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6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法制日报: 数据显示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2、中国新闻网: 环保总局暂缓审批福建马坑铁矿采选工程
3、扬子晚报: 国家开发银行介入太湖水环境治理
4、中新社: 中国近30年海平面上升90毫米 沿海城恐被毁灭
5、新华社: 污染反弹严重省份将暂停安排国家支持项目
6、新华网: 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处于全面衰退中
地方信息:
7、北方网: 贵州六盘水副市长因环保作假受处分
8、新华社: 山西:65家环境违法企业上了“红黑榜”
民间环保:
9、重庆时报: 五位老太状告环保局:“不通报污染是袒护”
环保人物:
10、CCTV: “淮河卫士”霍岱珊:戴着防毒面具去河边拍照
深度报道:
11、东方网: 长江遭遇百年罕见枯水期(图)
12、国际先驱导报:被曝光跨国公司欲将污染转嫁本土企业
13、经济参考报: 生态破坏安全隐患大 宁夏石嘴山煤炭盗采见闻
环境时评:
14、光明日报: 我们能做到“以用塑料袋为耻”吗?
15、国际在线: 盛大林:“环评报告”不应含有“战略评价”
1、数据显示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来源:法制日报 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081714754163.shtml
本报北京1月15日讯 记者蔡岩红国家海洋局今天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比2006年减少约0.4万平方公里,但污染程度仍然严重。
据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李海清介绍,我国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特别是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1%,比2006年增加约0.4万平方公里。
据了解,影响我国近岸海洋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陆源排污。去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在实施监测的573个入海排污口中,发现约87.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其中广西、江苏和浙江省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居全国前三位。
2、环保总局暂缓审批福建马坑铁矿采选工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154214757638.shtml
中新网1月16日电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通知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暂缓审批马坑铁矿新增500万吨/年采选工程。
国家环保总局指出,经查,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技改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生产,但尚未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鉴于此,环保总局决定暂缓审批本次马坑铁矿新增500万吨/年采选工程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按照“以新带老”原则,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应对原有工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治理,解决环境欠账。
环保总局并强调,该项目环评文件未经环保总局批准,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3、国家开发银行介入太湖水环境治理
来源:扬子晚报 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090114755270.shtml
本报讯 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昨天在南京金陵饭店隆重举行。
会上,省政府和国开行领导就太湖治理项目及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并签订《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促进太湖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江苏省政府委托国家开发银行担任太湖水环境治理财务顾问,为太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陈春林)
4、中国近30年海平面上升90毫米 沿海城恐被毁灭
来源:中新社2008年01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81730.html
国家海洋局今日公布了二00七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指出近三十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显著。
据称,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每年二点五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总体上升了九十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一百九十六毫米,上海次之,为一百一十五毫米。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二00七年上升三十二毫米。海平面上升与异常气候事件进一步加重了风暴潮、赤潮、咸海入侵与盐渍化等海洋灾害。
国家海洋局官员指出,气候变化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必将对沿海经济和公众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手段,对沿海城市港口、码头可能会造成毁灭性后果。对此,国家海洋局采取了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如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对所有海洋工程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海水盐渍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措施等。
据悉,以前三年公布一次的《中国海平面公报》现改为一年一次,不仅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形势严峻,而且更是为了满足公众对海平面变化的知情度。 (于菲菲)
5、污染反弹严重省份将暂停安排国家支持项目
来源:新华社2008年01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072/6778574.html
