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1
三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法制日报: 多位学者请求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听证
http://news.sohu.com/20110301/n279579363.shtml
2、广州日报: 联建科技与中毒员工意见未达成统一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3/01/content_1278271.htm
环境资讯:
3、腾讯财经: 国务院正在酝酿推出环境税 关注环保设备
http://finance.qq.com/a/20110301/001934.htm
4、中国新闻网: 社科院绿皮书:中国东部省份环境竞争力优于西部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3-01/2873839.shtml
5、华尔街日报: 《仇岗卫士》获奥斯卡提名纪录片 反应农村污染
http://news.qq.com/a/20110301/001392.htm
地方信息:
6、京华时报: 北京2月18个"达标天" 搜狐绿色相机记录仅12个
http://green.sohu.com/20110301/n279581288.shtml
7、中新网: 重庆欲试点环境保护审判法庭促长江上游生态发展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xinan/cq/201102/57016.html
环境曝光:
8、扬子晚报网: 南京:三汊河污染泛白沫 环保热线竟称"自然现象"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3/1011298944260_1.shtml
9、现代快报: 南京一网友发帖称被铸造企业包围 难忍浓烟污染
http://news.sohu.com/20110301/n279578226.shtml
专家观点:
10、人民网: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谈气象防灾减灾
http://env.people.com.cn/GB/57414/57417/215232/index.html
环保法规:
11、21世纪网: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 治污效力待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yNMDAwMDIyMzAyNQ.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深度报道:
12、民主与法制时报: 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 环保部制定防治规划 图片新闻
http://news.solidwaste.com.cn/k/2011-3/201131915073446.shtml
13、新世纪周刊: 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2-26/100229379.html
14、中国环境报: 重金属防治规划出台意味着什么?
http://www.cenews.com.cn/xwzx/yz/yzqt/201102/t20110228_693034.html
环境评论:
15、中国化工报: 警惕海洋生态灾难的发生
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1/03/01/166383.shtml
16、中工网: 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血液”亟需自省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1_12221.html
17、人民网: 专家称极端天气频发为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2/28/content_6580123.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多位学者请求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听证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郄建荣
http://news.sohu.com/20110301/n279579363.shtml
小南海水电站可能影响长江上游水生生态系统学者请求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听证
有关方面仍拟继续在调整后的保护区范围兴建小南海等大型水电工程再次引发学者的质疑与反对。
今天,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向包括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在内的多个部门发出公开信,请求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进行公众听证和行政复议;呼吁取消长江干流小南海水电站的修建计划。
2010年12月1日,环保组织致信环境保护部,要求就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涉及公众重大环境利益的决策事项召开听证会。自然之友称,此事未得到任何回应。
人为令法律为小南海让步
今年1月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第一号公告,公示了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
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4个省的25个县市区,是我国唯一一个跨越多个省级行政区并专门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就是因为修建小南海水电站,国家有关部门才做出了修改保护区范围的决定。”
范晓认为,这一方案既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要求,也违反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中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应确保重点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多位学者反对修建小南海水电站
范晓在他的公开信中列举了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修建小南海水电站提出的反对意见。
“我国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后,对多种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的资源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江海洄游的我国特产珍稀鱼类中华鲟,更是造成灭顶之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贾敬德研究员说,据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设定,濒危物种数量的下降速度是每l0年减少20%,而长江中华鲟亲鱼数量正在以每l0年下降50%的速度减少,中华鲟已是极危物种了。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毅认为,长江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因修建大坝,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监测显示,2004年至2006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与2003年蓄水前相比,骤减了90%。
我国著名鱼类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曾在他的报告中强调,“小南海江段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
“小南海和其它梯级电站开发的累积效应将会严重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对栖息的珍稀特有鱼类造成毁灭性影响。”中国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秦卫华等专家也指出。
范晓透露,2009年2月,农业部在对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过论证。
范晓说,在这次论证会上,专家们指出,“地方政府有发展的热情,但是发展是不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呢?”
