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5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环保总局通报近期典型突发环境事件
2、怒江州加快小水电开发
3、三亿提速云南重大项目 滇中调水拟投资250亿
4、漫湾电站二次移民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5、法国发展组织援250万欧元 助湄河委会维持水生物系统
6、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研究部署三峡工程建设工作
7、专家:三峡工程相当每年为国家节约5000万吨燃煤
8、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水质维持饮用水标准
9、新华网:长江三峡主体工程开始接受验收
10、新华网:专家称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可减少三峡入库泥沙
11、松花江水位创新低 供水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12、青海湖缩水 50年来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面积
13、黄河流域生态状况好转 黄河已连续7年未断流
14、新华网:黄河水电进入“大发期”
15、河北白洋淀鼓励恢复鱼鹰捕鱼 以治理湖水污染
16、广东打击违法排污 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
17、环保人士呼吁吸取三峡教训
18、 [环保时评]:谁来狙击企业带污搬迁?
19、联合国官员考察遭无极破坏景区 恢复需3到5年
20、碧沽天池环境调查结果出炉:谁破坏 谁恢复
21、《无极》风波与明星社会责任
22、游山玩水归来的遗憾
1、环保总局通报近期典型突发环境事件
来源:环保总局 2006年05月15日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从2006年1月至今,环保总局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49起,涉及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这位负责人说,污染事件中,按污染大小分,重大事件4起,较大的13起,一般的32起;按污染的诱因分,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22起,由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12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11起,第三者责任引发的环境事件和气象条件改变引发的环境事件4起;按污染结果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15起,造成水污染的32起,造成水气综合污染的2起。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总局立即指导有关省区环保局采取处置措施,并对其中12起事件派出人员41人赴现场协助开展污染防控工作。目前,事态基本得到控制,绝大部分事件的警报已解除。
这位负责人还通报了其中两起案件的查处情况。这位负责人介绍,4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遭遇强风暴袭击,乌拉特前旗污水暂存池内严重超标的1050万吨造纸及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冲击黄河防洪大堤。当地政府下令掘堤泄污保护黄河大堤,泄污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淹没,57户村民受灾。经调查,乌拉特前旗塞外星华章造纸公司、美利北辰造纸集团两家企业长期超标排污,未按国家达标排污规定和污水暂存池设计及环评进水要求,而将严重超标的造纸废水直排污水暂存池,是造成污水暂存池水质严重超标的直接原因。同时,乌拉特前旗政府擅自改变设计与环评审批要求减少污水暂存池库容,对上级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落实不力,是造成本次自然风浪袭击黄河大堤发生溃坝险情的主要原因。调查组要求污水暂存池要按设计和环评审批重新建设、施工,堵死向黄河防洪堤内泄污的导流闸门,污水在暂存期间内要进行安全达标处置,已停产的两家造纸企业未经自治区环保局验收合格不得恢复生产,要全面开展对污染区域及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的监测工作,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这位负责人介绍,针对淮河流域在枯水期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环保总局环监局派出2个检查组,先后赴安徽、河南两省的6市11县对涡河流域和沙颍河流域的水质情况、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检查排污企业50家,河流34条,采集河流断面和排污口水样120个。检查的50家企业中36家企业超标排放;现场解剖的15家企业中6家存在偷排偷放行为,3家企业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擅自违法生产,6家属于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中的小造纸企业。检查中发现,随着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企业反查能力越来越强,偷排手段越加隐蔽。以华皖碳纤维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例,长期存在偷排行为,性质极其恶劣。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环保总局已下发监察通知书,要求安徽、河南两省对此次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一核查,依法处理,并彻查流域内的超标排污和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预防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这位负责人说,通过对上述事件的查处,反映出个别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违法排污问题。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污染严重、无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要责令停产治理,对超标排污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治理,对偷排偷放的企业要进行处罚和通报,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建议政府予以关停。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职责,认真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制度,认真开展各类重点污染源违法排污问题及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隐患的全面排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多发势头。
2、怒江州加快小水电开发
来源:云南日报 2006年05月14日
已签订开发协议拟建电站59座,目前开工建设14座,装机容量逾20万千瓦
日前,记者来到贡山县独龙江乡迪麻洛河电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戴着安全帽的建设者日夜奋战,挖掘机的声音震耳欲聋,运土车一趟又一趟地来回飞驰。迪麻洛河电站是独龙江乡第一个水电站,总装机为7.2万千瓦,总投资为3.5亿元,电站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3亿千瓦时,计划今年10月建成,将解决独龙族山乡的通电问题,结束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不通电的历史。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努力为怒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怒江、澜沧江支流众多,具有建设中小水电站的优势条件,大力开发中小水电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创新中小水电投融资体制,放宽政策,放活资源。
