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8-04

 

八月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央视《经济半小时》: 多地水电站乱坝争水牟暴利 周边农民愈发贫穷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03/215822929256.shtml

2、南方周末:  舟曲:水电站的博弈(上官兰雪)

http://www.infzm.com/content/61879

3、中国低碳网:水电疯狂背后:地方利益绑架中央权威(章轲)

http://ditan360.com/NengYuan/Info-1-90096.html

 

专题报道:

4、第一财经日报:渤海溢油量成谜 康菲油污鉴定报告效力存疑(徐沛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1NMDcyXzM1NTA1Ng.html

5、新京报:      山东蓬莱油田溢油量超1500桶超过预期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04/content_260986.htm?div=-1

6、京华时报:    海洋局称河北乐亭油污为燃油与蓬莱漏油无关(张艳)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8/04/content_686910.htm

 

环境资讯:

7、中国证券报:   百项环保标准将陆续出台 味精行业或成下一目标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9182.html

 

地方信息:

8、新华网:       郑州市对环境违法者所在地政府部门实行“连坐”式处罚(王云河)

http://law.cyol.com/content/2011-08/04/content_4734788.htm

 

污染信息:

9、潇湘晨报:     湖南湘江污染严重垃圾成片 企业私建排污管道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1-08/04/content_2517137.htm

10、人民日报:    全国八成污水处理厂污泥未妥善处置致二次污染(孙秀艳)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4845.html

 

人物访谈:

11、人民日报:    专家:“零垃圾”,离我们并不遥远(潘少军)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5128.html

 

深度报道:

12CCTV《今日观察》:漳河上游修建水坝至下游水源干涸影响农业发展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04/104822933360.shtml

13、科学时报:    长江流域汛期遇大旱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141312422092_1.shtml

 

环境评论:

14、人民网观点频道:不要命的“小水电”怨不得地方打“小算盘”(崔中波)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322693.html

15、经济观察网:    舟曲“要钱不要命”的魔咒(魏英杰)

http://www.eeo.com.cn/2011/0804/207942.shtml

16、南方都市报:    灾难历历在目,舟曲政府岂非草菅人命

http://gcontent.oeeee.com/5/e1/5e18a9dbc117a3f5/Blog/70b/13b6b6.html

17、中国青年报:    舟曲大上小水电是在饮鸩止渴(胡印斌)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detail_2011_08/04/8168247_0.shtml

18、京华时报:      切勿重演舟曲之殇(金苍)

http://news.163.com/11/0804/09/7AJQ9GRL00012Q9L.html

19、观点中国:      谁让舟曲小水电成为大隐患(梁江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0_21420.html

20、中国央企新闻网:稀土之都”变成“辐射区” 环境代价谁来买单?(张彬)

http://ccnews.people.com.cn/GB/15330981.html

 

一言堂:

21、人民日报:      《刘三姐》的火把呛了谁?(李春元)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5157.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多地水电站乱坝争水牟暴利 周边农民愈发贫穷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2011年08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03/215822929256.shtml

  一、水电毛利堪比“煤老板”  生态破坏谁埋单?

欢迎关注《经济半小时》,今天将继续聚焦水流困局。昨天《经济半小时》播出了舟曲为了增加地方财政,允许许多无证水电站上马的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观视频:多地为增加财政违章建设小水电站。

许多众和网友反映,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们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力度,对这些无证水电站进行治理整顿。先来回顾一下昨天的报道。

  水电站乱坝争水,国内江河断流的事情屡有发生,陕西的岚河干流百余公里建16座引水式电站,导致河流断流鱼类灭绝,下游村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影响。福建的九龙江作为闽南地区的母亲河,因为近几年新建起的上千座水电站,九龙江多处断流,曾经的渔村变成石头村,一度引发炸坝的呼声。目前水流量已减少50%的岷江,出现了数段长达十多公里的干涸无水河道,大片裸露的河床和大块突兀的石头触目惊心,而干旱无雨天气以及水电站引水入洞,正是造成岷江断流的直接原因。600公里的甘肃白龙江,在很多河段,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干支流水电站达上千座,大部分水坝滴水不漏,大面积河段的白龙江出现断流,河床裸露。

  在甘肃舟曲跑出租生意的赛囊师傅告诉记者,水电站全是让电站了,水进洞里去了,白龙江大部分都是干着的。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现在全国江河上在建和规划的水电站装机总量近1.4亿千瓦,接近八个三峡工程的装机规模。长期以来,水电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是建坝还是炸坝争论不休,在相持不下的争论中,包括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等江河干支流上,大批引水式水电站已经上马,把江河截成一条条干枯的河流,河道变成碎石滩,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引发地质灾害不断。

  舟曲县环保局局长张庆民说,在他的记忆当中,小时候有泥石流,但是非常小,一般就是把公路阻断了,但是现在直接就是村庄毁灭,而公路阻断是经常的事情。

  记者发现,小水电遍地开花,但是水电站建设必须进行的安全评价和环保评价的规定,在很多地方都成了一纸空文。

  舟曲地震台的台长表示,去年只有玛曲水电站办理这个手续,其它水电站都没有办手续。而记者在采访一位正在开工的电站负责人孔经理时,他承认:他们就没有做这个地震的安全评价。

  尽管一些电站审批手续没有办理,当地招商部门却竭力为它们提供上马建设的条件。

  舟曲招商局王局长说:“水电站的建设是利大于弊,像舟曲这么贫困的地区,如果把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不开发,舟曲会继续贫穷落后,假如这些水电站全部开发起来了,我们这两个亿,比如说能源我们可以发展其它产业,整个把我们的经济就带动了。”舟曲水利局副局长高战胜也对记者表示:“你说负面效应的话,毕竟不占主要的,有一点儿影响不大,就是微乎其微的,不大不大。”

  为了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无证水电站大开绿灯,根本无视其对生态环境和地质构造所带来的破坏。而那些水电投资方,也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无证开工,跑马圈水。不难想象,这种乱象屡屡出现,正是因为有些人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一位长期研究电力上市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证实,水电站确实利润惊人。

  在方证证券,电力分析师孙灿告诉记者,水电是一种利润很高的行业,其毛利几乎可以和煤炭相媲美。

  电力分析师孙灿还指出,如果拿水电、火电,和煤炭作对比,如果剔掉其它业务,水电的毛利大概达到37%,火电大概达到10%左右,煤炭的话大概达到39%左右。

  很难想象,水电行业的毛利率居然高达37%,几乎与人们心目中属于暴利的煤炭行业39%的毛利率相差无几。孙灿向记者解释说,煤炭和水电其实有着非常相似的行业特点,它们都是依靠自然资源来产生能源,在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谁占有这些资源,谁就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回报。

  电力分析师孙灿向记者透露:“如果只看毛利率的话,煤炭在整个行业里面盈利能力应该是排到比较高的位置了,水电也是很不错的。”

  据孙灿对全国水电行业的调查,他发现,水电是一个利润高同时又很稳定的行业。他表示,拿现在的上网电价和成本相比较,除了一些刚建成的水电站,基本上都是盈利的。

  同样是电力行业,火电的毛利率就远远不能和水电相比。尤其是近几年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水电与火电的利润差距也越来越大。孙灿向记者展示了2006年到2010年火电行业与水电行业的毛利率比较,最高时,水电的毛利居然是火电的10倍,在去年,水电的毛利也达到了火电的3倍左右。如下表所示:

  火电毛利率 水电毛利率

  2006 21.28% 36.44%

  2007 20.05% 38.32%

  2008 3.96% 36.84%

  2009 16.41% 37.71%

  2010 12.96% 36.23%

  孙灿认为,水电和火电毛利的巨大差别,正是一些电力巨头无证开工,跑马圈水的原因。而在一些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小水电遍地开花,更是不足为奇。

  电力分析师孙灿告诉记者,考虑到水利资源的一个不可再生性,可类比于煤炭,煤炭的资源量也是一个不可再生的,是谁先占着谁就有的一个模式。

  水电的毛利可以和煤炭相媲美,最高时水电毛利将近是火电的10倍,这个发现让大家看到了跑马圈水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些水电上市公司都是大型水电,这些利润数据能够反映包括大中小型水电站在内的整个水电行业的普遍情况吗?记者在甘肃和贵州进行了调查。

  在甘肃舟曲,招商局局长王建功,正在对经过舟曲的白龙江进行新一轮的水电开发计划,王局长说,大部分水电站是私人投资,也有像甘肃电投这样的大集团,目前全县水电招商正在进行中。王局长说:“发电的话,我们讲像印钞机一样,回收期,水电站快一点在五六年、七八年,慢一点也在15年左右,全部回收回来,投资7个亿,用15年收回来,那也很好的数字。15年之后就纯赚了,电站一般设计都在70年。”

  博峪水电站的孔经理证实了王局长的判断,作为第二次在舟曲投资的水电企业,孔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投资成本就要3个亿左右,十年的时间差不多能赚回来了。

  记者来到贵州省的道真县采访了鱼塘水电站,这是芙蓉江流域的一家规模属于中型的水电站,共有两台装机7.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鱼塘水电站站长告诉记者,他们去年的效益是5000万。

  记者在道真县采访时了解到,这里的小水电站,虽然发电量不大,但也同样保持着盈利。

  其中一位小水电站的老板曾召华告诉记者,一年的毛收入一般在60万左右。

  这位小水电的老板告诉记者,60万的毛收入中,大概能有30%到40%的纯利润。

  那么这些水电站给当地政府又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呢?记者分别在道真县和正安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

  道真县国税局局长表示,去年他们县的水电站水库税收是1776万。而道真县的总税收是5600万,水库的税收占了20%多。

  正安县发改局局长告诉记者这样一组数据,良坎水电站一年的税收估计是在六七百万。正安县一年财政收入是7000多万,水电站的税收占了1/4。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筹备,规划各种大小河流的水电开发。

  贵州黔西县发改局负责人:“正在做一个小流域的体积开发项目,规划是七个电站。”

  贵州正安发改局副局长:“现在有三条河流在开发,都是实行梯级开发。”

  贵州道真县发改局局长:“我们可能就是尽可能开发了,只要是能开发的,都要开发了,如果这样对于资源的不利用,这个水就白白流走。”

  二、记者调查:利字当头,水电站成了安全隐患

  甘肃舟曲县招商局的王局长说,水电站一发电,就像印钞机一样;贵州道真县发改局的江局长说,只要能开发的都要开发,不然水就白白流走了。地方官员发展水电的热情我们可以理解,但在前不久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那么贵州和甘肃的这些水电站,都做到了吗?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来到遵义市正安县采访时,正好遇见水利局在汛期对水电站进行检查,良坎水电站是乌江下游最大支流芙蓉江的一座水电站。遵义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王君涛在检查大坝时,发现了一个危险的情况: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王君涛(指着其中一个正在翻水的闸门)说,这个闸门还在翻水,存在隐患问题。王君涛叮嘱良坎水电站的站长要抓紧把水位下降点。

