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3
1、水体污染每况愈下 80亿规划求解白洋淀20载之渴
来源:新京报 2006年01月23
1995年,鱼鹰捕鱼队在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河北白洋淀捕鱼。当时这里的污染还没有达到现在的严重程度。李平摄
亚开行拟提供9600万美元先行扶持28个治理项目,河北省冀望十年内解决流域性生态问题。
■核心提示
经年干旱,周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给白洋淀带来二十载之渴。而每年必至、越来越重的水体污染使这块水域每况愈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各方人士便开始启动了白洋淀的拯救之旅。然而,“引黄入淀”等跨省市调水方案或“不解近渴”或先后夭折,本省水资源也日见枯竭。2005年12月,在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的帮助下,保定市和亚洲开发银行签订了一项协议,拟向亚开行贷款9600万美元,治理白洋淀。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而保定市和河北省为解“白洋淀之渴”更是制定了一个十年规划,总投资超过80亿元冀望十年内解决流域性生态问题。
地图上,白洋淀像只大鸟,头东尾西。
安新县位于鸟背,管辖着85%的水域。周大闯每天在这片水域里打鱼。1月9日早晨8点,他撑着冰划子在冰面上滑行。“不能走到南端,那儿的水是黑的。”
等周大闯砸开冰窟窿时,水是酱油色有气味的。直到下午2点,周大闯网上了一兜小鱼,每根如小拇指般粗细。他以3元/斤的价格卖给了餐馆老板,赚了10元,然后回家休息。
周大闯所在的村子是安新县最大的,有5000多人,在他印象中,只有20多户还在捕鱼,“上游的污水冲下来,好多鱼死了。现在打鱼连糊口都难。”
“春天冰化了,水面上一层死鱼,还有阵阵臭味。”王丽琴在去年3月份来过安新。她是保定市发改委外资处的公务员,陪同亚洲开发银行的一批专家来进行考察。
2005年12月,保定市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开行”)签订了一项协议,拟向亚开行贷款9600万美元,治理白洋淀。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这只是第一步。”保定市发改委外资处处长尚瑞琦说,保定市和河北省为治理白洋淀制定了一个10年规划,总投资超过80亿。
但这些钱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问题,尚瑞琦并不乐观。“至少这15亿只能解决些表层问题。”尚瑞琦说,自己是个老保定人,他很清楚白洋淀复杂的上下游关系,亚开行之所以关注是因为,白洋淀是发展中社会的一个流域性生态典型问题。“这不是一个靠钱多钱少就能解决的。”
饭馆流行“炖杂鱼”
光淀张庄在安新县也算是个大村,全村近4000口人,这里家家户户都养鱼。接近年末,村里宽阔的马路上搭了四五个大棚,办着婚丧嫁娶,临时戏台上唱着侯王将相。
这个北方大村几乎没有2层楼高的楼房,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当地村民说,自从1988年从上游水库调水入淀之后,这里才开始养鱼,“刚调水那两年没野生鱼,只好自己网箱养鱼。”
每年入冬后总有一周会让整个村庄痛苦和紧张,位于上游的保定市会在那一周里集中排放污水。当地的说法是,“我们就是保定的‘茅坑’,每年到时就有毒水往下排。”
保定市在安新县的西边。一条府河由西向东,串联起了保定和安新。村民所言的此种污水排放周期得到了保定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证实。
这位工作人员解释,为了照顾到下游旅游业的发展,保定市一般是将污水储存在污水库里,在旅游季节过后的入冬前后集中排放。
而安新县的村民在那个季节里最怕听到的便是村里的小广播,“每年污水排放前都会先广播。”只要广播一响,大家就撂下手中的事,匆匆地往外跑。“必须赶在一天时间内把淀里养的鱼收起来,放在村里自己垒成的小湖里。”村里的小河道中,修建了一条内堤,围成了一个小湖。这是紧急时储藏几千个网箱里养鱼的地方。“来不及转移的都会毒死。”
村里的一名姓杨的妇女据称就是被污水“害死”的。污水下来的那一天,村里广播让大伙转移养鱼。这名杨姓妇女丈夫不在家,自己又跑到上游村里帮哥哥转移鱼,“他哥哥养了几千斤鱼。”最终自家的鱼没人帮着转移,这名妇女心一急引发了脑溢血。
排污前进行广播,是近年常被基层采纳的一个应急措施。河北省水利部门提供的一份报告称:刚恢复调水的1989年,大量污水涌入,带来多起死鱼事件,几年过去,淀里的“黑鱼和鲤鱼的汞含量都超标,”鱼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少,“杂鱼化、小型化”的现象普遍。
当地饭馆中也逐渐流行起了一道名菜:炖杂鱼。
当地渔民说,安新县政府对于污染也很头疼。最终,安新县农业监测站向渔民出具了检测报告,证实了鱼死原因。渔民们凭借报告,数次获得保定市政府的赔偿,“但2000斤鱼就赔1000块,根本捞不回本钱。”
如今,每年上游排污水前的广播依然会在冬天里响起,“大家还在闹,死了鱼,我们就给省城联名写信。还想请律师。”但是律师往往拒绝村里的诉讼,“他们说这类官司太难打。”
现在,村里许多渔民都放弃了养鱼,外出去打工。“现在微山湖那边的养殖户都雇我们帮忙养鱼。”
污水缺水两个结
“真是不敢想象,我1958年到保定的时候,河水捧起来就能喝。”吴梦哲,曾任保定市水利局局长,在他的记忆里,保定市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高污染厂矿开始增多。
1962年保定市排放污水是1579万立方。到了1984年之后,每年的污水排放都超过1亿立方。如今,连接保定和安新的府河俨然已成一条污水河。
保定市环保局自然处的一位官员认为,上述指责有失公允。“我们的污水一期工程在几年前就已把保定所有的工业污水都纳入了。”
