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六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六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6-30

六月三十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中国新闻网:  4000万吨固体废物去年入境 中国颁发9项“禁令”

http://env.people.com.cn/GB/15042477.html

 

地方信息:

2、新京报:      北京:臭河再添排污管 居民忧污染加剧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630/123262.shtml

3、扬子晚报:    南京23家化工企业收到关停令 112家企业须整改

http://env.people.com.cn/GB/15034912.html

4、中国环境报:  江苏在太湖流域推出减排新政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9411515_1.shtml

 

气候变化:

5、中国新闻网: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行动 “低碳生活”流行

http://ditan360.com/Fit/Info-87775.html

 

图说新闻:

6、凤凰网:      地球的伤痕!11大人为灾难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6/30/7349840_0.shtml

 

环保观点:

7、中国环境报:  保护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作者:曹家新)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6/t20110628_703714.html

 

深度报道:

8、东方网:      记者调查:环保部三道指令未能叫停胶济高铁

http://dfdaily.eastday.com/d/20110630/u1a896355.html

9、新民周刊:    下水道折射出的GDP: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作者:邵乐韵)

http://news.sina.com.cn/w/2011-06-29/141622726953.shtml

10、每日经济新闻:鸟巢旁再现高尔夫球场 是否获批存疑(作者:尚希)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630/000479.htm

 

环境评论:

11、大河网:      莫让中国堕变为“世界垃圾厂”(作者:钱桂林)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87_18587.html

12、钱江晚报:    环保“一根筋”下多少潜规则(作者:高路)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0_18610.html

13、四川在线:    谁来保护湿地保护者?

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1/06/011009_877202.shtml

14、红网:       “填海建房”,建的是海市蜃楼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6/30/c_121604998.htm

15、京华时报:    海岸线不能成为房产开发避风港(作者:徐立凡)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2_18492.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4000万吨固体废物去年入境 中国颁发9项“禁令”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6月30日周锐

http://env.people.com.cn/GB/15042477.html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周锐)中国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29日透露,2010年,中国废纸、废塑料、废五金、废钢铁、铝废碎料、铜废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际进口达4000多万吨。为防止境外废物非法入境,五部委提出九项“禁令”。

  中国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对进口固体废物国外供货、装运前检验、国内收货、口岸检验、海关监管、进口许可、利用企业监管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口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

  《办法》明确提出九项禁止: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经中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禁止进口危险废物;禁止以热能回收为目的进口固体废物;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境内产生量或者堆存量大且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尚无适用国家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等强制性要求的固体废物;禁止固体废物转口贸易;禁止以凭指示交货(TO ORDER)方式承运固体废物入境。

  《办法》规定,从事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的企业对污染物排放应当进行日常环境监测,环保部门要加强实地检查和监督性监测,防止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

  根据《办法》,上述五部委将建立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及经营活动的联合监督管理。

  该负责人表示,合理利用境外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对补充中国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办法》的实施将促进废物进口和利用企业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和水平,维护中国环境安全。

2、北京:臭河再添排污管 居民忧污染加剧

来源:新京报2011-06-30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630/123262.shtml

    污水站称所排水流为雨水,已启动截污工程改善河道

   晓月苑

  本报讯 (记者刘珍妮)昨日,丰台区晓月苑居民反映,小区外的臭河沟内,有管道向河内排放黄水。居民们称,每到夏季,臭水沟散发的臭味让临河住户不敢开窗,并担心排放的污水加剧环境污染。昨日,辖区污水处理站称,所排的黄水是雨水积水,辖区的大部分污水都已进处理站。

  “谁在向小区南面的臭水沟排污水?”昨日,有网友在晓月苑五里的论坛上发帖称,小区外的臭水沟边,有两根管子不停排污,“一个排黑水,一个排黄水,恶臭难闻。”多位居民猜测,排出的污水来自附近工厂,也有居民认为是生活污水。大伙担心排放会加剧环境污染。

  昨日,在居民所说的臭河沟旁,两个直径约10厘米的水管排出黄水,但记者没见到排黑水的水管。“小区附近就有污水处理厂,污水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厂?”多位居民表示疑惑。

  昨日,晓月苑污水处理站人员称,从去年开始,晓月苑地区污水大部分都进入该处理站。目前,污水日处理量达1000吨,包括辖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近日河道旁管线中所排的水,是前几天下雨时附近工地积攒的雨水。

  ■ 声音

  家住臭河边最怕过夏天

  昨日,记者进入晓月苑五里北门,不时能闻到臭鸡蛋味儿,往小区南门走去,味道渐浓。“臭味是小区外那条沟冒出来的。”出了小区南门,就是居民所说的臭水沟,距离居民楼仅10多米,紧邻着小区的7至11号居民楼。

  家住10号楼的王女士说,2003年入住时,此处就有污水沟,8年来,每到夏天,她家都很少开窗,“尤其是晚上,味儿特别重,苍蝇蚊子也多。”王女士说,小区里不少居民都曾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情况一直未得到改善。

  昨日,水沟下游,几名工人拿着耙子,捞水中的树枝、垃圾等,“我们是给河排污的,上游正在铺管子。”得知有工人排污,王女士说:“总算有人管了。”

  ■ 回应

  截污工程逐渐改善河道

  记者从丰台水务局网站查询到,晓月苑五里南侧的河道名叫大兴灌渠,原为永定河向大兴引水的引水渠,与西五环平行,河道北起卢沟新桥上游左岸进水闸,向南至狼垡,长8公里。随着永定河断流与城市建设,该河成为区域排污河道。

目前,该河道由丰台区水务局河道管理二所管理。昨日,该所工作人员称,为改善河道环境,大兴灌渠正在进行截污工程建设,修建截污管道,让污水从源头经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河中。该工程于5月开工,6月30日完成。目前处于汛期,雨季施工有危险,水务部门正组织人力,清理下游管道中排出的杂物,预计10月完工。