  记者追问为什么在放水,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王君涛解释说是因为满坝了,满坝就要泄洪。之前没泄洪是因为要保证发电。

  王君涛告诉记者,水电站闸门顶有一个蓄水位,水库蓄水不能太满,特别是在汛期来时,必须把库容腾出一定的水位用来滞洪。否则一旦洪水来得太大,会从闸门顶上翻水,如果冲坏或冲掉闸门,就会形成很大的泄洪量,造成下游的河水陡涨,危及下游的安全。

  良坎水电站的站长告诉记者,他打算只把水放下去4、5厘米,不满坝就行了,这是为了要保证发电。而旁边的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王君涛说,要放多少水都要根据气象预报,气象预报说有降水的话,还得降。

  在水利局的监管下,电站开始开闸放水,良坎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4000万千瓦时,属于中型水电站。2001年由个人承包。记者看到,水电站对于放水量是锱铢必较的,这是因为放水等于放掉了钱,放水时,站长再次强调,他们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发电。

  良坎水电站的站长说,在枯水的时候就不能放闸门了,因为没有库容就不能发电,首先就一定要保证发电。

  王君涛也向记者道出了汛期工作的难度,水电站获利靠的就是蓄水,蓄水量越多,利润越大,个人老板为追求最大利益,往往在防汛抗旱时带来很大的隐患。

  王君涛说,效益和安全之间有的时候存在一些矛盾。在汛期的时候作为水电来讲水是很宝贵的,水就是经济效益,但是又必须让它按照防洪的要求,要留足的一定的滞洪库容,把水位降到必须的汛线水位里面,来保证整条河流防洪安全。

  王君涛介绍,芙蓉江干流早在1991年就完成了规划,进行十级的梯级水电开发,现在上游已经建成梯级电站五座,他们在汛期和干旱时的调度工作难度日益加大。

  在甘肃舟曲,环保局局长张庆民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对生态的影响,环保部门曾经要求,水电站必须要往河道里排放至少10%的水,在环保上这叫做生态水,但是很少有水电站能遵守这个规定。

  环保局局长张庆民说,前段时间有一个电站搞一个工程,把水直接截流了,截流以后没有放生态水,他们对这家电站进行了处罚。

  记者在白龙江流域采访时注意到,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大坝几乎是滴水不漏,有家水电站是在发现记者拍摄后,紧闭的闸门才突然放了一点水。

环保局长张庆民说,枯水期这种水电站卡水的情况更严重,因为枯水期电站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实际上总水量很少,所以他们要满负荷发电。满负荷发电就要多截流水,少放生态水,现在电站都是只顾自己的利益,面对环保部门的规定,他们就是睁只眼闭只眼。

2、舟曲:水电站的博弈

来源:南方周末 2011-08-03 上官兰雪

http://www.infzm.com/content/61879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据新华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9月2日,灾害共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 ,2500多人受伤。而在事故发生一年后,68个无证小水电项目正在相继上马。没有环保和安全测评,不顾数万村民的生命安危,对利益的渴望正将他们推向悬崖的边缘。

截流入坝为发电

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长约600公里,经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迭部、舟曲、宕昌、康县、文县等县区,一路曲折流向四川,从四川昭化县注入嘉陵江。然而,本该奔腾而下的江水在越过甘肃省迭部后,突然慢了下来。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江水顺着一座大坝流进了一旁的水渠,而大坝这一侧的白龙江河道,因为水流被截断几近干涸,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

这样的大坝是水电站的拦水坝,拦截的江水通过山里的隧道流进下游的水电站发电机组。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白龙江流域干支流上的水电站不下1000座。这种水电站,装机容量不大,上游建有水坝,下游建有发电机组装,水坝将水拦截后,通过人工渠道注入发电机组,利用落差发电。

虽然正值丰水期,除了有几座水电站放了少量的水外,其他大部分水坝滴水不漏。白龙江大面积河段出现断流,河床几近裸露。

潜伏的危险

据当地村民反映,为了建水电站,正在恢复的植被再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让新种的树木很难成活。不仅如此,当地部分地区水位也随之上升了近20米,周边的土地被淹后垮了下来,房屋地基下沉,部分墙体开始出现裂纹。村民们曾与水电站协商,希望能够降低蓄水量,但是对方只同意以每平方200—600元不等的价格补偿村民盖新房。

地质专家分析,白龙江处于一个大断裂带,周围山体比较破碎,从全国范围来说,是地震、滑坡、泥石流三大灾害的高发区。据估算,造成2010年舟曲8.8特大泥石流的滑坡体积是200万吨,而像索尔图滑坡、泄流坡滑坡这些“巨无霸”,滑坡体达13000吨,直到现在还在慢慢滑动。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水电站开发,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2000万的税收

根据舟曲县财政局相关人员介绍,在没有水电招商引资之前的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过千万,招商引资六年后,2011上半年已经完成2700万,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达到4929万。其中40%来自水电站营业税。

2010年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援建资金就达50.2亿万。就在8月2日,在甘肃省发改委又批复了总投资1.755亿元重建舟曲电网工程。据人民网报道,目前,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电网工程已完成投资1022万元,新建的舟曲110千伏城区变电站已完成土建工程施工,正在改扩建的110千伏喜儿沟变电站扩建工程按计划进行。

3、水电疯狂背后:地方利益绑架中央权威

来源:中国低碳网2011-8-4 章轲 

http://ditan360.com/NengYuan/Info-1-90096.html

西南地区水电开发进入“大跃进”。摄影/章轲

  中国低碳网专稿 疯狂的水电正在将中国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2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甘肃舟曲不顾地震台等反对上马大批无证小水电》新闻后,截至记者发稿,仅在新浪网上就有约3000网民表达看法。有网民表示,这是一种“疯狂的自杀行为”,“一为政绩,二为收钱”,“追求利益最大化,自求毁灭!”。

  然而,据记者从各渠道得到的信息,近年来,尽管反对盲目建设水电站的声音不断,甚至反对之声来自更加高层和更加权威的人士,但丝毫没能阻止水电开发的步伐。

  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称作“不要命”的水电建设“大跃进”正在各地上演。这其中,舟曲仅仅是这场大戏中的一段插曲。

  利弊相抵得不偿失

  “极其脆弱的地质环境使得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地质灾难。”3日下午,徐道一对记者说。

  徐道一和他的老同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近来广受媒体关注,同样,也不断受到水电界人士的“炮轰”。

  “我们的意见都源于对断裂构造、当地地震的了解与认识,是纯学术性的。”孙文鹏对记者说,“至于我们反映的意见上面听不听?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说服有关部门,尽力而为,以求问心无愧。”

  4日下午,徐道一给记者发来了6份文件,都是反映水电开发问题的。在一份题为《“三江”水电建设需要区域地质环境安全评估》的文件中,两位专家表示,“造成‘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水力资源特别丰富、建设条件特别优越的原因,也是其水电开发风险特大的总根源。”

  他们分析说,怒江(含澜沧江、金沙江)云南段是在怒江断裂破碎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走向断裂河。自第四纪以来,受深大断裂强烈活动的影响,使得怒江两岸地层、地形、地貌处于极不稳定的状况,四周环境十分脆弱,地震、地质灾害频发。把大坝建筑在这样地质结构上,在怒江断裂带的相对位移条件下,大坝安全无法保证。

  两位专家认为,在“三江”地区搞水电开发的可能结果是“利弊相抵,得不偿失”,而这一切都与其特殊的地质背景有关。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年2000万元左右的税收,但是,因为一次特大泥石流造成的灾害,中央和省级财政需要投入的援建资金就高达50.2亿元。”

  在反对盲目建设水电站的声浪中,也首次出现了来自“中国政府最高级别智囊”层面的声音。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会(下称“国合会”)上,与会中外高层领导和专家以“国合会”的名义向中国政府建议:遏制目前有些地区水电开发的无序局面,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适度有序地开发水能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国合会主席的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这份建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牵头调研、起草。

  建议指出,大坝与水库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原有河流的水流流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水文、水动力条件,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生境,降低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流域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明确划出禁止建坝的受保护河流或者河段,以遏制目前有些地区水电开发的无序局面。

  当前1/2页 

4、渤海溢油量成谜 康菲油污鉴定报告效力存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8-04徐沛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1NMDcyXzM1NTA1Ng.html

核心提示:国家海洋局对此次溢油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有了明确的报告。但是,康菲公司的报告却与国家海洋局的结论大相径庭。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8月3日表示,渤海蓬莱19-3油田C平台井涌事故所溢出的油基泥浆目前仍在清理中,暂无法估计海底剩余油基泥浆总量,但原油及油基泥浆的总溢出量将超出其此前预计的1500桶。

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分别于6月4日和6月17发生溢油事故后,油田的作业方康菲公司和大股东中海油迟迟没有发布溢油数量,引起公众不满。事故发生一个月后的7月13日,康菲公司才公布,此次事故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钻井液总量约1500桶。

然而,事隔不到一个月,康菲公司又再度表示暂无法估计海底剩余油基泥浆总量,让此次事故的溢油量再次成为“不能说的秘密”。

溢油量再次成谜

康菲公司此前曾表示,C平台的渗油在48小时内已得到成功控制,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7月19日在C平台现场看到仍有油花冒出,并形成小范围油膜。此外,康菲中国企业传播和社会责任总监薛东明当天也向记者表示,安装了集油罩的B平台附近仍会冒出少量油花。他解释说,这可能是由溢油事故发生后地层残留的油水物造成的,并没有出现新的溢油。

如果没有新的溢油出现,为何7月13日公布的溢油量会发生变化?康菲公司是怎样统计此次事故的溢油量的?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商务副总裁倪明康此前对本报记者介绍称,溢油量主要是根据卫星探测面积和海水颜色,以及潜水员清理油基泥浆的情况来预测的。他说,溢出的1500桶石油和油基钻井液大部分在自然条件下挥发了。

对于康菲公司8月3日公告称溢油量超出预计,薛东明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可能是由于在清理油污的过程中,清理出了过多的泥沙等杂质,导致清理出的油基泥浆量超过了此前预计的1500桶。

到底溢油量应该谁说了算?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表示,国家海洋局作为监管部门,应该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溢油量做出权威的统计,或者严格督促康菲公司准确统计溢油量。“溢油量关系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国家海洋局应该更加重视对其统计。”

溢油量主要是在溢油清理过程中统计的,而国家海洋局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清理回收溢油是海洋石油开采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由于溢油清理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国家海洋局作为监管机构,只能严厉监管其清理,而不是自行清理。

康菲油污鉴定报告无效?