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吸引很多投资商竞相到怒江峡谷投资开发小水电,从而也加快了怒江水电建设步伐,使怒江小水电开发成为投资新亮点。记者从怒江州水利局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全州4县与34家开发商签订了48条河流的开发协议,拟建电站59座,装机76.32万千瓦,估算投资36.15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有14座,装机容量20.315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已立项的有29座电站,装机容量30.484万千瓦;已批流域规划的有11座电站,装机容量19.06万千瓦;其中去年竣工的亚目河一级等8座电站,装机容量10.625万千瓦,新开工25座电站,装机容量34.825万千瓦。
“民营企业纷纷进入电力,原因就在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小水电开发政策。”怒江州委书记解毅说。怒江州为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小水电开发,实行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开发形式,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开发中小水电,在中小水电建设项目审批上,怒江州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同时要求开发企业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扶持当地群众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怒江中小水电开发,为怒江建立起一个绿色生态的经济产业。
记者 刘为民 通讯员 刘征荣(云南日报)
3、三亿提速云南重大项目 滇中调水拟投资250亿
来源:生活新报 2006-05-12
滇中调水拟投资250亿
云南省有关部门正着手进行5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据悉,云南为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已将前期工作经费由2002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亿元,各州市也采取各项措施,增加前期工作投入。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水电开发:
争取2010年以前开工建设3300万千瓦,投产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1800万千瓦。2011年至2020年开工建设4000万千瓦,投产51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7000万千瓦。总投资4000亿元左右,经过15至20年的努力,把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培育成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
昆明滇池“四环”工程及昆明新机场,建设大昆明:
滇池“四环”工程以滇池为中心,建环湖截污、环湖交通、环湖生态、环湖新区,建设昆明新城区。在2020年前,带动民间资本、东部资本、外资3000亿至5000亿元投资,实施“一湖四区”的大昆明建设。
滇中调水工程:
投资250亿元左右,从虎跳峡水利枢纽每年调水25亿立方米,解决沿途州市缺水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水体污染治理难题。据介绍,这项工程涉及7个州市的50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1/3。
重大工业项目:
云南磷复肥项目总投资80亿元,新增磷铵240万吨,配套建设磷矿山及2×50万吨合成氨。兰坪铅锌矿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年产10万吨电锌能力。思茅纸厂林纸一体化项目,计划建设120万吨纸浆、50万吨纸和配套600万亩林基地,以及引进技术,发展电力开发相关产业。
结合中国通往东南亚大通道建设,发展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推进玉溪、曲靖、大理等城市化建设。
4、漫湾电站二次移民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来源:大理日报 2006-05-12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大理州继圆满完成漫湾电站水库移民第一次搬迁任务后,去年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第二次搬迁任务。
漫湾水电站于1993年6月30日建成投产。电站建设涉及我州南涧县第一次移民搬迁536人,第二次移民搬迁涉及南涧县的3个乡镇,5个村委会的92户,共394人。二次搬迁规划总面积为1343亩,其中开发调剂配置土地522亩,林地821亩;规划居民用地58.23亩;规划人畜引水工程43公里,输电线路19.5公里,变压器10台,农灌沟5.5公里,水窖110个,沼气池92口,规划总投资达1359.48万元。
根据昆明水利水电勘测研究设计院编制的《漫湾水电站移民二次搬迁安置实施规划》的要求,全州从2004年4月开始,组织了规划实施工作。截止2005年10月底已有65户移民完成了房屋建设,按时完成了搬迁,其余27户也在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搬迁任务。14个移民安置点共建成饮水输送管道19公里,完成10千伏输电线路5.9公里,完成公路建设2.7公里。
全州漫湾电站移民二次搬迁工作,经省发改委、省移民局组织检查验收,已按规划全部完成二次搬迁任务。
5、法国发展组织援250万欧元 助湄河委会维持水生物系统
来源:柬埔寨星洲日报 2006/05/13
(金边讯)法国发展组织(AFD)与湄公河委员会(MRC)签署维持水生动物学系统协议。共有25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其中150万欧元是法国发展组织的援款和100万欧元是法国世界环保基金。
签署协议是於本月10日,在老挝永珍由湄公河执行委员会主席奥利佛.考格雷斯和法国发展组织主任 艾特尼.华特主持会议,驻老挝的法国大使波提切出席仪式。
湄公河执行委员会指出,该计划是为了组织一个监督水生动物学系统,并管理好4个国家(柬埔寨、老挝、越南和泰国)湄公河的支流地区的系统。
该计划也是湄公河委员会的认识与新闻管理项目的一部分,并为湄公河的有关事项提供及时的新闻消息与帮助传递新闻消息的器具。该计划也将与世界气象组织合作发展。
今年,法国已第2次为我国提供无偿援助,第一次是於1月份,提供80万欧元,2次共330万欧元。驻老挝的法国大使指出,该计划对湄公河委员会执行管理湄公河水任务起著很大的作用与帮助。
6、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研究部署三峡工程建设工作
来源:新华社2006年05月12日
5月12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听取三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批准三峡水库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的工作方案,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
研究部署三峡工程建设工作 批准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12日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听取三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批准三峡水库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的工作方案,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曾培炎,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自2003年三峡工程全面转入三期建设以来,三峡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大坝即将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发挥。库区移民安置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水库综合管理得到加强。同时,在工程建设、移民工作、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任务依然繁重。