该官员介绍,目前保定市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6吨。这个污水工程在1996年还得到过国家奖励。而这个污水处理厂的二期工程在今年也将竣工。它将保定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一并纳入。
尽管污水处理都达标排放了,“污染物指标甚至还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但污水毕竟是污水,这样的水无法养鱼。
府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完全干涸,每年只有污水从这里流过,“污水无法稀释,问题就显得更严重了。”自然处的这位官员说,污水和缺水这两个结是缠在一起的,最后形成了死结。
白洋淀的缺水是资源性的,吴梦哲的解释是,“那是老天爷造成的。”华北地区1963年的大洪水之后,彻底进入了干旱年代,按照吴梦哲的统计,从那时到现在,只有五个相对的丰水年,其余全是干旱年,保定地区尤其干旱,“旱年时,年降雨量就几百毫米,还不够白洋淀一年用来蒸发的。”白洋淀的年蒸发量是1200毫米。
而白洋淀的另一些水是从地下流失的。
吴梦哲到保定后,常去各个村落游走,1970年之后发生很大变化,打井技术突飞猛进,“1979年,深水井可以打到地下200米。”
“86万眼深水井使华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漏斗。”吴梦哲说。“白洋淀每年补进来的水起码要漏掉一半。”
1982年到1988年,连续的干旱,让白洋淀彻底变成干淀。吴梦哲说,那真是场噩梦,“淀底修起了公路,跑着汽车,渔民背井离乡,不会种田的水村农民学着种田。”后来重新注水后,这些修好的公路和田全被淹进了水里。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上游的水土涵养又出现了新问题。吴梦哲这个老水利局长经常巡访上游,“这两年开矿太厉害了,铁矿石涨价后,现在上游的涞源各个村都开采铁矿,那山头就一个个地毁了。”
降雨时,原本就已稀少的水都渗到了泥中,根本就不可能再造成地面径流,汇入淀中。而这些矿主全部交纳了水土保持费用,“但是这些钱能买回来被破坏的环境吗?毁了一块地,要多年治理才能使其生态恢复。”
上游水库的争议
“先有水最重要,其次是水常清。”吴梦哲给淀区的“水问题”排了队:弄来了水,再解决环保问题。
1989年,连续七年的干淀后,负责调水的正是时任保定市水利局长的吴梦哲,他是上世纪60年代毕业的水利干部,对亲身参与修建的上游的大水库有感情,“白洋淀上游有四大水库,我们主要从保定市辖区内的王快、西大洋水库调水。”
河北省水利局和保定市政府共同决定从上游水库放水,产生的费用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支出,“安新县只为每立方水出资2毛”。
吴梦哲开始了极其细心的调水工程,简直就是一场技术主义的调水实验。“逐渐选择在冬天调水,因为那时候不是灌溉季节,沿途都不会用水。300多华里,沿途隔几里地就站着一个水利部门的人,成立了很多渠道管理组,负责看着渠道里的水。”
从1988年到2003年,先后从上游水库中11次调水近12亿立方米补给白洋淀。
如今在安新县许多村民的概念中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上游水库成了抢夺白洋淀水资源的利器。安新县政府一位负责宣传的官员说,上游除了4大水库外,各个乡村还修建了90座中小型水库,“那些水库都是在1958年之后修建的,当初雨水多,是为了防洪。而如今却成了截流的工具。”
“如果没有水库,白洋淀早就成了陆地了。”吴梦哲解释,“白洋淀就像是一个碟,开口大,深度浅。”它的水位超出9.6米,水就要溢出,“那时候多余的水就要放了。”水位如果低于6.5米,就成了干淀。“它的蓄水量只有上下3米。”
“必须通过水库调节,水多时蓄着,淀里没水了,就放点。”而且水库面积小,它的蒸发量只有白洋淀的1/10.白洋淀这个浅碟自身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降水环境。
搁浅的“引黄入淀”
2003年,白洋淀水位又降到了齐腰的高度,快接近干淀了。此时,上下游都处于没水的情况。“那只有进行跨省市调水了。”英若智说。这位上世纪六十年代科班出身的水利专家是著名演员英若诚的弟弟,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跨省市调水方案。
从1986开始,他开始做了数个方案,给白洋淀跨流域调水。其中最可行而最终失败的“引黄入淀”让他惋惜的很。
最终,这个进行了五年的跨省调水方案最终被提交到了北京。如获通过,白洋淀将每年从黄河获得大量的水。水利部的海河流域委员会主要负责海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白洋淀正属于其管辖,他们很支持此计划,但这个庞大工程要经过国家计委(2003年改组为国家发改委)批准。
由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不予认可,该计划最后搁浅。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是由当时国家计委出面组织,由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知名专家组成的。那些国家重大项目只有通过他们的审核认证后才可立项实施。
“他们提了很多意见,比如投资不合理,线路规划不对等等。”英若智回忆,该咨询公司最后以偿付河南的占地费用过多为由,将这个工程给否定了。
“引黄入淀”设想的失败,将白洋淀的调水方案又局限于省内,而省内始终是缺水状态。
2003年,白洋淀面临干淀,且在省内已无水可调。英若智忽然注意到这一年岳城水库的水量异常充分,“用不完的水,都开闸放了。”岳城水库位于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由水利部直接管辖。海河流域委员会也就有了直接调水的权力。海委会当机立断地做主,令岳城水库于冬季开闸放水,这些水整整流了15天,才汇入白洋淀里。
2004年也因此成为多年缺水后的白洋淀水量最充足的一年。有了岳城的水补充,白洋淀才稍稍离开干涸的边缘。
可是英若智、吴梦哲们仍担心这样的调水是偶然性的。果然,2005年,岳城水库无水可调,白洋淀水量再次减少。目前河北省最希望的是南水北调能实施中线工程,“如果有这样的批量生态水进入白洋淀。白洋淀就不会再有枯水的焦虑了。”