虽然溢油量仍然是谜,但国家海洋局对此次溢油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有了明确的报告。但是,康菲公司的报告却与国家海洋局的结论大相径庭。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7月19日称,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沿岸、河北京唐港浅水湾浴场发现的油污颗粒均来自蓬莱19-3油田;康菲公司7月底则公布称,其7月18日采样所做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两地的油污与蓬莱19-3油田均不相符。

康菲方面解释称,检测结果与国家海洋局不一致是由于取样时间和地点不同造成的。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同康菲公司的解释,不过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北海分局所做的检测是在国家级的权威鉴定机构做的,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康菲公司的鉴定报告虽然不知是何机构所做,但是康菲公司并没有权利否认北海分局所做的报告。

据康菲公司介绍,采样是由该公司派出的人员采集,并送检的,鉴定则是由“第三方中国实验室”做的,但该实验室的具体名称未做说明。

夏军认为,康菲公司自己采集、送检样本所做的油污鉴定报告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即使康菲公司所做的报告符合法律程序,其法律效力也低于国家海洋局所做的报告。

5、山东蓬莱油田溢油量超1500桶超过预期

来源:新京报 2011-08-04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04/content_260986.htm?div=-1

原题:蓬莱油田溢油量超1500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称,目前尚无法估计海底剩余油基泥浆总量

据新华社电 记者3日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获悉,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海底清理工作过程中,康菲公司在C平台附近海底发现还有剩余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油基泥浆,目前尚无法估计海底剩余油基泥浆总量,但估计这会导致原油及油基泥浆总溢出量超出早先预计的1500桶。

声纳探测已完成逾70%

康菲公司表示,这一发现已通报有关部门,专业潜水人员将继续清理这些残留的油基泥浆直至所有滞留海底的油基泥浆清理完毕。

目前,溢油清理收尾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包括在C平台实施潜水作业,清除残留在海底的油基泥浆等。为了检测海底地质情况,蓬莱19-3油田声纳探测也正在继续进行,目前已经完成逾70%。

排查争取月底前完成

目前,公司正在夜以继日地加快排查进度,以争取在8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据康菲公司介绍,巡查队采集到的相关样品将被送检,以确定是否与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的溢油成分一致。

背景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海域,是合作油田,康菲中国作为作业者,负责生产经营,中海油是合作方。蓬莱溢油事件发生1个多月后,7月14日,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约205吨。

相关新闻

乐亭油污系燃料油

据新华社电 记者3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近日河北唐山市丰南区近岸海域和乐亭老米沟河口东侧沙滩发现油污,经对油颗粒样品进行鉴定,发现这两处的油样全部为燃料油。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同时报告,7月28日在唐山乐亭老米沟渔码头附近浪窝口近岸养殖区附近海域布设4个监测站点,其中3个站点海水水质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个站点海水水质略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6、海洋局称河北乐亭油污为燃油与蓬莱漏油无关

来源:京华时报2011-08-04   张艳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8/04/content_686910.htm

原题:乐亭油污送检结果为燃油

与蓬莱溢油无关受损养殖户称难以接受

    本报讯(记者张艳 实习记者张黎)昨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公布,唐山丰南近岸油污和乐亭老米沟河口东侧沙滩油颗粒样品的油指纹鉴定结果均为燃料油。对于这一结果,乐亭水产养殖户难以接受。之前,他们认为,当地水产品大量死亡是蓬莱19-3漏油事故的原油污染。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称,经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鉴定,7月27日,唐山市海洋局在丰南近岸海域(距离陆地6海里的海面上)发现黑色油污块群漂浮带(约3500m长、30m宽)。中国海监丰南海监大队迅速按技术规程提取了3个油样送检。7月28日在乐亭老米沟河口东侧沙滩发现少量已经风干的直径约0.5厘米的油颗粒。经对这两处送检的油样进行油指纹鉴定分析,结果均为燃料油。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同时报告,7月28日在唐山乐亭老米沟渔码头附近浪窝口近岸养殖区附近海域布设4个监测站点,其中3个站点海水水质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个站点海水水质略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据悉,第一类海水水质才适用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安全利用,包括盐场、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渔业和海水养殖等用水,以及海上自然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海水浴场及风景游览区。

    昨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燃料油与原油完全是两回事。蓬莱19-3泄漏的为原油,而原油经过加工才能成为燃料油。

    >>疑问

    燃料油来源成谜

    燃料油来自何方呢?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在海洋局的职责范围内,海上燃料油有可能是船舶在海上经过时留下的,也有可能是其他途径,详细情况应该向海事局了解。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河北省唐山市海事局,其党工部一工作人员表示,6月以来,在海事局辖区的工作职责内,主要是对商业运输船舶和施工船舶的监管,并未出现船舶溢油事故,其在海上经过时排放的油污量也是很少的,但并不能保证其他不在监管范围内的船舶排放较多油污。

    据介绍,我国共有5个部门共同对海洋实行管理,分别是海洋局、环保部、交通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和海军,各部门职责不同。

    >>反应

    养殖户不放弃索赔

    对于海洋局的鉴定结果,乐亭水产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昨天表示:“导致乐亭水产品死亡的那些油污肯定是原油,燃料油不会形成有固体物,但乐亭出现的是石油固体物。”他表示不会放弃对中石油和康菲的索赔。

    据悉,6月20日左右,乐亭近160户养殖户发现养殖的扇贝等海产品大面积死亡,扇贝苗死亡率高达70%。国家海洋局昨天给出的鉴定结果是7月27日和28日出现的油污样品鉴定结果,不能证明6月20日左右的油污也是燃料油。

    当地渔民仍怀疑是海水受到了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的污染。

    昨天,唐山市水产局一位工程师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燃料油还是原油,都会对海产品有影响,“我们已经做了证据保全”,但是唐山市水产局和乐亭水产养殖协会表示,还没有将样品提交给检测机构检测。

    他们提出,乐亭出现的油污持续时间长,数量多,不是蓬莱19-3油田的,还会是哪里来的。他们希望海洋局能及时公布这些油污的来源、油量等具体情况,因为养殖户的损失已经是一个事实,总会有源头。

    ■相关新闻

    溢油事故溢出量料超预期

    据新华社电记者昨天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获悉,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海底清理工作过程中,康菲公司在C平台附近海底发现还有剩余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油基泥浆,目前尚无法估计海底剩余油基泥浆总量,但估计这会导致原油及油基泥浆总溢出量超出早先预计的1500桶。

    康菲公司表示,这一发现已通报有关部门,专业潜水人员将继续清理这些残留的油基泥浆直至所有滞留海底的油基泥浆清理完毕。

    据康菲公司介绍,在过去的24小时内,康菲公司派遣99名人员沿渤海湾海岸巡查约250公里,并派出16辆机动车沿海岸巡查约1992公里。巡查队采集到的相关样品将被送检,以确定是否与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的溢油成分一致。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海域,是合作油田,康菲中国作为作业者,负责这个油田的日常管理、生产经营,中海油是这个油田的合作方,主要是在年度计划、年度预算、重大投资、重大变更以及督促作业者履行石油合同的责任义务方面给予支持。

7、百项环保标准将陆续出台 味精行业或成下一目标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1年08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9182.html

  继稀土、电池等行业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之后,环保部近日又发布《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采用规范技术和工艺治理废水排放。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环保部获悉,在《技术规范》之外,环保部正在修订2003年出台的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在有机废水及化学需氧量(COD)等具体排放指标限值上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环保部规划,未来5年,环保部将陆续制定或修订包括钢铁、医药等工业废水,以及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等一系列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业内分析指出,环保风暴未来的持续刮起,或将引发诸多行业领域的产业整合潮,未来在环保技术和工艺方面有所创新的企业和产品将普遍从中获益。

  100项标准将陆续推出

  今年以来,包括稀土、铅酸电池、火电等行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相继被提上日程,其对各行业的冲击目前已逐渐显现,其中,铅酸电池环保风暴刮起后,普遍认为近9成企业面临被淘汰。

  据记者了解,未来5年内,环保部将针对各个行业领域出台包括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化学品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在内的100项国家标准。其中,在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方面,未来的重点行业领域将涉及钢铁、医药、海洋石油工程等。

  也有分析认为,环保标准的出台,理论上会因为污染物排放指标的高要求对相关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相比之下,标准的落实执行更决定行业所受影响的程度。因此,对于各行业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小,还需视一系列后续落实政策的出台而定。

  味精行业或成下一个目标

  味精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染严重,是行业突出的共性问题。来自环保部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味精行业每年所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总量为2850万吨,年COD产生总量为142万吨,每吨味精产品产生高浓度废水15吨左右。

  上述《技术规范》的《编制说明》中指出,环保部对味精企业所提出的技术和工艺是基于2003年颁布的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2008年拟做修改的意见稿。根据2008年修改意见稿,味精企业生产过程中两大排放指标吨污水和COD排放量限值分别不得超过80立方米/吨和150毫克/升。这在2003年基础上提高不少,环保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正在修订中的新标准将在此基础上只高不低。

  对于此前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要求,有媒体曾报道称,如果企业严格执行,将意味着整个味精行业50%的产能面临淘汰。尽管《编制说明》指出,新规范所增加的味精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吨废水的投资成本可控制在2500-4500元/立方米之间;综合废水处理工程直接运行费用为1.41-6.08元/立方米,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采用新生产工艺,不仅要增加运行费,而且意味着需要推倒原来的厂房,重新建设。“按照目前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估计没几家企业能够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该人士表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技术规范的提出能够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工艺提升自身环保水平,以便在排放标准最终出台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但巨大的成本投入可能让众多企业望而兴叹,从而最终被淘汰出局。但另一方面,对行业龙头企业无疑是巨大利好。他表示,目前味精行业的领军企业莲花味精,其企业自定的排放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未来有望借此次行业环保风暴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8、郑州市对环境违法者所在地政府部门实行“连坐”式处罚

来源:新华网2011-08-04王云河

http://law.cyol.com/content/2011-08/04/content_4734788.htm

  新华网郑州8月3日电(记者王云河)河南郑州市政府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一旦出现导致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除依法处罚违法者外,还要对违法者所在地的政府实行“连坐”式处罚,即对其财政实施扣款,数额从1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

  郑州市强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辖区政府责任,全面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根据郑州市的这一规定,凡是完不成环保目标的,不仅要取消评先资格,而且要对当地政府财政扣款100万元;

