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三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3-23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联合国研究报告警告:农业过度用水严重威胁世界淡水资源

                  2、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环保总局欠缺治污实权

                  3、首钢:搬迁不是“搬家”,力求零污染零排放 

                  4、黄河兰州段一公里长河面遭严重污染

                  5、河北白洋淀投入80亿治理环境仍现大片死鱼(图)

                  6、陕西六道防线阻止渭河污染加剧

                  7、图片展示长江流域生态现状 WWF力挺"长江行动"

                  8、黑龙江政府开发布会重申:松花江水可放心饮用

                  9、中国工程院报告称:如再不加紧治理,将来可能陷于无水可用的困境

                 10、要强化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

                 11、北京高尔夫球场要节水 "贵族运动"不能奢侈用水

                 12、用水效率约束性指标确定

                 13、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成立 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1、联合国研究报告警告:农业过度用水严重威胁世界淡水资源

来源:科学时报 2006-03-23

本报讯 今年3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水日,据路透社报道,联合国于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农业过度用水是世界淡水资源的最大威胁;并估计在2020年之前,其产生的破坏作用将不断恶化。负责编写此项报告的专家还预言,随着淡水供应的日益紧缺,由于争夺水资源而引发的人类冲突将愈演愈烈。

在这份全球水域评估报告中,联合国环境署将影响淡水资源供应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最后将农业过度用水的影响排在第一位,超过污染和全球变暖等因素的作用。报告指出,2020年之前,在世界很多地区,农业过度用水将造成河流流量下降,河口盐度上升,鱼类和水生植物受损,沿岸沉积物减少。而这些又将进一步加剧农用土地流失、食品供应危机和渔业产量下降,并伴随着人群中的营养不良和疾病频发。

专家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可以通过制订更好的农业计划来解决问题,比如在那些不需大量用水灌溉的地区多种植农作物。他们还强调,建越来越多的大坝、挖越来越深的水井不是解决危机的出路。比如,伏尔加河上的大坝就破坏了里海鲟鱼的产卵地;而在纳米比亚,东部国家运河(Eastern National Water Carrier)90%的水都因为蒸发而损失掉了。

Gotthilf Hempel是德国基尔大学退休的生物海洋学教授,也是这一研究报告的负责人。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从长期看,因为水而引起的人类战争将比因为石油而引起的战争更激烈。因为我们还可以找到石油的替代品;但对水来说,我们没有替代品。""在非洲一些地区,牧民和农民之间早就因为水而起了冲突。可以预料,未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冲突。"

Hempel说,人类在过量使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特别是在一些蒸发作用太强、农作物无法按照常规方式生长,而要依靠大规模灌溉的地区。他举例说,在很多气候炎热的地区,农田依靠从地下的蓄水层抽水进行灌溉,而这些蓄水层是大自然万年累积的结果,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补充的。

这份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前发布的报告还分析说,全球人口目前已达65亿,人口增加所带来的食品需求将消耗越来越多的淡水资源;而且,在人们的食物品种构成中,对高耗水量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表现为肉类多于蔬菜、水果多于谷类。

这份由全球1500名专家参与编写的报告还指出,渔业的过度捕捞是影响海洋健康的主要原因。专家们认为,每年高达200亿美元的渔业补贴、渔业法律执行不力以及毁灭性的炸药捕鱼等做法对过度捕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美国《华尔街日报》:中国环保总局欠缺治污实权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2006年03月23日

  虽然中国领导人表示将把改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但中国环保机构的领导却说,他们缺少关闭污染工厂的行政权力。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他们从理论上已经解决了问题,现在的任务是强制实施。

  潘岳在3月16日与美国报刊编辑协会访华团成员会面时说,中国高层领导人将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列为同等重要的目标。全国人大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到2010年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

  潘岳说,经济发展越快,环境问题也就越多。环境危机在中国提前出现了。

  中国水污染问题在去年11月成为关注焦点,当时因化学品流入松花江,政府不得不暂停向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北部城市哈尔滨供水。污染事故还影响到了俄罗斯。由于未能及时传达污染的严重后果,中国环保总局局长引咎辞职。

