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环保总局明确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第一责任人
2、国家环保总局出台“城市环境考核”新考核指标
3、江苏将建百个治污工程保南水北调成清水走廊
4、筑坝三载市民苦盼甘泉污染逼近水源
5、中石油最大环保项目即将动工 投资15亿元
6、大化工时代如何破解布局之患
7、兰州石油化工:新石化城背后的隐患
8、松北化工厂爆炸不会对松花江江水造成污染
9、新华社:三峡三期工程通过专家组检查 右岸大坝没有裂缝
10、云南省部署向家坝水电站今年移民工作
11、人民日报:广东破解水库移民难题 移民上访降到占全省1%以下
12、四川马边:加快水电开发
13、京城“蓝天目标”如何实现
14、理性看待"限小"解禁 绝非鼓励小车消费
1、环保总局明确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第一责任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6年04月10日
中新网4月10日电 据国家环保总局消息,“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成为“十一五”期间对城市政府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对“十五”期间的考核指标做出调整。同时下发《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制度化、规范化。
据介绍,“十一五”城考指标由“十五”期间的20项调整为16项。考核指标针对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以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等4类指标为重点,力求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与国家环境统计一致。重点增加了“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和“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两项指标,使“城考”指标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更好地体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城市环境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小城市、县级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垃圾围城、噪声扰民、机动车尾气、餐饮业等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
国家环保总局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行“城考”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城考”工作,切实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责任落实到城市政府主要责任人身上,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国家环保总局出台“城市环境考核”新考核指标
来源:环保总局 2006年04月10日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成为“十一五”期间对城市政府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市长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对“十五”期间的考核指标做出调整。同时下发《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制度化、规范化。
据介绍,“十一五”城考指标由“十五”期间的20项调整为16项。考核指标针对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以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等4类指标为重点,力求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与国家环境统计一致。重点增加了“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和“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两项指标,使“城考”指标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更好地体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城市环境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小城市、县级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垃圾围城、噪声扰民、机动车尾气、餐饮业等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行“城考”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城考”工作,切实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责任落实到城市政府主要责任人身上,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江苏将建百个治污工程保南水北调成清水走廊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4月09日
新华网南京4月9日电(记者石永红)江苏省从提高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入手,建立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以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清水走廊”。
今明两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的关键期,江苏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将建设103个重点治污工程,总投资将达59亿元。针对治污投资款“缺口”25亿元的情况,江苏省政府采用新机制,在全省范围内筹集治污基金。
江苏日前确定,全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主要依靠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每立方米水资源费提高0.07元,即全省地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13元调高到0.2元,新增的水资源费由省级按定额集中,专项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的资金,优先用于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建设。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在全省范围内征收,征收期限8年。全省各地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均要缴纳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对农村中的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则暂不征收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4、筑坝三载市民苦盼甘泉污染逼近水源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06年04月10日
本报讯 经过一冬休整,磨盘山供水工程日前全线复工,有关负责人承诺,年底让哈尔滨市民喝上山泉水,然而就在同时,距离水库不足5公里的拉林河上游,农民们正大车小辆地往家拉运化肥和农药,准备播种。
3月30日,记者一行乘车赶赴磨盘山。从山河屯林业局到磨盘山水库的几十公里沿线上,建设工地不时可见,开山、挖沟、下管,建设者们干劲十足。
中午时分,汽车开进库区。在磨盘山水库坝顶,两名技术人员正在做技术测量。他们说,领导刚刚宣布“供水工程全线复工,年底前哈尔滨市民就能喝上洁净的磨盘山水。”
在位于磨盘山水库汇水区内的两个行政村,都属五常市沙河子镇管辖。此时,农民们正在忙乎着备春耕。在三人班村,村民张广有已经抢先买回40袋化肥和10公斤农药,而这些还不是他今年种粮所需肥药的全部。屯长张宝玉说,要想多打粮,每亩地最少施肥50公斤,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更是不可少。“三人班村原有4个自然屯13500亩耕地,其中处于磨盘山水库淹没区的有6000亩,住户在2005年6月已经迁走,目前村里还有2200多口人7500亩耕地。每年平均每亩地需用化肥50公斤,需要除草剂和杀虫剂200多毫升。”村支书吴典江介绍道。
出了三人班村,向南两公里就是福太村。村支书徐文秀说,他们村有16500亩耕地,一半以上种的是订单粘玉米,施肥量比一般作物还要大一些。据徐文秀讲,该村的9000亩水田,每年要打两次“乐果”和“速克毙”等农药来防虫和杀虫。因为药性很大,残液流进灌溉水源拉林河或附近鱼塘后,每年都药死不少鱼,甚至连蝌蚪都留不下。更有甚者,有些嘴馋的村民甚至拿“速克毙”特意到河里药鱼。徐文秀对此十分忧虑:“药死的鱼吃着不香,对身体肯定还有害。再说,磨盘山水库就要向哈尔滨市区供水了,老用这样的农药怎么得了?”