  对存在严重违反国家政策和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和出现严重污染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的,根据管理权限和违法情节,对所在辖区政府或管委会财政扣款一例一次10万~100万元;

  对各县(市)、上街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擅自停运、偷排、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对所在辖区政府或管委会财政扣款一例一次100万元,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对所在辖区政府或管委会财政扣款一例一次500万元;

  对建筑工地噪声严重扰民的,根据管理权限和违法情节对工地所在辖区政府扣款一例一次10万~50万元。

  此外,郑州市的这一规定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未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市区内已整治到位河段违法设置排污口、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不善出现严重扬尘污染等多种环境违法行为明确了“连坐”式处罚标准。

9、湖南湘江污染严重垃圾成片 企业私建排污管道

来源:潇湘晨报 2011年8月4日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1-08/04/content_2517137.htm

原题:每年会死几次鱼,“没人敢捞来吃”

网曝湘江湘潭段水污染严重,新华社记者实地调查湘江治污之困

7月29日,湘潭市霞城乡五星村码头旁的湘钢排污口。图/新华社

7月29日,网友“peterzho”向记者展示从排污口取出的污水样品。图/新华社

    发黑泛油光的河水、淤塞的排水沟渠、河堤边成片的垃圾、漂浮的动物尸体……近日,一位网名叫“peterzho”的网友在湖南本地论坛连续发表了八篇反映湘江湘潭段水资源污染的网帖。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根据网帖提供的线索,沿湘江湘潭段进行调查核实。据新华社电

    [连发八帖]

    六旬下岗工人耗时半月调查湘江污染

    从今年4月份开始,名叫“peterzho”的网友在湖南本地论坛连续发帖反映湘江污染问题。他在第一篇网帖中,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湘潭市唐兴桥附近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秽浊的污水、成片的垃圾、动物的尸体、淤塞的沟渠,恶心的臭水沟……最终污水夹杂着固体垃圾流进湘江里。

    随后的几个月,“peterzho”又连续发表了7篇实地探访湘江湘潭段水资源污染现状的调查性网帖,将湘潭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不当排放进湘江的问题一一记录。这些网帖获得了网友的追捧和力挺。

    记者了解到,今年59岁的“peterzho”是湘潭市一普通的下岗工人,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查后,陆续将调查所见发表在湖南本地论坛上,从而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

    “peterzho”告诉记者,他不图名利,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甘愿冒着烈日到处奔波,是希望能为保护“母亲河”尽一份力。

    [记者调查]

    当地居民:有些企业暗地里建了污水管道

    7月29日,“中国网事”记者在“peterzho”以及一位环保志愿者的带领下,沿湘江湘潭段河堤走访了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地区。记者调查发现,“peterzho”网帖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在湘潭市霞城乡五星村码头,“中国网事”记者看到了一条长约2公里的黑色污水带,宽约20米,上方漂浮着一层油状物,远在河堤上就能闻到一阵恶臭,黑色污水带的一端就是湘潭市一大型钢铁企业的焦化废水排污口。

    湘潭市环保部门称,该排污口在线监测的COD、PH两项指标均显示正常,但却无法说明焦化废水发臭的原因。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麒副教授认为,焦化废水呈现黑褐色是正常的,但是不应该有令人恶心的臭味。

    在五星村码头经营轮渡已经20年的村民周志美告诉记者,自从在此搞轮渡,江面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又黑又臭,下雨天水面的油污更多,每年总有几次死鱼的情况发生,“没人敢捞来吃”。

    在渡口等待开船的其他村民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周志美还透露,目前五星村民都不敢取江水用,也不敢吃当地的地下水。

    随后,记者来到湘潭市化工企业集中的竹埠港地区。记者沿路发现,当地田地普遍荒芜,杂草丛生。在一家企业门口,褐色的污水顺着马路四处流走。当地群众透露,很多企业暗地里建了污水管道,并延伸至河底的中央,一些企业常在深夜排污,导致环保部门难以找到污染源头。

    易家村湾塘组村民谭南林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村里的田地逐渐贫瘠,后来便没有收成了,目前大家已无法耕种。现在他们一家拿着每亩750元的补偿,以及每人每天0.35元的菜补生活。

    在湘潭唐兴桥地区,记者看到沟渠里漂浮着各种垃圾,甚至动物的内脏等,里面的污水泛绿发臭,河堤一处是随意堆放着的生活垃圾。一位名叫罗贤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一下雨,垃圾堆里流出的污水就直奔湘江。

    [延伸阅读]

    湘江治污更需要主管部门积极作为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全省超过4000万的人口择湘江流域而居,流域GDP占湖南全省七成。

    湘江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重中之重。目前,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综合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把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好,是湖南省政府向公众承诺的执政目标。

    面对来自网友的广泛质疑,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的湘潭市环保局常务副局长李汉军坦言,湘潭市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治理、企业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确实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他表示环保部门真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和监督。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李斌教授认为,“peterzho”等网友能够自发搞湘江污染调查,说明中国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已经觉醒。“peterzho”告诉记者:“或许政府部门也没有经过系统、具体、逐个的调查,之所以把情况反映出来,是希望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

    杨麒副教授表示,虽然现在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经纳入国家战略,但是由于村养殖污水等污染的加剧,以及“长株潭”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带来的环境压力,湘江治污依然任重而道远。他表示,“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回应老百姓的相关诉求,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此外,杨麒还建议环保部门要整合民间力量,积极承担起为“绿色GDP”保驾护航的责任,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真正落到实处。

10、全国八成污水处理厂污泥未妥善处置致二次污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04日  孙秀艳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4845.html

  【核心阅读】

  污水处理厂干了半天,最脏的东西就是那些污泥,含有大量重金属、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加处理,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目前,全国每年污泥产生量接近2200万吨,其中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环保法明确规定,污染治理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专家认为,这也是各级政府的一种社会服务责任,但目前这个责任是缺失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3月发布的统计公报,2010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262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3.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6.9%,提高1.6个百分点。然而,水环境质量依然堪忧。环保部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发布的《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环境质量的改善当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污水厂建了那么多,我们的江河湖泊为啥难改黑臭?环保部在2010年11月发出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多数污泥未得到妥善处置,随意抛弃、倾倒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抵消了部分“污染减排”的成果。

  简单处置隐患多

  年产生量接近2200万吨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污水里面将近1/3的有机物转化成污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说。中国水网最近出炉的《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1版》认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到343亿立方米,脱水污泥产生量接近2200万吨,而且其中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实际上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依然十分缓慢。目前全国大部分污泥没有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绝大部分污泥都是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简单填埋,甚至在露天简单堆放。”清华大学环境系中国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这样说。

  记者曾经走访多家污水处理厂,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污水厂将污泥脱水至含水量80%左右外运,污泥就此与污水厂告别。由于含水率太高、成分繁杂,资源化专业水平低,目前污泥大多还是被送往垃圾填埋场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堆放。过去几年,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一些农民曾经将污泥作为肥料还田。随着人们对污泥危害认识的提高,污泥不仅不受欢迎而且受到抵制。

  2005年6月,合肥市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后产生的大量污泥无处堆放,向合肥市污水管理处发出紧急报告——要求允许其停止运行污水处理。污水厂停摆,意味着每天有约30万吨生活污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南淝河,而污水厂要运行,每天产生的200吨污泥又无处存放,“光吃不拉”也不可能。

  虽然这次事件经过当地的协调得以解决,但是为污泥的出路问题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污水处理厂现在就是把水和泥分开了,实际上没有做完污水处理的工作。”傅涛这样表示。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曾在一个公开场合批评污泥处置不当问题:“污水处理厂干了半天,最脏的东西就是那些污泥,随便一堆,脏东西又回到环境里了。”

  危害究竟有多大

  含重金属、病毒、寄生虫卵等

  污泥究竟有多大危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组织实施示范项目的通知》中所言:“污泥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机物、病毒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经有效处理处置,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王凯军告诉记者,污泥具有两重性,从好的方面讲,污泥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坏的方面就是含有重金属、病菌等。处置得当,有资源化的意义,如果处理不当,将破坏农作物及生态环境。

  一个直观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污泥的危害。2009年9月,被称为“北京环保第一大案”的何涛等随意倾倒污泥案开庭。何涛等5人被控将6500吨含有多种重金属和大量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倾倒进北京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门头沟区永定镇上岸村的大沙坑,造成当地空气被严重污染,地下水保护受到严重威胁,经评估污染损失达上亿元。

  案件侦查过程中,检测单位在两个坑段的污泥中检出多种重金属,且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数均超标100到200倍以上,排放至周边地区的恶臭气体强度为三至五级,黑泥中均检出乙类传染病病原体志贺氏菌,对该地区造成重大环境污染。

  参加此案评估的专家认为,由此造成的臭味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渗漏对地下水的威胁将会越来越严重。

  政府责任要落实

  尽快出台处理处置规划

  危害明确,严峻形势明晰,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污泥处理为何提速缓慢?

  “技术上不成问题。”据傅涛介绍,污泥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发酵、干化、焚烧等。污泥干化焚烧工艺减量化效果明显,占地少,但是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高。污泥厌氧消化与好氧消化相比能耗小,能源可回收利用,经济性好。“不同的污泥处理技术各有优劣,各地区应该从自身特点出发,因地制宜的选择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傅涛说。

  有人批评污水处理厂向“钱”看,污泥脱水做得不到位,环保部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头一条就是强化污水处理厂主体责任,对此众多专家对此不以为然。

  “在特许经营的政策框架下,污水处理厂是在政府授权后,负责投资运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单位,也就是政府的一个委托运营部门,要让其成为污泥处置的责任主体,显然是不恰当的。”王凯军认为,环保法明确规定污染治理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政府成为污泥处置的责任主体应该非常明确。傅涛认为,污泥处置的责任应当是附属于政府污水处理责任的一种社会服务责任,但目前这个责任是缺失的。

  稳定的资金来源也制约着污泥的有效处置。据测算,由于工艺技术不同,处理含水率80%的泥饼,折合成污水处理的成本,从每吨污水0.1元到0.5元不等,然而,目前,政府支付给污水处理厂的费用,并没有包含这部分成本。因此,污水处理厂能做的也只有将“水”、“泥”分开。何涛案中,污水处理厂付给何涛每吨26元的污泥处理费,这点钱“刚够运输成本”。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的确存在巨大的市场商机,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很难形成商业模式。”傅涛告诉记者,政府必须对污泥处置资金做出稳定安排,他建议分阶段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收费标准,建议设立专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他认为,目前,一些省份已经开始探索实施污泥处理收费制度,这对于污泥处理产业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尽快出台污泥处理处置规划非常重要,要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考虑污泥处置,而非集中考虑末端。”王凯军同时认为,由于污泥不像污水可以做到在线监测,监管环节也将面临考验。本报记者 孙秀艳

11、专家:“零垃圾”,离我们并不遥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8月04日潘少军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5128.html

  当我国不少城市正在被垃圾处理问题所困扰,特别是面临垃圾填埋场不够用和新建焚烧设施选点难等问题时,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追求垃圾“零焚烧”和“零填埋”为目标的“零垃圾”运动正在蓬勃兴起。记者就此采访了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专家谢剑和浙江嘉兴学院教授杜欢政。

  “零垃圾”适用于东西方城市

  记者: 什么是“零垃圾”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展如何?