南水北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2010年,实施通水,“届时河北省每年能得到30亿立方的水。”吴梦哲说,南水北调的用水并不包括生态用水。具体这30亿立方水怎么安排,现在谁都无从知晓。
亚开行的贷款条件
白洋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治理,主要是从调水和治污两方面入手,而且投资不菲。
河北省先后10多次从西大洋、王快等上游水库向白洋淀补水,总花费加起来也早已过亿。2004年的“引岳济淀”补水工程,水利部和河北省又共同负担了2540万元。
在治污方面,保定市环保局的官员说,1992年到1999年7年间,保定市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入4亿多元。但这些措施仍难见大的成效。
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开始关注白洋淀生态问题。3月份,亚开行组织了一些环境专家、社会学家进入白洋淀进行全面考察。
该行在提供贷款资金的同时,还进行技术援助。他们提出的观念是,“生态恢复必须在一个系统框架内进行综合治理。而不能只治理局部。”
在签订好的协议中,整个治理方案分成六部分,从下游的堤岸建设到上游的供水工程全部囊括在内。尤其突出的是淀区上下游必须要有污水处理厂,以及上游开矿区和水库周边的生态必须恢复。
亚开行该项目负责人说,“亚开行在治理环境方面,尤其是综合治理方面是他们的强项,届时会派综合治理专家到场。”
“这个项目之所以能落实,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刘旭红从中帮了很大的忙。”王丽琴说,刘旭红是保定人。在他的一再催促下,保定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办公室,并由市发改委组织协调提交项目申请。“如果这次再不提交,亚开行的投资方向就不考虑中部地区了。”
“如果没有公众参与,他们就不提供贷款。”王丽琴从没想到过,这竟然是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时所提出的第一个条件。王丽琴在《保定日报》连续刊登了10期的有奖竞答―――如何治理白洋淀。王丽琴说,“这还只是开头,以后他们还会要求组织志愿者,和各种公益活动。”
“而淀区还有好多政府没明白亚开行贷款究竟是怎么回事。”王丽琴曾接到过沧州县政府的咨询电话,询问亚开行将借贷的钱款中他们县能划拨到多少。“这不是划拨多少钱的问题。”亚开行贷款的要求中规定了出资比例,地方政府必须要拿出1:1的配套资金。
在目前已签订的协议框架中,草拟了28个子项目,亚开行将通过国际招标,选择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这28个子项目进行专业论证。
“原本他们说是去年底就来的,但由于招标出了些问题,要延迟到过完春节了。”王丽琴说,对于这些项目,中方也将请一个咨询公司,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对这些项目进行论证。在双方协商下,最终确定哪些项目可以得到贷款。
但对于其中一些项目获得贷款的可能性,王丽琴不是很看好。有些县的绿化项目,地方政府在申报治理费用上一降再降,但对于污水处理厂项目,地方政府都很积极。有些地方政府即使申请不到贷款,自己出资也要建。“环保法里规定了,地方没有污水治理厂,工程项目审批受到严格限制。这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最后问及是否能治理好白洋淀,亚开行该项目负责人说,除了在民间要有高度的参与活动,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政府的意识。如果政府没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只有经济发展意识,那15亿治不好,即使80亿也治不好。
2004年,河北白洋淀发展水上旅游。由于上游污水排放等原因,白洋淀部分水域已变成黑色,捕渔业也受到影响。史利摄
2、民生指数首次揭示环保民意基础
2006年01月23
一、概述
国内首个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民生指数”)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完成,新年伊始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指中国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直接经验或其它渠道获得的对于环境保护的感受和印象,以及对不同生活空间环保现状的评价以及参与程度。
以百分制为刻度的“民生指数”显示,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8.05分。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公众环保关注很高,参与不强。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的“民生指数”显示,公众环保认知度高,但有误区。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宏观的环境污染问题到微观的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圆明园防渗事件等,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层面也越来越广。其中,公众对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宏观环境问题,认知程度均达到了80%以上。调查发现,公众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四大污染源认知清晰,认为工业污染导致的空气污染是目前公共空间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次调查还发现,说到环保问题时,有比较多的公众认为: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数据显示,公众对环境负面问题的敏感程度和关注程度远高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正面的环境问题。
