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十一日江河信息导读:

一月十一日江河信息导读:

2007-01-11

一月十一日江河信息导读:

                  1、跨过环评施工已成潜规则 环保风暴遭政令架空

                  2、全国人大很快将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稿

                  3、潘岳:新闻媒体要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鼓与呼

                  4、国家环保总局对违规地区企业实施“连坐”惩罚

                  5、环保总局再掀环评风暴 4大电力集团项目被叫停

                  6、解振华重回环保界 专家称体现中共高层务实用人观

                  7、中国水污染地图——为百姓绘制水污染地图

                  8、新京报对话潘岳:个人进退成败早已不在计算之内

                  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马军:“水”笔写自传

                  10、河北河流污染调查:白洋淀寄希望于污水截流设施

                  11、非法采矿竟成"特色产业" 南宁良凤江水被洗红

                  12、人民日报:南水北调技术要闯几道关?长江水如何穿越黄河

                  13、新华社:三峡工程确定07年建设任务 右岸机组投产成重点

                  14、母亲河长江遭遇“百年之渴”

                  15、“绿色人物”怎能搀杂“黑色”

                  16、“区域限批”能否打在痛处?

                  17、为潘岳讲话喝彩,也请环保媒体给自己松绑

                  18、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 

 

1、跨过环评施工已成潜规则 环保风暴遭政令架空

来源:北京商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2779.html

  2006年8月16日,因违规建设并发生重大施工事故的内蒙古新丰电厂在国务院的直接干涉下才被叫停。

  环保总局昨天拿出“区域限批”的杀手锏,对唐山、吕梁、六盘水、莱芜4个行政区域和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四大电力集团的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可以说是把环保总局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环保总局对建设项目并没有实际管理权,无法直接叫停建设项目,因此污染企业往往把环保指令当做“耳边风”。

  “停批项目不一定能真正停工,许多企业并不一定会因环评未过就停止施工。”环保总局下属研究院的专家对记者表示。环保总局实际上并没有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权,因此无法直接叫停建设项目。此次“区域限批”可以说是环保总局对于污染企业的又一次激烈斗争,但结果如何并不是环保总局一家单位所能决定的,还需要一些实权部门的支持配合。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是当今我国环保部门面临的窘境,包括潘岳在内的多位环保总局负责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与污染企业的斗争中,环保部门往往处于弱势。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不仅由于环保总局的职权所限,另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多数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发展目标的思维根深蒂固。

  回顾2006年,我国真正叫停的大型电力项目只有一个“内蒙古新丰电厂”,而处理这个“电老虎”是国务院。相比“新丰电厂”事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的杀手锏,最后可能还是会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虽然,前一段有环保总局将升格成为部级单位的舆论呼声,让我们看到了环保部门未来职能强化的可能,但按照中国惯例,一个部门变革不可能会在转瞬之间完成。

  环保总局首次实行“区域限批”

  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就掀起了更加猛烈的“环保风暴”。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环保总局将对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

  潘岳介绍说,“区域限批”政策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针对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环保总局将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这一“杀手锏”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的行政惩罚手段。

  跨过环评施工已成潜规则

  对此,潘岳表示,一些地方和行业无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当地的环境资源限制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以违法手段盲目发展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带来更大成本与极大困难。

  以2006年为例,一年就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已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国务院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仅此一年,环保总局在环评这道关口就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元,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在每年的环保检查工作中,均能发现很多建设项目违反“三同时”的要求,在没有环评或环评未过关的前提就擅自开工。潘岳表示,以往环保行动中被叫停的项目往往补办手续先过关,然后用各种手法拖延或拒绝兑现环保承诺,使一次次声势浩大的环评执法效果有限。

2、全国人大很快将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稿

来源:法制日报2007年1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133

北京1月12日讯 记者郄建荣 全国人大环资委今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透露,全国人大将尽快审议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稿。

毛如柏介绍了有关环境立法的计划和进展情况。他说,目前,全国人大环资委立法重点之一是循环经济促进法,这部法律将在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另外两部重要法律是自然保护区法和海岛法,本届人大将完成这两部法律的立法工作;国务院已经制定需要全国人大环资委审议的法律有土壤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法。

他特别透露说,目前,我国水环境问题突出,水污染重大事故较多,针对水环境的严峻形势,全国人大很快将对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进行审议。据他介绍,环境保护法也将修改。

毛如柏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全国人大将适时组织对这部法律的执法检查。他坦陈,这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利用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其上网定价费用分摊办法虽然配套法规有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这就需要对配套法规进一步修改、完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规将有12个之多,他说,这些配套法规将由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分别完成。目前,这12个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已上日程。

据介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协调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已经基本上按法律要求颁布实施,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有关可再生能源规划和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与费用分摊、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基本上都有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国宝说,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要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电价政策;国家财政部门要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

他说,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配套法规有12个之多。它们分别是,《水电适用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技术规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量目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结合规范》;《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及有关技术标准》。

张国宝说,可再生能源法需要制定的这12个配套法规都进行了安排,并将尽快开展制定工作。这12项配套法规将分别由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来负责制定。

他说,到目前为止,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规具备条件的都已落实制定,发改委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办法》已经制定出来并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在不久召开的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会议上审批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由建设部负责的《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和《地源热泵工程应用技术规范》已经编制完成;标准化委员会已经批准了《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等6项国家标准;财政部已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并已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也在按照《可再生能源产业指导目录》要求进行制定。

张国宝认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技术不够成熟、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等问题。他说,我国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水能资源开发步伐,而开发利用水能源资源是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重要的部分。

3、潘岳:新闻媒体要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鼓与呼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69549.html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讯  记者扎西报道:1月10日,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记协名誉主席潘岳呼吁,新闻媒体要为提高我国环保工作水平,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鼓与呼。

  他指出,现在的环境新闻工作者们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环保部门要充分依靠新闻媒体来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动员群众,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弥补环境执法手段的不足。当前,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对于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他说,2006年,对我国的环保事业来说,是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在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综合问题,需要综合的机制与手段予以解决。

  潘岳呼吁新闻媒体能进一步加大对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宣传力度,为推进环保的历史性转变鼓与呼。同时,也希望新闻媒体要勇于揭露那些不顾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不关心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甚至严重损害群众环境权益、导致地方环境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违法行为。环保工作既需要新闻界的支持,也欢迎媒体监督。环境信息和环保工作都是透明的,我们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饰太平,更不会惧怕困难。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环境记协主席李仁臣、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经济日报副总编李洪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明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冬梅等。

