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3
三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策划:
1、腾讯绿色: 腾讯绿色《绿问》:张小海:国家该做出淘汰活熊取胆的决定了!
http://news.qq.com/zt2011/talkzxh/index.htm
环境资讯:
2、一财网: 民间组织吁请代表委员关注长江鱼类生态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8093.html
3、一财网: “十二五”规划急需给力绿色转型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8087.html
4、人民网: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在京发布
http://news.qq.com/a/20110303/001200.htm
地方信息:
5、新华网: 陕西首次公布年度环保目标“数字清单”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3/c_121142919.htm
垃圾回收:
6、北京日报: 北京写字楼垃圾细分十类后八成回收
http://env.people.com.cn/GB/14047856.html
气候变化:
7、中国天气网: 气候变化迫使英国稀有鱼类向北迁移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7475.html
8、北京青年报: 北半球“疯狂天气” 受气候变化“所赐”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905691
环保人物:
9、山东商报: 陈光标为倡导低碳全家改名 自己名叫陈低碳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3/188479.html
环保漫笔:
10、中国环境报: 跳动的“绿肺”
http://www.cenews.com.cn/xwzx/wh/qt/201103/t20110302_699776.html
地球故事:
11、中国新闻网: 为培养更多环保人才 日本新设“CO2经理”文凭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03-03/2881142.shtml
深度报道:
12、中国环境报: 2011全国“两会”前瞻 环境问题是民生晴雨表
http://env.people.com.cn/GB/14051398.html
环境评论:
13、中国经济时报: 毒苹果:谁的耻辱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8766&cid=284
14、时代周报: 长平:我们怎样抗议苹果公司?
http://green.sohu.com/20110303/n279627643.shtml
15、南方都市报: 维护食品安全,大众不该自动弃权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5eb/61f4af.html
16、科技日报: 水利不利,如何依法治水?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3/1071299132100_1.shtml
绿家园乐水行文章:
17、相约在春季的雪天——第一次参加绿家园乐水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a431a0100p3k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腾讯绿色《绿问》:张小海:国家该做出淘汰活熊取胆的决定了!
来源:腾讯绿色 2011-03-03
http://news.qq.com/zt2011/talkzxh/index.htm
熊胆入药已经有替代品,活熊取胆完全是无意义的残忍,取缔整个行业需要政府下决心。中国的养熊业,只有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西方的声音再大,中国人不觉得是个问题也不行…
嘉宾介绍:
张小海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
精彩观点:
·在目前这个多头管理的情况下,养熊业的淘汰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决定的,而是需要更高层的国务院来做。
·中国的养熊业,只有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西方的声音再大,中国人不觉得是个问题也不行。
·如果以取熊胆为主业的公司还想扩大规模,想上市,等于是自取灭亡。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1/talkzxh/index.htm
2、民间组织吁请代表委员关注长江鱼类生态
来源:一财网2011-03-03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8093.html
2 011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印制宣传册,向“两会”代表、委员散发,呼吁关注并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态环境。
据这一题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即将失去最后家园》的小册子介绍,由于水电建设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已导致长江上游多种特有鱼类濒危甚至灭绝。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群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后场所。
3、“十二五”规划急需给力绿色转型
来源:一财网2011-03-03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8087.html
中国需要加强并提高在“十二五”规划中的能源、环境税、工业与农业污染控制等环境相关的措辞和数据,迅速扭转环境破坏和退化的趋势,最终带领中国真正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呼吁:中国需要加强并提高在“十二五”规划中的能源、环境税、工业与农业污染控制等环境相关的措辞和数据,迅速扭转环境破坏和退化的趋势,最终带领中国真正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
“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严重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已经影响到国民生计和经济发展,而气候变化不仅使中国面临与日俱增的国际压力,更对中国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提出巨大挑战,”绿色和平项目总监施鹏翔说:“中国急需扭转唯经济发展为是的发展模式,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作为一家在中国工作了十多年的环保机构,绿色和平针对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与环境相关的领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建议政府提高节能目标,并切实保障实现。针对极有可能出现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6%的节能目标,绿色和平认为其力度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政策压力,难以确保各级政府拿出更大决心和行动应对更为艰巨的环境和能源挑战。中国政府应该汲取此前的经验教训,出台更高的节能目标,制定更积极的行动方案和支持政策保证完成。
明确能源结构调整战略。遏制煤电大幅度增长的势头,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绿色和平希望环境税能在“十二五”期间早日出台,并将二氧化碳纳入到征税的范围,以使煤炭的价格充分体现燃煤的真实环境成本。同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做出大胆规划,积极解决制约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上网的问题。
“十二五”首次将常规污染物之外的“隐形污染”(如重金属)纳入规划框架,并提出包括源头预防在内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这在污染物的覆盖面和治污理念上都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绿色和平为些建议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溯及产业链下游对重金属的庞大需求,对某些产品和工艺中使用重金属进行限制;同时,坚持鼓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如此方能彻底达到治污目标。
