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四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四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4-17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高规格环保大会再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难题

                  2、喝5亿年前水是透支子孙“救命水”

                  3、治污交白卷如何问责

                  4、用科学发展观破解环境难题

                  5、广州严查建筑工地排污 17家违章单位领罚单

                  6、环保总局等部委联手整顿  涉及企业二百多家

                  7、四部门联手清理整顿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

                  8、新华网:19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完成9

                  9、新华网:三峡大坝开始为全线挡水进行安全鉴定

                  10、长江委与三峡总公司合作堵河流域小水电开发

                  11、江苏构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绿色壁垒

                  12、贵州重点污染企业向社会公告

                  13、应防范企业改制中的环保风险

                  14、《中国环境绿皮书》:我国环境保护正处十字路口

                  15、西藏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开发水电

                  16、联合国专家考察"三江并流"怒江片区

 

 

1、高规格环保大会再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难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4月17日

  中国的“库兹涅茨拐点”会不会提前出现 

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六次举办有国家领导人、各省领导、各级发改委、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会议。

  会议的背景被业界这样描述: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并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而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

  中国的“拐点”何时出现

  环境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美国出现这个拐点是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时,还有一些国家是在人均GDP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拐点。一个近年来在学界被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能不能在人均GDP还不太高,甚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环境质量又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的拐点?

  毕竟公众改善环境的呼声和愿望已难以等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时候。也曾有国内学者比较乐观地预测说,中国一些发达地区有可能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时出现这样的拐点。

  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张凯说,他已经在关注“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在中国出现拐点的时机。张凯手里有这样一组数据,“十五”期间,山东省的GDP增长是81.3%,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却比“九五”末期削减了25%,单位COD排放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从“九五”期间的第一名降到了“十五”期间的第五名。

  那么,能不能说山东省已经进入了“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中所描述的拐点阶段?张凯局长说,其实山东现在应该还在一个环境质量“不进则退”的相持阶段,只有跨越了这个阶段,才谈得上进入拐点。

  山东省的近邻河南省也用数字证实了GDP大幅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并没有出现恶化。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的说法是,“当地环境质量达到了十年来最好水平”。

  如果按最新GDP的排名,山东、河南两省都在前五名,他们在经济发展同时呈现出的环境质量改善,究竟得益于哪些因素?

  用环境指标优化经济结构

  2000年河南省有造纸企业1360家,这些造纸企业对全省GDP和利税的贡献都不到3%,可是它们COD排放量却占全省工业的62%。

  为什么不取缔造纸这样一个高污染、又对当地经济贡献微乎其微的行业?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的解释说,河南是粮食大省,有大量麦草资源,用麦草浆造纸可以说是河南省很多地区祖祖辈辈谋生的手段。另外,麦草不用来造纸,又该怎样处置这些资源?

  据介绍,近一二十年来,河南省已经围绕治理造纸行业的污染有过若干轮战役,而每一轮战役之后都会有一次不同程度的反弹。

  对于反弹,专家算过一笔账:当草浆造纸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于3.4万吨时,如果要做到把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的话,企业就没有利润了。换句话说,就是当企业的造纸规模小于3.4万吨时,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偷排了事。

  一个两难的局面是,要是把允许造纸行业生存的标准提高到3.4万吨的话,当地绝大部分造纸企业都要被洗牌出局。

  “规模小于3.4万吨的草浆造纸企业必须被关停”,这个“游戏规则”在经历了反复地磨合后,终于在2005年被定格——1360家造纸企业被关闭了1050家,“十五”期间,全国COD排放量削减的平均水平是2%,而河南削减12%,淮河流域的COD削减更多,达到30%。

  另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当河南省拥有1360家造纸企业的时候,造纸总量却只有290万吨,而当现在造纸企业削减到300家左右时,全省的造纸量却到达500多万吨。

  对剩下的300多家企业,河南省决定要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排放标准,将草类化学制浆造纸废水的COD排放标准由国家标准每升450毫克,调整到当地标准每升350毫克。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提高造纸企业的生存门槛的结果是,当地整个造纸行业对GDP的贡献在提高。

  在河南省主管环保的副省长刘新民看来,河南省的做法可以解释为,用环境容量的概念来优化经济结构。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要上新项目,或者要发展新的产业群就得算算还有没有环境容量,如果环境容量不够了,就必须通过削减老项目,腾出环境空间给新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作为生产要素在悄悄优化产业结构。

