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五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5-11

今日江河信息汇总:1、周生贤:环保工作不搞形式主义 切忌花拳绣腿

                  2、全国人大调研组赴甘肃白银市调查酸雾

                  3、西藏之水不能救中国

                  4、水资源短缺影响非洲经济发展

                  5、组图:合肥"泔水猪"排污严重污染环境

                  6、鱼塘14亩鱼因污染死亡 村民该找谁负责

                  7、广州化工仓库着火致空气污染 七千民众紧急疏散

                  8、云南急查《无极》毁天池 陈红称留足钱修复环境

                  9、影视也须引入环保评估

                  10、“在中国,生存需要压倒了环保”

                  11、2006年国际环保博览会将在大连举行

                  12、小冰川2050年消亡 祁连山冰川退缩 危及河西走廊

 

1、周生贤:环保工作不搞形式主义 切忌花拳绣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5月11日

  环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坚决遏制过多过滥的环保评比,撤销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的活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环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在求真务实上下苦功,切忌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前,在一些地方,过多过滥的环保评比、达标、表彰、创建、论坛、展销、检查,占用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加大了行政成本,加剧了官僚主义作风,群众和基层环保部门多有怨言。要对各类活动进行一次系统整合,坚决撤销形式主义色彩浓重的活动。即使具有一定声誉、予以保留的活动,也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凡是论坛、展销之类的活动,必须自愿参加,不准搞摊派、下指令。对于未经批准擅自举办的各类活动,违反政策举办的活动,纪检监察机关要追究有关单位的领导责任。

  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环保任务越是繁重,越要集中精力抓重点、抓大事、抓长远。在减文减会方面,必须拿出硬措施,建立严格的制度,凡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绝不能各自为政、文出多门、政策打架、搞乱基层,绝不能用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入基层、排忧解难,面向实际、解决问题,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使机关、行业、社会看到新面貌。

――5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国家环保总局机关思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上说

2、全国人大调研组赴甘肃白银市调查酸雾

来源:西部商报 2006年05月11日

  本报记者秦佩云为您摄影报道 5月10日下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国务院东北办、西部办有关领导成员组成的全国人大重点办理建议调研组亲赴白银公司,对深部铜矿露天矿、三冶炼厂、白银公司铜业公司、白银市东大沟排污口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了白银市的污染情况。

  白银治污 技术设备是关键

  在10日上午召开的白银市污染综合治理暨经济转型建设办理座谈会上,白银市市长袁占亭向调研组介绍了白银市的工业结构及污染情况。据了解,2005年,白银公司工业废气排放量184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9.87万吨,烟尘排放量2164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447吨,工业废渣年产生量136万吨。据白银公司董事长冯杰介绍,造成污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生产设备的老化,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途径。

  “三废”治理白银需要16.2亿

  在汇报中,白银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指出,白银公司“三废”综合整治项目,包括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三废”污染治理、三冶炼厂ISP工艺“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黄河白银段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及回用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甘肃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工程需资金5.2亿元,恳请国家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10日下午4时,当调研组来到白银公司铜业公司烧结车间时,滚滚的酸雾让调研组成员们震惊不已。

3、西藏之水不能救中国

来源:BBC中文网报道  德国多特蒙得大学水利专家 王维洛

沙尘暴肆虐

2006年4月,十几天的强沙尘暴把北京刮得昏天黑地,人们搞不清楚这沙尘暴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有专家说,沙尘暴来自境外,即使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未来沙尘暴也是不可避免的;有专家认为,引起今年沙尘暴强度大、频率高的原因是中国北方今年气候变暖、降水偏少等等,可见沙尘暴是国产的。

也有人认为是大风刮起了奥运会场馆工地上的尘土引起的,所以北京市副市长在检查工作时才大发雷霆。

在沙尘暴期间,人的心情特别烦躁。浑浑噩噩的北京在期待着一个救星。最好有个一劳永逸的工程能够解决沙尘暴问题。?最好有个一揽子的计划能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西线调水工程!用西藏之水救中国!用西藏之水救北京!有了西藏之水,就不会再有沙尘暴!

