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五月二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5-25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我国生态保护顽症:部门之争、多头管理

                  2、环保与重用关联:领导应成为环保带头人

                  3、北京:“三道防线”保护清洁饮水源

                  4、今年沙尘暴为何如此之凶? 专家会诊沙尘暴

                  5、淮河总体水质呈好转趋势 但水质仍属中度污染

                  6、采石粉尘罩南京一山村 村民受苦患肺病

                  7、污泥填埋遭拒 “污泥危机”引发重庆环保问责

                  8、长沙将投入160亿建设8个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9、70.5%哈尔滨江段污染物超标

                  10、河北石津灌渠深州段武强段污染严重

                  11、辽宁俩污染企业受严处

                  12、大唐集团“掘金”金沙江水电     

                  13、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个别指标有改善

 

1、我国生态保护顽症:部门之争、多头管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5月25日

  今春北方地区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居然“刮”出了一个新话题:灌木是林还是草?

  据报载,围绕灌木的归属问题,林业和农业部门的官员各执一端:前者认为灌木是林,应属林业部门管辖;后者认为灌木是草,农业部门责无旁贷。

  有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灌木是林还是草,植物学家自有定论,此次灌木归属之争显然不超出学术范畴,而是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症:部门之争、多头管理。

  类似的问题不在少数:某个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水利部门说是“水土流失”,要实行“流域治理”,林业部门说是防沙治沙,要退耕还林;在城市绿化中,建设部门在评“园林城市”,林业部门在搞“森林城市”;同样是张家界,却挂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风景名胜区”等多块招牌……

  之所以出现这种部门之争、多头管理的现象,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利益之争。正如俗话所说:荒田荒地无人耕,耕了有人争。

  无数事实说明,由利益引发的部门之争、多头管理,弊端多多、贻害无穷――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浪费国家钱财。比如,某县同一个乡的荒漠化治理,既是全国小流域治理示范区,水利部门有一项投资;又是全国退耕还林试验点,林业部门有一笔拨款。而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则少人理睬、年年恶化;

  相互掣肘,影响工作。前几年围绕淮河的水污染问题,水利部和环保总局各有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所统计的数据居然大相径庭,一时舆论哗然,令公众难辨真伪、无所适从;

  久拖不决、贻误战机。例如,在珍稀物种兰花的保护问题上,由于林业、农业部门意见相左、莫衷一是,使兰花迟迟不能进入第二批全国濒危植物保护名录,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乱采滥挖,导致多种珍贵品种消失殆尽……

  无论是哪一个部门,代表的都是国家利益、人民的福祉,之所以要分口管理,是为了分兵把守、各负其责,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利。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事物自身的“多重属性”,在一定的时期出现多头管理,本属正常现象;出于工作的需要,为了各尽其责,在一些问题上出现部门之争,亦有情可原。但是,如果是出于狭隘的部门利益,为争项目、争投资而拼抢地盘、乱占山头、滥挂牌子,则实在太不应该。

由水、大气、土壤和各种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需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也离不开协同作战。但愿在应对沙尘暴、水危机等系统工程的工作中,少一些无谓的争执,多一些实质的合作。

2、环保与重用关联:领导应成为环保带头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5月25日

  ●把环保与“重用”捆绑在一起,从根本上说还是希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成为自觉贯彻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人近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会议上提出,要让那些不重视污染防治的领导干部,没有完成年度任务的领导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让那些漠视环保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应有的代价。

  过去有环保一票否决的做法,主要是针对环保事件及其直接责任人的,而且多是年度有效,即影响所及在当年的评优或奖励。现在不同了,追究的是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而且与“重用”联系在一起,力度非比寻常。

  没有研究过这个意见与现行的干部任用条例有无出入,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我倒觉得不妨以此为准,理由有三――

