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七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7-21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周生贤:环境问题无国界 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2、基层环保局三不敢查 环保"高压线"为何不通电  

                  3、批评剧组破坏环境成被告 法院判柯蓝无罪

                  4、生活污水已成为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5、陕西:环保局长给企业细算污染账

                  6、重庆市:钢厂排放煤烟染红天空 污染让市长震惊 

                  7、上海环保局通报15吨危险废物倾倒案案情

                  8、山东加大环保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

                  9、四川成为西部首个通过生态建设纲要论证省份

                  10、三峡船闸蓄水至156米后将实施单向运行

                  11、三峡大坝造成水污染 有根据吗?(水博)

                  12、6.5亿”与“六棵树”给我们的启示

                  13、环评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生态保护专家吕植谈绿色青藏之旅

                  15、天安门广场响应绿色奥运要求进行大规模“植发” 

 

1、周生贤:环境问题无国界 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5150.html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于7月20日会见了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

  周生贤向古斯塔夫国王介绍了中国水污染防治的情况。他说,中国政府在保护水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历史性转变的要求,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制定了全国水污染防治规划,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污染物排放量每年减少2%。为实现这一目标,环保部门对沿江、沿海新上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二是依法治理,加大处罚力度,同时,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三是改变原来末端治理的模式,加大从污染源头综合治理的力度。四是进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追究。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国水污染防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

  周生贤说,环境问题无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长期以来,中瑞在环保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了解并借鉴了瑞典先进的环保理念,加强了中国环境保护的能力建设。

古斯塔夫国王表示,中国和瑞典的环保部门有着良好的合作,希望今后能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合作。他还饶有兴趣地听取了中国学生参加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竞赛情况的介绍。 

2、基层环保局三不敢查 环保"高压线"为何不通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13826.html

  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私设暗管,每天偷排污水2万多吨,从中获利数千万元,并做了一本用水量假账欺骗环保部门。最近,广东省环保局向福安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罚款21万元——这仅相当于这家企业偷排污水10天“省”下的钱。

  弄虚作假、污染环境的违法者受到处罚,本应大快人心,但这个处罚结果却让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种环保“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再次提醒我们:环保在某些企业主和地方官员的嘴里“非常重要”,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变得“次要”乃至“不要”;在某些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似乎只是不通电的“高压线”而已。

  环保“高压线”不通电,首先在于处罚力度太小。福安公司曾获“国内企业500强”、“2003年中国漂染工业第一名”等称号。这其中,埋设暗管偷排污水、转移环境成本恐怕“功不可没”。但是,性质如此恶劣,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的上限却只能是21万元,与其非法获得的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罚款”多,“罚人”少,是违法成本太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3年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7万余件,查处责任人500余人——平均每立案100件,仅能查处0.7人。

  环保“高压线”不通电,当地政府监管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环保总局是在“接到群众举报”后,与广东省环保局组成联合调查组直奔东莞进行暗访,才使得福安公司东窗事发。调查组在现场仅凭肉眼就确认该公司排放的印染废水根本未经处理。

  福安公司偷排污水的手段实际上并不高明,并不隐蔽。然而,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当地有关部门为何没有察觉?有没有接到群众举报?为什么没有妥善处理?

  也许这个“明星企业”对当地就业、税收有一定好处,得到了或明或暗的“保护”。实际上,近年来地方政府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正常执法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把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定为“企业清静日”,环保部门到企业检查必须上报计划提前“预约”,污染大户挂上“重点保护企业”的牌子……

  一位基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三个不敢查: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的不敢查。这样的地方保护,结果往往并没有保护一方、造福一方,而是保护了少数企业主和某些官员的利益,使得“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最终由国家买单”。(刘毅)

3、批评剧组破坏环境成被告 法院判柯蓝无罪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4755.html

  《惊情神农架》女主角柯蓝曾在该片媒体见面会上一语惊人,批评剧组破坏了神农架的生态环境,结果被制作方告上法庭。日前,海淀法院一审判决,柯蓝和发表此文的报社并不构成侵权,因此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拍这部电影我最大的体会是尊重自然就不要去打扰它,不要去猎奇。片子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但我不知道自己在片子里干吗。”2005年6月,柯蓝在上海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说摄制组在神农架拍摄期间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后《新民晚报》相继刊登了《“剧组造孽,我是帮凶”——柯蓝昨向自己主演的〈惊情神农架〉开炮》等文章。

  《惊》的制片方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湖北省文化厅认为,报社和柯蓝的言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名誉,影响了该片的上映,给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此他们起诉索赔200万元及赔礼道歉。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在拍片过程中,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确实进入神农架核心地区,的确对拍摄地点的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而柯蓝发表的言论,属于民事主体依自己的价值观、理解、经历对事物作出的评价,而《新民晚报》的报道旨在呼吁保护环境,报道内容基本属实。

因此,两被告对原告的名誉不构成侵权,遂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宣判后,原告表示要求上诉。(郭志霞)

4、生活污水已成为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来源:新安晚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4678.html

  当“江淮环保世纪行”检查组昨日来到蚌埠时,安徽省“绿满江淮”环保志愿者抵达蚌埠。双方在考察了蚌埠闸等水域后认为,沿淮生活污水已成为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昨天上午,在蚌埠闸饮用水取水口看到,当地环保部门对水质保持严密监测,目前水质保持在3类水左右,基本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蚌埠市环境监测站郜站长告诉记者,“水质有时候会波动到4类水,主要是氨氮超标。”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沿淮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上升,而这些生活污水基本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排淮河。

