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8
六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水电开发:
1、中国电力网: 专家警示:未来水电开发大坝安全置首位(作者:)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3138
2、江淮晨报: “建坝设闸”不要沦为又一个江湖(作者:邓海建)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3003
特别关注:
3、财新网: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生活困难 若解决无效或成不稳定因素
http://policy.caing.com/2011-06-28/100273759.html
特别策划:
4、搜狐绿色: 绿色榜样Vol.13: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
http://green.sohu.com/20110627/n311822944.shtml
环境资讯:
5、扬子晚报: 中石化南化公司5年欠缴污水处理费8000余万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6-28/3140613.shtml
6、中国网: 全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省间最大差距竟126倍
http://news.china.com.cn/env/2011-06/28/content_22871327.htm
地方信息:
7、中广网: 江苏环评听证会须邀请“反对派”代表
http://news.cntv.cn/20110627/110460.shtml
8、每日经济新闻:江西省力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年底立项(作者:于垚峰)
http://money.163.com/11/0628/01/77JO79T900253B0H.html
环境曝光:
9、西安晚报: 陕西榆林一甲醇厂非法排污 毁百亩林地拒不整改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9241978_1.shtml
生态保护:
10、扬子晚报: 江苏4大湖之骆马湖面积缩水3/4 面临干涸危险(作者:宋金甫)
http://news.qq.com/a/20110628/000472.htm
环保人物:
11、京华时报: 奚志农:28年用镜头保护动物 永存遗憾的卫士
http://ditan360.com/RenWu/Info-87731.html
气候变化:
12、新华网: 气候变暖海藻跨洋 “生物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628/000466.htm
垃圾处理:
13、广州日报: 发臭的围城:北京的垃圾七环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lgs/110628/45894.shtml
深度报道:
14、每日经济新闻:淮钢被指环保投入过低 400户居民饱受8年污染之痛(作者:朱琼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628/4198958.shtml
15、中国证券报: 国内纸业龙头晨鸣纸业在海拉尔被指污染饮用水
http://news.sohu.com/20110628/n311880100.shtml
16、中国青年报: 城市频遭内涝 83.8%的人说原因是重地表轻地下(作者:肖舒楠)
http://env.people.com.cn/GB/15016904.html
环境评论:
17、现代快报: 西风:南京部分石化企业应尽快还环保欠账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6-28/074222717789.shtml
18、新华网: 别把海岸线变成“房岸线” (作者:孙瑞灼)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6/28/c_121592559.htm
19、观点中国: 填海建房,地球的血脉我们伤不起(作者:朱永华)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9_18399.html
一言堂:
20、光明网: 请珍惜生存环境(作者:刘杰)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6/28/7297134_0.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专家警示:未来水电开发大坝安全置首位
来源:中国电力网2011-06-28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3138
不能放松大坝安全这根弦
6月16日~17日,近300名大坝、水电专家学者齐聚“水电之都”湖北宜昌,共同研讨“高坝安全建设与管理”问题。
这是中国大坝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会议还为获得第一届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的张宗亮、冯学敏、赵剑明三位年轻人颁奖。
原水利部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出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坝协会名誉理事长陆佑楣,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金生等出席并演讲。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大坝安全与工程部主任PhuongNguyen、日本大坝中心主任TatsuoOhmachi结合本国大坝安全管理、抗震方法作报告。
大坝是水电开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谈及大坝,必然会涉及水电开发的一系列问题。
未来水电开发任务繁重大坝安全置于第一位
我国政府承诺:2020年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承诺意味着我国能源结构将有所调整,水电、太阳能、风电、核电将大踏步发展。但是在日本发生“3·11”大地震、核泄露后,全世界的核电发展速度放缓,中国也不例外。水电开发的担子因此而加重,其安全性更是被格外提到了重要高度。水电的安全更多的是大坝的安全,“大坝安全很重要,水电出了事故,不亚于核电站事故。”陆佑楣表示。
我国将要开发的水电大多集中在西部、西南部。“十二五”要开工建设水电项目1.2亿千瓦,开发任务繁重、建设条件复杂。正如水电专家潘家铮所言:穷山、恶水、高坝、大库、地震、滑坡、大断裂、深覆盖……没有一块好啃的骨头。对此,汪恕诚郑重告诫与会人员:“大坝建设始终要将安全置于第一位,这是历史的责任,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愧对祖国和人民!”
水电开发上限应放宽发挥大坝生态保护功能
针对当前社会上的水电 “争吵”,汪恕诚一再强调,水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清洁能源。“目前,水电是我国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成本最经济、电力调度最灵活的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最现实的、具有大规模发展能力的首选能源,是可持续的低碳能源。”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他建议水电开发的上限应放宽,可定在80%~85%。他的设想是: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2亿千瓦,开发程度达37%;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3亿千瓦,开发程度达56%;203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4亿千瓦,开发程度达74%;204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4.6亿千瓦,开发程度达85%;在2050年前达到4.6亿千瓦~5亿千瓦。 按此速度,每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对此,汪恕诚表示,水电的春天来了,但不希望人为搞成夏天,不能过热,步子要稳。
回应媒体对于三峡的一些看法,陆佑楣表示,常态整治河流,不能都纳入三峡工程中,算成三峡的后续工程。水电的矛盾不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这个好解决。但是目前的“争吵”是深层次社会矛盾与利益分配问题。
曹广晶更是用众多数据说话,证明三峡工程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来看,都是一项非常优异的工程。三峡电站建成至今,累计发电4514.0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6406.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311.05万吨;防洪效益达260亿元;航运效益2010年达8794万吨,相比2002年三峡通航初期增量达388.6%。保护生态环境又何尝不是水电工作者的心愿,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汪恕诚在水电发电、灌溉、防洪、旅游中,又添加了保护生态这一项。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大坝的生态保护性功能,保障流域的生态安全,并希望今后多关注生态安全、生态调度、生态流量、生态效益、生态功能等,并出现得越多越好,这才是适应现代需要建设大坝。
我国坝工技术世界领先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
据了解,高于5米、库容大于300万立方米的水坝,抑或高于15米的水坝,被国际大坝委员会定义为大坝;高于70米的大坝被我国称为高坝。
据贾金生介绍,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约为55万亿立方米,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5%,排在世界第六位。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151座,水库总库容7064亿立方米(未含港、澳、台地区),在世界上排第四位,占世界总库容的9.9%。但人均库容则比较落后。具体而言,我国已建在建30米以上大坝5443座,其中300米以上大坝有1座,坝高200米~300米间的大坝有12座,坝高在150米~200米间的大坝有27座,坝高在100米~150米的大坝有124座。我国的堆石坝、拱坝、面板坝、碾压混凝土坝的建设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坝工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管理方面处于与世界先进国家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但这样的佳绩也不能让人放松大坝安全这根弦。正如魁北克水电公司专家所言:“大坝被宣布为安全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风险,甚至是风险很小。零风险是不存在的。风险是无法完全去除的,所以请设法正确应对。”
2、“建坝设闸”不要沦为又一个江湖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2011-06-28 邓海建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3003
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江西认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拟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引发争议,江西官员回应称鄱阳湖建闸“江湖两利”,主要是为解决长江低水位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不会影响湿地生态。
对于“长江绿肺”该否建坝设闸,多年来声音各异。不管专家与地方部门如何澄清或推演,有一点是肯定的:改变,自然会带来连锁反应。何况,从流域上说,鄱阳湖不仅仅是江西的一个湖。
辩证地说,建坝设闸总有自己的理由,尤其是在鄱阳湖“近渴”惶惶的时候——但坝闸好建,未来难估。或者说,究竟以什么样的眼光取舍工程命运,攸关鄱阳湖上下游的冷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其面积占江西省湿地总面积的97%,在全球变暖加速的背景下,湿地是目前最重要的碳汇。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朱江担忧,“建坝蓄水使得四季水位的自然落差消失,诸如水华等污染事件将会出现。”
如果说自然生态终究是“明天”的事情,那么,沿江水域资源公平配置就是个最棘手的现实难题。在“后三峡时代”,这个命题直逼公共决策的理性核心。从河道航运到农业灌溉,从工业生产到城市生活,1.2亿人都仰赖这一江之水。一旦鄱阳湖建坝设闸,即便利大于弊,可以想见,长江沿途的诸多省市必将在利益焦虑下群起而效仿。有媒体报道说,事实上,不仅江西,湖南也加入了这场“抢水大战”——除了江西的鄱阳湖“湖控工程”之外,湖南的湘江水利枢纽工程先下一城。去年底,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宣布进入全面建设阶段,6年后,一座大坝将把湘江拦腰斩断;而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下游省份,都对新一轮的筑坝运动殊为忧虑。
一位北京的生态学者表示,“江湖自由联通”的生态学意义非常重要,“人类至今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认识只是沧海一粟。”潮涨潮落,月缺月圆。自然界的繁复多姿蕴蓄着诸多未知、却必须恪守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只可认知并敬畏的,一旦“人有多大胆”、“利有多猖狂”等意识逆流而来,历史迟早会用悲情主义的笔调,为无知与无畏记上苦痛的一页——当然,为这苦痛最后埋单的,未必是决策者、执行者,却一定是芸芸众生。
江湖就是这么个江湖,风里来雨里去。鄱阳湖的困境是诸多现代自然问题上的一个符号,在这个看不见的“江湖”,一张嘴、几枚公章、一群专家,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自然的淳朴风貌,是生命与美好的流逝。
3、三峡库区部分移民生活困难 若解决无效或成不稳定因素
来源:财新网2011年06月28日
http://policy.caing.com/2011-06-28/100273759.html
相当一部分三峡库区移民耕地不足,就业和生活困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新网】(记者 邓海)参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水利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目前三峡工程有七大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移民安稳致富问题。目前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人口124.55万人,其中农村搬迁安置人口54.75万人,目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耕地不足,就业和生活困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前述专家认为,尽管部分三峡移民生活困难的情况复杂,但受客观因素制约最大,因此特别需要政府部门出力。例如,三峡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4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耕地近三年来平均年产值每亩不足1000元,靠种地基本不能养活人。
三峡移民安置方式包括就地后靠和外迁,以就地后靠为主。在外迁的移民中,生活困难的也不在少数。民进重庆市委2010年12月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重庆市内安置的三峡水库外迁移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近年来一些移民家庭出现“因病、因残、因子女上学、因自然灾害、因市场风险”而致贫的现象。问卷显示,59.7%的移民认为现在收入下降,许多移民在访谈中认为实际生活水平比外迁之前降低,个别移民甚至认为“倒退了10年”。
民进重庆市委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重大消极影响的恶性群体性事件趋于减少,但是不满和怨气在移民中普遍存在,加之农村生产致富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外迁移民稳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由于对移民资产特性、资产收益及资产功能恢复、人力资本等考虑不足,特别是半淹城镇功能恢复具有广泛要求等特性考虑不周到,移民标准认定出现部分理解差异,部分搬迁安置遗留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在库区和大坝下游,出现次级河流水质呈下降趋势,水华集体爆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仍处在薄弱环节,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将是一个持久性问题。
