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8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世界经济论坛关注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
2、新浪网: 环保成为中国企业的普遍压力
3、东方网: 黄河向白洋淀应急调水确保奥运供水
4、新华网: 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河北将实施流域跨界污染“生态补偿机制”
6、中国环境报: 杭州将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人与自然:
7、南方都市报: 丽江古城文化遗产面临生死考验(组图)
环保人物:
8、半月谈: 行到江湖水穷处 马军与他的两张环境污染地图
民间环保:
9、2008年1月记者沙龙内容
深度报道:
10、中国新闻网: 水、水、水
11、半月谈: 三人为因素危害 西北10万平方公里绿洲"喊渴"
12、人民网-人民日报: 瘸腿的风机 赔本的电价 看待风电热要冷静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生命VS诱惑 嗜好野味的愚昧
14、红网: 资源告急,把空调调低一度如何?
15、百度: 不可忽视的水污染
1、世界经济论坛关注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
来源:新华网2008-01-28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world/681751201481838_1.shtml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24日举行了一场围绕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与会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可口可乐公司总裁艾斯戴尔等人均呼吁全球各界高度重视缺水问题,并合作寻找解决方案。
潘基文在研讨会上说,水资源紧缺问题必须引起全球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的时间日益紧迫。他说,如今世界各地不论穷国还是富国可以说都受到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困扰,而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因素还会使这一问题不断加剧。他表示,全球去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则要做同样多的工作来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艾斯戴尔说,其实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案并不难找,关键是全球应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他认为,缺水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仅次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严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政府和各种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采取集体行动。
美国环保协会主席克虏伯说,应该认识到目前的水资源形势是不可接受的,所有人都应有得到清洁水的权利。
联合国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2、环保成为中国企业的普遍压力
来源:新浪网 2008-1-28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632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对安徽、河南、广西、四川、陕西5个省、自治区的16个市工业园区和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环保专项行动督查,针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存在的环评、“三同时”执行率低、企业违法排污以及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决定联合对5个开发区9家企业挂牌督办。2008年,挂牌督办仍将继续,并且环保总局与监察部会扩大督查范围。面对来自政府的压力,企业如何应对。
另外,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法规)已于2007年6月1日生效,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将对全球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该法规的出台,意味着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全部受到影响,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等均将受到波及,整个中欧贸易格局乃至其上下游产业格局都将面临一次重大洗牌。
巨额的检测费用一方面会造成中国企业成本的上升,并转嫁给下游用户;另一方面,处于下游的相关出口产品将被要求提供必要的检测证明,从而增加企业的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
中国企业如果不在2008年6月1日~12月1日间向设在芬兰赫尔辛基主管Reach事务的机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Chemicals?Agency)提交注册材料,完成REACH注册,从2009年1月1日开始,产品就不能出口欧盟市场。
保守估计我国企业每年为REACH所要负担的成本为5亿至10亿美元,涉及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使我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进口欧盟产品的成本增加约6%。同时,REACH还将影响中欧之间90%以上的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将下降10%,中国化工生产总值将下降0.4%,有可能导致20万化工及相关从业人员失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欧盟在化学品领域的双边贸易额每年超过230亿美元。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表面上看,上述法案只是针对化学品,影响的将是中国化工产品的出口。然而,化学品不过是冰山一角,它影响的是几乎所有商品,因为几乎没有商品不使用化工产品。
目前,为了减少该法规带来的冲击,北京、上海、天津、广东、辽宁、山东、江苏、湖北等全国外贸重点地区均建立了应对REACH法规的实验室,为进出口化学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重要保障。这10家重点实验室有能力接受对欧盟出口企业的委托,对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山东万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力:中小型化工产品制造商将面临巨大的环保成本增加压力,REACH法规会逼迫一些企业中断与欧盟的生意。
上海利亨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盛伟:国内企业在逐渐增加环保开支的同时,还要应对来自欧盟的法规。服装行业上游产业也要遵循REACH法规,要不只是下游的制造企业注册了,衣服仍然卖不到欧洲。
江苏雅克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琦:中国企业的注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欧盟设立分公司;委托欧盟境内的法人或自然人进行REACH注册;委托国内的代理机构进行REACH注册。
IDC分析师计成:REACH法规会影响我国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制药等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
北京天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列奎:法规遵从是每个想走出国门的企业必走的一条路,付出代价是必须的。
3、黄河向白洋淀应急调水确保奥运供水
来源:东方网 2008年01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26/015214830467.shtml
本报保定电 (记者寇国莹)昨天上午10时,山东聊城的位山引黄闸门准时开启,滚滚的黄河水以7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沿着400公里输水渠道,奔向干渴的白洋淀。此次黄河再次向白洋淀应急调水,是为了缓解白洋淀缺水危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水安全。
据了解,此次“引黄济淀”输水线路与2006年首次“引黄济淀”线路相同,全长399公里,分为山东、河北两段。山东段从黄河位山闸到冀鲁两省交界处刘口闸,长约105公里;河北段从刘口闸到白洋淀,长约294公里。计划引水时间约120天,位山闸引黄河水约6亿立方米,刘口闸过水量约4.65亿立方米(其中“引黄济淀”水量3.12亿立方米,衡水湖、大浪淀水量1.53亿立方米),入白洋淀净水量1.56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介绍,调水沿线各项工作现已全部完成,黄河水在山东境内进行两天“行程”后,就将进入我省境内,经卫运河、小白河、任文干渠等多条河道进入白洋淀,水质为三类水。本次“引黄济淀”将持续不间断引水,历时4个月,一直到5月底,将预定引水量输送完毕。
去年底,“华北明珠”白洋淀水面缩小至60平方公里以下,淀区天然湿地生态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供水安全,国家决定从我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水库向北京应急调水。考虑到应急调水将使白洋淀缺少补充水源的实际情况,国家水利部门决定再次实施“引黄济淀”,缓解白洋淀缺水危机。(来源:燕赵都市报)
4、新华网: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2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8099
新华网西宁1月27日电(马千里 梅耀)记者从青海省水土保持局了解到,经过五年的集中治理,青海湟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一期项目的建设已完成,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河流泥沙大幅度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据了解,湟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二期项目已通过了有关部门审查和批复,目前工程已开始实施。二期项目总面积813.59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治理范围包括22条小流域,总投资6661万元,预计2010年完成。
湟水河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其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在黄河上游水土流失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湟水流域也是青海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带,全省约有60%的人口生活在湟水流域。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水平提高,湟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日益严重。
青海省自2003年起实施了湟水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一期项目投资7000余万元,选取14条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5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263.8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土壤侵蚀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
5、新华网:河北将实施流域跨界污染“生态补偿机制”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26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8059
新华网石家庄1月26日电(记者杨守勇、曲澜娟)河北省省长郭庚茂日前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说,河北组建了子牙河、白洋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在子牙河北流域率先实施跨界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以遏制上游污染下游现象。
河北是我国水环境形势较为严峻的省份,对北京的水源供给任务十分艰巨。为此,为加快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河北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对全省主要河流各设区市跨界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目标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财政挂钩。这一机制首先在河北污染最为严重、污染纠纷最为集中的子牙河流域实施。
河北这种遏制上游污染下游制度具体操作办法是:在子牙河流域的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五个设区市的主要河流跨市断面,由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对各考核断面化学耗氧量指标每月向有关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通报,汇总每季度的监测结果并计算确定每月和季度扣缴资金总额,省财政厅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从有关设区市财政中直接划拨季度扣缴资金,并列入省重点流域水污染补偿资金。
