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五月二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5-26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三峡发了电,华东还闹电荒吗

                  2、新华网:三峡水库泄洪腾库

                  3、国家启动怒江问题解决机制 生态环保成研究重点

                  4、追踪白洋淀环境问题:补水控污 保健“华北之肾”

                  5、陕西查处延安炼油厂排污 宁关停不能污染环境

                  6、环保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杭州段十年整治水质好转

                  7、学者吁开征环境税 将环保总局升为环境生态部

                  8、要让环保局长摆脱执法尴尬

                  9、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日就环评作出七项承诺

                  10、环保总局:破坏环境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11、北京20万人承诺环境日不开车

                  12、噪音近在咫尺 环保局长执法却在工地外受阻

                  13、坝盘水电站违背环评要求乱堆渣石

                  14、审计署发布06年第3号审计公告四大问题需整改

 

1、三峡发了电,华东还闹电荒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2006年05月26日

  5月20日建成的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09米,分为左、右两个坝段,混凝土浇筑总量1610万立方米。 黎 明摄

  对于缓解电荒,三峡工程无疑居功至伟。不过,就目前而言,比缺电更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如何走出“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

  电力市场的“拐点”出现在今夏?

  今年华东电网预计全网夏季高峰负荷缺口为400万千瓦,仅是上年的40%

  5月20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中国人又多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三峡建成了,今年还会缺电吗?”很多人在迫不及待地想求证这一问题。

  以专家的眼光来看,这样的问题或许比较可笑。其一,三峡工程的伟大意义绝不仅限于发电;其二,三峡工程的发电机组投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机组已经并网发电,而所有机组全部投产,则要到2011年。

  但是,人们的心急似乎也能理解。从2003年以来,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几乎都在电荒中度过。“开四停三”、“拉闸限电”、“削峰填谷”……老百姓对这些词汇已经再熟悉不过了。

  今年的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学者的估计比较乐观:今年夏天,华东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将明显缓解,而到明年将基本达到供需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度过了缺电最严重的时期。

  今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预计今年夏季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低于1000万千瓦。而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这一数字还在2000万千瓦以上。国家发改委指出,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今年用电量预计增长1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今年全国电力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不过缺电程度和范围将大大降低。

  华东一直是电荒凸显的区域。以上海为例,作为华东地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去年夏季上海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达到1668万千瓦,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9.9%。

  据了解,2005年华东电网的电力缺口总计超过1000万千瓦。但中电联统计信息部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华东电网预计全网夏季高峰负荷缺口仅为400万千瓦。报告同时显示,夏季最大缺口将出现在第三季度,表现为高峰时段缺电。

  浙江的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

  浙江是我国缺电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已连续多年经历全面性、持续性的缺电考验。2004年开始,该省加大了电源电网建设力度,当年500千伏变电容量翻了一番。今年,全省计划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到年底形成省内统调装机容量2156.8万千瓦,使电力供需在除高峰时段以外实现基本平衡。

  今年一季度,浙江完成生产总值3319亿元,增幅达到14.4%,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但是电力要素制约已经缓解。有关部门预计,今夏最大电力缺口仅为去年同期的50%。

  上海和江苏的情况大体相似。目前,华东电网每天最多能给上海420万千瓦电,明年华东电网将能每天多给上海300万千瓦电,预计明年夏季上海基本不缺电。

  按照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靳希的说法,上海的缺电,有明显的时段性,主要出现在夏天最热的10多天中,而且是下午几个小时内,总共不过100个小时。其他时间段则没有问题。从全年看,上海缺的不是电量,而是容量,也就是缺装机容量。这几年,上海采取错避峰措施,削掉200万千瓦左右的负荷,今年的最高负荷预计在1800万到1900万千瓦。“缺电情况比以往肯定要缓解。”

  靳希说,目前,整个华东电网的总装机容量是1.1188亿千瓦,全国是4亿多千瓦,因此华东的总量还是很大的,只是电源的分布不很均衡。

  有报道称,对于华东电力市场来说,2006年或许将成为一个拐点。在连续5年经历电荒局面后,电力投资的持续大幅增长终于给华东地区供电形势带来了转机。

  三峡电会“多余”吗

  对于华东地区来说,三峡电仍有其独特优势

  那么,三峡工程对于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华东地区来说,意义体现在哪里呢?

