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2008年1月24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年1月24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01-24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农民日报:  “十一五”开局两年全国环保投入5560亿元

2、水信息网:   中俄将签署首个跨国水资源利用保护合作协定

3、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投资321亿向南水北调等倾

4、水利部:    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明确

5、新华网: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去年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

 

地方信息:

6、新华网:    重庆加大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力度 保护三峡库区环境

7、新华网:    辽宁:三年内全部消灭辽河流域干流超五类水体

8、春城晚报:   首届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讲

9、人民日报:   江苏五措并举治理太湖 全湖总氮浓度明显下降 

10、重庆晚报:  长江水位低 主城取水口面临浮出水面

 

污染信息:

11、南方都市报:  湖南怀化硫酸污染地下水 据称数千人中毒

 

深度报道:

12、红网-瀟湘晨报: 鄱阳湖水域面积大量缩减调查:不当开发是主因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人民日报: 环境时评:当环保动了你的奶酪

14、科学时报:  假如把银行家变成环保卫士

15、人民日报:  掌声和争议相伴而来 谁该为塑料袋“买单”? 

 

 

 

1、“十一五”开局两年全国环保投入5560亿元

来源:农民日报2008-01-24

http://news.h2o-china.com/finance/information/680211201136570_1.shtml

“十一五”以来我国环保工作成绩显著,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加强污染减排,两年来,全国环保共投入556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24%,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两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增加的趋势明显减缓,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5万件,追究责任人786名,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这是记者22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获悉的。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对全国9000多个新开工项目开展了环保专项检查,对不符合环评要求的1194个项目依法做出了停建缓建及补充完善措施等处理,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以及涉铅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周生贤指出,过去的两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这一主要任务,在环保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努力建立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坚持把环境保护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周生贤强调,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环保任务的攻坚年,具体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确保2008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6%和5%,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研究设立环境税,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今年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的目标,对太湖、巢湖、滇池等9个重点湖库区开展生态安全评估;深化城市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让模范城市成为引领全国节能减排的标兵;强化执法监督,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特别是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严格进行后督察,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污染减排的环境准入标准,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全面落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努力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全力组织科技攻关,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开展旨在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能力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历史性转变上迈出更大步伐,做出更大成绩。

2、中俄将签署首个跨国水资源利用保护合作协定

来源:水信息网 2008年1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7917

据俄新网1月22日转发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新闻,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将于1月28日开始访华,期间俄中将于1月19日签署历史上首个跨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合作协议。据悉,该协议内容将涵盖环保和跨国水域利用的关键问题。该协议签署将有助于两国协同力量,稳定和逐步改善跨国界水体的生态状况,并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中俄双方自1997年起曾就此问题进行了长期双边谈判,此次为多年来首次在保护被中方污染的跨国界水体方面达成一致。

3、中央投资321亿向南水北调等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8-01-24

http://news.h2o-china.com/finance/information/680231201136637_1.shtml

水利部统计显示,2004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规模达321.5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83.55亿元,国债资金237.95亿元,水利建设资金继续向治淮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重点工程和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倾斜。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23日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说,今年中央水利投入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有力地保证了治淮、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取得进展,临淮岗、淮干及重要支流治理等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日前已经通过水利部审查,2007年底将基本完成19项骨干工程,2010年底基本完成近期需提前建设的3项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建设今年已经实现项目法人制度,中央投资比例将由20%提高到30%,基金比例相应由35%降低到25%,目前整个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资金还确保了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汪恕诚介绍说,今年长江重要支流及两湖治理、黄河下游及渭河治理、松嫩堤防等大江大河治理继续实施。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重点枢纽工程正加紧建设,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四川武都引水二期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开工。此外,中央资金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目前第一批中央补助项目安排已近尾声,第二批中央补助项目已开始启动。

4、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明确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8-01-24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dynamic/680781201155718_1.shtml

陈雷在讲话中结合七大流域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流域水利发展定位。

陈雷指出,我国地域广袤、江河众多,每个流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不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各流域实际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重点,解决发展难题,使水利更好地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长江流域要按照保障防洪安全、合理开发利用、维系优良生态、稳定河势河床的总体要求,坚持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基本原则,着眼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带来的流域防洪形势、水资源条件与江湖关系新变化,统筹开发与保护,兼顾兴利与除害,完善流域综合防洪、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优化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确保永续利用,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