  其一,不重视污染防治的领导干部,本不该受到重用。一个干部能不能被重用,首先在于他的“德”,这是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行的综合体现。现在考核干部,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也是把德排在第一位的。某个干部也许“很能干”,但是,不重视污染防治,就是从根本上不懂得科学发展的道理,当然也就谈不上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干部,尽管在某些方面“很能干”,或许个人品行也无不端,但是要按照领导干部的“德”的标准来考核差距就大了,想要委以领导岗位的重任也难。

  其二,不重视污染防治的领导干部,不值得委以重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基本国策认识肤浅、理解不深的干部,是政策水平低下的表现。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政策是多层次、多侧面的,何以不重视污染防治就是缺乏政策水平呢?产生这样的疑问,正在于对基本国策的轻视。环境保护之所以列为国策,就是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指导意义。你也许知晓农业政策,却未必懂得发展绿色农业;你也许熟悉工业政策,却未必拿得出“绿色GDP”;你也许精通文化产业政策,产品却未必通得过环评……可见,一个干部对国策没有自觉意识,政策水平就很可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又如何重用呢!

  其三,不重视污染防治的领导干部,不能够担当要职。我们深受其害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把单纯经济发展数据凌驾于总体发展质量之上带来的恶果。现在,我们花了大力气来扭转这种偏差,正艰难地改变违背科学、持续发展要求的政绩观,努力避免因此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要是让那些漠视环保法律法规的人来担当要职,不但如上努力付之东流,还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久远的消极影响。

  把环保与“重用”捆绑在一起,从根本上说还是希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成为自觉贯彻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这使人想起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广大农村贯彻执行的情况,但凡领导认识深刻而且模范带头的地方,工作就做得好。这不仅是指领导自身不超生,更表现在懂得通过思想教育和解决具体困难,让农民自觉做到优生优育。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污染的影响常常有不可控制的特点,有时本地造成的污染,危害却在周边或江河下游,这就更需要一方干部有自觉的环保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一个干部是不是重视防治污染,不但要了解本地口碑,还得听听周边的声音。

3、北京:“三道防线”保护清洁饮水源

来源:新华社2006年05月24日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雷敏)北京山区是首都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供给地,为保护首都饮用水源,北京水务部门提出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新思路。

  据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日前介绍,目前北京山区集中了密云、怀柔、官厅三大水库和怀柔、张坊、平谷三大应急水源。近年来,水源地农民为增加收入,大力发展旅游、采摘、养殖等产业,带来的旅游生活污水、垃圾、养殖废水和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为保证这些水源的清洁、安全,北京市水务部门采取了构筑“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措施。

  一是生态修复防线。具体包括禁: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移:对一级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险村险户2.8万人逐步进行生态移民;补:对农民进行补助,建立山区水源保护林管护机制。

  二是生态治理防线。以水源地为重点,改造26000多个农厕,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9处,日处理能力1530吨,并建立农村垃圾的“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机制。此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三是生态保护防线。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16条一级支流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河道实行禁沙、封河育草育灌,建设生态河道。同时,保护库边、河边、渠边、河口,制定严格的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保护政策。

  近年来,按照构筑“三道防线”的思路,北京市已在北部山区先后建立20余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记者在北京市怀柔区神堂峪小流域看到,一处处村民宅院和民俗旅游点旁分布着许多采用微生物降解和生物膜过滤技术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排入河道后的水基本已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据当地管理人员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该流域范围内共接待游客17万人左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污水处理设施,才没有将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怀柔水库,进而威胁北京的饮用水源。

  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密云水库在蓄水10亿多立方米的情况下,水质仍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由超五类水质改善到五类,其中门头沟三家店闸由四类改善到三类。

与此同时,治理区60%以上流域发展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果品采摘等项目,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以上。

4、今年沙尘暴为何如此之凶? 专家会诊沙尘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5月25日

  初夏的微风并没有把人们对沙尘暴的印象吹散, 沙尘造成的种种“不爽”让大家记忆犹新,有关沙尘暴的诸多疑问仍未“尘埃落定”。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官员,请他们对沙尘暴进行会诊。

  受访专家——

  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主任

  杨维西: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总工程师

  陈广庭: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高焕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宗锦耀: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

  蒋高明: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

  沙尘暴来势汹汹,与生态环境变化有无直接联系?