除省政府实施这种机制外,河北一些地方也在探索实施上下游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如保定市也将在白洋淀上游河流探索污染补偿办法,以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6、杭州将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8-01-28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682451201505865_1.shtml
浙江省杭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凡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有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行为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应当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条例》将报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条例》规定,排污者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重新审核同意;已通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试生产项目除外);重点排污者有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器材;工业生产型排污者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规范化的排污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条例》规定,未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排污,并可处以两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继续排放污染物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营业;不按照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载明的内容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销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条例》规定,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不超过5年。
7、丽江古城文化遗产面临生死考验(组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8年01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08-01-28/030214840352.shtml
古城入口处这块著名的照壁是游客必到之处。
从高处眺望丽江古城。
花5元钱可感受一把在人群中骑马举枪的快感。古城被指过度商业化,而昔日的纳西市井生活也正在消失或变味。
身着传统东巴服饰的老人,接过与游客合影赚来的5元钱。
十年前,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雅典、罗马、威尼斯等伟大城市比肩;十年后,2008年1月中旬,古城被指责过度商业化、原住民流失,联合国派出检查组,丽江面临亮“黄牌”之忧;假若再过一个十年,反观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不知是一场复兴还是一场毁灭?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它的幸运,但它同时也面临着选择,是抛弃它的日常生活传统,抛弃它作为一个活着的古老城市的那些使它具有活力的东西,把它变成一个死掉的遗产,一个古代城市的标本?还是认真思想,这个城市曾经有过,今天依然在延续的传统,是否真的对于现代世界只是一种过时的老掉牙的东西?”(于坚《幸存之城-大研镇记》)
公元1252年,忽必烈率大军南征云南,革囊渡江取道丽江,纳西首领阿琮阿良赴江口迎接,并帮助元世祖攻陷大理。面对强大的入侵,纳西先祖凭借弱小民族的生存智慧求和,使自己的人民与文化免于屠戮。自此,“丽江”有名;自此,大研古镇平地而起,四方街敞开道路接纳八方客商。
800年光阴荏苒,中原地区王朝更迭,战乱频仍,而地处西南边陲的丽江古城及其承载的文化在经历地震、大火及革命后仍得以幸存,10年前,1997年12月4日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十年仅是历史的一瞬,然而这十年丽江的变化几乎超过了过去800年的总和。如今,涌入丽江的不是蒙古战车和铁骑,而是源源不断的游客和老板,他们带来丽江的不是马刀与盔甲,而是快速增长的旅游收入和巨额资本。
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古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诗人、专家、学者和小资们感叹:在酒吧街的灯红酒绿中,在小贩的叫卖声中,古朴一点点褪去,丽江古城正变成一具没有内容的空壳。他们甚至宣告:“丽江已死。”
去年6月,在新西兰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故宫、长城、圆明园、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6项中国世界遗产被要求在大会上就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作解释。
丽江,在全世界面前,又一次站上了历史的关口。
当纳西古乐邂逅周杰伦
“我们纳西古乐的价值,就在于它没有改变。”2008年1月14日,大研纳西古乐会会长宣科对坐在台下的联合国官员说。
这位绝顶聪明的丽江文化名人事先知道,台下的贵宾这次来丽江不是专程来听他的古乐的,他们执行的是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决定:实地考查丽江古城并提交报告。这个报告对于丽江是否会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目录”(即亮“黄牌”)至关重要。
那次大会上,联合国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和原住民的迁出表示担忧,提出三条建议:制定古城及其周边总体规划,以保护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完整性;制定恰当的土地使用规章制度和针对拟建的开发项目影响的评估程序;继续为本地民房所有人提供支持,使其能够根据传统建筑方式对其民房进行维护。
联合国官员到来之前,古城街道上的青石板被冲洗得光可鉴人,沿街的部分商铺关门大吉,而仍开门营业的店员被要求必须穿上纳西民族服装。很多纳西老人,有组织有秩序地来到四方街,跳起了传统舞蹈。
一曲古乐演奏完毕,宣科先生戴着眼镜、穿着长衫站在聚光灯下感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纳西古乐了,他们将一个在舞台上跳来蹦去的人视为偶像,“这个人的名字叫周杰伦”。
1月11日,一场汇集了周杰伦、蔡依林等当红歌手的“音乐盛宴”在省城昆明举行。“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周董当晚一边挥舞双截棍,一边引吭高歌令体育场内的3万“粉丝”兴奋不已。
“还好周杰伦没有来丽江。”宣科话还未落音,台下的百名观众笑成了一片。
然而,这位78岁的老人家对自己的乐队还是有充分的自信,每当丽江有重要人物或贵宾到来,必然会被领进他的会场,聆听这些在中原早已消失而被纳西民间保存至今的洞经音乐。
宣科的自信还来自于,他经过30年的奋斗,带着一支由农民、教师、裁缝、和尚、马锅头、建筑工、鞋匠等非专业人士组成的“三老”乐队(乐师老、乐器老、乐曲老),去过大不列颠、法兰西、西班牙、日本,为国王、领袖、大学教授演奏,把一种濒临死亡的音乐及浸透其间的民族文化呈现给世界。
古乐过去只是纳西族在田野间农舍前的自娱自乐,现在成为每晚上一个半小时班就可月入1500元的行当,很多老人排着队想进大研纳西古乐会,因为还有出国演出、被重要人物接见的可能。
与此同时,丽江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圣地,游客与旅游收入爆炸式地增长。2006年丽江旅游人数是400万,旅游总收入46.29亿元,去年达到了54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而1995年这两个数字仅为84.5万和3.26亿元。
古城的灵魂正在离开
1930年,宣科生于丽江古城区,作为一个牧师的儿子,他有一个德国保姆和一个德国家庭教师,他上过教会学校,所以说自己的英语“了不得的好”。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丽江被田野所包围,冰雪的融水潜流其中,玉龙雪山在蓝天下崛起,绿油油的冬小麦在风中泛起道道麦浪,一直连绵至雪山脚下。童年宣科眼中的故乡,也是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心中的“香格里拉”,还是俄国人顾彼得笔下的“被遗忘的王国”。
那时古城里禅院、喇嘛寺、道观、孔庙、基督教堂并存,四方街上出没的不仅有纳西族农民,还有藏族马帮,白族工匠以及汉族商人,儒、释、道、巫等多种文化在城里碰撞交融,而居民的生老病死、祭祀祈福都在其中。
现在走出古城看到的是宽阔的马路,汽车飞驰而过留下油烟和尘土,连片建好的和在建的楼房与别墅,而这些建筑千篇一律都是由钢筋水泥构造,从大洋彼岸复制到中国沿海,又从东部复制到西部,同古城中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格格不入。
学者专家最担忧的是,古城的灵魂正在离开躯体。
丽江古城能申遗成功,既靠有形的建筑群落,更是靠存在于街头巷尾间的纳西市井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是看中它是“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才授予其桂冠。
但目前古城核心区域都商铺客栈林立,原住民纷纷将房院腾出给外来商人获取一年十几万的租金,并用这笔钱在新城购置洋房,他们搬走家当的同时还搬走了在城中存活了近千年的民俗文化。
顾彼得,这个多愁善感的俄国贵族,60年前为躲避革命逃至中国,最后来到丽江,被玉龙雪山和“可爱的土著”所倾倒,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他竭尽所能地赞美古城,因为这里没有旅游、广播、电影、俱乐部等“一切遮蔽时间的可怕手段”;他赞美纳西古乐,认为“它是众神之乐,是一个安详、永久和平与和谐的国度的音乐”,有人不能领会觉得古乐单调,那是因为“他们的心情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平静和安宁”。
古城的酒吧街,如今每晚都充斥着顾彼得说的“一时胜利的欢呼声,失败的惨叫声,垂死的呼叫声以及狂欢节那种不协调的尖锐刺耳的叫喊声。”男男女女在强烈的节奏中扭动身躯,酒吧服务员则不知疲倦地拉歌领舞,他们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但唱的是流行歌曲。
“我刚刚要睡着,又被吵醒了,刚刚要睡着,又被吵醒了。这些狗男女。”宣科说,他最终无法忍受夜晚的喧嚣,搬离古城住进了自己在城郊占地86亩的庄园中,联合国的报告中还提到了他的迁出。
宣科位于古城的家,现在是一间客栈。
[1] [2] [下一页]
8、行到江湖水穷处 马军与他的两张环境污染地图
来源:半月谈 2008年01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8/content_7510759.htm
“有时候很晚还坐在电脑前,将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机械地录入,也难免感到疲惫,但每每走进现实的污染中,一次次站在‘地图’上标注的黑色河流边,眼看着连最起码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的那一方百姓的生存状态,我便有了更加努力投入工作的动力。”
从“中国水污染地图”到“中国空气污染地图”
白衬衫,蓝毛衣,目光清澈,声音柔和,映入眼帘的这张儒雅面孔,很难让人联想到“环保斗士”、“绿色英雄”这样一些硬汉形象。“在媒体的第一份工作使我有很多机会接近中国的大江大河。1994~1995年,整个华北大地到处能看到宽阔的干河床。”面对半月谈记者,马军娓娓道来。
上个世纪90年代,北方的许多河流已经断流,最多的一年黄河断流226天,没有一滴水可以流入大海。1998年大洪水暴发后,马军动手写作后来为他带来巨大影响力的著作《中国水危机》,从黄河写到长江,从东北写到西南,悲悯江河,释放激情:“让万古奔流的母亲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毁灭,将是我们最大的耻辱;而让垂死的江河因我们这代人的辛劳而再生,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2004年,马军到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其间他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曾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最终能够得到控制并被解决,根本突破口在于有一个公众广泛参与的环境运动。
回国后,马军于2006年5月创立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4个月后推出中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我们制作地图的一个初衷就是想让公众及时了解其所生活地区的水质、污染排放及污染源信息,了解在中国的哪些地区,污染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水污染地图汇总了来自环保、水利、海洋、国土资源以及渔业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涵盖了31个省级行政区和300个左右地级市的水质信息、排污信息、污染源信息、超标排放企业信息和污水处理厂信息,上万家污染企业被曝光,其中包括270多家以环保著称的知名跨国公司。
点击水污染地图,半月谈记者看到,全国地表水断面污染相对少、比较干净的一类水,只占3%,60%的地表水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污染。“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这些地区尤其是近海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全国面向海洋的排污口80%没能做到达标排放。”马军神色凝重。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区性污染。”马军指向地图上的红色和黑色区域,“这些都属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段,黑色代表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在海河流域这样一个广大的区域里,黑色河段的频繁出现让人触目惊心。”
2006年,马军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2007年,“中国空气污染地图”的发布再次让马军和他的研究中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张互动式数字地图收录了内地15个省份以及香港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排污信息。最引人关注的是,这张地图还收录了4500多家超标排放企业,其中不乏中石化、中石油、国电、华电、华能、山东鲁能、巴斯夫(BASF)、米其林、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晓星氨纶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这张空气污染地图只是第一期,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做下去。我们一定要向企业表明,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会持续关注其环境表现,压力必须要形成。”马军告诉记者。