新华社贵阳1月15日电(记者李忠将)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2008年起,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国家环保总局将暂停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
日前在此间召开的“首届赤水河流域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说,自2008年起,我国又有一项环保新政策施行,国家环保总局将对跨省界断面水质按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
孙佑海说,这一环保新政对于违法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但对于已经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企业来说,却是一个机遇。
6、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处于全面衰退中
来源:新华网 2008年01月1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15/content_7427973.htm
新华网贵阳1月15日电(记者李忠将)因开发过度、利用过度、污染过度,长江的水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长江水生生物链中上、中、下端的各物种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之中。
日前,在贵阳召开的“首届赤水河流域发展与保护高峰论坛”上,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赵依民说,长江作为生物基因的宝库,水生
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经难觅其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鱼更是绝迹多年;“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数量也急剧下降,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鱼苗发生量也自2003年开始锐减,2004年至2006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仅为2003年前的10%。
赵依民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长江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有记载的长江水生生物有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特有、珍稀鱼类和野生保护动物。我国淡水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共有6种,其中4种都生活在长江。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宝库和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
7、贵州六盘水副市长因环保作假受处分
来源:北方网 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040314751808.shtml
本报讯(记者章轲) 曾向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弄虚作假”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日前受到行政处分。
昨日上午,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首次披露:“对于六盘水案件,监察部门已经作出处理。”
“对该市副市长进行了处分,但不是很重。”陆新元说,“一年来,六盘水对环境污染加大了整治力度。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还是认可的。”
2006年9月下旬,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到六盘水市。在汇报会上,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公开否认该市存在煤化工企业污染、否认饮水安全存在隐患。
经调查,督查组发现煤化工是六盘水市重点发展产业,有焦化行业32项,这些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督查组当即提出了严厉批评。
当年10月11日,本报以《七部委督查违法排污六盘水遭遇》为题,率先报道了六盘水市政府向督查组隐瞒该市煤化工企业污染、否认饮水安全存在隐患等事实。两日后,环保总局发出通报,证实六盘水某些领导接受排污督查时弄虚作假。
2006年11月21日,监察部和环保总局将“贵州六盘水市副市长弄虚作假欺骗督查组”一案列为2006年第三批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的案件。
陆新元昨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召开的环境维权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保总局每年处理的环境违法案件有2万多起,接到的环境突发事件平均2天一起。但目前环境维权还非常艰难,执法环境不理想。
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长顾问吕克勤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地方保护主义成为制约我国环境保护、环境执法、环境维权的重要障碍。“企业是本地的,政绩是自己的,环境是大家的”,这些思想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监察厅副厅长宋寒松昨日表示:“最高检今年将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渎职犯罪查处力度,年底会有一个结果向全国人民交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8、山西:65家环境违法企业上了“红黑榜”
来源:新华社2008年01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82124.html
山西省环保局日前公布了2007年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结果,65家环境违法企业上了“红黑榜”,其中54家违法企业被评为红色等级,11家严重违法企业被评为黑色等级。
在公布的“红黑榜”上,临汾钢铁公司二峰山煤矿、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热电厂等企业因环境违法,被评为红色等级;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煤气化公司、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公司等企业因环境严重违法,被评为黑色等级。
被评为红色和黑色等级的企业,将在贷款、项目申报、融资上市等诸多方面受到制约。两次被评为红色和黑色等级的企业,将受到从重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2007年,山西省环保局对124家中央和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环境行为评价,太原、阳泉等8市环保局对本市辖区内的377家省属以下国企和其他企业进行了环境行为评价。
