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八月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8-02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三江源头陷过度开发 生态补偿市场化呼之欲出

                  2、长江源头水资源环境恶化

                  3、4不到位导致3问题突出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4、古迹受损植被遭滥伐 庐山瀑布景区屡被"倒手"遭厄运 

                  5、《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力保黄河今后不断流

                  6、贵州采取措施严防对三峡库区的污染

                  7、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项目扬州市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

                  8、千岛湖发现国内濒危海南鳽最大野生种群

                  9、北京暴雨引发水污染 卫生局发布用水安全预警

                  10、河南规范水资源开采 擅采地下水可罚款8

                  11、建设部副部长:建筑节能"亿吨标煤"目标三方化解

                  12、专家揭示西部生态补偿五大问题

                  13、美国称中国空气污染影响美国 精确测出25%比例

                  14、GDP高涨背后是能耗的急速上升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15、浙江余姚:环境的鱼VS经济的熊掌

 

1、三江源头陷过度开发 生态补偿市场化呼之欲出

来源:东方网  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58358.html

  7月24日上午,16岁的藏族姑娘卓玛和她的两位姐姐在一座寺院门前晒太阳。她们三人无一例外地戴着大口罩,把整个脸捂得严严实实。这里是一个叫“野牛沟”的地方,青海省西宁市西南方向400公里处。

  “戴口罩是因为这里的风沙太大了。”卓玛告诉本报记者:“小的时候,风沙并不大,山坡上的草也很高,但现在到处是沙化的土地。”

  “野牛沟”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不远处就是海拔5267米的巴颜喀拉山主峰。到青海采访之前,记者从资料上查到,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

  但沿214国道,车行800余公里,竟没有见到一座雪山,偶尔出现的湖泊也是星星点点,面积小如水塘,绝大部分河道已经干涸。采金狂潮之劫

  历史上,平均海拔4461米的三江源地区水源丰富,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

  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已成为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冰川退缩、湖泊骤减,许多地方甚至已经断水。

  2005年下半年,青海省水利、环保、农牧、林业、气象等部门组成的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深入三江源地区展开调查。结论让人震惊:

  据初步统计,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5万公顷,且每年以5.2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同时,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2100公顷,黄河、长江在青海省境内每年平均输沙量高达 8814万吨和1232万吨。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堪忧。”青海省副省长穆东升对媒体表示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仅影响源头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带来威胁。

  几个月前,丁显海被调到玉树州林业环保局任副局长。他手里仍攥着一份《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现状》报告告诉记者,这里出现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让他不解。

  “整个三江源区90%的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玉树退化的草场达到5198万亩,约占全州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9.74%。”丁显海25日表示说,仅黄河源头地区,上世纪80至90年代,草场退化速度就比70年代增加了一倍多。

  丁显海分析,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是三江源地区生态出现问题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使原本很脆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更低,恢复能力更弱。气候变暖、蒸发加大成为生态环境逆向演化的驱动力,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仅玉树州气温就上升了0.2℃至0.4℃。

  “人为的因素包括草场超载过牧、偷猎盗伐、乱采滥挖等。”丁显海称,每只羊单位的可利用草场占有率由1953年的35.3亩降到了2000年的12.3亩,致使牧压成倍增加,草场超载过牧直接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

  记者在三江源地区采访,当地政府官员并不十分愿意提及“采金”之事,其实,上世纪80年代一度热火的采金热。曾经让地方财政和有关人员赚了不少钱,但也把三江源大片大片的草地翻了个底朝天,这正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关键性因素。

  “仅曲麻莱县需要治理的沙金过采区就有75万亩,需资金5.9亿元,得不偿失。”丁显海透露,当时由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新疆等地来采金的人员数以万计。

  而近几年,进入“虫草第一县”杂多县的采挖虫草人员也有3.5万至4万之多,超过了杂多全县总人口数。“马背生态文化”失落

  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遭遇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政策和开发失误”。

  丁显海称,由于政策因素和不当开发,历史上,玉树州就曾经遭遇过三次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活动:

  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政府动员内地青年到玉树进行大规模的垦荒种地;第二次是“文革”期间的学大寨运动;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无序的采挖沙金。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扎西多杰表示:“目前在三江源实施的政策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牧移民工程等。”扎西多杰反对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割裂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保护观点没有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扎西多杰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轮牧,这其实是一种有效而持续地使用草场自然资源的传统。