“绿色选择”:让消费者对污染企业说不
2007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地球村等20家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绿色选择”倡议:呼吁公众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证明已经“改过”之前,谨慎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促使企业改进其环境行为。
“消费者这样做,对自己的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麻烦,但对污染企业的影响将非常直接。”马军说,这样的倡议是希望公众在环保意识上再进一步,关注企业的生产过程,加大其违法成本,迫使其正视环保问题。马军说,今年他和同事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水污染地图中的那1万家污染企业加以分类,弄清楚它们到底生产什么产品,旗下有什么品牌,以便让消费者有依据地做出“绿色选择”。
据了解,“绿色选择”倡议推出之后,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找到马军的研究中心,主动说明其污染问题并探讨解决之道。“很多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从名单中消失。”马军说,“这充分证明,没有来自公众的关注和压力,就没有企业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态度。”
2008年环境期待:多一点改善,少一点破坏
自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拿不到更多公开的污染数据”一度令马军心力交瘁,但今年他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国家将于2月开始全国首次污染源普查,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要求政府必须公布17类污染数据、超标排放企业必须公布超标情况。
“这样一来,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将会被更好地满足,公众参与也将被引向深入。我们希望扮演的角色就是政府环境监管的有益补充,促进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马军告诉记者,中国现在有很多为保护江河而奔走的人,“很多人甚至就扎根在那些被污染的村落,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考察调研。那些人,那些地方环保组织值得人们尊敬。”
新年伊始,马军想再去中国的大江大河转转,希望那时能看到多一点改善,少一点破坏。马军常常在想:未来20年,我们能否保证当代人有一个起码的健康环境;20年后,我们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样的遗产,“这些自然资源,如果我们现在保住了,可能就永远地保住了,未来的人们一定会更聪明地利用这些资源,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如果我们现在破坏了,那它们可能就永远不存在了。”(记者 张淼淼)
9、2008年1月记者沙龙内容
会议时间:2008年1月16日14:00
会议地点:中青报社六楼会议室
主办方:中国青年报绿岛 绿家园志愿者
汪永晨:绿家园的记者沙龙连续三年可以收到江河信息了,这也是我们从全国各大媒体上搜集到的环境报道,去年我们开发了一个绿色记者沙龙网,全国有将近十个城市给我们提供当地的环境消息,我们有一个有心人杨勇,他这两年都在关注中国的江河,他是一个地质学家,根据我们去年沙龙整理出来了“中国水事2007”,让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江河、关于水发生了什么事情,很高兴今天可以把杨勇请来,今天第二个话题是“江河十年行”,我们希望2006到2016年这十年去记录中国江河发生的故事,这里面也有很多是我们开发保护过程中的一些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问题,我想也许这些事情今天在我们看来只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但是它对大江大河的影响是我们后代要经历的事情。
2006到2007年江河行的记者,今天有很多参加者在座,特别是07年回来的记者,大家都有很多感慨,象同行的第一财经高级记者章轲,把当地的环境、民俗文化都记录了,还有《南方周末》的曹海东,说说第二次到怒江和第一次到怒江有什么不同感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拍了一个片子《最后的激流》,让大家看看最后的激流是什么样子。水利水电的专家刘树坤一辈子都在做水利水电工程,但是他说很遗憾的是看到的水利水电工程地是江河断流,他在国外看到人家的江河那么清澈自由的流淌,老是觉得(我们)是一种遗憾,今年他跟我们去了怒江以后他发现,怒江还是一条完全自由流淌的大江,他看了之后在车上广播电台给大家讲,他认为怒江是景观的长廊,是文化历史的长廊,是生物多样性的长廊,他觉得江河十年行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个留下来,可是很遗憾的是一个怒江的老百姓给我们来电话,说发改委已经同意怒江开发,小电站他们要建86个电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注环境的记者和NGO可以做一些什么。
我们现在就请杨勇介绍2007中国水事。
杨勇:大家都很关心07年的水,07年的水问题确实发生了很多问题,我今天要讲的一个是对江河的考察,再一个就是搜集了07年绿家园江河信息的有关资料。
在07年这一年里面,中国发生了很多水环境事件,还有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矛盾, 07年我们看到中国在江河开发和江河水资源利用上也有很多重大规划,江河开发的势头仍然不减,同时由于江河开发和水问题积累的矛盾和危机继续在加重,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大家对水问题各抒己见,对水问题都感到很担忧。
特别是去年的十七大上面,把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写入党章,对关注江河和我们广大的公众也有了很多期待。在07年当中,我们在江河态势上,和水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电开发的问题,中国的水电开发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开始进入了迅猛发展期,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出现了集群式的开发势头,同时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装机超限,手续不全,环评之后,生态,移民,国际、金融等问题复杂,利益矛盾突出,江河调节机制不健全,用典市场预测不明晰,地质灾害研究不深入,江河功能分配矛盾间,流域规划未定,以及灾害性水患频发,这都是我们江河问题比较突出的,到2006年底,我国电站装机总量已经达到6.2亿,水电装机是1.29亿千瓦,在2000年初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水电装机不到5000万千瓦,这几年每年几乎是以1000万千瓦的速度在递增的,在6.2亿当中,水电还是主要的,占到这3.28亿在1.29亿上会增加很多,到了2020年水、火电和其他的装机将达到9亿千瓦,所以装机速度增长得非常大的,到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大国。
这个图是上世纪的90年代初国家做了一个12大水电基地,大家可以从这个图上看到中国的水电基地主要还是在长江流域,中国的南方和西南,长江流域以及横断山区的河流,主要集中在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当时规划了停止将近十年时间没有实施,90年代主要是为三峡水电站准备和论证,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起步,西部水电站的建设就迅速展开了,第二个江河开发的状况就是说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西线在2002和2003年开工,计划是2007和2008,东线和中线都将通水,但是这几年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水污染的问题,特别是东线,东线要穿越京杭大运河的干线,要穿过很多水系,特别是淮河,就发现穿过这些地方水污染问题特别严重,生态补偿,工程性任务增加,中线还有很多调水方案还没有定,争议比较大,现在来看,要实现当年预定的通水计划现在看来是实现不了,特别是中线这一块儿,以前考虑的是在北京奥运之前就通水,现在看来工程的进度涉及的问题通不了,现在有一些预备方案,主要是河北几大水库,在奥运期间向北京供水,再一个南水北调,西线因为我们在06年到07年做了两次考察,这两次考察西线工程也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特别是四川出了一个南水北调备忘录,引起的关注更大一些,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有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对南水北调西线提出了一些质疑,主要是希望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慎重,西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是低调,基本上避而不谈,一些敏感、关键的问题国家怎么应对,有什么措施,怎么考虑的,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不多,但是从主调还是要按照既定计划,向前推进。
同时西线工程的前期工程还是在做,前期指挥部的工作已经启动了,我们本来是07年当中要对西线工程的受水区,内陆冰川做一个全面考察,提交一个比较完整的考察报告,但是07年这个工作没有做完,今年打算继续做。
这就是西线工程的规划图,大家可以看到在横断山北部,在长江上游流域的七条河流上,要建设七个调水水库,这七个调水水库把它搜集起来输水。
在07年,全国很多地区也发生了很多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气候型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同时有很多气候都是破纪录性的。再一个太湖、滇池、巢湖蓝藻接连爆发,这是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还有就是长江出现了14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在长江中下游的几个水文站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个情况和我们06、07年对长江源区的考察是相似的,去年整个是一个暖冬,气候比较干旱,降雨很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江出现了14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这也是和大环境的变化是相关的。
下面我围绕07年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们在一年当中我们国家在江河开发、江河利用以及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各界和政府对水问题的关注,我就顺时间讲。
年初,2月5号,重庆市宣布在重庆市的法兰区小南海搞一个390亿的水利工程,要淹没沿江的8个镇,这个地方的人口比较密集,所以移民量比较大,这是和大重庆的重庆建设是结合在一起的,也是在2月份的时候,澜沧江的龙头工程,装机580万,糯渣龙电站,2月初的时候我们冬季独立考察,出发,为什么冬季我们要去,考虑到南水北调西线是在高海拔地区,涉及到调水的水库,冬季很多自然状况,特别是冰冻、湖泊的水文状况,我们觉得这些问题对西线工程的实施都是很关键的,同时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西线的可行性论证里面并没有论证调水源区和规划区没有考虑这个情况,这是当地的牧民的生活状况做一个调查。
这就是我们冬季考察中在一些水面上,在河流水面上、湖泊上,以及现在形成的水库上结冰的情况,我们的车辆都在这些冰面上开,西线规划的这七个水库都在高海拔上,冬天结冰的问题,以及解冻出现的临汛,对西线的正常运行会带来很多的技术问题,冬天的考察对我们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2月10号,中国华能集团和四川省又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在支流上已经陆陆续续建了水电站,这次的战略合作,对四川的一二级支流开发会加大,目前来看有六座,装机容量是5569万千瓦,整个华能集团在中国57000千瓦,它整个在中国占的份额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四川省在长江上游干流上的规划图,从东的嘉陵江、涪江、雅砻江、金沙江等,规划的都是在15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目前开发率都在60%以上,特别是07年在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几个电站装机容量都在百万千瓦,07年已经开工。
同时岷江基本上规划都已经建完了,陆陆续续在发电。
这也是在四川的二级支流上,这是15万到5万千瓦,这个规划密度也是非常密的,这是在三级支流上的小水电,这都是在规划中的,没有在规划中的,占四川在建水电站的应该说有50%,有很多小的河流上我们看到在建的都没有在规划中。
这是溪洛渡电站,在07年底已经截流成功,溪洛渡建成了会是世界第二,溪洛渡电站没多远是白河滩,这些都是世界级的,华能与西藏也签订了水电开发的协议,我们认为西藏是水电建设的一个空白区,由于他们达成了这种协议以后,去年国家发改委就西藏的水电开发在开展一些前期工作,最令人关注的就是雅鲁藏布大拐弯电站,这在地球上都是世界奇怪,它蓄积的能量是4380万千瓦,相当两个三峡那么大,现在初步开发的规模,将达到3800万,所以这个电站是世界上的巨无霸,去年国家发改委委托成都勘探设计院做的就是大峡谷水电站,这个水电站一旦要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更多,同时在西藏的一些河流上,主要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海龙西布,也规划了一些,随着华能和西藏的战略部署,以后几年西藏的水电开发也会陆续启动起来。
汪永晨:要建要建在哪儿?
杨勇:雅鲁藏布大拐弯可能会考虑截流大拐弯,跟锦屏可能差不多。
汪永晨:那就没水了。
杨勇:锦屏这个地方只能得到140米,而虎跳峡是获得1000多米的落差,它可以获得1500万的装机,雅鲁藏布江的落差很大,能够获得2000多米的落差,所以它的装机是3800万千瓦。
问:坝高是多少?