地质灾害问题。三峡水库的年度性周期消落,将在很长时间内改变库岸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平衡,滑坡、崩岸等地质风险增加;库区建设期间的高切破问题同样影响人居安全。
清水下泄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库区流速减缓,导致入库水流泥沙沉降,出现清水下泄。清水下泄,将加剧对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冲刷,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崩岸加剧;洞庭湖、鄱阳湖湖区长期向长江倒流;长江航道也将意味河道冲刷发生部分改变。
运行管理问题。随着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管理与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三峡工程综合监测体系及水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满足三峡工程安全运行、综合管理和科学认知的要求。
综合效益拓展问题。目前长江中上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改变三峡工程的入库水、沙条件,明显改变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发挥。如何处理好长江上游水库群和三峡工程的联合调度,统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4、绿色榜样Vol.13: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
来源:搜狐绿色 2011年06月27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627/n311822944.shtml
绿色榜样第十三期:哈药总厂陷排污门 松下净水器砷超标
本期《绿色榜样》评选内容参考了6月10日至26月日两周时间里,53家平面及网络媒体的120余篇新闻报道。
6月初以来,来自台湾地区的塑化剂风波继续在海峡两岸发酵,除了众多饮料行业巨头之外,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力百汀等药品也卷入其中。目前这场翻版的“三聚氰胺”事件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国家质检总局也在一直更新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食品检出塑化剂的企业及其产品名单,广大网友应当及时关注;不久前卫生部发布的一则公告将媒体的注意力吸引到净水机行业中来:松下、3M、三菱等8家企业的11款进口净水机存在砷元素、菌落总数超标等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优秀的绿色企业也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由于市场对海上风电涡轮机的需求增加,德国能源巨头西门子公司(SIE)近期表示计划投资1.5亿欧元(约合2.14亿美元)用于风能研发;为配合"厦门市2011节能宣传周"开幕,当地沃尔玛超市承诺在6月份期间,每周三所有沃尔玛门店都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作为毫无争议的"油老虎"企业,各大工程机械厂商在面对绿色环保大潮的时候一筹莫展,而沃尔沃却另辟蹊径,举行了一场全国挖掘机操作手绿色节油挑战赛……
绿色榜样,有榜有真相,一起来看:
>>黑榜榜单<<
黑榜:第一名 哈药总厂
事件背景: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以下简称哈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令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出现“夏天不敢开窗,出门要戴口罩”、经常被一种怪味笼罩的特殊现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记者调查发现,20多年来,哈药总厂的“怪味”扰民已成为当地的一个“顽疾”:周边群众反映,媒体多次曝光,政协委员呼吁都收效甚微。
辐射面:★★★★★★★★★(9/10)
据哈药总厂网站介绍,哈药总厂是全国重点抗生素生产和出口基地,位列全国医药“百强企业”之首,主要生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30多种原料药和100多种制剂品种,产品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的所有区县,并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
在众多光环背后,哈药总厂这位国内抗生素原料药“龙头老大”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哈药总厂属于微生物发酵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而他们的生产工艺也决定了企业在生产时注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气。这也就是药厂怪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哈药总厂副厂长马杰说。
此项给出,9分。
杀伤力:★★★★★★★★★(9/10)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坦承,“气味治理有一定的难度”。国家有两个气体排放标准,一个是“排放口标准”,一个是“厂界标准”,根据监测,他们排放的气体的指标均低于这两个标准。
据怪味的来源是硫化氢等次生污染,硫化氢是在处理污水的时候产生的。多年来怪味一直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与此同时环境治理的费用逐年提高,以前每年5000万元左右,2011年环境治理的预算达到7000万元。”
据他介绍,2004年,哈药总厂开始上马气味治理设施,先后建立了多座气味处理设施。2009年和2010年,哈药总厂又投入1900余万元,将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封闭,将气味收集处理、高空排放。“随着投入增加,气味污染显著改善。近十年是一个持续投入和改善的过程。”马杰说。
此项给出,9分。
可控性:★★★★★★★★(8/10)
哈尔滨市环保部门在日前召开的哈药总厂超标排放整改情况通报会上通报,哈药总厂治污整改效果逐步显现。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在通报会现场向社会公众再次道歉。
据了解,哈药总厂治污整改效果逐步显现。其中,废渣问题已得到解决,建成危险物分类贮存设施,开始进行规范化贮存和处置;废气超标排放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经每天连续监测,从10日开始臭气浓度逐步下降,15日数据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废水超标排放问题已经有明显改进,经每天监测,自14日开始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已经降至500mg/L以下,达到与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商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此项给出8分。
上榜总分: 26 分。
黑榜:第二名 葛兰素史克
事件背景:进入6月以来,随着塑化剂污染影响面愈来愈广,已演变成全球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也不断更新受台湾塑化剂污染影响暂停进口的产品和企业名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通报,在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商品名:力百汀)中,检出其含有塑化剂成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即决定,立即停止该药的销售和使用,已进口上市的由企业召回。
辐射面:★★★★★★★★(8/10)
“力百汀”,化学名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李大魁说,混悬剂一般多用于儿科,因为混悬剂需要用水稀释服用,相比于片剂,更适合儿童。力百汀为一种广谱抗菌药,为处方药,主要用于上下呼吸道、生殖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此项给出,8分。
杀伤力:★★★★★★★★(8/10)
塑化剂本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塑料制品柔韧性增强;在食品加工中,为取得类似的增稠和柔化效果,则应使用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等混合制成的起云剂。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塑化剂DEHP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早在2006年9月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六届“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就曾明确提出,塑化剂DEHP是致癌物质。此外塑化剂还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此项给出,8分。
可控性:★★★★★★★★(8/10)
截止6月20日,记者从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省已在全面清查“力百汀”,各大药店未见有“力百汀”售卖。同时记者走访了太原万民、益源、荣华等各大药房,未发现有“力百汀”销售。药店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药是进口药,价格比较贵,很少有药店销售此药。此前药品主要集中在批发企业那里,他们直接销往各大医院,现在各企业已经接到通知对力百汀进行召回。
医院专家提醒,如果市民正在使用这一药品,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更换其他同样效果的药物。
此项给出6分。
上榜总分: 24分。
相关新闻:塑化剂蔓延至药品 葛兰素史克产品被叫停
黑榜:第三名 松下
事件背景:卫生部近日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不合格涉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公告》,检查结果显示,松下、三菱、3M在内的11款进口净水产品质量均不合格。其中,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Panasonic TK38MRF等7个净水器产品都存在砷超标的问题。
辐射面:★★★★★★★★(8/10)
多家国外知名品牌共11个型号的净水器在卫生安全抽样检查存在砷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以及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等问题。除松下外,此次抽检砷超标的产品还包括三菱丽阳可菱水株式会社生产的可菱水CP005型家用滤水杯、美国怡口净水公司生产的蓝飘尔厨房净水器、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3款雅尔普净水器等。
此项给出,9分。
杀伤力:★★★★★★★★(8/10)
砷是饮用水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是少数几种会通过饮用水使人致癌的物质之一。饮用高浓度砷的饮水会导致肺癌、肝癌、膀胱癌、肾脏癌、大肠癌等疾病。重庆晚报记者查询到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一篇名为《饮水中砷超标的危害》的文章中,有如下表述,长期饮用高砷水,不但直接危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对下一代人口质量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
此项给出,9分。
可控性:★★★★★★(6/10)
检测机构专家及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些材料中,最有可能导致砷超标的是活性碳,因为活性碳的原材料或制作工艺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污染,而含有微量的砷。另外,合金材料也可能是砷超标的根源所在。据记者了解,最近有关净水器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净水行业委员会已向有关标准管理部门提出了包括净水器的生产、维修以及膜技术等13项国家标准和21个行业标准的制定申请。按规定,如果消费者已购买上述11款不合格产品,可向企业要求退货。
此项给出,8分。
上榜总分: 26分。
>>绿榜榜单<<
绿榜:第一名 西门子
事件背景: 由于市场对海上风电涡轮机的需求增加,德国能源巨头西门子公司(SIE)近期表示计划投资1.5亿欧元(约合2.14亿美元)用于风能研发。
创新性及阶段成果:★★★★★★★★(8/10)
西门子风力发电部门行政总裁詹斯-彼得•索尔(Jens-Peter Saul)称,该公司将在丹麦的布兰德与奥尔堡两个城市开设研究机构,并提高丹麦的整体装机能力,以满足整个欧洲海上风电项目的需求。"我们对研发及扩建的投资有利于向全球推广我们的产品。"
此项给出,8分。
影响力:★★★★★★★★(8/10)
作为全球知名风机制造商,西门子风能公司的技术享有盛名。西门子风能公司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能源领域的一个主要分支,西门子风能公司员工超过8.8万名,西门子能源领域2010财年的利润为47亿美元。近几年来,西门子在新能源领域飞速发展,西门子风能业务也遍及世界主要地区。为保持并扩大在海上风能设备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西门子不断开发和研制新产品。
此项给出,8分。
上榜总分: 16分。
绿榜:第二名 沃尔玛
事件背景:为配合"厦门市2011节能宣传周"开幕,当地沃尔玛超市承诺在6月份期间,每周三所有沃尔玛门店都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创新性及阶段成果:★★★★★★★★(8/10)
沃尔玛现场工作人员说,自2008年"限塑"以来,沃尔玛全国门店数量增加了2倍多,但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却只有以前的1/10。"顾客即便忘了自备购物袋,我们也不会提供塑料购物袋,花钱也买不到。"
此项给出,8分。
影响力:★★★★★★★(7/10)
每年4月是“沃尔玛地球月”,而2011年的主题是“无拘无‘塑’,‘袋’动环保”。沃尔玛向顾客赠送环保袋,鼓励消费者多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以绿色行动来保护地球。
6月么每周三的厦门门店举行的"无塑料购物袋日"同时也是为"限塑"三周年推出的,沃尔玛及沃尔玛旗下好又多的所有厦门门店,都将参与活动,以倡导更节能的生活方式。
此项给出,7分。
上榜总分: 15分。
相关新闻:沃尔玛为节能环保 每周三将不提供塑料袋
绿榜:第三名 沃尔沃
事件背景:著名建筑设备制造商沃尔沃公司6月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宣布,“掘战达人”沃尔沃杯首届全国挖掘机操作手绿色节油挑战赛正式启动。目前中国拥有近400万台工程车辆,其中包括90万台挖掘机械,由于驾驶员的造作技术以及熟练度各有差别,造成挖掘机的平均耗油量会相差10%之多。
创新性及阶段成果:★★★★★★★(7/10)
据统计,每天有80万台挖掘机同时作业在全国各地,如果每个操作手都坚持使用节油理念的操作方式,并以专业技能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就意味着每年至少节约14.4亿公升的燃油,相当于减少了376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本次全国大赛以节油降耗为主题,将竞技比赛和节油驾驶培训相结合,面向中国逾百万名挖掘机操作手。比赛期间,沃尔沃建筑设备将引进全球先进的节油驾驶培训,令所有报名的操作手不虚此行。
此项给出,7分。
影响力:★★★★★★★(7/10)
作为毫无争议的"油老虎"企业,各大工程机械厂商在面对绿色环保大潮的时候一筹莫展。而沃尔沃却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基于人文关怀的绿色节油之路。这次大赛是沃尔沃建筑设备在中国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个重大里程,公司希望在积极承担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同时,鼓励更多人参与低碳建设,构筑绿色未来。
此项给出,7分。
上榜总分: 15分。
【“绿色榜样”栏目介绍】
2011年,搜狐绿色频道再上路!我们继续“负责的媒体”的路线,引领并推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
2010年“首届中国绿金奖”从11个行业的106家企业中评选出了15个绿色榜样企业。4个月过去了,哪些企业继续践行着他们的绿色承诺?又有哪些企业不顾社会责任,破坏生态环境,置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于不顾?搜狐绿色频道推出全新周刊类栏目——绿色榜样。
我们将回顾各企业一周相关新闻,打造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绿色环保榜单。我们坚信:有榜有真相!
