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0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周生贤解读第六次高规格环保大会
3、环保总局局长:当好官别污染 治理污染要有勇气
4、周生贤誓师全方位治理水污染
5、1+1>2 环保倚重区域合作
6、“十一五”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力超80%
7、市场运作公司运营 杭州污水处理步入快车道
8、数量不足监督不够 污水处理厂问题不少
9、月牙泉永不干涸神话破灭 水位降保护迫在眉睫
10、新华网:三峡工程枢纽验收正式启动
11、2006中国水博会即将开幕
12、广州7家污染企业被曝光最高罚款20万元(组图)
13、重庆武隆县饮用水库现死鱼全城停水
1、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4月20日
4月17日—18日,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部署“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如何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刚刚闭幕。您对这次会议如何评价?
周生贤:刚刚闭幕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部署了今后五年的环保任务。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肯定了环保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四项工作和八项措施。曾培炎副总理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这次大会精神,从编制规划、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严格执法、加强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次大会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从中央、省到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聆听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通过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措施、落实了任务、坚定了信心,这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次盛会。
我国环境保护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征程。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且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198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形成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1996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把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2002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环保事业,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路子。每一次会议都极大地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温家宝总理强调,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实际上,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必然导致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也必然滞后于经济发展。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必须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历史性转变必将成为我国环保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环保工作将由重点带动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同时,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将全面增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能力。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这次大会上提出关键要实现“三个转变”。您刚才说这是大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请您介绍一下有关背景及意义。
周生贤: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环境成本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这些重大变化,标志着环境保护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历史性转变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实行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推进历史性转变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
第一,实行历史性转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措施。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内外经验表明,加强环境保护,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通过执行严格的环境政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产业污染问题,经济质量也迅速提高。我国太湖的五里湖污染治理,投入了25亿元改善环境,带来的土地增值可以产生5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既美化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又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二,实行历史性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这是难度很大但又必须实现的目标。“十五”计划确定的环保指标没有完成,进一步增加了“十一五”环保工作的难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约束性的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如果继续沿袭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不仅环保目标难以实现,还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必须加快推动历史性转变,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实行历史性转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矛盾越尖锐,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越重要。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如果环境保护继续被动适应经济增长,这种状况将难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环保工作必须加快推动历史性转变,下大力气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环境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实行历史性转变,是推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环保事业取得重要进展。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矛盾突出,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与国际压力日益加大的矛盾突出,环境与发展空间受到挑战。我们必须以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看待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准确判断环境形势,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看待群众环境需求,放到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全面防控环境污染,加快推动历史性转变。
我们正在推动的历史性转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基于中国国情、符合发展实际、融入发展全局的转变,是承上与启下相连、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的转变,是蝉蜕时期的痛苦与希望,是一个嬗变过程。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推动历史性转变。
记者:今后五年的环保目标明确,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周生贤: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了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环保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举全局之力,推进历史性转变,围绕国务院《决定》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下决心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具体来讲,突出一个重点,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国务院确定的七项重点任务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而保障饮水安全又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在着力抓好“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的同时,全面推进七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办好两件大事,就是要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落实三项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目标责任制。强化四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环境科技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五大建设”,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和制度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环保队伍。处理好六个关系,要求环保部门在工作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推动历史性转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又要把事关民族长远发展的环境问题摆上议程统筹规划;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在污染治理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维护全国环保工作的整体性,又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环保工作;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关系,坚持以城带乡,努力把握农村环境保护的规律,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处理好区域之间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要求,实行分类指导。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最后,请您谈谈今年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
