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2008年1月8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年1月8日绿家园江河信息汇总

2008-01-08

今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 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新闻网: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约1/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2、中国新闻网:  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为重点 查四污染源 

3、新华网:   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十分关心水安全问题

4、人民网环保频道: 周生贤:八项措施切实解决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

5、人民网: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入选"可拯救地球的50人"

 

地方信息:

6、新京报:  环保满意度北京列倒数 

7、中新山西网:  山西太原晋阳湖重度污染恶化之势拉响警报

8、北京日报:  今年北京市将建成城市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系统

 

重大水事:

9、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新研究显示:长江三峡“活”了200万年

 

污染信息:

10、中国环境:  湖北黄石:工业废水排入灌溉渠 600亩田地喝“毒水”

 

深度报道:

11、新华网:    削减生产”,能否破解节水困局?

12、金羊网:    告急!告急!我国水资源匮乏

 

环境时评:

13、人民网环保频道:  冯永锋:中国多的是极端发展主义者

14、大河网——天下声音:  开征环境税不应闭门定税

15、北京日报:   环境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1、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约1/3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5704.html

  7日下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做客中国网进行在线访谈时透露,应该说我们国家环境状况比较严峻,我们国家的整个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还占了1/3左右,国家的地表水能满足饮用水供应的也是占了不到一半。

朱建平介绍,一些城市由于机动车的大量发展,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也越来越重。应该说国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资源消耗比较大,污染物排放量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国家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2、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为重点 查四污染源 

来源:中国新闻网2008年01月0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8-01/07/content_7380038.htm

    今天(7日)下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在中国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介绍,这次普查主要是四个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一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其中还是以工业源为普查的重点。

    朱建平介绍,我们的四个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

治理设施,应该说各自有各自的重点。

    朱建平说,对工业源来说,我们要求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里面,属于39个大的工业类别,我们都要全部进行普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产,二产一共有43个大的行业,其中有4个属于建筑业,39个属于工业。这39个工业行业,我们要全部进行普查,包括520个小行业。建筑业也不是没有污染,建筑也会有一些施工的扬尘和噪声,但它还不是我们国家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这次普查不包括建筑业。

    对于农业源来说,我们主要普查种植业,就是粮食、经济作物、花卉、农药这些种植活动,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造成的流失对环境的影响。第二是畜禽养殖业,主要包括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再一个就是水产养殖业,包括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我们这次普查就是普查以人工统揽,以商业性养殖为主的这些养殖场,自然放养的不属于我们普查的范围。

    对于生活源来说,这次主要普查三产里面一部分小的产业,比如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小的行业,比如洗浴、美容美发等等。还有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染,每个城市居民在生活过程中由于能源消耗,还有用水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再一个就是集中车的尾气。

    第四个源就是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四方面,一个是污水治理厂,第二是垃圾处理厂,第三个是危险废物处置厂,第四个是医疗废物处置厂。这四类处理设施和装置,应该说它从某种程度上是削减污染负荷的,但是经过处理它或多或少还会排放污染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归为污染源。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它是把大量分散的污染经过收集、集中处理,但它的排放还是会对环境有一定冲击,所以我们把它单独列为这么一类。所以和其他源有所区别。(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3、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十分关心水安全问题

来源:新华网2008年1月8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6906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 顾瑞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7日发布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十分关心水安全问题。

 “环保民生指数2007”调查表明,有32.3%的公众对本地区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7%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的公众对工作场所的饮用水卫生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四》综合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我国公众对水安全问题的关切,表明我国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4、周生贤:八项措施切实解决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8029.html

  人民网北京1月8日专电 (记者扎西) 1月8日,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努力开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局面。

  周生贤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把土壤污染防治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土壤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务求取得实际成效。

  周生贤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

  一是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国污染源普查都是重大的基础国情调查。要克服畏难情绪,加强沟通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强化质量管理,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调查进度和质量。要紧紧抓住调查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内容,保证实现“摸清家底、查明原因、提出对策”的总体目标。要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支持有困难的地区搞好调查。