黄河流域要按照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总体要求,紧扣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突出症结,努力增水、减沙、调水调沙,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加快构建和完善水沙调控体系、防洪减淤体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调度体系、水质监测保护体系、水土保持拦沙体系,确保黄河安澜无恙、奔流不息,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淮河流域要针对水系复杂、水旱渍涝灾害频繁、人水矛盾尖锐、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河湖关系,完善流域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体系,搞好拦分蓄泄排,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实现蓄泄合理、保障有力、生态良好、人水和谐,进一步把淮河修好管好,确保沿淮人民安居乐业。

海河流域要针对水资源短缺、河湖萎缩、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防洪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核心,科学配置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源,有效限采地下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保障供水安全,修复流域生态,改善河库水质,提升防洪能力,从根本上把海河治好,为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珠江流域要针对水旱灾害频繁、调控能力不足、河口咸潮上溯、局部水质恶化等问题,统筹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加快控制性枢纽建设,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枯水期水量调度,加大节水治污力度,加强珠江三角洲和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有效防治石漠化,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改善河流水质,维系河网畅通,建设绿色珠江。

松花江辽河流域要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问题,构建“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为重点的灌区建设,提高重点城市和地区的防洪能力,加强水资源和重要湿地保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城乡防洪安全、供水能力提高、资源配置合理、生态环境优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太湖流域要针对经济发达、河网密布、开发程度高、环境压力和风暴潮威胁大等特点,以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建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现代化管理调度体系,完善协调机制,强化依法管理,提高防洪防台能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搞好节水调水治污,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加快太湖流域现代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5、新华网: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去年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7908

新华网武汉1月23日电(记者田建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统计,2007年,该局长江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33亿元,安排建设项目3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个,竣工验收15个,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3亿元。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说,按照《十一五时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2007年长江航务管理局在不断完善长江水系航运规划的基础上,共实施了航道治理、船型标准化、三峡过坝运输扩能、水运保障及港口建设、干支联动等六大工程。

据介绍,通过航道治理工程,长江重庆以上建成三级航道298公里,整治中下游重点滩段航道136公里,全面实现了重庆至水富段夜航目标。

2007年,管理局还投资建成了三峡航运配套及锚地工程,实施了巡航救助一体化及趸船标识统一规范等工作,南京至浏河段数字航道已具雏形,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保障明显加强。

6、重庆加大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力度 保护三峡库区环境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24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7941

2007年,重庆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以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为契机,以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和土壤污染管理,特别是以固体废物处置为抓手,推动全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取得八大亮点。12月28日,市固废管理中心被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

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部等八部委评为"2007年度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实施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收率,大幅度降低了固体废物排放,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在实施危险废物环境监督管理时,特别注重突出特点,通过综合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三是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总设计年处理能力为5.2万吨的主城区和长寿两个危险废物处置场建设,其中长寿危险废物处置场在12月点火试车成功。推进《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利用行政调控手段,严格规范政务管理。全面推行固废转移许可和危废经营许可两项行政审批制度。市固废管理中心经办固体废物转移审批304件,批准转移固体废物数量达12092吨。批准转移并直接向企业发放危险废物转移联单2095份,区县环保局领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1060份,医废转移联单4584份。2007年发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家,至此全市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18家,区县环保部门核发收集许可证7家。

五是创新执法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市固废管理中心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54人次,查处违法企业23家、违法案件29起,处罚金额84.7万元,案件查处办结率为100%。办理环境投诉共19件,其中7家企业被立案查处。特别是对含谷镇非法收购医疗废物黑窝点进行了查处,对非法收购的33.9吨医疗废物实行了行政代处置,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该案件成功移交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并追究刑事责任,成为我市环境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一起案例。

六是加快开展搬迁企业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市固废管理中心组织起草了《重庆市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重庆市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指标》等地方技术规范,经专家审查试行。完成了全市首批15家企业原址进行土壤风险评估,并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7月3日,在全国召开的国家履约实施计划启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得到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是强化重点危险源信息监管,安全高效处置突发事故。圆满完成了固废监管信息的编制及发布。同时,还研究制定了我市28家重点危化品从业单位信息和应急系统建设方案。积极参与江北"5.29"油漆泄漏事故等应急处理、锡江化学品仓库火灾、西南大学废弃液氯钢瓶处理和九龙坡官家林仓库火灾事故产生危废的处置工作,保护了环境安全。

