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七月二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7-20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国家环保总局设立五大区域环保督查中心

                  2、遏制环保污染事件频发势头须强化环境保护执行力 

                  3、国家将控制固资投资增长过快 高污染产品出口下降 

                  4、"淘金者"蜂拥西藏开发矿产 未来环保压力堪忧

                  5、中国加紧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体系

                  6、2.5亿元“拯救”巢湖崩岸 计划2010年完工

                  7、第一家国家湿地公园“绝处逢生”

                  8、敦煌绿洲萎缩生态恶化:五大原因加速沙化

                  9、组图:宜昌三峡大坝建成后首次开闸泄洪

                  10、新华网:长江进入主汛期 三峡电厂启动防洪预案

                  11、三门峡枢纽局严阵以待“七下八上”大洪水

                  12、河南副省长痛斥地方环保部门:要环保局长干啥

                  13、市场利益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4、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污染处理情况

                  15、张力军:环保模范城区应为库区和西部做表率

 

1、国家环保总局设立五大区域环保督查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0510.html

  国家环保总局正试图绕过地方政府的干扰,以垂直管理和区域督查的办法,有效地约束环境违法行为。

  昨日下午,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透露,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精神,环保总局已决定在全国立即设立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五大区域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下称“督查中心”)。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总局今年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着手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达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要求。

  周生贤称,环保部门的权威来自于执法监督。五个督查中心年内要初步形成协调和监督能力,理顺督查中心与地方环保部门的关系,形成执法合力。

  据介绍,督查中心为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是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司局级建制,总人数为160人。督查中心受总局领导,对总局负责,受总局委托开展工作,但不指导地方环保部门业务工作。

  督查中心受总局委托,在所辖区域内承担8项主要职责: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承办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工作;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参与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的督察工作;承办或参与环境执法稽查工作;督查重点污染源和国家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督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情况;负责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工作等。

  国家环保总局已于日前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要求尽快开展督查中心的组建工作,组建后试运行一年。

  据悉,国家环保总局目前正在和国家发改委衔接《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这项规划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条件。

环保总局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使环境管理支撑能力和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加强。

2、遏制环保污染事件频发势头须强化环境保护执行力 

来源:光明日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20/content_4860544.htm

    目前,我国2/3城市人口生活在中度和严重的大气污染环境中,全国58%的河流水质处于中度和严重的污染。每年全国环境污染事故多达2万件,而8年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仅为3起。一年一次的“环保风暴”和“行政处罚”无济于事。如何遏制环保污染事件频发势头?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提出——

    ●各级政府必须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接受监督

    ●建立环保责任问责制度,追究有关官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从北国到南疆,环境污染事故此起彼伏、频频发生,松花江的苯污染、广东北江和湖南湘江的镉污染、黄河的柴油污染、綦江的化肥污染一波紧接一波。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高达1500-2200起,每年发生的环境违法案件竟多达2万件左右。面对这组惊人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违法案件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诚然,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是使“我国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的客观原因。一些老的重化工企业的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存在重大的环境隐患;而一些新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在环保审批上搞“先上车,后买票”的手脚,有的甚至上国家明令淘汰、污染严重的项目。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把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足,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工作重视不够,是环境污染事件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之所以敢于置环保事业于不顾,恰恰是法律法规偏“软”、环保执法腰杆不硬,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和背后缺乏对有关官员的管理问责及事后的执法处置。

    由于我国许多环保法规存在出台时间早、内容滞后、惩戒力度小等不完善之处,使得环保执法屡屡遭遇“制度的困局”。2003年,上海市环保局对违法排放超标工业废水的上海某化工厂课以10万元的罚款,但该厂旋即以执法部门没有直接证据为由,将其推上了被告席。正因为现行法律没有赋予环保部门进入工厂挖地三尺搜查证据的权力,才使个别企业如此猖狂。最终虽然上海环保局赢了这场官司,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由于环境执法缺乏必要的现场强制和自我保护手段,导致了类似的抗法事件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山西、江苏、福建等12个省市2004年发生的阻碍环境执法事件就达4400余起,其中暴力抗法事件有120多起。

    如果说,是法律的偏软,才造成了环保执法“无奈”的话,那么,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则是环境污染事件屡治屡发的根本原因。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超标排放污水不属于违法行为,环保执法部门只能以排放超标的名义向排污单位加倍征收排污费,“1吨污水当量1角钱”,且收费上限不超过10万元。超低的违法成本,使得一些企业有恃无恐,他们宁愿交罚款而不愿选择治理污染。2005年某地就曾发生一发电厂负责人甩出120万元,拒绝环保检查的事件。有些大企业乃至上市企业,甚至将违法排污作为降低成本、追求最大利润的捷径。2004年,沱江发生的污染事件带来的损失是两个亿,但环保部门对企业最高的处罚额度才100万元,堪称低成本违法的典型。

    新年伊始,国家环保总局对9省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环境问题突出企业实施了挂牌督办;对10个投资共约290亿元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新一轮的“环保风暴”再次掀起。这不禁使人回想起2005年的那场“环评风暴”。被誉为全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环评风暴”的最终结果如何呢?是“30个违法开工项目,都接受了行政处罚”,而一度成为矛盾焦点的三峡金沙江水电站最终也只被罚了20万元。20万元,这对投资数十亿的特大电站项目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威慑力?的确,面对层出不穷的环保违法事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一个“罚”字,却鲜有闻见有关官员被问责,相关责任人被处置。不管多大的事故,最终还是一罚了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近8年中,以破坏环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仅为3起,也就是说,每年多达2万件左右的环境违法案件,并没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如此严峻的环保现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又将拿什么来作保障?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家“十五”计划对环境的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使城乡特别是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要抓紧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两控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降低20%。”但现实的情况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5年前增长13%-35%,2/3城市人口生活在中度和严重的大气污染环境中。中国环境监测站通过对全国七大水系,19条河流的400个监测站点的测算表明,Ⅰ-Ⅲ类水质占13%,Ⅳ-Ⅴ类水质占32.5%,严重污染的劣五类水质占25.5%。也就是说,全国58%的河流水质处于中度和严重的污染,还有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而据水利部统计,平原地区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十五”期间的环境指标全面踏空。