  昨天中午,记者在蚌埠闸上见到从怀远县沿淮河步行前来采集水样的“绿满江淮”23位大学生志愿者。领队叶志学告诉记者,“一路上几乎没有发现企业偷排污水的情况,感觉沿河居民生活污染比较严重。”

环保部门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据蚌埠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利用1亿世行贷款的蚌埠第三污水处理厂已于近日开工,该工程为淮河北岸首个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蚌埠市北岸生活污水将实现达标排放,有效缓解生活污染问题。(项磊)

5、陕西:环保局长给企业细算污染账

来源:【华商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14456.html

  西安市造纸企业每年耗用地下水达2亿立方米,国家规定全化学制浆每吨纸耗水300吨,但我们的企业都在400吨以上,且全部采取地下水,一个2万吨以上的造纸厂年耗水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水量……”西安市环保局局长罗亚民掰着指头说:“更严重的是有的企业在建厂时就埋设暗管、偷排废水,导致周围地下水严重污染,当地农村几十米深的井水都受到了污染。”7月19日晚,西安市环保局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环保局长罗亚民的“污染账”,让造纸企业的老板都低下了头。

  环保局长列举污染后果

  日前,西安市环保局向西安市市政府提出申请,拟对分布在长安、未央、户县等九县区的31家造纸企业,从今年8月底起到明年年底前,分批拆除其化学制浆设备或予以关闭。

  罗亚民对31位与会企业老板说:“作为民营企业,办厂很不容易。这几年,为了治理污染,在座的也都付出了一定努力,面临关闭会感到有点冤。但我给大家算笔账后,大家可能就不会对政府关闭企业的决定感到冤枉。”

  接着,罗亚民从造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耗水量及造成的后果为企业主们一一进行了列举。据介绍,目前西安市造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COD(化学耗氧量)占到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73%,占全市COD排放总量的40%。

  造纸企业主支持政府工作

  罗亚民告诉企业老板,鉴于目前渭河流域陕西段水污染已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大幅度压缩造纸行业规模、减少造纸企业数量势在必行,作为企业老板早作打算,主动退出造纸行业应是最明智的选择。

  罗亚民介绍说,从现在起,政府将对造纸行业采取更严格管理。暂时保留的规模以上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建成正规碱回收装置,并将逐步降低每吨纸耗水量;规模以上废纸制浆企业今年年底前,必须达到“零排放”或节水减排标准,否则要予以关闭;对现保留运行的造纸企业,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一次不达标的,实行整改和重罚;二次不达标的,停产整改三个月;全年有五次不达标记录的予以关闭。

虽然企业将面临着被拆除设备或关闭的“厄运”,企业主个个脸色严肃,但他们对西安市环保局在政府关闭措施出台前,能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发表意见的做法,认为彰显了政府管理的人文化和民主化。大多数企业主对政府即将采取的措施表示认可,并愿意支持和配合政府的工作。(俞刚)

6、重庆市:钢厂排放煤烟染红天空 污染让市长震惊 

来源:人民网/华西都市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21/content_4863756.htm

    重庆燃煤企业普遍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炭,导致今年主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酸雨频率也比去年上升13.2%。7月20日,在重庆市环保“四大行动”调度会上,重庆市环保局放映了一组钢厂排放含铁煤烟染红天空的图片,让与会者更直观地看到污染。重庆市环保局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措施对重点燃煤企业加强监管,应对燃煤污染反弹。

    满负荷发电燃煤污染反弹

    重庆市环保局公布,今年燃煤污染反弹引起主城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0.17倍,进而引起酸雨增多,据统计,上半年主城国控点酸雨频率达56.5%,比去年上升了13.2%。

    为何出现燃煤污染反弹?重庆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燃煤企业普遍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炭所致。尤其是夏季用电高峰到来,电厂满负荷运行,脱硫设施碱液供应不足,更易出现燃煤污染反弹。现已发现多家发电厂部分时段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超标。

    二氧化硫超标直接污染周围市民呼吸的空气质量,市环保局建议对主城大气影响大的重庆发电厂和九龙电厂优先保证低硫煤和洗煤。此外,重庆市环保局也会加强监管重点燃煤企业,将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建议停产治理。

    钢厂排红烟副市长要求整治

    7月20日的调度会上,重庆市环保局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组东华特钢厂排放煤烟染红天空的图片。余远牧副市长观看后也称“红烟将阳光都遮住了,这让人震惊!”沙区副区长李世蓉称,每当排红烟时,她在重大校园内都能看到,严重污染了该区空气质量。这些红烟都是从东华特钢厂1、2号电弧炉排出的,本月4日,该厂就因排出的含铁煤烟污染天空和一旁的旅游胜地磁器口,而被挂牌督办,并被责令本月15日以前完成整改,但至今没有明显效果。

    余远牧副市长要求,该厂现在必须就地整治,责任部门也要对其加强监管,尽量减少污染,该厂搬迁时还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不能将污染带到库区。据市经委透露,该厂将在2010年搬迁出主城。(喻奇树)