5、中石化南化公司5年欠缴污水处理费8000余万
来源:扬子晚报2011年06月28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6-28/3140613.shtml
日前,南化公司因硫酸气体泄漏、超标排放工业废水、6个已建成投产项目没有通过环评验收以及“十一五”污染物减排任务未完成等严重环保问题被环保部门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决定暂停该公司11个新项目的环保审批。23日,副市长罗群、陆冰同时约谈南化负责人,要求企业须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清理干净,方得批准新上项目。
据负责征收自备水源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透露,南化公司除了环保部门所指以上“欠账”外,还有一笔巨额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至今拒缴欠缴。2006年仅缴纳80万元,2007年分文未缴纳,2008年仅缴纳50万元,而该公司2006—2008年应缴纳的城市污水处理费估算超过3000万元,其中该公司利用政府这项政策已向居民用户收取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达1000万元等。经测算,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累计拒缴欠缴城市污水处理费约为8000多万元。
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南化公司拒缴欠缴城市污水处理费的行为已涉嫌违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和个人有下列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1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二)截留代收的财政收入;(三)其他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行为”。下一步征收管理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执法,对南化公司拒缴欠缴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进行清欠。(龚节宣 杨娟)
6、全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省间最大差距竟126倍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2011-06-28
http://news.china.com.cn/env/2011-06/28/content_22871327.htm
上海人均水资源量比北京要少,但水资源费却低于北京
作为水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省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却能差到126倍,这看上去不可思议。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独家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组了解到,我国各地水资源费的收取标准差异过大,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标准普遍偏低,不利于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上述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昌敦虎博士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向记者举例道: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2010年生活用水的地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最高是北京,为1 .26元/吨,最低的是江西,为1分钱/吨,较低的还有青海,为2分钱/吨,最大差距达126倍。再看2010年工业用水的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北京为2.3元/吨,江西为2.5分钱/吨,差距超过90倍。
据上述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介绍,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于水资源费征收体制没有理顺。
“各地收费标准差异很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水资源费定价权在各省、市、自治区,各省、市、自治区规定的留成比例存在差异,造成其对征收水资源费的政策目标的认识也不同。”马中教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按照1:9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之间水资源费的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确定。“水资源费的定价权在省级主管部门,而征收却在各市、县。由于对该项费用市、县提留的部分差别很大,因此其对征收的关注度不一;北京、天津等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较高,与其直辖市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水资源费定价和征收、使用的级别重合度高。”马中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很多省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过低,我国水资源保护从经费上来说已经面临全国性的挑战。水利部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水资源费征收总额共73亿元,而全国用于水资源保护的投资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可以说这项费用贡献于水资源保护的比例非常小。
“例如,2010年黑龙江全省水资源总额仅为2亿元左右,分配到各县的用于水资源保护的经费平均只有30万元,根本远远不够支出的。”黑龙江省水利厅水政处副处长彭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钱目前只够做一些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的工作。 课题组认为,随着水资源日益稀缺,水资源费肯定需要进一步调整,为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全国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和规模都应有所提高。
“不过由于经济水平、居民收入、工业发展程度等不同,水资源禀赋并非决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唯一因素,我国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需要统一也不可能统一。”昌敦虎表示,尽管如此,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体系中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水资源费与人均水资源量关系不明显。他举例说,比如上海,其2008年的人均水资源量比北京要少,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却低于北京“这一点应在接下来的改革中逐步完善。”他说。 记者 文婧 北京
7、江苏环评听证会须邀请“反对派”代表
来源:中广网2011年06月27日
http://news.cntv.cn/20110627/110460.shtml
中广网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杨守华 江苏台陈凌云)江苏省环保厅近日下发通知,今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听证会必须邀请“反对派”代表,听证笔录将成为环保部门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
《通知》对公众参与听证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对选址敏感、影响面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必须在环评阶段召开听证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据介绍,听证会应该在环境信息公开及公众意见问卷调查工作完成后召开。
在环境信息公开方式的选择上,要保证听证代表层的广泛性,还要充分考虑不同观点、意见的代表性,听证会必须邀请持反对观点和意见的代表。环保部门应把听证笔录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在报送环评文件时,听证笔录需作为附件材料一并报送环评审批部门。
8、江西省力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年底立项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2011-06-28于垚峰
http://money.163.com/11/0628/01/77JO79T900253B0H.html
昨日 (6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西省政府专题研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工作》会议纪要发现,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代省长鹿心社均作出指示,务必确保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年内立项。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主任朱来友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优化江湖关系,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
6月23日,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主持召开省政府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省委书记苏荣、代省长鹿心社均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作出指示,要求“务必年底立项”。
不过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副主任齐红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底务必立项”只是一个计划,需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审批,通过才能立项。
齐红认为,这也是当地政府领导给各部门施加压力,督促各部门高效率工作,从而确保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年底立项。进入6月,江西省在北京密集举行鄱阳湖水利枢纽的相关活动,包括评估会、研究报告会等一系列会议,同时,江西省水利厅负责人也在拜访水利专家院士。
9、陕西榆林一甲醇厂非法排污 毁百亩林地拒不整改
来源:西安晚报2011-06-2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9241978_1.shtml
位于榆林榆神工业园区的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甲醇厂,因乱排工业废水废渣导致100多亩林地被毁,大片土地遭污染。尽管环保部门已于一月前下达限期整改令,但甲醇厂目前未有任何改善举措。
6月16日,记者随同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榆林榆神工业园区时发现,在距离这家甲醇厂南侧不足1000米的林地内,到处是黑漆漆的废煤渣和混浊的废水。现场凌乱地散落着排水软管,车辆进出的道路是装载机毁林后修出来的,废煤渣所覆盖之处的大片沙柳等植被已被毁,林草浸泡在废水里有的已经枯死,有的奄奄一息。记者一行粗略估算了一下,被这些废水废渣毁掉并污染的林地超过了一百亩,而这片林地处于毛乌素沙漠,其植被能成活相当困难。
面对这一“偶遇”的污染问题,随行的榆阳区有关领导迅速进行追查,并确定污染源来自附近的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甲醇厂,该甲醇厂乱排废水乱弃废渣的行为严重违法,而当地环保部门早在一个月前就向该厂下达了限期整改令。