  谢剑:“零垃圾”概念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多年前提出。“零垃圾”并不是指人们不丢弃垃圾,也不是绝对不搞填埋、焚烧,而是指将垃圾在多个层面上进行资源化处理,使其得以充分的再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直至杜绝垃圾填埋和焚烧等不利于环保的处理方式。

  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25年前仅有20%的市政垃圾被循环利用,如今已超过50%。例如,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首先对垃圾进行分拣回收,然后建设生物堆肥、沼气发电和生物柴油炼制等垃圾综合利用设施,目前垃圾填埋量已减少90%。例如,2008年,奥地利全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接近70%、德国约为65%,两国的垃圾填埋量仅为全国垃圾总量的1%,垃圾的焚烧量也变得很少。尽管“零垃圾”概念在我国看起来还是遥远的梦,但是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经让它由梦想走进了现实。

  记者:由于垃圾“成分”不同,人们文化也有差异,东方城市能否借鉴西方城市的“零垃圾”办法?     

  谢剑:完全可以。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市从1996年起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政策,每天有专门的垃圾车定时在市内收集市民已分好类的各类生活垃圾,并运送到各种垃圾综合利用工厂。2000年,制定了“垃圾零掩埋”目标,并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鼓励市民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量并做好垃圾分类。

  到了2009年,台北垃圾的产生量从每天2970吨降低到1009吨,减少率超过了67%,资源回收率超过45%;垃圾掩埋场的填埋量也从原来的最多每天2500吨降到59吨,减量达到97.6%。可以说,台北这个拥有26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提前近30年基本实现了“零填埋”目标。

  “零垃圾”应该成为我国垃圾管理的方向

  记者:解决我国的垃圾问题,能否借鉴“零垃圾”的技术路线?

  杜欢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正迅速增加。市政垃圾的收运量已从1980年的每年3000万吨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1.6亿吨。到2030年,我国的垃圾收运量可能会达到5.8亿吨。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要还是靠填埋和焚烧。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居民环保意识提高,新建填埋场和焚烧设施愈来愈难。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严重,说明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已经无能为力,需要建立新的垃圾管理模式。因此,像很多国家和地区一样,“零垃圾”将极大地减少甚至不需建立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是我国今后垃圾管理的必然方向。

  记者:应该如何推行“零垃圾”的处理模式?

  杜欢政:从垃圾的自然属性看,垃圾可以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危废物等三大类,金属、塑料、废纸、厨余等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电池、废灯管等危废物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剩下的无法处理或没有经济价值的少量残余物可以进行填埋、焚烧。

  从垃圾的社会属性看,资源化和无害化分别涉及市场化和公益性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因此,公众要积极参与分类,解决垃圾处理的前端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建立公益性机构,解决垃圾处理的无害化问题;企业要加强合作,参与构建市场化机制,解决垃圾的资源化问题。

  目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往“零垃圾”这个方向迈出了可喜步伐。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试点工作。浙江省宁波市利用世界银行联合准备项目,正在寻求国际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实现垃圾分类和再循环利用。

12、漳河上游修建水坝至下游水源干涸影响农业发展

来源:CCTV《今日观察》 2011年08月04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8-04/104822933360.shtml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节目201183日播出《水权之争》,专家分析了修建水坝即将带来的上下游水源之争的问题,以下为节目实录: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在古人的诗词里,同饮一江水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现今,同一条河流,上下游大干快上,拦水筑坝,互相争夺越来越宝贵的水资源。古人的情怀如今只能在诗词里体味了。随着河流被一个个水坝截断,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似乎只剩下了两个字:“水权”。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已成往日情景。拦水筑坝,截江断流,水权之争日益凸显,聚焦水流困局。

  记者来到河北省涉县的一个村子,尽管刚刚下过一场雨,但从长的参差不齐的玉米苗上,还是能看出这里干旱的痕迹。村民告诉记者,缺水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而在玉米地不远处有一条漳河,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汛期,但汛期的漳河却看不到多少水,水量不过和一条水渠差不多而已。

  冯计亭(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浇地的水非常困难,一两分地,一两天都浇不上。

  而在几年前,漳河却不是现在的样子,清漳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河南等地,在涉县河漳村与浊漳河会合后称作漳河,历史上涉县清漳河两岸曾被誉为小江南,这位老人告诉记者,就是因为小时候家乡水多,父母给他起名叫王水保。

  王水保(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我印象最深的是漳河过不去人,走不过去,水多水深,就是靠坐船。

  自从上游的山西省开始施工,责成西安水电站工程后,漳河的水就变得更少了,水电站距离河北的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在宁给一升米不给一桶水的涉县,山西省在清漳河建水电站的消息,引起了河北涉县九镇八乡农民的恐慌,群众质疑山西方面以建水电站为名修建水库,担心水库建成后强行截断涉县40万人口的水源。

  冯计亭(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本身这的水就不多,漳河上边两条沟,这边沟有一个水库,已经建成了,水就截流很多了,要这边再建一个,两条沟一掐,这边水基本就干了。

  1965年以前的20多年,清漳河的平均净流量达到19.6亿立方米,1981年到2000年,20年平均净流量仅为3.56亿立方米,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相继在漳河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80多座水库和难以数计的饮水工程。进入九十年代后,每逢灌溉季节,漳河上游河道净流不足每秒10立方米,而沿河两岸工程的饮水能力,却超过每秒100立方米,以往这里的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沿岸农民不得不改种玉米。

  师记元(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委会负责人)算算账,种地没有经济效益,老百姓种地积极性就不会高,浇地比较难,换着班也浇不上地,所以种地就比较难,算算账不如出去打工,好多地都荒了。

  张鸿:拦水筑坝、截江断流对下游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上下游的争执已经有十几年了,最大的争执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上游说,我们要建一个水电站,但下游说那地方不可能建水电站,水库会截留更多的水。下游这些老百姓就开始准备自己打井,挖井的设备就开始涨价,挖井本身也跟着开始涨价,老百姓的恐慌造成上下游的纠纷很大,水利部也出来协调过。最重要的问题是,本身这个地方的沿岸都是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地方,而在每次都是在春灌、夏播、秋播的时候,在枯水季节的纠纷特别大,这种担心还是没有减少。

  山西在漳河的上游,已经有大型水库三座,2010年,下游就开始讨论,已经有三座大型的,中型的是十几座,小型的是上百座,已经把80%水的资源都已经用了,所以你不能再流,如果再流的话,我们就打不了井,那我们只好不种庄稼了,这确实对下游的影响非常大。

  马光远:目前修建水坝是我们唯一能够解决水资源争夺的办法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把这种现象放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会发现,关于水资源的争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中国文明史有多长,关于水的争夺就有多长。比如在电影《老井》里,两个村子为了争水打得头破血流,水资源的争夺事实上显示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还有就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并没有想出一个办法保护河流的自由,保证上下游在水资源使用上能够确保生活的必须。

  据统计,现在全球是4500多座水坝,中国占了一半以上;还有一个统计数字是,如果把计划中的、在建的水坝加起来,那么中国的水坝量可能会占到全球的90%以上。所以有一篇文章指出“还中国河流自由”,因为基本在每一条河流上面,不管是大河,还是小河上都建了大大小小的水坝,这是我们目前为止,能够解决水资源争夺的唯一办法。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有一座叫做良坎的水电站,它位于乌江下游最大支流芙蓉江上,现在正是当地的汛期,记者却看到,水坝里的水都快蓄满了,但是水电站还是不愿意开闸放水。

  王君涛(贵州省遵义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不行,这个闸门在翻水。

  记者:这个很危险?

  王君涛:有隐患,闸门顶怎么在翻水。

  郑传辉(良坎电站负责人)根据气象预报大概没雨,适当的翻一点点。

  王君涛:不能让它翻。

  郑传辉:不能翻,没事,我现在马上打电话提醒。

  王君涛:抓紧把水位下降点。

  郑传辉:好的。

  王君涛:抓紧点。

  记者:这个在翻水为什么?

  郑传辉:满坝了,满坝就需要泄洪。

  记者:为什么不排掉一点水?

  郑传辉:要的,马上排水。

  记者:那之前为什么不这么做?

  郑传辉:之前我们要保证发电。

  即便是蓄水量已经到了有危险的程度,即便是在水利部门官员的要求下,这个水电站的站长对于放水仍然不太情愿,这又是为什么?

  郑传辉:枯水的时候就不能放。

  记者:为什么?

  郑传辉:没有库容就不能发电,要保证发电,首先要保证发电。

  记者了解到,这个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为4000万千瓦时,属于中型水电站,在2001年的时候由个人承包,而对于承包方来说,水电站获利靠的就是蓄水,蓄水量越多,利润越大。水库里的水就是经济效益,放水就等于放掉了钱。所以在放水的时候,这位站长要一再强调,水电站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发电。而据当地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芙蓉江干流早在1991年就完成了规划,进行10级的梯级水电开发,现在上游已经建成梯级建站已经有五座,这使得水利部门在汛期和干旱时的调度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张鸿:当挣钱成为第一目的 就不会顾及下游的用水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当它统称为水利枢纽或者大坝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它的指向性不是那么明确,当我们把它区分为水库和水电站的时候,就知道它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用来蓄水,它第一的目的是发电。因为很多地方是招商引资来发电,谁投资谁受益,也是区域当中的重点项目。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南部的和中西部的一些地方,由水电站带来的财政的收入几乎占到其财政收入的50%,所以当挣钱成为第一目的,他就不太会考虑下游的用水问题,所以他宁愿把水往上游引,或者是转一个山沟,转上去形成一个落差,更有利于发电。

  马光远:在高耗电能的经济发展下 我们怎样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因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建设,那么意味着有很多的水利建设本身要做一个定义,究竟是建电站,还是建别的?建农田的基本水利,还是建设水坝?如果不界定清楚,我们就会看到狸猫换太子的情况,可能就会出现很多没必要的水电站加快上马,并且还会拿到国家的财政补贴。目前争水的困局,事实上折射的是,人均水资源在高耗电能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可持续发展、可均衡发展的问题。

  按需分配,市场定价,水权转让市场化,能否真正平衡用水矛盾?

