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八月十六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黄河十年行2011连续报道:
1、绿家园志愿者: 黄河十年行2011之二——钢铁何时拉出青藏高原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5942.html
专题报道:
2、新京报: 康菲称已对新渗油点采取措施 月底将清理完毕(钟晶晶)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219.html
3、新华网: 渤海溢油最终赔偿金额未定 北海海洋局将提诉讼(罗沙)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6/143622999565.shtml
4、中国青年报:87.3%公众关注渤海生态 一旦变成"死海"危害深远(肖舒楠)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366.html
5、人民日报: 渤海漏油不能只“罚酒三杯”( 范正伟)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16/074322997225.shtml
6、钱江晚报: 康菲,别在“公地”上撒野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8/16/c_121865133.htm
特别关注:
7、人民日报: 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事件 14.84万吨铬渣待处理(胡洪江)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368.html
8、中国新闻网: 云南铬渣污染源头村庄成“死亡村” 村民吃臭虫治病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8/16/8438154_0.shtml
9、新京报: 水利部专家组调查云南铬污染 源头企业已被停业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9884.html
10、经济观察网:数十万吨铬渣弃置江畔 南盘江被污染由来已久(杨兴云)
http://www.eeo.com.cn/2011/0816/208900.shtml
11、央视《新闻1+1》:云南铬渣污染企业堆废料17年 仅刑拘司机遭质疑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16/003922995121.shtml
12、观点中国: “铬污染门”背后那“污浊”的监管(崔中波)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1_22311.html
水电开发:
13、荆楚网: 湖北:100座小水电站破坏神农架生态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141313456530_1.shtml
环境曝光:
14、长江日报: 通天河70公里河段竟有20多座采砂场 (佘晖)
http://www.yushunews.com/system/2011/08/15/010438627.shtml
食品安全:
15、钱江晚报: 血燕抽检报告:市场上的血燕100%是“毒燕”(图)
http://green.sohu.com/20110816/n316441714.shtml
16、新京报: 河北昌黎等地被曝喂羊瘦肉精已多年 羊销往各地(孟祥超)
http://news.sohu.com/20110816/n316420647.shtml
垃圾处理:
17、南方日报: 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 “五选一”变“四选一”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8/16/c_121866017.htm
环保观点:
18、荆楚网: 百座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院士呼吁退电还水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6/094222998353.shtml
深度报道:
19、光明日报: 违规审批愈演愈烈 高尔夫与人争水争地何时休?(李慧 冯蕾)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5424735.html
20、新华每日电讯:榆林:沙漠造高尔夫,浪费的奇迹(石志勇)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8/15/c_131048841.htm
21、21世纪经济报道:西南汛期大旱:水利逐利?(孙春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0NMDY5XzM1NzU0NA.html
22、半月谈网: 咱的土地母亲,您怎么越来越瘦弱
http://today.banyuetan.org/jrt/110815/50587.shtml
23、中国经营网: 大连PX项目被曝仍正常运行 将搬至长兴岛?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816/257841.html
24、21世纪经济报道:大连PX项目搬迁“下一站”悬念(王尔德 刘倩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0NMDY5XzM1NzU0Nw.html
环境评论:
25、观点中国: “沙漠高尔夫”见证权力招商的万能性(王传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9_22319.html
26、中国化工报: 环境治污不能仅靠“罚” (王子辰)
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1/08/16/194247.shtml
27、京华时报: 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王石川)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11-08/14/content_896760.htm?div=-1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黄河十年行2011之二——钢铁何时拉出青藏高原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8-16汪永晨 周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5942.html
8月13日是黄河十年行2011年的第二天,我们从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出发,向玉树州玛多县前行。
早市
八月的青海
藏族人家
黄河十年行的目的之一就要考察十年间黄河本身及两岸的变化。
今天我们的车开在青藏高原上时,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在感受着高原之美的同时,参与过第一年黄河十年行的人也在寻找着两年的差别。
我看到和去年很大的不同是,这里的建设工地越来越多。有修路的,有挖各种地下宝藏的。这些挖把一片片宁静的大山,弄得好不热闹。别说和我1993来青藏高原时有了太多的不一样,就是和我们黄河十年行2010年来时也有了不同。这些发展的标志,富有的象征,给青藏高原带来的会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要用十年的行走去了解,去记录,去证实的。当然,如果能去影响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也是我们非常希望的。
高原上的路
挖
修
建设
立
立起
我们的车行驶在从共和到玛多的路上,路边一堆一堆一路排开,盖着黑布的堆,引起了我们关注。是什么?
2010年黄河十年行时,我们在路上看到一堆堆放在那等待着用于围栏的铁丝网。铁丝网对保护草原,保护湿地真的有好处吗?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今年我们眼前的这些堆,是什么呢?
在修路
等待再恢复的草皮
原来, 这一堆一堆是修路时铲出来的草皮。等到路修好后,再把这些草皮重新铺到路的两旁,这也是恢复植被的一种方法。前些年修青藏铁路时,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了。在高原上,这些植被为保护青藏高原水塔的花花草草,可有着不小的作用呢。而且这里的生态环境又是非常脆弱的,如有破坏很多是不能再生的。黄河十年行2011能看到这些正在等待着恢复的草皮,我们一车人对如今草原是不是真的已经开始既注重发展,也注重保护了呢?希望用十年的时间来印证。
路边的小饭馆里
这里孩子的暑假生活
我们走黄河,既走访河,也走访人。既要记录河的变化,也要记录人的变化。在有关人的记录中,我们有要用十年固定采访的人家,也会随时随地和河边路上见到的人聊聊天,打听点风土人情。
这两个小女孩和大女孩,就是路边我们吃中午饭时拍下来的。这位小姑娘的勤快和好奇让我们也对她有着很大的兴趣。
在等着吃饭的时候,我往微博上发着刚刚行走中拍的照片。小姑娘盯着大眼睛看我写的照片说明,并朗朗地读着我写的一个一个字。这个开学要上三级的、9岁小学生,对字和学着看兴趣是十分浓厚的。
小饭馆里的老板娘
大山与小花
这里叫花石峡
我问她:你是萨拉族吗?她大声说:当然。话语里充满了对自己民族的骄傲。她还告诉我们,她们一家是从循化来这里做生意的。我说喜欢这儿吗,她说喜欢。我说生意好做吗,她使劲点了点头。
这么小的孩子是已经开始为家里的生活操心,还是对家也有像是对本民族的那份认同与爱?这位小姑娘让我想起1998年我第一次去长江源时,也是在一个高原的小饭馆里,也是在吃饭时和一个小姑娘聊天。那位小姑娘听说我是北京来的,向我煊耀她知道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谁谁。我说那你长大了到北京去吧。她说我不去。我说为什么不去呀。她的回答让我很是没有想到。她说因为北京没有朋友。
在青藏高原,出门就是大山,走半天都见不到几个人的地方,朋友意味着什么,那是我在高原上,第一次从一个小女孩的口中品出来的意义。
花石峡的石
路边的小花
路边的野毛驴
作为关注生态的我们,一路上的生态,山的绿,河水的清,当然是更要记录的。山上那一排排新的太阳能板,让我们知道清洁能源和高原能源的优势在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在我们见到这些可再生能源被使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黄河源河水的日渐稀少。不过同行的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的蓝永超说,在他对黄河源的监测中,2009、2010的降雨量是增加的。
桥下
山边
黄河十年行2011沿着214国道行驶着,两旁草原上一字排开的铁丝网围栏一直在我们的视线中。就草原面临的问题,大巴课堂开始讨论。
据领队赵连石介绍,有关部门以草原存在过度放牧现象为由,将游牧从散户搬迁到定居点集中居住,分割草场,迁出的地区用铁丝网围起来,禁止放牧,为的是恢复草原的生态。2010年,我们在河源真是随时都能见到堆着的,正在围着铁丝网。回来后,一些草原专家看到在黄河源上人类留下的围栏后,感到非常的忧虑,他们说,这样一围,受到最大伤害的就是野生动物。
黄河十年行2011出发前,在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态研究所采访吴玉虎研究员时,吴玉虎认为,青海地广人稀,草原地表稀稀拉拉,这是自然情况。以玛多县为例,部分地区草原存在过度放牧情况,但全县草原很多地区地广人稀,基本不存在过度放牧问题。将牧民移走是不可取的。草原生长出来的草是要利用的,不利用就是浪费,是破坏。草应当是羊越吃越好,就算羊吃草时使草根裸露出来,第二年照样长出新草。现在的人迁出后,第一年长出新草,羊没有及时吃,变成黄草。这样,第二年新草长不出来,会造成草原无人区,空气不流通,没有阳光。
说起铁丝网围栏,吴研究员在我们两年黄河十年行采访时都说的一句话是:“我恨不能一夜之间拆光青藏高原上所有的网围栏!”吴玉虎认为,铁丝网围栏,是把成千上万吨的钢铁放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很难穿过,一旦遇到天敌,无路可逃,说是保护野生动物,其实是大批野生动物因它而死,草原上的食物结构因它会有破坏。
网围栏和野生动物
这样的网围栏什么野生动物能自由行走?
大巴课堂一直是绿家园采访中,生态游中专家与参与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每次活动的参与者虽然每人都是老师,每人也都是学生。但是每一次我们的行走中,还是要请来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在车上供记者们采访,以弥补我们行走时因时间所限采访中的局限。当然,这种采访中,也伴随着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论。
黄河十年行2011第二天的大巴课堂上,记者、专家们从网围栏说起,开始争论草场是否有过牧的问题。中科院旱寒所研究员蓝永超认为,草场过牧是事实。蓝永超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影响下,草原掀起了牧业学大寨的热潮。这个时期,为追求载畜量,无限制发展牲畜,超过草场承受能力,致使草场严重破坏。
人为活动在河源
冷冷清清的黄河源区
蓝永超研究员认为的另一个严重破坏草场的原因,是气候变化。他研究发现,黄河源区经历了一个从气温高、降水少的暖干时期,开始进入一个气温高、降水比较多的暖湿时期。2002年之前,黄河源区水量连续二十年少雨,仅为多年平均降水的一半多,致使黄河源区水量减少;2002年之后,降水开始升高。2005年开始,草原下垫面明显改善。但是,蓝永超特别指出,尽管降水增多,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增加蒸发,所以整体趋势不容乐观。以玛多为例,降水量没减少,地表径流却持续减少。
近年来,青藏高原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高原生态的破坏除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为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占多大比例,专家们的观点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大巴课堂上,一行人对公路两边草场上随处可见的鼠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开始咔咔的按相机快门。鼠兔体型跟刚出生的小兔子一般大小,居住的洞口直径在8至10公分左右。由于天敌的存在,鼠兔特别敏感,稍有动静,立刻钻进洞穴,随后探出小脑瓜左顾右盼,十分可爱。我们此行最小的志愿者徐子沫摄取的一个镜头,是两个高原鼠兔在打架。那副小样实在是惹人喜欢。
较量
扭打
蓝永超注意到大家的关切,发表见解: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却是破坏草原植被的一大害。它们繁殖能力超强,主要吃食草根,被它吃过草根的青草自然枯死。而且这种动物在干旱少雨季节的繁殖能力尤其强盛。
这些年随着人们对高原鼠兔对草场造成伤害的恐惧,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草场而灭鼠,把毒药放在鼠洞附近,可是,这又导致鹰等其他鸟类食用毒死鼠兔后二次中毒,相继死亡,逐渐人们意识到“生物链”断裂的后果。
招鹰架
从招鹰架上起飞
随后,一项新的灭鼠措施开始在青海的草原上推行——招鹰。道路两旁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鹰架”。所为鹰架,就是人为竖起三四米高的铁架支柱,在其顶部设置一个供鹰居住的巢窝。蓝永超虽然认为这种通过物种保持生物链平衡的做法值得肯定,却认为效果不佳。在他的研究中看到的是,之前草丛茂盛的时候,鼠兔钻在深深草丛里,鼠目寸光,很难看到远在高空的鹰,鹰却把鼠兔看的清清楚楚;草场退化之后,草原成荒漠化发展趋势,变得稀稀落落,鼠兔一抬头就能看见鹰,所以十分警觉,鹰的捕获效率在下降。
关于鼠兔是不是要背负这样的恶名,生态专家王海滨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说不能把责任推到鼠兔身上。鼠兔打洞,疏通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水份下渗。
在王海滨看来,鼠兔的积极意义还有:鼠兔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物种,很多猛禽和食肉动物的食物;还有,鼠兔可加速草原生态系统的循环。其表现为,它吃草,粪便、尸体可以加速营养物质循环,如果依靠草自身的循环恐怕还要等几年,鼠兔可以令其加速。与此同时,鼠兔把草拖到洞的深处,草腐烂后,可增加土的有机制含量。此外,鼠兔的洞穴能为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王海滨认为高原鼠兔的这些正面作用不应忽视。
在生态专家王海滨看来,草原本身自然条件恶劣,温度不够,降水不够,草地只有三十公分的墒情。草原的退化在于过去只是看中生产量、载畜量高低,没有意识到草原的宗旨应该是:不应以生产为目的。王海滨指出,草场只能利用四分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地方是百分之百的利用,导致过牧。在这种高海拔、高寒地区,环境一旦破坏,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恢复。而有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玛多在藏语里是“黄河源头”的意思。玛多县最低海拔也在4000米以上,县城玛多海拔4200米,当地人流传一句话“花石峡不吃饭”,玛多县不住店”,大概意思是说,这两地海拔太高,高原缺氧,人在这里很难待下去。确实,黄河十年行的大巴缓缓驶进玛多县城,随之而来就是部分队员的胸闷、脑袋和眼睛的肿胀。
难以想象的是,就是这个高原缺氧,只有不足两万人的县,曾经是全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县,收入的来源主要是那遍野的牛羊群。在黄河十年行看来,玛多县虽然不是她所标榜的黄河真正的源头,但也是黄河源的核心地带。车窗之外,开阔的草地绵延伸向远方。在20世纪八十年代,玛多县绿油油的草地载畜量多达近70万头,依靠肥大的畜牧业,玛多一度成为全国首富县。更难以想象的是,由于草场退化,如今的玛多县竟然是全国贫困县。
玛多的星星海
玛多人家
8月12日凌晨4点从上海赶来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徐家良教授在黄河十年行大巴课堂上谈了自己的工作计划:一,要了解黄河的自然状况;二,要了解黄河存在的问题;三,人类对黄河的影响因素;四,环境保护组织对关爱黄河的具体作用。另外,徐教授希望黄河十年行2011一行沿途拍摄的照片能去交通大学展览,让黄河行活动走进校园。
2011年8月13日,我们将要转乘越野车去黄河的源头,曲麻莱县麻多乡约古宗列盆地。那里的海拔是4800米,有两位队友挺不住,就在玛多县城休息。继续前行的黄河十年行,在中医师许冬华的指导下,开始有计划地服用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减少每一个的心理负担。
对于第一次到黄河源的队员,母亲河的河源的样子会出现在梦中吗?对于已经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见过源头,看到她在一年之内竟然有了那么大变化,2011年,我们的母亲河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内心的期待是与担忧同在的。
来源:《新京报》2011年08月16日钟晶晶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219.html
针对国家海洋局披露蓬莱19-3油田出现新的溢油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昨日表示,已调整集油罩的位置到新渗油点,收集任何出现的碳氢化合物,出现并被回收的碳氢化合物量每天不超过1升。此外还透露,将在8月底清理完所有剩余油基泥浆。
8月12日,康菲石油曾披露,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约2500桶,原油溢出量依然是114立方米,约717桶。溢油量截至目前已达3217桶,远超最初估计的1500桶。
康菲昨日表示,公司在B平台进行反排减压作业,这将降低油藏压力,缓解渗油的风险,并派遣人员和机动车沿海岸巡查。巡查队将把采集到的样品送检以确定是否与溢油成分一致。
不过这些治理措施与两个月来康菲石油进行的清理工作大同小异,并无实质性突破。据媒体报道,国家海洋局多次表示,康菲目前采取的措施仅是临时性的,新溢油点亦是在国家海洋局监督下才做出的监测。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要求康菲对新溢油点做出说明时,康菲称该点为原来的溢油点,外侧发现油花是因为集油罩罩错了位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随即指出,康菲公司漏油事件处理进展缓慢。
■ 相关
康菲石油遭“山寨”
就在康菲石油因渤海溢油事件不断遭监管部门和媒体询问之际,近日有媒体报道,康菲石油竟然称因漏油事件让公司名声大震,并使得公司润滑油业务量大幅增加,公司将借助此次机会招聘一批销售经理。
昨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出声明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这家声称“美国康菲石油”的公司没有任何关联,目前公司已经将此事交由公司法务部门处理,“公司的LOGO形象标志也完全与他们不同,这家公司甚至在网站上说康菲石油近年曾改换过形象标志。”(钟晶晶)
3、渤海溢油最终赔偿金额未定 北海海洋局将提诉讼
来源:新华网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6/143622999565.shtml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罗沙)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拟就渤海湾漏油事故向中海油与康菲发起上亿元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16日对此表示,渤海溢油事故生态索赔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最终赔偿金额还不能确定。