记者获悉,当地环保部门早在5月6日就接到群众对这家甲醇厂污染事件的反映,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该厂的工业外排废水从14号观测井溢出后用导流管导流至沙地,利用沙地渗坑排放部分工业废水;工业固废(粉煤灰、炉渣)倾倒在场区外贮存,且贮存场所无任何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5月17日,环保部门就上述环境违法行为向甲醇厂下达限期整改函,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在6月30日前修复14号观测井,并对已经流出的废水予以清理,立即启用新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场,同时对旧渣场恢复原状和植被。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环保部门的调查及有关方面的监督,均未能促使这家企业有改善举措。对此,榆林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员昨日表示,如果甲醇厂不能在限期内作出整改,环保部门将对其依法立案处罚,甚至关停。
10、江苏4大湖之骆马湖面积缩水3/4 面临干涸危险
来源:扬子晚报2011年06月28日 宋金甫
http://news.qq.com/a/20110628/000472.htm
如果最近几天还没有外水,那么位列江苏四大湖之一的骆马湖将全部干涸掉!记者昨天获悉,自去年9月中旬以来,骆马湖湖区周边地区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大幅减少,遭遇了自1999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水位临近死水位,湖区水面大面积萎缩,湖区最深处水位仅有四五十厘米。而地跨徐州、宿迁两市接合部的骆马湖,平均水深曾是3.32米。
湖底成草原,有人捡沉船废铁卖钱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骆马湖南侧的洋河滩附近,虽然目前正处于开捕季节,避风港里还是停靠着不少船。一位渔民说,由于水位不断下降,避风港的出口水位只有二三十厘米深,避风港里的船根本出不去,而外面的捕鱼船也进不来。
走入湖底,触目皆是湖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临近湖水处,水草覆盖在地面上,踩上去就陷下去一个脚印。而在湖底一些较高处,已长出了二三十厘米高的青草,土质也硬硬的,踩上去如同在陆地,水草遭太阳暴晒已枯萎。湖水退去后,随处可见腐烂的小鱼。一艘小舟搁浅在水草覆盖的湖底,放眼望去,犹如一片沙漠。几艘执法人员使用的快艇也搁浅在湖底。
一路向西,随处可见在湖水退去后在湖底“淘金”的人。一艘大船上的老师傅告诉记者,以前水深的时候,船只碰撞总会掉下去一些东西,现在水退下去了,就有人摸这些东西卖钱。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一支船舵说,这就是淘金的人摸到的,就是卖废铁也能卖200多元。在不远处,有四五个人正在湖区拿着铁锨挖着、用锤子敲着一个船形的东西,附近的渔民说,这是在对以前沉没的船只进行清理,敲打下来废铁、钢筋之类的。
渔民无奈开着挖掘机进湖拾死鱼
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建益介绍,截至6月21日,初步统计渔民的直接损失就在2000多万,一些渔民多年的积蓄一下子赔了进去。
张建益这些天一直和渔政人员呆在湖区。看着渔民们的损失,张建益异常着急。骆马湖新沂湖区围网全部干到了地面上,由于地面松软,船没法进去,于是,一些渔民开着挖掘机进湖,把死鱼拾起来。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湖区干旱对渔民渔业生产的影响,省海洋与渔业局决定将7月1日开湖捕鱼提前到6月16日开捕,以减少渔民的损失。
而让张建益更为担忧的是,骆马湖干涸萎缩,将给湖区的生态带来灭顶之灾。他说,一些水中的浮游生物死亡后,再想恢复,至少要三五年。
如果再没有水补进来,这个湖将全部干涸
张建益分析,造成骆马湖如此严重的旱情,主要是近八九个月来持续的干旱,而上游又没有来水。随着农业灌溉用水,宿迁市区中运河航道补水,湖区现有的余水将不断减少。
据张建益介绍,骆马湖正常水面面积近400平方公里,目前湖区水面只剩下从湖滨浴场到安家洼大堤南侧约10万亩的水面,只有原来水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就是这些水面,低洼处水深也只有四五十厘米。
张建益说,由于现在骆马湖四周都在向外放水,水流量在每秒近80立方米,以保持农业灌溉用水和中运河的航运。他担忧,如果五天左右再没有外水补给,骆马湖就会没水了。
现在,张建益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最近几天内,山东能下一场大雨,这样,就能给干渴的骆马湖迅速补水。张建益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长江经过8次翻水给骆马湖补水,但即使真的翻水,水也不一定过得来,因为沿途很多地方干旱严重。
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徐州宿迁地区最近有雷阵雨天气,但恐怕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还是无法为骆马湖“解渴”。
11、奚志农:28年用镜头保护动物 永存遗憾的卫士
来源:京华时报2011-6-28
http://ditan360.com/RenWu/Info-87731.html
中国低碳网讯 6月16日中午,在一家餐厅吃过饭后,奚志农四处找着开关,关掉了已经没有人的房间里所有的电灯,随后一把拉开窗户,使劲儿吸了口外面涌入的空气。空气里带着夏日独有的潮湿和热度,有人奇怪地看着这个吹热风的人,奚志农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边大步向外走边说:“大自然是最好的空调,空调还是尽量不开的好。”观望他的人看到一身迷彩装一闪而过,绿T恤上印着两只大大的猴子。他们可能不知道,那是滇金丝猴,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而奚志农是第一个清晰拍到这个充满灵性动物的人。
从来没有人知道野生白暨豚是如何生活的,没人见过它们在长江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样子,没人知道它们怎么进食,怎么繁衍,没人知道它们吃什么,从来没有人知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奚志农
首次拍摄到滇金丝猴
1983年,19岁的奚志农在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鸟类专家王紫江引荐下,加入了科教片《鸟儿的乐园》的摄制组,担任摄影助理的助理。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野生动物摄影”的概念,为了拍鸟,摄制组从动物园请了位技师,技师负责弄顺鸟毛,再用绳子将鸟拴在树上,以供拍摄。画面中,一切都很美,但美丽的背后是鸟被绳子死死拴住而欲飞不得的无奈。看着天上飞来飞去的鸟,奚志农不理解,明明有飞鸟,为什么不去拍呢?
“我一定要拍自由飞翔的鸟。”奚志农的人生旅途从此有了方向:拍摄自由的动物,保护动物的自由。
1992年,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龙勇诚研究院启动了一项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项目,此时,奚志农正在云南省林业厅宣传处工作,已经有了近10年野外摄影经历,他也应邀加入项目进行野外拍摄。
滇金丝猴是一种生活在滇藏之间海拔3200米至4700米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物种,总数仅有1000到1500只。
研究团队在白马雪山搜寻滇金丝猴的踪迹,然而在茫茫群山中寻找一群金丝猴谈何容易,团队数度上山,在海拔2000多米到4000多米搜寻了一年多都毫无线索。1992年一个冬天,当研究团队又一次失望地爬回营地时,突然发现了新鲜猴粪。奚志农和同伴们兴奋地沿路寻找,20多分钟后终于发现了一群滇金丝猴,奚志农扛起摄像机,打开开关、推动焦距……镜头里,一个猴子家族在落叶松枝休憩,大公猴端坐在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啃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两边,其中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可爱的婴猴,奚志农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对不起,让你看到血腥
1995年,云南省德钦县政府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这将直接威胁到滇金丝猴的生存。奚志农在向当地政府反映无效的情况下,向中央写了一封反对砍伐的情况说明信。在信中,奚志农毫不忌讳地称这种行为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奚志农没想到,自己凭着一股热情写成的一封信居然真的制止住了砍伐,保住了这片滇金丝猴的家园。
但奚志农却失去了自己在政府部门的工作。1996年5月,北京接纳了这位勇敢的卫士,他成为央视《东方时空》的一名记者,投入大量精力关注、报道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
1997年12月、1998年7月,奚志农两次进入可可西里,他拍摄到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后来电视台又策划了《新闻调查——藏羚羊之死》,拉开了保护藏羚羊的序幕。
目睹过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杀戮后,奚志农最终离开了《东方时空》,全身心投入到野生动物摄影和保护工作。2002年,奚志农在北京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通过影像来传播环保的理念。
“很抱歉,记录这么美丽的世界,记录这么美丽的动物,却不全是让人神往的美丽的镜头,对不起,让你们看到这么血腥的内容。”说这话时,奚志农展示的是一组藏羚羊的杀戮现场,8只被剥去皮的藏羚羊尸体出现在镜头里,“很多是怀孕的母羊,它们的孩子还在肚子里,还有些已经生下来的小羊,也这样死去了。”摄影不再是个人喜好,而成为一种社会责任,通过讲堂和摄影展告诉人们动物世界的样子,成为了他主要的人生内容。
没人知道,它疯了
除了盗猎,经济发展给野生动物的威胁也正隐隐而来。
2000年,云南丽江。一片原始森林遭到砍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旅游度假村。度假村里有一只不怕人的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在自然环境中只吃松萝,这个猴子很奇怪,给香蕉也吃,给花生也吃,平时就喜欢爬上一架拖拉机,晚上也睡在拖拉机上,白天有人要开拖拉机时,它还会拦住不让走。”奚志农说。
游人非常喜欢这只不怕人的猴子,争先恐后地跟它合影,旅游区方面更是乐不自胜,白白多了一个旅游项目。一家媒体还专门拍了人跟猴子的合影后写了篇稿子,说这种现象证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
5月,奚志农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为这只滇金丝猴拍了组照片,奚志农了解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一夫多妻,公猴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得到母猴,这个公猴不幸失败了,只能离开原来的群体。如果过去森林大片绵延,它还有机会去找其他的猴群,但现在森林没有了,它再也找不到同伴了,只能在度假村游荡。
奚志农把这只孤独的滇金丝猴的照片发给昆明动物所一位专家,专家看了照片后说:这个猴子疯了,他没有同伴,所以把拖拉机当成了同伴。
2006年,奚志农两度重回青藏高原。
奚志农拍下了许多野生动物走过青藏公路的照片,还有在铁路大桥下面徘徊的藏羚羊,藏羚羊和青藏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同出现并不罕见,拍照很顺利,但奚志农的心情却沉重起来。短短一周,他在青藏公路上看到了两头藏羚羊的尸体。
“由于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原因,青藏高原很多地方都围上了铁丝网,这种网是带刺的,野生动物为了能过去,就不得不跳过这种铁丝网,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扎住挂在网上。”奚志农说,他的镜头里,一只普氏原羚正轻盈地跳过一个铁丝网,画面很有动感,远处的蓝天,刚刚跃过铁丝网的普氏原羚眼神清澈如水。
淇淇:孤独地离开世界
对很多动物,奚志农怀有责任感,还有机会努力去保护,但对于有些动物,奚志农说:“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了。”
淇淇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只白暨豚,自1980年被渔民从长江中捕捞上来后,带着捕捞造成的重伤,淇淇被送到武汉,大难不死后,淇淇孤独的在人工水池里生活了22年后死去。
照片里,淇淇在水中向镜头仰起脸,笑眯眯的样子,偌大的水池,空空旷旷。淇淇死后,再也没有人见过活体白暨豚。
“从来没有人知道野生白暨豚是如何生活的,没人见过它们在长江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样子,没人知道它们怎么进食,怎么繁衍,没人知道它们吃什么,从来没有人知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奚志农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奚志农在一次小学生的环保课中,对孩子们讲中华鲟的故事。
中华鲟是长江独有的洄游性鱼类。它们每年10到11月从大海游回长江上游产卵,幼鱼次年4到5月陆续到达长江河口游向大海。经历10到15年发育成熟后再返回长江繁衍后代。
“孩子们,中华鲟妈妈为了生育小宝宝,有一年的时间顾不上进食,从大海回到长江,但现在,由于长江出现了很多污染,噪音、江湖阻隔、围网养殖、挖沙采石还有修起的大坝等种种险境和阻隔,它们延续千年的回家梦快要破碎了。”
台下的孩子睁大了眼睛,一片安静。
“你们长大后,要记得保护我们的山川河流,如果你们是建筑师,能不能少建一些破坏大自然的工程呢?”