  “例如,治多县索加乡莫曲村在当地已有几百年的放牧历史,牧民的可持续资源管理本身已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他们有自己的环保组织、人员和生态环保的乡规民约。”扎西多杰称,然而,这个村已被划为保护区核心区,所有牧民将被迁出。上千年来,畜牧业本身已融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限制和撤离畜牧业并不一定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呼唤建立补偿机制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完成治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面积938.65万公顷,将在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内实施封育草地,减少载畜量,扩大湿地,涵养水源,防止草原退化。

  这其中,除国家投入75亿元外,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靠当地财政显然行不通。

  “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项关系全国的生态工程,其治理成本应该由流域内的所有地区共同承担。”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贾应忠在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这里做生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建设,这个损失由谁承担,必须要由受益者来承担,我们保护得越好,下游发展的条件就越好,那么他们拿一些钱来补偿是应该的。”

  穆东升也认为,国家应尽快制定三江源地区草原、水资源、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利用生态补偿资金进行三江源生态移民和保护治理。据悉,有关“生态补偿”的问题,全国人大、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目前正加紧研究,预计年内会有相关办法出台。

  “生态补偿说到底是个社会公平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向记者指出。

  “但推进生态补偿办法,仅靠行政手段不仅不现实,政策措施还很容易被异化而变味。”汪纪戎认为,应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市场推进。

  不过,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看来,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发挥作用。目前,政府的作用绝对是主要的,不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埋单”人,如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市场作用的发挥,只有在受损方和受益方明确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在生态补偿中的调节作用。

  而生态补偿的执行,王金南认为,关键的是上下游责任关系的界定。不能简单定性为,上游要下游给予补偿,上下游都负有保护生态,保护法规的责任。下游在上游达到规定的水质水量目标的情况下给予补偿;在上游没有达到规定的水质水量目标,或者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情况下,上游反过来要对下游给予补偿或赔偿。

  据了解,7月27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核心专家们在北京再次研讨了生态补偿课题。据专家组中方主席李文华院士透露,课题组已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了若干政策报告和政策框架。7月,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司也曾组织环境规划院、政研中心、财政部财科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粤、闽、赣地区生态补偿进行了调研。

  相关链接

  生态移民补偿难题

  补偿费该怎么使用?“有学者提出直接分给老百姓,把老百姓养起来。但如果拿多了,老百姓也会产生依赖心理。”贾应忠说。

  2004年7月,三江源开始了生态大移民,最终将有5万多名牧民迁出。目前,生态移民得到的补偿是,5年内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人民币及粮食补助,另外还有部分住宅建设补贴。

  从事环保研究的长江黄河集团公司副总裁樊峰宇对此心存担忧:“由于缺乏持续性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在度过了5年的生活安逸之后,牧民必将面临生存考验。”生产资料的缺失,牧场的围禁,生产设施的遗弃,上述问题牧民都将面对。

  樊峰宇指出:“目前所采取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对人们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这种公益劳动报酬的支付,仅仅是一种补贴,是一种输血式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生态补偿机制。”樊峰宇指出,三江源地区移民再社会化过程困难重重,这个问题将成为社会能否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针对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樊峰宇给出的建议是,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农牧民的兴趣,调整和重新设置技能培训项目,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农牧民从事藏饰品生产、畜产品运输加工以及藏药开发等相关产业,解决牧民就业与增收问题。加强生态移民教育,加大异地办学的工作力度。在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新建学校,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如果一个移民家庭其中有一个人有职业技能,将可保障家庭后续生活与发展问题。

  “生态补偿机制的输血和造血都要建立在资金有效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下。”樊峰宇建议,应建立由相关政府、专家学者、NGO组织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协调并及时解决不同利益主体间可能产生的矛盾。

“生态补偿切忌采用简单的财政支付转移方式,否则往往会转移到下一级政府官员的工资单上,连基本的输血作用也起不到,更谈不上生态补偿的生态保护目的。”王金南认为,对于一些直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农牧民,采用现金补偿的形式是可取的输血补偿方式。

2、长江源头水资源环境恶化

来源:水信息网  2006年8月2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566

长江的水源河流通天河两岸的植被正在减少,直接导致了长江源头水资源环境到了恶化的边缘。

三江源地区曾经的河流已经变成了干涸的河床。

温泉镇的人用水非常困难,所有用水都要靠运水车从外地运输拉水。

3、4不到位导致3问题突出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来源:《法制日报》 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57817.html

  “尽管我国近年来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饮用水源的环境污染已经或正在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日前在南京举行的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这样指出。

  他说,目前,我国饮用水源地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此外,目前全国还有三亿多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

