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九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九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9-06

九月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黄河十年行2011连续报道:

1、绿家园志愿者: 黄河十年行2011之十七——治水、截水、调水论黄河(汪永晨 周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6328.html

 

专题报道:

2、21世纪经济报道: 康菲不顾地质条件疯狂开采导致溢油事故(詹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0NMDcyXzM2Mjc0Nw.html

3、半岛都市报:   河北乐亭养殖户向康菲索赔 证据不足被驳回(陈浩杰)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109/t20110906_6628795.htm

4、财新《新世纪》: 渤海无人负责:中国惟一的内海就要死了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3/100298052.html

5、南方日报:     蓬莱19-3油田停产 海洋局:赔偿金额“不封顶”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06/3309286.shtml

 

特别关注:

6、21世纪经济报道:苹果之“毒”:供应商归结管控走过场(曾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0MMDcyXzM2Mjc0Mw.html

7、南方都市报:    环保组织敲打苹果公司的背后(唐昊)

http://gcontent.oeeee.com/0/2d/02d72b702eed9005/Blog/480/ed9b3f.html

8、钱江晚报:    “消毒”,只见“民间”孤军奋战(温国鹏)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06/c_121982149.htm

 

特别策划:

9、搜狐论座:      企业污染,环保部门为何不给力?

http://star.news.sohu.com/s2011/huanbao/index.shtml

 

环境曝光:

10、人民网:     民众举报联邦内蒙古制药污染 环保部门称没问题(郄建荣)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9-05/153623108523.shtml

12、早报记者:   福建闽江上游发现药厂排污暗管 (龙毅)

http://www.dfdaily.com/html/33/2011/9/6/660912.shtml

 

深度报道:

13、《新世纪》周刊: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污染 海洋生物濒于灭绝(宫靖)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3/100298048.html

14、21世纪经济报道:两年后的调查:济源血铅超标事件再探(李梅影)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3NMDY5XzM2Mjc3NA.html

 

环境评论:

15、中国青年报:   污染之害,监测数据看不到(辛木)

http://opinion.people.com.cn/h/2011/0906/c159301-522847664.html

16、西安晚报:     完善问责制度让环保局长开口(刘义昆)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906/107522.shtml

 

一言堂:

17、中外对话:     西藏面临矿产开采的威胁(加布里埃尔•拉斐特)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509-Tibet-s-mining-menace-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黄河十年行2011之十七——治水、截水、调水论黄河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9-06 汪永晨 周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6328.html

2011年8月28日,黄河十年行2011从郑州出发,向黄河入海口东营走去。今天一大早,黄河十年行2011的大巴课堂就特别活跃,因为课堂上又多了一个重要的主讲人——著名环境地质学家杨勇先生。

离开河南,走向山东

从河南到山东的公路两旁

杨勇先生不仅是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也是本次黄河十年行2011的科学总顾问。他20年来走遍青藏高原,并深入到大量自然绝地、生态敏感区和科考空白区,2006年曾带队对黄河源进行考察。

在黄河十年行2011从河南到山东的路上,杨勇从黄河的水利开发说起,开始了这天的大巴课堂。杨勇认为,黄河的水利开发程度是相当高的。他说,黄河在我们国家的河流里算开发较早的,从五十年代开始,以三门峡为标志的黄河开发就一直没有停过。黄河干流上出现了很多水电站和水库,从上游鄂陵湖马多堤坝电站,一直到小浪底,都是在黄河上开发梯级电站,到现在为止,黄河可以说是中国的河流上开发程度最高的一条大河。最近,黄河上游又有一些新项目的启动,龙羊峡之上的亚尔堂大坝,现在正在做前期工作;龙羊峡以下的拉西瓦大坝,现在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拉西瓦装机容量达到了四百万千瓦,建成之后是黄河上最大的一个水电站。

 “除此之外,还有循化地区正在建设的积石峡、公伯峡水电站,再下来就是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兰州下来,和中卫之间,还有一个规划中的正义峡水库,是黄河上游和中游过渡地段之间的一个枢纽。”杨勇指出,黄河上游的水电建设从库容和装机容量上来看,都是库容上百亿、装机上百万的高坝水库。总的下来,连建成的、在建的、规划中但还没有开工的,黄河的干流上有二十多个水电站和水坝。

黄河十年行2010拍

除了水电项目,黄河上游的提灌站系统也十分庞大。黄河上游最大的一个提灌站——景泰提灌站,除了满足甘肃省白银、武威、兰州几个大的工业城市外,还能保障河西走廊东部几个城市的用水。兰州之下的中卫提灌系统可以说是浇灌出了黄河中游临夏、中卫、银川到乌海这一段塞上江南。到了内蒙河套地区,黄河上又开了一个口子实施分流,把大量的黄河水分流到河套平原,形成一个旁大的灌溉系统。后来三北防护林工程,也是在黄河上分流。再下来就是万家寨,万家寨水库除了发电功能以外,还配套了提水功能。因为黄河河床远低于黄土高原,所以万家寨水利枢纽进行了大规模的提灌,内蒙鄂尔多斯、陕西榆林这一系列的城市和工业以及煤田开发,因此有了大量的水资源来保障。

天下黄河富宁夏

浇出来的西瓜地

杨勇说,黄河开发的主要目标,最先是从治理黄河泛滥这样的动因开始的,但是从目前看来,给人的感觉还是以经济开发特别是水电项目为主。以三门峡大坝为例,三门峡的建设由于没有搞清楚黄河的泥沙规律,和汛枯规律,盲目沿用苏联的模式,所以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几经调整,修改,甚至对整个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变。尽管三门峡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问题,很多人提出应该把三门峡炸掉,恢复自然河道,但是因为三门峡存在着一个重要发电的作用,一直拖到今天都没有解决。

杨勇认为:黄河一系列的水电开发过程当中,以经济开发为目的,以发电为主要目标占了主导地位。三门峡之后,陆陆续续建设起来的水电站,比如上游的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都是以水利发电为主的成功榜样。

杨勇说,有些大坝还是起到了对黄河水资源的调配的作用,比如小浪底。小浪底有两大功能,一是调度,在没有建小浪底以前,黄河下游的水没有得到很好的调配功能,完全以自然的方式流淌,出现了很多干河床。特别在郑州以下,最长时间达到了一年两百多天的断流时间,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内,黄河多次改道,使黄河下游的河道游荡不定。有了小浪底以后,对黄河下游的水进行有效的调度,使黄河下游的水不至于干涸。小浪底的第二大功能是排沙作用,蓄清排浑,用洪峰输沙,同时也降低了下游河床。

黄河十年行2011的大巴课堂上,杨勇针对今天黄河开发更是提出了几点担忧:

第一个担忧是黄河泥沙问题。杨勇分析,三门峡大坝建成初期,泥沙淤积,导致渭河河床的抬高,威胁到关中平原。后来三门峡之上陆陆续续建了一系列水坝,特别是在黄河中上游的高产沙区,像黄土高原和青海境内的一些荒漠化地段,这些水坝拦截了大量的黄河来沙。黄河中上游这一级一级的大坝,虽然起到了拦沙的作用,缓解黄河中下游的汛情和洪涝,但是实际上是把泥沙的矛盾转嫁到中上游了。随着中上游库容的淤积,水库死水位期的到来,泥沙的危害和泥沙负面的作用可能在未来会逐渐的显现出来。杨勇认为,如果在黄河流域不注重从生态系统去解决黄河的问题,仅“用工程去拦沙”这样一个治理黄河的措施,总有一天会爆发出它的矛盾和危害。

第二个担忧,杨勇认为是黄河水利设施过度的问题。他说,黄河本来就是一条年径流量不丰的河流,它的年总径流量只有不到六百亿,不到六百亿的径流量,比中国很多河流的径流量都要少得多。比如长江的径流量是接近一万亿立方米,澜沧江、怒江的径流量达到千亿以上,甚至长江上游几个大的支流,像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径流量也都在一千亿立方米左右。黄河虽然是横跨中国大陆,但是它的径流量却是一个低径流量的河流,产水量并不是太丰富的。但是,为了黄河中上游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黄河中上游还在大建特建一系列水库。此外,在黄河上面还有很多的提水站以及大型提灌站和分水工程。这些黄河的提灌站,提水量非常大,都是独立建设,而且不跟水坝配套。现在关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大坝系统,主要功能是发电,一套是提水系统,主要功能是用水。

杨勇认为,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的指挥下,产生出来的弊病。水电的只搞水电,不管提灌。如果两者同步建设、配套实施,不但能节约大量成本,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勇的第三个担忧是水量分配机制的有效性问题。杨勇认为,为了支撑快速的经济发展,黄河中上游出现了水资源被过度利用的情况。从万家寨提灌系统说起,万家寨是三级大泵站,三级泵站花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把水提到黄土高原。因为它一要保证山西北部的大同、神府、平朔这些煤炭主产区;二要对太原进行水资源补充,太原汾河被过度利用,甚至是严重污染以后,十分需要黄河水来补充。同时在陕西省,陕北的煤炭开发和地层石油采炼也是需要大量的水,它自身小流域水被过度利用和严重污染,导致水资源匮乏,需要黄河补水。这样一来,黄河中上游的水就被大大的分流。

杨勇说:进入黄河中游,沿河地区对黄河的依赖也很强。壶口瀑布以下的晋陕大峡谷,两边的经济发展都急需黄河水,像山西省这边吕梁山脉的煤炭资源性产业,在汾河中游是严重污染,汾河需要黄河水来冲淡;陕西这边,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扩展和渭河流域的快速发展,也对黄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依赖。

进入河南以后,从洛阳开始,自西向东,是洛阳、郑州、开封城市群落,围绕郑州还有迅速崛起的中原城市群。这样一来,黄河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黄河就开始逐步实行了沿途省、市水量的分配机制。这个水量分配机制有效性和资源性究竟怎么样,对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杨勇认为,对在黄河相关干流上取水点实行的分水机制,做出总结、提炼和完善,将对中国目前这样一个水资源不足且水资源矛盾愈显突出的局面是有益的。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发展既对黄河依赖,又受黄河侵害,现在是对黄河更加强烈的依赖,对黄河的这种无情开发、索取、利用,使黄河成为中国河流治理中具有标本性意义的一个河流。南水北调其实就是根据黄河水资源的特征提出来的动议。

毛泽东在五六十年代提出要治理黄河的同时,也提出了要通过黄河来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他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一部分过来?这就是南水北调最初的理想和愿景。南水北调提出来以后,经过反反复复的论证、规划、调查,进入新世纪才开始启动。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线布局的一个调水线路。东线从江苏的扬州沿京杭大运河故道到达天津,东线工程现已基本建成;中线工程从湖北的丹江口,沿伏牛山脉到北京,中间要从黄河的河底穿过;西线在青藏高原的东端,从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南水北调如若建成,会使中国水系形成一个三纵四横的格局,三纵就是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线,从南向北的三条人工输水河道;四横就是中国天然的从西向东的四条大河,珠江,长江,淮河,黄河。

杨勇认为,从现在的进程来看,南水北调出现了很多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东线,东线是沿着京杭大运河把长江水经过黄河和淮河送到天津,但是这个取水点在长江下游,中途经过的两个点,也是在淮河和黄河的下游,这是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尤其是淮河下游,因为淮河是一条小流量的河流,沿河经济高度发达,河流被污染成了一条输送污染,流淌污染的河道。如果水质问题不解决,东线的调水除了改善京杭运河的航道条件外,实际上没有其它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说,东线遇到的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怎样来进行水质治理?一是长江尾端的水质保障;二是经过的这两个点,特别是淮河的水质保障。是不是淮河流域粗放式的经济结构要彻底的改变?如此便要淘汰沿淮大部分的污染企业!