周生贤:今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各级环保部门首先要统一思想,把握全局,在目标任务上抓落实。要把认识统一到这次大会精神和《决定》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上一心一意不动摇,工作上锲而不舍不放松,作风上真抓实干不争论。二要集中全力,强化措施,在重点工作上抓落实。加快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把力量集中到重点工作上来,务求实效,一抓到底。三要认真调研,精心安排,在工作部署上抓落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高工作新水平。要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能力。四要从严要求,真抓实干,在转变作风上抓落实。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在抓落实上看能力,在抓实干上看素质,在抓细节上看水平,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依法强化防治污染。保障饮水安全是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上来,下决心解决一批难点问题。要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把关闭产能过剩的污染企业和整治开发区环境污染作为重点。要严肃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坚决控制新污染源。要继续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工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防治。抓紧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全面启动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第三,坚决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必须在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方面取得大的突破。要抓紧完成“十一五”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总量控制的重点是摸清底数、分解到位、明确责任,力争在开局之年实现削减2%的任务。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污染物总量测算和指标分配办法,通过综合平衡,把指标层层下达到省、市、县,分解落实到污染源。
今年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的重点是明确考核要求、制定考核方案、建立社会公布制度,营造落实责任的良好氛围。要把各地完成指标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要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指标情况向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报告。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准搞实列入干部考核评价要点的环保指标。要切实贯彻《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坚决查处一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环境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我们正在和国家发改委衔接《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这项规划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建设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三是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条件。通过规划的实施,将基本建成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常规和自动相结合的执法监督体系,环境管理支撑能力和核安全监管能力将明显加强。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决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当前,我国正处在核电快速发展时期,核安全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必须从核电项目的设计开始,就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全神贯注地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2、周生贤解读第六次高规格环保大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4月20日
今天,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家已经确定,“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要削减10%,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即将推行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就是要让那些完不成环保指标任务的领导干部得不到提拔任用。
两天前,在有2300多个分会场,11万人参加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坦承:“十五”期间环保指标没有完成。
同时,总理也用非常强硬的语气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推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最重要的是,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将被纳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
了不起的转变:环保必须和经济发展同步
此次环保大会开幕的同一天,一场不期而遇的沙尘席卷了北京。在北京的主会场上,温家宝总理用对这场沙尘的关注开始了对今后我国环境保护的解读。
被周生贤和他的环保队伍记住的是温家宝总理神色凝重说的这段话,“同志们,我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10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在这里开会,感到了肩上的压力。”
周生贤说,这是我国第六次召开由国务院召开,总理做部署,有各省省长、各级发改委、环保部门参加的高规格大会。
以前5次会议,其实是过去3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环保问题重视程度提升的一个过程: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那一年也被认为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元年;1983年,第二次会议,把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第三次会议,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1996年,第四次会议,明确“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2002年,第五次会议,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样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会议的核心,周生贤认为是国家提出环境保护要实现三个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周生贤说,自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来,我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如果环境保护继续被动适应经济增长,这种状况将难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家要求,‘环境保护和经济要发展同步’,这“同步’二字是个不得了的转变。”周生贤今天说,以往我国的环保都是滞后于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这种状况下的环保必然处于被动、事后补救、削减的状态,而现在国家提出要同步,实际上就是要求环保要形成主动和事前预防的状态。
问责制:漠视环保的官员要付代价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任务将是对地方干部考核的约束性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刚性指标。
周生贤今天对记者透露说,大概在今年7月,我国将公布各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削减任务。按照总理的布置,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
周生贤说,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是政府各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的约束机制,为此环保部门将完成这些工作:
首先,要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保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相关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一把手岗位,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
其次,要对主要污染物削减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做到年终“一小考”,三年“一中考”,五年“一大考”。
周生贤今天透露说,最近,中组部在构架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中,已将环保指标列入干部实绩分析评价要点。这将是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重要改革。
周生贤说,我国还将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环保部门联合监察部对没完成任务、环境质量恶化、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追究责任。同时,环保部门还要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目标考核结果向全国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布。
监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在今年2月20日公布实施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为追究环保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而制定的专门规章。规定详细列举了当前比较突出或者比较普遍、需要严厉惩处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其中涉及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规定有30余项,涉及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规定有8项。
环保重点:饮水安全
周生贤说,此次环保大会还明确,“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把保障饮水安全的污染防治作为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点首先是因为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周生贤说,我国虽然对淮河等流域进行了多年的治理,但除太湖外,大部分流域水质没有根本好转。另外,今年突发的环境事件,有一半是水污染事故。我国目前还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城市饮用水源也潜伏着危险。
周生贤说,环保部门今年将重点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逐一核查,坚决取缔、关闭一批危及农民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严肃查处一批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违法排污行为。
3、环保总局局长:当好官别污染 治理污染要有勇气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4月20日
■访谈动机
好大一场风沙,北京深受其苦。
不止北京,从西向东,这风沙还横扫新、内蒙古、甘、陕、晋、冀。
风沙再次掀起人们对中国环保问题的关注。
风沙迟早会停,严峻的环境形势却催逼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质疑:为什么我们许多经济发展的指标能完成甚至超额,环保的指标却25年从未完全达到?通过牺牲环境来换取GDP景观的发展模式,该如何改变?环保法规为什么缺少操作性?官员们今后再忽视环保将受到什么惩罚?