  二是突发性环境事件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源环境安全。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76起,绝大多数导致了水环境污染;仅今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处理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就有86起。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突出。据2005至2006年开展的环境安全大检查来看,全国共排查了4.9万家企业,在清查化工石化业的7555个项目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水库沿岸的项目1354个。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使高污染企业和饮用水源地互为毗邻、犬牙交错,一旦企业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张力军认为,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四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导致保护区规划落实不了,保护资金落实不了,监管人员落实不了。二是统筹规划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整的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规划。三是饮用水源环境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多龙治水”的局面导致部门间争利推责,看似“谁都在管”,实则“谁也没有管到位”。同时,由于对饮用水安全保障缺乏“顶层设计”,部分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对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没有通盘考虑,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侵占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范围不断缩小。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新企业、新项目不断上马,环境日趋恶化。四是污染源整治不到位,底子不清、清理整顿不彻底,致使法律明确规定应关闭的排污企业、应取缔的排污口,长期取缔不了;对一些在饮用水源地上游违法排污的企业,有关部门长期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管,对群众反映的饮用水源环境问题熟视无睹。(郄建荣)

4、古迹受损植被遭滥伐 庐山瀑布景区屡被"倒手"遭厄运 

来源:人民日报/市场报 2006年08月0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2/content_4907882.htm

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的罗汉松已“半死”

    不见秀峰真面目 只缘身在被卖中

    古迹受损植被遭滥伐 庐山瀑布景区屡被"倒手"遭厄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使庐山瀑布闻名天下。然而,自2000年以来,庐山瀑布所在的秀峰和黄岩景区,其经营权和管理权先后三次被租赁。自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的庐山惨遭厄运:古迹受损,古木枯萎,林木遭乱砍滥伐…… 

    庐山瀑布源头200处,被承租公司滥伐杉木4立方米多,乱砍毛竹120多根,翻耕山体4亩多种上了云雾茶

    7月17日,庐山黄岩景区。记者在庐山瀑布源头200米处看到,这里杂草丛生,被滥伐未运走的杉木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地,与周边苍翠欲滴的杉木林形成强烈反差。

    庐山秀峰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园林工程绿化所所长李世军告诉记者,2003年,承租方江西庐山(香港)旅游有限公司员工滥伐杉木4立方米多,乱砍毛竹120多根,翻耕山体4亩多种上云雾茶。星子县林业公安对此违法行为作出罚款8000元的处罚决定后,不了了之。

    同日,记者在庐山秀峰风景名胜区看到,双桂堂院内两株老桂树中的一株枯萎了,另一被载入《庐山古树名录》的罗汉松也已“半死”。御碑受到损坏,李 读书台的石雕栏已残断,传说中他当年用过的洗墨池(俗称马槽)也被弄得残缺半边。

    2002年以来一直在此做生意的黄老板证实,2003年挂果季节,一直连绵阴雨,桂树不堪重负,旁枝伸垂到院外,他们向庐山(香港)旅游公司反映,结果,该公司员工未采取救护措施,后枝条折断被一锯了之。

    “石雕栏为南唐古遗物,距今已千余年;这两株桂树也是1000多年前僧人所栽。都是现存不多的文物古迹!”黄老板心疼不已。

    记者还在星子县工商局查到一份于2005年9月4日签订的《关于秀峰景区合作经营开发合同书》,合同甲方是星子县旅游总公司,乙方是昆山东方云顶广场有限公司。合同约定,昆山东方云顶广场有限公司(以下称东方云顶)出资1600万元,取得秀峰景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权50年,还有49%的门票收益权(税后)。

    县旅游局长称,秀峰风景名胜区是与东方云顶“合作经营开发”,不是租赁

    就秀峰风景名胜区被租赁的问题,记者电话采访江西省建设厅负责人。该负责人称,秀峰景区被租赁是否符合《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具体情况不知道,他不便回答,可以向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了解。

    按江西省建设厅那位负责人的建议,记者电话采访了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郑翔。郑局长称,秀峰景区被租赁的事他不清楚,而且秀峰景区按行政区划在星子县,属于星子县管。

    而《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庐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庐山山体和石钟山景区、长江――鄱阳湖水上景区、龙宫洞景区、浔阳景区、东林景区等外围景区,由外围景区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景区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应当接受庐山管理局的指导、监督。

