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三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三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3-14

今日江河信息导读:1、六库电站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2、两会观察:中国河流"跨界污染"治理成当务之急

                  3、景东县扶持库区移民种紫胶

                  4、中科院专家:那曲可能成为下一个沙尘暴源地

                  5、珠三角多城市联动环保关注

                  6、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青藏铁路,世上最环保

                  7、周生贤表示:各级环保机构均决不宽容污染

                  8、新华网:黄河甘肃段水环境日趋恶化

                  9、《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大纲通过评审

                  10、让咸潮不侵扰珠三角 粤桂滇黔共商"生态补偿"

                  11、迎珠江游 日处理千吨污泥

                  12、一位香港人士写给水博先生的信

                  13、究竟谁来管?  

1、六库电站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来源:怒江报   2006-03-13

3月6日,云南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检查组到我州检查指导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检查组在听取了州移民局和泸水县人民政府有关情况汇报后认为,怒江州州、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卓有成效。检查组还充分肯定了我州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式来推动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的举措。

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前期工作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苗干田安置点详规设计》、《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实施方案》和苗干田安置点新址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目前正向省、州报审。为了加快苗干田试点工程建设步伐和加强对移民安置工作的领导,泸水县于今年3月1日分别成立了泸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试点建设指挥部等专门办事机构。目前,宣传动员组、征地搬迁组已进村开展工作,启动了索道桥、渣场、临时营地、苗干田安置点等工程;经省、州、县国土资源部门分别批复,已落实六库水电站涉及的单体工程先行用地共计59.9033公顷;先行用地范围、地类、权属、面积和地上附着物等,经泸水县国土资源局现场认定,已按规定与村委会签订了临时用地补偿协议。

怒江州政府副州长杜绍林在汇报会上强调,六库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要在政策框架定下之后,立即着手实施,确保在州委、州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移民搬迁工作。 (完)

2、两会观察:中国河流"跨界污染"治理成当务之急

来源: 中新社记者 艾启平     2006年03月13日

  "今年春天,松花江不会爆发二次污染。"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两会"上对中外记者如是表示。尽管该事件得到解决,但却警示人们: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较快地区河流跨区域污染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加快跨区域污染治理成当务之急。

  一条较大河流多会流经多个行政区——市、省甚至跨国,上游地区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使下游区域工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造成上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矛盾。据国家环保总局披露,仅二00五年,中国就重点整治了晋(山西)、陕(陕西)、蒙(内蒙古)交界能源"黑三角"地区污染,湘(湖南)、黔(贵州)、渝(重庆)交界"锰三角"地区污染,豫(河南)、鄂(湖北)交界地区白河污染,江(江苏)、浙(浙江)边界水污染等突出问题。

  虽经努力,但中国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目前较大河流几乎都存在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上游对下游区域污染事例随处可见。一九九四年七月,淮河特大污染形成长达七十公里的污染带,造成安徽、江苏一百五十多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达一点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二00二)》披露,二00二年全国七大水系的七百四十一个重点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断面仅占百分之二十九点一,百分之三十的监测断面属四、五类水质,百分之四十点九的断面劣于五类水质。

  值得关注的是,陕西利用境内汉江干流大力开发水电资源,目前已规划建设黄金峡、石泉、喜河、安康、旬阳、蜀河、白河等七个梯级电站,湖北在汉江支流堵河的房县、竹山、竹溪、郧西四个县开发水电资源也是如火如荼。在汉江干流上密集修建水电站大力开发水电资源,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源——丹江口水库水质受影响出现营养化。由于密集水库层层拦蓄上游来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就会锐减,这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造成影响。

  近几年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治理跨界污染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签订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政领导环保政绩考核等,但仍然收效不大,上游区域仍然污染下游区域,下游区域在上游区域取水口附近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受到诸多限制。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姚凯伦指出,频频发生在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和现行的行政分割体制间不协调,是造成中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资源是连续性的,而目前水资源实施的是行政区管理,两者之间的断裂势必造成诸多矛盾,限制了增加协调合作治理污染难度,以至于跨界水污染问题成为难治之症。

姚凯伦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的流域管理机制,加强各地政府、部门协作,从而形成统一规划、分部门实施、执法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管理体系。其次,确定上游是否应对下游地区给予经济补偿的水质标准,建议采用三类水质作为补偿界限,补偿经费主要用于如自来水厂搬迁、农作物损失赔偿、工业用水改水等。第三,通过政府统一协调,增强政府官员的环保意识、全局意识,不能仅以污染源搬迁作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手段。(完)

焦点: "全国人大常委、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认为跨区域水污染的出现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各地为了保护当地的水源和着眼于自身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层层拦河筑坝,建水电站、办工业,导致下游水资源日益短缺,而有些地区在辖区内河流的下游或边界处建设工业开发区,发展工业时不注意环保加剧了水质污染;此外,一些地区按现行的法规和管理体制,对跨行政区污染不可能起到有效的遏制。"