  二是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开展基本农田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种植适宜性评估,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提出调整用途的意见。开展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安全性划分与重点污染源监控。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规范有机食品发展,制定专门管理办法,开展基地建设试点示范,列入中央和地方环保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三是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制度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制度。通过系统调查,建立城市遗弃污染场地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搬迁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修复工作,降低土地再利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

  四是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土壤污染治理项目。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投入,保证资金每年有所增长。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进企业对污染场地进行综合治理。

  五是 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高质量完成土壤保护战略研究任务,建成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大力研究开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发污染土壤修复设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水平。

  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和法律起草工作。研究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出台专门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七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并组织好实施。把土壤监测作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

  八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土壤污染防治作为学校环境教育和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5、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入选"可拯救地球的50人"

来源:人民网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7986.html

  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危机,有哪些先锋人物可以给我们带来改变?近日,英国著名媒体《卫报》评选出了“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其中来自中国的入选人物分别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科学家施正荣、环保人士马军和导演贾樟柯。

  《卫报》这样评价潘岳,“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以追求经济利益的大潮中,愿意站出来,同危害公众健康的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抗争。他,是英雄!包括中国在内,整个世界都需要他获得成功”。

据悉,此次评选的入选者来自19个国家,其中1/5来自美国,1/3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中不仅有研究环境问题的科学家、默克尔等推行环保政策的政治家,还有好莱坞明星、电影导演、小说家、12岁的学生。(记者扎西)

6、环保满意度北京列倒数 

来源: 新京报 2008-1-8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beijing/2008/01-08/021@073244.htm

省会城市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公布,环保参与度北京居首

  本报讯 (记者马力)2007年度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昨天公布,该指数今年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进行了排名,北京的环保行为参与指数全国第一,环保意识全国第三,但公众对环保的满意度只列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三。

  公众环保意识总体不及格

  环保民生指数的发布方———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介绍说,该指数是环保总局指导下推出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本次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三次正式发布。

  王磐璞说,2007年度的环保民生指数首次进行了全国省会城市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这几项的分数都不及格,表明在大多数地区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还不高,环保满意度令人担忧。”

  此次环保民生指数还首次对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首府城市进行了排名。在环保意识方面,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乌鲁木齐、南京、北京、上海和西安;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哈尔滨、广州、沈阳、长沙和长春,其中东北地区就占了三席;在环保行为方面,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北京、乌鲁木齐、西安、南京和上海;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重庆、成都、西宁、兰州和银川;在环保满意度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拉萨、沈阳、杭州、重庆和银川,而排在后五位的分别是合肥、武汉、北京、济南和兰州。

  北京公众不满意环境现状

  “公众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较高的城市,对城市的环保要求越高。北京就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分别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第三和第一,但公众对北京的环境质量要求也高,北京在环保满意度方面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三,表明公众对北京的环境状况不满意。”王磐璞说。

7、山西太原晋阳湖重度污染恶化之势拉响警报

来源:中新山西网2008年1月7日

http://www.hwcc.com.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6894

中新山西网1月7日电 1956年正式开建的晋阳湖是我国建国以来开挖最大的内陆人工湖。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灭绝性捕捞、无序养殖等原因,给水体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并呈恶化之势。

补水过程危机四伏

晋阳湖位于汾河西岸,东北距太原市10公里,东距汾河1.5公里,占地面积5.26平方公里。湖体年蒸发量为1000万立方米,年渗透量为500万立方米,其蒸发和渗透对净化我市空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晋阳湖为内陆水体,属于“死水水库”,每年须从汾河二库补水4次,补水量为3100万立方米。补水渠总长度27千米,流经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虽然在每次补水前都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对补水渠进行清理和冲洗,但在补水过程中,沿途仍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不断通过补水渠流入晋阳湖。

水质已属重度污染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去年上半年,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严重,晋阳湖水质为劣五类,属于重度污染。