该负责人称,针对渤海湾溢油索赔一事,国家海洋局目前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查、评估,尚没有得出结论,最终赔偿金额还不能确定,国家海洋局从未向任何媒体公布渤海溢油索赔金额,“渤海溢油索赔上亿元”报道不实。有关结论将在确定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外,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的一份公告称,2011年6月,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的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为切实维护国家权益,根据国家赋予的职责,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代表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同时,国家海洋局将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以一家法律服务机构为主、多家法律服务机构为辅的法律服务团队,代理渤海溢油索赔案件。
4、87.3%公众关注渤海生态 一旦变成"死海"危害深远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8月16日 肖舒楠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366.html
渤海危机 87.3%公众正关注渤海生态
网友热议,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群,一旦渤海变成“死海”危害深远
近日,国家海洋局在紧急召开的“渤海海洋环境专题会议”上透露,渤海海域污染早已不堪其重,陆上工业废水以及周遭农业面源污染、密集的海上运输和油田开发等,已让渤海面临成为“死海”的危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8685人参与),87.3%的公众正在关注渤海生态。58.0%的人呼吁社会重视“近海生态安全”问题。受访者中,“80后”占53.4%,“70后”占28.4%。
87.8%的人坦言“渤海危机”已然影响自己的生活
渤海湾漏油事故发生已有两个多月。然而时至今日,不仅溢油仍未彻底控制,而且油污清理进展缓慢,损失赔偿更是遥遥无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不久前公布的消息显示,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均发现了来自蓬莱19-3油田的油污。
8月9日,国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下发通知,责成其就前期海底油污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本次民调显示,55.6%的人认为漏油事故处理“不能止于道歉”,53.6%的人期待“尽快对受影响的民众和企业进行赔偿”。
民意中国网一名网友指出,虽然相关政府部门表示可能对漏油事故责任方开出20万元的罚单,但这一数额与该事故对渤海造成的长期危害相比,只是杯水车薪。而不久前,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后承担的赔偿金为200亿美元。
调查中,53.5%的人建议“对事故方严格问责和处罚”。另外,67.4%的人希望“尽快清理油污,避免更大污染”;54.4%的人呼吁“尽快公布事故处理详情”。
记者发现,新浪微博上有关渤海的帖子已有上万条。有网友指出,渤海是中国最浅的内海,更新能力有限。环渤海经济圈又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群,人口密集,一旦渤海变成“死海”,危害深远。
调查中,87.8%的人坦言“渤海危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46.5%的人不吃渤海的海产品了;33.9%的人不去渤海及沿边地区旅游了;13.9%的人在渤海的投资受到损失。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于鑫主任指出,渤海属于内海,水流的交换能力较差,受污染后恢复时间长,且需要耗费更大的修复成本。另外,内海海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紧密,受到污染后对当地生态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于鑫说,在此次漏油事故前,渤海水质就已经受到污染。对渤海海域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重要工作。这次漏油事故表明,进一步完善渤海海域环境突发事故的预警、应急处置和常态污染防治等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52.3%的人认为当前社会不够重视“近海生态安全”
“‘渤海危机’提示中国重视‘近海生态安全’问题。”于鑫认为,目前政府在相关立法和监管上尚存不足。比如相关法规对企业的约束力不够,企业的污染代价相对较低。在技术层面上,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也没有足够的预案,相关技术研究体系也亟待完善。
在于鑫看来,政府应更多地听取民意,从可持续发展、兼顾当代和后代利益的角度,重视和保护“近海生态安全”,“最佳的办法就是建立各种预防机制,而不是被污染和破坏后再去想如何治理和修复。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常识,但这个常识在现实中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调查中,52.3%的人认为,当前社会对“近海生态安全”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对于如何防止“渤海危机”扩散,63.0%的人建议完善海洋污染监管机制;58.4%的人期待建立海洋污染预警机制;58.0%的人呼吁全社会重视“近海生态安全”问题;57.7%的人认为应该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56.9%的人建议严厉处罚污染行为,提高污染赔偿额;50.5%的人觉得应该加大海洋污染问责力度;另有40.7%的人期望优化产业布局,避免大钢铁、大石化企业扎堆。
“中国当前的海洋生态管理,可以说是体制陈旧、观念陈旧、办法陈旧的管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赵成根指出,要想解决好“近海生态安全”问题,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海洋生态管理机制。比如,应有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和专门的组织,时刻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权威部门和媒体,发布监测结果。
赵成根说,政府一直强调把民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而海洋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沿海企业、渔民和居民的公共利益。所以,重视“近海生态安全”是政府刻不容缓的责任。
调查中,近四成人(39.3%)相信“渤海危机”会让有关方面痛定思痛,狠抓“近海生态安全”问题。
于鑫指出,和过去相比,政府对海洋、淡水等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越来越重视了。民众的环保诉求也越来越强。8月14日的“大连PX项目”事件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民众通过表达诉求,推动了政府决策,使得PX项目将迁出大连。
“民众这种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值得鼓励。同时,民众也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植树造林等。”于鑫说。
调查中,54.2%的人表示自己将更注意保护水源,不污染水源。
5、范正伟:渤海漏油不能只“罚酒三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8-16/074322997225.shtml
两个多月过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没有画上句号,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污染面积从“200平方米左右”增加到超过840平方公里、油基泥浆溢出量也从预计的1500桶增加到了2500桶。
与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不同,肇事者美国康菲公司似乎颇为从容,不仅违抗国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遮遮掩掩、刻意隐瞒”,直到被事实逼到了墙角,才勉强承认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
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康菲公司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在其官网招聘公告上,将这一事故作为其“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宣称事故使该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这不啻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放弃,也是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嘲讽。
黑压压的海水,轻飘飘的姿态。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康菲公司面对污染事故如此轻描淡写,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南橘北枳”。的确,国家海洋局区区20万元的上限罚款,与国外动辄上亿美元处罚相比,不过是挠痒痒。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康菲公司的淡定,它似乎扼住了中国环境法律制度漏洞的“命门”。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环境法律确实有待健全完善,比如,亟须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制度弊端,改变“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的管理不足等。但在法律修改之前,其实我们仍有其他约束性条款,仍有别的“硬手段”扼制康菲公司的种种行为。
对相关监管部门来说,除了督促和谴责,还可进一步调查蓬莱油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三同时”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有关部门也可以克服所谓“核算方法不明确”的不足,尽早匡算生态损失,代表国家提出生态损害赔偿;或者,协助渔民搜集受损证据,要求肇事者承担无过错民事责任;在刑法修正案(八)新鲜出炉的背景下,还可以考虑适用“污染环境罪”,向司法机关移送相关犯罪嫌疑人……把现有法律用好用足,有助于执法部门摆脱执法不严的诟病,维护国家机关的应有权威。
作为蓬莱油田的最大股东,中海油虽然不是“肇事方”,却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一方面,就漏油事故本身而言,中海油确应“强化监管职能”,以其专业能力尽到对康菲公司的约束、制衡之责,进而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透过一起起安全事故,中海油也应反思其发展目标与监管技术能力的匹配,反思其“国际招标、引进外资”的开采模式,更好地承担央企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国际合作中更好发挥作用。
甬温高铁事故后,事故严查、安全排查、高铁降速、列车召回……这些后续措施和理念转变,正在给人民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也成为发展理念转变的契机。现在,面对渤海漏油事件,同样不能轻轻放过、不了了之,而应通过严肃查处,变“罚酒三杯”为“举一反三”,给民众、给环境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6、康菲,别在“公地”上撒野
来源: 钱江晚报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8/16/c_121865133.htm
虽然是家海外公司,并且常年在海上漂泊采油,但是它的根系巨大,甚至牛气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8月7日是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的时限,但康菲公司没能按期完成。到目前为止,蓬莱19—3油田漏油依然持续。更让人惊讶的是,溢油事件的调查和处置似乎只能由外资作业者康菲公司一手打理,其信息披露遮遮掩掩。即使国家海洋局多次提出措辞严厉的批评和整改措施,但情况并未得到好转。
一家海上采油公司,导演的却是经典的“公地悲剧”。美国学者哈定著名的《公地的悲剧》一文预言,“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最后导致公共财产——人们赖以生存的摇篮的崩溃。
BP也好,康菲公司也好,治污当然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这就是赫尔曼所称的“看不见的脚”。私人“看不见的脚”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当然公司都是追逐利润的,但是BP、康菲为何不敢在本国如此撒野呢?
我想,他是钻了一些中国地方政府发展心切、疏于环保的空子。也摸准了中海油作为大股东常年的傲慢脾气,更吃定了即使犯错也会“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一贯做法。前有紫金矿业屡批不改,后有大连漏油类似事故一概最高只赔30万。有央企中海油撑腰,相信此次也能蒙混过关。追讨声大,最后逃之夭夭者多。无良企业大可在地方监管的缝隙里参与博弈、游刃有余。康菲虽然来中国时间不长,同样惯出来的脾气倒也不小。
因此,针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定一针见血,提出必须有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单单由私人企业为所欲为。只有让我们的政治文化先“绿化”,生态利益的直接相关人——公民有效地参与监督决策过程,形成社会—市场—政治相互制约的生态治理结构,康菲才不会如此张狂。也就是说,杜绝下一个康菲事件,不能只追求先进技术开发钻井平台,更需要一个健康运转的生态政治平台。如此,“公地悲剧”才不会蔓延成“公海悲剧”。
7、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事件 14.84万吨铬渣待处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8月16日胡洪江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3368.html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今天证实,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还堆放有14.84万吨铬渣尚待处理。目前,当地正投入力量封堵污染源,厂方也正在清理、整治南盘江边堆积如山的废料铬渣。
8月15日,有媒体披露“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后门一个露天铬渣堆放处还堆放有28.84万吨铬渣,这个堆放处距南盘江只有一条土路之隔。”曲靖市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解释称,28.84万吨为过去20多年间累积遗留下来的铬渣总量,其中14万吨已经过处理,目前的堆放量实为14.84万吨。
据介绍,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业废料铬渣的无害化处理二期工程已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曲靖市要求市县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和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8、云南铬渣污染源头村庄成“死亡村” 村民吃臭虫治病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8月16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8/16/8438154_0.shtml
近日媒体报道“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污染珠江源南盘江”引发关注。13日晚间,曲靖市发布新闻通报对此做出正面回应,承认“铬渣污染事件”。图为8月14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位于化工厂最近的兴隆村是远近闻名的“死亡村”,据村民说,该村每年至少有6至7人死于癌症。患肺癌晚期的王建有依照偏方每天要生吃50多只臭虫来缓解病痛。
引发事件的帖子称:云南曲靖有5000吨铬渣倒入水库,致使水库致命六价铬超标2000倍。事后云南将30万立方米受污染水,铺设管道排入珠江源头南盘江。而曲靖官方则称,经过调查,不存在铬渣直接倾倒进南盘江和水库的情况。8月14日,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曲靖铬废料非法倾倒点进行取样调查,以判定南盘江水系是否被污染。图为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铬渣堆放场。
1 2 3 4
9、水利部专家组调查云南铬污染 源头企业已被停业
来源:《新京报》2011年08月16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429884.html
■ “官方回应‘珠江上游铬污染’”追踪
本报讯 近日媒体报道“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引发关注。昨日,由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曲靖铬废料非法倾倒点进行取样调查。
是否污染南盘江需评估
今年6月12日,曲靖麒麟区有群众反映部分放养山羊死亡,环保局接报后发现系山羊喝剧毒工业废料铬渣下的积水造成。经调查核实,铬渣来自位于曲靖陆良县的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昨日,国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一行4人的专家组对曲靖的三宝镇张家营村、越州镇黄泥堡村,还有麒麟区铬渣非法堆放点进行了核查。一是实地核查铬肥料堆放点,二是对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地方进行土质、水体取样。目前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要在评估后才能判定是否对南盘江水系造成水体污染。
相关人员表示,结果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公布。
将对群众损失评估赔偿
曲靖市副市长陈军介绍,下一步曲靖处置该事件的后续工作包括:组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对铬渣倾倒地污染情况再进行认真调查和监测,确保无铬渣清理遗漏;将追究监管部门、企业责任,评估赔偿群众损失;继续动态监测好有关区域的水质,定期公布水质监测数据,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同时请求省环保厅向社会公布今年以来南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
粤桂黔联动交换数据
铬渣事件导致网络传言珠江源南盘江受污染。广东环保厅13日表示,已启动应急预案,全面监测珠江水质,每天对铬进行监测,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珠江水质正常。13日下午,云南省环保厅监察大队大队长黄杰说,南盘江水质一直在监测,没有铬超标的记录。
广东环境监测中心站副主任向运荣介绍,此次南盘江、珠江流域交界监测断面是在各个省份之间,各省之间有通报机制,当环境事故发生后,流域各个省份就会启动环境应急预案。“铬是广东省对水质监测的一项常规指标,数据显示没有超标,珠江上游的广西、贵州也向我们反馈数据,三地正在联动交换数据。监测显示水质是安全的。”
■ 现场
堆过废渣的地方寸草不生
早在8月10日,《云南信息报》记者冯蔚等人就前往铬渣的倾倒地———曲靖麒麟区越州镇进行了调查采访。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描述了当天在现场看到的情况。
“我们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走上一条山路,发现路两边土壤颜色很诡异,有白色、黄色、紫色,明显不是当地土壤颜色,地上还有一些小颗粒,非常小像石子一样。当地村民说这就是铬渣,但肉眼分辨不出。”冯蔚说,在靠近这些堆废渣的地方有一些松树,都已经死了,堆过废渣的地方寸草不生,满目疮痍。可能是司机这倒一点那倒一点,最大的一块是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一路上到处都是。当地村民说,当时把这些废渣清走的时候,连同废渣下面半米多的土都挖了,但是就算挖了土以后,现在还是留下了一些白的、黄的、紫的诡异色彩。
■ 释疑
140余车铬渣共5222吨
倾倒的废料有多少?
