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五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五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5-11

 

五月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水电开发:

1、路透中国:   华电将于2015年前建怒江大坝 建设水电站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511/000719.htm

 

系列报道:

2、中国环境报: 环境信息公开三周年系列报道:我们距离阳光还有几步?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105/t20110510_702150.html

 

环境资讯:

3、新华网:     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http://gb.cri.cn/27824/2011/05/11/3365s3243530.htm

 

地方信息:

4、中国新闻网: 陕西挂牌督办法门寺纸业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10/3030881.shtml

5、信息时报:   广州三成饮用水水质堪忧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5076561_1.shtml

 

重大水事:

6、新华网:     3天补水4亿多立方米 三峡水库能否解南方旱区之""?

http://env.people.com.cn/GB/14611475.html

 

环境曝光:

7、国际在线:   武汉喻家湖成洗车场 湖水污染现大量死鱼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5-11/164522446257.shtml

 

气候变化:

8、中国新闻社: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产量 或是近年粮价上涨主因

http://ditan360.com/Fit/Info-84515.html

 

信息公开:

9、科学时报:   环境信息公开三周年进二退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064.shtm

 

环保观点:

10、中国环境报: 环保部门应成为政府综合部门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5/t20110510_702176.html

 

深度报道:

11、法制网:     浙江血铅超标事件暴露蓄电池行业监管漏洞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5-11/112122444383.shtml

12、南方日报:   守着珠江调水喝粤水危机露端倪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5/11/content_6958831.htm

 

环境评论:

13、红网:       公共责任“受污染”是只值得解剖的麻雀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5/11/6305270_0.shtml

14、红网:       我们都是化学人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2_15932.html

15、东方网:     像打黑一样整治食品安全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43_15943.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华电将于2015年前建怒江大坝 建设水电站

来源:路透中国2011年05月11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511/000719.htm

路透北京5月10日电---《中国日报》周二报导,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将继续推进具争议性的怒江大坝项目,该公司正努力到2015年底将其水电装机容量增加1000万千瓦。

报导称,该公司希望届时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占全国总量8%。华电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五个国有电力公司之一。

华电集团目前还在起草有关在金沙江上建设水电大坝的计划。

怒江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尚未开发的水域,华电集团在怒江建设水电站的计划从2003年开始搁浅,因为担心当地环境脆弱,以及包括缅甸和泰国在内的下游地区受到影响。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3月份接受路透采访时说,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并得到批准之前,不会在怒江建设大坝或水库。

怒江水电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200万千瓦,但地质学家曾警告,在这里修建大型水电站和水库可能会增加当地的地震风险,并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编译:高虹 发稿:王燕焜

2、环境信息公开三周年系列报道:我们距离阳光还有几步?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11

http://www.cenews.com.cn/xwzx/gz/qt/201105/t20110510_702150.html

政府信息公开进步明显,企业信息公开尚待解题 

  20115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经正式实施3年了。这3年里,备受瞩目的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执行得如何?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公开表现是否令人满意?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今后的环境信息公开又将走向何方?

  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与基层环保部门、专家学者、环保民间组织和信息公开实践第一线的公众代表一同探讨环境信息公开进程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

现象点评 

公开企业超标信息难在哪?

陈媛媛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实施3年后,各地政府部门对公众知情权的意识有所提升,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也有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地区环保部门都能对《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十一条中列出的17种信息进行公开。  

    但是,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积极地公开法律法规、环境规划、环境质量、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与办事程序等方面信息,对污染排放方面的信息公开却有所保留。特别对污染排放超标与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名单,以及危险废物的种类与处理情况,有些地方以涉及商业秘密、易引发社会恐慌为理由不予公布。

  这些地方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怕给自己招来麻烦,在这些污染企业名单中,很可能有当地的纳税大户,公开了相关排污信息,企业很可能需要停产治理,势必减少产出,最终影响当地的GDP和政府财政收入。其次,公开信息会造成舆论压力,一旦被媒体或上级环保部门盯上,就会麻烦多多。紫金矿业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引发汀江污染,不论企业还是当地政府都选择隐瞒不报,直到事故发生9天之后,才迫于舆论压力公布相关信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地方没有认识到,经济发展只有在减少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旦因为隐瞒污染或危险废物信息,造成公众和媒体恐慌甚至是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地方政府与相关的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将尽失。只有全面公布环境信息,让公众对相关事件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才不至于胡乱猜测和炒作。同时,相关部门也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各地在执行中一味强调“重在纠正”,仅要求企业改正污染行为,而不再要求其公开污染物信息;或只要求企业在环保部门备案污染物信息,却不要求企业向公众公开这些信息,这些做法将有悖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鼓励公众监督的精神。

  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均实行了全面的企业污染物信息公开制度,公众不仅可以依据这一制度获得有关企业排污的信息,这一制度也促使投资者及相关方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并可督促其不断改善。

  近年来,宁波和常州等地尝试着将企业污染信息向社会公布,事实证明,非但没有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反而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相互配合与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污染、保护了环境。

  当前,各地应该积极呼吁企业提高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企业提高认识,切实改善经营行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地方实践 

宁波为啥得第一?

日常监管信息全部上网 信息公开实现常态化

◆王璐

    根据环保民间组织公布的2009年~2010年度“113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的报告,浙江省宁波市在环境信息公开方面排名第一。对于这个第一,宁波市环保局的相关职能部门则显得相对平静,在这里,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常态化了。

  加强环境执法 明示行政处罚

  宁波市是2009年~2010年度唯一在“企业日常超标违规事故记录公示”上拿到满分的城市。

  打开宁波市环保局和各县(市)、区环保局网站,均能看到行政处罚专栏,较为详细地公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宁波市、镇海区、慈溪市的决定书不仅包括企业名称、违法时间、违法事实、违反的法规条款和处理意见等内容,对于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还写明了超标因子和监测数值。

  处罚的公开程度和内容的规范性反映了环保部门执法的水平。近年来,宁波市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10年,宁波市环保局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浙江省飞行监测行动、市“绿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8个片区化工、电镀、印染、造纸、金属冶炼和铸造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减排工程存在的问题开展督察督办,着重对敏感区域的环境问题加大环境执法后督察力度。

  同时,宁波市开展错时监管、重点突破和在线监控相结合的全天候执法。根据企业违法排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做到白天分区域集中查、夜间小范围突击查、节假日不定时随机查、敏感单位全天候蹲点查。在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下,一些企业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而这些环境违法信息也通过互联网公示出来,接受社会监督。

  2003年至今,宁波市环保局和海曙、江东、江北3个环保分局共发布了845条处罚信息。2007年开始,宁波市的环保处罚信息作为绿色信贷内容,提供给金融机构,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

  规范审批管理 环评信息上网

  在报告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这一评分项目共计8分,宁波得了7.6分的高分。

  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宁波对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验收报告都进行了公示,并且公开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和过程性。在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阶段,每个项目都清楚交代了公示时间和联系方式,并附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便于公众查询和反馈。在环境影响评价验收报告的公示阶段,附有验收意见,包括验收方介绍、项目介绍、环保执行情况、验收监测结果和验收结果等重要信息,企业被许可的污染排放水平一目了然。

  “重拳出击严打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违法企业被集中曝光”、“市环保局通报环境违法企业”……在宁波的新闻媒体上,会定期发布一些企业的环境违法事实。同时,环保部门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召开环境违法新闻通报会,以形成监督合力,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2010年,宁波市环保局共计召开3次通报会,在当地媒体上曝光54家环境违法企业。北仑区等环保局也有同样的机制,对检查出的违法企业,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予以曝光或要求企业公开道歉。