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负责人介绍,事实上,环境保护的外延很广,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公众将环境问题等同于环境污染,是由于公众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敏感所致。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方面是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切实影响到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急需处理和改善;另一方面是一些媒体对环境负面问题偏重报道,对公众产生了不利影响。
“民生指数”显示,公众环保主动性差。目前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环保参与能力差, “光说不练”的占了大多数。更须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不知道应该如何参与。
数据显示,80%以上的公众最近三个月没有参加过环保活动,而参与的公众仅占6.3%,两者之间差距显著;同时,当公众遇到具体的环保活动时,视当时的情况再决定如何参与的比例最高,达到40%以上,自主参与意识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这一点引起多年关注公益事业的中国民生银行的重视,民生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说明公众参与尚有相当大的空间,企业在承担绿色责任,推动公众参与方面,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民生指数”显示,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目前公众最关注公共空间的环保情况,比如空气、水、噪音等,关注程度达到34.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公众对拥有干净整洁无污染的公共环境的期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参与的环保行为却集中在个人的生活空间,并以简单的、浅层次的环保行为为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等。能迅速带来改善并获得利益的环保行为受到大力推崇,而有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并用于日常生活,或主动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或钱物的环保行为,则少人问津。
“民生指数”显示,公众关注环保的出发点主要是个人权益,责任意识淡薄。为“民生指数”研究提供支持的中国民生银行专家告诉记者,公众关注领域和行为的差异说明公众并没有将公共空间的环境保护和个人责任紧密联系起来,而更多的是当环境问题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时候才会去采取一定的行动,而这种行动也属于维护“个人利益”的行为,而不是促进公共环保的行为,公众的环保参与期待“责任公民”意识。同时,目前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虽然目前在法律上得到了肯定,但在参与的具体条件、方式、程序上还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本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式参与,更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合法的。因此,环保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体制,将环保纳入社会公共事务全民参与的范畴,进行环保社会动员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数据
(一)公众环保认知
1、公众对环保负面问题的敏感程度、关注程度较高
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指数、垃圾处理等环保负面问题,认知程度较高,关注程度也较高,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知程度达到85.4%,27.1%的公众表示对环境污染最关心;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程度达到42.0%,最关心可持续发展的只有0.7%。
2、公众看环保: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调查显示,目前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在公众心中,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谈环境保护就是治理环境污染。85.4%的被调查者都存在这样的误区。事实上,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3、公众认为工业污染危害最大目前,公众对生活污染源认知程度最高,但觉得工业污染源危害最大。在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四种污染源中,46%的公众认为工业污染源的危害程度最大。公众认为,工业污染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公共空间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各地能见度低、空气灰蒙蒙的天气比较普遍,最直接的根源就是工业污染。
