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二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6-02-14

1、三级环保部门立体调查米脂无定河水污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2月14日

  位于陕西米脂县的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下称“金泰氯碱”)3个沉淀池近日发生垮塌,导致2000多吨碱性浓缩水泄漏,流入无定河,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昨日,陕西省环境监察局局长称,检测结果显示,河水质量基本正常。

  此外据悉,国家环保总局已过问这一污染事故的调查。

  陕西省环保局下周通告警告

  13日,陕西省环境监察局局长郝彦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当地环保部门对无定河水检测的结果显示,河水质量基本正常,其PH值为7.6(河水PH值的正常范围为6~9)。

  此外,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马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无定河倒废水处的PH值为9.1,刚刚超标。这些废水其实就是烧碱水,属无机物,遇酸类物质就会形成钙类沉淀,所以危害相对有机物来说较小。再加上无定河水量大,所以很快能够自己净化。

  马先生还称,具体的危害调查报告还未出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污染地距下游绥德县城的饮用水源地约20公里,可能会对县城的饮用水源造成影响。他表示,等事故调查清楚后,榆林市环保局将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对金泰氯碱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此外,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对该公司例行的月检查也将改为周检查。

  郝彦伟则表示,金泰氯碱发生事故后未及时上报,和环保部门“捉迷藏”。陕西省环保局将于下周发通告警告该公司。目前,警告正在草拟中。

  同一天,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处林又槟主任对记者表示,近日总局的确在排查新建石化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无定河污染事件的信息将由陕西省环保局发布。

  另有消息称,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事实上已过问无定河污染事件的调查。

  肇事企业计划年产化工产品20多万吨

  金泰氯碱是由陕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占35%的股份)、西安西化热电化工公司(占30%的股份)、西部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占30%的股份)和西安海星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5%的股份)共同投资组建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注册资金为3亿元,注册地在陕西榆林市米脂县。

  2003年,该公司投资13亿元兴建陕北榆林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这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气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首批开工的重点项目,也是米脂县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工业项目,计划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离子膜烧碱、1万吨氯化聚氯乙烯、2万吨层状偏硅酸钠。该项目于去年12月建成投产。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榆林地区中部,濒临无定河中游。当地水系属黄河流域,无定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境内流长18.9公里。

  当地村民先喜后忧 公司方面不以为意

  “这里的老百姓曾因这一项目落户米脂而欢呼雀跃,如今却要承受污染之苦。”当地人张风告诉记者。

  当地村民杨淘气愤地表示,2003年,项目落户时,当地村民大多充满希望地去化工基地看新鲜,希望这一项目能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没想到。项目刚开始运行就出现了污染事件,使工厂不得不停工。

  杨淘认为,这都是金泰氯碱管理者的问题。“其实在去年,榆林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的‘塞上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采访该公司时,就曾发现诸多安全隐患,但并未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公司方面也没有出台整改措施。事故发生前10天,沉淀池就发生了渗水,但公司一直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他们大概想,反正是冬天,天冷应该不会出现渗漏的。就是这种侥幸心理造成了今天的事故。”杨感叹说。

  昨日,当记者表示希望采访金泰氯碱的管理层时,该公司办公室张先生对记者说:“没有什么污染,这么点小事没什么可说的。”

  陕北化工业将追究此次查处以警他人

  关于这次污染事故的原因,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马先生说:“主要是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其次是管理不善。去年,环保总局已经开始排查化工企业的水污染问题,该公司被列为重点监管的企业之一,但水污染并未引起该公司的足够重视。其实,该公司的废水池本身就存在施工隐患,却没有及时整改,对环保部门的检查也不积极配合。”

  郝彦伟告诉记者,由于陕北具有煤、油及盐等资源优势,即将兴建的化工企业会越来越多。因此,一定要按照《环评法》规定,追究这次事故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以引起各化工企业的重视。

2、北京:78条有水河流中56条水质不达标

市环保局公布去年北京水环境普查结果,今年起将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公报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2月14日

从今年开始,北京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水环境的质量公报,而尚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开发区将进行限期治理,并限制建设产生水污染的项目。昨天市环境委员会召开了四届三次会议,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被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

  吉林称北京空气质量仍为低水平

  在昨天召开的市环境委员会四届三次会议上,副市长吉林坦言:“去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了64.1%,但我们要看到,这个水平还是个低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市民的要求也有差距,与首都的城市功能是不相适应的。北京‘十五’期间没有完成的指标就是大气环境的70%达标天数这个指标。”同时,吉林也认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前几年每年可以增加5个百分点(蓝天数比率),近两年每年只能增加一两个百分点了,而且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他表示,今年大气污染防治依然是北京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