杨勇:截至拐弯的不太高,它把水举起来,通过隧道,到另外一端就获得水头了。
在年初的时候,气象专家就做了预测,07年极端性的气候事件可能增大,这些极端气候增大的原因一个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再一个这种大气候在我们国家的青藏高原的反映是比较大的,尤其冰川加速消融,会出现间歇性的气候变化,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一些极端气候,这是在年初的时候的预测。
在07年冬季的时候在重庆嘉陵江段就出现了水位下降,水位都是有纪录以来比较汉奸的极端数据,特别是重庆,重庆的反映比较明显,这是在朝天门码头,应该朝天门码头的航运。我们看到在朝天门码头不远的地方,在江心地带就出现了很多沙洲,这种形成的出现确实对长江航运出现很大影响,这个问题除了气候影响水位的变化,和三峡水库蓄水形成的泥沙抬高有关系。
在两会期间,07年两会期间一些水电开发公司的老板们也在会上大力宣传水电是可再生的,是绿色能源,它用很多数据说明中国水电开发的度是很低的,它参照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说中国06年的时候只占了33%,和其他国家比还很低,意思就是中国目前的水电建设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他们在两会期间传递的一些声音,当然两会期间也有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呼吁限制水利水电开发的强度,保护江河的生态平衡,主要是针对西部地区的河流,目前这种集群式建设的水电和水库,他们觉得也是对生态的威胁,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比较大,他们呼吁要限制这种开发态势。
我们从3月中下旬,我们冬季考察完了之后,就写了一个初步的报告,这个报告谈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冬季的封冻对西线的影响,我们认为它是对西线有很大的制约因素,第二是调水与发展水电所产生的资源相争的问题,这是很大的矛盾,目前在下游的水电站都是按照现有的水文条件和情况建的,一旦在上游西线调水矛盾就很大,我们在设计西线调水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第三,在西线调水的区域有很多自然规律和现象没有被我们认识和有关机构在科研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横断山的地质活动、地质条件、生物多样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向自然规律提出了很多挑战。
再一个,这些规划、这些工程对现有的国家法律和世界遗产公约也是一个矛盾,因为这个区域有很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区,也是我们国家批准世界自然遗产的区域,在这个地区启动这么庞大的项目,在法律上和我们加入的世界公约上都有很多矛盾和冲突。
进入初春的时候,四川发生了罕见的春旱,中国的农业居民都发生了很多水的困难,很多的地方都用车拖水,在4月初,在长沙举办了第二届长江论坛,在长江论坛上,这次的长江论坛主要是围绕洞庭湖,因为在湖南长沙开,洞庭湖的问题谈得比较多,后来在与会期间也有很多代表谈到长江中上游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会上我所获得的信息有的还是令人振奋的,但是总的这个会议气氛来看,对长江上游的关注是不够的,特别是对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开发的情况,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情况谈得不多,只是一些与会的主要领导透露的信息还是值得期待的。
第一个就是长江不能100%开发,要给生态留出余地,一个概念性的观点就是开发60%,留下40%,我觉得有这些信息都是比以前谈长江,我觉得要好得多。特别是水利部长汪恕诚,他在这个会上讲到一些问题,长江上游他也提到了一下,如果不截至对长江水流开发,长江就会形成连接起来的水库群,最终回造成生态和回游生物的灭亡,他认为这种态势对长江的命运也是很不好的。
常务委员会主任蔡庆华也谈到长江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也面临了新问题,他主要谈的是湖泊萎缩,湖泊、湿地、水质恶化,总的来说长江要加强统一的流域综合管理,要统一调配,要控制无序开发。
在这个同时,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也放出信息,就是说20年以内,长江干流以及它的一些主要支流,将建上百个水电站,它为什么发布这个信息呢?长江上游的水电站它是主要的业主,包括现在的溪洛渡、向家坝、白河滩,都是三峡公司作为业主建设的。这是在瓦屋山、青衣江上面的七级水电开发,这个电站去年就建成发电,大家也知道瓦屋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非常漂亮、非常独有性的景观,但是现在在山下就有七级电站,第一个已经建成了。
在4月14号,发布了一个《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这个报告讲的是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总的来看是在恶化。这是一个卫星图,长江支流的卫星图,这是三峡电站,这是葛洲坝,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长江中下游,这是长江口,这个为什么大家看到在长江中下游水系非常密集,也是去年水污染发生的集中区域,也可以看到入海口海域的水的状况,同时可以看到空气中的一些尘埃,透明度是很差的,从目前的水势来看,我们如果没有措施,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
长江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四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不科学,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成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水资源利用不科学,包括我们现在集群建设,水灾害,包括三峡建设以后,它的防洪功能定位在什么地方,三峡建设最大的效用就是它的防洪功能,我们三峡大坝,三峡蓄水究竟起什么作用,我看去年,特别是去年有很多声音,好象是在回避三峡的防洪作用,我想今后的时间内会得到检验的。
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问题,随着上游水电站的建设,以及水污染的失控,或者治理效果不好,这个形式可能还会继续加重,所以他也提到长江保护和发展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长江的水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肯定的,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共米,养育了4亿人,对中华民族的安危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谈到长江流域的管理是多重的,在流域综合管理上,在管理部门的职能、协调、利益上都有很多矛盾,这是需要解决的。
同时也重点强调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逐渐增大,对长江造成了破坏,长江流域目前建了大小型水库近5万座,他们的特点是运行时间长,调配的功能基本没有,水利调配和进行应对一些突发的水污染事故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也是在4月份的时候,有专家和媒体提出了三峡水库的水华,微震活动,水华是1545米,已经凸现了水华问题,再一个水库引起的地震活动也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地质灾害,也开始显现出来。据我们得到的一些情况,从06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整治三峡地质灾害,每年补助57个亿,07年底,关于三峡库区的水华污染问题和垃圾问题,国家又要计划投500亿做工作,当然还有新增的移民问题,去年底,这方面的消息和信息比较多。
在长江论坛上,我专门找了时间和论坛秘书长翁利华谈了长江水电开发的问题,在这个会上我一直比较困惑和着急,为什么没有代表,或者没有一个主题讨论长江上游的事儿,一个是水电的事儿,一个是南水北调西线的事儿,我很着急,就跟他们联系了一下,私下谈了这个事儿,翁立达谈得非常好,把长江上游水电站的问题谈得比较多,还有整个长江现在的体制,环境体制,以及九龙治水的格局,出现的弊端,我觉得还是谈到点子上了,他的观点是什么呢?谈长江不能回避三峡的问题,所以06年重庆出现大旱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跟三峡水库有关系,但是他认为长江大旱不能极端的说和三峡水库有关,也不能说绝对无关,因为才蓄水一年,但是一般常识来讲,大型水库肯定会影响局部气候,我的观点也认为说,三峡究竟带来了什么,特别是对一些灾害问题的相关性,我觉得要作为一个科学问题研究,也就是要加强检测,特别是这两年引起的极端气候,一个是05、06年的重庆大旱,07年的洪水,我觉得科研部门应该重视,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制订,90年代实施,当时主要考虑的是防洪、水电和航运,对生态和环境考虑得很少,而90年代结合国家12个水电基地基本没有做,三峡就争论了很多年,到90年代初,80年代末才尘埃落定,从目前看,我们长江三峡的流域规划考虑得问题是不全面的,应该修订,应该按照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慎重修订,这个工作还没有做。
现在常委会在修编,修编它属于水利部的,管不了电和其他地方,常委会修编的结果怎么样我们都不敢说,但是这一次修编也考虑到生态和环境问题,但是它考虑不到产业问题,也考虑不到经济带的形成和其他对长江的开发,所以这个修编即便出来了,我们认为还是有缺的,而且这个修编要三年内才能完成,我们现在完成了根本没有意义。
第二他很担心,几大水电公司在长江上游跑马圈水,西线调水一旦启动这个修编没有用,而且他也认为现在的水电开发商是追求利润,多发电、多赚钱,另外长江到底开发到什么程度,开发的方式是什么,都应该重新界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很多很复杂,非常矛盾的问题。
他谈到水电开发大多数是梯级开发,一级一级的开发,基本每一米的水都要开发,汪部长都讲了,下手太狠,每一米水都不放过。
还有水电的一些观点也有问题,水电开发按照当地开发商讲就是脱贫致富,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这个观点也应该纠正,不管是从利益者还是当地政府,真正是不是水利开发就达到了脱贫致富,原住居民是不是富起来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差距相当大,还要考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在今后一系列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得问题,生态补偿的问题,因为从前不算生态帐环境帐,也不算生态成本,所以这个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再一个从管理体制上九龙治水的局面是非常不利于我们目前的开发强度,利益相争的问题,地区利益的问题,这个没有协调的机制就很难办,在这个同时,中国工程院提出一个工程报告,他们认为长江流域委员会应该有一个更高级别的,比如总理挂帅,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是工程院提出的。
这也是在5月份的时候,云南省的新任省长秦光荣,他对云南省的水电可以说他的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就是水电的事儿,从他目前的动作来看,他目前是要加快金沙江和澜沧江的水电开发,在云南境内的金安桥也是在2002年就开始动,现在推动的是虎跳峡的一库八级开发,虎跳峡是一个很敏感的,没有虎跳峡,一库八级就没有意义,金安桥是先建了,除了一库八级,还要实现滇中调水,要实现滇中调水就必须开发虎跳峡,秦省长上台以后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调研工作,积极开发三江,三江里面保证了怒江,所以从怒江省,到了年底的状况看,一个是加快金安桥电站的大坝建设,06年就截流了,现在做大坝了,到年底推出了阿海电站的环评公司,金安桥以下的陆地拉,也作为今年在东盟的招商项目,但是陆地拉前期的三通云南省早就开始做了,到年底我最先得到一个信息,常委和华东水电设计院,我在怒江经常碰到他们,他们说虎跳峡的龙盘方案基本否决了,就是说要往上移,现在倾向性的移到奔子栏附近,虎跳峡水库库容就大大减少,以前在龙盘这个库容是380亿,有效库容是200多个亿,移到奔子栏附近库容就少了,意义不大,虎跳峡水库对云南的八级和金沙江的四级都有很好的补偿作用,从经济上来讲是很好的,但是不做虎跳峡,包括三峡和葛洲坝,都会丧失很好的发电效应,但是虎跳峡不做,你随便取消了,从水电梯级规划来讲是极不科学的,但是要做有涉及到淹没问题,移民问题,地质问题,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这怎么办呢?