另外,渔业养殖量已经严重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因此两次造成大规模的死鱼事故:1995年,晋阳湖首次出现“翻塘”,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2007年8月,再次出现大量死鱼事故,估计死鱼量为100余吨。2007年5月,因水体急剧富营养化和气温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湖内蓝藻数量急剧增长,整个湖面呈绛紫色,蓝藻污染给晋阳湖水污染拉响了“警报”。

无序养殖负担沉重

1958年,市水产养殖场成立,依托晋阳湖开展水产养殖,该养殖场为全市提供一半以上的水产品。但近几年,晋阳湖周边的村民开始自制网箱,随意在湖中圈一片“地盘”进行网箱养殖。根据调查,晋阳湖可养殖投食鱼类为300吨左右,而目前的养殖产量为900吨,是可养殖产量的3倍。每年向湖水排放的有机物约为1900吨,大约有1400余吨通过饲料和粪便的形式沉淀,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和地质污染。同时,大量的有机物饲料、鱼类粪便的堆积导致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物的急剧繁殖。

其次,灭绝性“地笼”捕捞造成“食物链”的脱节,也是导致各种藻类大量滋生、繁殖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地笼”最初是当地农民用来捕获小虾的工具,然而由于其遍布湖底,将野生鱼类、虾类和蚌类等水生动物全部“收缴”。据不完全统计,湖中随意投放的“地笼”多达万条,长的有上百米,短的有五六十米,几乎遍布湖底,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可以从太原铺到北京。另外,湖水多年蒸发和渗漏,也造成湖内污染物的大量富集。

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结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晋阳湖进行综合污染治理,避免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灭绝性“地笼”捕捞、无序网箱养殖等。同时,对补水渠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减少对湖水的污染。(来源:太原晚报;李涛 闫伟)

8、今年北京市将建成城市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系统

来源:北京日报 2008年1月8日

http://www.hwcc.gov.cn/newsdisplay/NewsDisplay.asp?id=186948

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将建成城市水源地污染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应对水资源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应急处理赢得时间,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据了解,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客观应对城市缺水的角度,北京市2008年在确保奥运会供水安全的前提下,还将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减轻对“老天爷”的依赖程度。

2007年,北京市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配套工程同步推进,确保2008年4月具备消纳河北四水库3亿立方米来水条件。

六环路内市属河湖基本治理完成,区属河湖治理步伐加快。完成清河下段、北环水系(北护城河及亮马河)、二道沟等河湖水系治理工程,市属城市河湖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引温入潮工程建成通水,将温榆河水资源调往潮白河,首次实现跨流域调水。年均向潮白河调水3800万立方米,逐步恢复潮白河生态用水,大大缓解顺义区长期面临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结合城市积水点治理,去年本市中心城区建成香泉环岛等雨洪利用工程10处,实施玉渊潭等市属公园透水地面铺装改造,年增雨洪水资源收集、利用和回补地下水1000万立方米,实现雨洪利用和同标准降雨不再积水的双目标。

今年,北京市将全面启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上半年做好前期工作,下半年全面启动南水北调市内配套第二阶段工程建设,启动郭公庄等水厂、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输水工程建设。

9、最新研究显示:长江三峡“活”了200万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5926.html

  本报重庆1月7日电 (记者侯露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领衔的“长江三峡河谷发育与环境演变研究”课题组经过4年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并认定长江三峡形成于200万年前。

  研究指出,长江东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三峡河段的贯通是长江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地质事件。

  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三峡地区的地貌演化和特殊的堆积物“江北砾岩”的成因。在大量的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大批实验样品进行了孢粉、重矿组合、磁化率等测试,应用地质学、地理学、年代学等测试,并综合应用地质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的河谷地貌、各种堆积物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三峡地区层状地貌面的分布、特征、年代和“江北砾岩”的成因及环境意义,也由此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

下一步,课题组将采用更高级别的实验工具进行研究,预计明年对长江三峡形成年份进行精确定年。

10、湖北黄石:工业废水排入灌溉渠 600亩田地喝“毒水”