3、南京23家化工企业收到关停令 112家企业须整改

来源:《扬子晚报》2011年06月30日徐小怗 邵艺 王娟

http://env.people.com.cn/GB/15034912.html

  本报讯 昨天,记者从南京化工企业集中的江北浦口、六合两区政府了解到,江北两区在此次全市性的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排污企业的专项行动中,梳理确定了以化工为主的112家整改企业名单及23家关停企业名单。8月31日前整改不达标者,将和23家责令关闭企业命运一样,要被依法停水停电、吊销执照。

  摸底排查情况不容乐观

  5月上旬,南京启动了以关停小化工和存在突出环境问题企业为重点的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浦口、六合两区作为全市整治的重点,立即对辖区内的重点污染源、化工、电镀以及没有经过环评、排放不达标、污染扰民严重的数百家企业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摸底排查。

  在排查过程中,环保执法人员发现许多企业未获批就开工,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小型企业就是作坊式生产,环境风险隐患重重。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布局和选址不合理,与居住区“犬牙交错”,污染扰民严重,厂群矛盾纠纷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还有个别企业临近珍珠泉、老山风景区和地质公园等环境地标场所。

  百余家重污染企业须整治

  在排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后,5月底和6月初,浦口区和六合区政府分别下发文件。浦口区要求于2011年8月31日前,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予以整治,逾期不达标者,坚决予以关停或搬迁。

  记者从排查表上看到,浦口区的112家整治企业名单中,11个街道加上浦口经济开发区、老山林场等均成为此次专项整治的责任单位。六合区政府则首先拿红山化工园园区内的重污染企业开刀,直接下达了对南京鑫沛化工有限公司等23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关闭的政府文件,强力推进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企业的淘汰整治。

  此次行动,两区从整治内容、责任单位到完成期限,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被整治单位无条件达到整治目标并通过验收。逾期未完成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罚。

  市民纷纷举报污染企业

  浦口、六合两区重污染企业整治行动也接到了很多市民的举报,他们纷纷给有关部门来电,举报具体的污染企业。如: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聚乙烯蜡生产工艺尾气不能被有效处理,气味扰民;南京宝龙化肥有限公司从事磷肥生产,产生酸性工艺尾气,对周边农作物造成污染;南京龙溪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邻硝基对甲苯酚、OB-1荧光增白剂等产品过程中,有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排放并产生硫磺废渣,刺激性较大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江北两区政府要求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给出详细的“挂牌督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其中包括详细的整治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治手段和时间节点。

专家表示,在政府“重拳”面前,许多重污染企业要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问题,要花大力气上马污染治理设施,而更多落后产能企业,则在寻思转产寻找出路。停产、限期治理等倒逼手段,会让这些制造污染的老板“整歇”。(徐小怗 邵艺 王娟)

4、江苏在太湖流域推出减排新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6-30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9411515_1.shtml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物价局获悉,从今年7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的六大行业企业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农业重点污染源排污单位所排放的氨氮、总磷排放指标,将实行“明码标价”,交钱买指标。

  记者采访得知,按照江苏省政府批准的2011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情况,江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太湖流域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的通知》,决定对太湖流域纺织印染、化学工业、造纸、食品、电镀、电子等六大行业以及污水处理行业、农业重点污染源排污单位实行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对列入上述试点范围占用氨氮、总磷排放指标的排污单位,将征收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费。

  江苏省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於亚芳介绍,依据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污染治理的社会平均成本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太湖流域纺织印染、化学工业、造纸等六大行业的氨氮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为11000元/年·吨,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为42000元/年·吨。同时,考虑到污水处理行业以及农业污染源的特殊性,对污水处理行业以及农业重点污染源排污单位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适当降低。其中,氨氮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为6000元/年·吨,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标准则为23000元/年·吨。

  当谈到太湖流域推行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时限时,於亚芳介绍,共分两个时限来执行,其中,纺织印染、化学工业、造纸等六大行业以及污水处理行业的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征收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农业重点污染源排污单位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征收也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太湖流域氨氮、总磷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范围包括,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5、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行动 “低碳生活”流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6-30

http://ditan360.com/Fit/Info-87775.html

  中国低碳网讯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受灾地区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由于海平面上升,未来一些美丽的太平洋岛国面临被淹没威胁。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解人的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称,气候变化发生的程度比之前估计的还要高,其负面的影响比之前估计的还要严重。

  “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将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应尽早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等。”罗勇说,这一报告的发布也是“巴厘路线图”形成的科学依据,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结束后有关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谈判奠定的基础,使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巴厘岛、哥本哈根到墨西哥坎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桌上的博弈从未停止。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以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应对、适应和减缓着气候变化的步伐。

  2007年2月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出炉后4个月后,中国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组长,制定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成为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2008年6月27日下午,罗勇第一次走进中南海,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等问题。

  罗勇回忆,刚得知要进“中南海大讲堂”后的4个月里,与课题小组成员不停地修改完善内容,字斟句酌,希望能把最准确、最全面的科学认识提供给国家的决策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此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根本利益。

  2008年10月,中国第一次发布了气候变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

  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同时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罗勇说,中国正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承担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罗勇说,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和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外交谈判。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风电装机国。截至2010年底,中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3129万吨,减少超过9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减少了近3.3万吨悬浮颗粒物,6.4万吨二氧化硫以及6万吨氮氧化物。

  在政府积极行动的同时,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明星到普通中小学生,从节约一滴水、节省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做起,以自己微薄的行动,践行着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在北京等地的公共汽车上频繁播放的公益广告中,杨澜倡导人们使用节能灯泡,邓亚萍号召人们要双面打印。“全国无车日”、“地球一小时”已经走进数百个城市。“今天你低碳了吗?”已成为普通青年人的流行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低碳生活”。

  从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至今,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已经走过20年的风雨历程。在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中,博弈与希望共存。

今年底,在南非德班将要举行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多次参加国际气候变化会议的青年科学家罗勇说,今后的谈判仍将面临巨大挑战,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中期的量化减排目标,落实发达国家在2020年整体减排40%的要求。 落实美国等发达国家与《议定书》下其他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的可比性问题。(完)