云南省和华东院在进行重新选址的工作,据一些官方透露的消息来看,国家是不做了,老百姓放心了,再一个就是重新选址,我们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极大的影响下面的八级水电站,甚至是四川境内的,甚至是三峡、葛洲坝,都会受影响,就是不做也有矛盾,做也有很大问题,如果是其中以上,金沙江干了河谷就是这样。
在这同时,在澜沧江的漫湾水电站,5月1号全部建成发电,漫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上面的第一座,是整个梯级开发的母体,漫湾电站水库很大,长达100多公里,在库尾建了一个小湾电站,漫湾下面就是鲁渣度。政协常委他们做了一个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情况的视察活动,谈到自然气候与人为污染,浪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依然严峻,这次调研或者,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人为污染的情况,黄河的气候变迁确实非常严峻,一个是黄河本身,一个是资源性缺水,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发展当中,人为的一些浪费现象,以及我们一些工程性缺水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
雅砻江也是12大水电基地之一,它在上世纪末二滩电站建成发电,90年代末最大的电站,840万千瓦,随着它的建成发电,梯级电站也随之而来,接下来是锦屏电站,装机容量是840万,坝高是305米,雅砻江整个开发的梯级设计得也非常密,总共是22级,从两河口以下的规划,两河口以上是12、13座,现在基本在做前期工作,二滩上下的电站也是在建之中,这就是锦屏的,这是锦屏一级,这是锦屏二级,它要打隧洞,锦屏山15公立打穿,总共是800多万千瓦。
汪永晨:但是我们这次去看怒江水位特别低,你这个是怎么回事?现在水越来越少,它还能不能调水达到他的要求?
杨勇:它一个是大曲,一个是干流,它调水的坝是要调80%的水,现在消落很大,洪水期间降水,冰川消融量很大,损失峰值很高,洪枯水插值很大,它可能超过历史的最高值,可能洪水期水量增加了,实际上这是不好的。
杨勇:锦屏山很高,弯的高度是140米,但是截至的是15公里,获得了100多米的落差,它用这个落差发电,在雅砻江有两个这个弯,在上面还有一个蒙古山,拐了40、50公里的山,但是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公里。
杨勇:它目前自然的消落带是20多米。
这是5月份的时候山西省的一个水问题,山西省的资源优势就是煤,它资源最大的劣势就是水。
杨勇:山西产煤,要用水,它和地下水有很大关系,山西省水利设施很少,地表水在自然状态下利用,那么多煤矿企业,就把地表水污染,污染的程度非常大,所以它没有办法,就向地下水寻找水资源,而地下水和煤是共生的,又给山西省地下水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山西省要建设能源大省,最大的问题就是水资源,地表水基本没有办法使用,地下水又受到采煤的影响,山西省在去年的节能减排上也是强手出击,关了很多小煤矿,炸了很多小的火电厂,但是下一步要发展最大的制约还是水,污染问题,山西省不解决一些治污问题,我估计山西省的环境问题最近几年也会爆发出来。
这是一一个环境院士提出三峡库区的富营养化问题,总磷总氮超标。从目前来看,整个库区的水质基本还可以,但是由于受到支流排污的影响,觉得支流排污进入库区,这些污染物基本会把三峡库区水污染问题会逐步逐步显露。
在5月份的时候,云南加快水电,推动水电建设的同时,又宣布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地区坚决不建电站不开矿,但是我们马上又遇到的是澜沧江、怒江的建站问题,怒江争论了很多年,去年的声音不多,但是有关部门暗动,还是积极推动这个事情,实际上三通工作已经在搞,我们得到的信息是13级变成6级、7级这个有可能,在三江并流遗产区不建电站不开矿,就是要调整它三江并流的功能区,调整范围或者怎么样,在今后几年都会遇到这些问题,都会关注,三江并流究竟什么区是保护的,什么区是开发的,按照中国的保护区有核心区、功能区、缓冲区、怎么做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里面。
这次我去丽江做了一个访问,玉龙山风景名胜区,不属于三江并流,以前我们在谈虎跳峡电站的时候说它属于三江并流,三江并流到底属于什么区域,一个是平面上它是什么范围,高差上是什么范围,它平面上是在哪个范围?应该非常明确,它建设有具体的要求,国家保护区有的政府,有的业主可以调整,它的功能区划掉了,填完河就这样了,涉及到限制区调整一下就好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个事情。
另外西南的河流上,电站建设的情况下,黄河上游也在密集开发,黄河上游今年3月份冬季考察尾声的时候,除了以前建的刘家峡、盘河峡、李家峡这些地方建了,又在附近建了低坝高坝,密度非常大,又建了炳灵、柴家峡乌金峡等等。
这就是李家峡,这是及时峡,这是炳灵峡。
07年三江源也显示出一个枯水年,我们对三江源头也考察它的水文和水量问题,去年显示就是一个枯水年。
这就是长江三源区的水文状态,降雨量北源是干旱区,年降雨量是100米,沱沱河是250米,当曲是400到500,整个降雨条件和气候条件都说明这个地区不是丰水区,依赖这些地方做东线我们认为有一定难度。
在年终的时候,国家发改委首次说出了这样的信心,西部要避免过度开发的误区,就谈到了这个事情,另外国家明确了22个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文本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当然我们也期待着限制开发区的出台,出台以后会有什么新的政策,也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从他谈到的限制开发问题,从环境保护来考虑,西部有很多地方都应该列入限制开发区,怎么限制?怎么确定它的生态保护功能?这还有很大的争议。
这是雅安,雅安出现流域污染我觉得主要是青衣江的问题,青衣江我们有很多都去过,青衣江的水电站问题,青衣江上游的宝兴河、天全河,荥经,都是华能开发的范围。有一个大煤矿,卖给了河北的一个大老板,做碳黑,我今年去了几次,整个河流排下来的水都呈黑色的泥浆状,但是这个情况还没有得到媒体的报告,二郎山很有名的,也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民勤地下水的过渡开发,造成民进被沙漠围困,这个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批复,一定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一定要把民勤的沙漠推进控制住,民勤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是地下水过渡开采,还有祁连山北坡的黑河,每一个城市,近两年形成的工业区,段段截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水了,大量超采地下水,几大沙漠在民勤形成合围的趋势,民勤几乎要被沙漠围住了,云南省的环境状况也非常恶劣。
这是三江源的沙化情况,我们考察也目睹了三江源沙化的进展,这是北边的沙马儿河,这边是通天河,三江源地区的沙化土地占整个的27%左右,这是它荒漠化的程度分布。
这是长江三峡库区发布了一个地质灾害通报,正好我们这个时间在那边,你看三峡库区的后退、新建的城镇可以移民,现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地质灾害的影响,这是奉节县。
这个山体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当时还没有建三峡。这个滑坡体花了将近1亿元治理,现在发现这个滑坡体又开始复活,它对库区影响会很大,主要是产生波浪,这是白帝城,这是奎门。
水岸的滑坡趋势很大,雨季你去看到处都在进行地质灾害的维护、抢救、疏散。
这是重庆朝天门码头南岸在做的地质灾害的防固,地质灾害的工程量很大,因为现在蓄水155,现在按照三峡最高方案175以后,地质灾害显露的问题就更多,现在有很多地方面临二次搬迁,新疆的水土流失,这就不说了。
流域限批,这是国家环保局去年新推出的一个环境措施,但是这项工作推行力度很大,是下面执行力和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太好,总而言之这个流域限批的工作非常艰难。
去年最突出的就是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问题,这可以说是国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是昆明,现在实行大昆明计划,它的水问题怎么解决,水污染怎么治理,制度同时云南省依赖的滇中调水的计划实施不了怎么办,这是云南昆明今后发展的很大问题,云南滇池治理花了几十个亿了,也不见成效,这是长江中游武汉城边的工厂,排出来的水污染,造成的水华。这是南昌市工业新区进入鄱阳湖的排污口,很可怕。
这也是鄱阳湖边上的一个县城,九江的火电厂和在建的一系列药厂,也在鄱阳湖边上,这是鄱阳湖边的垃圾,鄱阳湖建设得很迅速,整个公共设施是没有的,环保设施也是没有的,这就是南城墙边的,这是在庐山下采瓷土的工具,这边是鄱阳湖,这边是庐山,这是鄱阳湖边的采砂船,它是一个安徽的大老板包了,一个采砂部门,采砂范围的移民基本失业了。
后面一个反映就是在十七大当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希望,把生态文明、环保问题提得非常重,从目前来看,中央新政在今后的执政理念和今后的执政过程中,可能会针对中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和发展中的矛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事,一个议题对待,不会回避这些事情。但是这些问题对新政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考验,怎么处理矛盾,怎么调整决策,我们都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有一个好的局面,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曹海东:04年的时候我的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说这个民间力量在大坝中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如果这个地方不建水电站,这儿的老百姓应该怎么办?
