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环保总局:地方排污量指标将定期向社会公布
2、国家发改委北戴河会议:聚焦6大议题 关注环保节能
3、中国首次引进外资参与淮河治理
4、中广网: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完成评估
5、今日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专设"应急调度"
6、中广网:“淮水北调”工程将缓解皖东北缺水问题
7、华电总经理贺恭考察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
8、意大利协助中国生物多样性计划
9、海南保护湿地有大动作 10年内红树林要增3倍
10、博鳌水城旅游繁荣下的隐忧 脆弱生态受威胁
11、河北太行山脉密布非法铁矿 山体遭严重破坏(图)
12、射阳爆炸事故敲响重化工警钟 安全生产不能怠慢
13、粉尘污染十年庄稼都受不了 企业仍“达标排放”
14、"达标排放"何以成"挡箭牌"?[组图]
15、《科学时报》:秦伯强:湖泊治理不能只做“湖面文章”
1、环保总局:地方排污量指标将定期向社会公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52816.html
国家环保总局称,未来将每半年公布各省和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水污染总量削减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全社会公布。
“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已经投运的1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尚有2/3以上没有烟气脱硫设备。”7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我国2005年底前火电机组脱硫情况的报告。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指出,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判断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目前煤炭、电力上半年的消费来看,无论其总量还是工业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的脱硫工作才刚刚开始,而完成一个脱硫项目建设,需要12个月。
另一个重要的水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目前也难以看出是否有下降的趋势。
“十一五”规划开局已半年,但是照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的环境指标与能耗指标一样,很可能难以如期完成。
环境指标压力未缓解
按“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十一五”时期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COD排放量要比“十五”末减少10%,即每年降低2%左右。而电力工业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行业,排放量超过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0%。
今年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9.61亿吨,同比增长12.8%;发电量1.2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都超出10.9%的GDP增速。但是,上半年的火电脱硫工作在5月底才正式启动。
根据环保总局公布的历年环境公报,“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增加,没有完成指标。这与“十五”期间煤炭消耗增加、火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55.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5.08亿千瓦,消耗煤炭11.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近1倍。但是“十五”期间,脱硫项目建设滞后于总量控制要求,脱硫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只由2%增加到12%。
目前的情况与“十五”期间类似。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24.5亿吨和29亿吨,燃煤发电机组将分别增加到5.5亿千瓦和6.6亿千瓦,全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将分别达到3500多万吨和4350多万吨,烟尘、粉尘的产生量也将大幅增加,这将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对此,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算过一笔账:未来治理环境要投入GDP的1%才能换来10%的污染物排放减少。而如果投入不落实,“就有可能重蹈‘十五’期间的覆辙”。
根据环保总局报告,我国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元。按照2005年2549万吨的排放总量,全国损失为5000亿左右,占GDP的2%以上。
污染物排放量将定期公布
记者获悉,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将2005年年底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二氧化硫和COD排放总量排名,送达国务院,但是目前尚未对外公布。
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工作也已随之展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表示,国家已经出台电价政策鼓励火电脱硫,并将对偷排二氧化硫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环保总局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二氧化硫和COD排放的指标分解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
7月下旬,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与水污染物削减任务较重的河北等9省(区)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与山东等7省政府和华能等六大电力企业签订了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近期,国家环保总局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水污染总量削减(主要是COD)的责任书会签也正在完成。已经完成会签的省份,正在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地、市、县级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
国家环保总局与各个省份签订的二氧化硫、COD指标责任书一般分为3级:即东部省份排放量降幅一般高于10%,中部省份为10%,西部(再分西南和西北部)省份一般小于10%。
邹首民指出,这样分解指标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的省份是煤炭、水的消耗大省,因此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大;西部相对东部的环境承载能力要好一些,污染物排放量也少。