  潘岳表示,在松花江污染事故之后,中国又发生了70起工业水污染事件。他说,中国农村地区3亿以上人口喝不到经过净化的饮用水。

  潘岳认为实现中国环保新目标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环保总局无权强制地方政府关闭污染工厂。许多地方政府因为依赖这些污染工厂获得税收、提供就业岗位,而不愿干预。

  潘岳说,环保总局正在制定政策,以便在责令某些严重污染的工厂关闭方面扩大权力,不过他承认关闭工厂将导致工人失业。他说,政府不会为了“少数人的就业问题”而不顾人民的安危。

  潘岳呼吁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帮助中国解决污染问题。他说,发达国家没有鼓励本国公司带来有利于环境的技术,来帮助中国控制污染。

  不过,潘岳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清洁的水源和空气。他认为北京最棘手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北京市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包括规定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及搬迁污染工厂。

3、首钢:搬迁不是“搬家”,力求零污染零排放 

来源: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03月23日

  新华社石家庄3月21日专电(记者张洪河、孙晓胜、胡梅娟)河北省发改委主任沈小平近日指出,首钢搬迁至新址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不是简单的异地复制,新首钢将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力争“零污染”,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寻求“零排放”。

  沈小平指出,首钢搬迁不是首钢“搬家”,也不是简单的异地复制,而是首钢与唐钢联合在曹妃甸打造一个规划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800万吨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

  首钢新厂建成后,每年将减少1000多万吨矿石的运量。而且,新钢厂消耗的水资源只有现在全国平均消耗水平的1/3,能源消耗将比现在平均水平下降30%,排出的废弃物可以循环使用。

  曹妃甸靠近渤海,淡水资源稀缺。首钢搬迁是否会影响这里的水资源?按照规划,新首钢用水问题将依靠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每天排出的大量中水。二是已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工程,每年淡化海水可达3000万立方米,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钢铁厂年用水量的40%。

  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80公里海域,距海岸20公里,有天然海沟直通渤海海峡,建设30万吨级大型码头无需开挖航道,拥有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此外,唐山所处冀东地区是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已探明铁矿保有储量44亿吨,可为新首钢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

4、黄河兰州段一公里长河面遭严重污染

来源:【兰州晨报】 2006年03月23日

几乎静止的河面上,除了成片的油污和垃圾外,更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怪味

  3月21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倡议,要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黄河母亲节”。然而,就在社会各界对黄河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并着力展开保护行动之际,3月22日,又有热心读者不断打进本报客户服务热线96555反映,近两天,滨河中路“黄河母亲”雕塑向西1000多米长的南侧河面被严重污染,河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和油污。为此,记者赶到现场,再次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母亲河”所受的创伤……

  垃圾油污侵袭母亲河

  3月22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滨河中路的“黄河母亲”雕塑,走下石阶,站在河滩上记者看到,不时有零星或成片的油污和煤渣夹杂着塑料袋、草棍和一次性饭盒漂浮在河面上,缓缓流向下游,而一些河道边上,河水冲刷河道后泛起的白色泡沫也随着水势一路向东流去。“前两天还好好的,这两天不知道什么原因,上游漂下来许多垃圾,就连干枯的河道也变成了臭水沟!”河滩上锻炼的李先生对记者说。记者随后沿着河滩一路向西走去。踩着河滩松软的沙土,记者前行20多米看到,裸露的河床上,塑料袋、方便面包装、木板、泡沫塑料随处可见。而黄河南侧几乎静止的河面上,除了成片的油污和垃圾外,更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怪味。

  “回水湾”成了臭水池

  站在河滩上,记者抬头环视河面发现,在该河段,一条1000多米长的河心岛几乎将黄河“一分为二”。北侧100多米宽的河面上,河水滚滚一路向东流去,而被河心岛隔开的1000多米长、50多米宽的南侧河面,由于西头河岸和河心岛自然合龙,而东头敞开大口,由此则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回水湾”,水流缓慢的“回水湾”俨然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池。正在河滩上放风筝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天,黄河南侧的“回水湾”还是干枯的,游人可以从河滩上步行穿越“回水湾”踏上河心岛。3月21日上午11时许,黄河水位突然上涨,河水一下子带着上游河滩上的垃圾和油污涌了进来。王先生对记者说,如果黄河水位高,淤积的油污和垃圾就会被冲刷到下游,反之,垃圾就积在了“回水湾”里。