来源:中国环境2008-01-08

http://news.h2o-china.com/society/wastewater/665641199783091_1.shtml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庙宇垴村村委会近日向记者反映,近年来,庙宇垴村泵站取水口上游有企业不断排出工业废水,通过泵站取水口取出的水被严重污染。村民用此水灌溉、养殖后,蔬菜大片枯死,鱼塘的鱼大量死亡。特别是近一年来,庙宇垴村几名专业养鱼户的鱼塘出现多次“翻塘”,损失严重。

用了24年的水变“毒”了据了解,庙宇垴村生产用水泵站建于1973年,水源取自东方山流下的自然水及下陆区居民生活排水,负责灌溉村里600亩的农田和菜地。

记者在庙宇垴村泵站取水口看到,股股污水从铁山区方向流经此处,再向大冶湖汹涌流去。取水口水质极其浑浊,像掺了一些米汤。虽然时值冬日,水体还是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

“自‘翻塘’事件发生后,庙宇垴村村民才真正意识到泵站水源的水属于‘毒水’。”庙宇垴村负责人说。一些村民对记者说:“我们现在不敢继续用这水了,可是,不用这种水,到哪里去取水?”初步认定一个污染源来自铁山区,此事正在处理中

据下陆区环保局局长伍仪旭介绍,近日,黄石市环境监测站对庙宇垴村泵站水源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泵站取水口悬浮物浓度超标0.1倍(评价标准是《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三类蔬菜标准,下同),氟化物浓度超标两倍,p H 浓度不符合标准。庙宇垴村杨亦主湾菜地中间水渠悬浮物浓度超标0.2倍、氟化物浓度超标1.9倍。位于铁山区的福星彩铝公司排污口悬浮物浓度超标6.7倍,氰化物浓度超标1.1倍,氟化物浓度超标48.3倍,六价铬浓度超标4.5倍,铜浓度超标0.5倍,p H 浓度不符合标准。而在福星彩铝排污口上游100米处,p H 值、生化需氧量、氟化物、六价铬等浓度均符合标准。另外,在二钢桥下,氟化物浓度超标3.8倍。

下陆区环保局局长伍仪旭表示,根据这一监测结果及现场调查,初步认定庙宇垴村泵站取水口的一个污染源是铁山区福星彩铝公司排出的工业废水。

据了解,由于福星彩铝公司位于铁山区,按隶属原则,下陆区环保局已向黄石市环保局专题报告,希望铁山区环保局协助调查、处理。目前,此事正在处理中。

11、削减生产”,能否破解节水困局?

来源:新华网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6233.html

  节水,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而持续干旱、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的干部群众,近年来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用水是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记者近期走进甘肃张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宁夏黄河灌区发现,一些地方通过削减生产、压缩作物面积的方式节水,虽然实现了节水目标,农民利益却因此受损;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通过推广百姓用得起的节水技术,打开了科学节水之路……

  干旱缺水“逼”出节水共识

  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省张掖市年降水量不足12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00毫米,好在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穿越而过,使该市一度成为西北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自2000年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张掖境内黑河来水量一半以上必须输往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用于恢复居延海的生态。为确保输水任务的完成,张掖的生产生活用水被严格限额,尤其是在输水时期,境内全线闭口,当地干部群众普遍感到用水骤紧。

  甘州区小满镇古浪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石涛说,黑河实行调水后,全村用水指标由以前的每年492万立方米减少为465万立方米,而实际可用水量仅420万立方米,这等于每亩地要减少用水200立方米。受此影响,水稻等高耗水作物只能压缩,转而重点发展相对用水少的玉米,慢慢地群众的节水意识也增强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有125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但相对于广袤的耕地而言仍然捉襟见肘。据兵团节水办介绍,兵团各团场大多处于河流下游、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农作物生长对灌溉的依赖度极高。因此,兵团发展节水灌溉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兵团充分利用高新节水技术,大力实施节水农业。目前,节水灌溉面积已达800多万亩,许多兵团职工主动加入节水行列。由农八师职工自主发明的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目前正在兵团180万亩耕地里广泛使用。