我们认为,正是因为缺乏强大的执行力的保障,才导致过去5年我国环境污染彻底背离了“十五”目标。因此,要彻底根除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确保“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不再落空,依靠一年一次的“环保风暴”和“行政处罚”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强化环境保护的执行力。为此建议,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强化执法手段和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各级政府必须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并接受监督;建立环保责任问责制度,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必须依法追究有关官员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国家将控制固资投资增长过快 高污染产品出口下降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20/content_4860433.htm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透露,今年上半年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呈下降趋势。

    在今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郑京平说,我国煤炭的出口今年上半年下降了12.7%,焦炭的出口下降了10.7%,钢坯及粗锻件的出口下降了35.6%,未锻轧的铝出口下降了20%。

    郑京平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仍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国家将采取预调控措施,使下半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郑京平表示,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这样的增长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徐琦)

4、"淘金者"蜂拥西藏开发矿产 未来环保压力堪忧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0246.html

  环境保护未来可能承受巨大压力

  玉龙铜业董事长吕秉财表示,西藏作为世界屋脊,不但本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且是亚洲多条大河的发源地,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全球气候变化

  今年初,有关西藏地下宝藏潜在经济价值的数字还只是6504亿元。但几个月后,这个数字就几乎翻了一番: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总工程师陆彦7月15日向记者透露,上述数字随着西藏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可能还会翻倍。

  而数字背后,则是蜂拥而至的大大小小“淘金者”,和环境保护未来可能承受的巨大压力。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近期西藏矿业开发重点是将在铁路沿线两侧100至200公里范围内及沿江河地区,寻找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为国家提供一批后备勘查、开发基地。

  万亿宝藏的强大诱惑

  “国家也正在加大西藏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前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地勘局总工多吉向本报记者表示。

  “过去从西藏运一吨矿到格尔木,运费几乎就等于矿的价格,甚至还会亏本,现在铁路通了,打通了走向国内、国际的渠道。”多吉相信,雪域高原的矿业“春天”来临了。

  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介绍,西藏有17种矿产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前9位。其中,铬、高温地热、工艺水晶和刚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铜矿和火山灰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菱镁矿储量居全国第三。

  尽管从理论上,西藏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在1万亿元,但每一个矿点具体在哪,还需要耐心寻找。

  多吉透露,西藏现在已经发现的矿点有2500多个,但经评估后能够马上投入开发仅占3%~4%。西藏计划于“十一五”期间,向中央政府申请15亿元人民币,运用高科技探摸“家底”。

  采矿“巨无霸”

  关于矿业开发,今年初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表述如下: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矿产业……加快玉龙铜矿、扎布耶盐湖等矿区的开发建设。力争藏北羌塘油气资源勘探取得突破……着手组建矿业企业集团。

  “我们很清楚,自治区是希望玉龙铜矿能成为西藏矿业开发的旗舰企业、龙头企业。”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玉龙铜业”)董事长吕秉财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玉龙铜矿将分二期建设。”吕秉财称,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万吨电积铜,建设周期三年,计划2008年建成投产。二期建设规模为年产10万吨电积铜。

  对于大举加入西藏矿业开发的行列,西部矿业西藏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部矿业”)副总经理刘鹏举表示,一是西藏已经形成了开发矿产资源的政策环境;二是随着青藏铁路等建设,矿业开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具备。

  “在进入西藏矿业市场后,企业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昌都。”吕秉财承认,西藏的矿产资源实在是太诱人了,西部矿业的人正在西藏各地“往深处走、往高处走”,寻找更多的矿源。

  蜂拥而至的“淘金者”

  但是寻找矿源的过程进展较慢。据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介绍,除少数矿区之外,西藏矿产地质勘查程度低,做过地质工作的矿山不到已发现矿产地的1%。现有开采矿山中也只有15%做过地质工作,仅10%的矿山企业开采的地质储量经过矿产储量部门评估。

  已证实有矿的矿山,早已被抢先下手的中小矿业企业瓜分殆尽。

  据《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发现,来自青海、四川、江苏、浙江、山西等地的“淘金者”已云集西藏境内,纷纷从事探矿、采矿及矿权交易等业务。

  在众多的淘金者中,湖北人陈勇就是其中之一。

  一年前,西部矿业交给陈勇的任务就是寻找更多的矿源。“不管是并购、合作还是自己找矿,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矿产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陈勇说。

  “我们经常上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找矿,走访各个采矿点。”陈勇对本报记者说,目前西藏海拔4000米以下的矿源已经基本上被“跑马圈地”完毕,海拔4000米至5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还有许多矿源需要勘探、开发。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仅2005年,自治区就受理探矿权申请1080件,采矿证申请24件。

  在争抢矿业开发市场的企业中,西藏矿业(000762.SZ)、西藏天路(600326.SH)和ST 珠峰(600338.SH)等西藏上市公司雄心勃勃。西藏矿业独家享有扎布耶盐湖开发权,并正在加紧尼木厅宫铜矿的建设。

  据西藏矿业一高管透露,以往由于运输条件限制,运输成本过高,导致公司始终没有取得大规模发展。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运输成本下降20%以上,总成本下降约30%,前景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四川省国投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国产”)的动作也很快,把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局,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形成了选区、选点、论证、勘查、探矿权和采矿权转让、矿山开发、监理和评估一条龙的开发模式。

  仅本月17日一天,四川国产就公开推出了西藏昌都类乌齐县某银矿点、西藏林芝米林县某铬钻矿点等4个探矿权转让意向。

  四川国产张红明经理表示,尽管探矿存在着一定的商业投资风险,前期投资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有专业勘探队伍的协作,成功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淘金者”打的正是这样的算盘:先从买断矿山股权或者是从风险勘探做起,找到矿后再自主或联合开发,而一旦进入正规操作,就可以稳打稳赚。如果能碰上大企业并购,同样收获颇丰。