  一条“污龙”流进母亲河

  记者随后来到兰州市公安局水上救助站办公室,几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从3月21日下午开始,他们就忙着清理河面上的垃圾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上涨的河水从上游200米处的小西湖硷沟沿排洪道内冲下来的。记者匆匆告别工作人员,来到小西湖硷沟沿排洪道口看到,排洪道内一条黄褐色的“污龙”正翻滚着,水花溅落处立即泛起白色的泡沫,而排洪道两边淤积的一些生活垃圾,也渐渐被带着异味的污水顺着蜿蜒100多米长的排洪道冲进了“回水湾”。

  排洪沟变成排污沟

  沿着排洪道口,记者穿越公路向南步行1里多路,来到排洪道上游的小西湖东街,眼前的一幕更是让人吃惊。只见一段200多米长的排洪沟内,堆积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而一处步行桥下面,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垃圾场。“如今排洪沟都变成排污沟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发出了如此的感慨。附近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排洪道附近没有垃圾台,一些住户就索性将生活垃圾倒进了排洪沟,长此以往这里便渐渐成了垃圾场。而排洪沟内的污水都是上游一些家属楼化粪池里排出的,有时污水排放量一大,两边的垃圾连同污水一起流入黄河。

污和煤渣夹杂着塑料袋、草棍和一次性饭盒漂浮在河面上,缓缓流向下游

5、河北白洋淀投入80亿治理环境仍现大片死鱼(图)

来源:新浪网2006年03月23日

2006322日,河北白洋淀部分水域的大量死鱼。

河北白洋淀出现死鱼


 

河北白洋淀部分水域的 大量死鱼

  2006年3月22日,河北白洋淀部分水域的大量死鱼。

  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近期出现的死鱼事件,在保定市引发了一场环保风暴。继白洋淀上游的142家排污企业被责令停产治污之后,该市又将问责剑锋指向监管部门。

  日前,保定市委、市政府发布通告:因监管不力,新市区一副区长受到行政警告处

分,该区环保局长引咎辞职,两名环保局副局长被免职。这场强劲的环保风暴,对于被污染困扰多年的白洋淀来说,无疑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白洋淀大面积死鱼主要原因是淀区水质受到污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洋淀曾数次出现干淀,自1998年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水利部和河北省先后从上游水库11次调水补给白洋淀。仅2004年的“引岳济淀”工程,水利部和河北省就斥资2540万元,用4个多月时间从岳城水库引水4.17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提高到7.3米左右。就在2005年12月18日,河北省政府宣布,一项历时10年、总投资达8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计划正式启动,根据这项计划,白洋淀有望告别年年干淀的窘境。

  然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竟然再次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据悉,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已组成调查组赴白洋淀调查死鱼事件,截至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证实此次死鱼的确切原因。

6、陕西六道防线阻止渭河污染加剧

来源:【西安晚报】2006年03月23日

  我们的母亲河正遭受着工业化带来的最为惨烈的蹂躏!在昨天召开的关中“一线两带”市长联席会议上,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向渭河沿线的市长们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目前渭河污染总量大大超过了纳污能力,水体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原因造纸废水乱排放

  根据最近的一项监测结果,渭河的生态水严重不足,水体基本丧失了自净能力。而且,渭河干流呈现出顺流而下污染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渭河在宝鸡峡被截流后,导致水量急剧减少,使水体丧失自净能力,而下游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汇入,使水质污染严重,尤其以西安市和渭南市最为严重。

  西安境内的太平河、氵皂河、新河是入渭一级支流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流,这三条河流以造纸业污染最为突出。据统计,渭河流域造纸业废水排放量已占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0%以上,污染负荷占到80%以上。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也是导致污染加剧的因素之一。目前,我省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西安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0%,咸阳市还没有投入运营,沿渭各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更为缓慢。