“在重大工程决策时,政府本应从社会与公众的整体利益出发,履行公正、协调、依法行政的公共职责,在选择重大工程项目时,企业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与环境责任,不应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给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带来损害。”范晓说。
(本报北京2月28日讯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2、联建科技与中毒员工意见未达成统一
来源: 广州日报2011-03-01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3/01/content_1278271.htm
“毒苹果”新闻追踪
文/记者段郴群
在多方协调之下,苹果代工厂台湾胜华科技子公司——苏州联建科技负责人终于与中毒员工代表进行面对面沟通,针对员工提出的三个要求进行交流,但中毒员工代表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对联建科技就三个要求的答复并不满意,而联建科技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已与员工进行了交流,希望员工能正确对待。据了解,今日将有22名中毒员工协商的意见准备提交给胜华科技总部,对此,联建科技负责人表示,将看要求的具体内容,与园区管委会沟通之后再决定是否递交。同时,昨日有消息透露,台湾胜华科技称向115名因接触有毒化学品而患病的员工提供大约每人8万元的赔偿,对此,联建科技进行了否认。
中毒员工郭瑞强昨日表示,中毒员工对公司三个要求的答复都不满意,今日有22位中毒员工协商后的要求提交给母公司胜华科技,对此,联建科技副总经理张立升表示,他们将联合园区管委会,弄清楚中毒员工具体有什么要求之后,才决定是否向总公司提交,并不是要把员工任何要求都向总公司提交的。而昨日有消息透露,台湾胜华科技称正向115名中毒员工提供大约每人8万元的赔偿,对此,张立升予以了否认。郭瑞强告诉本报记者,他中毒后住院8个多月,一个月医疗费就花费了2万多元,总共花费了20万元左右。郭瑞强认为,即使消息是真的,8万元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而如果一旦病情复发,对他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员工来说,高昂的医药费他们根本无法承担。
争执一:公司是否要向员工道歉
据悉,双方会面是在上周末,对于员工提出的要以联建科技总公司胜华科技的名义进行书面道歉的要求,中毒员工郭瑞强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联建科技在与他们沟通时认为,公司已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示过歉意。郭瑞强表示,公司在2009年表示过歉意是说对违规使用正己烷表示歉意,而这次中毒员工的要求是要胜华科技对违规使用正己烷给员工带来的身体上的伤害道歉,是对中毒员工道歉,这是两回事。
联建科技回应:联建科技副总经理张立升对本报记者表示,台湾胜华科技总部的书面道歉昨日已到联建科技公司,但由于昨日员工休息,因此没有见着这份书面道歉书。
争执二:员工能否赴北京复查
对于中毒员工提出希望到北京进行复查的要求,郭瑞强告诉本报记者,公司只是同意派两名中毒员工代表和园区管委会的代表去北京请专家来苏州,利用苏州医院的设备对中毒员工进行复查。对此,郭瑞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即使是北京来的专家,公平性也可能受影响。
联建科技回应:张立升昨日表示,请北京的专家是通过园区管委会请的,而不是联建科技自己请的,因此公平、公正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争执三:后续治疗怎么办
对于员工提出的第三个要求,即希望公司能对中毒员工后续病情复发的治疗以及工作、生活提出一个保障措施,郭瑞强告诉本报记者,联建科技见面时表示即使员工办理了离职,只要是病情复发,还可以回来找公司,公司会负责。对此,中毒员工仍表示担忧。郭瑞强表示,目前胜华科技已开始在印度、越南等地建工厂。由于正己烷中毒有一个潜伏期,如果胜华科技几年后在苏州撤资,联建科技都不存在了,而这个病情在公司撤资后才复发,到时候员工去哪儿找人。
联建科技回复:
张立升表示,这么大的企业在这里,怎么可能会随便撤资,员工的担心是多余的。
3、国务院正在酝酿推出环境税 关注环保设备
来源:腾讯财经2011年03月01日
http://finance.qq.com/a/20110301/001934.htm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日前透露说,中国推出环境税首先是将排污费改成税收,也就是将目前对废气、废水包括固体废物所征费用,首先改成税。其次,再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并达到能够让企业承受的水平。
此前,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会在“十二五”期间要出台环境税。有消息称,环境税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将针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固体废物以及污水排放等方面收取。
苏明同时说,中国推出环境税的同时,也应该推出碳税,碳税可以是独立的税种也可以是环境税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碳税增收对象首先是煤、其次是石油,第三是天然气。
点评:环境税开征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截至目前并未见到确切性的通知,当前我国与环境税接近的有排污费,但是排污费与环境税在法律上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税的开征是大势所趋。环境税一旦开征将加大企业安装环保设备的动力,这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有利,本栏建议重点关注脱硫设备生产企业,例如龙净环保(600388)、九龙电力(600292)、众和机电(000925)、凯迪电力(000939)等。
4、社科院绿皮书:中国东部省份环境竞争力优于西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3月01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3-01/2873839.shtml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社科院28日发布的《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指出,在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中,山东、广东、江苏三省位列全国环境竞争力前三甲。环境竞争力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竞争力较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
绿皮书介绍说,环境竞争力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协调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反映和影响某地的环境竞争力。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之时,各国、各省、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以经济实力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环境成为影响经济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经济竞争力的评价都应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绿皮书表示,中国环境竞争力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较大。反之,因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尽管西部很多省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但在环境投入、环境效益等方面与东部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后,绿皮书建议中国各省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5、《仇岗卫士》获奥斯卡提名纪录片 反应农村污染
来源:华尔街日报2011年03月01日
http://news.qq.com/a/20110301/001392.htm
2004年,中国安徽省仇岗村农民张功利开始了一场保卫村子不受附近一家化工厂污染的法律斗争。仇岗这个曾经田园般的村庄已经因有毒废物而窒息了:村民生病,庄稼绝收,河里满是死鱼。
张功利多年的抗争正是影片《仇岗卫士》的主题。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奥斯卡金像奖于周日颁奖。
影片导演杨紫烨(Ruby Yang)和监制汤列伦(Thomas Lennon)从2007年开始用一部摄像机纪录了张功利和村民们在三年中的活动,期间村民们遭到工厂主和当地政府官员的威胁和恐吓。工厂最终被拆除,并搬到了数公里之外的一个工业园区。
这部纪录片描述了和大企业展开法律斗争的难度。张功利在影片中说,我感到害怕,我真的不想成为英雄。但下一代人会受苦。我们冒着危险为的是下一代的幸福。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4年的一次讲话中誓言将严惩污染环境者,张功利看到这篇讲话后感到勇气倍增,敢于和化工厂做斗争。
环保题材纪录短片《仇岗卫士》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提名,该片讲述了安徽省仇岗村村民与当地一家化工厂抗争的历程。张功利在影片中试图给邻居们鼓劲,他说,胡锦涛主席都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还怕谁?