绿色和平还建议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更加具体和全面的政策法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开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缓并治理农业污染。暂缓转基因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和玉米)的商业化进程,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通过各种政策逐步使中国摆脱对化学农业的依赖。
4、《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在京发布
来源:人民网2011年03月03日
http://news.qq.com/a/20110303/001200.htm
为了科学推动我国城市低碳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湖南工业大学、经济杂志社等单位于2011年3月2日正式对外联合发布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
所谓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纷纷向往建设的最热目标。
据了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是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2010年完成的主要研究成果。该成果尝试从理论、实践、综合、前瞻等方面有所创新,编制整理了中国110个地级以上城市能源与碳排放数据,考察分析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梳理总结了中国城市低碳规划的特点与框架体系,尝试构建了中国低碳城市与城市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中国低碳城市与城市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向,提出了推进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在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低碳产业发展理论、方法与实践等领域里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对城市领导干部、城市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与学生,学习与了解低碳城市、城市低碳发展与建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国内外专业机构、服务公司与技术人员了解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情势、获取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基本数据,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2011》为国家宏观决策部门和城市居民准确把握和客观认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情况及减排途径,提供了量化参考依据。
碳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主题。2010年,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进步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10个城市的78%,碳排放强度偏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过分看重成本比较高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公共投入忽视成本;节能减排“拉闸断电”,措施单一且过于僵硬,国民福利损失严重;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面对挑战与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要认识到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降低单位GDP能耗,仍然是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要改革节能减排考核办法,提高区域统筹节能减排效率;各地要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发展理论与规划研究,构建全国低碳发展新格局。
5、陕西首次公布年度环保目标“数字清单”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3月0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3/c_121142919.htm
新华网西安3月3日电(记者冯国)陕西省环保厅日前首次向社会公布新年度的环保目标“数字清单”。
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方面,陕西省2011年将分别比2010年削减2%、2%、1.5%和1.5%;在列入环境统计的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陕北不少于280天,关中不少于290天,陕南不少于305天。
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陕西省将多方面着手:一是设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上年水平,农村饮用水安全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省内6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同比下降1%,其中渭河及主要支流化学需氧量浓度平均下降10%以上。三是为保一江清水下北京,陕西省的汉江、丹江的出境水质将分别保持在II、III类标准,城乡环境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陕西省环保厅宣传处副处长徐刚说,根据这份环保目标“数字清单”,陕西省环保系统还拿出了一份治理“清单”,要求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首年不欠账。为此,将关闭除利用煤矸石的循环硫化床锅炉外的所有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和所有水泥机立窑,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80万吨,启动实施关天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争取两年内使所有入渭支流水质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6、北京写字楼垃圾细分十类后八成回收
来源:《北京日报》2011年03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047856.html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在东三环的一栋商住两用楼内,所有垃圾被集中在一起由专人进行分拣回收,细分为10类分别回收处理。垃圾经细化分拣、系统回收,将最终交给环卫部门的垃圾数量减少80%、垃圾处理费降低5万多元,还让垃圾分类者每年收获超过5万元的收益。
在劲松桥东北角的富顿大厦地下一层20多平方米的垃圾房内,40多岁的刘春洋面前摆放了十多个黑色的大塑料袋,里面都是上午刚从大厦里运来的生活垃圾。在他身后,是一堆塑料袋、塑料盒、纸盒……分门别类堆在一起。随着他带着手套的双手上下翻腾,不到10分钟时间,一大袋垃圾已经所剩无几,勉强能装满一个牛奶箱,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这是写字楼里出来的,可以回收的比例很高。”他说。
记者看到,刘春洋不但将装着剩饭的饭盒、装蛋糕的塑料盒、饮料瓶、易拉罐都一一分拣出来,还将它们分别装在了不同的塑料袋中;纸张废弃物也被分为硬纸盒、软纸、卫生间废纸等3类。此外,各种塑料袋也按照干、湿进行了分类,废布料也专门挑出来回收,最后只剩余餐厨垃圾和部分其他垃圾真正倒入垃圾桶交给环卫工人。