南水北调的第二个问题是中线工程,中线工程的工期一再推迟,以前的目标是2008年把清水送到北京,给奥运献礼,但是这个目标没有实现,现在推迟到2014年。

中线遇到的问题,第一是生态补偿问题。因为中线经过的地方,一部分是农业区,有的地方甚至还是高产农业区。中线工程经过的地方要侵占这些土地,水源要淹没大量的土地,要移民三十多万。所以中线工程要付出巨大的生态代价,众多的移民和大量的土地。这些问题,在工程决策、规划的时候竟然没有意识到,就匆忙的开工。先决策、后论证,这也是我们国家长期的一个弊端,所以至今生态补偿没有得到落实。

中线遇到的第二问题是沿线的配套资金,调水受用地区的资金没到位。因为当时中央给中线工程的融资政策是,国家拿一部分,沿途受用的地区拿一部分。但是,沿途受用地区认为中线输水的成本太高,按现行的物价水平,中线的水要达到八块多钱,再加上送水单位投入的管道、渠道,以及水务部门和业主单位的利润,所以到了调水受用地水价就更高了。所以沿途的受用的地区,用不起这个水,配套资金的积极性就不高。如果是这样,中线的很多经济目标就实现不了。此外,还有调出水的水源地地区,也提出一些诉求,一个是对移民的安置和保障,二是水源地也要从输送的水量上获得利益。这些都是当初在决策和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中线工程的第三个问题,是调水乱象的问题。汉江干流上的开发程度很高,几十座水电站拔地而起,要调汉江水,就意味着这些电站要做出让步。中线工程取水点以下的汉江,水量减少,下游从襄樊到武汉这一段的航运条件会变差,沿岸的城市必将会受到影响。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中线过程中,又冒出一个“引江济汉”计划,要把长江的水调到汉江的下游来补水。这样一来,中线推进到今天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人工不停地干预河流,完全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现在是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其实是缺乏流域一盘棋,缺乏前瞻性规划使然。

谈完南水北调问题,杨勇就记者们关心的黄河源地区气候变化,介绍了相关的情况。

杨勇说,黄河源是三江源最北端的一个源区,最北端说明黄河源区已经与中国的干旱区相邻了。以昆仑山为界,昆仑山以北,就进入中国比较干旱的区域,也就是中国的内流河流域。昆仑山以南就是黄河源,黄河源所在的昆仑山中段的南翼,现在有相当区域已经演变为内流河区域,这说明干旱区已经翻越了昆仑山脉,现在逐步在向南扩展。

干旱区扩展带来的是沙漠化的迹象,特别是可可西里已经有成片的沙漠地带,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玛多县境内,都出现了一些连续分布的沙丘、沙山,沙漠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黄河源区的今天

杨勇表示,黄河源的水文特征,是以湿地涵养的地表水和湿地产生的一些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源流,通过降水、降雪、降雨,经湿地的涵养传输,形成了大量的泉眼。泉眼汇集成一些地表径流,然后形成串珠状的小湖泊,这样最终形成黄河源区的水网。所以,黄河源区是以沼泽湿地和放射状的地表径流为特征的水源区,这种区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降雨稀少,气候持续干旱,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开发,这个区域脆弱的环境遭受重大打击,玛多县和曲麻莱县从全国闻名的富裕县,一下子成为全国贫困县,至今没有恢复。但是近年来,特别是三江源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些生态项目,比如草原网围栏,生态移民,退牧还草后,草场扩大了、降雨增多了、湖面水位升高了,这些被普遍认为都是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杨勇对此却十分谨慎的表示,三江源包括黄河源这两年出现的迹象,可能是和气候变化特别是源区的温度升高有关系,可能是一个气候变化的拐点。

杨勇认为,现在黄河源区出现的这种丰水状况,可能是源区气温升高的一个短暂现象。气温升高会导致几种可能性,第一就是周边的冰川、雪山快速融化,雪线在快速上升,冰川也在加速后退。据杨勇科考的发现,现在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靠北方的昆仑山冰川雪线,退到了海拔五千五米以上,常年雪线已经接近六千米。这和整个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是一个共性特征,包括喜马拉雅冰川、长江源的冰川都在快速退化,进而导致区域内湖面水位升高,洪流增加。第二是在这种变化当中,气温升高,蒸发量大,在汛期降水量增大,降水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暂时有利于降水。

针对这些现象,杨勇特别指出,黄河源区的气候环境变迁处在一个拐点上,以前的变迁是坡度不太大的曲线,现在到了一个高峰期,这个拐点一过,就会突然下滑。如果这个拐点符合变迁实际的话,那今后黄河源区面临的就是一个灾难性环境演变的时期,整个黄河源区下一步经历的自然过程对人类来讲就是一个灾难性的。

有一个观点也是杨勇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就是:黄河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水资源问题的一个缩影。我们这个民族该怎样对待河流,人们给河流带来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关注的。

杨勇表示,对黄河当下最应反思和关注的,就是开发黄河上游的水电强势利益集团。水电集团以国家利益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口号的开发行为,让我们看到的除了是生态的破坏,再就是水电开发带来的贫困,特别是沿岸原住民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杨勇问到,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究竟带来的是什么?受益者究竟是谁?为什么水电开发的利益不能分享?不能给当地发展带来促进?不能给当地环境带来改善?不能给原住民带来富裕?如果这些疑问都不能回答,水电企业何以标榜自己是清洁能源,社会怎么还放心把承载减排的重任交给水电企业?

人为的绿化

经济开发区

8月28日下午六点,黄河十年行2011来到东营。东营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于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城镇,这就是胜利油田的前身。

黄河入海口的“磕头机”

通往“磕头机”的管道

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所形成,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为全国最大的三角洲。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黄河入海口的湿地

最后的眷恋

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宽阔辽远,湿地纵横,平缓的河水成扇形注入大海。此时的母亲河,卸下了身上的负重,在她回归大海的最后时刻,把大量的泥沙留在入海口,成了母亲河对这片土地最后的眷恋。

黄河三角洲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独特,生物资源丰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于是,东营市政府1990年在入海口建立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初步调查光鱼类就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野生植物有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

野生大豆

在这片逐年新增的国土上,活跃着的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蜂鹰等32种,各种鹭类、雁鸭类水禽不但种类多,数量也极为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三角洲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

找吃的

2008年4月,山东省决定斥资15000亿元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区,构筑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

黄河三角洲由于受黄河摆动的影响,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湿地,岗、坡、洼相间分布,犹如波浪涟漪。令黄河十年行2011感到不敢相信的是,走进黄河三角洲,竟然首先看到了一排排带着恶臭味的化工厂,还有一个个用海水养殖鱼虾的池塘,这些化工厂与自然保护区仅有一路之隔,与养殖池塘更是比邻而居。同行的东营当地环保人士说,之前这里都是沟壑纵横的湿地,芦苇密布,稻田遍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的大开发

黄河十年行2011在自然保护区旁的一块大广告牌处停下,广告牌上端赫然有一行大字: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大字之下是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图和文字介绍,其中提到主要是发展化工产业。

天色已晚,相机所及影像已模糊。东营当地环保人士说,高效生态经济区华而不实,依靠胜利油田大上化工项目成了当地目前的首选。

黄河入海口的化工企业

东营的化工产业区

杨勇叹息道,既然要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区,何必还要发展化工产业!杨勇认为,母亲河卸下了身上的负重,在她回归大海的最后时刻,把大片区域变成了我国整个东部地区罕见的天然湿地。但是,这里的生态系统还非常脆弱,除了大量的鸟类栖息以外,应该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和干扰,保护它在自然环境下发展和衍变。

黄河入海口湿地中的化工厂

这是黄河入海口的未来吗?

然而,今天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却势不可挡。黄河十年行能做的是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是非功过让时间来考验。

新的政策视角下,“黄三角”不仅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更成为连接京津塘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山东省领导公开对媒体表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还要立足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促进环渤海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黄河入海口今天的夜景

天色已经全部暗下来的时候,我们来到东营市河口区的仙河镇,黄河十年行2011的同行者们五味杂陈。仙河之名颇有来历,这里原为黄河故道,黄河改道后,这里形成了一处无潮区,涨潮不见水深,落潮不露海滩,不论海上有多大风浪,船只只要进入这条故河道就会风平浪静,而且常有仙鹤停留,因而被渔民称为“神仙沟”。随着油田的开发,在神仙沟畔建设的这座美丽小镇就被称为“仙河镇”。“仙河”二字,取“仙鹤”的仙,取河口的河。建设者还在仙河镇入口处树立了两只展翅飞翔的仙鹤雕像,作为小镇的象征。

小镇的建筑活泼自然,充分利用了四面环水和处于槐林之中的有利条件,建设了镇东的森林公园,镇北的蓬莱公园和镇西的水上公园,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生活舒适、环境优雅,曾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名镇。

可是,今天的小镇在化工厂的包围之下,即使在旅馆房间里也摆脱不了各种难闻的气味。东营当地环保人士说,由于空气质量差,小镇的旅游受到沉重打击,很多游客只是匆匆而过,不敢在小镇过夜。

“如果化工厂像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有朝一日,黄河三角洲就会只剩下这两只鹤了。”一个本地居民指着仙河镇入口的两只仙鹤雕像,无奈地说。

明天,我们将走向黄河最终走入大海的入海口。那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期待着。

2、康菲不顾地质条件疯狂开采导致溢油事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9-06詹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0NMDcyXzM2Mjc0Nw.html

最后的疯狂:谁导演了渤海油田的“掠夺式开采”?

核心提示:在渤海溢油事件发生3个月后,蓬莱19-3油田正式全面停产。

9月5日,在渤海溢油事件发生3个月后,蓬莱19-3油田正式全面停产。该油田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合作开发油田,其中,中海油拥有51%的权益,康菲则拥有49%的权益,并担当作业方。

 “在合同到期前进行‘掠夺式开采’,这几乎已经成为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海域实施开发的惯用伎俩。”9月5日,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称。

这位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按照康菲与中海油合同约定,2012年年底,双方就将重新商定合作模式,中海油可以将作业权收回,或者是调整双方的分成比例,而至2014年,中海油将进一步收回该油田的权益。“康菲很明白,中海油明年肯定会选择‘收回作业权’,所以,它才会不顾地质条件地疯狂开采。”

而拥有该油田51%权益的中海油,也遭遇了“连带损失”。在停产令发布后,中海油(0883.HK)公告称,停产后,中海油每天的净产量将减少约6.2万桶。目前,蓬莱19-3油田的权益,约占中海油年度总产量的3%。

当然,此次停产,对中海油来说似乎并非坏事。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康菲更看中短期价值,而中海油更看中长期价值”,“对于中海油来说,短期内,停产对效益有影响,但长期来看,这可以使油田的地质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未来长期开采”。

掠夺式开采

 “掠夺式开采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加大增压注水电潜泵的功率,也就是加装变频器提高电潜泵电机频率,另一个表现则是,不顾地质条件,频繁打新的注水井来增加油层压力,提高采油量。”前述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工程技术原理,因为,最初工程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超压承受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地质状况出现问题。”

而这一个观点,也与七部委联合调查组此前对“渤海溢油事件”的调查结果非常接近。

七部委联合调查组技术组组长、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称,根据康菲公司提供的资料以及调查组的详细核察,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B23号井,本来应该采取分层注水的作业方式,这样可以防止地层压力不一形成超压乃至地层破裂。然而,康菲并没有遵守这一操作规程,而是采取笼统的注水方式,同时向各个地层注水。

而在发生溢油的C平台,在事故发生前夕,康菲公司刚刚新打了一口名为C20的注水井。而正是这一口新井打穿了C25号井制造出的油层高压区,并由此引发了海洋石油开采中最严重的灾害——井涌。

 “从各方面来讲,打这口新井是没有必要的,唯一的解释是,康菲在蓬莱19-3的作业权已面临交接,为了在短期内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油,康菲不顾地质情况,增加注水井,以进一步增加油层压力。”一位调查组成员称。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中海油和康菲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双方成员组成,但由作业者康菲主导。“根据分成合同,油田的作业方可以掌握采油进度,全面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管理。而作为非作业者,只能参与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的制定、大型投资及重大变更的审批。”

这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直言,这种合资油田合同到期前“狠捞一笔”的做法,并不是康菲的个别现象。

中海油得失

 “对于中海油来说,我们对于油井的采油规划,更看重长期价值,而对外资来说,由于有合同限制,更看重短期价值,这个确实是双方的分歧所在,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规范。”前述中海油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则认为,这次渤海溢油事件,可能将对中海油广泛使用的“中外合作开发模式”形成挑战。

该专家告诉记者,外资公司在我们海域进行石油开采为数不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盛行。以中海油为例,成立初期,其自身技术有限,于是便将大量海上区块对外招标出售勘探权,并按比例共享收益,以扩大采油量。

而这些油田的合作模式,基本上都与康菲类似:由外资企业投资勘探,探明储量后,双方共同分享石油权益。

资料显示,1994年12月,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签订合同,取得了对位于渤海湾的11/05区块进行勘探作业的授权。1999年5月,康菲公司成功地发现了目前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蓬莱19-3油田。至2002年2月,蓬莱19-3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时,中国原油基本可以自给,而2011年上半年,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5.2%。

 “今天看来,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大量石油资源落入外资之手,而且,由于外方掌握作业权,中方缺乏有效的监督条款,从而,埋下了类似此次渤海溢油事件的隐患。”上述专家称。

前述中海油内部人士对记者称,根据双方合作的协议,出于技术保密等需要,中海油甚至没有权限“随时派人到作业方康菲石油的平台上去实地勘察”。

 “按照惯例,中外双方的合同期一般不超过30年。”上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表示,“现在的中外合营油田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签署的合同,未来合同到期后,中方应尽可能的全部予以收回。”

谁来买单?