  刘鹏举透露,在西部矿业进入西藏后,不少中小型矿产企业主动上门,或是寻求合作,或是准备出售资产。而收购中小矿业企业能让像西部矿业,在矿产品市场价格仍居高位时,立刻获得生产资源。

  矿业开发的运力瓶颈

  “西藏铁路的建设不仅为西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使那些品位相对较低的优势矿种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顾问师守祥认为。

  据分析,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之初(估计到2010年以前),通过铁路建设将刺激沿线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但最终发展的什么程度,还是要看铁路的运力。”青海盐湖集团总工程师李小松表示,大量的矿产资源需要到区外加工,运力将是西藏矿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现在的项目规划是看着铁路运力的大小做的,实际上,我们的发展速度可以再快。”李小松说。

  对于为何不就地加工的疑问,有专家对记者分析,由于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工业加工燃点较低,劳动强度弱化,加之部分地区电网、供水、排污设施不健全,不论是从环境、环保,还是基础设施角度而言,都不利于工业发展和矿产品加工。

  矿业开发要提高门槛

  但随着大大小小“淘金者”的进入,西藏矿产业粗放型开发和管理薄弱等问题也日渐显露。

  据师守祥介绍,目前西藏对矿产开发管理薄弱,多数矿山属于盲目投资建设、盲目开采,采矿方式原始,采矿工艺落后,大多露天开采零星分散矿产,而且只采富矿,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很低,由此导致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透露,砂金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2005年,自治区关闭了65家砂金矿山,并明令自2006年起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

  西藏自治区眼下正在考虑抬高矿业开发的“门槛”,通过政策约束和政府调控,将技术开采技术差、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矿产企业的资源,“挤”向具有开采实力的大企业手中。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郝鹏此前已公开表示,西藏矿产业要在全面深入开展探矿权、采矿权清理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使西藏矿产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此,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根据青藏铁路建设后西藏矿产开发条件的变化,制定和修订西藏和西部地区的国土开发综合规划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布局,抬高进入矿业开发的“门槛”,让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章轲)

5、中国加紧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体系

来源:新华网2006年07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101410483463.shtml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0日电 (记者李云平) 针对目前中国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缺失严重,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程度加剧、灭绝速度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危害不断加大的局面,中国渔业部门正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紧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体系。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渔业情况时表示,中国各级渔业

部门正在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各类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体系。通过建立水生野生动植物、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白鳍豚、中华鲟等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以及土著、特有鱼类资源的栖息地。

  同时,中国正加强濒危物种专项救护工作,建立救护快速反应体系,对误捕、受伤、搁浅、罚没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对白鳍豚、白鲟、水獭等亟待拯救的濒危物种实施专项救护行动;建设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基地,对中华鲟、大鲵、海龟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植物行为,严格规范水生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活动。

  李健华说,针对各种外来物种不断入侵的趋势,中国正在加强水生动植物外来物种管理,完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和鉴定检疫控制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监控和预警机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水域建设外来物种监控中心和监控点,防范和治理外来物种对水域生态造成的危害。(完)

6、2.5亿元“拯救”巢湖崩岸 计划2010年完工

来源:安徽商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0840.html

  巢湖沿岸年复一年的崩塌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调查数据显示,合肥境内的湖崩段崩塌速度年均为4至5米,局部地段达到10米以上,并有加速发展的迹象。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省城将实施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向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700万美元(折算1.36亿元人民币),再加上相关建设基金投入,该工程估算投资将达2.5亿元人民币。昨日,亚洲开发银行相关专家来到省城,对该项目进行考察。

  56公里沿岸线崩塌段达20公里

  据合肥市水务局规划处陈处长介绍,合肥市巢湖沿岸线总长度为56.333公里,其中湖岸崩塌段总长度已达到20.652公里,肥西县段湖岸崩塌情况属合肥市范围内比较严重的。肥西县水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巢湖肥西县段自建国以来,已崩塌后退近300米,损失耕地1500余亩。50年前湖滩高约8米,现在一般都抬高到了9到10米。

  由于巢湖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环湖绝大部分地段是冲积面貌,岗丘起伏,河流很多,导致巢湖湖床逐年抬升,而且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立,加剧了湖水对湖岸的冲击,导致崩岸严重。湖岸崩塌一方面造成水毁农田,逼迫居民逐年退建;另一方面也使大量的泥沙进入巢湖,水质遭受污染。湖岸崩塌后,巢湖的水面逐年扩大,湖底却越来越小,泥沙淤积严重,并造成水位抬升,引发巢湖沿岸洪水泛滥。在正常情况下,巢湖如今的夏季洪水期水位比50年代、60年代要高。由于水位的抬高,进一步加剧对湖岸威胁,造成湖岸严重崩塌,形成恶性循环。

  25公里南岸线 年年崩塌

  “江淮环保世纪行”检查组昨日在巢湖市调研发现:巢湖南岸庐江段35.5公里岸堤有70%%(约25公里)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每年平均崩塌宽达5米;附近多个村庄被迫“后撤”数百米,面临消失。另外,据当地水利、农业、地质等部门统计:近50年来,巢湖南岸庐江段每年平均崩塌宽达5米,发生大水的年份,一年崩塌近50米,最宽的累计已达300米,每年损失耕地160亩,共损失耕地8350亩。

  因为崩岸,巢湖南岸一些村庄面临消失,许多村民被迫搬家。其中,盛桥镇界河村民组临湖而居的原有60多户人家,由于逐年崩岸,村民们不得不举家迁徙。记者在该村了解到,自1983年开始,村民们就开始忙于搬家,目前整个村庄也比原先“后退”了近200米。

  昨日下午,记者在盛桥镇界河村看到,受灾最为严重的长425米的崩岸,环保部门已经筹集了80万元,进行了高达5米的浆砌块石护岸。该工程已经于6月份竣工,将使该段境内百亩良田免受侵害,减少水土流失入湖量4万多吨,其境内6个自然村300多村民受益。