据介绍,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综合评判和定级,评价结果分绿色(优秀)、蓝色(优良)、橙色(基本达到要求)、红色(违法)、黑色(严重违法)五个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挂牌标示。(记者陈忠华)
9、五位老太状告环保局:“不通报污染是袒护”
来源:重庆时报 2008-1-16
http://www.cfej.net/Environ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350
以巫秀益(右一)为首的五位村民集体状告铜梁县环境保护局
周祖英的脚严重受伤
“我小时候,村里的溪水清亮得看清水底的鹅卵石,经常和同伴们一起,下河摸鱼、游泳。可自从铜梁红蝶锶业公司到我们这里后,水变成了‘墨汁’,而这条河,是我们的唯一水源。”81岁乡村女教师巫秀益,昨天将铜梁县环保局告上法院。提及往事,她不禁悲愤交加,还称“还我蓝天绿水”。
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墨汁”
家住铜梁县安居镇象山村5组,81岁的退休女乡村教师巫秀益,指着那条陪伴她祖祖辈辈的小河说,这条河叫黄家浩,这条河养育了她一辈子。小时候,这里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黄家浩当时河水清澈见底,不管多深,掉只鞋下去,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巫秀益说,14年前,一个叫重庆铜梁红蝶锶业有限公司的单位,入住了她们所在的安居镇;从那时开始,黄家浩的水色开始慢慢变深,现在,就完全像墨汁一样了。
“噪音还能强撑着忍受,但恶臭、粉尘、刺鼻的硫化氢气体,让我们出门不得不用东西捂住鼻子。”安居镇的居民们说,现在天气冷,还稍微好点,到了夏天,臭的没人敢到河边去。
金黄稻谷1小时内全变黑
象山村村民们说,这些年来,村里因为水、空气污染,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先是连续几年渔业养殖户,多达140多万斤的鱼被毒死;2005年的一天中午,村里10多亩即将成熟的黄灿灿的稻谷,在一小时内全部变成了黑色。而最后,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称这是“种子原因”造成的。
“这样的怪事,在村里不断发生。”村民们说,红蝶公司入住前,在村里,几乎没听说过什么人患癌症,而在红蝶公司入住后,患癌症的村民越来越多。2000年的一天,村民周祖英从家里出来,不小心一脚踩进了红蝶公司倾倒在她家附近的废渣,当她回到家后,双脚开始溃烂,“到现在也没办法治好。”周祖英说。
5村民将环保局告上法庭
2007年9月18日,象山村居民拨打了12369环保投诉电话,投诉红蝶公司违规倾倒工业废渣的情况。铜梁县环保局派执法人员立即赶赴了现场,执法调查。但调查结果,始终没有公布,也没有送达给举报此事的象山村的村民。
多次向铜梁县环保局索要检测结果未果的情况下,5位村民将环保局告上法庭,要求环保局履行法定职责,向村民送达环境污染检测报告,查处污染行为。
认为不通报结果是袒护
法庭上,巫秀益对县环保局的工作态度极为不满。“事到如今,都三个多月了,也不见结果。”她甚至认为,县环保局是在袒护违法偷排的企业。
告环保局的目的,就是讨要知情权。庭上大多数时间是巫秀益在发言,曾是小学教师的她口齿伶俐,表述观点有条有理。
巫秀益称,她们的唯一要求,就是让县环保局履行法定职责,向5名原告送达环境污染检测报告,查处污染行为,责令红蝶公司排除危害,并通报查处结果。
原告之一的周祖英还在当场卷起裤腿,露出流脓的脚说:“这都是倾倒的废渣害的。”周称,如今河里大量的鱼死掉,就连村民的水井也被污染。
庭上激辩
环保局:“检测结果不得随意公布”
法庭上,面对诉讼,环保局的代理人称,“没有一条法律,一个规定说我们有职责向你们送达检测报告,我们只与被举报企业发生行政关系,与你们无关。”
村民:“我们是举报人,也是受害者,有权知道是否存在污染,污染有多严重。”
环保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中的规定,检测结果不得随意公布。我们如果公布了,是要承担责任的,这责任,谁来承担嘛?”
村民:“你们环保局不作为!”
环保局:我们接到投诉后,对红蝶公司做出了1万元的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里写明的理由是“红蝶公司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经过审理,法庭宣布休庭,将择日宣判。
希望和环保局局长对话
铜梁县环保局的代理律师觉得“无辜”。他称,经调查取证,红蝶公司的废弃渣场的确存在封场措施不完善的问题,致使污染环境的液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流入河沟,但县环保局已在去年11月26日对该公司罚款1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如何处罚以及处理结果,可以不向村民通报。
庭外数十名旁听群众议论纷纷。旁听群众认为,罚款只是环保部门的一种手段而已,并没有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村民们认为,其实环保局打个电话告知处理结果,也许村民就不会和环保局在法庭上相见。
昨日,法官没有当庭宣判。走出法庭后,巫秀益说,本来以为可以与县环保局局长对话,没想到县环保局只派了代理律师出庭,“环保局一把手不来,怎么能听到老百姓的真实想法啊!”
10、“淮河卫士”霍岱珊:戴着防毒面具去河边拍照
来源:CCTV 2008年01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81046.html
他曾是某些排污企业眼里的"眼中钉",也曾是个别地方官员眼中的"麻烦户",他建立了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直击淮河污染根源,倾力参与淮河治污,他用镜头见证淮河十年治污之路,被环保总局称作"淮河上的一双环保眼","淮河卫士"霍岱珊做客新闻会客厅,敬请关注。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在2007年评选出的年度人物当中有一位老先生,他同时获得了三个称号,他是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他是2007年十大法制人物,他也是中国生态小康论坛评选出的年度十大贡献人物,他是谁,究竟又做了什么呢?
随着在2007年频繁获奖,一位长期关注淮河流域生态变化的环保志愿者进入了公众视野,他就是被沿淮群众称为"淮河卫士"的霍岱珊。
今年54岁的霍岱珊家在河南周口市,淮河主要的支流沙颍河流经这里。从1998年开始,为保护淮河沿岸生态,唤起公众关注,十年间,霍岱珊先后走过二十多个县市,行程近5000公里,沿途拍摄了近两万幅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作品。
李小萌:今天我们就请到了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的会长霍岱珊先生,霍先生您好。前面我们知道您一口气获得了很多的荣誉称号,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拿到年度人物,被肯定,被赞许,心情愉快吗?
霍岱珊:每一次获奖,没感觉心情特别愉快,也有人问我,你是不是有成就感,我没有这种成就感,我只能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么多的奖,如果环境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美好的环境,不会有这些奖项。
李小萌:这段日子据说您很忙碌,我们的记者联系您的时候电话常常都是占线,您在忙什么呢?