国家环保总局称,未来将每半年公布各省和六家电力集团公司的指标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向全社会公布。不过,今年上半年各省市自治区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统计虽然将宣告完成,但是否公布尚不得而知。而本月底,各省市单位上半年的单位GDP能耗排名将公布。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省市的指标都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紧制订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各种市场化政策手段将不断出台。
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将督促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重点项目的降硫降污工作的实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定军)
2、国家发改委北戴河会议:聚焦6大议题 关注环保节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年08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1/content_4903111.htm
7月31日上午,北京至北戴河的高速路上,云低,雨大。一批国家发改委官员正冒雨赶往北戴河。
同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改委主任、经济贸易局局长、物价局局长等上百人从四面八方赶往这个全国著名的夏季胜地。与中国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官员们齐聚北戴河,但在接下来的5天内,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下半年如何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8月1日至5日,国家发改委“第29期发展改革研究班”在北戴河举行。发改委每年在这期间召开一次研究讨论班,旨在用一种开放的形式,总结上半年经济成绩和问题,研讨部署和调整下半年经济发展政策。
据悉,这次“改革研究班”,国家发改委颇为重视,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和副主任全部参加。
“完善宏观调控能力,谋划新的举措。”一位发改委官员这样解释此次研究会议。
“往年都在北京开,这是首次搬到了北戴河。”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发改委把研究班搬到北戴河,是为了进行类似封闭式会议的研究班,有利于真正开出效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意见。
“相比往年,此次发改委的研究议程安排是比较罕见的。”多次参加这种研究班的上述发改委官员感慨。
“罕见”表现在,为了达到提升开会效果,此次发改委首次把2天会期,延长到5天。更关键的是参会者将分成六个小组,就六个议题进行集中讨论。“六个议题就是下半年,发改委要抓的重点。”发改委官员说。
“以前都是上面领导讲话,下面听。这次不一样了。”据有关人士透露,会议将在第一天安排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主题讲话,后面4天全天将会分组讨论。
“这次会议,我们感觉压力很大。”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表示,因为要分组讨论,这次参会他们进行了更精心的准备。
而在未来的5天里,包括上述地方发改委官员在内,百位悉心准备的官员就下半年中国经济层面六个重点展开讨论,并酝酿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
首先争议不断的凯雷徐工并购案使产业安全议题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讨论的议题。
7月22日,由许多高官出席的中国首届产业安全论坛,表达了中央高层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外商并购投资出现新的动向,并购重点转向重要行业的派头兵。”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论坛发言中特意提到徐工并购案。他认为,如果不加防范,跨国公司就有可能在我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局面,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警惕。
对此,成思危的观点是,“我们不应一概反对并购”,但是要通过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管理办法等进行规范管理,根据国家利益的原则适当控制。
其次,上半年的能耗情况,使环保节能成为官员们讨论的重中之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信息,今年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高于同期10.9%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难度较大。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今年的目标是能耗下降4%。在能源约束性指标执行的头一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扭转,实令决策层担忧。
为此,国家发改委亦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
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也曾透露,发改委会进一步将降耗、污染物排放、耕地保有量这三大指标,通过一种模型(不同的比例)分解到各个省份。
第三,近期舆论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被纳入到会议讨论范围。
实际上,7月17日,以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四部委首次全面系统解读收入分配改革为标志,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已揭开序幕。此次改革方案重点解决公务员、事业单位薪酬领域,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收入提高的力度。
“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至少将惠及1.2亿人。”尽管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的话来总结目前收入分配改革涉及面之广,但全社会社会保障、垄断行业高收入调控等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的财政,公共政策的改革任务还甚远。
此外,会议分组讨论还将集中在“功能区发展、体制改革、要素价格监管”三个领域。
功能区概念随着“十一五”规划进入到经济决策层面。“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我国的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业内人士称,此举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对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作出的战略性决定。
要在中国国土面积上,实现这么大范围的功能区布局安排,接下来要做许多的政策调整:如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政策等。