当然这个问题从做媒体来讲必须是平衡报道,不可能有一个偏向的角度,当时持这个观点的也挺多的,这次我去的时候有一个深切的感觉,上次去采访他们的原住民,他们喜欢那里的生活,喜欢原生态他们的文化,这次去的时候,包括我们当时看傈僳族的舞蹈,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做记者来说,做媒体来说,还有另外一方面不可忽视,你在说怒江不能建坝的同时,你怎么帮助当地人改观他们的生活,这一点当时在四季桶小学感觉非常强烈,做媒体这么久最后陷入一个困境,你的文章能够感动人,能够提供多少帮助,如果我的一篇文章可以改变一个群体,象汪老师或者马军那样的确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有时候媒体很无能为力的,你可以说有建设性的话语,但是改变不了什么,当时我们和史江涛和汪老师去怒江那个六个人的小学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个事儿说明一点,记者的采访,我的意见是多角度的看问题,不偏不倚的看待建水坝,同时帮助当地人改变多少,这应该是我们多做一些,比较可喜的是汪老师她们在怒江边上建了很多图书室,我更希望他们以江河为伴的人,我们可以更多的帮助他们,我希望以后由于金沙江、澜沧江也有这样的点,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谢谢。
史江涛:说到锦屏,这次怒江的时间也很长,我们采访了三个人,一个是锦屏二期的工地上,他是因为锦屏二期的施工搬迁的人,锦屏工地当时建营地的时候就已经搬迁了,搬到山下来以后,实际上给他分了一亩水田,水田的质量要比山上的好得多,但是他自己也说,山上的地数量很多,对他来讲他们可以用这个地养牲畜,虽然这个地的质量上差一些,但是他们搬到山下去,每户不管家有多少地,他们在山下就能换到一亩水田,而且这个水电开发不允许当地人在那边打工,所以他们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就靠这一亩水田生活很困难,有人也试图到工地上反映情况,用开发商的情况来说是去闹事,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我们又在工地上看到另外一个人,他是住在锦屏工地旁边,他们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他是希望因为水电开发搬迁但是被政府拒绝了,政府说他不够移民条件,他们家情况更糟糕一些,因为锦屏修工地的地方就在他们家旁边修了高压线路,他们现在也没有得到补偿,他们提出搬迁的要求也被拒绝了,据说是盖高压线占了他们的地,就仅仅补偿了那部分的补偿款,他们知道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也知道高压线的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是有影响的,我们报纸登过高压线在200米内的儿童,患白血病的记录要比生活在600米以外的儿童要高70%以上,老百姓也意识到了,但是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在锦屏工地旁边还看到了外地的打工人,他是从向家坝过来的,他自己的家乡虽然他不是很清楚,但是迟早也会被淹掉,他也很担心淹没以后他的生计怎么搬,他听说要后靠,这次采访我自己的感受最强烈的也是这样,不管水电开发的利弊始终是有争议的,但是老百姓的知情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去过小沙坝,是怒江比较特殊的地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动工但是已经全部搬迁的,去年我们去的时候他们不是以水电开发的名义是以新农村的名义给他们搬,你去看的时候觉得挺好,崭新的房子,一排一排的,两三层的小楼,还给他们留了空间,如果你有钱可以再建,看起来很好,但是和老百姓交流他们就有意见,一个是他们的房子很宽敞,现在不够住,而且一户挨一户,原来他们还养牛、猪、鸡,他们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这儿,牛、猪是明确不能养了,鸡是给他们发了鸡笼,但是这个数量只能是很少数量的,放到院子里养也影响他们的卫生,他们去年就有这样的抱怨,今年他们去小沙坝他们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店面户,每家都有店面户,只有几户开起来了,而且大家都是农民,收入也不如以前好,所以买他们东西的人很少,前两天有消息说六库大坝要上,前两天我跟小沙坝的人联系,他家有人开人大会,他们的县主要领导也在,他觉得应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听到消息确实是比较确切的,我也请他自己打听一下,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情况,封锁消息不敢说,但是有可能不会那么及时同时他们,如果六库大坝马上建对他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他们的土地补偿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我们去之前的一个月,怒江州出来一个新的土地补偿的政策文件,给他们做了宣传,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政府给的价格,但是这个价格比较低,老百姓比较难接受,而且他们现在出了一个政策是以租代征,怒江州要推进前期的工作,只好推出以租代征,农民更南接受,他们现在派了工作组去做村民的工作,现在他们大部分人是反对的,而且通过某个途径向上反映这个要求,跟我联系的是人大代表又是村里面的干部,他还是希望通过正常上访的途径解决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怒江的问题涉及面比较广,拖的时间比较长,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我还想呼吁一下曹海东说的,第一次去完全是做采访去的,时间也比较短,感受不会这么强烈,这次看到更多生活在怒江边上老百姓,也看到他们为这条江和这条江相依相伴,他们可能生活比较苦,但是精神上是很快乐的,至少在某一个时段是很快乐的,这种快乐是让我很震撼的,我们能够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写一两篇报道,去年我去怒江也写了一些东西,但是我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我想有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次去采访,当你去采访或者问他们生活的状况的时候,他听说你是记者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些并不愿意,并不是很愿意说自己的情况,这种情况他们接受过记者采访,特别是有移民问题的,接受了很多采访,他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你记者采访了他说了实话记者帮他反映了但是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解决不了,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有限,所做的工作很苍白,但是象四季桶小学这样的,我们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上帮助他们至少提供他们最需要的,至少这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工作。
去年年初在汪恕诚退休前有一个专访的机会,他也说到很多怒江开发,他说到水利部的观点,水利部认为开发还是应该进行得,适当开发对当地河流的保护是有利的,他也强调中国的水电开发规划程序上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中国现在没有最根本的水资源规划,而是具体的部门之间,电力部门做了自己的规划进行开发,他认为程序上是不合适的,而且现在比较现实的情况,整个怒江周边的情况选一两个点,争议比较少,水电开发时间比较长,七八年时间进行水资源规划,等于两方面都不耽误,我们问还有人不同意怎么办?他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程序解决,而且怒江适当的开发,比如一两个水电站还是合理的,基于这样的情况,从长期看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最基本的是找到一条大家都接受的,至少理论上是有序的、合理的,特别是对人对自然的影响最小的开发,最后我想有一点,去年年初我去见于小刚老师,他也谈到,中国水电开发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进社会影响评价,现在社会影响评价不能完全被环境影响评价涵盖,在水电开发里面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涉及到人,如果我们能更多的推动社会影响评价,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一点平衡或者找到可以共同努力的地方,谢谢大家。
10、水、水、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1月28日杨中旭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8158
随着《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出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一道,成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重要棋子
习惯了“放任自流”的北京人,今后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暂住人口,无论是工业企业用水还是农业灌溉,面对用水都将不得不有所收敛。
1月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年北京市从永定河获得的水量约为3亿立方米。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这一数量,只及得上建国前的二十分之一。在这期间,北京市的人口却增长了7倍。两项加权之后,落实到每个北京人头上的水资源只是60年前的一百四十分之一。缺水背景下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倒逼效应,随着方案的制定,正在逐步显现。
全长548公里的永定河,流经山西、河北、北京之后,从天津入海。作为海河水系的一支,其长度和流量,均无法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相提并论。但是,除了自然属性,永定河因为流经首都所具备的社会属性,却是其他流域所不及。“《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出台,为其他流域解决类似缺水问题提供了一个样本”。方案起草者之一、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秦大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缺水
作为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70岁的周魁一教授更喜欢从水的社会属性去研究问题。50年前,他去过北京的玉泉山,那时候人们挖井,用不着“掘地三尺”,泉水已然涌出;10年前,他故地重游,即使“掘地十二尺”,仍然只是一口枯井。
北京人过度开采地下水,也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西亚弹丸之地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缺水国家,人均年用水量370立方米;而作为中国首善之区的北京,这项指标只有区区200立方米。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显示,“十五”期间,北京万元GDP用水量由137立方米下降到51立方米,全市用水总量呈下降趋势。总用水量由2000年的40.4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34.5亿立方米,年均下降近1亿立方米。
问题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城市,绝不止北京。
《中国水危机》一书写道: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大小300条支流,无河不臭,无河不干。地下水严重超采,600亿立方米不可补给的深层地下水资源采空了一半以上,形成超过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书中说,这个漏斗区的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与北京同处这个漏斗区里的天津与河北,其严重程度更甚。从50年代起,天津人一刻不停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发生下沉。自1959年以来,累计下沉量达2.5米;而河北的一些城市,已然面临地下水资源即将全部采空的绝境。
超采地下水、拦河建坝、推广超级稻、大力发展工业,给这条538公里长的河流处处留下了人力的痕迹。时光如果可以倒流半个世纪,永定河流经京津而入海的水量尚有五六十亿个立方米,如今却已锐减至只有区区七八亿个立方米。
“这是因为上游留住了水。”秦大庸说。
改革开放以来,永定河上游所在省份山西和中游所在省份河北的经济也开始大发展,尤其是前者,在最近七八年前赶上了煤炭价格上涨的好时节,工业增量骤然加大。
5年前,周魁一最后一次去山西考察,惊讶地发现,这个永定河上游省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水资源应急预案。“连上游的水资源都紧张了,何况下游的京津地区?”周魁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场“争水”的“战争”就此打响。态势很明显,在工农业生产、人口增长都亟需用水之际,上游的山西和中游的河北不再愿意将流经本省的水资源白送给京津两地;反观京津两地,业已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生产生活方式,急切间转不过来这个弯。于是,抬高京津用水的社会属性,动用种种关系,继续加大从上游调水的游说力度,就成为了下游地区的上上之选。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2005年起,北京降水持续偏少,与此同时,北京奥运已经迫在眉睫。
业界一度传闻,此番《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出台,正是源于举办奥运的需要。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方案起草者之一的秦大庸教授明确否定了这一猜测。他透露,关于奥运会期间的调水预案,相关部门早已完成,河北境内的4座水库已然处在待命状态。至于此番出台的方案,实际上有着“宏观调控”的味道。
“水资源量不够,各地区竞争很强,制定这样一个方案,有助于引导各地区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方案统计了建国以来该流域的相关数据,将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意见确定为:在正常年份(保证率50%),山西省出境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河北省出境水量达到3.0亿立方米;在一般枯水年份(保证率75%),山西省出境水量达到0.65亿立方米,河北省出境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特殊枯水年份(95%),山西省出境水量达到0.3亿立方米,河北省出境水量达到0.6亿立方米。正常年份与特殊枯水年份之间,山西河北两省出境水量按照丰增枯减原则,采用直线内插法核定。