霍岱珊:我们现在主要是做拯救淮河希望工程,概括起来说两句话,向政府说实话,为老百姓说公道话。更具体的把它化解为三件事情,一个就是对淮河水污染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和监督,另外对淮河水污染危害严重的区域实施清洁饮水救助和医疗卫生救助。最后我们还希望达到一个实现四项诉求,就是求证、求解、求助、求变,建设我们的生态小康村。
李小萌:已经梳理得非常有体系了。
霍岱珊:做得时间长了,就有一些条理了,在思考方面也更侧重于理性。
十年前,霍岱珊是河南某地方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他曾拍摄大量的新闻和风景作品。作为一位摄影记者,由于职业的需要,他的摄影镜头拍摄的内容在最初并没有太多选择,而真正把镜头对准淮河,并最终辞去报社记者工作进而成为环保卫士,这个巨大的转变最初和他的一张摄影作品分不开。
霍岱珊:这张照片是孩子们在戴着口罩上课。这是1998年淮河九期达标之后,还有这种现象,是我在考察的时候在一个村庄拍的照片。
李小萌:您在现场的时候闻到的气味是怎么样?
霍岱珊:非常刺鼻的气味,就是让人要窒息的那种感觉,呼吸不畅快,而是尽量很想屏住呼吸那种感觉。
李小萌:这个教室离河有多远?
霍岱珊:一百米,很近。
李小萌:您给这张照片起了个什么名字?
霍岱珊:花朵抗拒污染。
李小萌:这张照片后来起了什么作用?
霍岱珊:这个照片后来得了奖,得奖之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当然领导也是更加关注,河南省首先是一个副省长到这个学校去察看,也到了村庄去察看,当然是微服私访,轻车简从,这个事情做得很好,给这个村庄打了一眼深水井,给这个学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大了环保的投入和执法的力度。
【1】 【2】 【3】 【4】 【5】
11、长江遭遇百年罕见枯水期(图)
来源:东方网 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030014751406.shtml
枯水的长江 通讯员 王取发 摄
2008年1月8日,长江水利网汉口水文站监测,当日该站水位为13.98米,是有水文记录142年以来,长江出现的罕见低水位。
正处在长江边上的“水上”城市,目前要为吃水犯愁了。监利、洪湖等,如今都因为长江枯水或多或少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
而在历年都会产生的枯水期船舶搁浅问题,在去年年底显得尤为突出,长江上露出了数以千计随处可见的沙洲和“岛屿”,对航道造成了严重影响。去年12月10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副部长徐祖远亲临长江中游窑监段调研枯水现场。
同时,由于长江枯水,水体污染现象加剧,野生中华鲟等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的命运也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更有人担心,长江枯水有可能再次导致洞庭湖水位下降,洲滩长时间裸露,这些条件将为田鼠的繁殖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洞庭湖今年还有发生鼠患的可能。
百年难见的枯水
原本浩淼的长江,将湖北监利和湖南岳阳遥遥隔开。平常只有依靠巨大的渡船才能渡过的江面,现在,这些冬泳爱好者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抵达对岸。
1月4日下午,长江监利江段,江风吹过,寒风刺骨。
江水已退出好远,江边的泥地已干枯,形成大大小小田字形的裂痕。大风吹过,尘沙漫天。
监利农民李长敏正在埋头侍弄他的一片蒜地。“冬天江边温度低,要给大蒜盖上一层稻草。”李长敏说。
这里是长江边上的一块荒地。长江进入枯水期以来,江水退得很远。李长敏就在这个尚还肥沃的江边开垦出了一片菜地。
经过了两个月的栽培,她的大蒜已长成10多厘米。而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
李长敏并不担心大水会淹没她辛苦开垦出来的荒地。“长江水要涨到现在这个地方,还得好几个月时间呢。”
就在她身后不远的江段,前不久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堵船。她向记者这样描述:“几百艘大船,一艘连一艘被堵在这里了,估计有好几公里长,我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
江边,监利冬泳协会的十余名队员站在一艘驳船上,摩拳擦掌。
一个队员伸开双臂,一个猛子扎进了江心。大约半分钟之后,他浮出水面,头上满是泥沙。他在江中站直身子,用手在胸前比划着,大声招呼其他的队员。“只有这么深,还怎么玩水啊!”