4、国家环保总局对违规地区企业实施“连坐”惩罚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0524.html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刘世昕)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对屡屡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4个地区和4家企业首次行使“连坐”这一杀手锏——环保部门将暂停对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以及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四大电力集团新建项目的审批,直到这些地区和企业的违法项目整改结束。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这一行政惩罚手段。

  被老百姓比喻为“连坐”的制度,在环保专业的行政术语里叫“区域限批”,过去只在专家的建议中出现,具体是指如果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如果频繁出现违反环评法的事件,环保部门应该有权暂停这一企业或这一地区所有新建项目的审批,直至该企业或该地区完成整改。

  2005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了环保部门“区域限批”的权利。

  潘岳介绍说,近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82个项目严重违反环评法和“三同时”制度,这些违规项目总投资额高到1123亿元,涉及全国22个省市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其中违规项目的重灾区有河北省唐山市和山西省吕梁市。

  调查发现,违规项目的高发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本身已经没有环境容量,但却仍然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如唐山市,在没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全市依然建设了70家钢铁企业,而且80%没有经过环评,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大气和水的严重污染。

  为什么这次环保部门要动用“连坐”制度?潘岳解释说,2006年以来,国家已经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政策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但仍有一些地区和企业漠视国家的一道道禁令,在没有经过任何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马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在这种背景下,环保部门必须向对抗中央禁令的企业或地区动用重典。

  据悉,2006年是中国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已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国务院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并没有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仅此一年,国家环保总局在环评这道关口就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总额达7700多亿元,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决不会让此次行动不了了之或流于形式,该部门将在3个月内分阶段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并同时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通报并建议监察部门对相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5、环保总局再掀环评风暴 4大电力集团项目被叫停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69826.html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北京讯 记者扎西报道:在2007年伊始,环保总局通报1123亿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就此拉开了第三次“环评风暴”的大幕。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等4大电力集团的所有建设项目将实行停批、限批。

  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说,环保总局掀起“风暴”的确是忍无可忍,2006年中国共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国务院去年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仅此一年,环保总局在环评这道关口就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因此,环保总局首次“区域限批”的企业集团就包括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这4大“屡教不改”的电力集团,以及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这4个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行政区域。潘岳表示,将对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6、解振华重回环保界 专家称体现中共高层务实用人观

来源:凤凰网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0809.html

  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公布了经过调整的领导名单,解振华担任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工作。分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北京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过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受到高层领导极大重视,因此解振华负责的领域将成为国家发改委的关注重点。

  二○○五年十一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国务院批评环保总局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解振华随即提出辞职,二○○五年十二月国务院宣布免去他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职务。

  不过解振华长期从事环保工作,任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超过七年,全面介入了中国环境保护事务,也完整的经历了环保总局从低调部门到“执法明星”转型的全过程。在从二○○三年开始的“环保风暴”中,解振华及其领导的环境保护部门,曾经将中国环保法规的效应发挥至最大。因而,他被誉为将环保这个冷位子“彻底坐热了”。

  北京政治分析人士表示,解振华的仕途起伏,反映了中国高层的用人观念,更加务实科学,令人耳目一新。一方面,自二○○三年原卫生部长张文康以及北京市长孟学农因非典事件被解职以来,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行问责制方面,决心大,力度强,解振华的辞职也表明了北京对问责制的坚持。另一方面,解振华在辞职一年多以后,重新回炉被委以重任,表明高层相当肯定并倚重他在环保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能力,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另外,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官方网站今天也披露,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已经接替届龄退休的柴松岳,担任电监会主席。据了解,尤权在国务院办公厅从事多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在二○○三年成立的由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担任组长的国家电力电信民航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中,尤权任副组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监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斐易)

7、中国水污染地图——为百姓绘制水污染地图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3577.html

想知道你喝的水达标了吗?想知道你家附近的水资源被污染了吗?想知道排污者是谁吗?只要你关心自己的饮水健康,问题的答案就可以找到

  移动鼠标,随手点开北京市污染分布图,结果令人心惊。连结主城区的河网几乎全是五类水和劣五类水。地图的下半部,代表劣五类水的红线密密麻麻、赫然刺目。而那些代表“无水”的黑色“蚯蚓”,则“趴”在旁边,扭曲不堪……

  这些信息并非空穴来风,只需上网点击“中国水污染地图”,你现在就可以查到。首个环保公益数据库,2006年9月开通后,点击率节节攀升,反映的正是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

  污染信息的排行榜

  “在地图上,用户可以检索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排污信息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后,用户还可以查询居住小区附近的河流污染情况和排污企业。” 一谈起水污染地图”,主要开发者马军如数家珍。

  “这个数据库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用排名来显示污染信息。”点开首页下方的信息排名查询,可以清楚地看到,2004年和2005年,广东在废污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排名中位居榜首,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桂冠”,则一直属于江苏。

  您可能想不到,2004年和2005年,工业废水COD和氨氮污染物的最大排放者均为广西,“广西属于中西部地区,污染转移不言而喻!”再看重金属(铅、砷、六价铬、镉、汞)和氰化物的排放,湖南“量”高一筹,稳夺2004年的“冠军”。

  水污染地图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各地区环境状况公报、环境质量公报等官方渠道和权威调查数据,并及时更新。“‘水污染地图’的数据比较准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对于这些数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制定新政策时会综合考虑。”地图还特别设计了“环境信息公开指数” 排名。令人遗憾的是,竟有100多个城市没有向公众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水污染信息。

  污染企业的通缉令

  “水污染地图”列出了包括近40家跨国公司在内的2800多家污染企业。在北京不达标企业名单中,北京市门头沟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昌平区马池口宏道村纸箱厂等企业赫然在列。点击上海,上海福生豆制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金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榜上有名。

  33家在华违规跨国公司里,有上海松下电池有限公司、长春百事可乐公司、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等5家2006 年“世界500 强”。“很遗憾,它们竟然将违规归结为‘巧合’、‘疏忽’和‘意外’,这样的解释只能说明这些跨国公司的环保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它们的环保低标准和中国的环境弱执法才是问题的根本。”马军很不满。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的信息都正确,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不达标企业站出来喊冤。有些企业主动与我们联系,希望共同解决问题。但更多的是搪塞和沉默。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意识到违规排污会对环境造成多么坏的影响。”马军说。

  让“地图”开发者感到欣慰的是,一些企业在被曝光后主动减污,而“黑名单”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重庆市环保部门就对“黑名单”上20多家企业进行了认真调研,指导、帮助企业早日告别黑帽。

  马军表示,曝光污染源名单,不是与它们作对,而是想让污染企业现形,促使它们承担环保责任。开发者还有个“理想”――将来企业会主动和社区沟通,告知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和社区预防事故的发生。

  公众参与的邀请函

  开发过程中的深入调查和思考,让马军对目前的水污染问题有了很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要彻底解决中国的水污染问题,阻碍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自上而下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必须实现公众参与,打破关系壁垒,监督执法!

