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七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七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7-17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滇池归来的忧虑

                  2、环保总局将开展斩除污染新闻行动 曝光典型案件

                  3、国家环保总局:涉及公众环境权益项目应加强监督 

                  4、温家宝河南考察:强调重视节能和环保

                  5、新华社:检测结果显示 泥沙未对三峡机组构成影响

                  6、中国最大水电开发基地 金沙江生态保护投近5亿

                  7、江苏:南水北调江苏段“环评”过关

                  8、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亮点(图)

                  9、稀土之都白云鄂博成淘金乐园 环境污染危及黄河

                  10、污染企业将执法人员挡铁门外 副市长发话月底关停

                  11、江河是否污染 激光实时遥测

                  12、不明来历水体入侵  华阳河百万条鱼浮尸江面

                  13、湖南68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上马 超排却受地方保护 

                  14、中国小火电迎来生死时速 改造环保后有望获得新生 

                  15、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暴雨 南北大动脉中断 

                  16、我国水资源危机被夸大了吗?(姜文来)

 

 

1、滇池归来的忧虑

汪永晨

 

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这些年来,中央、云南省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治理滇池,各路“神仙”也各显神通,都来为滇池号了脉。遗憾的是,滇池治理情况一直令人不满意,滇池至今还在“重病”中。

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约34950亩,使滇池面积缩小了23.3平方千米,80年代与90年代在滇池外海修筑防浪堤,使湖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滇池水体已丧失了自净能力(self-cleaning ability)和生态调节能力,并导致蓝藻经常性爆发。一直以来,滇池并没有得到人类应有的尊重,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违背自然规律来发展经济,现在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偿还。滇池具有调节气候、涵蓄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和为人类提供优美环境的内在价值,人类在发展中过分看重自身的价值实现,而忽略了滇池的价值。

已经花了五十多个亿治理的滇池在我的镜头中竟然是这样。

2006年7月17日我问在臭气扑鼻的水边卖鱼的人,这么臭的水里打上来的鱼能吃吗?回答:水不能喝,鱼能吃。

我问正在脏水边洗菜准备拿到市场上出售的当地人:这样脏的水怎么能用来洗菜?回答:水都是你们城里人弄脏的,我们这里的水原来是能喝的。

为我们开出租车的司机建议我们坐一下缆车,她说林滇池上到西山,你们能看到,也能闻到滇池,我们照做了,拍到了这些照片。

我们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污染了的和尚未污染的。滇池是一面镜子。

 

照片发出后我接到朋友的来信:

 

永晨,

 

我也刚从滇池边回来。政府花大钱(52亿)治理,为何不从最简单的办法开始:处理污水?一条条水渠,满载城市污水排进滇池。90年代我看到最滑稽,也是最泄气的景观是,许多解放军战士用大网在打捞滇池的水藻,以清洁湖水,几米外,滚滚污水从地下管道中,毫无阻拦地流人滇池。

我们家安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气候一流,美如仙境。一条小溪“采莲河”从旁流过。我小时候,那是杨柳,茉莉花夹岸的清澈溪流,而今是14条流入滇池的臭水之一。

谁能救滇池?

 

景明

从上西山的缆车上望滇池

花了五十亿治理后的滇池

今日滇池边1

今日滇池边2

滇池边的捞脏

滇池边的叫卖

滇池边的鱼、水

滇池的图案

滇池中的船

流入滇池中的小河

牌子上写着保护滇池  依法兴渔

上市之前

他们说:水不能喝,鱼能吃

西山脚下的滇池

2、环保总局将开展斩除污染新闻行动 曝光典型案件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7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594986.html

  为配合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司法部等国务院七部门目前正在进行的“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6斩除污染新闻行动”。活动有关负责人透露说,该项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曝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

  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电监委等国务院七部门于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不法排污保障人民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今年的严打行动将于11月结束。

  就此次环保严打行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开展专项严打行动之初,国家环保总局就明确提出“积极组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环境安全形势,披露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和部分工业园区集中违法排污问题”的要求。

报道说,“2006斩除污染新闻行动”将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二是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问题;三是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同时还将就有关领导批办的各种环境案件、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违法违纪行为,以及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该项行动将在今年9至10月间进行。(郄建荣)

3、国家环保总局:涉及公众环境权益项目应加强监督 

来源:【法制日报】2006年07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97874.html

  国家环保总局7月16日叫停无序开发的小水电建设项目。就此,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凡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要公开有关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以便于公众和社会监督。

  对无序开发的小水电项目,国家环保总局明确表示,编制或修改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规划,规划审批机关将不予审批;未列入规划的小水电建设项目,以及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中的小水电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国家环保总局公开了小水电开发的原则: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对小水电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对小水电资源实行限制开发;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小水电资源。

  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小水电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将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规划编制机构和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公开有关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并对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郄建荣)

4、温家宝河南考察:强调重视节能和环保

来源:新华社2006年07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97389.html

  新华网郑州7月16日电(记者王耕、贺劲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当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7月15日至16日,温家宝先后来到孟津县、偃师市的农村看望农民,到洛阳市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看望居民。

  在孟津县清河新村,温家宝走入农家小院,了解库区移民情况。在偃师市李庄村和唐僧寺村,他察看了农村沼气工程,在葡萄园里和农民攀谈。他还在孟津县西山头村和偃师市四角楼村随机停车,走进农民李建雷的家里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正在村头大树下乘凉的农民围坐在一起,挨个问他们对当前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还考察了首阳山河南省储备粮库,向卖粮农民详细询问粮食购销情况。温家宝说,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稳定增收。夏粮已获丰收,当前要着力抓好秋粮生产,力争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要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解决好仓容不足和收购资金供应等问题。加大对农资市场整治力度,稳定农资价格。真正使农民从政府的惠农政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把着力点放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来。重视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考察期间,温家宝来到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等企业,在车间考察了生产情况,观看了产品展示区,慰问了在酷暑中紧张工作的工人。他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要切实把好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实行土地违法问责制,引导商业银行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要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都要把节能和环保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增加投入和运用价格、税收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措施,努力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16日上午,温家宝来到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办事处第二社区看望居民。他走进社区服务站,仔细询问了就业、医疗、低保政策落实等情况。他还到退休工人张国祯和模范军嫂陈淑珍的家里,和他们促膝谈心。他强调,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积极解决在教育、卫生、环保、住房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考察期间,温家宝听取了河南省的汇报。温家宝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中部地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大力推进改革和体制创新,加快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解决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当前,尤其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加快推动政企分开,进一步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5、新华社:检测结果显示 泥沙未对三峡机组构成影响

