用于恢复若尔盖湿地原生态状况。

据四川省林业厅野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若尔盖湿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人为挖沟排水和过度放牧。部分牧民为了追求片面经济利益,将湿地原有的水放掉,从而方便牛羊吃草,进一步壮大牛羊养殖数量。这样,湿地原有水位迅速下降,天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削弱,部分地表趋于干旱,甚至作为若尔盖特色的高原湖泊正在渐渐消失。同时,近来红色旅游兴旺起来,部分开发商为扩大经济效益,在湿地上修起了一条条的公路,方便游人参观。公路封锁了牧草的生长所必需养料的供应,使得大片牧草无法正常生长而枯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若尔盖原有的以黑颈鹤、黑天鹅为代表的珍稀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直接威胁到了生物的多样性。另外,若尔盖特产冬虫夏草则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些人为了经济效益加大了对于冬虫夏草的开采力度,造成了若尔盖地表受到损害,原有的绿草正在慢慢变少。对于若尔盖居民来说,风沙与枯草相交错的景象已经不是一种“奇观”。

若尔盖作为世界上数量不多的高寒沼泽型湿地的代表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当地百姓已经普遍认识到沙化,鼠害问题的严重性,圈养牲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所接受;当地政府开始湿地恢复工作,划区域放牧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国家保护湿地行动将若尔盖列入重点,在四川省建立了国家级保护区,实施了专人专项治理,成立巡查专员对区内进行监控检查,并且组织专家学者对区内动植物考察,从而颁布具体保护措施。这一切种种行动表明,若尔盖湿地回归“原生态”的日子应该不会遥远。(赵薇)

11、江西武功湖被评为第六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图)

来源:中国江西网2006年8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5140

中国江西网8月11日安福讯(胡志洪 报道)近日,安福县武功湖风景区通过水利部验收,正式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武功湖原名社上水库,是江西省二十四座大型水库之一,库容量达1.7亿立方米,因座落在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功山脚下而得名,是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武功湖自然风光优美,大坝高耸,镇守群峰;烟波浩渺,吞吐山河。湖内峻峰、岛屿星罗棋布,桔岛、桃花岛点缀其间。武功湖不仅有“一曲一回一层天”的九曲十八湾,还有神奇莫测、瞬息万变的武功云海。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生长着数十种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植被茂密,翠绿欲滴,有天然“氧吧” 之称,湖区周围无工业污染源,水质达到A类景观水标准。

12、长江下游深水航道进行汛期疏浚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11/content_4948911.htm 

    新华网南京8月11日电(记者王骏勇 金其强)记者从长江南京航道局获悉,由于泥沙淤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航道部门第一次在汛期对长江下游福姜沙深水航道进行维护性挖泥疏浚。截至目前,泥沙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威胁警报依然没有解除。

    福姜沙水道位于长江江阴至张家港之间,全长约30公里,分为南、中、北三条航道,其中福姜沙南水道长约17公里,是船舶通航的主航道。去年11月,随着长江口10米深水航道延伸工程的实施,该段航道宽度达到200米,维护水深达到理论最低潮面下10.5米,实现了长江江苏段与长江口航道的无缝对接。但由于航道宽度有限,右岸港口码头众多,这里又被称为进江海轮的交通“瓶颈”。

    据长江南京航道局局长曹成介绍,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长江泥沙含量增大,福姜沙南水道受其影响,出现较严重的泥沙淤积现象。6月初测量显示,该水道中段水下出现多个沙包和浅区,航道向内缩窄。为此,长江航道局立即派遣挖泥船开赴现场实施疏浚,以确保深水黄金水道主动脉的畅通。

    据介绍,自6月21日到8月10日上午,挖泥船挖泥已突破40万方,基本满足200米航宽的航道维护要求。但由于正值洪水期,水流速度大,夹带泥沙含量高,导致该施工段回淤现象严重,基本上是刚刚挖过,一天之内就被泥沙回淤,航道畅通仍然面临严重威胁。    目前,航道部门已调集挖泥船、航标工作船以及测量船24小时驻守现场,近百名航道职工、专家及技术人员昼夜坚守在施工一线,以确保航道畅通。(完)

13、内蒙古鄂尔多斯:5年生态移民40万粮畜"双丰收"

来源:新华网2006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91486.html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0日电(记者李泽兵)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提倡生态文明,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近5年间从生态恶化区、草原退化沙化区转移农牧民40万人,昔日年年为害的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边缘被茂密的灌草镶上了绿边,全市实现了人退沙退、粮食产量和牲畜数量双双增长的良好势头。

  10日,记者乘车穿越库布其沙漠时,看到公路两边的沙丘已被沙柳、柠条等灌草牢牢锁住,如同一片绿海。

  据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峰介绍,5年来全市共转移农牧民40万人,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13亿斤增加到2005年的23亿斤,牲畜头数由615万头只增长到今年的1498万头只,植被覆盖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提高到4601元。

  鄂尔多斯市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8.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其中48%的面积是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另有48%属丘陵沟壑区、干旱硬梁区,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有1亿多吨。

