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7
六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推荐:
1、绿家园志愿者: 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2011.6.20-6.24)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804.html
2011“江河十年行”大旱中的寻访系列报道:
2、绿家园志愿者: 2011“江河十年行”大旱中的寻访之六——全球经济危机殃及到张府(作者:汪永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805.html
水电开发:
3、深圳商报: 金沙江电站群:“两倍三峡”将带来什么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626/4194541.shtml
4、经济观察报: 金沙江筑坝实情:移民失策生态存疑(作者:杨兴云)
http://www.eeo.com.cn/2011/0627/204680.shtml
5、新京报: 江西回应“鄱阳湖拟建大坝” 称不影响湿地生态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675.html
特别关注:
6、人民日报: 气候专家解读旱涝急转原因 与三峡水库没有关系(保持者:刘毅)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798.html
环境资讯:
7、北京日报: 中国7家银行试水碳金融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3952.html
环境曝光:
8、新京报: 河北国土局5次叫停高球场无果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7/content_247508.htm?div=-1
深度报道:
9、南方周末: 高尔夫:地方之洞洞穿禁令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10627/231621.html
10、瞭望: 广东化州水污染始末:敲响农村水源污染警钟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1-06-26/121222707811.shtml
11、第一财经日报: 问诊城市“内急”(作者:张燕 周芳)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0455.html
12、中国经营报: 水漫京城追问:是天灾还是人祸?(作者:刘腾)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25/230768.html
13、山东商报: 部分沿海城市大肆填海建房 海岸线成“房岸线”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725.html
环境评论:
14、21世纪网: 环保事故中“出走的乡村”(刘洪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wMMDAwMDI0NjgwMQ.html?source=hp&position=column
15、新京报: 城市为啥总被水淹 (作者:张鸣)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5/content_247079.htm?div=-1
一言堂:
16、长江日报: 王亚欣:从鄱阳湖水利工程思考环境伦理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2947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绿家园江河信息每周综述与导读(2011.6.20-6.24)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6-27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804.html
一、关键词【金沙江 水电 两个三峡】
19日,在长江三峡总公司公布的2010三峡社会责任报告中,有这样一条其实已经不算新闻的消息重新唤起起了公众的注意力: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这四个巨型水电站从2002年开始筹建,已经历经10年,其中的溪洛渡水电站已于2007年截流,2013年首批机组就要开始发电,而再次之前,公众甚至媒体对这样浩大的工程却全然不知。对于目前水电行业的快速增长,有专家表示,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的电荒作用有限;且未来发展空间将受资源瓶颈制约,十年后或面临饱和。
新闻链接:
金沙江将再建“两个三峡工程”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0/content_244878.htm?div=-1
三峡集团:三峡大坝遇“万年一遇”洪峰仍安全
http://www.eeo.com.cn/2011/0620/204227.shtml
助力长江生态修复三峡工程首供生态流量
http://www.cet.com.cn/20110620/a5.htm
不为人知的金沙江“新三峡”
http://news.cntv.cn/special/uncommon/11/0621/index.shtml
金沙江水电版图早被瓜分 最终将“大卸八块”
http://www.ditan360.com/NengYuan/Info-87240.html
三峡集团欲再建两个三峡 水电行业十年后或面临饱和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2048
金沙江推进水电站建设 或引发严重地质灾害
http://www.eeo.com.cn/2011/0622/204374.shtml
金沙江在建巨型水坝将使“江河寸断”?
http://news.qq.com/a/20110623/000650.htm
水电开发 公众何时不再当花瓶
http://www.cet.com.cn/20110623/j2.htm
给三峡工程“涂脂抹粉”无法回应社会公众疑惑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1-06/24/content_25916499.htm
二、关键词【鄱阳湖 大坝】
今年3月以来,因为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湖水面积较往年同期骤减一半以上,湖水退去后,留下的湖床长满了草,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茫茫的草原。在这个节骨眼上,近两年一直处于搁置状态的鄱阳湖大坝工程再次被江西官方推到了前台。根据江西方面的构想,准备在鄱阳湖湖口建起2800米长的大坝,把湖水拦在自己的地盘里。
新闻链接:
北京科技报:鄱阳湖大坝,绕不开生态之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605.shtm
鄱阳湖水利工程之争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8618609_1.shtml
鄱阳湖156天干旱中的水利与自然之争
http://news.qq.com/a/20110622/000273.htm
鄱阳湖怎消远虑近忧?
http://www.cenews.com.cn/xwzx/st/qt/201106/t20110621_703533.html
三、关键词【南方 旱涝急转】
尽管前些日子降雨量偏少导致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但近期多省份普降暴雨,使得大旱一下子变成了大涝。已导致逾千万人受灾,百余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国家防总日前强调,全国即将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和紧要阶段。
新闻链接:
南方洪涝逾千万人受灾 未来3天仍将有大到暴雨
http://news.qq.com/a/20110620/000952.htm
汛情凶猛:自然的惩罚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20/227501.html
旱涝急转是大自然对粗放增长的惩戒
http://opinion.cb.com.cn/12714523/20110621/228058.html
旱涝急转带来哪些考验?
http://politics.banyuetan.org/gsxs/ssgc/110622/45049.shtml
干旱、洪灾、频繁来袭 “极端天气时代”来临
http://env.people.com.cn/GB/14965914.html
四、关键词【十二五 水电】
6月22日,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介绍,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电监会等职能部门,年内将出台。据悉,电力“十二五”发展的原则是: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力“十二五”规划初稿不同,日本核泄漏之后,电力规划将核电发展由“大力发展”修改为“高效发展”。
新闻链接:
电力“十二五”力挺水电 主张体制改革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3/0NMDAwMDI0NjI0Nw.html
五、关键词【南水北调 海水淡化】
要南水北调,还是要海水淡化?这是个真问题,北京的供水危机已近临界点,如果一时不可得兼,有所轻重缓急是在所难免;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供水危机必将长期存在,“没有哪一种单一水源方案能够保障供水安全”。
新闻链接:
华北城市供水危机迫在眉睫:要南水北调,还是要海水淡化?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686
六、关键词【暴雨 城市渍水 城市规划 排水】
上周,“到北京来看海”“到武汉来看海”成了网络戏谑热词。这源于上周两场暴雨导致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大面积严重渍水,交通几近瘫痪。不少城市暴露出“重地上、轻地下”的规划思路弊端。如果城市建设管理者不能从教训中获得认识,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就很难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新闻链接:
北京突降最强暴雨 交通瘫痪车"泡汤"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225223/index.html
逢雨必瘫让城市狼狈不堪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41_17941.html
暴雨暴露中国城市规划弊端
http://env.people.com.cn/GB/14971395.html
“城市成泽国”呼唤慢城理念
http://env.people.com.cn/GB/14971462.html
暴雨致内涝:下水道考验城市良心?
http://env.people.com.cn/GB/14978310.html
水浸街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1/06/011008_874895.shtml
暴雨致积水严重,城市内涝是考验更是拷问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984528.html
“首堵”变“水城”,不堪回首的城市发展史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5_18155.html
七、关键词【高尔夫球场 违规建设】
国务院自2004年开始,陆续叫停新高尔夫球场建设。然而从2004年至今,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增至600家,意味着在禁令发布后全国又建了400多家。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据悉,违规球场大多打着体育公园、绿化项目等旗号建设。
新闻链接:
北京以“绿化”之名 高球场从20扩至70家
http://news.bjnews.com.cn/2011/0623/122530.shtml
我国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 7年间仍建成400多家
http://news.sina.com.cn/c/2011-06-20/044122669843.shtml
徐立凡:违规高尔夫击中多少“漏洞”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6-21/073222677204.shtml
400多家违规高尔夫球场为谁而建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6/21/c_121561171.htm
高尔夫球场越禁越多的双重警示
http://views.ce.cn/view/economy/201106/21/t20110621_22491115.shtml
河北千亩地被占建高尔夫场 4次停工通知未叫停
http://env.people.com.cn/GB/14986230.html
八、关键词【河水污染 鱼类 植物 死亡】
近期全国多处因水源污染导致大量水生物与灌溉植物大面积死亡的报道,引起关注。
鹤地水库上游的广东化州平田村委会多条村庄河流受污染,导致沿河两岸逾万斤塘鱼虾暴毙,并严重影响地处下游的化州、湛江数百万民众饮用水安全问题,环保部、广东省环保厅,湛江、茂名两地环保部门以及化州当地政府部门前往受污染河段调研。
而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河奥体公园附近,到下游潞阳桥长约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河面上,因河水污染严重,漂浮着众多死去的草鱼。
新闻链接:
广东化州多条河被污染万斤鱼虾暴毙 环保部调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6/20/c_121555550.htm
京杭大运河河水污染严重 死鱼绵延4公里长
http://env.people.com.cn/GB/14942719.html
山东枣庄50余亩油桃树莫名枯死 疑灌溉水遭污染
http://env.people.com.cn/GB/14950380.html
长江源危情报告:生态区将成荒漠?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2/3MMDAwMDI0NTk3MQ.html
九、关键词【绿色证券 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
“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增发配股将面临越来越高的环保门槛。日前,由环保部组织专家课题组的《绿色证券政策研究报告》已结题,该课题组负责人表示,经过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三年多的研究,我国“十二五”绿色证券政策框架思路初步成形。
新闻链接:
4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黑名单”
http://dt.people.com.cn/GB/14985711.html
环保民间组织发出公开信 督促上市公司及时公布污染信息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106/t20110621_703531.html
浙江湖州建立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6/1141308790571_1.shtml
污染环境 骆驼集团被责令整改
http://news.cnxianzai.com/2011/06/337522.html
专家建议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部际协调机制
http://dt.people.com.cn/GB/14975825.html
十、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
垃圾围城,已经成了北京城市建设的一大头痛问题。5月12日,北京市西南首座专门处理生活垃圾的燕山生活垃圾处理厂基础设施完工,按照计划,这座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投资8000多万元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将在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据悉,北京计划建设9座垃圾焚烧厂。
新闻链接:
北京垃圾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http://news.qq.com/zt2011/bjlaji/index.htm
垃圾焚烧引争议 公众担忧源自信任缺失
http://news.qq.com/a/20110620/000760.htm
垃圾处理:前端分类是1 后期处理是0
http://www.cet.com.cn/20110622/f1.htm
5家NGO呼吁取消北京垃圾焚烧项目环评方资质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79468.html
2、2011“江河十年行”大旱中的寻访之六——全球经济危机殃及到张府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1-06-27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jhxx/view/94805.html
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之广,怎么形容可能也不过分。
绿家园从2006年开始的“江河十年行”跟踪采访的十户人家中,只有攀枝花的一户是当地环保局帮我们选的。去了后,我们本想和环保局的人说,这样的移民没有代表性。可后来想想,这样的人家有一个也有代表性,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江河十年行”跟踪记录中的人家,因水电的修建而被移民的,二滩电站这户人家,可以说是变化最小的,日子过得最不错的一家。
2011年6月13日,和前两年来一样,我们还是只看到了张宗洲的女儿和女婿,张宗洲本人一直在他家开的矿上,酒店完全交给了女婿。
张府
家里添了新丁
二滩电站移民张宗洲家在我们这次的采访中,没有太大不同,但也有着变化。张宗洲的女儿生了孩子。这成了他们家的大事。
除了家里添了新人以外,张家说他们的生意这两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也不好做了。这让我一下子记起了,2008年我们到攀枝花,在工业开发区往远处看时,工业园区里有点静悄悄的。陪我们采访的当地人说,是因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订单少了,企业也不景气了。
没想到今天二滩电站旁一个小小的食府,也会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见现在全球化的程度有多高。
这次采访,前面五家有太多的事,太多的不公平,张宗洲家是可以看到今天移民生活有着积极意义的一家,我们就多说说。也一起看看这样人家的日子吧。
2009和2010两年,考虑到他们家的变化可能不大,就不用每年都记录了。所以我们没有去他家采访。下面是前三年“江河十年行”纪事中写张宗洲的情况,一些来看看。
2006年,当当地的环保局副局长把一户移民那四层装潢得十分漂亮的小楼介绍给记者时,记者们都不想把这样的移民放在“江河十年行”将要持续跟踪的十个家庭里。这样的家族没有代表性。可听到这位叫张宗洲的老板也是农民,从二滩电站筹备起,才开始当上了小包工头。就是在这十来年的时间里,这座花了120万修建的张府酒店,完全是靠他自己赚的钱修起来的,一分贷款也没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人跟踪记录十年,会很有意思。于是,记者们走进了这座小楼后面的江边花园。
张宗洲形容自己今天的生活到也实在:“一天三打扮,一嘴肉来一嘴饭”。他说的一天三打扮,形容的是有衣可穿,可换。这是他曾经认为的共产主义。张忠洲说自己当年的希望,靠着二滩电站的建设,已经都实现了!