来源:新华社2006年7月1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385

据新华社宜昌7月15日电 (记者马梦莉、江时强)蓄水通航发电已有3年的三峡工程开始面临泥沙问题的考验。三峡水力发电厂总工程师关杰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检测结果显示,三峡库区泥沙的淤积并未对三峡机组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据关杰林介绍,三峡水库来沙量近年来持续减少,从电厂机组检修情况看,“泥沙对机组叶片的磨损很小,其磨损数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据悉,三峡电厂自第一台机组投产后,就请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对电站机组每年过机泥沙的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近年三峡库区的来沙量少于预测水平,且大部分集中在汛期。

关杰林指出,长江的泥沙含量本身就比较小,平均含沙量1.2公斤/立方米,仅为黄河的三十分之一,加之近年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效果明显,三峡上游地区来沙量正在持续减少。三峡大坝蓄水之后,由于江水流速减缓,实测过机泥沙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泥沙颗粒较细。

6、中国最大水电开发基地 金沙江生态保护投近5亿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7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4594781.html

新华网武汉7月16日电(记者杨希伟)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金沙江水电开发动工之时,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亦同时实施。为此,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已近5亿元人民币。

金沙江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根据国务院1990年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金沙江下游河段分四级开发,自下而上依次为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8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800亿千瓦时。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将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工程同时立项建设;2005年底,溪洛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序幕。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教授说,自溪洛渡和向家坝工程筹建以来,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业主单位,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贯彻落实了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并自觉接受了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目前,这两个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的投资已完成4.8亿多元人民币。

中国三峡总公司金沙江开发有限公司筹建处负责人说,他们专门成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中心,全面负责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各项工作,旨在打造“绿色”电站。

中国三峡总公司还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云南、四川两省地方水利部门共同确立了“流域机构联合地方部门,按照属地分区监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组织形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和工作机制。

7、江苏:南水北调江苏段“环评”过关

来源:江南时报  2006年7月1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403

记者昨日从江苏省水利厅获悉,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近日在北京市召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会议,专家组认为:《报告书》编制规范,内容较全面,资料丰富,评价重点突出。 所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基本可信。这意味着南水北调江苏段工程的“环评”已正式通过。

南水北调是一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的战略工程,工程包括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调水方案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联接,构成了“四横三纵”的工程总体布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与引黄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主要供水目标是沿线城市及工业用水,兼顾一部分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东线工程拟在2030年以前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主要是从江苏调长江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有效缓解该地区最为紧迫的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天津市应急供水创造条件。

该环评由《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回顾研究》、《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7个专题报告,以及《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段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江苏省段截污导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个专项报告组成。

8、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亮点(图)

来源:中央电视台2006年7月1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389

——万里长江波澜画卷 二十年间变化一新 

CCTV.com消息(中国电视报):7月15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开播特别节目《以长江的名义》将在央视一套播出,《再说长江》将从7月16日起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自2004年开拍以来,《再说长江》摄制组用整整2年的时间,行走在万里长江之上,飞越长江沿岸12个省市,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55000分钟长江的最新影像。在730余天里,摄制组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再说长江》将从长江源头开始,一路展现长江沿岸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在2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有很多以前从未在电视上出现的震撼影像和动人故事。

像鸟儿一样俯瞰长江源头

长江源头,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生命禁区,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然而6000米的海拔高度和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让人们望而却步。长江源头的全貌到底什么样,人们从没有在屏幕上见过。

为了能在高空中看到长江源头的全景,《再说长江》摄制组动用了可以低气压飞行的黑鹰直升机。但想要俯瞰长江源头,仍是困难重重,因为即使是这种直升机,也没有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地方执行过任务,所有的机上人员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黑鹰”终于展翅翱翔在长江源头之上。此刻,眼前壮美的景色令人不由屏住了呼吸,几十条巨大的冰川从山谷中如巨兽的利爪般探出,汇聚成一条蜿蜒的通天河,这,就是长江最初的源头。而这也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采用高清摄像机航拍记录的长江源头的新影像。

神奇的大江山水图

《再说长江》在片中实现了第一次飞越长江的最大规模航摄,他们沿江而下,从空中追随这条巨龙蜿蜒东去,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插上了一双翅膀,从全新的视角饱览长江沿岸壮丽的风光。不仅如此,《再说长江》中还运用高清动画和卫星遥感航摄全景展现长江生命脉络……节目组在国家测绘局的帮助下,取得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卫星遥感图,并结合高清动画技术,把一幅特殊的中国山水图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幅山水图中,所有的山峰丘陵,都是根据卫星遥感数据按比例绘制的,而滔滔江水则在其间奔腾穿行,在诗情画意中描绘出令人震惊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长江流域的地理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片中还大量采用了真实再现和动画合成的方式,重现了古蜀文化中的三星堆文明,以及长江文明的源流。