 “我相信,国家海洋局对于这次溢油事件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但现在我担心的是,中海油的责任怎么认定。”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夏军对记者称,“中国法院即使判决康菲败诉负责赔偿,但在赔偿额上,康菲有可能只是出自己的权益比例。而是否把作为央企的中海油一起起诉,这就要看国家海洋局的决心和底气了。”

据一位接近国家海洋局人士透露,此次事故发生后,中海油曾在康菲公司与国家海洋局之间进行了大量斡旋。

“由于中海油及康菲称,因为涉及保密信息,双方的合作合同没有公开,对于它们之间具体的权责分配,我们无法知晓。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这场灾难的赔偿,中海油难以置身事外。”夏军说。

而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在8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如若此次事故涉及到赔偿问题,其将与中海油协商进行。司徒瑞言下之意很明显,康菲将不会独力承担此次事故的赔偿损失。

 “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合作一直是非常紧密的,最近这段时间,双方每天见很多次面,一直在为处理这起事故集中地工作。到目前为止,双方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溢油事件,但是将来一旦有要求赔偿的事情发生,当然会谈及(赔偿)。”司徒瑞称。

而据前述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外合作开发的油田项目中,合作双方都有一个共管账户,一旦发生赔偿,很可能先从共管账户支出。而一旦赔偿额超出或是远远超出共管账户的支付能力,那么,康菲与中海油之间的赔偿责任分配,将成为一个尖锐的议题。

3、河北乐亭养殖户向康菲索赔 证据不足被驳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2011-09-06 陈浩杰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109/t20110906_6628795.htm

 [提要] 当天,贾方义和河北乐亭县扇贝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接受在线网谈时表示,对康菲的诉讼不会停止,更不会向康菲屈服。据贾方义介绍,9月5日,他已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海洋局分别递交了追究康菲渤海漏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刑事责任、介入刑事调查的公开信。

9月3日,乐亭养殖户手举疑为溢油所形成的黑色凝结物。(资料图片)

  9月5日,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海洋局分别递交公开信,要求国家海洋局向刑事司法机关对康菲公司提出控告,启动刑事司法调查程序,使刑事司法机关迅速介入该起事故调查。此前,贾方义因提出康菲应设立100亿元赔偿基金而备受社会关注。当天,贾方义和河北乐亭县扇贝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接受在线网谈时表示,对康菲的诉讼不会停止,更不会向康菲屈服。

  养殖户

  养殖损失七成,索赔却被驳回

  9月5日下午,北京华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贾方义和河北乐亭县扇贝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接受搜狐在线网谈。二人表示,尽管对康菲的诉讼面临诸多压力,但他们不会放弃。

  据河北乐亭县扇贝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介绍,目前乐亭的水产养殖损失大概在70%左右,现在的损失3.3亿元。但是到10月底收获季节,剩下的如果长不到商品规格,或者无法通过检验,损失会更大。目前,乐亭县水产局对扇贝养殖损失情况已逐级汇报。另外,养殖户对康菲的索赔诉讼赔偿,天津海事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按照法院的说法,如果要立案,还需要鉴定报告,还要有国家海洋局出具的带有公章的证明等。

  据贾方义介绍,9月5日,他已向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海洋局分别递交了追究康菲渤海漏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刑事责任、介入刑事调查的公开信。9月6日下午,贾方义还将在北京召开“康菲漏油事故刑事责任”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追求康菲刑事事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贾方义

  康菲恶意欺骗,应启刑事调查

  “举报人认为,康菲公司渤海漏油已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特此函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启动刑事调查程序,迅速介入该事故的调查。”在发给山东省公安厅的公开信中,贾方义如是开篇。

  贾方义认为,康菲从违规操作到恶意隐瞒和欺骗,以对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掠夺和破坏性开采的方式,放任其所导致的渤海湾环境污染日益扩大,已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贾方义要求对康菲启动刑事调查。

  访谈实录

  “百亿索赔是保守数字 ,渤海生态恢复才是大头”

  ●网友:你们诉讼赔偿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请问如果要证明漏油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需要哪些方面的证据?

  贾方义(索赔律师):不是证据不足,是人性不足。

  ●网友:那么多利益受损害的人都没有起诉,反而你站出来了,是不是为了炒作自己?

  贾方义:我说过符合人民利益的炒作是正义的炒作,这是媒体在问我时,我的回答,保护整个社会利益,保护渤海湾环境不受污染,欢迎大家都来炒作,这样社会就进步了,社会的幸福就可以保障了。

  ●网友:为什么提出要求康菲公司设立100亿元赔偿基金?您觉得这现实吗?

  贾方义:法新社计算了100亿元人民币仅16亿美元,我和司法界人士、环保人士,以及对受害海域考察过的人士,并国内外经验,提出这个保守数字,渤海生态恢复才是大头,海洋水产业赔偿数额有人估计 10个亿 ,我们是个饥饿性国家,把钱看得很重,环境权、健康权太廉价,我想给外国石油巨头一个警示,希望我们司法、政府机关能强硬执法。

  ●网友:您有跟康菲公司取得联系吗?得到的反馈是什么?

  贾方义:我直接致函康菲,康菲的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表示接到该律师信函,不予置评。外国公司大耍无赖,但我决不会屈服,欢迎大家给力。

  ●网友:第一次起诉法院没有立案,还会继续起诉吗?现在有没有找到关键性的证据?

  杨基珍(乐亭县扇贝养殖协会会长):当然会,一次不行两次,二十次不行三十次。

  ●网友:你们现在的索赔标准是怎么定的?索赔3亿多。

  杨基珍:根据三年平均的销售价格。

  ●网友:就算扇贝还有存活,现在也没人敢吃水产了吧,颗粒无收啊!康菲太可恨了,该告,该赔!

  杨基珍:也不至于没人敢吃,我们自己现在还在吃。

  ●网友:康菲有的是不可估量的“后台”,你不怕他们吗?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杨基珍:不怕。

4、渤海无人负责:中国惟一的内海就要死了

来源:财新《新世纪》2011年09月05日 宫靖 王小聪 贺信 崔筝 实习记者 肖尔亚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3/100298052.html

第1真相被遮蔽

第2康菲推责大戏

第3海洋部门何责?

第4索赔障碍

第5重估溢油风险

第6断裂带隐忧

  持续近三个月的渤海溢油事件,让渤海生态成为中国全民关注的热点。

无人为溢油事件负责,是无人为整个渤海负责的缩影,中国惟一的内海就要死了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规定的事故处置大限。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是否真正做到“彻底封堵溢油源、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下称“两个彻底”),尚待检验;与此同时,一场由中国政府发动的海洋生态损害大索赔,即将拉开帷幕。

  财新《新世纪》获悉,8月30日下午,国家海洋局与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的四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委托合同。

  此前,国家海洋局曾表态,将代表国家向溢油事故责任方康菲中国索赔。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则表示,已完成四次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此次溢油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的影响。

  提起索赔的将不仅是官方。部分养殖户和渔民同样在聘请律师,并开展了初步的证据收集工作。

  据康菲中国单方面统计,共有约700桶原油渗漏到海面,另有约2500桶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国家海洋局表示,事故已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污染,大致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

  蓬莱19-3油田B、C平台溢油事故,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海上钻井平台溢油事故。此次事故对渤海生态的严重影响业已发生,未来还将继续发酵。

真相被遮蔽

为什么一个油田的两口井接连出事?

  然而,相比于动车追尾事故原因逐渐明朗,渤海溢油的真相至今扑朔迷离。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信息有限,康菲中国躲躲闪闪,业内专家只能推测和猜测。

  国家海洋局7月6日援引相关专家分析称,C平台系井涌事故造成,B平台海底溢油原因复杂。初步意见是,该油田通过注水和岩屑回注,可能增加平台附近的地层压力,为流体连通地层提供能量,导致海底溢油。

  但此说法非常模糊,更不具体。公众无从知道作业方康菲中国究竟有哪些不当操作。

  人们质疑最多的是:一个油田的两口井为何接连出事?

  8月24日,康菲中国召开事故后的第二次记者会。公司总裁司徒瑞(George Storaker)首次向公众“详解”B平台出事原因,并给出了一张事故示意图。

  司徒瑞再三强调,B平台事故是工作人员为海底油藏加压,进行注水作业时,引发海底天然地质断层张开。

  之后,一位中海油内部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强调,B-23井是一口注水井,因为注水作业使天然断层张开,这在全球都非常罕见,康菲中国也难以预计。

  康菲中国的说法很“巧妙”,再三强调“天然地质断层”,但并未直言事件系“天灾”。

  多位业内人士则质疑,地震带郯庐断裂带从蓬莱19-3油田下经过,油田所在海底存在天然地质断层,这些都是油田开发前的天然地质条件,康菲中国在注水前就应该知道,并且采取必要措施。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李相方表示,虽然用注水的方法来提高采油率是常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B平台的问题在于向油藏注水的量是否合适。他推测,如果“注”(注水)“采”(采油)不平衡,周边断层被压裂之后与油藏连通,就可能导致现在的事故。

  对于C平台事故,康菲中国更加闪烁其词。8月24日的记者会上,不但没有给出事故示意图,司徒瑞的解释也只有寥寥数语。

  在财新《新世纪》记者再三要求下,康菲中国的油藏开发经理马克·爱尔兰德(Mark Ireland)才称,C-20井在钻井作业期间,遇到未预见高压带,油藏中的原油和油基泥浆因为高压而上涌,并最终从海床上渗漏出来。

  这个解释远不够清晰,也未必准确。8月29日,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平教授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C-20井旁边有一口岩屑回注井,所以应该是岩屑回注过程造成局部地层压力过高。此外,C平台事故有一定人为原因,岩屑回注造成压力变化当属已知因素,不是什么“未预见高压带”,所以康菲中国在C-20井作业时不应再使用原始压力数据。

  8月31日,康菲中国回复财新《新世纪》记者,首次承认所谓的“未预见高压带”是岩屑回注造成的。对于陈平教授的分析,康菲中国的工作人员私下表示,“从技术层面分析,他说得比较有道理,比较客观。”

123456下一页

5、蓬莱19-3油田停产 海洋局:赔偿金额“不封顶”

来源:南方日报2011年09月06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9-06/3309286.shtml

  渤海湾溢油油井的作业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昨日介绍说,已完成停止蓬莱19-3油田的钻井、注水及生产作业的程序,共计231口井停止了作业。目前,停产令何时解除尚难确定,业内人士则担心,停产并不意味着停漏。

  渤海湾231口井停止作业

  被指事故处置不力的康菲中国,2日收到了中国国家海洋局的“三停”的指令。即,在整个蓬莱19-3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康菲中国介绍说,此次在渤海湾停止作业的231口井中,包括180口生产井和51口注水井。

  蓬莱19-3油田是康菲中国和中海油的合作开发油田,康菲拥有49%的权益,中海油拥有51%的权益。它是中国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2010年日均净产原油5.6万桶。溢油事故发生前,油田的产量正不断攀升,康菲公司预期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

  康菲介绍说,自己持有的蓬莱19-3油田权益,约占康菲公司年度全球总产量的3%。执行“三停”指令的同时,保护了油田的可采能力,自己将与中海油共同制订油藏泄压方案以保证油田的安全并保护油藏。