磨盘山供水工程是哈尔滨市“十五”规划重点工程,总投资概算53.12亿元,一期工程于2003年4月10日开工,计划2006年年底竣工。磨盘山水库位于五常市境内松花江一级支流拉林河干流上游沙河子镇沈家营村附近,距离哈尔滨市区180公里。水库库区面积28平方公里,水源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水库设计库容5.23亿立方米,年可向哈尔滨市区供应饮用水3.37亿立方米。
磨盘山供水工程建设一直受到哈尔滨市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过后,所有哈尔滨人都把目光定格在了磨盘山,热切期待着早日喝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记者在库区当地了解到,磨盘山水库上游10公里内有两个行政村和一个林业经营所,那里的耕地都以拉林河为灌溉水源。据当地的村民讲,其中三人班村7500亩耕地、山河屯林业局工农经营所3000亩耕地和福太村的12000亩耕地距离拉林河最近。按照当地农民提供的土地和施肥施药量计算,2.2万亩耕地每年使用化肥量超过1100吨、农药量4400升,而且“乐果”、甲氰菊酯等高毒农药仍在大面积使用。一到雨季,大量的雨水就会挟裹着化肥和农药流进磨盘山水库。
2005年6月,五常市绿色农业办公室负责人曾对外宣布:“该市已将磨盘山水库汇水区内耕地划为绿色食品基地,并向上级申报了绿色食品科技园项目。从2006年起,这里将按无公害食品的操作规程实施农业种植,3年内不施任何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和化肥;到2008年,这里将达到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标准。”但从记者实地采访调查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在这里没有看出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任何迹象。
新闻回顾
国家环保总局宣布5年内松花江流域人民喝上干净水
本报综合新华社电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宣布,我国计划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优先筛选规划项目263个,水污染防治估算约为266亿元,全流域治理松花江水污染,优先保护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到2010年,确保全流域内90%%以上的人民喝上干净的水;松花江干流水质达到III类,哈尔滨的何家沟等20个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明显改善,哈尔滨的城市水域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松花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超过95%%。
对松花江流域内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实施分区划片保护,建立地表饮用水源区严格控制保护带、缓冲保护带、上游监管带等区域,并确定影响每一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来源,实施综合治理与保护。严格控制保护带内禁止一切污染源的排放;缓冲保护带内实施生态隔离,减缓上游监管带污染物的影响;上游监管带以水质目标为条件,通过计算容量与允许排放量,合理确定各饮用水源上游监管带的污染物排放量,保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对干流沿河地下水源区实施水环境监控,通过实施打井工程,对水质超标区进行水源地调整,保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记者 来玉良 薛婧
5、中石油最大环保项目即将动工 投资15亿元
来源:新华网2006年04月08日
新华网兰州4月8日电(记者 王衡)记者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简称兰州石化)获悉,作为中石油最大的环保项目——兰州石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经通过可行性报告,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预计将于本月底正式动工。
兰州石化安全环保处副处长冉英勇说,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兰州石化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十分重视,不久前决定在未来3年内投资15.3亿元用于兰州石化环境综合治理。
据介绍,综合治理项目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做好安全隐患治理及完善重大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其次做好污染物源头控制,实现末端达标排放;最后完善污染物综合利用措施,实现污水“零排放”,建成环境友好型企业。
今年兰州石化将投入6亿元专项治理资金,在6月30日前完成有关应急项目的建设和投用,包括雨排系统整治、26万立方米及7万立方米污水事故缓冲池,年内还将启动废气废渣的达标排放治理工程。此外,未来还将建设1500万立方米的氧化塘和完善污水管线网络。
兰州石化目前是中国西部地区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于一体的最大石化企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废水达3000万吨。冉英勇说,综合治理项目完工后,将最大程度地解决公司的环保和安全隐患问题,确保黄河流域工业、农业和饮用水安全。(完)
6、大化工时代如何破解布局之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4月10日