关于保证率,秦大庸通过举例做出了具体的解释:经过统计,建国以来,正常年份所占比重约为50%,因此,正常年份的保证率即为50%;而特殊枯水年份出现的比重只有5%,也就是说,其他年份不是特殊枯水年份,其保证率也就定格为95%。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在制定本方案之时,制定者采取了“宽上游而紧下游的方针”。
方案对上、中游的山西、河北两省预留了用水的比例,以保证两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足够的水量空间;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成规模的京津两地,方案采取了从紧的策略,“逼迫”两个直辖市加快产业调整和社会转型的步伐。
根据2003年自来水售水结构水量分析:居民售水量24591万立方米,占售水比例44.55%,比重最大;其次是工商、事业售水量19360万立方米,占售水比例35.07%;排在第三的则是餐饮、旅店售水量10953万立方米,占售水比例19.84%。
目前,北京市城市人口已达1700万,自来水保证率100%。此番永定河水量分配方案定局之后,这座超级都市的人口规模显然已不具备继续上升的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需要。在方案出台之后,北京将不得不走上加快工农业转型的道路。
“北京是没有办法种植袁隆平院士研发的‘超级稻’了,”刘昌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使是小麦种植,也将在北京境内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玉米。”
样本
尽管永定河分水方案是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二个干流分水方案,但包括刘昌明院士、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院士在内的权威学者却愿意将其看作“首创样本”。
早在1987年,水利部曾经组织包括刘昌明、王浩、秦大庸在内的专家制定黄河分水方案。但是,“当时尚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没有更多、更科学的计算方法。”秦大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近些年来,无论是珠江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曾因为发展的问题而发生“争水”风波。比如2005年,珠江上游的梧州和珠江下游的珠三角地区曾因梧州大坝改变了珠江原生态而发生争论。凡此种种,下一步均有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加以解决。
“对于特别缺水的地区,比如海河流域,将采取大家熟知的‘南水北调’方式。”刘昌明说。国务院在《永定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批复中这样写道: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地区间展开水量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来自长江流域丹江口的“南水”,有望在2008年之后调往北京,水价将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每立方米“毛水”(即未进行饮用水处理的江水)的价格高达2元。由于北京市将至少调入12亿立方米的水量,2008年之后,北京市财政每年用于“买水”的支出就将高达24亿人民币。
11、三人为因素危害 西北10万平方公里绿洲"喊渴"
来源:半月谈 2008年01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8/content_7510826.htm
绿洲是指沙漠之中有水有草的地方。我国绿洲面积约为10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新疆有7万平方公里,甘肃河西走廊有18000平方公里。绿洲是浩瀚无垠的西北大漠中的“绿岛”和“湿岛”,虽然面积仅占西北干旱区的4%,但哺育了干旱区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了干旱区98%以上的城镇。
西北绿洲不仅孕育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更是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基石、西北经济开发的前沿阵地和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依托。长期从事西北干旱区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建设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伍光和认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活动主要在绿洲,保护绿洲比治理沙漠更重要。
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绿洲面临的总体形势是,绿洲的人口承载总量处于满负荷或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人口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绿洲河流下游的流域面积不断缩减,甚至出现衰退和消亡的趋势。
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出现的问题最为典型。目前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已高达每平方公里52.4人,远远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干旱区每平方公里7人,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22人的标准。石羊河进入下游民勤的地表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亿立方米。
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目前民勤的生态环境已陷入危机之中,湖泊干涸,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化矿化。195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南侵50公里至70公里,巴丹吉林沙漠东移30公里至60公里,致使民勤地区7000多亩耕地被迫弃耕,80000亩耕地不同程度沙化。由于抵御北部沙漠的能力下降,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民勤北部的两个山口已连成一体,在南部的间距只有5公里,两大沙漠完全合龙指日可待,对武威市乃至河西走廊构成直接威胁。群众担心,民勤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危及绿洲生态的三个人为因素
盲目垦荒是绿洲生态的第一“杀手”。在绿洲内部,随着人口的增长,要解决吃饭问题,一些地方总想扩大耕地面积,将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纳入开荒范围,破坏了绿洲的生态屏障。伍光和担忧地说,当前绿洲与荒漠交错带或缓冲带因开垦荒地而遭受破坏,造成绿洲与荒漠面对面接触,使敏感、脆弱的绿洲经受着荒漠化的威胁。
传统灌溉方式也是绿洲生态的一大“克星”。由于绿洲内耕地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仅严重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而且造成绿洲内部土地盐渍化现象比较严重,土地退化。
此外,绿洲上的平原水库虽然部分解决了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却改变了绿洲内部水资源的分布格局,减少了生态用水量,造成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专家指出,在人类大范围、长时间对绿洲施加影响的情况下,绿洲的发展与演变趋势,对绿洲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绿洲的特征、演变规律,建立一整套监测与调控指标,密切注视绿洲变化动态,避免环境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绿洲开发利用活动的消极作用,杜绝人为荒漠化。
实现水、沙、人的协调
伍光和指出,绿洲的生态结构包括林、草、农作物的用地比例及不同成分的生态互补功能,根据不同绿洲的特征,探索建立一种最佳的生态优化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绿洲内部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的增加无不挤占了生态用水。绿洲内更应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倡节水型的生产生活方式。绿洲农业应该是节水农业,除非万不得已,才考虑并实施远程引水。绿洲内部不宜提倡大量植树,都搞成林木参天的景象,因为每一棵树都是一台抽水机,在消耗水资源。林带的配置应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树木和灌木,以此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
位于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提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统筹水、沙、人三大要素,推进“三个转变”:由过去的广种薄收、大水漫灌转变为以水定经济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布局;由过去的打井开荒、种粮为主转变为关井压田建温棚、大力发展果蔬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由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追求社会和生态效益,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记者 赵锋)
12、瘸腿的风机 赔本的电价 看待风电热要冷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1月28日 冉永平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827394.html
图为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河北省张北县单晶河200兆瓦风电项目。
邓佳 摄
火热的“风”潮
在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和太阳能无疑是最被看好的,这些能源理论上最清洁也最廉价。而与太阳能比,风能发电技术更趋成熟,应用也更为广泛。因此,从2006年以来,风电建设热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据统计,2006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1454台,装机容量133.7万千瓦。与2005年新增装机50.3万千瓦相比,2006年的增长率高达166%。而2007年这一速度有增无减。到2007年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400万千瓦,其中发展最快的国电电力一家的风电装机就超过了160万千瓦,比上一年全国的总装机容量还大。
出现席卷全国的风电热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巨大,居世界首位。据最新的风能资源评价,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加上近海域可利用的风能资源,我国风能共计约10亿千瓦。如果陆上3亿千瓦全部开发,理论上平均年发电量可达到6000亿千瓦时,相当于7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面对这样的数字,没有人会不动心。
其次,风电建设热潮也是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风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只要有风就能换来电,有利于节能减排,这样的好买卖无疑会受到追捧。
而具体的有关产业政策更是风电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为了如期完成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各发电企业新建电厂中,必须有3%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而水电不包括在内)。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中,风电无疑是技术最成熟,生产关系也相对简单的,因此,从2006年以来,全国出现风电建设热也就不足为奇。
瘸腿的风机
风电建设如火如荼当然是好事,特别是在当今全球能源紧张的大环境下,让风带来动力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好事背后,也潜伏着隐忧。其中一大隐忧就是,看起来颇为壮观的风电场上,唱主角的似乎并不是我们自己。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发展风电的地区,风电规模全国最大。长期在内蒙古电力行业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内蒙古看到的风电设备,几乎全部是丹麦、瑞典、美国的。
王先生的直观感受没有错。由于核心技术壁垒等问题,我国风电市场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外跨国公司所瓜分,国内企业只能在外围分一点残汤剩水。
国内企业一直努力试图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近几年,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内资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国内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快。但是,囿于时间和实力,国内风机设备的被动局面并没有根本扭转。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6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2599兆瓦,其中中国内资企业产品只占到30.80%,合资企业产品占3.30%,而外资企业的产品却占了65.90%。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只占三成的国内设备主要集中在800千瓦以下级别的风机设备,兆瓦级风机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独占。而兆瓦级风机才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市场被动的根源是源于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差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风电设备看起来就那么几个风叶,似乎很简单,其实技术含量极高。国外特别是北欧国家,在风电领域起步早,因此技术一直在全球领先。而我们的企业,这些年刚刚起步,因此很难一下子缩短与他们的技术差距。