  在生态方面,康菲介绍说,正在重新编制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该报告将提交中国国家海洋局核准。在发生溢油事故的B平台,没有发现渗油或油膜。

  在发生了另外一起溢油事故的C平台,康菲继续在海底搜寻、清理残余的矿物油油基泥浆。截至5日,已累计清理408立方米矿物油油基泥浆。康菲解释说,清理海底残留油污过程中仍会偶尔产生油花,海面发现的油膜已被清理回收。与此同时,康菲中国表示将与中海油继续在渤海湾巡查海岸、清理垃圾。

  中国官方的停产指令何时解除,尚难确定。中国国家海洋局表示,要解除“三停”,康菲必须满足封堵溢油源、清除油污、重新编制蓬莱19-3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修订蓬莱19-3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等条件。

  停产并不意味着停漏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海上油田。长期以来,在海域油田开发时,一般都是中海油和外企进行合作,蓬莱19-3油田也不例外。该油田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合同区面积现有1022平方公里,共有7个生产平台。

  业内人士透露,溢油事故与康菲中国急于提高效率开采不无关系。由于在2012年合同到期后,对油田享有49%权益的康菲中国需将开采作业转交给中海油,“为提高采油效率,增加当期收入”,康菲公司违规作业,破坏了油层高压区造成漏油事故。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调查表明,康菲中国在实际操作中,对多套油层笼统注水。有的油层和采油井连通情况好,水进去跑得快,压力正常。但连通不好的极易在局部形成“超压”,“B、C平台溢油事故均为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

  广东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李辉权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由于我国的油层大都处于浅层,像渤海湾这样的石油开采,压力不像美国墨西哥湾的那样大,出油之后要注水注压后才能快速开采。

  事实上,在地表层和油层之间原来有分隔层,一旦被破坏就有了通路,由于水重油轻,互相交换后油就浮上水面,加上海底漏油绝对不是仅从一个地方漏出来,同时受封堵技术的制约,因此此前封堵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我个人的意见是,尽管康菲中国决定停止作业,但停产并不意味着停漏”,李辉权如是说。

  ■相关 中海油减产 股价大跌

  除了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康菲中国,占蓬莱19-3油田51%权益的中海油日子也不好过。

  中海油4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要求,蓬莱19-3油田B、C平台已于7月13日停产,使公司的净产量减少约每天2.2万桶。蓬莱19-3油田全面停产将使公司净产量再减少约每天4万桶。美银美林估计,中海油今年因停产而导致油产损失将达490万桶,全年产量要达3.31亿至3.41亿桶油的目标已存在一定的风险。

12下一页

6、苹果之“毒”:供应商归结管控走过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9-06曾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0MMDcyXzM2Mjc0Mw.html

核心提示:某苹果供应商称,一些存在严重污染的企业依然能给苹果供货,而且其可以压低报价。

苹果之“毒”仍在蔓延。

由“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多家环保组织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共27家疑似供应商存在严重环境问题,其向河流排放出的某些白色液体经检验后重金属超标近200倍。

9月5日,苹果的一家供应商向记者表示,尽管苹果在其公司主页上列举了一系列对供应链环境问题的管控措施,但在实际过程中这套制度执行得并不到位,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一些存在严重污染的企业依然能给苹果供货,而且这些污染企业可以压低报价,让其它投入巨资整改环保问题的苹果供应商感到很大压力。

苹果污染管控只是走过场?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苹果在环保的承诺上称得上是“最高调”的企业了,因为苹果承诺自己的产品无论在哪生产,都会确保最高水平的社会标准。

打开苹果公司的网页,其中名为“Apple与环境”的栏目详细列出了苹果对自己在供应链环境问题管控上的努力,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祛除有害物质等。而苹果发布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中,也对有害物质、固体废弃物、废水和雨水、废气等环境影响也有详细规定。

 “表面上看起来苹果有一套防止供应商污染的规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往往都只是走个过场。”上述大型苹果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苹果对供应链污染的管理其实很混乱,许多有污染嫌疑的供应商并没有得到苹果的有效惩处。

在苹果做工精致的产品中,许多环节都存在潜在的污染源。比如,iPad2使用的铝镁合金机壳,需要将一个2公斤左右大的铝锭抛空,并将90%左右的原料废弃掉,只留下200克左右重的一个薄薄的机壳,其生产过程高度耗能才保证了iPad2极度的轻薄——这一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料。

而iPhone和iPad中使用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同样是高耗水高耗能的产品,需要用大量化学物质蚀刻覆铜板,并为后续排线做准备,这一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因此很容易产生污染。

上述中国环保组织的调研也印证了这种说法,不少疑似苹果的供应商存在污染问题,这些企业包括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华通电脑(惠州)有限公司、常熟金像电子有限公司等。

该报告举例称,苹果的疑似供应商名幸电子在广州和武汉的工厂均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况,其通过私设暗管通过溢流口直接排放污水,并曾被广州环保局调查,直到今年4月还被广东环保厅发布的重点污染源评级评为“黄牌”。此外,苹果的印刷电路板供应商欣兴电子在昆山的工厂也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一位苹果供应商向记者确认,该报告中提到的日本名幸电子、欣兴确实是苹果供应商,向苹果供应高质量的印刷电路板产品。

马军告诉记者,苹果的供应链正在急速扩张,多家苹果供应商都在建新厂扩充产能,因此由苹果产品而导致的污染正在快速蔓延。他认为,现在的苹果已经不是当年的二线厂商了,而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世界上最大的平板电脑厂商,因此苹果可能产生的污染格外值得关注。

供应商归结苹果压价

多家苹果供应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苹果对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每过一阵就会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低原材料价格,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造成苹果供应商污染的重要原因。

一家苹果PCB印刷电路板供应商告诉记者,其实大部分污染问题都可以得到治理,这主要看供应商愿意在污染治理问题上投入多少钱。但这位供应商表示,苹果对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大幅压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污染的发生。

 “苹果既要压价,又要保证产品质量,供应商压力很大,那很难做到不污染。”上述苹果供应商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厂商便会倾向于选择压缩环保开支。

苹果产品近年来已经越来越重视“低价路线”,例如备受欢迎的Macbook Air轻薄笔记本电脑使用了大量高档材料,其销售价格仅为999美元左右,一些希望效仿苹果生产类似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台湾地区PC厂商对其原料进行拆解后发现,几乎很难用苹果同样的价格做出这样质量的一款产品。

一家苹果供应商向记者透露,苹果往往先向供应商提供新工厂的建设资金,以资助供应商迅速扩大产能,回报是苹果可以获得某种紧俏零组件的优先采购权,此外苹果很喜欢和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降低采购价格。

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向太湖中排放污水需要购买COD配额,因此许多印刷电路板企业不得不选择内迁。知情人士透露,中西部一些如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并看不上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因此印刷电路板企业正在选择一些内陆较小的城市落地。

苹果在环保问题上一项备受争议的做法是,其对于一些存在污染记录的企业,并没有从供应商名单中剔除。这是因为剔除这些厂商必然导致苹果产品的成本上升。

马军表示,对于出现环境、用工问题的苹果供应商,苹果仍然在继续与他们合作。

苹果对零组件质量的极高要求也决定了,它很难真正因为污染问题去更换或者惩治供应商。例如iPhone的触摸屏由宸鸿和胜华两家工厂供应,其它厂商生产的触摸屏很难达到苹果的高要求,这两家厂商的产品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尽管胜华科技屡次爆出环境、劳工问题,但是苹果依旧不得不和这家工厂合作。

就在中国环保组织发布关于苹果供应链污染报告的当天早上,苹果公司向这些环保组织发来了一封署名苹果副总裁的电子邮件,表示愿意与中国环保组织进行电话沟通,并对污染问题进行调查。

7、唐昊专栏:环保组织敲打苹果公司的背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9-06

http://gcontent.oeeee.com/0/2d/02d72b702eed9005/Blog/480/ed9b3f.html

摘要:日前,5家中国环保组织,包括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等共同发布了一份题为《苹果的另一面——— 污染在黑幕下蔓延》的报告。  

    日前,5家中国环保组织,包括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等共同发布了一份题为《苹果的另一面——— 污染在黑幕下蔓延》的报告。这份针对美国苹果公司在华供应链污染及毒害的调查报告显示,多达27家苹果供应商和疑似供应商出现过环境问题,涉及企业包括广州名幸电子、武汉名幸电子、凯达电子和鼎鑫电子、太原富士康、揖斐电电子北京公司和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等。

    这份环境报告所强调的是跨国企业在中国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但问题是,全球产业分工本身就是资本逃避责任的产物,在此局面下很难指望其在中国主动负上社会责任。在整个苹果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链条中,是苹果公司而不是其他企业或国家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而从经济和社会伦理的角度,作为产业链条的主导者,苹果享有最大的经济权力,也无疑要对这条由其控制的工业污染链条负上最大的责任。事实上,中国环保组织关于苹果供应商企业污染情况的发布已经是第二次,今年一月份的同类报告指出,苹果的供应商存在着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劳工权益三方面的重大问题,但苹果公司拒绝回应。在过去7个月中,苹果的行为没有任何改善,污染排放随其供应链的膨胀在中国继续蔓延,给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从技术上讲,苹果不可能对供应商所存在的人权和污染问题毫不知情,但苹果虽然承认自己供应链上有问题,却没有对政策做出任何调整,也没有对供应商加强制约,而是继续使用严重污染的企业作为供应商,以中国环境与公众的健康为代价攫取巨额利润。

    大型企业需要有外部力量的制约,才不至于因资本的贪婪本性而迷失方向,这些外部力量包括公民环境意识提升、环境NGO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等。如前所述,跨国公司由于其跨国的性质而有机会逃避很多制约,同时,中国大陆的大规模生产企业环境问题的出现,既与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有关,也是中国自身产业政策的结果:诸多私营企业因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而无法转型升级,只能从事低水平的简单加工,成为苹果等跨国公司的代工厂,甚至在上游产业挤压利润的情况下并不赚钱,而只是通过拼命降低工人待遇、污染环境来维持生存。而作为环境执法者,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者为地方的GDP和政绩考虑,对于环境污染企业缺乏严格监管。这些因素都导致跨国企业对自身的社会责任缺乏明确认识,在环境问题上抱持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法律缺位、行政乏力的情况下,公民只能自己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无法经由企业和政府等传统的组织性机构来解决,人民才不得已转求诸己,通过社会自组织来发现问题、施加压力、保护公民利益、促成问题解决。中国NGO的成长速度之快,正是与中国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有关。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的环境问题上,中国的环保NGO已经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并且开始进入解决大规模社会问题的阶段。

和单纯的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相比较,自下而上的社会动员蕴涵着改变社会的更大能量,但这种能量如何才能从正面发挥出来,公民的环境参与以何种方式为最佳,社会动员又如何与既有机制互动,这些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环境运动证明,这种参与必须是多元的,而不能总是通过街头抗议进行;而在社会动员方面,教育也比集体行动更有长期效果。也是在这些国家,公众环境参与的常规化和组织化,已经改变了企业和企业家的理念和行为。照这个路数来看,中国的环保NGO应该能够做到的一件事,就是用自身的价值体系去摧毁对方在市场上业已建立的价值体系,让公益价值引导商业价值和时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NGO和成长中的公民社会其实是正在帮助在华企业塑造其全新的企业社会伦理。

8、“消毒”,只见“民间”孤军奋战 

来源: 钱江晚报2011年09月06日温国鹏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9/06/c_121982149.htm

  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之友、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苹果公司供应商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苹果的另一面2》,报告称苹果公司的污染排放正随产量扩张而蔓延,严重威胁了当地环境和公众健康。加上环保组织发布的一期报告,两次调查发现共有27家苹果供应商先后出现环境问题。

  27家供应商涉嫌违规排放,这样的数据面前,再漂亮的苹果也会成了不折不扣的“毒树之果”。不过,相对于“苹果有毒”带给我们的震撼,相对于要求苹果抓紧“消毒”的迫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一颗好好的苹果为什么就成了“毒果”,一直标榜社会责任、号称重视环境保护的跨国企业为什么面对自己的供应商违规排放污染环境的行为无动于衷甚至听之任之?