目前,我国共有化工企业2.1万多家,而沿长江、黄河分布的就占50%以上,其中100多家存在安全隐患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浙江一石化项目。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司3月中旬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一个石化建设的新高峰。我国的石化生产规模将向800万―1200万吨/年炼油装置、80万―100万吨/年乙烯装置、60万―100万吨/年PTA装置发展。据测算,每年石化设备市场容量达300亿元左右。
国家环保总局4月5日公布,在对各大水域价值4500亿元的127个化工石化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中,由环保总局直接排查的20个敏感地区的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隐患。化工石化行业的环境安全一时成为关注热点。
发展背后埋隐患
如果不对这些化工石化项目进行彻底整改,类似松花江污染的环境事故就在所难免
在炼油、乙烯等石化行业中,一个项目动辄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而且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带动一串产业链。而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的客观发展过程,近年来化工石化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的地方一个城市分布着几个化工园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告诉记者。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化工企业2.1万多家,而沿长江、黄河分布的就占50%以上,其中100多家存在安全隐患。
“在盲目发展的背后,许多人忽视了化工石化行业的两面性。”王如松说,化工石化行业一方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高风险、高污染的行业,可以说是污染猛于虎!
此次国家排查初期结果显示,这127个新建或拟建的项目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达60个,占总数的47.2%;布设于生活(产)水源取水口或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的有37个,占29.1%。
“布局不合理产生的‘先天性’风险加上各种‘后天性’风险,使得环境隐患十分突出。”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审查一处处长梁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区域环境风险问题突出、对附近江河威胁严重、一些项目应急预案不完善,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环境隐患。
“如果不对这些化工石化项目进行彻底整改,类似松花江污染的环境事故就在所难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梁鹏处长这样表达了他的忧虑。
企业布局不合理
化工行业对水源有“天然”的依赖;地方无法从区域、流域整体考虑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
在我国,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隐患有其历史原因。一些“一五”期间的老化工企业,如吉林石化,作为化工基地,当初选址建设时,对风险和环境安全问题就虑及无几。
化工企业的特点是用水量、排水量都很大,且水运也相对便宜。水源对选址来说很重要。离水源越近,产业布局越密集。一些化工石化区和大型企业布设在城市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集中区,对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构成威胁。如此次被排查的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其在建的化肥、三聚氰胺、甲醇联产资源化项目所在区域内现有大量居民,且距离企业较近。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在发展化工石化产业时,只考虑经济因素,哪里成本低、效益高,就在哪里建――大江大河沿岸、城市附近自然成了化工石化行业的‘热土’。”王如松说,“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即使是新建的项目,已经考虑了选址中存在的风险和环境问题,也同样存在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全新建一个项目,包括选择新址修造、铺设管道等,资金可能在半途中就已告罄。为了节省资金,有些项目就依靠已有的一定产业基础建设。但由于旧有的缺陷存在,虽说是新建项目也很难回避风险。即使是完全新建项目,对选址、预防风险方面要求确实会比以前提高,但是,项目的审批往往只是在单个项目的层面上考虑。忽略了项目一旦上去,将会延伸一堆产业链上的企业,或者当地本身已存在其它同类企业,这个区域就会有风险。参加此次项目排查的一位专家说。
也有学者认为,从化工行业的布局角度来看,没有大的问题。江南大学江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立青教授认为,所有的大型化工厂不可能不排污。将排污危害降低到最小的办法,就是把生产厂区放在大江大河边,利用其相当强的自净能力,通过足够时间将局部区域的有毒物质消解掉。以南京为例,许多化工厂就在长江边上,但是排污口设在主要水源的下游,充分考虑了危害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条件的化工项目都放到了海边或者大的河流附近。”
对此,有专家强调说,即便是如此,为避免事故发生后的灾难性后果,也要谨慎从事,以防万一。