可可西里的精灵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每年的5月,冰雪融化,高原上短暂的夏季即将来临。与往年一样,怀着小羊的藏羚羊便会北迁,它们从千里之外的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等地,沿着一条古老而固定的路线,向着可可西里开始了持久而又神秘的迁徙之路。可可西里周围没有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除南北极外第三大无人区,这里保存着地球久远的记忆,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为了拍摄藏羚羊的生活与保护状况,《再说长江》剧组在可可西里蹲守了许久。终于,藏羚羊出现了,大家连忙躲在事先挖好的坑里,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当藏羚羊那活泼黑亮的眼睛、柔软厚密的毛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时,人们都不禁赞叹这群高原精灵的美丽与神奇。

弹指间沧海桑田

当《再说长江》的镜头对准了一位南京市民时,他感到无比的惊讶。原来,在当年的《话说长江》的素材中,这位市民推着一辆自行车,车上载着他3岁的小儿子,当时他的自行车胎坏了,满心的沮丧。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再说长江》竟然凭着当初的一段影像,又找到他。然而,这场20年后的重逢已经是今非昔比,如今他的儿女都已经拥有了各自的私家汽车,那场自行车带来的不快早就已经湮灭在光阴的流转之中。《再说长江》中,还记录了包括三峡移民等数百位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和他们生动的面孔、感人的笑容以及他们真实的故事。《再说长江》用影像讲述了这20年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的变迁,鲜活地展现了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 (《中国电视报》记者 王茂华)

9、稀土之都白云鄂博成淘金乐园 环境污染危及黄河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07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6/003210434345.shtml

  中国的稀土之都——白云鄂博,正遭受乱采滥挖的严重侵袭,地下水严重污染,耕地荒芜、牲畜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计。

  在包头,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对于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且尾矿坝离黄河最近处仅为10公里,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专家指出,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尾矿流入黄河后,比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要严

重许多!

  一边是经济要发展;一边是生态被严重破坏。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两难问题。

  白云鄂博,蒙语的意思是:富饶的神山。

  但这座“神山”却正在逐渐失去其富饶。

  白云鄂博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北150公里,是由铁、铌和稀土组成的超大型矿床。其中尤其稀土的储量闻名于世。业界有“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之说,而包头的稀土就在白云鄂博。

  据1989年美国矿务局出版的《矿产品概览》,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为4500万吨,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0%,居世界第一位。而其中白云鄂博的稀土储量则又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80%以上。

  然而,拥有如此丰饶资源的白云鄂博近年却正在遭受乱采滥挖的侵袭,生态环境也因此一步步恶化。

  2006年6月9日,在白云鄂博27公里外的达茂镇西河乡哈教村,记者看到村里大多数农户家里都存放着炼金用的器具。一位农民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水因为氰化钠(炼金的原料)超标,已经不能饮用。

  由于在2003年稀土价格一度高企,大量中小稀土厂便在白云鄂博滋生蔓延,大量排放氟气和粉尘,导致包头市达茂旗白音敖包苏木牧民们牲畜的死亡数高达6万头。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稀土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徐光宪联合包括王乃彦、何祚庥等人在内的15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白云鄂博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的紧急提案,随后温家宝总理批示国家发改委调查处理。

  今年6月中旬,记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就稀土开发及当地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黑口子”密布

  2006年6月9日下午,包头白云鄂博达茂镇百灵庙镇。

  一条高达20米、连绵数公里,由废矿石垒砌成的石墙将辽阔的草原分割成东西两个世界。石墙西面,无垠的草原上,风云追逐;石墙的东面,“狼烟四起”,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石矿厂、稀土厂热火朝天。

  据当地居民透露,因为稀土的盲目开采,使得当地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其中,以达茂镇百灵庙镇最为严重。石墙东面的这些矿厂就是所谓的“黑口子”。

  当记者的车行至一家“黑口子”时看见,该厂规模不大,总共人员在6人左右,没有任何显示其身份的标识。

  记者试探着询问:“咱们厂开采稀土,效益还好吧?”

  一位中年男子回答道:“生意不好做,现在国际上价格又低,政府也查得严。”

  记者表示手头有些闲钱,听说包头有稀土,也想在包头投资开个厂子。中年男子表示,他是这个厂的老板。前些年在白云鄂博稀土生意还凑合,后来包头市环保局下来检查,关掉了数十家厂子,他们的厂子也是一年前新开的。据该男子透露,在达茂旗和白云鄂博东矿之间,约有七八家“黑口子”,规模从年产量几十吨到几百吨不等。

  据了解,在稀土提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酸法和碱法。碱法的污染小,但成本高,酸法则污染大,成本低。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都是酸法,产生的废气对草原生态有严重影响。

  按照中年男子指明的方向,记者来到百灵庙部队营房(地名,先前有部队把守),看到的景象和想象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差得太多,零星的小羊群分布在草原,咀嚼着石头上的阳光,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包,有的仅是破败的一排砖房。

  刘建是砖房的主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牧区的水已经严重污染,他家现在靠从山上引下的水为生。目前刘建家养了为数不多的牛羊,主要是靠在草原上开垦种植庄稼过活。

  刘建忘不了几年前的那段恐怖的岁月。当时刘建家养了900多只羊,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半的羊死亡。在死去的羊中,刘建发现,他们都长着长长的“獠牙”,面目狰狞。原因是草原严重的氟污染。其中,以1997年、1998年最为严重。

  “淘金者”的乐园

  “一井一井的氰化钠毒水害人!去年夏天我亲眼看到途经此处的小鸟低头喝水,一抬头就扑棱着翅膀死了。”6月10日,达茂旗西河乡哈教村村民曾向远(化名)说起此事仍露出满脸的惊恐,“村里一户人家的十几只羊儿误入禁区,只喝了几口毒井水便一头栽倒在地,浑身抽搐着没了气息。”另一位村民也抢着补充说:“我们喝的井水与这些投入大量氰化钠的井水同处于一个水层,还不也被毒化呀!可有甚办法?人不能不喝水。”曾向远无可奈何地搓了一下手。