且听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说。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前天在北京漫天浮尘中召开。沙尘牵动了温家宝总理的心,他在会上要求履新4个多月的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放开来抓”。肩负重托的周生贤局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环保将进行历史性转变,不会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将扭转滞后的、补救的、被动的形势。
压力 平均两天一起突发环境事件
松花江水污染以来,环境突发事件平均两天就一起。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
新京报:您上任4个多月了,请您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
周生贤(以下简称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环保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矛盾突出,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去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全国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有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
新京报:这对于新上任的您,是不是感觉压力倍增呢?
周:是啊。举个例子,我以前在国家林业局,晚上12点以后一般很少接到电话。我刚到环保局,一晚上要接三四个电话。
出路 环保和GDP同等重要
要扭转补救的、消极的、被动的形势。大家等死不如战死,没有退路的。更何况还没有到“死”的程度。总理提出的三个转变,使得环保站到新起点,和经济工作并重。
新京报:严峻的形势是不是要求中国的环保有所转变?
周:是的。如果环境保护继续被动适应经济增长,这种状况将难以遏制。我在全国各省区市环保局长会上说,环保要由滞后的、补救的、消极的、被动的形势,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源头的、以预防为主的。这就要让新世纪的环保人换个活法。大家等死不如战死,没有退路的。更何况还没有到“死”的程度。
新京报:温总理在今年环保大会上提出“环保要实现三个转变”,具体指什么?
周: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
新京报:以往我们是经济发展优先,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这个转变是不是把环保提高到与经济同等的地位?
周:是。它从指导思想上把环保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使得环保工作站到一个新起点,和经济工作一样。想想看,以往我们有多少个部门在搞经济,有多少个部门在搞环保。这个转变的重要性可不是一般的!
新京报:那么保护环境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吗?怎么处理这两个看似比较矛盾的方面?
周:经济发展解决的是人们生活水平问题,环境保护是解决生存问题。我们不可能用不发展的方式来消极地保护环境,但是发展要以环境作为代价,造就的繁荣那是推迟的灾难,是虚弱的,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所以要把加强环保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减少污染。
新京报:要实现这些转变,环保部门的工作更重了吧?
周:“三个转变”一旦提出,就把环保工作推到了最前面,有干不完的工作。全国环保大会上,总理作完报告,语重心长地握着我的手说:“该讲的都讲了,你们要放开抓啊!”我深刻理解共和国总理的意思,总理对我们环保工作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新京报:那您对中国环保前景是怎么看的?
周:严峻的形势肯定会让环保遭遇很多困难。但可能是我比较乐观,我认为现在的环保,特别是第六次环保大会后的环保,没有人能挡得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而且人们已经意识到再不保护环境,就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对于我们环保工作者来说,不管困难有多大,也要靠着努力和智慧改善中国的环境。
问责 完不成指标不能提拔重用
要想当好一把手,必须好好支持环保。造成了污染,还想进步,那是不可能的。
新京报:在今年两会和这次环保大会上,总理都说过,十五计划中的环保指标并没有完成,您认为没完成的原因是什么?
周:这个问题总理已经指出了,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
新京报:那么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如何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各省市吧?
周:是。“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这两项环保指标要削减10%,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要力争实现削减2%的任务。这个任务要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直到市、县。
新京报:完成任务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吗?
周:是的。落实削减指标任务的主要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今年我们将明确考核要求,指定考核方案,建立社会公布制度。要把各地完成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没有完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新京报:具体哪个省要完成多少指标,已经下发了吗?
周:我们正在研究,将在7月公布。
新京报:如果完不成任务,会如何处理负责官员?