7、上海环保局通报15吨危险废物倾倒案案情

来源:《东方早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3/4614285.html

  昨日,在“打击不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暨‘6·08’危险废物倾倒案专题会”上,上海市环保局首次通报了“6·08”危险废物倾倒案案情。

  上海市环保局表示,在各方妥善处置下,此次危险废物倾倒未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嫌犯已被公安部门逮捕。但据不完全统计,该案目前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28万元,是今年发生的较大一次危险废物倾倒案。

   氟化氢超标550

  据市环保局通报,6月8日23时,市环保局接110来电称,有居民反映,当晚22时许,在嘉定区星火村140号附近,有人将装有不明物质的桶随意遗弃在路边,桶内不明液体向外渗出并伴有刺激性气体,吸入后即感不适。

  接报后,市环保局立即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当夜赶至现场应急调查处理。经查,事故现场位于距离星火村西北角约100米处的一未完工道路终端。

  据现场市民反映,6月8日晚,有人趁夜黑周边无人,将2辆卡车共52桶含有深褐色的化学品废渣恶意倾倒在未完工的道路边,废渣重约15吨。而事发现场只留下被丢弃的废物,肇事者已驾车逃跑。

  市环保局执法人员从废渣中挥发出的气体中监测其含氯化氢和氟化氢,含量分别超标150倍和550倍。执法人员初步判断,桶内的固体物质为含氟酸性工业危险废物。据此,调查人员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违法倾倒危险废物案。

  此前嫌犯还曾倾倒三次

  据了解,氯化氢和氟化氢均有较强的腐蚀性,散发出的气体对人体呼吸道能造成强烈的刺激。

  随后,市环保局、嘉定区环保局会同嘉定公安分局等进行侦查。6月10日,相关部门查明,一个自称肖健的人,私刻公章伪造文件,并假冒上海巨浪工贸有限公司业务员身份,与上海富诺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协议,然后将危险废物在深夜运到郊区无人处随意倾倒,骗取危险废物处置费用。

  6月15日,当自称肖健的人来到上海富诺林精化工有限公司领取处置费用支票时,被守候在该公司的公安人员抓获。

  经审讯,该犯罪嫌疑人真实姓名叫肖苍旺,系外地来沪人员。临时居住在嘉定江桥地区。肖苍旺对6月8日晚在嘉定江桥星火村倾倒危险废物的事实供认不讳。此外,肖苍旺还供认,此前还倾倒过危险废物三次,分别发生在江桥镇建华村附近的不同地方。

另据了解,上海每年产生危险废物40多万吨,主要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有近千家,占全市危险废物总量的95%,今年到目前为止危险废物倾倒案发生约四五起。

8、山东加大环保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2006年7月21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733

新华网山东频道7月21日电(王志、高德刚)根据山东省政府近日下发的有关意见,山东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建成通水之前,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根据规划,到2010年,山东将完成生态省建设中期阶段目标任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同时,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底降低22%左右、消减16%以上。全省60%以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和水功能区划标准,确保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建成通水之前,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对此,山东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南四湖、东平湖人工湿地试点建设,确保生态用水。同时,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实施城市雨污分流,完善污水网管,到2010年底,全省设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65%,南水北调汇水区及调水汇水区设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75%。山东将增加环保投入,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占全省GDP的比重,并建立南水北调调水治污基金,用于污水处理、截污导流和人工湿地建设等重要污染治理工程,保证沿线水质稳定。

此外,山东还将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9、四川成为西部首个通过生态建设纲要论证省份

来源:四川新闻网2006年07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1/151210497604.shtml

  (本网记者 姚朔昂) 7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联合主持召开《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论证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出席会议。当天,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的专家组成论证委员会正式通过了《纲要》论证,此举标志着四川成为西部第一个通过《纲要》论证的省份。

  2004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提出打造绿色天府的奋斗目标,将生态四川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予以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指出,建设生态四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四川,就是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是四川实施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5年5月,四川启动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省环保局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和联席会议成员会,多次征求省科技顾问团专家、省内著名专家意见和省人大城环资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意见。先后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一千余条,其中大部分都被采纳。《纲要》形成后于今年2月27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6月1日省委常委会议审定通过,7月20日国家专家组评审论证通过。

  论证会上,论证委员会听取了四川省环保局局长田维钊就《纲要》编制情况、主要内容的汇报,对《纲要》文本进行了认真审议。论证委员会一致认为:《纲要》编制依据充分,指导思想超前,规划目标明确,结构框架合理,内容全面,体现了生态省建设的科学内涵,符合国家对生态省建设的宗旨和要求,符合四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深刻阐述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四川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基础,客观剖析了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四川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中长期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注重了与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的衔接,《纲要》总体上具有前瞻性。第三,《纲要》提出的生态省建设分区,做到了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既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的思想主体,又符合生态省建设的实际,对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生态省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第四,《纲要》突出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能力支撑五大体系,并从法制、政策、体制、机制、科技、社会、投入、组织等八个方面构筑了生态省建设保障措施,任务明确,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好的指导性。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对《纲要》的修改和实施以及生态四川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悉,《纲要》通过专家组论证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作出《关于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决定》。修改后的《纲要》将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由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决议》。

10、三峡船闸蓄水至156米后将实施单向运行

来源:新华网2006年07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1/105810495269.shtml