一本名为《西藏之水救中国》的新书在中南海传播,据说这本名为《西藏之水救中国》的新书让胡锦涛拍案叫好。

朔天运河计划

其实西藏之水北调工程,也叫大西线引水工程并不是什么新主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人民日报就登载了郭开先生的"朔天运河计划",被海内外媒体吵得热火朝天,被称为是"再造一个中国"的计划。

接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将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作为正式提案上交,称此方案为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提案,可以新增加20亿亩农田,可以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还可为一亿六千万人提供就业位置。

据国内媒体报导,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邹家华、王首道、叶飞、程思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为南水北调大西线"朔天运河"方案题过词。69家国家级研究设计院、科研机构参与了研究,一大批专家学者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港台及外籍人士都积极支持,上千名司局级、部级、副总理级以上干部,几百名将军一再呼吁上大西线工程,国内外几百家报刊媒体发表了上万篇文章热情赞誉"朔天运河"计划。

1998年5月24日,江泽民亲自对南水北调大西线计划作出批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已有若干方案,现又接子健同志来信并所附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第十二期(总第404期)上郭开写的"关于大西线调水工程"一文。南水北调的方案,乃国家百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比选,周密计划。"

江泽民的这一指示一出台,水利部就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在政治家、"科学家"、政府机关和媒体的共同运作下,"朔天运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现代"强国"梦。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水利部建议暂时押后对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讨论,而是先集中资金建设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峡 工程。

"西藏之水救中国"出台背景

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大会时,有代表又提出来大西线调水工程,他们提出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向北方调水,而到2020年,长江流域也将成为缺水户,不能解决问题。《西藏之水救中国》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出版的。如今这个计划上又多了胡锦涛的叫好。

但是西藏之水无法救中国,理由如下∶

第一∶大西线引水工程的倡导者郭开使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主要水源在中国境内。但是郭开并不知道这一地区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实际为印度控制区。

第二∶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雅鲁藏布江的平均年径流量为1654亿立方米,如何能够满足北调2100亿立方米的要求?扣除印度实际控制区的径流量,所剩的水资源只能满足西藏的发展需求。

第三∶就是把调水范围扩大到西南诸河流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为5853亿立方米(包括印度实际控制区内的水资源),北调2100亿立方米,占当地水资源的36%。

扣除印度实际控制区的径流量,平均年径流量为4800亿立方米,北调2100亿立方米,占当地水资源的44%。这里考虑的只是年平均径流量,但中国降水特点是年际、季节变化大,必须考虑最不利情况下的年、季、月、旬的径流量,在枯水年间,该地区根本没有能力调出2100亿立方米水。

第四∶国际法所不允许。关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国际河流的利用,虽然亚洲国家之间没有协议,但是根据1997年第51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规定上游的任何开发利用不能对下游国家造成重大损害。因此中国不可能违反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实质性地减少流入下游国家的流量。

第五∶西藏调出2100亿立方米水,西藏生态环境将发生本质变化,将成为干旱地区,这不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

西南诸河流域调出2100亿立方米水,该地区生态环境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调入区的生态环境也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水量的增加。从国际和国内经验来看,水加沙漠并不等于良田。

第六∶大规模的跨区域调水工程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第七∶美国、原苏联曾有过更宏大的跨区域调水工程,但是它们相续放弃了这样的发展模式。

第八∶大西线引水工程的出发点--"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一"和对自然的评价--"老天爷的厚此薄彼"是错误的。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德国相仿,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标准

--稀水 (Water scarce)∶低于1000立方米/人

--缺水 (Water stressed)∶1000-2000立方米/人

--富水(Water wealthy)∶超出2000立方米/人

中国处于富水国家之列,但是在富水国家中处于低水平。

本栏发表的纯属学者专家自己的意见,并不代表BBC的立场。欢迎就本文的观点发表评论。

4、水资源短缺影响非洲经济发展

来源:新华网   5月10日电(记者 张崇防)

近年来,非洲经济逐步趋于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份预计,今年非洲经济将增长5.7%,高于去年的5.2%。但分析家们认为,非洲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可能使非洲经济前进的步伐放缓。

目前,许多非洲湖泊的水位正在不断下降。位于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交界处的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该湖的水位已急剧下降至1920年以来的最低点。

长期以来,维多利亚湖是东非地区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网把维多利亚湖的多处港口与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等海港城市连接起来,货物一旦抵达维多利亚湖就可以很容易地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三国之间流动。