3、景东县扶持库区移民种紫胶

来源:云南日报 2006年03月13日

景东彝族自治县漫湾镇利用沿澜沧江流域的荒山荒坡地带大力扶持移民种植紫胶。近年来,共种植紫胶优良树种南岭黄檀98.62万株,计17500亩。

紫胶具有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产品供不应求。为帮助漫湾电站库区移民解决生活问题,景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无偿提供胶苗、化肥、管护补助金等政策措施。景东镇根据本镇具有紫胶生产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优势,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上胶好的优良树种南岭黄檀,发动群众种植,完成了县里下达任务数的145.83%。按南岭黄檀3年见成效的速生特点,紫胶产业将给库区及全镇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目前,移民种下的成片紫胶树绿化了库区及沿江的荒山坡,又保持了当地的水土,优化了库区生态环境。

4、中科院专家:那曲可能成为下一个沙尘暴源地

来源:《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这是一个生命稀薄的高寒之地。

  那曲境内的生命世界繁衍于全球最高的草原地带——藏北高原。在这里,所有的生灵都坚韧地耐受着严酷的气候,迎接着极限生存的考验,所以整个生态系统因环境恶劣而异常脆弱。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那曲地区正与整个青藏高原一起,被荒漠的阴霾所笼罩,甚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地。

  采访 / 吕永奇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

  不只是那曲,整个青藏高原都是一个巨大的沙尘暴中心,而且已经形成了。

  那曲草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风区之一,多数区域大风日数在100~160天之间

,是中国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的4~30倍。当西风急流调整时,经羌塘高原的西风协同沿雅鲁藏布江的西风以及柴达木盆地吹来的西北风,可在拉萨一带和长江源区形成强大的复合上升气流,使高原粉尘物质被扬升到西风急流区。沙尘暴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所以不只是那曲,整个青藏高原都是一个巨大的沙尘暴中心,而且已经形成了。

  藏高原东部分布有连片的厚层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河谷和山坡上也零星分布,厚的也可达20多米。这是青藏高原是沙尘中心的直接证据。黄土是沙尘暴的产物,而我们的初步证据已经证实,青藏高原东部的黄土是从青藏高原本身吹来的。现在,人类处于间冰期,按照黄土沙尘暴发生的规律,本来应该是沙尘暴发生少和强度低的时期,只是近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场退化,地表裸露面积增大,因此,在相同沙尘天气过程作用下,提供沙尘的物源面积大大增加,发生沙尘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中科院兰州寒旱所冻土专家程国栋院士:

  只要温度稍有升高,藏北的冻土活动层便会消失和退化,进而导致草原退化。

  根据最新资料,2001~2004年间那曲退化草地所占比例较之80年代初大幅增加,事态严重。如比起2000年,申扎县2005年重度和中度退化面积几乎翻了一番。草退则沙进,那曲沙化土地年平均扩展率达4%以上。整个西藏自治区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当地现有耕地、林地和园地的面积总和的1.68倍。这中间最严重的地区就是那曲,它的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已经占到整个西藏地区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摄氏度,这是藏北草地退化的宏观原因。0.6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如果那曲的生态环境比较迟钝,或者在温度增加的同时,降水量随之增加,问题可能也没有现在那么严重。但事情关键就在于,整个羌塘的生态环境恰恰十分敏感,非常脆弱。只要温度稍有升高,藏北冻土区为植物夏季生长提供珍贵水分的冻土活动层便会消失和退化,进而导致草原、草场的消失和退化。而另一方面,由于西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当气温略有升高,其蒸发量增大而降水量减少,使本来降水就不足的高原气候更趋干旱,而这无疑更会对那曲草原构成严重打击,加速荒漠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度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杨富裕研究员:

  那曲的理论载畜量只有700多万头绵羊单位,但事实上却承载了2000多万头。

  那曲草原退化问题,人为的因素是最直接的原因。那曲地区理论载畜量只有700多万头绵羊单位,但事实上却承载了2000多万头绵羊单位。这就好比一个负重量为700斤的马匹却被放上了2000多斤的货物,如果不想办法卸载,它很快就会垮掉。与此同时,不少人在草原上进行冬虫夏草等药材资源的挖掘,用珍贵的草毡层作"土墙",捡拾牛羊粪作为薪材,开矿、修路和采金、取沙等活动,草地的保护层也被严重破坏。

  鼠害也是毁坏草原的罪魁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分布广、数量大、具有极强的挖掘能力,造成草地鼠洞密布,洞道纵横。每公顷草地鼠洞可带数百到数千个。鼠兔不仅挖洞破坏草根、翻出新土压埋牧草,同时因破坏了地表草皮导致草场的风蚀和水土流失。喜马拉雅旱獭为害更甚。

  中国科学院资源科学研究所张新时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杨富裕研究员:

