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2008年1月23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年1月23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01-23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青年报: 周生贤:今年研究设立环境税 区域限批将法制化

2、人民日报:  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发改委:将加大攻坚力度

3、法制网-法制日报: 环保总局围绕“民生环保”治水源

4、市场报:   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下月展开 高档浴室成耗水大户 

5、人民日报:  国办发出通知:为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划定时限

6、中国新闻网: 落后就要挨打 中生协呼吁生态环境建材标准

 

地方信息:

7、中国新闻网: 甘肃政协委员:拯救民勤绿洲从"生态移民"开始

8、春城晚报:  云南滇中调水路线初步绘就 解决水资源短缺

9、新华社:   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削减50%以上机动车出行

10、新华网:   湖南将投入100亿元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 

 

重大水事:

11、新华网:  三峡库区即将实施移土培肥二期工程

 

特别推荐:

12、人民网:  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存一定要博弈吗?

 

深度报道:

13、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中国节水报告:数字解读中国水资源

14、洛阳晚报:  我们将积雪利用起来,如何?

 

环境时评:

15、新华网:   2007年环境维权典型案例亟待走出困境

16、新华网:   不能给小华南虎起名“周正龙”!

 

 

 

1、周生贤:今年研究设立环境税 区域限批将法制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08685.html

  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实现双下降。有专家认为,全国污染减排呈现拐点。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2日则表示,要把拐点至少保持到整个“十一五”期间。他提出今年几项工作重点:将研究设立环境税,“区域限批”将法制化。

  周生贤说,2007年年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的不利局面被成功破解。“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两项约束性指标(二氧化硫和化学消氧量)首次实现了双下降。

  周生贤表示,国家环保总局今年将着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标准,研究设立环境税。积极开展后督察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特别是领导同志批示查处的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周生贤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将考虑尽快实现“区域限批”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

  他认为,污染减排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年来,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提高到45%;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近60%。

  据周生贤介绍,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还叫停了总投资达1.5万亿元的377个项目;否决或暂缓10家企业84亿元的上市申请;通过“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措施,暂停10市、2县、5个开发区和4个电力集团的环评审批,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已经将1.8万家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周生贤认为,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拐点’就很有可能反弹,减排目标必将化为泡影。”(记者刘世昕)

2、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发改委:将加大攻坚力度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10128.html

  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1日宣布,在2010年前,中央财政将提供大量补贴,推广1.5亿只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政府补贴推广节能灯具和淘汰超薄塑料袋是我国近来为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生态文明采取的最新措施。这些造福国人,惠及全人类的措施获得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

  节能减排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为实现2006―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去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此后,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条具体工作安排。节能减排,以更大的力度推进。

  去年,我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电力行业通过“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钢铁、水泥、煤炭淘汰落后取得积极进展。

  国务院去年还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建立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组织部门将节能减排作为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我国还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国家在年初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3亿元和中央财政预算安排5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增加185亿元,共298亿元,用于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97个单位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

  同时,我国节能减排宣传得到空前加强。中央17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上述举措对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状况,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改善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都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1.81%和0.28%,首次出现双下降;全年节能减排指标将明显好于上年。

  不过,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虽然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使能源直接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从工作层面看,还存在着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重点工程建设滞后、政策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大力度,迎难而上,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持久战。

  将采取更有力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中央已经提出,要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组织逐项检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方案和办法,落实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下达今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初步考虑,今年关停小火电1300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落后生产能力5000万吨、600万吨、1400万吨。

  三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促进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

  四是完善相关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面向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用好差别电价收入,加快实施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制定和修订一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五是加强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节能法和环保有关法律,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更好发挥法律法规手段在推进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六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实施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七是强化污染防治。继续做好“三河三湖”等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发布并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八是加大宣传力度。继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能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来。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坚信,节能减排一定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3、环保总局围绕“民生环保”治水源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2008-01-23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679261201049853_1.shtml

 “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多达846件。”对这一数字,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的感受是,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如何向党中央交待,周生贤的想法是环保要立足于执法立法,努力解决“民生环保”问题。

周生贤的这番表示是在今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环保厅局长会上作出的。

据周生贤介绍,在过去两年里,除了中央领导同志曾经作出多次指示外,中办、国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首次对环保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

就“民生环保”,周生贤说,近年来,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国家环保总局紧紧围绕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一方面进一步突出了执法重点,集中整治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以及涉铅和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开展环保后督察。两年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395万人次,检查企业172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5万件,挂牌督办1.1万件,追究责任人786名,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

据周生贤介绍,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已经初步摸清了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情况,70%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了规范要求。

今年围绕“民生环保”周生贤的想法是,“环境污染危害群众健康,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要全力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他要求,今年年底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的目标,对此,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尽快下发文件,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同时,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都要率先进行水质全分析监测,每年要公布结果;同时还要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4、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下月展开 高档浴室成耗水大户 

来源:市场报2008年01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3/content_7478043.htm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将开展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污染源普查,将针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普查,餐馆、医院、美容美发、洗浴、洗车、摄影彩扩等服务行业的生活污染也都在此次普查之列。2008年2月全面开始入户普查,年底前完成污染源数据库建设。

    “夏天死、秋天活、冬天还魂,”——这本是流传于沐浴业的行话,但如今,它却难以准确概括两极分化后的沐浴业的行业特点:高档浴室 “四季如冬”,低档浴池“一冬难求”。

    正是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北京市大兴区胜利浴池老板李军才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打算。“这档次低的浴池是没干头了,撑到过完年就关门歇业。”他告诉记者,“要么干脆彻底关张,转行干别的;要么找个好点的地段,开一家高档浴室”。

    浴室和浴池,一字之差,却命运迥异:高档浴室越开越多,廉价浴池越来越少。这一日益显著的两极分化特征被总结为“结构性失衡,”其管理不太规范、形象不太健康、成本上升较快等突出问题,成为四个制约沐浴业发展的“瓶颈”。

    便民浴池失去竞争力

    与其他动辄难以为继的传统行业相比,沐浴业的迅猛发展可谓“老树开新花”,甚至被称为“朝阳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沐浴企业超过15万家,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2000亿元。但是,发展的快并不等于发展的好。

    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李永江提出,随着我国沐浴业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边是高档洗浴中心遍地开花,一边是普通百姓洗澡困难”的现象。特别是平房社区的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下岗人员和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普遍“洗不上”、“洗不起”澡。以北京为例,困难群体的月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而浴室的澡票一般38元,一个人每月的收入只能洗26次澡。