  “水进民退”巢湖崩岸逼退农户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中涉及到合肥境内的流域面积达346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5.7%。近年来,位于合肥境内的巢湖堤防毁坏和湖岸崩塌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泥沙被湖水带入巢湖,民房倒塌,众多农户因水毁被迫后退迁徙,耕地被吞噬。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肥东县长临镇,这里有长达五六百米的湖岸崩塌段。在距离湖岸大约50多米远的湖水中立着一根电线杆,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电线杆所在处原本是农田,当时的湖岸受湖浪长年淘蚀,再加上雨水冲刷,将岸底淘空,湖岸就这样塌了下去。如今每年湖岸约以5至6米的速度向岸上农田推进,不少田已经被水淹了起来。在紧临长临镇的六家畈镇,记者了解到,大约有10多公里的湖岸线正在崩塌。

  与肥东相比,肥西县段湖岸崩塌情况相对更加严重,尤其以丙子村和刘河乡长达7.45公里的湖岸最为严重。在丙子村,沿湖可以看到几处倒塌的房屋。一位农妇告诉记者,不少村民都从湖边搬走了,现在她家房子离湖只有10几米远了,她每天都很担心。

  2.5亿元“拯救”湖岸计划2010年完工

  合肥市水务局规划处陈处长告诉记者,1999年合肥就已成立合肥市巢湖大堤综合治理指挥部,实施土方加高培厚等工程,但受资金面限制,巢湖崩岸段治理工作至今没有开展,但崩岸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已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和合肥市“1346”行动计划前期工作项目中。在日前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启动会议上,咨询专家们将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确定为1700万美元。

  据了解,“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的项目立项,预计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项目初步设计。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湖崩段治理及配套工程、环湖防浪林工程、防汛道路等。

  除了亚洲开发银行的1700万美元贷款外,经合肥市政府同意,剩余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将在合肥市级水利建设基金中列支,估算总投资将达2.5亿元人民币。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2个月,分四年实施,计划2007年9月开始施工准备,2010年3月完成所有主体工程。

据介绍,目前合肥境内巢湖沿岸受湖岸崩塌影响的有十几个村子,按照每村2000人口计算,工程结束后估计直接受益人口达2万余人。

一块发现于东晋的湿地,在城市化加快初期曾面临消失的危险。7月5日,这块湿地的保护模式却获得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的赞赏――

7、第一家国家湿地公园“绝处逢生”

来源:《光明日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610314.html

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先生来杭州考察西溪湿地。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野外考察。在听取了西溪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情况后,皮特·布里奇华特给予高度评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应成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一个典范。”

  实际上,西溪湿地不是“应”而是“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成功典范。但在此

之前,西溪湿地险些湮灭。

  从险些湮灭到成功保护,西溪湿地模式是怎样诞生的?7月上旬,记者专程前去采访。

千年湿地曾面临消失的危险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自然地形是低洼的水网平原,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堵相间组成,属次生湿地,现存面积10.08平方公里。湿地山水交融,区内70%是水域,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

  西溪,曾与西湖、西岭并称为杭州“三西”,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光,构成了杭州历史上优美的风景画卷,并留下了丰厚的人文积淀。西溪湿地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致使逐渐淤塞以至于几近湮灭。

  历史上的西溪,地广人稀,面积有60平方公里。近20年来,城市迅猛向湿地进逼,当地居民圈水养鱼,围荡造田、办厂建屋,湿地大量水域随着城市化趋势的演进而迅速消失。到本世纪初,西溪湿地面积已锐减到10.08平方公里。

  就在这1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约1.3万常住人口和近万名外来人口,居民在湿地圈围了约3000个池塘养鱼养鳖,饲养了25000余头生猪。“人头”、“猪头”、“鱼头”、“机头(企业污染)”多头排污,湿地内河道淤塞,水质极差,生态功能日渐丧失;湿地内违章建筑随处可见,湿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已不复存在;前人的诗词、匾额、碑刻等已散落流失,湿地的“冷、野、淡、雅”的意境亦已逐渐消退。

  西溪湿地已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这一状况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国平多次到西溪湿地考察,并作出决策,抢救西溪湿地!

  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但是,西溪湿地应以何种方式进行保护呢?

西溪模式形成一波三折

  杭州市西湖区副区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黄春雷告诉记者,保护西溪湿地,开头只是作为“以水网沼泽为特征的湿地型风景区”来进行规划设计,偏重于旅游景点的经济效益。对此,专家们意见有分歧。部分专家提出,湿地应采取全封闭、全生态环境的保护模式,如同自然保护区一样。但有专家提出,这样的保护模式不适合西溪湿地,因为它在保护的同时忽略了西溪特有的城市农耕次生态湿地的属性。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考察西溪后提出,西溪湿地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陈克林的思路得到了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认同。他多次考察西溪湿地,已对湿地的特质、属性、风格非常了解,当他看见陈克林的意见后,立刻批示同意。

  于是,国内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在村中,村在水中,人水交映,变化无穷”。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后,除对保护区建筑进行拆迁外,工程的一大重点是改善湿地水质,对区域水源污染进行监测,并从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四个方面入手,改善了西溪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

  西溪湿地具有多姿多彩的动植物资源,这也是综合保护的重点。区内被划定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历史遗存3个保护区,设立了湿地科普展示馆和3个生物修复池,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块实行相对封闭保护,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一期保护工程总面积的94%。同时,加强地形整理,整理坍塌塘堤,对383个鱼鳞塘实行了保护,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优化植被配置,设置水禽栖息地以及人工鸟巢等设施,使更多动植物能在西溪找到生存、繁殖地。

  西溪湿地保护还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的延续。综合保护工程通过开展西溪风情调研等活动,收集了民间家具和农具900余件,合理安排渔事、养蚕等农事活动,保护好当地居民长期生活劳作而形成的农耕文化、乡土田园文化,并通过寻访和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发现了越剧首演地陈万元古宅等数处有文物保护价值的老民宅建筑,挖掘保护了一批碑刻、浮雕、历史典故和传说,论证命名了一批匾额、船名、桥名,并编纂出版《西溪纪胜》和西溪文化系列丛书。

  2005年5月,湿地公园对外开放,游客数量被控制在每天3000人左右,并按照这一指标,配备游船、游步道等旅游服务设施。

  2005年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西溪湿地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黄春雷告诉记者,作为试点,湿地的管理立法正在报批过程中,生态修复、管理等各项措施正在逐步规范。“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西溪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就是要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他说。

一种因地制宜的保护模式

  世界上关于湿地保护的模式有两种:基金保护和政府保护。西溪模式是第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哪种更适合中国国情?