“我们希望,与之对应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最好能首先破题。”一位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西部省发改委人士称,他要在讨论会上集中就此问题发言,并希望能弱化对其“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
“在要素价格市场化的同时,急需完善对其价格的监管。”一位发改委系统研究人员分析“要素价格监管”入讨论议题原因。
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对其价格的监管也是政府部门必须履行的责任。
目前,资源、能源性要素正逐步走向市场。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反映环境、资源等外部成本的价格机制改革方向,已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实行市场定价机制。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实行有效的价格监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表示。
“而讨论以上所有议题,最后焦点仍离不开体制改革。”上述研究者称。
据透露,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下一步如何推进企业、财政、金融等方面体制改革,将是每位参会者都需要回答的问题。(王世玲)
3、中国首次引进外资参与淮河治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52420.html
记者从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淮河治理工程中第一项大规模利用外资进行建设的项目――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日前顺利通过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评估,这一项目计划利用世界银行2亿美元贷款。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汪安南介绍说,这项将于2007年正式启动的项目,计划用3至5年时间,重点治理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总面积10659平方公里的洼地,解决这些地方河道普遍存在的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等问题。 (蔡敏)
4、中广网: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完成评估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6年8月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445
中广网合肥7月31日消息(记者张宏)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评估会日前在安徽合肥召开,根据该规划,淮河流域防洪预计需累计投资1554.46亿元。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由淮委组织编制完成,规划认真总结了1991年来治淮工程建设的经验及教训,针对2003年淮河防洪存在的问题以及流域防洪新形势,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地提出了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和保障措施的意见。
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防洪建设任务,要达到预期规划目标,预计需累计投资1554.46亿元,其中近期1044.01亿元,远期510.45亿元。防洪规划实施后,整个流域可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使淮河中游主要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洪泽湖及下游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50到7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沂沭泗河主要骨干河道堤防保护区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山东半岛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5——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
5、今日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专设"应急调度"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54667.html
人民网北京8月1日讯 记者查扎西报道:《黄河水量调度条例》8月1日颁布实施,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介绍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了解,即将施行的条例有7章共43条,主要内容包括:黄河水量调度的适用范围,调度原则,调度管理体制,黄河水量分配和调整的原则和程序,正常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的方式、调度程序、权限划分、控制手段,应急调度的程序和手段,监督管理的类型、措施和程序,违反水量调度的法律责任等。
郜风涛透露,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黄河水量调度中出现的应急事件,《条例》从黄河水量调度实际经验出发,专门设置“应急调度”一章,对应急水量调度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应急水量调度的实施条件。当出现严重干旱、省际或者重要控制断面流量降至预警流量、水库运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况,可能造成供水危机、黄河断流时,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实施应急水量调度。
二是,制定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条例》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商十一个省区市人民政府以及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制定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经水利部审查,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
三是,规定应急处置措施。在应急调度中,允许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主要措施有: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体严重污染时,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压减取水量直至关闭取水口、实施水库应急泄流方案、加强水文监测、对排污企业实行限产或者停产等应急处置措施。
6、中广网:“淮水北调”工程将缓解皖东北缺水问题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06年7月3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437