“细分了,后期回收才好处理,利润也更高。”参加这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李震,是一位1982年出生的年轻人,“同样是塑料,分开回收后,硬塑料可以还原成塑料制品、塑料袋可以制成再生的花盆托;铜版纸、报纸、复印纸,也都分类生产不同产品……”他透露,精细分类后的塑料,还方便了再造过程中的清洗工序,“洗得干净的与不干净的,每吨差价3000元”。
据李震介绍,这个封闭的商住两用楼内,有632户居民、200户写字楼客户、15家底商,每天大约产生各种垃圾60余桶,经过分拣后只剩余10桶,可以从源头减量约80%。垃圾的细分处理,让承包垃圾处理变得有利可图。在此之前,大厦每年需要按垃圾产生量支付10万多元的垃圾处理费。他们委托李震全权处理所有垃圾,只需要支付4.6万元一年;由于细化为10类分拣,其中9类可以回收,李震最终需要按照垃圾产量缴纳的处理费只有3万余元。回收的垃圾卖给再生资源厂家,每年可获得5万元以上的收益——这部分收入让刘春洋和另一名工人每个月可以有2500元至3000元的稳定收益。
“垃圾处理大有潜力可挖。”李震说,“我现在明白在日本垃圾分类达30多种的原因了,分得越细,垃圾越少,回收越多,利润越高。”他表示,今后希望能进一步扩大承包范围,通过细化分拣消化的生活垃圾,要从目前的近百吨增加至数百吨,并进一步增加细化垃圾分拣类别。
相关链接
细分垃圾的绿色产业链
从大厦垃圾房到运转中心,最后对接的链条末端是下游十多家再生资源企业。“和大厦物业不同,就是因为我们有精力去和几十家资源再生企业对接,让分类好的垃圾有去处、有价值,当然也有利润。”李震说,从大厦里分好类的各种垃圾,会分别被运往天津、唐山、河北等地的造纸厂、塑料厂,变成各种工业成品重新回到市场,形成资源循环、产业循环的一个圆圈。在这个市场化的自主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形成了多赢的局面——物业、李震、分拣工人直接受益,环卫部门避免了大量运输混装垃圾的压力与处理成本,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则获得了分类准确的优质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7、气候变化迫使英国稀有鱼类向北迁移
来源:中国天气网 2011-03-03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697475.html
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升高将会给稀有的冷水鱼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据卫报网站消息,英国曾打算将英格兰一种古老而珍稀的鱼类再次引入湖区关键区域,然而正是气候变化使这项计划搁浅。
这种鱼叫白鲑鱼,是一种冷水淡水鱼,其历史可追溯到冰河时代。整个英格兰地区仅两个湖泊还存有这种珍稀鱼类。1991年,巴森斯韦特湖的白鲑鱼因农业污染、沉积物的增加和新鱼种的非法入侵而惨遭灭绝的命运。
如果巴森斯韦特湖的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人们希望再次引入这种类似鲱鱼的鱼种。然而,这一希望破灭了,理由是根据预测,未来的该湖水温将呈升高态势。
这迫使英国环境署做出决定,将在今年年底为白鲑鱼开发一个新的“避难所”,位置将选在纬度更高的高地上。
相关部门的发言人表示,受气候变化影响,温度升高将会给这些稀有的冷水鱼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目前英国正在探索进一步的转移方案,并将在今年内将白鲑鱼转移至位于德文特河流域上游的斯普里克林湖区。
英国生态与水文研究中心的白鲑鱼研究专家伊恩·温费尔德说,尽管这种鱼类在北欧很普通,但北欧白鲑鱼的基因大多与其他鱼类发生了混合。“白鲑鱼弥足,因为它来自于冰河时代,”他说,“令人欣慰的是,英格兰地区的白鲑鱼群体的基因依旧纯正。因此,如果它们消失了,将是人类极大的损失。”
英国环境署的主席洛德·克里斯·史密斯说,白鲑鱼生存面临的困境是气候变化将对英国产生影响的一个典型事例。环境署过去30年所做的记录显示,河流温度升高了0.6℃。
这是环保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挽救白鲑鱼的第二次尝试。上世纪90年代,英国环境署、生态与水文研究中心和苏格兰自然遗产组织相继成立,为白鲑鱼鱼苗转移到苏格兰西南部莫法特市附近的斯基湖提供资金。这项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它们有计划将该鱼种引到其他湖中。如今,苏格兰湖每公顷的白鲑鱼数量已经是英格兰德文特湖的10倍。
在“避难所”项目完成后,人们将取坎布里亚郡霍斯沃特水库的白鲑鱼的鱼卵,将其孵化成鱼苗后放进位于霍斯沃特水库北端的斯莫尔湖和布里湖,这里的地势比前者高几百英尺。
8、北半球“疯狂天气” 受气候变化“所赐”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1/03/03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905691
解读过去这个冬天北半球多个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气象专家认为,与气候变化不无关联。专家进一步预测,今年北半球春季会比往年更早到来,一些地区可能出现春季洪水等自然灾害。
■因暖而寒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1日举行电视电话会商,总结北半球这个冬天出现的一系列“疯狂天气”。自去年底以来,北半球一些地区连遭暴雪袭击,严重影响公路、航空交通。局部地区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专家会商大致结论是,全球变暖加重大气湿度,伴随季节性降温,湿气以冰雹、雪、雨等形式出现,形成极端天气。
美国“地下气象员”组织负责人马斯特斯说,去年冬季以来,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出现强降雪,一些地区降雪达到往年平均值的4倍。
■因暖震荡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塞雷兹说,在过去一个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8摄氏度。去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历史最高值,北极也在变暖。北极是北半球的“气象制造者”,北极的气候变化将对北半球气候状况构成深远影响。
塞雷兹认为,导致这个冬天极端天气频现的主要因素是“北极震荡”现象。当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中纬度地区出现低气压时,北极会将冷空气南压,使北半球出现极端寒冷天气,形成诸如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持续强降雪等极端气象现象,而冷空气南压致使北极自身变暖,更多海冰融化,洪水可能性增加。
专家指出,北极震荡现象的成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
■因暖或涝
马斯特斯说,现阶段,美国局部地区积雪“保水量”达到历史最高值。
“如果把那些积雪全部化作水,可形成150毫米‘水量’,”马斯特斯说,“如果这些积雪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迅速融化,会引发密西西比河和红河北达科他州河段出现前所未有规模的洪水。”
这种推断以局部地区气候突然变暖为模型,而突然变暖的情形极有可能发生。
■因暖早春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气象专家桑福德说,有迹象显示,今年春天会相对提前到来。
桑福德认为,现在大气湿气仍有余量,而湿气会加剧大气变暖,致使春季提前来临。但春季来临同样又会加重湿气,致使降水增加,洪水出现可能加大。
■文/凌朔(新华社特稿)
9、陈光标为倡导低碳全家改名 自己名叫陈低碳
来源:山东商报 2011-03-0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3/188479.html
陈光标透露说,为了环保,他们一家四口人的名字都改了。“我叫陈低碳,我老婆叫张绿色、我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低碳、环保、绿色、环境都在我们家。”
3月2日,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做客人民网手机强国论坛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告诉记者,为了倡导低碳生活,他们全家都已经改名,他笑着对本报记者说:“我叫陈低碳。”
去年慈善公益捐款超3亿
称台湾之行是感恩之旅