  黄春雷认为,基金保护模式,其资金来源于社会,是国外比较通行的一种保护方法,但这种模式一般只能保护规模较小的湿地,这一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政府保护模式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我国也有难度。政府保护只是一种核心区的有限保护。我国29处湿地保护区均采取这种模式,但如今都陷入窘境,举步维艰。

  西溪模式却在湿地保护中率开先河,它结合西溪湿地的实际,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协调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加强科普教育和环境检测为重点,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效应;通过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教育,发挥其社会效应;通过加强立法等办法,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利用效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政府与群众、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利用相和谐,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

西溪模式,跨越地域的名片

  西溪模式成功的实践与探索使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恢复,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益为杭州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绿“肾”效益:森林是城市的“肺”,而湿地是城市的“肾”。湿地的存在,对于维护杭州的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西溪的水质已经逐渐恢复到三类、四类水质,湿地的保护,使西溪周边地区的水质、空气、生态都明显改善。

  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面对建成的西溪湿地非常惊讶:一是西溪湿地完成了完全的生态保护,面积占94%,利用面积只占6%;二是西溪湿地公园不是以商业为目的,仅仅作为生态旅游,提供服务设施。这样的举措是值得其他各个城市所学习的。

  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亚太事务高级顾问雷光春表示,西溪湿地文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西溪湿地公园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其地位、责任已远远超出了其作为杭州市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位,其成败关系到中国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大局,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他说:“我深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会不负众望,成为中国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目前,西溪湿地已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被国际休闲组织授予“休闲创新奖”。西溪模式的成功探索,使西溪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

链接

  ■湿地公约(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到2005年为止共有缔约方147个,有1524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国际创建于1995年,由亚洲湿地局、国际水禽和湿地研究局和美洲湿地组织三个国际组织组成。湿地国际宗旨: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究,信息交流和保护活动,维持和恢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

■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到2006年,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级别的湿地保护区473个,国际重要湿地30处,已有45%的天然湿地纳入保护区范围,得到了较好保护,黑龙江扎龙等30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8、敦煌绿洲萎缩生态恶化:五大原因加速沙化

来源:【兰州晨报】  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4/4612107.html

沙进人退,敦煌绿洲日趋萎缩

  敦煌古称沙州。提起她,人们总会把她与飞天故事、绘画艺术、宗教文化联系在一起。但今天,敦煌却被常常与“死亡之海”罗布泊、楼兰古国相提并论,其直接原因就是日趋严重的沙化现象。敦煌土地沙化、绿洲萎缩的情况已引起各界关注,温家宝总理曾先后两次作出批示。然而,在无法引进水资源的情况下,现有的治理措施只能治标难以治本。面对水资源严重匮乏和每年新增2万亩沙化面积的现状,追忆楼兰古国和罗布泊的遭遇,世人忧心忡忡……

  月牙泉:昔日秀丽风光不再

  “鸣沙山下风景如画,月牙泉畔游人如织。”这是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数千年来的写照。如今,月牙泉胜景虽然游人依旧,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盛况已今非昔比。

  7月17日上午,月牙泉风景区游人如织。记者发现导游小姐向游客介绍月牙泉的今昔变化,当游客了解到月牙泉的水位由40年前的8米下降到目前的1米多时,不少人发出叹息声。

  位于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沙山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广布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刃;这里,人乘沙流时发出类似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因“沙岭晴鸣”而得名。处于鸣沙山怀抱中的月牙泉,形成于晚更新世与全新世过渡时期,距今12000多年, 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因其中长有“铁背鱼”、“七星草”等名贵鱼类和中草药而有“药泉”之称,清代始称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这对“孪生姐妹”以“沙泉共处、沙水共生”的独特奇观闻名于世。1994年1月,该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此后又有“4A级旅游单位”等诸多“光环”加身。

  如今,月牙泉盛况一去不返,水域面积已由40年前的22亩缩减到8亩,平均水深也由原来的8米下降到现在的1.1米,1999年甚至出现过湖底暴露的情况。与此同时,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也因沙漠化加剧难逃厄运,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世界文化遗产厄运当头。

  风沙:每年“吃掉”绿洲2万亩

  月牙泉的悲剧只是敦煌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敦煌正面临着最大的难题: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严重匮乏。

  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大漠腹地,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仅1400平方公里。敦煌年平均气温9.3℃,属典型的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近年来,敦煌绿洲植被严重退化、天然林锐减,外围湿地萎缩、沙化面积每年增加2万多亩。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作为敦煌“绿色屏障”的四大自然保护区及南山一带有天然林219万亩,胡杨林44万亩,但目前仅存天然林130多万亩,胡杨林14.4万亩,保护区大小22个湖泊、沼泽和水洼已不复存在。

  生态专家测算并断言,30年来,敦煌绿洲地下水位下降了近10米,再过50年,位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河西走廊大湿地——湾腰墩草场将完全干涸。

  寻根:五大原因加速沙化

  敦煌区域内的地表水主要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及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托来南山和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河。由于党河上游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实施“引党济红”工程,每年分水500万立方米,月牙泉治理回灌年用水600多万立方米,敦煌市人口和耕地面积急剧增加,造成党河断流。加之安西双塔水库、玉门昌马水库拦截了疏勒河水而造成疏勒河300多公里河道断流,敦煌市为了保障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每年开采地下水4100万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尽管如此,敦煌市每年仍缺水近8000万立方米。过度开采、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是敦煌沙化现象加剧、绿洲萎缩的“元凶”。

  除此之外,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口和灌溉用水量大增、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过度放牧等原因也是敦煌沙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重蹈楼兰覆辙”并非危言