会议强调,200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确保三峡工程建设质量。三峡大坝很快就要接受高位蓄水的考验,其他各项工程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继续加强质量监管,认真落实各项质量保障措施,努力把三峡工程建成国际一流工程。二是切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要继续把维护移民稳定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质量,重点抓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三是大力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和优化库区经济结构,加强库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高度重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库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四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库管理。抓紧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搞好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加强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改善水库综合管理,确保三峡水库水质优良和安全运行。
会议对做好三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继续做好推进和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关省市要加大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工作力度。二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切实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运行、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移民搬迁安置与安稳致富、库区发展与水库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确保移民长治久安和库区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管理,严格督查。认真开展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稽查审计,保证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解决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峡建委组成人员出席会议,三峡工程建设专家组和稽查检查组有关成员、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企业和湖北省、重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7、专家:三峡工程相当每年为国家节约5000万吨燃煤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6年05月14日
中新网5月13日电 日前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从生态角度说,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环保工程,作为清洁能源,它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5000万吨燃煤。
谢修发称,水电是最清洁的能源,如果将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工业废物。这对减轻中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有巨大的作用。
三峡工程的环保功能还体现在其防洪效用上。长江中下游水灾频繁,这也是对生态的破坏。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这个地区的防洪标准,保护数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民的生存空间,具有巨大的环境效应。
谢修发表示,任何一项大型工程,总会给周围环境和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带来影响。但在建设过程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还是能将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三峡工程对水质、地质、气候均未带来较大影响。总体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8、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水质维持饮用水标准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5月14日
新华网宜昌5月14日电(记者 沈翀) 参与三峡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的专家日前说,蓄水以来三峡库坝区生态环境总体保持良好,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达到并维持了应有的饮用水标准。
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称,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运行后,对流域水质、泥沙、地质灾害等采取了一系列监控措施,加上国家近年在库区大力推行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岸坡绿化带工程及危岩与滑坡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等,三峡坝区和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总体良好。
从流域水质看,目前三峡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仍以三类水质为主,与蓄水前水平相当。为了保证未来的三峡库区是一库清水,多项三峡水环境保护项目正在推进当中。按照统一规划,2001年到2010年政府将投入近400亿元巨资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届时,分阶段建设成的150多座污水处理厂、170多座城市垃圾处理厂,将使三峡库区的污水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从气候变化上看,蓄水使三峡库区对周边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库区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特征。监测显示蓄水后库区周边平均气温增加了0.2度,其中冬季气温平均增加0.3度到1度,夏天气温平均下降0.9到1.2度。在地质环境上,三峡工程不会引发大的地震灾害。谢修发分析,三峡坝区属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远离地震活跃的板块边缘。目前库区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测到的最大地震规模为2.5级,对三峡枢纽及库区人们生活无危害性影响。
此外,对受到三峡工程影响的水生生物、陆生植物物种,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也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经过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人工繁殖栽培和植物园内迁地保育均已获得成功。(完)
9、新华网:长江三峡主体工程开始接受验收
来源:新华网2006年5月14日
新华网宜昌5月14日电(记者房宁、沈翀、章利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的验收组14日开始对三峡工程三期枢纽工程进行验收。这是三峡最后一期工程中第一个开始进行验收的项目。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日前透露,三峡大坝预计将于本月20日全线浇筑到顶。验收组的43位专家14日登上正在建设的右岸大坝,察看工程进度和质量。
陪同专家视察的三峡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技术管理部主任丁琦华说,三峡工程分为三期完成。第三期工程自2004年初开始,至2009年工程全部竣工。本次进行的是枢纽工程验收。随后还有移民和输变电系统验收。
丁琦华说,验收将持续到23日。届时,验收组将对三峡右岸大坝是否具备挡水条件进行最后评估。
按计划,大坝建成后,将于2006年6月爆破拆除三期上游围堰,右岸大坝正式挡水。
验收期间,专家将检查右岸大坝海拔高程160米以下坝体的土建工程和相应的金属结构工程及机电设备,右岸大坝基础开挖、处理及渗流控制工程等项目。同时,验收组还将对右岸地下电站进口就位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