中广网合肥7月31日消息(记者张宏) 安徽省政府近日正式批复实施《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规划》,这一工程与规划中的引江济淮工程和实施中的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共同构成沿淮、淮北地区外调水源补给的总框架。
安徽省宿州、淮北是皖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工业中心,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然而两市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市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超采、地表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缺水成为两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淮水北调工程规划在淮河干流蚌埠闸下的五河分洪闸附近建站提水,到岱河上段岱山口闸上为终点。工程计划分两期实施,近期2010年规划总投资5.29亿元,远期2020年工程规划总投资7.5亿元,届时,淮水北调工程将成为皖东北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大型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在两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7、华电总经理贺恭考察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
来源:华电集团公司 2006-08-01
http://www.sp.com.cn/dlyw/gndlyw/200608010013.htm
7月29日,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贺恭一行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海滨等人陪同下,到金沙江上游进行水电资源考察。
贺恭一行长途驱车到达川藏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察看了正在规划中的岗拖水电站拟选坝址,详细了解了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电规划情况、各种比选方案的优缺点,询问了拟定的主要梯级电站地质条件、开发方式、道路交通、施工用电和材料供应等情况,以及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贺恭指出,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资源丰富、移民较少、开发条件较好,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华电集团公司将本着加快开发的原则,争取工程早日开工建设,早日投产发电。
杨海滨表示,西藏自治区委、区人民政府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支持华电集团公司开发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藏川人民。四川省甘孜州委副书记毛云飞也表示,将大力支持华电集团公司开发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务院派驻华电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范有年,华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程念高,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工作部主任王日文,四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杨清廷,成都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声安以及西藏电力公司总经理王庆华、西藏昌都地区行署专员维色、西藏江达县和四川德格县的主要领导和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考察。
8、意大利协助中国生物多样性计划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653097.html
今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国内媒体撰文披露,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等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为人所熟知的是,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在生物多样性领域中建立起伙伴关系;鲜为人知的是,意大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4年8月,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提供了10万欧元的资助,用于聘请意大利专家支持该项目的开发工作,这对加强中意双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沟通,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生物多样性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的准备工作预计将于2007年完成,为未来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据了解,意大利参与了全额项目建议书的起草和国家规划框架的制定。在此期间,意大利的主要工作是为项目聘请两位熟悉全球环境基金规则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专家,协助召开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研讨会,参与考察、组织调研并编写项目建议书。
其次,根据双方的共同需要,意大利将现有中意合作项目与生物多样性合作伙伴关系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例如,把已经完成的中东部生态调查项目结合到项目的开发或未来的项目实施当中。
第三,在该项目的未来实施阶段,通过共同参与国家规划框架的制定,中国希望意大利将未来10年用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资金纳入该项目的统一规划框架下执行。同时,意大利作为全球环境基金的第七大捐款国和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的重要成员,中方期待意方能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上协助中国政府推动该项目的立项和批准。