村里其他人呢?张宗洲说:大多数村里人都是在原有的土地就地上移。搬迁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怎么好,在用水和地力方面,移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2007年,我们到他家时,张宗洲的老婆和女婿在经营着他们家花120万元盖起的餐馆。这次我们听说张宗洲的女儿是当地财税所的所长。我们问他们是不是常有财税所的人来吃饭呢,他们的回答是财政所离这里比较远。因为忙,28岁的女儿还没有结婚。妈虽然有些着急,但另一个女儿的丈夫却对我们说,这在当地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今天,我们去时,餐馆里一桌客人也没有。但张宗洲的老婆告诉我们,每天中午客人还是不少的。他们每年的毛收入能在五、六十万元。家里这几年又从别人手里买下一个矿。眼下张宗洲和儿子一块在忙乎矿上的事,发展刚开始。牙舞爪
2008年,张宗洲家的饭馆,这几年生意一直都不错。只是今年以来,山上的水越来越少了,他们开始担心,没有了山泉,以后饭馆怎么开。而山泉水的断流,有施工的原因,也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河的影响,当然是我们江河十年行要持续跟踪的。
在张宗洲家
这样一户的跟踪记录其实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他家的资产,这些年的变化,我们就一直没有打听出来。这个规模的饭馆可能也赚不了太多的钱。但是开矿这些年的收入到底会有多少,就不知道了。他家的女婿说,现在也不好做了。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两年我都没见到现在把精力都放在开矿方面的、精明的农民张宗洲以对他家的采访,今后可不还要多投入些时间和精力。挖掘这样的故事,和写移民的不公是不一样的。
2009年和2010年,我们虽然没有采访张宗洲,但在采访攀枝花时,罗兴全是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也要去听听他关注的问题以及最新进展。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几乎是靠个人的努力,在为一个污染企业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要求企业赔偿。做得十分艰难。每次听说我们要来了,老罗都会专程来找我们。这次也不例外。6月12号晚上,我们吃完晚饭都9点多了,老罗等在我们住的地方,一个一个电话叫着他们环保协会的人一起和我们说说他们的担忧和努力。
老罗他们要求赔偿的黄磷厂生产的黄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国内总生产能力达80万吨,生产厂130多家。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黄磷生产国之一,而且是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一个。
黄磷提炼属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黄磷本身有毒,5%液态黄磷灼伤即可致人死命。黄磷生产对空气、水均有污染。从世界范围内看,黄磷生产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则呈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
2006年攀枝花的黄磷厂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黄磷生产大多数集中于沿海及内地缺少磷资源的地区,如华东、华中、华北及东北等地。八九十年代,在磷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云、贵、川、鄂等省,因为同时也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所以掀起了建设黄磷厂的热潮,一些贫困地区甚至把兴建黄磷厂当作脱贫致富的途径。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黄磷生产受市场竞争影响,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这是国内黄磷生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90年代后期,国内黄磷生产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走磷、矿、电结合道路,建设了若干个大型黄磷生产基地,位于攀枝花市的四川川投电冶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依托二滩水电站的廉价水电,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黄磷生产基地。同时,一些东部地区的磷酸盐厂也在西部投资建厂。目前云、贵、川、鄂四省黄磷产量已占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
这些工厂在向内地转移的同时,也把工厂伴生的污染带到了内地。
2008年老黄磷厂已经关闭,但山上的废料仍然裸露在大山,随雨流入大江
2008年搬迁后的新黄磷厂
2009年黄磷厂又在大火中“燃烧”
今天晚上我们和老罗他们协会一起聊时,有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杨丽,还有杨丽的一位同学。因为我们知道老罗他们为了老黄磷厂对当地人的污染,从2005年12月29号开始上诉。可是六年了,法院既不说审理,也没说不审理,更没有驳回起诉。
老罗为此找过法院的厅长,也找过院长,两次和院长谈话。法院的人说你们是通情达理的,我们很理解,可是下文就没有了。老罗对此的评价是:法律的悲哀。
老罗说:我们的诉讼请求就三句话: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关于赔偿损失,那么大的损失,我们拿不出多少证据,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比如说大家反映很强烈的就是黄磷厂既损害了我们的健康,也阻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但是损害健康按照法院的规定,要医院诊断,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医院根本不敢开这样的证明。
和我们这次同行的清华大学博士后杨丽说:从法律的角度看有这么几点:第一,法院对2005年递交的起诉状没有给任何的受理通知或者是驳回起诉的通知,法院就已经违法了。关于民事诉讼法,对于它的受理,是在15天以内必须是受理还是不受理或者是驳回起诉,必须给一个明确的通知单,所以在这起案子中,法院本身已经是违法得非常厉害,很离谱。
杨丽的同学说:现在不是民事诉讼的问题了,而是要有一个行政诉讼了,应该告环保局,告环保无做为。而且行政诉讼不需要钱。原来那个民事案件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那个公司已经注销了。肯定注销了,厂子都不存在了。原来是独立的法人,他已经不存在了,我认为民事诉讼是很难的事情,就行政诉讼,而且在哪里告都可以,环保局受不了,迟早也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么多年来,环保局必须要承担这个责任,所以说你找环保局。
老罗只是攀枝花普通的一个干部,可是在这场和黄磷厂打的官司中,他可说是竭尽全力。这些年,威胁也好,风凉话也好,他听得太多了,但他始终坚持着。
6月12号晚上,我们一直和老罗他们谈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房间里就看到了老罗在楼下等我们,他说和新上任的环保局长说好了,局长愿意见我们。
罗兴全在联系当地的环保局和我们见面
新上任的盐边环保局长
局长对老罗是敬佩的,也愿意从资金上支持他。只是说,76岁的年纪还在这样环保,老罗需要找个接班人了。
老罗不是不想找,NGO的领导能有多大权。可是这样为大家讨公道的事,这年头愿意做,有能力做的人不多。
就在我们去之前,老罗联系上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法律部,他们表示了要来调查的愿望,这对老罗来说又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盼望。
“江河十年行”2011年对跟踪人家的专访接着要去怒江的小沙坝,我因为另有采访没有去成。从我们采访的五家来看,都江堰水电移民,地震受灾者被开发商占了地;地震震源新村的老百姓被铝厂污染得种不成庄稼,没有了生活来源;木格措景区被地方政府与私人老板合资承包,牧民的牛和森林饿得饿死,被占的被占;更无处去说理的是汉源,明明是滑坡地非要把人家的新家安置在那儿,结果是房毁人亡;还有锦屏电站里的路,当地人不能走,为修乡村公路震得农田里出了大沟与裂缝。幸好还有张宗洲家这五年来变化不算大,其他的五家,确实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挑战与不公。
激流边的杜鹃花
“江河十年行”着重关注的是中国西部的六条大江。可是在我们对江河的保护中,也越来越觉得人的重要。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发挥我们媒体参与的优势,我想,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能做的事。还有五年,“江河十年行”在对这些人家的跟踪调查与记录中,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我们的行列,为西部的江河,为世世代代和这些大江大河相依相存的老百姓能继续与河流共生共存,做我们能做的事。(全文完)
3、金沙江电站群:“两倍三峡”将带来什么
来源:深圳商报2011年06月26日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626/4194541.shtml
▲在生态环保问题上,金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一直颇受争议。有关报告指出,金沙江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已阻隔了圆口铜鱼、长薄鳅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
6月19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发布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该集团在金沙江正加快推进4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巨型水电站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4座水电站的投资规模,也相当于三峡的两倍。
在移民、环保、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金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一直颇受争议。三峡集团日前公开向外界介绍金沙江水电“富矿”的大规模开发进度,其巨额投资能否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仍待验证。
中国政府2002年正式授权,三峡集团公司先期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水电站。据悉,它们是中国实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
三峡只是子工程之一
三峡集团在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称,金沙江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基地,居“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首位。
报告说,溪洛渡水电站于2005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13年投产发电,装机总量为1386万千瓦,是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于2006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12年投产发电,总装机总量为640万千瓦。
目前,三峡集团还在积极组织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筹建工作。乌东德水电站和白鹤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二期工程。
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两个电站开展前期工作,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开发全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三峡集团在下游河段的4大电站外,中国华电集团与西藏合作,挺进金沙江上游规划了8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898万千瓦,计划投资上千亿元。
而金沙江中游,也被规划开发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8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58万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水电站,总投资累计1500亿元。这些电站的开发主体则分别是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汉能控股集团等。
四川省地矿局资深工程师范晓说,其实金沙江水利工程从2000年就开始规划运作,是一项规模惊人的浩大工程,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型工程项目”的三峡工程,只能算它的一个子工程。范晓说,金沙江整个工程包括12个大型水电站,从虎跳峡开始,一路朝下都在动工,进度不一。
投资规模达4000亿
6月22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规划发展部副主任李靖向媒体透露,中国三峡总公司拟投资4000亿元在金沙江下游开发建设上述4个大型水电站。“4000亿元投资包括水电站基建工程、移民、环保等投入。资金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约60%~70%。”李靖说。
这一投资规模相当于长江三峡工程总投入的两倍。公开资料显示,长江三峡工程总共投入将近2000亿元人民币。
李靖同时介绍,金沙江四个水电站建成之后,国家将根据成本核定水电销售价格。目前,三峡水电外送华东地区平均电价为0.25元/千瓦时,远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据了解,金沙江四大电站电力消纳市场主要为华东、华中地区。
6月21日,三峡集团新闻发言人朱光明表示,日前与中国建设银行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将提供61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为三峡集团水电和风电以及海外业务提供金融服务。
据三峡集团介绍,截至目前,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成功实现由大坝基础开挖向混凝土浇筑转换,全面转入大坝主体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制造安装高峰期。
据了解,三峡集团迄今已获得国内外银行提供的3300亿元综合授信。
移民资金捉襟见肘
在移民问题上,三峡集团则面临着资金已捉襟见肘的窘境。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一直承担三峡库区移民补偿定价的调研。其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水电开发对移民的“一次性补偿”,很难保障移民长期生活的要求,移民安置的费用占总投资比重将提升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水电开发投资企业需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而负责开发金沙江下游的三峡集团有关人士称,四个梯级电站,目前移民还不到总移民人数的1/10,而移民经费就已用光。
此外,四座电站共计移民32万人。尽管没有三峡工程的百万移民之多,但新问题是,4个电站全部位于四川和云南两省界河金沙江上。