  开通网上信访 接受投诉咨询

  网络信访和咨询为解决公众遇到的环境问题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宁波市某一家大型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但同时因为厂区周边空气恶臭等问题多次遭到投诉,公众将这些投诉意见反映在网上投诉的栏目里。

  按照7个工作日办结并网上反馈和电话反馈的规定,宁波市环保局对这家企业的废气、废水和噪声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要求在网上公布,公众在提交信件后可全程在网上查看受理进度。

  2002年开始,宁波市环保局设立网上投诉、局长信箱和网上咨询栏目。截至2010年12月,宁波市环保局受理网上投诉3807件、局长信箱信访1116件、网上咨询1325件,受理率达到100%,反馈率为100%。

  完善配套措施 保障依申请公开

  2010年4月29日,一位在校学生发来一份关于环境风险管理现状的问卷申请。2010年5月4日,宁波市环保局将填写完整的问卷发回申请人邮箱,明确其申请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同时电话联系申请人,请其查收。

  在宁波,公众想要了解的环境信息若属于公开范围之内,只须在网站上填写好个人信息和所需信息的情况,就可以得到一个答复。 

    为了使环境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宁波市环保局加强了组织领导,优化信息公开流程,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他们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机关各处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市环保局所属有关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同时,宁波市环保局还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落实工作。对信息公开遵循的原则、内容形式、组织领导、责任追究等做出具体规定,落实工作职责,主动公开服务流程和内容,扩大主动公开内容的范围。

  2010年,宁波共受理依申请公开5件,其中4件及时详细地回复了申请内容,另有一件属于不予公开范围,也向申请人做出了说明。

制度创新 

常州环境信息怎么“晒”?

行政权力公开 企业分色管理超标排污公开道歉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记者 高杰 通讯员 董超

  在2009年~2010年度“113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的报告中,江苏省常州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水平特别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常州市通过建设“三合一”行政权力公开平台、分色管理企业、超标排污公开道歉等方式,形成一套有效促进环境信息公开的机制。

  “三合一”平台让行政权力公开运行

  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否可行?如果是几年前,常州市的答案定是五花八门,但是5年后的今天,再问这个问题,市民会用切身的体会回答:“不仅可行,而且特好。”

  2008年12月31日,常州市“三合一”网络平台正式开通运行。“三合一”网络平台是指依托常州市电子政务网,对原有行政执法数据库、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实现行政服务、法制监督和行政监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

  常州市环保局按照责任岗位涉及到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清查各类各项行政权力,形成《常州市环保局行政权力汇总表》,供各相关职能处室在权力清理中参考核对;进一步明确权力清理的范围、标准和具体要求,对行政权力流程模板进行宣讲,分解每个具体环节。此外,还对申报的行政权力进行了逐项审核。

  经过清理,常州市环保局共理出行政权力事项258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7项、行政权力事项251项(含行政处罚226项、行政强制23项、其他两项)。

  实施分色管理 企业环境信用可修复

  常州市严格按程序和标准做好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将企业分为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5个等级,向社会公布,并以此作为企业金融信贷的前置条件。常州市加强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坚决限制对“两高一资”产业的投入;加大对红色、黑色和连续3次被评定为黄色的企业督察频次,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200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与常州市环保局共同印发的《常州市企业环境信用动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相关企业针对自身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成整改后可以向原公布其企业环境信用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由环保部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对已经整改到位、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企业,环保部门将向同级人民银行等关注企业环境信用的相关部门出具说明,恢复或升级企业的环境信用。

  针对化工、电镀、印染等行业污染特点,常州市加强了对化工、印染、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现场监察;对园区及重点企业水污染处理设施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行政处罚裁量的参考依据,等级较差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密监察、监测,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

  公开道歉让企业有压力有动力

  “我公司在近期生产经营中,由于环境法制观念不强,发生了超标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公众环境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为此,特向全市人民诚恳道歉。”这是常州市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信上的一段。

  2010年,常州市56家污染企业的法人代表及环保负责人共120人接受了一场特殊的“道歉培训”,溧阳市亚峰水泥厂、常州沈氏化工残渣处理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的道歉信还被刊登在当地媒体上。

  《常州市环境违法企业公开道歉和媒体通报办法(试行)》规定,排污企业如有在现场环境监察中,查实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本年度内省、市级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累计两次超标排放的;在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红色、黑色等级等6种行为,除依法接受处罚外,还应该在市级主要媒体上主动向社会公开道歉并做出整改承诺。

民间调查 

民间机构测试各地情况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步明显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媛媛

  在近日由自然之友主办的环境信息公开3周年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研究所与服务中心公布了2010年环境信息公开测试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明显进步,大部分城市均能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一条中所列出的大部分信息。但是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开的信息非常有限。

  2010年7月~10月,甘肃绿色志愿者之家、绿色北京、重庆青年环保协会、河北绿色知音、云南省昭通市资源环境保护学会、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自然之友上海小组等环保民间组织对当地环保部门和大型企业进行了环境信息公开测试。

  大部分城市能做到主动公开

  在“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环节,测试结果显示,政府环境信息主动公开有进步,大部分城市均能主动公开《办法》规定的大部分信息。

  但从环境信息的类别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不够平衡,得分最高的信息是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得分是满分。得分最低的是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有些地区的环保部门完全不提供这一方面的信息,即使有公开也都不完整且不及时。

  企业信息公开尚处起步阶段

  测试发现,相对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有了明显进步的态势而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则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大多数企业都没有通过网站或其他途径为公众提供企业活动生产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即便是有些大企业在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自身网站上显示不够,缺乏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宣传自身形象的意识。

  云南省昭通市资源环境保护学会用挂号信和传真的方式,向8家企业询问相关的环境信息,仅仅有一家企业电话回复,称内容已放在网站上,其他企业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搪塞。

  北京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做得相对较好,不过此次调查的5家企业还是很不愿意公开有关放污染物以及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自愿协议等信息。

  大部分申请均获得回复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办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得政府环境信息。

  在“申请公开环境信息”环节,参与测试的5家环保民间组织向当地环保单位申请信息公开,从总体上看,参与测试的各个地方环保民间组织都获得了大部分申请公开的信息,得出这一结果不排除有环保民间组织与当地环保部门相熟的原因。

  这一结果反映出各地环保局对环境信息公开以及公众知情权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机制,如大部分环保部门都已设立信息公开负责机构,来处理公众的申请。由于各地环境信息公开的机制不同,尚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在测试过程中,环保部门在拒绝公开信息时所给予的理由,一般很简略,仅仅回答“不便提供”、“不宜公开,容易引起媒体炒作”,并没有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NGO行动 

NGO持续公布城市信息公开指数

结果显示: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程度有所提升

  中国环境报讯 2008年5月1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开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并以此分年度对《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2010年12月,IPE与NRDC两家机构发布了最新的《113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报告。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2010年度,浙江省宁波市得分最高,深圳、上海、台州等城市在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上有明显提升。

  IPE与NRDC两家机构对113个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状况进行的最新评价显示,113个城市的平均分达到了36分,比2008年度提高了5分。而60分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1个,其中冠军城市宁波率先攀上了80分档位。

  IPE与NRDC两家机构的研究表明,2009年~2010年度,多数城市在污染源日常监管信息公布方面依然较弱;企业排放数据的公开依然明显缺失;同时,各地在环境信息公开方式上,又出现了不少创新举措,形成了更多良好案例;一些城市开始就环境管理与NGO展开互动。这些都为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注入了新的活力。

                                                               宗边

NGO调查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状况

我国内地城市尚处初级水平

  中国环境报讯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报告,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20个我国内地城市无一及格。

  课题组在我国内地选择了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20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即“评价组”,同时选取纽约、香港等8个发达城市、两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墨西哥城和新德里作为评价研究的比较参照城市,即“参照组”。