  如何缓解用水矛盾,各地开始了一些尝试。2000年11月,浙江省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一个有偿转让水权协议,义乌花两亿元向毗邻的东阳购买约5千万立方米的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在农村,如何公平分享水权,一些村镇也在想办法。江西德安县林泉乡大溪畈村,2007年注册成立了桑家堰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它由各小组村民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统一协调渠堰的管护使用,灌溉时,采取轮灌和一把锄头灌水的制度,锄头由协会选派出的代表担任,按约定时间放水,同时,每个生产小组还会选派代表负责监督,避免无限制漫灌。

  陈德楠(林泉乡大溪畈村桑家堰用水户协会会长)这条水渠是付家堰管的,那边的水渠是晏家堰管的。原来没有成立(用水户)协会前,各管各的水渠,他在这个地方偷水,那边的水比较少,就把这个扒掉偷水。现在成立用水户协会以后,我们协调了(争水矛盾),那个付家堰完全不用了,因为这条堰水相当足。

  张鸿:水权市场转让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是清晰的界定 城乡的水权分配问题也很重要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水权市场转让的想法听上去真的不错,因为大家可以按照各自的用水的需求,来定配,那为什么它实施起来这么困难?首先我们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因为水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河流是公共资源。我们没有清晰的界定这个使用权限是多少的时候,就开始交易,肯定是有点仓促。河流是纵向流动的,所以我们必须按流量来分配,这可以借鉴国际之间争端的解决,就是这条河从你那流到我这,就是在这个流域内的咱三家来谈。因为这个水有60%的流量要流出去,那我们只能用40%的流量来分配,不管你建多少大坝都无所谓,但加起来不能超过分给你的那个流量,所以这样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定。

  谈水权,还不光是上下游之间水权的分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城乡的水权分配。2010年西南干旱的时候,很多记者都去云南,包括郑丰田教授就表示,下去调研,如果住在市里或者县里,你都不会觉得这个地方干旱,因为洗车也照样洗,浇花也照样浇,城市都在用水,然后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县城,还是大城市,它的用水首先都是围绕着城市用水,其次才是满足农业用水,这个均衡我们也要考虑。

  马光远:应必须得到下游的同意,才可以建坝。若非如此,建坝本身就是一个最坏的博弈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从建坝走向拆坝,很多国家把自己建的坝都拆掉了。比如日本就拆掉了很多坝,对于必须修建的,日本对上下游之间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如果上游要建坝,那么下游缺水,上游就必须放水。如果权力和义务比较明确,那么建立水权,一方面可以确保上下游的人民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浪费,但是我们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

  我们现在要改变以前通过建坝来界定水权的方式,另一方面,既然是共有产权、公共产权,那么建坝的本身就是上下游的一个共同行为,大家必须共同决定。如果上游要建坝,那么我们可以设置这么一个规则,就是必须得到下游的同意,才可以建坝,或者和下游之间达成一个水资源利用的协议以后,才可以建坝。如果没有这个机制,建坝本身就是一个最坏的博弈,也是最坏的办法。

  俞孔坚:建高坝会导致下游一点水都没有。低堰只会截流一部分,不会阻碍河流作为生物廊道的连续性。

  (北京大学建设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我们现在做的坝都是高坝,结果下游一点水都没有。到现在为止,在浙江、皖南、江西的这些盆地里,有一些低的堰,就是只是截流一部分的水,翻过去的这部分水仍然给下游使用,而且低堰的好处是,它不会阻碍河流作为一种生物廊道的连续性,所以在技术上做一些以不破坏水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前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吴文良:对待水资源,政府本身有其协调职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一个河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起源,它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这个基础上,就是一种协商原则,基本上都是用补偿的办法。对中国来讲,政府本身从国家方面,有一些协调职能。最近北京市从外面引水,这就是一种社会制度,它有这种优势的考虑。

  张鸿:如何平衡一条河的截流权利?建坝之前,上下游之间有一个充分公开的利益博弈!(《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争论之前,要有解决争议的机制,因为现在中国的水利是多头治水,或者是多龙治水,江河湖泊是水利部,但是城市自来水供水是建设部,污水排放是环保部,水质管理岸上是环保,地下或者沟道里边又是水利,地下水的矿泉水部分又归国土部门,它非常复杂。

这一条河的截流权力,建水坝、建大坝、建水库的审批权力又分四级,中央、省、市、县可以审批,所以这样就很难有一个终端的解决方案。现在基本上终端的解决方案是在这个流域的上游成立一个水利部的委员会,但它能不能非常好的把各方利益都平衡好,还是就是解决一下争端?以现在的这种形势,一定要在建之前,上下游之间有一个充分公开的利益博弈,甚至下游的老百姓可以通过一些法律的渠道来解决这种争议。

13、长江流域汛期遇大旱

来源:科学时报2011-08-04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8/1141312422092_1.shtml

   溪河断流,库塘干涸,稻田出现脱水、干裂,人畜饮水困难。继今年四五月旱涝急转,长江流域的旱灾再次抬头。请看《科学时报》记者从各地发来的报道。

  湖南:主汛期大旱

  7月27日,湖南省拉响了今年的第二个干旱橙色预警。湖南省的母亲河湘江的水位也在回落。7月29日8时,湘江株洲水文站水位29.01米,为1954年建站以来实测历史最低水位。湖南省水文局在《7月份全省雨水旱情概述》材料中称,在本应是主汛期的月份,出现实测历史最低水位实属罕见。

  受水位影响,从6月30日起,有100多艘货船开始滞留在株洲市航电枢纽上游。7月上旬曾实施过调水保航,但进入下旬后,又有更多船只滞留,而此时湘江上游已无水可调。8月2日开始,株洲海事部门不得已对下游航道实施爆破,以期将至少1800米长的航道挖深1.5米,帮助滞留船只通行。

  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简报指出,此轮主汛期遭遇的春夏连旱,直接原因是前期降水持续偏少,导致上游来水量和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外加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使得地面蒸发量大、土壤含水率低。

  综合湖南省气象局、水文局数据,今年1至7月份,湖南省平均降水量633毫米,较历年同期减少36.3%。7月份全省累计平均降雨仅为4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25毫米减少约三分之二。而在娄底、怀化、邵阳、长沙、益阳及永州6市区,减少幅度超过了8成。与此同时,普遍高温持续了半个多月之久,很多地区几乎是滴雨未下。

  记者从湖南省防指获悉,截至8月1日,本轮强旱共造成湖南省52万人饮水困难,542条溪河断流,415座水库干涸,924眼机井出水不足。

  随着立秋将至,湖南省的晚稻栽插也已进入尾声,并将于8月15日左右迎来分蘖期。如再无有效降水,全省的晚稻收成无疑将受到严重影响。从7月31日到8月2日,湖南省人工影响天气部门紧急出动,共开展增雨作业100余次,发射炮弹750发,火箭弹60枚,增加降水近亿吨。政府亦追加财政拨款100万元,再购进一万发增雨炮弹,以解燃眉之急。

  8月1日傍晚时分,省会长沙多个城区终于下起了大雨。据悉,该省人工增雨作业还将继续,但旱情依然严峻。

  四川:本该温润的盆地变干渴

  截止到8月1日,四川省共78个区县遭受旱灾,其中特重旱灾区4个,重度旱灾区6个,中度旱灾区20个,轻度旱灾区48个。近日刚刚发布的《四川省土壤水分监测公报》显示,今夏四川盆地降水量分布不均,盆南的大部分地区、盆中偏南的部分区域和盆东北局部地区浅层和耕层土壤偏干,偏干区域面积较7月中旬有较大增加。

  本该温润的四川盆地为何变得干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台主任、高级实验师向卫国认为,造成四川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是用高炮、地面烟炉燃放飘烟等方式进行人工降雨。

  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小春时刻盼望着来一场及时雨,她有好几块试验田分布在旱灾严重区。她告诉记者,旱灾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有些区县50%~60%绝收。“只能把夏季作物管理好,用大豆去弥补玉米的损失。”王小春说。

  重庆:部分地区已受旱一年

  重庆市6月下旬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夏伏连旱,且呈加重趋势。截至8月1日,重庆市16个区县旱情告急,农作物受旱面积170.8万亩,重旱47.47万亩;46.07万人、21.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据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庆市的旱情呈现五个特点:

  一是降雨严重偏少。6月下旬以来,重庆平均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43%。酉阳、渝北等6区县降水量为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二是气温显著偏高,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仅次于1998年。其中,渝北、开县等5区县为历史同期最高,万盛区今夏超过37℃的天气已达22天,7月5日出现同期极端最高气温40.8℃。

  三是江河来水少,各月低于同期均值。万盛区刘家河、洗布河以及涪陵区龙潭河人民桥段出现局部断流。

  四是工程蓄水差,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仅綦江县就有25座小型水库干涸或已在死水位下。

  五是干旱持续时间长,集中供水困难突出。綦江、南川、万盛等地自去年8月以来未出现有效降雨,受旱时间长达1年。有些区县街镇靠送水、限时供水或采取抽水方式来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贵州:启动Ⅱ级干旱灾害气象应急响应

  7月下旬以来,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截至8月3日8时,全省出现15个县特旱、17个县重旱、28个县中旱。8月2日12时,贵州省气象局宣布将此前启动的干旱灾害气象服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

  据专家介绍,今年1到7月,贵州各地降水普遍不足,与历史同期相比,贵州大部分县降水量偏少三至六成,东部及南部有27县(站)出现5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加上7月降水明显偏少以及高温天气下的蒸发加剧,导致全省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对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等造成严重影响。

  《科学时报》记者从贵州省气象部门获悉,8月4日~5日,贵州将有一次强降水过程,但是预计8月贵州省大部分地区降水仍然偏少。

14、不要命的“小水电”怨不得地方打“小算盘”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2011年08月03日崔中波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322693.html

  甘肃舟曲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有68家,只有一家通过安评并到地震局登记注册,这被地质学家斥为“不要命”。当地地震环保部门反对无效,招商局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让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一年2000万元左右的税收。(央视《经济半小时》)

  不知怎么搞得,眼下,大到一个省份,小到一个县城,地方官们几乎都觉得建水电站是“致富法宝”。于是,这厢里,有主管部门高呼呐喊“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地开发水电”;那厢里,备好了“各类家什”的地方各色人物早就按捺不住,大展经天纬地之才,管不得河床干涸,顾不了农田遭殃,让一个个“不要命”的小水电站在眼皮子底下横空出世。