4、公众对环保权利认知不足,普遍认为权利=清洁+安静调查显示,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不知道民法中有哪些规定。对于宁静权和清洁水权公众听说过的频率较高,但听说过眺望权的比率就比较低。
(二)公众环保信息
1、环保信息公众获取渠道有限目前,公众信息来源主要依赖报纸和电视,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取信息的人数比例均在70%以上。
2、公众环保信息下情上达渠道不熟调查显示,47%的人首先选择向居委会或街道办反映他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但居委会或街道办实际上并不是环保问题直接处理部门。
3、12369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知名度低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的比例很低,只有16%,而在这16%中打过该电话的仅仅只有9.2%。
4、环境日:知其一不知其二公众知晓“环境日”的比例较高,达到了60.5%;但是知道“环境日”具体是哪天的人却较少,仅占知道“环境日”人数的16.2%。
(三)公众环保行为
1、近三个月公众环保行为参与性差调查显示,54.9%的公众最近三个月参加过环保活动的次数非常少;当环保志愿团体举行环保活动时,看情况决定如何参加的公众比例最高,达到四成以上,愿意捐款的比例仅占10%左右。
2、公众现阶段已参与的环保活动以简单的浅层为主节水、节电是目前中国公众最突出的环保行为,但科技含量低。值得注意的是对节水不太在意的比例达到14.4%。有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并用于日常生活,或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较高层次的环保活动比例较低。
3、家庭日常使用塑料袋较多,对其危害重视不够公众对塑料袋导致的污染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家庭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塑料袋,只有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甚至有1/4以上的被访者家庭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了4只以上。
4、愿意多花钱买环保产品,但只希望增加少量费用有近八成的公众表示愿意多花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但是价格增幅以不超过5%为宜。目前最受公众欢迎的环保产品主要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洗涤用品、食品和家用电器等。
5、公众环境保护的理想和实际行动不对称公众最关注公共空间的环境问题,环保行为却集中在个人空间和私密空间。公众环保行为在私密空间的得分为3.84分,在公共空间的的得分为3.19分。
6、5年来小空间环保程度提升很快,期望未来一年大空间会有明显改善公众的环保行为主要集中在个人空间和私密空间,因此5年来,个人、私密空间环保情况好转程度明显高于公共空间与社区空间。公众预期未来一年内公共空间和社区空间的环保情况能有很大改善。
(四)城乡环保差异
1、中国城乡公众对环保现状的感受差异显著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和城镇之间的差异很小,公众环保指数均在68.8左右,与农村的差异就比较显著。城市高出农村7.5分,明显高于地区差异。城市、城镇公众环保意识靠前,但环保行为不足;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均欠佳,但对环境满意程度较高。
2、城市与农村最关注的环保问题城市、城镇公众最关心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农村公众则着眼于最基础的垃圾处理问题。70%以上的农村居民认为最急需解决的是乱丢垃圾对水和土地的污染以及水和土地资源的浪费。40%的城市居民认为汽车尾气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城市与农村对本地环境的看法农村居民还没有认识到本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42%的农村居民认为本地环境问题不太严重;相反,城市、城镇公众普遍觉得本地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比例均超过了40%以上。
4、公众对居住和办公区域最不满意的环境问题60%以上的城市、城镇公众对噪声震动扰民最不满意。将近一半的农村公众对街区环境卫生不好最不满意。
三、反思
(一)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超过60%的中国公众认为目前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
(二)政府处理环保问题的力度不够指数显示,政府处理环保问题的力度不够,尤其是环保理念和制度的创新度(得分60.4分)和环保问题的反映渠道(得分60.9分)远远没有达到公众要求。
(三)国家应该提高环保投入78.8%的公众认为目前环保投入不足,应该增加环保投入。