  更为根本的选择是生态移民,让草原植被自然恢复,以及发展生态狩猎项目。

  见效最快的路子是开展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和推进草地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减轻草地生态压力。但一方面牧草的增产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那曲能够人工种植改良牧草的土地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现代的畜牧业。更为根本的选择是生态移民:即把整个羌塘设置为保护区,迁出原来的定居者,让草原植被自然恢复。当野生动物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可以进一步发展景观和民俗旅游以及生态狩猎项目。通过动物种群学家的监测和统计,确定允许狩猎的数量并按此执行。当地的牧民也可以参与到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中来,因为野生牲畜数量越多,他们获得的收入就会越多,而偷猎盗猎则会直接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

  除此以外,应该提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转基因食品、药物等)。羌塘的植物基因具备特殊而宝贵的本领:抗辐射、抗低压、抗高寒、抗干旱而且光合作用特别强,那里的植物非常耐冻,不怕冰雪,如果把这种基因转到作物花卉树木上去,那他们的种植范围就可以大幅北移,到时会创造极大的效益。另外,许多羌塘植物的太阳能转化率高得惊人,光和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四、五,而一般的植物百分之一都不到。如果把这种高光合基因与农作物结合,产量可以翻几番。假如能够把高新技术产业与那曲特有的生态资源有效结合,人们对草原的掠夺式依赖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那曲生态环境会获得一个自我疗伤的机会,愈演愈烈的荒漠化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在采访成稿过程中,本文得到了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韩永翔研究员、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刘淑贞研究员的大力支持,特此鸣谢。

5、珠三角多城市联动环保关注

来源:深圳商报  2006年03月14日

针对日益严重的灰霾天气和水污染,出席两会的广东团代表提出

珠三角多城市联动环保关注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一首被诙谐修改的古诗,反映了频频发生在江河流域的"跨界污染"现状。珠三角一些城市近年也深受污染之苦,除了水污染之外,灰霾加重、光化学污染等环境问题对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两会上,广东团的代表们对环境污染问题深有感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们认为,要解决珠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需要多个城市共同联动,在区域化发展中,哪个城市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加大联动环保统筹力度

广东省长黄华华说,广东省政府已在环保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后还将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省内各地的联动环保工作。

黄华华对深港供水、咸潮等问题极为关注。他说,发展工业肯定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但供深圳和香港的水是全省最好的。目前,深圳饮用的是东江水,为了保障深圳和香港的饮用水,广东省实施了东深供水工程,并于近几年对东深供水管线进行了改造,用密封管道从东江接到深圳,因此饮用水就不会受沿途流域污染的影响。

关于咸潮问题,黄华华认为,目前珠海面临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借鉴对深港供水的方法,或是再找新的采水点。在治理咸潮方面,目前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治理措施,首先是安装蓄水池储备淡水,其次是设置截流设施,但这些做法需要几十个亿的投入。

环保上策:区域规划先行

"珠江三角洲是个大的流域,水、气、渣等环境保护问题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而不是由某个单一因子可以决定的,当然环境保护也不是某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就可以解决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指出,环境问题必须在一个更大的时间、空间上通过体制改革、技术创新,通过全社会主动自觉参与来解决。

王如松认为,虽然广东地区现在环境破坏的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但珠三角地区环境保护的区域规划任务已经十分紧迫。

"我国现在有《城市规划法》,每个城市都会相应作出近期、中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但是我们还没有《区域规划法》,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环保工作应当从简单的城市规划过渡到城乡规划,然后再进一步过渡到整个区域的统筹规划。"王如松指出,现在出现了不少环保问题,其实病因就在于各个城市之间不互相联动、环保程序倒置而导致的。

"因此某一个大的区域,譬如珠江流域应该先从区域的整体角度考虑,各城市之间互通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政策安排,然后才是各个城市自己的环保规划,而现在很多城市都是自己做自己的规划,出现了问题,难从整体上协调解决。"王如松称,合理的环保策略应该反过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节约资源。

跨行政区水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全国人大常委、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告诉记者,当前跨行政区水污染问题普遍存在,有些地区饮用水安全已不同程度受到威胁,少数地区出现饮水难的情况,这些地区不仅地表水受污染不能饮用,甚至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有些地区已严重影响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而在珠三角地区这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梁广大强调,如果不及早采取果断措施,根本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水与石油一样紧缺的危机。

梁广大认为跨区域水污染的出现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资源产生巨大压力;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各地为了保护当地的水源和着眼于自身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层层拦河筑坝,建水电站、办工业,导致下游水资源日益短缺,而有些地区在辖区内河流的下游或边界处建设工业开发区,发展工业时不注意环保加剧了水质污染;此外,一些地区按现行的法规和管理体制,对跨行政区污染不可能起到有效的遏制。