  此类“小水电”的出场套路大致都相差无几,无立项、无设计、无环评、无验收,以“四无”面目出现,中间偶尔听得几句专家学者痛心疾首地告诫“副作用明显”、地震环保部门的“坚决反对”。可是,专家不是生死判官,职能部门也是有心无力,到了节骨眼上,一句“管不了”就能把责任推个干干净净。其中缘由,固然与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乏力的问责机制有关。不过,在笔者看来,不合理的财税体制更是难辞其咎。

  事实上,我国1994年进行财政和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68%,地方政府的收入仅占32%,但地方政府支出却占60%左右。毫无疑问,地方政府事多钱少,于是,各地方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江湖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致,有靠砍伐森林为生的,也有靠挖矿卖煤过活的……

  而舟山县大兴水利,上马诸多“四无”小水电站的根源亦如此。其看得见的收入、瞅得着的好处早已迷住了地方政府的“法眼”。一组数据为证,舟山县在没有水电招商引资之前的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过千万,招商引资六年后,今年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达到4929万。其中40%来自水电站营业税。——见钱眼开,有钱好办事,至于裂缝的农房,塌陷的农田,被毁的植被几乎都能“忽略不计”。

  更关键的还在于,各地方小水电开发的税收算当地政府的,而生态破坏一旦引发了灾害则是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全部买单。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地方上自然资源消耗越多,生态平衡破坏越大,灾害发生越厉害,就能越多地获取上级部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破坏生态无风险,财政“能收不用出”,地方上就更敢甩开膀子上些“四无”项目、弄些“破坏”工程出来。

所以,不要命的“小水电”绵绵无绝期地冒出来,怨不得地方上打“小算盘”,其一再拨拉自己的“小九九”,只是顺应了“银子娘有爹有不如自己有”的古训,钻了有瑕疵的财政支出体系的空子。可见,假如不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得原则重新划分中央地方共享税所占比例,不重新对中央支出项目进行严格界定,任凭你怎么理顺官员考核机制,如何进行问责配套改革,也终究难等到“天空放晴”。

15、舟曲“要钱不要命”的魔咒

来源:经济观察网2011-08-04魏英杰

http://www.eeo.com.cn/2011/0804/207942.shtml

人类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舟曲政府部门的疯狂了!

一年前,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471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灾难发生一星期后,全国为舟曲死难者举行哀悼活动,国旗为舟曲而降。这场灾难的影像记录,至今留存于当时的报刊媒体。

事故发生后,不少专家指出,生态破坏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舟曲位于甘南,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可数十年来,那里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山清水秀变成为“穷山恶水”。而近些年来的水电建设和矿产开发,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风险。人类的过度开发活动,正是造成去年那场泥石流灾害的一大推手。

然而,灾难发生一年后,人们获得的消息却是:当地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000座。(据央视《经济半小时》)去年有媒体披露,灾害发生时当地获得审批的大小水电站为55座,已建成的有27座。显然,灾害一过,当地水电项目又开始大干快上了。

一个舟曲县,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电站获审批立项。资料显示,当地仅拱坝河上就聚集了水电站十多座,几乎每隔10公里就有一座。真不知道当地政府部门是怎么想的?不说这么做会不会进一步恶化当地生态环境,开建这么多水电站是否符合相关科学依据,也非常值得怀疑。更何况,这些水电站大多既无环评审批,也没有经过地质灾害审核,倘若真的对地质构成危害,当地又该如何自处?

一场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千人死伤之外,中央和甘肃省还向当地投入援建资金50.2亿元。而据报道,水电开发目前不过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一年2000万元左右的税收。一边是大干快上,一边是花费巨资填补生态欠账,却不知当地政府是怎么算这笔帐的?如果说,生态破坏的负面效果在其他地方尚未显现,这在舟曲显然已经成为一个痛苦的现实。教训如此惨痛,为何还不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反思?

再过几天,就是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周年祭。反思这场灾难,就不得不面对以下这些问题:这数十座水电站到底是哪家建的?又是谁主持批复的?如此大规模建设水电站,会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倘若当地政府不能正面回答这些问题,只能说明他们不仅遗忘了那场可怕的灾难,而且还是在制造新的灾难。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让当地政府官员如此的“要钱不要命”?

不用说也知道,当地之所以敢这么干,完全是出自于政府官员的利益驱动。发展水电项目和矿产开发,这是当地近年发展经济的一大抓手。在这些项目的招商引资上,不仅部分官员可直接获利,地方官员还可为自己捞政绩。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地方除了可以把这推给历史(森林砍伐)和地理环境因素,甚至还可从中大发“灾难财”。试想,如果不是去年那场灾难,舟曲哪来的50.2亿援建资金?

至于是不是这样,只有天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倘若当地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在以目前这种大规模破坏的方式搞发展,包括泥石流在内的种种灾难,将成为舟曲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就像一个魔咒,紧紧地箍住了舟曲人民。这个魔咒的召唤者,其中就包括当地政府部门。

16、灾难历历在目,舟曲政府岂非草菅人命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8-04

http://gcontent.oeeee.com/5/e1/5e18a9dbc117a3f5/Blog/70b/13b6b6.html

摘要:8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舟曲无证上马小水电 专家痛斥“不要命”》的节目。节目中指出,目前舟曲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其中67家都没有经过环评和地质灾害的审核。

    8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舟曲无证上马小水电 专家痛斥“不要命”》的节目。节目中指出,目前舟曲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其中67家都没有经过环评和地质灾害的审核。

    众所周知,水电站导致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产生的变化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而对于舟曲人而言,一年前发生的特大泥石流所导致的数千人死亡的灾难情形尚历历在目,而如今,如果这些未能通过地质灾害审核的水电站再次诱发舟曲原本就极为脆弱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后果如何,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为此,年过八旬的老地质学家孙文鹏在媒体面前忍不住痛斥道:“这是不要命了!”

    然而,水电站强行上马的“要命”危险其实大家都明白,老百姓明白,投资方明白,地方政府更明白。不过需要弄清楚的是,这里的要命到底是要谁的命。对于投资方来说,地方政府给出种种优惠,投资水电站当然是个好买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爆发地质灾害,生命危险也轮不到政府官员来扛;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植被被大量砍伐,河流枯竭,以及难以预料的地震、泥石流等灾害,每一样都威胁着自己的生存和生命。也就是说,强建水电站要的只是老百姓的命。

    地方政府之所以这么积极,甚至不顾环保部门和地震部门的反对,强行上马几十家水电站,显然,这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驱动。按照舟曲县财政局给出的说法,2005年,舟曲县的财政收入刚过千万元,经过六年时间的招商引资,2011年的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近5000万元。这其中,水电站的营业税占到40%。现在明白了,建水电站虽然要了一些老百姓的命,但至少可以获得如此丰厚的财政收入,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乃至对于当地官员的政绩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还需要点出的是,舟曲县政府在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时所玩的一个花招。那就是,一旦重大地质灾害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就责任而言,这完全可以推给自然灾害,而不太可能追究建水电站破坏植被、影响地质构造等深层次原因。而另一方面,发生重大灾难之后,地方政府往往还可以获得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大量财政补贴。以2010年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为例,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拨给舟曲县政府50.2亿援建资金。

国内外不少研究中国经济奇迹的学者都曾用过“地方政府公司化”这一说法,现在来看舟曲县政府,完全可以套用看待公司的这套视角。到目前为止,舟曲县力主数十家水电站强行上马的行为,完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年坐收数千万元税收,发生地质灾害后不但不用担负人员伤亡的重责,还可以获得上级财政的巨额补贴。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17、胡印斌:舟曲大上小水电是在饮鸩止渴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8月04日胡印斌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detail_2011_08/04/8168247_0.shtml

去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正在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其中只有一家通过环评并到地震局登记注册。对此,当地地震、环保部门反对无效,招商局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只为了水电开发每年给地方带来的2000万元财政收入。专家指出,舟曲冒险大建小水电,“简直是不要命了”。(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3日)

事实上,68家水电站只是白龙江流域水电站的一部分,在舟曲所在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000座。那么,舟曲县为什么敢于不顾科学,大上特上小水电?仅仅为了区区2000万元的财政收入就置地方安危于不顾,甚至完全遗忘了刚刚发生的地质灾难?疯狂的现象背后,透露出的其实是落后地区如何发展、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以及我们如何记取灾难教训的问题。

泛泛的指责并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还需要一些“同情与理解”。对于一个财政极度饥渴、资源相对贫乏的西部县而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乎就是一件天然正当的事情。因此,滚滚的白龙江被地方政府盯上并不稀奇。以每年2000万元的财政收入为例,这点钱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却占到了舟曲县全年财政收入的四成,份额如此之大,地方官员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

可见,欲求解舟曲小水电问题,必须首先直面落后地区如何发展的问题。此前有关方面宣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之后,中央和甘肃省投入资金50亿,用于舟曲灾后重建、恢复生态。如此浩大的财政投入,却抵不过地方政府看似极其微薄的财政收入。其间,一方面固然有舟曲缺乏长远眼光、只图眼前政绩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难以回避的冲突。

也即,在国家和甘肃省大规模投入以求恢复生态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通盘考虑地方的发展问题?如果地方财政长期处于干涸的状态,不仅无力解决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也很难为大规模的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以白龙江开发为例,既然舟曲县大干快上审批立项了68家小水电,那么,有关各方理应提前介入、通盘考虑这种水电诉求。结合当地气象、地质、环境的具体状况,作出相对科学的决策,可以开发的则开发,存疑的叫停,不能开发的坚决杜绝。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姿态和负责任的态度。

舟曲小水电泛滥的现象告诉人们,有关各方其实并没有真正记取地质灾难的教训。眼下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泥石流灾难发生以前发展思路的延续罢了。专家透露,舟曲泥石流导致当地41个在建、已建水电站工程出现了岩石稳定性差、河道被堵塞等问题。然而,一次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的特大灾难,似乎并没有起到足够的警戒作用。灾难过后,一切依然如故。可见,记取教训云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舟曲县开发小水电的疯狂还在继续。或许,因为央视的曝光,其势头会有所减弱,那些未经许可即立项上马的小水电也可能会被叫停。但是,如果不去切实探讨解决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不进行深刻的灾难反思,则类似的饮鸩止渴之举,将不会真正中止。风头一过,涛声依旧。

18、金苍:切勿重演舟曲之殇

来源: 京华时报2011-08-04

http://news.163.com/11/0804/09/7AJQ9GRL00012Q9L.html

到底是什么使得舟曲之灾难以避免?在某种程度上,“无证上马的小水电”可说是一个迟到的答案。

一年前,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瞬间吞噬近1800条生命。今天,这片写下全国人民哀思的土地,再次因水流困局让人忧虑: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有68家,只有一家通过安评,而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超1000座。