此前三峡开发总公司的专家组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三峡枢纽工程2005年度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对部分项目进行分项验收或中间验收。报告显示,三峡大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完)
10、新华网:专家称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可减少三峡入库泥沙
来源:新华网 2006年5月14日
新华网宜昌5月14日电(记者江时强、黄豁)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三峡工程上游进行的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可减少三峡库区入库沙量,对促进三峡工程效益发挥和减轻重庆港的淤积有重要作用。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力资源丰富,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的水电基地。根据规划,金沙江中下游将建设12座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为5858万千瓦。2002年,国家正式授权三峡总公司先期开发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电站。4座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3800多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以2005年12月溪洛渡电站开工建设为标志,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全面启动。
曹广晶说,金沙江上的梯级电站在发挥发电、防洪效益的同时,还具有拦沙效益,可使下游三峡库区入库含沙量比天然状态有所减少,有利于三峡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
金沙江中游是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以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干流上的溪洛渡电站为例,经计算分析,溪洛渡水库单独运行60年,三峡库区入库沙量将比天然状态减少34.1%以上,中数粒径细化约40%,对促进三峡工程效益发挥和减轻重庆港的淤积有重要作用。(完)
11、松花江水位创新低 供水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06年05月15日
松花江大面积河道裸露,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沙滩
据黑龙江日报14日报道(见习记者 赵 爽)记者从哈尔滨市水文局获悉,今天,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为111.62米,低于12日0.04米,低于去年5月13日1.68米,再一次创下今年新低。对此,哈尔滨市供水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城市供水正常、安全。
据了解,去冬今春降水偏少,松花江一级支流拉林河、阿什河、呼兰河等大中型河流水量小,水位低于历年;部分小型河流还出现断流,使松花江水位持续走低。哈市水库蓄水不足,西泉眼等大中型水库水量小,达不到灌溉兴利的水平,已对哈市沿江的宾县、阿城、木兰、方正等县市的农田灌溉造成影响。
哈市有关部门将在农田和水稻种植区有计划地打各种水源井,以保证农业灌溉。另外还将采取修建临时水站,对原有的机电井、抗旱设备进行检修,建泵站,疏通灌溉渠道等多种措施进行抗旱。
为保证低水位期间的安全供水工作,哈尔滨供排水集团24小时对取水口进行巡视和清理,对水厂内从水塔到取水口的导水管、真空管进行全面疏通,并随时准备启用三台备用机组,保证全市供水正常。水质方面,由于开江期刚刚来临,松花江流速缓慢,江水还处于低温低浊状态,水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为了确保松花江水质安全,哈尔滨供排水集团继续实行开江期应急预案,在取水口加投粉墨活性炭,保证对进厂水、出厂水水质的检测频率,其中对取水口水源水质的监测继续保持每小时一次。
12、青海湖缩水 50年来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面积
来源:新华网2006年05月15日
新华网西宁5月15日电(记者任晓刚)近50年来,青海湖的面积以每年消失一个杭州西湖的速度不断缩减。这是气象部门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
“上世纪五十年代,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而现在只有4256.04多平方公里了,50年间缩减了311.96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就要消失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国庆对青海湖湖水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充满忧虑。
青海省遥感与生态研究所的冯蜀青告诉记者,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分析,青海湖东岸、北岸和西岸的陆地都有向湖中推进的趋势,其中北岸和西岸推进速度较快。对1975年-2000年的湖岸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5年来北岸陆地相对最大推进距离为3266.9米,年均推进130.6米,而西岸主要的注水河流布哈河向湖水相对推进1566.3米,年均推进62.6米,西岸北端相对最大推进距离达到3086.4米,年均推进123.1米。
在一张1975年的遥感卫星图上,位于青海湖西岸的鸟岛还是一个纵向长条形、三面环水的半岛,而2000年的遥感卫星图上,鸟岛已经不能称其为“岛”了,因为它已经完全与陆地连为一体了。
冯蜀青说,在青海湖东岸的尕海、海晏湾湖一带,遥感统计沙地、沙丘的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在西岸布哈河北岸、鸟岛附近也有沙化及潜在沙化土地存在。
张国庆认为,造成青海湖不断缩减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特别是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的注水河流50%已经干涸。
气象监测结果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青海湖地区连续10余年降水不足,自2003年以来,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开始恢复,目前已基本恢复至历史平均年降水量。降水增加是否会缓解或者遏止青海湖不断缩减的趋势,专家认为目前尚不能确定,还有待于观察。
13、黄河流域生态状况好转 黄河已连续7年未断流
来源:新华网2006年05月14日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4日电(记者丁铭 林嵬)随着黄河近日入海流量达到每秒895立方米,创下自1997年以来同期入海流量的最高水平,黄河已实现自1999年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连续7年不断流,一度恶化的黄河流域生态状况开始好转。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唯一纵贯东西的大河。它的断流引发了河道萎缩、水生物减少、湿地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还直接导致黄河造陆功能衰退,海岸线蚀退加快。据统计,1976年至2000年,整个黄河三角洲蚀退面积近284平方公里。
国务院于1999年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使黄河非汛期下游保持了一定的流量。
据黄委会调查,目前,受黄河断流破坏的200多平方公里的河道湿地得到修复,加上沿黄各地对河道湿地的保护,黄河下游河道湿地已能够稳定发育。
黄河不断流保证了鱼类产卵育幼期的生态环境用水,20世纪80年代消失的黄河铜鱼又重新在下游成群游弋,多年未见的黄河刀鱼也重新出现。
河口地区入海水量的增加,初步遏制了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的势头,对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
目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数量由之前的187种增加到283种;而在黄河三角洲第二大自然保护区——贝壳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有野生珍稀生物459种,比5年前增加近一倍。