“带着家人一起去台湾,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说起台湾之行,陈光标回忆说,2003年大陆发生非典,当时台湾同胞给我们捐了很多远红外线温度仪,后来经历地震、旱灾、水灾等等,台湾同胞都给大陆同胞捐了钱。“我们和台湾同胞都是一家人,所以说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情去台湾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善款多少不重要,这是我的一片心意。”
对于台湾之行初期遭受的质疑和反对,陈光标也没有避讳。“这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这次宝岛台湾之行,学到了很多。同时交了很多朋友,我发放红包也发放了两万多个光碟,两万多张名片,到目前已经收到了2000多封的感谢信,信里面还没有收到骂我的,都是给我的表扬、鼓励、赞扬。”
准备去国外发红包
做“世界首善”
“我小时候就在做慈善,2000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个时候是中国首善,2007年拿到了中国首善,通过六七年的努力实现了我的目标。现在我的目标是世界首善。”陈光标介绍说,慈善体现了不分国界、不分党派、不分信仰的爱心。“我下个目标只是计划能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去发红包,只有这样把慈善做到其他国家去,才有机会拿到世界首善。”他透露说,自己准备通过新加坡的穷人用车把自己拉到赌场前面,敲锣打鼓发红包,来感化那些赌博的企业家。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1月起,陈光标的公司数月都没有接一单业务。对此陈光标称做慈善和企业发展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只要把企业和慈善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平衡好了,那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他也承认:“这几年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在社会公益活动上面、环保宣传这些方面,精力用的比较多。” 而对于外界指责其“慈善作秀”的言论,陈光标也坦然对待:“让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为倡导低碳全家改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光标透露说,为了环保,他们一家四口人的名字都改了。“我叫陈低碳,我老婆叫张绿色、我两个儿子分别叫陈环保和陈环境。低碳、环保、绿色、环境都在我们家。”
“陈低碳”告诉本报记者,平常在家自己就用这个名字。他介绍说,今年两会上,自己也会提出关于绿色低碳的建议。
“今年的建议第一个是将环保、慈善、志愿服务、政府采购、尊老爱幼、保护生灵和生态等印在我们日常生活用品方面,让这些社会责任无孔不入,让我们在拿起筷子的时候,这筷子印的是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让我们政府采购的很多东西上面,都要印上标签,提示这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提醒全面有这个责任意识,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推荐母亲为环卫形象大使
“3月3日,我会骑自行车去报到参会,同时,我还会拴500个购物袋在自行车上,把这些环保购物袋发放给委员和代表们,一天发不完的话,就多发几天。”
陈光标透露说,现在他自己带头骑自行车上下班。“我在网上发了一张照片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照片,如果哪位网友发现我上下班跟司机坐在一起的,凭一张照片奖励一万块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别买大排量的汽车,能走路的走路,能为我们的节能节省一点,不要去浪费。”
陈光标还透露说,自己推荐了67岁的母亲当南京市环卫工形象大使,“我母亲每个月有两天时间在大街上扫地,母亲也特别高兴。”
10、跳动的“绿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3-03 杨源忠
http://www.cenews.com.cn/xwzx/wh/qt/201103/t20110302_699776.html
拥有“绿肺”的城市能产生美丽,生发力量,给生命带来温暖,演奏新生活美好的乐章。也正是城市“绿肺”,把六合之气和人的灵气都融进了自然,透出的是从容、安适、自然、天然,她平抚着人们躁动的心底,激荡着腑内的清气,她是我们人类一直依赖、受惠永远的绿色家园。
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喊得比乡下人还要真实,还要辛苦。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更不是油盐酱醋,吃饭穿衣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
如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在一天天生长“发胖”,城市空间像摊大饼一样迅速铺开。如果城市新建绿地的数量追赶不上固有绿色空间的萎缩量,就会造成“绿肺”缩水。给城市安装“绿肺”,享受新城市主义的新生活,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拥挤不堪的人海里,人们情感再生的需要和精神深处的渴望。
肺,《新华字典》解,人和某些高等动物的体内管呼吸的器官。顾名思义,“绿肺”就是人们对城市中或周边绿地的形象称谓。城市“绿肺”不仅是大自然中的宝色,也是人文景观中最生动的色彩,更是城市的清洁工。没有她,无论是炊烟缭绕、马蹄哒哒的乡村,还是华灯初放、令人目眩的现代都市,都可能会消失在黄沙黑浪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被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足以证明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一个没有绿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一个没有绿色的居所,必然使人无法接近大自然。因此,给每一座城市都安装“绿肺”,将有利于空气对流、降温除尘,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精神依托,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近年来很多地方提出建设宜居城市,而宜居,除了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之外,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使地价越来越高,地皮越来越俏,也要加大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环城绿地的建设,再造城市中心“绿肺”,提高城市“肺活量”,为市民营造“花开春天,荫蔽夏天,秋色突显,冬写绿意”的特色环境。
在《环球漫笔》中有这样的一幕,在蓝天如洗的东京上空俯瞰,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悦目的绿色;在巴黎塞纳马省,因为有布洛克、万桑两片林木繁茂,景色绝佳,面积可观的森林,使得空气净化了许多。在我的家乡大理,碧如玉盘的洱海和依城而立的苍山是难得的天然“绿肺”,聪明的大理人以苍山洱海天然“绿肺”资源突显的价值,在周边再建新城,形成了依山傍水,城海相拥的生态型城市,给美丽家园增添了无比的灵性。人们随水而居,休闲、娱乐、健身,交流感情;人们观鸟、觅蝶、听蛙声、逗蜻蜓,愉悦身心;人们沿海边村落行走,闻青草的芳香、泥土的鲜腥和小溪的味道,任时光流淌。大理古城已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和向外推介的“金名片”。
去年4月,我去北京,绿意葱茏,满处芳菲。漫步于各个公园,只见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有老人在公园唱歌、习舞、练功、下棋,有儿童在草丛林间嬉戏,也有人在湖边树下小坐赏春,其乐融融,生机盎然。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只有40多个公园,改革开放后,公园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绿色奥运的举办,增多了城市“绿肺”。目前,北京市注册公园有339个,面积近10063公顷,初步形成由综合公园、专类公园、街区公园等构成的公园体系,形成北京东北部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