舟曲灾难后的有效救援、全国哀悼稀释了对泥石流成因的追问。当地形、地震、干旱、暴雨,“全面”囊括了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因素,是否也需更深切地追问,到底是什么使得舟曲之灾难以避免?在某种程度上,“无证上马的小水电”可说是一个迟到的答案。

按地质学家的说法,当地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不稳定,水电开发可能带来泥石流等高地质灾害的风险。根据当地居民的感受,建电站破坏山林,使树木难以成活。记者的镜头更加触目惊心:水坝蓄水使地基沉陷、房屋开裂。瞬间的山崩川塞是自然与人的双重悲剧,这种日积月累的破坏,可谓悲剧背后沉重的景深。

《舟曲县志》载,这里曾“万山皆翠”,森林覆盖率达44.7%。而现在,白龙江流域已没有多少树木可砍伐。虽然生态恢复的“造血工程”已开始10年,但脆弱的生态系统难以在短期内重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42%。

更重要的是,虽然林木覆盖率等指标已引起重视,但类似小水电这样的破坏仍被忽视。“不要命”地上马小水电背后,更有地方经济极端的发展冲动和领导干部短视的政绩诉求。

在舟曲这样的高原山区,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有其存在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走“资源型城市”的路子,吃不可再生的林木资源,吃破坏生态的水利资源,这样的发展是饮鸩止渴。

一边是中央灾后重建的50亿拨款,一边是小水电为当地带来的2000万财政收入,这样的对比,正在更大的视野中显示了这种发展的巨大代价。支撑起这个不等式存在的,是钱放在哪个袋子里。可以实实在在拿到手的2000万,或是在地震环保部门坚决反对下,无证小水电站疯狂上马的根本原因。

泥石流伤痕还未抚平,生态环境仍在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水电的疯狂上马触目惊心,背后承载的发展误区更让人忧虑。如果说安全生产事故让人看到“带血的GDP”,那么,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可谓“放血的GDP”。这种发展虽然能带来短期收益,但长久来看,却不仅会让一个地方的经济失血,更可能带来各种生态灾难,使百姓失去生存的凭借,陷入发展的贫血。

19、谁让舟曲小水电成为大隐患

来源:观点中国 2011-08-04 梁江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0_21420.html

要:小水电的疯狂才揭开冰山一角,后续如何应对,值得当地决策层的反思。舟曲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千万别等到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自然植被不复存在,水土流失难以逆转,一场暴雨挟带着泥石流滚滚而来之时,再来痛定思痛为时已晚!

甘肃舟曲县正在上马67家无证小水电站,均未经审批。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泥石流多发,居民称因地质构造改变房屋墙体开裂。舟曲招商局表示,大举修建水电是为了招商引资,至于负面效应可谓“微乎其微”。(8月3日央视)

刚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年的舟曲正在建设许多水电站,这些水电站既无环评审批,也没有做地质灾害的审核。看到这则消息,令人愕然!招商局大包大揽帮助无证水电站上马,财政局惦记的是2000多万水电税收。然而,这是一笔糊涂帐,更是一笔荒唐帐!距离舟曲巴藏村只有不到3米的大容水电站,令村长深感不安。现在基本上80%的房子整个地基是塌陷的,地表沉陷的面积最大的地方有27立方米。为了蝇头小利,当地决策层对百姓安危漠然置之,不仅浪费了国家重建和恢复生态的巨额资金,更是把数万舟曲百姓置于危险境地!

从八十年代的森林砍伐,到近几年的开矿、大规模修水电站,舟曲的生态环境已经脆弱不堪,越来越频繁的泥石流就是大自然给舟曲的警告。有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兰州晨报就专题报道了舟曲县因水土流失而造成泥石流灾害不断。当时的报道称,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青水秀闻名于世,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由此诱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而白龙江河谷是滑坡灾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带,舟曲城区则是全县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大量事实表明,大搞水电站、工程建设、建设公路铁路、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导致地表变形,并产生滑坡泥石流,也是一年前在极端天气的共同作用之下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一年前1000多名同胞罹难,国家耗费50多亿重建。如今有不少地方河床依然干涸,农房依然裂缝,农田依然塌陷,植被依然被毁。大灾之后,无论是当地决策层,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民众,都该扪心自问,或许本来可以改变灾害的进程,改变它的规模,改变它的悲剧走向,却终究没能改变这一切,悲剧已经发生过了。然而,今天,我们不能再踏时同一条河流,犯同样的错误,以至于后人复哀后人。

无论是国土,环保,还是地震、水利等部门,都不能对先上车后买票的小水电装着没看见,或看见了装着很无奈。对于违反环评、林业占地手续审批、地质安全评价等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必须严格依法查处,越快越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这么说,对于在生态地质脆弱的地区非法新上水电站,没有任何一家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打酱油”。如果视而不见,叹息摊手,那么因非法新上小水电导致严重后果,监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没有什么可侥幸的,也没有地方买到后悔药。

大办小水电,究竟是要钱还是要命?当地政府必须正面回应。水利要办,政绩要创,当以民生安全幸福第一为考量。而舟曲的水电开发已进入怪圈,巨额重建资金究竟有多少真正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民生支出?有没有转为小水电投资的部分?小水电投入的冲动在于税收算地方的,而生态破坏一旦引发了灾害则会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全部买单。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发展方式是非常不经济的,也是粗放和掠夺式的,无异于饮鸩止渴。小水电的疯狂才揭开冰山一角,后续如何应对,值得当地决策层的反思。舟曲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千万别等到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自然植被不复存在,水土流失难以逆转,一场暴雨挟带着泥石流滚滚而来之时,再来痛定思痛为时已晚!

20、稀土之都”变成“辐射区” 环境代价谁来买单?

来源:人民网-中国央企新闻网2011年08月04日张彬

http://ccnews.people.com.cn/GB/15330981.html

  人民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 张彬),8月1日,广州日报一篇有关包头“稀土湖”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造成伤害的文章引起社会关注;8月2日,五矿有色金属的一封停止生产稀土的倡议书引来媒体,行业专家的关注,一时间稀土业背后的产能过剩潜规则被揭开。

  在过去数年里,稀土业在国内一直被过度开采,由于地方企业未能较好地执行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年度稀土指令性开采计划指标,致使稀土每年实际产量均远远超过计划产量。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产量在过去曾连续5年超过10万吨,2008年产量高达12.48万吨,2009年也达到了12万吨。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下达2011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业内消息称,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

  据《广州日报》报道:包头“稀土湖”带给附近2公里内的居民带来很多的伤害,附近的打拉亥村外有一处新坟,又一名患癌症的村民离开了。虽然物以“稀”为贵,但人们还是会记住稀土生产付出的代价。

  号称“稀土之都”的内蒙古包头市,稀土产业的辉煌与环境污染曾经如影随形。目前,包钢集团正在寻找“绿色”的治污之路,“十一五”期间已投资63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针对反映强烈的“稀土湖”污染问题,包头市政府与包钢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对新光村和打拉亥村5000名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中国在以“白菜价”贱卖稀土的同时还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占全国的97%稀土资源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其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尾矿浆排入洼地,形成11平方公里的“矿湖”,堆放尾矿浆1.35亿吨,其中含有约7万吨的放射性金属钍。钍和铀有着极其相似的特性,所以在包钢“稀土湖”正西2公里处,就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王国珍(以下简称王国珍)认为,稀土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和地方政府难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去落实开采与环保政策,造成产能过剩,以环境换取经济效益。今后,环保政策是否有效的执行,成为决定稀土企业生死的关键。尽管真正符合《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数量不足20%,但是要真正落实政策的要求还是很困难。

    除无序开采之外,技术落后也是中国稀土缺乏定价权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主要以稀土原料为出口对象,未对稀土进行深加工与再提炼,"白菜价"稀土在国际市场被贱卖。以氧化钕为例,出口的时候是20多万元一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再卖回中国,一公斤就要20多万元,前后价差1000倍。

    如今的稀土业,像极了以前的煤炭业,资源之争、政府宏观调配问题、生态环保问题、人身生命安全问题,都将会把中国稀土业推上了前台。随着各地政府、各稀土公司只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国家政策法规与配额的潜规则被媒体曝光后,整个稀土行业的生产与开发、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环保的落实都将一一呈现在公众面前。更有业内人士认为,无序、混乱、产能过剩、以资源换取经济的稀土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21、《刘三姐》的火把呛了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8月04日李春元

http://env.people.com.cn/GB/15325157.html

  日前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考察,白天在阳朔乘坐电瓶车,感觉此地很有环保意识;晚上观看《印象·刘三姐》表演,花200多块钱买张门票,却被油烟呛得差点晕倒。

  演出有一个场面,几百人手举火把从四面八方拥向漓江岸边,火光耀眼之时,一股浓雾随风飘向看台,观众立时扇舞、掩鼻,咳声、怨声响成一片。原来,飘向观众的不是水雾,而是呛人的油烟。

  在一些人看来,《印象·刘三姐》编排得那么好,文化资源开发得那么棒,观众浸沉在艺术享受之中,被油烟呛一下是小事一桩。再说了,演出使用火把是要营造一种返璞归真的氛围,观众天天换人,熏一下不出大毛病。然而,从使用绿色环保的电瓶车,到使用不够环保的油烟火把,这两个反差较大的细节,同时发生在“山水甲天下”的胜地,不由得让人联想许多。

  这种反差,不独一时一地。有的地方到处悬挂“环境是第一生产力”、“环境是城市第一名片”、“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权”的巨幅标语,却对毁林建厂、违法排污制止不力;有的企业高呼“宁可发展受损失,保护环境是天职”、“承担社会责任,创建绿色企业”的口号,却干着偷排污水、停开治污设施的勾当;有的领导大会小会表示“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行使一票否决权”,环保部门正常执法却受到问责。

  一个细节的“失误”,足以影响游人对一个地方的感觉,影响一个地方的形象。如果把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比作一台标志发展文明程度的演出,其发展理念中的某一点失误、指导思想的某一点扭曲,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百姓幸福指数的影响,会更深入、更长久。细节决定成败,落实科学发展观,既需要高瞻远瞩的宏大规划,也需要落实规划的扎实细节,既需要广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也需要以实际行动实现这一和谐。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当然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印象·刘三姐》能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油烟火把这一细节,使它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桂林的绿色形象肯定加分不少。由此推想,一个地方的决策者、企业主管,在推进“十二五”结构转型过程中,也应该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真正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行动,狠抓细节的设计和落实。只有这样,当地发展的“实景演出”才会叫好又叫座。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