    就秀峰风景名胜区被租赁的问题,星子县旅游局陈局长称,秀峰风景名胜区是与东方云顶“合作经营开发”,不是租赁。

    “‘合作经营开发’的名义掩盖不了秀峰景区第三次被租赁的事实!刚开发就开始毁坏农田。”秀峰景区管理处的一位职工说。

    7月18日,沿着由环庐山南山公路与秀峰景区的连接路,记者驱车来到秀峰景区,约1公里长的沥青路,到处坑坑洼洼。而与此路相距不到10米的地方,禾苗青青的稻田已被“开膛”,正在新修一条与秀峰景区相连的公路。据陈局长介绍,根据规划将在新修建的连接景区的路上建立明、清等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六座牌楼,而老的沥青路将用来修建风情一条街。

    记者在稻田所属的秀峰村上蔡家湾7组了解到,水稻田周围面积约60亩已被以每亩1.55万元的价格征用,因修路而遭毁的稻田也补偿了青苗损失费。

    2005年9月22日举行的全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暨风景名胜区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强调,风景名胜区门票是政府对风景名胜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重要手段,门票收入是风景名胜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的重要经济来源,不属于经营内容,不能将风景名胜资源和门票专营权出让或转让。

    显然,东方云顶与星子县旅游总公司按49:51分成秀峰景区门票收入(税后)等约定,直接与此相违背。

5、《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力保黄河今后不断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8月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524

首部关于大江大河水量调度管理的法律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8年可调水进京,保证奥运会期间用水 

本报北京8月1日讯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消息: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实现了连续7年不断流。今天,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将通过法律、行政、工程、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措施的保障,力争做到黄河今后不再断流。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开始实施

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规定,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黄河水量调度,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合理安排用水,防止黄河断流。在应急调度中,允许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可对排污企业实行限产或者停产等应急处置措施。

条例的出台,为保证黄河不再断流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大江大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的立法。

李国英说,《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国进一步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必将为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人水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多项措施力保黄河不断流

李国英说,从行政措施上看,“我们把黄河的水量分配给了沿河的11个省区,并且提出来,在黄河水量调度的关键时候,要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黄河水利委员会来监控流入和流出某个省的水量和断面的流量。”

从工程措施上来讲,黄河流域尤其是在干流上修建了一些控制性骨干工程,这些工程可以把富余时段的水量调剂到紧缺时段使用。

从经济手段上来讲,黄河流域在用水比较集中的地方实行了水权转换方案,就是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由工业单位出资来改善农业灌区的灌溉渠道,省出来的水由工业项目使用。在经济手段方面还包括相应地提高水价,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李国英说,更为重要的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采取了现代化的技术控制措施保证黄河不断流。

南水北调保证北京奥运会用水

李国英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8年可以将水调入北京,以保证奥运会期间的用水。

李国英说,目前南水北调的3条线路中,东线和中线都已经开工建设。估计在2008年,中线调水进入北京不成问题。

南水北调东线是从长江的下游经过京杭大运河调水北上,进入天津。中线是从长江的支流汉江调水,沿着京广铁路线自流北上,到达北京。西线是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的源头地区。

李国英说,东线和中线南水北调的线路,都是从黄河河底打隧道,穿过黄河;因此调水以后对黄河的供水量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到黄河沿岸居民的用水。目前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都已经开工建设。李国英说,西线工程开工还没有准确的时间表。但东线和中线都已经开工建设,下一个“轮也轮到西线了”。

新闻链接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承担着约1.4亿人口、2.4亿亩耕地、50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由于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过度开发与不合理运用,加上以前关于水量调度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黄河特殊河情的需要,自1972年至1999年的27年中,黄河下游有21年出现断流,累计1091天,对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贵州采取措施严防对三峡库区的污染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57599.html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环保部门了解到,处于三峡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的贵州省,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严防对三峡库区的污染。

  记者从贵州省环保部门了解到,贵州省内有46个县(市、区)处于三峡影响区和上游区,为防止对三峡库区的污染,贵州省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同时展开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目前已完成10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同时有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贵州省内进入三峡库区的乌江和赤水河出省境时的断面水质均优于三类水质标准。

  贵州省环保局副局长熊际翎说,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排污隧洞建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治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贵州省确保在三峡影响区和上游区不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或重特大环保群体性突发事件。

据了解,贵州省今年将要建成投运多个污水处理工程及垃圾处理场,完成生产废水治理等4个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并在年内开工建设2至4个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李忠将)

7、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项目扬州市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运