设立跨省环保监督机构

梁广大认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常设跨省流域环保监督机构,导致了流域水质的监督管理无法到位,跨省流域的污染纠纷也只能靠省与省政府及其部门进行协调,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起不到治根治本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设立跨省流域监督管理委员会。该流域管理委员会根据水环境功能及水质保护目标、跨行政流域水质控制标准来进行监督管理及执法,改变现在这种各省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长刘志庚也指出,环保问题仅靠一个市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比如东江治理的问题,一定要将东江的沿线河源、惠州、深圳、东莞几个市联合起来解决。要解决环保问题,一定要几个地区联动才能取得实效。建议联动时一定要有一个牵头的单位,省里有关部门如环保局出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方案,列出每个市应该做什么、抓什么,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要先做好调查研究

这么多年来,深圳在河流污染治理方面投入力度很大。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观光认为,环保问题是一个要多方面配合解决的问题,多城市联动搞环保要讲求科学,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调查研究作用。

"深圳在环保上的投入少说也有上百亿,下一步要保持深圳的可持续性发展,要考虑深圳的环保承受能力,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与环保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考虑深圳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动环保关系。"陈观光认为,而这一切都要认真研究、讲求效率,做好调查研究。"目前,清华与北大在深圳的研究生院与深圳市水务局、环保局等都有相应的项目研究,对于深圳的城市规划、建筑密度、绿化建设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对于深圳与周边城市的环保合作也进行了相关探索。"陈观光指出,重视调查研究、重视科研机构的作用,就是要反思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避免蛮干。

将治理珠江水污染纳入国家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对水污染治理问题也非常关注。他认为,多方联动建立和完善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维护港澳繁荣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李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将《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并加以实施。

6、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青藏铁路,世上最环保

来源:《新闻晚报》  2006年03月13日

特设25处野生动物迁徒通道

  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从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全长1100多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有960公里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铁路将要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线路主要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那么,青藏铁路建设是否会引发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为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可能引发五大环境问题

  吴晓青表示,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促进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增强青藏高原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的影响。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青藏铁路建设有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有五方面:

  一、青藏铁路将经过国家级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省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在西藏自治区内铁路沿线分布有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工程施工会惊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工程建成后可能对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造成影响。

  二、对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线路所经地区有众多高原湖泊、沼泽型湿地,处理措施不当会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造成湿地萎缩。

  三、对高原、高寒地表植被的影响:沿线分布稀少的地表植被再遭破坏,会更加剧沿线的水土流失和草地沙化。

  四、工程对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如工程设计、施工的处理措施不当,将会对施工区域冻土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五、对沿线自然景观的影响:青藏高原具有世界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旅游资源,工程施工取弃土石方和挖方量很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原生的自然景观。

  将环保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对此,吴晓青表示,青藏铁路的建设已将环保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极为重视,为确保青藏铁路建设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国家已将青藏铁路建设原来5年的施工期延长为6年。”吴晓青说,根据青藏铁路的设计方案,青藏铁路堪称是世界上最环保的一条铁路。

  在铁路建设前期,环保部门就已依法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施工期间,则加强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评措施要求。“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全线施工实行了工程环境监理。青海省环保局专门成立了青藏铁路建设环境监察办公室,和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与参建单位签订了环境保护责任书。”

  为不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尤其考虑到藏羚羊的生活习性。铁道部、青藏铁路总指挥部及各施工单位在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路段特地设置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对西藏段野生动物通道方案进行优化。根据藏羚羊的生活习惯,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也出现多样化。有的是在铁路下面挖涵洞,方便小羊经过;有的则在铁路上方搭座桥梁,上面覆上草皮,做成人造山坡的样子。在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附近的施工路段,去年六月和八月施工单位为藏羚羊大规模迁徙,还专门停工避让,保证了藏羚羊安全通过施工路段。

  此外,由于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受严酷的气候条件控制,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单位为尽量避免破坏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和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

7、周生贤表示:各级环保机构均决不宽容污染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3月14日

  ■官员简历

  周生贤,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1949年12月生,宁夏吴忠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

  1999年2月,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2000年11月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2005年12月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案头没有放一张纸,眼睛从未躲避台下记者的目光,发言时经常打出各种手势。

  2006年春节前夕,国家环保总局连续否决7个大项目,紧接着,又叫停11家对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查处了10家大型违法项目,并且表示要对127家可能存在水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排查。

  有媒体将此称之为新一轮的环保风暴。风暴背后,去年12月2日临危受命的周生贤再次引发媒体关注。

  新局长的“大动作”

  3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周生贤透露,松花江长远治理规划已编制就绪。

  至此,松花江污染事件终于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周生贤履新后立即奔赴松花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前任解振华尚未来得及处理的因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水体污染。

  2005年12月初,冰天雪地的松花江畔,周生贤沿着污染带走,行程逾千公里。

  12月8日,周生贤签署上任后第一个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重点指向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线的大中型企业。