  78条有水河流中56条水质不达标

  吸取松花江水污染的教训,北京今年把解决水环境的问题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在昨天的会议上,副市长吉林说,北京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并存,饮用水源的保护在未来几年里是重中之重。

  昨天,市环保局公布了去年对全市水环境进行的普查。北京共有100多条河流,84座水库和3个湖泊。总体现状是密云水库等饮用水源符合国家标准,保护较好,但地表水下游水质较差,湖泊水质达标率低。

  在被监测的78条有水河流中,水质不达标的有56条,占7成多,并有47条(段)的水质属于最差的劣五类水,其长度达838公里。全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凉水河、北运河等下游河道污染严重,河水发黑、气味发臭。

  监测显示,城市中心区的河湖水质状况普遍较差。

  去年,20条河流中,只有京密引水渠、永定河引水渠、长河水质较好,其余有水河流都是劣五类水。

  而中心城区的19个湖泊中,只有团城湖、八一湖、六海(南、北、中三海和什刹三海)水质尚可,有三分之一为劣五类水体。同时,由于生态用水短缺,使城市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昆明湖等湖泊夏季水华现象严重,直接影响水体景观。

  2008年前将新建700公里污水管线

  今年北京将加大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公报。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这类似与市民目前比较熟悉的空气质量报告,它将定期公布出当前北京各个河流的水质状况以及各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公布目的是促使有关主管部门鞭挞排污企业进行治理,同时保障市民的环境知情权,以改善北京的水环境。”此外,今年河湖水质还将纳入区县政府的考核内容。

  市环保局局长史捍民表示,今年北京将对未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其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对尚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开发区要进行限期治理,在其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之前,限制建设产生水污染的项目。

  对于城区的河湖整治,北京将在2008年前,新建700公里污水管线,改造200公里雨污合流管线,减少污水直排入河。在城区河湖污水截流、清淤的同时,采用安装生物栅、养鱼除草等措施,防止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改善水质。

史捍民说,通过连续治理,到2010年前,北京水环境质量要基本达标。

3、矿山有毒废水威胁生命 35年盼来“救命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6年02月14日

  省人大代表沈演泉、丘北先开闸放水

  春节前夕,由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矿共同出资1431万元修建的引水工程———上坝村水库正式通水。望着一股股清流流进村里,3000多名村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一位姓何的老人说:“在我快要离开人世时看到这么好的水,我死也瞑目了。”

  曾几次来上坝这个“癌症村”考察,远在千里的北京大学78岁老教授、著名病理学家徐厚恩则通过传真送来一幅祝贺词:“庆饮健康水,科学促发展”。

  全村35年来死于“怪病”的多达300余人,其中被确诊为癌症的竟有200多人

  上坝村地处粤北翁源县北端,全村3300多人,耕地面积2500多亩,鱼塘350亩,曾因“物产富饶,水草肥美”而出名。

  然而,世居这里的上坝人却在浑然不觉之间遭遇了一场几乎灭顶之灾:全村35年来死于“怪病”的多达300余人,其中被确诊为癌症的村民竟有200多人。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方专家多次到该村“会诊”,得出的结论是:附近的矿山为污染源。

  大宝山铁矿是广东省的大型冶金矿山,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境内,美丽的上坝河流经矿山。自1969年正式开采以来,30多年了,矿山排放的有毒废水排入上坝河,再流到下游的上坝村。日积月累,有毒废水造成21个自然村3300多人、350亩鱼塘和2500多亩良田深受其害。据全国第二次农田土壤普查表明,该村受矿毒水污染的农田含铅2255PPm,超过国家标准的44倍;含镉6.25PPm,超标12倍;土壤PH值在4左右。同时,导致良田土壤板结,地力严重下降,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甚至颗粒无收(全村已荒废100多亩)。

  “你们看,这里原是大片良田,因毒水污染后土地板结,现在全毁了!”上坝村村民老何,指着面前一大片茅草丛生的荒地,满脸痛惜。村民告诉我们,30多年来,他们把农作物拿到市场里去卖,但只要听说是上坝村的,人家摇摇头就走。

  村民做过实验:将井水烧开后,竟出现一层油膜,拿去化验,污染超过了正常水质的几十倍

  由于采矿范围不断扩大,污染废水不断增加,这给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上世纪70年代,曾有村民在河里捡到被污染水毒死的鱼虾,吃后出现头晕、呕吐,他们反映到大宝山矿。矿里来人检查后,确认河水有毒,同意给每个自然村100元补助挖井取水。但由于人多井少,村民经常为挑水、洗衣、洗菜争吵、打架。于是每户自行掏钱挖井。但随着矿山的不断扩大生产及河流的不断受污染,最后挖出的井水经检验也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村民老何对记者说,他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井水烧开后,竟出现一层油膜,拿去化验,污染超过了正常水质的几十倍!于是,全村人连井水也不敢喝了!