“困境在于两省移民政策不统一,平衡难。”业内人士称,一个例子是,云南当地政府为促进水电发展,给移民发红包,四川省内的老百姓就拿着报纸去问当地政府,为什么云南给了四川没给?
对此,2010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成立了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移民问题上加强两省沟通。
(本报综合报道)
金沙江水电资源简介
金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水能资源极为富集的河流,流域面积47.32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6%。从河源至宜宾干流河长3364公里,落差5100米,分别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区,至四川宜宾与岷江汇合后称“长江”,其中玉树至石鼓为金沙江上段(全长958米,落差1677米);石鼓至攀枝花为中段(全长1326公里,落差1570米);攀枝花至宜宾为下段(全长782公里,落差729米)。金沙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124亿千瓦,约占全国16.7%,可开发水能资源达9000万千瓦。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金沙江流域的开发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1990年,国务院批准在金沙江中下游规划兴建梯级电站12座。1995年,三峡集团的前身、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批准,筹备开发金沙江下游4座巨型水电站。(综 合)
金沙江下游河段梯级水电站规划平面布置图
详见PDF
金沙江下游水电规划情况
项目名称单 位梯级电站名称
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
静态投资亿元人民币434503425220
正常蓄水位米380600825975
总 库 容亿立方米51.85126.71 205.10 72.98
坝高米161278283244
工程进展2006年2005年筹备中筹备中
正式开工 正式开工
按2003年价格水平估算
曾经违法开工
被环保部门叫停
在地质灾害、生态环保等问题上,金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一直颇受争议。
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来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6月初发布的《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曾指出,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建设和规划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均属特大型水电站,将对本河段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水文过程变化,电站建成后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将对其下泄水流过程有明显的均化作用,枯季流量增加,洪峰流量减小;另一方面是大坝建设将破坏河流的连续性。
另据《时代周报》报道,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也认为,目前西南诸河上的水电站建设太密集了,几乎让河流喘不过气来。
“按照目前的梯级开发模式,即是全江全流域一级接一级地整体开发,这几乎就是疯狂之举。”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说。他认为,目前的水电开发更像是上世纪50~90年代追求经济发展导致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的翻版。他认为,长江生物基因库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缺陷,生物多样性正在破损。
呼吁保护珍贵旅游资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研究室主任谢新民认为,金沙江具有这么丰富的水能资源,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应该予以好好开发利用。但他也强调,怎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到处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肯定不行,一定要有前期的科学论证和规划,然后才能行动。另外,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必须予以保证。”
金沙江流域位于大香格里拉区域,拥有虎跳峡等众多令人惊心动魄的自然遗产,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几年来,这里的生态危机随着水电开发而逐渐呈现。很多旅游专家在对金沙江进行考察之后认为,这里拥有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如果这些资源在水电开发中遭到彻底破坏,就太不值得了。
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如果不谨慎行动,不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这里众多独特的鱼类等生物资源也将遭受致命的打击。
1989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彻底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已经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现在在金沙江的一些珍稀鱼类,未来或许也将面临着和中华鲟一样的命运。
“正在进行的西南水电开发的‘大跃进’,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不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森林的毁灭性砍伐。”地质学家杨勇说。金沙江沿线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密集区。而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出具的《金沙江中游河段阿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已承认,“由于下游金安桥电站已在建设,已阻隔了圆口铜鱼、长薄鳅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大量的土石方工程也存在水土流失隐患,这些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安置区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冲击”。
这份报告书还称,“大量移民也会带来一些社会环境问题,包括区域经济、少数民族、社会稳定、就业和居民生活质量问题等”。
据报道,溪洛渡水电站曾因违法开工于2005年1月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后来在补办了环评报告后才继续开工。
然而,已在进行的对金沙江流域的高强度水电开发会带来什么,公众基本不得而知。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长江全流域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就已达2441座,特别是上游地区水利水电开发规模庞大。
4、金沙江筑坝实情:移民失策生态存疑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1-06-27杨兴云
http://www.eeo.com.cn/2011/0627/204680.s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兴云 从滇东北的中心城市昭通市到永善县城所在地溪洛渡,公路沿途一座连一座的高山峭壁,美不胜收,但也在客观上成为永善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的天然屏障。
在距离溪洛渡3公里的巨大峡谷之间,本报记者看到,原本奔腾咆哮的金沙江水流正分别消逝在江边两侧3个导流洞中,河道中心一座庞大的坝体高约100多米。这就是溪洛渡水电站。
根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日前在北京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该集团正在加快推进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座巨型水电站的建设。这4个电站规划装机规模近43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约1900亿千瓦时。
从三峡公司交流到永善县挂职副县长的吕邦华告诉记者,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正在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将在2013年开始发电。“由于溪洛渡电站的建设,永善县的发展提前了15至20年。”永善县发改局副局长霍康对本报记者说。
他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溪洛渡电站开工前的2005年,永善县的GDP为12.5亿元,2010年为26.89亿元;人均GDP由“十五”末的3141元增加到2010年的6664元;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05年为3.8亿元,2010年为15.5亿元(不包括溪洛渡电站的投资部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为3146万元,2010年增长到13623万元,年均增长34.1%。
但事实上,金沙江下游巨型水电站的建设,在急剧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面貌的同时,也给当地遗留下诸多待解的难题。
失败的移民政策
6月21日,一台挖掘机正在距永善县城溪洛渡镇环城路下边的陡峭山坡山开挖土方。
望着眼前正在平整的山坡,何祥贵神情凝重。何祥贵的家曾经在距离此处500米的地方,由于溪洛渡电站建设的需要,两年前被征地。
何祥贵是溪洛渡镇农场村一组的村民,今年65岁,连续三代都在这个地方居住。尽管同样由于电站建设的缘故被征了地,但因为土地不在施工区内,所以不能享受移民的相关政策待遇,而且被划定的安置区也是属于条件不好的地块。
跟何祥贵情况一样的,在农场村一组有32户,整个农场村则有105户。
目前,何祥贵和老伴用补偿款租房住,两个孩子在被拆迁的地方搭棚居住,无水无电。
实际上,享受移民政策待遇的坳口村杨然明一家四口,同样居住在一座简陋的棚户中。杨然明说,搭建这个棚户花了将近3万元,没有房子到处搭建棚户的日子已经过了6年。
杨然明一家人只有她一个人有土地,连生活费总共领过十五六万的补偿款,几年过后,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至于该得多少钱,杨然明也不清楚,“一般都是村民闹得厉害了,上面又给一点。有时候发一个存折,只有50元,林林总总已经发给几十个存折。”
与何祥贵及杨然明比起来,那些被安排外迁的移民似乎有着更为曲折的故事。
施工区的移民原本都是被安排外迁到云南省普洱市靠近中缅边境的孟连县,村民不愿去,东躲西藏,但还是被一个个送到孟连。“现在大部分都跑回来了。政府同意重新安置。”杨然明说。
永善县移民局党组书记刘利丹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表示,截至目前,当初外迁到孟连的1091户4404人,只剩下80户361人。
整个移民外迁的过程一波三折。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只实施了7批250户1062人外迁孟连集中安置。
随后,2006年7月9日至30日,永善县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必须搬迁的移民,无正当理由不得拖延搬迁或者拒迁”之规定,依法实施了8至22批200户831人集中动迁到孟连。然而,永善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尽管如此,其中的57户289人搬迁至勐马后,很快便陆续返回永善。
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更增添了移民返乡发展的信念,2009年更是形成移民返流的高潮。
“上述情况在事实上宣告了移民外迁决策的失败。”永善县有关人士表示。
两头为难的政府
面对上述情况,政府方面不得不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
省市县开始组成调研组,着手解决施工区移民安置问题。经过三个多月调查研究,云南省移民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云南部分)施工区移民安置调整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一条底线”、“两个许可”、“三类安置方式”、“四项优惠政策”和“五方责任”,在事实上对原来的政策进行了否定。
新的调整方案提出,政府原审定为外迁农业集中安置的移民可以改变安置方式;选择各类安置方式的移民可以有条件地享受长效补偿政策。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外迁孟连农业集中安置、县内外自行安置、永善县城镇安置三类安置方式供移民选择。
然而,政策的不断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相关政策及决策的严肃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刘利丹表示,一些移民据此将政府的政策形容为“牙膏政策”,认为越闹好处越多。
除此之外,造成上述情形的背景还与投资主体的变更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三峡电站的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不同,金沙江上四座巨型电站的投资主体已经变化为三峡集团公司,国家有关部门同意,三峡集团公司在利用三峡电站发电后获取的利润、发行债券、银行融资等方式滚动开发,投资四座电站建设。
永善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冬梅表示,三峡公司作为投资者想要追求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移民群众从自身利益出发也要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剩下夹在二者之间的地方政府在中间“踩跷跷板”,由于地方政府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在滞后的政策背景下,结果便常常是“踩下这头,翘起那头”。
她表示,产生上述移民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溪洛渡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的移民政策基本上是边建设、边制定、边完善。
事实上,随着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建设进度的逐步推进,今年永善县还将移民3万人,工作压力非常大。
生态存疑
尽管三峡大坝对下游众多湖泊河流水量变化的具体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实证研究证实,但对于巨型电站给河流生态及相关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在政府内部的认识也开始趋于一致。