维多利亚湖湖面缩减直接导致严重依赖水电的乌干达的发电量锐减,并殃及东非共同体现有的另外两个成员国——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电力供应。水位下降同时给维多利亚湖航运和港口业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维多利亚湖的货运量自去年以来已锐减70%,货轮在多个码头停靠困难。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坦噶尼喀湖。布隆迪、刚果(金)、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之间的货物贸易大多通过坦噶尼喀湖的水上运输来进行。但布隆迪布琼布拉港的航运业目前因坦噶尼喀湖水位下降而严重受阻。港口运营人员警告说,布琼布拉港今年上半年就有可能首次被关闭,港口的个别码头已经因船舶搁浅的风险太大而停止使用。布隆迪进口货物的90%依靠坦噶尼喀湖的水上运输,该国政府正在考虑从别处调水来补充坦噶尼喀湖的水量。

联合国一份题为《非洲湖泊分布图》的报告表明,非洲湖泊水位下降的趋势至今尚未得到遏制。通过对比多年来的卫星照片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包括纳库鲁湖和乍得湖在内的非洲地区许多湖泊的水面仍在缩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造成非洲地区湖面缩减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的季节性波动、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当地森林被乱砍滥伐、荒漠化加剧、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以及不合理的大坝建设等等。此外,非洲地区急剧增加的人口也是造成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位发言人称,几乎所有非洲湖泊的生态都在退化。这位发言人警告说:"湖泊是非洲人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它们,我们就无法在非洲地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另据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非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饮用水,而有近半数的非洲人饮用的是容易染病的不洁净水。非洲今后10年至少需投资300亿美元用于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这对非洲国家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世界银行在不久前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维多利亚湖等非洲湖泊对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关国家正在寻求建立更为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世界银行也将通过增加对非洲地区电力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来减少因水电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完)

5、组图:合肥"泔水猪"排污严重污染环境

来源:人民网  2006年05月11日

 

原本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河

养猪户将拉来的泔水喂猪

建在垃圾场旁的猪舍

  人民网讯:一排排猪舍就建在垃圾堆边,一统统泔水从饭店拉来喂猪,猪舍旁原本清澈的小河流,被从猪舍汩汩流出的粪便污染。5月10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行政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对近百间猪舍下达了强拆通知书,10多家养殖户近1000头猪将全部迁移。

  5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还未靠近就闻到阵阵臭味,靠近猪舍,边上垃圾成堆,猪舍旁放了一排排拉泔水的铁桶,一头头猪在抢着吃从饭店拉回的残渣剩饭。从猪舍里排出的猪的粪便流到了一边的小河。据附近的村民反映,这条河水原来很清澈,自从这些养猪户来了之后这条河便成了臭水河,特别是夏天,这里蚊蝇飞舞,臭气熏人,过往行人都要捂着鼻子从这里穿行。

据了解,该镇近期将组织公安、工商、城建、市容等有关执法部门,依法对该处用泔水养猪的近百间猪舍实施强拆,还小河之清澈,还村民之洁净。

6、鱼塘14亩鱼因污染死亡 村民该找谁负责

来源: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 2006年05月11日

  再过一两个月,就是鱼儿上市的时候了,忙活了一年的渔民就等着这个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呢!但是济南市平阴县西关村的孔祥山却是一想起自家的鱼就想大哭一场,为什么?几天的工夫,鱼塘里14亩鱼几乎死了净光。

  看着自家鱼塘里的鱼大片大片地死去,孔祥山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再有一两个月,鱼儿就要大面积上市了,可是现在,两三斤重的白鲢鱼都翻了肚皮,鱼塘里的14亩鱼死得差不多了,一到鱼塘边,妻子王芳泪眼汪汪,因为他们这一年投资的六七万块钱,是血本无归。

  鱼塘出现死鱼的并不止孔祥山一家,就在孔祥山家鱼塘的西边,另一户村民的鱼也大面积死去,村民李大妈哭着告诉记者:“俺家全指望这个鱼塘了,这个鱼塘投资了七八万块钱,现在鱼都这么大了,都死了……”

  这活蹦乱跳地大鱼怎么说死就死了呢?村民孔祥山告诉我们,都是因为5月4号晚上的那场大雨。村民孔祥山说5月4号下了一场大雨,污水漾进了鱼塘,把鱼塘的水给污染了,鱼了都中毒死了。