(四)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公众普遍认为(75.7%)目前环境保护确实很紧迫,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一个人做起,但是依然有10.3%的受访者认为虽然环境保护很紧迫,但那是国家的事。
(五)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八成以上的人认为有必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农村人的意识低于城市和城镇,认为偶尔教育孩子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
(六)即使影响经济发展也要给予环境保护优先权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中国公众最支持即使影响经济发展也要给予环境保护优先权。这一选项的分值是3.97分,高于其他所有选项。
(七)环保问题要两手抓,一手抓法律制裁,一手抓公共教育公共教育和增加法律制裁是目前中国公众最推崇的改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认为这两种途径最有效的人数比例均在1/3以上。
(八)最有效治理污染的措施是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公众认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维护环境是最有效的措施。将近半数的公众持这种观点。
四、中国公众环保十大认知
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005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发布的数据中我们找到了确切答案。该指数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民生指数”对“污染源认知程度”、“个人空间环保行为”等34个环保指数进行了科学量化分析,记者从中选取了十项公众环保认知,以此反映我国目前的环保现状。
1、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污染导致的空气污染;
2、公众了解最多的环境权利是宁静权和清洁水权,比率分别达到64.2%和53.1%,仍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公众所有的环境权利都没听说过;
3、公众最常用的环境投诉方式是向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反映情况,而知道“12369”这个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电话的不足20%;
4、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最直接的方式是节电、节水和节约用煤,主动参与公益环保活动的很少;
5、公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是政府对环境问题反应不及时和处理缺乏有效性;
6、公众认为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法律制裁和公共教育,比率分别达到34.9%和37.0%,远高于其它方式;
7、公众对本地环境污染现状的最普遍评价是比较严重,总体达到了42.6%,远高于26.8%不太严重的评价;
8、公众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是乱丢乱放垃圾对水及土地的污染、汽车尾气引起的空气异味,其中,农村居民最关注前者,而城市居民最关注后者,比率分别达到71.0%和42.4%;
9、城市公众对居住和办公区域最烦恼的问题是噪声、震动扰民及交通阻塞,比率分别达到49.6%和44.2%;
10 、公众提出最多的建议是国家应当增加环保投入,比率高达78.8%。
“民生指数”由北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参与研究与管理,中国民生银行给予支持。
五、附录: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项目定义
关注度:对特定领域某些现象或者某个特定事物的兴趣和关心度;
认知度:对于特定领域某些现象或者事件的记忆和识别度;
参与能力:公众对于特定领域事务或者活动参与的自我认识、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体现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总称;
评价能力: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以及经历对自己经历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作出相应评价,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3、山西高平市丹河源头水质遭到大面积污染(图)
来源:山西日报2006年01月23日
长平井区直接排放超标废水的排污口
排放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汇入上游流下的清水中。
1月14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山西高平市丹河源头的水质遭到大面积污染。排放超标矿井水的是位于寺庄镇丹河源头掘山村的山西长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平井区,每天排放
的废水约2000多吨,致使丹河源头水质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源地。任寒摄
4、垃圾包围的村庄 江苏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1月23日