  新华网宜昌7月21日电 (记者江时强) 三峡水库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三峡船闸将进行完建施工并单向运行,通航能力将降低50%以上。为保障三峡坝区航运安全畅通,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应对。

  目前,坝区通航组织、船舶调度、船闸运行、通航安全及航道维护、锚地管理、治安消防、水上搜救、地质灾害应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30个专项工作方案相继编制完成。

  为尽力避免三峡船闸完建期间船舶积压,三峡通航、海事、航道管理部门将及时发布三峡坝区通航公告,引导船舶适应和缓解坝区通航压力。为提高搜救能力,三峡库区每18公里、三峡坝区每9公里布置一个巡航执法救助站点。同时,长航局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协调,在汛期分别安排两艘大马力推轮在三峡坝上和南津关值守,遇紧急情况及时进行应急救助,保障船舶安全。

  目前,影响156米蓄水的一些重大航运工程已顺利实施。三峡库区涪陵至铜锣峡河段14处碍航礁石炸礁全部完工,三峡枢纽坝区航运配套设施工程及通航船舶服务区待泊锚地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三峡库区淹没港口通过复建,恢复并扩大了港口通过能力,所建工程成功经受了三峡大坝135米水位蓄水考验,未发生重大边坡失稳、结构变形等安全质量事故。所建工程质量总体良好,可满足156米蓄水需要。(完)

11、三峡大坝造成水污染 有根据吗?(水博)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35525/4613474.html

 -----答《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看到博客中国上的一位叫作打鱼人(下称作者)网友的《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容忽视》一文很有感触。该文作者说的很多内容看似非常有道理,然而,实际上作者对三峡工程的建设与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作为水利水电专业人员,我愿意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作者文章中的一些疑问。不知说得是否有道理,请大家参考、讨论。

  首先作者说“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库区将淹没耕地35.69万亩,动迁移民120余万人,形成一个西起重庆,东至湖北宜昌,跨径两省市18个区县的超大型人工水库,库区长达600多公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库区流域5.67万平方公里,2000余万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成后,区域内长江水流减缓,对污水的自净能力变低,库区水体变质发生生态灾难的可能性极大。三峡库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回避的问题。”

  建坝就会造成水污染,一直被一些人说成是三峡的罪过之一,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三峡的建设不仅不会造成长江的水污染,反而会大大提高长江的水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严重污染现象决不仅仅是长江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我国所有的河流都存在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正是由于长江三峡的修建和其所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我们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治理长江污水。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三峡的修建必将会使长江的水质比没有修建三峡的情况有极大的好转。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自2003年下半年起,三峡库区首批18座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试运行,这1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总量为47万吨,而实际上,每天处理污水总量只有15万吨左右,仅占设计总规模的三成多一点。现在,即使所有的污水都被收集起来,污水处理厂也吃不饱。”。这一消息是对于那些断言三峡建成之后,长江水质将会严重恶化的人士无疑是当头一棒。尽管还有某些反坝人士质疑“目前内地处理污染能力很低很低,北京、上海近年才开始,广州处理量不足1/3,更何况长江三峡地区?”。但是,这些质疑也不能改变三峡库区水处理厂建设早已经大大超前的客观事实。

  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大大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恰恰是三峡建设的巨大功绩。其实,我们现在最应该担心不应该是三峡库区,而应该是我国广大地区的那些自然河流,正是因为那些地方没有三峡这样的丰富的水能资源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所以,在当前的国家经济水平下,我们还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污水治理。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那些地区的水污染恶化趋势恐怕还难以改观。

  此外,关于水坝建成后就会加剧水污染的说法也没有科学道理。很多情况下人们都会感觉到,快速流动的河水比静止的水能吸收更多的污染物,似乎有更强的净化能力。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快速流动的水只不过是迅速补充了大量的清洁水源,主要是稀释了污染的浓度而并不是净化了水体。非常凑巧的是河流的上游一般都是高山峡谷、水流湍急,同时由于上游河水接受的污染源很少,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较强,所以表现出极强的吸污能力。到了河流的下游,往往是河流变宽,流速减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感觉到似乎流速慢使得河水的吸污能力下降。实际上,流速的影响并不重要,真正起作用的原因是流速低,单位时间内补充的新鲜水体较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河流在上游已经吸收了一定的污染物,河水稀释污染物的能力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不管河流的流速情况如何变化,你可以无一例外的看到所有的河流都是下游的污染程度比上游严重。这就是说如果用污水去稀释污染物,流速再快也不会产生所谓的“自净”能力。