“能!”孩子们齐声回答。
你知道动物有多怕人类
“你拍了这么多野生动物的照片,有没有野生动物给你带来过危险?”有人问过奚志农。
“从来没有,现在的野生动物多害怕人你想象不到。”奚志农回答。
在青藏高原,奚志农吓跑过一只狼。当时,奚志农无意中拍到了一只狼正在准备吃一只在种群竞争中死去的藏羚羊,奚志农看到狼的时候,藏羚羊的尸体已经被狼撕扯开了,但一看到人的出现,这只狼表现得非常害怕,但食物在前,它又非常不愿意离开,所以,吃肉的时候一直在用余光紧张地盯着奚志农,时不时还会后退一下,或者咬上一口跑远一点吃。最后,害怕的狼还是叼着一块骨头跑了。奚志农的镜头里,这只狼的表情没有半点凶恶,只有一脸的惊恐。
“中国很多地方对野生动物的伤害非常大,所以中国的野生动物通常更怕人。”奚志农说。
■个人简历
奚志农:1964年生,云南大理人,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家和环保主义者,他首次拍摄到清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并保护了它们所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远离城市,用28年的时间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
12、气候变暖海藻跨洋 “生物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新华网2011年06月28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628/000466.htm
[导读]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威胁大西洋鱼类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后果不堪设想。
一些欧洲研究人员日前表示,伴随气候变暖,一种生长在太平洋的海藻80万年来首次出现在大西洋。
他们担心,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威胁大西洋鱼类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后果不堪设想。
10个国家的17个海洋研究机构近期投入一个名为“克拉梅”(CLAMER)的项目,以调查海洋生物现状。
研究人员发现,伴随气候变暖、海冰消融,一种微小的太平洋海生浮游硅藻在洋流作用下漂过北冰洋,80万年来首次“重返”大西洋。
另外,去年5月在西班牙和以色列附近地中海水域拍摄的静态画面两次捕捉到一头灰鲸,而这一单体所属的物种在大西洋已经销声匿迹300年。研究人员推断,这头鲸应该是在夏季北冰洋海冰消融时,沿新出现的水道从太平洋游向那里。
“我们现在收到信号,两种生物跨越了北冰洋的开阔水域。”项目带头人、荷兰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卡特娅·菲利帕尔说,那种灰鲸自1700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大西洋而没有被发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换句话说,对大西洋生态系统而言,它属于外来生物。
研究人员警告,大西洋和太平洋各自的海洋生物如若“相遇”,不啻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按他们的说法,考虑到洋流和风向作用,海洋生物从太平洋抵达大西洋更为容易,反之则困难得多。
英国阿利斯特·哈维爵士海洋科学基金会教授克里斯·里德说,“现身”大西洋的太平洋海藻可能已经远漂至美国纽约。
“它是潘多拉的盒子。我们会发现更多物种从太平洋来到(大西洋),”他告诉路透社记者,“而外来物种涌入对北大西洋的渔业构成极大伤害。我们已经跨过了门槛。”
里德说,根据化石记录,太平洋生物上一次进入大西洋是在大约两百万年前,随即出现一次大规模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彻底改变了北大西洋的生态系统。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伴随海水温度升高,越来越多海洋生物被迫“北迁”。譬如,短短20年间,北海鱼类物种已从60种增加至80多种。
而对三面为陆地所围绕的地中海而言,那里的喜冷鱼类似乎无处可去。研究人员推测,气候变暖推升海水温度,到2060年,地中海75个物种中三分之一面临绝迹危险,6种将彻底灭绝。
13、发臭的围城:北京的垃圾七环
来源:广州日报2011-6-28
http://dialogue.banyuetan.org/dh/lgs/110628/45894.shtml
王久良的“垃圾围城”:在Google Earth上,中间为北京市,四周的黄色标志为王久良拍摄过的垃圾场。
长年拍摄“垃圾围城”的摄影师用黄色标签将自己拍摄过的非法垃圾填埋场标注出来:在北京中心城区外,密密麻麻的标签已形成了一个黄色的“七环”……近日,一个名为“垃圾围城,北京——一个摄影师眼中的映像”的网帖引发大量网民“围观”。北京周边非法垃圾填埋引发反思:对于垃圾,我们难道只能焚烧和填埋?
网曝北京垃圾围城成“七环”
这个题为“垃圾围城,北京——一个摄影师眼中的映像”的网帖仅在天涯论坛上就获得超过13万次的访问和700多条评论。
垃圾填满的几十米深的大坑、生活在“垃圾圈”中的人们、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肆虐的蚊蝇和垃圾中觅食的奶牛……网帖中摄影师用图片语言默默讲述着这一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在一张卫星地图上,长年拍摄“垃圾围城”的摄影师王久良用黄色标签将自己拍摄过的非法垃圾填埋场标注出来:在北京中心城区外,密密麻麻的标签已形成了一个黄色的“七环”。
“我自己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的就有四五百处。”王久良对记者说,这些非法垃圾填埋场主要分布在北京中心城区外一些区县的农村地区。
令人痛心的是,这并不是北京特有的,在很多其他地方,这已经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非法垃圾场——灰色产业链
在王久良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两处非法垃圾填埋场。
进村不到2公里,一股浓烈的臭味就扑鼻而来。“这里是一家养猪场。”王久良指着一大片平房对记者说。穿过养猪场附近的一片树林,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垃圾场进入视线。在北京夏季的滚滚热浪中,垃圾产生的腐败味道几乎让人窒息,密集的苍蝇瞬间将所有进入的人包围。记者看到,垃圾场上堆满了装着垃圾的塑料袋和混凝土块,在垃圾场的一角还有很明显的焚烧痕迹。
距离这里不到2公里的另一处非法垃圾填埋场则已发生了让人欣喜的变化。虽然垃圾场周围的树木上依然挂着各种塑料袋,但垃圾场大部分已经被沙土掩埋,只有零星新倾倒的垃圾,也没有第一处垃圾场的腐臭味。
王久良介绍,这些非法垃圾处理场的经营者实行着“租地-回收-分拣-填埋”这一模式。
如何走出垃圾“围城”困境?
“填埋对土地资源破坏太严重,相对而言,焚烧可以节省90%土地。”垃圾处理专家王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焚烧并不是垃圾处理的上选,但对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是相对优于填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毛达建议,垃圾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走综合处理的路线。
虽然北京早在多年前便试点推行垃圾分类,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哪个颜色的垃圾箱对应哪一类垃圾没标明”……不少网民“晒”出了自己遇到的尴尬局面。“上策是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中策是把垃圾转化为资源;下策是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率。”发帖的网民“安徒生在此”建议。
此外,专家建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就应将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纳入统筹规划的范围。
14、淮钢被指环保投入过低 400户居民饱受8年污染之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06月28日 朱琼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628/4198958.shtml
由于历史原因,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周围的规划布局不合理,淮钢的噪音与粉尘污染问题多年来不能得到根治,已经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当居民们要求调看淮钢的环评报告时,当地环保局虽早已发现淮钢的污染问题,却以“环评报告涉及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
事实上,受污染影响的居民区原本规划的是工业用地,已在政府的拆迁计划内,却因巨额拆迁费用无人接手,一直拖延至今。
6月18日,细雨纷飞。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福田村46岁的戴学飞望着一墙之隔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钢),充满惆怅与愤懑。
3天前,他74岁的父亲戴士显因肺气肿去世。几年来,与淮钢相邻的福田村约有40多人感染呼吸道疾病,部分村民相继死去。此外,村里还不断发生白血病、癌症等奇怪病症。村民们将源头指向了淮钢的污染,几年来,他们不断找到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但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村民们认为,利润8亿多的淮钢没有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治理废气和噪音污染。
但淮钢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等几名中层管理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所有项目建设都拿到了环评报告,并通过不断改造,各项排放均达标,现在为零污染企业,只是偶尔才会出现故障,造成短时间环境污染。
沙钢集团官方网站公开披露显示,今年4月,沙钢股份[8.55 -2.62% 股吧](002075,SZ)通过借壳*ST张铜实现上市,占淮钢63.79%的股权,淮钢成为上市公司沙钢股份的核心资产。沙钢集团持有沙钢股份74.88%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1
部分居民莫名患病
74岁的戴士显去世,村民们普遍认为,是淮钢常年排放的粉尘、有毒气体,以及每天几乎24小时的噪音所致。
6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福田村居民区内,能间歇听到相隔十几米的钢厂传出的刺耳噪音。与此同时,淮钢厂区的几座烟囱不时冒出灰褐色的烟尘,并向远方飘散,不时会闻到刺鼻的气味。
粉尘导致整个居民生活区的建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在不少居民家里,原本蓝色的纱窗由于吸附灰尘过多,变得又黑又厚,几乎不透光。而在厂区不远的庄稼地里,部分黄豆禾苗莫名枯萎,部分玉米的叶子枯黄一片,长不高。
村民们说,淮钢厂区间歇性传来的刺耳噪音过于巨大,导致村里的小孩晚上无法入睡,上课普遍打哈欠。而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离开这里,或租房,或到亲戚家复习。
村民沈伟的母亲58岁,因噪音常常感到心发慌,上月出现狂躁状态。沈伟带着母亲到医院检查,却发现没有任何疾病。一旦远离噪音,母亲就恢复正常。据医生介绍,这是由于生活环境太嘈杂,他母亲才会出现这样的病症。
与噪音带来生活上的麻烦相比,粉尘造成的各种呼吸道疾病让村民更感恐惧。据福田村5组村民介绍,淮钢每天生产量大,原料特别多,上空的有毒粉尘“像下小雪一样往下掉”,村民们连衣服都不敢晾在室外。此外,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村民中已有13人患哮喘病,10人患骨痛病,3人患肺气肿,“我们时常感觉喉咙里卡着什么”。
而据福田村6、7组村民统计,两组不到100户农户家中,共有20多位村民莫名患上肺气肿、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其中已有10多人死亡,还有一些村民患有肝癌、心脏病等各种疾病。
让村民恐惧的事情还有淮钢频频突发的爆炸事件。由于与居民区距离近,不少民房墙体被震裂。据居民介绍,2004年夏季,淮钢炼钢的电炉发生爆炸,造成了2人死亡,多人受伤;2007年8月,淮钢煤气管道发生爆炸,造成4死1伤;2010年2月连续两天发生爆炸……
2
环保局:商业机密,不便公开环评报告
淮安市环境检测局在一份落款时间为2010年1月25日的《关于淮钢环境污染问题的答复》中称:“由于历史形成的淮钢公司周围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淮钢的噪音与粉尘污染问题还未能得到根治。对淮钢转炉和空压站的厂界噪声进行现场监测发现,夜间转炉厂界超标排放。”
“钢厂与居民生活区距离在10~17米,不知这样的规划如何出台的?”福田村村民一直质疑,并要求调阅淮钢的环评报告。但环保局回复称,“环评报告书由于涉及淮钢公司投资项目中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涉及行业竞争,不好满足上述要求。”
6月20日,记者随居民来到环保局。居民再次要求查看淮钢的环评报告,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淮钢是大厂,项目众多,有的是国家审批,有的是省里审批,有的是市里在审批,不方便拿出来。
村民问起淮钢厂房为何与居民区如此近时,这位负责人称,这个需要问规划局,他们也不清楚相关情况。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他将记录下居民反映的问题,提交公安局,环保局将配合公安局,协助现场调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接受采访时表示,钢厂等排污企业与居民应该有一定距离,但具体距离多远,要根据环境部门对钢厂临界处的环境监测来确定距离。
“我们环保完全达标,为零污染企业。”淮钢办公室、生产安全处等几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淮钢的噪音完全达标,粉尘回收利用,为零排放企业,并称淮钢所有的项目都得到了环境部门批准,均有环评报告。
6月21日,淮钢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由环保局出具的环评报告和年度环境监测报告。文件显示,淮钢与居民区相邻的转炉厂、电渣重熔、氧球罐等工程项目均获得国家相关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以及批复。
此外,2011年4月25日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对淮钢的监测报告显示,淮钢的噪音、粉尘排放等均达标。比如,在厂界处噪音一项,测得临界处其中一处的噪音为昼间63.7分贝,夜间54.3分贝。数据虽然达标,但与白昼噪音标准值(65分贝)只低1.3分贝,夜间噪音离标准值(55分贝)只差0.7分贝。