    再以重庆市为例,目前该市有沐浴企业4000家以上,多以各类浴室为主。据市商委介绍,与过去花三五元就能泡澡一次的便民浴池相比,浴室不仅数量增加,花样也百出,如芬兰蒸烤、桑拿浴、日式坐浴、牛奶浴、SPA木桶浴……不过,其费用动辄上百元,更高档的水疗场所费用高达上千元。重庆市工商局介绍,浴池和浴室的企业登记并未区分,从实际情况看,新开张的都不是大众浴池。市连锁经营商会会长徐圣雄称,主城浴室的年增速为50%以上。但对比强烈的是,便民浴池目前主城区剩下不到百家,每年至少倒闭一半。

    关于沐浴行业的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沐浴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多层次需求,既要满足高端人群的特殊消费需要,也要考虑到普通百姓的低端消费需要。政府要用政策措施引导市场分层发展,帮助困难群体解决“洗澡难”问题。据上海市经委王国彪介绍,上海市通过优惠政策推进大众便民浴池发展,同时对困难群体洗澡费用给予一定补贴。

  过度发展浪费水资源

    沐浴业是高耗水的行业。据贵阳市统计局的一项专项统计调查显示,该市洗浴业年消耗的水资源量已超过300万立方米。在严重缺水的石家庄,150多家洗浴企业一年耗水量相当于5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量。

    而在洗浴业成为城市耗水大户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撑行业。仍以贵阳市为例,即使按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推算,2006年该市洗浴企业的营业收入已达7122.5万元,增加值2635万元,占居民服务业增加值的31.7%。

    目前,国家对企业用水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水价越来越高,洗浴用水及其所消耗的电、煤、燃气的费用,在企业经营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同时,洗浴业的过度发展,必将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加强这一行业的管理,引导其科学、合理用水,尽可能减少浪费,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表示,普查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十一五”总量削减任务、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排污收费等工作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性收费的依据。对瞒报、迟报、虚报或拒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单位将给予最高5万元的罚款;对瞒报、迟报、虚报或拒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个体户将给予最高1万元的罚款。北京有8.2万个污染源将接受调查。(记者 张向永)

5、国办发出通知:为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划定时限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09513.html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转发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为我国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划定目标和时限。

  通知要求,继续以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称“三湖”)以及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为保护重点,并加强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洱海等水环境保护工作。到2010年,重点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改善;到2030年,逐步恢复重点湖泊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通知要求,重点湖泊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造纸、酿造、印染、制革、医药、选矿以及各类化工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到2008年年底前,依法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要实施限产限排。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要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治理;对逾期未完成的,实行停产整治或依法关闭。

  通知要求,在重点湖泊流域内城镇新建、在建污水处理厂都要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已建污水处理厂要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脱氮除磷改造,出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在重点湖泊流域内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通知指出,重点湖泊流域地方人民政府要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在重点湖泊最高水位线外1公里范围内严格控制种植蔬菜、花卉等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大的农业活动,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通知要求,重点湖泊流域控制旅游业和船舶污染。在2008年年底前,所有进入湖泊的机动船舶都要按照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止污染设备和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储设施,船舶集中停泊区域要设置污染物接收与处理设施。制订船舶污染水域应急预案。

  通知要求,于2008年年底前全面取消“三湖”流域禁养区内的湖泊围网养殖和肥水养殖;不再扩大其他湖泊现有围网养殖面积,并在3年内逐步降到规定的面积以下。

  通知指出,重点湖泊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湖泊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把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将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所需资金作为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包括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等)安排重点,并加大投入力度;要制订分年度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进度要求,狠抓落实。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恶意排污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违法排污的企业负责人和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记者孙闻)

6、落后就要挨打 中生协呼吁生态环境建材标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11448.html

  “欧美、日本的产品早就生态了,我们还仅仅是环保标准。如果不尽快出台相关生态家装建材的产品标准,用不了多久,我们又会被人家甩在后头。”近日中国生态环境建材协会、北京科瑞德生态腻子制造有限公司和北京富亚涂料公司共同呼吁国家环保及健康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并实施系列生态建材标准。

  随着十七大“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生态住宅、生态设计、生态建材等频频现身市场,但围绕着“生态”有关的解释、说法却莫衷一是。

  中国生态环境建材协会秘书长冀志江博士介绍,协会眼下已经明确了生态环境建材的概念,即按照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在原材料的取得、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小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可再生或循环利用且废弃无害,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建筑材料称为“生态环境建材”。

  “按照生态建材定义,应该是环保加健康。如果只环保不健康或者只健康不环保都是不和谐的,因此我们希望国家要有家装建材生态标准。这只会对消费者有好处,对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有好处。人家都生态时代了,我们却还停留在环保上,落后了就要挨打!”北京科瑞德生态腻子制造有限公司张春明经理这样认为。

  据悉,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生态屋”住宅建设在荷兰已成风气,北欧五国也统一出台了生态住宅标准,美国的生态区在南加洲初见成效,日本的“呼吸屋”生态产品也酝酿着进军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7、甘肃政协委员:拯救民勤绿洲从"生态移民"开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10592.html

  甘肃政协委员李凤民今天在此间提交了《关于积极推进民勤县生态移民计划的建议》提案。提案中,这位政协委员充满忧虑,他说,通过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全流域节水;流域外调水等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拯救民勤。他建议,拯救民勤绿洲要从“生态移民”开始。

  民勤县,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民勤绿洲面积急剧缩减,目前,已成中国沙尘暴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之一。在两大沙漠的联合进攻下,民勤绿洲这个“楔子”正在逐渐从地球上消亡。

  作为亚欧大陆桥咽喉要道的河西走廊,倘若不及时治理将有可能被拦腰斩断,亚欧大陆桥也可能在沙漠化的疯狂势头中被中断,乃至消失,“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将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民勤生态问题的核心是水的问题。”李凤民委员担忧地说,水是绿洲的命脉,有水就有生命和绿洲,没水绿洲必然消失。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对绿洲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加速了民勤绿洲向沙漠的演替过程。

  数据显示,目前,民勤荒漠化面积占整个民勤面积的49%,25万亩耕地弃耕,395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10万亩耕地沙化,13万亩沙枣、35万亩红柳处于死亡半死亡状态。