原本浩淼的长江,将湖北监利和湖南岳阳遥遥隔开。平常只有依靠巨大的渡船才能渡过的江面,现在,这些冬泳爱好者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抵达对岸。
原本热闹非凡的两地之间的渡船也停航了。“小船足以渡江了。”守着轮渡的一个工人告诉记者。这个大型的轮渡,也完全在长江边上搁浅。
记者在正在施工的荆岳大桥建设工地旁看到,从荆州白螺镇通往岳阳的过渡水道中,大量浅滩露出水面。附近居民告诉记者,2005年第一次看到江底的浅滩凸出水面,今年露出来的面积比往年都大。
监利当地摄影爱好者邓先生也举起了照相机,寻觅着枯水的痕迹。他将镜头对准了断裂的锈迹斑斑的铁锁链,满是裂痕的江边滩涂。
“今年的枯水百年难见!”邓先生说。
滨江县城的吃水难题
“守着长江却吃水困难,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监利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吴春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说到2月份,长江的水位还会有所下降,到时候,我们恐怕要将取水管伸到湖南了。”
监利县,一个长江边上有着20余万人的县城,目前却因吃水问题而犯愁了。
“守着长江却吃水困难,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监利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吴春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说到2月份,长江的水位还会有所下降,到时候,我们恐怕要将取水管伸到湖南了。”
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生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监利20多万人的自来水需求了。现在,监利县城4层以上的楼房已不能正常吃水。最近两个月,自来水公司多次在当地媒体上公告,让当地居民们在枯水期注意储备自来水,以免停水。
“20多万人,冬季每天自来水的需求量大约在6万立方米,现在取水的泵船不能满负荷运作,哪能达到那个生产量呢?”吴春平很无奈。
在位于长江边上的监利自来水公司一水厂的取水泵船上,本报记者见到了年近60岁的老自来水人王祖福,他已经在这个泵船上工作了4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今年是枯水最为严重的年份之一。
这艘泵船所在的位置,因常年取水,取水口已形成了巨大的深槽。“现在这个泵船还能勉强取水”,王祖福说。
而在上游约2公里处,二水厂的泵船已完全搁浅。监利自来水公司不得不再次花钱购买了另外一艘泵船,专门供枯水期用。
新旧两艘泵船之间的距离已相隔将近1千米。新泵船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泵船所在位置最浅的地方只有0.6米。泵船完全不敢开足马力抽水。“马力太大,抽起来的全部是泥沙。”
为了与枯水作斗争,监利自来水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次改变取水方式,仍然跟不上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长江枯水。
1999年,该公司投资100万,启动了一矶头至二水厂的临时饮水工程,每天定时取水18个小时,以解决短短几个月的枯水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办法越来越不奏效。“枯水时间长了,临时的取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02年,该公司采取二级取水的方式,新增一艘泵船。“枯水的月份长了,原来在水厂附近的泵船只有在洪水期才能正常启用。”
“1996年之前,每年的枯水期大约只有3个月时间,而现在每年却只有3个月能正常吃水了。”吴春平说。
“黄金水道”告急
据长江航道局统计,去年10月以来,长江主干线已经发生40余起船舶搁浅事故。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在2007年12月5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长江中游因枯水形势严峻进入二级橙色预警状态。
在历年的长江枯水期都会产生的船舶搁浅问题,在去年年底也显得尤为突出。
因为长江监利段窑监航道堵船严重,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去年12月10日,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副部长徐祖远亲临长江中游窑监枯水现场调研。
“因为一个航道的堵塞,交通部长亲临现场,这还是第一次。”长江航道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自去年10月份进入枯水期以来,眼看着长江中下游的水位一天就退半人高,长江航道局航道处处长、长江航道局战枯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万大斌就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
由于上游来水偏少,长江中游频现“肠梗阻”,据长江航道局统计,去年10月以来,长江主干线已经发生40余起船舶搁浅事故。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在2007年12月5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长江中游因枯水形势严峻进入二级橙色预警状态。
据介绍,今年搁船事故发生频率远远高于往年同期。仅中游“超吃水”船舶搁浅事故就多达33起。
据长江航道部门分析,枯水期提前到来,“节奏太快”。枯水期一般指头年11月到次年4月。每年年初2月,水位会达到最低,是真正的“决战枯水”高峰期。但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自11月底以来,险情不断涌现,疏浚工作提前进入紧张期。枯水给通航骤然施加了压力。同时,“超吃水”现象频频出现。
“当然,超吃水造成搁浅最终还是因枯水引起的。”长江航道局办公室一位人士说,超吃水问题,在丰水期根本显现不出来。
另外,由于长江干线航道尚未完成系统治理,航道基本还处在天然状态,枯水时节,浅滩裸露,航道浅窄,弊端尽现。“整个长江上,像窑监这样的浅水航道一共有16个。”尽管每年枯水期来临之前,航道部门都会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但是,终究不能治本。”
枯水,让长江航运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此前,长航集团运输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目前长航集团在整个长江段每月货运量达400万吨,仅枯水期增加运力所增加的油耗便达2000万元。
“湖北和武汉因为承东启西的天然地理优势,该段的长江理应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但是堵船却是其致命的弱点”,长江航道局官员告诉记者。
一个可喜的消息是,在未来的几年内,国家将投入巨资对长江航道进行综合整治。“这些整治工程基本都集中在湖北省境内”,这位官员说。(来源:长江商报)