  上海大学教授、电力专家言茂松说,三峡水电的总装机容量为1800多万千瓦,加上葛洲坝等,大约在2000万千瓦。华东地区分到的三峡电大概是400万千瓦。这些年的电荒,大大刺激了电力投资,全国每年净增两三千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年新增的装机容量,比三峡的装机容量还多。

  “相对于这个数字,三峡的装机容量可能没有10多年前人们想像的那样巨大。”同时,如果未来出现电力富余的情况,三峡电的销路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尽管如此,言茂松指出,三峡电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于华东地区尤为重要。

  其一,三峡电是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华东地区环境容量非常紧张,用水电代替一部分火电,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其二,华东地区电力的调峰容量比较紧缺,也就是说,用电峰谷差很大,晚间的负荷有时只有白天的60%―70%。在用电低谷的时候,火电企业就要“压火”,这样其实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比较而言,水电的调节性能比火电好得多,10多分钟就可以带满负荷,负荷的调整也很快。因此,三峡电的调峰容量,对华东就显得非常宝贵。

  其三,只要输电容量有余,三峡电还能够作为系统的事故备用,这是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支撑。

  “虽然三峡的装机容量相对目前全国总的装机容量而言,比例不像当年那么大,但三峡电有其独特的优势。千万不要以为华东电网的火电快要过剩了,三峡电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言茂松说。

  2003年7月10日,当三峡工程第一台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力到达上海和华东其他地区时,这些地方正处于极度“电力饥渴”状态。“三峡电就像三伏天里的及时雨,及时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的燃眉之急。”一位电力专家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

  同时,国家重点工程±50万伏三峡(蔡家冲)至上海(白鹤)输电线路全线进入放线阶段。今年9月1日,整条线路将进入带电调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1月,300万千瓦的“三峡电”就可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直达上海。

  现在,三峡工程发电量已超过1100亿千瓦时。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安徽、江西等8个省、2个直辖市都用上了三峡水电。三峡电力为半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日夜输送着能量,对于缓解电荒可谓居功至伟。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到2011年,三峡电站32台机组将全部投产,每年可发电1000亿千瓦时。届时,中国将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电网。

  同时,三峡水电还为平抑电价作出了贡献。三峡工程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电0.25元,水电的廉价平衡了火电的高价,最终降低总体电价,让老百姓受益。

  而由于三峡工程提供大量清洁能源,每年可减少煤耗4000万―5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00万吨,少排一氧化碳1万吨和大量工业废水。

  “有人说,现在电力快要富余了,三峡电也就没啥用处了,不受欢迎了,这是一种误解。”电力专家指出。

  不过,学者也指出,三峡是季节性电站。已经投产的三峡工程左岸电站14台机组,在枯水期“吃不饱”的情况下每天的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相当于首都北京每天的总耗电量,丰水期日均发电则可高达2.3亿千瓦时。在水量多的时候,各地区也有义务把电消纳掉,否则就要弃水,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在享受三峡电带来的好处时,各地区也要承担一些损失,也就是要减少一部分自己的发电,给三峡电让路。

  如何破解“多了多了,少了少了”

  专家认为,关键是理顺电力交易市场和投资的机制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电力供应一直处于一种“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不平衡状态。

  1998年以后,我国的电力供应曾出现富余的情况,用电的预期低了,电力建设也就相应停滞了。而事实上,最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很快,再加上居民空调等家用电器不断普及,造成实际的用电需求远高于原先的预期。于是,2003年夏出现了普遍性缺电,到2004年情况更严重,并一直持续至今。而接下去,可能又会面临新的过剩,原因是前几年电力建设几乎处于某种失控状态。

  怎样看待这种钟摆式的时盈时亏?

  靳希说,这几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增速快,必然带来装机容量的富余。但富余总是相对的。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亿至10亿千瓦。而目前,是这个规划的一半左右。

  靳希认为,由于这几年拼命上电厂,可能短时间内会出现一个相对平衡,但总体上,中国的用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得很远。他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人均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1千瓦,全国也就是13亿千瓦。目前,中国的人均装机容量在世界上差不多排在七八十位之后。

  不过,靳希强调,“不能再像这几年那么猛了”。上得太陡,有些矫枉过正了。“节奏要缓一缓,但不能完全停下来,要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保持发电与用电的平衡。”