“谁相信那些数据?”福田村一位居民表示对这些数据非常不信任。从2004年开始反映问题,环保局屡次抽查,都发现问题确实存在,但至今得不到解决。
据环保局2010年1月回复居民的文件显示,几年来,淮钢投资3400多万元对环境污染各个环节进行治理。村民认为,如今淮钢年销售额上百亿,利润丰厚,但对环保的投入明显不成比例。
据沙钢集团官方网站显示,今年4月,沙钢股份通过借壳*ST张铜实现上市,占淮钢63.79%的股权,淮钢成为沙钢股份的核心资产。沙钢集团持有江苏沙钢股份有限公司74.88%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3
拆迁:只闻雷声,未见雨点
2004年至今,福田村居民多次向环保局举报淮钢噪音、粉尘污染等问题,要求对淮钢环境污染作出监测。淮安市环境检测局多次对淮钢进行现场监测,并向居民作出书面回复。
记者翻阅这些回复发现,从2004年至2010年,村民每年反映的问题大概一致,环保局则每年作出一两份回复。回复中,环保局发现淮钢的问题也较为相似,或查处淮钢粉碎机房等多处粉尘超标,或查处淮钢转炉等车间噪音超标等。
2009年6月4日,环保局出具的《关于反应淮钢噪声、粉尘污染举报的回复》显示,市环境检测局6月1日夜间对淮钢东、南厂界噪声进行了监督检测,除尘系统噪声分别为65.9分贝和61.4分贝,转炉“溅渣护炉”吹扫时产生的突发噪音为72.6分贝,均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粉尘污染主要是转炉、电炉生产时经常有黄色粉尘从屋顶无组织排放。
据福田村居民介绍,他们均为淮钢员工,原本住在老厂厂房,1992年拆迁至此。1993年,钢厂也在此新建投产,并不断扩张,淮钢各种机器设备离居民生活区越来越近。2003年,钢厂完成改制,在居民区不远的厂房区内建起了转炉厂等,与居民区的距离不足20米,居民区深受噪音、粉尘污染之苦。
淮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具的《关于环保情况的说明函》称,淮钢由于环保设施运行中会出现短暂故障,也会有间隙的烟尘产生,国内大中型钢企均如此,依据现在的技术水平,厂界区域想要在任何时候全部达标也难以做到。
《说明函》还称,清浦区城南乡有近400余户村民与淮钢一墙之隔,绝大多数房屋是近10年陆续兴建的,其中也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房屋。他们渴望政府拆迁,于是借助淮钢存在的个别问题大做文章。淮钢曾三次向市政府要求拆迁,但由于该处有400户居民,平均每户300平方米,经市、区拆迁办调查,拆迁费近4亿元。由于淮钢发展暂不用该地块,尽管政府将其纳入了拆迁规划,但目前政府并无启动资金动迁该处居民。
实际上,关于淮钢环境污染问题,早在2008年4月29日,淮安市环保监测局就回复居民:“鉴于钢铁企业污染的现实状况,我们建议淮钢集团会商清浦区政府,尽早研究并实施该区域居民的搬迁计划”。
“为何淮钢与居民区距离这么近,这要看当时环保等部门的审批情况了。”淮安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朱旭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划,福田村居民区域整个地块属于工业用地,该区域为淮安市发展钢业用地,属于冶金重工业园。但是,按照实际情况,先有居民建筑,后有淮钢不断扩建,因此现在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淮安市规划局工业园区分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市政府考虑到生活环境较差,已经启动西南化工片区棚户改造项目。今年年初,市规划局已经划定了拆迁范围,市住建局组织拆迁工作,福田村在拆迁之列,只是相关部门还未与老百姓见面商谈。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做下一步安置工作。
到底何时才能拆迁?淮安市规划局一位官员直言:“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需要有开发商愿意承担这笔巨额拆迁费用。如果没有开发商愿意接这个项目,那么就只能一直拖着。”
15、国内纸业龙头晨鸣纸业在海拉尔被指污染饮用水
来源:中国证劵报2011年06月28日
http://news.sohu.com/20110628/n311880100.shtml
晨鸣纸业是一家集制浆、造纸、能源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在国内A股、B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旗下拥有武汉晨鸣、湛江晨鸣、江西晨鸣、吉林晨鸣等1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200多亿元,年纸品生产能力近400万吨,是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
多年来,晨鸣纸业饱受污染诟病,多次被媒体披露,其中武汉晨鸣、寿光晨鸣、海拉尔晨鸣等多地子公司曾因污染严重受到各种处罚和质疑。被国家环保部叫停整顿的海拉尔晨鸣整改后仍污染群众饮用水。公司的环保问题遭到24家国内NGO集体“发难”,但最终也难获回应。
海拉尔晨鸣被指污染饮用水
从六、七米深处抽上来的水,被倒在一个水泥池子里,沉淀数小时后依旧浑浊,一层薄薄的膜漂在水面,散发出若有若无的纸浆味。
50多岁的陈胜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镇金星村的村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和全村800多位村民一样,这样的水就是他们的饮用水。
毗邻金星村的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海拉尔晨鸣),被村民视为是造成多年饮水之难的始作俑者。5月14,陈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晨鸣公司排的污水渗入地下,污染了饮用水。”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村民所称井水出现变化,是在海拉尔晨鸣入驻此地(1999年进入)两三年后。而晨鸣公司坚称饮水出现问题与该公司无关,是因为水本身含铁量高。
由此,当地居民与晨鸣公司的环保争议持续多年,至今悬而未决。海拉尔晨鸣是国内造纸行业龙头晨鸣纸业旗下控股公司。
在陈胜家不远处,是海拉尔晨鸣设在草原上的排污口,“每天有七、八千吨废水,从这里排向海拉尔河。”
5月15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沿着海拉尔河东侧逆流而上,这条滋养了呼伦贝尔草原的 “母亲河”,现在散发着恶臭。
浆黑黏稠的河水,缓慢流动,上面浮着白色的泡沫,两岸的枯草尚无绿意,草原的低洼处,黑色的污泥干裂成块。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海拉尔晨鸣西边、距离金星村数百米的地方,找到了该公司设在草原上的排污口,两人抱不拢的管道内,废水喷涌,村民说整天都是这样。
这些排出来的水,流进了海拉尔河,其后自东向西进入额尔古纳河。踩着未能全然埋入地下的管道走上一段,是道河堤,其另一侧是两条并行的排污管道,它们穿金星村而过。
记者走访当地十多位村民。“自1999年晨鸣到来之后,我们就没消停过,污染太厉害了。”一村民讲。
这些村民所指的污染,主要集中在饮用水水源污染。金星村原村书记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就此跟海拉尔晨鸣交涉过,但没有任何结果。
这位杨姓书记称,金星村自家打的井,现在绝大多数都没法使用,“打上来的水是黄的,跟蜜汁一样,早就不用了。”
由于井水散发着纸浆味道,以及里面出现很多絮状物,村民张树生无奈之下,将井弃之不用,“现在借水吃,哪家水好点就去哪家要。”
位于金星村西北角的一户人家,屋里的一口井“水全是黑的”,他认为这是海拉尔晨鸣排的污水进入沙带,“渗到我家来了。”
多位村民告诉记者,晨鸣公司的排污管道,曾于两三年前数次开裂,导致污水漫地。其后水质越发糟糕,村民寄望通过打更深的井来缓解用水之难。但井打到15米左右的时候,村民说水质更差,而到了30米的时候,情况类似。
对于村民这些年来将水质变化归咎于海拉尔晨鸣的说法,晨鸣公司并不认同。
海拉尔晨鸣负责污染控制事务的孙玉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地区水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含铁量很高,不单是金星村,其他村子都是这个情况。
为印证此说,孙玉江带着记者来到海拉尔晨鸣北边约有7公里左右的合作村,在路边的西五密饭店内,店主人冯先生在缸里,舀出一勺水。
他说,“这是自家井里的水,刚打上来的时候,非常清亮,放置两小时就变得有些红。”而这样的说法,与金星村村民遭遇的情况,并不相同。
金星村村民的井水,打上来时浑浊不堪且有强烈异味,可合作村的井水一开始清亮透彻,记者仔细闻闻,没有任何味道。
海拉尔晨鸣副总裁刘继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各级环保部门对于晨鸣的检查力度很大,“我们的污水处理能力,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全部达标。”
根据孙玉江的介绍,海拉尔晨鸣已经在这些年共花了7000多万元用于治污,其中2007年花数百万元引进了一套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这在国内为首家。
在记者要求下,孙允许记者参观污水处理设施。记者注意到其污水处理设备都在运转。在一间偌大的屋子里,一位工人正在添加用来净水的氯化铝铁。
海拉尔晨鸣一位冀姓主任给记者接了一瓶水,他说这是公司经过处理排出去的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随后,记者又在排污口以及河流下段各取了两份样本,与冀姓主任给记者的那瓶水做了比较发现,三者有着很大区别。
记者所取水样为黑色,有很强的纸浆味,而在晨鸣公司内带出来的那瓶水,水体清亮,微黄。
海拉尔晨鸣一位负责人称,公司每天的需水量在七、八千吨,经过污水处理之后排出来的水也有七、八千吨,这些水现在还无法做到循环利用。
他指着记者从晨鸣公司带出来的那瓶水,说这种水人还不能饮用,公司以后考虑将采用废水再利用,这些水将会再次实现价值。
这位负责人坦言,“哪家企业没有污染?我们只要做到符合国家的标准就行。晨鸣即便有那"贼心",也没有那个"贼胆",因为自治区、市、区三级环保部门随时会检查。”
污染问题频频爆出
2010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督查公告,公开通报晨鸣纸业存在严重环保问题。
作为国内最大造纸上市公司,这已是第三次受到环保部门公开批评或处罚其环保问题。
多年来,晨鸣纸业饱受污染诟病,多次被媒体披露,其中武汉晨鸣、寿光晨鸣曾因污染严重被环保部勒令停业整改。
山东寿光晨鸣纸业公司曾被当地群众举报,《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报道称,该公司超标污水大量排向小清河,注入渤海莱州湾,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
2007年,另一家旗下控股子公司——大型造纸企业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因长期违法超标排污,严重污染环境,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产整顿,有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分。武汉晨鸣是在原湖北省汉阳造纸厂的基础上与山东晨鸣集团合资组建的大型造纸企业,由于污染治理手段没有跟上,导致公司的2个排污口超标排放废水。2002年1月,环保部门进行查处,责成其限期整改,但它一直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公司废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部门于2007年6月启动“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后,派出督察组对这家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查处,并已勒令其全面停止生产;当地政府给予公司董事长免职、总经理降职处分;吊销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此外,通过百度或者谷歌等搜索网络,输入“晨鸣纸业污染”关键词,能看到大量关于晨鸣纸业在各个地方设立的子公司污染当地环境的举报,举报中涉及吉林晨鸣纸业、南昌晨鸣纸业、鹤壁晨鸣纸业等多家子公司。
2010年5月14日,国家环保部办公厅以红头文件公开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环办?2010?67号),对2007—2008年通过环保部环保核查的58家上市公司承诺整改环保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后督查通报。
通报文中称:本次后督查发现,58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存在较大环境风险。晨鸣纸业就是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公司之一。环保部指称:晨鸣纸业旗下子公司海拉尔晨鸣纸业制浆生产线至检查时仍未履行环评及验收手续。
9月30日,晨鸣纸业刊登海拉尔晨鸣环保督查整改完成情况公告。公告称: 7月27日呼伦贝尔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了《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公司制浆、造纸生产线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评审会。近日,海拉尔晨鸣接到市环境保护局核发的《关于海拉尔晨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制浆、造纸生产线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审查意见》主要内容为:项目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以达标排放并符合地方总量控制的要求。《审查意见》同时要求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地方环保部门获悉,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所已经对该公司进行了环境影响后评价。但在采访中,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企业和监管部门均没有看到环评报告书。
通过整顿后,该公司的环保是否就能见成效呢?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他对记者分析:
一是在全国这么多污染事件,足以证明这家公司环保守法意识非常淡薄,一直存在应付心态和侥幸心理,导致国家的环保政策和自查承诺成为一纸空文。
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拉尔晨鸣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每年的净利润都在减少,而公司的环保成本是固定的,一天的成本2万多元,一年的环保总成本就近800万元,而该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仅500多万元。