  那么,30多年来死亡的几百名村民是否真为“癌症”?村治保主任何寿明急切地从柜子里拿出一叠医院病历单给我们看:最小的才4岁!开始外人怀疑是遗传病,但后来发现,连外村嫁过来的人都得同样的病,这才确信是水致的病。村民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悲惨的故事:村民何某2001年3月8日因癌症死后,留下4个小孩。3年后妻子也得了癌症。她知道来日不多,带病种了两亩甘蔗,在最后几个月,她肝痛得走不动了,一步三歇地去地里管理甘蔗,最终在2004年还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数十年来,上坝村人一直在恐惧痛苦中生存。村里的小伙子,年年积极报名应征参军,但没有一个身体合格,更可悲的是,连升学、就业、转干等,也经常遭到被淘汰的命运。

  “通水那天,我特意放了鞭炮感谢党和政府”

  2004年9月,上坝村民饮水问题终于出现转机。广东省人大领导带领省直有关部门来此地调研后,决定由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矿共同出资修建上坝水库。

  2005年8月8日,对于上坝村来说,是一个特大的喜庆日子。全村男女老少起了个大早,聚集在村头的公路两旁,放起长久不息的爆竹,敲锣打鼓,脸上泛起35年来少有的笑容。他们在欢庆饮水工程———上坝水库的动工。

  春节刚过,记者赶到水库工地采访,四面青山环抱的水库工程已近尾声,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堤坝上的护坡。工程负责人涂路兴告诉记者,不但在施工质量上要保证万无一失,在工程进度上也是争分抢秒。自开工以来,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是通宵达旦地干,连节假日都没休息。

  随后,记者来到离水库5公里左右的上坝村,刚到村口就被65岁的阿婆曾秀莲拉住了。进了院子,她激动地告诉我们,以前村里的水很毒,不能吃。毒水流到村前的水渠里,有一股很浓的硫酸味道,鸭子、牛都不喝,人一接触水皮肤就痒痛。她家虽然很早就挖了水井,但还是不放心,全家9口人时时担惊受怕。现在好了,感谢党和政府,引来了这么甘甜的水,让我们放心了。

  记者走出院子好远了,曾秀莲老人还在向我们挥手致意,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走进另一位村民的院子,40出头、身材高大、一脸憨厚的主人何汉华没有先请我们入屋,而是拉着我们来到自来水管前。拧开水龙头,清亮的水哗哗地流出来。他兴奋地说:“我父亲以前中毒很深,天天吃药打针,早在1993年就去逝了,死时还不到60岁。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中毒了。但如果不是党和政府,我们迟早要走父亲的路。所以,通水那天,我特意放了鞭炮感谢党和政府!”出来时,我们发现他家的大门上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没有好水哪有鱼”,下联“人民爱党党为民”,横批“民谢党恩”。虽然书法不太工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片真挚的感激之情。

  编后语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面对逝者,面对病患,面对一个个悲伤的故事,面对那些淳朴又不幸的村民,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令一个导致300余人死于“怪病”的污染源肆虐35年?是谁让上坝人长期生活在毒水的阴影下?是怎样的阻力令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各级领导的批示流于一纸空文?

  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对百姓利益的极度漠视。

  逝者长已矣。扼腕之余,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为这种人为导致的灾难反省。每个人都要时刻牢记:百姓为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通水当天,上坝村大人小孩围在清水旁,笑容满面

4 “风暴”之后需要持续的强风

来源:《新京报》2006年02月14日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再次掀起一系列大力度的治理企业污染的行动,比如对重点化工石化类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然而,对治污染这个在中国已经有些“冰冻三尺”的问题,决不是只有一两次“风暴”就可奏效,而是需要持久的“强风”来清扫。

  即使是在如今环境很优美的西欧,曾经也因工业发展而让环境遭受巨大损失,著名的莱茵河也一度因污染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人被污染所累而觉醒之后,就没有再迷失。以德国为例,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的环保行动开始,从政府到民间,环保的努力从未间断,直到如今形成了深入民心的环保意识和清洁如画的环境。