目前,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问题。中国的生物物种资源正在加速减少和消亡。据统计,中国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为总数的1/4。据估计,目前中国的野生生物物种正以每天1个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还有大量的生物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可见,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人口的急剧增长、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和生态破坏,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多样性损失严重。据调查,目前中国70%以上的野生稻生存环境已遭到破坏;已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个,每年对中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约1200亿元,对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都造成了极大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工程集中的西北、西南等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那里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且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计划旨在利用全球环境基金的规划方法,建立参与式的开发机制,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部门,同双边政府间组织、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私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广泛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切实可行的国家规划框架,指导未来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在未来的10年间予以落实,以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9、海南保护湿地有大动作 10年内红树林要增3倍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8月0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1/09349624227s.shtml
本报讯 为解决海南省湿地问题,海南省计划10年内在沿海滩涂种植红树林9300公顷。这是记者近日从海南省林业局获悉的。
据专家介绍,海南省湿地至少面临五大威胁:城市建设的威胁、湿地被改变用途、湿
地质量下降、湿地污染加剧和湿地资源被过度的或者被不合理的利用。目前,海南省湿地水质普遍下降,部分湖库如春江水库、赤田水库等均受到氮、磷营养盐的较大影响,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海水养殖过度发展,沿海水田受到盐碱化威胁。因此,海南省实施多举措对湿地进行保护。其中一项是计划在今后10年内,在沿海滩涂种植红树林9300公顷,届时,海南省的红树林面积将增加3倍。
10、博鳌水城旅游繁荣下的隐忧 脆弱生态受威胁
来源:中国新闻社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53283.html
博鳌水城多处可见垃圾污物漂浮。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摄
大型动力游轮开进博鳌水城,威胁水城岸堤生态安全。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摄
“玳瑁照相!五元!”“五元!鳄鱼合影!”
烈日炎炎,博鳌水城著名的玉带滩,怀抱玳瑁、鳄鱼的渔民穿插、游荡在游人中。
日前,记者跟随一个夏令营采访,来到博鳌水城,发现博鳌水城游客济济,甚是兴旺。但在繁荣的后面,记者看到了另一面。
博鳌水城得益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这一品牌,在海南众多旅游景点中,近年来一直是热点景区。
记者在锦江码头等待乘游轮到玉带滩时。看到游轮停泊区内,海水泛着白沫,垃圾污物漂在水面。开出码头,轮船两侧立即出现两道白泡,木板等杂物漂浮在海上。远远看到狭长的玉带滩上空,拖曳伞飘动。海滩边停着七八艘游轮。
从锦江码头到玉带滩约有七八分钟时间,游轮上的导游小姐讲解博鳌水城风景,但游客听在耳里的多是酒店介绍。
临下船时,导游小姐嘱咐游客回程要认准回锦江码头的船才能坐。否则到不了目的地。
记者后来获悉,目前有五家单位在博鳌水城经营旅游业务,分别是海南中远发展博鳌开发公司、博鳌控股公司、博鳌锦江酒店、博鳌镇南港村(渔民)和南强村(竹排漂流)。各家旅游线路出发地不同,但都以玉带滩为目的地。
据一位知情人介绍,五家单位投资大小不一,提供旅游服务水平不一,但旅游票价几无相差。博鳌旅游竞争激烈,旺人不旺才,效益并不好,大部分利益在导游和旅游公司。大家都在争“吃”玉带滩等自然旅游资源,但似乎都不承担玉带滩景区的安保、卫生和秩序等责任。玳瑁、鳄鱼等保护动物上滩自然不足为奇。
更重要的是,博鳌旅游热,有可能给水城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二00二年,记者曾采访博鳌控股总工程师王丽,她强调,博鳌水城生态环境美丽,但很脆弱。保护博鳌水域就是保护博鳌的生命。她担心,大量游客涌入博鳌,尤其是动力游轮在水城航行,频繁冲刷水城海岸,将给水城生态保护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最终减弱水城对风灾、水灾的抵抗力。
记者在水城现场看到,近十艘大小游轮穿梭在水城,有的上下两层,有的甚至能搭载百余人。在南强村,几十个竹排停在岸边,岸上辟出一大块地,供办公和摆摊,所占之处已是不毛之地……(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11、河北太行山脉密布非法铁矿 山体遭严重破坏(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7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31/18129617826s.shtml
山体被一些采矿者挖采得千疮百孔
被挖开的坑壁
中新网保定七月三十一日电(记者 吕子豪) 近日,不断有群众反映,太行山脉阜平段山体被一些采矿者挖采得千疮百孔,部分临近村庄的矿场日夜开工,机器的噪声扰得村民夜
不能寐,大量尾矿堂而皇之地侵占了农民的田地……
为此,记者日前专程到河北省阜平县境内一探究竟。
昔日葱郁连绵的山脉 如今矿场密布千疮百孔
阜平县属太行山区,境内山区面积约占百分之七十五。据阜平县地矿总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的铁矿区主要分布在城南庄镇、东城铺镇、上堡、史家镇、北果园等地。
在城南庄镇镇东的一座深山中,记者看到,四十多米高的矿山已经被开采了近一半,大量的铁矿层赤裸裸地暴露在被挖开的坑壁上,在陡峭的崖壁上有忙着装炸药的工人,而他们身上却没有任何安全绳等防摔装置。
在东城铺村的一家矿厂,很多工人都只是戴着一顶草帽在工作。另一家小矿区更是将电线散乱地架设在了矿壁以及山坡上,用来架线的“电线杆”竟是小手指般粗的树枝。另一家小铁矿则只有两眼矿洞,且洞口十分狭隘,人只能弯着腰出入,附近也看不到任何通风设备,几个工人正在用简易抽水机从洞内不断地向外抽水。
走在陡峭的下山土路上,会不时地有满载矿石的重型卡车从身边掠过,当地一位知情人感叹地说:“开矿是真挣钱!这里的矿场都日夜开工,就算一车矿石按挣两百块钱算,矿主每天纯收入怎么也在几万元!”他还透露,在阜平境内,大规模的矿场约有五、六十家,小矿场则数不胜数。
记者又情不自禁地回头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山体,有的缺东角,有的缺西角,有的从中间被淘空,有的被“吞噬”掉一半有余;昔日葱葱郁郁的植被如今只剩零星的几棵在风中瑟瑟而立;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浆还没有干透……
“我们背后有人,你们随便告!”
记者在城关镇吴泉村走访时,一位村民介绍说,村边的山上就有软铁矿,今年四月份,山上开了两家铁矿场,他们把大量的尾矿(选矿废料)堆放在半山腰上,一起风,这些碎石渣就随风滚到了山下,时间一长,便掩盖了山脚下的农田。矿主为了补偿那些农田被占用的村民,就给他们一定的股份。
另一村民告诉记者,矿上没有经过村民的同意,就把电源接到了村里的变压器上,结果是只要矿场一开工,村民家里的一些电器就无法正常使用。有一位姓王的村民曾上山找他们理论,却遭到了殴打,现在正躺在家里,矿上人宣称:“我们背后有人,你们随便告!”