  这被称之为周生贤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12月14日,周生贤回京,亲自坐镇这场安全大检查。

  “开创环评新局面”

  2006年2月14日,环保总局下发文件,发布施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六天后,由监察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发布施行。

  “这应该是他上任后最大的政绩。”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评价。

  周生贤自己也承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口”,是环保部门最大的权力。环保部门要通过5至10年努力,解决“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在这两个行政法规出台的同时,外界第一次感受到环保工作的速度。

  但是汪永晨也有担心,几天前她在怒江边上采访,问100个农民,只有两个农民知道这个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保如何做到公民参与,总局还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承诺执法绝不含糊

  从国家林业局局长到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等于是从副部级升为正部级官员。

  林业局和环保总局被视为环境保护工作最关键的两大部门,这也成为周生贤调任环保总局的重要因素。林业局一位人士说,“周生贤在任的这几年,林业局的成绩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周生贤领导下的中国林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国营造林面积由上个世纪末的每年7000多万亩,猛增到2002年的1.12亿亩,此后连续3年超亿亩。

3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周生贤表态:“各级国家环保机构均将不宽容污染”。

8、新华网:黄河甘肃段水环境日趋恶化

来源:新华网2006年3月14日   

新华网兰州3月13日电(赵宪军)由甘肃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新近完成的《关于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问题的建议》报告显示,黄河甘肃段水环境日趋恶化。

黄河甘肃段全长913公里,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和白银市,流域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728万。黄河甘肃段年平均径流量为135亿立方米。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超载过牧和鼠害等原因,致使湿地萎缩、部分河流干涸、草地沙化严重。资料显示,玛曲境内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断流,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地下水位下降了20多米。玛曲湿地大面积萎缩,使黄河的补水功能日渐下降。

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甘肃段水环境日趋恶化的又一突出问题。刘家峡水库设计库容57亿立方米,水库面积130平方公里,库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每逢夏秋两季,降水携大量泥沙注入库区,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年侵蚀量达到7000-10000吨/平方公里。建库40多年来,泥沙淤积达14.3亿立方米,已占总库容的25%,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几十年后,刘家峡水库的调节功能将丧失。

9、《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大纲通过评审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6年3月14日    

长江水利网讯(通讯员 张明波) 3月10日,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在京主持召开会议,对长江委水文局编制的《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进行评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志恺院士、王浩院士,水利部高安泽设计大师,以及水利部规计司、水利部水文局、长江委规计局、黄委西线办、黄委设计院、四川大学、四川省西线办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对《工作大纲》进行了认真评审。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研究工作始于1952年,历经50余年深入调查研究和比选论证,形成了目前分三期实施,分别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雅砻江调水65亿m3,大渡河调水25亿m3,累计总调水量170亿m3的总体格局。其中,一、二期工程分别从雅砻江、大渡河上6条支流调水40亿m3(从大渡河四条支流阿柯河、玛珂河、杜珂河、色曲共调水25亿m3,从雅砻江二条支流泥曲和达曲共调水15亿m3),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亿m3,三期工程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为了统筹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长江委水文局受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委托,拟开展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基础设施,西线工程的水源地位于长江流域境内,为统筹好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工程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展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由长江委水文局提出的《工作大纲》,认为《工作大纲》指导思想正确,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可行,拟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并希望长江委水文局尽快开展研究,早日提出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10、让咸潮不侵扰珠三角 粤桂滇黔共商"生态补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2006年03月14日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前夕,刚从广东抵达北京的“扶贫状元”陈开枝委员就向记者“抖”出了他所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压咸”,建议给予珠江上游一定补助。

  与陈开枝委员的建议异曲同工的是,广西河池市市长杨才寿、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徐钦恒等广西代表和云南、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建议建立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向桂滇黔等省区提供流域生态补偿。

  “压咸补淡”:治标不治本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两次遭受大咸潮袭击,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家防总、水利部制定的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方案,珠江流域中上游的桂黔两省区在自身旱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先后从天生桥水电站和岩滩水电站调淡水6.85亿立方米和5.5亿立方米给流域下游“压咸”,圆满完成了“压咸补淡”任务。

  “从珠江流域中上游采取‘压咸补淡’解决流域下游的咸潮问题,只是一种治标的权宜之计。”杨才寿代表说,由于珠江全流域的生态恶化,本来只是作为非常手段和应急措施的调水压咸行动,今后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能成为经常性的措施。但是,这种调水方式,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涵养水源:长宜之策

  据专家分析,珠江流域下游出现严重的海水咸潮倒灌的原因有二:一是珠江中下游缺乏自我调节的水利枢纽;二是珠江中上游生态环境恶化而削弱了涵养水源的能力。代表们认为,原因之二才是根本。

  杨才寿代表说,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不强,这才导致了2002年以来珠江水流量日益减少,最终在2004年秋后使咸潮发展成为近几十年来珠江口最为严重的灾害。