  “倘若民勤绿洲消失,来自河西的沙尘将会更加肆虐。”一位来自民勤的政协委员痛心地说。

  李凤民说,就民勤目前来讲,通过生态移民,对绿洲形态进行一定的修正,有利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降低民勤生态压力,可以为“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提供基本保证。他预计,十年之内至少应移出1/3到1/2,才能确保民勤绿洲人口与水资源量的基本平衡,以扭转民勤的被动局面。

  甘肃政协委员们在会上还呼吁,甘肃应该大力发展河西星火产业带,利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西部开发的契机,进一步推进和加快河西星火产业带建设,促进民勤生态移民。同时,甘肃还要严格限制民勤绿洲边缘和荒漠地区打井开荒,放牧,消减外界沙尘来源,保护绿洲外部环境。

8、云南滇中调水路线初步绘就 解决水资源短缺

来源:春城晚报2008-01-23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untraditional/679571201054737_1.shtml

“实施滇中引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去年9月11日,在由省政协主办的云南企业家论坛“滇中调水”恳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用这样的语句,表达了对滇中调水工程的重视程度。

今年,滇中调水再次进入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做好金沙江龙头水库比选和牛栏江引水方案的研究论证。“牛栏江引水方案”和“金沙江龙头水库”,正是滇中调水后两个层次的工程方案。

滇中调水3个层次按步骤推进

这是一个期盼了50多年的宏伟工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就率专家实地考察,最先提出了“引金(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的宏伟设想。50年来,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历届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了“引洱入宾”、“引水济昆”等调水工程。但由于难以抗拒的自然原因,水资源工序矛盾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去年10月29日,“清水海供水工程”,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旨在“引水济昆”的工程概算总投资18.63亿元,引水总量为1.7亿立方米,分两期实施。这个工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外界多将其解读为规模庞大的“滇中调水”工程的前奏。

省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权威水利工程专家认为,滇中调水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由3个层次构成,必须按步骤推进。第一层次——区域内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清水海工程即属此列;第二层次是小范围跨流域跳水;如果前两个层次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则将开展第三层次即区域外调水。

区内调水方案遴选聚焦牛栏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已就“引水济昆”进行大范围的水源调查和遴选,当时共在昆明周边选择了14组水源,掌鸠河、清水海、牛栏江等水系均在水源选点规划之列,以解决滇池自净和昆明建设所需的水资源问题。

“去年通水的掌鸠河引水工程和已经开工的清水海引水工程,在14组水源中分列一、二维,但预计这两大工程只能满足昆明市2020年用水需求,进一步调水压力依然迫切。”该专家介绍,牛栏江调水从那时就已进入视野,与其进行比选的还有另外两套方案:一是从南盘江柴石滩引水,即从发源于云南曲靖的珠江干流上游引水入滇,引水线路总长约67公里;二是从金沙江乌东德引水,即从位于普渡河与金沙江汇合口以上约30公里的乌东德梯级水库引水,输水线路总长约159.4公里。

但专家们认为,乌东德方案从金沙江提水扬程高,运行经费相应较高,柴石滩水质相对较差;相比之下,牛栏江水量较为丰富,水质较好,且距离昆明较近,输水线路较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牛栏江是下一步调水最理想的水源地,继续深入研究牛栏江方案很有必要。

区外调水比选金沙江龙头水库

区域调水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重点之一,目前,《滇中调水工程规划》提出了3个集中水源引水方案和一个分散水源引水方案。分散水源引水方案在集中水源方案不能实施的情况下启用。

规划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4大流域进行区内、区外水源比选后,提出金沙江龙盘、澜沧江黄登、金沙江奔子栏3个集中水源引水方案和1个分散水源引水方案。在4个方案中,通过对各方面的勘测比较,专家们认为,从金沙江上游调水是各流域调水的最优方案。

据了解,对金沙江红头水库的比选,就是要进一步具体选择将哪个地方作为龙头水库的坝址,这需要根据龙头水库对下游电站的补偿效益,发电、滇中调水、防洪、水土保持等作用,以及移民安置、淹没耕地等诸多问题作进一步比较论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对各方案提出更深入的评价意见。

9、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削减50%以上机动车出行

来源:新华社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08582.html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李志勇、王思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对机动车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控制机动车流量,缓解交通压力。

  北京市交通部门负责人22日向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介绍奥运交通保障措施时表示,今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机动车将达到330万辆以上,道路负荷进一步加大。北京将采取削减机动车流量、增加公交车运力等措施,保障社会运输服务。

  据介绍,北京已编制完成了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城市交通运行计划和工作方案,根据规划将安排173条班车线路,规划34条奥运专线,其中7条24小时运行。

  同时,还将根据赛事安排,相应调整奥运场馆附近的部分常规公交线路,在入场前、散场后加密车次,开行以场馆为起点的公交区间车辆。

10、湖南将投入100亿元启动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 

来源:新华网2008年01月22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22/content_7471393.htm

    新华网长沙1月21日电(记者陈黎明、周青梅)湖南省省长周强20日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说,今年起至2010年,湖南省将筹集100亿元资金,在全省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

    湖南省发改委提交省人大会议审议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报告称,今年湖南将力争建成8个污水处理厂,使设市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50%以上。同时,政府还将着重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据记者了解,此前湖南省政府已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协作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经营。

11、三峡库区即将实施移土培肥二期工程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23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7876

新华网宜昌1月23日电(记者江时强、戴劲松)三峡移土培肥工程大幅提高了库区土壤的肥力,有关各方正在加紧筹备,预计今年春节后上马二期工程,将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下的肥土尽量抢运出来。

三峡工程蓄水后将淹没大量耕地,多为肥厚的冲积土。为抢救利用这一资源,国务院在2006年决定实施三峡移土培肥工程。这项工程涉及重庆和湖北两省市,分两期实施,工程总投资约为10.56亿元,移土量近4000万立方米。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9月结束。

记者最近在三峡库区采访,看到覆土区梯田密布,田间施工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完备。群众反映,覆土区土壤产出能力明显增加。据实验检测显示,覆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培肥前平均增加11.1%。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移土培肥工程量占全区的90%。记者沿路望去,覆土区上的各种蔬菜和茶树在蒙蒙细雨中一片生机。

正在田间耕作的龙潭坪村4组村民韩庆雄说,自己1998年移民后划拨得到的8分地是花岗岩风化沙地,引来的水很快渗到地下或被晒干,几年来每次种茶树都过不了3个月就旱死了。“移土后,我家覆土20公分,终于把茶树栽活了,现在长势很好,3年后就可以增加收入了。”

重庆市国土资源局耕保处处长李萍介绍说,从调查情况看,移民们大都认为移土培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涪陵区国土部门最近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移民对移土培肥的满意度达到了98%,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多扩大覆土面积,让自己更多的耕地受益。

据介绍,三峡库区移土培肥二期工程取土量近830万立方米,覆土面积共6384公顷。据悉,国家关于二期工程的拨款已下达两省市,有关施工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12、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存一定要博弈吗?