6、地球的伤痕!11大人为灾难

来源:凤凰网 2011-06-30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6/30/7349840_0.shtml

1.海岸线侵蚀   当季节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冰帽融化和再生,但是永久冻结带的侵蚀持续时间更长。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岸边富含沉淀物的冻土融化,海水更容易侵蚀海岸和陆地,北极地区的海岸线正处于危险之中。图片上是,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北部的波弗特海岸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2.切尔诺贝利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泄露事故,是人为造成的最大核灾难。放射性物质泄露,导致50人死亡,数千人在此后数年患上各种癌症死亡。当地食物和水源受到的影响,几十年来依然没有消除。

3.拉夫运河   多年来,化学品处理公司将有毒肥料掩埋在尼亚加拉瀑布的旁边。尽管1978年卡特总统下令重新掩埋废品,并重建当地社区。但有毒物质已经渗入地下,曾经的“爱之河”带给人们的是疾病和痛苦。

4.煤炭毒泥   在美国有600多座火力发电站,几乎所有的发电站都有大量煤灰。2008年12月,由于一座大坝坍塌,大量煤灰淤泥从田纳西州金斯顿石化厂溢出,致使10多亿加仑有毒淤泥流入一个社区。尽管只有几个家庭被毁,但煤泥中含有的汞、砷等有毒物质,已经渗入水源和土地中,足以杀死所有生命。

5.雨林开荒   在过去十年间,巴西亚马逊雨林遭到的破坏大大增加,农民和伐木者的滥砍乱伐每年毁掉了上万平方公里雨林。世界上50%的野生动植物、40%的氧气来自这里。

6.工业采矿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采矿都是经济的驱动力之一,但人类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异常巨大。开采矿后土质松软,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扰乱,矿区很难再恢复。比如,印度奥里萨邦苏金达谷堆积了印度95%的亚铁矿,导致那里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7.过度渔猎   在过去20年间,人类可食用的各种鱼类数量都在大幅下降。北极和地中海地区的需求增长和供应下降,导致金枪鱼和北极鳕鱼群体崩溃。2009年过度捕鱼文件报告称,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联系被切断,已经影响人类生存。

8.石油钻探   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露事件发生在1991年波斯湾战争期间,当时萨达姆故意向波斯湾倾倒了100万加仑石油,导致那里的鸟类和鱼类灭绝。但石油泄漏造成的损失不能凭借石油泄漏的多少衡量。早在1989年,美国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东南部搁浅,1100万加仑石油尽泄海中。但由于那里地处偏远,影响没有波斯湾的那次大。

9.有害气体   1984年,在印度Madhya Pradesh附近一家杀虫剂厂大量有毒气体泄露,导致10000多人死亡。此次工业灾难造成的影响,几乎难以衡量。

10.引水灌溉   20世纪60年代开始,咸海开始干涸,今天,实际上它已经消失,只剩下淤泥。几十年前,苏联政府曾引咸海水进入沙漠灌溉棉花,但却在当地引发温室效应。现在那里地下水都很少,居民们呼吸的空气中几乎没有水分子。

11.海洋污染   世界海洋包含几个大回旋,保持着海洋水循环。当垃圾被冲入海洋后,经常被大回旋另一头的鸟类和鱼类吞下。世界上最大的循环垃圾堆在北大西洋地区,那里几乎成为死区,没有任何生命能够存在。

7、保护环境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6-29曹家新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6/t20110628_703714.html

     首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日前披露,在受评的火电、钢铁、化工、造纸、纺织、食品饮料和建材等7大重污染行业161家上市公司中,仅10家被评为优良,列入“红名单”,40家被评为不及格,列入“黑名单”。

  报告指出,在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环境效果指标得分3个指标上,不存在全盘领先的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水平的优良率还很差,还没有任何一个受评上市公司实现了长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专家强调。

  提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许多人想到的可能就是慈善捐款之类的行为,其实不然。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在人权、劳工及环境方面的9项要求,其中在环境方面的3项要求是: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境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不仅可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但是在国内,一些公司不但长期存在超标排污、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而且在环境信息的公开上也是躲躲闪闪,有意逃避公众的监督。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瞒报9天后才向社会公布。有实力的大企业、上市公司在环境责任信息披露中的状况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能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责任信息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企业缺乏环境责任,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法律约束力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取得的进步不容置疑,但仍然有一些缺陷。有不少环境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被一些法律专家称为“没有大错也无大用”。比如要处理一起环境违法案件,按正常程序走下来需要的时间就很长,如果排污企业再玩弄花招故意拖延,结案就更是遥遥无期。在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方面,法律也缺乏操作性,致使环境受害者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污染者免于被追究责任。

  二是环境执法不严,受地方行政干扰严重。以GDP增长论成败的考核衡量体系决定着官员的仕途,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眼下政绩考核体系己有很大的改进,环保的内容己从无到有,但是必须警惕阳奉阴违的现象发生。政府在评价企业时,不能单纯看利润、规模,还应看其是否履行环境责任,并推出一系列措施对积极履行责任的企业提供一些政策优惠,鼓励企业自愿、全面践行社会责任。

三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还较低。近年来,虽然一些环保民间组织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布了一些企业的环境表现,将其污染排放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但他们作为公众利益或弱势群体的代表,同样在获得企业环境信息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很难影响社会责任的履行过程。

8、记者调查:环保部三道指令未能叫停胶济高铁

来源:东方网2011年6月30日

http://dfdaily.eastday.com/d/20110630/u1a896355.html

原题:七谏高铁之环境 :环保部叫停高铁线路还在开

  铁路部门应正视

  高铁环境影响

  东方网6月30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铁道部一直表示,高铁对周边环境的压力不大。但对于高铁沿线居民来说,铁轨带来的噪音等环境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他们。今年4月以来,环保部两次叫停高铁项目的行为,揭示了一个以前被隐匿的现实:无论高铁对环境的影响是大是小,这个问题都应该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下得到科学的论证和评判。