  据了解,多年来,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为保护和改善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三省区在国家支持下,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但由于资金总量有限,每年的造林面积和投资仅占规划面积的10%左右,无法满足规模建设和改善整个生态环境的需要。另外,珠江中上游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水资源的涵养。

  “因此,加大珠江流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涵养水源,逐步恢复流域中上游生态平衡,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珠江流域下游咸潮,不然,从长远看将无水可调。”杨才寿代表说。

  生态补偿:各方所盼

  加大珠江流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保护和建设水源林,需要大量资金。鉴于桂滇黔三省区财力有限,代表们认为,除桂滇黔三省区有限自筹外,建立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由国家和珠江流域下游地区向流域中上游地区提供生态补偿,势在必行,也是各方所盼。

  据介绍,所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即由国家和流域下游地区生态受益者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流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所有人或为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付相应费用的做法。作为一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和制度,这一做法的理论依据是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是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的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200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自治法〉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5号)提出:“国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破坏者赔偿的原则,从国家、区域、产业三个层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支持等措施,对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润留成保护区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合理补偿。”

  为此,代表们建议,补偿标准以流域中上游地区为水质达标和增加水量所付出的努力为依据,主要包括流域中上游地区为涵养水源而保护和建设水源林、修建水利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并包括今后流域中上游地区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增加水量而新建项目的投入;国家建立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水源林保护建设专项资金;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政府建立珠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联系会议制度。

11、迎珠江游 日处理千吨污泥

来源:南方新闻网  2006年03月14日

  迎珠江游日处理千吨污泥

  广州津生污泥厂加紧进行二期建设,扩容处理能力

  本报讯(记者陈实实习生何志强通讯员王宏山邱创泓)广州津生污泥厂日处理污泥总量最高超过1000吨,总经理戚曙光说自己感到广州全面截污的日子即将来到。津生污泥厂在

国内首家采用BOT项目实施,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污泥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泥900吨。

  据介绍,城市污水汇集到污水处理厂经相关处理,会留下大量的污泥,任意排放将会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个问题,市政府通过招标兴建了津生污泥处理厂,配合全市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解决污泥二次污染问题。中标单位铬德公司建设运营,20年后移交给市政府,市政府将按195元/吨的标准支付污泥处理费。

  戚曙光介绍,常见的污泥处置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制作建材、海洋处置和农田利用,广州将处理后的污泥制砖,日产25万块。经无害化处理后,污泥已开始用来制成人行道地砖或墙体用红砖,实现了污泥治理的资源化利用。

  据悉,津生污泥厂试运行近一年时间,日处理能力近900吨。但是,随着广州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日处理能力将扩容到1200吨,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二期建设。戚曙光称,去年污泥日处理量最低只有500吨,自从提出畅游珠江、全面截污的目标后,工作量逐日上升,目前日处理污泥总量最高超过1000吨。另据了解,今年6月,全国创卫检查组将抵达广州。

  ■相关新闻

  凌伟宪查河涌截污整治

  本报讯(记者曾文琼实习生何文彬通讯员卢绍琨谢认星)昨日,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凌伟宪带领广州市建委、市政园林、环保等部门负责人检查珠江前航道的河涌整治工作,沿线检查新河浦涌的水体循环治理效果,马涌水质和沿线景观节点整治、赤岗涌、黄埔涌、沙基涌等河涌截污与两岸环境整治情况。

  凌伟宪表示,珠江前航道河涌正向着“水变清、岸变绿”的方向转变,今年市里会花更大精力把珠江前航道和市区河涌整治好。他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下一步要以更高要求和标准,把珠江广州河段综合整治好,对漏排偷排的现象严加整治。

12、一位香港人士写给水博先生的信

水博先生:你好!

你既然是一位水电科技工作者,希望你有一个科学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各种意见和看

法,科学本身就是无止境的,在我们没有认识到他的更多的价值之前,不要轻易地把不

同的意见称为“伪科学”。

特别是在中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公众对保护资源,

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广大的公众积极参与对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讨论,

是公民主人翁意识的提高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动辄举起“伪环保”的大棒,我觉

得不是一种科学工作者的态度。要允许人们讲话,讲真话。

我今天给你讲几句我想讲的真话:

1、事实上,人类的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刃对着自然,一刃对着人类自己。也

许,人类对于技术给人类自己带来和可能带来的短期后果容易预见和认识,但对其可能

给人类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长远后果还缺乏了解和认识。

“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

用和使用价值来看,地球与其说属于过去的人类,不如说属于未来的人类。由于社会习

惯、历史文化及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人类对于后代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直是模糊不

清的;长久以来,如何为子孙后代保持一个适宜的自然环境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落入人

们的视野。

环境伦理强调:环境权不仅适用于当代人类,而且适用于子孙后代. 我们应该对子孙后

代的利益和价值予以更多的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做出道德

判断。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必须考虑“慎行原则”。

“慎行”是我们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准则,“人定胜天”不是时髦,我们的环境行为不