来源:人民网2008年01月23日 水博

http://env.people.com.cn/GB/6810431.html

  如何在大力开发水电的同时,又能维护河流的生态,一直以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各界极其敏感的话题。有人说,大力开发水电必然会破坏河流生态,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对立性矛盾,因而反对大力开发水电。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关系到底如何呢?二者之间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博弈关系吗?二者的关系能不能达到和谐发展、共同双赢的局面呢?

  近来,媒体上有篇题为“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博弈”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该文的作者似乎从心里就不大承认水电开发对于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文明活动。而需要一再强调的是:水电开发对于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文明活动,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我们单独强调说水电对现代人类文明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为我们还有多种取得电力能源的方式。但是,实际上大型水电一般都是水利工程的副产品。大型水电开发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人类对水资源天然分布的不均匀的调解,必须依靠大型水库进行。纵观全世界的现实,没有大型水库的调解,几乎就不可能维系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社会。因而,水电开发的社会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大型水库的水资源调节功能。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把水电开发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也就不会去大张旗鼓地论述什么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博弈的问题了。

  对“跑马圈水”的忧虑是根本不必要的

  有人称:当前的情况是,10000亿千瓦时的水电开发权已被几大电力公司当作“金娃娃”紧紧抱住,并迫不及待地进行开发,人们甚至用“跑马圈水”形容长江上游当前的水电开发态势。环境、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形势令人十分忧虑。

  这种担心水电开发过快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我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历来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进行的,不存在任何无序开发的问题。反之,我国的水资源开发长期受制于我国的经济能力,以至于我国解放50年以后,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10%,全国的水库蓄水能力仅为四千多亿立方米,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这使得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十分突出。雨季的洪涝灾害和旱季的严重缺水,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受到投资体制的制约,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一直不能摆脱困境。直到2002年国家实行了电力体制的改革,把过去由国家统一投资、开发的水能资源开发形式,改为划分成五个电力集团互相竞争,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促进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

  显然,这一改革措施收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突出效果。我国长期受制于资金制约的局面迅速得到了改变,水电资源开发成为各大电力集团以及社会上很多投资者竞争的热点。然而,这种“跑马圈水”的局面也引来社会各界的一些担心,包括参与竞争的一些大电力集团,也有人抱怨应该恢复原来的国家统一开发机制。但是,对于这一点,原来曾经长期担任国家水电发展负责人,后来又担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多次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回击社会上的种种非议,并对社会各界水电开发的积极性给予高度的肯定。从国家发展的大局上看,我们不能不承认,电力体制的改革、水电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彻底改变了我国水电开发受资金制约的被动局面。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巨大成果,我们决不能认为这种投资形式的改变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不能否认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还都是严格的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的。“跑马圈水”的局面是社会各界水电开发积极性高涨的表现,是我们改革开发的巨大成果。形势一片大好,而绝不是什么令人担忧的事。

  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开发比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即使我们国家从现在起按照目前梯级开发规划,大力开发水资源,若干年后最终的开发结果恐怕也可能就是相当于今天美国(以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很多人对一些企业的积极开发水电的“跑马圈水”颇有微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任何大型的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都不可能超出国家的统一规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的决定权都在于国家。所谓失控和无序开发的现象对一些地方管理的小水电来说或许确实存在,但是,如果用它来形容我国的大型水电开发现状,完全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猜测。总之,我们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和运用市场经济杠杆,调动起来的水电开发的社会积极性,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

  关于“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评价

  有媒体这样报道:“2007年5月,笔者有机会参与水利部组织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以及对许多相关材料的分析,笔者强烈感受到,在水电开发规划和审批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职能错位和职能缺位情况。结果,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

  大型水电作为水资源的一部分确实存在着一些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例如,管理我国水资源的国家水利部,至今仍然还是不负责对大型水电的开发管理。这是不是属于“水电开发中政府职能错位与缺位”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如果要是说什么“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污蔑。因为我国的水电规划是早在我国新《水法》颁布之前就由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而所谓“专业规划要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的提法是新《水法》中才增加的内容。目前水利部正在根据新水法组织对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订,至今还没有完成。我们怎么能由于新的“流域综合规划”还没有制定出来,就埋怨说以往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水电开发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呢?

  我们认为,从维护我国法律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来看,在我国的水电规划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而且已经开始实施了之后,才颁布和实施的新《水法》以及即将修定的《流域综合规划》,倒是应该很好地考虑如何与以往已有的国家水电规划相衔接,协调好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保证我国水电开发政策的连贯性。

  不少人都认为,目前国家的体制中水利部不管理大型水电和南水北调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电发展的重大损失。因为,我国水资源的根本问题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而大型水电又恰恰是龙头水库的副产品,没有足够的大型水电建设,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大型水库,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我国的水资源矛盾。但是由于水利部不管大型水电,所以,从产业政策上对大水电的支持往往就考虑得不够。例如,新《水法》中只强调了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流域综合规划,而没有很好地反映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一般来说综合规划也应该是在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提供的基础上制定,并由其构成的。实际上,搞过实际操作的同志都知道,专业规划的制定,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基础调研工作。制定流域综合规划的时候,既不可能脱离这些基本的数据,也不可能完全重复这些基础的调研工作。因此,仅仅强调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这一方面是不够全面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疏忽,才给国内外的一些反水坝舆论提供了污蔑我们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水电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的口实。而且,传播这种污蔑水电开发规划的谣言,还有意无意地起到在不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挑拨离间的作用。

  针对这种谣言,曾参加过“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情况专题调研”的一位水利部负责流域综合规划工作的老专家曾经有力地回答说:“大渡河的水电开发规划就是当年他们亲手做出来的,现在修订流域综合规划的也还是他们,这怎么能说以前的水电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呢?难道是我们自己违背了自己?”