从源头防范风险
对今后新上的化工石化基地推行规划环评,解决审批机制错位和环保管理体制问题,对全国布局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
据介绍,通过此次排查,各有关企业又新增加环境安全投资16.18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新增环境安全投资5.89亿元。“大部分企业对环境风险防范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梁鹏说。
同时,针对环境风险排查所发现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相应整改要求。为防止整改虎头蛇尾,环保总局将负责督办直接排查的20个项目的环境风险隐患的整改,其余107个建设项目的整改由各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督办。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防范布局性环境风险的首要之举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对今后新上的各类大项目推行规划环评,使环境保护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
不过有关专家也指出,环评法自身的不完善制约了环评效力的发挥。环评法中虽然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原则,但并未规定实施方法与操作细则。潘岳认为,目前规划与项目的审批机制错位,一些重大规划由地方政府审批,而规划中的项目却由国家部门审批、核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机制上倒挂,使得规划环评具有的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项目环评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的环保管理体制也使得许多地方环保部门难以履行职责,“目前我国的地方环保局长都是同级政府任命的,许多环保局长难以违抗一些官员的‘长官意志’,在组织环评时不得不把环境风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环评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有过多年环评经验的王如松如是说。
伴随着我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化工石化行业的发展乃大势所趋。有关专家指出,我们要借鉴国外化工园区建设的丰富经验,强化园区布点和总体规划的论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王如松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发展规划,根据现实需求与各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任由地方盲目上项目。
“环保要抓,规矩要上,对大江大河污染的净化容量要科学测算。环境资源要利用,但尺度一定要把握好。”徐立青说。
链接
仅在今年一季度,国家环保总局就因选址敏感等原因,决定停止审批与暂缓审批各类建设项目44个,投资金额1494.71亿元。其中,仅因不符合3月18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相关要求而被退回的项目就有16个,主要以化工、火电、煤炭为主,投资金额达399.91亿元。
7、兰州石油化工:新石化城背后的隐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04月09日
从兰州石油化工工厂的后门出来,步行5分钟,穿过滨江路就是黄河。
兰州石油化工去年建成的一个项目——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正在威胁着近在咫尺的黄河。
4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这个项目的环境安全隐患,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但是,在未来5年,这里将成为西北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黄河,也必将继续接受考验。
污水排放口越多离它越近
寻找兰州石油化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沿着黄河兰州段往上游走,见到的污水排放口越多,距离它也就越近。
国家环保总局此次公布的排查结果中,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是唯一一家毗邻黄河的企业,也是“主要存在问题”最多的一家企业。兰州石油化工宣传部门负责人解释,因为这个项目太敏感。
该项目是兰州石油化工于2005年3月投产的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去年年底,由于发生了松花江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开始重点关注同类项目。兰州石油化工的这项装置与吉林石化爆炸的苯胺生产装置,都是由吉化设计院设计。“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兰州石油化工安全环保科科长王利红说。
4月5日下午,王利红拿出一叠材料,开始逐一解释该项目存在的6大环境安全隐患。她承认,环保总局此次提出的问题都是事实,但它们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整改。
今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启动了一项针对127家重点石化企业的风险排查计划,它们分布在江河湖海等环境敏感区域。当时,兰州石油化工排在第一位,并成为排查小组采取行动的第一个目标。