  由于水的污染源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近代以来水污染的主要成分已经从腐败的有机微生物转向了化学残留污染物为主,不同的污染源对流速、温度、含氧量的反映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有些水体污染物确实会被水的快速流动所抑制(例如,流动的水体不容易产生水华现象),然而,相对另外某些污染源而言,降低水的流速也同样会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最明显、最直观的理由例如;污水处理过程中都有一道程序叫“沉淀”,那就是要靠降低流速来达到清除悬浮杂质,净化水体的目的。所以,水的流速对不同种类污染体的净化作用是不同的。不能由此就笼统的说,水的流速一定会增加或者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流动的水不一定就会增加水的自净力,这种推论非常容易说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验证。随便找两个桶,装上同样的污水,如果你在其中的一个桶里面不断地用棍子去搅动污水,是不是一定就能得出被搅动的桶里面的污水,就一定要比没有搅动的桶里的污水要干净的结论呢?如果你试验过,你就会发现,当然不是。对某一些成分的污水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但是肯定有很多的情况,会因为你的搅动,使污水变得更加污浊,因为,被搅动的污水无法在桶中沉淀。所以,结论是非常明确的,快速流动并不一定会净化水体,反之,在很多情况下降低流速,到可以起到沉淀和净化水体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不应该武断的得出,建坝修库就会加剧水污染的结论。当然,在污染排放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的河水,能把来不及扩散的污染物直接冲到下游或者海里,使人们在当地看不到污染的效果。建坝以后,由于水库的蓄水作用这种情况难以出现,排放污染物的效果很快就会在水库中体现出来。所以,很多人列举的一些水库增加污染的实际情况,根本就不是建水坝增加了污染,而是水坝阻止了污染物向下游、向大海的排放。一些人把这种情况也误认为是河水的自净能力,并以此来作为反对水坝的理由之一。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短视的行为。我国淮河(以及很多河流)下游的严重污染情况久治不绝,不能不说和上游一些人们误认为流动的河水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而忽视污染治理的做法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我们曾经认为海洋有巨大的吸污净化能力,但是,实际上海洋的生态也是同样经受不起人类持续不断的污染排放的。

  2004年我国沿海已经发生了面积达几千平方公里的赤潮,很多赤潮地区的海产品已经导致多起人畜中毒的严重情况,海洋生物和海产品捕捞业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依靠河水的快速的流动把污染物排放到海里的做法,从当时来看是减少了当地的污染现象,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把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里以后,治理更加困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建坝修水库不仅没有增加水污染,而且阻碍了污染物向大海的排放(长江上的葛洲坝每年截留成千上万吨的各种飘浮杂物),为我们从根本上治理海洋污染提供了机会。除此之外,水库的修建还迫使我们加大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这从本质上来说绝对是好事。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因为人工水库的水污染治理,更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实也普遍是人工水库的水质比天然湖泊的水质保护的更好。

  具体到三峡工程建成后,为了使水库更好的发挥水资源储备作用,使我们不得不加大长江上游的水污染治理。同时三峡发电的绝大经济效益,也为这种投入提供了保证。暂时来看,环保工作压力很大,资金投入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三峡的修建将会大大减轻长江和海洋的污染程度,使我们长江下游和子孙后代受益无穷。因此,作者说“工程建成后,区域内长江水流减缓,对污水的自净能力变低,库区水体变质发生生态灾难的可能性极大。三峡库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不容回避的问题。”。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容易误导公众对三峡建设的正确评价。

  作者说“生态资本是存在于自然界并可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资产,但并不能理解为"纯天然的恩赐"。这是因为,在现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已经不是"天然的自然",而是"人化的自然"。那种没有经过人类劳动改变的"天然的自然"已为数不多了。因此,只有投入一定量的人类劳动,才能再生产出达到维持生态环境具有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在多数情况下,生态资本实质上是人造的"自然资本"。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价值,呈现出各种环境要素的总体状态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有用性。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类就越要求优美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的整体有用性也就越来越重要。”。

  我觉得作者的这一段说得非常好,三峡工程就是对自然资本的人为改造创造出来的生态资本。是变水害为水利的造福于子孙万代的利民工程。世界上很少有“纯天然的恩赐”能够满足人类文明的需要,必须要对其主动进行人工开发。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不仅是三峡,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大型水电站,建成后都是风景秀丽的旅游休闲胜地。这种能够在为我们创造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变水害为水利、能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的资源,世界上的确不是很多。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上苍的赋予,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有用性。

  不过,作者的一个概念还需要澄清。作者在该文的一个跟贴中曾说“大坝主体工程设计寿命只有100年。究竟实际能使用多久还未知,如考虑到库区泥沙淤积对工程寿命的影响,三门峡工程报废并非大坝的寿命已到,而是因为泥沙淤积。”。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水库淤积确实会影响水库的调节性,但是,对于水力发电没有多大影响。三门峡至今还在发电,而且,在三门峡的上游还有一个青铜峡水库,水库淤积早已经超过90%,然而它不但没有减少发电,反而因为泥沙淤积抬高了水位,提高了发电效益。除此之外,淤积出来的大面积沙洲,有些变成了可耕种的良田,有些成为物种丰富的人工湿地。现在,青铜峡水库湿地已经成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那里水肥草美,生机盎然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人造塞上江南。

  作者关于“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 部分的论述很多,为了减少篇幅,我不加重复,也不作具体评论。作者对这些问题归纳说“综上所述,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则必须使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而就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三种资本的积累都存在重大障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境,其实质是由客观的经济规律决定的,在发展经济学中阐述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所描述的正是这种困境。贫困地区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即"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产出率──低产出──低收入"。贫穷既是原因,又是结果,是一个陷井。三峡库区的情况基本上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库区现有的极其宝贵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仍然在大量地流出。"马太效应"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有其深刻的客观规律性的。”

  作者这一大段内容中的绝大多数说法都是很有道理的,我基本上都赞同。不过,所存在的问题如果在涉及到对三峡工程的评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从客观的、历史的角度看。客观地看,作者阐述的问题,并非是三峡库区局部存在的情况。中国广大农村的落后,就决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任务非常艰巨。作者列举了三峡地区的得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作者可能不知道,很多没有条件建设(和没有建设)水电站的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严重。比如:青海的民勤(没有条件)、云南的怒江(还没建设)等等。现在,如果拿三峡移民与那些贫困地方的农民相比不知要幸运多少倍呢。