  达茂旗西河乡哈教村位于包头到白云公路约100公里处,由于靠近白云鄂博,附近的山上矿产资源丰富。从2000年开始,村里便有人在山上挖矿,据说只因有人无意中挖出金矿后,便开始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开始人们是把含金的矿石带回家用碾子磨成金粉,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金子。2003年,为了方便和能更大量地提金,一些村民就在有金矿的地方挖一眼十几米深的井,把井周围的土用挖掘机掏松,直接往井里洒氰化钠,等氰化钠溶解后抽出井里的氰化钠溶液,倒入旁边夯松的土里往下渗,使其溶解完土里的黄金后回流到井里,最后再抽出这些含金的氰化钠溶液,通过锌丝盒置换出金子来。一个轮回结束后再把置换出金子的氰化钠毒水倒入井边的松土里渗回井里。

  记者了解到,几天后这些水里的氰化钠浓度就会下降需要加药。而一眼这样的井每10天就要加10桶左右的氰化钠。据村民讲,一桶氰化钠是100斤,也就是说每10天淘金者就有可能往一眼井里倒半吨多氰化钠。

  “到挖金高峰时,哈教村附近就有20多眼这样的氰化钠毒水井在日夜工作。”

  “试算算,10天就要往井水里倒入半吨氰化钠,那么一个月乃至一年会往井水里倒多少氰化钠呢?真担心有一天村里的人也会像那些死去的小鸟或羊一样中毒身亡。”说完这话,曾向远激动地涨红了脸,他在地上走了好几个来回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记者以收购黄金为名,进入一家村里的商店。老板告诉记者,那些铁罐子就是提取黄金用的氰化罐。村里300多户人家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在淘金,用氰化钠溶液提取黄金,而提取完金子的废弃溶液也是随便泼倒在地上。

  “现在已经没人干了,5月份达茂旗环保局来人将矿山查封了,听说是村里有人告的密。如果你们再早来几天就会看到人们是怎么用氰化钠提金的。”面对记者的好奇,这位村民如是说。

  记者了解道,对于氰化钠提金,达茂旗有关部门也多次下来严查,并且把一些氰化水井填平,可井里的毒水却没有得到处理,仍在不断污染着地下水。而哈教村一些村民受利益驱动始终在偷偷地非法淘金,从未真正停止过,大量的氰化钠巨毒仍在源源不断地渗入地下水。这种情况不仅存于哈教村中,在固阳县的一些有金矿的农村以及包头市九原区哈德门金矿附近,私人氰化钠提金现象非常普遍。

  尾矿坝放射性污染危及黄河

  包钢从白云鄂博采矿,经火车运至包头选矿厂,选矿厂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粉,经磁选选出铁,再分离出10%稀土后将剩余矿浆全部泵到尾矿坝。尾矿坝主要包含包钢炼铁产生的废渣以及未经利用的稀土,稀土中包含大量放射性金属钍。

  包头市九原区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证实,在监测中发现,尾矿坝周围的水源放射性全部超标。

  6月10日,包头市区12公里之外、九原区和昆区交界的尾矿坝。

  远远望去,尾矿坝的坝堤犹如高耸的城墙,连绵数里,加之坝中蒸发出的雾气缭绕,竟也望不到边际。坝堤之上,是一根直径约摸1米的钢管沿堤环绕,每隔数十米就分流出一根一抱大小的出水管,排出浓白的尾浆。上千根出水管并排放水,尾浆撞击着坝中沉淀的矿渣发出轰隆的声响。

  记者注意到,在尾矿坝周围的护堤上,零星地长着些许茅草,竟也了无虫鸟。风起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废渣便随风飞扬,方圆10里,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长时嗅入则觉头晕。

  打拉亥上村村长李明蛇自诩为“尾矿坝专家”,自己曾承包过包钢尾矿坝加高工程。

  据李明蛇透露,尾矿坝周长13.6公里,呈椭圆状,占地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稀土湖”。

  李明蛇说,尾矿坝顶海拔为1045米,水面海拔1040米,附近村庄以打拉亥为例,地面海拔为1009米。也就是说,尾矿坝水面高于村子31米,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悬湖”。由于打拉亥地表以下两米就是沙层,所以尾矿坝的水极易向村子里渗透。

  原包头市稀土研究院院长马鹏起告诉记者,由于尾矿坝下没有防水层,如今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记者在现场看到,尾矿坝离黄河最近处仅为10公里,在尾矿坝西面不足20米的地方,便是黄河支流——当地人称为山水渠。

  李明蛇告诉记者,每年7月至8月包头雨季到来之时,洪水将卷席从尾矿坝渗出的水,经山水渠一起排入黄河。

  更为可怕的是,尾矿坝的水“只进不出”,完全靠自然蒸发,尾矿经年愈多,包钢只得每年以0.9米的速度不断加高尾矿坝。中科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计算过,目前白云鄂博主东矿矿石开采量为2.5亿吨,尾矿的量为矿石的6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尾矿坝有尾矿1.5亿吨。在这1.5亿吨尾矿中,包括930万吨稀土和7万吨钍。

  马鹏起不无担忧地表示,包头处于地层断裂带,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后果将不堪设想,周围5个村庄、上万包钢职工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尾矿流入黄河后,比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要严重许多!