近期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公开承认,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正在参与建设溪洛渡电站的三峡公司工程师向记者表示,在金沙江这样流域面积庞大的河流上修筑大坝,除了对生物洄游的影响之外,对一些原本习惯于激流环境的鱼类及水生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说,四座大坝建成之后,很多激流险滩都会消失,水流将会变得十分平缓,原来的水生物种将面临不得不改变生存习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上述人士表示,大坝及水体的巨大质量对河道的岩层结构肯定也会产生不同于之前的压力,很多水量不可避免地会从地下溶洞中流走。“同时,还有原来一直裸露在水体之上的山体,在经过水流的浸泡之后,也极易酥松变软,形成山体滑坡,引发地质灾害。”上述工程师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第一阶段审计结果,溪洛渡工程计划2002年初开始筹建,2008年11月金沙江截流。而实际2003年3月开始筹建,2007年11月完成金沙江截流。筹建工作较原计划推迟15个月,截流提前12个月,合计压缩工期27个月,加大了工程建设风险和难度,也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5、江西回应“鄱阳湖拟建大坝” 称不影响湿地生态
来源:《新京报》2011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675.html
江西回应“鄱阳湖拟建大坝”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主任称,鄱阳湖建闸“江湖两利”,不会影响湿地生态
鄱阳湖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备受国人关注。26日下午,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朱来友表示,鄱阳湖建闸主要是为解决长江低水位的不利影响,不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和用水安全。
1,是否会影响长江下游防洪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都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的时候,鄱阳湖承担着长江蓄滞洪区的角色,接受上游来水倒灌,被称为长江的天然调节器。因此很多人担心,在鄱阳湖口建枢纽工程,会影响它的天然调节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话是在长江入江水道的地方建一个闸,不会阻碍水的流动,4-8月份的时候我们闸门是全部敞开的,湖水入江或者江水入湖与建闸前的情况是一样的。
长江洪水主汛期是在6-9月份,这个时候长江洪水可以不受阻碍的倒灌入湖,起到削制洪水的作用。
所以说鄱阳湖建闸不会影响鄱阳湖作为天然的调节器的作用的发挥,也绝对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2,是否会影响下游用水安全
鄱阳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资源丰富,流域年降水量约1645mm,经湖口站出湖入江的多年平均水量为1436亿m3,入江水量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许多人因此担心,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把湖水拦在湖内不入江,会改变江湖关系,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朱来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不但不会恶化江湖关系,还能够保证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首先,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在9月份才下闸蓄水,主要是保持水位,防止长江水位偏低,拉空我们鄱阳湖的水,其次,9月份长江下游不存在缺水的问题;第三个原因的话鄱阳湖建了闸以后保留了一湖清水,可以在长江枯水期补充下游用水的需要,做到江湖两利。
鄱阳湖建闸之后湖面扩大了,水体也增加了,同样的入湖污染量他的污染浓度大大降低,所以能够确保一湖清水的目标,建闸之后水位水面抬高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流速度,但这个流速不会造成大幅的富营养化。
3,是否会影响生态湿地环境
鄱阳湖也是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国际重要湿地,有候鸟天堂、白鹤王国的美誉。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一些动物专家和环保主义者因此担心,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影响鱼鸟生存。
朱来友:这一担忧经过专题研究之后,答案也是否定的。保护区有9个湖泊,最低的一个湖泊的底高层12.1米以上,我们建的闸运行水位控制在12米,就是比它的湖底还底,也不会影响这个鸟类要栖息要吃的草周,所以说关于影响候鸟栖息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关于鱼的影响问题,应该说我们建闸对于鱼类的生长是有利的,我们建闸保持水体之后,是鱼类生长最活跃的期间。
我们现在主要考虑的是解决由于当前长江水资源变化低库水位对鄱阳湖的影响问题,对一个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对群众的农业灌溉问题,对血吸虫病肆虐的问题,对航运影响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不利影响问题。我们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同时对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用水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建“鄱阳湖大坝”该由谁说了算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据《瞭望》报道,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影响巨大。三峡建坝之后,泥沙输送量减少,伴随泥沙而下的营养物质生态链条也被截断。三峡在枯水期的发电、灌溉,和下游比如鄱阳湖之间形成博弈。因此,鄱阳湖拟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六大课题”,今年年初在北京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该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降低或者缓解。近日,江西水利厅的官员据此回应了公众的质疑。
看来,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毫不知情的“鄱阳湖大坝”(按江西有关官员的说法,那不是大坝,只是“大闸”,没有发电功能),已经酝酿很久了。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获批,其中提到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重点研究、适时推进该工程。今年被验收的“六大课题”正是为这个项目做准备。
据报道,当初《规划》获批后第三天,江西省的领导就强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然而,在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并未向公众主动披露这个“核心工程”。
如此种种,今天才让人觉得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闸”来。但作为一个影响绝不限于鄱阳湖、江西的大型水利工程,国人都是利益攸关方,公众有权了解、参与决策过程。不能由地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包办。
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教训的。就三峡大坝决策来说,先有水电部组织的专家认证,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再做认证,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所以参与决策的一位院士表示:三峡工程决策过程最民主。饶是如此,公众还是对该工程有一些疑问。
让人遗憾的是,20年过去了,三峡工程还是唯一一个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建设工程。关于大型建设项目的批准立项,还建立在个案解决层面,没有统一的法定程序,更难做到公众参与、全程问责。相关规定主要还只是国家发改委的两个部门规章:《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投资项目的管理办法》,其中并没有明确公众对特大型建设项目的知情权。
鄱阳湖“大闸”建不建、建什么样的水利枢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攸关亿万人生存的公共决策,公众有权了解和参与。长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三峡与鄱阳湖之间的博弈,不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过家家”,决策尤需谨慎,所以需要专家、官员之外更多的公众表达意见。
6、气候专家解读旱涝急转原因 与三峡水库没有关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6月27日 刘毅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798.html
核心提示
在久旱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多轮强降水,多地遭遇暴雨洪涝。是什么原因导致旱涝急转?日渐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因何发生,又应该如何应对?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专家。
6月26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鸣响暴雨蓝色预警,预计26日20时至27日20时,我国多地有大雨或暴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引人关注:6月份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持续气象干旱;进入6月份后,这一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接连4轮强降水过程的降水量为近60年历史同期最多。
旱涝转换如此快速、剧烈,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次
记者: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所经历的旱涝急转在历史上是否出现过?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气象学上有一个术语叫“6月突变”,是指每年6月份,东亚大气环流会有一个突然的调整,随着南海夏季风暴发、暖湿气流北进,雨带会从华南北推到长江流域。
今年6月份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偏旱,进入6月,持续少雨的态势迅速转变,先后遭受4轮暴雨强降水天气过程袭击。旱涝转换如此快速、剧烈,自上世纪50年代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是第一次。
记者:旱涝转换如此快速、剧烈,主要原因是什么?
丁一汇:从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进入6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转换快;南海季风由弱转强,青藏高原对流活动异常活跃并东移;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状况发生根本性转变。
长江中下游干旱和洪涝是大范围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异常的结果
记者:有人怀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和洪涝,和三峡水库有很大关系。气候专家如何看这个问题?
丁一汇:根据现有的资料和研究,可以很明确地说,三峡水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洪涝没有大的关系。
从我国内陆来看,三峡水库是比较大的一个水体,但是相对于全球来讲,它却是一个很有限的水体。三峡水库的库容在全球大型水库中也只排在20多位。
研究表明,一个地区发生暴雨,需要从比它大十几倍以上面积的地区收集或获得水汽。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峡水库不能左右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地区的旱涝过程。
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天气气候受到周边海温变化和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影响很大,两者的温差会影响季风的强度,导致暖湿气流往北推进程度的变化,从而决定雨带的南北移动。比如说,青藏高原积雪的状况对亚洲甚至北半球都有影响,三峡水库的影响和它比起来,可以说不是一个量级的。
三峡水库是2003年6月开始蓄水的,但长江流域从1999年开始就从多雨期转变为少雨期,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减少了10%—12%,由原来的年均1250毫米减少到1100多毫米,主要的降雨带向北移动到黄淮地区。
这个事实说明长江中下游干旱和洪涝是大范围大气环流和海洋温度异常的结果,而不是三峡水库的问题。
三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影响有限,大致不超过10公里
宋连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近60年资料分析研究表明,三峡库区的气候变化和整个西南地区是一致的。对比分析三峡库区蓄水前后的气候,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影响的范围很有限,大致不超过10公里。比如,因为水热容量大了、水面宽了,使得年平均气温有所上升,但是夏季降温效应也明显。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对周边气候的可能影响,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数值模式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三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气候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国际上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
例如,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交界的伊泰普大坝,库区属温润亚热带气候,与三峡库区的气候和环境类似。对伊泰普水文站在水库1984年建成前后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水库周围的年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变化很少。对水库周围的6个农业气象站的多年数据分析也表明,兴建水库并未引起库区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任何趋势性的变化。
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导致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
记者: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成因,是更大范围的大气环流,那么这样的大气环流,是否也给其他地区带来异常天气?