  一方认为:天气和气候是主导因素;另一方认为:生态恶化罪责难逃

  据中央气象台介绍:截至5月24日,今年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7次沙尘天气过程,按强度分类,其中强沙尘暴5次、沙尘暴5次、扬沙7次,可能是近7年来沙尘天气的第二个严重年份。

  张小曳认为,今年沙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今春蒙古气旋活动频繁,且亚洲沙尘暴源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3摄氏度、降水偏少五至八成,部分地区偏少八成以上,导致沙尘源区(特别是北京北方的源区)表土含水量下降明显。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天气和气候因素主导了亚洲沙尘暴的发生。我国部分地区有所发展的沙漠化过程虽对沙尘暴有所贡献,但它不是沙尘暴发生的控制性因素,不应夸大沙化土地对沙尘暴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到2000年,沙尘暴呈现为3—5年波动、总体下降的趋势。1960—1979年间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强度要高于1980—2000年的平均水平。2001和2002年是沙尘暴的多发年,2003—2005年沙尘暴显著减少,2006年又有所增加。这种沙尘暴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沙尘暴源区春季地表累积风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杨维西也持相同观点。他给出了两组数据。一组是:1954—2004年的51年间,我国北方地区年均发生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呈减少趋势,由20世纪的50—60年代每年19.43天减少为90年代的7.39天;而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则逐年增加,由50—60年代的年均1560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年代末期的3436平方公里。两相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沙尘暴天气与土地沙化扩展没有必然的联系。他认为,决定我国境内沙尘暴格局与趋势的主要区域是荒漠地带,而不是干旱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和草原带。

  他同时认为,近几年“人努力、天帮忙”,北方荒漠化的情况与90年代末相比,是趋于好转的;国家林业局2005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沙化土地由90年代末的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38平方公里。所以,不能说今年沙尘暴天气偏多是生态恶化的必然结果。

  对此,参与国家“沙漠化”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陈广庭认为,“风沙风沙”,一个巴掌拍不响,沙尘暴天气是风与沙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有风无沙或有沙无风,都不会产生沙尘暴。因此,不能因为50多年来沙尘暴天气呈下降趋势,就认为沙尘暴天气与土地沙化没有直接联系。

  对于近年来荒漠化由扩展转为减少的说法,陈广庭并不认同:短短四五年时间,北方的沙化面积就来了个“急转弯”,让人难以相信。他说,不能笼统地讲北方地区土地沙化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应该分地区具体而论。自2000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牧措施的推行和降水偏多的影响,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的植被在恢复,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在广大草原地区,由于超载过牧、开垦和开矿等人为因素,其生态状况是持续恶化的;在包括甘肃民勤在内的西北部绿洲,由于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过度利用,生态状况也是呈恶化趋势的。

  陈广庭还认为,虽然近50年来总的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但其中的沙尘暴却不是如此:近50年来我国沙尘暴频数的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是,60—70年代波动上升,80—90年代明显减少,2000年以来又急剧增加,近几年处在新一轮沙尘暴活动的活跃期。尤其是西北干旱区,从1993年“5·5”黑风暴以后,每年都有几次强沙尘暴过程,并且有发生时间逐年提前的趋势,仅2000年西北地区就发生强沙尘暴3次,今年强沙尘暴5次。可以说,从20世纪中期以来进入新一轮沙尘暴活动的活跃期。这与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恶化、沙漠化土地大面积扩散有直接关系。

  宗锦耀认为,目前全国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草原生态状况仍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北京的沙尘主要从哪里来?