  如果在“风暴”之后,借着“风暴”产生的威力,进行持久的行动,“风暴”也就有了实在的意义。这种持久的努力,需要自政府、执法部门、媒体以及民间等各界。

  我们需要在法律的层面持续深入努力,比如加大处罚的力度,如果污染的成本比处罚的成本低,处罚就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官员介绍,所有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化工企业,都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也制订了一些环保管理制度,但都没有严格执行。我们需要改善在环保方面有法不依的情况。

  在营造环保的风气上,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环保这个关乎广大民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和谐的问题,媒体需要给予持续的有力的关注,把报道“进行到底”,把轻视环保的企业放到公众的眼皮底下。

  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努力,是创造环保风气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个人,我们主动维护环境责无旁贷。以德国为例。当年德国的污染治理,最初的发动是从民众意志开始,继而发展成为持续的行动。工业污染形成的酸雨毁坏了德国的广大森林,民众集会抗议污染企业并要求政府开始作为。在如今的德国,民众仍然保持着主动维护环境的习惯。如果在附近发现了企业污染,多数民众会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督请依法处理。

 

但是在中国,当企业污染自身的时候,民众很少有提出抗议的行为,虽然有的时候这种污染已经严重危及自身。这当然与过去整个社会重发展轻环保的大环境有关。然而,面对污染,普通的民众并非无所作为。当许多人都在抗议附近某造纸厂的排放污染了自己的饮用水,并督请媒体和政府关注的时候,相信这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5、香港亚洲时报:北京减少空气污染不容易

今年1月仅拥有11个蓝天,这一数字是6年来最低的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2006年02月14日

  离2008年奥运会只有两年时间了,北京仍在努力落实申办时所提出的“绿色奥运”承诺,但同时,还需要满足市民日渐增长的物质和消费需求。

  3年前,北京宣布了其承办奥运会的宏大计划,承诺北京将成为绿色城市,达到世卫组织的平均空气质量标准。但这些承诺正在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威胁。事实上,北京要变成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愿望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在2004年“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评比中,北京列第4位,而2005年却下滑到第15位。欧洲卫星机构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世界最高级别的二氧化氮含量,这些污染主要是由发电厂、重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引起的,长时间吸入这种气体将引发严重肺病。

  去年11月初,随着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危险水平,这意味着户外活动将损害健康,市环保局劝居民留在家中。11月份也是燃煤季节的开始,这段时间北京污染最重。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环境污染的消息似乎并未停止。据环保局监测,北京今年1月仅拥有11个蓝天,这一数字是6年来最低的。

  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已将1000多个重工业企业和发电厂移出城市范围,同时逐渐引进天然气用于工业用途以减少对污染较重的煤炭的依赖。去年,全市4000辆老式且污染严重的公共汽车和3万辆出租车被停运,取而代之的是执行新的更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的车辆。

  尽管政府一直努力削减城市工业污染,但北京的空气仍然污浊。媒体和环保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建筑工地。为尽快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北京对旧居住区进行拆迁并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建设,每年有1亿平方米的住房开工建设。专家估计,建筑工地的粉尘占到空气悬浮颗粒物的20%―30%。另外40%是由越来越多的车辆引起的。尽管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将在2010年全面实施,每辆汽车所减少的污染仍赶不上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

市政府并没忽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意识到阻碍居民消费期望的危害。市领导承认,很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目前,北京市并没有限制人们购买汽车,而是寻求改善公共交通、鼓励人们购买小排量汽车等方法。

6、以总量控制敦促企业治污

石家庄推行量化管理点状监督 有效破解老企业治理难题

新闻来源: 中国环境报 2006-02-14

  本报讯 石家庄市推出了“量化管理、点状监督”的环境管理方针,即在排放总量上进行管理,对重点企业进行点状监督,有效解决了城市环境管理中一些老污染企业的治理难题。

  石家庄市一些老排污企业治理难度较大,企业职工多,简单的环保罚款、停产,可能导致矛盾激化,而如果不采取措施,城市环境又会受到影响。石家庄市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采取“量化管理、点状监督”的环境管理策略,通过源头控制督促企业治污求生存、治污求发展。

  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石家庄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化工厂,历史悠久,曾经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部分黄色废气长年在城市上空形成一条“黄龙”。因废气成分过于复杂,国内一直没有成熟治理技术,由当地研发的治理技术,也一直不能根治这一问题。