  措施六道防线减缓污染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对造纸、果汁、印染、化工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对严重污染的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淘汰制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考核,推行排污许可,原则上渭河流域不再批准高耗水项目;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沿渭5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尤其是西安高新区、长安区、大学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年内必须建成;节约、合理配制水资源,对新建水利工程项目,同步完善生态保护措施,保持一定的生态基流;健全监控网络,完成沣河、氵皂河、新河、小韦河、涝河、氵尤河等6个渭河支流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搞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小城镇建设中同步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黎文安)

7、图片展示长江流域生态现状 WWF力挺"长江行动"

来源:《新闻晨报》 2006年03月23日

  昨天是世界水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上海新天地揭开了“保护长江、守护未来”长江图片展的序幕。

  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欧梦达先生说:“我们之所以在上海举办这次展览,是因为长江从这里汇入大海,同时也为这里的人民提供着饮用水源。作为中国第一大河的长江,它还哺育着沿江4.2亿人口,但是现在长江正遭受巨大的威胁。我们希望本次图片展能让更多机构、媒体和公众加入保护长江的行列,共同帮助长江焕发新的生命。”

  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重建了涨渡湖、天鹅湖、洪湖和白荡湖与长江的季节性联系,为长江重要湿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实际案例,为中国湿地管理及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本次展览将从3月22日到3月31日先后在上海新天地、中信泰富广场和企业天地展出,期望以此唤起更广大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关注母亲河保护长江的事业之中。(郭翔鹤)

8、黑龙江政府开发布会重申:松花江水可放心饮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6年03月23日

  本报哈尔滨3月22日电  黑龙江省政府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松花江水质状况和污染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黑龙江省环保局新闻发言人严维亮表示:“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松花江水是安全的,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放心饮用。”

  据介绍,从2006年1月1日起,黑龙江省开展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期监测工作。在松花江干流和黑龙江下游共布设了肇源、朱顺屯、佳木斯、同江和抚远5个断面,每周进行一次对地表水中的硝基苯、苯、苯胺的监测。

  根据2006年1月1日至3月20日的连续监测,共测出298个数据,定量检出硝基苯3次,其值均未超标,其余未检出。3月15日至4月15日化冰期间,环保部门把对这5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增加到每日1次。

  由于松花江底泥以沙质为主,沉积在底泥的硝基苯含量有限。最新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底泥硝基苯浓度很低,而且底泥中的硝基苯浓度下降速度很快。

  另外,就目前取得的监测与研究成果来看,冻入冰中的硝基苯量很少而且分散,加上春天开江时水量增大,因此,今年春天冰体融化和底泥释放的硝基苯不会导致松花江水质超标。经检测,松花江中的鱼体中的硝基苯含量均符合安全指标,可以食用。

  发言人说,在沿江两岸48眼监测井中,黑龙江省境内的水井均没有检出硝基苯。也就是说,沿江两岸地下水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亓树新)

水污染成东北地区最大环境问题 无水用不是危言

9、中国工程院报告称:如再不加紧治理,将来可能陷于无水可用的困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3日

  中国工程院最近发布的“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报告显示,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东北地区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如再不加紧治理,东北地区将来可能陷于无水可用的困境。

  报告指出,由于东北地区历史形成的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薄弱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以及脆弱的自然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使松花江和辽河的干支流和部分湖泊水库受到严重污染,水生态系统被破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质量,进而影响河流两岸的地下水,甚至一些流域的土壤以及近海海域也已受到污染,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专家呼吁,应将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为了尽快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应尽快完善流域水质保护的规划,强化流域水质保护机构的权力;以确保饮用水安全和食品安全为目标,对工业、城市的点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污染最严重的大辽河水系限期治理;要切实保护好松花江,充分重视对微量有害有机物的控制。

  专家建议当前应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大城市和石油化工、冶金、造纸、酿造、医药等行业作为防治水污染的重点。

  作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由31位院士和近260位专家历时近两年完成。项目围绕水污染防治、湿地保护与荒漠化治理、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等七个方面开展研究,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要强化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3日  