然而有的城市,本来可以拥有更多的“绿肺”,但是停车场、商品房之类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使城市错失拥有更多绿地的机会。更有甚者,新建城区应该按照规划优先安排增加城市绿量,结果还是搞房地产,平房变楼房,多层变高层,不仅生态环境无法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也难以提高。
如今走在大街上,见到的城市“绿肺”越来越多,绿化水平也越来越高,那碧绿的草坪让大都市露出了美丽面容,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浓彩靓妆,让人们紧绷绷的筋骨连同紧绷绷的心弦一道松驰,与大自然零距离亲近。碧绿旖旎的城市公园里分布着丛丛绿树,茸茸嫩草,使人们觉得清馨的风景是绿的,清爽潮湿的空气也是绿的;那芳香四溢的鲜丽野花,默默地装点着城市,仿佛是一首最美的诗、一幅最好的画、一杯最浓的酒。读着这样的风景,联想到美丽、安静与和谐的自然界,曾给了我们的祖辈一个温馨的家园,更给了多情的古代诗人不倦的灵感,留下了许多有关灵山秀水的绝妙诗篇,如“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等。我想,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尊重和保护环境,同时又不必放弃享受任何现代化和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成果。
拥有“绿肺”的城市能产生美丽,生发力量,给生命带来温暖,演奏新生活美好的乐章。也正是城市“绿肺”,把六合之气和人的灵气都融进了自然,透出的是从容、安适、自然、天然,她平抚着人们躁动的心底,激荡着腑内的清气,她是我们人类一直依赖、受惠永远的绿色家园。建设好城市“绿肺”,人们就能倾听到大自然深深的呼吸和耳语,看到集家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家园风光,感受晶莹纯净的“绿肺”亲吻,体验囚禁的心释放后的跳跃旋转。
11、为培养更多环保人才 日本新设“CO2经理”文凭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3月03日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03-03/2881142.shtml
中新网3月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报道,推动环保是日本近年来的一个亮眼政策,它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一定成就,在提升相关人员水平上也有创新。为了培养足够的环保人才,日本当局决定引进二氧化碳排放管理职业,鼓励日本人考取一项称为“CO2经理”的文凭。
据报道,日本内阁本月会通过决议,将废气减排专长提升为国家认证资格。日本政府想要借用这项新措施,使日本企业更认真对待环保问题。而且,也能让日人将“减排”视为一个有前景的职业。
新创的环保管理专业国家鉴定考试制度,由日本内阁府属下“职业实践提升战略”部门策定。它效仿日本柔道的“黑带”制度,将7个等级通称为“7段”。第1段是初级,考的是一般的节能理论;取得第2、3段资格者,就可为企业内部草拟节能、减排企划案;第4到6段的合格者属于专业等级,考取者可被企业派遣到外部执行任务。最高等级的第7段,更有资格到海外发展,是公认的“环球CO2经理”。
日本最大企业团体日经连支持政府的这一职业提升计划。报道指出,这项环保管理文凭制度,不但能激发员工学习环保知识,提升员工素质,而且能为日本企业进军世界的环保事业增添人才卖点。
另外,这一环保专业文凭制度还是日当局缓和就业问题的方策之一。各个公立职业训练学校将率先引进“CO2经理”课程,以便失业人士能考取新的专业文凭,开创新的就业道路。
12、2011全国“两会”前瞻 环境问题是民生晴雨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3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4051398.html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人们对“两会”给予了更多关注,“惠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等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最近各地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民生”也是会上的热词。例如,广东省调低GDP增长指标,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此表示:“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
为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各级政府想方设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并着力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但是,财富不等于幸福,即使钱袋子再鼓,如果人民群众每天都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这种生活也不能算作是幸福的。同样作为重要民生问题的环境问题,急需纳入政府的民生议程中。
环境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重大民生问题?
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010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应用座谈会上做出明确判断: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信访的重点领域。2000年以来,全国环境投诉和上访每年分别以25%、35%的幅度递增,成为社会八大投诉热点之一。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仅开通两个半月后,就已接到群众举报1.4万余件。
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健康。2009年,陕西凤翔“血铅事件”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66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2011年新年伊始,安徽怀宁发生血铅超标事件:高河镇新山社区的上百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
由于污染,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7月,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后,汀江受到了严重污染,汀江沿岸以养鱼为生的渔民损失惨重。并且由于江水受到污染,渔民可能面临在未来几年内都无法养鱼的困境。2011年2月10日凌晨,因为“谣传”江苏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件,导致方圆10多公里内上万名群众惊慌出逃。
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环境问题为何难进地方政府民生议程?
近年来,一些地方把解决环境问题列入了为民办实事的计划中,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各方利益的纠缠等原因,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中,环境问题常被边缘化。
与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同,环境问题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环境污染轻重缓急不同,往往是部分人遭受严重的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突出性。
有些污染本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很难被公众所认识到,这也掩盖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性。有关人士举例说,与“水变黑、天变灰”这样肉眼可见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是看不见、闻不到的,为多年积累所致,不容易发现,不容易引起重视。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镉大米事件,就是由于土壤中镉元素超标所致,这也是在多年之后才逐渐被发现和认识的。