  为此,金石化肥作为首当其冲的一个重点,从排放量上被限制了起来。

  市环保局对企业生产和排放量做出明确规定,硝铵产量每日限产30%,日硝铵产量不得超过280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限产的同时,为保障量化管理,市环保局又派驻了7名执法人员,全天候对企业污染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治本先从治标开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辅以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的监管,从产、排两个环节加强管理,终于使企业的“黄龙”变淡。

  “以量为限”,促使企业为生存而战。石家庄市新的环境管理政策,正在收紧污染企业的生存空间。生产虽然在维持,但排污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金石化肥必须将污染物降低到30%,企业才能恢复正常的生产。面对狭小的生存空间,金石公司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提出“要成为一家化工生产的环保型‘百年老店’”。治污成了企业生存的唯一希望。

  2005年,金石化肥投资4000万元重新改造了生产工艺,将原先的常压法稀硝酸改为世界先进的双加压工艺,使污染物排放量降到了原先的1/4。

  在紧锁“黄龙”的同时,企业对现有锅炉进行更新改造,消灭“黑龙”。为改善周围环境,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他们用较先进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四级电除尘装置取代原有的1~6号蒸汽锅炉,改造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92吨、烟尘107吨。目前,更新锅炉正在安装,按计划今年4月即可正式投产。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企业实施了尿素技改工程,第一期投资970万元,建成尿素生产循环水系统,每小时可节水300~400吨。第二期深度水解工程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届时,将使尿素水解液的含氨量下降140倍。

  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让市场说话,更要让环境说话。石家庄市“量化管理、点状监督”的环境管理方针,一改过去对企业简单“罚”与“管”,采用“控”和“监”的方式,把城市环境管理的文章做在了控制排污量上,任何企业要想在石家庄生存,必须将污染物排放量降到要求的指标之下。

  据悉,今年石家庄市环保局计划将“量化管理、点状监督”在全市全面铺开。

7、广州将完成20个道路完善路网89条河涌截污工程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6年02月14日

  广州“十一五”规划第一年城建拉开序幕。昨日,广州召开全市城建工作调度会,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凌伟宪作重要讲话,市建委主任陈如桂对今年的城建重点工程任务作出部署。

  今年,广州将建20个重点道路完善路网,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重点区域解决出行问题,并将完成89条河涌截污。

  城市道路建设

  20项重点工程完善路网

  今年城市道路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城市道路交通枢纽工程和大型建设项目配套路网建设工程共20项:计划4月底完成城市快捷路系统科韵路北段、新滘南路西段;今年年底前建成新光快速路、华南快速干线三期、东晓南路放射线二期工程、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工程、护林路二期工程、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周边道路、林和中路延长线、花城大道延长线首期工程。续建仑头~生物岛隧道、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年内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猎德大桥系统工程、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街东高速公路、云溪路、花都迎宾大道延长线、广州大道北改造工程、联邦快递转运中心周边市政道路等工程。

  今年还要建20多项市政道路:上半年要续建完成五山路延长线(粤汉路~汇景北路)、会展中心二期道路和广汕路延长线(龙洞~大观路);年内新建并完成南洲路工程(广州大道南~南洲水厂)、东漖南路延长线、和平西路延长线、丰乐北路延长线、珠吉路延长线,文德东路延长线和小洲东路、革新路改造、南泰路新建和改造(江南大道~东晓南路)、黄石西路延长线工程(石谭路~广清高速)、水荫四横路工程(水荫路~广州大道)、江南大道南(江泰路~工业大道)和农林下路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车陂路南延长线(黄埔大道~临江大道)、临江大道东延长线二期(琶洲大桥~车陂路)、芳村大道改造、黄埔大道支线和华南快速干线东侧市政路和东沙大道等工程。

  轨道交通建设

  全线推进3、4、5号线施工

  地铁1、2号线改造,地铁3、4、5号线施工全线推进,确保3号线客村站至番禺广场站和体育西路至天河客运站区段,4号线新造站至冲围站年底建成开通。加快推进地铁6号线、2/8号延长线和3号线机场快线前期征地拆迁工作,加快试验段施工。继续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线建设,启动珠江新城集运系统试验段土建工程施工。

  环境基础建设

  确保污水不直接排入珠江

  环境基础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今年将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老城区到2006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年底前全面完成猎德污水处理系统三期、大沙地、龙归、竹料和九佛5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猎德污水处理系统三期和大沙地污水厂能在6月底前试运行,确保污水不直接排入珠江前航道。广州要截污水116条河涌,还有89条必须在年底完成。