在该村附近的矿场,记者看到,一台崭新的碎石机停放在矿区中央,附近有大量的铁矿粉堆积,地上裸露着许多电线。当记者问到生产情况时,一名没有带安全帽的矿工回答:“从来没有开过工,只是看一看这里的铁矿质量怎么样。”
矿场大都没有采矿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矿主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备案,矿区内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必备的安全措施。然而在记者走访的七处矿区中,除城南庄一处露天铁矿在入口处标明了“进入矿区、注意安全”以外,其他均没有任何标示,很多小矿场也都没有尾矿库。
当记者致电阜平县地矿总局,该局办公室刘主任说:“矿场都有采矿证,但证件都在矿主手里,我们不能提供。”随后,他又说,到底有多少矿场有证,他暂时也说不清楚。
而该县地矿总局技术股股长付继林则干脆的告诉记者:“这些矿场都只有探矿证,根本没有采矿证。”
12、射阳爆炸事故敲响重化工警钟 安全生产不能怠慢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1/content_4902703.htm
7月30日,安监与环保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勘察。
7月28日,江苏省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现已证实造成22人死亡,29人受伤。目前,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新华网南京7月31日电(记者郭奔胜)日前,造成51人死伤的“7·28”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重大爆炸案有了初步结论,系工人施工时操作不当引发爆炸,而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合法的地方。类似事故近年来多有发生,最典型的是去年年底的吉化双苯厂大爆炸。接连发生的化工厂事故再次发出警示:正在崛起的重化工行业如果只重效益、不抓安全生产,必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化工企业是个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泄漏、爆炸等事故,轻则污染环境,重则造成人员死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称,上半年我国发生的危险品事故多达上百起,死伤9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特别是东部沿海重化工密集区,几乎每周都有大小不等的安全事故发生。更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目前正处在重化工大发展阶段,各地上马化工项目的热情有增无减,从业人员数量也急剧增加,安全生产不能有丝毫怠慢。
但现实情况令人揪心。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不仅生产秩序、应急机制急需完善,单就从业队伍而言,培训、教育、管理也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在上半年100多起事故中,员工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超过50%。
当前,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需要,不管有没有合适的从业人员,见化工项目就上;不管有没有规范的培训,厂房盖好了就批准开工;一些企业甚至连员工对操作程序还没弄懂就仓促剪彩;有的企业为节约生产成本,宁愿雇用技术生疏的农民工也不愿意使用工资高的熟练工。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发生爆炸的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使用的员工当中,许多人甚至连企业生产什么都不知道,对安全操作程序也是一问三不知。
再严密的程序、再严格的制度,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再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首先要立即进行一次危险品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大检查,其次进行规范严格的从业知识培训,三要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只顾赚钱不顾员工死活的企业老板要给予经济上的重罚,对监管不严、搞形式主义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完)
13、粉尘污染十年庄稼都受不了 企业仍“达标排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08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54971.html
一个县级重点保护私营企业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外排烟尘,危害周围群众数百人,致使农作物明显减产,但多年来环保部门只能对其进行规劝,不能以违法排污论处。在群众利益遭受侵害时,“达标排放”为何竟成了企业的“挡箭牌”?
村民:粉尘污染十余年,庄稼减产人患病
记者近日辗转百余公里赶往四川省仁寿县碳素制品厂所在的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刚进镇里时,并未见到想像中的黑烟笼罩、粉尘扑鼻,但当记者爬上距离碳素厂数十米的山坡时,另一番景象便呈现眼前:厂房屋顶的空隙处升腾起阵阵烟雾,屋顶是黑的、山上的树是黑的、树叶是黑的,就连周围的土地都是黑的。
走过距碳素厂较近的一块玉米地,一不小心记者身上已沾满了黑灰。尽管当地刚下过雨,但玉米叶上的一层黑灰仍清晰可见,还不时有黑水从叶片上滑落。掰开几穗玉米,本应是规矩排列的玉米粒却是大小不一、杂乱排列,有的甚至还出现了畸形。一位村民走过来对记者说:“你们都看到了,都是这个厂害的。还有更厉害的,我带你们去看看水稻吧。”
跟随这位村民,记者来到离碳素厂不过百米的一块水稻田边,村民指着空空的稻穗说:“你看嘛,孢粉都让粉尘给盖住了,授不了花粉,哪有什么收成!”