宋连春:从全球的范围来看,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气候异常现象,它们是相关联的。
6月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少雨,同期,欧洲和美国中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气象干旱,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经历了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干旱。
随后,长江流域提前进入梅雨期。受同样的大气环流影响,6月21日西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普降暴雨,九州部分地区10日起的累计雨量超过1000毫米。
记者:为什么近来不少地区要么出现干旱,要么遭遇洪涝?要么不下雨,一下就是大暴雨?
丁一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了趋强增多之势。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水循环发生了变化、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
记者:具体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大气环流带来了什么影响?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全球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增加了水循环的强度,增加了大气的持水能力。
其一,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蒸发蒸腾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水循环的强度。
其二,全球气候变暖会增加大气的持水能力,也就是说,大气中可容纳的水分更多了。
一般而言,当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含水量可提高约7%。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水汽,大气才能饱和,达到降水条件。如果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地吞噬水分,并封存在大气中,水汽不会以降水形式落下,这就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达到降水条件,就会发生降水。由于此前“吞噬”、“封存”的水汽更多,降水强度会因此加强,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气候变暖还导致大气环流出现异常。气候变暖改变了地球的热量平衡,减弱了大气环流的纬向(东西方向)流动,但增强了大气环流经向(南北方向)流动。
纬向型大气环流减少,经向型大气环流增多,南北热量、水汽交换加强。这种情况下,天气往往异常。
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干旱和暴雨共存,干旱现象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同时降雨越来越强,小到中雨频率普遍减少,而大雨与暴雨强度和频率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等,应根据气候新特点进行调整
记者: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丁一汇:我们从这次长江中下游的旱涝迅速转换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的速度更快了,量级更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应该根据气候的新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宋连春: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是防御强降水、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的地域。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明确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完善这些地区防御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7、中国7家银行试水碳金融
来源:《北京日报》2011年06月27日王刘芳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3952.html
在昨天由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办的“2011年地坛论坛”上,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已有浦发、民生、兴业等7家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试水碳金融,并开发出8种融资模式。
在国际碳金融的交易当中,大型金融机构已成为重要主体。早在2006年,德国巴特莱银行首先推出了VER(自愿减排)和约,开启碳金融的先河;2007年摩根斯坦利也推出了碳银行。
“我国银行机构目前基本还处在碳金融业务的筹备阶段,”中国银监会统计部负责人李晓文说,“但近年来,银监会始终在督促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随时准备迎接市场机遇的到来。”
据透露,近年我国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产业调整、新能源相关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从去年末的数据来看,比如兴业银行累计发放的节能减排贷款超过了1000笔,金额达到近500亿元,可以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870多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70多万吨;此外,工商银行去年做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贷款,涉及项目250多个,余额达到600多亿元,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也是7000多万吨。”李晓文说。
国内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个人环保类的产品。低碳、绿色零碳等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了减碳渠道。银行业自身还积极践行低碳理念,提倡绿色办公,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公信息网络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工商银行2010年电子银行交易额突破了200万亿元,同比上升37%,占全行的59%。(记者 王刘芳)
8、河北国土局5次叫停高球场无果
来源:新京报 2011-06-27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7/content_247508.htm?div=-1
鹿泉市开发商占地千余亩违法建高尔夫球场,被查后辩称建设“体育休闲俱乐部”
据新华社电 2004年以来,国家多部门多次发文禁建高尔夫球场。然而,日前河北省一开发商在鹿泉市违法占地上千亩建高尔夫球场,当地国土执法部门连续多次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未能叫停这个违法项目。
违法“租地”千余亩
河北省鹿泉市白鹿泉乡东土门村东南侧的一座山上,山坡上人工种植的草皮翠绿整齐,大门上标有“众诚俱乐部”牌子。这里是石家庄众诚白鹿泉休闲度假村有限公司(下称“众诚公司”)租用东土门村、西土门村的土地修建的所谓“高尔夫球场项目”。
据悉,这个项目从去年初开始建设,项目单位通过租赁的方式从当地村中租用土地1000多亩,租期50年,租金每年按照亩产粮食的价值补偿。
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鹿泉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林玉说,去年3月份,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了该公司在这里动工,后经查询,2009年,该公司曾经获批两块城镇住宅用地,面积为80.79亩,但是从其动工范围看,占用面积远远超过了批复面积。
连续五次叫停私建行为
2010年3月30日,鹿泉国土局第一次向众诚公司下发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理由是:项目单位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于2010年3月中旬私自占用白鹿泉乡东土门村集体土地建众诚白鹿泉体育休闲俱乐部。
鹿泉市国土局曾先后5次对该公司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日期落款分别是2010年3月30日、8月9日、12月9日,2011年5月6日、5月16日。
辩称在建“生态观光园”
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鹿泉分局和鹿泉市发展改革局均证实,这个“高尔夫球场”既无项目立项,也无土地使用手续。
据林玉介绍,今年5月,这个所谓的“生态观光项目”开始有了高尔夫球场的模样,高尔夫球场特有的“果岭”已经建成。不过,开发商否认这是一个高尔夫球场。但国土执法员通过现场勘查、走访调查取证,已掌握其违法占地建球场事实。
今年5月6日、5月16日,在接受鹿泉市国土局询问时,石家众诚公司总经理沈冀川说,占地用途是建众诚白鹿泉体育休闲俱乐部,即所谓“生态观光园”。
■ 处罚
国土部门两次下处罚书
由于开发商根本没有理会停工通知,6月13日、6月20日鹿泉市国土局又两次向众诚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项目单位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 回应
开发商称为建设预留地
6月25日下午,众诚公司法律顾问王罡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众诚白鹿泉体育休闲俱乐部项目清理整治的情况说明》,说明称:众诚白鹿泉体育休闲俱乐部项目拟用地1216.78亩,目前实际占地约761.55亩,占地主要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园地、荒山疏林地和建设预留地。坚持不承认其违法行为。
9、高尔夫:地方之洞洞穿禁令
来源:南方周末 2011-06-27
http://biz.cb.com.cn/12716612/20110627/231621.html
国务院下文禁建球场七年,黑户球场却曲线入市,暴增不已。确认既成事实,成了中央各部委最新的选择。
七年禁而不止,四百多座黑户球场有望正名
由15世纪苏格兰牧羊人发明、后来在西方发展为大众运动的高尔夫球,进入中国多年即成为典型的富人运动。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项简单的运动项目,其球场建设却成为各方爱恨交加、角力多年的对象。
占地面积巨大、风景优美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对地产开发商和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来说极具诱惑力,但占用耕地、耗水量大的特点又使其罪名昭彰。
国务院下文禁建球场七年,黑户球场却曲线入市,暴增不已。确认既成事实,成了中央各部委最新的选择。
一周前,深圳一家高尔夫球场的总经理吴轩(化名)接待几个部委联合调查小组时,意外得知,如果调查结果没问题,将有可能拿到一纸“身份证”。这意味着,在2004年国务院下发禁令后七年间冒出来的400多座黑户球场,其中一部分将有可能一朝洗白。
相关文件是2011年4月11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11个部委联合签发的,主题其实是在全国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不过在文件第三条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多了这样一句话——“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完全纠正的高尔夫球场,为其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1月下发的《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从政策上把高尔夫球场关在了门外,使其成为跟别墅、赛马场一样的禁止用地项目。但事实上,禁令下达之后,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反而越来越多。
中国究竟有多少高尔夫球场?唯一有官方背景的一个数字是595家,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的。而媒体引用最多的,则是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六百多座。2004年之前,他们调查的数字只有170座。这意味着有四百多座球场是在禁令之下长出来的。
5月份开始,这份“特急 发改社会(2011)741”号文陆续逐级下发到各个省、市,并开始自查工作。尽管禁令并未松绑,但这毕竟是7年来中央层面对既成事实的高尔夫球场的首度认可。
有9个在建和拟建高尔夫球场项目的浙江省舟山市就在情况汇报中写道,“这是对当前高尔夫球场违法违规建设的一次严肃整顿,也是规范我市高尔夫球场今后建设发展的基础”。
当然,在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高尔夫管理分院院长吴名看来,这次算是开了一条缝,但还远远不够。“与其把这扇关着的门开一条缝,但门上已经千疮百孔;远不如彻底打开门,建立一套标准的审批监管体系。”
不过,从业十余年的吴轩没有这么乐观,“即便这一次能顺利发一批身份证,下一步的放开,也很难预期。”
6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拨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的电话,相关领导对这份文件未置一词,只是强调说,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下一步怎么办,正在研究中。
“你有高尔夫,我就来投资”