  “铁腕”治污显示政府决心

  河南省的几个排污大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里打着手电、悄悄出现在企业排污口的,居然是省里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刘新民。据河南省环保局的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副省长刘新民就环保问题进行过12次暗访。据说,刘新民的一个工作方法是,环保的所有现场检查一律采取暗查方式,不打招呼,发现问题再坐下来交换意见、解决问题。

  刘新民说,“十五”期间,河南省关停了3860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他也做过地方干部,非常了解作为地方干部那种迫切发展经济的心情,也很明白关停一家企业对地方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作为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如果不亲自到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流域检查工作进度,这项工作很可能就干不下去。

  刘新民副省长说,只有他一次次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污染现场,才会让地方各级官员明白,省政府说要用硬手段抓环保决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纸面文章,而是要真抓实干的。

  完不成环保目标不得上新项目

  2005年,河南省环保局停止对一个地级市所有涉水新建项目的审批。原因很简单,这个地区在被两次黄牌警告后,出界水质都达不到和省政府签订的水质控制目标。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解释说,省政府和省辖市的市长都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目标、工业污染防治等6大类30项内容。以前也有很多地区签订过环境质量考核的目标责任书,但因为大多没有什么惩处措施,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目标责任书也就是“墙上挂挂”。但“十五”期间,河南省出台的这个责任书还附带了考核办法,也就是说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具体规定是,河南省环保局在每个地市河流的出界断面都安装了自动监测仪,水质指标会连续传输到环保部门,一旦超标,环保部门就会对出境河流水质连续两次超标的市政府出示黄牌警告,并向全省通报;对第三次超标的地方,环保部门将暂停所有排放水污染物建设项目审批,直至水质好转。

  2005年河南全省就有一个地级市受到了这样的处罚,该市全年没有一个涉水项目获得环保部门的批准。这个市只能通过关闭200多家小造纸企业,削减排入水体的COD实现出界断面的水质达标。

  事实上,2002年以来,河南省环保局已经对4个省辖市政府出示了黄牌警告,先后暂停审批5个省辖市的建设项目。刘新民副省长的说法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决不能忽略环境硬发展。他说,在河南已经确立的共识是“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河南省的这个做法已经类似于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一项新规定,“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这是国务院赋予环保部门新的“杀手锏”。

  据了解,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区如果完不成环保目标,不仅地方经济发展要被刹车,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成绩也要被大打折扣。2005年以来,因环保“不作为”和污染问题,河南省已有近百人受到了行政责任追究,包括一些县处级干部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

根据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保政绩考核将会成为今后各地的常态,决定里说,“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2、喝5亿年前水是透支子孙“救命水”

来源:新京报2006年04月17日

  前不久,《新京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北京市地勘局在云岗地区打的两眼华北最深的冷水井通过验收。这两眼井的深度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亿年的奥陶纪岩层,取水为寒武纪深部基岩岩溶水和构造裂隙水,水质经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报纸的标题是《云岗居民喝上5亿年前水》,似乎是又一件令人鼓舞的新鲜事。我的反应却是触目惊心!

  我国的水危机是一个老话题,但这则消息还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究竟危机到何种程度。它既表现为水资源极度短缺,又表现为日趋严重的水体污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的污染状况,我们知道较多。2004年对七大水系的监测,Ⅰ~Ⅲ类(可以使用的水质标准)的比例为41.8%,Ⅳ~Ⅴ类(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仅可用于工农业的严重污染水质)的比例为30.3%,完全丧失水环境功能的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27.9%。农村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6300万人饮高氟水,200多万人饮高砷水,3800万人饮苦咸水,血吸虫流行病区1100万人饮水不安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正不断加剧,我国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要,近三十年来大规模超量开采地下水,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在全国形成了总面积达到19万平方公里的164个地下水超采区。北京市也是大量超采地下水的城市,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已经出现2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京津塘地区的地下水几近“十水九空”,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现象。如天津地面最大沉降已达2.46米,太原达1.38米,北京东郊600平方公里地面下沉,中心区沉降达0.55米。