  走进敦煌,绿洲日趋萎缩的现状令人触目惊心。这种状况虽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已采取措施遏制沙化进程,但治标不治本,沙化进程得到彻底遏制只是个梦想。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三雄局长介绍,水利专家预测:从现在起花大力气进行防护治理,50年内只能遏制敦煌继续沙化,昔日水草丰美的景象却不会得到恢复。

  敦煌市环保局党委张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水问题,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有识之士惊呼:“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绿洲失守,敦煌将重蹈楼兰和罗布泊的覆辙,不仅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月牙泉将不复存在,酒泉市也将唇亡齿寒,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文/图 记者 董开炜)

在沙海中呻吟的胡杨树

9、组图:宜昌三峡大坝建成后首次开闸泄洪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06年07月20日

http://pic.people.com.cn/GB/42589/4609308.html

人民网讯 7月19日,三峡大坝开启的8孔泄洪深孔闸门泄洪场面十分壮观。据悉,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6月6日三峡大坝三期围堰爆破撤退,右岸大坝开始发挥挡水功能。入汛以来长江上游连降大雨,三峡大坝已充分发挥出揽洪削峰的作用,因库区达到泄洪水位,自7月18日起开闸泄洪,这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首次泄洪。(刘君凤)

10、新华网:长江进入主汛期 三峡电厂启动防洪预案

来源:新华网  2006年7月19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579

新华网宜昌7月19日电(记者马梦莉、江时强)随着长江进入主汛期,三峡工程防汛工作也进入临战状态。记者近日从三峡电厂获悉,作为三峡工程防汛设施的管理者,目前已经在防汛物资、设备设施以及防汛措施等各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从5月份开始,三峡电厂就已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防汛上来,并制定了10个厂级控制的防汛预案。” 三峡水力发电厂总工程师关杰林告诉记者。

关杰林说,保证泄洪设施的安全运行是电厂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预案就是根据闸坝机电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而准备的。比如洪水来了,泄洪闸打不开怎么办?对此,电厂对闸门及操作机构进行了全面检修,以保证泄洪闸的正常开启。电厂还准备了一台5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以备全厂突发停电事故时启用。

据介绍,今年6月22日,三峡电厂举行了代号为“防汛2006”的防汛演习,内容是长江遭遇超标准洪水时,若厂房被淹,排水系统发生紧急故障如何处置。据悉,类似演习三峡电厂每年都会进行2至3次。

今年汛期,三峡枢纽泄洪设施主要由23个大坝泄洪深孔、14个导流底孔、1个排漂孔、3个排沙孔及投产的14台电站机组所组成。

11、三门峡枢纽局严阵以待“七下八上”大洪水

来源:水信息网  2006年7月20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679

水信息网7月20日讯 当前,全国部分省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黄河防汛也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7月20日,三门峡枢纽局召开防指成员全体会议,分析当前防汛形势,传达贯彻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以及黄委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防汛工作重点,为随时迎战大洪水做好充分准备。

会议首先由防办负责人介绍分析了当前汛情,传达了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以及黄委关于严肃防汛纪律,加强防汛值班,强化落实防汛责任制,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通知精神,并通报了日前防汛值班抽查情况。

该局常务副指挥长陈印刚指出,当前黄河流域正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也是防汛工作的关键时期,天气形势异常,局地暴雨时有发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务必要对防汛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的思想,认真贯彻上级防总的有关通知精神,加强防汛值班,严肃防汛纪律,进一步落实好防汛责任制。坚持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水情、工情和雨情汛情动态,发现重要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要加强防汛设施的巡回检查和防汛设备的维护工作,做到防汛主设备完好率和可调率分别达到100%;确保调度指令执行率100%,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努力夺取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最后,与会人员观看了国家防总制作的专题片《水库垮坝警示录》。

(三门峡枢纽局宣传中心)

12、河南副省长痛斥地方环保部门:要环保局长干啥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2006年07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061210479647.shtml

  投资6亿高污染项目未审批就开建,副省长张大卫痛斥地方环保部门:

  “养猫不抓耗子,要这样的环保局长干啥”

  核心提示:

  7月18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省环保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平顶山和南阳暗访省政府督办的高污染企业关停情况。

  面对已投资3亿多元、没经审批就开建的汝州市氧化铝项目,张大卫痛斥环保部门“养猫不抓耗子,要这样的环保局长干啥”。

  在看到南阳市蒲山镇8家水泥厂污染的场景时,张大卫说 “我们绝不能把这样一份遗产留给子孙”。

  [平顶山汝州]

  7月18日下午,副省长张大卫、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等人,到达平顶山汝州市东郊的鑫源丰实业公司氧化铝项目工地。该工程已停工,但基建已基本完工,有几十名工人留守。

  高污染项目违规开建

  在鑫源丰实业公司氧化铝项目工地现场,省环保局开发监督处处长易旭升介绍,该项目是汝州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占地1000亩,计划投资6亿多元。经省环保局初步测算,该项目2005年10月开工后,目前已投资3亿多元。

  易旭升说,氧化铝项目高污染、高耗能,建厂须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在申请之前,企业需得到省级政府铝土矿资源配置、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利用手续,但该企业没任何审批。

  易旭升说,6月底,省环保局获知后,依法向该公司下达停建通知,并致函当地政府,要求监督落实。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组考察后认为:该项目 “违法事实清楚,性质恶劣”。

  “谁给你们的胆量”

  “如此大规模的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未经审批就‘上马’,谁给你们的胆量,简直‘胡闹’,环保部门怎么监管的?负责人哪儿了?”张大卫严肃指出。

  汝州市环保局负责人承认监管失误,张大卫说,“环保局长不是好当的,养猫不抓耗子,要这样的环保局长干啥?”