  今年续建完成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工程、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配套项目和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等项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和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年底前新开工完成李坑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扩容工程,基本建成建筑垃圾处置场;续建完成63座道路加水站,新建4座小型垃圾压缩站,改造25座垃圾压缩站。年内启动广州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开展大田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绿化景观工程

  推进37条主干道绿化改造

  今年绿化景观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青山绿地工程”、景观工程和社区综合整治三大部分。绿化工程重点推进市区37条主干道绿化改造和市区铁路沿线、广佛、广清、广花等道路出入口的绿化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市内河涌的绿化,城市公园和村镇公园的建设,绿化广场和街边绿地的建设。景观工程重点抓好港湾广场、大元帅府前广场、中共三大旧址门前广场等工程建设。

今年将加快推进新机场二期、南沙港二期工程、新火车客运站及武广专线等大型对外交通枢纽工程,重点推进新广播电视观光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8、媒体反思淮河治污报道

来源:人民网   2006年02月13日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记者》杂志最新一期推出“水新闻报道创新”专题,组发一组文章对前年一度沸沸扬扬的淮河治污报道进行反思。该刊“编者按”指出:“着眼全局,从战略高度进行审视,从总体上把握好报道,这正是媒体职责所在”。文章认为,当初个别记者的报道以舆论监督为借口,混淆了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关系,以偏概全,抓住一次污染团大做文章,否定十年治污成效,是十分不科学的。

  一、以偏概全,没有抓住新闻的本质真实

  媒体对淮河治污的报道大多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突出问题:一是混淆了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关系,二是以偏概全,没有抓住新闻的本质真实

  有的记者为吸引眼球,在所谓的新闻策划中主要着眼于“曝光”,以舆论监督为借口,寻找“卖点”,制造哄动效应。“投资力度空前,十年大规模治理后又创污染新高。淮河变清何日才有盼头?”“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顺着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千里。”类似充斥着煽情性语言和主观色彩的报道很多。抓住一次污染团大做文章,势必误导读者认为淮河十年治污收效甚微,甚至否定十年治污成效,这是十分不科学的。

  二、严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

  “淮河治污十年花费600亿,淮河水质回到原点”等报道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一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杜撰,二是缺乏真实性的危言耸听。事实上,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十年淮河流域累计投入治污资金193亿元,所谓600亿元投入纯属子虚乌有。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报道提出批评,做报道的记者辩称,他引用的数字不仅是国家和地方投入治污的相关费用,还包括关闭污染企业造成的间接损失。问题是,记者在报道中没有加以区分和说明,在采访过程中也没有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如此片面采访所获“一面之词”自然经不起论证推敲。

  三、虚构或夸大事实,炒作新闻

  媒体的报道对公众具有巨大影响力,一旦报道失实,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曾有多家媒体对淮河流域的“癌症村”――河南省沈丘县黄孟营村做了报道。笔者在该县环保部门实地采访了解到,当地农民长期引淮河水灌溉农田,沿岸地区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都被污染。即使近年治理污染使淮河水质改善,改善浅层地下水质也十分困难。返京后,笔者又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林东昕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潘小川教授,他们都指出,要确定当地是否为癌症高发地区和发病原因,需要开展更详细的污染物检测分析,并对不同地区、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人群等开展流行病学样本对照调查,不能轻易下结论。有的媒体报道简单地把一个村庄的癌症发生率与淮河污染治理效果相联系,下结论说淮河污染治理没有取得成效,显然是不严肃的。

  淮河治污报道相关连接

  2004年4月,有记者报道:淮河十年治污花费600亿,认为淮河水质“回到原点”,质疑十年淮河治污取得的成效,引起社会关注。

  2004年6月20日,新华社发表消息,称“10年来,淮河流域累计投入治污资金约193亿元,淮河治污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2004年8月初,水利部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姜永生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外界“600亿治污无效”的说法是误解,那是把十年来的“治淮”(治洪抗洪)和“治污”混为一谈了。这完全是两个工程,他说,淮河治污只用了190个亿。

  2004年9月15日,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发表文章认为,十年来,淮河流域累计投入治污资金约193亿元。个别记者报道所说的600亿元投入纯属子虚乌有。

2004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指出,10年淮河水污染治理投入193亿元(其中“九五”投入110亿元,“十五”投入83亿元),取得重要进展。24日,新华社对外报道称“经过10年努力,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工业污染占整个污染的比重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群众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沿淮广大干部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