[1] [2] [下一页]
12、被曝光跨国公司欲将污染转嫁本土企业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01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08-01-16/080114754056.shtml
中国环保风暴刮向跨国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正在将污染转嫁给本土企业。
“是钻中国宽松环境管理制度的空子,还是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跨国公司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中国环保风暴刮向跨国公司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今麦郎说,它的企业价值观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然而对待排污问题,这家以制造方便面为主营业务的跨国公司却并不老实。
1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表示,去年11月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对2004至2007年间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跨国公司进行专项督察后,未发现查处时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但有三家公司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其中一家就是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
今麦郎总裁亲赴北京沟通
就在这一信息发布两天后,今麦郎总裁范现国亲自从位于河北邢台的今麦郎总部赶到北京,找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沟通。在该中心制作的2006年、2007年水污染地图上,今麦郎总公司以及各地分公司曾数度入选,这还不包括今麦郎合资方日本日清公司的两家独资企业。
“他的态度很诚恳,承认确实存在问题,希望我们能协助他们找到适当的技术,并建立一个废水处理体系。”马军说。根据陶德田披露,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三同时”设施未完全到位,污水超标排放,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也未提出延期试生产申请,主体工程就已投入生产。
马军在向范现国推荐专业环保公司的同时,也没忘借这个机会“教训”他一番。“即便品牌推广做得再好,市场再大,如果环境保护做不好,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巨大的制约,社会不会认同这样的企业。”
总裁主动登门造访源于之前已有的交流。早在去年3月,该公司一位经理就找过马军。彼时,马军联合其他环保非政府组织发起了一个“绿色选择”的倡议,即针对一些污染超标的企业,建议消费者在改正之前谨慎购买它们的产品。名单中就包括今麦郎的前身——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马军记得,当时,那位经理向他作出了整改污水设施的书面承诺,但结果却是对方违背了承诺。与今麦郎相比,国家环保总局披露的另外两家跨国公司——欧诺法装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却连回应都没有。
跨国公司转嫁污染责任
其实,不愿回应质疑的远不止这两家跨国公司。“治污成本比处罚成本高,他们当然选择罚款,罚款最高不过20万,大公司根本不在乎。”马军说,在国外,罚款最高达上亿美元。
以今麦郎为例。根据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环境保护局2007年9月份披露的数据,出现污染问题的今麦郎食品(宝鸡)有限公司被责令追缴了2005年、2006年排污费,并处2万元罚款。 而在今麦郎集团的网站上,2004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就高达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将质疑的目光聚焦在跨国公司自身污染问题上时,与跨国公司相关但却隐蔽的污染链条却常常被忽视——供应商。“这比跨国公司自身的污染更值得关注。许多跨国公司将高污染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大陆、港资、或者台资的企业。在享受低成本供货的同时,却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供应链条。”马军说。
马军举例说,沃尔玛最大的供货商之一、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就曾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据2006年6月广东省环保局披露,这家港资企业每天偷排高浓度印染废水2万多吨。“降低成本赢得更多利润,还是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跨国公司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对跨国公司监管力度加大
新年伊始的首场环保风暴就拿跨国公司“开刀”,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自明。“随着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对它们的环境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马军说。
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从今年开始,中国政府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今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出台,届时处罚力度将比现在加大很多,“最高罚款会增加到上百万”。
当然,罚款不是目的。马军期望有一天,一批跨国公司会站出来宣布:拒绝污染企业做我的供货商。“这对于污染减排有很大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淘汰这些企业。”马军表示。
13、生态破坏安全隐患大 宁夏石嘴山煤炭盗采见闻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8年01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79439.html
盗采乱挖煤炭资源遗患无穷。记者近日在宁夏石嘴山市调研时发现,由于煤炭盗采乱挖,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及安全隐患巨大等重大祸患。