  从总体上看,我国内地评价城市大气质量信息公开还处于初级水平。我国内地城市得分偏低的原因在于信息发布不够及时,未公布具体种类污染物的监测结果等。 

                                                               宗边

3、中国首次发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来源:新华网2011-05-11

http://gb.cri.cn/27824/2011/05/11/3365s3243530.htm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崔静、卫敏丽)一项历时近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北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是中国发布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

  参考数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记录及相关损失数据,这本地图集收录了400余张地图及数十张统计表格,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中国自然灾害分布格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份地图集显示,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

  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中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此外,这部地图集还对影响中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

  该地图集主编、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表示,这项科研成果将为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制定综合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对策提供翔实的科学依据,也将对中国开展社区减灾、增强公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公民避险自救本领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有人类记录以来,旱涝灾害、山地灾害、海洋灾害每年都在中国发生。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相继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仅三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就造成8万多人丧生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

  “中国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史培军说。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深入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认识灾种之间、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提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撑。

  事实上,针对近年来频现的自然灾害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综合减灾的研究力度,在2006年至201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中国部署了多项综合减灾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由史培军领衔承担的重点科技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中国政府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各项规划建设的前置条件。

  但不少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设防能力仍然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们要舍得花钱,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设防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史培军说。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近日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也指出,当前,各地对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还很薄弱,大量城乡和工程建设单位只重视工程施工,不重视地质状况勘查和地灾隐患排查,往往选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全部搬迁,发生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为应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国土资源部近日宣布将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及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史培军认为,在提高设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本地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风险等级,从而学习、掌握相应的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为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中国政府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据悉,此次防灾减灾日前后,中国各地将组织地震模拟互动、消防演习、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4、陕西挂牌督办法门寺纸业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5月10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5-10/3030881.shtml

  中新网西安5月10日电(记者 冽玮)陕西省环保厅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污等10起环境违法问题列为2011年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

  据陕西省环境监察局局长马小现介绍,今年3月下旬,陕西省环保厅针对该省重点环境问题及限期整改企业开展了春季环保后督察专项执法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经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九部门一致同意,决定将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污等10起环境违法问题列为2011年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

  被列入2011年第一批省级挂牌督办的10起环境违法问题分别为: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超标排污等问题、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搬迁问题、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和北石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泾河工业园区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泾阳县沿山采石企业生态破坏问题、陕西比迪欧化工有限公司超标排污问题、白水金泰实业有限公司违法建设及生产问题、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搬迁问题、商洛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等问题、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未搬迁等问题。

  对列入本次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问题,陕西省环保厅除了向媒体予以通报外,还将向金融部门通报情况,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金融征信系统;涉及进出口的企业,向商务部门通报情况,建议暂停受理企业进出口业务申请;涉及上市融资的企业,在出具的环保核查证明中注明环境违法情况。同时将暂停审批除环保治理项目和循环经济以外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取消企业绿色文明示范单位评定资格,不予安排年度环保治理专项资金。

陕西省明确要求各市,应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严格按照督办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监管职责及责任人,督促责任单位及时研究解决挂牌督办环境违法问题的整改措施并认真开展整治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挂牌督办企业的整改进展情况,对环境违法问题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落实,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挂牌督办期间仍然明知故犯、屡查屡犯、违法排污的企业,要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从严从重进行查处。(完)

5、广州三成饮用水水质堪忧

来源:信息时报2011-05-1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5/1141305076561_1.shtml

   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国安、周庆强以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行视察了西江引水及东部水厂改造工程,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以及全市供水水质保障情况。

  三江并举优质水源格局

  据了解,西江饮水工程总投资概算89.53亿元,取水设计规模为350万立方/天,于2008年12月底动工,去年10月建成投产,优质的西江水已成功置换西北部三间水厂水源。据介绍,西江引水工程铺设管道70多公里,耗费钢材13.5万吨,相当于3个“鸟巢”,2.5个“小蛮腰”。

  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东江、北江、西江三江并举的优质水源格局,是国内唯一具备三处优质供水水源的城市,有效确保了中心城区供水水质的全面提升。

  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自来水出厂水水质已于去年11月份提前20个月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广州中心城区供水进入了优质饮用水时代。

  还有三成饮用水水质难保证

  座谈会上,周庆强充分肯定了西江引水工程,“以前毛巾用不到两个星期,就感觉滑滑的,开始还以为是毛巾的质量不好,后来才知道是我们的水质不好。”周庆强说,现在的水质的确好很多了,毛巾基本都很干净,自来水也没有那么重的异味。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毛巾滑滑的”,原因在于原来的藻类物质多,粘在一起。

  小水厂水质有差距

  周庆强说,新的饮用水标准将于明年执行,饮用水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很多,虽然中心城区可以达标,但有个问题还是令人担忧,“广州有62个水厂,53家自来水企业,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只管7个水厂,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小型自来水厂。他们供应全市30%的饮用水水量,但这些水厂的水质和大水厂的水质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小水厂不具备全面检测106个指标的能力。”

据了解,小型自来水厂的水主要供应增城、花都和番禺部分地区。周庆强说,“一定要好好调研,小水厂的水质和大水厂的水质有差距的话,究竟差距在哪里?现在广州水质好转了,但这30%怎么办?能不能统一纳入市一级的管理?”周庆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委可以跟踪调查下去。

63天补水4亿多立方米 三峡水库能否解南方旱区之""?

来源:新华网2011年05月11日刘紫凌 冯国栋

http://env.people.com.cn/GB/14611475.html

  新华网宜昌5月11日电(记者 刘紫凌 冯国栋)9日一大早,家住三峡坝区的65岁老人张经黄从睡梦中醒来,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天气。连续数月的干旱已让他养成了每天看天气盼下雨的习惯。看到窗外的阳光,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穿好衣服,挑起扁担,提上水桶,准备出发到3公里外的南津关村挑水。

  这一幕,是目前湖北省重旱区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眼下正值农耕关键季节,三峡大坝所在的宜昌市却遭遇了50年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52个县市发生旱情、21个县市旱情严重,部分重灾区群众饮水困难。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评价,此次湖北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张经黄老人家住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文仙洞村,距三峡水库很近,但村子旱情特别严重。3月底开始,一些村民开始从外地买水喝。

  记者在村里采访看到,每个水窖只能存20立方米左右的水量。持续高温,让多数水窖已经干涸。仅有几口水窖有少量存水,每口最多只剩5立方米的水。高温易滋生细菌,所以村民很少饮用水窖里的存水,只用来灌溉。

  “村子处于丘陵地带,地势比三峡水库要高。如果从三峡水库取水,得投入数千万元。村里拿不出这些钱,所以只能守着三峡大水库去买水喝。”村支书黄廷权说。

  为支持湖北省抗旱工作、缓解长江下游航道通航压力,7日,长江防总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单位进行会商后,启动了三峡水库抗旱应急调度。

  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运行处处长王海说:“从目前调度来看,由于调整后的下泄流量比入库流量要高,三峡水库水位将很快降至155米以下,比原消落计划要早。本次应急调度将持续3天左右,在长江上游来水流量见涨后,再对水库实施新一轮调度。”

【1】 【2】

7、武汉喻家湖成洗车场 湖水污染现大量死鱼

来源:国际在线2011年05月11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5-11/164522446257.shtml

2011年5月5日,武汉喻家湖边,车主在用湖水洗车,旁边的湖面漂浮着死鱼。

  大量轿车停在湖边清洗,洗车的污水流入湖中,车子靓了可湖水变脏了……2011年5月5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武汉喻家湖路上看到,20多辆轿车停在湖边,司机从车内取出水桶,从湖中取水洗车,洗车的污水流到地面上,不仅污染了近百米路面,污水还回流入湖,湖水因此变得浑浊。不仅如此,还有一辆越野车径直驶入湖水边,就着湖水清洗,清洗时的脏水直接回流入湖。