来源:水信息网 2006年8月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554

水信息网8月2日讯 7月29日,列入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治污规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控制单元治污实施方案》的扬州市宝应县仙荷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工建设,作为输水廊道沿线治污项目的扬州市宝应县污水处理厂也随之加快启动。2005年,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宝应县与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合作,采取合作方式共同出资建设该污水处理厂项目。仙荷污水处理厂占地81.4亩,设计规模为5万吨/日,已建成的一期工程规模为2.5万吨/日,累计铺设管网38.5公里,城区设5座污水提升泵站,采用德国百乐克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一期工程投资概算为9340万元。

仙荷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运对改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完善宝应城市功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也为宝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8、千岛湖发现国内濒危海南鳽最大野生种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57074.html

  2003年―2006年,浙江大学的鸟类学研究人员连续在浙江淳安千岛湖发现海南鳽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跟踪研究。4年来,共发现7个繁殖对,13只幼鸟成功繁殖离巢,其种群数量达到20只以上,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海南鳽最大野生种群,占该物种总数的20%左右。

  据广西大学周放教授10多年野外调查研究和栖息地生态状况估计,该物种目前的野外种群数量不足100只,已处于濒危状态。而据国外专家分析,海南鳽的濒危程度可能更甚于朱鹮。因此,海南鳽被列入《国际鸟盟红皮书亚洲受胁鸟类》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并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研究人员介绍说,海南鳽为夜行性鸟类,白天多隐藏在密林中,在繁殖期有时整夜进行捕食育雏。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千岛湖地区岛屿众多、鱼类资源丰富等特有的环境条件,为海南鳽在该地区的生存繁衍壮大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淳安县依托这一发现,目前已向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申报“中国鸟类之乡”。(廖北海 陆水德)

9、北京暴雨引发水污染 卫生局发布用水安全预警

来源:北京晚报  2006年8月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571

北京晚报讯(记者 冯瑞 通讯员 蔡昌晶) 最近北京连降大雨,暴雨不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对生活饮用水构成了潜在威胁。今天市卫生局发布今年首个饮用水安全预警,提醒市民及时观察家中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变化(颜色、味道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卫生管理部门报告,举报电话:65066969。

今天上午,卫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昨晚卫生监督部门已经接到4起居民投诉,反映家中饮用水“发浑”、“有泥味”等。这些投诉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昌平等雨水较大的地区,卫生监督部门上午已经到现场开始调查,水污染大致都与暴雨有关,具体污染程度正在调查中。

今天卫生部门还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做好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这些措施包括:对设在地下的二次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管理责任单位在天降暴雨时,要派专人看守,一旦有雨水灌入,及时排出。对设在室外的二次供水设施,供水设施管理责任单位要加强检查,注意水箱是否有破损、封闭不严等情况。降大雨时,严密关注水箱入孔及溢水管、泄水管等对外连通处,防止雨水流入水箱。城镇简易自来水厂和自备井,供水设施管理责任单位要重点检查蓄水池结构是否坚固,有无渗漏。在降雨时,派专人看守地下泵房等易被雨水倒灌的关键地方。以地下水为主的水源、泵房等周围30米内,管理责任单位要及时清除生活或工业垃圾、渗水坑、渗水厕所等污染源。相关单位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关于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做好保护水源、防止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的人员及物质准备。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在多雨季节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果断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10、河南规范水资源开采 擅采地下水可罚款8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8月0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1/14589627156s.shtml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河南商报报道,《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今起正式实施。今后,河南省水利厅将“全面主管”河南水资源,擅自取用地下水最高可罚8万元。

  根据规定,河南省水利厅统一管理全省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根据规定,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在地下水限

制开采区内,确需取用地下水的,须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如果违反规定擅自取用地下水的,将被处以2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

  今后,单位和个人不能不经水利部门批准就搞养殖、旅游、餐饮了。如果违反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在河道内乱置物体妨碍行洪、排涝的,则最高可罚5万元。(郭富收)

11、建设部副部长:建筑节能"亿吨标煤"目标三方化解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59938.html

  “十五”时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在国务院批准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建筑节能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要求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节约1亿吨标准煤的规划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建筑节能在国家能源节约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建筑节能工作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我们初步将1亿吨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分解,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落实: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通过加强监管,改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推动四个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执行更高目标的节能标准,建设更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示范项目。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可实现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这部分节能潜力最大,但挖掘难度相对较大。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突出重点,在北方采暖地区,结合供热体制改革,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热计量改造试点示范,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进行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与改造的试点。预计在“十一五”期间,这两部分可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方面。我国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热、光电利用,浅层地能向建筑物供暖制冷,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应用面积1.6亿平方米,浅层地热应用面积2.4亿平方米,可实现替代常规能源960万吨标准煤。