八是积极推进市环保局与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开展2007·重庆拒绝废弃手机电池污染环境系列活动。得到主城各区环保局、大专院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大商场、主要社区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在全国率先开展拒绝废弃手机电池污染环境系列活动。新制作废旧手机电池回收箱100余个,在主城区各大商场、大专院校、主要社区设置回收网点,回收废旧手机电池10000余块。重庆晚报、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等寄来4封感谢信,称赞我中心展示了良好的工作风貌,塑造了良好对外形象。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等新闻媒体先后5次给予宣传报道,社会效应显著。

7、辽宁:三年内全部消灭辽河流域干流超五类水体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月24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7933

新华网沈阳1月24日电(记者 陈梦阳)辽宁省代省长陈政高日前在沈阳宣布,辽宁省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

他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举全省之力,集中整治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因流域内长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辽河流域干流几乎成为一条“污水沟”,水体大部分为超五类,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1996年辽河被国家确定为“三河三湖”重点治理流域。自2002年以来,辽宁省筹资近40亿元,在辽河流域建设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处理能力近215万吨。近两年来,随着辽宁建设“生态省”试点工作的启动,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日益加快。

以辽河重要支流之一的浑河为例,几年来,沈阳市对浑河沈阳段投资50多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污水处理厂建设、绿化景观带建设等多项工程,浑河全河段COD由超五类改善到四类,已经成为沈阳市内的一条景观河。

陈政高表示,要在五年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他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治理好我们的母亲河。”

据了解,为实现辽河治理目标,辽宁省今年将抓好147项水污染治理工程,集中整治清河、细河等10条辽河支流,3年内全部取缔城市段排污口,其中2008年完成省辖市城市段排污口取缔工作。

此外,辽宁省还将加快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率也要达到80%以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姜作勇表示,开发区到2008年年底前,各县(市)到2009年年底前未完成建设任务的,将实施建设项目区域限批。

辽河水系是全国七大水系之一,由辽河和大辽河两个水系组成。其中,辽河由发源于河北省,流经内蒙古、吉林的西辽河与发源于吉林省的东辽河在辽宁省昌图县汇合而成,至盘锦市注入渤海,全长1345公里;大辽河全长511公里。辽河流域面积21.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00多万人。这个区域是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8、首届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讲

来源:春城晚报 2008-01-23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3/content_12300463.htm

    澄江动物群化石发现的形状奇特、首尾难分的怪诞虫化石,花了20多年追寻滇金丝猴仍然说自己的了解不到猴之一毛的“猴迷”龙勇诚,以及老君山独特的龟背纹丹霞地貌被大量游客踩踏成平地的对比照片……

    昨日,首届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举行,主题为“云南遗产的价值地位作用”。论坛邀请了9位云南知名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发言。

    主办方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介绍,论坛旨在共同评估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推动今后公众、企业和政府在保护方面的合作。

  共同努力保护好遗产

    梁永宁(遗传专家、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

    现在,云南已有世界遗产3处,世界遗产数仅次于北京、四川。澄江动物群化石、元阳梯田、大理苍山与南诏历史文化遗存已被国家列入申遗后备名单。

    常有人问我,拥有自然遗产有什么好处?实际上,好处多多。拥有世界遗产能够使云南最优秀的自然、文化遗产按照国际标准得到永久保护。另外,世界遗产大国都是旅游大国,世界遗产地都是旅游胜地,拥有世界遗产可以极大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做好云南的遗产的保护工作。

  筹备滇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

    龙勇诚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官员)

    滇金丝猴是世间最美的动物,是动物王国的皇冠明珠。现在,对滇金丝猴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一些保护猴群尚未进入自然区,同时还有偷猎压力,以及栖息地破坏等。

    我们协会现在筹备中国滇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云南需要通过建立滇金丝猴保护信息管理体系,以及促进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来保护滇金丝猴。 世界遗产不是摇钱树

    陆树刚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自然遗产是祖上留给我们的。像路南石林,如果当初没有前瞻性,把这石头搬去烧石灰,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世界遗产地。但它不仅仅是留给我们这一代的,它还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我们只有保护的权利,没有破坏的权利。

    世界遗产是脆弱的,一旦消失无法重生。云南的世界自然遗产面临着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的严重威胁,世界遗产不是摇钱树。