  其实,苹果供应商涉嫌违规排放并不是什么新闻,从去年4月开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之友、环友科技中心等36家民间环保非政府组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29家国际知名IT企业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存在重金属排放超标的问题,苹果就赫然在列。最终,28家企业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只有苹果,面对民间环保组织有图有真相的指控却表现出了与其企业形象地位完全不符的自私与冷漠,直接拒绝对话。

  面对如此重大的责任缺失,苹果却装得和没事人一样,不过,比苹果还能装的却是相关政府部门。苹果成“毒果”,最先发现真相的是民间组织,始终为此忧心忡忡的是民众,而掌握着更多的行政资源、拥有更大权力的相关政府部门却集体失声。27家苹果供应商涉嫌违规排放,政府部门知道吗?消息曝光后又对这些污染企业采取了何种惩罚措施?到目前为止,民众还没能看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我们才会感到不满:对苹果的制裁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消费者用脚投票吧?总不能啥事儿都依靠民间力量吧?(温国鹏)

9、企业污染,环保部门为何不给力?

来源:搜狐论座 2011-09-06

http://star.news.sohu.com/s2011/huanbao/index.shtml

大连接二连三的发生漏油事故,康菲漏油事件久拖不决,云南铬渣污染扑所迷离,河南金大地化工污染无人应答……一系列的污染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环保部门到底干什么去了?“赔偿了就不要追究了”,这就是环保部门的执法?一言不发,就是环保局的态度?…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star.news.sohu.com/s2011/huanbao/index.shtml

10、民众举报联邦内蒙古制药污染 环保部门称没问题

来源:人民网2011年09月05日郄建荣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9-05/153623108523.shtml

  “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这是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近日在环保部一次会议上,痛批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脱节的一句话。他提出,要避免出现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

  然而,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两张皮”问题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当地百姓说,让他们深受污染之苦的就是当地的利税大户——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邦内蒙古制药)。而经过巴彦淖尔市环保局监测,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水、气、声、渣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巴彦淖尔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坚称,联邦内蒙古制药没有问题。

  偷排废水进入黄河灌渠

  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区。“为啥叫临河区,顾名思义,就是说巴彦淖尔紧挨着黄河。”临河区的一位蔺姓男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从临河区到黄河河套没有多远。

  据介绍,2007年,作为政府的重要招商引资项目,联邦内蒙古制药落户临河区。这家港资企业不仅在内蒙古举足轻重,更是巴彦淖尔市第一利税大户。

  “自打药厂来了以后,我们就生活在恶臭、污水包围的环境中。大夏天,白天地里干活恶臭难耐,晚上炕上睡觉不能开窗户。”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丰三队村民们说,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心头之患。

  据农丰三队、四队村民反映,联邦内蒙古制药在他们村东面14公里处购买了800多亩地,专门用来掩埋药厂的废渣。最让他们担忧的是,药厂偷排出来的废水通过黄河灌渠直接渗入地下。“这几年,村里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村民们怀疑是药厂排放的污水渗到地下,污染了水井。

  在农丰村,村民们告诉记者,联邦内蒙古制药的废水通过偷排已经进入乌梁素海,从乌梁素海进入黄河。

  怕报复百姓不敢反映污染问题

  据当地群众反映,巴彦淖尔市德源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肥公司)虽然拥有独立法人,但事实上它是联邦内蒙古制药的下属企业。化肥公司利用联邦内蒙古制药的制药废渣生产化肥。

  与化肥公司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农民张三兰家的瓜地。在瓜地里,张三兰告诉记者,因为化肥公司排放臭气、臭水,村里几十人曾聚集到化肥厂门口“要跟他们说理,后来,公安局来人了,不让我们进到厂里,还强行把我们驱散”。张三兰特地给《法制日报》记者留了她的手机,并让记者“到村长那可以了解更多情况”。

  一个多小时后,当记者再次联系张三兰要求采访时,她却改了主意。“你还是去别的地方吧。”张三兰说。

  在临河区,说起联邦内蒙古制药,没有人不知道它有污染。“环保部门、政府我们都去反映过,但没人管。”在临河区,接受采访的不下十名村民均告诉记者,因为反映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他们都被警告过。“说不怕,那是假话。”他们说。

  市环保局坚称企业没污染在巴彦淖尔市环保局,《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分管宣传的一位负责人,他说:“药厂按照国家规定建了污水处理厂,对臭气也进行了处理。企业治污力度很大。”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不久前,他们还专门接待了有关媒体的采访。“他们是拿了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作了指示的举报信来的。我们陪同记者到厂里进行了采访。”他说,记者调查的结果是,药厂不存在污染问题。“环评做了,污水处理厂上了,许多举报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因为污染曾7次被政府部门处罚。难道联邦内蒙古制药就一点问题没有?”面对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坚称联邦内蒙古制药“无问题”,临河区百姓普遍表示质疑。

  事实上,早在2008年,内蒙古及巴彦淖尔市两级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曾就当地百姓的举报联合调查过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2008年,临河区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对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恶臭气体进行限期治理的决定》,责令联邦内蒙古制药停产治理。

  “两张皮”问题出自地方保护

  “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切身感受与监测数据统一起来。环境质量好不好,群众感受说了算;群众信任哪里来,科学数据是关键。要避免出现‘两张皮’,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这段话是周生贤今年8月在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上说的。

  周生贤说:“一般来说,发展强度越高,污染排放越大。真正的零排放,我还没有见到。”

  在部长眼里难以实现的零排放,在联邦内蒙古制药却“做到”了。“是部长低估了企业的环保作为吗?显然不是。”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权威学者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国情下,几乎没有哪一家制药企业可以做到没有任何污染。

  他说,之所以出现环境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问题,根源就在政府部门与老百姓所处的位置不同。“群众举报的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它们通常也是地方政府最不愿意得罪的。而监测部门又是在政府的领导之下,他们得出的监测数据怎么能是政府不愿看到的。”这位权威专家认为,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在袒护这些企业。

“有味,还能咋的,又熏不死人,习惯了不就没事了。”记者在临河区采访时,当地百姓说,他们到政府部门告状时,往往遭到这样的训斥。(记者 郄建荣)

12、福建闽江上游发现药厂排污暗管

来源:早报记者2011-09-06龙毅 

http://www.dfdaily.com/html/33/2011/9/6/660912.shtml

死鱼的恶臭笼罩着湾口码头。 检测初步查明大规模死鱼原因是缺氧 然而养殖户给鱼增氧却无济于事

死鱼的恶臭笼罩着湾口码头。 早报记者 鲁海涛 图

  40多岁的区武(化名)养殖了两个鱼排,还在村中开着一个小店,在湾口村是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然而,一夜江风袭来,全村鱼排里的鱼都翻白了,仅区武一户就损失200多万元,欠债七八十万,几乎倾家荡产。

  一周以来,闽江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至水口镇一带发生大规模死鱼,恶臭腥味熏人,翻白的死鱼覆盖了江段,渔民损失上亿元。经过当地渔业部门的检测,初步查明死鱼原因是缺氧。但是养殖户们却不相信这个结果,并在上游黄田段发现一药厂排往闽江中的暗管,他们怀疑是企业偷偷排污导致大规模死鱼。

  忙碌渔港变恶臭死水

  以往清晨是养殖户忙碌的时候,喂饵、打氧常常耗费养鱼户大半个上午时间,然而昨天清晨的古田镇,闽江上却一片死寂,往日的活力消失殆尽。数十个飘荡在江面的船上人家早已空空荡荡,从9月2日湾口村江面出现上百万尾鱼死亡后,村民就不再想走进这段令人伤心的江面。从清晨5时至7时,只有零星的几艘船开往江中的鱼排检查。

  虽然死鱼的恶臭笼罩着湾口码头,但众多村民仍然无法舍弃自家的鱼排。

  区武在闽江上也安置了船上人家,养殖了价值两三百万元的鱼排,不过死鱼之后,区武已经两天没有再回到船上的房屋。区武是村里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几天来,因为一边忙着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死鱼的事情,一边还要和村民商讨解决办法,区武嗓子都已经喊哑了。昨天早晨他再一次回到自家鱼排。穿越闽江江面的时候,水葫芦和翻白的死鱼就漂荡在铁壳船周围,区武皱着眉头说不出一句话,只能垂下脑袋摇摇头向记者表示无奈。

  区武养殖的38个鱼箱里的鱼已经全部翻白,死鱼浮出水面后流出暗红色液体,挤满了每个四五十平方米的鱼箱。区武在上游的黄田镇区域还有一个鱼排,经历了两批死鱼的痛苦。

  死鱼范围向下游推进

  区武告诉记者,最早出现死鱼现象是在8月27日,当时上游黄田镇靠近火车站附近的鱼排突然出现大批死鱼,黄田的养殖合作社连忙请人来检查,当时检测人员就说是缺氧引起的。养殖合作社启动了一级应对预案,调来了打氧机给鱼增氧,但仍然无济于事。“后来发现,越是打氧鱼越是死得厉害。”区武说,此前养殖户大多应对过因为缺氧而死鱼的事,以前只用把鱼箱拖到江中转几圈,增加水流动就能挽救鱼苗,但这次无论如何增氧也无法减缓死鱼。

  据养殖户们回忆,这次死鱼来势十分迅猛。以前出现死鱼规模都比较小,死鱼量不会超过10%,但这次仅2个小时,一户人家10多个鱼箱的鱼就会全部翻白。死鱼的区域也一天一天随着水流往下游江段侵袭,最开始在黄田镇,第二天10公里外的莪洋村附近的鱼死光,随后下游溪岚、湾口乃至约20多公里外的水口,鱼排里的鱼也全部死光,一个星期死鱼率接近100%。就这样,黄田镇几乎所有养殖的鱼,包括江里的野生鱼,都陆续死亡。“倾家荡产啊!”几乎每个养殖户都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个词。

  尽管当天当地渔业部门就初步检测水质,但死鱼原因却迟迟没有结论,死鱼现象也迟迟无法停止。

  上游发现药厂暗管

  养殖户们表示,一开始政府部门就认为是水体缺氧,但突然大面积死亡和增氧无效的事实,让养殖户认为这一说法站不住脚。该江段上游设有不少工厂,仅黄田镇段就有几家造纸厂和药厂。养殖户们认为,附近几家工厂利用几天前台风来临的机会,偷排工业污水导致鱼大量死亡。

  他们随后在黄田地区江边的福兴制药厂发现一条排往江中的暗管。黄田龙丰淡水养殖合作社会长张永久向记者出示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死鱼后的9月4日,环保部门、镇政府和养殖户代表,一同对福兴制药厂的暗管进行了检查。张永久回忆,检查一开始制药厂并不承认安装了暗管,直到环保部门要开挖检查的时候,药厂才称如果有暗管,也是上一家经营者安装的。随后,检查方在土地下挖出一根通往江中的PVC管道。

  张永久说,此前环保部门曾表示,按照规定如果发现暗管,这个药厂就得关停,但挖出暗管后,药厂称只是用于排放冷却水,并现场排放了一次污水,这次经过检查是纯净的冷却水。“这是个三通的管子,有个阀门控制的。一根管子通往闽江,一个连着冷却水,还有一个不知道连哪里了。”张永久说,控制水流的三通阀门就在管道一旁,但此前到底如何操作,并没有其他人知道。

  死鱼损失该由谁买单?