  问题在于,过去被视为比较干净的地下水也受到了严重污染,对此我们所知较少。

  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据国家地质调查局调查,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地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25%。如京津塘地区地下水中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已有百余种之多,其中北京市地下水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于是,我们打起了深层地下水的主意。深层地下水是指深度在地表之下1公里左右的蓄水层,由于它不能够通过地表水渗漏进行补充,很多是被封闭了千百万年的“化石”

  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被视为不到万不得已禁止使用的“救命水”,也是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子孙水”。开采深层地下水会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因此,理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只能作为特枯年应急备用水源。我国有些城市已经规定地下水超采区的深层地下水一律划定为保护区,不允许开采。

  眼下,北京正在与生态危机赛跑。在北京市地下水污染和开采深层地下水问题上,应该有科学论证,应当有公众参与,应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靠透支子孙后代的“救命水”来维持我们这一代人的高耗水,这种局面如不改变,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待、无法向人民交待,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自然之友”副会长)

3、治污交白卷如何问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4月17日

  ●“环保‘十五’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很理想,部分控制目标未能实现”,不能把板子打在环保一个部门身上。大家都来想一想,既定的治理目标是否科学、可行,环保部门是否真正依法持有“一票否决”的“尚方宝剑”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的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完成情况显示,过去5年中,我国在水污染、大气污染两项防治工作几乎交了白卷:水污染关键指标COD,其排放总量超过了既定目标;大气污染最重要因子二氧化硫,其排放总量不但未能削减,反而比2000年增加了约27%。

  在习惯于“各项任务超额完成”的政绩总结中,环保总局这样公开承认“环保‘十五’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很理想,部分控制目标未能实现”,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而且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世界性的难题。客观上来说,在各地经济迅猛发展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一些地区仍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水污染、大气污染恶化的局势能得到初步遏制,就堪称奇迹。

  经过不懈的努力,治理目标仍未能实现,不能一味地找屁股打板子,有的时候还得看看那些既定的目标本身是否科学、可行,否则就是强人所难甚至是缘木求鱼。据笔者所知,在阶段性的环境治理中,我们不乏“拍脑袋”一厢情愿的教训。比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1996年就提出“2000年太湖水变清”。在基本数据都没有摸清楚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就围绕这样的总目标“反推”并向各地下达每年的“治理目标”,导致 “九五”、“十五”太湖治理目标屡屡落空。

  从目前的污染防治机制看,治理目标落空很难说全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从大处说,类似“九龙治水”这样的污染防治格局依然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事情不少。就环保部门本身看,各地的环保执法、监督也有不少“难言之隐”。

  按照现行的法规,所有项目立项必须事先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招商引资、政绩考核都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从程序设置上,所有新上的污染项目都将在“环评”环节被封杀,要不就必须配套相应的治理措施;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环保部门可以依法处罚甚至通过法律程序关闭企业,要是出现严重污染事故还将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但实际是,一些地方高能耗、高物耗、污染重的项目没有少上,“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不减反增,罪魁祸首就是各地盲目上马的大小火电项目并未实现“达标排放”。

  从制度设置上看,这些应当追究环保部门“行政不作为”。但从现行的行政体制来说,又很难把责任怪罪环保部门,因为环保局只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官员由当地政府任命、人员由地方财政供养,在处理一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样的两难问题时,环保局很难有最终的裁决权。

在“十五”环保目标没有全面实现、公众对环境问题仍有怨言的背景下,笔者替环保局说这些公道话,不是为环保部门开脱责任,更不是鼓励环保部门在困难面前不作为,而是希望各级政府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理解并尊重环保部门科学治污、依法办事。

4、用科学发展观破解环境难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4月17日

  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十一五”序幕拉开之际,《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颁布,提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环境问题的坚定决心,也代表了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要求。无数双眼睛期待着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环境问题到了非痛下决心解决不可的时候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的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十五”期间,全国的环境质量保持了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在国民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增幅高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样的进展来之不易。

  但是,环顾城乡大地,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

  沱江污染、松花江污染、白洋淀污染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难以承受污染之重,许多地方的环境问题依然严重。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毋庸讳言,如果再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继续下去,不但经济建设的成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而且将直接威胁到现代人的生存;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发展将难以持续,和谐社会将很难和谐,所剩无多的绿水青山将继续萎缩――我们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重经济、轻环保,依然是环境保护的最大阻力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理。”沱江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后,四川省有关负责人反思道:这些(污染)现象表现在企业,但其根源还是在政府。企业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正是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的结果。