  “1998年电力富余的时候,日子不好过;这几年缺电,日子也不好过。过几年,可能又要富余了。这样三五年一个周期的盈亏交替,对电力行业本身不利,对经济发展同样不利。”言茂松指出。他说,必须从理顺机制上入手,打破这样的怪圈。“最根本的是两大机制,一是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二是投资机制。”

  言茂松说,建立电力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从2002年就开始了。目前,东北的电力市场已经投入试运行,华东的试运行也于今年启动。华中和南方是第二批试点地区,相关工作已经启动了。此外,华北、西北也处于准备阶段。他说,这几年来,在电力市场建设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总体上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走出来。他认为,首先要解决电力交易市场稳定的问题,目前还很不稳定。

  说到电力投资体制问题,言茂松认为,从根本上说是电力规划问题和投资机制问题。“最近五六年,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电力投资有些疯狂,不仅把一些储备项目吃掉了,还出现了一些违规项目。”他说,从目前看,电力投资的体制没有理顺,虽然有大的原则,也就是“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但现实问题是,电力规划和投资机制改革到底由谁来管?理论上应该是国家发改委来管,但实际上,单靠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是很难实现的。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似乎与三峡工程并无直接关系。但是,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用好三峡的水电,让三峡工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却是至关重要的。

2、新华网:三峡水库泄洪腾库

来源:新华网2006年5月25日   

新华网宜昌5月25日电(江时强、望作信)记者从长江海事部门获悉,三峡水库从5月22日起开闸泄洪腾库防汛,库区上游巴东段水位已下落近1.5米。

5月22日,三峡入库流量9000立方米/秒,而葛洲坝下泄流量12040立方米/秒,2006年三峡大坝开闸泄洪腾库正式启动,5月22日至31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从海拔138.40米下落至135.50米,6月1日起库区按135米水位运行。

据悉,三峡水库在2003年6月蓄水前,宜昌至重庆间的最高水位差为136.9米,而最低水位差也有120.6米。三峡蓄水135米之后,水位差只有31米。一旦发生洪水,下泄不畅,600公里狭长型河道水库将层层壅高,因此腾库容对防洪十分必要。

为确保三峡大坝泄洪水上安全,长江宜昌海事局已加强对近坝水域的安全监管,并提醒近坝水域航船注意水位变化,特别是坝上水位下落较快及坝下水位上涨时,易导致船舶断缆、搁浅、触礁险情,务必引起船方高度重视。(完)

3、国家启动怒江问题解决机制 生态环保成研究重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5月26日

 记者近日获悉,全国“两会”期间云南代表团就“怒江问题”向大会提交的“请求国家采取特殊措施,解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困难”议案已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牵头,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研究室等8个部门、云南省和怒江州政府联合成立的“怒江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研究组已着手开展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成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解决“怒江问题”迫在眉睫,云南西部开发办提出了初步方案

 怒江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由于地理条件与生存环境的特殊性等原因,怒江州至今还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5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云南省平均水平的1/2,形成了涉及边疆、民族、宗教、生态等方面的非常特殊的“怒江问题”。

 2004年5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王志宝率队到怒江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必须设立专门课题,综合规划、重点突破,用特殊的办法解决特殊的问题。2006年4月24日,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综合规划组组长杜平带队的课题组到怒江州实地调研。

 据了解,云南西部开发办已向国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将就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区划的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素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扶持政策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措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重点,将构建五大产业循环体系

 怒江州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州环保局长高翰星介绍,课题组对怒江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予以高度评价和认可,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重点之一。怒江把资源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生产要素,致力于依托资源富集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抓住三个龙头:水电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四个系统:产业循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环境保护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推进五大产业循环体系:水电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生态产业、旅游和服务产业和城市基础产业。同时,认真研究和科学规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问题。

 据介绍,州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正组织专家开展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研究,规划以兰坪为龙头,构建兰坪生态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将以资源、资本、劳力、环境和技术为经济要素,建设一个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工业园。

 在依托水电基地建设基础上,怒江州正在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形成农业生态链网;加大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将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城镇建设、移民建镇结合起来,强化城镇建设的生态设计要求,提高城镇的生态效益;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资敏)

4、追踪白洋淀环境问题:补水控污 保健“华北之肾”