  建立城市遗产信息库

    张辉(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云南特色城镇所蕴含的地缘特征、文化意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维护云南独特文化的根本。云南城市遗产保护工作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建立城市遗产信息库,这是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现在云南省存在保护体系有名录而弱内容的情况,因而对其相关信息库进行构建十分关键。其次,建立名城、名镇保护体系,包括建立城市遗产名录体系、建立城市遗产评价体系、编制保护规划和完善保护机制,将云南省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城市遗产资源纳入到政府的保护监督管理之下。

  ■

    朱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

    澜沧江流域包含了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旅游价值。要做好澜沧江中上游梯级水电站建设的规划环评和具体水体站建设的环境影响工作。

    孙平(云南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

    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经费的70%来自于国家拨款,20%为社会捐款,只有10%是公园的各项收入。要对遗产资源或国家公园的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增加国家投入。马苏红(省建设厅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

    云南的风景名胜,应该走“创名牌、强保护、促发展”的道路。用昆明话说,我们是“样样有”,用普通话说,我们是“生态多样性极其丰富”。

    杨宇明(西南林业学院副院长、环境学博士)

    建立国家公园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倍具意义,也是云南进行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手段。

    马文斗(省博物馆馆长)

    整个社会发展的后劲是文化。欧洲的第一个博物馆建于13世纪,而中国的第一个博物馆建于20世纪。文化遗产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和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完)

9、江苏五措并举治理太湖 全湖总氮浓度明显下降 

来源:人民日报 2008年01月2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4/content_7486248.htm

    最新监测显示,全湖总氮浓度明显下降,饮用水源地水质提升 ——

关停“小化工”、提高排污费、实行最严格的排污标准、试点环境区域补偿……2007年以来,一系列针对太湖的治理举措取得积极成效:最新发布的太湖监测报告显示,太湖饮用水源地、太湖湖体、入湖河流水质已有明显改善。

    这些变化,缘于江苏彻底治理太湖的决心和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

    修订颁布《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处处体现“最严”要求:将禁止新、改、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污染物项目的范围,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扩大到了太湖全流域;在全国第一个将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制度列入了地方法规;确立了“超标即停产、超标即处罚”原则,并将处罚上限调高到100万元。

    大幅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减排和地区结构调整。江苏省参照国际先进标准,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提高纺织染整、化学工业、造纸、钢铁、电镀和食品制造(味精和啤酒)6大行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排放限值,使其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2007年,江苏省财政安排了20亿元治理太湖专项资金,并要求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从新增财力中拿出10%至20%专门用于水污染治理。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等15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本投资经营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金融机构也为太湖治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把资源环境的压力充分转变为经济驱动力。2007年7月1日起,江苏省提高了排污费征收标准,同时,有关部门计划择机将污水排污费分步调整到1.4元/污染当量。近期,江苏省又核算出COD和二氧化硫排污权初始价格,在太湖流域开展排污权有偿分配和交易试点,这标志着江苏环境资源被长期无偿使用的历史将结束。

    出台《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把政府对环境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目前,省有关部门正核算试点断面的应纳补偿金额,补偿结果将向各有关市通报。(汪晓东 辛华)

10、长江水位低 主城取水口面临浮出水面

来源:重庆晚报2008-01-24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680591201146513_1.shtml

长江水位持续走低,跌破160米重庆标准水位,主城区主要取水点取水口位置随之一降再降。为此,自来水公司在一些取水口添置塑料软管、准备浮出式潜水泵,以便水位继续降低时应急。

江南水厂玄坛庙取水点取水口设置了12个接口,目前位置最低的一个取水口已经不够用。因此,水厂工作人员特地将最低位置处取水口加长一米,再装置一个万向球应对趸船晃动,目前仅基本能保证正常取水工作。

玄坛庙取水口陈师傅介绍,该取水口水位,1月21日已低于标准水位160米,比旱情严重的去年同期水位还低了约0.7米。

市民李先生介绍,南岸龙门浩月景点附近江段,往年同期从未见过的几块礁石也露了出来,导致渡船无法完全靠岸。

水文监测部门预计,至今年2月期间,水位还会继续降低。陈师傅说,玄坛庙取水口已无法再加长,为保证正常取水,几天前水厂又加设了一根直径20厘米的塑料管,以便水位继续降低时应急。