但是,在日前公布的排查结果名单中,兰州石油化工却排在了最后一位。“这很有意思。”王利红说,“因为我们随后就提出了一系列计划对该项目进行整改。”兰州石油化工已经把整改方案上报到国家环保总局。
兰州石油化工最主要的隐患是,前述苯胺生产装置位于黄河兰州段的上游,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都不完善。而且消防水收集处理系统,是它们的一个心病。
王利红说,兰州石油化工排出的污水,都已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他们声称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但是,环保总局称,兰州石油化工的消防水收集系统并不完善。
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有可能出现第二个“松花江污染事件”。解决的办法是修一个大型缓冲池,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含有毒性的消防水就可以暂时存在缓冲池,防止直接流入黄河。
不过,这个办法却并非由兰州石油化工进行。在它的隔壁,还有另外一个庞然大物——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下文简称兰州石化),在兰州甚至整个西部的石化行业,它才是老大。
而兰州石油化工的所有排污,都与这家企业有关。
水上公园的整改计划
兰州石油化工和兰州石化,是中石油旗下的两个兄弟。只不过,后者已是上市公司。王利红说,兰州石油化工所有的雨排水、污水系统,都直接依托于兰州石化。这意味着,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的消防水,最终也是由兰州石化来处理。
那么,兰州石化目前是否已经具备足够大的缓冲池?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兰州石化一处26万立方米的缓冲池,早已在1984年被改造成一个水上公园。兰州石化公司副总经理李家民说:“这个池子闲置很长时间,所以针对当地自然环境问题,对它进行了改造。”
国家环保总局官员认为,吉化事故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也许很长时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遇不上一次,但是这种设施的建设是必需的,这是一种防范的措施。否则,付出的是成千成万倍的代价。
目前,中石油准备在3年内向兰州石化投资15亿元,建设环保应急工程。
这个号称全国投资最大的环保应急重点项目的第一步,就是建设一个6万立方的缓冲池,并重新改造水上公园为环保应急缓冲池,按计划进度在今年6月30日初具规模。王利红也是这个“6·30”小组的成员之一。
王利红说,我们要实现向黄河“零排放”的目标——黄河污染的风险基本上消除。他们的设想是,在兰州的周边选一个合适的位置,在2008年底建成一个规模约1500万立方米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此外,为确保2010年达到黄河甘肃段水质稳定达标,甘肃省从今年开始将投资49.7亿元治理黄河甘肃流域的水质污染。
西固的“新型石化城”
一个一个环保计划清晰地搁在王利红的办公桌上。但在这种冷静表象背后,甘肃省以及兰州市却正在掀起一场石化行业建设的高潮。
兰州是西北的重工业中心,而西固区则是兰州的重工业中心。这里除了兰州石油化工和兰州石化,还集中了其他大大小小的相关企业,已经形成石化产业的集群发展。政府对西固的定义是“新型石化城”。
但这个石化城恰好坐落在黄河兰州段的上游。沿岸的污水排出口,正以每天6万吨的速度改变着黄河的生态。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化工石化行业如果在规划决策阶段未能从区域、流域整体考虑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那么这种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
不过,在西固区委书记李虎林眼里,西固正面临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到20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城区扩大一倍。17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经过筛选,已经进入投资生产阶段。
按照《兰州石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甘肃石化业要实施60个重点化工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重点打造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王利红认为,只要污水达标,又做足了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环境保护不会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7万吨/年苯胺生产装置主要存在问题:
1.原有的2.4万吨/年苯胺装置、2.7万吨/年硝基苯装置虽已停产,但需拆除。
2.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未完成。
3.苯胺项目只有主要装置区设有环形沟,没有围堰,但环形沟不封闭,其他装置区既无环形沟也无围堰,装置区的初期雨水、地面冲洗水收集和处理存在问题。
4.消防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
5.选址在兰州上游,废水排入黄河,环境敏感,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深度不够,风险防范措施与风险应急预案不完善。
6.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目前排水口较多,规范不够。
初步整改要求:
1.按原有的两套硝基苯装置拆除后必须开展装置区域土壤监测与评价,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制订污染消除与土壤修复方案,组织实施。