来源:光明日报 2006年05月26日

一叶扁舟一船鱼鹰,白洋淀又有了打鱼人。 吴力田摄

    今年初,发生在白洋淀的死鱼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白洋淀环境问题的关注。

    经调查,国家环保总局和河北省做出了这样的定性:白洋淀淀区存在大量污水,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有关人士分析,造成白洋淀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保定市及白洋淀周围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污水

    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在非农灌季节和汛期直接进入白洋淀。

    曾参与调查这次事件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满城县造纸业发展失控,全县已有企业156家,污水排放量每天8万吨,除3万吨经过集中处理,其余5万吨只是经过厂区简单处理,即排入白洋淀上游的漕河。

    死鱼事件在保定市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保定市紧急行动:5000万立方米的清水再次从上游水库注入白洋淀;142家防治污染设施不能长期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被立即关闭;满城县、新市区等有关县市区对污染事件负有责任的一批官员丢官罢职。

    曾经摇船进京城

    白洋淀是华北大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以东约45公里的安新县附近,原是华北平原和滨海平原之间的冲积洼地,它的形成经历了由海而湖和由湖而陆的阶段。淀内沟壕纵横,将全淀分割成143个淀泊,因白洋淀面积最大,故以命名。

    白洋淀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横跨河北、山西、北京等3个省(市),全流域面积达31199平方公里。

    50多年前,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蟹黄鱼肥,荷红苇绿,鸟儿群集,坐着小船可以直达北京。但是今天,白洋淀年年面临干淀的危险,只得靠买水供给,维持生存。由于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少泥沙随洪涝沥水进入白洋淀内,致使白洋淀的面积由50年代初的561.6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366平方公里。目前,平均水位按7.5米计算,水面面积只有142平方公里。

    近几十年,由于入淀水量锐减,干淀现象多次发生。其中1983-1988年曾连续5年干淀,白洋淀水乡风光大减,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从1992年起,河北省斥资数千万元,已先后15次从上游的西大洋、王快水库及跨水系的岳城水库调水。

    补水迫在眉睫

    多少年来,白洋淀始终面临着缺水和污染两大威胁。

    在保定地区从事水利工作40多年的专家吴梦哲告诉记者,靠调水补给终不是治本之策。吴梦哲说,白洋淀和上游三大水库其实都同属于海河流域,水源主要都以降水为主,如遇干旱则都干旱,调水过多又会危及水库大坝的安全。即便这样,有时还会面临无水可调的窘境。

    有关专家指出,就白洋淀生态而言,也许只有恢复整体流域生态才是惟一出路。

    去年,由河北省和保定市制定的《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出台,按规划,从2005年到2014年,历时10年时间,投资80.5亿元人民币,实施26项治理工程,彻底改变“华北之肾”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态环境。

    按照这个规划,到2010年,将使保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20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百分之2.67%;加强流域内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4年减少17%以上。建立白洋淀补水机制,确保白洋淀水位枯水年不低于7.3米。在水位不低于8.4米的情况下,淀内大部分水质达到并好于国家三类水标准。

    不久前,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实施。白洋淀作为重点湿地恢复工程项目榜上有名,400万元的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目前已拨付。

    2005年底,保定市和亚洲开发银行又签订了一项贷款9600万美元的协议,用来综合治理白洋淀。

    治污刻不容缓

    白洋淀或轻或重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对白洋淀的治污也一直在进行。

    保定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回忆说,1992年国务院在保定召开了现场办公会,确定国家、河北省、保定市各拿4900万元,共同筹资治理污水,后来又都追加了资金,一期污水工程总投资达2.3亿元。一期工程投用后对缓解白洋淀的污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好转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市政府要求,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对已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要克服困难,确保6月底前投入使用;对已批准开工,尚未动工的要逐个调度,立即开工建设;对未上报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的县(市),在一个月内完成选址、立项等工作,并抓紧上报审批,确保年内开工建设。

    投资5亿元的保定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也加紧建设,年底竣工后,污水处理能力将超过30万吨,处理率将达到100%。

    目前,保定市加强了白洋淀自身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对核心区、缓冲区建设项目一律不批。严格控制燃油机船数量,限定航行路线。在水区村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查处打鸟、密网捕鱼、毁苇造田、采摘荷花荷叶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由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成立白洋淀环境保护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长期协调解决白洋淀重大环境保护问题。保定市环保部门制定计划,对白洋淀流域主要断面和点位加密加频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加强动态管理。同时,加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实现对排污企业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控,杜绝企业偷排问题;针对近年来白洋淀水量、水质变化规律,科学制订白洋淀补水计划,落实补水资金,建立补水长效保障机制;根据白洋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制订合理的养殖方案。