  从环评法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虽然已经具备了法律基础,但部门有序执行的工作还不到位。马军认为,百姓的环保意识正在觉醒,他们只是苦于没有恰当的渠道来加入。

  水污染地图推出的几个月来,许多人留下联系方式提供污染线索,还有人提出了完善地图的意见……这给了开发者极大的鼓舞,公众的反馈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民间视角,公众的想法也会使政府的决策更加贴近百姓。把信息公开作为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这正是开发者的初衷。

  水污染地图的开发者认为,各级政府也在做环境信息公开的工作,但由于技术性、专业性和分散性过强,远离了公众。把数据集中到一家网站,设置“排污信息查询解释”,就是希望方便公众,让公众都能看懂、让公众都来参与。

  作为中国民间第一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水污染地图”肩负着促成公众、企业、政府在水污染防治上形成良性互动的使命。目前,网站正在进行污染源定位工作和二期开发工程。虽然还被经费、人员等问题所困扰,但怀揣着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理想和信念,马军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8、新京报对话潘岳:个人进退成败早已不在计算之内

来源:新京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11/025210969383s.shtml

  本报讯 新年伊始,环保总局再次掀起“环评风暴”。昨天,该局副局长潘岳宣布,全国钢铁、电力、冶金等行业82个项目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涉及总投资1123亿元。

  环保总局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的行政惩罚手段。将对4个行政区域、4个电力集团所有建设项目实行停批、限批,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

  北京周边的唐山市吕梁市违规最严重

  这82个项目涉及全国22个省市的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12个行业,其中最严重的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唐山市和山西省吕梁市。

  82个违法项目中,对于23个“三同时”违规项目,环保总局将责令其限期办理验收手续、限期改正或停止试生产。对于59个未批先建违规项目,环保总局将责令其停止建设或生产。

  三个月内分阶段公布整改情况

  潘岳说,此次环保总局首次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来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即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这是环保部门成立近30年来首次启用这一行政惩罚手段。

  此次“区域限批”的行政区域包括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吕梁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山东省莱芜市。企业集团则包括了中国六大电力集团中的大唐国际、华能、华电、国电这四大电力集团。

  潘岳表示,这些地区大多本身已无环境容量,却仍然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如唐山市,在没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全市依然建设了70家钢铁企业,且80%没有经过环评,近几年钢产量已达到全国十分之一,但钢铁企业的平均产量仅在65万吨以下,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造成大气和水的严重污染。”“以往环保行动中被叫停的项目往往补办手续先过关,然后用各种手法拖延或拒绝兑现环保承诺,使一次次声势浩大的环评执法效果有限。

  采用‘区域限批’,就是针锋相对的措施。“潘岳作出了强硬地表态。

  环保总局表示,一定要跟踪督办这次执法行动全部查处结果,在三个月内分阶段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通报并建议监察部门对相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关键词

  区域限批

  该政策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

  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对话

  只有整改才能解除“区域限批”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接受专访时表示,“区域限批”已酝酿两年多

  昨天,环保总局掀起了第三次“环评风暴”,和以往不同的是,打击的主要对象除了违法的建设项目外,矛头还直指一些地区和集团,并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惩罚手段。就此,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此外,对于此前本报“一些省份要退出绿色GDP核算”的报道,他还透露,试点省市的态度发生变化,2005年度绿色GDP报告近期将公布。

  非法开工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

  《新京报》:你这次宣布,将对违法问题严重的82个建设项目依法严肃处理,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今年掀起新一轮的环评风暴?

  潘岳:不管叫它什么,我的判断标准是:如果每次都能解决新问题,都能留下新制度,那它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留下制度,只是呼啸而过的一阵媒体热炒,那就没有意义,一定会被遗忘。

  《新京报》:此次对区域和集团的“连带封杀”,在现实中执行还是第一次。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潘岳:当前,非法开工建设和运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情况达到了一个高峰,严重扰乱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给当地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在2006年12月新开工项目清查专项工作中,环保总局已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形成共识,今后将逐步对各项建设程序执行不力的地区,联合采取暂停项目审批或核准。其实,“区域限批”政策我们已经酝酿了整整两年多了。

  个人进退成败早已不在计算之内

  《新京报》:这会不会造成与地方的矛盾?你们或是你遇到过什么阻力没有?

  潘岳:环保总局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格局做斗争,注定要与落后的观念和行为做斗争。

  至于会不会造成矛盾或遇到阻力,媒体已经问了我两年。我想事实会比雄辩更有力量———环评风暴进行到第三次了,《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了,绿色GDP也出台了,规划环评也快要出台了……这一个一个脚印见证着我们的艰难,也见证着我们前进的决心。至于我个人的进退成败早已不在计算之内了。

  《新京报》:一下叫停了四大电力巨头的项目,会不会对电力行业产生影响?会封冻多长时间?

  潘岳:从建设有序健康发展的方面讲,我们会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此项限制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是正面影响,会使电力建设更加有序。

  所有的项目只有落实整改要求才能解除“区域限批”惩罚。相信这些公司会重视这次查处,迅速整改。

 [1] [2] [下一页]

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马军:“水”笔写自传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3540.html

  喜欢在江河边上慢跑,倾听和感受水的脉搏,或舒缓似闲,或激流涌动。可是,马军说,现在东部的一些河流污染严重,“在那里体验慢跑竟成一种奢望,很可惜。”

  办公桌、书柜、沙发。马军的办公室布置有些单调。而他整天在办公室里要做的事也很单调:对着电脑里的水污染地图。

  不管谈什么,没说几句,马军总会联系到水,滔滔不绝,井井有条。与工作无关的书里,他最喜欢唐诗宋词,因为李杜和苏轼把对水的感觉竟能展现得那么精妙,“对于现在的工作是一种启发和激励”。

  在马军的履历中,还有一段在香港《南华早报》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马军走了祖国的很多地方,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但同时,也看到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和华北地区河流尤其是黄河的污染。

  在与当地官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中,马军开始质疑他们的治水思路。1998年的洪水灾害,进一步促成了对中国水资源的反思。他开始“作为一个公民”,“更深入地、更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中。”