周:我们正在和中组部协调,把这两项削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指标。让那些不重视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完成年度任务的领导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
新京报:这也牵涉一个环保问责问题。
周:你要想当好官,要想当好一把手,必须好好支持环保工作,别搞污染。如果造成了污染,还想进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每年至少有三项工作,第一是考核,看你有没有污染;第二是通报;第三是曝光。
今年年初,我们和监察部联合发布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今年要对完成任务好的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环境质量恶化、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追究责任。还要坚决查处一批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环境违法行为,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应有的代价。
重点 治不好水愧对苍生
新中国成立50多年,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如果延续下去会愧对苍生。
新京报:下一阶段环境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周: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而保障饮水安全又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
新京报:为什么首先是保障饮水安全?
周:当前我国有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新中国成立50多年,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如果延续下去,会愧对苍生啊!所以必须举全局之力,解决水的问题。这就是新时期环保的主战场。
新京报:目前水环境的现状怎样?
周: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污染,“三河三湖”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除太湖外,其他流域水质至今没有根本好转,长江、黄河、松花江又相继出现问题。去年发生的环境事故中,97.1%属于污染事故,其中水污染事故占50.6%!
新京报:今年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水源?
周:今年我们将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的排污单位逐一核查,查找隐患,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消除。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该迁的迁,该关的关,绝不姑息。同时坚决取缔一批危及农民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营造“污染水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立法 改变环保法规“软”的现状
很多环保法律现在感觉不好用,操作性弱。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新京报:治理水污染,首先需要准确的监测污染,您曾不止一次强调,我国环境监测能力薄弱,需要加强。
周:加强执法的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目前环境监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往往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环境状况。
新京报:怎么改进?
周:我们正在和发改委衔接《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成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等重点流域国控和省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沙尘暴、酸沉降、近岸海域等国家自动监测网络。这将基本掌握占全国污染负荷65%以上、近8000家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状况。
新京报:加强监测是为了环境执法,这就不能不提到环保法规“软”的问题。
周:《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很多环保法律,都是在以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时代制定的,现在自然会感觉不适应,不好用,所以觉得软,操作性弱。因此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些法原则上都要改,修改原先的法律法规,还要增加新的法律法规。我们将力争用5到10年的努力,形成覆盖环保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新京报:另一个问题是环保资金的问题。环保资金列入财政支出这方面,请问有什么进展?
周:可以告诉你,目前“211环境保护”支出科目体系已经正式建立,这标志着环境保护在财政支出中第一次有了“户头”,这是政府环保投入的重大突破。各级环保部门将与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协调,保障环保各项资金的需求。
新京报:最后一个问题,最近有消息说,国家派驻的各大区环保督察办,工作人员独立于地方政府,直接由环保总局委派,目前进展怎样?
周:今年,全国五个督察中心的组建工作将全面启动,五一之后就将实质性开展,分为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五个大区,并初步形成协调和监管能力。跨流域、跨行政区划的环境问题将依靠督察中心来解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马力
4、周生贤誓师全方位治理水污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04月20日
在漫天风沙大面积肆虐北方地区的时候,中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达到空前的热度,政府已经痛下决心,全方位强力治理环境问题。
全国环保大会刚刚结束,昨日,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又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会上部署了未来的环保工作,重点强调,今年将坚决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代价。”