三是担忧来自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保护。这是国内污染事件频发和难以根治的根源。
环保组织“发难”晨鸣纸业
2010年年底,安徽绿满江淮、芜湖生态中心等24家国内NGO向在造纸行业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晨鸣纸业“发难”,要求晨鸣纸业及其旗下企业立即停止非法排污,并向受其污染之害的居民道歉。
环保组织称,调研发现,晨鸣纸业在环境违法遭到处罚之后,相应的污染依旧持续不断,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在过去的五、六年间,包括武汉晨鸣、赤壁晨鸣、江西晨鸣、吉林晨鸣、菏泽晨鸣等在内的多家晨鸣纸业分公司,大都出现违法、超标排污的情况。
芜湖生态中心项目主任田倩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希望晨鸣纸业能够拿出一整套的整改方案,尤其是对于海拉尔晨鸣等公司,开展第三方清洁生产审核。
环保组织的公开信指出,作为上市公司,晨鸣纸业更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公众披露重大企业信息,也包括重大的环境事故信息,以保证股民、投资者的权利得到保障。
24家环保NGO组织的联合声讨都动摇不了晨鸣纸业将污染进行到底的决心。今年5月,环保NGO组织自然之友负责人常成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晨鸣纸业依然没有任何实质回应。
16、城市频遭内涝 83.8%的人说原因是重地表轻地下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06月28日 肖舒楠
http://env.people.com.cn/GB/15016904.html
调查显示65.9%受访者确认自己所在城市降雨积水情况严重
进入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不少网友戏谑:如今可以“去武汉看海”、“到杭州观水漫金山”、“坐北京地铁赏水帘洞景”……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014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3.2%的人对近期国内多个城市遭遇内涝的新闻表示关注,其中54.1%的人“非常关注”。
65.9%的人确认,自己所在城市降雨积水情况严重。受访者中,33.8%的人住在大城市,32.5%的人来自中等城市,居住在小城市的人占30.7%。
“城市建设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
6月23日,北京突遭强降雨期间,某私企职员黄跃正开车回家。从北三环到西三环不到20公里的路,他花了4个多小时。“有一阵儿我饿得不行,下车去肯德基吃了个晚饭。回去后竟然发现,所有的车还堵在原地,一动不动。”黄跃通过手机登录到微博网站,结果发现附近不少地方积水严重导致大堵车。
黄跃说,一下雨就积水,一积水就堵车的事儿,在北京一直都不新鲜。过去大家觉得只是自个儿倒霉,近几年不同了,很多事情遮不住,藏不了。“大雨期间,微博上到处在‘直播’城市各地积水情况。大家会看到,这么多人都有和自己类似的遭遇,原来问题是普遍的。”
为何国内城市频发内涝?调查中,83.8%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很多城市的建设‘重地表,轻地下’”;71.4%的人觉得是因为“排水系统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51.0%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城市在暴雨应急机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软肋”。
除了上述三大较为公认的原因,还有30.8%的人认为“水泥沥青地越来越多,降水难以及时渗入地下”是内涝频发主因;另有13.6的人认为与“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有关。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太低”是广受网友指责的一大焦点。有网友疾呼,“城市建设不能光有一日千里的热情,更应具备‘一管百年’的思维”。
不过,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水利学会顾问刘延恺指出,虽然不少人认为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提高到“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但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
刘延恺说,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根据规范和重要性来设计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标准是“十年一遇”,一般街道的标准可能就是“一至两年一遇”。我们不可能把一般街道的标准都提升到“十年一遇”,那样投入会非常大而且没有必要。一般街道遇到超标准的雨水,淹一下很快也就好了。
一些城市容易出现内涝,也是地形条件所致。刘延恺举例说,武汉市地形呈低洼状,河堤高,洪水进不了长江就只能排到东湖,而东湖湖面和地面高度差不多,暴雨来袭城区容易被淹。所以低洼城市内涝问题,不能仅靠完善排水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教授王宗平认为,近年来的城市内涝主因是降雨量过大,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不到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确保并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日常维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同时,我们应重视排水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进行设计与施工,加强对“隐蔽工程”如排水管渠工程的施工验收等。
台湾的很多停车场已改用透水地面,一些新停车场甚至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草坪
在刘延恺看来,城市面积无限扩大,硬化地面越来越多,是造成积水的主因。“过去城市没有那么多光滑硬地面,不少雨水渗入地下。而且过去城市周围有很多农村、农田,水要排出去很容易。可是现在城市越铺越大,水泥地等硬地面还把原有的透水地面盖住了,排水流量肯定会加大,容易造成积水。”
本次调查中,58.7%的人呼吁不要让水泥地布满城市生活。但是,仍有38.2%的人“不太认同”或“不认同”这一观点。
中华建筑协会理事长、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韩选棠,曾前往大陆多个城市考察。他发现,不少县、镇、乡开始学习大城市,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造房子、建街道,不少原生态的沟渠甚至是农村居民家的院落,也逐渐被“水泥化”。
“这样的城市化是盲目的。”韩选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西方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曾一度大量使用混凝土。但如今很多国家意识到,这种破坏原生态的做法得不偿失。比如,很多地方一遇到强降水,不仅容易形成内涝,还让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只能排入大江大河,由此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韩选棠说,如今一些有远见的大城市已开始着力挽回局面,拆掉不必要的硬地面。比如,台湾的很多停车场已改用透水地面,一些新停车场甚至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草坪。不过,令他遗憾的是,很多正在飞速城市化的乡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城市规划不能只看到排水,很多城市还干旱缺水,为什么不把多余的水存起来?”刘延恺一直主张“雨洪利用”,因为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的水太多了,“我们只是在汛期水多,平时很多城市的水还不够”。所以从长远的城市水安全角度来说,我们应进一步发展地下蓄水、排水系统。“这个投资虽然很大但是值得,毕竟‘城市水安全’也是宜居城市必不可缺的要素”。
刘延恺的这一观点,在调查中有92.1%的人表示认同。
刘延恺还建议,我们在城市规划时,应留出更多的跟硬化地面配套的透水地面和存水设施。现在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在发展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地下车库和地下交通。在他看来,这是大势所趋。
他介绍,法国巴黎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设计了很大的地下排水系统,既能存水又能排水。日本的城市内涝问题以前也很严重,但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在修车库和地铁的同时,在地下修建了很多储存雨水的装置。他们的工程规模很大,甚至形成了地下河。而在中国,城市排水系统大多是用管子做的,规模要小得多。
17、西风:南京部分石化企业应尽快还环保欠账
来源:现代快报2011年06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6-28/074222717789.shtml
三五年太漫长,南化应尽快还环保欠账
不客气地说,在有虎踞龙蟠之誉的南京,几个石化企业实在是一团罩在市民心头的霾。尽管,这些利税大户为当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不少地方,产业经济和城市环境的确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南京的纠结也在于此:由于历史的“欠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离城区太近的南京化工工业园区,一方面在越来越苛刻的环评指标下,城市座上宾的地位与地方环保矛盾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周边百姓越来越反感利益驱动,开始对石化企业时不时造成的污染越来越难以忍受。
总体上看,这是一种进步。科学发展观兑现到现实中,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绿色GDP的理念上升,更是平民百姓对环境生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6月3日,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发生酸气泄漏,1里半径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100倍。闻到难闻气味的当地居民纷纷投诉。在查明事故原因后,9日,环保部门依法暂停南化11个新项目的环保审批;23日,副市长罗群、陆冰同时约谈南化负责人,要求企业须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清理干净,方得批准新上项目。对此,南化负责人承诺:将用3—5年“清欠”。
表面上看,所有这些程序性的发生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旨。尤其是南化方面的表态,一改以往傲慢,显得有自我承担、勇于纠错的社会责任。但是,群众的眼睛这次擦得比以往更亮。对南化掷地有声的承诺,大多数城市居民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认为,南化这个大单位“污染频发”,贻害已经很多年了。光光约谈一下,企业做个空口承诺,实在是太轻飘了。何况,还要用3-5年才能清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这样一个长期以牺牲环境为发展代价的企业,已经成为整座城市的巨大隐患。我们希望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迅速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我们不仅十分理解市民的不满,而且基本赞同市民们要求“迅速见效”的愿望。对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权益的化工污染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耐性等上三五年。对于南化这样一个“长期违法超标排污”“环评未验收就运行生产”“十一五未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我行我素的污染大户,仅仅依靠一两个行政首长约谈、暂停一些新项目审批,恐怕不足以制止长期养成的、无视环保法律法规的惯性。至于三五年后找谁去理论“欠账”清偿如何,更让市民们不敢轻信。
把南化这样的大型国企称之为“共和国长子”,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尊敬。这不仅是冲着这些大型国企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历史上曾经为艰难的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寄望于他们引领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新时期,他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如何以科学发展的姿态,为高速奔跑的中国经济列车做火车头。
在南京,像南化这样为地方立过汗马功劳的央企,过去每年为地方上缴了数以亿计的税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今天,他们同样承担着为地方经济转型做领头羊的表率重任。
但是,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些利税贡献大户渐渐滋长了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功臣意识,养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大脾气。南化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不服管”的架势,与他们居功自傲的心理有一定关联。
所谓“历史欠账”,也意味着地方经济发展曾经的局限性。如今,地方政府决心清欠这笔“历史欠账”,化工单位也承诺采取9项具体措施,整改到位。可以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弦已被他们绷紧。下一步,是如何克服利益驱动,抓治污清欠的投入了。
虽然说污染成因非短时形成,治理亦非一日之功,还清历史欠账需要时间,但毕竟不能耽搁太久。人命关天,在百姓们眼中,3-5年过于漫长,他们要的是尽早尽快还上环保的欠账。说服他们,不仅需要南化拿出详尽的治污方案和时间表,像三峡集团公司那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还需要地方政府雷厉风行的督查行动和环保部门权威的环评报告。