  随后药厂表态,立即对全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并向养殖户承诺不再发生利用违规管道排放的行为。会议纪要上写着该药厂承诺,“今后若发现存在违规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愿意依法承担渔民经济损失。”

  “就是相当于告诉你,‘保证以后不再排放,这次就这样算了。’”张永久说,药厂没有承认之前是否排放污水,检查也暂时无法取证。“如果不是为了排污水,为什么要挖一条暗管?干净的水不能明明白白地露出来吗?不是说是上家留下的管道吗?为什么你们又会操作?”张永久表示,虽然渔民们没办法拿出药厂排污的确切证据,但药厂同样也没办法证明清白,只能期望有关部门公正处理,关闭这些往江中排污的行为。

  2007年的公开资料显示,闽江流域是福建省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流域内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约占全省的35%。在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前50位的企业中,闽江流域就分别占22家和19家。一些企业排污口不规范,污染治理设施未能正常稳定运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个别企业甚至擅自停运治理设施,私设暗管偷排污水。福建省环保局明察暗访中,就曾发现过多家化工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超标排污问题。

  养殖户们担忧,如果不能切断这些暗管,大规模死鱼之事还将出现。

13、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污染 海洋生物濒于灭绝

来源:《新世纪》周刊2011年09月06日宫靖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9-03/100298048.html

  五分之一以上海水被污染,海洋生物濒于灭绝。渤海犹如陆地垃圾桶,日渐成为海上荒漠

  接近傍晚,渔民王春洋(化名)拉起早晨放入海中的笼状捕鱼网。轻飘飘的感觉再次让他失望:15米长的“地笼”只捕到2斤左右的光子鱼和米虾。

  “这片海就这些玩意儿。”他将小鱼小虾胡乱抓进一个破脸盆,“污染严重的时候,连这个也难捕到。”

  小清河是山东省内的一条大型河流,也是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之中,全国范围内重点监测的20余条入海河流之一。50岁的羊口镇近海渔民协会会长孙效宝说,光子鱼和米虾原本是很低等的水产,过去人们都不怎么吃,但它们耐污染,还少量存活在小清河入海口。

  这天是8月28日,距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已近三个月。对于生活在渤海沿岸的很多渔民和水产养殖户而言,溢油事故无疑让他们担心。

  孙效宝说,去年同期一艘240匹马力的渔船在一个航时(约五天)内的捕获产量为十七八万斤,而今年仅有七八万斤。渔船亏损已成事实,悲观情绪正在渔民中蔓延。

  但从事渤海保护的人士知道,更严重的其实是来自陆地的污染。渤海是中国惟一的内海,黄河、辽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携带着GDP汹涌增长伴生的高污染,在过去30多年里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为一个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污染。

  渤海面积仅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只“小海盆”。水体交换缓慢,污染易,治理难。此次海洋溢油,不过是在渤海病躯之上增加了一根稻草。

  19世纪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将海洋视为“人类生存的最后一条退路”。渤海堪称中国北方的生命之海,而这条“退路”正被辗出千沟万壑;倘若再有不慎,生命之海或遭灭顶之灾。

  海纳百污

  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9000多年来一直秀美动人的渤海,变为如今污秽不堪的模样,仅仅用了30多年

  9000多年来一直秀美动人的渤海,变为如今污秽不堪的模样,仅用了30多年。

  翻开《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春、夏、秋三幅污染海域分布示意图让人心情压抑——整个渤海近岸,除了河北秦皇岛南、北戴河和大连附近少量海岸线,其余海岸线完全被污染线圈住。

  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渤海劣四类海水面积从2007年的峰值6120平方公里开始下降,但2010年再次抬升至3220平方公里。其中,天津市海域95%以上为劣四类海水——劣四类水是指被严重污染的海水,其特征为“有一般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副厅长、巡视员王诗成指出,渤海绝大部分污染区域为近岸区,即包括渔业区、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内的海洋重要功能区。

  污染还容易导致富营养化,恶果之一是赤潮频发。在河北昌黎县,今年5月下旬发生了大面积“微微鞭毛藻”赤潮,直至7月上旬才消退。这是该县海域连续三年出现赤潮,当地的扇贝苗也因此出现生长停滞和高死亡率的情况。

  到底是什么污染了渤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在接受采访时直指,污染80%源于陆地。

  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渤海发挥了“海纳百污”的作用。小清河的故事或许就是沉重的注释。

  8月28日,财新《新世纪》记者乘渔船从羊口镇出发,沿小清河顺流而下10余公里,抵达入海口处。小清河和渤海口呈略混浊的黄色,在太阳下波光粼粼,肉眼看不到明显的污染。

  但开船的本地渔民王春洋说:“别被小清河现在这个样子骗了,河和海看上去不脏,是因为2006年、2007年治理过一轮,建了许多污水处理厂。1995年至2006年,你坐船经过的这段小清河以及入海口河水,是全黑的。”

  “那个黑色绝对像酱油,老抽比不上,但肯定有五毛钱一袋的那种普通酱油那么黑!”他作了一个掩鼻的动作,“水又臭,又腥,开船有时会头疼。”

  王诗成提供的材料显示,2003年小清河水质监测结果中,仅河流源头的睦里庄断面是三类水,其余马鞍山、五柳闸、羊口等15个断面均为劣五类水。

  根据国家海洋局相关公报,这条发源于济南郊区、全长237公里、流域总人口1000余万的河流,2010年带入渤海的污染物中,共有11.3万吨COD(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编者注)、252吨氨氮、128吨总磷、500吨石油类污染物、655吨重金属和5吨砷。

  这个数据与2006年小清河带入渤海的污染物总量基本相当。当地知情人士说,虽然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削减了不少污染物,但不少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

  山东省环保局负责人曾对当地媒体透露,小清河难治,主要原因是排污大户均为省内“响当当的大企业”,不少还是上市公司。无论主流还是支流,造纸和化工等行业的大企业星罗棋布。

  像小清河这样的中大型入渤海河流,约有45条。它们分处海河、黄河、辽河三大流域,每一条都是程度不同的小清河。此外,渤海沿岸拥有成千上万的排污口。山东、天津、河北、辽宁三省一市均在环渤海海岸上建立众多工业区,入驻企业多为高污染企业。

  面对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即污染,渤海被迫照单收纳。

  海洋荒漠

  在莱州湾,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生物品种灭绝;而那些尚未灭绝的品种,种群数量也呈几何级锐减

  王诗成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因为年复一年的超标排污,小清河入海口处相当面积的渤海区域日渐荒漠化,2002年前后已成死海。

  回忆起从前的小清河口生态,羊口镇近海渔民协会会长孙效宝百感交集。上世纪80年代前,小清河还是清澈的,羊口人喝水就用桶在小清河里提。小清河入海口方圆二三十海里是渤海的一个重要鱼类产卵场,渔民只需开一匹18马力的小渔船,花上一个航时,用最普通的拖网,就能捕到五六万斤水产。一年不分淡旺季,船船都能满载而归。

  “这些水产,当然不是破光子鱼,一船水产至少有十几个品种,有时二十多个品种。捕得最多的是个头二两大的渤海大对虾,半斤左右重的梭子蟹,烟卷那么长的黄河口面鱼,还有昌鱼……只捕贵重的鱼,那时什么毛蛤,根本没人捕,也没人吃。”

  讲述这些往事时,他感觉像是一场梦。“那时,有七八个别村的村支书上船来打工。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城市收购商,甚至日本、韩国客商都等在港口边抢海货……”

  之后20多年间,羊口人的美梦被上游的污染吞噬。他们的自来水水源地一再向陆地深处推移。能捕到的小清河海货也日渐变少。水黑了,鱼少了,客商走了,羊口没落了。

  到了2002年前后,小清河口几乎无鱼可捕,渔民被迫变卖小马力船,购入大马力船驶离河口捕鱼。一个航时下来只能捕到几箱鱼,鱼虾的个头也变小了。目前,该镇拥有200多艘远海捕鱼船,但渔民们悲哀地发现,整个渤海也没有多少鱼了。

  包括王诗成在内的多位海洋专家认为,渤海正在日渐荒漠化——所谓海洋荒漠化,是指海洋生态环境被基本破坏,大部分生物消失甚至没有生物,相当于死海。

  上世纪80年代,渤海三湾——山东的莱州湾、天津的渤海湾以及辽宁的辽东湾,尚是中国的黄金海洋渔场,有鱼盆、虾盆及聚宝盆之称,海产品产量占全中国海产的40%强。此外,渤海充当了黄海、东海相当品种水生动物的产卵场,但近年来鱼虾难觅。

  王诗成说,在莱州湾,接近三分之二的海洋生物品种灭绝;那些尚未灭绝的品种,种群数量也呈几何级锐减。

  他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整个渤海年产野生对虾4万吨,仅莱州湾就1.6万吨。但从1993年开始,渤海对虾就形不成虾汛了,最少的时候野生对虾年产仅800吨。近几年,渤海对虾年产回升至几千吨,主要是沿海各省人工培育放流的对虾。

  在劫难逃

  黄河是渤海最重要的入海河流,由于用水量一再增长,入海径流量锐减,导致渤海盐度升高,严重破坏鱼类产卵场和海洋生物生存环境

  现有的中国经济模式下,未来一段时期入渤污染物还将继续增加。

  实际上,渤海虽经多年治理,陆源排污依然超标严重。2008年,海洋部门共监测陆源入渤海排污口96个,结果超标排放率为82%,其中山东省超标率高达96%。

  而且,即使成千上万个排污口全部达标,仍然可能导致渤海严重污染。

  王诗成说,环保部门对污水入海提出要达标排放,但他们所用的标准是陆地标准。如钢铁、印刷、造纸等行业各有其排放标准。海洋部门考虑的则是海水水质,按一、二、三、四类水划分海水标准。因此,排放入海的污水即便按陆地标准达标,水质也只能达到是海水二类(较清洁)和三类(轻度污染)。

  “要让渤海干净,只以陆地标准来要求是不行的。这样的结果是,环保部门认为污水排放情形越来越好,海洋部门却发现海水越来越差。”

  专家们的另一个担忧,是渤海入海径流量锐减。夏青说,此现象导致渤海盐度升高,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黄河是渤海最重要的入海河流,入渤径流量占全渤海淡水来量的四分之三。但其入渤径流量已由1959年的500余亿立方米,锐减至2008年的200多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以上。根本原因,在于北方人口和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快速增长,用水量一再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渤海底部的大部分低盐区变成了高盐区。而低盐区面积的消失,会严重破坏鱼类产卵场和海洋生物生存环境。

  此外,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严重失调。2008年,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为67,而渤海湾底部、莱州湾底部、辽宁近岸的氮磷比甚至高达200以上。一般认为,氮磷比超过50,会造成生态恶化。

  更多的坏消息是,渤海沿岸城市近年来在海边新建众多工业区和港口,渤海海岸线和近海湿地被肆意破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4、两年后的调查:济源血铅超标事件再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9-06  李梅影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6/3NMDY5XzM2Mjc3NA.html

核心提示:村民称,前年有小孩查出血铅超标,之后有6岁以下小孩的村民,基本都到市里租房住。

8月19日,秋雨霏霏,没有童声的柿槟村里静悄悄。

 “前年有些小孩查出血铅超标,在那之后,有6岁以下小孩的村民,基本上都到市里去租房住。”一位村民告诉本报记者。

柿槟村在“中国铅都”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距离豫光金铅(600531.SH)炼铅厂不到1000米。豫光金铅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其大股东豫光集团是济源市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济源市意图对临近炼铅厂的村庄实行整体搬迁。

然而,两年过去了,村民搬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但村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也使豫光金铅的发展受到影响。

 “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我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在做工作,但历史遗留问题不是那么快就能解决的。”豫光金铅副总经理王拥军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血铅超标事件,大多数由重金属污染引起。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共涉及80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位列其中。

除了村民搬迁问题悬而未决,豫光金铅的发展模式也有待改进。根据豫光金铅8月25日发布的2011年半年报,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3%,这样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但是,豫光金铅主营业务电解铅业务毛利率只有-4.11%。事实上,不占据资源优势的炼铅企业,一直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豫光金铅似乎是把未来发展把宝“押”在再生铅业务。

3亿投入的搬迁仍处艰难中

天空飘着细雨,打湿了宽阔平整的路面,远远望去就像一面大镜子,映衬得绿树颇为郁葱。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愚公故里”济源,总人数不到70万,由于化工、铅锌、钢铁等产业的发展,一步步由县级市改为省辖市,最近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居全河南省第一位。

从济源城区济源大道打车出发,约莫半个小时到达柿槟村。在村里转悠,未感不适,“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尤其刮风的时候,嗓子里会有一种发甜的感觉,腻腻的。”村里一位中年汉子这样描述。

 “我们都在等着搬迁,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心里不愿意离开。可是不搬没办法,下一代怎么办?”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对本报记者说。

遗憾的是,柿槟村村民等了两年,依然无法搬迁。

2009年8月底,济源这个中国重要的铅冶炼生产基地,查出近千名少年儿童血铅超标。济源市政府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并对防护区内10个村的居民按一村一策的原则实行整体搬迁。