“沱江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以亿计算,对肇事企业的罚款只有100万元;《刑法》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全国因污染环境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寥寥无几。”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资源环境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结合水法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发现,我国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一些地方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群众难以喝上干净水。

  毛如柏强调,要强化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实行环境责任追究制。他认为,过去在环境执法中较多采取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力度不够,今后在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的同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领导的责任追究。“地方政府领导应承担起地方企业污染排放控制的责任,一旦发生问题,要追究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领导的责任。这样做也是加大了违法成本。”

  毛如柏说,目前,《水污染防治法》正在修改,强化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正是修改重点之一。

  他介绍说,《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重点还包括: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强化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的保护,强化城市污水处理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建立跨界水污染监管和补偿机制,明确水环境损坏的民事赔偿责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全国城乡水质监测网,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建立完善的水污染事故应急制度。

  毛如柏说,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现在涉及到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有26部,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框架。目前循环经济法、自然保护区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正在制订中。“这些法律的制订修改将进一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11、北京高尔夫球场要节水 "贵族运动"不能奢侈用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23日

  北京全市近40家高尔夫球场的用水将按照用水定额和科学的用水标准严格实行,“贵族运动”也不能奢侈用水。

  北京市水务局近日发布通知,加强对耗水大户高尔夫球场的用水管理。这一通知共有10项管理要求,主要包括取水标准、节水器具使用以及再生水、雨水的利用等。通知规定,节水管理部门每年向球场下达用水指标,超指标用水的单位要按照累进加价的收费制度执行,即除据实交纳水费外,超出规定数量20%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1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的部分,按照水价的两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3倍标准收取。

  对于球场的景观用水,通知要求必须使用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自备井水。再生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高尔夫球场,必须引用再生水进行草坪灌溉、冲厕等其他杂用,符合条件的单位须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实施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对于有人工湖的球场要对其进行防渗处理,人行道、车行道及停车场、建筑物屋顶等,须采用雨水利用设计,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

12、用水效率约束性指标确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3日

  ■未来五年万元GDP用水量年均下降6%以上

  ■将基本完成全国主要江河省际水量分配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讯 记者赵永平从今天召开的“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座谈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要年均下降6%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5,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要降低到115立方米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要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3月22日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本届“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介绍说,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七大江河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年供水能力已增加到6000亿立方米,保障了5625万公顷农田灌溉、600多座城市和工业的基本供水;累计解决了农村2.82亿人的饮水困难;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5%。

  胡四一认为,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多、水少、水脏、水混四大水问题依然突出,由于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左右降至1700—1800立方米,干旱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总体上看,我国水资源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人为因素,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水利事业还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有些还是结构性问题。

“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措施是: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强化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基本完成主要江河省际水量分配,逐级明晰初始水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13、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成立 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来源:新华网2006年03月23日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邹声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2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意味着备受社会关注的节约能源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国一方面能源紧缺,另一方面能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能源利用效率出现逆转、单位产值能耗不降反升。为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将降低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确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需要相应的法制保障。但我国于1997年通过的现行节约能源法,已在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管理的客观需求,亟待修改和完善。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领导小组组长傅志寰介绍,初步调研显示,现行节约能源法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局限:

  ——在执行机构上,没有规定明确的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对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法律地位及其管理责权的规定不明确,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

  ——在调整范围上,偏重于工业节能,对建筑、交通、政府机构及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节能缺少具体规定,甚至没有涉及。

  ——在管理方式上,一些条款带有明显的计划管理特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和节能管理方式的新变化,对一些市场导向的节能管理新机制未能加以推广,对运用财税、价格、金融、政府采购等调控手段以及利用经济规律激励和引导能源合理消费缺乏具体规定。

  ——在制度设计上,一些条款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特别是缺乏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和执法手段,对无效用能和浪费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有鉴于此,今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修改节约能源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批准,修订节约能源法列入了常委会立法计划,并初步安排于2007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起草组除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外,还吸收了能源、财税和法律方面的专家,为立法提供咨询。

  起草组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表示,本次对节约能源法进行修订,就是要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较为完善的节能制度,为全面推行能源节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能耗的约束性目标、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提供更加有效、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