玄坛庙取水口,满负荷运载日取水量为2.5万吨,主要供应南岸弹子石等片区居民用水。该取水口设置塑料软管以备水位降低时应急,今年还是首次采用。主城饮用水源取水点共14个,大部分取水口都跟玄坛庙取水口情况一样。其中,李家沱取水口受影响更严重。

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组织专人开始清理取水口,每小时取水量可增100多吨。为应对枯水期内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自来水公司还准备了浮出式潜水泵。一旦取水口露出水面,潜水泵将把水抽入水口进入深井。另外,还要采取延长取水管道和水泵的管道等多种措施予以应对。

据悉,虽然取水口都受到低水位影响,但目前水体质量方面依然保持良好。

11、湖南怀化硫酸污染地下水 据称数千人中毒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8-01-24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80441201141863_1.shtml

湖南辰溪县村民称数千人中毒已有3人死亡,官方称26人中毒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孝坪煤矿日前发生大规模地下水污染导致居民中毒事件,据当地民众反映,已有3人死亡,当地煤矿职工和附近村民共计数千人住院接受治疗,很多中毒者仍在抢救。但辰溪县委宣传部昨日表示,有地下饮用水被污染事件发生,但只造成26人中毒。

老父抢救17次未脱危险

李惠锦今年70多岁,是孝坪煤矿的退休职工。1月17日,他突然感到头晕,昏倒后被送到医院治疗。他的儿子李万友向记者反映,当地约有数千人因饮用水中毒被送院治疗。李惠锦到昨天为止,共经历了17次抢救,数次失去心跳,目前仍未脱离危险。

李万友说,当地两家最大的医院,辰溪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都被中毒者挤满,还有许多小医院也收治了大量患者。据他所知,已有3人死亡,中毒人数在3000人左右。他估算的依据是,两家大医院的收治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还有很多小医院收治了患者,症状不严重的就没住院。另外,他的母亲也中毒,排号排到了400多号。不过上述数字未得到官方确认。

辰溪县板桥乡一村民在电话中也表示,当地确实发生中毒,中毒者涉及中溪、板桥等几个村,约有上千人,板桥村有一村民死亡。不过该说法同样未得到官方证实。

二次检测检出剧毒砒霜

李万友介绍说,当地有两个污染源,一个是孝坪煤矿硫酸厂,一个是矾厂。一个月前村民发现饮用水变黄,本来就跟污染工厂闹过意见的村民感到十分惊慌,向当地政府报告此事,询问当地的水能否继续饮用。为此,辰溪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此地的水质进行了检测。据了解,2007年12月7日,环保监测站下发“环监字2007年25号”文件称,孝坪煤矿附近水质的地下水标准为Ⅲ类,污水排放标准为一级,称可以放心饮用。

约10天前,厂子附近的村民开始发病,包括煤矿职工,症状与李惠锦类似。他们一开始被当成感冒或者白血病治疗。但中毒情况迅速蔓延。板桥镇、孝坪乡大量村民发病入院,情况引起当地政府重视,重新化验水质,发现水中含有剧毒砒霜,还有锡等金属元素。

官方称事情已基本平稳

昨日(1月23日),记者以病人家属身份致电辰溪县人民医院,该院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称,医院确实住进了许多因硫酸厂水污染中毒的病人,他所知道的情况是目前还没有人死亡。辰溪县中医院随后也证实,医院住满了中毒者,具体数目不详。

辰溪县委宣传部昨日向记者证实,有硫酸泄漏污染地下饮用水事件发生,并称此事造成26人中毒。县委宣传部还表示,此事已经基本平稳。不过关于事情的发生原因及其他问题,其不愿多谈。

相关资料显示,孝坪煤矿原是怀化地区工业煤定点生产基地,后老井口相继关闭停开,1991年建办硫酸厂。知情者称,孝坪煤矿下属的硫酸厂和矾厂,每年为当地政府创造2000万元的财政收入。

12、鄱阳湖水域面积大量缩减调查:不当开发是主因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2008年01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24/010114811641.shtml

 

  鄱阳湖河床已出现大面积裸露,横穿湖的大桥桥墩全部暴露在干枯的河床上。图 实习记者陈勇.