  与污染作生死之搏

  潜在危险令人担忧,已显危害触目惊心。

  事实上,由于尾矿坝水的泄漏,已经对周围的5个村子造成严重影响。

  2006年6月9日,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新光村。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看到,从尚未废弃的农作物灌溉井中抽出的水呈白色泡沫,有一股刺鼻的沥青味。

  “用井水浇菜,一浇就死,谁还敢吃水?不仅水不能吃,种出来的苹果梨也不能吃,吃了包你拉肚子!”村民王银厚说,每年小麦种出之后无法变卖,很多村民便将小麦运往远方亲戚处,将小麦和亲戚的掺和在一起卖掉。

  王银厚从2003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为村里的污染问题而奔波。

  王银厚介绍说,新光村原本是包头市的蔬菜基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村民们发现蔬果产量愈发的降低,农作物失去了原有的绿色而呈灰黑,植株瘦小,甚至枯黄;结果的玉米棒犹如癞子头,玉米粒稀疏的布满其中。更为蹊跷的是,在全国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之时,该村水井水位却愈发增高,“小时候村里打井,十三四米可见水,现在10米就见水了。”

  2002年8月,新光村村民将包钢厂区污染造成生活和生产环境严重破坏的情况反映到包头市环保局,包头市环保局责成包头市环境监测站进行调查。2002年8月19日和9月13日,监测站组成污染事件调查组分两次对新光村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监测。

  检测结果显示,新光村井水中硫酸盐、总硬度、挥发酚等10项数据均不同程度超标。该村土地已受到盐类污染,土地盐碱化过重,造成土地退耕,且改良困难。

  2002年9月,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出具的报告中指出,尾矿坝渗透水是大片农田退耕的主要原因,新光村农业生产环境已不符合国家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质量标准要求。同样遭遇命运转折的还有与新光村一样毗邻尾矿坝的打拉亥上村。一度以秧歌调、踩高跷而闻名于包头市的打拉亥上村如今有了一新名字——癌症村。

  据打拉亥上村卫生院大夫花明透露,近年来,在这个地区骨质疏松、半身不遂患者不断增加,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就打拉亥上村而言,从1993年至2005年底, 66人死于癌症;2006年以来,全村死亡人数为14人,其中11人死于癌症。

  “我们找专家测算过,照这个速度下去,40年后,打拉亥的人就死绝了。”李明蛇不无担忧地表示。

  打拉亥上村位于包钢尾矿坝正西2公里处。根据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出具的《污染纠纷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该地区地下水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总硬度、氯化物均超过BG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依次超标3.8、9.9、4.9、0.8倍,属于劣五类水。根据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五类水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既不能用于工业,也不能用于农业,更不能作为公共给水水源。

  该报告据此得出结论:打拉亥上村距尾矿坝较近的部分地区潜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该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与包钢尾矿坝的污染物特征一致,说明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来源于包钢尾矿坝的渗漏。

  “搬不出去就只有等死!”打拉亥上村村长李明蛇无奈地说。

  院士呼吁保护白云鄂博

  治标先治本,包头稀土污染的源头来自于白云鄂博。于是,向国务院提交紧急提案的徐光宪等中科院院士提出,为了扭转白云鄂博目前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避免钍和稀土等宝贵资源被进一步大量丢弃和缓解对环境的污染,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限制白云鄂博主矿和东矿的开采量。

  徐光宪等建议,2004年主东矿开采1000万吨,2005年起逐年减少,至2007年减少到500万吨,2009年减少到300万吨,2012年起停止开采,把主东矿封存起来,用尾矿坝提供稀土需要,并恢复植被,保护环境。

  据包头市稀土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对此包钢有一些抵触情绪,认为院士的提议不切实际。首先,减少开采量势必影响到包钢的产量,那么包钢几万名员工的生活来源便失去了保障;其次,在整个包头市均以包钢为荣,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以包钢为支撑的体系,包钢能否正常生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包头市的利益。

  现实的情况是,包钢正在加速对白云鄂博矿的开采。据可靠消息表明,以前每年的开采量都没有超过1000万吨,2005年达到了1137万吨,2006年要达到1200万吨。

  事实上,在徐光宪等院士提出该提案前的2005年4月,他就曾组织包括马鹏起和包钢矿山研究院院长等人进行研究,认为减少主东矿开采量的做法是可行的。

  据徐光宪透露,目前包钢已经原则上同意了院士们的建议。记者在白云鄂博看到,目前包钢已经开始了对白云鄂博西矿的开采,用以代替主东矿的开采。

所幸的是,记者在白云鄂博西矿看到,目前包钢已经开始了对西矿的开采。

10、污染企业将执法人员挡铁门外 副市长发话月底关停

来源:东方今报2006年07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o/2006-07-17/00519476316s.shtml

  今报南阳讯 “这里是我们的私家重地,你们无权进入检查。”7月15日上午,南阳华峰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燕霞指着前来执行检查的河南省环保局的执法人员说。

  经理:私家重地不许检查

  7月15日11时许,在南阳市蒲山镇香港华之利集团南阳华峰水泥有限公司大门口,厂

区内的烟囱正在向外排放黄色浓烟。河南省环保局的执法人员对铁门内的保安亮明身份后,要求保安把铁门打开,进厂区内例行检查。

  “我们是港资企业,你们无权进入。”保安对执法人员说,想进入也可以,但必须经过经理的同意,经理现在香港。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该企业仗着自己是港资企业的特殊身份,在当地很“牛”。

  在该公司大门口悬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写有:中共南阳市文件宛发[2004]10号文件重要指示第一九条规定:未经法律授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检查和评比,凡必须到企业检查的,需到市政府外商投资中心领取检查许可证,持证检查。未持检查许可证的强行检查,视为“四乱行为”。

  当日12时许,省环保局执法人员再次来到这里,在和保安交涉过程中,该公司总经理何燕霞最终露面。隔着一道铁门,何燕霞拒绝了执法人员进入检查的要求,并指着执法人员大声喊道:“这里是我们的私家重地,你们无权进入检查。”

  家住蒲山,一天吃一块砖

  省环保局执法人员介绍,这次检查属于突击检查,南阳市蒲山镇是我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8家超标排污企业将被关闭,但目前这里的治理情况很不理想。

  记者随执法人员在蒲山矿区看到,虽是晴天,这里的天却是灰蒙蒙的,路两边的青草和树叶都变成了灰色。蒲山镇居民康先生说,在蒲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住蒲山,一天吃一块砖。