140余车铬渣共5222吨
曲靖市政府提供的调查报告称,非法倾倒的铬渣系与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承运该公司的铬渣到贵州进行处理的两名承运人所为,两人为节省运输费用,共在麒麟区三宝镇、茨营乡、越州镇的山上倾倒铬渣140余车,共计5222.38吨。第一次倾倒是4月28日,一直倒到6月12日。目前,两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到6月17日,当地共清理铬渣及受污染泥土9130吨,全部运回陆良化工实业公司的专门堆放点。在越州镇此前受污染较重的避险水库叉冲水库旁,曲靖麒麟区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尹正武说,废料中的六价铬有剧毒,水溶性强,随雨水流入就把水库污染了。
针对事件通报迟缓质疑,曲靖市宣传部长何华称,“这个事从接到村民举报开始处置,在6月份三天内已把现场铬渣全部清运干净。很多网民误解说,是不是现在媒体曝光了才来关注这个事,才处理这个事,不是这么回事。”
约4万立方米水受剧毒污染
有多少水体被污染?
约4万立方米水受剧毒污染
调查报告显示,受污染的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黑煤沟的一处100立方米左右的积水潭积水,全部抽运到陆良化工实业公司进行处理。目前,这家化工企业已被停业整顿。
至于叉冲水库受污染的水,正是这里的水经过处理后被排入南盘江而饱受网友质疑。位于越州镇的避险水库叉冲水库紧邻该镇的备用饮用水水库和灌溉用水水库黄泥堡,政府调查报告称,为防止叉冲水库受污染的水渗透至黄泥堡,有关部门及时在黄泥堡入口前方建了一座拦水坝,把近3000立方米受污染的水拦蓄了起来。
对叉冲水库当时蓄积的约4万立方米水和拦蓄下来的近3000立方米水,由专业人员进行了还原、解毒处理,水质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排放。
77只牲畜死亡无人伤亡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77只牲畜死亡无人伤亡
曲靖市环保局局长杨树先说,“而正是因为离当地群众饮用自来水水源地很远,尚未对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也尚未发现铬渣污染造成人员伤亡。到目前为止,一共有75只山羊、一匹马、一头牛因为喝了大堆铬渣下的高浓剧毒水死亡。”
据曲靖市委宣传部长何华介绍,当地村民的饮水是自来水,自来水水源地离他们村子非常远,所以对饮用水没什么影响。
重金属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上,水处理技术相对简单,也容易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评估。但对于污染的土壤的处理比较麻烦,因为重金属渗入和渗出多少是相对比较长过程,而且修复也不像水处理那么简单,现在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只能是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进行确认。目前第一步控制住较大风险,第二步应该对周边场地、土壤、水塘底泥做长期监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丽
10、数十万吨铬渣弃置江畔 南盘江被污染由来已久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1-08-16 杨兴云
http://www.eeo.com.cn/2011/0816/208900.shtml
备受瞩目的云南曲靖5000吨铬渣非法倾倒事件持续发酵,8月15日本网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采访过程中,在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再次目睹令人震惊的一幕:该公司在距离南盘江边不足十米的地方竟然违规存放28.84万吨含有剧毒污染物六价铬的废渣,虽然近年已经处理十余万吨,目前仍然存放14万吨。至此,珠江源支流南盘江被污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15日上午,本网记者从云南新兴工业城市曲靖市驱车60余公里,赶往距离陆良县城仅四五公里的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只见在通往该公司尘土弥漫的公路两旁,分布着数家化工、造纸及冶炼工厂,整个区域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臭鸡蛋气味。
本网记者看到,在紧邻南盘江畔的一个斜坡上,含有剧毒污染物六价铬的废渣已经形成一座长宽高均在百米以上的巨大山体,现场气味刺鼻,渣场内寸草不生,让人感受不到一丝生命的气息,而铬渣山下墨绿色的南盘江水,以及江畔石头之间一汪汪橙黄色的积水,看上去同样令人感觉心颤。
据在现场的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再杨介绍,该公司系一个工厂两块牌子,即分别是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和陆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露天存放的铬渣山,系公司在2005年收购原来工厂时遗留下来的“包袱”。
汤再杨介绍说,铬渣山原来的数量为28.84万吨,经过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新上一套年处理污染物2万吨的装置处理之后,现在仍然存有污染物14万余吨。
随后,记者踩踏着剧毒铬渣,沿着陡峭的渣山下到江畔,发现整个铬渣山与南盘江只隔一条两三米宽的土路,中间虽然砌有一堵矮墙,但在降雨的时候,根本阻挡不了山上的铬渣被冲进南盘江。
据了解,按照国家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铬渣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上述情况表明,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存在重大缺失。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所在的兴隆村委会下属的自然村——小新村,具体了解到化工厂建设前后,村子里的一系列变化。
村民周华书提到一提到化工厂成立以来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就泪眼婆娑。他说,原来自己家的稻田一年要打30公斤一袋的稻谷160袋上下,自从化工厂建成以后,村民用南盘江水灌溉稻田后,产量急剧减少,现在每年只能打稻谷10多袋,有时候甚至连稻种都收不回来。
随后他将记者带到他姐姐周云美家的稻田,只见还有一个月就要收割的稻子长得稀稀疏疏。周华书顺手拔下几棵稻穗给记者看,他说,“一株稻穗只有两三个头,基本上没有收成。”
记者看到,稻田周边的水沟里流淌的都是黄澄澄的水,周边的杂草上均留有白色的痕渍,同时散发出刺鼻的犹如硫酸的气味。
随后,在返回陆良县城的路上,记者恰好遇上到县城信访局投诉农田遭受污染的五六个小新村村民。她们说,由于排队的人太多,她们没有拿到号,当天没有能够投诉。
村民王桂培说,由于抽南盘江水灌溉遭受污染,她家十来亩稻田,现在的产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家里的牛喝了遭到污染的水后,“蹄子都掉了。”
受污染的影响,村民反映近几年得怪病死亡的村民越来越多,其中仅癌症死亡的人数大概就有三四十人。
在路上遇到上访归来的村民王琴兰说,她在一年前做阑尾手术时被陆良县中医院诊断出肝癌,光做手术就已经花费了六七万元,现在生活已经陷入困境。
此外,关于5000吨剧毒铬渣非法倾倒的事情,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疑点,比如,记者从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再杨手中拿到的该公司与运输铬渣的贵州兴义三利燃料有限公司签订的“铬渣供给合同”显示,合同的签署时间为“2011年5月28日”,而在6月12日即发现非法倾倒铬渣问题,按照曲靖官方的说法,当时已经发现非法倾倒铬渣140余车,5222.38吨。此举意味着两个司机仅在半个月时间内就非法倾倒剧毒铬渣140余车,平均每天倾倒近10车,按照两地的距离,这在常识及逻辑上也难以说通。
11、云南铬渣污染企业堆废料17年 仅刑拘司机遭质疑
来源:央视《新闻1+1》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16/003922995121.shtml
据央视前方记者报道,云南铬渣污染涉事企业生产之后有17年都没有对铬渣进行任何处理,废料就在南盘江旁露天堆放。事发后云南环保部门并未将信息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下游的广东和广西。事发已经三个多月,事件处理只停留在刑拘两名司机上,对涉事企业的调查,和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也没有任何消息,特别是曲靖有关部门对污染源的处置是否有效,铬污染事件疑问还有很多。2011年8月15日央视《新闻1+1》播出《迷雾重重的“铬污染”!》,以下是节目实录:
导视:
解说:
五千多吨中毒化工废料,为什么可以被随意倾倒乡村,一起可能波及三个省区,影响极其恶劣的铬渣污染事件,为什么三个多月之后才刚刚发布消息。
市民:
相关部门最好监测紧密一点,有什么讯息要随时告诉市民。
解说:
残留的铬渣没有处理,新产生的铬渣又出现了随意倾倒,是谁可以让这些没有良心的企业生岑?羊死了,猪死了,水也不能喝了,面对百姓安全,环保不能只是摆设。云南曲靖这起发生三个月前的铬渣污染事件,真的得到了妥善处理吗?《新闻1+1》今日关注“迷雾重重的铬污染”。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件逐渐引发大家更大的关注,一起去云南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云南五千吨剧毒铬渣倒入水库,珠江上游水源被剧毒铬污染,危及沿岸数千万饮水安全。真实的信息迟迟没有出现,传言就会越来越广。当公众和舆论开始强烈关注一起发生在三个月前的曲靖市铬渣污染事件才慢慢浮出水面。
8月12日,《云南信息报》用了两个版面详细报道了发生在曲靖市麒麟区岳州镇的村民遭受化工废料铬渣的污染侵害情况。当天,曲靖市政府就在及官方微博生称,正召集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动态监测好水质,限期整改,确保安全。对失职、渎职的责任领导严格责任追究,对违法业主依法严惩。
事实上,曲靖铬渣污染早在今年四月就已经陆续出现。
村民:
(羊)接连就东死一只,西死一只,第一天早上死了14只,第二天早上死了15只,后面就3只、4只、5只,接连死。
解说:
村民们发现,放养的山羊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死亡,并将事件上报,经过有关部门调查,造成牲畜死亡的这些铬渣,都来自于云南陆良和平化工有限公司。这些剧毒废料本应送往贵州一家专业处理厂,但却因两个承运人为了节省运费而被随意丢弃在了曲靖市麒麟区的多个地点,总量达到了5222.38吨。
8月13日,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向媒体通报,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剧毒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前期处置经过,及下一步工作措施。通报称,此次因铬渣非法倾倒导致的污染,共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因距当地群众引用自来水水源地很远,未对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未造成人员死亡。
杨树先(曲靖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现在这个村水酒是这几天下雨流进来的,这个水已经是检测不出六价铬了,已经是安全的水了。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
12、“铬污染门”背后那“污浊”的监管
来源:观点中国 2011-08-15 崔中波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1_22311.html
摘 要:事前不积极防范,事中不诚心介入,事后不严厉追责,“铬污染门”背后有着“污浊”的监管。而要肃清“污浊”之根源,使监管人员恢复“公地”、“公益”守望者、监护人的角色,不仅要下狠力完善监管惩戒机制,让公权力为放任和纵容承担相应的责任。事件背景:云南省曲靖市13日晚向媒体通报“云南省陆良化工公司剧毒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通报称,此次污染共造成77头牲畜死亡,未造成人员伤亡,未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污水经过拦蓄解毒,未直接排放珠江源头。2名倾倒废料的嫌疑人已被逮捕。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8月13日晚向媒体通报“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剧毒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前期处置经过及下一步工作措施。通报称,此次因铬渣非法倾倒导致的污染,共造成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因距当地群众饮用自来水水源地很远,未对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未造成人员伤亡。(8月14日《新京报》)
尽管曲靖方口口声声表示此次倾倒的铬渣“并未对群众饮用水造成影响,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剧毒铬渣能让77头牲畜死亡,却撂不倒民众,难不成人比牲畜“更坚强”?二是,经过还原、解毒处理后的水排放至南盘江据说毒性降低了100倍左右,那么还原前的毒性是多少?毒性降低和无毒差距有多大?——当然,这些只是常识的纠结,除此外,眼下恐怕最需要追问的还是此事件的监管乱象。
据曲靖方向媒体通报时所言,“6月12日上午,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湾子村的群众反映部分放养的山羊死亡,麒麟区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发现其村有一堆来源不明的工业废渣”。换句话说,有了牲畜的死亡,听了群众的举报,才有了监管部门的跟进。可是,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重达5222.38吨的剧毒工业废料不是一天就能倾倒完毕的,在140余车铬废料不间断的运输、倾倒中,缘何未见环保部门的身影?
事前不见身影倒也罢了,就是在事情的处理过程中,表现得也不尽如人意。其中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对真相捂着、藏着、掖着。污染已然发生,监管方却当起了那鸵鸟,既未以坦诚的心态将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广而告之,也未明确通知珠江下游城市广州检测水质,两个月有余还诡异地“淡定”着。直至“水库致命六价铬超标2000倍”、“受污染水排入珠江毒害广州”等小道消息乱飞之时,才挤出一句自说自话的“不具危害”,这背后需要多大的底气和能量?
最重要的是,时至今日,事发已两月有余,对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的处理程度仅仅停留在“刑拘2名司机”的层面上,既看不见对受损群众的积极赔偿,也瞅不见对涉事企业的雷霆问责,更望不见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只等来了个轻飘的“领导关注、上级批示”,好听的“正在调查、绝不姑息”,动人的“加快处理、落实整改”。可天晓得,待舆论喧嚣劲儿一过,职能部门是不是“往事不用再提”?