新华网南京1月22日专电 楼房遍地、别墅成群,这是苏南农村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然而,记者前不久在江苏农村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在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业化飞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工厂废水横流,河里漂浮着垃圾,黑黑的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漂亮的农家小院被垃圾包围着。现代物质文明与污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如今口袋鼓了,房子宽敞了,但村中的环境却少有人管。不少农民认为,要提高生活质量,一味追求收入而不顾环境的生产方式应该改变。他们希望彻底治理“垃圾里的村庄”,还昔日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
河水: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
记者前不久到江苏省无锡市东港镇采访,这里街道宽敞,小车奔流不息,街道两旁工厂密布,置身此地已分不出这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八里桥村口,50多岁的村民乔桂凤正在一方池塘边洗衣服。池塘不大,半亩左右。水草已占据了池塘的一大半,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垃圾。乔桂凤一边清洗衣服,一边用手“驱赶”着漂来的杂物。
村民们告诉记者,近十多年来,农村的水环境特别是中小沟河、池塘,变化很大。有些村民唱起了段子: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可以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现在则是生态破坏。村民说,在这些污染中首要是工业污染。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被称为“嘉亿企业”的一家工厂,这是一家生产摩托车配件的企业。它的后面是一条小河,车间里排出的污水沿着一根管道排入河中,河面上杂草丛生,河岸边到处是厂里堆放的垃圾。村民说,几年前这条河还比较清,自从这家工厂来了后,河水就被污染了,而且把周围的池塘也污染了。
来到村中,记者看到农民的住房几乎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楼,村中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小楼门前卫生还说得过去,但屋后却难以下脚。村民唐国贞开了一家小商店,他告诉记者,现在口袋鼓了,吃穿不愁,就是村里的环境没人管。
肥料:“庄稼一支花”变成污染源
一大堆垃圾就堆放在村头路边,10米远处就是漂亮的农家小院和两层小楼,这是记者在宜兴市周铁镇陈桥村看到的情景。垃圾堆旁“文彬摩托车行”附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周铁镇到处都是化工厂,到处都是垃圾,这里还算干净的。周铁镇的中和村附近的几条河里都长满了杂草,河水像盖了一层盖子,由于长期无人清理,水越来越少,河越来越脏。
记者来到扬州市下辖的江都市周西镇楼庄村,村民田志高家的猪圈就在水塘边,水塘连着村中的一条河。猪粪先被排入水塘里,再经雨水一冲即流入河中。老田说,河里的水已多年不用了,村里的人要么吃井水,要么吃自来水。他说,10多年前河水可清了,那时一到冬天农闲时候,村里的壮劳力就下河把淤泥搞上岸再和些青草,经过一个冬天发酵,就成了很好的当家肥。但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河里的淤泥就没有清理了。
记者看到,两边的河堤坍塌了许多,河面上水草众多,水深处不足一米,河底肥沃的淤泥泛着气泡一个个往上蹿。老田说:“过去的用来造当家肥的‘宝贝’如今变成了河水污染的祸首。”
据记者调查,当前农村相当大一部分畜禽粪便等各种垃圾都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水体、土壤、空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江苏省环保厅专家吴天马说,近20年来,江苏省化肥日渐代替有机肥,不但造成禽畜粪便和人粪尿的严重浪费并污染环境,还形成了化肥与人畜禽粪便双重污染。
环境:建设新农村不该被遗忘
扬州市邗江区委农工部一位干部说,现在,费工费时的农活,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河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一些新的耕作方式对农业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耕作机械和耕作技术不配套,秸秆难以就地还田,农民便将秸秆付之一炬,有的甚至直接将其推入河里,河塘成了“天然垃圾场”。传统农业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被高投入、高污染所替代,许多能源、肥源变成污染源。
东台市农业局局长高永俊对记者说,因为费工费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兴办的沼气池大量消失。农村垃圾因其非有机质成分增加,已不再制作农家肥,而是在家前屋后、河边桥头任意堆放,而管理与处理处置方法又十分原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村环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目前,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一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基本是空白。10多年来,农村环保除各种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投放外,对面上工作几乎无资金投入。村级组织对农民的号召力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出现农村公共环境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县乡政府部门普遍感到农村环境管理难度很大。