  一方认为:沙漠、戈壁是主要源地;另一方认为:沙尘主要来自退化草地和裸露农田

  张小曳说,来自以蒙古国南部广大的沙漠和沙地为主体的源区、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心的中国西部沙漠区和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体的中国北部沙漠区的沙尘释放量,约占亚洲沙尘释放总量的70%,可视为亚洲沙尘暴的主要源地。

  他同时认为,亚洲沙尘暴确有一部分来自主要由于人为活动新增的沙漠和沙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沙漠化区域的贡献。中国沙化土地增加的面积不足于原有沙漠和沙地面积的10%,人为导致的沙化土地产生的沙尘对沙尘暴的贡献比例较小。即使把现有沙地的扩张全部归因于人类活动,对亚洲沙尘暴的影响也只有约6%。

  高焕文不同意这一说法。资料显示,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开垦草原约2000万公顷,其中仅50%被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他们自2000年至今的研究结论是:在单位面积内,裸露农田对浮尘的贡献率最高,退化草地和保护性耕作农田次之,沙漠最少。以裸露农田贡献率作100%,其它分别为:38.5%、29%和13%。根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报告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主要发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北部 该地区林地仅占13%草地占31.5%,旱耕地占32%。

  高焕文认为,经过多年的风力运动,沙漠和戈壁上的浮尘(20微米以下)比例很小。根据他们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丰宁坝上农田的测定,沙地72%是大于250微米的粗沙,27%是10—250微米的细沙,浮尘不到1%,而农田中浮尘比例高达12%。粗颗粒的沙子很难被风吹上高空,即使飘起来后也会很快降落,是不大可能长途运送到北京的。因此,就北京地区飘落的沙尘而言,主要是来自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对北京正北方8000多万亩旱耕地全部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降尘40%—70%。

  陈广庭补充说:据粒度分析资料,沙漠所含悬移(尘)只有0.2%,虽然面积较大,但总贡献不如尘土数量达到60%以上的翻耕农田和沙漠中的干湖盆等沙漠化土地。

  对此,杨维西总工认为,沙漠、戈壁的沙尘吹不到北京的认识缺乏科学依据。首先,沙漠、戈壁上存在大量细小沙粒,这些沙粒是由最初的块石、砾石和沙粒在不断的运动、风化中经过反复的破碎与磨损形成的;其次,在强风的作用下,沙漠、戈壁中的沙粒以跳跃或蠕动的方式不断地运动,运动中的沙粒不断地发生碰撞、磨蚀,从而产生大量的粉尘。他举例说,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产生的沙尘暴,能够吹到欧洲,距离长达3000多公里,说明沙漠中产生的沙尘是能够长途运送的。

  防范荒漠化,是以自然恢复为主还是人工恢复为主?

  一方认为:自然恢复事半功倍;另一方认为:人工手段不可替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修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对此,蒋高明深表赞同。他说,几十年来,种树、飞播等人工手段一直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做法。而实践证明,人工建设往往事倍功半。他认为,人口增长、牲畜超载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治理生态系统的退化,必须从解决人的出路问题入手,腾出大量的退化土地进行封育,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治理。

  他举例说,处于浑善达克沙地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的4万亩退化沙地经过围封,短短几年,植被盖度就达到100%,草已经长到1米多高,生态恢复到40年前的水平。

  蒋高明说,在草地生态治理中依靠土地自身的生命力繁育各类生命,是目前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采用的全年禁牧,就是通过大面积围封,让林草植被自然恢复,效果非常好。自然恢复迅速推广的关键,是加大对围封圈养、退牧还草的投资力度,对退出来的牧民进行适当补贴,有效地解决牧民出路问题。当然,蒋高明并不反对在流动沙丘上种本地灌木,适宜的人工措施可加快沙丘固定。

  杨维西认为,提倡自然修复本身没有错,但也不能偏面夸大自然修复的作用。第一,不是所有的荒漠化地区都适合搞自然修复,比如许多流动沙丘,搁置几百年了都没有自然修复,而通过打草方格固定沙丘、飞播等手段,植被就恢复得比较好;第二,中国不同于美国、澳大利亚,人口众多,现在几乎到处都有人类活动,大面积围封不现实;第三,自然修复时间漫长,而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任务非常紧迫,不可能只等待自然修复,如果辅助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加快修复岂不更好。

  阻挡沙尘,林和草哪个唱主角?