  全心的投入得到了回报。被誉为中国版《寂静的春天》的《中国水危机》让马军声名鹊起。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他搜集到了大量的科学实证资料,而书中提出的“一个尚未被重视但很重要的问题”引起了环保界的震动。

  马军并没有被成绩冲昏头脑。一些先进国家环境治理的路已经走得很成熟,在那里公众通过司法、听证等手段对环保的参与是多方位的。而在中国,更多还是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这正是让最让他挂在心上的。可以通过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公众知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保证;以人为本就要以所有人而不是个别人利益为本。马军所想所做大抵如此,却行之惟艰。

  对于自己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其中包括被《时代周刊》评为2005年影响世界的100人和2006年度中国绿色人物),马军这样评价:“这其实表明了世界包括我们自身正在关注着中国面临的这个问题。”他说真正到自然中才会发现,真实世界的环境问题扑面而来,那种震撼远远胜过千言万语。

  马军倒希望能有一天,环境问题在中国不再特殊,那就说明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他又说就算到了那一天,环境的问题会依然伴随着我们,永远存在。

  “越研究,越有感情”,他说水的价值是多重的,既是物质上的依托,更是精神层面不可或缺的。对于未来,“活生生的现实便是我一直做下去的信念”。

10、河北河流污染调查:白洋淀寄希望于污水截流设施

来源:燕赵都市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1-11/020510969289s.shtml

承德武烈河一角。垃圾成堆,水变色。见习记者陈宝云/摄

被污染的孝义河。记者郭志昆/摄

  治污·秦皇岛

  人造河、饮马河:“臭河”集中治理蓄势待发

  泛着黑光的河流,鱼虾全无,污物沉积,秦市人造河和饮马河,这两条曾经给周围群众带来无数便利的河流如今却成了闻名的“臭河”,也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点。

  两条地域不同的“臭河”

  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附近的人造河并非天然河流,而是由人工建成的,最初是一条排洪渠,这里也曾是个水美鱼虾多的好去处。然而随着留守营地区造纸企业的日渐增多,这些工厂长期向河中排放不达标的污水。

  目前该地区有造纸企业25家,除了3家实现了零排放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均存在排污问题,这些企业年排废水近2000万吨,所排废水经人造河排入渤海,部分河段水质由于多年富营养化呈劣Ⅴ类水质。

  位于昌黎县境内的饮马河同样遭受了工业废水之灾。河道上游昌黎县淀粉厂及龙家店镇、安山镇的淀粉粉丝加工厂的污水,让这条河水质恶劣,成为另一条“臭河”。

  长期以来,两条地域不同的“臭河”,一直是秦市群众反映强烈、要求尽快治理的河流。

  -处理方案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一直以来,人造河和饮马河的治理都是秦皇岛市污水治理的重点,两条河流的污染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2006年,为彻底解决两条河的污染问题,秦皇岛市环保局制订出了抚宁留守营造纸废水集中处理方案和昌黎龙家店淀粉粉丝废水集中处理方案。记者日前从秦市环保局获悉,集中处理方案已经完成,即将进入专家论证阶段。

  环保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说,集中处理方案中重点提到,秦市将于2010年前,在人造河流域建成日处理量3万吨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厂,将附近造纸厂的不达标污水引到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再向人造河排放,使人造河水质达到基本Ⅴ类要求。

  而饮马河的治理同样也体现了集中处理的原则。计划在饮马河的支流贾河上建设一座日处理2万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将昌黎淀粉厂以及龙家店等地区的粉丝工厂的污水集中处理后排入饮马河。同时,昌黎县政府在治理饮马河污染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正在饮马河的支流上筹建另一座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县城居民的生活污水。两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饮马河中的水质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据了解,秦皇岛境内有大小河流几十条。据秦市环保局介绍,这些河流中目前多数河流的水质情况良好,只有洋河下游存在污水污染现象,但随着抚宁县淀粉厂一套新污水设备的投入使用,洋河下游的污染情况也将得到改善。此外,2006年底的调查显示,生活污水目前是秦市城区河流排污口的主要污染源。

  治污·唐山

  饮用水源地: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

  本报讯(记者齐欣 通讯员赵丽辉)记者从唐山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2006年唐山市环保局以确保饮水安全为重点,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计划在2007年底前,关闭所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使滦河、陡河水质较去年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6年,唐山市环保局制定下发通知,对唐山市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滦河、陡河、黎河和还乡河等水系范围内的水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保证饮用水源安全,杜绝饮用水源发生环境事件。从7月中旬开始,有关部门分别对辖区内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共检查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1个,地下饮用水源地22个,检查各类排污企业50余家,查处不法排污企业2家。

  陡河水库作为唐山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连续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陡河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面水二类环境质量标准。保护区及上游无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和威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排污企业。

  据了解,唐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约80多条,分属滦河、陡河和蓟运河水系。陡河、滦河、黎河、淋河、还乡河、沙河为其中的6条主要河流。陡河为流经市区的惟一一条主要河流。2006年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全市6条主要河流的常规监测结果表明,河流的上游水库断面水质普遍较好,可达到Ⅱ类水质,而水库坝址以下河段流经城镇后,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水质普遍较差,其中部分河段、部分时段存在着治理达标而水质超标现象,污染较严重。

  目前,唐山市正着手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和环境监控体系建设。

  治污·保定

  一亩泉河、白洋淀:寄望于污水截流设施

  长期以来,由于保定市西、南防洪堤区域缺少城市污水管网,附近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与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防洪堤下的防洪沟以及西防洪堤段的一亩泉河,造成防洪沟内污水积存情况日益严重,一亩泉河水质恶化,污水下渗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更直接威胁到下游的“华北明珠”———白洋淀水域。

  2006年三四月份,白洋淀发生了死鱼事件。以白洋淀事件为契机,保定市开始兴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在七一路西延、一亩泉河与西防洪堤交汇处、富昌路与西防洪堤交叉口以及乐凯南大街、东二环与南防洪堤交叉口设计了4处污水截流设施,可将西、南防洪堤防洪沟以及排入一亩泉河的污水收集至保定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目前,乐凯南大街污水截流设施已完工,另外3处截流设施即将开工。

  据有关人士介绍,4处污水截流设施完工后,西、南防洪堤区域的污水污染将得到治理,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将十分有利,特别是将对保护白洋淀水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治污·张家口

  洋河:期待那天,一渠清水还于山城

  洋河自山西大同进入张家口,经怀安、尚义、怀来到达官厅水库,其水质不仅与山城人民密切相关,其水源也是北京的“大水缸”。近几年来,张家口市一直没有停止洋河污染的治理工作,2007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洋河水的治理工作,还一渠清水于山城。