周生贤称,刚刚闭幕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部署“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环保工作从此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肩负起新使命。
周生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如果环境保护继续被动适应经济增长,这种状况将难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已经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周生贤针对环保部门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是保障饮水安全。将重点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逐一核查;要抓住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有利时机,关闭产能过剩的污染企业;要以整治开发区环境污染为突破口,严肃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监控中心,对全国65%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力争使全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80%以上。(本报记者章轲发自北京)
5、1+1>2 环保倚重区域合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4月20日
●保护好环境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很多情况下不是“地方责任”,而是“区域责任”。因此,把环保纳入政绩考核范围,不但要有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考核,在某些方面还应当有以区域为“单位”的考核
●环保的区域合作,除了责任共负的一面,还应当有相互支持的一面。要探讨有效的补偿机制,使那些为了区域环保而放弃某些发展项目的地方,能够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受惠
漫天浮尘之中,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在特别的环境中说环境保护,平添几分凝重气氛。温家宝总理在会上讲到的“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等内容,被不少传媒做在标题上。
这番话,字字千钧。
保护好环境,首先是一种责任,既是各地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每一个人的天赋责任。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要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要求人人都义务当好环保“责任人”。政府是不是尽到了责任,现在有了明确的政绩考核要求;对全社会每一个人而言,则要倡导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把爱护环境视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志。
保护好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又是最需要通过区域合作来实现的。
“西边”无度开垦,成为沙尘暴源头,飞沙却降落在“东边”;沿海废气排放超标,导致酸雨之祸,而酸雨却飘落在腹地的平原山川;身居上游的一个省份,在清澈河流边造纸烧碱,害得下游鱼虾不存……总之,有时恣意破坏环境,却未见在当地产生“责任”,未必真能利己却实实在在损了人。这样的问题,如果酿成突发公共环境事件,当然可以追根查源,而更多情况下其实无从查起,无数的地方、无数的人不得不为他人的局部发展付出代价,这就对相关的政绩考核提出新问题。
当下的政绩考核办法,是按照行政区划确定范围的,而环境保护最不能各自为政,最不能依行政区划来确定责任。以太湖为例,环湖有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的嘉兴、湖州五市,无论哪个市对保护太湖水质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或措施不力,影响所及将是所有各市。欣闻江苏、浙江两省和地处太湖下游的上海市共商太湖保护计划,统一标准,协调措施,正逐步扭转“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而淮河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无论是水质污染,还是水利功能的衰退,越是到下游越显恶化。平心而论,沿淮各省对淮河治理都称得上是高度重视,却未必能达到各自希望的效果。要是相关省份采用区域合作方式治淮,把淮河看作是运动的整体而不是静止的“河段”,可能治淮的思路也会为之一变。
由此可见,环保政绩考核要切实起到促进环保的作用,就要根据环保的特点来科学选择考核方式。有些环保事件影响仅在当地,责任明确,考核也不难。有些则不同。虽然不能说北京遭到沙尘暴袭击,就是因为某个地区的草原被大面积开垦。但是,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破坏草原造成的恶果,而不只是草原面积与垦植面积的消长那样简单。同样,如果把淮河水质保护作为沿淮各地共同的职责,既齐心努力又相互监督,一旦欠了新账,相关各地的政绩考核无一例外都要受到影响。
探讨环保的区域合作意义,除了责任共负的一面,还应当有相互支持的一面。不能一看到牺牲环境求发展的行为,就认为那是不懂得科学发展的道理,是片面追求政绩,其实,有时是在过于沉重的发展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所以,在区域合作中,还要进一步探讨一种有效的补偿机制,使环保受益的地方,向那些为了区域环保而放弃某些发展项目的地方,给予合理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调区域发展。