  项目暂停“环评”审批

  根据国家要求和河南铝工业的布局,鑫源丰实业公司氧化铝项目是不支持建设项目。 张大卫说,通过此事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在发展经济中,地方政府没行使监管责任,在发展上指导思想不明确,有时为了追求局部利益,牺牲环境。

  省环保局提出:在这个项目没整改到位之前,省环保局停止审批对汝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省发改委也暂停汝州市的工业项目的核准和备案。

  [南阳蒲山镇]

  7月18日傍晚7时许,暗访组到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天灰蒙蒙的,镇上建筑披了一层土色外衣。汽车从马路上经过,荡起的尘土有两米多高,机动车相距5米都要开雾灯。

  来到蒲山半山腰,整个蒲山镇尽收眼底,10多只烟囱喷出黄色或白色的烟雾。“家住在蒲山,一天吃块砖。”在山上烧石灰的一名当地工人笑称。

  一个小镇,8家水泥厂

  在蒲山镇,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马新春介绍,今年2月,省政府决定对南阳市蒲山镇水泥群区等全省5个重污染群区开展环境整治,并明确要求在6月30日之前,这些区域的重污染企业要停产或关闭。

  马新春说,7月15日,省环保局的执法人员曾来到蒲山镇,发现水泥厂在生产。在执法时遭到阻挠,华锋水泥厂一负责人声称,“这是我们买的地,属于私人重地,你们无权检查。”

  马新春介绍,蒲山镇水泥厂群成规模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有水泥厂8家、14条生产线,此外,还有石灰窑和石子厂105家,钙粉厂、石料厂70多家,大都分布在蒲山镇不到1000米的街道两旁。

  据南阳市环保局统计, 去年蒲山镇降尘5770多吨(用形象的比较);今年1~4月份,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尘150多吨,超出国家环保标准7倍多;总悬浮颗粒是1.03毫克每立方米,是国家规定的2.43倍。

  “一天都不能让它开下去”

  站在蒲山上,张大卫说,“我们绝不能把这样一份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南阳蒲山水泥群,是本省比较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严重破坏环境的重点区域,这些企业已被列入今年省政府必须关停整治的企业名单,像这种严重非法排污的企业,一天都不能让它开下去。”

  还老百姓青山绿水

  张大卫说,我省今年对严重危害环境的小水泥厂实行关停并转的目标是,要关停200多家企业,总生产能力约在1000万吨左右。这是我省今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请媒体督促地方政府,把这项工作尽快做好,还老百姓青山绿水。

  “ 过去讲国破山河在,国家破了山河还在,现在看看我们的山河成什么样子?这些人把我们的大好河山糟蹋成什么样子?我们决不能把这份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所以我们必须在环境整治上出硬拳,坚决制止这种行为。”张大卫说。

  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要追责

  晚9时30分许,暗访组离开南阳返郑。临行前,张大卫总结两次暗访的情况时提出要求:

  各级政府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来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追求地方经济利益和政绩;

  企业不能挣昧心钱。有些还是省里的重点企业、名牌企业、上市企业,但是违规进行建设,不经过环评就上项目、违法排污,这和企业名声是及不相称的。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发展,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做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污染企业久治不下,政府工作部门到哪里去了?项目是谁批的?谁核准的?谁发的生产许可证?谁允许排污的?一定要追究责任。

  张大卫指出,发展改革部门、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商务部门在选择审定项目上,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土地、环保,是必须紧抓的两个环节,上述部门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现象,要提出严肃批评。

  张大卫还指出,现在就拭目以待,地方政府能否果断、及时地把重污染企业关停。

  全省已关闭重污企业846

  昨日,记者从省环保局获悉,截至6月底,全省共应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1153家,已关闭、取缔846家,占应关闭取缔任务的73.4%;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共2234家,已经完成和正在抓紧施工的有1473家,占限期或停产治理企业的65.9%;应开工建设的6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已有37家开工建设,占60.7%。

  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马新春介绍,省环保局下半年将督促地方环保部门,按时关停列入计划的重污染企业,同时加快对深度治理企业的工作力度。

13、市场利益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07月20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611767.html

――读潘岳同志文章有感

  近日读到潘岳同志文章,讨论“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文章以胡锦涛同志“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为由,论述“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原则上是一致的。

  德国是实践此种先进思想的典型。德国法律规定的经济纲领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社会市场经济”,即以社会整体(和谐)利益为前提的市场经济。不久前,这个纲领被大幅调整为“社会环境市场经济(social eco market economy)”。也就是说,对德意志民族而言,社会和谐及环境保护比市场经济更重要。眼睛总盯紧德国的我国邻邦日本,把环境保护也做到了极致,特别是在循环经济方面。

  在全世界追求经济发展的热潮之中,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原因是市场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演变为一对严重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追求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是我们时代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市场机制刺激人类天然的物欲,无需政府去促进,只需政府去肯定和规范。但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却需要政府去促进和推行,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市场理性。从中国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潘岳同志提出要确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方向,奠定其社会文化基础,完善有关的制度支撑,还特别提出要“重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在他看来,重建这种战略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即:把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宏观决策,调整国土规划,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制定新能源战略。

  的确,正如潘岳文章述及的,世界各大文明多少都有环保的传统,而世界各类政治思想中也多少都有维护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然而,这些传统和理念并不构成今日环保运动的基础。保护环境的理念成为普世价值观,环境保护成为世界范围的运动,是全球化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市场竞争体系导致的。更确切地说,是市场竞争型的工业化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国的环保情况比追赶先进国家的先进环保理念要复杂。自工业时代以来,人类财富的主要凝聚形式变成了制造业。各类服务业虽然创造大量产值,却是依托制造业而能生存的。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依然沉重,半数的、数以亿计的人民还在依赖种植和养殖业生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社会迅速变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我国必须为今天和将来保护环境,而另一方面,我国也必须坚持高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方面,社会变迁要求相关问题的解决要制度化,而另一方面,社会变迁的速度与制度化的实际程度负相关。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动正在把我国塑造为初级制造业的“世界工厂”,而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思想者接受了世界性的“环境原教旨主义”思潮,把环境保守当作环境保护。因此,成本与收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际利益与本国利益,尽是些说不清的事情。远不是进口一个先进的思想所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比较细致。