  总之,我觉得目前我们国家的水利部不管大水电的现状,不论是对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还是水电建设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专业人员,就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为了迎合一些部门利益的偏见,就不顾事实地去发表一些对国家发展不利的所谓“专业”意见。

  不应轻易地否定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有人还说:“无论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都只是以市场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没有注意到市场经济体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的今天,这种忽视将威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仅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经不能全面指导当今的经济活动;必须将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才能保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妨将这种新的经济学理论称为‘绿色经济学’。”

  我觉得这种说法说明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还没有真正搞懂经济学。持此观点的人甚至断言说“无论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都只是以市场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没有注意到市场经济体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绝对是一种对传统经济学的误解。我们都学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我们知道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劳动对象的具体内容主要就是各种资源和环境。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如果作者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不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那么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又能是什么呢?

  我本人非常赞同进行绿色经济、绿色GDP的研究探讨,《人民日报》也曾经发表过我探讨有关水电的绿色GDP的看法。但是,我们研究探讨绿色GDP也不能忘乎所以,不能用来作为一种否定以往文明和历史的理由。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生事物,而不能是抱着一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心态,去炒作新生事物。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的认识的升华。而绝不是什么对以往人类文明活动的否定。至于绿色经济和绿色GDP的研究探讨,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否定和替代传统经济学。从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到今天已经30年了,而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行绿色GDP。前几年我国一些曾经试行绿色GDP的省份,也有很多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科学性纷纷退出。难道能说是30年来全世界都还不承认可持续发展吗?当然不是。只能说绿色经济、绿色GDP的新概念,既不能取代传统经济学,也不能等价于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而绝不应该是对历史上人类文明的否定。无论在水电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如此。

  河流梯级开发的科学性不能否定

  有人写文章称:“笔者从长江上游目前的水电开发规划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几条大支流的梯级开发基本上是一级紧连一级,例如岷江和大渡河均布置了22个梯级。各梯级大多采取引水式电站开发方式,即筑坝形成水库,然后把水从河岸山体开凿的隧洞引到下游,累积落差发电。这样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方式,实事上把河流变成了一连串间断的水塘,造成天然河道脱流干涸,引起河流生态与环境问题。”

  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际都对水电进行梯级开发,然而,我们走遍全世界看到的普遍现象都是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当然,这里必需排除那些恶意的污蔑炒作。例如;埃及阿斯旺大坝减少了洪涝灾害,却被说成是减少了土地营养物质的补充,造成了生态灾难。如果这种理由能够成立,那么我国初期的三门峡工程加剧了渭河的水灾就应该是成功的生态工程了,为什么还要改造呢?水电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这种局面在我国也随处可见。从早期的丰满、新安江到现代的二滩、三峡,所有的大型水库、水电站几乎都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保护区。在我国除了一些无序开发的小水电,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外,同样也是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成正比。当然,我们不能把水电开发之后,为当地人们的用水提供了方便,以至于管理不善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算作水电开发罪过。一般来说,水坝、水库、水电站建设本身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它只不过是通过工程措施把河流的控制权交给了人类,至于管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的管理水平。例如我国的黄河。以前曾经因为管理得不够好就多次出现断流,后来水利部统一进行全流域管理,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那么,全世界有没有哪条大江大河因为水电的梯级开发变成了“一连串间断的水塘,造成天然河道脱流干涸,”呢?问题的答案是很清楚的。除了无序开发和不科学的管理,基本上各国都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不仅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而且相反的例子倒是比比皆是。北京的永定河倒是没有进行水电的梯级开发,然而,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经使得北京段的永定河几乎常年的干枯。显然,河流的生态问题的根源不是出在水电的梯级开发上,而是出在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的不足上。反之,人类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的最有效方式,恰恰就是蓄水调水工程。

  梯级水电开发就是要在一条河流上,连续地建造多座(水库)水电站,而且尽量让每个水库(电站)的首尾相接,把该河流段的水资源最充分地利用起来。梯级开发是全世界公认的、已经经过众多国家验证的、最科学、最有效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它不仅以可以使得水电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河流生态保护作用。

  我们建造水库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保护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占用最少的土地,获得最高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就是提高水库的生态效益。由于每一个具体的水库的蓄水和供水(包括发电)之间总会有一定的矛盾。因而对于任意一个孤立的水库或者水电站,为了保证水库下游河道里不出现“脱水”(断流)的现象,必须要保证水库下泄一定的基础流量。这样必然就使得该水库的蓄水调节作用大打折扣,否则就将会出现下游断流,并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巨大的伤害。然而,如果是梯级开发的水库、水电站,我们就可以仅仅让最后一级水库,承担保证下游河流生态流量的任务,而以上的各级水库泄水流量都可以任由人们的调配,从而大大提高水库的调蓄水资源的功能。也就是说,梯级开发是在同等条件下,占用土地面积最少,蓄水调节能力最高,对河流生态影响最小的一种河流开发方式。

  此外,利用梯级水坝保持河流一定的水量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还有巨大的航运、景观以及经济作用。例如欧洲的多瑙河下游的很多梯级水坝,其作用主要就是保证多瑙河的水深,不受上游自然来水的影响,让多瑙河的河水一年四季都能保证大型轮船的正常航行。因为天然的河道的坡度是自然确定的,如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河流的水深、流速人们都无法控制,因此,梯级水坝就是人们控制、开发、利用河流的最科学的方式之一。这个科学的结论决不能轻易地否定。

  梯级开发也不可能把河流的动能耗尽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梯级开发的水电站也决不会彻底改变河流的流态,更不可能会把河流的动能完全消耗光。从理论上说,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轮机的效率只有96%,也就是说无论你如何想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河流中至少要有4%的动能从水轮机流过去。因此梯级开发不可能像有些人危言那样,会使得河流的动能为零。从实际现象上看,三峡水电站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也是一座梯级开发方式的、保障三峡水电站发挥最大效益的反调节水电站。然而,由于葛洲坝水电站基本上属于径流式电站,因此,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葛洲坝的河道型水库内流动的长江水,几乎和不建水电站的江段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事实说明,即便进行梯级开发,人们也还是能够通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人为地控制某一河段河水的流态以及淹没的范围。