事实上,类似的“处理事件流程”已屡见不鲜了。比如,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川化违法排污案等,而这样污染环境事件一再发生的最深刻根源在于,普通民众无法左右地方官员的升迁,无力监督监管部门人员的所作所为,加上惩戒机制不力的帮衬,使得他们能够将必须履行的职责随意放弃,甚至轻易地将职责与权力当做谋利的工具,把公共利益当做可以与政绩、GDP交换的筹码。
事前不积极防范,事中不诚心介入,事后不严厉追责,“铬污染门”背后有着“污浊”的监管。而要肃清“污浊”之根源,使监管人员恢复“公地”、“公益”守望者、监护人的角色,不仅要下狠力完善监管惩戒机制,让公权力为放任和纵容承担相应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改革公职人员任用机制,使他们的去留都让民众说了算。——如果这些问题只是蜻蜓点水,就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逻辑重申N遍,就算“污染环境就是犯罪”的常识搞得路人皆知,也甭指望改变监管部门的稀松、不作为、乱作为。
13、湖北:100座小水电站破坏神农架生态
来源:荆楚网2011-08-16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141313456530_1.shtml
神农架是“华中之肺”,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然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出现了100座小水电站。
7月8日,记者接到林区农民姚楚成等人的来信。信中称,他们所在的宋洛乡即将上马新的水电站,3条小河将被拦腰斩断,筑坝发电。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记者与专家联合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内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记者调查发现,林区已建成的90座水电站中,88座为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河水被坝体拦截后,通过山体内开掘的隧道,引到下游发电后排出。在离出水口不远处,河水再次被斩断,通过山体隧道,引到下一座电站,原有河道废弃断流。
林区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4大流域,记者走访了其中的51座引水式水电站,一路看到,除个别水电站老旧失修导致坝体漏水外,其他水电站的拦水坝下,河水均出现断流,河床裸露。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也未能免受小水电站之灾。除已建成的榨起沟、石柱河等8座水电站外,记者发现还有3座在建的水电站也处于保护区内。
林区水电局局长陈光文认为,神农架现在树木不让砍,野生动物不让捕,矿山也限制开发,但林区也需要GDP快速增长,水力发电污染最小,“一本万利”,应该大干快上。
林区环保局资料显示,在神农架100座已建、在建的水电站中,只有29座通过环评审批,环评通过率不足30%。
与记者同行调查的原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痛心地说,神农架是三峡库区的最大绿色屏障,也是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目前河流已经被水电站肢解得“体无完肤”,林区整体生态遭受威胁。
林区副区长杨晓发介绍,林区政府早已意识到电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2008年就曾启动过小水电的关停试点,但因补偿资金不到位而搁浅。
专家翁立达认为,神农架“大跃进”式发展小水电,无异于“饮鸩止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当然,神农架林区经济发展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好“华中之肺”。
小水电破坏神农架四大流域生态
神农架是世界中纬度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绿色宝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神农架林区共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4大流域。这些流域上,已经建成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7月中旬至8月中旬,记者走访了其中的51座水电站。
青山依旧,秀水不再。趟水过河、鱼儿撞腿的情形,已成为山民们的美好回忆。
水电站的建设造成了河流的大面积断流。神农架林区内众多河流已经被切割成众多不连贯的河段,河流生态破碎,整体生态面临威胁。
“赶快抢救神农架的河流!”
“赶快抢救神农架的河流!现在水电站工程马上就要施工,再不阻止就来不及了!恳请您到神农架亲眼看看修电站给生态带来的严重后果,听听下游群众的意见。中国再缺电再穷,也不在乎神农架这几条小河,就让神农架的河水自由流淌,不要为蝇头小利破坏国家级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害国害民!”
给记者写信的其中一个农民叫姚楚成,今年43岁,家住香溪河流域的宋洛乡长坊村6组。5年前,他在当地投资了野生鱼繁殖基地。他的设想是,研究神农架境内野生鱼类的繁殖技术,再将繁殖的鱼苗卖给养鱼农民。这样既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又能为野生鱼种的繁衍做点贡献。
7月16日,记者来到他位于长坊河畔的家中。车行至长坊河,水泥路变成土路,颠簸难行。
这恰恰是姚楚成选择在此建基地的原因。他说,在神农架有路就会有水电站。这里地方偏僻,他预计短期内不会建水电站。谁知他的基地刚建成,长坊河要建电站的消息就开始流传,让他心惊胆战。
老姚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近年来,神农架建起众多电站,大都是引水式电站。这类电站在山体内打隧道,利用水的落差发电。河水被大坝拦截后,沿着山体内的隧道流到下游发电。他亲眼看过许多河流因此断流,鱼儿消亡。他的繁殖基地正处于水电站的下游不远处,他深知,长坊河要是建电站,他的基地就完蛋了。
这些年来,长坊河的好水成就了姚楚成的繁殖基地,繁殖技术已经成熟。
记者看到,长坊河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光着上身在抓鱼。这是姚楚成的10岁外甥孙明灶,捉鱼是他最大的爱好。他也许不知道,一旦电站建成,河里就只剩下石头了。
今年3月,河边已建起了炸药库,乡政府在村口已贴出通告,要求山民大力支持水电站建设,对于干扰、阻碍和破坏工程建设的行为,警方将进行打击。
筑坝的工程人员早就在农民张顺林家安顿下来。项目安全员任强介绍,长坊河南边的中岭河水将被“南水北调”,在长坊河发电;长坊河北边的洪河水又被“北水南调”至长坊河发电。长坊村口将建起68米的大坝,3条河流的水在此汇合,供下游电站发电。
昨日,农民张顺林致电称,炸药库里已经运进了5吨炸药,中岭河畔山体内的隧道已经开挖。
4年前被叫停的水电站重新上马
流经宋洛乡的另外一条河流——玉泉河上的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
7月14日上午,记者从阳日镇出发,沿玉泉河溯水而上。记者在胡家坡附近看到,数十辆工程车来回穿梭。铁锤的开凿声混杂着机器声,粉尘漫天。龙潭嘴电站的拦水大坝正在建设,坝底的挖掘机正在挖掘已经干涸的河床。
据电站业主方代表刘传玉介绍,龙潭嘴电站装机容量达3.3万千瓦。早在2007年,该电站就准备动工,中途被紧急叫停,施工方直至2009年9月才正式进场。“我们晚发了3年的电,晚挣了3年的钱,所以现在要抢工程!”正因为这样,施工方在施工难度和危险系数都大为增加的主汛期,依然冒险大战。
一度被紧急叫停的电站还有3座:饶家河电站、两河口电站、里叉河电站。据知情人介绍,4座电站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湖北日报》2007年的内参《神农架玉泉河梯级开发水电引争议》。该内参引起了当时多位省领导的重视。
记者走访发现,里叉河电站、饶家河电站分别于去年10月、今年6月建成发电,两河口电站将于8月底投产发电。
谈起电站,家住饶家河电站大坝下游、81岁的刘能不停地摇头,他的儿子刘洪国激动地说:“没有修坝的时候,河水有一人高。”
来刘家之前,神农架刚下了一场雨。即便是雨后,记者眼前的这条河最深的地方也不过30厘米。河床石头裸露,形成石滩。
刘洪国说,去年山里打引水洞时,没日没夜震天响的炸药把家里的房子震裂了,一家人睡觉时耳朵里都要塞棉花。尽管对电站的建设意见很大,刘家并未阻挠。刘洪国说,盘水村当年闹得很厉害,两河口电站照建不误。
据宋洛乡政府退休秘书吴吉禄回忆,2006年盘水村1组、2组的60户村民强烈反对建电站,并到林区政府反映情况。
2组村民范友英说,乡政府给群众做工作,承诺玉泉河的水一半用来发电,一半自由流淌。乡亲们要求立碑为誓,若违此誓,政府就要把坝炸掉,但此议最终遭到政府拒绝。
说起水电站,范友英有些不耐烦:“现在坝建了,河干了,鱼也没了,说这些还有啥意义?”
但说起鱼,范友英还是忍不住多说了几句:“以前夏天,这河里的鱼多得像下饺子似的。每户农家从河里打鱼就能挣四五万元。现在,河里连小鱼苗都很难看到了,尽是石头。”
保护区内的河流也不受保护
木鱼镇是神农架的旅游重镇。流经木鱼镇的3条主要河流是当阳河、三堆河和九冲河,属于香溪河水系。来自武汉的樊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沿路发现旅游胜地里电站星罗棋布,河里的水少得可怜,这里的生态“生病”了。他觉得,电站的管道裸露在青山外面,很煞风景。
记者在木鱼镇走访了24座电站,其中东沟电站、西沟电站、卢院电站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整个下谷坪乡都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榨起沟、石柱河等8座已经建成的电站外,还有3座正在建设。
太和村坐落在海拔900米高的太和山顶,从这里望去,右侧山体上正在大兴土木,不时传来炸药的爆破声。这里正在建设响水河电站。
板桥河已是沿渡河水系的最上游,在这里,记者发现了2个正在建设的电站——板桥河一级、二级。据工程负责人段炳和介绍,河的最上游是水能最小的地方,因此这个电站除引入板桥河的水外,还引入了另一条小支流——闹水河里的水。
段炳和说:“下谷坪乡还将建设装机4.5万千瓦的电站,筑96米高的大坝,让板桥河、黄溪河、马家沟的水汇合到一起,到下游发电。”
记者查阅林区发改委资料发现,段炳和所说的电站,已经列入规划。
大建水电站造成生态破碎
据林区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林区已建、在建、拟建和规划的水电站共有99座。记者走访后发现,目前实际数量已达104座。
原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在神农架这个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地方,冒出来这么多水电站,不可思议!”
这些梯级开发的电站常常是首尾相接。记者在古水河驾车行驶17公里,就发现有6座电站,还有1座正在建设。上一座电站的水被拦截,穿山引水到下游发电后排出。距离出水口不远处,河水再次被拦腰斩断,穿山引水到下一座电站发电。除了个别水电站坝体老旧失修、坝体漏水外,绝大多数水电站的拦水坝下,河水断流。
林区农业局副局长田产宝在2007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称:宋洛河河长24公里,6公里断流。香溪河木鱼段30.5公里的河流上,有10.5公里断流。
专家翁立达调查后发现,断流情况远比上述情况严重,神农架的河流已经“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记者向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剑伟博士描述了在神农架看到的情形,王博士惊呼“天啦”。他说,神农架共有35种珍稀鱼类,如多鳞产颌鱼、白甲鱼等,一旦河流断流,这些鱼类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7月14日,记者在木鱼镇偶遇首届“湖北十大环保杰出人物”、武汉大学胡鸿兴教授。胡教授对神农架的生态保护非常关注,每年都带学生去神农架进行科考。对神农架的大建水电站,胡教授深表痛心。他说,河流断流对游禽和涉禽影响也很大。没了可供产卵的水,神农架水陆两栖类动物的繁殖很成问题。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总工黄茁认为,河流断流会造成整个水生生物链的断裂,进而导致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山区的河流与地下水相连,河流断流将使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沿岸植被的生长。
一直以来,水电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早在2001年,专家翁立达就公开反对这种说法。“所谓清洁能源,应该符合环保概念,水电站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能简单称之为清洁能源。”
翁立达称,水是整个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像人体的血脉。这些水电站就像在血管里形成的一个个血栓,对神农架整体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发展冲动催生小水电“大跃进”
因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神农架是全国惟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1981年,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提出:“湖北保不住一个神农架是犯罪”。2003年,省委、省政府为神农架确立了“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16字方针。
而现实情况是,神农架是国家重点贫困地区之一。当地百姓曾流传一句话——神农架是“村级的财政、乡镇的人口、地级的行政、国家级的保护区、世界级的资源”。2004年,神农架在全国率先申请绿色财富核算试点。经权威估算,神农架的绿色GDP为236亿元。然而直到去年,神农架的地方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亿元,在全省各市州中位列最末。
强烈的脱贫渴望,让保护与开发的天平,逐渐向后者倾斜。于是,逐利的手伸向了神农架保护政策相对宽松的水资源。
跑马圈河:水电局长也是电站股东
如果不是屋后的山上有裸露的引水管道,没人注意到位于宋洛乡长坊村4组这家紧锁的农屋,竟然也是一个水电站。
一台装机容量仅75千瓦的发电机轰隆隆地运转着,旁边放着洗衣机,地上散放着土豆、农具。
农民李万红从2004年底开始看管这家电站。他说,每发一度电,老板付给他3分钱。这个电站每年可以发10万度电,他可以拿3000元。尽管每天与噪音相伴,但他觉得这个差事不错。
老板李明昌要他每2小时做一下记录,但他记录了2年就放弃了。因为近6年间,老板从未来过电站。然而,老板每年坐收2万多元的利润。
投资小、风险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这是当地人对小水电的一致看法。
林区水电局局长陈光文说,2000年投资一个电站,每千瓦只需3000元,五六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现在投资每千瓦要7000—10000元,收回投资也只需要10年。
2000年是林区水电站建设的分水岭。此前,林区水电站主要为国有和集体两种形式。2000年以后,民间资本尤其是外来资本大量涌入,跑马圈河,林区水电站一哄而上。
神农架最早的电站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全区有电站29个。在之后的10余年间,林区建成的电站多达61座。截至“十一五”期末,林区水电站总装机量为12.46万千瓦。到“十二五”期末,这个数字有望达到24.5万千瓦。
谈起小水电建设,陈光文抑制不住激动。早在2004年,他在宋洛乡当党委书记期间,就提出要把水资源丰富的宋洛乡建成“水电之乡”。
在民间资本投资的小水电项目中,一些拥有着广泛人脉资源的地方官员也成了股东。记者在下谷坪乡采访时,当地老百姓传言,该乡有多家电站的“幕后老板”就是林区某局局长,他曾经当过乡领导。
陈光文坦承,自己在宋洛乡当党委书记时,在某电站入了10万元的股份。如今,他每年能拿到1万—1.5万元的分红。
不少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懊悔自己“醒悟”太晚,错过了电站投资的大好时光。因为到2006年,神农架可开发的流域几乎被“瓜分”完毕。
管理混乱:70%的电站未经环评审批
在陈光文局长看来,2006年之前是投资电站的最好时期,除了有水可圈之外,审批程序也非常简单,“只要拿个实施方案,电站就可以动工。”
到了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国家要求清查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电站。
这一年,24座小水电站的老板到林区水电局补了手续,水电局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
同一年,林区环保局也对在建的30个电站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与水电局的“宽容”不同,环保局否决了大多数电站的环评。
林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甘萍称:“神农架太敏感了!要是把环评都批了,这些电站都合法了,万一出问题谁来负责?”