当地村民伍志清告诉记者,碳素厂在这里建厂后没两年,附近庄稼的收成就开始明显减少,原来一亩能产400公斤,两年后连200公斤都难了,离碳素厂近的地亩产连100公斤都不到。
彰加镇娄影村13组的村民组长王昌建告诉记者:“其实工厂很清楚他们排放的烟尘对人体和庄稼都是有害的,从建厂开始,厂里每年就拿出2000多元赔偿给我们组的170多个村民,但受它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组,邻近的11组、12组、14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但却没有得到赔偿。”王昌建无奈地说:“即便拿到赔偿,又能怎样?一户也不过赔个三五十块钱,能补偿什么?”
由于碳素厂燃烧沥青形成的烟尘随风飘散,造成周围部分村民身体出现不适。一位曾在碳素厂干过3年的村民陈德招告诉记者:“我不抽烟、不喝酒,可不到50岁就得了气管炎。”当地很多村民反映,从碳素厂飘出来的烟很“辣”喉咙。
厂方:交了排污费又赔款,排污理所当然
记者走进位于彰加镇的碳素厂办公室,在楼道里看到2001年眉山市政府授予的“重点保护私营企业”牌匾。
据记者了解,这家碳素厂建于1987年,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主要产品是用于钢铁行业的炼钢衬料——电极糊,其主要生产原料包括沥青、碳渣等,沥青燃烧和碳渣粉碎过程中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烟尘污染。
碳素厂办公室的文主任告诉记者,多年来,企业在环保设施上也是有投入的,为减少厂区粉尘的产生,从过去购入块状煤到现在购入袋装颗粒煤、改烘干技术为水蒸气加温、改用节能锅炉等。“飘出来的粉尘都是钱,我们也愿意把这些粉尘收回来。但做企业的哪能面面俱到,哪能没有一点污染,要不然环保局怎么收我们的排污费?”
文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交了排污费,排污许可证也是今年春节后才交到县环保局的,正在年审,一直没拿回来。考虑到排放烟尘对村民造成的影响,从建厂投产开始,企业每年拿出2600元用于附近居民的赔偿,从2004年开始涨到了3200元,但具体每家每户拿到多少,就不太清楚了。
环保部门:“达标排放”执法难
记者来到彰加镇政府,副镇长荣文光提供了一份今年4月21日仁寿县环境监测站对碳素厂排放粉尘的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厂界外20米清洁对照点的粉尘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监测点的粉尘浓度为2毫克/立方米,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年颁布实施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浓度为5毫克/立方米,因此,碳素厂的粉尘排放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
企业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就束手无策了吗?
仁寿县环保局纪检组长叶建文介绍说,每年环保局都对碳素厂粉尘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今年4月就组织了一次现场监测,结果是达标的,环保部门只能就一些吸尘、降尘的改进方式给厂方提出意见。今年7月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又去监测过一次,现在结果还没出来,但从现场情况看,应该没有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而就目前碳素厂粉尘排放达标、但却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环保部门也是难办。
叶建文认为,目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实质是一种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等于对在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内的排污行为予以认可,而一些环保法规有关排污收费的规定是“排污即收费、超标就加倍”。由于没有重罚措施,这种排污收费制度不足以敦促企业依法谨慎排污、积极治污。
叶建文建议,一是对现行的环保法规进行部分修改,对一些指标进行调整;二是采取重罚措施,一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污,应该重罚,以使污染严重的企业难以立足。 (刘海)
14、"达标排放"何以成"挡箭牌"?[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0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01/content_4903527.htm
四川省仁寿县彰加镇娄影村13组村民组长王昌建指着碳素厂的烟囱说:“平时就是这个烟囱在冒烟”(7月14日摄)。县级重点保护私营企业――四川省仁寿县碳素制品厂在长达19年的时间里外排烟尘,危害周围群众数百人,致使农作物明显减产,但多年来环保部门只能对其进行规劝,不能以违法排污论处。在群众利益遭受侵害时,“达标排放”为何竟成了企业的“挡箭牌”? 新华社记者 刘海 摄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四川仁寿县碳素制品厂职工在充满烟尘的环境里工作(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海 摄
四川省仁寿县彰加镇娄影村13组村民组长王昌建手指着一株掰开的玉米,叶片上布满了黑灰,玉米颗粒也排列得非常杂乱,有的还出现了畸形(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海 摄
15、《科学时报》:秦伯强:湖泊治理不能只做“湖面文章”
来源:科学时报2006年8月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4456
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
目前,由于流域的超强度开发和湖泊资源的超强度利用,造成了湖泊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太湖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水华大爆发,导致数百家工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杭州西湖、昆明滇池等湖泊的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也都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指出,湖泊治理,管理是关键,技术是支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控源截污。近年来,我国许多湖泊治理效果不理想,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做到控源截污;湖泊治理与生态修复有许多方法和途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技术,需要结合湖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该“先诊断、后下药”,盲目堆砌各种技术是不足取的。