  此外,要知道并非世界上所有的河流、河段都能够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用最直观的例子来说,我国郑州以下的黄河、武汉以下的长江的上千公里的河段内,由于可以加以利用的水能太少,几乎就不可能再进行任何水能资源的开发。显而易见,这些河段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变成为湖泊吧?除了这些大量没有水能资源的自然河段不可能进行任何水电开发之外,就是那些具有丰富水能资源的河段,也并不是都能够100%地进行水电开发的。根据具体的河流生态环境情况,各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水能资源中的技术可开发资源比例,一般都不到水能资源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中经济可开发资源量一般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我们人类按照梯级开发的理论把所有的可开发水资源全部都开发了,也绝对不可能会出现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被大小水库连成串的现象。

  水资源的梯级开发当然也要因地制宜地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一些具有水能资源的河段,全面衡量之后认为不应该进行开发的地方,不再进行水资源开发是我们水资源规划的一贯原则。河流梯级开发决不是100%开发。应该看到,在我们国家的梯级水电开发规划中,早就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能资源被规划部门,排除在经济可开发的范围之外。而目前开发规划中保留的待开发项目,都是经过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反复比较、依据各方面的数据、经过科学判断衡量确定的。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这些规划中的个别地方确实会有需要调整的可能。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心血来潮的遐想,就比全世界许多一辈子研究河流的专业人员依据科学规律作出的开发规划还要高明,而且还要妄谈什么“必须要改正过去水资源连续梯级开发的错误观念”,实在是有点幼稚可笑。

  总之,河流梯级开发不仅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水资源开发方式,而且还是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已经得到证实的成功实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听信那些毫无事实根据的危言耸听。

  是否存在水电开发过度的问题?

  “过度的水电开发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人持这样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水电开发历来都是程度越高越好,而且从来也不存在任何所谓过度开发的问题。

  利用水库蓄水发电也是一种水资源开发形式。严格地说,这种水资源开发应该称为水能(或者水电)开发,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社会各界的非专业人员似乎很难区分水能开发和水资源开发的差别。甚至有些相当层次的研究人员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闹笑话。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水能(即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开发和水资源利用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水能开发程度,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不过,国内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百地开发,否则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不利。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开发程度的误解。因为各国的水能资源都有理论可开发、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之分,这种区分标准就是为了说明理论可开发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百地进行开发。所以,如果有人再强调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也不应该百分之百地开发,我们觉得还不如把经济可开发定义得更科学、更准确一些。目前国际社会对水电经济可开发、技术可开发的定义还是比较科学的。我们只要看看瑞士、德国等一些水电开发程度超过90%以上的国家,为什么到处还都是绿水青山?想一想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人们恐怕就会发现,水电开发根本就不存在着任何过度的问题,而且总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当然,实际当中发达国家并非都是水电得到百分之百的开发,这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特别是有些国家的水资源调节问题基本解决,电力供应也已经满足社会需求(如挪威99%都已经是水电),自然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开发水电。因此,每个国家最终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是根据各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不应该规定什么事先的比例限制。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的水电开发超过了经济可开发程度的百分比(卢森堡达到150%),其生态环境却没有受到丝毫的不利影响。总之,世界的现实说明,只要某个国家还有使用其它化石能源的需要,水电的成分高一些总是好的。

  此外,对水资源的开发也不存在过度的问题。因为河流水资源的开发一般来说仅仅是一种储备,往往并没有真正消耗和使用水资源。例如美国西部大开发对科罗拉多河的开发建设,梯级水库储备了4倍于河流年径流量的水资源。利用水库汛期大量地拦蓄洪水,不仅大大缓解了洪水对周围社会的威胁,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调水措施,为干旱少水的美国西部常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从而使得美国西部成为移民崛起的新大陆。现在的美国加州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就是说,尽管科罗拉多河的这种形式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了400%,我们也不能说它的水资源开发过度了。

  因此,一般来说,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都代表着人类对河流的控制能力,通常都应该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但是,与水资源的开发所不同的是,如果水资源的使用一旦超过一定的程度,确实会对河流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被人们使用(社会用水)的百分比。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40%,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国际上确有水资源使用率最好保持在30%以内,不宜超过40%的规定。不过,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任何社会都可能会突破水资源利用率的界限。如果你了解了这种界限的缘由,就会发现,只要加强污水处理、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人们完全可以不受所谓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率40%的限制。当然这还要考虑河流生态基础流量的问题。

  在搞清楚了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利用率限制的理由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盲目指责水资源开发过度是多么可笑的。此外,还有一些人索性把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能开发利用率也混为一谈,糊涂地认为水能开发也不能超过40%。实际上,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都是在指水资源的使用、利用过度。换言之,对于储备性的水资源开发,也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所谓过度的问题。而且,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过度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对水资源的开发控制程度过低,通过人工调节能够有效地提供给社会的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因此也可以说,水资源利用过度恰恰是开发不足的体现。

  针对我国的这一国情,新任的水利部陈雷部长最近在2007年水利学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水利基础设施不是过多,而是严重不足;水利建设不是超前了,而是相对滞后。”显然,从部长的讲话可见,解决我国河流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是科学发展。