  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衍生物。只有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源头上未雨绸缪,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最终达到经济与环保互惠共赢;相反,不科学的发展观,只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调度,如果各级党委政府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环境保护的最大动力;如果认识不足,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观点,则会成为环境保护的阻力源。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均衡。但是,时至今日,对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来说,科学发展观并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正确的政绩观还只是纸上谈兵,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依然大行其道。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在经济建设上还抱着“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不放,不顾当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哪个项目来钱快上哪个,哪个项目利税大保哪个,为了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先上车后买票”、先发展、后环保;个别地方政府甚至提出“宁要呛死、不要饿死”的荒谬理论,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终极目标甩在一边,把群众健康置于脑后,更何谈什么环境保护。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在环境保护上“雷声大、雨点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要可不要;一些地方政府甚至阳奉阴违,出台阻碍环保执法的土政策,为污染企业大开绿灯,不惜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一些地方政府把环保局当成摆设,甚至视为绊脚石,对于恪尽职守的环保干部百般施压、明升暗降,导致许多环保局长“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对于触犯环保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则设法庇护,“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使环保法律法规沦为虚设。   

  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等大江大河的治污教训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步履何其艰难、道路何其漫长;一些江河污染环境事故则昭示,污染的危害何其巨大、代价何其高昂!如果再不切实纠正“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就还要持续下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会继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环境的瓶颈只能会越收越紧、越缩越小。

  攥紧五个手指头,形成治污重拳

  治污须出重拳。当务之急就是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使政府、法律、财税、监管、公众五个手指头都强起来、硬起来,并形成合力,对污染重拳出击。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职责。充分发挥绿色GDP的“指挥棒”作用,把环境保护纳入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将环保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硬指标;念好责任追究的“紧箍咒”,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党政官员依法惩处,使各级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

  ――强化法治,彰显法律法规的“利剑”威力。尽快健全完善各项环境法律法规,彻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使环保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

  ――推行有利于环保的经济政策,增强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鼓励绿色消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并停止信贷,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各级环保部门执法监管能力。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公众参与。在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拓宽畅通参与渠道、保障公众环境权益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环保,形成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社会氛围。

  这五条有力措施向世人表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今后15年,既是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期,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经济建设的巨大成果,为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为环境保护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之下,同心协力,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破解难题,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必将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局面,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让中华大地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5、广州严查建筑工地排污 17家违章单位领罚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6年04月17日

  本报广州4月16日讯 记者邓圩报道:记者今天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获悉,17家单位因违法排污和破坏排水设施受到处罚,其中挤占挖断截污管道的珠江别墅违章设施将在4月18日前拆除。广州下一步将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检查处罚力度。

  据了解,此次被市政部门查处的违法排污单位不乏广东乃至全国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采取各种办法不按规定设置排污设施,而是直接向市政管网和河涌偷排污水,或在工程建设中破坏截污管道,行为十分恶劣。例如珠江新城N1地块的朗晴都会轩工地,每天16万吨污水经猎德涌进入珠江。坐落于珠江边的天价别墅区珠江别墅,擅自在河涌规定红线保护范围内大兴土木建设私家游泳池和地下室,工地的水泥浆污水直接排入珠江。

  据介绍,目前,市政部门发现对排水设施损害的一般行为主要有:洗车档污水排入雨水管,施工泥浆污水偷排入下水道,甚至有些酒楼将油烟管道接入下水道,使油烟在下水道结成油脂造成堵塞等。

  据悉,广州市对违章占用河涌管理范围的珠江别墅发展商罚款2万元,并责令其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原状的处理。据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排水处有关人士称,2万元的罚款是该处所有罚款案例中罚得最重的,同时这也是广州市对私占河涌行为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记者4月15日在现场看到,珠江别墅小区封闭猎德涌两边通道的围栏已经拆除。市政部门要求,有关业主违章设施要在本月18日前自行拆除,若逾期未整改完毕,将会被依法强拆。另据了解,珠江新城朗晴都会轩近日也耗资几十万元,将被其堵塞的80米截污管道基本疏通。不久前被查出的白鹅潭附近的70多个偷排污口,也将在5月底前全部封堵。