但是,搬迁工作不容易。

如柿槟村,“市政府已经给我们确定了搬迁选址,在玉泉办事处辖区的亚桥、西水屯、南水屯三个村的交界处划了一块地,总面积259亩。现在,西水屯、南水屯那两个村的基本工作已经做好了,但是在亚桥村面临阻力。”该村支部副书记李红军告诉本报记者。

 “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桥村群众认为政府征地的搬迁补偿不够,补偿价格低于当地市场挂牌价格;另外,就是亚桥村的村干部班子有内部矛盾,利用这个事件制造矛盾。”济源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在积极做工作,目前土地手续已经办完,并成立了搬迁指挥部,指挥长由一位济源市委常委兼任。”该负责人说。

至于搬迁费用方面,本报记者获悉,总费用约为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济源市政府负责,企业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本报记者了解到,济源一年财政收入为40亿元左右,其中,豫光金铅大股东豫光集团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为2亿元左右。

 “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在搬迁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济源市政府提供了租房补助。“每个6岁以下的小孩每个月给700多块钱租房补助,像我们村,每个季度都可以从市政府那里拿到几十万。”李红军说。

另外,6到14岁已入学的儿童,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在防护区以外寄宿学校就读,并免费提供营养干预食品。

然而,租房、提供营养品只是权宜之计,整体搬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市政府压力也挺大的,肯定是越早完成搬迁,花的钱越少。”李红军说。

先污染后治理之痛

作为国内的炼铅龙头企业、几十年的辉煌后,豫光金铅不得不面临历史之重。

在济源荆梁南街1号,豫光金铅办公大楼旁,本报记者看到一座陈旧的砖头平房,“这是我们最老的厂,上世纪50年代建的。”王拥军说。

这座平房是豫光金铅大股东豫光集团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的发源地,始建于1957年。当年该厂30余名干部工人深入王屋、太行二山,发现了铅、铜等矿源,当年冶炼粗铅76吨,这是豫光金铅炼铅业务,也是济源铅冶炼业的最初起步。

事实上,河南的铅矿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当地企业的炼铅工艺先进,使河南成为炼铅大省。目前,世界上的炼铅量,中国排第一;中国的炼铅量,河南排第一;河南的炼铅量,济源排第一。而几十年来,豫光金铅这家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起着龙头作用。

早在1987年,豫光金铅就提出“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把厂房搬到郊区。当初,把炼铅厂房搬出去容易,只是时至今日,柿槟村周边的土地已经没办法种植庄稼;同时,由于地价、生活成本等各种因素,搬迁周边村民也更加复杂。

豫光金铅有关人士表示,济源市政府统一部署,在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土地上,着手实施防护林建设,并对因防护林建设所占用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的农作物产量标准予以补偿。该公司预计每年需支付的补偿金总额为200万元左右,补偿时间为20-30年。

 “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也不得扩建除环保改造外的铅锌冶炼项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发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1000米范围要求指的是新建、扩建项目。“我们的老项目离居民区不足1000米,不过老项目不受准入条件限制。”王拥军说。

然而,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6日的报道,济源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对区内14岁以下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血铅检测。检测结果是,这10个村的3108名14岁以下儿童中,血铅值超标的有1008人,占32.4%。

当时在济源,也有191名1000米安全范围以外的儿童接受了检测,仅有12人血铅值超标。由此可见,大量儿童血铅超标,与未严格划定安全防护距离有直接联系。

 “公司所在地的涉铅环境较为复杂,济源市当地有50多年的铅冶炼史,现有炼铅企业35家,年产能高达70余万吨,且公司周边村庄处于山西煤炭外运的公路干道旁,车流量大,汽车尾气也会对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带来一定的影响。”豫光金铅配股说明书解释。

“市政府拟对铅企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实行搬迁,一方面为了居民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王拥军说。

豫光金铅也有新项目,2008年7月1日,豫光金铅投资4.2亿元上马了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

本报记者在河南省发改委的网站上,查找到项目编号为“豫济市域工[2007]00304”的备案情况公示页面,该项目于2007年12月29日获得河南省发改委审核同意,并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为豫光金铅厂区西边。不过,备案情况公示页面并没有指出该项目地点是否在居民区1000米范围之外。

 “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项目,地点距离居民区超过1000米,我们的厂区很大。”对此,王拥军对本报记者解释称。

环保自查报告5月递交省环保厅

虽然济源2009年发生了“血铅超标”事件,但是豫光金铅并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相关惩罚。

中国各地今年频频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大多数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环境保护部今年5月发布环办[2011]64号文件,启动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共涉及80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位列其中。

 “我们环保自查的情况报告,在5月份就提交给河南省环保厅了。”豫光集团生产安全环保处处长卢笛称。

 “环保部门对豫光金铅非常关注,目前,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人员,正在河南省涉重金属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河南省环保厅没有参与现场督查。”河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8月22日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环办[2011]64号文件,今年5月至6月为上市公司自查自纠阶段,7月至9月为现场检查阶段,10月15日前为汇总报告阶段,11月至12月为结果发布阶段。

 “在核查正式公布前,公司不能公布,这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王拥军对本报记者回应。

 “豫光金铅的自查报告没有问题,相关数据没有不达标的。基本没有需要整改的内容。”济源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亚洲对本报记者表示。

 “地方环保部门采取的是常态化的管理,保证在线监控正常运行,保证企业达标排放,只要是重金属排放的重点企业,每两个月就要监测一次。最近这两年,对于豫光金铅基本没发现有超标的情况。”王亚洲表示,企业近年来都实现了达标排放,污染是以前使用烧结机炼铅造成的,是历史原因。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后,济源关停了该市的全部炼铅烧结机,并缩减炼铅产能,该市年炼铅量已经从以前的80万吨缩减到2010年的50万吨。

另外,王亚洲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济源市申报的7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共获得1.47亿元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该资金总额为15亿元。“其中2个项目5600万元给了豫光金铅。”王亚洲说。

 “由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特殊性,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废气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要求会更加严格,铅冶炼清洁化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可能会导致公司环保费用上升,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豫光金铅在配股说明书中表示。

 “‘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豫光金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惩罚措施,我们的所有手续都是按国家规定的。”卢笛表示。

有意思的是,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河南当时对铅冶炼厂开展了环保专项整治,受该消息影响,LME铅价大幅飙升,豫光金铅的股价在当年8月底随之逆势涨停,与大盘深幅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押宝再生铅

除了村民搬迁问题悬而未决,豫光金铅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根据该公司2011年半年报,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3%,但根据华鑫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邱祖学的研究报告,豫光金铅主营业务电解铅业务毛利率只有-4.11%,拖累该公司盈利水平。

 “近年来,资源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这无疑对本身并不占据资源优势的豫光金铅的经营业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豫光金铅把宝“押”在再生铅业务上,该公司在建二期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似乎就是为了解决原材料铅精矿完全外购的问题。

事实上,豫光金铅等不占据资源优势的炼铅企业,一直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豫光金铅2010年报,该公司电解铅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38%,今年则更低,“今年上半年公司电解铅业务毛利率-4.11%,拖累公司盈利水平,副产品中白银、黄金、硫酸毛利占公司毛利的52%、9%、18%,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邱祖学指出。

 “铅冶炼行业对铅精矿中的锌、硫等不计价,没有原料成本,所以硫酸、氧化锌等副产品的毛利率比较高。”豫光金铅证券事务代表李慧玲对本报记者解释。

 “我们认为,由于公司缺乏上游的铅矿资源,铅精矿完全依赖外购,在电解铅价格大幅上涨时,公司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公司电解铅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邱祖学称。

再生铅业务成为豫光金铅未来发展的突破点,“生产再生铅无论能耗、水耗还是废物排放上,都远低于原生铅。并且生产再生铅只需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因而生产成本较低,据测算,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豫光金铅方面称。

豫光金铅在建二期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该项目设计处理废旧蓄电池35万吨,分两套处理系统建设,目前第一套主体工程已建成投入试运行,但第二套系统延期建设。

“因国家对废旧蓄电池回收企业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进行了调整,公司考虑到本项目收益,可能会因受到上游废旧蓄电池供应不足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决定对第二套系统延期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准备中。全部工程计划于2012年12月底前完成。报告期内,废旧蓄电池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废旧蓄电池采购困难,该项目未达到预计收益。”豫光金铅2011年半年报指出。

废旧蓄电池采购回收渠道的匮乏是当前整个再生铅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近期国家对铅酸蓄电池进行了整顿和工信部发布《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使得废旧蓄电池采购价格持续上涨,而豫光金铅自身的回收渠道尚未建立,导致该公司废旧蓄电池项目盈利能力未达预期。”邱祖学称。

不过,分析师方面认为豫光金铅的再生铅业务值得期待,“随着豫光金铅废旧蓄电池自身渠道的建立,公司再生铅业务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提升,看好公司该业务未来的发展能力。”邱祖学指出。

 “由于豫光金铅铅精矿全部外购,为了提高原料的自给率,降低成本,公司大力发展再生资源项目,是未来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之举,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公司铅业务长期处于微利或者亏损边缘,通过公司经营方式的转变,走再生铅循环经济道路前景可期。”苑志斌表示。

15、污染之害,监测数据看不到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9月06日  辛木 

http://opinion.people.com.cn/h/2011/0906/c159301-522847664.html

9月5日有三则新闻,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其一、9月4日下午,云南曲靖市政府就南盘江铬污染事件处置举行新闻通报会。通报材料显示,曲靖备案的供港蔬菜所有法定检测项目未发现异常,当地饮用水检测结果全部达标。(云南网)

其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居民反映,当地的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涉嫌偷排废水进入黄河灌渠,此举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甚至有人“得了怪病”。当地环保部门表示,该企业排放达标,没有问题。(《法制日报》)

其三、福建省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9月4日表示,闽江出现死鱼流域水质经初步检测无污染,但江水溶氧量从上游往下逐步递减。(中新网)

针对南盘江铬污染事件,中国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调查组8月17日曾经发布消息称,“铬渣非法倾废致污事件”是一起影响人畜饮水安全的严重事件。但在曲靖市政府看来,事件几乎未造成任何影响,不是吗?蔬菜和饮用水的检测结果全部达标,附近村民患癌症也与铬渣没有关系。南盘江水质监测也未发现有过六价铬超标……总之,老百姓对于铬渣污染的所有感受都只是一种幻觉,铬污染几乎不曾存在过。

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丰三队的村民来说,尽管生活在恶臭、污水包围的环境中,尽管村里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得了怪病,但这些感受与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相去甚远,因为,药厂“环评做了,污水处理厂上了”。

福建古田的养殖户们的感受自然也与相关部门的监测结果差距太大,大面积的死鱼现象只与江水的溶氧量太少有关,那江水的溶氧量少究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在很多污染事件中,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总是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脱节,明明臭气熏天,明明令人作呕,明明已造成重大损失,但他们还是告诉你,监测结果全部达标,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企业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的感觉。这几乎成为一些监测部门的惯性反应了。

这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近日在环保部一次会议上,痛批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脱节时说的的一句话。(《法制日报》9月5日)他指出,要避免出现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可是,监测数据为什么总与群众感受成为“两张皮”呢?

按说,老百姓的感觉再怎么灵敏,也不能和监测部门的精密监测仪器相比,监测仪器理应是最科学最精确的,可现在恰恰相反,老百姓都已经苦不堪言了,从监测仪器那里得到的仍是环保形势一片大好的结论,这究竟是仪器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些监测数据真的是从仪器那里得到的吗?

有专家尖锐地指出,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的利税大户,通常也是地方政府最不愿意得罪的。而监测部门又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之下,他们得出的真实监测数据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归根结底一句话,这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 GDP而袒护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这才是监测数据总与群众感受“两张皮”的根本原因。(辛木)

16、刘义昆:完善问责制度让环保局长开口

来源:西安晚报2011年09月06日刘义昆

http://opinion.news.cntv.cn/20110906/107522.shtml

  又有两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关注:在河南省舞阳县,不断有群众反映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系列污染问题。当记者找到环保局局长张俊明希望他谈谈看法时,这位环保局一把手面对记者的提问,双唇紧闭,一言不发;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当地的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涉嫌偷排废水进入黄河灌渠,许多居民因怕被企业报复不敢反映问题。当地环保部门表示,该企业排放达标,没有问题。

  不久前,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各级政府,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两起污染事件,一个“一言不发”,一个“坚决否认”,这无疑令人伤感。舞阳县张俊明局长的表现更是让人“无语”:无论记者问什么问题,这位一把手除了一句“你问环境监察大队”外就一言不发。环保局长如此表现,只能让人浮想联翩:这位局长是真不知道呢,还是无能为力呢?