  在康先生家对面,有3家正在生产的水泥厂,含有大量粉尘的黄烟从烟囱里冒出,记者拿出的采访本不到半个小时就成了灰色。

  据南阳市环保局提供的数字,蒲山区域现有水泥企业8家,其中机械化立窑生产线14条,石灰窑、石子机105家,钙粉厂、石材加工企业70家。其粉尘排放量2005年为5779.4万吨,蒲山矿区今年前4个月每平方公里降尘150.4吨,超过国家标准的7.35倍。

  按照省政府[2006]9号文件要求,蒲山区应关闭8家14条机械化窑水泥生产线,其中包括南阳华峰水泥厂。8家水泥厂关闭决定书已于6月15日前分别发出,但目前各家水泥企业仍在超标排污生产。

  这家企业成了钉子户

  南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8家超标排污水泥厂中,7家已经明确表示将于7月31日关闭,唯有南阳华峰水泥有限公司依仗港资企业身份抗拒执法,南阳市环保局对此也束手无策。

  南阳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南阳华峰水泥有限公司立窑生产线投产运营以来,其立窑废气就未能达标排放,该公司一、二期工程一直处于违法运行状态,南阳市环保局未给其办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

  副市长:7月底强迫其关闭

  南阳市副市长陈光杰表示,南阳市[2004]10号文件确实有,但这不能成为企业违法经营的挡箭牌,环保执法人员是经法律授权在执法,该公司没有理由拒绝接受检查。

  陈光杰称,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它违法经营,就要接受法律惩罚。在环保上,南阳市政府是没有余地可留的,7月31日前,政府将通过断电、断原料等手段对该企业强行关闭。

  陈光杰副市长说,只有把环境治理好了,才会吸引到更多的外商来投资。

11、江河是否污染 激光实时遥测

来源: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2006年07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7/03059477715s.shtml

  晨报讯今后,监测江河水质是否发生化学污染,不需要接触水体就能够通过“激光”实时遥测。我国首套水体污染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近日由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研发成功,不仅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样机主要技术指标也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由中科院安徽光机所承担的“环境水体污染的激光在线监测技术研究”项目利用光

谱法采用非接触方式可快速地测量水体中化学耗氧量和溶解有机碳的含量及浊度值,应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了对水体多组成分有机物的实时遥测。

  目前,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与系统研究已完成了污染现场应急监测和面污染源监测产品样机的生产,该仪器将被用于污染现场应急监测和面污染源的监测。

12、不明来历水体入侵  华阳河百万条鱼浮尸江面

来源:人民网2006年07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4597909.html

  7月17日讯7月10日到11日,安徽华阳河望江县境内,突遭不明来历水体入侵,一夜之间华阳河上百万河鱼中毒浮尸江面,近百渔业养殖户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事发后,安庆市、望江县两级有关部门紧急派员调查事故原因。

  昨天,环保部门作出认定,事故系华阳河水体污染导致,安庆渔业部门表示,灾情之重在安庆市史无前例。目前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尚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灾难降临数年心血化为乌有

  7月10日夜晚,大雨后的华阳河望江段显得格外宁静、安详,河岸边忙碌了一天的杨湾镇曾墩村渔民赵同平早早地便躺到棚屋里,熄灯休息,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里,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正悄悄降临。

  当天夜里10时许,他设置在华阳河里的20个网箱突然骚动起来。“鱼儿好像有点烦躁,不停跳动,并探出水面放泡,”赵同平回忆说,“当时我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天气原因导致。”

  到了次日凌晨3时,华阳河完全“沸腾”了,一片鱼儿拍水的哗哗声。“大事不好!”惊醒的赵同平立即打电话通知了就近的20名亲戚。撒增氧粉,开增氧机,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凌晨9时,20个72平方米的网箱,近8千条鱼全部亮出了白肚。连续两天时间里,从华阳河华阳镇吉永村境内向西到华阳河杨湾镇取水口,连绵10公里的河道,几乎所有鱼类无一幸免。

    无人打捞死鱼烂沉臭气熏天

  华阳河死鱼事件发生后在当地引起震动,7月15日记者来到事发现场,还没到华阳河,远远就有一股腐臭味扑鼻而来。

  站在河岸边一家渔民的房顶,放眼望去,华阳河约40米宽的河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是一排排的网箱,网箱里成片的鱼儿在烈日下闪着灰白色的光。

  乘着小船,捂着鼻子,沿着河道,记者从华阳河杨湾镇曾墩村段出发向西一路驶来,呈绿色的河水像凝固了一般,河面上随处可见的是腐烂成半截的死鱼和茂盛的水草。

  渔民赵同平告诉记者,这场灾难,养殖户的鱼加上河里的野生鱼,华阳河至少有上百万条鱼遭受了灭顶之灾。

  在事发后渔民拍摄的录像上,记者看见事发当天,华阳河水呈现出奇怪的褐红色。

  华阳河位于长江北岸,流经宿松、太湖、望江及湖北省黄梅、广济5县。上游主要支流有源于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主要承受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及凉亭河来水,经华阳闸、杨湾闸流入长江。望江县城目前的生活用水就取自华阳河华阳镇段。

  杨湾镇丰玉村村民陈秀梅告诉记者,由于鱼儿死亡后无人组织打捞,成片死鱼在河中一点一点地烂去,发出的恶臭使得沿岸的居民至今睡觉都不敢开窗,更谈不上用河水洗衣。

  环保表示水体污染引发灾难

  据受灾渔业养殖户的统计和望江县水产部门的估算,约有70家渔业养殖户蒙受了经济损失,其中绝大多数养殖户血本无归,有的损失达三四十万元。

  安庆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华阳河污染面积很大,从华阳河华阳镇吉永村境内向西到华阳河杨湾镇取水口,约10公里的河段是此次事故的重灾区,几乎所有的鱼类全部中毒死亡,水质也遭受了很大的污染。