  由于雨量很大,排污沟容纳污水的量有限,而4、5米宽的排污沟和鱼塘又仅有一条窄窄的土埂隔开,结果污水就漫进了旁边的鱼塘里。村民们告诉我们,县城里所有的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都要流经这条排污沟排到污水处理厂,就在离排污沟5、6百米远的地方,就是平阴县污水处理厂。村民们都说,这个污水处理厂就是个摆设,不处理污水。

  什么?污水处理厂不处理污水?真的是这么回事吗?记者随后来到附近的平阴县污水处理厂,找到负责人了解情况。平阴县污水处理厂的厂长接待了我们,他这样回答记者:“污水和雨水混合以后,沟里存不下了,就进了鱼塘,是天灾,村民害怕鱼塘闲着就养鱼,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

  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表示,鱼塘里出现死鱼的确与污水有关,但是邵厂长说: “这个地方本来就是一低洼地,从2004年就被县政府租了回来,被规划为湿地,和污水处理联系到一块,用来储水、蓄洪,村民不应该再这里养鱼。”

  那么村民们在这里养鱼是否真的违反有关法规了呢?孔祥山拿出了当初签订承包鱼塘的协议书。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上,记者看到作为甲方的平阴县农用航空服务站,不向乙方孔祥山提供任何设施,出现问题也不赔偿任何经济损失。而且,孔祥山已经在今年3月份就把3640元的承包费交到了县农机局。可是孔祥山并不知道,在这里养鱼会出现死鱼的情况,也没有人通知他们不应该在这里养鱼。孔祥山说:“既然有合同,说明县里是让养鱼的,划归为湿地不让养鱼也没有告诉我们啊!”

如果按照政策不能在划为湿地的鱼塘养鱼?那为何还要租给村民呢?因为一场大雨,让近在咫尺的污水流进了鱼塘,可如果没有这场雨,在污水边长的大鱼,大家敢放心吃吗?

7、广州化工仓库着火致空气污染 七千民众紧急疏散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5月11日

  中新社广州五月十一日电(记者唐贵江)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大观路往广深高速路匝道附近,一个存放保险粉等化学物品的化工仓库十号下午六点左右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空气污染,附近七千多民众被紧急疏散至安全地带。

  据现场抢救工作人员介绍,被紧急疏散的七千多人中,约有六千多人是附近各大院校的在读学生,目前事故中已有多达四十九名人员因身体不适被送往附近医院观察,但身体

暂无大碍,现场险情已得到完全控制。

  事故发生在当晚六点左右,据事发现场当事人透露,当时发生事故的那家工厂上空升起一朵蘑菇云,一股接一股难闻的气体迎面扑来,周围的人四散躲避。大火造成刺鼻的浓烟,仓库附近还不时传出些微爆炸声。

  事故发生后,广州市委常委吕强、副市长苏泽群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天河区政府也立即启动了抢险紧急预案。广州市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投入了抢险工作。

  警方第一时间紧急赶赴事发现场,并在大观路与大观中路的交界处拉起警戒线,附近部分路段被实行封路措施;消防部门共出动七个中队约一百多人,十多辆专业车辆展开抢险工作。由于烟气有毒,消防人员只能全副武装,头戴呼吸器,身着防化服,轮流进仓库灭火。他们运来了沙土,用干粉、二氧化碳和沙土对起火点进行覆盖,先将火势控制住后再寻求彻底解决;到晚上十二点左右,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事发现场附近有广东农工商技术学院、华南农工商学院、私立华联学校等多所大中院校,事故发生后约有六千多学生被紧急疏散至五百米外的安全地带,被送往医院观察的四十九人中有多名学生。抢救过程中,也有数名消防队员因吸入有毒气体被送往医院抢救。

  广州市安监局官员透露,事故原因可能是受雨天潮湿影响,仓库内所装化学品为保险粉,具有遇潮湿会自燃的特性,所以可能是因化学品受潮自燃引起爆炸,而具体原因,安监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8、云南急查《无极》毁天池 陈红称留足钱修复环境

来源:《北京晨报》2006年05月11日

  特别策划:有多少“香格里拉”遭“无极”之灾?