据了解,从4月中旬起,市政部门将重点查处4种违法行为:单位专用排水管道不办理申报手续或不按批准的位置设置,接驳城市排水设施的;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市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不经市政排水管网直接向河涌排水;擅自占用或移动、改建排水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向排水设施倾倒垃圾、渣土等废弃物。相关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查实,行政执法部门将对违法者进行处理。同时市政部门也希望市民积极举报违法偷排的现象。

6、环保总局等部委联手整顿  涉及企业二百多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年04月17日

无效验收成污染企业通行证 环保总局等部委整顿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 记者刘毅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今天说,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晋陕蒙宁交界地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做过15次批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近3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清理整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竟然以“预验收”、“试生产”为名,默许或明示企业违法生产。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召开晋陕蒙宁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会议。据介绍,监察部、环保总局最近检查发现,个别地方政府默许甚至纵容一些电石、铁合金、焦化企业以通过“预验收”为由违法试生产,为污染企业开绿灯。“预验收”是地方环保局进行的非正规验收,为无效验收。按照清理整顿要求,未经省、自治区环保局验收的企业,不能进行生产。

  经查,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市244家电石、铁合金、焦化企业中,经过正式验收的只有3家。除被关闭企业外,多数企业均以通过“预验收”为由进行试生产,大多不能达到环保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内所有未经过自治区环保局验收的企业停止生产,经自治区验收合格或委托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目前所有不达标企业已停止生产。

此次检查还发现,宁夏银川市、山西河曲县等地一些企业停运治污设施或整治不到位,违法排污势头呈上升趋势;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宁夏石嘴山市、陕西府谷县麻镇等地供电部门违规向未经验收或已责令停产取缔的企业供电;一些地方环境执法能力相当薄弱,亟待加强。

7、四部门联手清理整顿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

来源: 新华网 2006-04-17

    环保总局等四部门联手清理整顿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 关闭取缔231家企业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顾瑞珍)国家环保总局近日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和国家电监会,会同四省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的环境问题开展了持续的整治,对1086家企业进行关闭和整顿,其中关闭取缔了231家企业。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曾反映了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交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记者16日从四省区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上获悉,近三年来,四部门发布了电石、铁合金、焦化3个行业准入条件,制订了有关地区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清理整顿要求,督促各级政府狠抓落实。各级政府经过验收已经恢复生产的有409家企业,占46.8%;不能做到达标排放被停产整改的企业有308家,占35.3%;由市场因素引起停产的有156家企业,占17.9%。

  “环境质量已初步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地方整治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停运治污设施,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环境执法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清理整顿的责任,对仍未整改到位的要追究责任。对新建企业严格按照三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严格审核,严把项目准入关。四省区政府要扩大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制定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指出,各地要认真落实对有关企业的处理意见,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以及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背后涉及的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必须一查到底,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新华网:19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完成9

来源:新华网 2006年4月16日

新华网合肥4月16日电(记者 蔡敏)记者从1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治淮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至2005年底,19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完成9项,其中怀洪新河续建等5项工程竣工验收,淮河入海水道、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汾泉河初步治理、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4项工程基本完成。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介绍说,至2005年底,治淮骨干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中央166亿元、地方73亿元)。但是对照国务院确定的2007年基本完成19项骨干工程的要求,进展形势相当严峻。从完成的投资看,建设进度仅占总投资的54%,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钱敏表示,2006、2007年投资压力巨大,以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八成的目标来算,两年共需安排中央投资106亿元、地方投资34亿元。

据了解,为加快工程建设,加强建设管理,中国水利部先后印发了《治淮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办法》、《治淮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强化和规范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审计监督。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全长1000公里。从12世纪起,黄河南侵夺淮,淮河失去入海口,洪涝灾害极为频繁,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因此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2003年特大水灾过后,中国加快了以19项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治淮建设,2003年估算总投资为447亿元

9、新华网:三峡大坝开始为全线挡水进行安全鉴定

来源:新华网 2006年4月16日

新华网宜昌4月16日电(记者 江时强)三峡大坝目前已进入最后建成冲刺阶段,计划今年汛期大坝全线挡水,正式发挥防洪功能。中国三峡总公司近期已组织50多位专家进驻工地,开始上游三期围堰基坑进水安全鉴定。