在不少地方政府看来,高尔夫球场正是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禁令松动的信号,其实在2009年就已出现。一贯加诸高尔夫球场身上的“限制、禁止、严禁”等词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变成了“规范发展”。
当年,湖南、广东、安徽、江苏等省税务局先后将高尔夫球场的营业税税率降低为10%,辽宁更是降到了7%;而之前,全国的高尔夫球场“享受”的都是跟KTV等娱乐场所一样的20%的高税率。
2010年,“规范发展”的具体含义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了地方版的解释——符合规划、不占耕地、保护森林、维护农民权益、依法用地手续等等。河北也在旅游规划中用了“规范发展”,广东更是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高尔夫旅游业。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不再掩饰自己对高尔夫球场的热切之情。哈尔滨湿地景观区要建高尔夫球场,副市长亲临视察;贵阳市2010年报了4个高尔夫项目,副市长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贵阳目前只有一个高尔夫球场,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1 2 3 >>
10、广东化州水污染始末:敲响农村水源污染警钟
来源:瞭望2011年06月26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2011-06-26/121222707811.shtml
《瞭望》文章:化州饮用水污染事件始末
污染水质已得到有效处理,但农村水源污染的课题浮出水面。
6月21日,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县级)新安镇李苗库湾,水库边的两条小河沟水色发黑,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水库边上不时能看见零星死鱼。
当地村民15日拍摄的现场画面显示,大量死鱼漂浮在河湾周围,上面蠕动着密密麻麻的蛆虫。村民说,这些死鱼现在已经腐烂,沉入水底。
这起污染事件,使得当地数千村民乃至下游百万居民的饮水受到威胁。《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赶到事发现场采访了解到,污染源是一家企业存蓄废水的池塘,堤围因土地权属等纠纷被人为挖开,导致废水泄入水源河流。
据当地环保部门介绍,至6月23日9时,此前受水污染较为严重的李苗库湾pH检测值为6.85,处于可控范围内,下游鹤地水库水质已达标。
尽管污染水质得到有效处理,但由这起事件而始,农村水源污染的课题已经浮出水面,寻求答案之路任重道远。
企业偷排废水
“我们看到整条河全是死鱼,走在河边全是臭味。”李苗村一位刘姓村民说,“人不敢下河,下到里面全身是痒的,有毒性。”
茂名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6月15日,化州环保部门接到群众反映后即赶往当地调查,当地水域部分监测点有pH值超标现象,最小值达到5.8。
李苗库湾位于湛江市主要饮用水源鹤地水库上游,污染事件发生后,数千化州村民的喝水问题难以保障,下游直接威胁湛江几百万居民的饮水安全。
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19日联合检查发现,污染来自上游德英高岭土厂偷排的酸性废水。该厂偷排的酸性废水长期蓄在一个鱼塘内,11日塘坝决堤,大量酸性废水泄入李苗库湾,造成污染。
化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海浩说,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采取多项措施,责令该厂停产,切断污染源,多处投放石灰中和水质,并和下游湛江环保部门联合每两小时监测一次。连日来龙窝河及李苗库湾水质酸碱值已经上升并达标,下游饮用水水源地鹤地水库水质无异常。
本刊记者21日在德英高岭土厂现场看到,工厂已经停工。排污口已用沙包堵住,但在沟渠边仍能看见红褐色的物质,走近可以闻到刺鼻的味道。
偌大的工厂空空如也,只有几名工人在宿舍里看电视。记者试图联系该企业负责人,但工人表示不知道其去向。
后续问题浮现
环保部门6月23日9时的监测数据显示,化州所有监测水断面已全部达标,水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化州下游水质基本无虞,但上游水井水质达标率为70%左右,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让他们能喝上“放心水”;同时以打鱼为生的村民暂时失去生计,呼吁能尽快恢复生产。
“有关部门的人19日来检测说水质超标,叫我们别喝,消防车会送水过来,但现在(21日)也没看到;20日检测也是超标,他们却改口说让我们自己处理。”一位村民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怀里抱着3岁的小孩。
李苗村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我向村民传达了送水的消息,但是没有收到水,村民们现在见了面都骂我。”
针对送水问题,茂名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当天化州市相关负责人对村民表示“如果全村井水都超标将安排送水”,后来检测发现该村有3口井水质达标,可供村民生活使用。没有安排送水还有一个原因,是担心“动用武警、消防送水,将引发更大范围不良影响”。
上述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全村400余人多数以在水库打鱼为生,如今丧失生计,村民对以后的生活忧心忡忡。
一位刘姓村民说,水库近一个月来已发生两次死鱼事件,以前每天能捕捞100多元的鱼,但“我们现在不敢下水,下去就全身发痒”。
另一位村民说:“我们呼吁上级部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前来勘测,选择合适的地方挖井,为村民提供充足、安全的饮用水。二是早日解决污染,让我们尽快能打鱼。”
平田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汉华说,众多村民已食用了污水,希望有关部门能责令工厂立即聘请医生对村民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多位村民呼吁,政府部门尽快解决安全饮用水问题,同时关闭德英高岭土厂,彻底清理污染源。
在采访过程中,下游鹤地水库居民也打电话给记者,表达“尽快关闭污染工厂”的希望。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方面称,水污染事故发生在鹤地水库湾上游处,不能达标而采取偷排的德英高岭土厂是这起事故的责任者。该厂位于鹤地水库集雨面积区域以内,属于三类保护范围。但是该厂污水不能达标排放,防护措施达不到环保的要求,会导致所有污水流往下游,最终污水汇集到库区,影响库区的水质安全,建议将该厂关闭。
“敲响了农村水源污染的警钟”
目前化州水污染事件得到基本控制。但是在事件处理过程当中,村民纠纷导致塘坝决堤,村民对“送水事件”有怨言,水源上游设矿厂遭质疑。在突发事件中,如何综合处置、避免“小事做大”值得反思。
反思一:突发事件处置需要与群众加强沟通,做好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细致解释工作,使群众了解并理解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是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的必要基础。
在化州水污染事件中,平田村多位村民反映政府未“如约送水”、石灰仅投放在库湾岸边涉嫌“造假”等问题。
茂名、化州两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解释说,村里还有3口井的水可以喝,当初说的是“如果没水喝就送水”;投放石灰中和水质只能在岸边逐步进行,如在水域中央一次性投放过多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
茂名市有关负责人说,“基层干部和村民沟通不够,产生了误解。我们今后将在工作中注意,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做好沟通,让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
反思二:政府部门及时介入,妥善处理村民纠纷,化解村务矛盾,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后手”,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化州水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龙蜗河红阳桥段下游鱼塘塘坝被挖决堤。但对决堤背后的原因,平田村委会和部分村民各执一词。
新安镇平田村委会主任彭汝和说,“高岭土厂要长期生产,就千方百计唆使村民挖开这个塘,以达到长期经营、长期排污的目的,就造成了水库群众的饮水问题——不能饮了,井水不能吃,鱼塘也不能经营了。这个地方要是水污染了,我们后代子孙都没有办法生存了。”
而平田村村民刘新富则说,“那个鱼塘里面差不多有一半是我们村的耕作田,以前的时候(就有人)把那个塘给塞了,出租给人家;现在我们村就把那个田要回来,于是我们就把坝挖开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平田村委会下辖李苗村等22个自然村,其中有部分是库区移民,移民和当地村民以及德英高岭土厂等各方在田地权属、工厂排污等方面长期存在矛盾和纠纷。因此,在水污染得到控制后,宜妥善处理村务矛盾,消除“人为破坏”因素。
据了解,化州市政府已经成立工作小组,将对相关土地纠纷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反思三: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做好产业规划,设立矿厂等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严格环评做好“环境卫士”,有利于从根源上避免污染事件再次发生。
茂名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德英高岭土厂是化州新安镇的纳税大户,最高一年纳税500多万元,2010年纳税300多万元。但是该厂存在擅自违法生产、擅自建设硫酸浸选工艺、偷排酸性废水入龙蜗河的行为。
“在水库上游建设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的水草都变黄了,让人睡不好觉,谁能保证,类似事故不会再次发生呢?”当地多位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6月22日,记者来到下游的鹤地水库,只见青山环抱,绿水荡漾,水污染事件拉响的警报已经消除。尽管目前水污染事件已经基本解决,各项水体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但是附近居民和下游百姓依然对未来的情况表示担忧,他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水库周围污染源的监管和整治力度。
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副局长陈培告诉记者,为33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的鹤地水库,横跨粤桂两省区,集雨区内类似德英高岭土厂的工厂难以统计;建议各级、各地政府加强协调,进一步排查,搬迁或关停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此次水污染事件敲响了农村水源污染的警钟。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是山区工厂的工业污染源难以监控;另一方面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污染源没有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农村水源污染问题急需引起关注。”陈培说。
11、问诊城市“内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2011-06-27 张燕 周芳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90455.html
昨日的北京,上周四“翻江倒海”的暴雨已在明媚阳光下蒸发无痕,但人们心中的反思和疑问依然挥之不去。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新华社的评论则没有那么诗意——人们更希望有关部门面对暴雨测试出的“大城市病”,能够坦诚地针对管理上暴露出的不足对市民说声道歉,并尽快拿出整改措施,保证下次、下下次强降雨时不会重蹈覆辙。
做出这样的保证之前须从自身重视入手。
武汉是近期发作内涝“城市病”的又一个案例。
“建在地下的工程看不见,往往让位于地上工程。”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老古董”排水
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信息显示,截至25日14时,6月份以来风雹灾害共造成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8亿元。
而在上周四的北京,“积水潭”、“水帘洞”等“景观”则成为这座遭暴雨突袭城市的戏谑注脚。
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次暴雨是自2004年7月10日北京的暴雨天气后的又一次大影响暴雨天气。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告诉本报记者,当天傍晚她登上了青岛飞往北京的飞机,即将到达时因强雷雨天气折返,在青岛的机场度过了一晚,翌日早晨才得以飞往北京。
不独是北京如此。
6月份的武汉连续迎来三场强降雨,20小时内连降暴雨192毫米,相当于15个“东湖”倾泻武汉大地。
而在去年5月,3次强降雨也凸显出广东排渍水的“肠梗阻”软肋。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全国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即排水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事实上,“老古董”并不是到哪都会受到欢迎。
上述人士透露,现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
北京市排水集团管网分公司副经理梁毅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的排水设施始建于元朝。
三年一遇,这是北京市防汛办主任、总工王毅给出的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如果用数字量化,那就是只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