陈红:“我留了足够足够足够的钱修复环境”

  电影《无极》剧组使美丽的神山圣湖碧沽天池犹如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经报道后,日前事态再次升级,9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此举一出,云南省建设厅已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云南省环保局也已要求迪庆州环保局展开调查。《无极》制片人陈红则大呼冤枉,称剧组早已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留下足够的钱物善后,并称碧沽天池景观已于4月30日前恢复。

  追踪《无极》破坏环境

  电影《无极》剧组使美丽的神山圣湖碧沽天池犹如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经报道后,日前事态再次升级。9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此举一出,云南省建设厅已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云南省环保局也已要求迪庆州环保局展开调查。《无极》制片人陈红则大呼冤枉,称剧组早已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留下足够的钱物善后。

  事件回放

  《无极》风波“无限”

  陈凯歌三年磨一剑打造的《无极》真可谓风波“无极”。在去年贺岁档火了一把后,《无极》在年初就遭遇米拉迈克斯的“退片”事件。原已预订《无极》北美版权的米拉迈克斯公司在奥斯卡前夕突然宣布退片,《无极》只好仓促另寻北美东家;接着陈凯歌导演在柏林电影节上冲口而出“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拉开了《无极》与胡戈的“馒头血案”,但最后也不了了之;而今《无极》虽已下片,却照样能引起人们的关注。4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无极》破坏香格里拉生态环境,并称应严肃处理。当时《无极》剧组曾向本报发来邮件,称剧组早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用于剧组离开后清除垃圾和建筑之用。20多天后,《无极》剧组因为同一事件遭到建设部副部长的点名批评。景区现状

  “海棠精舍”已被拆除

  云南开查《无极》事件,剧组遗留场景全部拆除后,将在原址重撒草种。

  记者从云南省建设厅风景处获悉,建设厅相关主要领导已经组成调查组,赶赴了香格里拉。据《云南信息报》报道,对于《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事件,已经引起建设厅的高度重视,在没有调查污染事件之前,不便发表观点,但两三天后,调查组领导将会通报详细调查情况。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还电话采访云南省环保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要求迪庆州环保局调查此事。

  虽然《无极》剧组表示早就留财物请当地政府恢复旧观,但据今年3月去过碧沽天池的游客称,当时《无极》剧组留下的建筑还在原地。经过这一系列变故之后,碧沽天池现在境况如何呢?

  《无极》剧组向记者出示了迪庆州政府于4月27日传真给剧组的一份文件。这份名为“关于拆除电影《无极》剧组拍摄基地‘海堂精舍’建筑物的情报汇报”的文件显示,迪庆州相关部门在2006年1月26日才接到“限期拆除‘海棠精舍’、恢复原貌”的通知。但当时为了预防森林火灾,直入碧沽天池的林区公路被炸毁,加上年后普降雨雪,道路受封,所以拆除工作在今年4月10日才正式开始。直至4月30日,整个“海棠精舍”已拆除完毕,并按要求进行了撒草等工作。4月17日,《中国法制报道》的记者曾在碧沽天池目睹拆迁队进行工作。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李菊芳昨天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消息,“到目前为止,‘海棠精舍’的大钢架、天池中的混凝土柱子都已经拆除完毕了。”李菊芳说,当《无极》剧组遗留场景全部拆除后,将在原址重新撒上草种。陈红喊冤

  “我们完全被误会”

  陈红表示,拍摄完后未立即进行环境恢复是因为“海棠精舍”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破坏环境”的谴责,《无极》剧组昨天向本报发来五点声明,称《无极》进入碧沽天池拍摄是剧组和当地政府共同的决定,并具有合法的手续;且剧组早在2004年就与当地政府通过协议对拍摄后的环境恢复做出安排,并留下器材和资金用于恢复之用。声明中还表示会在今后的拍摄中更加注意环保问题。陈红对“破坏环境”责难大呼冤枉:“我和陈凯歌都非常注重环保,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陈红称,到碧沽天池拍摄《无极》的决定是剧组和当地政府共同做出的,并不是剧组未经允许霸道地去拍摄,事后剧组也留了足够的财物用于恢复工作。陈红表示,之所以未在拍摄完后立即进行环境恢复是因为“海棠精舍”存在安全隐患,剧组特请当地政府保留一两个月,以便日后作为诉讼证据,但这个诉讼最终并没有进行。陈红说:“《无极》去年创下了两亿多的票房,为电影百年也是做出了贡献的,我们不知道错在哪儿了?我们以前保持沉默,但不表示我们就认可外面的指责,希望最后能够还事情一个真相。”