  历史的看,三峡库区的很多地方以前是更贫困的,正是三峡的开发建设才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当然,即便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即便三峡移民比没有水能资源可开发的其他地区的农民幸运得多,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如何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毕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发家致富。这不是工程建设的产生的问题,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社会问题。全世界的社会发展事实早已经说明,真正、彻底的消除社会贫困只能等到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之后,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即便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庆幸,三峡工程的建设确实给当地的绝大多数百姓带来了机遇。目前三峡所存在的问题,远远比不建三峡将要存在的问题要好得多。

  有人说三峡移民还很苦,这也是事实,不过中国农村比三峡移民还要苦的人有的是。而且事实是如果没有建设三峡,库区当不上移民的很多人可能会更苦。统计表明,移民之后绝大多数原来贫困的移民的生活水平都是有所提高的。对比之下大家也可以看看新华网发展论坛上的一位移民网友说的一段话。

  该网友说“我家就在库区,这里绝大多数人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都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就地移民或背井离乡,去外地安家。因为大家知道死守着大山没有出头之日的。大家都知道三峡风光险峻雄奇,你们在豪华游船上吃好玩好当然看得舒服,但大家知不知道就是造就了这绝世美景的库区所在的大巴山脉,山高水险,大部分地方陡峭得山羊都难以立足!!地理环境极为糟糕,比如重庆城口县,就县城通条公路,山里很多人家里就一口铁锅值点钱,穷得一塌糊涂。重庆直辖,新纳入辖区的库区23个县除了涪陵(靠榨菜和军工)以外,另外22个县是清一色的国家级贫困县!!!!如果不靠修三峡抬高水位解决交通和投资问题,就根本就没有出路的。而现在,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交通和资金问题的解决,大批新兴产业、城镇、农产品基地建立了起来,能源问题也解决了,上千万人总算看到了希望。”

  我清楚地记得,当初我们为确定三峡的坝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说实在的从经济效益上讲,高坝(175米)方案并不如低坝(150米),因为所增加的淹没、移民损失和所提高的效益不成比例。但是,最后工程还是选择了高坝方案,这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庆地区的贫困人民的强烈要求。

  三峡移民的数量如此之大,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工程需要移民,而是移民需要工程。了解了这些情况,作者就应该能够理解三峡工程对库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还是环保工程、也是扶贫工程。应该看到,我们整个中国都还面临着艰巨的可持续发展任务,相比之下,三峡的建设已经为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如果没有三峡的建设,作者所阐述的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更严重。

  此外,对于一些现存具体的问题的因果关系,作者的说法也是混乱的。关于水质污染的问题,前面已经谈过了。三峡的建设不仅没有加剧库区水污染,反而一定会让三峡地区的水质比不建三峡好得多。现在,三峡库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大大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说明。关于地质滑坡灾害,我曾经在《范晓重返三峡,反坝情怀依旧》一文中做过详细地说明。三峡蓄水后12年的事实已经证明,三峡的建设大大减轻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三峡建设前的12年数千次地质灾害比较,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已经下降了几百倍。三峡库区受益于工程建设,极大减少了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作者在评论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脱离历史、自然环境,一定要客观公正,千万不能听到一些污蔑三峡的谣言就拿来当作论据,更不能危言耸听的借题发挥。

  最后作者感慨地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上苍的对我们的慷慨赠与,养育了4.5亿人口,贡献了全国75%的产值,库区生态的恶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全流域。难以想象,一江污水向东流的情景,会是个什么样子?”

  不仅是长江,三峡同样也是上苍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慷慨赠与。三峡每年5000万吨煤炭的水能作用,不仅会大大节约我国极其贫乏的能源资源,而且仅仅少开采这5000万吨煤炭的环境作用,每年就可以减少土地塌陷近万亩,减少地下水资源损失数十亿立方,减少矿工牺牲上百人。更不用说减少5000万吨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巨大的减排污染和温室气体效益了。难道我们有理由,让上苍赋予的资源付之东流,而非要去消耗可以留给我们后辈的、有限的矿物能源资源吗?因此,三峡工程就是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工程,是实实在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

在长江水质问题上,我们也应该搞清楚,如果没有修建三峡工程,严重污染的淮河、珠江的今天很可能就是长江的明天。然而,恰恰是由于我们已经成功的修建了三峡工程,我们才有可能够避免作者所担心的“一江污水向东流”情景。总之,如果作者搞清楚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变化和事实,你就应该为三峡的成功建设感到庆幸。正是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12、6.5亿”与“六棵树”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人民网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4136.html

  据报道,前不久,澳大利亚一项投资6.5亿澳元的大型纸浆厂工程被政府叫停,因为建厂要砍掉6棵红桉树,而树上栖息着红尾黑凤头鹦鹉。环保人士指出,红尾黑凤头鹦鹉非常“恋家”,不会轻易乔迁,砍树无异于间接杀害濒危鸟类,属于违法行为。