  一方认为,应以草为主;另一方认为:不应排斥造林

  多年以来,植树造林几乎成了防沙治沙的代名词。陈广庭指出,我国实施了几十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近年启动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其项目规划决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以林治沙、以林防风”,对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没有“因地制宜”,而是笼统地以“植树造林”一种措施应对。他说,我国90%的沙漠化地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除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外,都达不到“植树造林”所需的条件。

  陈广庭说,沙尘的移动有3种方式:蠕移、跃移和漂移。前两种是主导,离地面高度40厘米左右,后一种在高空5000米左右——防护林对沙尘的阻挡作用非常有限。

  对于在草原上种树,宗锦耀更是坚决反对。他认为,草原上种树破坏了表层土壤和原有的生态系统,不是保护生态,而是破坏生态。而当前,由于退耕还林的投资远远大于退牧还草,在利益驱动下,许多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实际条件,热衷于在草原上种植杨树、松树等乔木,在内蒙古许多地方,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宗锦耀说,草原地区大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降雨400毫米以下,根本不适合植树造林。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防治荒漠化的主战场应该是草原恢复。

  对上述观点,杨维西认为,首先,在“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防沙治沙工程中是林草结合的,并不完全是种树,即使种树也种的不全是乔木。林业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比如近些年在内蒙古地区,柠条等灌木就占了80%。其次,防治荒漠化是该种树还是该种草,不应一概而论或绝对化,片面强调哪一个都不好。他认为,不能说降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一律不能种树。例如,西北部的绿洲是灌溉农业,靠的不是天然降雨,在绿洲周围应该种植杨树等乔木,保护村庄和农田;在草原地区的村庄、城镇和道路两边,也不应全部排斥种树。

至于在草原上只种杨树等乔木,杨维西也持反对态度,但他认为即使有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

5、淮河总体水质呈好转趋势 但水质仍属中度污染

来源:《新京报》2006年05月25日

  本报讯(记者马力)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十五”期间,淮河治污工程项目累计投入约146.5亿元,与2004年相比,2005年淮河流域总体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淮河干流未发生大的污染事故,沿岸群众饮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这位负责人是在通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年度执行情况时,作出此番表示的。他说,与2004年相比,2005年淮河全流域COD(化学需氧量,一种污染物)入河量下降23%.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评估显示,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人民政府总体上完成了《目标责任书》2005年度的工作任务。

  不过他同时表示,虽然淮河治污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总体上看淮河水质还属于中度污染,仍有一些跨省界断面水质不能达标,部分二、三级支流仍为劣五类水体,水体中氨氮浓度很高。目前主要存在环保投入不足,部分治污工程进展较慢等问题。

6、采石粉尘罩南京一山村 村民受苦患肺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5月25日

 

  灰蒙蒙的采石场。

 

  山峦在粉尘中隐去。

树木、庄稼也深受其害。

  运石不止,粉尘不息。

  近两年,南京六合区八百桥镇马头村泉水赵组近百户村民饱受附近采石场巨大粉尘的折磨,多人患上肺病。

  5月24日,笔者进入离村仅数百米的两家采石场,巨大的蘑菇状粉尘弥漫空中,将大山整个淹没。“我们村400多人天天生活在粉尘中,庄稼、树叶上全是1厘米厚的粉尘,平时家中根本不敢开窗,组里多位村民患上了肺病。”村民赵大爷痛心地说。