  济南铁路局官员称“这么重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是说停就能停的吗”

  5月15日,一列CRH高速列车通过京沪高铁北京南站,旁边就是居民小区。早报记者赵昀图

  今年4月以来,环保部因环境审批问题,相继叫停了胶济和津秦两个高铁项目。

  没人料想到,环境问题成为卡在高铁咽喉上的一根刺。

  4月25日,环保部因环境审批问题督促胶济铁路客运专线5月31日前停运。5月18日,环保部发出通告,责令天津至秦皇岛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停止建设。

  高铁对环境到底有何影响?对高铁污染环境的担忧是否多余?事实上,任何一项大型建设工程都无法避免对环境的负面印象,高铁也是如此,如何科学决策权衡利弊,控制各类污染,才是社会各界更应重视的问题。

  记者体验

  被叫停高铁无停运迹象

  售票大厅一如往常的繁忙,广场上动车售票窗口前的队伍排到了20米开外,堵住了出站旅客的通道。队列中不断有黄牛票贩叫卖“青岛,青岛”动车票的声音传来。

  6月15日,早报记者在济南火车站排了两小时的队买到了一张当天前往淄博的动车票。

  此时,距离环保部责令停运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半个月,经驶胶济客运专线的动车依然每天以相同的频率呼啸在齐鲁大地的城区乡野之间,丝毫没有停运的迹象。

  2005年4月,铁道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协议,决定省部共同筹资,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开幕之前建成青岛至济南客运专线。

  然而,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以铁路沿线每一个具体的居民区为单位,这些环境影响要素在《改建铁路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被一一详尽列出。

  虽然这份报告书是由自己委托的环评单位——铁道第三勘查设计院出具的,但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公司却在2007年8月15日给沿线居民的书面答复中强调,“胶济客运专线采用超长无缝线路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车组,列车性能先进,比国产电动机车噪音更低”,“许多家用电器,包括电动剃须刀表面的电磁辐射都高于电气化铁路产生的电磁辐射。”

  答复称,根据铁道部和山东省政府相关文件的批复,胶济线新增四线工程的工程设计采用了隔音墙、隔声窗、隔音屏障等环保措施,且采用超长无缝线路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车组,列车性能先进,比国产电动机车噪音更低。该公司还表示,将严格按照设计和批复意见组织建设,工程竣工后,还将接受环保部门的全线验收。

  市民反映

  婴儿常被火车噪音吓哭

  不过,淄博市张店区胜利桥小区7号楼居民的感受与胶济公司的说法完全相反。

  资料显示,这栋楼距离铁路线最远距离为14米,最近距离不到12米。业主毕丽宜称,火车经过时,两个人在一间房子里都经常听不见对方说话。

  “大夏天的,没有人家里敢开窗户,几个月大的孩子常常被火车噪音吓哭。”毕丽宜的姐姐毕慕宜告诉记者,7号楼和邻近的6号楼共96户住户,常年饱受胶济客运专线的噪音困扰,很多人彻夜难眠,导致神经衰弱精神恍惚。

  “我家在铁路线100米外,晚上睡觉都经常会醒。”该小区所在的车站街道办事处城管室主任咸勇,也承认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很明显”。

  淄博市环保局张店分局环境监测站2009年3月26日出具的监测结果更显示,距离铁路线外22米至25米的通济花园小区两户居民的阳台,夜间噪声分别高达87.4分贝和98.6分贝。

  由于通济花园在城市功能区划中被列为一类功能区,这一噪声值不仅远远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的“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的限值,也明显超过《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规定的昼夜噪声不高于70分贝的规定。

  然而,对于“振动”等其他环境影响要素,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公司在2007年8月15日的这份书面答复中更是未置一词。

  近4年后,早报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实地调查发现,沿线居民对胶济客专环境影响的感受,远非铁路客运公司所称的那样微不足道。

  此外,关于电磁辐射对通信的影响,材料说,电气化铁路电磁场的产生与通信工具的信号源频率不同,信号制式不同,即使在接触网瞬间放电时都不会对通信产生影响。

  对此,多数居民也持不同意见。

  “手机经常没有信号,电力机车经过时,电视画面也在抖动。”胜利桥小区另一位业主赵力斌说,自从居民们装上了有线电视机顶盒,电视画面才稳定下来。

  环保举措

  环保部的“三道通牒”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8月,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就在调查中发现,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公司没有严格执行有关环保要求,违反了环境保护法有关“三同时”制度的规定。同年9月,环保部发出通知,认为胶济铁路客运专线未经验收就违法运行,拟作出处罚决定。

  该通知下发的第二天,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通过铁道部初步验收,并在同年10月13日,经申请,山东省环保厅同意客运专线投入试运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消息,在此期间,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公司先后两次提出申辩:认为该铁路专线主体工程还未完成,列车限速未达到设计标准,虽然工程于2008年12月21日全线贯通,不能认为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据此,环保部将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试运行开始时间确定为2009年10月13日。2010年11月,环保部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认为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试运行已满一年,应被认定为正式运行,但胶济铁路客运公司依然未申请环保部门验收。

  考虑到该客运专线工程“涉及公共利益”,环保部在上述决定书中将“责令停止使用”缓期至2011年3月31日执行。

  到今年4月,客运专线仍然运行。“经综合考虑法律的严肃性和该工程对铁路运输的重要性”,此前已发出两份通知的环保部,在4月25日又发了“最后通牒”,要求胶济客运专线5月31日前停运。“你公司逾期不履行,我部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作为典型违法案件向社会公开。”通知书说。

  正是这份措辞罕见严厉的通知,将环保部带入了如今空前尴尬的境地。

  “这么重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是说停就能停掉的吗?”济南铁路局宣传部门负责人王亚非对于记者的提问,有些不屑一顾。他暗示,除非铁道部要求,胶济客运专线不会停运。