2.按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提出居民搬迁计划,并组织实施。
3.加快整改完善消防水收集措施,消防水不得直排黄河。
4.加紧对排污口进行整合,规范排污口设置。(记者 谢丁)
8、松北化工厂爆炸不会对松花江江水造成污染
来源:【哈尔滨日报】2006年04月10日
哈尔滨日报讯(陈海燕 记者姜雪松)松北区政府昨天举行记者见面会,通告了松浦镇东明村一非法小化工厂爆炸事故的处理进展情况。松北区委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刘继祥称,根据有关部门的检测,这起事故不会对松花江造成污染,也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
4月6日下午15时30分许,位于松北区松浦镇东明村的一家非法小化工厂———新光化工厂发生火灾,造成3人轻伤,无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市、区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化学物质未扩散出厂区
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共有8个罐,其中4个灌中装有生产原料,另4个为空罐,原料的主要成分为苯类和烯烃类有机物。火灾造成4个原料罐起火,其中1个发生爆炸。据了解,爆炸的罐中约有4吨原料。在灭火中,消防水全部进入该企业的应急储存池,爆炸罐内物质一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另一部分除残留在罐体内,还洒落在该企业厂区内,但未扩散出厂区。事发现场距松花江约有3公里,周围没有地下排水管网,附近1公里内也没有居民,距离最近村的井水只供畜禽饮用,居民吃自来水。另外,该企业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到发生火灾时刚刚开始生产不到3天,属于擅自投入生产。
应急储存池中水已被隔离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火灾着火当时在现场上风向200米处、下风向1000米处各采集了1个空气样品,并在应急储存池中采集了1个水样。经监测,上风向无异常检出物,下风向定性检出甲醇,水样中检出苯酚、甲酚、三甲苯和化学需氧量,其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值为2370mg/L。据介绍,目前应急储存池中的水已被隔离,不会流入松花江,也不会进入地下水系。
起火罐中残留物已安全运走
4月7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又对起火罐中的残留物进行了采样监测,残留物主要为苯类物质和烷烃、烯烃类有机物。4月8日,市固废管理中心会同松北区安全、消防部门和镇政府组织两台65吨吊车、两台50吨货车和1台铲车,将残留罐和罐中液体整体运储至呼兰区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待对残留物进一步监测鉴定后再统一集中处理,运送工作于当晚21时55分安全结束。
粘有洒落液体的泥土将集中收集
据悉,有关部门下一步将组织专业部门将应急池中的消防水等液体装到密闭的容器中,统一运送到呼兰区固体废物交换中心贮存处理,并将厂区地上粘有洒落液体的泥土集中收集,运至交换中心处理。继续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对事发现场周围的空气、附近村屯水井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区内化工等高危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做好易发生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
9、新华社:三峡三期工程通过专家组检查 右岸大坝没有裂缝
来源:新华社 2006年4月10日
新华社宜昌4月9日电(记者江时强 马梦莉)4月3日至7日,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5次到三峡工地现场检查。专家组认为,三峡三期工程施工质量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左岸机组安装和地下厂房开挖质量很好,右岸大坝没有裂缝。
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在组长潘家铮院士的率领下,对三峡工程2005年度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听取参建各方的工作汇报、察看三期工程建设现场、与有关单位进行详细座谈和查阅工程建设资料,专家组充分肯定三峡工程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对2005年度工程总体质量做出了高度评价。
潘家铮在评价2005年三峡工程时说,主要工程项目都超额或提前完成了计划,主要形象面貌达到或超过要求,为保证今年大坝挡水、安全度汛和在汛后蓄水至156米奠定了基础;左岸电站14台机组提前一年全部投产,为缓解电力紧缺、支援国家建设、减轻燃煤污染做出巨大贡献。
另外,土建施工和机电安装质量优良,单元工程合格率100%。左岸机组安装和地下厂房开挖质量之好,堪称楷模。右岸大坝是没有裂缝的混凝土重力高坝,创造了奇迹。同时,工程投资得到控制,按计划实现资金平衡,工程生态环境良好。
10、云南省部署向家坝水电站今年移民工作
来源:中国三峡工程报2006年4月9日
本报讯(通讯员 邱岽秦)近日,云南省移民开发局根据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安排和与三峡总公司签订的有关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协议,正式确定了向家坝水电站(云南部分)2006年度移民搬迁安置十大工作任务。