  争执焦点

  到底给了多少钱

  陈红在接受采访时称,《无极》剧组给当地政府留下了不少财物,作为恢复环境之用。但到底留了多少钱多少物,陈红并不愿意透露,却用了三个“足够”暗示留下了大笔资金:“这是我们和当地政府的协议,不方便说。但是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们留了足够足够足够多的钱!绝对够恢复环境之用。现在都已经全部修复了,要是他们告诉我钱不够,我会马上汇过去的。”据《无极》剧组人员称,当时留给当地政府的主要是物和一部分钱,但物折换成钱的话也是很大一笔数目。

  但迪庆州委宣传部部长李菊芳却表示,《无极》剧组“遗留的有用的东西主要是木料和钢材”。当记者向迪庆州直接负责此事的宣传部副部长李爱明询问《无极》剧组到底留下多少钱恢复环境时,李爱明表示自己不知道钱的事。反应

  国家环保总局:

  有人反映才会过问

  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昨天有报道称国家环保总局将责成云南省环保局调查电影《无极》剧组是否破坏香格里拉环境一事失实。

  祝兴祥表示,如果有人反映环境破坏情况,国家环保总局会委托相关地区的当地政府调查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直接调查此事不大可能。对环境问题没有必要“草木皆兵”,要考虑影响到底有多大,到底破坏到什么程度。他还说,目前为止,国家没有相关的办法规定影视剧拍摄过程中破坏环境该如何进行处理,“这不属于环保总局监管的范畴。”拍摄不需过环保关

针对电影剧组以及一些娱乐活动选择自然景区作为场所,祝兴祥称,环保总局对此的态度是不赞成。“但由于像《无极》拍摄这类活动不需要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因此我们事先无法测评,只能事后监督。”祝兴祥说。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也表示,对于影视剧组到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的拍摄行为,目前环保法规还没有具体规定,没有一个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晨报记者 杨莲洁 王大鹏 武新)

    网上调查

  昨日,新浪网对“你认为电影剧组是否该到天然景区拍摄”问题展开了调查。截至昨晚8时,共有41300多人参与调查。

  律师观点

  潜在损失难获赔

  市律协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常律师表示,一旦《无极》剧组毁坏天池的程度达到法定底限,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

  常律师表示,在此事件中,剧组在天池里打桩、将禁伐区一片高山杜鹃推平、建造混凝土钢架怪物,如果破坏的水资源是不可逆的、砍伐的植被属法律保护珍惜名贵物种且不可再生,而新建造的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破坏自然景观原貌,就违反了环境保护法、中国水资源保护法、林业法等多部环境保护方面法律。“一旦《无极》剧组毁坏天池的程度达到法定底限,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

常律师还表示,若破坏环境违反法律,适用无过错原则,不管有意无意,只要造成环境损害结果,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是以侵权实际发生的“可见损失”为原则,因此一些潜在环境损失将难以计算在内。

9、影视也须引入环保评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5月11日

  ●环保是基本国策,一切与环境相关的行为都在其管束之下。对可能产生各类污染物的生产项目要管,对包括影视拍摄在内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行为也要管

  ●影视拍摄之于环境,尽管不及劈山改水之类的行为那样影响深远,可是,由于与之相关的环境往往是极为珍贵、稀缺的人文、自然资源,环保评估尤其不能马虎

  早有报道涉及电影、电视剧拍摄对人文环境或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的问题。到本月9日,建设部领导在杭州“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严厉批评电影《无极》剧组对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自然景观造成破坏,是迄今为止听到的有关“影视与环境”的最高级别的声音。

  电影是文化产品,却没有听到文化、电影及工商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声音,颇耐人寻味。也许,他们的关注点在别的方面,比如“超女”是不是“有害”。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对影视与环境的关系,我们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了。这不仅是因为出了《无极》剧组在碧沽天池打桩、扔垃圾等问题,而在于影视与环境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影视多要用到外景,曾有浙江金华(横店)、江苏无锡等地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只是工厂化生产的外景并不能完全满足拍摄之需,实地拍摄外景仍有必要,这就是影视与环境的必然关联。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影视拍摄追求背景环境的美丽、奇异、独特,人文环境要挑长城、故宫,自然风景要选九寨、神农,只要不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不违反有关管理规定和使用要求,选用这些背景当无不妥。遗憾的是,影视拍摄破坏自然、人文景观的消息不绝于耳。

  这样一个千夫所指的问题,如何才能避免发生呢?有关官员在批评《无极》剧组时强调,“任何建设工程,都要算算经济、社会、生态三笔账”,道理不错,可是谁来“算”这笔“账”呢?有评论说,《无极》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应带头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拍电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破坏生态景点的行为理应严肃处理。道理也不错,就是不知道该由谁来监督执法、又当如何处理。就说《无极》总制片人陈红对舆论批评的回应,看起来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他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包括善后处理的种种安排,而结果是这些安排一一落空,这又是谁之过?