  “毫无疑问,在第一回合环保诉求与高铁利益的博弈中,环保部完败。”一位高铁建设研究者评价说。

  民间建言

  应倾听公众的声音

  继胶济铁路客运专线之后,5月12日,津秦高铁项目因为改线后未经环评也被叫停。

  华北督察中心主任熊跃辉曾接受采访时表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方没有向环保部门提交新的环评报告,直至有群众向环保部举报。叫停津秦高铁,是在于它确实存在违法行为,这是维护《环评法》尊严的问题,环保部只是在依法执行法规而已。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帅斌认为,高铁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都有影响,比如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资源的破坏等,不因为它是高铁就破坏性大。

  在建成运营以后,高铁跟既有铁路相比,最大的影响就是噪声的污染。“主要是风噪,时速250公里、300公里使空气震动所造成的噪声非常大,会给接近城市区域造成影响,但一般高铁列车所经区域都是旷野,对于周边居民影响较小,进入城市核心区域都会减速,城市周边也会加上隔音墙或者隔音沟,对于真正的噪声治理还是到位的。另外一个就是电力传输的电磁干扰问题。”帅斌说。

  铁路部门某有关人士则认为,高铁对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其他运输工具。“高铁相对于公路运输和航空来说,它的大气污染,能耗等环境方面的指标都是非常低的,可再生性持续发展的优势明显。”“高铁大部分都穿越农田,而且有可能和一些直线的公路平行,比高架在城市里的影响小得多。”

但问题是,影响大小并不应该由铁道部一家说了算,对高铁污染的评价,应该允许公众讨论,接受公众的监督。

9、下水道折射出的GDP:世界主要城市排水系统一览

来源:新民周刊2011年06月29日邵乐韵

http://news.sina.com.cn/w/2011-06-29/141622726953.shtml

  一场暴雨,北京成了“东方威尼斯”。网友仿旅游指南打趣道:“新燕京七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威尼斯几百年做到的事,武汉几天就做到了;武汉几天做到的事,北京几小时就做到了。”

  不仅北京、武汉,5月间,广州也因暴雨出现过严重内涝。北京水务局回应称,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北京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但是城市管网更新面临诸多问题,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

  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有时候,GDP不算数,文明的差距,只差了一条下水道而已。

  巴黎下水道:欢迎参观

  巴黎的下水道是承载着文化的。《剧院魅影》中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在下水道里吟唱着对克里斯蒂的思慕;《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利用巴黎城下密如蛛网的下水道,避开警察的追捕,救出了进步青年马利尤斯。法国文豪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巴黎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在巴黎大规模建设下水道之前,这座城市大部分的消费用水来自塞纳河,暴露在地面的部分废水未经净化就流回了河中,造成河水污染,空气中恶臭弥漫,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一场霍乱爆发。城市规划者痛定思痛,要修建下水道系统。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刷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刷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网。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1935年-1947年,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1867年巴黎承办世博会期间就开始向游客开放,陆续有外国元首来这座地下迷宫取经。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下水道四壁整洁,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腥臭。通道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如此宽敞,可见,《剧院魅影》中下水道内划船的情节并不是浪漫的虚构。

  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据说,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节,巴黎人畅行无阻,地铁通道上不会挂“瀑布”,车子也不会变成“潜水艇”。

  德国下水道:考虑细致

  前几年广东、广西等国内城市出现强降雨导致主城区被淹后,很多人提及了另一个城市——青岛——尽管也是雨水频袭,却几乎没有内涝。而它的地下排水系统,是100多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时修建的,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文化大革”命时期,德建下水道还曾被作为人防工程,排水道上开了很多口,里面修设了台阶。

  青岛的德建排水管道从横断面来看,高约80厘米,上半部分呈半圆形,直径较大,简单地以水泥抹面,能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确保过水面积。下半部分呈“V”字形,约1/2高度的部分贴了白色瓷瓦,确保了污水在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流速,光滑的瓷瓦能确保污物垃圾不会被毛刺挂住,减少了堵塞冒溢的可能。上大下小的蛋形结构,还可以让管道拥有尽可能大的承压能力。

  德国人从1899年开始在青岛铺设的地下管网,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并最早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带有反水阀,这样一来雨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雨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不会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脏物也便于清理。

  德式管网不仅设计细致,管材质量也好。青岛人把管道井盖称作“古力盖儿”,就是德语“Gully”的音译。雨、污水井盖不仅有符号表明,还有大小之分。直到今天,黑色的古力盖儿依然铮亮,没一点锈迹。

  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而在德国,第三大城市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地下总长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有13个地下储存水库,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如果暴雨不期而至,地下储水库就可以暂时存贮雨水,再慢慢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伦敦下水道:切断霍乱源头

  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无独有偶,伦敦地下水道系统的修建也与流行病肆虐有关。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作为欧洲超级大都市的首都伦敦却是垃圾遍地、臭气冲天,排水系统极其糟糕。当时的泥土路面或卵石街道都凿有明渠或街沟,以便将污水和雨水引入其中。然而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往往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粪便。

  由于水体污染,1848年-1849年间,一场霍乱导致1.4万伦敦人死亡。疫情结束后,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污水治理委员会,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测量工程师,改进城市排水系统。

  1853年,霍乱卷土重来。传染病医生约翰·史劳对比伦敦地图分析发病案例发现,由于人们生活依赖的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这才引发了霍乱。但当时政府卫生部门的官员和顾问坚信霍乱是由空气传播,没有对伦敦的饮用水做出任何改进。

  当时的泰晤士河已经成为伦敦最大的下水道,整条河都在发酵。1855年7月7日,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编辑,描写了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水:“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这时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

  1856年,巴瑟杰计划将所有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排入大海。根据最初方案,地下排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伦敦市政当局以系统不够可靠为由,连续5次否决了巴瑟杰。

  1858年夏,伦敦市内的“奇臭”已经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国会议员和有钱人都开始往外逃。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了改造方案。次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规模也扩大到了1700公里以上。