据了解,截至目前,林区所有水电站项目中,已通过环评审批的只有29座,环评通过率不足30%。
没有经过环评审批的水电站,或照常引水发电,或大干快上。
对此,环保部门只能干瞪眼:“我们没有办法让电站停产整顿。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打个调研报告给政府。”
国家层面祭出的整治小水电的重拳,未能对神农架小水电的管理、开发起到刹车作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记者大倒苦水。他曾担任过林区环保局局长,但他认为,环保局局长不好当。为了让一些建设项目尽快拿到环评资质,他要经常到省里疏通关系。有一次,省里的部门领导跟他开玩笑:“你到底是环保局局长,还是招商局局长?”
乘“机”而上:水资源保护相对宽松
相关理论数据显示,神农架林区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5万千瓦,现已作流域规划的有31万千瓦。
在陈光文局长看来,神农架的水电资源应该继续开发。目前林区每年的发电总量为4亿度,每年的丰水期,林区所发的电可以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到了枯水期,就需要买电。这种“反供电”价格为0.58元/度,但是卖给农民的电价只有0.51元/度,地方政府每年为这个差价要补贴千万元。
作为环保部门管理人员,甘萍没有轻易审批水电站的环评,但她认为,水电站对神农架的发展曾做出贡献。“小水电站解决了边远山区用电问题。”甘萍说,她的婆家在红坪乡,1993年她结婚那会儿,当地还点的是煤油灯。到了1999年,村民们才集资建起40千瓦的“袖珍水电站”。“通了电,大家欢欣鼓舞,女人们在灯下掰苞谷米,到凌晨1点钟还舍不得睡觉。”
2000年水电建设热潮在神农架兴起,还有内在动因。这一年,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关闭了80多家森工企业,长期形成的“一木独大”的产业格局彻底终结。这也导致了地方工业经济滑坡,职工下岗,农民减收,财政紧张。神农架对发展的渴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强烈。
树木不能砍,野生动物不能捕,湿地不能开发。于是,发展的眼光投向了保护政策相对宽松的水资源。
陈光文说:“这些年,媒体盯着神农架,对林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神农架要保护,但一味地保护,农民怎么办?公务员怎么办?神农架人民也要生存。”做过乡党委书记的他坚信:“领导在位子上,不搞建设,农民要恨死他。他走了,谁也不会念他的好。”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也表示,都说要把保护神农架作为干部的考核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怎么定?搞建设,GDP搞上去看得见;搞保护,搞得再好谁摸得着?
老百姓的脱贫动力以及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让水电建设成了保护与发展这对矛盾下的现实选择。
水电的发展为神农架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2010年间,水电税收从2132万元增至2500万元,水电税收贡献率多年维持在15%左右。林区财政局领导介绍,在建的水电站建成以后,水电每年的税收有望达到5000万元。
现实选择:一边喊关停,一边还在大建
其实,神农架建设小水电站致使生态破坏的问题,早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省水利厅农电处副处长叶恒奎介绍,2008年,由省发改委牵头,启动神农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电站关停试点工作。其目标是:在2008年底,林区凡装机容量在200千瓦以下的引水式水电站一律关停并恢复原状。在2010年底,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下的引水式水电站一律关停。在国家及省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后,逐步关停1000千瓦以下的引水式水电站。
然而,这一试点工程因补偿资金不到位而流产。
记者在省环保厅、省水利厅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均称,2006年以后建设的水电站均要求下泄正常河流量的10%—30%作为生态水,维持河流生态。林区党委副秘书长刘生策称,早在2003年,林区就要求引水式水电站打“生态孔”,保证河道里有可供水生物生存的生态用水。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未发现一处引水式水电站预留了生态水。梯级开发的引水式电站,常常是首尾相接,寸水必争。极少的坝体能够渗漏一点水,都是由于坝体老化失修造成的。
生态水为何不能确保?林区水电局局长陈光文反问记者:“每一滴水都能带来利润,你要是电站老板,会不会让钱白白流走?”
林区政府副区长杨晓发称:“神农架小水电不利于生态保护。我们愿意为了生态保护,牺牲眼前利益。”他强调,今后要逐步关停公路沿线和保护区内的水电站。
口头大喊关停,为何却出现大建水电站的局面?杨晓发的解释是,新建的电站都是带有水库的库容式水电站,不会造成断流。
记者调查发现,正在建设的9座电站中,除了2座电站有水库外,其他电站都是引水式电站,即穿山引水导致原有河道干涸的水电站。
专家翁立达说:“水电开发的税收交给地方,而破坏后的修复则由国家买单。追求短期的利益带来长期的生态破坏,无异于饮鸩止渴。神农架发展小水电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14、通天河70公里河段竟有20多座采砂场
来源: 长江日报 2011-08-15
http://www.yushunews.com/system/2011/08/15/010438627.shtml
图为通天河岸边的大型采砂场。记者佘晖 摄
本报青海玉树讯(特派记者 佘晖)昨日,长江源漂流队队员王冰从称多县拉贡水电站进入通天河,完成长江源第二阶段漂流。在从拉贡水电站到214国道通天河大桥约70公里的通天河河段,王冰一路看到20多座大型采砂场,两岸山体显得满目疮痍。
王冰昨日从拉贡水电站下游下水,走了约1公里即看到岸边有个大型工地,挖掘机和重型卡车来往穿梭,以为是水电站或桥梁建设工地,后来发现这是个大型砂石场。沿河道往下游每一两公里就有一个类似的采砂场,密集程度令人惊心。在通天河两侧的简易公路上,跑的全是橙红色的重型卡车。
据资料,通天河位于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为生态脆弱,2003年国务院批准在此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限制采矿、退牧还草等措施进行保护。
当地藏民说,这些砂石料都被拉到玉树“州上”,用于灾后重建。有些砂石场还附带淘取沙金。
王冰说:“通天河两岸风景秀丽,我担心下次漂流时再也看不到了!”
15、血燕抽检报告:市场上的血燕100%是“毒燕”(图)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2011年08月16日 张彧 陈聿敏 郑婧 陈宇珊 梁津铭
http://green.sohu.com/20110816/n316441714.shtml
黑心血燕生产流程
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何为血燕?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在高级营养品的江湖中,昂贵的血燕一直和这样的美丽传说相伴。
昨天上午,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血燕抽检报告,传说被瞬间击得粉碎此次共抽检血燕经销商491家,抽检血燕537批次,分别由浙江公正检验中心等6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流通领域抽检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据初步统计,此次抽检涉及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其中标称广东鹰皇参茸制品有限公司的“鹰皇”牌血燕、厦门市丝浓食品有限公司的“燕之屋”牌血燕、广州同康药业有限公司的“正基”牌血燕、北京庆和堂参茸有限公司的“庆和堂”牌等11批次的血燕产品检出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均超过10000毫克/千克。
“引燕屋里是没有血燕的,这些人造的血燕与其检测出来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有着必然联系。”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对于“人造血燕”的结论,让人为消费者担心不已因为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人造”变“天然”的谎言,更重要的是这些含有极高亚硝酸盐的“人造血燕”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亚硝酸盐具很强毒性,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风险。
血燕变毒燕浸泡10多小时依旧严重超标
调查数据: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严格限制添加亚硝酸盐,仅允许生产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残留,限量为30毫克/千克,最高熏制火腿残留量也不得超过70毫克/千克。比照限量标准,此次抽检的问题燕窝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已超过350倍之多。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果长期服用这种亚硝酸盐过量的“人造血燕”,将很可能患上胃癌。这种影响长时间积累,对细胞基因的破坏导致癌变。一般来说,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03克-1.5克。如果摄入3克以上,就将达到致死剂量。
7月26日,声称是马来西亚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局等机构的相关人士在杭州举行燕窝新闻发布会,对血燕的亚硝酸盐超标问题做了所谓的“澄清”。主办方称血燕并没有造假,99%是真的,只要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和清洗,亚硝酸盐就会消失,可以放心食用。
对此,郑宇民予以反驳:“他们不是辟谣,是来造谣的。其官员的拿督身份涉嫌做假,而他们出具的血燕检验合格报告的35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涉及亚硝酸盐含量。”他表示,工商部门做了试验,亚硝酸盐含量达到1000毫克/千克的血燕在浸泡10多个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还有300多毫克/千克。
郑宇民强调:“只要血燕是出口到中国上市销售,都要信守强制性的基础性的食品安全标准,有毒物质含量应该在中国国家标准以下。”
问题血燕已经下架相关规定出炉整肃市场
调查数据:经工商部门初步调查,此次抽检的问题血燕主要源于马来西亚,通过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市合盈药业有限公司、广州龙标心燕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医药分公司、香港康泰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大供货商的渠道进入浙江省市场。
涉及问题血燕数量比较大、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企业有:厦门市双丹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配送至浙江省40余家“燕之屋”加盟店、浙江汉方药业有限公司,供货至浙江英特药业有限公司等。
新闻发布会后,记者迅速走访涉及“问题血燕”的几家名牌经销店,发现包括“燕之屋”、英特药房在内的几家门店均已将血燕下架。
其中,杭州“燕之屋”凤起东路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总部已通知所有门市店,要求“血燕”下架,并运回厦门总部检验。如果亚硝酸盐超标引起健康问题,如何赔偿?对方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回答。
记者还走访了胡庆余堂、张同泰药房、乾圣元堂药房等“老牌子”,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铁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市场上的血燕产品都不符合他们的采购标准,胡庆余堂国药号2008年起就停止销售血燕。胡庆余堂药房的白燕以盒出售,价格56元/克。
马来西亚霹雳州燕窝公会署理会长苏志雄揭露燕窝市场种种陷阱:燕子吐血造窝,这是一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故意捏造的谎言,市场上声称是血燕的产品,100%是假的。
昨日的发布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燕窝等滋补食品行业经营行为规范,督促燕窝经营企业全面实施整改,加强自律规范。日前,浙江工商已在全省部署专项检查行动,对各商场、超市、专营店销售的血燕产品进行全面抽检,并对相关血燕经销商立案调查。
号称天然血燕实系劣质白燕用鸟粪熏制而成
调查数据:据初步调查,浙江市场上销售的血燕产品多从广州、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昨天工商部门的视频材料里,多位燕窝经销商承认,市场上销售的血燕,其实是在加工作坊里,对一些劣质的白燕窝用鸟粪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
郑宇民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血燕”与大家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这一点,近几年已经有许多人开始质疑。本报记者昨日连线马来西亚古晋城华人Alex,这位两年前就在杭州某本地论坛上发帖《中国没有真血燕》的马来西亚华人在杭州开设了自己的燕窝公司,深谙其中的门道。
他告诉记者,血燕的产量非常低,以马来西亚盛产血燕的东马婆罗洲来说,几千个出产洞燕窝的山洞里,血燕的产量每年还不到1吨。在马来西亚,80%的血燕被当地人抢购一空,剩下20%主要提供给西马和新加坡的消费者。最终输入中国的,每月最多只有几十公斤。“我有过统计,中国市场上血燕的消耗量目前达到了两三百吨/月,试问天然血燕的产量目前连东南亚本地都满足不了,中国又哪有那么多货?”