当天,泉水赵组村民与组长焦某发生争执。原因是焦某已与镇相关部门初步达成协议,在村口的马头山上架两架碎石机采石,每年补偿村民“环境污染费”1.6万元。村民表示,这绝对不能接受。八百桥镇矿站站长、镇司法所所长解释,采石场确实对环境有影响,之所以承包给焦某,是因为这里的山原本由某公司承包开发,后公司将一块山体开发权转让给焦某。

7、污泥填埋遭拒 “污泥危机”引发重庆环保问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5月25日

  如果垃圾处理场再不接收污泥,污水处理将被迫停止,大量污水就只能直排长江

本报重庆5月24日电 记者余继军报道:近日,由于重庆三峡库区部分垃圾处理场拒绝按协议接收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导致污水处理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上万吨污泥堆放在污水处理厂内或马路边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对此,重庆市政府启动环保问责制,并于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有关区县政府和市水务集团顾全大局,确保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

  在重庆三峡库区13个区县的18个污水处理厂,拒收污泥情况比较严重的区县有云阳县、长寿区、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忠县等5个区县。其中最严重的是云阳县,从2003年云阳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至今,产生的6500吨污泥一直没能进入垃圾处理场填埋,导致这些污泥随便堆放在厂区或是厂外公路上。

  重庆市三峡水务公司总工程师庞子山对此非常着急:“如果垃圾处理场再不接收污泥,厂区和厂外场地堆满污泥后,污水处理将不得不被迫停止,每天库区产生的大量污水就只能直排长江,受影响的将是整个三峡库区!”

  2003年,重庆在长江沿岸修建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由当地政府管理,13个区县的18个污水处理厂则由重庆市水务集团组建的三峡水务公司管理。目前库区投入运行的18个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污水15万―20万吨,产生含水量在80%以下的污泥150―200吨左右。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含水量在80%以下的污泥,容易堵塞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系统,并可能在堆放区形成沼泽,使挖掘机等填埋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库区各垃圾处理场纷纷要求污水处理厂将污泥的含水率降到65%以下才能进入垃圾场填埋,否则拒收。

  记者在长寿区马家沟垃圾处理场看到,一袋袋经过打包处理的污泥漂浮在黑黑的水中,大量散堆的污泥已经在坝前形成了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深3.5米的沼泽地。

  长寿区市政管理局局长李祥庆告诉记者:“根据垃圾处理场的填埋规范,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水率必须达到65%才能运往垃圾处理场填埋。”李祥庆说,“市政管理局是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行业主管部门,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也不愿看到双方出现僵局。但为保证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我们也没有办法。”

此事已引起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5月18日下午,重庆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有关区县政府和市水务集团增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行。《通知》强调若因推诿、扯皮或管理原因导致污泥、垃圾渗滤液产生二次污染,将严肃查处有关人员的责任。

8、长沙将投入160亿建设8个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2006年05月25日

  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长沙将投入160亿元,建设8个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长沙的大气污染与水污染问题。昨日,副市长徐湘平在市政协《关于做好长沙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重点提案督办会上作出郑重承诺。市政协主席简用超,副主席柳冠群、张迎龙、龙云彰、姚五零、李克俭等参加督办会。

  现场:生活污水直排湘江

  出水口浑浊的污水对准湘江哗哗直流,水面上飘浮着大量的黑色垃圾和泡沫,站在出水口下风向,刺鼻的气味几乎令人窒息。昨日上午,在潇湘大道两个排污口现场,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情形。据了解,目前,湘江西岸还没有大型污水处理厂,大量的生活污水就这样直排湘江。

  《关于做好长沙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指出,湘江长沙段还存在多种污染现象,如上游污染,沿江企业排污,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水上餐饮污染江水,加油船、旅游船、运砂船、挖砂船造成污染等。目前,长沙城区污水处理率还达不到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全国平均水平的要求。