  不能说现在就有什么高明的对策一用就灵,不过,完全可以尝试引入企业项目审批中必过环保评估关的做法。环保是基本国策,一切与环境相关的行为都在其管束之下。过去,我们主要是对可能产生各类污染物的生产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的工程提出环保评估要求。其实,包括影视拍摄在内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行为,都有必要考虑引入环保评估。我们曾经有过“以粮为纲”的经历,垦荒种粮是历史的光荣,而后来的退耕还草、还林、还湖则无不是对环境的“道歉”、“退赔”;就说植树造林这件“利国又利民”的好事,如果不从环保的角度认真选择物种,将来是祸是福也未曾可知,就像现在已经被充分认识的域外生物入侵,不少品种当年可是当宝贝引进的。影视拍摄之于环境,尽管不及劈山改水之类的行为那样影响巨大、深远,可是,由于与之相关的环境往往是极为珍贵、稀缺的人文、自然资源,环保评估尤其不能马虎。

环保评估的过程,就是环保执法、依法监督的过程。为影视拍摄引入环保评估,建设部领导说的“生态账”才有人来“算”,舆论评说的文化产品生产者要遵纪守法才有着落,陈红他们也就不能“委托”了之,而要依法接受环保验收,负起应负的责任。

10、“在中国,生存需要压倒了环保”

来源:《新京报》2006年05月11日

    我们应该做到

  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进行拍摄活动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在这些保护区内,不进行任何有碍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果有任何人工布景,应该在影片完成之后马上拆除。严格控制影视制作的生态足迹,不购买、消费野生动植物,不随意丢弃垃圾,尤其是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等,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影视作品里传输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避免鼓励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费野生动物制品,例如吃鱼翅等),国外的例子是片头提供公益小广告,在影片推介的时候谈及拍摄地的自然价值和保护价值。

  陈琦保护国际中国项目负责人

  历数影视破坏环保5大现象

  1、把污染物留在原本自然的环境中,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影响。

  2、改造了当地的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通常一个影视机构为了拍摄的需求,会把当地进行改造,搭建临时建筑物,增加没有必要的景点,破除那些妨碍他们实现影视目标的景点,造成对原生态的破坏。

  3、践踏草场,使得原貌很难恢复。

  4、摄影家在拍摄的时候追赶野生动物,造成物种的破坏。曾经有摄影家,为了拍金丝猴的动态,吓唬一只正在给小猴子喂奶的母猴,母猴跳起来,把怀里的小猴子摔死了。还有人为了拍摄奔跑的羊群,造成许多羊羔被踩死。

  5、忽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认为是迷信。

  海岩:应把环保当作一种道德

  我原来没有“绿色影视”这个概念,今天听你们说这个词觉得非常好。以前有一种说法,剧组是蝗虫,走之后毁坏力非常厉害,只是为少数人的商业利益,为剧组需要而不顾周围环境恢复,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实际上破坏了公众、人类更长远的利益。

  我认为剧组做到不破坏环境要有这么几点,一,不应该对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二,如果对环境做了可恢复的变更要负责任地恢复原貌;三,对名胜古迹做较大的改造,应该得到当地环保机构和文物部门的批准。说到底,就是能恢复的一定要恢复,不能恢复的千万别做。

  现在很多影视剧热衷于名胜古迹,主要是画面好看,尤其是一些古装剧,确实拍出来好看。客观上说,这些影视剧的拍摄对自然文化是有宣传介绍作用的,比如像张艺谋、陈凯歌等一些大导演,有国际市场。实际上中国是长期生存需要压倒了环境保护,应该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道德,现在的情况是,既没有法律约束也没有道德约束,面对商业利益,环保显得不够。

  解决这个问题要指望有立法,因为一些人造景点对环境的破坏,甚至是对一些名胜古迹、自然文化的破坏尺度很难把握,应该在不破坏自然原貌的基础上选择外景地。在立法上这方面也比较薄弱,没有把文化、环境结合起来,环境和生存哪个更重要一直有争论,我个人觉得环境更重要,环保问题是涉及子孙后代的,谁也无权预支,不应该为追求商业利益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海岩: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任理事)