6、“十一五”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力超80%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4月20日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顾瑞珍、吴晶晶)“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监控中心,对全国65%的重点污染源实现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力争使全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80%以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2006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说,当前环境执法工作面临“三高两多”的严峻局面: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突发性环境事件及群体性事件进入高发期,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环境执法外部干扰多、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环境执法工作自身问题多,体制、机制与能力建设滞后。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构建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企业自律体系。张力军表示,环境执法工作要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在日常执法监督上,要建立和完善日常监管巡查机制和全过程环境监管机制,32个省级和345个地市级环境监察机构将全部设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提高重点污染源远程监控能力。在执法能力建设上,环保总局将建立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5个“区域督查中心”,到2010年总局环境监察局及5个“区域督查中心”,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察机构要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地市级90%以上至少达到二级标准,区县级70%以上达到三级标准;到2010年,12369环保举报热线覆盖率达90%,环保举报信息自动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60%。在执法队伍建设上,力争到2010年,建成完备的环境监察队伍管理制度,全国环境监察人员达到8万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在环境应急工作上,到2006年底前,各省、市、县级都要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到2010年,总局、省级和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保部门都要建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配备相应的指挥和应急设备。
据了解,今年环境监察工作将集中整治违法排污企业,重点整治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隐患,彻底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对全国各类工业开发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严肃查处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违法建设项目。各地还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持续开展以化工等高污染行业为重点的环境安全大检查。(完)
7、市场运作公司运营 杭州污水处理步入快车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4月20日
料峭春寒中走进钱塘江边的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一个想象中异味刺鼻的地方,竟红花映碧波,碧草染人衣,洋溢着满园春色。
在工厂污水进入口,只见两台粗格栅下的污水汹涌着冲进水泵房,通过水泵提升,进入旋流沉砂池,而沉砂池就隐藏在地底下,上面生长着萋萋芳草。偌大的生物反应池俨然一个足球场,里面是12个污水翻滚的水泥池。七格污水处理厂副厂长余海介绍说:“经过处理的污水完全符合环保标准,可以养鱼。”
七格污水处理厂是杭州市按照市场化办法兴建的第二座大型现代化污水处理厂。今年初,杭州市城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项目公司――杭州天创水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57亿元,杭州方占30%,天津方占70%。运营七格污水处理厂期间,由杭州市排水总公司支付按投标价确定的污水处理费。25年经营期满以后,无偿将七格污水处理厂归还给杭州市政府。这就是所谓的TOT运作模式。
“七格污水处理厂以日处理量40万立方米污水计算,每天去除各种污染物:COD(生化需氧量)136吨,SS(悬浮物)92吨,氨氮10吨,总磷1吨。” “未来的发展前景更诱人。”余海告诉我们,七格污水处理厂中期规模日处理量为120万立方米,远期规模日处理量150万立方米。
据推算,1吨污水的处理成本约0.90元―1元,而建设成本为1000元―1500元,每吨污水建设成本以1250元计,日处理60万吨项目的建设资金就需7.5亿元。这笔资金财政是难以承担的。杭州市排水总公司总经理杨毅杭介绍说,虽然是刚刚起步,但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营已经有了明显效益。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他们有着丰富的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经验,对国际污水处理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杭州通过市场化运作,能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市场化也加快了杭州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建设进程。政府运用TOT、BOT等资本运作方式,使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进入滚动发展的轨道。
8、数量不足监督不够 污水处理厂问题不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4月20日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邹首民
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确有不足,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污水处理厂数量不足
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661座设市城市中还有297座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3座; 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8座;位于重点流域、区域“十五”规划范围内的城市54座。
二、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高