  洪水是湖泊反击的开始,干涸则是湖泊报复性的慢性自杀。

  2007年岁末,长江陷入130年来难遇的低水位,而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曾经碧波千里的浩瀚水面消失了。

  鄱阳湖,南宽北窄,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据统计,鄱阳湖大旱,河畔的城市有上1000万人受到了危机。

  2007年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介绍,我国湖泊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长江、鄱阳湖的水位也持续下降,达到历史新低。

  追溯中国湖泊干旱问题,记者在鄱阳湖及其周边城市调查,发现除去全球变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相形之下,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可怕的,而鄱阳湖只是中国湖泊的一个缩影。

  围湖堵河

  湖口县位于鄱阳湖的上游。2007年12月30日这一天,66岁的老渔民张厚德正缝着手里的渔网。这个祖辈六代人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感慨,“打渔”这份曾经看来荣耀的活儿,不再管用。他介绍,往年大鱼一天能捕上千斤,而今年,因为湖干了,鱼少了,收入捉襟见肘,“明年也不知道到哪儿谋生”。

  2007年,他就多次经历了一网下去上来只有几条鱼苗的情况。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幸运的时候,一网能够捞上千斤鱼,几乎是现在一年的收入。

  每年的打鱼旺季是八九月,而很多渔民在八月就收网了。张厚德认为,收网的原因是打鱼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一天的开支。而现在,越发没鱼可捕了。很多渔民准备另谋他业。

  记者在走访鄱阳湖周边县时,多位渔政分局局长认为,围堰堑湖是一大原因,鄱阳湖一块块被瓜分干了。

  鄱阳湖水域非法围湖堵河不断发生,一些地方形成了一股风潮。一些农民利用旱季湖底裸露时机,在鄱阳湖湖底筑起1米到5米高的围堰,围堵圈占河湖水域,枯水期湖水逐渐退却后,围堰者就“坐收渔利”。

  有的20多公里长、二至五米高的围堰,圈占了近五千亩水域。这种情况在2006年底尤为甚。

  有关水产科研人员也指出,这是违规的“瓮中捉鳖”。围湖堵河是对鄱阳湖野生渔业资源的一种野蛮掠夺,破坏了野生鱼类的正常洄游繁衍和鄱阳湖候鸟的食物源。

  余干县渔政管理分局局长张继林认为,采砂对鱼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影响,吸砂王把整个河床都破坏了,微生物中的螺蛳、小蚌这些鱼类的美味全被吸干净。加之这个场所遭到破坏,鱼类根本没地方产卵。

  当地渔政人员介绍,功率达几千马力的大型采砂船,一次作业就可将水深30米、半径60米范围内的砂石吸个精光,形成100米宽的大坑,几百只砂船在鄱阳湖上穿梭往来,马达声日夜响个不停。

  江西省鄱阳县渔政分局局长王兴干也认为,无序采砂,对鱼的成长环境破坏确实很大。

  江西省渔政局局长钱新娥说,“近年来,无序、过度地挖砂正在使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鱼少了,湖边竟出现了“人鸟争食”的尴尬。当渔民为生计疯狂捕捞仅剩下的鱼苗时,岸边的候鸟也无食可觅。记者在鄱阳湖湖边看到,大量湖边湿地已完全干涸,甚至干裂变硬。在一些湖边布满了“迷魂阵”——这种专门捕鱼的工具,只要进入,鱼苗也无法逃脱。

  随着小鱼的消失,候鸟提前“断粮”。

  鄱阳湖的低水位已让候鸟食物减少,而非法偷猎则直接危及候鸟生存。

  湖面草洲滩上密布着捕鸟天网。捕鸟天网最多时达上百张。滩涂上也撒满充作诱饵毒杀候鸟的有毒小鱼,很多小鸟被毒死后散布滩涂。

  “鱼没了,候鸟没了,湿地的生态食物链将被打断。不出几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将会没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管理人员担忧。

 [1] [2] [下一页]

13、环境时评:当环保动了你的奶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1月24日赵永新

http://env.people.com.cn/GB/6813969.html

  塑料购物袋该不该收费?支持者、反对者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回顾我国“治白”、“禁白”的历史,少说也有20年了,但结果是“越治越白”,“群膜乱舞”、污染土壤、噎死动物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根源,除了回收利用不力、没有合适的替代品等原因外,“免费提供”导致的塑料袋滥用难辞其咎。在鼓励回收利用、加快研发替代品的同时,强力推行有偿使用制度,以期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行之策。

  国内外很多地方的实践证明,“收费”是行之有效的。在笔者看来,塑料袋告别免费时代的效果,不仅在于“减塑”、“禁白”,更在于强化公众“污染者付费”的意识,提高公众“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理念。