在环保组织“绿满江淮”的帮助下,张功利到北京参加环境法方面的会议。这成为了他和工厂斗争中的决定性一刻。这家工厂多年来一直无视环保法规。
杨紫烨和汤列伦合作拍摄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荣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影片讲述的是有关艾滋病对一个中国村庄的影响。杨紫烨和汤列伦最近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以下是访谈内容:
《华尔街日报》:你们是如何拍摄这个题材的呢?
杨紫烨:整个过程我们很低调,所以没有人阻止我们。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大坝拍摄污染情况,一个当地官员走过来问我们在干嘛,我们就离开了。我们很小心。
汤列伦:影片的拍摄是公开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制作这部影片。我们在中国已经做了一些善事。我们和姚明、成龙合作,在中国做了非常大的和艾滋病有关的公益广告。这些广告都是在与卫生部密切合作下完成的。
《华尔街日报》:“绿满江淮”在村民们的斗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汤列伦:“绿满江淮”非常重要,但他们希望看到村民们能带头。
杨紫烨:“绿满江淮”的志愿者向村民们提供信息,他们为张功利在大会上争取了一席之地。参加大会让张功利大开眼界,此后他完全变了。他回来后,工厂的老板很害怕,他们害怕中央政府。
《华尔街日报》:你们会深入拍摄对象的生活吗?
汤列伦:这是所有纪录片中最难回答的伦理问题。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你怎么处理这些联系?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产生亲密的关系,但这部影片的主题有一整套目标,而纪录片的制片人也有自己的目标。有时你不得不面对这种矛盾。
《华尔街日报》:张功利现在做什么?
杨紫烨:他在“绿满江淮”那儿做兼职工作。他会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监测污染,他们会把监测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农闲时他有大把时间。
6、北京2月18个"达标天" 搜狐绿色相机记录仅12个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3月01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301/n279581288.shtml
本报讯(记者王硕)昨天,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2月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蓝天数)仅为18天,其余10天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这是自2008年以来“蓝天数”四年同期最少。其中,受大范围气层稳定天气影响,北京在2月21日还出现了今年首个五级重度污染天。[详细] 【新闻:北京出现今年首个重度污染天 空气污染指数333】
据介绍,今年1月,北京收获了31个“蓝天”,空气质量天天达标,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但到了2月,形势却急转直下,春节期间北京空气质量5天不达标。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其微博上发帖,称不达标的5天中,初一、初五、十五3天是受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污染严重,并呼吁市民春节烟花“还是少放点儿好”。
元宵节(17日)过后,北京又出现了典型的静风、稳定天气,湿度上升并伴有雾,污染物易积累、难扩散,空气质量转差。21日,北京出现了今年以来首个五级重度污染天,之后3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轻度、甚至是中重度污染的状态下,直至25日新一轮降雪天气的到来,才扭转了局面。[详细] 【新闻:北京大雾天气持续 空气仍然中度重污染(图)】
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北京空气质量蓝天数为“18”天,其中一级3天,二级15天,占全月天数的64.3%,三级为7天,四级2天,五级1天。据了解,这是自2008年以来,2月的“蓝天”数首次跌破20,是近四年来的同期最低。
作者:王硕
搜狐绿色用相机记录北京蓝天
“北京蓝天V士”搜狐绿色频道官方微博记录北京蓝天数 拍摄:荣蓉、殷晓妍
图片版权归搜狐绿色所有,使用请注明出处
从2011年1月27日开始,搜狐绿色频道在自己的官方微博(http://green.t.sohu.com/)上开始用相机记录北京的蓝天数。此次民间记录北京蓝天的行动,被命名为“北京蓝天V士”。搜狐绿色频道呼吁更多的网友加入“北京蓝天V士”的行列,共同见证北京的蓝天。
根据2011年2月1日至28日的“北京蓝天V士”照片显示(如上图),北京市民可看见的“蓝天”总数仅12个,较官方公布的18个“达标天”的数字少了6个。
7、重庆欲试点环境保护审判法庭促长江上游生态发展
来源:中新网 2011-2-28
http://www.eedu.org.cn/news/region/xinan/cq/201102/57016.html