人民,是所有国企的衣食父母。———央企红利理当用于造福民生改善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安全感而不是相反。如果说大手大脚喝天价酒是“阔少”的张狂,那么,在环境问题上“养痈遗患”而不自愧,则是不折不扣的不肖子孙了。
南化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南京市政府已经驳面子下狠心了。这很不容易,我们为之喝彩。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作为大型国企的南化讲责任、有担当、快行动。南京的水土养育了企业,企业再也不能在解决污染排放的问题上,继续漫不经心,贻害一方。
18、别把海岸线变成“房岸线”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6月28日孙瑞灼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6/28/c_121592559.htm
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有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6月27日《京华时报》)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地方政府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实现了成本的层层转嫁。“填海造房热”的出现,实质上仍是一些地方政府追逐土地财政的表现。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了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以辽宁为例,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相差了30多倍。
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不仅推高了房价,还很容易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海景房吸引大量居民聚集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大量并且无序地开发海景房,无疑是拿购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开玩笑。这绝非危言耸听,深圳就曾经出现过填海区大规模的下沉、地裂、水质恶化等事故,甚至出现了“楼陷陷”。一般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必须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甚至要经过20年到30年的自然沉降才能建筑楼房。而一些地方刚刚填完,就恨不得马上就开工,其中的隐患可想而知。
“填海造房”原本无可厚非,世界一些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也都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填海运动”,况且,海景房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必须建立在海洋总体开发的框架中,建立在科学规划之上,不能肆意为之。缺乏规划和监管的填海造房,必然沦为少数开发商牟利的工具,同时也缺乏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世界各国已经纷纷开始了限制填海的规模和范围,并且推出了一些退耕还海等政策,这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
因此,要遏制“填海造房热”,首先要完善海域执法管理。我国海域管理执法手段急需完善,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罚款惩戒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其次,要严格海域使用审批,从某种程度而言,审批不严是“填海造房热”盛行的重要原因,海洋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审批,决不能对违规开发网开一面;此外,要加强社会监督,海域的使用和审批应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必要时还要举行听证,充分尊重社会和公众的意见。
19、填海建房,地球的血脉我们伤不起
来源:观点中国 2011-06-28朱永华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99_18399.html
摘 要: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长远利益出发,填海造地最终没有赢家,为了子孙后代生存,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地方政府就应该高瞻远瞩,不该犯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祸及长远发展的低能错误,而为了这种错误去于民争利,滥用权力巧取豪夺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事件背景:目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填海建房热”。海洋局官员称,地方政府一般以每亩20万元成本填海,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每平米几万元将海景房卖给购房户。专家认为,海景房过度开发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等深层矛盾。
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6月27日(京华时报)。
据有媒体报道,最近几年沿海一些城市受利益的驱使,纷纷把目标伸向大海,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填海造地。笔者手头查到一组数据,过去20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因“填海造地”,导致岛屿消失,仅20年间,浙江省的海岛便减少200多个,广东省减少了300多个,辽宁省的海岛消失48个,河北省海岛消失了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了83个。
填海造地为什么,是因为我国土地资源太少、不够居住或是耕种?显然不是,是因为靠近城市可卖出好价钱的土地已经不多或是利润已经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胃口,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才不惜以破坏大自然的代价去“填海造地”,然后高价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建设“海景房”加价卖给客户。在这个利益争夺的过程中,最大的赢家是当地政府和开发商。
填海造地政府获得暴利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来看,当地政府这样的发展战略无疑是挖肉补疮:其一,填海造地所造出来的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土地,在这样的“土地”上实施建筑工程不仅很难有安全保证,其后续影响可能是非常深远,去年就有媒体报道,深圳填海区地面下沉,裂缝赫然蜿蜒在广场上和一些楼盘底部。一些楼盘地面发生沉降,严重之处,地面和台阶之间撕裂形成的缝隙,足以塞进一个拳头,“局部看上去,有点像美国灾难片中的场景。”深圳市民如此说。
深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填海区内不少土地被用于发展房地产,造商品房、豪宅。而仅仅不到十年,新房就变成了危房。有媒体报道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横滨填海造地,因土地成本太高,至今仍然难以消化,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有趣的是,不少日本老百姓都说,其实泡沫破灭后,物价下来了,日子反而好过了。
其次,大自然也非绝对善良之辈,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让人们忧心,人们相信再这样对大自然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终有一天会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报复。这几年,我国的气候反常不断,极端天气逐步增多,今年更不例外,先是是持续数月的干旱,在人们还没有解决好抗旱的问题是,几乎是一夜之间,各地又立马转入了抗洪排涝。北京地区的大街几乎成了一片汪洋,有人更是打趣的说“到故宫看海去”,这连年的恶劣气候给地方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政府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积极应对。另外,还有地震等其他地质灾害也是不断发生,一些地方就是呆在家里内心都感觉缺乏安全感,谁可以肯定的说这些现象不与大自然被人为破坏有关。
笔者相信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这更包括海洋和陆地,填海造地,应该说不仅违反了自然法则,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海洋所造成的污染更是持续久远而且很难杜绝。我们的地方政府今天从填海造地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可以肯定的说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而永久性的破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界的永久性的报复。因此,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长远利益出发,填海造地最终没有赢家,为了子孙后代生存,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地方政府就应该高瞻远瞩,不该犯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祸及长远发展的低能错误,而为了这种错误去于民争利,滥用权力巧取豪夺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20、请珍惜生存环境
来源:光明网2011年06月28日刘杰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6/28/7297134_0.shtml
到武汉去看海,到西湖去看海,到北京去看海。上海地铁进水,南昌20亿排水设施不堪一击-------,在大雨漫灌的情况下,道路中断,地铁进水,航班取消,商铺浸泡;居民的用电、用水、用气中断,突发的大雨天气考验着社会民众的生存智慧。
似乎老天和百姓开玩笑,原本水资源富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扬名中华大地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少有的干旱,土地龟裂,河床干涸,生活用水困难。水几乎变成了一种稀有的消费品,以至于烟波浩渺的海天一色景观正和民众从熟悉走向遥远。而北京也曾经是水乡泽国,被汪洋沼泽包围。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明朝皇帝的选址,都和水有极大的关系。现在北京还有名胜北海,什刹海等以海著称的地方就可以窥出全貌。以正常思维理解网友们去看海的心情和祝愿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愉悦。
然而,这一次网友发出的呼吁,需要反向思维去理解,从中剖析他们心中的无奈和郁闷。
进入主汛期以来,中华大地普降喜雨,一定程度缓解了旱情。然而,18日武汉大雨导致全城内涝,浙江水漫金山,南昌街头可垂钓,23日北京一场大雨,全市有29处桥区或重点道路出现积滞水,造成交通中断的有22处,导致城市路面积水严重。
真是旱也心忧,涝也心愁,几多忧虑上心头。
一系列的事实表明,暴雨在给发生内涝地的居民带来了生活、生活上不便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严重不畅的突出问题。从各地有关部门的解释来看,一是暴雨历史少有,百年一遇,雨势强度大,原本设计能力标准不堪承受之重。二是设备老化,不能完全发挥排水畅通的作用;三是人们对城市排水的认识还不够,有关人员应急能力滞后。有新京报的消息说,23日的北京大雨,就发现了树叶堵塞下水道的现象。有的地方在施工中挤压或破坏排水管网,甚至还有的把泥浆、渣土倾倒入排水管网,引发本已老旧的地下管网“肠梗阻”。
客观分析地下排水渍水严重的原因,极端天气带来的暴雨风狂,出乎人们的想象,但是,城市化中凸现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实施了。
首先,加强城市排水能力设计。针对内涝现象,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易发涝灾的地区,增加绿色公共用地,加强生态保护。进行旧网管道的改造和维护,发挥最大排水效应。提高设计标准,完善排水、蓄水功能,做到排水畅通。
其次,将排水工程列入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统一规划,留足余地,以备与今后日益增长的人口生存需求相适应。这样做能够避免建了改,改了重建的浪费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为城市排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强化排水功能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排水工程应该和城市的区域功能定位一样。虽然它的设施全部在地下状态,但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城市的繁华相比毫不逊色,甚至说其功能更高一筹。所以,在规划和实施排水工程时,做到顺应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相结合,二者不可偏费。
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城市排水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立法,规范城市排水的相关责任,减少城市内涝和保证城市安全。
一座城市的发展,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安全的统一体。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也会破坏和谐。城市排水鉴于它的易发性和不确定性,做不好此项工作,不仅当地群众达不到宜居的目的,不安全隐患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所以说,加强城市排水功能,使水排畅通,排有道,排有位。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