  过去的张家口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而洋河及其支流途经主城区及重要城镇,其两岸分布着许多工业企业,致使洋河一直饱受污染之苦。1995年后,北京生活用水告急,洋河成为北京饮用水源地,洋河污染治理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从2002年开始,环保部门逐步控制和治理水质,关闭非法排污企业、监控了56家重点企业。2006年8月,北京终于喝上了官厅水。记者了解到,环保部门将于今年关闭所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污口,“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也将全部完工。

  张家口市的灌溉水源是大清河的支流,其途经小厂矿、生活区,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严重,近年来污染较为严重。针对此情况,张市加紧城市管网排污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对大清河进行了截污治理,但只是对市区段进行了改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清河被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的问题。

 [1] [2] [下一页]

11、非法采矿竟成"特色产业" 南宁良凤江水被洗红

来源:【南国早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3066.html

  昔日清澈见底的良凤江,如今江水已变红,俨然一条“红水河”。原因何在?原来是周边村民非法开采锰矿,而后把洗矿后产生的泥浆排入良凤江。

  非法开采“染”红良凤江

  1月10日,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南宁市吴圩镇良凤江畔。记者沿江而行,狮子桥以上的江水比较清澈,除了一些垃圾外并无太多污染。来到狮子桥附近水域后,江水便明显分成两色,一侧相对清澈,另一侧则非常浑浊,两股江水在此汇合。再往下走,从狮子桥至良凤江公园五六公里内,江水已呈红色,且很浑浊,江面上还漂浮着废纸、塑料袋等垃圾。

  “这是洗矿时,把洗出来的泥浆排入良凤江造成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良凤江水是很清澈的。两个月前,村民们收完庄稼和甘蔗后,处于农闲阶段,于是,有人变本加厉非法开采锰矿。采矿点多位于狮子桥附近的几个村庄,洗矿排出的大量泥浆不经处理就排到沟里,再流入良凤江。知情人还说,泥浆流入江后,江水不再适合鱼生存,每当村民们开工,受污染的江面上便会出现大量死鱼。

  隔着良凤江,记者用望远镜向对岸眺望,只见岸边有五六个村民正围着两台洗矿机忙碌工作。

  重重“关卡”应对检查

  知情者说:“群艺园艺场有个山坡被挖了一个大坑,我带你们去看。”但在去群艺园艺场的路上,记者遇到了三重“关卡”。

  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突然,路中间横着一个大木桩,挡住了去路。搬开木桩,走了不到200米,又有两块大石头挡道。将石头挪到路边,但往前不远,又有另一个大木桩。知情者说,这是采矿者设置的路障,以拖延执法人员的时间。

  知情人说,由于政府部门对非法采矿的打击力度较大,一经发现,即暂扣开采设备。于是,采矿者也学“聪明”了,在村口,就设有“放风”人员,执法人员甚至陌生人员一进村,放风者就通过手机给里面的采矿者通风报信,警惕性非常高。当执法人员“过五关斩六将”得以进去时,采矿者已跑得无影无踪。

  知情人说,以前,村民是用农用车拉着洗矿机逃跑;现在,洗矿机已“升级”,安装了轮子,挂在农用车上就可以拖着走,跑的速度更快了。来不及运走的洗矿机,村民就会就地掩埋。

  来到目的地,记者看到一个约4米深的大坑。一名男子正骑着摩托车出去。“这就是采矿者的杰作,把一个好端端的小山坡变成了一个大土坑。采矿者已经接到了信息,刚才那名男子是最后一位离开的。”知情者说。

  又经过十多分钟的颠簸,记者所乘的车辆来到江边一个山坡下,山坡上有两条水管,一直伸到江里。

  “这是用来引水洗矿的,山上肯定有洗矿机。”由于路太窄,记者只能下车步行上山。上山途中,记者发现这条仅一米宽的山路上,还有一条约30厘米深、50厘米宽的壕沟,一般的车辆很难开上这条路,也就很难将洗矿机扣走。

  步行几分钟后,记者在山上见到了一台洗矿机。洗矿机附近弥漫着柴油燃烧的味道,机子还冒着热气,附近却空无一人。记者拍照时,一手持甘蔗的男子从树林里跳出来打量记者。记者问他这是谁的洗矿机,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一概回答不知道。

  白天选矿肆无忌惮

  在王庄坡,记者看到,几位村妇正蹲在地上选矿,对已洗掉泥浆的锰矿进行二次加工,淘出里面的石子等杂质。见到记者用照相机拍照,她们也若无其事。旁边一位男子见状赶来,记者问了他几个问题。

  记者:你们在干什么呀?

  男子:在选矿,把里面的石头淘出来。

  记者:现在锰矿很值钱吧!一吨可以卖多少钱?

  男子:70到80元,很便宜的,赚不到钱。

  记者:那你们还开采锰矿?一天能弄几十吨?

  男子:反正也没什么事做,就帮他们选矿吧!我们搞了一个星期了,还不到5吨。

  但据记者了解,现在锰矿价格上涨,一吨可卖300多元,利润丰厚。

  加强巡查加大打击

  非法开采锰矿,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江南区国土分局有关人员说,盗采锰矿是违法行为。

  该人员说,每个月,国土分局都会开展一两次打击非法采矿的行动,没收洗矿机、柴油机等开采设备。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开采锰矿,成本低,利润高。加上吴圩镇的锰矿埋藏得比较浅,便于开采。以前,锰矿每吨只能卖100多元,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现在达到了300多元/吨。与种庄稼和甘蔗相比,盗采锰矿钱来得比较快。如今,盗采锰矿已成为良凤江周边几个村的“特色产业”。

  那么,在打击非法采矿上,有没有更好的措施呢?该人员说,江南区政府已经制定了方案,以后每个星期都会加强巡查,并联合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采取统一行动,集中打击,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开采行为。此外,还要“盯梢”矿产品的销售渠道,对矿产品的运输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非法矿产品,一律没收。 

12、人民日报:南水北调技术要闯几道关?长江水如何穿越黄河

来源:人民日报2007年1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109

“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随着南水北调通水目标的日益临近,人们更关心——

引南水入北方,就是将梦想搬进现实。滚滚流水,要征服的不仅是遥远的陌生旅途,同样还要历经不同气温的变换。

南水北调,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2008年奥运会前中线一期京石段工程要具备年向北京应急供水4亿立方米的能力。

随着通水目标日益临近,沿线百姓都很关心,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如何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联合研究的前沿领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宁远如是说。