  有人担心伦敦会被挖空而坍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部门研制了一种新型高强度水泥,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严格的质检方法。最后,3.8亿块混凝土砖构成了坚固的下水道。

  工程历时7年完成,纵横交错的下水道实际总长达到了2000公里。弥漫在伦敦空气中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下水道将污水与地下水分开,从此以后,伦敦再没发生过霍乱。约翰·史劳有关水源污染导致传染病肆虐的论断也终于被卫生部门接纳了。伦敦市民为纪念巴瑟杰的贡献,给他塑了一座雕像。

  不过相比起巴黎可供参观的下水道系统,伦敦的下水道似乎没那么整洁。两年前一则新闻称,在英国伦敦繁华的莱斯特广场之下,大约1000吨的油质固态垃圾几乎完全堵塞了下水道,极有可能带来污水横流和排涝不畅的风险。泰晤士水务公司不得不组织了数支清除队,从繁华的伦敦西区下水道开始清理油污。

  2009年5月,经过清除队的手工铲除和高压水枪的冲洗,脱脂后的下水道变得宽阔、通畅。事实上,清除过程中所遇到的肮脏垃圾油脂并不是最大的困难。令清除队员最难以忍受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巨大的老鼠、忍受恶心的气味以及甲烷、硫化氢等致命的气体。因此,清除队员都配备了氧气呼吸器、气体监测仪等设备。

  东京下水道:五至十年一遇

  除了地震以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台风和夹裹而来的大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的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却因为下水道系统的落后而饱受城市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上水漫金山,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再加上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引发了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共水体污染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为了解决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

  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最大的下水道直径在12米左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10、鸟巢旁再现高尔夫球场 是否获批存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06月30日 尚希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630/000479.htm

尽管屡下禁令,京城众多高尔夫球场似乎依然生意不错。

“我们现在每天的接待量大约为60~70人,现在会员还不是很多,还在发展阶段,您可以实地来参观一下。”昨日(6月29日),位于北京北五环的奥园高尔夫俱乐部市场部的销售人员在电话中说道。

在此之前,《每日经济新闻》曾连续报道了位于鸟巢附近的北京清河湾高尔夫球场涉嫌土地违规的事件,来自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回复称,清河湾高尔夫球场所占土地未取得国土部门用地审批手续。作为清河湾高尔夫球场的 “同胞兄弟”,奥园高尔夫俱乐部同属于清河湾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两处球场也都与鸟巢为邻,其运营是否通过审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又进行了调查。

工作人员缄口不言审批与否

“我们个人会籍是46.8万元,终身有效。日常收费就是260元/次。”上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整个俱乐部的会员总数在160人左右。“单就地理位置这一点来说,我们这个球场就不会差。”据销售人员介绍,该俱乐部在北京属于中等偏上档次,自2009年开业以来,由于紧邻市区,吸引了很多商务人士入会。

随后,记者以入会人身份咨询,一次性缴纳的会费该如何开具发票时,上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可以用“北京奥园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或其注册的另外一酒店名义开具。发票内容也可以开具为会议费、住宿费等其他类别。

近几年来,高尔夫球场疯狂蔓延的态势令人触目惊心。据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有高尔夫球场600家左右,但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

当记者提出近期有很多高尔夫球场被曝违规建设的新闻时,前述销售人员也丝毫不避讳,“现在的确都在说这方面的问题,所谓违规不违规其实主要就是指打 ‘擦边球’,但正规建设的球场肯定是没问题。”而对于其所在的高尔夫球场是否也通过审批,该销售人员稍有迟疑,表示现在不方便告知。“您肯定需要实地来体验一下,有些问题咱们可以当面再细聊,但您可以放心,不会说收了您的钱,过几天就关门。”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清河湾国际高尔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但工作人员拒绝了采访要求。

以绿化名义打擦边球?此前有媒体报道,来自奥园的工作人员透露,奥园高球场在发改委是以“绿化用地、体育项目”的名义通过审批,营业执照上登记的是“体育俱乐部”,而其建设用地是向附近村委会租赁的,租期为50年。对此俱乐部人员称,“北京那么多家球场,没几家拿到了高尔夫用地资格,但我们球场肯定是安全的。你想想,鸟巢附近这样一块地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得下来的。”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8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严肃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新建高尔夫球场项目用地的行为。而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就曾发文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

而该球场自2005年动工,到2009年开场,其动工时间和开业时间均在2004年停止审批高尔夫球场之后。

记者随后登录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在输入了“北京奥园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后,显示的企业经营范围为:体育运动项目经营(不含棋牌);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会议服务;展览服务;绘图;销售日用品、体育用品。经营期限自2007年9月19日至2057年9月18日,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在经营范围中,并未看到“高尔夫”的字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建设高尔夫球场首先要通过当地发改委审批,而违规球场大多是打着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等旗号建设的,目前北京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11、莫让中国堕变为“世界垃圾厂”

来源:大河网 2011-06-30钱桂林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87_18587.html

要:面对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场”的现实,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摘掉“世界垃圾场”帽子,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民众一个曾经拥有的碧水蓝天。

中国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29日透露,2010年,中国废纸、废塑料、废五金、废钢铁、铝废碎料、铜废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际进口达4000多万吨。为防止境外废物非法入境,五部委提出九项“禁令”。中国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对进口固体废物国外供货、装运前检验、国内收货、口岸检验、海关监管、进口许可、利用企业监管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进口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6月29中国新闻网)

中国环境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甚至在局部地区环境已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移民或者环境难民时常涌现。在环境问题中,“洋垃圾”频频闯关成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

仅去年一年,中国废纸、废塑料、废五金、废钢铁、铝废碎料、铜废碎料等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际进口达4000多万吨,这一数据真的让人胆颤心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不能只是成为一种口号,而要落实于实际行动。面对“洋垃圾”,中国决不能手下留情。我国作为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大国,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一定要防止在没有完成“中国创造”蜕变之前就已堕变成“世界垃圾厂”。