  安庆市渔业局蒋泽球副局长告诉记者,此次事故,受灾面积之大,受灾渔业经营户之多,经济损失之巨,在安庆历史上绝无仅有。

  事发当天入侵华阳河的褐色水体到底源自何处?谁是这场灾难的真正元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具体有多大?有关部门正在紧张调查之中。(周迪 左伦)

13、湖南68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上马 超排却受地方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7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7/content_4843188.htm

    在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中,湖南省环保局近日对重点污染区域常宁市水口山镇、衡南县松江镇的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治,并对区域内68家化工、冶炼企业分别实施关闭取缔、责令停止建设与生产以及停产整顿。

    有百年老矿之称的湖南衡阳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是我国重点铅锌冶炼企业,利用其丰富的废渣,在其周边的水口山镇、柏坊镇、松江镇衍生了大小70多家化工和冶炼企业,并逐步成为当地县(市)的经济支柱。尽管这些企业大都粗放经营、污染严重,但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有的甚至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了挂牌保护,使水口山和松江地区成为湖南省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排放的重金属直接危害湘江水质。湘江河段底泥中镉、砷等大幅度超标。

在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湖南省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和市县,对衡阳水口山、松江地区的化工冶炼企业进行拉网式清查,并对区域内68家企业分别提出不同处理意见:对未经审批擅自上马的24家企业实施关闭取缔;对未按环保“三同时”审批和建设的14家企业,责令停止建设和生产,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对30家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限期达标验收。(黄亮斌)

14、中国小火电迎来生死时速 改造环保后有望获得新生 

来源:经济观察报2006年07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7/content_4842411.htm

    尽管八年之前就已被判定“死刑”,中国16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大部分仍在灰色地生存。不过随着电力行业宏观调控开始发力,以及供需形势即将出现历史性逆转,这些小火电机组距离“死亡”可能不再遥远。

    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将改变过去只求公平而忽视效率的发电调度模式,实施节能、环保、经济调度,限制能耗高、污染大、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机组发电。“尽管通知中没有明确指出,但限制的主要就是国家明令关停的小火电机组。”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告诉经济观察报。

    此次提出的限制发电措施可能直击小火电的命门。“只要地方电网公司不收小火电机组发出的电,屡禁不绝的小火电一下子就被卡住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鲍云樵说。

    此前,国家发改委于今年2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关停小火电,并对已明确的关停机组进行全面核查清理。通知中公布了1999-2010年间的小火电关停清单,共计1200台机组,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2%。

    “我们正在对各地上报的清查情况进行汇总整理,还在研究制订下一阶段的关停措施和工作进度。总的来说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发改委能源局上述官员称。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小机组总装机规模达8600多万千瓦,其中单机0.6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近1500万千瓦,0.6-5万千瓦火电机组4666万千瓦,燃油机组约2500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部游敏处长说,这些小火电绝大部分是在我国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的“八五”、“九五”期间建设的,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山西、河南等。

    这些小火电对于缓解电力短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小火电煤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先天劣势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极大压力。中国电力供需矛盾初步缓解后,在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下,从1999年开始,原国家经贸委牵头启动了小火电关停工作,关停范围是5万千瓦以下(含5万千瓦)的常规燃煤、燃油机组。

    但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电力紧张使起步不久的小火电关停工作陷入停滞。为满足各地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产生的强劲需求,很多已经列入关停计划的小火电机组继续超负荷运行,同时一批新的小火电项目匆忙上马,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十一五”,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电力供需将从全面紧张转向相对富余,小火电关停工作被再度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今年6月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上大压小”、“上煤压油”的举措,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1500万千瓦,以及关停老小燃油机组700万千瓦以上。

    小火电的出路

    今年6-7月,本报随机联系了列入1999-2010年小火电机组关停清单的山西侯马电厂、江苏谏壁电厂和河南开封电厂,发现本应在2002年关停的侯马电厂2×2.5万千瓦机组至今仍在运行,谏壁电厂本已停运的3×10万千瓦机组因夏季电网负荷增加而再次启动,开封电厂的2×4万千瓦机组则已经停产。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侯马电厂和谏壁电厂的情况并不是个案,由于局部地区和个别时段仍有缺电现象,很多列入关停名单的小火电目前仍在运行。同时,还有一些小火电以综合利用电厂、垃圾电厂、自备电厂等名义留存了下来,尽管有些时候名不符实。熟悉这项工作的业内人士说,关停小火电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地方政府、投资方的现实利益,需要解决人员、债务、土地等很多棘手问题,难度很大。

    最近两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协助国家发改委在广东省进行了“上大压小”、“上煤压油”的试点,旨在摸索经验,寻求小火电关停难题的破解之策。

    参与此项工作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人士告诉本报,广东即将关闭170万千瓦左右的小火电机组,尝试的办法是关停小火电机组后,允许小火电的投资方以合理价格购入国家发改委新核准的大电厂的部分股权,将小电厂员工安置到大电厂,或者市场化处置小电厂的资产、土地,用于安置员工,解决遗留问题。

    按照原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必须就地拆除报废,不得易地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那些最近几年刚刚投入运行的机组,预留了一定的灵活度。

    据了解,目前有一些小电厂计划把这些沉淀了大量资金的机组卖到国外,有一些电力中介公司也正着手开展这项业务。

但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鲍云樵看来,列入关停清单的小火电并非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将单纯发电的小火电改造为既发电又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并加装脱硫装置,其效率和环保性能将大幅改善,小火电有望借此获得新生,因为热电联产是我国现行政策所鼓励的。(刘伟勋)

15、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发暴雨 南北大动脉中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6年07月1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7/17/content_4842374.htm

    7月16日上午,在福建省龙海市程溪镇官园村,武警福建总队漳州支队官兵从倒塌的民房中成功解救出一位老婆婆。受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福建漳州连日普降暴雨,引发山洪,造成堤坝决口、房屋倒塌,数万名群众受灾。当地武警官兵紧急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转移群众,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发