一位在现场施工过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风电设备在质量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外设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他在现场施工中,就亲自遇到过几十吨重的叶片吊上去却安装不上的情况,而进口设备从来不会出现类似问题。“进口设备的确很精密,一个螺栓,如果说明书上说要紧三转,肯定就是三转,多半圈都不行。这就是差距。”这位人士不无感慨地说。
如何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还是要靠我们自主创新。有些专家甚至认为,外国制造商不可能帮助国内企业提升风机制造水平。理由是,目前外资制造商基本上都是独资建厂,虽然也在本土制造,但基本上是完全独立制造风机,或只是就一些非关键部件如塔架等向国内部件厂商寻求合作,而在核心技术上,他们守护得很紧。如某跨国公司在天津建有一个制造基地,总装、叶片、齿轮箱、电机等制造车间都有,但只进行叶片生产,其他生产车间闲置不用。因此,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想简单通过“市场换技术”式的合作来快速提升我国风机制造业的竞争实力,恐怕很难。
既然风电设备的核心技术突破最终离不开自主创新,那么,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能一试身手的舞台就显得非常重要。专家指出,任何一项技术也好,一个企业也好,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而时间和实践同等重要。因此,风电产业如果要想健康发展,需要发电企业与制造企业的通力合作,一方面制造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一方面发电企业也要目光放长远,多给国内制造业机会。否则,如火如荼的风电建设都让跨国公司唱了主角,国内企业恐怕就永远也长不大了。
赔本的电价
一位业内人士很直率地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情况:“别看这两年全国建了那么多风电场,但是你数数,有多少风车是不转的。如果你问他们原因,他们会告诉你检修,其实许多风车建好了就没转过。真正的原因是转不起,越转越赔。”
这位人士反映的情况并非风电建设上的个别现象,“建得起,发不起”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的确存在。
原来,虽然风力发电看起来不需要花钱,只要有风,风叶转起来电就来了,应该成本很低。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虽然风不要钱,但是由于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包括上网成本以及规模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的风电其实并没有多少成本优势,不少地方的风电成本甚至远高于火电。而目前的风电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市场综合电价水平并不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当前国内风电上网电价普遍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有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招标方式确定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的做法最初是怕风电发展失控,而采取的一种控制性的折中办法。但一些大公司为了获得发展风电的好名声而刻意压低竞标价格,甚至亏本投标,这就使得风电价格背离了经济规律。
据业内人士透露,过低的竞标价格已令相当一部分风电企业无法维持风电运营。“曾有一个内蒙古投标商开出的价格是每千瓦时0.38元——这是一个让谁都赚不了钱的电价,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家比他们更低的。”一位风电企业负责人无奈地感慨,“这样做只能是为了上风电而上风电了,大家都赔本赚吆喝。”
一些专家建议,有关方面应规定一个最低的竞标价格,这个价格应包括成本和适当的盈利,以防止恶性竞争。同时,价格也不应成为竞标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还是应该综合评价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
还有专家则干脆建议,既然要扶植风力发电,还不如以固定上网电价的方式,精心设计一套适合风电发展的价格机制,以使风电产业能良性循环。据说,这样的思路开始在一些省份得到采纳。
风电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就必须上大电网。而上大电网就有一个和火电、水电等其他电厂电价的平衡问题。一些业内人士说,莫说目前风电成本普遍高于火电,就是成本有优势,由于种种原因,风电上网都会受到一些阻碍。
比如,内蒙古是我国利用风力发电最早、规模最大的省区之一,虽然由于风力资源得天独厚,设备年有效利用达到2400小时左右,每度电成本降至华东、南方一些电网火电成本以下,却仍受电力市场分割的制约,连“绿色能源送北京”都尚未实现,只能在蒙西电网内销售。
还有一些地方甚至要求,谁建电厂谁建输电通道。这无疑又给本来已经举步维艰的风电发展雪上加霜。
因此,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认为,风电虽好,路还漫长,需要在设备制造、扶植政策等多方面成龙配套,才能保持健康发展。否则,一阵风式的发展,很难避免盲目,搞不好就是怀着一颗节能减排的好心,却办了资源浪费的错事。
13、生命VS诱惑 嗜好野味的愚昧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1月28日 铁铮
http://env.people.com.cn/GB/6827463.html
时至寒冬,吃野味进补之风再度升温。这两天,有关报道此起彼伏,令人担忧:京石高速路窦店举着山鸡、野兔招揽生意者屡禁难止。在黑龙江“得莫利”长途停靠站,野鸡野鸭野兔当街叫卖,还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飞龙。让广东人停止吃野味已经被民间传为“世界上最难做的事之一”。要想彻底刹住吃野味之风,真是不容易。
吃野味之风的源头也许是错误的传统观念作祟,而想改变这种观念却不是朝夕之事。需解决的问题有三:一是吃野味到底能不能进补?二是吃野味会不会吃出毛病?三是即便是对人体有点儿好处是不是非要吃那野味?
相信不少人会有同感,野味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但之所以热衷买野味、送野味,或许是 因“物以稀为贵”。但仅仅为了新鲜,就去冒吃出毛病的危险,就殃及原本就已经稀少的野生动物,既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也是不善待自然的行为。
媒体报道称,专家认为食用野味没有多大的进补作用。如果真是如此,就需社会媒体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最好拿出数据,让那些嗜好野味者心服口服。其实即便吃野味会有好处也是微乎其微,因为有条件天天吃、月月吃的人毕竟是极个别的,偶尔吃一次、吃几口,也很难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倒不如放野生动物一马。
买的野味究竟是不是野的,也值得怀疑。业内人士提醒说,目前,可供食用的野生资源并不多,很多商贩出售的“野味”其实都是人工养殖的,“野味”只是他们招揽顾客的幌子。花了天价买来的根本就不是野味,那不是也挺亏的吗?
吃野味存在潜在的危害,这可是专家们再三警示的。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没有经过检疫,很多自然界的动物都带有病毒病菌。一些野生动物被毒致死,虽然食后暂时没什么反应,但一些农药对人体会有一定潜在的影响,严重地还会致癌。有的野味儿还带有寄生虫,人类食用后很容易传染疾病。盲目食用后可能招惹一些人畜共患疾病。野生动物作为异种蛋白被人体吸收后,也很容易引起食物过敏、中毒等反应。人们进食之后,非但没补上,反而惹上病,那就得不偿失了。在把生命和健康看得越来越重的今天,面对野味的诱惑还是管住自己的嘴为好。
人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动物。过去什么都敢吃,什么也都吃过。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出发拒吃野味,是生态文明最高境界的体现。希望我们不要到已经没有野生动物可供保护的时候才想起保护,那真的是为时已晚。
刹住嗜好野味之风,需要综合治理。既要号召公民自觉远离“野味”,也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涉猎野生动物者。对贩卖、运输、烹饪、食用野生动物者均应有相应的处罚条款。同时,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一个“保护野生动物文明、嗜好野味愚昧”的舆论氛围,从而使那些嗜好野味者在道德层面上规范自己的行为。
14、资源告急,把空调调低一度如何?
来源:红网2008年01月28日 赵全国
http://env.people.com.cn/GB/6831070.html
据1月24日的央视《朝闻天下》报道,近日许多城市的煤炭储存量已跌破了警戒线,到达历史最低位。有关部门正在加紧调运。荧屏上还出现了南煤北运的枢纽秦皇岛码头忙得不可开交的场面。
近期之所以出现大范围的煤炭短缺,是因为受到了全国性寒潮的挑战。天寒地冻,使各城市用电量大增,自然又引起用煤量大增。报道中有一户宁波的居民,家里不但开足空调,而且还打开了取暖器。主人说,他家以前是极少开取暖器的。
面对煤炭告急,我想,现在繁忙的可能不止是运输煤炭的火车、轮船,还有那全国或大或小的、或有证或无证的、或安全或不安全的煤矿也该日夜三班,大忙特忙了吧?需求促进供给,这是刚性的法则;而是否有营业许可证、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在某些权势者手里却是有很大弹性的,它们不过是盖一个大红印章的事。于是,产量和安全之间的矛盾就难以避免地更加凸显出来了。为此,我不由得更为矿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捏一把汗。
撇开安全问题,即使每个煤矿的安全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对这种可能性我深表怀疑),节煤问题还是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煤这种自然资源和石油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总有一天会消耗完的。面对能源日趋紧张的严峻形势,最积极的办法自然是不断开发可再生性能源,但目前由于受到技术或成本的制约,这些能源还不可能大规模地替代煤炭和石油。
但是我们对能源紧缺也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想起去年酷热的夏季,也曾引起全国范围的用电告急。那时各媒体大力呼吁社会各界把空调温度调高1度。据估算,只要调高1度,仅上海市就能节电30万千瓦。随后政府也发文规定,各机关、商场温度不得低于26度。有的白领们还倡议在办公室不穿西服,只穿衬衣或T恤。这些都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样道理,现在是严冬,要开热空调,如果把空调温度降低1度,一定也能节省很多电。人们在家也不妨多穿几件衣裳,不必将空调开到最高温度的。至于政府机构,我从网上得知,原来各地早就有明文规定,室内空调最高温度不得高于20度。曾见有报道说,某地政府机关开会,空调热风劲吹,会场上与会者个个汗流满面,不得不吃冰棍来降温。现在该是严格落实规定的时候了,如果哪儿再发生某机关开着热空调吃冰棍的奇闻,老百姓不骂娘才怪呢!
现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这自然是大好事。但是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与日渐匮乏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尖锐。想想世界上最富的瑞士人,他们连煮一个鸡蛋都要想方设法节能;比我们富裕得多的新西兰人,十分注意节水。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且是关乎地球的资源的大事。我们应该学习这种观念,不要一有钱就想着尽情享受,要把事情看得全面一些。
也许,有些媒体所分析的当前电力紧张的原因是电力部门为了涨价而在“逼宫”,当然也不无道理,但煤炭等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隆冬数九,我们坐在温暖如春的室内,真的应该想想那带血的煤,也想想如果地球上最后一块煤也燃尽后的境况。
15、不可忽视的水污染
来源:百度2008-01-28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82441201505389_1.shtml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和水是分不开的。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人体血液中80%是水,每人每日的用水量为2~3升。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都需要水来完成。如果人体减少水份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生活中人们一天也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来说是必需的,然而,水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当人体受到化学有毒物质污染后(如666),会引起人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如果汞、镉、砷、氰化物、农药、多氯联苯等侵入人体后,都可以引起人体中毒。污水中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并被植物吸收,加上不适当地使用化学农药,会使大量残留的有害物质散布到田间,继而污染粮食、蔬菜、烟叶等农副产品,引起疾病。另外,水污染还会引起水媒介的传染病,如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可以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
总之,水污染已成为人类自己的大敌,如果忽视了对水污染的防治,终有一日人将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保护水资源、防止病从口入,人人尽一份力,我国的水环境一定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