  “污染者付费”是国际通行的环保规则。在我们周围,许多人对企业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深恶痛绝,认为企业掏钱治污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人人都是污染源”这一客观事实,对自己吃喝拉撒产生的环境负荷浑然不觉,或者觉而不醒、视而不见。

  我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之多,每一个人造成的环境负荷虽小,但集13亿人口之巨,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说塑料袋吧,据有关机构统计,全国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30亿个以上。

  环境保护被称为一场绿色革命。随着生活污染的不断加剧和资源、能源的日益紧缺,这场绿色革命或许将要“革”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套用一句时髦的说法,就是:环保,要动每一个人的奶酪。这将不可避免地挑战大家的旧习惯,造成一些不方便,甚至增加支出,为自己造成的污染“买单”。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人类如果想要自我救赎,最重要的是对欲望实行自我克制。

  105年前塑料袋发明时,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时至今日,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让“最糟糕的发明”不再产生最糟糕的结果,当然会影响你的奶酪。此时,你是我行我素、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为环保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呢?

14、假如把银行家变成环保卫士

来源:科学时报2008年01月24日  陈欢欢

http://env.people.com.cn/GB/6818596.html

  你可能没有想过银行能为节能减排作什么贡献,但是,如果把银行家变成环保卫士,你将看到他们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全球的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占有了近6万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在对抗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通过投资推动世界经济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世界顶级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考虑钞票以外的东西——气候变化。

  近日,一份对世界40大银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调查报告出台,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银行开始回应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如成立环境问题委员会、增加了首席环境官员、减少内部温室气体排放、支持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投资清洁能源项目等。但是,还有很多银行没有将气候变化风险整合到其商业活动的核心价值中。

  发布报告的Ceres投资人联盟主席Mindy Lubber表示,气候变化是银行关注的一个新焦点,这在4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而银行的参与会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有很大帮助。

  这份报告调查了16家美国银行和24家非美国银行,在百分制的打分中,伦敦汇丰银行得了70分,排名第一,排名前五的都是欧洲银行。紧随其后的是美国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分别得到59分和56分。不过,超过半数的银行得分在50分以下,平均分是42分。中国银行仅得到4分。

  汇丰银行全球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Jon Williams称汇丰是“全世界第一个碳平衡银行”。为降低银行对环境的直接冲击,汇丰投资9000万美元改善建筑的环境效益;自2005年开始,为银行建筑物所消耗的能源进行碳补偿;投资1亿美元同4个环保机构合作,并计划培训25万名气候变化方面的员工,以便更专业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聘请了英国经济学家史登爵士担任气候变化部门的特别顾问。史登曾在英国政府担任类似职务,他2006年发表的《史登报告》针对经济和气候变化首次提出了执行方案。

  2007年5月,花旗集团宣布了一项500亿美元的承诺,在今后10年内着重从事和全球变暖相关的议题。

  美国银行也承诺在下个10年投资200亿美元到气候变化问题上,并计划几年内将由美国银行贷款导致的碳排放的增长率降低7%。

  根据这份报告,银行已经开始的回应气候变化的正面行为包括4个方面:发布了近100个关于气候变化和投资策略的研究报告;40家银行中的34家配合了非营利性组织——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上一次的年度气候公开调查;28家银行计算了它们的内部温室气体排放量,24家设定了内部减排目标;29家银行正在支持可替代能源项目等。

  “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趋势。”Lubber说。不过,她同时表示,这40家中也有很多没有或很少把衡量气候变化作为考虑的重点。如:只有12家银行有董事会层面的参与,其中仅有1家美国银行;仅有6家银行在计算它们所贷款项目的碳风险,只有1家美国银行宣布有专门的减排目标;没有一家银行制定了不投资碳密集产业(如火力发电站等)的政策。

  因此,如何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商业挑战,银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Lubber说:“越来越多的银行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大的商业问题,但是它们作出的反应只是实际所需要的冰山一角。作为资本的重要提供者,银行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使得经济发展远离化石燃料和高碳排放的投资。”