我国湖泊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据水利部水文局公布的水资源质量调查报告,2003年对52个湖泊进行水质评价,中营养状态和富营养状态湖泊各占50%,几乎看不到贫营养的湖泊。在我国东部地区,也很难发现水质清澈的天然湖泊。
秦伯强告诉记者,湖泊水环境恶化和富营养化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工业污染非常突出;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加重了湖泊及其周边地区水环境的压力;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改变,而废水处理没有跟上;渔业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强度的增加,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过去过分强调的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加速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水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出现多头治水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湖泊类型为浅水湖泊,决定了湖泊治理难度大和治理时间长等。
以太湖为例,最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虽然1998年在太湖流域实施了达标排放,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原来的污染控制措施和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原定的污染源控制目标。这是太湖水环境趋于严峻的主要原因。”秦伯强说。
秦伯强同时指出,渔业养殖引起的内源污染同样影响着湖泊水环境向富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太湖的渔业养殖主要在东太湖地区,由于东太湖水浅、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现今网围养殖分割包围了几乎整个湖面,无法收割水草,东太湖因此而失去了一个最强大的污染物输出途径。
秦伯强认为,在太湖地区,现行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也是造成水环境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一个原因。“环保部门是水环境保护的主体部门,并由它来实施监督管理权,对企业征收排污费、超标罚款、限期治理等有效管理;而城市污水排放与城市供水属于城建部门的事情;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则又是水利部门的事情。水行政主管部门虽然是江河湖泊的责任主体,却既不能对企业实行限期治理,也不能向企业收取排污费,更无力投资建污水处理厂,只好听任江河承纳污水。若再考虑非点源污染,则土地资源管理也与水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目前这种水质、水资源不能统一管理的现状阻碍着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进程。”
先调查 后治理
“尽管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对流域上外源污染的控制采取措施,但是人们普遍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国东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绝大部分是浅水湖泊,是在洪泛平原上发育起来的。”秦伯强介绍,从湖泊形成时起,这些湖泊就处于营养充分的状态,“在人类活动影响以前,湖泊没有呈现富营养化的态势,主要得益于大量的湿地与水生植被的发育。正是由于这些水生植物,才有效削减了排入湖中的外源营养盐负荷;同时,由于它们的存在,又大量遏制了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浅水湖泊由于在底泥中蓄积了许多污染物质,这些蓄积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质,在风浪作用下,很容易伴随沉积物的悬浮而释放。因此,这些湖泊被污染和富营养化后,治理的难度比一般湖泊大,所需要的时间也长得多”。
目前,引水冲刷等水力学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如太湖的引江济太和杭州西湖的引钱塘江换水。“但是,这是暂时性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秦伯强解释。
湖泊治理必须做好前期仔细的调查研究,但是现在我国许多湖泊的治理都没有做好这方面工作,使得污染源控制缺乏有的放矢。“以太湖为例,1998年,COD排放中,工业污染只占26%,生活污染占27%,农业排放占25%,水产养殖占14%。在总氮排放中,工业污染只占4%,生活污染占25%,农业排放占28%,水产养殖占28%。”秦伯强指出,从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污染的排放显著下降,而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显著增加。因此,就目前而言,以工业污染控制排放为主要对象的治理措施,对遏制太湖的富营养化已经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
秦伯强认为,湖泊水环境治理应该遵循控源、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思路。“控源指的是外源污染控制,不对流域的各种工业点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仅仅依靠在湖泊里进行生态修复来净化水质,是不现实的。因为生物净化能力是有限的。我国许多湖泊污染治理之所以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湖泊治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控源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