    湖南:230多万人受灾,78人死亡

    受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从7月14日20时开始,湖南省郴州、衡阳、永州等地发生强降雨,部分市县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湖南省防讯抗旱指挥部今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湘水流域沿线各地紧急部署,全力迎战今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洪水造成湖南省郴州、衡阳、永州3市、13县(区)的230.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8人,失踪100多人。其中受灾最重的郴州市有11个县的17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0人,失踪101人。郴州市区、安仁、宜章等7个县城发生内涝,全市提前疏散转移群众19万人,有5.47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目前已被安全解救。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之中。此次降雨强度之大,洪水围困和死亡失踪人数之多,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力度之大,为近年所罕见。

    暴雨山洪导致灾区部分城镇、村庄严重受淹。郴州市汝城县县城主城区1/3被水淹,最深处达1.1米。汝城县仁洞乡政府大院内地面受淹水深达2.4米;耒阳市夏塘镇政府4个村被淹,宜章县有平和、赤石、白沙3个乡镇被淹。耒阳市三都、上架、下塘、大义、南阳、东湖等8个乡镇一片汪洋。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等党政领导急赴灾区指挥抗灾救灾工作。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集100艘冲锋舟、80艘橡皮艇赶赴灾区救援,省军区紧急集结长沙、常德、益阳预备役部队,赶赴灾区救援。湖南省军区还向广州军区请求紧急出动直升飞机驰援灾区,各有关部门也紧急调集帐篷、棉被、食品等物资运往灾区。

    福建:43人死亡,24人失踪

    本报福州7月16电(记者何春中)由于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正面袭击,福建省遭受了狂风、暴雨、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据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截至7月16日18时的初步统计,“碧利斯”已致该省43人死亡、24人失踪,5个县级城区受淹。

    据悉,福建省今天已紧急下拨43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调拨救灾棉被2000床、方便面6000箱、帐篷1.2万顶。

    广东:29个县受灾,33人死亡

    据新华社广州7月16日电(徐清扬 粤水婷)据广东省防总通报,今年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给广东带来的雨情、水情、灾情进一步发展,全省死亡人数已上升至33人。

    据不完全统计,至16日晚记者发稿时止,广东省韶关、潮州、惠州、梅州、汕头、河源、清远、揭阳等八市都受灾,先后有29个县受灾,死亡33人,由于降雨天气还没有稳定,灾情有可能还会扩大。

    16日,广东省决定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紧急派出直升机空投食品和饮用水,解决韶关地区因暴雨、洪水被围困40多小时断粮断水的中铁隧道公司武广专线约1200人和广东省司法厅坪石监狱220多名监狱干警(武警官兵)、1633名犯人的粮食、饮用水问题。16日17时,广东省政府飞行大队两架直升机已经从广州出发把救援物资运往韶关乐昌灾区。

    广东省防总三次紧急调动省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抢险人员和调派33艘冲锋舟前往韶关、清远市协助转移群众。广东省防总已先后派出6支工作组奔赴灾区紧急救援解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洪克非)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抵湘

    据新华社湖南耒阳7月16日电(记者丁文杰 谭剑)16日上午,国务院救灾工作组赶到受灾严重的耒阳市,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深入灾区了解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组长、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工作组将走访受灾群众、查看灾情,与当地党委政府共商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措施,把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的救助落实好。他指出,目前耒阳一带的降雨还在持续,一定要防止出现更大的灾害;同时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保证安置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看。

    财政部紧急下拨6500万元救灾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董峻 姚润丰)受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影响,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等省发生强降雨过程,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抗洪抢险工作。回良玉副总理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有序有效地开展好抗灾救灾工作,妥善安置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和珠江防总已分别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了解灾情,协助指导地方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商财政部紧急下拨6500万元特大防汛补助费支持湖南、广东、福建、江西等地抢险救灾。

16、我国水资源危机被夸大了吗?

来源:水信息网  2006年7月17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53399

一个朋友问我,天天说水资源危机,但我没有感觉到呀,我国的水资源危机是不是被夸大了呀。于是我陷入了沉思,我国的水资源危机难道真的被夸大了吗?如果真的被夸大了,我们就应该将其纠正过来,如果没有被夸大,我们应该反思现在的水情教育,是不是出现了偏差,让民众产生错误的感觉。

近年来,“水资源危机”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翻开报章杂志,水资源危机时常出现,水资源危机就在我们眼前。在百度中输入水资源危机,出现了相关网页462,000篇,可见,水资源危机引起相当的关注。

产生我国水资源危机被夸大的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生活用水能够得到满足,没有影响到生活,缺乏真实的感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水资源危机的感受是不深刻的,除非他所在的城市经常断水,否则他难以真切地感受到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对于城市而言,无论水资源多么短缺,但当地政府都会想方设法保障生活用水的供应,因为生活用水的供应,不仅仅是一个水的供应问题,而是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二是国家投资的应急性。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不象过去那样紧张,但资金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投资在某种程度“应急投资”占有相当的比重,“会叫的孩子有奶吃”的现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于是有人怀疑有关部门夸大水资源危机争取更大的行业投资,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我国“水资源危机被扩大”最重要的怀疑源。

第三,水资源浪费普遍严重。目前,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还十分普遍,跑、冒、滴、漏就在我们身边,节水技术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单位产品耗水量还很高,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建立起来,水资源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共存的矛盾在短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水资源危机被夸大”的印象。

实际上,中国的水资源无论是从现实上还是从未来发展需求上来看,整体上存在严重短缺。解决中国的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成为中国治水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到2050年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的标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水资源短缺现状不同,我国的黄淮海地契是最缺水严重地契,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立方米,到2030年将下降到400立方米,必须通过节水和南水北调来解决。

水资源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首要的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地认识我国水情,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