13、中国节水报告:数字解读中国水资源

来源: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8-01-23

http://news.h2o-china.com/information/china/680021201076844_1.shtml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联合国把2005年到2015年,定义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2007年中国发布了第一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很想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多少水?每年用掉了多少水?今后中国准备每年节约多少水?为此,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特别策划制作了4期特别节目“2007中国节水报告”,来打开这一系列问号。今天的节目里,我们首先通过走访一群为水奔波的人,用数字解读的方式,探寻中国水资源的家底。 记者见到国家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时,他刚从以色列考察回来,这个以水资源短缺闻名于世的中东国家,是高而坤回国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国家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以色列)他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70立方米,那么以色列缺水的程度是怎样的呢,如果说它没有海水淡化,没有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那么它的淡水资源是不能满足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和中国相比,以色列也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在那里买一瓶矿泉水的钱可以买到4瓶牛奶。以色列全年只有4个多月有降雨,雨量平均不足180毫米。伴随干旱的自然条件,以色列诞生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水管理制度,全国的水源全部要进入国家的管网,再由国家实行统一的分配。凭借严格的制度和开源节流,极度缺水的以色列保障了700多立方米的人均年用水需求。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借鉴。 国家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中国的海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跟以色列是几乎相同的,不到400立方米,但在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的意识,以及对节水的管理,都远远没有达到以色列的水平。应该说差距很远。”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表示中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2007年,包括海河流域在内,全国干旱缺水的省份已经达到23个;在699个建制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元; 国家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高而坤:“如果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了,全民节水的意识增强了,节水的目标达到了,那么不计经济增长,就是减少损失,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的贡献了。” 2007年,节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疑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的水资源到底有怎样的家底,过去的2007年,中国老百姓用掉了多少水?有哪些节水措施,是下一步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呢?多年从事水资源研究的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用数字解答了这一连串问题。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第一个数字是水资源的总量,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最新结果,我国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总量上排在世界第六位,应该是不少的,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非常低。” 记者:“人均水资源量排名是什么样的状况?” 目前我们的人均水资源量是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总量排名世界第6,人均下来却是全球最缺水的20个国家之一,这是中国水资源最基本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水资源有丰枯变化,最近几年可用水资源总量的波动不容忽视。字幕:2006年总量减少8.6%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2006年水资源总量就减少了8.6%左右,属于相对比较偏枯的年份。那么今年的情况,目前数据还没有整理出来,但是根据目前来水的情况来判断的话,除淮河还有黄河上游来水较丰育外,大部分的河流都呈一个偏枯的态势,来水减少了大概2到3成。估计今年可能比去年还要更于偏枯。 事实上,2007年,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水资源量继续减少,其中海河和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2%。而07年十月份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降雨比多年同期偏少80%以上。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对节水过去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节水是北方缺水地区的事情,实际上在南方,也同样存在着节水的问题,今年像洞庭湖啊,鄱阳湖地区,由于长江处于枯水状况,水资源也相当紧缺,在南方也出现了这种枯季水资源紧缺的情况。”  面对近年来显现出的水资源总量减少、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状况, 200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这个规划不仅提出了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的节水重点,也有一系列预定的目标等待一个个落实。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的完成,就可以节约水资源量69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多黄河的多年平均来水量。” 5年时间节约的水,要超过1条黄河,这个目标一旦实现,中国水资源供给紧张的局面将得以较大的缓解。但是5年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分解到每一年,都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那么近年的执行情况到底怎样呢?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目前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确实是取得了这个显著的进展,万元GDP的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它的下降幅度都已经达到了7.6%到8.9%,超过了预定的4%或者6%的这样一个预定目标。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也由0.45提高到了0.46,每年平稳的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了预期的节水目标。” 比较2006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这一系列成效数字,胡四一坦言,自己更看重农业的节水工作,因为农业的用水量约占我国总用水量的70%,而且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只有先进国家的1/2。所以说节水重点在农业,难点也在农业。 在2007年的农业节水中,不少做法给胡四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年,吉林、山东等农业大省分别投入资金进行灌溉节水工程改造,有的农民还自发地组织了用水协会,自主调剂各家各户的用水时间,一些乡村还通过IC卡的方式管理灌溉用水。这些举措都成为缓解农村水资源供需状况的希望所在。 盘点2007年,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全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胡四一预测,照这个趋势,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得到根本缓解有望提前实现。 国家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要使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得到根性的缓解,也就是我们一个具体的指标,就是要实现用水的零增长,初步的考虑是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够实现这个零增长。但是根据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的这个力度,和它的成效来看,可望一定程度的提前。” 2007年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保护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提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制作的系列报道《2007中国节水报告》,将在接下来的节目中分三期,继续追踪中国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的2007年,相信其中的一些节水的方法和思路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实现中国用水的零增长或许也就在这点滴之间。

14、我们将积雪利用起来,如何?

来源:洛阳晚报 2008-01-23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waterreclamation/679731201067263_1.shtml

 连日降雪使我市街头的积雪越来越多。看着路边成堆的积雪或融化的雪水,一些市民建议将这些积雪充分利用起来,以节约水资源。

多数积雪堆在路边

22日,记者在王城大道、开元大道等一些主要街道观察到,铲雪车铲出的积雪大量堆积在路边,融化的雪水在路边汇成溪流,流入下水管道。

在一些路段,我们不时能看到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忙着将积雪铲到路上让汽车碾轧。汽车驶过时,雪水四溅,黑泥点点。有些单位发动职工扫雪,他们或把雪倒进下水道,易造成下水道堵塞;或将雪堆积在路边,使其很难融化。

在这些道路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上,我们偶尔能看到行道树下金字塔形的雪堆,但多数积雪都堆在绿化带边缘,没见有人将积雪均匀撒进绿化带的情况。

雪水白白流失太可惜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多数人认为,每次下大雪,我市清扫清运积雪都很及时,方便了市民出行,功不可没。但这样直接将雪清扫掉太可惜了。如果将积雪推到路边的绿化带或者树坑内,不仅能节约大量人工浇水、蓄水的成本,还能避免次日路面结冰影响交通,岂不更好?

洛阳市农技站的孙广建说,近日我市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截至1月21日8时,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为17mm,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为近年来罕见。俗语说“瑞雪兆丰年”,降雪增加了土壤水分,缓解了旱情,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水分保障,也减少了春季虫害的发生。

他说,这场雪对城市来说,最合理、最具经济价值的用途,显然应该是尽量堆在树下和草坪上。融化后的雪水,除被干渴的植物吸收外,其余渗入地下,能补充地下水源。若变成污水最终被排至下水道,不仅造成宝贵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增加了市政排污、治污的成本。

积雪何以难被利用

积雪何以没有被充分利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们图省事,把积雪简单处理掉;二是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运行机制;三是人们担心街头雪水污染太厉害,没法利用。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尽快消除积雪,我市不少路段都使用了融雪剂。用含有融雪剂的雪水灌溉植物,将直接导致植物死亡。

不过,使用融雪剂的只是城区部分道路。我市每年的灌溉绿化用水所占用水总量的份额最大,如果能把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充分利用起来,不失为节水的有效途径。他呼吁,如果确认铲出的积雪里没有融雪剂,请大家把积雪撒到路边树坑或绿化带内,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

市建委科技教育科的相关能源专家说,如今国内部分城市已禁止使用融雪剂,以便积雪直接进入绿化带。目前我市市区的积雪一般是就近处理掉。如果加以科学指导和合理处置,将不含融雪剂的积雪铲进绿化带,这些积雪融化后就会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关链接:乌鲁木齐存雪灌溉

从2007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开始试行通过有关部门或者荒山承包人在骑马山、雅山、雪莲山等山上建造蓄雪池的办法,储存积雪春季用于灌溉荒山和田地,大大节约了成本。