截至上周四22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41毫米,其中城区平均6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石景山区模式口,达到192.6毫米,是建站以来的最大值。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北京排水管网标准中有东、西护城河,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地区为10年一遇标准。
例如2009年7月30日下午至3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的降雨量达到110毫米。当时天安门广场附近的道路排水管线和泵站工作正常,经受住了考验。
目前,当地要做的就是将城市排水能力进行整体提升。
今年4月,北京市水务局表示,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线将在5年内全部实施更新改造。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排水集团运营的中心城排水管线超过4000公里,其中污水管道1716公里,雨水管道1603公里,合流管道684公里。
该集团按照市水务局的要求已将存在结构隐患的设施纳入更新改造项目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解决。“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中心城排水管线改造工程,计划总投资21.2亿元。
具体到今年的规划任务,2011年北京市水务局工作计划中有明确部署,即新建排水管网20公里,更新改造1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线20公里。
水务投资的“小蛋糕”
武汉大道,这条被誉为“武汉最美的大道”近日也未能避免“逢雨必涝”的现象。
这一刚建成通车不久的工程,是武汉市献给辛亥革命暨武昌首义100周年的一份厚礼,仅全线绿化投资就高达3.6亿元。
而在当地的徐东大街,近几次暴雨频“受淹”。
但根据武汉水务部门的介绍,徐东大街的雨水管网通向沙湖;中北路、秦园路雨水管网直接排往沙湖港明渠;沙湖—沙湖港明渠—罗家港明渠—长江,形成该片区一条完整的排渍通道。
现实情况却是,沙湖港明渠涵闸因沙湖公园施工被完全堵死,穿过道路的涵洞被垃圾、树枝所堵,淤塞严重,水流不畅。而罗家港明渠,因二七长江大桥施工,引桥的数个桥墩跨越渠面,也造成严重淤塞,导致明渠水流不畅,进而对沿线秦园路、中北路等排渍管口形成顶托。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武汉市政建设近十年基本集中在路面以上,“建在地下的工程人们看不见,往往让位于地上工程”。
以2011年武汉城市建设投资计划为例,725.82亿元城建资金中,466.41亿元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仅43.452亿元。
而大量路面以上的城建工地又进一步加重了本已老旧的地下管网“肠梗阻”。
“武汉现有工地5000多处,很多工程压占或破坏排水管网;有的工地形成深坑,天然形成大量积水;有的把泥浆、渣土倾倒入排水管网……”武汉水务部门统计,降雨集中时段,武汉三镇共有15处重点地区出现短时渍水,其中10处渍水是由于工程施工造成。
“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但近年来很多城市在规划的时候只注重城市快速发展和外观形象,而忽略了看不见的地下工程。”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对记者表示,其实长久忽略地下工程发展的“欠账”是要还的,而这个代价可能比一次性到位规划付出的成本还要高,所以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要有远见。
模糊的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去年就曾对全国设市城市排水系统排涝能力进行过调研。
王岚说,最近她所在的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联合市政工程设计单位进行了一项对全国各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发现中国排水管网设计标准确实全国性普遍偏低,全国很多城市的管网设计标准都是按照应对一年一遇的降雨量。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新增排水干管千余公里,新增抽排能力269立方米/秒,提高排涝排渍能力。
对于一些大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现状,王岚表示,要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生导师陈艳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近年来北京市相关部门在对水涝的预警和部门联动应急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但由于缺乏对积水点地埋管线复杂情况的全盘掌控,很多时候在做相关准备工作时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教授、给水排水专家周玉文则提到了标准问题。
周玉文表示,目前中国在防洪和防汛方面都有相应的标准,但唯独缺乏一个排涝标准,在涝灾来临时多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周玉文建议从城市规划层面建立一个城市排涝标准和规范,此外,中国的排涝工程设计应与国际接轨。
他举例说,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有排雨水的“小排水系统”和排涝的“大排水系统”,一旦特大暴雨出现,地下停车场、运动场和蓄水池都可以作为临时存水的地方,加大排水能力。
12、水漫京城追问:是天灾还是人祸?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2011-06-25刘腾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625/230768.html
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摩天大楼林立的北京、地铁线四通八达的北京却被一场大雨无情地揭开了这个城市的华丽外表。
地下规划:国家没那么多钱 地漏养护:雨水收集管被堵塞
编者按/23日,暴雨突袭北京,一小时后,北京多处变成“积水潭”,汽车被淹没,地铁停运,全城交通瘫痪,有些路段堵车长达5小时……
经济飞速发展的北京、摩天大楼林立的北京、地铁线四通八达的北京却被一场大雨无情地揭开了这个城市的华丽外表。
100多年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小说《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水漫京城拷问的不仅是这个城市的良心,更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北京升级为‘沿海城市’,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新增5A级瀑布景点。”有北京市民调侃道。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北京这座城市立刻变成一片泽国,并且陷入全城交通瘫痪的尴尬境地。
6月23日,北京市突降暴雨,暴雨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小时,但是积水迅速淹没了多处路面。暴雨同时导致北京地铁一号线、亦庄线停止运行。截至当日17时30分,首都机场因天气原因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66架次,进出港航班合计取消78架次。
是天灾还是人祸?飞速发展的北京陷入水漫京城之殇。
地下规划不足
23日暴雨使得北京很多深槽路段和洼地积水,有些地段积水水深甚至达到1.5米。
北京市气象台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23日19点,城区平均降水57毫米,达到暴雨级别。丰台、石景山、紫竹院、五棵松等10个监测站的降水量均超100毫米,属大暴雨级别。石景山监测到的降水量最大,为182毫米。而从整体范围看,降雨量50毫米/小时以上的区域达300多平方公里;降雨量100毫米/小时以上的区域达到近40平方公里。
行业人士指出,从设计上说城市道路往往能应对1到3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说降雨量在36毫米/小时~45毫米/小时时可以充分应对。但是这次北京遇到的却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介绍,这次的降雨是今年入汛以来最大的一场雨,一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28毫米,超百年一遇,其特点是不仅雨量大,而且强度大、范围大。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教授马军认为,北京城市很大,部分地区排水管道可能难以应付十年一遇的暴雨。对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很多地方的给排水系统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甚至有可能是60年代建设的,虽然从表面的道路来看,路面设施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地下的排水设施却可能仍然老旧。
“而且,现在居住的人口比以前增长很多,原来这个小区住10万人,现在有50万人了,排水压力也会增大。”马军分析。但是他也表示,随着小区一个个新建,地下的排水系统也在扩容,北京的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在国内还是最先进的,而任何一次特大暴雨都难免要给城市带来各种损失。
有舆论指出,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北京的降雨设计应该至少是十年一遇,甚至更高。“将防降雨设计大幅提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是我们的国情所不允许的,我们没有在防暴雨上追求什么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科部副主任吕鉴表示不同意。他举出一组数据:城市道路建设投资重头其实是在地下管道建设上,其中就包括雨水、污水处理管道。以80米见宽的道路计算,每一公里投资高达7000万元到8000万元,其中70%到80%花费于地下管道的铺设,建设高规格的雨水处理系统,“国家没这么多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副教授张洪涛指出国内市政工程在地下管线铺放、管理上的另一个不足:“国内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线管理比较乱,很多地方甚至不知道自己道路下面铺设了多少排水管线,这些管线怎么走,排水能力多少也不清楚, 一句话,就是地下管网的资料严重缺乏。”
对地下管网资料掌握齐全意味着在排水量调度上掌握了更大的主动,在污水排放上,更可以将较大的水量调剂到工作量不足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发达国家对排水管网的管理都实现了计算机化。“至少,通过电脑,就可以掌握城市下面任意地区排水系统的能力、管线的粗细、排水路线的方向等等。”张洪涛介绍。
1 2 >>
13、部分沿海城市大肆填海建房 海岸线成“房岸线”
来源:山东商报2011年06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5000725.html
海岸线成了“房岸线”
部分沿海城市“填海建房热”加剧房价调控难度
填海成本每亩20万元,之后上千万元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在国家勒紧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楼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建房热”。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急需引起重视。
“填海建房热”呈过度扩张之势
记者近日来到海南岛,一出海口和三亚机场,一个个推销“海景楼盘”的广告扑面而来。当地有关人士透露,海南岛长达300多公里的东海岸,已基本被开发商圈占,几十个“海景楼盘”正火热开发中。不少楼盘通过填海不断扩建“海景房”,一期是“海景房”,三期还是“海景房”。
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表示,填海造地很多情况下是人类不得已的行为,但受暴利驱动,现在国内部分城市热情颇为高涨,已偏离国家整体用海规划,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
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两者差距竟达30多倍。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李文君说,按当前法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无需承担耕地的开垦费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能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看重“海景房”卖点,肆意抬高楼价。
“填海造房热”助推房价潜伏风险
“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没有任何公益性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许多专家认为,“这不仅推高了房价,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吸引大量居民积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也很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填海建造的商品房多标榜为“观海豪宅”推销,很多是地方“楼王”,成为带动当地房价上涨过快的引导力量。
三亚市迎宾路一家地产公司员工小蔡说,目前三亚湾海岸沿线的海景房“起步价”每平方米已超过3万元,而著名的填海住宅岛——凤凰岛,每平方米价格近10万元。开发商的策略是,强调“海景房”的稀缺性和升值空间。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认为,濒海而居将面临高湿、高盐、高温等“三高”困扰,对人体健康、房子和家电维护等都非好事,有些宣传明显是商业误导。
李文君表示,过度的围填造房,不仅降低城市自然景观价值,更重要的是影响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还有可能加剧海岸侵蚀、造成泥沙淤积,进而影响江河的泄洪能力和港口的航运功能。
遏制围海造房之风急需多管齐下