一是配合做好向家坝水电站可研项目核准的各项工作。二是完成枢纽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房屋工程建设,9月底前基本完成枢纽工程建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房屋建设。三是枢纽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点生产用地调整落实到户,使移民的生产生活尽快得到恢复。四是全面开展库区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工作(包括外迁移民安置点),抓紧落实实物指标分解到户等工作。五是逐步启动库区移民安置控制性、关键性工程的建设。六是协助基本完成西部大峡谷温泉项目迁建工程。七是继续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八是逐步建立移民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九是加强政策研究。根据移民工作的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移民专户档案。十是进一步加强移民干部的职业培训,提高移民干部的管理水平,做好移民群众的实用技能培训。
11、人民日报:广东破解水库移民难题 移民上访降到占全省1%以下
来源:人民日报2006年4月9日
一排排新楼伫立,一条条水泥道纵横,村前篮球场,村后小花园……连日来,粤西春雨绵绵,记者走访了七八个水库移民新村,所到之处,看见的是村民们一张张心满意足的笑脸。“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楼房!”广东廉江市石角镇曲江村的“老上访”吴华生激动地对记者说。
广东现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58.03万多人,安置在农村的水利老移民107.7万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移民安置区普遍存在“七大难”:吃粮难、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通讯难、读书难、看病难。长期以来,处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按人数比例分钱到户,结果是“撒胡椒面”,解决不了移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从2003年起,广东省政府每年投入3.6亿元,改善水库移民的发展环境,不再把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作为工程建设包袱、把压缩移民经费作为降低工程造价手段,而是把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经费纳入除险加固工程概算,并给予工程同等比例补助。
与此同时,广东省提出了“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整村推进移民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相应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点燃了水库移民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和热情。
廉江市石角镇相古坑村,是湛江地区有名的“特困村”。按照“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原则,相古坑村群众硬是在1个月内统一了思想,集齐了资金,主动要求列入移民村试点。40多年未能改变的贫穷小山村,仅仅用1年多时间就旧貌变新颜。60户人家建起楼房,并配套建设了自来水、硬底化村道、文化楼、篮球场、戏台、宣传栏、绿化美化设施等,改变了过去农村建房无规划、污水横流、杂乱无章的状况。新村建好第一年,有7位“光棍”娶了媳妇,3位老婆跑掉的村民又喜结连理。
据统计,广东省水利老移民到省上访人次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最高峰时占全省年总上访人次的73%,下降到连续数年不足1%。
广东省水库移民办公室主任曾建生表示,“一村一策”解决水库移民贫困问题,能够集中资金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移民有了安居乐业自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才有信心和能力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到2005年6月底,广东省已完成535个自然村、26370户、122150人的住房和村容村貌的整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遗留问题;从今年开始,广东省计划以年均400个村、1.8万户、8万人的速度,解决水利移民问题,用10至15年时间全部解决107.7万水利老移民的遗留问题。(记者 赖寄丹)
12、四川马边:加快水电开发
来源:乐山晚报2006年4月10日
近日,记者从马边彝族自治县了解到,该县围绕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实施“项目年”的机遇,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业。目前,在建水电站达7座,装机11.98万千瓦,投资6.54亿元。正在筹建之中的官帽舟电站,装机13.6万千瓦,投资10余亿元。
13、京城“蓝天目标”如何实现
来源:《工人日报》2006年04月10日
4月9日,北京市上空浮尘肆虐,空气质量下滑至最严重的五级重度污染。
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市的四五级中重度污染天气,比去年全年的9天还要多两天。
首都“蓝天目标”告急。
要完成预定的“蓝天目标”,在今年剩下的9个月中,北京必须要比去年多出15个蓝天。不论是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已经感到了空前压力。