  近年灌溉水资源相对充裕的宁夏,在工业发展中也迎来了水资源短缺难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视为这个自治区经济新的增长极,但是煤炭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仅甲醇生产企业每生产1吨甲醇,就需要耗用大约10吨左右的水量。而宁夏地产水资源极度匮乏,新增水量只能从统一分配给宁夏的黄河水量中解决,即从农业挤水来搞工业。

  为此,宁夏探索出水权转换的方式,即由工业企业出资为黄河灌区农业节水投资,然后,将农业生产节约出来的黄河水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

【1】 【2】 【3】

12、告急!告急!我国水资源匮乏

来源:金羊网2008-01-08

http://news.h2o-china.com/waterresource/traditional/664671199756974_1.shtml

 近几个月来,各地纷纷较大幅度上调水价,“缺水危机”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一面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另一面却是大肆地挥霍和浪费。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远程跨流域调水上,但这背后的危机令人不安。动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刻不容缓。

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专家预测,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预测,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将出现缺水高峰。

我国北方尤其缺水。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所代表的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河川流量仅为长江、珠江流域所代表南方地区的1/6左右。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资源量,不足以维持全境有植被的生态系统,总面积超过44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6%。

在北方地区面临资源性缺水的同时,一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正面临着污染型缺水或管理型缺水。素有“东方水都”美称的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为118.8亿立方米;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占1%,水质劣于Ⅴ类的却占到68.6%。

令人痛惜的水资源浪费

一方面是水资源如此匮乏,另一方面却是人们毫不吝惜地挥霍宝贵的水资源,令人痛惜:——深圳市是中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深圳人用水却显得十分浪费,与南方大城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相比,深圳人人均一天多用160多升。——河南省是全国6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之一。而在河南,生活中对水的不合理使用几乎随处可见:街头洗车、维护草坪等用的都是自来水,一些高档洗浴、美容店,不但耗水多,而且缺乏废水回收处理设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一些高耗水行业以粗放的方式无情地消耗着日益匮乏的水资源。——由于缺乏有力的节水机制,西部一座大城市曾经用远程调来的水冲马路。

远距离跨流域调水的忧思

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是中国为解决缺水地区“燃眉之急”和生态问题的一大举措。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远程跨流域调水最频繁的国家。除人们熟知的南水北调工程外,我国还有山东西水东调、引松(松花江)入长(长春)、引英(位于辽东半岛北部的英那河)入连(大连)、引黄(黄河)入晋、宁夏沙坡头、引岳(位于冀豫边界的岳城水库)济淀(白洋淀)、引察济向(从内蒙古的察尔森水库往吉林的向海湿地应急补水)等调水工程。

但是,这样大规模地实施远距离跨流域调水,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调水的极限在哪里?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调水不要超过20%,用水不要超过40%,否则对生态就会有严重影响。而海河用水已超过95%,远远高于40%。黄河、淮河用水也都超过40%。这直接导致河流丧失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将导致水资源的根本性枯竭。

谁为千里调水埋单?远程调水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谁结账”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调水工程。各大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的加强,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产权归属、产权收益和产权经营问题,水权的分配、交换和定价问题,水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等问题,都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

与此同时,为避免“大调水大浪费”、“大调水大污染”现象,国务院制订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调水”的原则。但是,由于制度的缺位,远程调来的水并未得到完全充分的利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污水处理市场化也才刚刚起步,边调水边污染,考验着中国调水工程。

13、冯永锋:中国多的是极端发展主义者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08年01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6748611.html

  日前,新出版的《环保: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环保评论集认为,中国不存在极端环保主义者,中国更多的是极端发展主义者。该书作者环保人士冯永锋说:“环保是继人类"改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后,向"改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胜败难料的斗争";环保是人类向自己的自私基因所进行的挑战,投身环保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而且其显而易见的公益性,能够帮助提高人类生活的美好感觉。”