  师傅们洗车工具一应俱全,水桶、刷子、抹布,甚至清洁泡沫都用上了。一辆辆干净的轿车刚刚驶去,又有一辆辆脏车开来。一名洗车的师傅称,就着湖水洗车方便,每次能省下15元,他和不少人经常到该处洗车。

  记者看到,在湖边,东湖风景区的城管部门树立了两块告示牌,上面写着“洗车污染环境”等字样,不过,有一块告示牌已经破损不堪。

  5日下午5时许,记者向东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反映此事,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将通知执法队前往调查处理。

据了解,城管部门曾经打击过私车违规在风景区取水洗车,可没有长期坚持,以致该现象死灰复燃。

8、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产量 或是近年粮价上涨主因

来源:中国新闻社2011-5-11

http://ditan360.com/Fit/Info-84515.html

  中国低碳网讯 美国的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玉米和小麦产量,过去30年间分别减少3.8%和5.5%,而这可能也是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利用模型分析了1980年至2008年间的全球气候数据,与四大农产品——玉米、小麦、稻米和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

  科研人员发现,跟地球气温如果没有上升的产量增长预测相比,气候变化促使全球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减少了3%以上。

  研究人员估算,由于产量减少,粮食价格过去30年间上涨大约6%,每年涨价总额为大约600亿美元。

  科研人员警告,随着地球加速暖化,这股冲击日后也会加剧。目前受打击最大的是俄罗斯,当地小麦产量滑落将近15%。

  不过,稻米和大豆产量未受显著影响。过去30年间,一些国家稻米或大豆产量增加,另一些国家减产,使得全球总产量大致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平均气温没有明显升高,粮食产量没有因气候变化而显著减少。目前科研人员还无法理解个中原因。

9、环境信息公开三周年进二退一

来源:科学时报2011-5-11王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7064.shtm

 “这么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不完全是技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我们司法系统还不能有效介入。在信息公开基础上,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补上管理动力的不足。”

【科学时报 王卉报道】截至2011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已有三年。

这三年里,备受瞩目的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如何?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公开上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今后的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又将走向何方?

日前,由自然之友和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举办的“环境信息公开三周年研讨会”,给出一个视角。

 “四大家鱼”被关在保护区门外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被称为“四大家鱼”,有统计数字表明:在中国淡水养殖品种中,四大家鱼的产量,约为淡水鱼类总产量的80%。

而重庆市政府力主上马的小南海水电站一旦建成,将致四大家鱼以及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等的濒危甚至灭绝。

长江是整个中国四大家鱼的最主要基因库,“从三峡工程开始蓄水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的鱼苗发生量骤减了97%,如果把金沙江上流最后这一段栖息地破坏掉的话,四大家鱼基本上是被赶尽杀绝了。”郭乔羽说。

作为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保护项目经理,郭乔羽本身就在做淡水珍惜特有鱼类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她介绍,四大家鱼等一些鱼类,产漂流性卵,要流过大约600~700公里的自然河道,才可以完成繁殖过程,如果小南海水电站建成,给它们留下的就只有300多公里水域了。

小南海江段属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曾明确表示,这是多种经济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必须经过的“生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

尽管四大家鱼在国人的餐桌上很常见,并大量进行人工培育,但野生物种对人工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水稻为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呼吁像保护野生动物一样保护野生植物,野生稻在遗传基因上集中了制种的优势,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可靠保障。

郭乔羽认为,野生鱼基因的保护,对四大家鱼的培育也有着生死存亡的意义。

而为了力促辖区内小南海水电站的上马,重庆市政府早就在紧锣密鼓地为“扫清障碍”而斡旋。

2009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透露,要上马小南海水电站,重庆市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对小南海水电站坐落的保护区作出调整……为了保证顺利通过当年11月环保部的评审关,重庆市发改委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市主要领导出面请环保部主要领导支持保护区调整意见”的要求。

2011年1月4日,环保部对申请晋升和调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公示,公示文件显示,该保护区的调整申请,已经获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通过,保护区重庆辖区内范围将被缩减,而拟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恰好”在此次调整中变为非保护区水域的江段。

从2011年1月18日开始,自然之友就保护区调整一事,向环保部和农业部多次申请信息公开,希望能够看到保护区调整的申报书、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会议纪要。

环保部和农业部以“所申请信息为过程性信息”为由拒绝了。

翻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没有对“过程性信息”的解释和相关理论说明,“这样的答复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于是我们就开始向法律专家们求助。”自然之友公众参与议题负责人常成说。

在两位律师的帮助下,3月24日,自然之友对农业部提起行政复议。

两位律师分别是,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振宇,以及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

 “从法律上看,农业部的答复是不能成立的。”常成说,“其一,我们所申请的核心信息并不是过程性信息;其二,对《条例》进行解释的权力,理应属于国务院,其他机构即使是国务院办公厅,也属于越权解释。”

截至5月4日,农业部未对行政复议申请给出最终答复。

信息公开法律与环境的结盟

在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指出,信息公开的目的是让公众参与决策,充分发挥公众的智慧,进行相关的利益表达,防止错误的决策。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认为,自然之友所申请的信息尽管是自然保护区调整事件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阶段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仍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已经确定的信息,并不是所谓的“过程性信息”。

 “为了环保的目的,我们一方面在解决这个个案,同时通过这个个案,我们也希望促进制度的完善。”王振宇说。

湛中乐也强调了这一点,环境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宣传层面上,更多要靠制度建设、靠法律法规实施去发挥作用。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牵头成立“北京环助律师事务所”,意在为公众提供环境法律援助。“这是公益性律师事务所,可以免费帮助老百姓打环境官司,如果大家没有找到律师,就可以委托这些律师来做。”王灿发表示,当政府在推行一项制度,而靠政府本身推不动的时候,就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

在环保法律、水污染防治法等方面,民间人士推动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但是在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法律的介入依然非常有限。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说,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尽管没有“拆迁”话题那样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不会像工业污染受害的案例来得感人,但总得有人站出来,为“无告”的大自然“代言”。

作为环境法律师,夏军感到,在环境事件的诉讼上,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他曾以个人名义对某企业的一些违规违法情况,向环保部作了举报,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而与环保组织“联手”则颇为不同。不久前,自然之友和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等对河南省一家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以组织的名义作了举报。环保部为此发了公函,并对相关机构作了点名批评。“我由衷感受到确实需要和环保组织紧密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对纠正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有真正实效。”夏军说。

进两步、退一步在曲折中前行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日益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这是中国信息公开的大背景,

法制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阳光政府。阳光政府必然就要进行信息公开,在温家宝任国务院总理的这一届政府,重点推动了信息公开。在2007年就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灿发也亲身体会到中国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

2008年,王灿发在参加北京市人大会议时,当时的政府预算报告只给人大代表看一眼便被收回,理由是:秘密不能往外扩散。

但到了今年,这些预算已经全部公开,并分发了几大本详细的预算说明,而且也公布到网上。国家各个行政部门也公布了预算。“说明信息公开还是一步步在推进,而且具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环保信息公开不尽如人意,但王灿发认为,在各个政府部门当中,环保部门还是走在前列的。而公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最为强烈。

在研究国外的环境信息公开情况时,王灿发注意到,对很多国家而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既然是例外的,肯定比较少,他们就把例外的规定出来。凡是没有列入这个例外的都应该公开。

但中国在信息公开时,则是不同的做法,把该例外的情况用一句话概述,没有一一列举,成了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口袋。“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体制改革、社会发展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环境形势的严峻毋庸置疑,这么多年以来,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意见是:这不完全是技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我们司法系统还不能有效介入到管理中去,这些都使得推动力欠缺。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补上管理动力的不足。