近年来,石嘴山市在打击盗采乱挖煤炭资源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受人力、财力和政策环境的制约,煤炭资源开采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差距尚远。
盗采乱挖煤炭资源
成立于1970年的石嘴山市石炭井区自古就有“沟产烟煤,质坚有光”之说,矿区含煤面积130余平方公里,共有13个煤层露出地表,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6.3亿吨,主要分布在马莲滩、李家沟和石炭井一矿等8个井田。2002年10月,石炭井区划归大武口区,矿区居民大量下迁,矿区人口急剧萎缩,大量房屋闲置,加上石炭井矿区上世纪90年代停产后,留下大量的废弃煤洞。这些闲置的房屋和废弃的煤洞,为非法居留者参与盗采煤炭资源提供了便利。在煤炭价格一路飙升之后,许多不法之徒就开始组织社会闲散劳动力,或雇用外来人员,前往石炭井区盗煤。
石嘴山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队长魏国正说,石炭井矿区煤炭资源埋藏浅,煤炭质量好,含硫量低。盗采煤炭资源成本极低,盗采出的煤一吨至少可卖百八十块钱,违法人员只要挖开不到1米的煤层,就可以赚大钱,因此引来不少犯罪分子铤而走险。每年盗走的煤炭约有10万吨,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盗采乱挖煤炭资源不仅使国家煤炭资源受到损失,还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日益趋于沙漠化。石嘴山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聂永红说,在盗采最猖獗的2004年,石炭井矿区上山拉煤炭的汽车绵绵不绝,高高矮矮的山坡中嵌着大量的采煤坑。每逢暴雨就会导致山洪暴发,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煤块,使得山体、植被严重被破坏。
“原本这里的生态还不错,可由于盗采乱挖煤炭资源彻底将这块山区破坏了,要想恢复还不知道花多少钱!”魏国正说。
记者了解到,非法盗采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盗采者在无任何安全防护下进行挖掘作业,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2003年以来,石炭井矿区先后发生了多起因盗采煤炭资源而引发的死亡事故。
严厉打击遏制盗采乱挖现象
“盗采煤炭资源就是个别人发财、政府买单、群众受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们绝不允许这种违法行为横行,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石嘴山市市委书记田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针对石炭井盗采活动比较严重的情况,石嘴山市成立了由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以及大武口区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小组,自200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近10次大规模专项整治,共炸毁、填封盗采洞口和非法井口200多个,没收非法采出的煤炭1000多吨,没收发电机、胶轮车、小绞车等采矿设备30余台。
随着近两年煤炭价格的一再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盗煤者的行列,甚至跟政府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2007年1月,犯罪嫌疑人赵某等人先后利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趁夜间无人看管之机,窜至石炭井的一座小山上,用装载机等剥去山上的浮土,盗取煤炭,仅仅几天就盗采煤炭1500多吨。
2007年9月中旬,石嘴山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开展治理打击石炭井矿区盗采乱挖煤炭资源专项战役指挥部,从市政府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以及红梁煤业公司等单位抽调了干部职工200余人,重点打击石炭井矿区盗采乱挖煤炭资源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开采煤窑。
魏国正告诉记者,截至2007年年底,执法检查组共依法行政拘留盗采煤炭资源违法人员30多人,炸封井口200多个,填封井口300多个,没收非法盗采煤炭1万多吨,扣押了多件盗采煤炭资源的设备,有效地打击了盗采乱挖国家煤炭资源的行为。
综合治理需迈三道槛
田明说:“挖倒一座山容易,要恢复原来的环境太难了,所花费的资金也是不可估量的。打击盗采乱挖煤炭资源不仅是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可长期的破坏早使石炭井千疮百孔,要想将原来一些还不错的自然环境恢复起来,初步估计至少需要上亿元的资金,这是我们在治理过程中碰到的第一道槛。”
据了解,石嘴山市的财政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费用。田明建议,尽快动用宁夏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基金来保护石炭井的生态。
针对山大沟深管理难度大和盗采乱挖容易反弹的情况,石嘴山市在矿区增设一个执法机构,设立检查站。可是检查站将来要交给石嘴山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这个单位刚成立不久,既没有足够的人手,也没有专用的进山车辆。魏国正说:“我们天天往山上跑,而且大多是步行,一走就是几公里。缺吃少喝,又没补助,真的很辛苦,希望尽快下拨资金解决队员进山的基本装备以及日常生活费。”
“第二道槛就是盗采者采用‘游击战术’,令执法者防不胜防。”石炭井公安分局社区中队的中队长郑东平告诉记者,由于石炭井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广,露头多、煤层薄、储量小,不适宜大规模生产化开采,盗采者多数是在节假日、星期六、星期天或夜晚盗采,部分盗采者还设有专门通讯联络人员,与管理人员打游击战。还有就是部分盗采组织者不出面,雇用民工采用人力开采。尽管他们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在各个山口堵截盗采煤炭资源车辆,晚饭后还要进山,在容易发生盗采行为的山沟里蹲守,抓到了一些雇用的装载设备和民工,可是真正的组织者很难现场抓获。
第三道槛是由于盗采地点、时间、人员都不固定,抓获盗采者后难以确定盗采数量。北方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王幽深说,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提高违法成本,绝不能给违法者留下容身之处,让盗采者“一次性死亡”。然而,在处理过程中,因盗采数量达不到规定的量刑标准,只能暂扣设备和盗采的煤炭,对违法者处以治安处罚和一定数额的罚款,无法进行刑事处罚,致使一些不法人员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盗采煤炭。(记者:武勇)
14、我们能做到“以用塑料袋为耻”吗?