发达国家出口垃圾,而我国如获至宝地进口垃圾,这是制度上的巨大落差!发达国家在环保事业上法制完备、社会监督完善、政府行政到位,垃圾处理和排污需交纳高额费用,这些洋垃圾在其本国才无处容身。垃圾处理在发达国家的费用很高,每吨大概在400-1000美元,而运到中国,价格每吨只有10-40美元。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极为宽松,大多只是罚款了事,而且这些罚款直接进入地方财政,那些受污染危害的公民却不能从这些罚款中得到合理补偿,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人也不会受到致命打击。

防止国外“洋垃圾”钻进来靠什么?关键是检验检疫和海关等部门。只要“国门”把得紧,国外“洋垃圾”不会从天而降。同时,相关企业也要依法经营。如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道理一样,坚决不做国外垃圾生意,从源头上制止“洋垃圾”作孽中国土地。对明知故犯做“洋垃圾”生意的企业及商人,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依法严惩。

面对中国成为“世界垃圾场”的现实,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摘掉“世界垃圾场”帽子,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民众一个曾经拥有的碧水蓝天。

12、环保“一根筋”下多少潜规则

来源:钱江晚报 2011-06-30 高路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0_18610.html

要:合胃口的就是文明市民,不合胃口的就是“一根筋”;提保护环境时,是标兵,提发展经济时,她就成了拦路虎,“一根筋”下多少潜规则。

爱大海、爱鸟,多年来, 为了保护黄河湿地,山东东营的任增颖跟化工厂孤军奋战,她被称为“黄河入海口的神仙姐姐”。因为得罪了某些人,如今她被调到800公里外的疗养院,当清洁工,做推销,远离那一块让她魂牵梦萦的湿地。

任增颖只是个档案管理员,却当起了环保卫士,不是她的活,她偏要干,而且干得这么投入,把别人的警告当成了耳边风。从2008年开始, “一根筋”给地方惹了很多麻烦,在领导眼里,这样的刺头是在破坏发展大局,给当地抹黑,更重要的是威胁到了他们的官位。

于是,本来是胜利油田“爱护环境模范”、东营市“文明市民”的任增颖被鉴定为“更适合从事体力劳动”,送到了800公里外的地方打扫卫生。

这个时候跟他们说要珍视社会良知,珍惜一个公民的权利意识,就很幼稚了。珍视了社会良知,谁来填补政绩的空缺,公民的权利意识觉醒了,意味着他们就不得不作出妥协。只有任增颖这个异类身份一直当下去,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如果把她还原为正常人,把她的申告当成合理的诉求,就意味着承认破坏环境的事实,那岂不是让官员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

合胃口的就是文明市民,不合胃口的就是“一根筋”;提保护环境时,是标兵,提发展经济时,她就成了拦路虎,“一根筋”下多少潜规则。写给官员的信杳无音讯,转给专家的邮件几乎没人回复。一个农妇所能做的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作用,她的声音很高亢,但激不起涟漪;没有人支持更没有人理解,反对化工厂,政府不支持,当地居民“没有反应”。多数日子里,她都在“孤军奋战”。面对工业文明的庞然大物,她只能感叹自己“能力太有限了”。在权力主导的社会里,需要的不是坚持理想的“一根筋”,而是随遇而安的“万金油”。任增颖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当大多数人选择当“万金油”时,任增颖却选择当起了“一根筋”。

任增颖在发给老朋友的短信里写道:“要环保,不要悲情……我无意成为悲剧的主角。”事实上,任增颖的现实境遇说明她正是那个悲剧的主角。某种程度上说,她的命运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所以缺少“一根筋”的其实不是任增颖,而是说一不二的权力。

13、谁来保护湿地保护者?

来源:四川在线2011-6-30

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1/06/011009_877202.shtml

  供职于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的女职工任增颖,为了保护黄河湿地,跟化工厂孤军奋战,因而得罪了某些人,去年8月被调到800公里之外的胜利油田烟台疗养院,原本专职档案管理的她“被鉴定更适合体力劳动”,开始“拖地,洗厕所,搬桌子,搬椅子”,最近被调到销售部。湿地的保护者得不到保护,不能不是环保事业的悲哀。

  调到烟台之前,任增颖一直生活在以仙鹤闻名的小镇——山东省东营市仙河镇。她爱鸟、爱大海,最大的乐趣是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去7公里之外的与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路之隔的黄河湿地里找鸟、观鸟。她能喊出150多种鸟的名字,看到受伤的鸟儿,会带回去照料,同事把这个整天与鸟为伴的女人称为“黄河入海口的神仙姐姐”,曾在2007年被评为胜利油田的“爱护环境模范”,2008年当选为东营市“文明市民”。 

  对于湿地“被夷平”盖化工厂,她以在百度仙河吧发文和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发出保护湿地的呼吁,24次到施工现场拍照,带着洗出来的照片跟仙河镇、东营市的有关部门“直接沟通”,还自己撰写的呼吁湿地保护的文章,群发邮件给媒体和专家,其中包括“中科院的五六十个老院士”。可在官员那儿却是屡屡“碰钉子”,也从来没有得到专家的邮件回复。

  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等,无疑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任增颖呼吁保护的那块黄河湿地,在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范畴之外。这样,就有许多问题需要搞清楚:那块湿地能不能用于开发建设?是不是必须要保护?因为化工厂属于国家发改委限制上马的“三高企业”,利用那块湿地建设化工厂是否经过批准?有没有前期经过论证?经没经过环境评估?既然有任增颖这样的环保志愿者在呼吁、在置疑,就需要地方政府暨有关部门向公众有个明确的回应。不能把任增颖作为异类,调到800公里之外的烟台了事。当然,在这调动,大概不仅仅是胜利油田的事,很可能与地方政府干预有关。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毫无疑问,任增颖保护黄河湿地的行为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应当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支持和保护,即使在湿地上盖化工厂是合法合规的,也需要向她做出耐心的解释和说明,而不应当受到排挤或打击。因此,我们希望胜利油田对任增颖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能够给社会一个明确的说法。 