一些政府部门为农民做好事,却带来负面影响。记者看到有些农民建造楼房,使用抽水马桶,粪便直接排入水体。一些地方改厕,建造三格式化粪池,居民卫生条件改善了,住宅周围的河道污染却加重了。有些地方新建乡村公路,路经大河则建桥,遇到小河则筑填,形成一批断头沟半截河,活水变死水,死水变污水。
江苏省农林厅环保专家周荣荣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垃圾远离村庄。作为地方政府应该转变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地把工作方针转到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上来。
5、新华网:新一轮咸潮将再次影响广东中山珠海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月22日 19:17
新华网广州1月22日电(肖文峰、岳水婷)随着上游来水减少,珠江水域下游咸潮出现反弹。1月21日凌晨开始,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咸潮开始缓慢上涨。专家预计,未来几天咸潮活动将越来越活跃,将再次影响广东中山市南镇、全禄水厂,珠海市平岗泵站的取水。
来自广东省水文局的咸情预报显示,随着珠江压咸补淡调水人造洪峰流量全面进入珠江三角洲,西江河道的水位、流量也开始全面下降,目前西江已经回复到调水前的流量水平,广西梧州以上河道的流量已全面下降,广东境内也回落明显。随着上游来水的减少以及下游咸潮攻势的反弹,21日凌晨开始,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咸潮开始缓慢上涨。
专家预计,磨刀门水道咸潮未来呈上溯的势头还将加强,沿程各水厂水闸咸度提高,随着潮汐活动的加强和上游来水流量的减少,未来几天咸潮活动将越来越活跃,开始新一轮影响中山市南镇、全禄水厂,珠海市平岗泵站的取水。专家建议从明天开始珠海等市适宜从抢淡、蓄淡转向保淡、护淡,切实保障春节期间有足够的优良水资源饮用。(完)
6、光明日报:三峡大坝左岸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来源:光明日报 2006年1月22日 09:49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郑北鹰日前从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三峡临时船闸改建冲砂闸工程混凝土提前4天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与三峡大坝左岸顺利实现对接,这标志着三峡大坝左岸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三峡冲砂闸工程具有挡水、泄洪等功能,是三峡工程能否按期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关键性工程之一。在建设冲砂闸施工中,为解决混凝土错台、挂帘、浮浆厚等施工“顽症”,施工人员用巧妙精细的施工工艺,采取多项措施,弘扬“严字当头、科技领先,质量第一、奉献至上”的三峡精神,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三峡工程按期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
7、江苏:南水北调东线103个治污重点项目年内开工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月22日 11:29
新华网南京1月22日电(记者姜涛)记者从江苏省环保部门了解到,江苏省将在年内投资59亿元,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开工建设103个治污重点工程。这些重点治污工程投入运行后,将确保到2007年调水源头的“清水通道”及出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据了解,这103个重点治污工程包括调水源头14个控制单元的小流域治理工程、“清水走廊”沿线26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65个重点污染源的“二升一”达标再提高工程和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限期治污示范工程等。
为确保治污工程如期建成,江苏省将吸纳各类资本投入治污工程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筹集25亿元治污基金,全部用于治污工程建设。江苏省还将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上调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将南水北调东线地区的污水处理费调至0.80元/立方米以上。
此外,江苏省还将积极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南水北调东线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给予贴息。今后,江苏省级财政每年将拿出3000万元,建设、环保等部门也将出资750万元,对南水北调东线污水处理厂已建、在建的管网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