  Lubber表示,这份报告的目的不是对别人指指点点,而是为银行提供最佳实践途径的蓝图。报告提出了4项重要的建议:把评估气候变化作为董事会成员和首席执行官投资的优先考虑因素之一;更大程度地公开减排策略和投资导致的碳排放量;解释自己是如何把碳成本计算到贷款决策中的,尤其是那些能量密集型产业;设立更高的目标来缩减投资中的碳排放,并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上对公众更加透明。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这份报告在没有被广泛报道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影响力。比如投资银行Bear Stearns因为没有提供相关信息而仅得到0分,但现在,他们正在建一栋新的节能楼。该银行发言人Monica Orbe表示:“它很节能,只要人3分钟不动灯就会灭。”她同时表示,Bear Stearns将来会参与这类调查。

15、掌声和争议相伴而来 谁该为塑料袋“买单”?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01月2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4/content_7486452.htm

    深圳拟立法“禁白”,撼动人们滥用塑料袋的习惯,掌声和争议相伴而来——

    在国务院办公厅“限塑令”发布前,经济特区深圳拟立法“禁白”的消息,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

    2007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向市民公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该条例规定,深圳将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如果商家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

    热烈掌声和激烈争议,相伴而来。

    “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再赚一笔?”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当时媒体曾热情赞扬这一“便民举措”。如今,塑料袋却让人头疼。

    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塑料袋17.5亿个。

    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说,深圳这次修改环保条例,突出把以往政府监控污染防治延伸至社会防治、公众参与,规定“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就体现了防治“白色污染”的社会和公众参与。

    对于深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规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民意调查。在1786名被调查者中,73.9%的人表示赞同。    

    尽管大家都知道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白色污染”赞同者居多,但人们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环保是全社会责任、理应成本共担,“为何让市民‘买单’、商家却额外再赚一笔,政府责任何在?”

    深圳环保条例修改稿的起草者表示,在要求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同时,要求商家同时提供可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或购物篮供消费者选择,旨在让消费者通过“选择”逐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用有形的经济手段去引导树立无形的环保观念”。

    深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已经完成公众意见征求工作,市法制办整理了相关意见,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条文反馈意见最多,意见分歧比较大,正在结合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进一步完善。

    改变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深圳市环保局负责人认为,我国取消免费塑料袋的政策顺应了国内外环保的潮流,符合主流民意,体现了国家倡导和推动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收费塑料袋的具体范围,细化塑料袋收费的具体方式:谁来收、怎么收、收多少钱、所收费用如何使用等,以便于操作执行。

    有专家指出,有偿使用塑料袋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难就难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绝非易事”。

    3年前,跨国公司麦德龙进入深圳,实行有偿使用购物袋。在麦德龙的收银台上,标明“小袋每个0.3元、大袋每个0.5元,敬请反复使用”。结果只有个别顾客掏钱购袋。

    少有其他商场、超市效仿麦德龙。一家超市经理说,麦德龙面对的主要是大宗客户,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机会不多。但对于主要服务于家庭购物的商场、超市,不免费提供塑料袋“很难行得通”。家乐福深圳公司曾推出“购物送布袋、重复使用商品让利”的措施,但顾客响应很少。

    一家商场的经营者表示,如果全行业同时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他们全力支持,但如果不能做到“一刀切”,自己决不第一个“吃螃蟹”,因为这样就会流失顾客。

    除了商家,许多市民也认为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有的市民说,难道我为一斤白菜、一个馒头、一根油条也花钱去买塑料袋?没有塑料袋,我又用什么装白菜、馒头、油条?    

  禁了塑料袋,什么来替代

    深圳于2001年、2006年两次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该市目前仍然是国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用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禁白”为何往往“白禁”?专家们说,塑料袋比篮、篓方便,比布袋便宜、隔油,比纸袋经用、隔水、耐温,正是塑料袋的这些优势,让它难以让人抛弃。

    专家认为,塑料袋市场需求巨大,抑制消费不是根本办法,出路在于找到替代品。

    我国多年前就开始了塑料袋替代品的研究,但不是价格贵、品质差,就是达不到环保要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即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仍然不能完全降解。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需砍伐树木,造纸过程还会形成水污染。我国已研制成功全降解塑料,其性能可与传统塑料媲美,但目前价格偏高。

    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希望深圳等发达地区以自己的高科技实力,加大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同时推进塑料袋替代品的市场试用。

    面对一时难以退出市场的塑料袋和有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专家建议,借鉴美、日等国家的经验,将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不仅加给消费者,也加给厂家和商家,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得回收、利用、处置,并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定。同时制定政策,充分调动废塑料袋回收、加工、再利用者的积极性。(记者 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