解决环境问题往往会跟地方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需要大量的政府资金,为了满足这部分支出,需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不但需要企业和政府的投入,还需要限制重污染企业的发展。有的时候,地方政府在做这道选择题时,宁愿牺牲少部分人的环境权益,来满足大部分人的诉求。例如,针对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化工企业超标排放问题,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长达两年,但处理结果始终无法让群众满意。
政府、人大、政协如何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发挥作用?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要求,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些举措充分说明了中央对解决影响民生的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各级环保部门为解决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牵扯到多方利益,一个职能部门不配合,一些问题就难以顺利解决。例如,2009年10月以来,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政府、衡阳市环保局、衡阳市监察局等先后8次发文,要求耒阳市对所属遥田镇多家非法企业实施淘汰关闭,但均未得到有效执行。
解决环境问题单靠某一个部门的力量很难完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年初制定的民生计划中,要把解决环境问题列入其中,并摆上重要位置。在对待一些污染企业的关停问题上,地方政府宁肯牺牲一点GDP,也要解决好环境问题,让群众满意。
对于人大、政协来讲,要充分发挥其作为监督部门的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可选取一两个群众最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提交政府解决,不定期检查进度,督促政府加大执行力度,并进行问责。记者 杨立群
(责任编辑:姜颖)
13、毒苹果:谁的耻辱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2011-03-03 张帆
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8766&cid=284
近日,乔布斯的红苹果在中国遭遇了一场黑色危机。其在华供应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一时间,风头正劲的苹果被披上了“丑闻”的外衣,在互联网上,“毒苹果”、“苹果神话落幕”、“血汗工厂”之类的词汇被劈头盖脸地扔到了苹果的头上,甚至连苹果用户都有背负道德风险的可能。
然而,当人们把联建科的中毒工人称作“苹果员工”的时候,当舆论的矛头对准全球供应链高端对低端无情盘剥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一丑闻的揭露者正是苹果公司自己。
在苹果日前发布的《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中,揭露了2010年37家厂商的严重违规行为,包括虐待、童工、非法用工、伪造审核材料、危害工人等,甚至详细披露了2010年苹果对富士康自杀事件的调查过程。
这已经不是苹果第一次发布“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对苹果来说,发布报告是在尽自己对供应商的监督职责,严重违规一经发现,供应商必须立刻纠正,以保证其工人的健康、安全及人权,苹果公司会持续跟踪供应商的改正和预防措施。然而,苹果却没有料到此举在中国竟会惹火上身。
从逻辑上看,“丑闻”所涉及的联建科中毒工人并非苹果员工,联建科只是苹果的一个普通供应商,而且它也不止为苹果一家公司供货。其实如果不是与苹果搭上茬,这样的事件说不定很快就会湮灭在网络浩瀚的信息中而不生自灭。
而苹果被牵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整条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它都难脱干系。因此,有人抨击苹果利用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压榨处于低端产业链的中国工厂,从而造成这样的悲剧。确实,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联建科正是为了省钱,才使用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擦拭显示屏作业。
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身负监管重责的当地管理部门,在知悉区内电子企业使用“正己烷”的消息后,也只是要求企业签订一份不使用承诺书而已。近在咫尺都无力监管,我们又如何奢求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家外国公司呢?
及时披露供应商不法行为,终止与他们合作,已经是苹果能做出的最激烈反应。
事实上,苹果做的还不仅于此。在去年富士康跳楼事件之后,苹果决定,将富士康代工的苹果产品在原定代工费基础上增加2%的补贴,以支持富士康给工人涨薪,而富士康为苹果的IPHONE做代工,其毛利也才2%—4%。
做人要厚道。在我们为中毒工人而悲、而怒时,应该仔细思考一下事件的真正担责者是谁。至少不应该一笼统地推到在中国主动肩负起更高层次企业道德责任的苹果身上吧。
当我们谴责不那么完美的苹果时,有没有去想一想那些基本社会责任都没有尽到的国内黑心企业。当新一轮的用工荒席卷中国时,我们应该自问,是谁吓跑了本想通过勤恳出卖劳力而获得一份体面收入的劳动者。
14、长平:我们怎样抗议苹果公司?
来源:时代周报 2011年03月03日 长平
http://green.sohu.com/20110303/n279627643.shtml
我是一个苹果产品用户,“苹果中毒事件”披露的当天,有个朋友对我说,请把你的苹果手机扔掉!这并非是一句戏言,因为谁也不应该拿工人的健康来开玩笑。于是我不得不认真地面对消费者在此类事件中的责任与担当问题。
春节刚过,美国苹果公司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承认其在江苏的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健康受到不利影响”。尽管苹果产品以时尚和科技为口号,这些工人中毒的原因却老旧而简单:拭擦手机屏幕所使用的正己烷是有毒液体。别的工厂使用的是酒精或者别的溶液,但是因为正己烷挥发速度更快,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家工厂就用上了。这些工人并没有得到理想的补偿和治疗,不仅忍受着身体的痛苦,对前景也充满了忧虑。
苹果最大的代工厂深圳富士康说,他们并没有使用正己烷。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也让人想到那里发生的更严重的跳楼事件。根据去年10月份两岸三地高校师生联合调查团发布的调查报告,富士康跳楼事件并没有像此前媒体报道的那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个庞大的专制帝国仍然在无可争议地盘剥员工的基本权利:超时加班、克扣加班费、滥用学生工、漠视劳动安全等问题一如既往地十分严重,而且集中营似的管理制度让员工投诉无门,精神极度压抑。跳楼事件变少了只是因为他们可以迅速地把精神面临崩溃的员工遣返回家,就像大城市赶走小摊贩和乞丐就觉得自己变得文明了一样。
深圳的跳楼事件之所以必须再提,是因为江苏的中毒事件让我想过,这的确让人感到愤怒和悲哀,但是否严重到我必须扔掉手机以抗议呢?在十多起人命事故面前,这种行为也应该理解吧。
苹果中毒事件是苹果公司主动发布的消息,但是不能忘记它是在众多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的选择。从2010年4月开始,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30多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陆续发布《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涉及的调研对象包括29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其中包括苹果公司。
国际环保组织经常使用的抗议手段,包括号召消费者拒绝使用不良企业的产品。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类动员在中国并不多见。我们常见的拒吃鱼翅、拒穿皮草等广告只是全球行动的中国环节。而针对中国工人的伤害的抗议行动,理应从中国消费者开始。环保组织的不作为策略,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责任心不强,还是因为社会抗议的观念长期淡化?