白洋淀死鱼事件渐行渐远,让“华北之肾”永远保健,对我们是一个长期的考验。(耿建扩)

5、陕西查处延安炼油厂排污 宁关停不能污染环境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6年05月26日

  人民网5月26日讯  日前,陕西《华商报》报道了“延安炼油厂非法排污16年形成两个‘油湖’”后,立即引起国务院和陕西省领导的高度关注,采取坚决措施整改。陕西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连夜组成联合调查组赶赴现场严肃查处,责成企业立即停止排污限期整改,并下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人民币30万元。

  2006年5月19日,陕西《华商报》报道:延安炼油厂长期违规、非法向后山排放含有原油的有毒有害污泥,形成2个“油湖”,面积超过4亩,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该报道刊登之后,立即引起国务院和陕西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曾培炎副总理5月20日就批示关注。陕西省省长陈德铭随即批示要求,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处理意见,报国办转报培炎同志。同时在媒体(包括人民网)上刊登。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批示,请环保局派人实地察看,采取坚决措施整改,如无果,宁可关停整顿,不能污染环境。并立即指派省环保局赶赴现场严肃查处。

  由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通过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和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弄清了企业的主要环境违法事实。调查表明,随着延安炼油厂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三泥”(即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原油罐底油泥和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渣)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企业污泥干化设施不完善,处置技术一直未解决,企业就擅自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水“三泥”排放至企业自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建设了两座“垃圾坝”拦截囤积“三泥”,存放总量约6000余吨,企业在建设“垃圾坝”时采用了一定的防渗漏处置。调查组认为,虽然企业进行了各种努力,争取解决“三泥”污染问题,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及时解决,致使长期违法排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排污的“垃圾坝”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二是违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未履行排污申报登记,属违法排污行为;三是所建设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2006年5月20日,联合调查组向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责令延安炼油厂立即停止排放“三泥”的环境违法行为;要求延安炼油厂迅速组织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在15日内完成“垃圾坝”内储存的“三泥”污染治理方案,并报延安市环保局批准后,于3个月内完成治理任务,尽快消除污染;延安炼油厂要抓紧制定完善污泥干化项目实施方案,报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务必于今年10月底前投入运行,污泥干化设施投运后,要将原储存的污泥全部处置完毕;延安炼油厂要对目前停止排放“三泥”行为后(2006年5月至10月)新产生的“三泥”进行妥善保管,严禁外排污染环境;延长集团炼化公司要对所属三家炼油企业,即延安炼油厂、永平炼油厂和榆林炼油厂进行全面环保检查,制定环保投资计划,建设和完善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同时要求延安市、洛川县环保部门,要对延安炼油厂的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开展深入调查,依据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上限实施行政处罚,并确保处罚到位、整改到位;洛川县环保局要根据企业已经排放的“三泥”量,依法补征危险废物排污费;对延安炼油厂涉及违反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的相关责任人员,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据了解,为了彻底解决“三泥”处置问题,延安炼油厂已与北京中环公司签订了总投资868万元的“三泥”处理系统改造工程总承包合同,拟从德国引进治污设备解决“三泥”处理问题。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了设备订货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施工和调试,争取从根本上解决“三泥”处理问题。延安炼油厂日前在向省政府的报告中表示,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问题。宁可停止生产,也要保护环境。

  5月24日,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又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到延长集团青化砭采油厂王皮湾污水处理站,长庆集团一些采油厂,集输站,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瑶水库进行了现场检查。晚上专门召开延安石油企业污染检查通报会,要求各石油企业要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抓紧制订治理方案,严格排放标准。各个企业要做出一个两到三年的解决污染的规划。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头脑要清醒,身子要坐正,在污染整治和执法上绝不能讲情面,绝不能手软,要本着对当地政府负责,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态度,加强环境监管,保障环境安全。(记者 冯永强 王黎明)

6、环保助力京杭大运河申遗 杭州段十年整治水质好转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5月26日

    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考察团近日在杭州市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考察团在杭州期间,对运河杭州段经过10年环境整治水质明显改善予以肯定。