  由于自然、人为因素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始终难以摆脱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困扰。1998年到2000年,连续3年大旱,鄂尔多斯草原80%的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2000年,鄂尔多斯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对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种养结构、养殖方式、人口布局、产业化发展、资金使用方式进行“六大调整”,坚持不懈地推进禁牧休牧和舍饲养殖,坚持不懈地推进人口转移,致富农牧民。

同时,他们还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草畜林沙产业化,拉动生态建设,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

14、评论:拍卖的是“狩猎权”还是人性之丑

来源:四川新闻网2006年08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11/10289722176s.shtml

  4万美元可以射杀一头野牦牛、1万美元能猎获一头盘羊……8月13日,受国家林业局委托,我国首次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将在成都举槌拍卖,拍卖还未举牌,公众就举起“质疑牌”,猎杀会否给野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野生动物保护的主管部门缘何还是猎杀野生动物的批准部门?(8月9日《东方早报》)

  读到这样的新闻,令人非常震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现存种群数量已经较为稀少

,怎么不去保护反而允许合法猎杀呢?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狩猎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因为保护力度的加大,岩羊种群成倍增加,使单位面积的载畜量超标,反而给本就吃不饱肚子的其他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麻烦,狩猎能人为地调节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

  如此理由是不能服人的。一方面,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虽然在保护下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远远没有达到专家所言的不杀不行的“饱和”程度。而且,作为野生动物,大自然就是其最好的“平衡器”——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自然就能维持不同野生动物间的种类平衡,不需要人类的刻意猎杀。另一方面,即便真如专家所言,岩羊数量多杀岩羊就是了,允许猎杀野牦牛干什么?所以,打着保护野生动物的幌子,进行野生动物狩猎权的市场化拍卖,显然是出于巨大的利益驱动——猎杀一只野牦牛4万美元,多么高的收入!野生动物是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野生动物的主管部门有什么权力进行拍卖?这种行为合法吗?这是一些沉甸甸的疑问。

一声声利益的槌声即将在残忍和欲望中敲响,我们不是在拍卖野生动物的“狩猎权”,而是在拍卖人类的人性之丑——当我们把野生动物宝贵的生命“换算”成一沓沓美元钞票时,我们失去的已不仅仅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了。

15、解剖“生态旅游”后看见了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8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35525/4690930.html

  8月6日,央视《纪事》栏目播完了《格玲·德雅》。这是个以纪录片的形式解剖甲居生态旅游的典型个案。片名取自甲居一户民居的名字,据说灵感来源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大意是,不要见利忘义,要保持文雅的道德,以文雅的方式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甲居藏寨,是一个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的村庄。这里居住着古老的嘉绒藏族。甲居藏寨的房屋依山而建,靠石头一点点堆砌而成,房屋建筑与周围的森林、溪流、农田以及远处的雪山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独特景观,被誉为藏族地区的童话世界。这个地方近年发展为四川知名的旅游景点。

  片子讲述了当地的发展现状——当旅游给这个原本以农牧业为主的村寨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带来了垃圾和污染。村民意识到,要想把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保护好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此,搞旅游的村民们自发成立了甲居民间旅游接待协会,并制定规则来保护这个童话世界。

  而这个甲居民间旅游接待协会的行动接连受阻:自己的村民成员根本听不进劝阻,无限制地接待游客;村里的党员活动室被某人承包开始接待游客之后,不但不限制其接待人数,而且致使下游饮水都发生了问题。村口乡里设的收费站也经常发生纠纷,所收的门票钱村里一分都拿不到。

  类似的事情最近也发生在河北省小五台山。从7月15日起,当地村民把守山口,不允许游客再进山。因为当地的村民认为,进山的游客对他们的饮用水造成了污染。村民们认为,当地的管护站收取了每人30元钱的费用,就应该把这笔钱拿出来给村民打一口井。这个要求如果不能实现,就不能再让游客上山。

  我们无奈地发现,“生态旅游”这个概念在今天越来越热的时候,我们人类自己的旅游行为总是在破坏生态。可是在这种行为当中,有两方当事人都觉得自己很无辜:游客觉得自己无辜,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付的钱里面应该包含保护环境所需的费用;居民觉得无辜,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被破坏之后理所应当得到补偿。而当地政府又有可能陷入两难,限制游客,则没有收入;不限制游客,收入是有了,但收上来的钱还不足以补上环境遭到破坏的窟窿。

  纪录片中,有一位外国专家的话引人思考: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什么含义?生态旅游有一个世界性的描述,就是负责任地旅游。保护自然环境仅仅是生态旅游的一部分。若是去有文化遗存的地方旅游,生态旅游还必须保护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能给当地人带来利润。否则就不是生态旅游。

  按上述标准,我们的游客、旅游地居民,尤其是旅游地的管理者,都远远不够生态旅游的要求。而旅游地管理者的责任更重,因为他们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是主要获利者。只有管理者改善目前的管理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我们才有可能健康持续地发展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