  在书中,冯永锋指出:“有些人在那瞎批评,说中国有极端环保主义者,甚至指名道姓说某某人就是。根据我的观察,环保主义者最大的特点是善良、敏感、多情,远远谈不上极端,甚至谈不上明朗,有许多人,还羞怯得很。中国现在根本没有极端环保主义者,只有极端发展主义者、极端GDP主义者。中国环保的声音,一直是很弱的啊。”

  中国根本没有极端环保主义者,中国需要大量的极端环保主义者。用物理学和数学的眼光来看,为了与极端发展主义者、野蛮污染主义者抗衡,中国需要同等数量的极端环保主义者。这样社会的能量才可能守恒,有同等数量的正,才能消除同等数量的负,社会才可能“和谐”。中国的环境保护不像经济发展一样,存在“东部发达区”,甚至东部的环境保护比中西部更为落后。

  冯永锋认为,环境保护是社会共同的事,如果不跳脱出自私的状态,很难指望企业主动保护环境。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问题,一是人与人的问题,二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三是自然与自然的问题。人类的自私,大体可以分成几个层面,由个体自私、家族自私、群落自私继而到国家自私、民族自私,以及“人类自私”。此前的诸多的自私,涉及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都在受到批判,唯有人类自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间的问题,至今仍旧受到强大的支持;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人口发展是人类极端发展方式的一个表现形式;很多人仍旧在有意识无意识地维护“人类自私”。

  有人曾经说,“偷排”是中国环保的痼疾,极难医治,可冯永锋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企业“偷排”的行为:因为不管是长长的暗管引到几十公里外的排放,还是明目张胆的“深海排放”,自然界都会感知,生活在旁边的人也会察觉,路过的行人也会闻到臭味、听到风声。真正的痼疾是知道了这些消息的人无法把消息正当地放大和传播,真正的痼疾是受到了伤害的自然界无法获得正义的判决,真正的痼疾是我们把热心环保的人士当成扰乱社会者来对待,真正的痼疾是我们仍旧在相信,依靠一两家权力部门、依靠对党政一把手的严加看管,就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

  因此,光靠官员保护不了环境。当前,全国一个共同的趋势,各个部门都试图把本部门的工作叠加到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上,这个想占三分,那个想占五分;这个想“一票否决”,那么想“审批前置”。弄得地方党政官员捉襟见肘、步步为营、亦步亦趋。这当然约束着地方党政一把手在全力为民、全心为环境的康庄轨道上滑行,但同时,也确实有把全部希望押宝在一两个人、一两个群体、一两个部门身上的危险。“与其如此,不如把社会的能量给正向激荡出来,让全民都有可能为环保出力,那时候,节能减排也好,生态保护也好,都会进入每个人的生活本底,都会成为主动需求而不是被迫的应战。”

  冯永锋认为,中国人不本质上不热爱自然界,中国人是一个善于承诺而不善于兑现的群体。在环保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到了破除自私心理的时期了。由于自私心理作祟,不愿意为个人的环保伤害力负责,甚至无法兑现自己的“环保承诺”。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少,针对个人的可能尚不明显,针对企业的则巨细无遗,滴水难漏。开办一家企业、建设一个项目,需要盖无数个章,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这个道理。现在的中国动不动就说“环保先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前置”,处处要求企业兑现环保责任前,签下“最基本承诺”。然而,承诺并没有得到兑现,企业仍旧在践行“极端发展主义”、“野蛮发展主义”, 公民仍旧在践行“极端消费主义”、“无罪恶感创业主义”,政府仍旧把发展经济当成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自然,环境就仍旧持续恶化下去。

冯永锋透露,他目前正在撰写的书仍旧和环保有关,是一本谈天然林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保报告文学”,预计2008年春节后能够出版。(张丽蓉)