  行动:“劲风”吹向非法排污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沙将在全市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劲风”行动,保护长沙饮用水源安全,检查新建项目环保制度执行情况,打击环境违法,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市政府两个《通告》执行情况,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行为,从5个方面入手,对违法排污单位进行执法,做到整改一批、处罚一批、停业整顿一批、关闭一批,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目标:八大工程根治污染

  “十一五”期间,长沙将投资160亿元,建设8个项目来根治长沙大气与水污染问题。这8个项目是:力争2年内拆除城区三环线以内所有燃煤锅炉及其烟囱,建设好5个污水处理厂,高标准建设好饮水工程,全面启动湘江枢纽工程,严格控制扬尘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处理好40万吨铬渣,做好社区污染整治、从源头治理生活污水,最大限度保护现有山体与水面。徐湘平强调,治理湘江长沙段水污染的当务之急是坚决控制企业非法排污,着重解决取水口污染问题,无条件取缔取水口周围的水上餐饮等。

  建议:治污要多管齐下

  市政协委员对长沙近几年来治理污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长沙治理污染的根本途径在于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肖顺良委员建议,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污染问题,让污染行为变成“过街老鼠”,要严把环境关,防止污染项目上马。龙云彰说,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加大对污染的处罚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严查环境污染。企业新上项目要做到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建设。

简用超鼓励市政协委员积极为长沙治理污染建言献策,并就长沙如何进一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刘军)

9、70.5%哈尔滨江段污染物超标

来源:生活报2006年05月25日

  本报24日讯 今日,哈市环保局通报了现阶段哈市水环境状况及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松花江哈尔滨段流量小,水位低,自净能力差,2005年监测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有两个功能区未达标,未达标河段长度为329公里,占干流总长度的70.5%,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

  水源地污染指标为氨氮、铁、锰

  哈市饮用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取自于松花江,分别为一水源四方台、二水源朱顺屯,两处取水量分别占全市取水总量的12.2%、79.27%。四方台、朱顺屯水源地均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拉林河口至朱顺屯功能区,按国家地表水水源地水质27项指标监测,2005年松花江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为三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铁、锰。菅草岭地下水水源地监测23项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锰和铁等,符合水源水质要求。11县(市)中有9个县(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均为三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是铁、锰和氨氮,延寿、尚志、宾县3个县(市)为地表水,其中延寿和尚志为三类水质。

  松花江哈尔滨段由双城市拉林河口入境至依兰县宏克力出境,全长466公里,市区段全长约66公里。2005年监测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有两个功能区未达标,未达标河段长度为329公里,占干流总长度的70.5%,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在14条一级支流中,有9条水质达到规划功能标准,有5条未达到规划功能标准。

  人为导致污染超标

  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游来水污染严重。日接纳来自第二松花江和嫩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约450万立方米,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沿岸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由于沿岸植被破坏严重,过度砍伐及开垦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地表径流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携带到江河中,造成水质污染。三是哈市排放的污水污染,哈市区日排污水97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占24.1%,生活污水占75.9%,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对松花江水质造成影响。

  污水截留工程已投入运行

  为提高水环境质量,哈市强化了饮用水源水质的保护。对四方台、朱顺屯等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及放牧、挖沙等非法作业活动予以清理和取缔。加强了水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及中水回用技术。

  为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哈市投入11亿元建设了沿江污水截留工程,配套的太平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目前,群力污水处理厂已进入招商引资和初步设计阶段,信义沟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开展项目可研和环评的前期工作,文昌三期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

目前,根据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哈市环保部门分别在水源地、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灌用水区设置了7个监测断面和10个沿江浅层地下水监测点。4月9日至22日,监测结果表明,水源地硝基苯连续检出,但未超标,最高含量为0.010毫克/升,国家标准为0.017毫克/升。松花江干流及渔业、工业、农灌用水各功能区的水体、冰体、底泥以及沿江浅层地下水中苯和硝基苯均未检出。(本报首席记者于鸿斌)