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里,有21个年份黄河下游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南开封附近,长度达704公里。黄河最后一次断流是1999年8月11日。
14、新华网:黄河水电进入“大发期”
来源:新华网2006年5月15日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15日电(记者丁铭、林嵬)记者近日在黄河流域采访了解到,由于去年及今春黄河来水偏多,黄河干流大型水库“盆满钵盈”,水电进入“大发期”。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水量调度局局长安新代介绍,自2005年7月以来,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来水比多年均值多8%,到今年4月份,黄河干流上龙羊峡、小浪底等5大调蓄水库蓄水创10年来新高。
由于水库蓄水充足,为各大水电站发电提供了充足水源。记者在黄河上游一些梯级电站看到,随着黄河防凌结束,各电站都开足马力进行发电。位于甘肃省境内的盐锅峡水电站10台机组全部运行发电,而与盐锅峡水电站同属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陇电分公司的八盘峡水电站,也在满负荷发电。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聂毅涛表示,今年汛前,黄河干流水库要降至汛限水位以下,而且黄河上游梯级电站环环相扣,一个电站发电,其他电站必须跟着发电,否则将造成弃水。因此,各水电站已进入“大发期”。(完)
15、河北白洋淀鼓励恢复鱼鹰捕鱼 以治理湖水污染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5月14日
5月12日,河北保定安新县的渔民在白洋淀上捕鱼。
5月12日,两只鱼鹰在白洋淀上接受捕鱼训练。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2006年初春,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因水污染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对此,保定市政府采取了截留污水,消除污染源头,调水入淀等措施,使白洋淀内水污染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白洋淀上又能见到鱼鹰了。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16、广东打击违法排污 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6年05月15日
本报讯 记者翁淑贤报道: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广东环境监督执法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环境污染事故多发,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去年,全省共发生污染事故32宗,一些水污染曾一度对流域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带来影响。为确保群众饮用水源安全,广东环保部门将开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专项行动,于今年年底前彻底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据去年的环境隐患排查显示,广东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石油和化工企业有260多家,年产生50吨危险废物的企业有5000家,此外还有1.5万枚放射源。为此,广东环保局将联合十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隐患和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污染问题,严肃查处违反环评制度的违法建设项目。其中,揭阳电镀等10个重点问题已成为广东环保局今年集中整治的焦点。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对全省范围内的电镀、印染、造纸等10大重污染行业进行全面摸查,建立重点污染源信息系统。
为促进企业自律,广东环保局还将加快实施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对省控重点工业污染源、0.6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燃油电厂和1万吨/日及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进行一次环境信用评价,对获得环保诚信、环保警示、环保严管的企业分别以绿牌、黄牌、红牌标示,并在每年11月向社会公布。据透露,环保信用结果还可能纳入全国信用数据库,将对企业贷款、上市等产生影响。
此外,广东120家省控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届时,重点污染源的废水及废气排放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主要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等均可在广东环保局监控网络上实时显示。企业一旦发生偷排、漏排,监控系统会实时报警,环保执法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到场调查取证。
17、环保人士呼吁吸取三峡教训
来源:BBC中文网 14-05-2006
三峡大坝5月20日将全线建成,但环保人士警告,应吸取这座“世界最大水电工程”建坝过程的环保教训。
环保人士说,在山峡水电工程走过十几个年头后,为寻找能源四处奔忙的中国官员又在推动类似的水电工程上马。
吸取教训
他们说,三峡工程应成为一个可供借鉴的实例,让继续倡导多建坝的人三思而后行。
在三峡工程即将全线建成时,已有一些建坝支持者提议在长江上游修建更多的水电站,其中包括位于云南省的虎跳峡水电站。
甚至有人提议在云南省怒江上游修建13个水电站,这一水电项目将历时十年,而建成后的发电能力据报是三峡的三倍。但是,有关建坝与反对建坝的人士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自从三峡大坝被批准建设后,中国当局已制定了大坝建设对周围环保影响的相关法案。
反对建坝
公开反对建造三峡大坝的中国知名作家戴晴表示,问题在于,公众对这些庞大的水电工程缺乏参与,没有加入有关工程的公开辩论。
有关计划中的怒江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已经完成,但是没有公布。
支持建坝者说,三峡大坝将改善长江航运能力。 中国当局在论证三峡工程时表示,三峡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发电效益,防洪效益,航运效益,以及造福居民。
但是,戴晴批评说,“如果我们看看这四个建坝目的,只有第一个实现了,那就是发电。”
戴晴对路透社记者说,“但与其它的发电方式相比,三峡发的电太贵了。”
三峡大坝从2003年中期开始发电,到2009年等26台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时,三峡的发电能力才能达到饱和。
中国政府表示,三峡大坝每年能发电847亿度电,在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将提前两年实现。
环境成本
在1993年建坝当初的预算为108亿美元,但据现在估计,三峡水电工程全部完工将耗资约250亿美元。
然而,三峡工程的开支成本应该怎样来计算,也可并非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长江水患在上个世纪曾使沿江30万居民死亡,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防洪能力将提高很多。
目前,中国能源消耗70%都来自污染大的煤炭,水电相比之下倒是较为经济、污染更少的能源。
三峡工程除了遭到环保人士多年来的长期、坚决反对之外,主要难题之一是搬迁和重新安置数以百万计的库区居民。
三峡大坝全长2300多米,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
18、 [环保时评]:谁来狙击企业带污搬迁?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5月15日
“95%海水遭重度污染,“珠三角”逼迁五万高污港企”———5月14日《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个令众多投资“珠三角”的港商颇感心惊的消息正在迅速传播:一些高排污的港资企业近期纷纷得到当地政府告知,约满后将不会获得续约。据悉,一些企业正陆续搬离深圳、东莞等地,有的把新厂开到了云南和缅甸边境,有的则打算迁到江西、湖南等地。
从报道中得知,这些污染企业固然是从“珠三角”“败走”,但似乎少有从此“洗心革面”不再污染的打算,一些企业之所以迁向内地,或许是准备易地再“染”,再寻发财机会。在当前局面下令人不得不担忧的是:这些污染企业会不会成为“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污染游击队”?