有利可图催生了“黑心燕窝”,人造血燕的诞生,其实简单地说,就是白燕变红的过程。Alex说关于血燕的造假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目前的造假工艺日趋系统化:“通常的做法,是将金丝燕的粪便放在一个大槽中,然后将准备好染色的白燕掩埋其中,大约两个星期后取出,白燕的表面就能呈现出红色。然后再使用两种化学药剂进行定型、固色,血燕就产生了。”粪便含有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亚硝酸盐,于是血燕自然成了“毒燕”。
对于目前燕窝店里色泽莹润的血燕,Alex很无奈:“其实天然血燕没那么好看,一点也不红,是桔黄色的。”
不光是血燕白燕的造假也很严重
调查数据: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副部长蔡智勇在《星洲日报》中指出,市场上根本没有血燕,所谓血燕多数是色素染制。
Alex告诉记者,其实不仅仅是血燕,白燕的造假也很严重:1公斤毛燕去毛后,只剩下700克,但配上其他物质漂白后,成本锐减70%。“一般来说,正规白燕的批发价在17000元人民币/公斤,但现在中国大部分经销商拿的都是10000元/公斤的加工白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杭州燕窝经销商说,行内拿货,价格不会超过11000元/公斤,已然约定俗成。“能有钱赚,谁愿意老老实实地拿正规白燕。反正刷了鱼胶,谁都认不出来,而且就算我们想拿,批发商手上也都是处理过的货。”
Alex向我们透露,在印尼等地,制造假燕窝的培训班很常见,只要付出约200元港币的学费及一天时间,就能学会。
制造假燕窝的课程一般采取单对单的教学形式。方法是首先将小量真燕盏用水浸透,约1-2个小时后燕盏分开变成一条条燕丝。下一步是调制胶水,这里说的胶水跟普通胶水不同,是一种印尼特产,名叫“SUPER77”的粉末状粘合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木薯粉,无色无味但粘性很强。
用胶水把真燕丝和大菜糕混合在一起(大菜,是含有丰富胶质的海藻类植物,被视为魚胶代用品,大菜糕是类似布丁的甜品),逐条铺在半圆形的模具内,风干一晚,就成了真假难分的燕盏。本报记者在淘宝上发现这种“特制胶水”在国内也能轻易买到,每瓶胶水只需30-50元,批发价只是一半。据当地学堂人员透露,一瓶胶水可以做一百个燕盏。
作者:张彧 陈聿敏 郑婧 陈宇珊 梁津铭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16、河北昌黎等地被曝喂羊瘦肉精已多年 羊销往各地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8月16日 孟祥超
http://news.sohu.com/20110816/n316420647.shtml
第1页:卖药人主动上门
第2页:公开的秘密
若不出意外,河北昌黎县西刁坨村村民韩立荣家养的220只育肥羊苗两个月就可出栏,会有一两万元的收入。
今年2月,韩立荣发现,有15只羊“不好好吃草,长得瘦”。
就在这个时期,一辆白色面包车出现在她家门前。一名男子手提塑料袋,里面装有20袋白色药片,每袋100片。
之后,韩立荣家的羊吃上了“能吃草、上膘快”的“对症良药”。
3月22日,昌黎县畜牧局人员对韩立荣家的羊抽检,显示阳性。
面对检测结果,韩立荣承认,买的药片是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吃了这种药,对羊的重量影响不大,但能多产出瘦肉。瘦羊肉值钱,肥肉则非常廉价。
但瘦肉精会有残留。根据媒体报道,人体摄入一定量瘦肉精残留物,会出现心慌、头痛、呕吐等症状。长期食用或可诱发心脏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致死亡。其中,盐酸克仑特罗作为第一代瘦肉精产品,毒性很大,在动物内脏残留多。
7月29日,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韩立荣被判刑5年,罚金7万元。5年是该刑期的上限。
韩立荣的丈夫姬庚亮称自己一直在打工,对此不知情。不过他同时又说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判得这么重。2009年,他也曾给羊喂“瘦肉精”,被查到后只是罚了几千元。
韩立荣之所以没丈夫“幸运”,是因赶上“严打”。
今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河北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逐项治理行动。河北省政法系统则要求对涉及食品安全案“从快从重”处理。
记者在河北昌黎、卢龙县调查发现,当地农民给羊等动物喂食瘦肉精已有多年,面积非常广泛。
卖药人主动上门
卖药人能知道谁家养了羊,也能判断哪个老客户家缺药了,他们会主动上门
韩立荣始终没能说出卖药人是谁。
她只说卖药人是卢龙县口音。在一份材料中,韩立荣称,这些瘦肉精就是从卢龙县购得的。
资料显示,昌黎县警方曾根据韩立荣所说的线索前往卢龙走访,未果。而畜牧局未在韩立荣家找到那种白色小药片,追查瘦肉精的线索就此中断。
在当地养羊户中,开面包车的卖药人并不神秘,还曾是养殖户的熟客。他们卖瘦肉精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
昌黎县西张村是较大规模的养羊村,全村一百多户村民,多数家庭都有羊圈,多是一两百只羊的家庭式养殖。
按照村民张民的讲述,卖药人经常开着面包车主动上门,拎着袋子直接问养羊户买不买瘦肉精。1包100片,售价两块钱。不买,扭头出门,不会多说一句话。
卖药人和养殖户一般没有联系,不过卖药人能知道谁家养了羊,也能判断哪个老客户家缺药了。
“不用你找,他们自然会上门。”张民说,他曾记下了几个卖药人的手机号,等打电话购买时,发现都成了空号。张民从未听对方说过来自哪里,他也是从口音判断对方来自卢龙县。
韩立荣案发后,卖药人便消失了。
韩立荣和张民提到的卢龙县,是秦皇岛市的一个县,与昌黎县相邻。
卢龙是养殖大县,其中下辖的蛤泊乡是肉羊集中区。每天都会有河北香河、江苏、上海、河南等地的收羊车聚集。
8月初,在卢龙当地,肉羊的收购价格已涨到每斤10.5元上下,比去年高出近1元。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内蒙古、新疆的羊肉供应明显减少,出现了羊肉企业及经销商到养殖源头抢购羊只的现象。河北位列其中。
根据目前的统计,瘦肉精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多个品种。不过在卢龙当地人口中,盐酸克仑特罗片几乎是瘦肉精的代称。
调查显示,养殖户投放瘦肉精,在昌黎县和卢龙县已不是秘密。
给羊喂食瘦肉精的河北农民韩立荣,7月29日被判刑5年。
记者调查发现,在韩所在的昌黎县及相邻的卢龙县,养殖户给羊、牛等喂食瘦肉精的现象并不罕见。这里的羊销往河南、江苏、上海等地。
有养羊户称,没喂瘦肉精的羊卖不出去。瘦肉精已让收购者、经纪人、农户及瘦肉精生产商和药贩子,形成链条,相互“绑架”。
韩立荣案处于河北打击瘦肉精专项行动的风口浪尖。有农民称严打让村民不敢再“喂药”。也有村民说“风声”减弱后,部分农户已恢复喂食。
当地基层执法部门则在思考,严打之外如何让监管起到长效作用。
[1] [2] [下一页]
17、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 “五选一”变“四选一”
来源: 南方日报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8/16/c_121866017.htm
番禺垃圾焚烧厂项目选址取消沙湾西坑备选点,从“五选一”变成“四选一”!备受关注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昨天有了新的进展。
灰渣填埋场初选大石会江
昨日,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官方网站及承担番禺垃圾焚烧项目环评的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研所官方网站同时公布了《广州市番禺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示》(第二次公示)及《广州市番禺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这是番禺垃圾焚烧厂项目的第二次环评报告。针对原有垃圾处理基地5个选址,报告建议取消沙湾西坑尾方案作为垃圾处理基地的选址。在推荐的其他4个备选点方案中,环评报告建议,综合各方面考虑,垃圾处理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较优为大岗、东涌方案,其次为大石、榄核方案。
对于华南板块业主一直关心的大石会江点会否“入选”,环评报告书信息显示,为了防止可能的洪涝灾害,榄核、东涌、大岗三个方案中的灰渣填埋场需要另行选址,初步确定选在大石会江。
环评报告书称,该环评报告书是环评单位根据规划单位提供的《规划初稿》为依据,对其规划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提出优化建议,并将建议反馈给规划编制单位和城管局,规划编制单位和城管局已同意并接纳优化方案。
公众意见采纳多少
第一次环评公示时,对于五个备选点的初步选址排序依据,环保部华南环科所方面暂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因此,有市民网友质疑选址排序为何只有结果没有依据。不少网友呼吁,应该尽快公布排序依据,通过数据和事实来选址并说服大家,远比让大家“揪心瞎猜测”好得多。
此次环评报告究竟收集了多少公众意见?又有多少公众意见被采纳了?番禺区城管局昨日傍晚表示,近期会就媒体、市民的疑问,华南环科所方面会专门回答。
番禺区城管局方面介绍,此次环评报告在征求公众意见方面将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在网站发布公示和在规划编制单位处提供环评报告简本,以及现场贴公示和采访村民、村委等形式进行。
反应
顺德:希望考虑周边地区意见
南方日报讯 就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一事,记者昨日致电采访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谭俊杰。谭俊杰表示,暂未看到番禺区政府的相关公示文件,根据此前的民意调查结果,“希望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离顺德越远越好”。谭俊杰认为,此次公示只是环评机构推荐的规划次序,并不代表着最终选址结果,但希望番禺能在选址一开始就考虑周边地区意见。
4个备选点居民再掀“口水战”
垃圾焚烧项目选址“五选一”变“四选一”,沙湾选址周边居民松了一口气,而其余4个备选地点周边居民新一轮“口水战”再起波澜。
“垃圾焚烧厂要么在大岗,要么在东涌,为什么要在我家附近建焚烧厂?”市民陈先生的抱怨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尽管大岗、东涌被列为环境可行性最优选点,其余两个选址周边居民也不松懈。
让住在丽江花园的陈先生感到难以接受的是,此次公示环评报告书信息显示,为了防止可能的洪涝灾害,榄核、东涌、大岗三个方案中的灰渣填埋场需要另行选址,初步确定选在大石会江。
“建灰渣填埋场会不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影响?之前征求意见怎么从来没有提到过灰渣填埋场的事情?”陈先生提出一连串质疑。
有网友分析说,这也意味着大石镇会江村周边可能“杯具”,结果一是在这里建焚烧厂,结果二是“在这里挖坑填埋焚烧后的废渣”,“怎么都跑不掉”。他认为,如果把垃圾焚烧厂建在番禺最南边的大岗,那么先要从各地把垃圾运过去,再把废渣从南到北运到会江,太折腾了。
焦点
“五选一”为何成“四选一”
1
环评报告提出,由于沙湾西坑尾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的陆域范围以内,且紧邻大气一类区滴水岩鸟类自然保护区东侧,因此建议取消沙湾西坑尾方案作为垃圾处理基地的选址。
环评报告书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原有《规划初稿》提出的5个垃圾处理基地方案中,建议取消沙湾西坑尾方案作为垃圾处理基地的选址。方案中其他的大岗基地、东涌、大石、榄核4个方案环境总体可行。
2
填埋场为何选大石会江
相比较取消沙湾点带来的意外,更多业主对大石会江点“纳入灰渣填埋备选点”表示不解。有多位受访业主担心“会江最终会被入选”。
对于灰渣填埋场为何选址大石会江的理由,环评报告解释,为了防止可能的洪涝灾害,榄核、东涌、大岗三个方案中的灰渣填埋场需要另行选址,初步确定选在大石会江。
除此之外,东涌三沙、榄核八沙作为备选点,应控制征地不允许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因此,就其备用灰渣填埋场应另行选址。目前,四个备选点中最合适的就是大石会江。
3
为何大岗点仍是“优选”
对于备选点大岗中船基地,尽管周边居民相比较其他几个备选点要少一些,但周边地区尤其顺德的反对声最大。周边的反对声音这么大?为何大岗仍列入最优选择?
对此,环评报告说明,从与各类规划的比较,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等方面对各基地的环境可行性进行优劣。环评报告指出,通过与各类规划的分析可知:大岗基地、东涌、大石、榄核方案这4个基地选址方案均满足相关规划,但是东涌、榄核方案方案现状被基本农田包围,在基地建设时征地可能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同时,从运输距离、预留发展、上网能力、区域敏感4个方面考虑,4个方案基本能满足要求,但是各有各的弱势,其中大石方案属于建成区的边缘位置区域较为敏感,榄核方案临近顺德区可能会涉及到跨界污染且运距较远,大岗选址虽然运距较远但是紧邻规划电厂上网便利、水环境最不敏感,东涌运距适中,但是上网不利。
另外,从环境影响预测方面:各基地的选址方案规模、结构方面均相同,就项目本身在番禺区对大气的环境影响基本相同。环评报告认为,综合各方面考虑,垃圾处理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较优为大岗、东涌方案,其次为大石方案、榄核方案。
18、百座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 院士呼吁退电还水
来源:荆楚网2011年08月16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16/094222998353.shtml
100座小水电站肢解神农架河流,造成4大流域大面积断流,林区整体生态受到威胁。本报昨日推出的“神农架小水电之痛”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方关注。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呼吁:神农架生态意义特殊,应退电还水。“神农架不仅是湖北的神农架,也是中国的神农架,更是世界的神农架!”曹文宣介绍,神农架作为一个天然的动植物标本馆和活标本库,汇聚了我国西双版纳玉漠河、日本中部至喜马拉雅一线的大部分动植物物种。茂密的森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起着气温调节、雨量遏制的重要作用。曹院士一边指着本报图片上干涸的河流,一边痛心地说:“如此重要的神农架怎么也变成这样!”
曹院士说,神农架是生态敏感区,环境承载能力比一般地区弱。开发水电站,改变了河水涨落的自然过程,而不少植物的种子,通过水流生根,这就影响了神农架林区的生物多样性。此外,神农架有金丝猴等野生保护动物,河里没了水,动物饮水困难。河流断流威胁整个生态。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恢复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则难以再恢复。
他认为,水经人工开凿的涵洞在山体内流淌,水有可能进入岩缝,导致岩层松动,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难。
在曹文宣看来,神农架开发小水电,真正得实惠的是地方政府和水电站业主。神农架90座水电站的总装机量为12.46万千瓦,只抵得上1座中型水电站。神农架每年发电4亿度,在距离神农架300公里的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约847亿度,神农架开发水电意义不大,弊大于利,应该退电还水。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中游项目负责人雷刚博士:将生态水还给河流
神农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定的全球200佳生态区之一,生态价值独一无二,WWF一直在关注神农架。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中游项目负责人雷刚博士在看完本报报道后表示,在生态最敏感地区的河段,应尽量避免水电开发。
多年来,WWF积极倡导“环境流”的理念——同时满足河流—湖泊—河口地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健康的需求,即人与自然和谐的水流机制。按照WWF一贯坚持的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的理念,如果不能保护好神农架的森林、湿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神农架金丝猴、大鲵等保护动物最终难逃灭绝的境地。
雷刚说,在神农架这样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小水电开发,首先要进行科学的环评工作,研究生活在山区河流中的鱼类、两栖爬行类生物的水文需求,例如水位波动是否符合鱼类繁殖、发育生长的需要,水体流动是否适应鱼类洄游等。在此基础上,水电项目设计与运行阶段要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在项目设计与实施阶段要有相应的、完善的监督机制。
小水电站如果不强制留足生态水,容易造成部分河段脱流断水。大面积长距离脱流断水必将引发河道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影响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雷刚表示,权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价值的轻重,在生态最敏感地区的河段,应尽量避免水电开发。
网友评论小水电过度开发—— “最关心如何处理”
楚天都市报讯 昨日,本报神农架小水电之痛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网、人民网等大型网站均予以转载、数千网友对此发表评论。大楚网还就“神农架环境”进行网上调查,截至昨晚10时许已有5000余名网友参与调查与讨论。此外,腾讯微博昨晚还邀请采写这组报道的两名记者开通了“微访谈”,以下摘录部分网友观点——
大楚网友“天若有”:我就是神农架人,记得小时候河里面的鱼多得很,现在河之不存,鱼将焉附。建电站的目的当地农民心里都清楚,就是为了钱,牺牲的却是当地的生态环境!
大楚网友“林子”:太让人痛心了,请为子孙留点原生态的东西吧。
陈节华微博:为了一时的利益,破坏了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环境,哭泣的不仅仅是神农架。
新浪网友“武当灵山”:现实的确如此,在位于鄂西北山区的神农架、房县、竹山、竹溪有很多这样的梯级小水电站,更为严重的是其背后的利益问题,请相关部门明查。
新浪网友“忧心人”:太令人气愤,恐怕“50年后神农架将会消失”的预言就要实现了。
新浪网友“老者”:我们听了或者看了这些报道,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处理!
19、违规审批愈演愈烈 高尔夫与人争水争地何时休?