  我们无法深究这6棵树和上面栖息的鹦鹉,是否是导致项目叫停的唯一原因,但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环保意识还是给我们以启示。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等,是一对矛盾。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当然是双赢,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让一方“让路”。澳大利亚叫停纸浆厂工程启示我们,在解决这对矛盾时,后者应当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不惜让前者退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退让是颇有深意的,值得我们深思。

13、环评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7月2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1/10199528622s.shtml

  我国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下简称“环评”)作为贯彻预防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有效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新污染源产生和生态环境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把环评的对象从建设项目延伸到规划;从局部环境延伸到区域、流域;从单项建设延伸到整体产

业;从针对当前延伸到考虑长远。

  《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形成了一种政府决策、部门配合、环保监督、社会各界自觉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合力。为把《环境影响评价法》切实落到实处,很多地区还建立了建设项目“联审联批”制度,企业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也有很大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未经环评就开工建设的项目仍不在少数,各地规划环评、开发区环评的执行率也不太理想。笔者经调查分析认为,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有的地区对《环境影响评价法》执行不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进行各类区域开发建设及各类专项规划时没有依法开展环评工作,环保部门多次督促协调也无济于事。二是“特殊项目”很多,这类项目往往被要求“特事特办”,甚至可以边开工建设边办理手续。

  2.有的经济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把环境法律、法规看成是环保部门一家执行的“部门法”,与他们无关。还有的部门认为共同把好环保审批关是帮环保部门的忙。有的没有环保部门许可文件的建设项目,照样能立项、照样拿到营业执照和开工建设。二是没有真正理解履行环评的重要性和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意义。企业想尽快立项和开工,有关部门要求企业只要有环保部门出具的证明即可,致使环保部门左右为难,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三是“联审联批”制度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有的地区“联审联批”的行政许可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的部门在没有环保许可意见的情况下,就为企业建设项目办理了相关手续。他们认为有些项目没有污染就不用通过环保部门这一关。其实,项目有没有污染、污染程度如何,是经过环评或技术论证以后方能认定的。由于没有对企业提出环保要求,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有些项目投入运行后不久就成了污染源。

  3.有的企业环境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企业认为搞环评花钱、费时,还需要评审、论证,是设障碍、找麻烦;有的企业到了不办环评就不能立项或贷不到款的时候,才找到环保部门,甚至在没有进行环评的前提下,就催促环保部门予以许可;有的企业编造假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还有一些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先建后评,个别项目根本就建而不评;还有的项目不是通过环评后确定项目选址是否合理,而是已经确定好了地址再想方设法来论证选址的合理性。

  以上这些问题虽说只存在于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和企业及个别项目,但负面影响很大。这样下去的结果很可能是老污染源还没治理好,新污染源不断产生,旧账未清又添新账,最终使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行政领导责任制,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次,在制订工业园区建设、区域开发、城市建设等重大计划和确定引进建设工业项目时,必须组织开展环评工作。再次,要将《环境影响评价法》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到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并纳入到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把落实环评制度的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工作力度,抓好规划和区域开发环评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各级有关部门理应在制订各类规划的同时抓紧对各类专业规划进行环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从一开始就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并严格加以落实,防止因规划制订不当,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对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区域,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回顾性环评工作,根据回顾性评价的结果,修订区域发展规划。

  三、强化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环保前置许可机制。

  各级政府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各自的行政服务中心和各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真正将环保列入前置许可环节,建立起“首问负责、抄告相关、环保前置、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并将执行情况列入行政服务中心对各窗口单位的考核内容之中。各履行行政许可权的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没有经过环保部门许可的生态及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四、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人大和政府要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情况汇报,定期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情况。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现场监督检查制度,对违法违规案件进一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各有关部门也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环境影响评价法》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实行责任追究,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纪行为。

  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生态示范区等。这一系列工作的实施,都必须从点源抓起,从规划抓起,从一个一个的新建项目抓起,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路子。在不欠新账的同时,尽快还清老账,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分工负责制、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保局)

去西藏玩 别买野生动物纪念品

14、生态保护专家吕植谈绿色青藏之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年07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35525/4615001.html

  “到西藏去,不要购买野生动物纪念品。”吕植说,“我们建议所有游客都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和饰品,特别是虎、豹、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皮毛、头骨、角等。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野生动物无论已经濒危的或数量较多的,都不应被随意猎杀。野生动物的保护不仅要靠当地人努力,也要靠所有进藏的游客共同保护。”

  北京大学教授吕植是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代表,不要购买野生动物纪念品是她给进藏旅游的游客最重要的建议之一。近年来,她领导的保护国际(CI)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等许多机构都在藏区致力于抵制野生动物制品的贸易活动。当地藏民已有很多人响应这个号召,拒绝购买动物制品和服饰。

  为了给进藏旅游的游客提供绿色旅游向导,在吕植的主持下,保护国际中国办公室联合铁道部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拉萨市环保局、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共同编制了旅游折页《青藏铁路绿色旅行指南》。目前,每一个去拉萨的乘客都可以在火车上领到这本折页。

  青藏高原“世界最后的净土”

  今年7月1日,穿越青藏高原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的青藏铁路开通。从那时起,每天都有数千中外游客乘火车直抵拉萨。神秘、圣洁、秀丽、辽阔的西藏从未像现在这样热情地敞开大门,迎接滚滚而来的人流。