  更搞笑的是该局副局长吴国语对记者说,环境监察大队赵队长负责“金大地”的事,除了赵队长别人都不清楚,赵队长不领着他也进不去金大地公司的大门。身为环保副局长,要到一家企业检查工作,还非得下属“领着”,否则连门都进不去,这是何等吊诡。

  在地方环保局,此类事情并不少见。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就曾说,很多地方局长要通报当地的污染,居然只能给国家环保总局写匿名信;开封市顺河环保分局副局长近日带队前往该公司排污口取水样时,竟然被熏倒在地,至今仍在吃药……

  于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能理解环保局局长张俊明为何一言不发了。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向来不是环保局长能够说了算的。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说起联邦内蒙古制药,没有人不知道有污染。但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却坚称该公司没有问题。环保局说的是“真心话”么?

  是的,这就是当前的环保现状。正如潘岳所言,由于现在的问责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官员往往只会盯着GDP,无视污染排放。环保问题为何会久拖不决?“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 GDP在袒护这些企业”。于是乎,环保局长要么不说话,说话也可能会为企业说话。

  在我看来,要让环保局长能开口说话,敢说真话,不仅要进行制度变革,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问责制度。 (刘义昆)

17、西藏面临矿产开采的威胁

来源:中外对话 2011-09-05加布里埃尔•拉斐特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4509-Tibet-s-mining-menace-

中国继续着其快速增长的势头。而这种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的投入,以及国有银行直至不久前还在提供的廉价融资。快速增长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能源、以及原材料。尽管近两期五年规划中都谈到要兼顾环境保护与社会需求,以及最快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均衡发展。但是,目前为止,中国吞噬全球资源的速度依然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

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几乎没有人认为这会有什么问题。他们会说,中国不过是在追逐世界的脚步而已。而且,从人均角度而言,中国的金属消费量依然远远落后于富裕国家。但是,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一论点就不再成立了。以铜为例,中国目前不仅仅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其人均铜消费量也已经超过了加拿大、法国、或者俄罗斯,并且很快还会超过澳大利亚、欧盟、及日本等国。然而当我们对这些铜材的去向稍加探究,也就不会对此感到惊异了:在日益富裕的中国市场的推动下,汽车、家用电器、电力电缆的需求数量在不断增长。

中国也已经成为位居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而对于印度而言,黄金首饰是根植于其文化的传统。而中国对于黄金的狂热则是受投资需求及工业需求的推动。世界黄金理事会坚信,中国的黄金消费将在十年内翻一番。

可是,汽车生产、全国各地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所需的铜材及黄金从何而来?颇为讽刺的是,这些重金属及电力都来自于西藏。

铜材及黄金的需求大增,世界各地新的矿源也源源不断地涌现。而在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面前,其价格也不过是在小幅探底后便以更大的幅度上涨。这对中国金属加工企业而言不成问题,因为他们对此已经驾轻就熟。大部分冶炼厂及其下游加工企业均位于沿海地区。而这一地理优势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从全球市场获得原材料的供给。

而如今,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沿海工业的原材料供应从全球转向了内陆。受中央政府的政策鼓励,制造业逐渐向内陆转移,以缓解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部省份之间发展的极度失衡。中国西部地区新兴的重庆-成都工业核心区快速凸显,已经做好利用长江行销世界的准备。这就好比中国的海岸线向内陆延伸了2000公里一样。

然而,重庆的沃尔沃汽车、成都的福特汽车、以及位于这两座城市的 惠普、苹果iPad、及联想电脑等所有这些加工企业所需的铜材和黄金究竟从何处而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规划,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不再局限于中国目前在赞比亚、秘鲁、蒙古国、老挝、南非、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拥有的矿区。为了应对国内铜材及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将目光投向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这一点,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清楚。只不过在此之前,从海外购买矿产相对更加容易,价格也更加便宜。而西藏地处偏远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河床地区小规模开采地表黄金的现象非常常见,这种形式由于大量采用挖掘设备,以及使用能够杀死水生生物、使河流污染的氰化物和汞等化学物质,因此对环境破坏极大。而大规模开采还是一件新生事物。表面上,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进行小规模开采。然而,实际上,小规模开采依然屡禁不止,特别是在那些没有藏民保护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藏民是以保护水域的名义被迁往其它地区。

而如今,新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家出资修建了公路、铁路、电站、城市设施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地质勘探队用数十年的时间对探明储量进行测绘,为全面开发做好准备。西藏自治区(TAR)主席白玛赤林在其2010年工作报告中说道:“通过重点向祖国内陆地区开放,我们已经实现了与成都-重庆经济圈的有机融合。”

西藏最大的铜、金矿床由西至东横跨谢通门、甲玛、以及玉龙三个区。中央政府表示,将在这一地区进行大量开采。而随之而来的还有碎矿机、化学选矿设备、以及冶炼设备等。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的时代已经来临。这里不仅蕴藏着铜矿及金矿, 还拥有银、铅、以及锌等矿藏。尽管铅和锌最后会被浪费掉。这些矿藏所处的位置恰好位于亚洲主要河流流域,而这些河流维系着下游成千上万居民的生存。

谢通门矿是最早受到公众关注的大型项目。之所以受到关注,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敏感,非常靠近雅鲁藏布江,以及班禅旧居日喀则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曾一度归加拿大投资方所有。通往附近日喀则市的铁路将于2014年完工。届时,矿区也将开始运营。

矿区所处位置靠近主要河流,这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关切。由于其陡峭的地理位置,每100吨开采出来的矿石中就有至少75吨需要粉碎成粉末,然后通过铁路送到远处的冶炼厂进行提炼。据西藏科研人员近期的研究显示,河水中已经有天然重金属含量检出。而山塘围堰一旦发生尾矿泄露将会带来灾难性影响。受到影响的将不仅是下游的印度及孟加拉国。如果按照计划,将对西藏地区河流进行水路改造,从雅鲁藏布江引水入黄河的话,那么,中国下游的水源同样将会受到威胁。

温哥华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下属的甲玛矿已经进行开采。其所处的位置恰好位于拉萨河上游,因此给西藏最为神圣的城市的水源带来了威胁。与西藏大部分地区一样,这里地质不稳定,地震多发。2010年进行的一项针对甲玛矿地下水质的研究发现,“河谷上部/中部地区地表水及河床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对当地环境⋯⋯以及下游居民用水带来了相对严重的风险。气候变暖以及愈加频繁的开采行为所带来的环境改变有可能会增加这些重金属的迁徙。”

西藏当地群众已经对此提出抗议,并向中央当局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关闭矿山。据报道,采矿作业已经耗尽了泉水,污染了饮用水,导致1000多头家畜的死亡,使该地区的动植物群落受到破坏。尽管如此,2011年8月,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宣布,该矿产量增加了400%,并且该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规模。

甲玛矿已经小规模开采了很多年。之前的各个业主由于缺乏资金,因此,在健康及安全保护措施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出于对人体健康,尤其是拉萨当地儿童大脑发育的担忧,甲玛矿中的铅矿不会被开采出来,而是被永远地留在矿下的废矿区。

然而,不论是对矿业公司而言,还是对中国政府而言,这都是西藏地区第一个获利颇丰的项目。矿业公司将在矿山开采期内获利456亿元人民币(72亿美元),而中国中央政府则通过税收获得49亿元人民币(7.67亿美元)的收益。这些数字是根据2010年的铜、金价格得出的。如果根据2011年中期价格,那么收益还会高出很多。

甲玛矿的铜矿储量不到一百万吨。而不远处,同样位于拉萨上游的出隆(音译)的铜矿储量却大得多(7百万吨)。不仅如此,它还拥有极具商业潜力的钼金属资源。近期探明的出隆(音译)矿位于一条北至甘丹寺,南至桑耶寺的山脉上。桑耶寺是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2个世纪之前,因此倍受尊崇。这两座寺庙是西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出隆矿泄露到空气和水源中的重金属将给这些地方造成更大的威胁。

玉龙是西藏东部铜金矿产集中的地区之一,处于长江流域及湄公河流域之间的偏远蛮荒之地.根据中央政府的规划,将在这些大河及其主要支流上修建水电站大坝,从而为冶炼设施提供充足的电力。而这却造成这些原本自由奔腾的山涧河流的大规模截流。

这些矿区预计每年将为中国增加数十万吨的铜矿供应。这一数字说多不多,说也少不少。对西藏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不啻于标志着这个偏远地区已经融入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对于藏民而言,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即便是在这些矿区资源殆尽而闭坑之后,他们还不得不背负因此而产生的环境成本。然而,他们却没有办法通过成立NGO来表达他们对环境的担忧。而且,这些项目也不会向西藏当地群体支付资源税。

然而,这些矿对于降低中国对全球原材料资源的依赖并无多大裨益。中国的铜矿冶炼能力仅为每年4百万余吨,此外还有60万吨的生产能力即将投入运营。但是,目前中国的铜材消费却达到每年7百万吨。两者间的缺口就需要由进口来加以补充。虽然一些项目近期一拖再拖,但是即便是这些新矿能够满足生产目标,中国对于铜和金的进口还将持续增长。

尽管中国国有矿业企业如今对于海外运营及资金筹措已经驾轻就熟,但是他们却同样擅长鼓吹资源民族主义。事实就是,西藏地区开采的资源储备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不算什么。世界最大的铜矿资源的实际储量每一个都超过了1亿吨,年平均生产能力达34.5万吨,更没有一个的产量低于20万吨。而即便是西藏最大的矿源、玉龙,其储量与世界最大的矿区储量相比也微不足道。目前,玉龙铜的年产量为1万吨。然而,据官方消息透露,到2015年,该产量将有望达到10万吨。可是,这些矿区目前已经是中国储量最大的了。而矿区企业所有者为了吸引国家补助,对于这一点则大力强调。

充满爱国情结的中国网民们或许会认为,用西藏的铜资源来满足国内需求要比从秘鲁或赞比亚获得供给好得多。中国的矿业企业也很少会为了产量区区几百万吨的铜矿而投资于海外,尤其是当市场上有产量更大的矿区的情况下。可是,如果不能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加以解释的话,那么为什么偏远的西藏矿区会先行一步?商业方面的考虑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矿业公司不仅能够从国家对铁路、电站、以及很多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中获益,同时还能获得面向企业借款人的财政优惠利率、免税期、宽松的环境标准及最低的环境成本、零资源税、以及将精矿运往冶炼厂或将金属运向市场的铁路货运价格补贴等等。正是这些国家补贴使天平向西藏一些中等规模的矿区倾斜,而不是增加中国海外铜矿的拥有量。

谢通门矿原本计划于2010年投入生产。但是,运营日期却被推迟到连接拉萨与内陆冶炼厂的铁路运输线路完工,以及市场形成之后。甲玛矿的情况也是如此。该矿位于另一条从拉萨至西藏南部林芝地区的新建线路上。玉龙矿的进展速度极为缓慢,同样是在等待国家出资建设的水电大坝以及铁路的完工,而这还要等上好几年。

延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长江及湄公河流域地势陡峭,水流湍急,为了确保有毒金属不会泄露到河流中,工程难度非常之高。青海的西部矿业公司以及中国最大的金矿开采企业紫金矿业是玉龙矿的所有方。2010年,紫金在福建省发生了有毒物质泄露事故,造成大量鱼类中毒死亡,使数万人的饮用水受到污染。2011年3月,新华社曾报道称,“在经过了短期试运营后,玉龙项目由于环境问题而暂时停产。何时继续运营,目前还不得而知。”然而,鉴于紫金矿业的影响力巨大,因此该项目不会推迟很久。

中国在其“十二五“规划中表示,西藏将成为以重庆、成都两地为中心的内陆重型制造业的“有色金属基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就并非是市场经济,而是由中央政府资助的国家建设计划。

加布里埃尔·拉斐特,对西藏有着三十多年研究经验的环境政策顾问。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