三峡右岸大坝是在三期围堰中施工建设的,上游围堰距坝体约60米,大坝建成后全线挡水前,必须先期将上游围堰爆破拆除。据三峡总公司介绍,此次鉴定范围包括三峡大坝右岸厂房坝段、非溢流坝段、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坝段基础处理工程与渗控工程、导流底孔、3号排漂孔等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情况。4月底,专家组将综合地质、水工、施工、安全监测、金属结构各专业评价意见,提出三期围堰基坑进水前各挡水建筑物安全鉴定意见。根据鉴定意见,三峡总公司将作出上游基坑围堰破堰进水决定。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对记者说,三期围堰爆破及基坑进水时间初步确定在6月初,此前,三峡右岸大坝必须全部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将于5月底对大坝建成情况进行验收。

10、长江委与三峡总公司合作堵河流域小水电开发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6年4月17日   

4月12日至13日,长江委副主任徐尚阁率汉江集团副总经理胡军及汉江集团水电项目开发筹备组有关人员赴三峡总公司,就堵河流域小水电项目的合作开发事宜,与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总经理张诚、三峡总公司总会计师杨亚等进行了会谈。

汉江集团于2005年10月取得了堵河流域三个水电项目的开发权,目前已开展了不同深度地前期工作。近期,三峡总公司对这些小水电项目表示关注,双方将在此次会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换意见。

11、江苏构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绿色壁垒

来源;新华网2006年04月17日

  新华网南京4月17日电(记者邓华宁)来自江苏省交通厅地方海事局的消息说,江苏着力整治苏北运河的船舶污染,确保到2007年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持续稳定达到3类标准。

  据悉,今年6月底,苏北运河404公里沿线将建成21座船舶垃圾收集站、43座油废水回收站及其附属设备、道路等,以加速整治苏北运河的船舶污染。

  由于工业、生活废水严重污染,加之常年航行的15万艘船舶及近20万从业人员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随意排放,苏北运河许多地方水质遭到严重污染。

  据悉,整个项目建成后,苏北运河沿线形成较为完善的船舶垃圾和油废水处理系统,船舶垃圾和油废水将实行定点收集和转运处理,船舶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完)

12、贵州重点污染企业向社会公告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4月17日

  以“生态立省”的贵州省近日向社会公布了11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名单,用社会监督形式,促使这些企业整改,实现达标排放。

  此次公布的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包括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金元电力投资股

份有限责任公司、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共有112户,涉及全省9个市(地、州)。这些企业主要排放二氧化硫、悬浮物、烟尘等污染物。一些卷烟厂、煤气气源厂、啤酒厂等也被列为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

记者从贵州省环保局了解到,今年起,贵州实行重点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同时,这个省还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整改,在工业企业推行清洁能源生产,督促新、改、扩建项目把清洁生产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开展传统产业生产示范和清洁生产审核,逐步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

13、应防范企业改制中的环保风险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6年04月17日

  前几天,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采访时得知,这家企业于7个月前完成了改制,已一分为九,除一个仍为国有外,另外8家企业则改换门庭被个人一一买断。在“硕果仅存”的国企,记者见到了环保处处长,谈话中,他对改制后的企业环保工作流露出极大的担心。

  他说,企业改制前,我们在环保工作上做了大量投入,建立了有效的环保工作运行机制;对污染防治设施,企业有周巡查、月评估、及时养护维修的严密措施。十几年来,企业环保工作一直得到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积极肯定。企业改制后,原有的环保工作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这块不成问题,其他8家民企的环保工作却出现了停滞、倒退的局面。有些民营企业想的是赚钱,拼的是设备,“踹”的是环保,正常环保工作秩序被打乱,环保设施成了无人理睬的“弱势”设备。

  这位环保处长带着记者看了几家民营企业,所见环保设施不是“停摆”,就是“检修”,个别还在“干活”的也呈现出失修的病态,防止污染效果究竟怎样,谁心里也没谱。“环保设施发生故障,谁来检修?报废了,谁负责更新?”环保处长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国企改制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管理更加透明、科学,获得更可观的多方面效益。毫无疑问,国企改制是利国利民之举,必须坚定推进。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要规范操作,统筹全局,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防范弱化环保工作的情况发生。为此,在制定改制方案环节,要有环保部门参与,由他们对企业环保工作状况、环保设施资产做全面评估,并将承担防治污染、保全环保设施责任列为转让国有资产的先决条件之一。