“填海造房风”的出现,实质上仍是地方追逐土地财政的表现形式。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国家正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急需多管齐下遏制围海造房之风。
当前地方围填海中普遍存在“先斩后奏”“化整为零”审批等行为。李文君认为,应从源头加强治理,问责到人,坚决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上马。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李立新认为,我国海域管理执法手段急需完善。“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相关罚款规定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李立新建议,增加企业用海的违法成本和风险。
专家普遍认为,填海项目一定要慎重论证和审批,填海造地必须布局高起点产业项目,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搞房地产的要坚决否定,决不能把我们的海岸线变成“房岸线”。(据新华社广州6月26日电)
14、环保事故中“出走的乡村”
来源:21世纪网 2011-06-27刘洪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wMMDAwMDI0NjgwMQ.html?source=hp&position=column
核心提示:村民被迫逃离了故乡,世代所有的山川水土已不再能承载基本的生存。
贵州桐梓发生氯气超排事故,放倒周边学生、居民百余名。6月24日,涉事企业遵宝钛业有限公司当众道歉(新华网6月25日)。
在环保事件中,这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所以关注者不会多。血铅超标、化工厂泄漏,尾矿坝坍塌、废水排放、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听得越来越多,有时居民惊恐而逃,有时市场抢水一空,一个发生在桐梓的氯气超排事故,只是“放倒”一些偏僻之地的人们而未有死亡,当然难以成为传播的亮点。
事故的发生地,实在是偏远之地中的偏远之地。贵州省桐梓县楚米镇元田村,这就是遵宝钛业有限公司的万吨海绵钛项目所在地。根据资料,这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0亿-20亿元,利税2亿-4亿元。真是可观的利润,只是,我们不知道除了带来氯气超排这样的环境事故,它还能为原有居民带去什么。按照一般的规律,这样的大型项目并不会使原有居民得享利益,而带给他们的后果则不只是环保事故而已。
6月20日的《三联生活周刊》载有《出走的乡村》的报道。广西贺州市黄田镇东水村的牛车地村组,紧邻着平桂钛白粉厂。在这里,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身染癌症而死亡,夫妻癌、父子癌、母女癌、兄弟癌,一家几口死亡也不稀奇;水源污染、土地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逼使村民从村庄出走。
实在地说,这不是出走,而是逃离。村民被迫逃离了故乡,世代所有的山川水土已不再能承载基本的生存。
平桂钛白粉厂是国有企业,网上可以查知,它隶属于平桂飞碟公司,这家公司是出口生产基地、拥有“重合同守信用”和“消费者信得过”等企业称号。这可以证明工商制度下,对一个企业的衡量采用着怎样的标准,企业内部是产值和利润,它通过税收与政府产生关联,由银行借贷评定信贷等级,因为产品需要出售而必须“消费者信得过”。这就是一个企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企业位于何处,它与当地人、当地环境的关系,并不重要。所以,哈药一边大做广告,一边在企业所在地污染环境,制造出居民出门必戴口罩的“工厂化民俗”,是可以的。像平桂钛白粉厂这样,使周边居民“要么患癌,要么逃离”,也是可以的。
企业在驻在地不是还有产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么?是的,应该是这样,但也未必。例如平桂钛白粉厂,没有招收过牛车地的村民做工人,刚开始或许村民曾因工厂生活区的设立而得以做些小生意,后来工厂生活区就全部迁走了。工人每天坐车上班,上完班回城,据说不是怕污染,而是要改善居住条件和文化生活。
工厂征收土地,每亩出价80元。废水毒死了鱼虾和水牛,“按价赔偿”。污染的土壤不再能生长庄稼,也可以作价补偿。当然,都得经历上访、谈判等过程。至于村民中不断出现的癌症,甚至无法确定与企业污染的关系,只能自认倒霉。若要形成村民患癌是否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证据链,至少需要几十万元的经费,没有人会拿出来。而村民如果与工厂有所冲突,警察会迅速到场排除。环保部门的监测,证明企业排放均符合标准。因此,村民的离开甚至比逃离更加无奈,他们是被工厂、权力联手逐出了故土。
这里,我们看到了工商制度与村社生活之间的剥夺关系。围绕着工厂,产生了一系列衡量指标,产值、利润、税收、信贷等级、市场信誉等,而工厂与环境、工厂与驻在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忽视。
很多工厂在乡村建设起来,而且历史地看,所有的工厂都建立在乡村社会的背景之上。在工厂化的过程中,村社的土地被征用,世代的资源被低价收购,矿藏因“国有属性”不会使村民得益,工厂为村社带来了污染和疾病,村民可能离开世代所居的土地,外来者占据了村民的世代家园。“要么忍受,要么滚蛋”,这不是逐客令,而是后来者驱逐土地的主人。
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的“全球意识形态”,这可以说是进步,但环境是不是问题的全部呢?像广西平桂钛白粉厂、贵州桐梓万吨海绵钛项目,环境危害固然是突出的问题,但即使建成“花园企业”、“零排放工厂”,仍然存在原有居民问题,这就像我们把一个破败的街道建成高尚社区,并不代表解决了原有居民的相关问题。
15、城市为啥总被水淹
来源:新京报 2011-06-25 张鸣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6/25/content_247079.htm?div=-1
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水泥和沥青的地面,连明渠的渠道也用水泥覆盖,地面的渗透性几乎是零,一旦水骤然来得比较多,势必积水。
无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似乎都没有解决排水问题。
但凡是人住的聚落,无论大小,都有排水问题,除非是在极度缺水的戈壁。即使一个小小的村庄,也得有一条或数条排水沟,否则,下大雨时,房子就可能被水淹了。
古罗马的城市,有石砌的下水管道,而中国的汉唐盛世,都市里也有类似的下水道,不过管道是陶制的。到了明清,城市建设大幅度退步,整个北京城,只有皇帝住的紫禁城有排水的暗道,这暗道,据说是用铜铸而成,可以保证紫禁城无水淹之虞,而且疏浚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城区的排水,就只有明渠了。
明清时候,北京的沟渠遍布大街小巷,而主干道就那么几条。这些沟渠,最初大多用砖石砌成,但时间一长,居民倒脏水,堆垃圾粪便,难免淤塞。不断的清理,砖石就坏掉了。清代北京城疏浚沟渠的活计大有油水,由旗人掌管。旗人管事,油水该得必得,但疏浚的事就比较马虎了,每每得劳动皇帝,颁行诏书,下令疏浚。后来形成惯例,每三年大搞一次,挖臭沟,正好跟进士考试同期。所以北京俗谚称:闱墨出,臭沟开。
虽说旧时北京城的排水沟经常淤塞,疏浚不力,但真被水淹的情况,却也不多见。一来,尽管有淤塞,但沟渠多少还是能起点作用。二来是因为当时的北京多是土路,连石子路都很少,地面渗透性比较好,虽说雨天到处泥泞,但毕竟雨水不易积存。行人出行,一身是泥,但水淹没膝的事则少见。
北京城市的现代化,是以修马路作为起点的。先修石子路,后修水泥路和沥青路。随着马路的现代化,排水系统由明渠转为暗沟,一个地下的下水道系统。这样的系统,每个城市都差不多,差距只是管道的大小和密度。当今的城市给排水,已经成为非常专业化的技术,非专业人员不能置啄。
但奇怪的是,无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似乎都没有解决排水问题。最近南方频降大暴雨,城市一个接一个被淹,连建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也变成水上世界。
当然,我们的城市现代化还比较短,城市的排水工程还有改进余地。但不能不说,城市的排水不畅,跟城市地面的过度硬化,也有很大关系。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水泥和沥青的地面,连明渠的渠道也用水泥覆盖,地面的渗透性几乎是零。雨水下来,只有依靠下水道的排水口,一旦水骤然来的比较多,排水口流通不畅,势必积水。
这样不渗水的城市地面所造成的危害,还不止于积水。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些年城市地下水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一方面城市建设要取水,一方面雨水难以下渗,排出的水又流出城外,地下水无法得到补充。结果势必形成地面沉降,形成了巨大的漏斗,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地质危害。
中国的第一轮现代化的城市扩张,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轮的扩张则在当下。第二轮的扩张,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第一轮无法比拟的,其扩张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在世界城市史上,也属罕见。这样的扩张,带给了人们一个钢筋水泥加沥青的庞大人造森林。这样的森林,所解决的问题,跟带给人们的问题一样多。
显然,这样的人造森林,本身就蕴含着危机。这样的危机,不仅有垃圾,也有给排水。如果不及早解决,也许以后就不好解决了。在得过且过中修修补补,只能把危机拖大。
16、王亚欣:从鄱阳湖水利工程思考环境伦理
来源:长江日报2011-06-27王亚欣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82947
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再次受到社会关注,新一期《瞭望》杂志发表文章:鄱阳湖工程上不上马。在接受《瞭望》记者采访时,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就三峡等上游水库的影响、是否影响生态以及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回应。
江西考虑在鄱阳湖建水利枢纽工程,一则可以发电,再则能减缓鄱阳湖蓄水量的剧烈变化。从以上两个因素来看,在鄱阳湖上建水利工程,在于为当地发展留住水资源。此前,有专家就担忧,此举会对下游省份用水造成影响,继而引发长江流域各省“抢水大战”的升级。事实上,2009年,湖南长沙就提出建设湘江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流域各省份对水资源的争夺,只是各地对自然资源争夺的一个缩影。一地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不正常减少带来的影响,也往往由当地承担。可以说,地区间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争夺是基于地方生存与发展利益的需求,这种内发性冲动很难说就一定不合理。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这也涉及到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人类向自然要生存与发展资源,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话题,事实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就是一个改变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比如说在一种定义里,经济发展能力就是将自然资源变成社会产品的能力。在古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受到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从上述事例来看,自然水域之所以成为博弈的场所,是因为自然环境已经资源化,水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然事物,水多水少、水位高低不仅仅是一种现象的描述,作为一种资源,其经济价值被特别地凸显出来,处于压倒其他价值的地位。在历史上,水或土地这些自然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被赋予了某种神圣感,比如水具有净化灵魂的作用,土地则被认为栖居了神灵而被崇拜。这就是说,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环境的价值是多元的,除了经济价值,也包括审美价值、宗教价值、文化价值等等。
人类必须从自然环境里获取发展资源,不论人类社会如何进步,山川土地河流从古至今都是生存的资源基础。然而,人类发展与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的愿望是无止境的,那么人类改造自然环境、获取资源的限度在哪里,却是一个问题。一些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降低或者缓解大型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是科技并非万能,科技是否可控也是一个同样复杂的问题。
在今天,一些比如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被当做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以及一个科学问题,因而一个工程在修建之前,需要经过专业论证、政府审批等程序。这些程序以及态度上的审慎都是必须的,我们认为,这类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环境伦理问题、文化问题,根本上关系到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
并不是说人类社会要拾起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怀,回到前现代化去,甚至是不能对自然环境作出任何改变,而是说,自然环境既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它又是人类安身立命、生存繁衍的根本所在。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遇到了自然环境资源的硬约束,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看待自然等等,并不是一些陈旧而古老的问题。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