据统计,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港资企业有8万多家,面临转型的企业多达5万家以上,可以想见的是,如果这么多污染企业都迁往内地,则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怎样的污染“潘多拉盒子”?从当前形势以及近年的经验看,这些污染企业大概是不难找到新的栖身之处的:当前有太多地方,发展冲动十分强烈,有的饥不择食。所以,这些在“珠三角”地区已经几乎成为“过街老鼠”的污染企业,可能很快成为其他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倘若此事不幸而言中,这就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局面。实际上,与内地一些地方相比,“珠三角”地区或许要算是污染承受力比较强的地方,因为当地水量充沛,离出海口也较近。“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排入珠江口的各种污水量每年超过20亿吨,珠江口海域如今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显然,如此规模的污染如果施予内地,其危害性大概还会增加许多。
笔者认为,对企业带污迁徙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台措施,予以“狙击”。由于一些陷于发展狂热中的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已经失去了“免疫力”,对企业带污搬迁的行为,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硬性措施,并确保实施。(郭之纯)
19、联合国官员考察遭无极破坏景区 恢复需3到5年
来源:京华时报2006年05月15日
昨天,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马苏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官员景峰到碧沽天池现场考察。马苏红说,《无极》剧组在碧沽天池建造工程,并没有按规定获得审批手续。
此前,迪庆州林业局、环保局和建设局三部门先后出具调查报告,认为《无极》剧组对景区的破坏程度并不大。马苏红则称,剧组对景区的破坏,需3到5年方能恢复。
昨天上午,云南省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马苏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官员景峰到碧沽天池现场考察。
考察过后,马苏红说,《无极》剧组建造“海棠精舍”工程时,确实对景区造成了一些破坏,需要3到5年才能恢复。
马苏红还兼任着云南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云南省建设厅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职务,碧沽天池在申报世界文化风景遗产时,他曾到过天池两次。昨天,他再次考察完后说,变化不大,主要是修栈道地方的杜鹃花被破坏。
马苏红说,虽然天池周边破坏并不大,当地政府也做了一些恢复工程,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被毁坏的部分杜鹃花丛。按照世界文化风景遗产管理条例,在风景名胜区搞工程设施,需要向建设部审批。在这方面,《无极》剧组并没有经过建设部的审批。
碧沽天池属于核心保护区,在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属于一级保护区。马苏红说,《无极》剧组在碧沽天池旁建“海棠精舍”,属于影响自然风景的工程。
“国家相关的法规是很完善的,但一些人的观念和意识不强。”马苏红说。
当地三部门出具调查报告
《无极》剧组破坏碧沽天池环境的事件曝光后,云南省迪庆州林业局、建设局、环保局先后到现场做了调查,5月11日、12日,三部门先后出具了调查报告。
迪庆州林业局在调查报告中称,《无极》剧组“在原采伐迹地上搭建了3个临时工棚,在草甸上搭建了临时性建设物‘海棠金舍’1座和至天池湖心岛简易木桥1座,从原林区公路尽头至天池湖边用沙石和原木铺设了长120米、宽4米的便道一条,其中沙石铺设100米,用原木铺设20米,占用草甸及矮灌丛480平方米,其中用沙石铺设的路面覆盖以豆叶杜鹃为主的矮灌植被150平方米。”
迪庆州林业局经过评估认为,“就整个碧沽天池而言,植被基本没有影响。沙石路面和水泥柱基,可采取清除或回土填埋的方式,实地恢复植被。”
迪庆州环保局的调查报告中则认为,《无极》剧组修建“海棠精舍”及沙石道路过程中破坏了碧沽天池周围部分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植被,影响了碧沽天池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从现场看,建设临时占地面积较少,无永久性占地,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破坏,是可以恢复的。”
迪庆州建设局的调查报告中也称:“看了天池周边数百米的范围,没有发现森林和湿地花海被砍伐或造成大面积破坏。……在拍摄时剧组是注重环保的,要求演员(包括群众演员)处理好生活垃圾,不得随意践踏周边草地和花海……置景用的木材是有合法手续的,是用枯死的虫灾林木搭建而成的。”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迪庆州建设局还称,“(天池)附近群众对影片拍摄造成环境的破坏一说持不支持态度。”
本报调查 村民证实剧组破坏环境
5月14日,香格里拉县飘起大雪,记者再次上山,寻找曾参加过《无极》剧组拍摄的群众演员,求证当时剧组到天池拍摄的一些细节。
住在碧沽天池下面的中甸镇村民农农2004年4月份曾为《无极》剧组铺过路。农农回忆说,当时修进天池旁边的路,剧组找来了推土机,直接把地上的杜鹃花铲平,然后铺上沙石,大概铺了100多米长的沙石路。然后,通向天池边剧组又搭建了一条木栈道,“直接把栈道压在杜鹃花上面。”
当时,剧组每天住在县里的宾馆里,每天早上带着饮料、盒饭进到碧沽天池旁,中午在现场吃。农农说:“他们喝完的饮料随手就扔了,没有人捡,地上还有饭盒。”
听说记者打听《无极》剧组的事,村民马建明突然好奇地问:“他们电影赚了多少钱?”记者表示不大清楚。马建明和旁边的村民又说:“他们剧组拍镜头,召集我们村民赶过去一大群牦牛,到现在还没给一分钱。”
遭破坏地点正在修复中
5月13日下午,沿着崎岖的山路,几次迷路后,记者终于来到碧沽天池,天正下着暴雨,《无极》剧组建造的“海棠精舍”和栈道已完全被清理干净,天池上空雾气缭绕。
工程领队和队友躲在天池旁边的木房子里避雨。他说,5月5日,香格里拉县林业局让农奴带着十几个人到天池边清理留在湖边的垃圾,修复栈道破坏的地方,用拖拉机运肥料铺上后,撒种草籽。