2004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不到65%。《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中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在一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提高了两倍多,但2004年全年城市污水处理量仅比2000年增加了43%。
三、未能充分考虑当地水环境改善的需求
我国的水环境质量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太湖、滇池、巢湖等湖泊流域,氮、磷是主要污染因子;淮河、海河等河流流域,氨氮、COD为主要污染因子。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COD削减,对氮和磷的处理缺乏必要的技术工艺。
四、污泥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的做法远未达到安全处理处置的要求。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泥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地表水二次污染的潜在污染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对资金投入的客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区域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增加,超出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使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达不到设计初衷;
管网不配套和水量突变。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达不到设计要求。部分污水处理厂选址不科学,造成管网建设需求过大。污水处理厂投运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污水量发生变化;
污水处理费收用不足。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足,自备水用户的收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个别财政困难地区存在挪用现象。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不到位,入厂污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
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在线监测仪器的安装运行缺乏稳定性,未改制的污水处理厂大多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之间的处罚存在难度;
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深化普及。现有污水处理厂改制是实现其市场化运作的前提条件。
9、月牙泉永不干涸神话破灭 水位降保护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6年04月20日
中新网4月20日电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据新京报报道,近30年来,月牙泉的水位大幅下降,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正从我们眼中慢慢消逝。4月8日,原来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已枯死。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沙海淹没了月牙泉水近10米深,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
据介绍,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1994年,鸣沙山(古书中记载为沙角山)和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大多认为,月牙泉是古党河河道的一段残留,接受地下潜流的补给才使得处于极端干旱、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仍得以千年不干涸。
而近30年来水环境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调查发现,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了解,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月牙泉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年均缩小0.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年均下降0.22米。而2006年4月9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1986年和1999年两次淘沙清淤,又经过5年回灌补水,每年引来500万立方米党河水才保住的。尽管如此,月牙泉水位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月牙泉要动“大手术”: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吕建荣)
10、新华网:三峡工程枢纽验收正式启动
来源:新华网2006年4月19日
新华网宜昌4月19日电(记者江时强、马梦莉)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安排,三峡工程枢纽验收工作日前正式启动,验收组和专家组成员已全部到位。
三峡枢纽工程验收与移民验收、输变电系统验收一起,是三峡工程三期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水利部成立了由55名专家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三期枢纽工程验收组。此外,水利部还专门成立了验收专家组,作为枢纽工程验收组的咨询机构。专家组组长由潘家铮院士担任。
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即将完成,在全面投入运行前,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系统的验收,关系到三峡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验收大纲确定的任务,计划5月25日完成三期上游基坑进水前验收,9月15日完成156米水位蓄水验收。(完)
11、2006中国水博会即将开幕
来源:科学网2006年4月20日