难关之一:长江水如何穿越黄河

河底隧道采取双洞方案,同时方便维护抢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是南水北调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委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汪易森说,穿黄方案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黄河下面打隧洞,要么在黄河之上建渡槽。

与渡槽方案相比,隧洞方案对河势影响相对较小,给该河段的治理开发留有较大余地,可免受温度、冰冻、大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因此,经过多次科学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方案。

据介绍,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处,两条隧洞是工程最重要的建筑物,每条隧洞长3.45公里,隧洞内径7米,深达黄河河床底部35—50米处的沙层中,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中线穿黄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王江涛介绍,由于盾构机十分庞大,长达数十米,在隧洞开掘前必须为其修好施工通道,也就是施工竖井。据悉,黄河北岸的施工竖井内径均为18米,外径22米,开挖深度约77米。施工通道建成后,盾构机的各个部分将被依次放进去,并在下面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的盾构机就像一个体格庞大的怪兽,能不断向前开挖隧洞,并将大量泥沙通过竖井输送出来。

与公路、铁路等隧洞不同,穿黄隧洞为输水洞,既要考虑隧洞外部的黄河水和土层压力,还必须考虑洞内水流的压力,因此隧洞实行的是双层衬砌结构,内外两层衬砌管片厚度分别为45厘米和40厘米。

隧洞“患病”怎么办?王江涛介绍,隧洞建成后,维护时可关闭双洞隧道中的一个,对另一隧洞进行维护和抢修。双洞隧道内直径为7米,维修车辆可直驱入洞。根据设计,隧洞每年有15天至30天检修期,每3年至5年安排30天至60天大修。

难关之二:丹江口水库加高扩容

大坝加高加厚,新旧混凝土“咬合”有讲究

汉江、丹江交汇而成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源头。162米高的丹江口水库大坝的巨大坝体和群山将江水稳稳地拢成一个“水盆”。据悉,目前丹江口水库总库容是174.5亿立方米,大坝加高后,蓄水位将提高至170米,相应库容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了两个半北京密云水库。

汪易森说,要保障中线多年平均95亿立方米的调水水量,丹江口大坝必须“增高”,水库必须“增肥”。但要在30多年前兴建的丹江口大坝上加高加厚(贴坡),新老混凝土如何结合是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工程实例。

如何让新老混凝土“合二为一、结成一体”,并且“骨骼强壮”?依据大量的计算分析及参考国外有关工程的成功经验,丹江口大坝新老混凝土结合采取以直接浇筑为主,在坝顶及下游坝坡现浇混凝土方式加高培厚,适当放缓挡水坝段下游坡,以满足大坝挡水时稳定和应力要求;在接合面竖直缝面及斜缝面设置梯形键槽,使整个坝体较好地联合受力。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更好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施工时还必须采取严格的温控措施。

据最新统计,大坝加高工程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全年累计浇筑混凝土43.86万立方米,完成了近35%,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了100%。大坝加高工程完成后,不仅可实现扩容,同时也能将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难关之三:冰冻期输水防止断流

控制水流形成冰盖,实行冰盖下输水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线长、温度变化大,由南往北跨越北纬33°—40°,气候由温和区走向寒冷区,中线河南安阳段以北,渠水在冬季会结冰,控制不好,很容易会出现流冰、冰塞等威胁,影响输水能力和工程安全。

汪易森说,冰期输水在国内有过尝试,如京密引水、引黄济青等项目都采用冰盖下输水技术,为冰期输水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具体方法主要是:科学预测河流的结冰期,在形成冰盖前,提高渠道水位,通过控制流量、流速,让水面形成稳定的冰盖,然后采取冰覆盖下输水;在冰盖输水期间保证输水稳定,防止冰盖破坏;当气温回升时,要控制水位、流量,确保冰盖就地消融不产生流冰,避免了产生冰塞的条件。

“冰期输水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汪易森介绍说,国内许多科研机构经过大量研究,对冰的原型观测及冰水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均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冰期输水奠定了基础。目前南水北调冰期输水课题已列入“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相信通过研究沿线多年气候资料、冰情变化规律等,能够解决南水北调冰期输水问题。

难关之四:治理膨胀土变形滑坡

防渗施压,控制含水量和膨胀率

“膨胀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遇水膨胀,就成了‘橡皮泥’;失水收缩,干缩龟裂,是工程的又一个难题。”汪易森说,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经过的南阳、沙河及邯郸等地均分布有膨胀土,累计长度达300多公里,约占总干渠全长的27%。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在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中,长江委院勘测部门就认识到这种裂缝粘土难治,在1970年陶岔渠首施工过程中,开挖出的膨胀土渠坡上陆续发生了14处滑坡。

汪易森说,如果不针对膨胀土的特殊性质“对症下药”,其结果可能既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又达不到治理目标。对膨胀土边坡的处理思路,主要从稳定膨胀土含水量和限制膨胀率两方面考虑,前者是采用工程措施防止渠道渗水、地下水、大气雨水等入渗膨胀土,使膨胀土保持稳定的含水量,不产生膨胀变形;后者主要是用压重方式施加预压力,限制膨胀土变形在抗剪强度允许消减范围内,不使膨胀土变形影响边坡稳定。这两种思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膨胀土渠段表层滑坡处理的主要出发点。

为此,将通过不同处理方案的实验室试验、辅助实验和现场试验,寻找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新方案,替代大规模取土方案,指导设计和施工,力争较好地解决占压耕地良田问题。

链接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分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两条调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在山东境内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中线工程常被形容为“一库清水通过一条长渠,连接湖北和京津”。“一库清水”指的是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调水的终点是北京团城湖、天津。中线工程主要采用渠道输水方式,输水总干渠长1427公里。为提高供水保证率,防止总干渠水质污染,中线输水干渠与交叉河流全部立交,渠河分流,互不干扰。

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示意图

13、新华社:三峡工程确定07年建设任务 右岸机组投产成重点

来源:新华社2007年1月1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65087

2007年,三峡工程建设全面进入决战攻坚年,枢纽工程安全度汛、右岸机组投产发电成为今年三峡工程建设重点。

在日前召开的三峡工程2007年暨一季度生产计划会上,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2006年,三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大坝全线到顶,三峡水库实现初期蓄水目标;左岸电站14台机组首次实现72小时满负荷发电;右岸电站厂房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右岸机电安装工程全面展开。