从国内外情况来看,马军认为,信息公开,正逐渐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当前,一方面要继续扩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公开的大量信息,要考虑如何使这些信息更好发挥使用,后者更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讨的议题。

就在5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会议指出,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江平,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在法学界德高望重。他对中国近十年来的法制进展状况,有一个很经典的评价——“进两步,退一步。”

夏军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进程和江平的这一评价是一致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总趋势还是在向前推动。”

10、环保部门应成为政府综合部门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5-11陈肇琪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5/t20110510_702176.html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笔者认为,现行环保部门单一的行政管理职能,就属于这些体制机制障碍之一。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范围主要涉及环保、发改、水利、国土资源、林业、住建和农业等部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监督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导致这些部门之间协调困难,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2008年我国将国家环保总局组建成环境保护部,并赋予其“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四大行政职能。虽然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但实际上其已经延续了30多年的管辖范围、管理手段和及其职权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地方环保部门在机构改革的“大部门制”中,也无特殊突出表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纲要第六篇又完整地叙述了“十二五”期间,政府“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5个既独立又交叉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领域。要履行好这些职责,环保部门必须大胆改革,积极转变职能,由传统的、一般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向公共管理转变,成为一个推进科学发展的综合部门。

  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法。“辩证逻辑把分析与综合看做是认识过程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并把它们作为一种统一的思维方法”。政府综合部门就是要用这种思维方法处理其法定职责范围的工作。综合部门具有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具有行政决策和公共管理的双重职能;二是具有协调、平衡政府一般专业部门之间各种行政资源的职权。惟其如此,方可算是具备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环保部门不具有综合职能,其制定的环境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虽然发挥了遏制污染扩张的作用,但由于始终无法从综合角度实施社会以及公共管理,导致其政策干预效力不强,有时甚至呈现边缘化状态。在环保工作方法上也因不具备综合职能,只强调政府行政行为,无法通过调节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满足社会和民众对环境质量的根本需求,导致一些地方政府视环境保护为包袱和企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立。

  那么,环保部门如何真正地转变为政府综合部门?笔者认为,要使环保部门成为政府综合部门,除了必要的法律支撑外,还需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以及科学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本质需求。环保部门的职能不应仅仅局限在控制污染、遏制环境恶化等方面,而应该充分引导各地树立发展“绿色经济”的环保理念,改革更新管理思路,在充分利用资源、能源的基础上,遏制污染、提高GDP的正向效益。若环保部门具有更完善的综合决策权和宏观调控力,就能更有效地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扭转一些地区单纯追求GDP数字的现象,促进实现更广义的“绿色经济效益”。

  其次,要强化法治,依法对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职尽责,加强层级监管,支持并充分利用舆论监督,切实达到横向部门协调顺畅,纵向地域贯彻通达,彻底消除推诿扯皮、地方保护等不良现象。

  第三,必须从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及特点出发,改变环保部门固有的行业本位主义,深入研究、积极借鉴、吸收转化发达国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先进方法。

  第四,改变部门内部的行政方向,整合部门公共资源。要彻底摒弃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环保光环”的做法,不折不扣地以实际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绩的依据,使评判生态环境优良与否的话语权回归民众。

  此外,环保部门诚然还有许多与综合能力有关的功课需要逐步、稳步做好,但是在社会和民众中树立环保部门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将是环保部门成为政府综合部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1、浙江血铅超标事件暴露蓄电池行业监管漏洞

来源:法制网2011年05月11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5-11/112122444383.shtml

  调查起因:浙江省德清县多名大人儿童血铅中毒

  调查发现:蓄电池厂选址不当,孟溪村的很多居民房和蓄电池厂没有达到安全距离

  调查结果:蓄电池行业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调查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 郁燕莉

  “全省273家蓄电池企业,目前已有213家被停产整顿。”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今天下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该省派出了10个检查组,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所有273家蓄电池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以防止血铅超标事件再次发生。

  浙江再发血铅中毒事件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上午在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采访时了解到,出事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投产,主要生产摩托车小型铅酸蓄电池,年生产量为900万组左右,职工约1000余名。

  早在3月份,海久公司一名员工的孩子在体检时就发现血铅超标。从4月底开始,海久公司的员工和小孩以及周边孟溪村的部分村民子女都出现了血铅超标的现象。

  小荣是海久公司的员工,在最近的体检中发现,家中的4个孩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铅超标。

  小荣回忆,最初发现异常的是他的侄女,从上海检查回来后,得知4岁的侄女血铅含量达到每升720微克,足足超出正常值6倍之多。

  得知这一结果后,小荣一家都局促不安。5月4日他带着女儿、儿子及侄子,赶往上海新华医院检验血铅。5日检验报告显示,3个小孩的血铅含量分别为每升720微克、每升333微克和每升429微克。小荣说,医生告诉他儿童体内允许存在的最高血铅含量是每升100微克,大人也不能超过每升200微克,家里所有孩子都超过每升300微克。

  由于血铅超标十分严重,小荣的女儿已被安排住院,医生说必须尽快接受治疗。“为了能准确用药,今天医生又给女儿抽了一次血。医生说如果血铅还那么高,就要用猛药。”小荣说。

  而同时,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的孩子的检测结果也发现了异常。村民老徐5岁的孙子,从杭州儿童保健医院检测出来血铅含量是每升162微克。老徐说,杭州的医生说,虽然指标不高,通过食疗的办法可以慢慢排除,但是医生还是建议应该给孩子换个环境。

  根据我国卫生部相关规定,儿童血铅含量高于每升200微克就属于血铅中毒,250微克以上属于中度中毒,450微克以上属于重度。而成人则是每升200微克以上算超标,600微克以上达到需要干预水平。

  对于血铅中毒这一现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竺智伟介绍,铅中毒主要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其次是呼吸道,通过空气吸收进入体内。铅中毒一般都是慢性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铅中毒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将有可能造成创伤。“从人群来看,铅中毒时间比较长的儿童,即使铅最后排光了,与血铅正常的儿童相比,智力还是要低一些。这些都有研究已经证明。”竺智伟说。

  据介绍,目前德清县正在组织涉事企业、海久公司职工、子女以及周边村民接受免费体检。到5月10日下午,已抽检群众1989人,已出监测结果的317人中31人血铅超标,其中有11名儿童。对这些检测出的血铅超标人员,德清县连夜邀请2名省医学专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对他们进行科学治疗。

  行业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据了解,涉事的蓄电池厂已于4月29日被勒令停产接受调查。

  此次事件发生之初,海久蓄电池厂副总经理赵国根将事件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员工对工厂的管理条例执行力度不够。他说,“一方面,没有对员工住在场内的小孩进行严格管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员工对自己的个人卫生也不注意,虽然公司有24小时开放的浴室,严格要求员工下班必须把工作服换掉,洗澡,但是员工的执行力度不够”。

  对于血铅超标的儿童,赵国根则表示,“公司公开承诺,小孩保证负责到底。治疗完成后,如果有后遗症问题,只要有明确的医学鉴定,我们保证负责到底”。

  而随着事态发展,这样的解释显然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该企业选址位置就在孟溪村正对面,仅一条马路之隔。而按照目前的国家规定,产生较大污染的企业,应该设立在居住区500米以外的安全距离。

  对于这样的选址是否妥当,德清县环保局承认,孟溪村的很多居民房和蓄电池厂没有达到安全距离。德清县环保局局长沈玉林说:“按照现在的防护距离标准,还有一部分农户没有拆迁,下一步将按照新市工业园区,整个园区建设通盘考虑。”