    杭州市环保部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目前运河水质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劣Ⅴ类逐步得到改善。10年中,从河水黑臭、鱼虾绝迹到清除黑臭、重见鱼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提案。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杭州市一些生产、生活污水流入水位最低的运河,使运河受到污染。

    1983年,杭州市确定针对110多家工商企业和全市居民生活用水,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综合截污、整治。1993年,杭州批准成立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投资9.63亿元,铺设了总长约40公里的管道并新建扩建沿线10座污水提升泵站。1998年,杭州开展创模后,把运河水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指标,2001年完成运河截污工程,将排入运河的污水输送到日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四堡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再排入钱塘江,使运河杭州段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为让运河水“活”起来,杭州先后新挖河道7公里,完成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连通工程,并在钱塘江的三堡新建船闸,适时给运河注入“活”水,据统计,近年来运河年配水量近4亿立方米。

    下一步,杭州将进一步加强对运河沿岸古建筑的保护,恢复一批历史民居,营造“水上人家”的生活环境,积极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创造条件。(钟兆盈)

7、学者吁开征环境税 将环保总局升为环境生态部

来源:《北京晨报》2006年05月26日

  晨报讯(记者 李若愚)“要把环境保护总局改成环境生态部!”昨日,在科博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顾海兵表示,还应该把现有的林业局、水利部和海洋局彻底并入环境生态部。

  这还不够,顾海兵强调,在现有的体制之下,有必要由国务院副总理兼任环境生态部的部长,否则中国的环境质量很难提高。

  与顾海兵同台发言的CH2M Hill加拿大公司副总裁汤友志也赞同“环境生态部”的提法,认为这样才能协调国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力量。

  在论坛上,有专家称,地方政府在环保问题上负有责任。此前,有舆论更为直白地指责个别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普通百姓的环保意识也有问题。然而,顾海兵不认同这些说法:“地方政府和老百姓会以最合理、最优的方式选择自己的行为。”他觉得中央政府应切实负起责任。

  对此,顾海兵提出一系列相关建议:国家正大力推动的税费改革应该引入环保领域。“应该尽早地开征环境税,而不是仅仅收取环境污染费。一定要费改税,越早越好”。此外,应借鉴我国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做法,参照国税和地税的模式,分别建立国家和地方两套环保系统。

  此前,学界对地方政府实行“绿色GDP”的呼声甚高,即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数字应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从而转变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政绩的观念。不过,目前“绿色GDP”的标准尚未出台。顾海兵称,实行“绿色GDP”确实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其实,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在每一次公布地区生产总值的同时公布该地区的污染情况,将两个指标捆绑在一起。

面对环保这个沉重的话题,顾海兵以一个轻松的建议结束了发言:环保主题的论坛在五星级大酒店召开不见得合适,建议今后放在大学校园里开。

8、要让环保局长摆脱执法尴尬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2006年05月26日

  日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周生贤局长的一席话,让人百感交集。周生贤讲到,现行以地方为主的环境监管体制,致使一些地方领导直接干扰环境执法,环保局长存在“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问题。

  据《人民日报》

  这样的“实话实说”,让人为之而“喜”——作为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如此开诚布公地袒露工作中的弊端和问题,难能可贵,但也让人因之生“愁”——为那些身担“国策”重任却“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环保局长的命运。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地方领导直接干扰”下不敢秉公办事?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的无奈,受影响的仅仅是环保局长个人的“仕途”,还是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潜伏下可怕的生态灾难?

  应当说,目前我国的环保法规还是比较健全的,环保局有明确的责任和法律授权。环保局长把环境保护和治理好既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政府机关设立该机构的初衷所在。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口号也叫得很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局长竟然会因依法行政“站不住”,耐人寻味。

  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的尴尬,恐怕不能一味指责局长本人“软弱无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协调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于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地方领导来说,环保与发展的天平就可能严重失衡。环保局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部门,局长的“帽子”掌握在地方领导的手中,票子由地方财政拨付。这样的行政体制,要环保局长有多大的作为,难。

如何理顺环境监管体制,这些年议论很多。一方面,环保领域的具体工作,小到处罚具体企业,大到环保法规的制订、实施,都要依靠地方政府来做;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工作的制约因素。人们期待创新构建这样一个环境监管体制和机制,既能克服地方保护和个别领导的干预,又能尽可能照顾到地方特色和区域合作,这样,环保局长或许才有真正“站得住”的机会。