  如果我们把环境问题分成生态和污染两大类,我们会发现前者的改变是文明进步的必然代价,而后者则是不能容忍的。

  自然界的每个有机体都在抵抗其生存环境中才能生存。不猎杀野兽,人类就没有衣食,就不能在北方生存。自然的原生态自己也在改变,改变并非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诗经·卫风》的第一首是《淇奥》,首句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按照歌中的内容,三千多年前,淇河是条溪水纵横,绿竹叠叠重重的美丽地方。这首爱情歌中还提到象牙和鹿皮帽。然而,当年宛似今日西双版纳的河南林县,而今只有克服干旱的“红旗渠”和石头山了。如果不去对抗改变了的自然生态,林县的农业人口就无法生存。如果人类没有对强大能源的追求,对克服地球引力的渴望,就不会有核电站,不会有火箭升空去探索宇宙,不会有当代的通讯技术。文明是有代价的,代价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变。正如西藏的社会经济进步必然带来西藏传统文化的衰落。西欧和北美的生态环境也早已不是工业化之前的那种生态环境。不允许生态出现改变的生态保守主义是天真的,反进步的,甚至在发展出一种反人类的倾向。

  然而,环境污染不同。环境污染直接杀戮今人与后人,为少数人的眼前利益而牺牲多数人的长远利益,所以必须不惜代价,坚决予以制止。国家成立环保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市场利益做斗争,制止气、土、水、声、光等环境污染。

  制止市场利益导致的污染,关键在政府的自律和决心。我居住的楼有四百多户,但楼下有个租了区政府物业的饭馆,那物业似乎还是个“文物”。区环保局测定饭店排风机的声污染严重超标,但拖了一年却无法治理。给我的理由是,那饭店没有工商注册,没法管。没注册就不能治理污染,好似杀人犯没办身份证,警察就不能抓他。市场中的权与利妨碍着环保执法,潘岳同志提出要环保机构独立,直线领导,我是非常赞同的。环保工作制约市场和行政的性质决定其必要性。

  制止市场利益导致的污染,还在于教育我们的人民和行政主管,让大家懂得“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意识地去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我国有循环经济的优秀传统。就在不太久以前,我国并没有什么垃圾,废物利用非常充分,是世界上循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挖掘我国的好传统,而不仅仅是跟在洋人后面搞新名词,是我国循环经济界要注意的。潘岳同志提出要把环境保护列入长期的综合经济规划,我也非常赞同。问题在于,我国各项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但环保指标总也完不成。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在多数情况下,制止环境污染与容许环境改变之间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比如,科学地开发水利水电会改变环境,但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幅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少数情况下,我们会进入灰色地带,比如青藏铁路。在这时,中庸不是和稀泥,或无所作为;中庸意味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宁可造价昂贵,环保与发展两者都要保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了青藏铁路,西藏的环境已经被永久地改变了,而且是必要的改变。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体公民利益的和谐。维护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而且这是高于市场利益的。(潘维)

14、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污染处理情况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07-20

http://www.chinaeol.net/news_content.asp?newsid=

提出四项整改措施要求限期完成

  一封反映“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粉尘、烟尘污染严重,对周边居民健康造成伤害”的群众来信近日摆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案头。在潘岳的指示下,沈阳市环保局迅速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核查处理,发现群众反映的烟尘、异味等问题基本属实。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通报了这一污染问题处理的最新情况。

  据介绍,检查发现,受企业总体工艺水平的限制,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存在3方面问题:炼焦装煤环节,在焦炉上升管和装煤车等处存在无组织排放黑烟问题,林格曼黑度达三级以上,每次持续3分钟~5分钟;熄焦环节,由于采用达标废水与清水等比例混合水熄焦工艺,生物脱酚后中水与赤热焦炭作用产生异味,对下风向居民产生影响;企业货场煤堆覆盖不完全,在风力较大时,未覆盖的洗精煤对厂区和下风向居民区产生扬尘污染。另经调查核实,公司每年产生废脱硫剂20余吨,现全部提供给硫酸生产厂家作为原料,实施废物综合利用,未发现群众反映其夜间焚烧脱硫剂的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总局已责成沈阳市环保局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依法进行处理,提出4项整改措施:

  一要于今年9月30日前完成炼焦炉无烟装煤技术改造。经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以彻底解决焦炉冒黑烟问题。目前企业正在与鞍山有关科研院所签订合同,拟自筹资金6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工作。

  二要于今年6月30日前将原熄焦工艺中中水与清水混合比例由1∶1调整为1∶3,以解决熄焦工艺异味问题。开展熄焦蒸汽回收利用技术攻关,尽快解决熄焦异味问题。

  三要继续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将每日洒水频次增加到不少于6次,5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少于8次,降低扬尘污染。

  四要控制焦炉烟气排放。在现有水平上对工艺进行技改,降低碳化室装煤量,缩短出炉操作时间,加强设备维护检查,及时对炉墙破损处进行修补,控制焦炉冒黑烟现象。目前此项措施已由企业落实。

  此外,沈阳市环保局还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的监察、监测频次,确保各类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综合考虑到企业在城市煤气供应中的作用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沈阳市环保局将向市政府提出对沈阳炼焦煤气有限公司实施整体搬迁的建议。

15、张力军:环保模范城区应为库区和西部做表率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7-20

http://www.chinaeol.net/news_content.asp?newsid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7月16日代表国家环保总局赴渝为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授牌并参加北碚区创模总结表彰大会。张力军在授牌仪式上强调,北碚区应当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模范,成为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模范,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为三峡库区和西部城区(城市)做出表率。

  张力军指出,北碚区在创模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方式,特别是通过建立镇(街)环保工作站,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环境管理网络体系,对于重庆市乃至全国的环保机构建设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张力军说,北碚区创模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西部地区和三峡库区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他强调,北碚区应当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总体目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营造全社会崇尚环境友好的氛围;继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是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巩固创模成果,将创模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向镇、街延伸扩展,发挥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张力军希望北碚区加快国家生态区创建进程,率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

  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出席了当天的授牌仪式和北碚区创模总结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