  赵国根透露,现在国内绝大多数蓄电池厂都存在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只有海久公司存在这个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德清血铅超标事件是一起企业恶意超标违法排污、环评单位评价严重失实、镇政府未实现搬迁承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敏感性不强、突发事件应对不力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目前,国家环保部已介入调查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德清县公安局已对涉事企业、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采取了控制措施。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省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血铅事件了。3月11日,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部分村民在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怀疑当地一家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铅造成环境污染。经环保部门调查,公司周边的农田土壤、空气质量均受到严重环境污染,公司周边4377.03平方米的农田因土壤中铅含量超标而使土壤功能等级下降,附近居住的群众168人血铅超标。4月29日,台州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应建国,被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批准逮捕。

  违法成本低助长企业超排行为

  接二连三出现的血铅超标事件,反映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就如何预防、处置这些安全隐患,今天下午,《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环境法专家、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巩固。

  “血铅超标事件频发,是环境法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必然结果。”巩固认为,从源头上看,是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他解释说,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一般企业不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多数企业委托环评机构,根据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经有关环保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批准投产。

  巩固说,“环评是环境保护中一项重要制度,而目前有些环评机构,往往站在委托企业的立场上,存在着一定照顾的因素”。

  环境污染案件,有一定特殊性。环境污染一旦发生,普通受害民众不能提供自身损害结果与污染企业之间的必然联系,受害者在环境污染诉讼中常常遭遇困难,因此污染企业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小,违法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也助长了企业超排行为。

  “目前,对环境污染企业监管,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政府单方面监督状态。”巩固为此建议,随着人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应扩大社会监督,让公众有更多参与权和监督权。司法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救济机制,使得环境案件诉讼更加通畅,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污染排放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对单位排放量、一定区域内的总排放量等有一个科学界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监督与公共问题管理专家范柏乃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在调结构、促转型被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绿色和低碳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巨大的利益诱惑还会经常使我们的管理者在对污染和政绩进行权衡时,将天平倾向了后者。

范柏乃分析认为,对百姓而言,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不仅仅只有经济的增长,更应包括蓝天、碧水、净土以及自身的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反思自身执政理念,端正自身政绩观的同时,有关部门应深思如何建立更为严格的条例,遏制污染企业赖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保证执法部门履行其责任,让污染远离每一个人。

12、守着珠江调水喝粤水危机露端倪

来源:南方日报 2011-05-11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1-05/11/content_6958831.htm

    问策广东水利之4 关注贫乏的水资源

    ●为应对咸潮和污染,珠海、广州演绎了一场“取水三迁”的双城记

    ●咸潮梦魇般加大珠三角供水压力,加剧趋势并未因多建水库而减弱

    珠海、广州、中山水资源紧张的境况正是珠三角水质性缺水的缩影

    近日,对水资源日见紧缺的珠三角来说,有两件大喜事———

    4月19日,为珠澳供水系统增加4011万立方米、的竹银水源工程竣工,困扰珠澳多年的咸潮期供水问题有望基本解决。

    同一天,省珠办通报珠江综合整治情况:经过广东省珠江流域13个地市的努力,珠江基本实现“八年变清”目标。

    近年来,为应对咸潮和污染,珠海、广州两地的取水点再三转移,越转越远,演绎了一出“取水三迁”的双城记。如今,大型水源工程竣工和珠江整治初见成效,两地取水的燃眉之急可望缓解。但禁而未止的污染和愈加凶猛的咸潮,给能否真正解决广东水资源危机打上问号。

    双城的困惑亦是全省的缩影。在河网密集、降水充沛的广东,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特别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水需求大,蓄水能力不足,因咸潮、污染等问题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严重。

    “守着江河没水喝,守着江河要调水喝”,在珠三角经济高速起飞的同时,这句话却如梦魇般令广东隐隐作痛。

    “双城记”之广州如何跳出水污染包围圈

    花花绿绿的胶袋、烧焦的鞋子和破轮胎、泛着油花的污水,还有远处漂来的浮萍……河水涨落之间,浸没于水中的污秽之物被裹挟在滔滔西江中,日夜不停地东流而去。每次看到这种情况,广州西江取水站的李工程师总是要让工人们马上进行快速打捞,以免影响周围水质。

    然而,这样的垃圾总是不断地漂来,怎么也打捞不尽。

    “没办法,西江沿岸这种状况太常见了。再往下游去,工厂多了,情况更糟。”李工说。

    西江取水点被高度关注,只因它近年成为广州人的新水源。

    由于珠江水污染,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V类标准,依傍珠江的广州,早已不能从珠江中直接取水。为了让广州人喝上干净的水,该市的取水口也历经多次迁移,由原来的广州流溪河,迁至27公里以外的北江顺德水道,再到现在70公里以外的西江引水。

    “取水距离越迁越远,取水成本不断攀升,然而水质却没有明显改善。”李工感叹。

    守着大江,却水源危机四伏,广州并非个案。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教授介绍,在珠三角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符合三类水质的河长已经不足20%。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大,供水能力日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最终导致珠三角水质性缺水的城市比比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城市供水水源地一迁再迁。

    但是,取水口远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因为,近年来,因水质污染造成的缺水现象愈来愈严重,已从珠三角蔓延到珠江流域中上游部分地区。可以预见,如果不及时遏制环境污染,“守着珠江调水喝”的无奈就有可能变成“守着珠江没水喝”的可怕现实。

    “双城记”之珠海咸潮上溯逼取水点上移

    和广州类似,珠海也有自己的“取水三迁”的故事,但逼迫珠海的祸首,主要是咸潮。

    就在竹银水库落成的前一个月,珠海还在与咸潮作最后的抗争。

    3月10日下午2时,珠海平岗泵站的老王看了一下咸度表———486度,比250度的自来水国家标准差不多超标一倍。“一个小时前已经停止从河里抽水。”

    平岗泵站所在的磨刀门水道,宽阔的江面微微泛蓝,“看上去水是很干净的,如果按照污染物的标准,这里是二类水,但江水越蓝,我们越担心,说明水越咸。”

    平岗泵站建于1994年,在当初选址的时候,老王特意走访了江边许多渔民,“他们都说河水从来不咸的。没想到10多年后,平岗泵站10公里以上新建的竹洲头泵站也受到咸潮袭击。”

    咸潮上溯的直接体现,是取水点不断上移。开建竹洲头泵站的时候,已经有咸潮上溯。珠海市水务局陈泽颖工程师掰着指头告诉笔者,平岗的超标天数为65天,下游的广昌泵站超标天数为半年,即使是在其30公里上游的竹洲头泵站,也有2个月出现超标。

    泵站咸度的变化,折射出整个咸潮趋势的愈加凶猛。

    “水咸得像喝汤一样!我们曾经只能将饮用水供水咸度调到800度,这本是灌溉农田水的上限,没有办法,不然就没水喝了。”说起2004—2005年的那一波咸潮,陈泽颖仍心有余悸。

    根据国家防总的部署,水利部珠江委自2005年初以来连续七次实施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压咸补淡。每到枯水期,蓄积多日的西江水自千里之外奔流而来。

    对于珠海人和澳门人来说,喝咸水的担忧在今年开春之后算是基本消除了。竹银水库建成后,增加的库容令珠海、澳门的蓄水调节能力增加了一倍,这意味着即使仅依靠水库,也足以支撑珠海、澳门两市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一个多月。

    珠三角之伤痛咸潮梦魇加大供水压力

    中山市也是日渐凶猛的咸潮的受害者。中山市水务局资料显示,去年从10月17日,中山市南部镇区发生第一轮咸潮至今年2月上旬,先后遭受了8轮的咸潮袭击,南部沿海镇外江最高咸度达5000毫克/升以上。