来源:光明日报2008年01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82300.html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自2008
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相关政策、标准、技术等办法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倡导消费者重拎布带子、重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这项被俗称为“禁塑令”的通知甫一出台,立即引起舆论反响。据媒体透露,有人想起一着赚钱“妙”法:你商场不是要对塑料袋收费吗?我组织人在商场附近销售低价塑料袋。此“妙”法着实令人感慨万端。
想想国务院出台通知的背景,想想我们生活中亲历的白色污染,我们本该为自己的国家走在不少国家之前及时出台此项利国利民的决策而拍案叫好,全力配合。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按照销售5万元商品用1000多个塑料袋计算,我国超市行业每年消耗的包装袋总量超过了40万吨。另据测算,菜市场、集贸市场、百货商店、书店、饮食店、水果摊点等塑料袋的用量一般是超市用量的3倍,约120万吨。如此导致目前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已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废弃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弃塑料很难处理,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利用。由此可见,落实“禁塑令”首先是个节能与环保的主题,是关系我们每个人以及子孙后代健康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离开这一主题而只从经济上推敲盘算和追逐利益者,其“聪明”比讥笑愚公的智叟还可笑。
从另外意义上说,出以上“妙”法者倒是对制定政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悉,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在2008年6月1日前出台和实施相关政策。比如,要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生产、销售和使用;将制定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将加快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和产品标识,建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将加大对废塑料处理处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将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等。无疑,政策制定得越细致和全面,“禁塑令”因被个别“聪明”者利用而变调的可能性越小。
但经验也告诉我们,不管多么完善的政策,总有个别人以钻政策空子牟利为荣。对付他们,我们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建立公众理性。
1909年,美国的贝克兰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它的出现为此后各种塑料的发明和生产奠定了基础。如今,塑料的发明还不到100年,却逼迫全世界不得不为减少塑料袋使用而煞费苦心。当此时刻,倘若中国人因良好的环境意识而率先建立“以用塑料袋为耻”的公众理性,这不仅是对人类生态文明的一大贡献,更是落实国家“禁塑令”的坚实基础。因为,如果绝大多数百姓都深刻理解使用塑料袋的危害,普遍以使用乃至手拿塑料袋为耻,那么,塑料袋还能成为“聪明”者牟利的工具吗?(山峰)
15、盛大林:“环评报告”不应含有“战略评价”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2008-01-14 盛大林
http://gb.cri.cn/18904/2008/01/14/2165@1912502.htm
目前,《沪杭磁浮上海机场联络线规划选线调整方案(草案)公示》和《沪杭磁浮上海机场联络线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简写本)》正分别挂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上海环境热线”网站上。但很多市民直到公示进行十多天后才知道公示这回事。公示的环保报告在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工程建设可行”的同时也强调“本工程建设对完善上海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加强长三角区域间的交流,提升上海国际空港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据1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没有看到环评报告的全文,对沪杭磁浮沿线的具体情况和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因此无法对报告的专业判断作出评价。但我却认为这份报告是不纯粹的,至少是有瑕疵的。我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报告最后强调的那段话。
“本工程建设对完善上海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加强长三角区域间的交流,提升上海国际空港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段话也许是有道理的,但环评报告中应该出现这样的评价吗?
“环评报告”是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报告。它的功能就是就某一工程项目对周边生态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而项目的经济前景、社会效益、政治意义等则不属于环境评估的范围。
术业有专攻,专业有分工。环境评价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非专业人士所能做好的。同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价也不是环境保护专家所能“代劳”的。参加沪杭磁浮评估的环保专家们有什么资格对该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作出评价?难道这些专家都是既懂环保又懂经济、社会乃至熟悉战略及决策的“全才”吗?此其一。
其二,环评的独立性也至关重要。环境评价是工程项目决策的重要一环,它的独立性是决策科学性、公正性的程序保证。而要保证环评的独立性,不仅要求环境评估机构必须是“独立”的,而且要求评估的对象和评估者的精神也是独立的。也就是说,环境评价只应对环境影响作出专业的、独立的判断,不能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如果环评要考虑经济效益,甚至为决策机构所左右,那么环境评估的公正性势必受到影响,环评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是说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不应该评估,而是说其他方面的评价应该由其他方面的专家去做,最后则应该由决策部门来综合权衡。这就好比司法鉴定,法医只应就伤者的伤势作出技术判断,轻伤就是轻伤,重伤就是重伤,至于鉴定结果会对案情产生多大的影响,应该如何起诉、如何判决,那是检察官和法官的事儿。如果法医在鉴定中想为当事人减轻罪责,或者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压力或暗示,那么他的鉴定很可能是不公正的。
因此,“环评报告”中不应含有“战略评价”。沪杭磁浮项目中的那段话,如果是环评机构的专家独立作出的,那就是非专业的越俎代庖,不具决策参考意义;而如果那段话根本就不是环评专家所作的评价而是根据决策者的授意而写上的,那么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这意味着这份环评报告完全失去了独立性,甚至已经沦为决策者的工具。在公众对沪杭磁浮的噪声、振动、幅射等普遍存疑的情况下,环评报告出现这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非专业评价只能加重人们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