工程领队说,他们一共14个人,一天能铺10多米长的肥料,肥料是从附近的牛场用拖拉机运过来。做这项工程的费用,县政府说,等干完活再说。
每天晚上,他和队友睡在湖边小木屋的湿地板上。小木屋使用了十几年,木板之间有着三四厘米的间距,风刮得小屋里很冷,日夜得用木柴生火取暖。
工程领队披着羊皮袄,浑身已被打湿。见雨水小了些,他招呼大家立刻出去拉肥料,撒草籽。他说,大概明天肥料就可以铺好,草籽可以撒完。他指着旁边的半米多高的杜鹃花丛说,恢复到这个样子,大概还得三四年时间。
当地官员对此事保持缄默
5月13日,记者赶到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拨通迪庆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爱明的电话。李爱明说:“从今天开始,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此前一天,有几家媒体记者专访了李爱明。李爱明认为,剧组对天池的破坏不大,只是一点,也很快能恢复。
随后,他的言论遭到一些评论者的攻击,认为是在《无极》辩护。
有媒体评论说,李爱明的说法是在为《无极》剧组辩护。李爱明则称,他是《无极》剧组协拍小组的负责人,日常主要负责召集一些群众演员、车辆等事情,了解剧组的情况。
对《无极》剧组破坏天池环境的调查结果,林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不断抛出说法,出台新的规定。李爱明说,他希望记者从事实的角度报道。
当天,记者又联系到香格里拉县宣传部部长和丽萍,她说,“现在我们一律不再接受媒体采访,等环评报告出来吧。”
链接 《无极》剧组被指破坏碧沽天池环境
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主题报告中对《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
此举一出,即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云南省建设厅随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云南省环保局也已要求迪庆州环保局展开调查。
随后,国家环保总局责成云南省环保局调查《无极》剧组是否破坏香格里拉环境并将调查结果上报。
20、碧沽天池环境调查结果出炉:谁破坏 谁恢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年05月15日
人民网昆明5月14日电 记者陈娟报道:今天,云南省环保局调查组返回昆明,并得出对碧沽天池现场的初步调查结果:电影《无极》剧组在当地拍摄,确实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对此,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高正文。
结论:“有影响但不太大”
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5月12日,云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云南省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联合成立调查组,赴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碧沽天池调查,对外界所报道的《无极》剧组对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作检测和评估。
高正文告诉记者,通过调查组对该事件展开的深入调查,得出的初步调查结果为“摄制组对环境是有影响,但影响不太大;通过治理后,植被是可以恢复的。”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无极”摄制组于2004年5月进入碧沽天池,总共投资100多万元,铺设了一条长100米、宽4米的沙石路,在原采伐迹地上搭建了3个临时工棚,在草甸上搭建了临时性建筑物“海棠金舍”1座和至天池湖心岛简易木桥1座,从林区公路尽头至天池湖边用沙石和原木铺设了一条长120米、宽2.7米的便道,占用草甸及矮灌丛近500平方米。2004年6月,该摄制组撤离碧古天池。
目前,天池附近修建的临时工棚、“海棠金舍”及跨越碧沽天池的简易木桥已拆除,附近遗留的生活垃圾均已清除完毕。高正文说,沙石路的表层必须除去,然后再运来高山泥土铺盖,同时,当地正在撒种草种以恢复植被,“由于碧沽天池海拔高、气候冷,原有植被的恢复需要较长的周期。”
反思:亟须完善相关法规
据了解,此次《无极》剧组的拍摄,其中的一些项目是应该进行环评的,比如“海棠金舍”、沙石路等项目,但剧组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比如环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电影拍摄会带来经济上尤其是旅游方面的收益,但是有时忽略了拍摄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的日常饮食和生活,场景搭建都可能带来污染。”高正文表示,对于应向环保部门申报而未申报的情况,按常理应该责令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但目前该剧组的相关设施已经拆除,这个条款已经不适应上述规则,只能是‘谁破坏、谁恢复’。”
“从长远来说,针对到景点拍摄这种活动,必须要完善法规、加强执法。”高正文说,目前,对于影视剧组到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拍摄这种行为,在现有的《环评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也没有相应技术准则。“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和管理,不但对文化产业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开发,也要加强环境监管。”
21、《无极》风波与明星社会责任
来源:新京报 2006-5-12
《无极》破坏天池事件尚在舆论热议中,昨日又传出消息,说是圆明园也曾遭《无极》毁容。
其实,像《无极》剧组这样毁坏和污染环境的剧组及明星绝对不是一两个。对此媒体曾有一些零星报道,但这些生态破坏行为似乎未能得到足够关注,等到这次建设部副部长出来发话了,媒体、公众方引起重视。