仅要对当代人负责,而且要对后代人负责。特别是象你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不仅仅要对

领导负责,也要对自己的负责,一个大型水电站一旦建立起来,就必须对子孙后代承担

无限责任,三峡电站的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水电界也引发了各种反思。我们期望工

程开发,将留给我们最小的遗憾,留给后人最大的收益。如果一定要上马,建议树一个

碑,把各种意见刻在碑上,让后代评说。

2、我们的资源开发和项目施工要保持资源基础完整无损,特别提出要保持文化资源基

础和自然资源基础中那些有价值的部分,并把生物多样性和民族多元性同时列入保护规

划。

你文章所说,虎跳峡电站的经济效益很高,那么是否考虑了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对

民族文化的影响?虎跳峡淹没区是纳西族文明的发祥地,金沙江是纳西族的“母亲河”

,是纳西文化的根。虽然移民人数只有8-10万,但是却占到纳西族人口的1/3,这对于

一个少数民族来说,这样大迁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迁,是关系一个民族存亡的重要

大事。

历史上,纳西民族曾经在元代、明代有过两次大的迁徙,向四川稻城、西藏等区域

迁徙,但是他们都没有离开金沙江流域。金沙江哺育了纳西人,就象长江黄河哺育了整

个中华民族,如果由于强权压势,要让中华民族背井离乡离开黄河流域,离开长江流域

,你能答应么?因为强权说,你们移民后,整个全球经济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其实,水博,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多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一定有不同的视

点。我想强调的是,开发要讲一个度,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上大型项目,要

慎重,要求我们的行为,起码要能保持原地区基础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完整。

中国政府一直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边疆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

结,任何项目的建设都必须考虑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问题的影响?建金沙江水电站,

是否与纳西民族商量过?是否听聆听到他们真正的心声?

13、究竟谁来管?  

您好!

大兴安岭林管局隶属国家林业局,是中直企业其资产应在国资委的监控范畴,但大兴安岭的资产有其特殊性,它的资产都长在了山上,人们还意识不到山上的森林即为国有资产,只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派谁来当林业局长,这块山林就是谁的,局长批准砍谁就砍。只要给“公家”交了钱把局长安排好,你就可以随便砍了。国家出钱的天然林保护区、资源管护区,照砍不误如今已经砍的七零八落,并且扔下了满山的火患,等到春旱着火后,再砍伐过火林,他们的做法和目地很明显,就是争取在任职期间尽量多砍点,多卖点,自己多捞点。退休后到沿海的某个城市养老。