    过去几年,同受咸潮之害但程度比珠海相对要轻的中山人,托珠江流域调水压咸的福,供水压力相对要小一些。但中山市水务局调研员、市人大代表李达明却担心:随着竹银水源工程的建成启用,目前珠江防总实施的珠江流域集中补水调度机制势必取消,届时中山水资源紧缺状况将更加严峻。

    中山的隐忧,其实是珠三角西岸依赖珠江供水地区的共同伤痛:咸潮经年加剧的趋势并未因多建水库而减弱。

    咸潮如梦魇般加大了珠三角供水压力。水利部珠江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1世纪之后,随着水资源利用量的大幅提高,加之2002年后连续6年枯水期干旱和河口地形演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咸潮强度急剧增强,咸界明显上移,危害越来越大。”

    按照一般规律,居民近年在磨刀门两岸引水围田筑闸,加上河口自然淤积延伸等因素,会导致潮汐动力减弱,咸潮应呈动力渐渐不足。但挖沙却将这种趋势抵消并逆转。

    笔者沿磨刀门水道走访期间,不时驶过满载的运沙船,挖沙船在河两岸隆隆作业。“目前挖沙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河床不均匀下切,这加重了咸潮上溯的程度。”陈泽颖说,特别是挖沙把河口的“栏门沙”挖掉后,咸潮就可以长驱直入。“这方面在曾经猖獗挖沙的北江已有前车之鉴”,专家指出,挖沙使北江河床下切了30%,西江和北江的分流比发生了变化,使得流经珠海的西江淡水减少。

    不但咸潮愈加难以阻挡,上游的淡水也不够“给力”。珠江委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珠江流域偏旱,枯水期干支流来水偏小,导致咸潮上溯动力加强,咸潮影响频繁,各主要取水口无法正常取水。

    敲响危机之警钟水质性缺水局面已显现

    无论是咸潮、还是污染,珠海、广州、中山的境况其实是整个珠三角水质性缺水的缩影。据珠江委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总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1259万人增加到将近5000万,城镇化率达70%,城镇供水量增长了10倍以上。流域水资源利用量的增加加剧了枯水期,特别是特枯时段的上下游和行业间用水矛盾。

    省水利厅调研材料指出,目前广东省缺水局面已显现,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水需求大,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专家认为,除了上游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生活生产污水以外,因所涉部门众多及河道跨界的原因引起的制度缺失、管理不善亦给水资源的治理与合理调配带来难题。

    专家把我国当下的环保管理体制比喻成“九龙治水”。目前,管理一条流域性河流至少有9个部门在发挥作用,包括水利部门、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等。其所涉及的部门之多造成河流管理真空地带,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不仅污染治理需要加强协调,日常的水资源管理也同样有此需求。解决用水与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一是要靠多建水库在丰水时蓄水,二是要将流域水量调度和水环境治理常态化,这同样亟需统筹协调。

    “迫切需要国家通过并出台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从法律层面解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珠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赵晓琳说。

    “水环境治理要有一个流域管理机构,能够统筹协调上下游的利益。”长期研究城市供水管理的王杭州高级工程师呼吁,“要解决珠三角供水安全问题,从长远来看,要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利欠账

    粤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1/4

    “如果说‘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是土地,‘十二五’期间将是水资源。”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说。

    这绝非是危言耸听。省水利厅专家表示,广东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广东河网众多,降水充沛,为何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专家指出,首先,全省人口增长导致分母增大,同时,作为分子的水资源也有减少的趋势。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副处长黄芳表示,按照国家规定,人均水资源的统计没有把过境水计算在内,而广东的过境水是“大头”,“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的入境水量平均每年有2361亿立方米;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只有沿河两岸的狭长地带及三角洲地区可以利用。”

    黄芳道出了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自有水与外来水结构不理想的问题,这是广东水资源趋于紧张的先天因素。与此同时,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严重则是广东水资源紧张的更重要的原因。

    省水利厅资料显示,近年珠江口咸潮上溯,珠海市、中山市和广州市番禺区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由于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和严重破坏。根据《广东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10年第四季度监测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49.3%。在粤东粤西的部分河段,水质为劣V类,已出现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

    总而言之,目前广东省缺水局面已显现,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水需求大,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粤东西北地区,或是资源性缺水,或是水质性缺水,或是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并存。江河湖库水污染形势严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治水对策

    坚守“三条红线”

    面对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50多年,广东省治水的思路一直着重放在工程治水这一点上。

    区别于以工程治水为主导的治水思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水量、水质和节水三个层面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自此,广东治水进入到新阶段。

    其实,“十一五”期间,广东在“三条红线”治水上也已经进行过不少探索,有一些成功的实践。

    2007年1月,广东出台《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进行定额管理,对高耗水企业进行用水限制。

    2008年8月,广东省政府颁布《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在东江流域实施水量分配,形成以水定需、量水定产的水量倒逼机制。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也于去年3月实施,其他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也正在编制。

    对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十一五”期间,全省已完成了703个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设置了水源保护区,核定了水域纳污能力。初步建立了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江河湖库、供水水源地和重要排污口的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要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节水工作刻不容缓。近年来,广东从法规体系、用水规划体系、用水指标体系、体制机制建设、取水许可和节水试点等方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004年至2009年,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和万元GDP的耗水量连续6年呈大幅下降态势。

    尽管广东的水资源利用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广东目前还没形成良好的节水和水资源忧患意识,随意用水现象严重,2009年的《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广东的总用水量、总耗水量、排污总量等指标依然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用水量依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期间,广东将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条红线”治水的新思路,建设珠海竹银水源工程、湛江鉴江供水枢纽等一批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跨流域调水引水骨干工程。实施珠三角“西水东调”工程等城市群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跨流域、跨地区,覆盖全珠三角的科学配置、高效统一的供水网络。

13、公共责任“受污染”是只值得解剖的麻雀

来源:红网2011年05月11日 肖亚洲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ndong/detail_2011_05/11/6305270_0.shtml

诸多公共突发事件,其背后的因由往往像某种宿命,怕什么来什么。浙江德清县多名儿童及成人被发现血铅超标,浙江省环保厅近日通报了该事件初步调查结果,在一系列复杂的构成因素中,有一条格外让人不情愿看到:环评单位评价严重失实。

倘若单单是企业违法排污,依法依规处理就是了,一关了之也无妨,没了“张屠夫”,蓄电池消费者自然不会吃“毛猪肉”。问题在于当初这类“问题项目”的环评报告明明姓“假”,却居然通过了环保部门审查,作出了行政许可决定。如今酿成重大公共环境事件,污染企业尽可以臭名昭著,公权机关的公信力却被伤得毫无来由。

由环评造假导致的污染事件近年来屡屡上演,湖南郴州“血铅超标”、安徽怀宁儿童“血铅超标”等一系列恶性环境事件,背后都有环评造假的魅影。去年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渗漏事故发生后,公众在声讨企业的同时,强烈质疑其项目环评报告的审批“有病”。这些显然会加深公众对于环评成腐败易发多发“高危地带”的忧虑。

早些年坊间就有传闻,说有的环评单位头天接环评任务,第二天就能出环评报告。有的干脆从网上拷贝类似的环评内容,有“高产者”一天居然能炮制出3个环评报告。项目所在地明明是甲地,环评却说成是乙地。德清县蓄电池项目造假的环评报告是否匍匐于“钱规则”之下是明摆着的,出自哪位“高手”并不难查证。既然省环保厅定性为环评“严重失实”,这倒是个值得解剖的“麻雀”:它是如何拿到相关部门审查通过批文的呢?