谈到2007年三峡工程的建设任务时,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说,这些任务主要是:实现三峡工程安全度汛,提前做好度汛计划及报批工作;争取5月31日北线船闸施工完成,恢复通航,7月完成工程验收工作;在蓄水156米高程的基础上,争取实现新的蓄水目标;三峡地下电站开挖完毕;争取四季度升船机开浇混凝土;机电安装工作要力争提前。

李永安认为,安全工作对三峡工程至关重要,今年三峡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效益,这关系到长江防洪安全,关系到枢纽安全,关系到电网安全,关系到长江通航安全,也关系到长江生态安全,不能在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闪失。从今年开始,三峡工地将每月搞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避免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4、母亲河长江遭遇“百年之渴”

来源:新华日报 2007-01-11

http://www.waterinfo.com.cn/ywkd-1/guonei/200701100016.htm

  1月10日电:沙滩上龟裂的口子,就像一张张渴望雨水滋润的嘴巴,搁浅的船只、靠不上船的码头,都似乎在诉说着离开水的艰难辛酸……长江,千万年来用水滋润着万物,而今自宜昌到镇江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枯水低水位,母亲河经历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难熬之“渴”!

  宜昌到镇江,长江水一路“探底”

  1月9日早上8时,长江下游九江、南京两地水位分别为8.23米和2.77米,均创下有记载以来同期历史新低,而中游的宜昌、沙市等地9日水位分别为-0.59米和-1.96米,更是突破百年最低枯水纪录!

  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的大江南岸,记者看到这里的江水已经“让”出了大片的江滩,原来藏在水底的碎石块早已“水落石出”,没有江水润泽的裸露江滩龟裂出纵横交错的缝隙,宽的裂缝里塞得进两三个手指,缝隙内时而还能看到干死的小鱼,想必是没来得及跟着江水一起退走。

  记者从长江南京航道局了解到,长江不是“渴”了一天两天了,该局水位记录表上用红笔记录的“探底”数据格外抢眼。资料显示,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九江、南京等下游水位持续创下近几十年来长江主汛期的同期最低纪录。从去年11月20日起到昨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长江水位又下降了5米多。1月4日,九江水位连续下降后,终于有了一点小幅止跌回升,但数据仍然比历史同期要低,南京、镇江等地的水位仍在下降中,如果不出意外,今后两三天内南京、镇江等长江段的水位仍将继续走低。由于长期枯水,长江南京段江边生态已经有了些许变化,原来应该深埋在江底的江滩,长出了成片的芦苇和杂草,不时有成群的飞鸟在其中翱翔、觅食。

  而九江以上的长江“渴”得更厉害,宜昌、沙市、铜鼓滩等站点水位全部低于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平均值,创下142年来的最低记录。

  罕见枯水,原因很复杂

  长江中下游水位5个月持续下跌,屡创新低,原因是什么?专家认为,最直接原因是上游来水偏少,最主要原因是流域干旱少雨,作为下游水位“调节器”的湘资沅澧等长江支流及鄱阳湖、洞庭湖因流域少雨和截流出现浅情,造成了“小河无水大河干”的局面。而葛洲坝下泻流量每秒只有4000多立方,比正常年份少了五成左右。

  长江水位持续下跌与三峡大坝156米蓄水有没有关系呢?有关专家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目前库区水位相对稳定,对上游来水基本未调蓄,因此对中下游低水位基本没有影响。

  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专家告诉记者,近几个月长江中下游的水位低于历史同期是客观事实,但是要真正找到导致水位持续下降的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之事。导致水位下降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以后,通过比对水位长期的曲线走势,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长江“渴”,还渴不到老百姓

  长江中下游百年不遇的罕见低水位,会不会对中下游沿岸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产生影响呢?

  南京自来水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最近长江的水位确实比较低,不过还没到影响南京城市供水的程度,因为水厂的取水口都远远伸进江底,并且还在江底做了加大蓄水能力的处理。南京双闸、管子桥、上元门、燕子矶、浦口5个水厂都运转正常,每天接近120万立方米的自来水源源不断流进千家万户。“这么说吧,只要长江没到要断流的程度,即使水位再低点,南京城的供水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不过,“水位低”对自来水供水多少还是有点影响,因为水位低,抽水的扬程变高,水厂的用电会略微多一点。

  由于水流缓慢,水中夹带的泥沙大大减少,这段时间长江中下游的江水变得清澈多了,可以说是一年中最清的时候。长江水变清了,是不是意味着老百姓喝的自来水的水质会更好一些呢?自来水公司的专家解释,水清一些最多让自来水厂的过滤净化更“省事”点,对水质的影响应该不明显。以前自来水厂抽取的水比这段时间浑浊,主要是长江水中的泥沙多些,但水中的泥沙根本到不了居民的水龙头里。

  此外,沿江水利灌溉由于不是从长江直接抽取水源,因此也未受太大影响。

  部分江段船只频频搁浅

  长江号称“黄金水道”,如今江水清浅,会不会对航运物流造成大的影响呢?

  航道部门介绍,由于长江南京以下水位受沿海潮汐影响较大,因此航道维护尺度完全能够达到,进江海轮及大型万吨船舶基本不受影响。南京、镇江、南通等下游大港口码头靠泊不存在困难,只是装卸货物时,码头吊机不能像汛期“水涨船高”时那样“伸手”就可以轻松抓到舱内货物,而是要尽力伸长“手臂”才够得着。

  南京以下一些小的渡口、货运码头以及安庆、九江以上的货运码头所受影响就要稍微大一些,有些地方连上下码头也要靠搭建栈桥、跳板,一些不按照航道部门公布的维护水深配载的“超吃水”船舶频频搁浅。

  长江南京航道局人士介绍,目前低水位确实罕见,尽管对长江航道造成的影响还不大,不过为了应对下一步可能出现的困难,航道部门已经作了“最坏打算”,在人员、物资、航标器材、维护船艇等方面都做好充分应急准备,大型挖泥船随时待命奔赴浅险水道挖泥疏浚,以确保黄金水道的畅通。

15、“绿色人物”怎能搀杂“黑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0407.html

  “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不久前揭晓。评选组委会收到网上投票60余万张,网上评论也有近8万条,这都说明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

  然而,在本届评选活动中,著名导演陈凯歌和张纪中,因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曾被提名为候选人,不仅让人“大跌眼镜”,也引发了沸沸扬扬的公众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在给全社会敲响环境警钟;也有人认为,这是网友出于宣泄目的的“反讽”;还有人认为,这是组织者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在故意“误导”。然而,无论讨论结果如何,这种提名效果却令人担忧:有不少人并不清楚“绿色人物”评选是怎么回事,也不想了解其感人事迹,却在笑谈两位名导的“花边新闻”。

  破坏环境者应该上“黑名单”,而不是“英雄榜”。这种“黑色幽默”,不仅削弱了环保主题的严肃性,同时也使当选的“绿色人物”显得有几分尴尬。如果说两位名导破坏环境是出于无意识,那么网友对其玩世不恭的恶搞,是否反映了网友对环境问题的淡漠?