10、河北石津灌渠深州段武强段污染严重

来源:燕赵都市报2006年05月25日

  本报衡水电 (记者李海菊) 近日,滚滚污水从上游直泄用于农业灌溉的石津灌渠深州段、武强段,致使武强县街关镇梅庄村的几十棵树连同地上的杂草中毒而亡。

  昨日,记者来到了深州市境内的石津灌渠,看到渠里由西向东流动着墨汁般的黑水,并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许多路人不得不掩鼻而过。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武强县境内的石津灌渠,在街关镇梅庄村附近记者看到,用石津灌渠内的污水浇灌的几十棵树与成片的杂草

已死亡。

  深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孙振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石津灌渠起源于石家庄,横跨深州市,境内东西长40公里左右,到了武强后融入滏阳河,直达天津渤海湾。石津灌渠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仅深州市境内,渠两岸南北30公里左右的农田都靠渠内的水浇灌。一般情况下,深州市每年春天两次、秋天一次从岗南水库买水用于农田灌溉。

  常常在买水过后,上游就有污水排泄下来,这次排的污水污染指数非常高,孙振想接着说,污水流过他们市,进入武强境内,不知情的梅庄村村民以为渠里还是灌溉用的水,就浇了树,结果造成了几十棵树死亡,树下的杂草也未能幸免。前几天,他们从石津灌渠采样送到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SS(悬浮物)为230(标准为200)、COD(化学耗氧量)为1628.2(标准为300)、色度为1280,均严重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深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孙振想介绍说,因为这是跨地区污染,他们已向衡水市环保局打了报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处。

11、辽宁俩污染企业受严处

来源:沈阳晚报2006年05月25日

  本报讯(记者张晶)因为乱排污水影响环境,一家企业被限期治理,治理期间要限产减排;另一家企业则被关停、异地重建。5月23日,省环保局和省监察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省公布了2家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的环境污染企业的整治情况。

  今年2月17日,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水,导致太子河、鸭绿江水体污染的两大企业———辽阳市庆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市新巨浪造纸有限公司,列入全国11家挂牌督办企业名单之中,被国家环保总局曝光。

  事发后,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首次以政府名义对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下发了《限期治理通知书》(辽政限治[2006]1号),并对“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实施限期治理,在治理期间实行限产减排。

  该企业的环保项目已于今年3月23日正式启动,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每天可处理6000吨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工程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二期工程预计投资2.3亿元人民币,2008年底完成。

经过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后,新巨浪公司现已全面停产,丹东市政府于2006年4月14日24时对其实施了停水、停电。这是我省第一家仅因环境问题关停的大企业。

12、大唐集团“掘金”金沙江水电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6年05月24日

    记者昨天获悉,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签字仪式最近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据悉,观音岩水电站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控股建设,出资比例为70%,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6%,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4%。

观音岩水电站是金沙江中游一个重要水电站。金沙江是我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据悉,观音岩水电站装机容量300(5×60)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约为178.5亿元,动态总投资约为209.3亿元。(  阮晓琴)

13、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个别指标有改善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6年05月25日 

    三峡蓄水3年来,由于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有力,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个别指标有所改善。

    三峡大坝蓄水后,为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重庆市对长江干流水质进行了加密监测和跟踪,同时启动了“碧水行动”,采取强化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次级河流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

    监测数据表明,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27个断面均满足Ⅲ类水域功能,满足Ⅱ类标准的断面占81.5%,34个监测指标中,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与2000年相比,满足Ⅱ类标准的断面上升了11.9个百分点,出现超标的项目减少了6项。

    重庆市66条次级河流的168个监测断面中,64.9%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超标项目与历年相同,上升了17.3个百分点。

    全市61个饮用水源地中,96.7%的断面水质满足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要求,比2004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主城区1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1%,比上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肖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