9、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日就环评作出七项承诺

来源: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05月26日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6日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向全社会庄严承诺。他表示,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环评工作,既是环保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这七项承诺是:

    第一,便民高效。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窗口式标准化管理,按时办结,文明办公;

    第二,公开透明。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做到“三公开”:办事程序时限一律公开,准入审查条件一律公开,审批办理结果一律公开;

    第三,接受监督。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敏感项目,事先公告受理信息、事中公示审查进展、事后公布审批结果;

    第四,廉洁自律。绝不向任何单位指定环评机构,绝不参与任何有偿中介活动,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咨询费、评审费、专家费,绝不收取任何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绝不参加任何不合规定的娱乐活动;

    第五,公平公正。环评资质管理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把关”;在日常管理中对所有环评单位及人员一视同仁;在考核监督中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严处;

    第六,严格审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第七,强化验收。“三同时”验收中,对监管不力、漏管漏批的限期整顿;对环保设施未同步建成、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停产使用;对环保设施同步建设、依法申请验收的限时办结。

    他说,这七项承诺是国家环保总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一项实际行动,是总局机关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五大建设”和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法制机关、责任机关、服务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的重要内容。这既是环保总局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各级环保部门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真诚欢迎各地、各部门、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广泛监督。

他表示,要加强队伍建设,坚决兑现承诺,做到取信于民。不能兑现的承诺就是谎言。履行承诺来不得半点虚假。要通过内部监督、行业监督、系统监督、社会监督,保障承诺的兑现。一旦发现问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10、环保总局:破坏环境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5月26日

  新华网广州5月26日电(记者徐清扬 秦亚洲)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6日誓言,将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制止环境违法行为,破坏环境的建设开发项目“一律不批”。

  周生贤严厉批评当前存在的破坏环境的开发行为。他对新华社记者说:“一些地方不顾公众生存环境,盲目建设、无序开发,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有些严重污染环境、破

坏生态的项目甚至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中国“十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但环保指标却没有完成,生态环境仍然持续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个月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出事后严肃处理,但破坏环境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周生贤表示,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必须坚决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而关键就在于把好“环评”这个重要关口。

  周生贤26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会议上,还就加强“环评”工作作出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平公正、严格审批和强化验收等七项承诺。

  中国接二连三地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事件,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周生贤的承诺表达了中国最高环保主管部门对公众不满的官方回应和推行强硬措施的准备。

  周生贤称,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这样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

  他说,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建设项目,以及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也一律不予批准。

  过去的一年里,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对9大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17名责任人分别受到撤职、记过、警告等处分。有12个省区市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时,处分了责任人163名,其中包括27名政府官员。

  国家环保总局甚至还阻止了三峡总公司的3个新工程。周生贤的此次承诺再次表达了中国政府严惩破坏环境行为的决心,同时释放出中国政府将以更严厉的环保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重要信号。

  目前,中国的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存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说,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可以抑制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缓解过剩行业供需矛盾的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保目标是,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重点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比2005年减少10%。(完)

11、北京20万人承诺环境日不开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6年05月26日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负责人认为有必要在全国推广

  日前,《北京晨报》联合111家车友会、汽车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和首都新闻媒体共同发起了“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环保公益活动,倡导健康、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

  目前已有20万左右的私家车车主承诺:选择在6月5日――第35个世界环境日不开自己的爱车。目前报名活动还在继续。“所有人能不开车就不开车,能少开车就少开车,能只开一段车再走一段就只开一段车。”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5月24日说,提倡“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所有车主脑子里都自觉地有“能少开车就少开车”这根弦,那将对北京的蓝天有巨大的贡献。

  倡导 每月少开一天车

  北京现有机动车262万辆,其中的1/13已经承诺6月5日不开车上路!

  虽然承诺了,但到底能不能有20万辆车6月5日不上路呢?杜少中说,这完全建立在自觉基础上,而没有任何监督,所以,目前难以确定具体的数字更多还是更少。“等6月5日就能见分晓了。”

  6月5日不是无车日。“国外和国内一些城市搞过无车日,但是北京的‘每月少开一天车’比‘无车日’更人性化,更先进。”杜少中说。

  目标 所有车主都参加

  让所有车主都加入到每个月少开一天车,是北京追求的目标。据了解,多年来,北京市环保部门一直在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包括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在国I标准出台以前车的排放量是现在国III标准车的14倍,也就是说,现在14辆车的尾气排放量才相当于过去的一辆车。尽管如此,让尾气排放降到最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意义 20万辆车停驶意味着什么?