  在此基础上建设部将把节能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制。通过加强监管,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跟踪监督各地建筑节能目标的落实,保证整体规划目标的完成。同时,加大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力度,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项目,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对于北方地区不按国家要求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的城市,不得申报国家建筑节能工程和城市级示范。

  最近一段时期,建设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围绕以上三个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尽快实行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加快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建筑供热采暖按热量收费政策,鼓励供用热双方的节能行为;新建建筑必须实行按用热量收费,既有建筑要实行按热计量收费或进行节能改造后实行按热计量收费;按照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整合供热资源,提高热能生产和供热效率;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采暖,加强供热市场监管和应急保障。

  ――――组织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建筑节能工程。按照节能工程实施方案,要着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十一五”期间,在北京等四个直辖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地方标准,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北方寒冷地区和有条件的城市推广;二是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及部署更低能耗建筑示范;三是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城市级示范;四是建立和完善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应用的成套技术和配套政策法规,并同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一是加快对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传统建筑业和建材业的改造和提升。二是推进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三是进一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新型墙材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节能省地型建筑经济激励政策。通过立法明确建筑节能的法律地位和相关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目前,《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已提请国务院审议,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今年内该条例能颁布实施。同时,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法》的修订工作。制定节能省地型建筑及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是国务院明确的重点工作。我们将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确定节能省地型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思路、重点领域、基本框架和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抓紧落实。(仇保兴) 

12、专家揭示西部生态补偿五大问题

来源: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  2006年8月2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549

林业、农业、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实施的西部生态补偿相关政策和措施还存在许多问题。日前,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生态环境部主任张惠远等专家,联名就西部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

专家们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基本上处于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怪圈之中,仅依靠西部地区自身的力量,无法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

林业和水利的补偿“困局”

专家们举例称,林业部门是西部生态建设主要执行部门,自1998年国家先后在西部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这些项目都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到2002年,完成中央投资409.95亿元,占西部生态建设国家投资的80%以上。

上述项目涉及三类重要的补偿关系: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农民、牧民的直接粮食和资金补偿;国家对天然林保护中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偿,另外还有对项目区实行减免农业税费的优惠政策。

这些项目能给当地带来直接和长远收益,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获利空间,因此地方政府从收益的角度出发尽量争取上项目,这和国家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实施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

于是,生态建设项目变成国家福利,被分散在西部每个县市的每个角落,而西部生态补偿的初衷——西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却反而得不到体现,同时管理成本也比较高。

水利部门主要通过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实施西部生态补偿。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游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国家投资为主,3年来国家安排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投资为31.2亿元。

但实际上,国家对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远远不够,一方面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3.3%,而国家投资仅占71.2%;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达到410万平方公里,即使按目前治理速度而不造成新的破坏,全部治理也需要140年左右,无法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五大问题

专家们指出,在实施西部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五项重大问题:

部门分头建设。根据各自对西部生态问题的把握和能争取到的国家投资进行生态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不便于国家和社会对生态建设效果进行监督;

没有建立良性投融资机制。投入主要以国家为主,各部门对相应的生态要素进行管理,征收相应的费用,却没有用于相应的生态保护和补偿,如水利部门每年水资源费60亿元,而西部江河源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仍等着国家投资;

空间上分散。有限的投资不能集中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而主要以毛毛雨的形式,分散用于西部广大地区,甚至变为地方部门日常开支和福利补贴,而对于有些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区,则重复立项,分头跟进,造成资金的低效使用和浪费,也增加了腐败风险;西部补偿是区域补偿,但目前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部门补偿,上级部门争取国家投资,补偿的受体是对应的下级部门,造成有的部门有充裕的资金却不能有效进行生态建设,地方有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迫切需求却没有资金支持,农牧民为生态建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投入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道德风险高,高额的管理成本可能危及到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农民的利益遭到很大损害。

13、美国称中国空气污染影响美国 精确测出25%比例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2006年08月0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58248.html

  西方尤其是美国媒体似乎对有关中国的话题“情有独钟”,并且动辄便与“中国威胁”相联系。7月28日以来,一则消息在美国媒体上迅速传播。很多报道的来源是美联社的一则消息,文章的内容是: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抵达美国上空。

  美联社的这条消息称,“中国的空气污染影响到了邻近的韩国和日本,不过,直到最近研究者才意识到,其实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日韩,它已经到达了北美上空”。