德清县污染项目“环评失实”,说直白些就是企业与环评机构合谋,在环评报告上弄虚作假,就是冲着赚牺牲环境的钱而去的。我们无法要求每家企业都中规中矩,但有权要求环境公共决策机构在行使公权力时中规中矩。明知不能上马,却大开方便之门,等于给违法违规项目披上“合法”外衣,使其“名正言顺”地建成投产,“合法合规”地污染环境。这无异于从源头上污染了水源,是一件比违法排污更缺德的事儿。

基于自身的环境维权,德清县公众也会从本能出发,对可能污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空气、水源等行为保持本能的警惕和抗拒,这是环保的原动力。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环评报告要有公众参与的环节,如果公众参与度太低,或赞成票的比例不够,环保部门就不能通过该项目的环评。在“受污染”的环评审批权面前,德清县的那点维权民意,想必廉价得连“点缀”都算不上的。

公众个人利益可能与公共长远利益相悖,但是他们有正当利益被正视的诉求。公众不讳言利益,而是忧惧公共利益遭挟持,忧惧个人利益被侵蚀。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分支,环评由公众参与,是平等对话、公平博弈的有效路径,2006年的厦门PX项目风波即是一个绝佳教材;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实施近八年,但在现实中往往被作为摆设,德清血铅污染事件当是一个标本。

公权力缺乏对民意的敬畏,必然在非理智的扩张中对公共利益造成戕害。环评审批权“受污染”,是一种政府公共责任“受污染”,而“制度性污染”势必导致民意被深层次伤害。213家蓄电池企业停产,德清县用巨大的代价买到了公共环境治理的教训:忽略民意表达,无所顾忌地挟持公众利益,其结果必然是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财政的巨大损失。

浙江省环保厅在通报中表示,要深刻吸取教训,要排查,要严打,要整治,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场“风暴”当然是需要猛刮的,其指向仅为违法排污企业,就避开了问题的要害。在我看来其另一当务之急,是整饰环评审批权“受污染”的问题,查一查还有多少张狂的权力被“利益绑架”,在与民意的博弈中粗暴地站了上风。

如果有“深刻”的诚意,浙江方面不仅需要查清并公布德清失实环评报告究竟假在何处,出于哪个机构,哪些专家参与评审,更需要回答是谁审批了项目。若是迫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压力,到底是哪位领导的授意?好好解剖德环评造假这只“麻雀”,可以窥见很多地方在公共环境治理上的症结所在。

14、我们都是化学人

来源:红网 2011-05-11 曾德凤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2_15932.html

要:还有一条身体化学化的捷径,那就是都市人呼吸的空气中,具有多种化学成份的汽车尾气等,常常供应充足,一些都市的空气中,汽车尾气还浓得化不开。这首先受益的,是我们的肺,它很可能率先化学化了。当然,肺也不是把所有吸进去的化学物质独吞了,而是吞下部分后,将另一部分送进了血液系统,供全身所有的血管与肌肉享用。

《人民日报》5月9日报道说: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分析说,因追求商业利益,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当严重。甚至有某些商家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添加剂。“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

上面说的仅仅是人食用化学物质的一小部分,就够庞大的了。除食品添加剂之外,我们还有幸吃进了不少其它化学物质,如蔬菜中的残留农药,熏制生姜的硫磺,黄鳝中的避孕药,自来水中的重金属,等等等等。

除了这些,我们还通过其它渠道,吸收进了相当多的化学物质。据报道,中国年医疗输液已达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也如临大敌,动不动就挂上一个吊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院,往不计其数的病人体内注入了大量的化学药液。有人说这是医院在敛财。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诽谤,无耻的诽谤!

加速身体化学化的不仅仅是医院,我们的内因也在起作用,而且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国人对药片的迷信程度,世界上首屈一指。有人不无幽默地把当下叫做“药片时代”。

药片时代人们的主要特征就是:什么都依赖药片,不但头疼脑热了用药片,肚子饱了也用药片,稍感疲倦了也用药片,皮肤稍有皱了也用药片,眼睛无神了也用药片,想长寿的也用药片,想睡个好觉的也用药片,身上有点痒痒了也用药片,想长高的也用药片,想苗条的也用药片,想骨质坚硬的也用药片,想聪明的也用药片,想在商战中头脑敏捷的也用药片,想在体坛所向披靡的也用药片……

不说别的,光维生素,就A、B、C、D,甲乙丙丁一大堆,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每个家庭,都郑重其事地备有小药箱,尤其是都市家庭,小药箱更是不可或缺。许许多多都市人,每天都将大把大把药片满怀希望地往嘴里塞。

还有一条身体化学化的捷径,那就是都市人呼吸的空气中,具有多种化学成份的汽车尾气等,常常供应充足,一些都市的空气中,汽车尾气还浓得化不开。这首先受益的,是我们的肺,它很可能率先化学化了。当然,肺也不是把所有吸进去的化学物质独吞了,而是吞下部分后,将另一部分送进了血液系统,供全身所有的血管与肌肉享用。

核放射性物质,过去我们没有机会享用。这次感谢日本友人把核放射性尘埃免费源源不断送过来,给我们补了一课。凡吃过叶子菜的同胞们,很可能都免费品尝过核放射性物质了!据说只是微量。微量就微量,那也是地地道道的核放射性物质呀。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最得益的是我们堂堂的中国人,说我们都是充满外来科学元素的化学人,是有点抬举了,但并非无中生有!恭喜国人了!

15、像打黑一样整治食品安全

来源:东方网 2011-05-11 奚旭初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43_15943.html

要:监管部门是“猫”,是专门管不法厂商这种“鼠”的。但如果“猫”失职渎责,更或者“猫”收了“鼠”的钱就大开方便之门,猫鼠事实上已结成了同盟,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像打黑一样整治食品安全,解决“猫”已不“猫”的问题,食品安全的蓝天可期。

重庆掀起食品打黑风暴,重庆警方集约刑警、经侦、治安、网监等警种上万名警力,集中开展打击药品、食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像打黑除恶一样打好此次专项攻坚战”。(5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像打黑除恶一样整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响遏行云的誓言,令人扬眉吐气,而且一语中的,抓住了整治食品安全问题的牛鼻子。像打黑除恶一样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打击力度要大,要稳、准、狠,要斩草除根;二是打黑必须先打掉“保护伞”。

太平盛世是百姓心中的理想境界。只有太平未必就是盛世,然而盛世必须是太平的。否则即使“食有鱼”了,但说不定哪天这“鱼”就被偷了抢了,也难称好日子。黑恶势力是太平盛世的极大祸患,不打贻害无穷。同样,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也是太平盛世的灾星——百姓纵然“食有鱼”了,但如果一不留神就买了吃了“毒鱼”,危害健康甚至性命,又遑论好日子?因此,像打黑除恶一样整治食品安全问题,恰叫正本清源。

事实已反复证明,打黑的关键是深挖和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这“黑”那“黑”之所以能在一方地面上从初露端倪到盘根错节,长期横行霸道而肆无忌惮,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找到了“保护伞”。倘若只是“就黑打黑”,而不把“保护伞”挖出来,往往事倍功半,更难斩草除根。而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久治不愈,在一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显然也与“保护伞”有因果关系。

 “保护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懒猫,一类是假猫。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看似大家都在管,其实都难管到位,甚至推诿塞责大家都不管,这样的懒猫是客观上成了“保护伞”。而前不久曝光的瘦肉精猪事件,从养殖、贩运到抵达屠宰场过程中,一路花钱买“通行证”,过五关斩六将,如入无人之境的黑幕,令人触目惊心。尤为可怕的是,在一些地方,生猪养殖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些监管者显然已成假猫,有意识地在做“保护伞”。

监管部门是“猫”,是专门管不法厂商这种“鼠”的。但如果“猫”失职渎责,更或者“猫”收了“鼠”的钱就大开方便之门,猫鼠事实上已结成了同盟,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像打黑一样整治食品安全,解决“猫”已不“猫”的问题,食品安全的蓝天可期。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