14、“填海建房”,建的是海市蜃楼 

来源: 红网2011年06月3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6/30/c_121604998.htm

  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6月27日山东商报)

  毫无疑问,如上所述的“填海建房”,展现的并非人类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衍生物,而是出于对暴利贪婪攫取基础上的盲动冲刺。

  一是“填海”原本就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属于“擅自妄为”。按当前国家相关法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无需承担开垦费,因而其成本低廉,可以由此转手又转手,利滚利,不知最后谁埋单。这说明,法律法规条文的滞后,已在诱使某些人蠢蠢而动、铤而走险,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默契“合谋”,变国家的海岸线为肆意改变的曲线,变本属公共资源的海域为疯狂牟利的处女地,看起来似乎还不会与民争利,直接危及社会稳定。但,国家的海域,又岂可任由谁去瞎倒腾、瞎折腾!

  二是扰乱市场秩序,助推房地产乱像。“海景房”稳固度受潮汐、台风等影响,且“高湿、高盐、高温”,再加上位置偏僻、周边配套设施匮乏、交通不便等,其市场前景本利弊各半,但偏离了国家整体用海规划的“虚热开发”以及房地产商声嘶力竭的“忽悠”,极大误导了人们的消费趋向,使得此处顿成抗拒国家调控的前沿地带和“价格高地”。另外,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今年辽宁围海造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竟已超标30多倍。这类典型恶例如不及时遏止,“房岸线”隐然成形,国家“调控利剑”只能沦为生锈、钝滞,而莫可奈何。

  三是增大防灾成本,破坏生态平衡。一望无际、空旷怡人的海边景致,被密匝匝和参差不齐的矗立楼层取代,自然景观价值大打折扣,一旦发生台风、海啸等灾害,后果更不堪设想。3月11日,日本近海里氏9.0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瞬间将十余米高的高楼拍成齑粉,电视画面上的这一幕,过后少有人虑及,但届时滨海而建的房屋首当其冲将成为遭灾对象,则是掩藏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丽幻景后的残酷真实。过度的围填造房,还会加剧海岸侵蚀、造成泥沙淤积,进而影响江河泄洪能力和港口航运功能。这种毁损,经年累月,会后患无穷,非经济补偿所可轻易弥补。

  总之,“填海建房”,势如脱缰野马,但不过是政绩冲动的地方政府与利欲熏心的房地产商合演的一出“双簧”丑剧,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一束“恶之花”。其所建,形同于“海市蜃楼”,是一种虚浮的泡沫,亟待国家各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其解决之策,一应慎重规划和审批,着重在海岸线上布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对擅搞房地产渔利自肥者,一律下“禁绝令”;二须切实增加企业用海违法代价,对“先斩后奏”、“化整为零”等迂回违规行为,不能仅罚款了事,而应果断绳之以法,如此才能将“填海建房”大声喝止,让“海市蜃楼”轰然坍塌。(马骝山)

15、海岸线不能成为房产开发避风港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6-29徐立凡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2_18492.html

要:海岸线不能成为房产开发的避风港。但是,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存在利益共生关系的情况下,刹住“填海造房风”不是一件易事。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强化审批程序监管,填补目前存在的政策空白固然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必须从财政体制改进方面着手,找到可以使地方财政摆脱土地依赖的办法,从体制上破除现有的利益联盟。

事件背景:目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填海建房热”。海洋局官员称,地方政府一般以每亩20万元成本填海,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每平米几万元将海景房卖给购房户。专家认为,海景房过度开发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等深层矛盾。

海岸线不能成为房产开发的避风港。但是,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存在利益共生关系的情况下,刹住“填海造房风”不是一件易事。

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突破海洋开发总体规划、缺乏监管的填海造房,不仅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进程形成了干扰,还引发了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等问题的出现。

没有巨大的利益预期,就不会有这一轮“填海造房风”的兴起。由于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地方政府无须支付拆迁、征地、耕地开垦等一系列费用,因此开发成本可谓低廉。一般围填海成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时每亩地价可涨至数百万、上千万元,之后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加价卖给购房户。在此利益链条中,地方政府可以获得丰厚的土地出让收益,开发商也可得到新的利润来源。即使触碰到了海域管理政策线被查处,由于处罚手段单一,既无法抵消开发者的暴利所得,更无力还原海岸线生态。

当开发海洋与海域管理政策的不健全相遇,海域管理政策又与楼市调控政策缺乏对接时,海岸线被退化式开发建设就几乎已经注定。广阔的法律和政策空白,为无序开发抵挡了可能的政策风险,不仅用法律和政策对这种开发难以判定,甚至问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无从入手。

政策的空白不代表常识也会隐匿。海岸线本是全民所有,没有全民授权擅自开发,就是对全民产权的擅自处置。已经和正在造成的生态和防灾隐患,完全可以看作公然透支公众现实利益和未来利益。因此,刹住“填海造房风”刻不容缓。

客观上,海景房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房地产业向海岸线进军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是,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需要建立在海洋总体开发的框架中,而不能肆意为之。特别是,填海造房的投资价值只具有金融价值,而不具有合理、持续开发海洋资源的作用,其对于产权所有人的增值作用,是在可能对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在一些地方毁掉海防林建造海景房的实例中已有所显现。而一旦这种急功近利的开发模式固化,开发海洋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

海岸线不能成为房产开发的避风港。但是,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存在利益共生关系的情况下,刹住“填海造房风”不是一件易事。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强化审批程序监管,填补目前存在的政策空白固然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必须从财政体制改进方面着手,找到可以使地方财政摆脱土地依赖的办法,从体制上破除现有的利益联盟。实际上,这也是楼市调控必须解决的难点。这个难点不能克服,即使暂时刹住了“填海造房风”,仍可能复发,在其他领域钻政策空子、进行无序开发的事还可能发生。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