  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还找到了研究人员,出示了“证据”。文章称,加州塔玛佩斯山州立公园空气监测站的研究人员克里夫说,他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克里夫一直在塔玛佩斯山州立公园、太浩湖边多内峰等地的空气监测站进行研究。他发现,这几处的空气污染源都不是当地,沙尘中的成分与戈壁滩和其他亚洲地区的成分一致。克里夫说,亚洲地区1/3的污染是尘土污染,这是因为森林退化和干旱越来越严重,其他的污染还有硫磺、煤烟、金属颗粒,这些都是从煤、柴油和其他燃料燃烧中产生的。

  美国媒体借研究人员表达了它们的“担忧”。文章称,研究人员对美联社说,“美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基本上是当地产生的,但如果中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采取美国式的 能源消费模式,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改变”。“如果他们开始用汽车代步、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用电,他们产生的空气污染将增加许多倍”。他们担心中国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会使用更多的燃料,这样跨太平洋的空气污染将变得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并改变气候。克里夫说:“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 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面临的微粒污染将增加。”

  美国环保署甚至作出了更惊人的估计:“在某些时候,洛杉矶上空的空气污染有25%都可溯源到中国。”。

  中国的空气污染物是如何到达美国的呢?美国研究人员解释说,亚洲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亚洲任何地方的空气污染,在气流的影响下,在5天到2周的时间里都能穿越太平洋达到美国。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从中国到美国的洛杉矶万里迢迢,所谓的亚洲空气污染物如何测量辨别,尤其是不但断定污染物来自中国,还能如此“精确地”测出25%的比例,其可信性不得不令人怀疑。

同时,消息传出后,《华盛顿邮报》、《休斯敦纪事报》、《洛杉矶每日新闻》、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一窝蜂跟进报道,不少报道还大量联系中国崛起、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对美出口包括了美国人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等,使报道失去了作为专业问题探讨的本性,其报道目的令人深思。不过文章最后承认,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减少能源利用和空气污染,中国肯定会降低空气污染。 (李宏伟)

14、GDP高涨背后是能耗的急速上升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2/content_4907623.htm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8%

    新华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赵承、刘铮)记者1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说,上半年,全国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5.5%,石油石化行业上升8.7%,有色金属行业上升0.4%,电力行业上升0.8%;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建材行业下降4.5%,化工行业下降5.0%,纺织行业下降5.5%。

    “总的来看,当前各地区、各主要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上半年能源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速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韩乔)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信息,今年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高于同期10.9%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较大。

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扭转,能源利用效率并未如人们期望的稳步上升。观察家认为,能否兑现“节能降耗”承诺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重要挑战。

    质疑GDP高增长的背后

    在一些地方,“GDP高速增长”不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成绩。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山东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一公布,就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和质疑。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山东的GDP增幅是15.3%。所辖的17个地级市中,有14个市GDP增幅均在17%以上。外界舆论担心这些地市“高增长蕴藏不健康因素”。从近日山东省人大所审议的“山东省政府关于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发现,山东去年能源消耗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单一、高能耗行业产能增加快。

15、浙江余姚:环境的鱼VS经济的熊掌

来源:小康杂志2006年08月0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2/142610609433.shtml

  2006年,余姚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12名。但《小康》在余姚的调查采访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余姚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环保工作,以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污染:余姚人的伤心处

  “中国塑料城”、“中国轻工模具城”、“华东塑料加工制造及贸易集散中心”等等让人充满想象空间的称号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经济增长迅速,财政收入丰实,当地居民富有,也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一次数据统计中,它的发展活力指数达到94.550分,名列该市所在省区榜首,引人侧目,这个城市就是浙江省的余姚市。

  但《小康》在余姚进行的民意调查中,虽然民众对于余姚的经济增长比较满意,但在他们看来,余姚的繁荣还是带着阴影。

  “我们是做小生意的,经常需要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但是感觉和他们的沟通比较弱势。”一家商店的老板说,他们认为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往往感觉自己处在下风,不能获得平等的对话,尤其在面对公安、工商等一些强势部门时,更是如此。

  除了民间和地方政府沟通问题,余姚精神文明建设也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小康》记者做问卷调查时,有人反映在余姚市的长安路、五金城等地方有大量色情发廊,更有好事者闲暇之余查看分布在这一带的发廊的数量,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竟然有上百多家。