由于上边的监督不到位,加之当地人法律意识的淡漠,只知道林业局就是政府,他们说的就是“法”。98至2005年,韩家园、十八站,呼玛林业局,超量砍了国家给钱派他们保护的山林,超过300万立方米,2003年,王世民任韩家园林业局局长,韩家园林业局的砍伐进入了疯狂的状态。什么天然林保护区、资源管护区、国家樟松母树全部撂倒。满山的砍树人(有录像资料)。98年以来这个局的冬季生产作业,全是一个模式,即放开式采伐,哪片可伐农民就自行组织上山扎点,所谓的扎点就是用小杆支起来,用两层塑料布一扣,就是帐棚,砍伐结束,工人扛起行李走人。塑料帐棚,烧火做饭取暖用的大铁炉子,(汽油桶改做)喝过的酒瓶子、罐头瓶子、装油料用的油桶,烧过的木灰、木炭就扔在山上。经春天阳光强烈照射,就是引起山火的最大因素。每次大火后当地林业、防火等部门,又搞所谓火情分析其结论:春天为春旱,夏天着火为雷电,秋天为降雨少,纯粹是自欺欺人。火灾完全是人为造成的,以林谋利是小私,祸害森林是大恶。为什么特大山火频频发生在韩家园、呼玛、十八站等地区?为什么我们对岸的俄罗斯每年放火却很少跑火上山?为什么内蒙古、吉林省林区的山火要少于这个地区很多,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规范采伐、规范清林。据气候预报2006年春天旱情比较严重,不知道这个地区又会烧成什么样子。一场森林大火给国家造成损失能够计算,可是对山林的毁坏是不可弥补的,这是真正的犯罪。狂砍乱伐,不亚于上山放火,如果说:这种砍伐行为是个体的违法行为。那么这些砍下的树造材后都运到了韩局的小杆站和贮木场,只有一小部分用汽车运到黑河市和嫩江火车站的152货场。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不言自明,这是韩局组织的。只要经局长王世民批准,就在小杆站和贮木场检尺付款。山上的生产就自由化了,不管从哪砍的,只要运到小杆站和贮木场就检尺、拿钱走人。2005年韩家园林业局的采伐指标,不知国家林业局给了多少?据粗略统计2005年3月份,韩局由铁路发走的木材15万立方米左右,贮木场、小杆站还有元木、小杆15万立方米左右,经公路运往黑河的小杆在2万立方米左右,这只是2004年11月末至2005年3月份韩局砍伐木材的大概数量。2005年5月末,由察哈颜、新街基、旺哈达、呼玛镇、三卡等水运码头装船、扎排运至黑河、佳木斯、哈尔滨等地的木材,估计要超过15万立方米。2005年是韩局砍伐最受制约的一年,也大约砍了落叶松小杆10万立米左右,落叶松元木、桦木近40万立方米。就连曾经砍树的人和管树的人也叹息地说:今年的落叶小杆砍的太惨了,砍伐和贮运现场我都以文字和录像材料于2005年1—3月份报告给了国家林业局。国家发给的采伐指标是有限制的,依据采伐指标给运量。那么超量的木材怎么运出林区的呢?运输有几个途径,一、公路运输,一条线是经呼玛运至黑河,另一条线是经嗄拉山运至嫩江火车站的152货场。这两途径都是在当地少开运输证明,多装木材。到黑河后再补运证,用汽运或火车外运,另一条线是水运,一种方法是装驳船,一般500吨驳船装600—700立方米,1000吨驳船装1300立方米,开水上运证:500吨驳船开300—400立方米,1000吨驳船开500—700立方米,这个证明林业局都有存根,超量运下去的木材,只有买卖双方和船东清楚,船东是依据实际运量结算运费的。还有一种水运方式是扎排,这几年活跃在韩家园、呼玛搞扎排运输的有七家,这种原始的运木材方式对少开运证,多运木材非常有效。运输证明都是500立方米,实际运量都在1500立方米左右,每年5月末第一张排下水,到10月中旬结束,一条拉排船可以运送10趟左右木材到黑河,出排的地点是黑河市的影视基地和长发村。每次到港都要在黑河海关报关,数量都是500立方米,实际数量,只有买卖双方,船东、排头和林业局局长知道,局长批准谁的木材用船运,谁的木材用排运,那是要按照给局长钱数来定的。我在2004年通过关系调到了韩家园火车站,2004年11月份,至2005年3月份由韩家园火车站运出木材15万立方米的发车证明。当时韩家园林业局小杆站和贮木场还有元木,小杆15万立方米。要查清韩局、呼局98年以来,共多砍了国家多少木材。由黑河火车站,公路运输出境的木材都在黑河补齐运证,减除黑河林业局的采伐量和进口木材量,由黑河公路、铁路发运出的元木、小杆、板方材均来自韩家园、呼玛林业局。佳木斯港、哈尔滨港的报关单,就是清查由这两个局运到木材的船数,实际数量,要比报关数量加30%左右,落实了这些数量这两个局自98年以来超伐,超运的数量就核实70%,不会低于300万立方米。他们扔在山上的树头,困山材何止300万立方米。由于他们的乱砍乱伐,给国家山林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一场山火的过火面积几千平方公里,报道说烧的都是次生林,山林着火是绝对不会只选次生林烧的,凡是着山火的地方,都是林业局政策放的最宽的地方,只有极少数的伐区是照规矩砍的,那是作秀,是为应付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用的。2002年春季伐区验收,不知国家林业局派的哪几位先生,验收伐区的人在当地林业局陪同下直接去了俄罗斯,这样的验收历年如此,由于上级机关的放纵,当地林业局为利益驱动,这片国有林业资源已经砍伐饴尽,只等山火烧光了。

自2003年以来,我已将当地发生的乱砍乱伐现象,向国家林业局发出了带有录像资料和林班号的信件一百多封,至今没有一个林业局的主要领导受到过任何处分,并且还被重用,真的是“砍树有功”?政府的论调是林业困难。工人不发工资,只要林业局能安排好,工人不上访,不影响到他们的政绩就满意了。孰不知国家的天然林保护资金,营林资金,都按数下发,他们都用到了哪里?哪片天然林受到了保护?哪一块又有人工营造的林地?即使有也是一点点,那是为了上下配合套国家的钱,肥自己的包。大兴安岭这片无限大的国有财富,已经被当地这些无法无天的大小官们掏光了,国库拿钱可以按数定罪,大山里的森林难道不是国家财富?可能管起来费事,也就没人管了。

我在呼玛县办木材加工厂,经营了三年,对于当地林业局从砍伐到运输,各个环节都接触。深知其中的奥妙,详细情况我可以提供,上山砍伐的检尺、小票,付款凭证、向外运输,我可以提供车号和运输证明。只是至今没有一个部门来费心的问过我。我也不知道这片山林是否真的也像农村联产承包的方式,发包给了林业局。山上的树也就像农民种的高粮玉米一样收割。唯有不同的是农民收割的庄稼是他们种的,山上的树不用种,只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