  张纪中:我们引以为戒

  我觉得能够通过《无极》,包括《神雕》引起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注意,是件好事。在中国环保是个大问题,人人都需要加强环保方面的意识,现在环保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

  上次我们在拍摄《神雕侠侣》的时候出现了很不好的事情,但是之后肯定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很重视了,比如去草原拍戏,我们都会特别注意停车的问题,因为不能轧到那些草,如果轧到了好几年都很难恢复。我们去雁荡山拍摄也是很注意的,都带着大塑料袋装垃圾。

  我觉得剧组到外景地拍摄,一定要注意这些生活垃圾,尽量不破坏当地原貌,比如我们搭景都是在悬崖边上,实际上是做的石膏效果,随时可以拿下来。

  (张纪中:电视剧制片人)

  ■定义绿色影视

  汪永晨(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在我国,电影电视有引导公众建立健康思维方式的宣传功能,绿色影视应该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冲突的情况下,起到引导公众关爱自然的作用。

  首先,影视的功能决定了所有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更应该符合文明要求,通常影视拍摄机构都是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方去拍摄,从业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自身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其二,如果他们自身有一定常识却在拍摄现场明知故犯,则是对文明的亵渎。如果影视机构在一个拍摄环境里带走的是作品,留下的不仅是脚印,还增加了很多不该有的负担,那就应该受到公众谴责。

  对于破坏拍摄地点的影视机构,还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裁,应该制订细化标准的法律。

  梁从诫(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影视机构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现在常见的是,拍摄地点通常都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且基本上是拍一处毁一处,等他们拍摄完了之后,当地已经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当务之急是,一要针对拍摄影片的人制订专门的法律。

  特别是在保护区,对原始景观有任何破坏都是违法的,要求他们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在他们走之后和来之前是一样的。

第二,一般而言,当地景观都有相应的管理者,但他们为了经济利益,都没有尽职尽责地保护本地生态,这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问题。

11、2006年国际环保博览会将在大连举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5月11日

  本报讯 2006年中国国际环境保护博览会将于6月8~10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星海会展中心举办。

  此次博览会经科技部批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环保局

、大连北方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协办。博览会将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环保产业技术成果和装备,共同交流中国乃至世界对环保技术、装备的供求信息,还将开辟节能技术、产品展区,展示当前国内外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展会规模近两万平方米,来自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买家将与会。

  另悉,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环境部会第二次会议和2006年中国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也将同期举办。

12、小冰川2050年消亡 祁连山冰川退缩 危及河西走廊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5月11日 

    “作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生命线,祁连山融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至22.5米。”5月9日,甘肃省气象局局长、研究员宋连春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甘肃有关部门正采取措施,希望能遏制这一趋势。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64米。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4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谓为雪线。

    由于全球气温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冰川开始退缩。近20年来,随着全球性的升温,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融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冰面将继续减薄,冰川的萎缩态势也将继续,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持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

    随之而来的是雪线上升。预计祁连山最低雪线会继续升高,将由2000年的4400米上升到4900米以上。

    为遏制这一趋势,1988年成立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祁连山保护区基本建设一期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无线电通讯组网工程三大基建工程。同时,颁布实施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林地大幅度减少的不良倾向。

    祁连山冰川退缩严重影响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宋连春认为,在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工农业用水的同时,可开发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祁连山区的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据计算,祁连山区空中水汽仅有15%左右形成降水。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人工增雨(雪)的极佳地区。祁连山区全年云量丰富,具备全年人工增雨(雪)的良好条件,冬季人工增雪加大祁连山区冰雪蓄积,其融化产生的径流可有效调节补充少雨季节的用水。根据在祁连山区人工增雨实验所得出的初步结论,大体推算可为祁连山—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增加10%—15%的降水,每年可增加降水约7亿立方米。

    ●新闻链接

    祁连山冰川的生态作用

    祁连山现有冰川2000多座,每年融化的72.6亿立方米水,汇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按照国家分给甘肃的引黄配额,甘肃每年可用黄河水为30亿立方米,因此祁连山对于甘肃的重要性不亚于黄河。

    祁连山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源头,灌溉着70多万公顷良田,使河西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每年提供商品粮占甘肃省商品粮总数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