14、《中国环境绿皮书》:我国环境保护正处十字路口

来源:中国网 2006年04月17日

    2006 年2月28日下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讨暨首部中国环境绿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国首部环境绿皮书——《2005: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

    《中国环境绿皮书》认为,我国环境事故进入高发期。

    2005年10月发生的松花江流域污染事件,12月在广东北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并不是孤立的。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67起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件6起,重大环境事件13起,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多元。这一系列事件显示,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由于多年的积累和欠债、落后的环境治理和监管水平,我国环境污染积重难返,事故进入高发期,呈一触即发的危险态势。

    我国城市水环境和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还将持续下去。据国家环境总局公布的《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这意味着,我国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仍在严重污染的状态中徘徊,是一种高污染状态下的“稳定”。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和劣三级,七大水系中,60%的断面为不能饮用的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按目前的环境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和农村饮水水质、全国地表水水质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好转”,这意味着,在2010年之前,这种高污染局面仍将延续。

    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将频繁出现。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上同样如此。据国家防总的消息,2005年汛期,我国珠江流域、福建闽江、淮河干流、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等江河发生了较大洪水和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长江支流汉江、黄河支流渭河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秋汛。湖南、黑龙江等省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与此同时,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内蒙、宁夏、湖南等地发生了严重夏伏旱。频繁登陆的台风或热带风暴给福建、浙江、海南、安徽等省造成严重损失。

    在2005年9月举行的亚洲减灾大会上,民政部的发言称,中国2/3的国土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威胁,近半数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随着气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所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均受灾人口达3.7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比1980年代高出40%。(杨玲香)

15、西藏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开发水电

来源:西藏日报 2006年4月15日

杨海滨出席合作座谈会并讲话

4月14日下午,自治区副主席杨海滨与中国华能集团赴藏考察组就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合作开发西藏水电事宜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合作开发西藏水电资源的具体问题交换了意见。

座谈会上,杨海滨代表自治区政府,对中国华能集团赴藏考察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华能集团给予西藏电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向考察组简要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发展目标。

杨海滨指出,西藏水电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水电资源的开发对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自治区政府将按照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中国华能集团开发澜沧江(西藏境内)、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水电资源,并协调区内有关部门和政府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领导、自治区电力公司领导在座谈会上简要介绍了澜沧江古水电站和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的有关情况。

区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环保局、林业局、文物局、电力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16、联合国专家考察"三江并流"怒江片区

来源:怒江报 2006-04-17

4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到怒江州,对"三江并流"怒江片区进行为期3天的监测考察。

2003年7月2日,"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有关管理规定,每一处世界遗产地在申报成功三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都将对其进行监测考察,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

考察期间,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主席尼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科技及环境项目官甲古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田小刚、外交部参赞刁鸣生、州政府副州长赵志勇、省"三江并流"管理局局长马苏红等陪同下,先后对"三江并流"怒江片区的保护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察看了福贡县、贡山县的生态移民点,走访了部分农户,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情况;沿途考察了怒江干流拟建的六库、亚碧罗、马吉水电站坝址;领略和体验了怒江大峡谷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参观了"三江并流"怒江片区管理中心,并种纪念树和题词。

11日下午,州政府在六库举行世界遗产"三江并流"怒江片区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副州长赵志勇代表州政府从遗产地怒江片区在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遗产地附近区域怒江水坝建设和规划情况、怒江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护与发展的意见、诚信守约,增进了解,加强沟通等方面向专家一行介绍了2003年以来怒江州在世界遗产地实施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情况。

尼克在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怒江各族人民为保护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在怒江的三天时间里,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和访问考察,我完全理解怒江各族人民为生态环境保护所作出的牺牲和对应得利益所付出的努力,也完全赞成扶贫是保护的有效措施。国际上有一些把保护与扶贫问题处理得非常好的范例,也有一些很好的管理模式可以交流,我非常愿意与怒江各族人民共享这些成果。尼克表示,将积极争取,为怒江的发展与保护多做一些事。

座谈会上,尼克和甲古玛还与农民代表进行了对话交流。同时,对"三江并流"怒江片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外办以及州建设局、发改委、环保局、林业局、水利局、外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程陪同考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