日本利用积雪储藏农产品

日本《新能源利用法》2003年生效后,冰雪与太阳能、风能一样,被定位成清洁新能源。日本北海道引进雪冷却系统储藏农产品等,使原本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的积雪,变为节能好帮手。

北海道西北部沼田町的“雪冷却稻谷工厂”是日本首个利用雪制冷储藏稻谷的设施,它采用雪―空气直接热交换型冷却系统,约4000立方米的储雪库可储藏雪1500吨。在稻谷储藏库中变暖的空气被送入储雪库,并被冷却到0摄氏度左右,冷气和经由迂回管道进入的空气混合,被调节到温度为4摄氏度、湿度为75%的状态,然后重新被送入稻谷储藏库。利用1吨雪制冷,相当于节约10升石油,少排放约30公斤二氧化碳。

沼田町花卉生产协会利用雪降温,减少夏季育苗、栽培时高温带来的影响,既可增加花卉产量,又可提高花卉品质。

许多公共设施也引进了雪冷却系统,用于夏季降低室温。雪冷却系统与空调不同的是,其产生的冷气中含有水分,可使人感觉更舒适。

15、2007年环境维权典型案例亟待走出困境

来源:新华网 2008-01-23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policies_laws/679831201070213_1.shtml

 国家环保总局所属中华环保联合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7年的环境维权典型案例。

“很多环境污染案件因为立案难、取证难、鉴定难、处理难等种种原因,难以突破法律诉讼难关。”中华环保联合会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近年来环境维权的艰难。

每年环保纠纷案件有10多万件,但告到法院的不足1%

提起实施法律援助以来胜诉的第一案,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顾问吕克勤至今还记忆犹新。

郑州农民朱书利依法承包了5.4亩沟滩地种植林木、果树,相邻的郑州市龙辉钙粉厂排放大量废水,致使朱书利的承包地土壤板结硬化,树木部分死亡、果树减产。2006年10月23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朱书利诉龙辉钙粉厂环境侵权案。

为确证被告的排污行为与原告受损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为朱书利垫付了1.2万元的司法鉴定费,鉴定结果证实被告排污行为导致原告受损,损失总费用为27401元。

法院据此做出一审判决:被告停止侵害,不得向原告朱书利承包的沟滩内排放污水,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被告对一审判决不服,提出上诉,被郑州中院驳回,维持了原判。

尽管中华环保联合会这几年来代理环境污染案件屡屡胜诉,但我国环境维权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环保纠纷案件有10多万件,但真正告到法院的不足1%。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侵权案件更是屈指可数,其中胜诉的案件微不足道。

“环境维权亟待走出困境。”环境法律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今年将筹建环境公益律师事务所

“虽然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但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环境维权时遇到的阻力还相当大。”吕克勤深有感触地说。

他认为,长期以来,地方保护成为制约我国环境保护、环境执法、环境维权的重要障碍。“企业是本地的,政绩是自己的,环境是大家的”,这些思想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所以,要真正保护环境,必须突破地方保护主义。

与会的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认为,要针对一些企业不怕环保监察,不怕污染处罚,不怕损害公众利益,屡查屡犯的特点,反复督查,穷追不舍。污染企业不怕罚款,却怕新闻媒体曝光,所以还要强化舆论监督。

“再者,要帮助群众提高环境维权意识,使他们打消怕受到打击报复的顾虑,挺起腰杆与环境污染行为作斗争。”与会的志愿律师代表说。

另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曾晓东介绍,为帮助环境污染受害者更好地维权,实施法律援助,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年将筹建环境公益律师事务所,通过加强与全国律师协会的合作,调动全国各地律师资源,加强志愿律师建设,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环境维权事业。

16、不能给小华南虎起名“周正龙”!

来源:新华网2008年01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808705.html

  日前,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开始面向全球为第一只在海外降生的华南幼虎征名,这只虎崽于去年11月23日出生在南非自由省的老虎谷保护区。在随后开放的网络票选平台上,人气排行榜前十位中九个名字与号称拍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的陕西农民周正龙有关,前五位分别是:周小虎、周正龙、正龙、正龙周、周正虎。(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尽管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网友都有命名和投票权,不过最后的命名不会仅根据票数来定,该基金会与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将拥有最后的命名权——也就是说,这些人气颇盛的与周正龙有关的虎名,未必能够最终冠在这只华南幼虎的头上,但是从这场颇有些“闹剧”和“恶搞”意味的喧嚣中,我依然感觉到一股凉意。

  诚然,华南虎照片的真伪问题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但是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中,凡事都应该有一个解决的正义程序以及一个法定或者制度框架下的解决主体。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就如同只有法律才能对一个犯罪嫌疑人进行制裁,公众或者舆论所能够做的只有讨论或者谴责,而不能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一样。对号称拍到野生华南虎照片的周正龙,公众可以强烈要求他还原真相,可以鞭辟入里地分析背后的种种利益关系,但公众唯一不能够做的是将“虎照事件”集中到周正龙一个人身上,进行无止境的恶搞甚至人身攻击。

  如果确实造假,无论出于自私利益还是外界操纵,周正龙都应该背负沉重而严肃的公众谴责,但是却不能被时不时地拿来戏谑、调侃、恶搞以至人身攻击。这不只是公民社会应该给周正龙的底线尊严,也是对所有犯过错误和犯错误的人应有的态度。但是在华南幼虎征名过程中,人们肆无忌惮地拿周正龙开涮,渐渐演变成一种攻击周正龙人格的“网络暴力”。

  按照发起方的要求,给幼虎起的名字要能反映出华南虎的文化或历史地位,而且名字和寓意一起提交。而我们所看到的种种与周正龙有关的虎名,几乎根本与华南虎的文化或历史地位不搭界,并且许多寓意直指周正龙。退一步讲,人们可以怀疑周正龙的虎照,也可以认为周正龙愚弄了公众、恶搞了公众,并由此而生愤慨。那么以自己所不齿的戏谑和恶搞方式反过来对待周正龙,又有何正义而言?

  恶搞从来不是恶搞的灭火器,相反却是催化剂。其实怎样对待“虎照事件”和怎样对待周正龙,严格来说并非一个概念,而怎样对待周正龙也不单单是一个个体问题。怎样对待他实质上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怎样对待犯错和怎样纠错的问题,今天或许是周正龙,明天就有可能是你我他。(燕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