来源:《光明日报》2011年08月16日李慧 冯蕾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5424735.html
▲ 陕西榆林:沙漠中竟“长”出高尔夫?! 记者在陕西榆林发现咄咄怪事: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区,竟然“冒”出耗水惊人的高尔夫球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图为沙漠高尔夫球场内一片有多个喷头在进行浇水作业的草坪(8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石志勇 摄
8月11日,光明日报《民生广角》版刊发了深度报道《探究高尔夫黑洞——长沙青竹湖高尔夫项目违规建设调查》。8月13日,青竹湖高尔夫灯光球场已被有关部门关闭。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青竹湖并不是个案。北京西南部永定河畔,有条“高尔夫走廊”,多家球场连片分布,最大的占地约5000亩。北京只是我国高尔夫建设热的一个缩影,2004年国务院下达禁令后,全国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又增加400多家。这400多家高尔夫项目缘何能够堂而皇之地通过审批?违规高尔夫球场建设中究竟有多少漏洞和问题?高尔夫球场建设中有怎样的利益链?这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争水争地频频出现
8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了长沙青竹湖高尔夫球场违规建设的内幕,无独有偶,8月14日,央视又曝光了陕西榆林沙漠中“长”出高尔夫球场的怪事——干涸的沙漠却由消耗着弥足珍贵的水源来养着这片奢侈的绿洲。日前,河北省一开发商在鹿泉市违法占地上千亩建高尔夫球场一事也被新华社曝光……
这些高尔夫球场不仅消耗了极其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不断消耗着极其珍贵的淡水资源。据央视报道,大连一处高尔夫球场,直接用城市饮用水库的水浇灌草坪,并且还把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排进水库。而在附近某村村民生活用水一天只来两次,早一次晚一次,且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来水。
日前,央视记者调查北京地区高尔夫球场也看到,这些高尔夫球场无一例外使用的全都是地下水。一份资料统计显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1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德荣指出,一个18洞球场年耗水高达40万立方米。全国600多个高尔夫球场,每年将耗用60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指出,全国目前有600多个已建高尔夫球场,按一个18洞球场正常占地1200亩计算,共占用土地28万亩。而问题不止于此,很多高尔夫球场实际占地都在3000亩以上,个别球场甚至高达上万亩。有一种说法是高尔夫球场占地已达到200万亩。
违规审批愈演愈烈
禁令之下,与人争水争地的高尔夫球场缘何依然能够大规模投入建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尔夫球场的建设需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而大部分未经审批的球场基本上是以偷换概念的形式,由地方审批的。因此,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要么借体育项目用地、生态园和绿地项目建设之名通过了立项审批,要么采取“以租代征”的方式规避土地监管政策,获得土地使用权开工建设。
7月29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今年上半年12336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线索和信访受理情况。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土地违法违规情况突出,举报和信访的比例较高,且违法占地现象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其中仅涉及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的违法违规线索就达34个,比去年同期上升31%。
各地高尔夫球场建设为何高烧不退,愈演愈烈?各地为何有如此大的动力,不惜以偷换概念的形式建设高尔夫球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认为:“这主要是认识问题和利益驱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将高尔夫球场看作是拉动经济的好项目。从立项开始,开发商和当地一些部门就以各种名义掩人耳目,而建设过程中对农田、林地的侵占,相关执法部门则视而不见。
无论如何巧立名目、偷换概念,高尔夫球场作为大型建设项目,建成之后是藏不住的。即使绕得过事先审批,也绕不过事后监管。可它为什么就能如此明目张胆大建快上?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指出,高尔夫项目违规建设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违规成本太低,事前审查、事后监管环节都非常薄弱。其二,由于开发商立项有利益、监管部门监管有难度、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有动力,因此一些地方部门对高尔夫球场青睐有加,认为对抬高土地价格、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品位形象、繁荣地方经济等益处多多,因此对高尔夫违规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有关球场建设和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形同虚设。
各部委联合清理整治
据了解,在美、日、韩等国家,高尔夫是作为一项大众化的体育休闲运动加以推广和普及的。美国公众球场的比例高达八成,但其选址都有严格要求,譬如将荒地、滩涂、山坳、垃圾填埋场等一些不宜耕作的土地变废为宝,以提升地块价值。
而在我国,占用了大量资源的高尔夫球场已经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周孝正指出,对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的侵害已成为高尔夫运动的困境。同时,如果禁令之下,我们依然不能阻止高尔夫球场的疯狂生长,遭到损害的将绝不仅仅是生态与环境,更有政策的严肃性与政府的公信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特别强调严格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坚决防止违法违规用地反弹,要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抓紧清理整改高尔夫球场,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土部、住建部在内的相关部委也已在全国范围内对违法高尔夫球场展开调查。(记者 李慧 冯蕾)
20、榆林:沙漠造高尔夫,浪费的奇迹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08月15日石志勇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1-08/15/c_131048841.htm
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区,竟然“冒”出耗水惊人的高尔夫球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这就是新华社记者在陕西榆林发现的咄咄怪事。
沙化地区惊现“高尔夫球场”
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为了扭转当地“沙进人退”的不利局面,榆林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然而近来当地一些群众却反映,被视作当地公益性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榆林市沙地生态公园内,却出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高尔夫球场。
8月9日,记者驱车从榆林城区一路向北,来到榆林沙地生态公园。沿着园区道路向前,路边开始出现连绵不绝的绿色隔离网,隔离网内的沙丘之间,不时可以看见一些工人在维护草坪,还有多个喷头在进行浇水。
记者循着园内道路行驶,终于找到了“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的大门。在球场会所内,工作人员说这个高尔夫球场正在试营业,目前还没有实行会员制,来此打球需按次收费,打一次球价格在1100元左右,节假日则上涨到1800多元。虽然球场还处于试营业阶段,但来这里打球的人并不少。
一名球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球场是中国目前唯一位于沙漠之中的高尔夫球场,并专门聘请了国外的知名设计师进行设计,建设成本相对要大。整个球场分布在众多沙丘之间,球道起伏较大,在这里打球比一般高尔夫球场更具挑战性。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一些专业人士在球场体验之后赞不绝口,称其具有极强的“可打性”“挑战性”。
无偿“供地”4000亩 审批手续竟全无
为遏制高尔夫球场的盲目建设,我国从2004年起就明令禁止各地新建高尔夫球场,为何这样一个项目能堂而皇之面世呢?记者调查发现,该俱乐部属于违规建设项目,其高尔夫球场在兴建中竟没有办理任何审批手续。
俱乐部投资方为陕西亨泰伟业投资公司。该公司提供的一份《榆林国家沙漠森林公园经营项目建设协议书》显示,亨泰伟业投资公司(乙方)于2008年4月8日与榆林国家沙漠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甲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由乙方建设公园内的“草坪球场”项目,由甲方无偿提供4000亩建设经营用地,其中1000亩为球道用地,其他均为承包绿化地。
俱乐部总经理黄琦说,项目于2009年启动建设,目前总投资超过2亿元。现在的球场为18洞高尔夫球场,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但建设高尔夫球场的相关审批手续还没有办理。
明明是已经投入运营的高尔夫球场,榆林市有关部门却有自己的解释。榆林沙地生态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纪生华介绍,公园也叫“榆林国家沙漠森林公园”,是榆林市一道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还可为市民提供休闲度假场所。为使其具备休闲娱乐功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招商引资。外界所认为的高尔夫球场,就是招商引资而来的项目,但其是体育公园,而非高尔夫球场。
但是,陕西亨泰伟业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承认,“草坪球场”项目就是公园管理部门所称的招商引资项目,也就是现在正在运营中的高尔夫球场。
“生态项目”还是“生态灾难”?
黄琦表示,高尔夫球场虽然没有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但没有占用耕地,而是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采取防风固沙的形式来进行建设。
就是这样一个被当地“积极招商”引进的项目,又带来了多大的利益?
协议书显示:“该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期不收任何费用。该项目经营期为四十年,前五年球道用地每亩每年交纳一百元管理费用,以后每五年每亩增加二十元,承包绿化地每亩每年十元,四十年不变。”如此低廉的管理费用,不禁让人生疑:这是什么“积极招商”?
高尔夫是高耗水项目。记者9日在球场看到,炎炎烈日下,许多草坪上都有喷头在源源不断地进行浇水作业。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气温太高,草坪每天早、中、晚要浇三次水。
黄琦称,俱乐部的高尔夫球场每天用水量在三五千吨,但这些水是从附近一个煤矿通过管道输送过来的采煤污水,经过基本处理后用于浇灌草坪。
实际情况如何?据记者了解,榆林当地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地区。高尔夫球场所在的榆林沙地生态公园由于缺水,采取“打深井”取地下水的方法浇灌植物;且为减小用水量,一直坚持栽种用水少的树种。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缘何默许耗水量巨大的高尔夫球场落户生态公园,并坐看其将宝贵的水资源耗洒在只为极少人服务的高尔夫球场上,令人费解。
21、西南汛期大旱:水利逐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8-16孙春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0NMDY5XzM1NzU0NA.html
核心提示:近年,中央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和转移支付都逐年加大,但地方的执行上却有些偏差。
水库见底、稻田干裂、水稻即将绝收,进入结实期的旱地作物玉米,则因为缺水而影响灌浆。
这是发生在云南省东北部的曲靖市沾益县农村地区的一幕。自今年6月份以来,该地的干旱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而这只是整个西南地区大旱的一个缩影。
汛期旱情
近几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干旱,频率、持续时间和受灾程度屡创新高。
而跟以往的旱情发生于传统的枯水期(9月到次年5月)不同,今年的旱灾发生于本应水量丰富的汛期(5月到9月)。
云南本地的环保NGO组织绿色流域主任于小刚告诉记者:“这个时候本来是云南降水最多的季节,但是今年跟往年比,降水量明显减少,东北部旱情尤为严重。”
作为西部贫困地区和传统上并不缺水的省份,云南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缺失,“大部分农田是雷响田,也就是靠天吃饭。”于小刚称。
事实上,云南境内的地表水径流量相当可观,云南省2009年的水资源公报显示, 2009年云南地表水资源量1577亿立方米,但当年水利工程年末蓄水总量才54.81亿立方米,调蓄能力严重不足,而更为要命的是,这些工程多建于干流和大的支流上,即使蓄了水,也由于缺少小的渠系而无法引到田间地头。
于小刚将西南地区近年来愈益严重的旱情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工程型缺水,许多农田开垦于小河小溪之旁,农民世代在此取水灌溉,但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上马一些引水式的小水电,或在上流截住水量,或让河流改道,原来的小河小溪水量减少甚至无水,农民无水可灌。二是当地种植结构发生改变,原先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方为了发展造纸业、林业,大量种植桉树、橡胶等速生林,这些林木素有“抽水机”之称,不但不蓄水,反而大量耗水,破坏了水土涵养。三是原先的集体公社解散之后,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村民往往无序用水,恶性竞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水利逐利
一方面是旱灾的肆虐,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水利工程尤其是水电项目的上马。
水科院副院长贾金生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将是水电开发的黄金时段,而未来水电开发的重点地区则是西南。
前不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北京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指出,正在加快推进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这四个电站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
横断山区首席科学家杨勇表示,水电站应该具有发电、灌溉、防汛抗旱、航运等综合功能,但由于发电的经济利益远远高于其他功能,因此部分水电站可能出现因为发电而牺牲其他功能的现象。
对于当地的小水利工程是否能缓解旱情的问题,于小刚表示很多地方并无沟渠等小水利工程,虽然今年中央提出要大建农田水利,“但资金的落实肯定需要一段时间,远水不解近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调研中发现,即使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地区开始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也大多是重“大”轻“小”,更愿意向原本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粮食主产区进行集中投入,而忽视了更多地区贫困农民的现实需要。
郑风田称,一些水利部门资本化、利益化现象严重。水利部门追求资本化,由政府机构出面组建营利性公司,出现逐利行为,部门利益成为政府投入水利建设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大量资金被投入用于回报较高的工业、城市用水等用途,农田水利设施建管乏力、年久失修,经营日趋困难、管理日趋衰败;另一方面,对于各种农民群众急需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仅缺乏必要的修建、管理、维护,连已有的水库、水塘等各种水利设施也在“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的名义下被拍卖、承包出去,同样具有逐利动机的私人承包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为当地农业用水提供服务,最后导致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逐渐丧失功能,无力对抗自然灾害,私人承包者、管理者与农户用水间的矛盾日益增多。
22、咱的土地母亲,您怎么越来越瘦弱
来源:半月谈网2011-8-15
http://today.banyuetan.org/jrt/110815/50587.shtml
编者按:近年来,半月谈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来信,讲述对于土地变化的感受:“过去,我们种的地,多肥啊,犁出来的土黑黝黝的,就像能冒出油来,现在这样的地到哪找去?地是越种越黄,越种越瘦……”“同样的一块地,10年前浇一次水能保持20天,现在浇一次水只能保持一星期,土壤的保墒性、透气性越来越差,保存水分的空间越来越小……”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地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漫灌、浅耕等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使土地越来越板结,越来越瘦弱。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效益相对低下的大环境下,农民与土地之间情感疏离、投入减少,更把土地置于被漠视的境地。
然而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人类不可能不依靠土地生存。本期专题带您一起关注土地,关心她的痛痒,倾听她的呼声。
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劳作
越种越瘦的土地
25日下午,山东省济阳县高槐村的几名老农围坐在河边的树阴下唠闲话。弄明白了记者的采访内容后,几名老农一起感叹:“现在的地,那是大不如前了!”
这个村庄地处黄河沿岸,有800多口人,800多亩地。记者驱车在村周围实地看了看,目前种植的主要是玉米,间或有一些花生、豆类作物。
57岁的孙军华说:“我们这里过去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种地瓜和花生,是周边出了名的地瓜窝子,长出来的地瓜又大又光溜,大的能有三四斤重。但是现在不行了,村里10多年没人种过地瓜了。现在地瓜价格这么好,村民都想种,但是谁也不敢种。”
“怎么会这样呢?”记者问。
孙军华摇摇头:“这些年土质变了,过去暄暄活活的地现在板结得刚刚的,太硬了,地瓜种下去,不仅长不大,还窟窟窿窿的,不光滑。”
几名老农带着记者来到河对面的玉米地里,55岁的艾传水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里挖,挖了10多公分深,这根拇指粗细的树枝已经断了4次。“你看有多硬,要是放在20多年前,光用手都能挖二三十公分。以前翻出来的土疙瘩,用手一捏就碎,现在得用脚跺。”
艾传水说:“以前的地不光暄,颜色也深,发黑,农民就比喻说肥得流油,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劲儿。你再看现在,地发黄发白,这就跟病人一样,脸色不好,一看就知道不健康。”
老农们回忆,以前的地里,蚯蚓、瓢虫等益虫到处都是,现在哪里还找得到这些东西?“这就是说地太‘干净’了!干净得连虫子都不生了!”孙军华补充说。
在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北,情况也不容乐观。按照九等耕地分类法,湖北5000万亩常耕地中,以前一、二等地面积超过60%,耕地总体质量处在全国前列,为粮食丰产打下了基础,不愧自古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
然而,天赋的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湖北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研究员梁华东出示的一张“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价”图表,直观地反映出湖北耕地面临的危机。这张图表显示,目前湖北的耕地中,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仅占26.1%,中低产田占73.9%。对比30年前的数据,高产的一等地面积减少了28.14%;而劣质耕地面积则快速增加,六等地增加了两倍多。
数据是单调的,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众多辛勤农户眼睁睁看着赖以生存的土地日益退化乃至废弃,那些痛苦是有温度的,是真实可感的。
在湖北宣恩县晓关乡张官村,村民陈万富告诉记者,他家的耕地10年前还比较肥沃,什么都可以种。但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现在只能种点好活的洋芋,然后套作点玉米。即使这样,洋芋的病害也非常严重,玉米则连续几年都出现白叶病,产量逐年降低。他家邻居的地比他的还要差,先死烟叶,后死玉米,现在连洋芋也长不活了,只能弃耕撂荒。
当地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土壤酸化带来的恶果。2010年,农业部门曾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宣恩县采集了3070个地块的样品,发现当地土壤PH值平均达到5.5,其中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壤样品239个,占样品总量的7.79%。这表明部分地块酸化严重,已不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生长。
“如果现在的土地不如过去,为什么现在的亩产水平还要高呢?”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农民们反映,“要说地本身,现在肯定是质量下降了,但现在有化肥呀,庄稼靠化肥拿着长呢!”