  但是,余姚最突出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是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余姚凤山街道舜江名苑三期住户胡先生来电:我们小区旁有几家厂经常在排废气,气味很重,连家里的不锈钢物品都生锈了⋯⋯大伙对此怨声载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也未见情况好转。”翻开2006年7月13日的《宁波日报》,两条民意信息中,就有一条是余姚的普通百姓在反映环境问题。而在《小康》的此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余姚需要继续加强环保工作,达到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据当地人介绍,目前很多工厂的工业废水和垃圾都在向海涂地带排放,给当地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有人担心海里的鱼类也已经被污染,不敢放心食用。

  “我是泗门人,我家就住在杭州湾不远处,很多的垃圾都往海涂地带运,臭死了,还有那些腌制过榨菜的水也都往那儿倒。现在海鲜都不敢吃了—乡亲们都说海鲜有毒。”这是当地人心里的真实纪录,虽显得有点夸张,但显出环境污染给当地人带来的恐慌和无助。

  环保:刻不容缓

  余姚是全国闻名的塑料集散中心,从1999年起每年举办的塑料博览会扬名中外,吸引了众多塑料企业、石化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参加展览,成交额逐年递增,从而极大地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辉煌的塑料产业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链条,成了当地政府对外宣传的骄傲。

  根据公开的统计资料,到2004年底,余姚共有塑料制品企业6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221.4亿元。同时余姚还是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市场,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塑料原料销售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0%左右。

  余姚塑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当地政府积极扶持的政策紧密相连,余姚市以“工业立市”为口号,强调打造具有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塑料制品、电器机械、不锈钢粗钢等产业是余姚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尤其以化工类产业为突出。

  “工业立市”的口号给余姚经济带来了繁荣,促进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但同时也给地方生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记者采访期间,很多被访者表示近年余姚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污染正在加重,尤其在化工产业地带,更是如此。

  其实,早在1995年,浙江省就出台了《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对位于余姚市境内的姚江实行污染防治管理,禁止向姚江内排放有毒以及对江水造成污染的一切物质。然而10年过去了,姚江的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水质情况甚至还不如10年前。

  在最近的一次姚江垃圾清理工作中,在姚江的支流—全长690米的三官堂江江底捞出的建筑垃圾足足装了150船,而污染情况还在持续,中江的淤泥刚清完,沿江的一些企业就从窗户里往江中投放垃圾。

  而在乡镇间,由于“山高皇帝远”,监管上更是存在一些漏洞。

  “我们村里就有一些厂,每天都放‘毒’排‘毒’,河水都成了灰黑色,空气中则飘荡着金属微粒”,一位被访者如此形容他的生活环境。

  记者在余姚市丈亭镇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恶劣环境。丈亭镇边上一条河流的岸基都变了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恶心的黄色。据当地人介绍,其实污染很早就存在了,虽有治理,但似乎效果不大。

  “姚西北已经成为余姚市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当地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评论道。这里企业众多,尤其以电镀厂、化工厂居多。据说某些企业不经过排污处理就直接向海里排放,空气中也弥漫着污染工业废气的味道,在靠近杭州湾的海涂上遍布着各种垃圾⋯⋯

  一边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边是不断出现的严重污染。对于余姚来说,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王永康的治污之路有多长?

  当地政府确乎已经下了很多决心治理污染,在最近的几次污染企业调整中,设在余姚境内的宁波施特乐锁具有限公司、余姚市城南电镀厂、余姚市谷祥电镀有限公司等企业被相继关闭,另外一些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搬迁,同时对一些企业发放了限期治理污染通知书。对这些污染企业的关闭和整顿,意味着当地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民众的环境诉求,又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这么做。

  从2004年9月上任余姚市市长以来,王永康一直试图努力带领余姚市经济走出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减少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科技创新、树立品牌来做大做强地方企业。

  2005年初的一次工业经济会议上,他指出:当前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要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必须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走品牌经济之路。

  但树立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坚持不懈的自我品牌创新外,还需要自主的科技创新,这也正是王永康推动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多个场合里,他都提到了品牌和人才的创新关系,强调要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近年,余姚市相继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有关人才引进的文件,增加了吸引各类人才的筹码。

  除此之外,在他的推动下,余姚市还和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深化企业、科技机构和政府的联动,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推动地方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王永康的规划中,余姚要通过“产学研”,使企业逐渐成为主体,政府着重体现推动力,重点扶持建设区域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达到科技强市的目的,以减少那种粗放式生产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2006年4月,王永康从余姚市长升任余姚市委书记—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地方政策发展的延续性。但不论王永康继续制定和实施何种战略,目前最现实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现象依然严重,经济增长压力仍旧存在,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健康之间如何获得最大的平衡,将是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