  尽管无法对承诺6月5日停驶的20万辆车的排放量准确计算,但是如果北京每辆汽车每月停驶一天,一年下来,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将减少4.4万吨,占北京全年排放总量100多万吨的4%左右, 污染物排放将大大减少。

  国家环保总局 北京经验全国领先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负责人表示,“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北京经验在全国领先,应该给予积极支持,因为这对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该部门认为,将来会视北京的情况,把北京的经验推广到全国。(王大鹏)

  链

  ■国外:千余城市开展无车日

  1998年,法国绿党领导人瓦内夫人提出了“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的倡议,得到了广泛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无车日”。

  随后,欧洲、北美、南美、亚洲不少城市竞相效仿,国际上已有1000多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2000年,欧盟立法将9月22日定为欧洲无车日。

  ■国内:成都首办无车日

  在我国,成都2001年成了第一个举办“无车日”的城市,台北、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开展了无车日的宣传。

12、噪音近在咫尺 环保局长执法却在工地外受阻

来源:《华商报》2006年05月26日

昨晚22时30分,“宝康大厦”施工现场灯火通明,正在施工

  本报讯(记者 俞刚)昨日,西安市环保局联合西安市建委,出动180余名执法人员,兵分六路对西安市夜间施工情况进行了检查。

  昨晚22时许,由西安市环保局局长罗亚民和西安市建委副主任卫勃带领的联合检查组,突击检查全市施工工地。22时30分,随行记者接到线索:西七路与西八路之间的“宝康大厦”正在施工。10分钟后,检查组赶到现场,虽然施工方闻讯后立即开始撤退,但经验老到的罗亚民还是看出了问题:“都快11点了,这工人们还戴着安全帽,不是在施工是在做什么?”罗亚民让负责该片区的新城环保分局严肃处理。

  22时50分,执法人员又在长乐西路上现场抓到两家违规施工的工地,并进行了处罚。23时许,检查组赶到第四军医大学校门东侧的“秦浙服装商城”的工地,这里灯火通明,金属材料碰撞声、机械切割金属等刺耳的声音不断。该工地大部分位于第四军医大学校园内,要进入必须从学校大门通过,但警卫人员称要先请示上级。

30分钟过去了,听着近在咫尺的噪音,数十执法人员始终无法进入工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些理解、多些沟通,不要让这样的尴尬局面再次出现。”罗亚民遗憾地说。据悉,昨晚联合检查组共检查了150家建筑工地。

13、坝盘水电站违背环评要求乱堆渣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5月26日

  本报讯 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坝盘水电站近日因为乱堆乱放废弃渣石而受到了环保部门的严肃查处。

  坝盘水电站因技术经济指标较优,成为江口县中小河流域规划及电气化规划首选开

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江口县电网中的系统骨干电站。按照电站前期工程环评的要求,这个电站在开凿一条4000米长的引水渠道时所带来的废弃渣石应堆砌在指定的渣库中。但是为了方便施工,电站临时选定离大坝几十米元的锦江河岸作为弃渣石堆放点。由于现在正处于洪水期,部分渣石被水冲到河流中,而选定为渣库的地方仍未修建拦渣墙,导致部分弃渣侵占河道,尤其使下游部分农田的灌溉渠被堵塞,引起附近村民极为不满。

  铜仁地区环保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取证,要求此电站进行限期整改,并对它的违法行为进行了5万元处罚。另外,铜仁地区环保局已经把水电项目的环评手续、“三同时”执行情况,以及小水电建成之后的生态恢复情况列入2006年的检查重点。

14、审计署发布06年第3号审计公告四大问题需整改

(六)一些地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破坏植被较严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或未及时进行绿化。2003至2004年,云南省怒江州建设通达工程项目90个,总里程1438公里,在未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就大规模开工建设。由于怒江山多坡陡,大部分通村公路修成“之”字型,致使山体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至2005年4月底,因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7条通村公路严重损毁。贵州、四川、山西等省在部分农村公路建设中,未认真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未及时对公路两侧进行绿化。  

读全文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526/08547120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