此言不虚。记者每年在春耕时节,都要到产粮大县了解农资市场情况,看着小山似的化肥垛,还有一车车往家拉化肥的农民,就一次次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密植”“大垄双行”等不少增产耕作方式,都是建立在大水大肥(化肥)基础上的。
对化肥的依赖,还使得传统的能培肥地力的农家肥快速淡出了农民的视野。
在吉林省农村,发展出不少养猪养鸡专业村屯。农民们腰包鼓了,村子却脏了。在这些村屯,大量的动物粪便像小山一样堆在路边、地里。尽管人人熟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谚语,这些上好的堆得到处都是的农家肥,却几乎无人愿意利用。
“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种‘卫生田’,只给土地施化肥,这样干净、省事。”吉林省九台市一位农民告诉记者。
可是,没有了农家肥的滋养,耕地地力更无法维持,下降很快,如目前东北黑土区耕层有机质含量就正以平均每年0.08%的速度下降。
土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单纯的耕地数量红线,是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梁华东说:“土地质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0年前,湖北的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的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的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1甚至更低。这一变化,除价格因素影响外,也显示出地力持续下降的现实。同时表明,农业产值不再因为化肥用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原有的单纯靠化肥增产的路子必须改变。”
[1][2][3][4][5][6] 下一页 尾页
23、大连PX项目被曝仍正常运行 将搬至长兴岛?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1-08-1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816/257841.html
虽然大连市政府已经决定搬迁福佳大化PX项目,而搬迁的具体时间、地点仍未确定,而且,搬迁成本可能也将相当高昂。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8月14日,万名大连市民集聚在人民广场大连市政府门前对福佳大化PX项目表达抗议,要求福佳大化PX项目搬出大连。新华社称,大连市政府承诺搬迁该厂,但报道未提到该厂可能被搬迁至何处。
福佳大化PX项目仍正常运行
据路透社消息,8月15日,一名行业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私营企业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仍在照常运行其年产70万吨的对二甲苯(PX)工厂,尽管大连市因担心有毒物外泄,已在周日下令其关闭。
上述消息人士称,福佳大化在照常接收来自伊朗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供应方的石脑油船货。该公司是中国主要的石脑油进口商之一。
据贸易消息人士,该工厂每月进口10-12万吨的重质石脑油。
"工厂运转正常……没有运营变更的通知。"一位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说。
PX项目搬迁悬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大连市政府对PX事件的处理速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位密切关注大连PX事件的环保部官员表示,“从8月9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的搬迁提上议程,到做出最后决定只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8月14日下午, 大连市委市政府宣布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该项目将被搬迁。
资料显示,该项目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控股的联合芳烃石化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PX项目,总投资95亿元,年产70万吨,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左右,是当年“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具体怎么搬,何时能搬,搬到哪里?因搬迁而产生的成本到底谁来负担?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前述环保部官员如是说。
“大连市政府在今年的PX事件上,处理得很快,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位大连市民表示,早在该项目落户大连之初,就曾引起当地人们的质疑,但质疑并没有得到重视。
2008年9月末该项目正式试车投产。据了解,在2010年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位于大连新港的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而项目距离爆炸的着火点只有200米。更为严重的是,石油化工罐体布局太密,着火后消防车甚至无法畅通进入。
“之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政府的审批,现在政府又让企业搬迁,那么政府该给企业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共政策专家如是说。
该项目对大连来说意义特殊。调查资料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大连的石化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而国际原油价格又持续在高位运行,使得这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该项目的兴建,延伸了大连石化产业从炼油到PX,到PTA,再到聚酯切片的石化“黄金产业链”,填补了大连石化只有“油头”没有“化尾”的空白。
“由于该项目对大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推测,即便搬迁,该项目不会如厦门PX项目一样搬到临市漳州,很有可能还会在大连辖区之内,”前述公共政策专家说,“在大连之内选点,估计会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除了搬迁的地点问题,搬迁的成本问题也将浮出水面。上述公共政策专家说,“关键问题是,这次企业的搬迁是因为政府决策的反复,那么搬迁的成本谁来承担?完全由企业来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那么政府需要分担吗?分担多少?”
“和厦门PX项目不同的是,大连PX项目早于2009年起开始运营,因搬迁涉及的损失可能就会比较大,预计大连市政府和福佳大化之间会对此进行较长时间的谈判。”前述公共政策专家如是说。
“不管大连PX项目搬迁到哪里,其安全防护距离的问题肯定会再次成为焦点。”前述大连市民表示,关于防护距离的说法众说纷纭。
1 2 3 >>
24、大连PX项目搬迁“下一站”悬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8-16王尔德 刘倩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0NMDY5XzM1NzU0Nw.html
核心提示:公共政策专家称,中国已是PX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需要就标准问题做一个澄清。
“大连市政府对PX事件的处理速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位密切关注大连PX事件的环保部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从8月9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的搬迁提上议程,到做出最后决定只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
8月14日下午, 大连市委市政府宣布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该项目将被搬迁。资料显示,该项目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控股的联合芳烃石化项目,也是国内最大的PX项目,总投资95亿元,年产70万吨,年产值约260亿元,可纳税20亿元左右,是当年“大连市政府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具体怎么搬,何时能搬,搬到哪里?因搬迁而产生的成本到底谁来负担?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前述环保部官员如是说。
搬迁不易
“大连市政府在今年的PX事件上,处理得很快,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位大连市民对本报记者表示,早在该项目落户大连之初,就曾引起当地人们的质疑,但质疑并没有得到重视。
2008年9月末该项目正式试车投产。记者了解到,在2010年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位于大连新港的中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而项目距离爆炸的着火点只有200米。更为严重的是,石油化工罐体布局太密,着火后消防车甚至无法畅通进入。
“之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政府的审批,现在政府又让企业搬迁,那么政府该给企业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共政策专家对记者如是说。
该项目对大连来说意义特殊。记者调查资料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大连的石化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而国际原油价格又持续在高位运行,使得这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该项目的兴建,延伸了大连石化产业从炼油到PX,到PTA,再到聚酯切片的石化“黄金产业链”,填补了大连石化只有“油头”没有“化尾”的空白。
“由于该项目对大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推测,即便搬迁,该项目不会如厦门PX项目一样搬到临市漳州,很有可能还会在大连辖区之内,”前述公共政策专家说,“在大连之内选点,估计会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除了搬迁的地点问题,搬迁的成本问题也将浮出水面。上述公共政策专家说,“关键问题是,这次企业的搬迁是因为政府决策的反复,那么搬迁的成本谁来承担?完全由企业来承担显然是不公平的,那么政府需要分担吗?分担多少?”
“和厦门PX项目不同的是,大连PX项目早于2009年起开始运营,因搬迁涉及的损失可能就会比较大,预计大连市政府和福佳大化之间会对此进行较长时间的谈判。”前述公共政策专家如是说。
争议安全距离
“不管大连PX项目搬迁到哪里,其安全防护距离的问题肯定会再次成为焦点。”前述大连市民对记者表示,关于防护距离的说法众说纷纭。
目前,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在厦门PX事件中,中科院院士赵玉芬提到的,“(苯厂)至少要建立在100公里以外,城市才能算安全”。
但是,也有资料显示,世界各国都存在化工工业区与居民区连在一起的情况,如美国休斯敦周边壳牌炼油厂与Deer Park城仅隔一条高速公路、英国南安普敦Fawley埃索炼厂为居民所环绕。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埃克森美孚在新加坡裕廊岛有一个PX项目,该岛近处距离居民区不超过5公里,远端距离居民区也没超过10公里。
记者同时了解到,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包括PX在内的项目,依据风速和污染物的不同,其防护距离有所不同,但标准中的推荐值一般都在1公里以下。
“这一标准与广为流传的100公里差别很大,其实国际上对众矢之的的PX的危害性也存在争议,” 前述公共政策专家告诉记者,“政府需要就标准问题做一个集中的澄清,因为中国已是世界上PX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
“化工污染法防治是‘十二五’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规范PX这类高污染的化工项目生产作业,急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明确。”前述环保部官员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25、“沙漠高尔夫”见证权力招商的万能性
来源:观点中国 2011-08-15王传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9_22319.html
摘 要:我们必须佩服权力招商的万能。这种万能,于自然条件而言,完全可以做到像“大跃进”那样不顾条件大炼钢铁,也可以将所有体制内的“神马”条条框框变成“浮云”。无论于自然条件还是于政策条件,都能实现一马平川、申通无阻。只是,高尔夫球场建成了,地方生态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生态脆弱的沙漠地区,竟然“冒”出耗水惊人的高尔夫球场,且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这就是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陕西榆林发现的咄咄怪事。据了解,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为了扭转当地“沙进人退”的不利局面,榆林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然而近来当地一些群众却反映,被视作当地公益性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榆林市沙地生态公园内,却出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高尔夫球场。(新华网8月14日)
至于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信了——沙漠中是可以长出高尔夫球场的。在一个不断有“奇迹”诞生的地方,我们被在各种各样的“奇迹”搞得五味杂陈。综合看来,所有“奇迹”可以分为三类:其一,确实是奇迹,也确实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其二,谎言式奇迹,比如小伊伊的“奇迹”;其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奇迹。这座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就是第三类奇迹。
“这个球场是中国目前唯一位于沙漠之中的高尔夫球场”,这句话很是气势磅礴。表面上看来,改造沙漠变为绿地,一方面适应了“沙进人退”的发展局势,另一方面好像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这个招商,怎么看怎么像创举。但是,看一看榆林市的生态条件,我们却只有“纠结”二字,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搞高尔夫球场,到底值还是不值?再看一看这个球场的手续,竟然全无,这个绿色通道是如何建成的?
先看一看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榆林地处陕西北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每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地区。高尔夫球场所在的榆林沙地生态公园由于缺水,采取“打深井”取地下水的方法浇灌植物;且为减小用水量,一直坚持栽种用水少的树种。此外,一位球童说,“地下铺了塑料薄膜防水层防止水流失”,但是,当地工作人员又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给草坪浇水,保证他们的生长”。而所有的水都来自于地下。地下取水无可厚非,让人愤慨的是“周边农民无水喝”的现实。
据8月11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报道,“这里的水一立方要15元”,“水贵于油”,老百姓基本不洗澡。而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村民们必须打井到100米以下才可能取到水。“人定胜天”、“征服大自然”曾经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口号。但又不得不承认,如榆林县这般不顾生态条件与自然规律盲目建设高尔夫球场的举动,早已不是科学发展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一点是,没有任何正规手续也正印证了“到2010年底我国已增建600家高尔夫球场,仅10余家合法”的新闻。据了解,到现在为止榆林市政府,共无偿供地4000余亩,审批手续是全无。让人费解的是,手续全无的高尔夫球场,竟然是地方政府招商的重点项目,是绿色通道的VIP会员。
我们必须佩服权力招商的万能。这种万能,于自然条件而言,完全可以做到像“大跃进”那样不顾条件大炼钢铁,也可以将所有体制内的“神马”条条框框变成“浮云”。无论于自然条件还是于政策条件,都能实现一马平川、申通无阻。只是,高尔夫球场建成了,地方生态又能得到什么好处?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26、环境治污不能仅靠“罚”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1-08-16王子辰
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1/08/16/194247.shtml
中化新网讯 被曝光超标排放污染环境逾两个月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日前收到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开出的123万元罚单。黑龙江省环境监察局负责人称,将继续加强监管并希望公众共同监督,绝不会一罚了之。笔者以为,环保部门的表态固然令人欣慰,然而这起在居民区附近违规排放污染物,造成恶劣影响的污染事件,给人们敲响了环保警钟,更应引起对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制药、化工等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极易引起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此类企业应在工厂选址、环保技术等方面格外谨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临近高校、医院和居民区,且位于哈尔滨的上风口,这些固然有历史原因,但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这样的企业显然应受到严格约束,甚至考虑重新选址。
“哈药事件”与刚刚发生溃坝事件并已将搬迁提上议程的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如出一辄。能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评估企业生产对环境的风险并对风险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检验着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程度,考验着执政为民的决心。
“哈药事件”曝光后,当地加速了新厂区项目签约,并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从源头上预防污染。预计投资20亿元
的一期工程,看似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但通过采用新装备、新工艺的产业转型和提档升级,将达到目前老厂区无法实现的环保治理水平,企业形象和效益均会大幅提升。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群众多方共赢的难得机遇。
行政处罚只是对违法行为的惩戒警示,群众更期待彻底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才能有效预防“哈药事件”重演。
27、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8月14日王石川
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11-08/14/content_896760.htm?div=-1
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透支未来,这样的常识还要重申多久?
北岳恒山“破相”了。记者近日在山西省浑源县采访发现,由于矿石开采长期缺乏监管,位于该县的北岳恒山风景区附近山体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风景区四周群山中,有多处被大面积“开膛破肚”,形成令人触目惊心的“白色疮疤”。
作为历史名山,北岳恒山被当地人开发、利用,再正常不过。但是,把恒山开发得面目全非,委实令人错愕而唏嘘。由于当地盛产的花岗石质地优、市场销路好,花岗石曾成为当地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在2004年~2006年的鼎盛时期,当时该产业上缴利税达4000万元人民币,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当地人急功近利,恒山遭遇的是掠夺性的开发。
掠夺性开发,必然付出报复性代价。好景不长,经过多年的粗放、无序和掠夺性开发,如今,恒山的生态环境不仅遭遇致命性的伤害,而且资源几近枯竭。
涸泽而渔的后果,还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要想恢复原貌,付出的代价太大,可谓得不偿失。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说,浑源县政府想要挽回生态,再造一个人工的生态环境所耗费的资金,远比3000万元(浑源县花岗岩产业去年上缴利税额)的代价大得多。其二,如果放任不管,显然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这是提前透支子孙后代的幸福,“留给子孙后代的是座生态的墓碑”。
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恒山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兼胜,一旦遭遇蹂躏,满目疮痍,游客必然避而远之。这对当地的旅游经济,显然是不小的打击。
绿水青山不能糟蹋成残山剩水,风景名胜区不能变为经济开发区。恒山遭遇伤害,体现了当地急功近利的发展观,还折射出法律疲软、监管乏力。其实,无论国务院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还是《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皆有明确规定。《恒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也强调,对恒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应遵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遗憾的是,这些规定遭架空,恒山惨遭“屠戮”。
留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透支未来,这样的常识还要重申多久?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