14、开征环境税不应闭门定税

来源:大河网-天下声音2008-01-08

http://news.h2o-china.com/interview/expert/665341199775888_1.shtml

 开征环境税将成为2008年政府重点推进的税收政策之一。开征环境税与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及发展公共交通等经济增长模式一起,成为扭转中国GDP增长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研究制定工作则由财政部税政司、国税总局地方税司和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三部门联合进行。有关课题组已设计了中国环境税收政策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三种环境税方案及相应的实施建议,即独立型环境税方案、融入型环境税方案和环境税费方案。(1月8日《财经》杂志)

在当前节能减排,限制“两高一资”生产的严峻压力下,环境税在近期形成方案是完全可能的。其实,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开征了环境税。在环保方面起步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依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设置征收环境税,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方面,征收收入都专用于环保。国际经验表明,污染者上缴给政府去治理的费用高于自己治理的费用时,污染者才会真正感到压力。

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过去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等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大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缺少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办法。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以收费为主征税为辅,其税收散见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各项措施中。例如对于资源产出地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损耗并未形成有效的补偿,造成企业巨富与资源产出地极贫的现象,由此形成错误的激励,企业滥采将富矿采为贫矿、资源浪费等现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无法承受之痛。

这说明,我国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现行的各个税种,如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其中虽然含有一些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定,但设立初衷大多不是为了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收入补充和调节、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直接针对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较少。更重要的是,一个本该在同一税种中体现的征税行为,分散到几种不同的税种之中,这会加大税收工作量,增添行政成本。同时,降低了税收工作的效率,与我国税收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然而,现在要将环境污染治理的行政收费上升为环境税,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开征一项税种,发现它的存在和目的,竟和一项税种或收费惊人相似,那这项税种就没必要单独开征,而只需为其他税种取代即可。有关专家指出,鉴于环境税收涉及面大,认识不一,需要稳步推进。首先,应清除那些不利于环保的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原则,取消或降低这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次,研究融入型环境税改革方案。应重点研究适合征收进出口关税、降低或者取消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名录,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资源税改革建议方案。

为避免环境税变异为产业行政整合的手段,税收的公平尤为重要。既然环境税目前还只是在做前期的研究论证工作,那么对于可能的税负比例、方式能否让公众介入讨论,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呢?因此,国家在环境税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利益主体博弈问题。进一步说,要假想各利益方抵制或消解政策为出发点,进而制订出符合多方利益的政策。以环境税这个税种而言,在税种出台之前,就要考虑中央政策与地方利益是否发生冲突,税务机关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纳税人意见和建议如何纳入制度安排框架。

基于此,政府有关部门不应闭门定税,而应该有充分的公开讨论,实行开门定税。例如有关部门可将环境税方案,像《物权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那样,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予以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有了较为充分的民意基础,制定的环境税才更具有可操作性。唯此,环境税才会不折不扣执行,否则,不仅会损害国家的公信力,也会让国家的法律法规蒙羞。要知道,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实际上都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环境税立法也是如此——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的是最低的税负;对于公众而言,追求的是最洁净的环境;而对政府来讲,追求的是自身的税收利益。

15、环境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来源:北京日报2008-01-08

http://news.h2o-china.com/policy/market_supervisor/664531199754196_1.shtml

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生态危机更增加了人们的忧虑。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某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改善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其意义不在吃饭穿衣之下。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更显得特别突出。我国现阶段的环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伴生物,也是经济发展不够的表现,也有些与政策偏差和发展不当有关。环境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来解决。有些发达国家的人到不发达国家,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到穷乡僻壤,往往会觉得那里的原始状态很惬意;但是那里的人并不想停滞在贫困落后状态,还是要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因为不发展便不能摆脱饥饿和贫困。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更好地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问题。

我们既要看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也要看到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发展理念,理顺发展思路,并且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民族的自觉行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要科学规划,并且把握适当进度,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扭转因为对增长速度要求过高而加剧增长方式粗放、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在体制和政策方面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首先是解决价格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不反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的问题。政绩考核要淡化GDP,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的评价考核制度,这涉及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的改革。所有这些,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