本报讯 “2006中国水博览会”将于4月26日~29日在京举行。该博览会由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等多家单位联手推动。据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本届水博会国内外参展企业近300家,展位400余个,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展会内容涉及到饮水安全、水利信息化建设、污水处理、项目推介、成就成果展示等。同时,组委会将开设“水·湿地·人与自然和谐”长廊,集中展示湿地风光和北京湿地文化。
此次展会规模较大,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展团。据悉,美国、以色列、英国都组织了展团参展。水利部南水北调局、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设办公室及各流域机构、省(市)水利(水务)厅(局)也组织了展团。展会期间,全国水利系统还将组织参观团到会。
本届水博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举办,将对“十一五”期间中国水利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2、广州7家污染企业被曝光最高罚款20万元(组图)
来源:信息时报2006年04月20日
7家受处罚污染企业名单
蛙人从寺右一马路一个检查井深入到6米深的污水干管中,挖出了不少水泥浆块,正是这些建筑垃圾堵塞了下水道。杜翠 摄
时报讯 (记者 刘谷华 实习生 但莹 通讯员卢绍琨 关扬) 昨日,广州市污水治理公司派出蛙人对沙河涌下游一段严重堵塞的截污干管进行摸查疏通,清理出大量水泥浆块等垃圾。沙河涌沿线清淤整治工作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清淤估计超过10万立方米。
截污沙河涌仍见污水流溢
据介绍,沙河涌珠江防潮闸至上游元岗桥截污工程2004年已经完成,全长12.5公里。市政园林局对沙河涌沿线雨污水管混接整改工作也于今年3月基本完成。按照整治要求,完成雨污截流后,污水不会再流入沙河涌。但市政园林部门发现,大量的污水仍然在靠近下游4公里的河段溢流出来,使沙河涌的污染依然如故。市政部门曾打开检查井用仪器探查,但没找到堵塞位置。
4月13日起,市政部门派出了蛙人进入干管从下游开始拉网查找,终于发现在寺右一马路的下游污水干管内沉积了很厚的水泥浆块,最厚处甚至有1米高,只留下20厘米的断面让污水流过,因而使大量污水直接从岸边的20多个拍门井(防涝排水口)溢出,严重破坏了沙河涌的截污效果。
昨日上午,记者在下游珠江出口处看到,沙河涌的水质仍然有点发黑发臭,如果不是一道防潮闸拦截污水,污水就会直接流入珠江。目前污水只能从两侧设置的排污口重新汇入临江大道的截污总渠箱中。
按照安排,昨天上午10时整,蛙人从寺右一马路边一个检查井中进入到6米深、1.2米直径的污水干管内进行探查和清疏作业,此次共清理出了不少水泥浆块和木板等垃圾。
沿线楼盘偷倒垃圾堵管道
据市政园林局介绍,目前沙河涌水体发臭的主要原因是沿线在建楼盘偷排的建筑垃圾严重堵塞下游管道,造成污水溢流,河涌内淤泥较厚;河涌两岸个别单位在截污后仍有偷排行为;部分住户也直接将污水、垃圾倒入河涌,导致发酵变臭。
市环保局曝光7家污染企业 污染珠江最高将罚20万
时报讯 (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穗环宣)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环保局获悉,“绿剑行动”第二阶段专项执法已于昨日展开,环保局还公布了第一阶段查处的企业名单,广州黄沙水产市场、海珠区南石头德日洗衣厂、海珠区纸联洗水厂等7家违法排污企业受到处罚,最高惩罚金额达20万元。
“绿剑行动”第二阶段专项执法工作重点是对沙河涌等10条重点河涌周边的工业企业、饮食服务业污水排放情况,中心区菜地周边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建筑工地扬尘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
13、重庆武隆县饮用水库现死鱼全城停水
来源:重庆晨报2006年04月20日
本报讯 (记者徐庶 实习生李平) 饮用水库现死鱼,武隆大停水。昨天,武隆县传出消息,县城饮用水源———中心庙水库17日发现死鱼,取水紧急停止,县城近7万人停水20小时。
事发后,武隆县政府启动了应急预案,目前当地市民生活饮水已得到保障。
惊心 饮用水库现死鱼
昨天,中心庙水库值班员熊余称,17日下午,水库水面突然发现漂起死鱼,工作人员当场打捞起100多条,全部是放养的白鲢。
据了解,中心庙水库是武隆县城7万人的饮用水源,发现死鱼后,取水立即中断。目前,水库剩余水是否全部放掉,有关方面正在连夜论证。
中心庙水库所在的仙女山镇政府有关人士证实,水库死鱼确有此事。武隆县政府一领导介绍,中心庙水库养有6个品种的鱼,但死亡的只有白鲢一种。目前已死亡300多条,全都是二三寸长的小白鲢。
安心 居民用水已有保障
武隆县水电局人士透露,死鱼事件发生后,为保证县城7万人饮水安全,17日晚6点起,县城开始停水,至18日下午2点恢复供水,停水时间达20小时。
鉴于中心庙水库取水中断,武隆县政府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从芙蓉江临时取水,调用市政洒水车、消防车和一些社会营运车紧急运水到各小区,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到记者发稿时,由于武隆县政府及时妥善处置,当地市民生活饮水已得到保障,市民情绪很稳定。
目前,武隆县环保、水利部门已介入调查。针对此次停水事件,市环保局再次重申,坚决禁止在饮用水源网箱养鱼,切实保障水质,已建成的网箱要立即取缔。
排除人为投毒 死鱼原因仍是谜
目前,市农业、环保部门专家已将水样和死鱼带回主城化验,近日可知事件真相
本报讯 (记者徐庶 实习生李平) 武隆死鱼事件发生后,我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环保专家昨火速赶赴武隆,连夜取样送回主城化验。
武隆县环保局副局长罗时合称,中心庙水库位于县城30公里外,是县城唯一一个饮用水源。死鱼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县环境监测站和卫生防疫部门介入化验分析。经初步化验,COD、铜、锌、铅、镉、汞等14项指标均未超标。
县环保局局长任忠梅表示,可以初步排除“环境污染事故”。
市农业局也派出专家紧急赶赴现场,专家初步确认,死鱼排除缺氧、自身病因和投毒三种可能,可能与近期水库温差大、白鲢体弱有关。
昨天,市农环站、水产监测中心专家已将水样和死鱼带回主城化验,死鱼的具体原因正在连夜化验分析,近日便可见分晓。
两天送水百吨为七万人解渴
本报讯 (记者谭遥 通讯员蒋勇) 昨天是武隆县消防中队今年来最忙碌的一天。两辆消防车往来于县城与20公里外的取水点之间,为县城7万居民的饮用水而奔波。两天以来,消防官兵已送出上百吨可直接饮用的清水。
17日晚6点多,武隆县城内全城停水。县消防中队接到通知后,从18日上午开始为城内居民送水。为方便市民接水,消防官兵在盐市口、油坊沟、三王庙居民区设立固定供水点。
“市民情绪都很稳定,有的还忙着帮邻居家接水,没有怨言。”现场的消防战士介绍,等待的市民虽然人数众多,但都秩序井然,未出现抢水现象。
据消防队介绍,参与送水的除了两台消防车(一辆容量4吨、一辆容量3.6吨)外,还有环卫的洒水车。中队还留有一台车值勤,由于市政消火栓有水,辖区内的灭火救援未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