拍一部电影毁坏生态环境,我认为鞭子应先打在那些景区管理者头上。为了帮助拍摄《无极》,当地政府的热情达到了百分之百,一路开绿灯,结果却是《无极》赚钱了,圣湖却失色了。对于地方政府的这种“热情”,我们并不陌生,在一些官员的眼里,明星是如雷贯耳的文化界名人,名人当然就可以不受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地方政府的“不设防”心理使得商业资本的力量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在高山杜鹃花海这样生态奇观上横行无忌。九寨沟、神农架、香格里拉……如果拍一个电影就破坏一片原始生态景观,我们美丽的家园还能经得住几次破坏?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须知,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不仅归当地所有,而且属于全人类。
鞭子当然也不能放过我们的一些明星。这些年来明星当中有不少出来做各种公益事业的代言人、“大使”等等。
他们的确起到了明星效应。明星作为社会的精英,带头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度,有底线。拍电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属于底线。陈凯歌曾有过多年在国外生活的经历,环保意识不应比一般的人差。创作影视精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公众的精神需要,而倘若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这样的文化作品即使其商业票房再高,也无任何社会效益。
建设部副部长批评一个摄制组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对此的重视,但政府主管部门除了批评,还应该出台相关法规以避免环境遭到破坏。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法律规章之上。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现有的环保法在影视作品制作对环境影响的管理方面还是空白。我们期待着国家主管部门,今后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约束管理者、明星和公众的行为举止。 □汪永晨(北京学者)
22、游山玩水归来的遗憾
来源:新京报 2006-5-14
如果自然让我们糟蹋了,古迹让我们弄脏了,我们看到的还是原本的大自然,还是已经存留了成百甚至上千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吗?
“五一”长假,绿家园志愿者一行30多人到梵净山生态游。梵净山1986年被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成为中国的第四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五月的梵净山,盛开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各种鸟类在大山深处栖息飞翔。
这正是关注自然的人们,在“五一”时选择去那里认识自然的原因所在。
去之前就知道,要想看到梵净山上那奇特的山石,就要面对7896个台阶的考验。可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些本想去认识自然的人走进那片自然时,却又多了一件要做的事:捡垃圾。因为绿树花红中的矿泉水瓶和各种塑料包装纸,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山上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箱,可它们的作用并没有让一些爬山人认知。
离开梵净山,我们到了贵州的镇远,镇远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氵舞阳河穿古城而过。站在青龙洞上放眼望去,别具风格的建筑依江而建。人们拍照时,江上总有一些小木船从早到晚在江中忙碌着。当地人说那是打捞垃圾的船。本以为这是环卫部门的工作,没想到却完全是自发的。正在我们这群绿色志愿者为之感慨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这些在江上捞垃圾的人一天能赚不少钱呢!
离开贵州,我到了湖南凤凰古城,到的那天就和游览车上拉客的人吵了一架。我站在车下时,一块西瓜皮从车上扔到青石板的路面上。我对扔西瓜皮的人说,如果大家都这么扔,这古城还怎么看?不远处就有垃圾箱啊。可是,那人立刻对我说,你凭什么要我捡起来? 我到凤凰的前一天,那里下了雨,附近的重要景点天龙峡我去时大水已退,人们在欣赏大峡谷时,也要目视满峡谷到处都有的包装纸。我离开凤凰的前一天夜里,古城又下了雨,第二天早上泛舟于沱江中时,人们满眼看到的又是漂泊在江上的塑料瓶子、白色餐盒,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鞋子。临走时,已经坐在长途车上,售票员随手就把车上因下雨被淋湿了的一本相册的封面撕下来扔出车门。指着车门外,我对售票员说,车站这么脏,多影响凤凰的形象。她马上笑着说:政府真应该好好管理管理。我说你就应该先管管自己。她回答说:不罚钱,谁都会扔,政府要罚钱才行。
我曾泛舟于法国的塞纳河,漫步于德国的莱茵河畔,从没有见到过一只捞脏的船。 我也曾乘船走过澜沧江的下游湄公河,无论是柬埔寨、越南还是泰国,也没见过江上有那么多的船,装着从江中打捞出来的垃圾。
2005年松花江的污染,让每一个人都在谈论水污染给我们的生态、生活带来的灾难。可当我们责怪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对生态不负责,责怪国人的素质低时,又有谁问过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我们总是在羡慕国外,羡慕人家的生态,夸奖人家的环境,可在羡慕、夸奖的同时,我们自己却那么不经意的随手把西瓜皮扔到本来干干净净的马路上、把用过的纸扔出车窗、把各种垃圾丢在本是清澈的江水中。
以全国来说,我见到的梵净山、镇远、凤凰古城的问题也许只是个别现象。山上、江中多了一点垃圾,也许并不会对大自然造成多大的破坏。可现在我们每年的三个长假,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走出家门去欣赏大好河山。游山玩水,游的是大自然。体味古城风貌,是享受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传统。如果自然让我们糟蹋了,古迹让我们弄脏了,我们看到的还是原本的大自然,还是已经存留了成百甚至上千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吗?
这种糟蹋、这种破坏造成的影响用不着等到后代,被垃圾包围着的现实,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已经是随时随地可见,已经是游山玩水归来的深深遗憾。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绿家园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