  笔者认为,目前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多源于自发而非自觉。这种自发意识,又源于环境污染造成的不安全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求。用“黑色幽默”来宣泄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人们的责任意识、环境观念等都与环保要求有较大差距。

  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存在两面性。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人们较为容易接受“无公害蔬菜”、“无磷洗衣粉”、“无辐射装饰材料”等与自身安全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却不太在意酸雨从天而降,也不关注地球臭氧层“空洞”有多大。这说明,近年来公众的“近环保”和“小环保”意识有所增强,而对“远环保”和“大环保”的认识依然不足。

  近年来,我国虽然开展了普遍的环保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教育仍然是落后的,而且社会教育机制尚未形成。例如,我们没有系统的环保教育规划,绿色知识并没有占领学生课堂等等。在促进环保的过程中,还需加强社会文化引导,培育“绿色”舆论环境,大力培养和激发公众健康的环境意识,否则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其督促作用,甚至还使其成为旁观者,看热闹、喝倒彩。

  “绿色年度人物”评选也许来年还有,但愿像今年这样的“黑色幽默”不再重演。

16、“区域限批”能否打在痛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1月1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270404.html

  一个地区或大型企业,如有违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或者项目,环保部门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以外的所有项目,直至其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

  重拳出击,事出有因。最“沉重”的原因是:去年,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没有实现,这是2006年年初国务院提出的约束性目标。去年的指标,由“十一五”降耗减排的总目标分解而来。要想实现总目标,五年之内年年都不能打折扣。而去年的欠账,让今年的降耗减排任务犹为艰巨!

  治乱须用重典。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手段,环评制度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为了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一条,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来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确是情急之下,迫不得已。

  从表面看,“区域限批”是因一个违规项目而停止审批区域内所有项目,似有“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这恰恰是督促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耗减排的重拳。如果把违规项目看作“偏”的话,这不是民间能治小疾“偏方”之“偏”,而是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的“偏”。从披露的违规项目来看,其数量之多、数额之巨已经严重影响到地方和国家科学发展的全局,此“偏”不纠,后果严重。

  人们希望环保的这记重拳,能够对违规项目起到应有的遏制作用。但也担心,出击的重拳,能否打到违规者的痛处?环保的重拳会不会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消解成有气无力的“棉花拳”?

  我们知道,之所以出现诸多违规项目,是一些地方和行业无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干快上”的必然结果。在利益驱动下,有些地方不顾环境资源限制和国家产业政策,以违法手段盲目发展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极大的成本。违法违规的表现形式,或是未批先建,或是越权审批,或是违反“三同时”制度,或是被责令停止建设和限期改正后继续建设和运行……总之,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此不免担心,这次被“叫停”的地方或企业会不会故技重施,“绕”过国家环保总局,仍然未批先建?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在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瓶颈的情势下,对违规者的处罚必须稳、准、狠。可是,要使处罚落到实处,光凭环保部门出招还不够。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群策群力,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纵有凌云壮志,恐怕依然壮志难酬……

17、为潘岳讲话喝彩,也请环保媒体给自己松绑

来源:中国水网 2007—1-11

http://www.h2o-china.com/news/45174.html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呼吁:“新闻媒体要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鼓与呼”。潘岳一向是环保领域敢说敢做的高层领导,以前的“环评风暴”曾经席卷整个重大产业,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好评。我们不刻意期待“传媒风暴”的来临,但是期待环保媒体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

  从国家层面来看,许多和环保相关的重要报纸都是分别由各个部委控制的,中国环境报由国家环保总局主管、中国水利报由水利部主管、中国建设报由建设部主管。这样的局面使各个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根据各个部委的利益采写新闻稿件,成为各自部委的“喉舌”。同样的一件事情,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评说和佐证,让读者不知道相信哪个方面。我们同样呼吁,在基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传媒从国家或全球的环境利益出发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这些大报的传播非常广,影响也很大,也使得他们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会有所顾忌。经常听业内的朋友说,某篇新闻报道是针对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污染事件的,但是最终没有获得主编或总编的批准,理由自然也是很多。各地方报纸更是在当地政府抓经济和曲解“和谐社会”概念的背景下,把这类稿件一并枪毙。我们同样呼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传媒给自己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任何国家传媒都是受到不同程度控制的,尤其是主流或政府主导的传媒。但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的报道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鼓励,一样没有影响和谐社会的大局,环保媒体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此次潘岳副局长的呼吁其实也表明了一种来自官方的呼声:“环境信息和环保工作都是透明的,我们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饰太平,更不会惧怕困难。”(中国水网 李建军)

18、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 

来源:环保总局网站 2007年01月1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11/content_5593040.htm

    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据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严把环评关,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元,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7700多亿元,如此巨大的数额令人不禁感到后怕。倘这些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当真上马,后果将是什么样子?    

    所幸的是,我们拥有环评这一法律武器。国家环保总局坚定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国家把好关口,校正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行为。环评成为“控制闸”、“调节器”和“杀手锏”,成为推进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手段。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目标的实现将受到严重影响。要改善环境质量,不仅需要大力治理现有污染源,尽快还清老账,更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控制住新的污染源产生,尽量不添新账。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让发展拥有长久的安全保障,让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区域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初进行的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表明,化工石化行业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隐患。由于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将取代个体的污染,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头号威胁。惟有通过环评,才能从区域乃至全国整体出发,综合规划城市布局,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合理安排产业和工业项目建设,并提出预防环境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为区域乃至国家构筑绿色屏障。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心理,一些地区抱住传统的高耗能、重污染产业不放,以孤注一掷的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惟有通过不断加强环评手段,才能从战略的、长远的角度,综合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协调和统筹,引导各地抛弃粗放的发展方式,根据资源环境特色开展建设,使经济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而打造中华民族复兴的绿色竞争力。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远不能满足现实的紧迫需要,制度尚不够完善、权限尚不够明确、强制力尚不够强大。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环评的法律刚性约束和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监督的操作性;强力推进规划环评,增强环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提高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区、企业和项目,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通过处罚触动其根本利益;要通过实行环境监理等方式,严格监督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对违反规定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整改。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把好环评这道关!(陈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