我试图为自己辩解,任何抗议行动都有代价的边界。对于苹果公司的抗议,一个普通消费者到底应该付出多少?扔掉手机是否意味着苹果产品用户比非苹果产品用户付出得更多呢?这个辩解显然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苹果产品用户对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厂的支持,也远远大过非苹果产品用户。而消费者的踊跃支持,正是苹果公司傲慢对待代工厂员工劳动环境的重要原因。
社会抗议活动除了正义冲动之外,其效果也是参与者关心的问题。如果有人进行有效的组织,并让人看到一些通过施压改善工人生存条件的希望,我相信很多苹果用户都会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事实上,长期以来,社会抗议运动的成果在中国乏善可陈,让民众的无力感不断地增加。很多人都觉得,参与抗议多半都是无功而返。
这并不应该成为大家拒绝行动的理由。社会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针对消费者的处境和心态,制定出更多层次的策略。一个苹果产品用户的消费者,除了立即扔掉手机以外,是否还有别的渠道表达他们的抗议?扩而言之,一个非苹果产品用户,在没有手机可扔的情况下,除了呼吁别人扔掉手机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表达愤慨的方式?
无论如何,每一个苹果产品用户,即便你什么都不做,也应该意识地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所欠缺的担当的道义和力量。只要你随时随地思考这个问题,总有一天你会做出自己的行动。
15、维护食品安全,大众不该自动弃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3-03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5eb/61f4af.html
卫生部等部门昨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即面粉增白剂),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撤销的理由是,面粉生产企业不用添加增白剂就能生产出纯白面粉,这两种添加剂已无技术上的必要。从1986年开始允许面粉增白剂算起,禁用与反禁用的争论不绝,而取消这一可致癌的物质耗费了20多年时间。
这个迟来的决定,曾经引发不少评论,舆论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抨击主管部门失职失察。从道德上批判食品安全部门的监管问题,很好理解。就现有的大量食品不安全的案例也能见到,主管部门难逃谴责,有足够的理据批评其在食品监管上的种种表现。可是,关乎食品安全,是否只有无良企业和部门不作为才是讨伐对象,消费者是否能为食品安全做点什么?
面粉增白剂的动机是让面粉卖相喜人,讨好顾客。那么,或许该一问:为什么大众如此喜欢从观感上选择这类商品?在面粉增白剂一事上,大众是否也犯下了纵容的过错?就在禁用面粉增白剂的同时,卫生部认定化学合成的食品调味剂“一滴香”是合法的。同时间,用PC材料制造的婴儿奶瓶还未下架,廉价似乎抵消了它对婴儿的致害隐患。这些现象与监管弊端同时发生。
任何时候都应该要求食品监管部门负起责任,任何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中都该追究监管问题和生产罪行。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大前提。除此而外,消费者应该也可以用行动展现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食品安全。这不是对大众的苛责,也不是要转移或混淆部门责任,而是在诸多现实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如果认为食品安全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与此无关,恐怕会加重消费者的不安全处境。
这样的建议基于以下事实:绝大部分食品危机的原因与致害物都是明确的,罪魁祸首事后都在被大力张扬。严重如三聚氰胺也是如此,可不争的事实是,三聚氰胺有毒奶粉发生后,经过短暂的销售低潮,可疑厂家的可疑奶粉重新畅销。当然,会有公关原因,也会有消费能力的迫不得已。但是否在食品安全上也出现了大众的健忘?面粉添加剂流行20多年,难道仰仗商家的欺骗使然?
例如“一滴香”还在畅销中,卫生部对其成分含糊其辞,用改换成咸味香精的方法让它显得安全。面对这个情况,不存在信息短缺的蒙蔽,大众是否应该有独立判断?如果将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及选择全盘交付有关部门,是否放弃了自身的警惕?这里显现出极其矛盾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既在食品安全中普遍谴责主管部门和奸商,却又将食品是否安全的评判权交给它们。
食品安全案例在面粉添加剂后,一定还有别的什么会进入黑名单。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较量过程。食品添加剂问题之所以在欧美等国家不会如此恶劣,当然和它们的严厉监管有关,也与良好的生产规范有关。可是在这两种力量和安全背景都不稳固的条件下,大众不该忘记用脚投票,用拒买等行为培育食品安全的屏障。尽管这不容易做到,但一定比自动弃权有力得多。
16、水利不利,如何依法治水?
来源:科技日报2011-03-03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3/1071299132100_1.shtml
●农田水利老化失修严重,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00万亩。
●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50%,不少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灌溉面积中有1/3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3%。
●我国现有耕地中,半数以上仍为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还有一些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由于投入不足,潜力没有发挥。
近年干旱频现,促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向常委们详细介绍了水利发展的难题和出路。
周学文曾负责组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他认为,我国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水利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而依法治水则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机制不顺,公益事业没钱做
1998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年均水利投资367亿元,所占比重在14%—24%之间波动。
目前制约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不少,突出表现在水利投入机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周学文介绍说:一是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我国治水任务繁重,投资需求巨大,由于没有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长期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一方面,水利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还不高,波动性较大,1998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中,年均水利投资367亿元,所占比重在14%—24%之间波动。另一方面,水利公益性强,又缺乏金融政策支持,融资能力弱,社会投入较少。此外,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政策取消后,群众投工投劳锐减,新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很大。
二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不适应,流域、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还不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还不顺,水资源管理责任机制和考核制度还未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实行有效监管的难度较大。
同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仍不完善。2002年以来,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但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还不能足额到位,许多农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还存在没有管理人员、缺乏管护经费的问题,制约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水要够用,法律政策得给力
目前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农田水利、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我国尚需进一步加强水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
全国人大十分重视水法治建设,颁布实施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4部水法律,国务院也出台了一批水行政法规,构建了我国水法规的基本框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农田水利、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周学文建议进一步加强水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