  然而,这里不同于其他任何景区,她是全世界最后的净土,也是一片生态极其脆弱、经不起破坏的重要的保护地。吕植介绍说,青藏高原拥有欧亚大陆保护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着千姿百态的野生动植物,其中许多物种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有些正濒临灭绝。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青藏高原还发源了亚洲大陆几乎所有的大江大河,是我国以及下游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数亿百姓和众多生物赖以为生的源泉。她的生态状况对人类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吕植说。

  自青藏铁路建设起,许多人就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开始担心。“值得庆幸的是,”吕植说,“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中国铁路史上最注重环保的一个工程,尤其是在穿越青藏高原冻土地带和生态敏感地区时考虑到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并为野生动物预留了迁徙通道。青藏铁路上运行列车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的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乘火车进藏的数千旅客在拉萨游览的平均时间约为3天,大部分人还会到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旅行。而这些旅客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和他们的环保意识,将直接决定他们的行为对青藏高原产生怎样的影响。

  怎样才是青藏高原绿色旅行

  吕植认为,绿色旅行的游客应当对高原独特的生态、文化、野生动植物有所了解,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所耳闻,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做。如果有更多人这样做,就能减少由于游客数量增加给高原生态带来的压力。

  她建议游客要用心体验只有在青藏高原上才能体会到的独特经历。比如学会观察,带上望远镜,可以帮助你体验发现野生动物的惊喜。

  “青藏线上经常可以见到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但是它们的肤色和草原接近,不容易被发现,需要用心观察。但只要看到一次,以后就容易多了。”吕植补充说,青藏高原有许多特别的鸟类,比如翼展能达到3米之阔的兀鹫和胡兀鹫,冬天在拉萨附近还能看到我国特有的黑颈鹤在湿地越冬。

  难得有机会来到青藏高原,人人都会争取拍到更多精美图片,“但是,应该和动物保持一定距离,即便为拍照,也不要去惊扰、追赶或吓它们。”吕植解释说,人的接触和对动物的亲昵有可能对它们造成伤害,远离它们才是最好的爱护。如果在高原上驾驶汽车,不要辗压草地。因为高原上的植被生长很慢,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青藏高原特有的野花、野生植物是旅行中另一个精彩篇章,不妨用相机或笔记录下来,为记忆添加一抹奇异的色彩。也可通过和当地人交谈,了解不一样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到了西藏一定要尝尝酥油茶和糌粑,这是藏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酥油茶还可以防止嘴唇开裂。

15、天安门广场响应绿色奥运要求进行大规模“植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21/content_4863279.htm

    天安门广场油松被连根拔起

    近日,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天安门广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植发”行动――油松更换工程。天安门东西两翼、人民大会堂北门、国家博物馆北门及广场东西侧路行道原有油松336棵。而在这次更换工程中163棵“体弱”油松将陆续“搬家”,空位将由“年轻体壮”的油松进驻。新种的油松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把天安门装点得更加巍峨壮丽。

    为奥运施工

    为了减少施工给游人和交通带来的不便,同时避免太阳炙烤备植苗木,绿化更新都是在22时到凌晨6时进行。当我到达施工现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时多工人们刚刚完成清场工作。7月中旬正好是北京的雨季,正和等待开工的人们聊着,天就变了。雨越下越大,很快工人们的衣服就被汗水和雨水完全打湿。上前问起他们是否觉得辛苦的时候,他们说道:“没事!现在干的是为奥运争光彩的活,再累点也值得。我们感觉特别光荣。”后来听说为完成这一工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多次召开论证会议。在更新树木的同时,园林专家还将对所有油松采取复壮措施,让它们“松口气”:将相邻的每三株油松树坑之间去除花岗岩铺装,更换土壤,拓宽树池,以扩大营养透气面积,并增加多项有利于油松生长的技术措施。据本次工程质量监督负责人介绍,本次工程耗资1300万元。每一棵可能成活的树都将以最快速度移栽。“这也是绿色奥运的要求,绝不能因为绿化天安门就损失了树木。”他还向我们介绍道,提前两年开始种植这批树木是因为油松成活期刚好两年。因此这批树木必须保证100%成活,绝不能有一丝闪失。

    油松映巍峨

    油松又名东北黑松、短马尾松,树干挺拔苍劲,不怕风雪寒冷,四季常青。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规划工程中指明用这种植物装点广场,因此油松占到天安门地区常绿树的90%以上。油松茂密时,从毛主席纪念堂,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到天安门观礼台,都笼罩在一片苍翠中。不管是外国友人,还是北京市民到这里来都会被这里庄严肃穆的景象所感染。

    但是到1999年天安门地区改造后,油松死亡量大幅度上升,每年衰死量达10余株到40余株。枯黄、少叶的油松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天安门形象。今天,这批见证了天安门50多个春秋风云变幻的“体弱”老油松将光荣退役。而接替它们的新树全部经过精挑细选,为生命力旺盛、树冠宽大的“壮树”。移栽之后天安门的绿化面积将比现在还大。

    据了解,本次改造将对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的部分绿化进行改造更新。对天安门观礼台前、东西两翼老化破损的植物、已老化的草坪、国家博物馆前绿地和正阳门绿地年久锈蚀的栏杆等部分,结合更换油松一并进行改造更新,到9月初天安门将来个大变脸。相信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外国游客一定会惊讶天安门广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