“整个天常常都是灰色的。今年的天气,明显比前些年糟糕。你看路边停的车,车身上全都是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社区的丁某抱怨说,虽然政府已经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正在北三环路面上工作的环卫工人王某,指着面部的口罩告诉笔者,以前根本不需要戴口罩,可现在少了它就感觉呛得厉害。“照我看,北京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汽车尾气。现在许多人都买小轿车,这对大气的清洁是不小的考验。”
“很多北京市民认为风沙主要是从西北、内蒙古来的。实际上,只有黄沙蔽日的沙尘暴才是外来的,其余大多是就地起尘。也就是说,这是自身治理不力造成的结果。”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罗菊春表示。
专家指出,城市裸地是造成沙尘天气的主因。因此,北京需要进一步种草栽树。“草不用多么高级,哪怕野草都行;树要有利于杀菌、吸尘。”
罗菊春教授还认为,我国的一些城市建设缺乏科学性,“目光短浅”。“人们经常看到挖开路面铺设管道什么的,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大风天,黄土就难免要被吹到空中。在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会在地下预留空间以备日后之用,这值得我们借鉴。”
据了解,北京市已要求市、区各级城管执法机关联合区建委、环保局、交管部门等开展相应的联合执法检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在4月5日便开会制定方案,当天晚上开始联合市交管局等对市区的道路遗撒问题进行查处。
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晚对朝阳区的北四环路段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查到92辆违法车辆。这些车都没有渣土运营证,属“无证上岗”;80%的车辆没有密闭设置,另外20%虽然有密闭设置,但也陈旧简陋,不起实质作用。
北京市城管分为市、区两级,由于每年3、4月份是施工的高峰期,在接下来的5周内,市局每周四都会定时检查,区级对重点路段的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北京的天‘蓝’起来。”有关人士称。(本报北京4月9日电)
14、理性看待"限小"解禁 绝非鼓励小车消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6年04月10日
●“限小”解禁主要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来考虑的,绝非鼓励小排量车消费
●如果不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听任小排量车发展,污染总量会大幅增长
解禁后市场反应初显
本月,有两则关于小排量汽车的利好消息。一是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各地在3月底前取消“限小”的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解禁。二是新的消费税实施,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大幅度增长,而小排量车消费税下调,国家“抑大扬小”的政策导向明显。
从社会和市场的反应看,小排量汽车似乎迎来“春天”。记者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看到,原来受限的QQ和奥拓等小排量车现在已畅行无阻。小排量车经销店里,也出现了火热的销售景象。不少消费者表示,小排量车省油经济,取消“限小”的政策让他们对其更加青睐。一些生产厂家更是调整产品结构,纷纷推出新的节能环保小排量车,借这股东风抢占市场。
记者观察,上海取消“限小”后,小排量车大量涌入高架道路,并没有造成特别的拥堵。这主要是因为当地20多万辆环保不达标车辆受到限制,“此涨彼消”。但随着“受限”高污染车全部置换成新车,道路交通形势不容乐观。
“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
新汽车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针对厂家征收,对消费者影响暂时不是很大。记者发现,拥有全系列轿车车型的上海通用还没有作出调价反应。无论是消费税下降的赛欧和乐骋,还是消费税上升的君越和凯迪拉克,价格都无丝毫变化。据悉,上海通用是把销量多的小排量车优惠“自我消化”给了销量少的大排量车,企业基本未受影响。此外,新的汽车消费税对1.0排量以下车的税率保持不变,并不是原来预计的完全取消。因此,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实际没有得到价格优惠。
由此可见,上述针对小排量车的两项政策是有一定关联的,“限小”解禁并非完全“放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认为,此次国家要求“限小”解禁主要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绝不是鼓励新一轮的小排量汽车消费热潮。
赵国通说,小排量车不管购买还是使用,几乎都为私人消费,如果无限制地发展肯定会带来道路拥堵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现在有一种误解,以为汽车排量越大污染也越大。其实,小排量车由于发动机燃烧不及大排量车完全充分,污染反而比较大。上海此次以“限污”取代“限小”,本意是为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排放。虽然环保达标车单车污染少了,但如果机动车保有量不加以控制,小排量车超常规发展的话,污染总量反而会大幅增长。
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应该大力发展以地铁、轻轨为主的公共交通。无论排量大小的机动车都应当是适度发展,切不可因“限小”解禁而一哄而上。快速进入汽车化社会之时,我们更需构建一个人与汽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