不仅如此,资金短缺问题也呼唤政策积极有为。根据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今后10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需求约为4万亿元;而2010年全国水利实际投入仅2000亿元。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周学文认为,由于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因此,应抓紧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机制:一是稳定和提高水利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二是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规模;三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水利建设基金。
另外,周学文强调“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据统计,2008年土地出让收入中,东部地区占66.7%,中西部地区仅占33.3%,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东部占30%,中西部占70%,存在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研究提出中央和省级统筹使用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
“应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细化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的政策措施,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周学文说,“此外,针对今后十年水利投入大、项目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应特别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环环控制,建立用水新秩序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改变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为有效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周学文建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改变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
首先,是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北方一些地区用水量已经超过了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用水高峰时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这一指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了我国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求确定的,是我国用水总量控制的红线。当前,应按照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将用水总量逐级分配到各个行政区,明晰初始水权。同时,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探索建立水市场,促进水权有序流转。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首先应分地区、分行业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虽然制定了一些用水定额指标,但指标体系还不完整,有的定额过宽、过松,难以起到促进提高用水效率的作用。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综合研究确定。其次,应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把用水户定额执行情况作为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制度。应实行严格的用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淘汰不满足用水定额要求的生活生产设施和工艺技术。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鼓励用水户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办法。”周学文指出:“要把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17、相约在春季的雪天——第一次参加绿家园乐水行
来源:绿家园乐水行博客 肖彦茹文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a431a0100p3ks.html
推开阳台的窗户,映入眼帘的是纷飞的雪花,到处都银装素裹,心里一阵暗喜:这么美的天气出去郊游,要让很多呼呼大睡的人羡慕死啦,嘻嘻~
幸好26路汽车没把我无情的抛弃,作为最后一个挤上公交的人,我很内疚,因为我,大家都被挤得扁扁的。还好,路上没有堵车,顺利地来到了人民大学西门。远远的我就看见一小撮人,热呼呼地聊着天,我凑过去,一眼就认出了我的偶像——汪老师!她太亲切太亲切了,我当时真的是很激动,甚至觉得北京这场瑞雪是特意为我和汪老师相见安排的,哈哈~她介绍我和另外两位同学认识,其中一个同学竟然是占用我们学校土地的城市学院的学生呢,汪老师玩笑着说我是来找他算账的,哈哈!
过了几分钟,大家就陆陆续续地来了,今天来了27个人,很多人都来过不止一次呢,看来有情趣的人还真不少呢!我正好和祖老师(爆料一下,这位笑容可掬的爷爷,是汪老师的爱人哦)站在一块,他给我介绍说:周晨老师是乐水行的志愿者,也是位文史作者,他经常妙语连珠,知道很多典故。果然,开场白周晨老师就给我们简单讲述了北京五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以及其中的历史。乐水行的惯例是出发之前大家都互相认识认识做自我介绍。介绍时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崇拜的水资源专家王建老师,今天也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一位环境工程师王新老师。今天可谓是众星荟萃,百家讲坛呀,看来我不仅可以收获快乐,还可以收获很多知识呢!
人来齐后,我们就出发了,伴着星星小雪儿,别提多开心了!
路上,王新老师和我们聊起了“工业盐用于融雪剂的利弊”,两位广东的朋友对此颇感兴趣呢,不断地向王新老师发问,同时还提出来不少大胆的建议呢!从绿家园工作人员朱健口中我得知,由于工业盐(含重金属离子)混在雪中,流浪猫狗吃了掺杂重金属的雪后致死的现象频频发生。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环境与经济”的思考。王新提出“城市是由一小部分人管理,他们为了提高效率,所以使用这种融雪剂,这其实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做法。
今天的乐水行的主角是万泉河——北京的母亲河。可当我们看到这条河的庐山真面目时,所有的崇拜都跑到了九霄云外去了。所谓的“母亲河”,河道只有大约15米宽,而河道里此时滴水不见。王建老师告诉我们:万泉河几年前被污染的非常臭,经过治理以后就有了现在的摸样“三块板”——这样的河道结构很常见,都是防洪工作的成果。但是防洪是成功了,可北京现在面临着严重缺水,三块板的河道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不利于水循环,也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通过王建老师讲解,我觉得:一个工程的实施其实是在边治理,边破坏。对于我们这些未来的工程师而言,需要更多有责任心的人出现,敢于对经济利益说“NO”。
途中我们停在万泉河的桥上,王新老师问我们:“在你们眼中,什么是环境?”一位阿姨诗意地说:“这个从字面解释,‘环境’的‘环’就是一个圆,它有一个圆心,周围的就是环境,而这个‘境’则是说一种意境。”另外一位姐姐说到:“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环境已经不是‘自然’了,你瞧眼前的这条河被修成了三块板的摸样,它就像是一个水管一样,而周围的树,就像一些盆栽,环境被修饰地太不自然了,看不到‘自然’该有的野性。”而王建老师心中的环境,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的心境决定了环境的大小,环境可以小到微观的细胞,也可以大到宏观的宇宙。
我们沿着万泉河,边聊边走,来到了畅春园。在这里我们歇了歇脚,大家一起热呼地讨论起来了身边的环保:有人建议说要设置一个社区废电池回收箱,也有人担忧地说起了食品安全……王新老师从专业角度上给我们定义了“污染”,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小常识,比如:我们尽量不要接街边发的彩色传单,因为那个东西印出来就会有很多的污染;还有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其实是很好的肥料,没有必要当成垃圾扫走。
很快地,我们就来到了清华园附近,今天的乐水行也就快乐地结束了,大家聊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汪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有谁家乡的河流,依然清澈,依然可以光着屁股在里面游泳?请举手。”只有一位来自桂林的朋友举手了,她说桂林的水景虽然比不上以前,但桂林一些乡下的河流依然清澈如初。然后汪老师又问:“有谁家乡的河已经臭了,干了,没有以前清澈了?请举手。”所有人都把手举起来了。汪老师总结道:“我们乐水行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感受身边的环境,从自己做起,关心环境,关注环保。”
此行可谓收获颇多!
在人大西门集合,瞧,这雪下地美的~~
王建老师讲解中~~
万泉河水道上的涂鸦~ 还蛮专业的哦~~
终于看到北京城母亲河道里的一点水了....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