中新网重庆2月28日电(银雪)重庆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宋令友28日透露,重庆欲试点设立环境保护审判法庭,对该市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促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宋令友是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司法保障十条措施》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述。这十条措施具体包括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支持金融改革创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协调城镇化建设中各类矛盾、加强环境司法保护、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平等保护各类投资主体、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健全重大案件统筹协调机制、做好审判延伸服务。
宋令友说,重庆法院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将选择个别基层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法庭,对该市长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制定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规则,探索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和审判,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保障。
同时,重庆还将建立多元化环境污染纠纷案件解决机制。宋令友称,重庆法院重视和支持环境保护部门在调处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将加大对环保非诉行政案件的审查执行力度,支持和监督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并将妥善审理环境侵权民事案件,准确认定环境污染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依法判决赔偿受害人因侵权遭受的损失。
8、南京:三汊河污染泛白沫 环保热线竟称"自然现象"
来源:扬子晚报网2011-03-0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3/1011298944260_1.shtml
网友“微云舒卷”26日在下关三汊河秦淮河入江口见到惊人一幕:闸口开闸放水,形成了落差两米的瀑布,却带来了大片厚厚的白色泡沫,久久无法消散,而且水体也呈现出暗黄黑色。
为此,他向环保热线投诉,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这是由水位落差造成的“自然现象”。对于这样的回答,该网友直称“太雷人”。记者随后从南京市环保局得到证实:该工作人员的回答实属“不负责任”,三汊河的白色泡沫的确是污染所致。
污染被说成了“自然现象”
“微云舒卷”在西祠上发帖表示,当时他从近处可以清楚地看见白色泡沫中夹杂着黑色和暗黄的污脏,污染物有一部分漂入长江,当即就拨打了环保投诉电话。“两个小时后,有工作人员给了我回复,说这属于自然现象,而且不属于环保的管辖范围。”对此,“微云舒卷”感到十分纳闷:明眼都可以看到的污染物,怎么就成了自然现象呢?
这白色的泡沫究竟是否属于污染?又该哪个部门来管呢?记者首先联系了南京秦淮河河道堤防管理处。“白色漂浮物肯定不会是从秦淮河飘来的。”该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主要负责秦淮河河面漂浮物的打捞,以及河两岸堤防养护管理,而三汊河闸口并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反映问题应当找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
三汊河现象实属污染
一个三汊河的污染问题,几个部门都说管不了。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白色泡沫真的属于“自然现象”吗?记者昨天向南京市环保局求证。
一位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三汊河问题其实由来已久,只是这几天下雨,看起来似乎特别多。对于之前有工作人员答复网友这种情况为“自然现象”的行为,该负责人坦言:有些情况工作人员不是很了解,回答也不够负责,这事他们会进一步了解。
但对于三汊河问题,该负责人明确表示:这属于污染现象!
雨污分流完成后会好转
因为连续雨天,外秦淮河沿岸泵站向外排水,使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与雨水一起进入外秦淮河,因生活污水中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加之闸口差较大,水流在冲泄时形成大量的白色泡沫。外秦淮河沿线13个泵站在雨季的时候大多成为了“排污泵”,而这些支流水成为最大污染源。
“这种情况在雨季特别明显,因为这个时候,城市排涝功能是放在第一位的,治污就会显得薄弱。由于水量太大,使得城市不少生活污水来不及进入城市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不少地区闸口更是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了。”等到南京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之后,将会有好转。
9、南京一网友发帖称被铸造企业包围 难忍浓烟污染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03月01日
http://news.sohu.com/20110301/n279578226.shtml
我们的周围被铸造企业包围,居民承受着烟尘的污染。日前,南京溧水网友发帖留言呼吁,希望相关部门好好管管。随后记者前往溧水永阳镇展开实地调查。
网友爆料
我们被铸造企业包围了
南京网友“零度激情”2月16日在都市圈圈网“百姓呼声”(http://people.dsqq.cn/)留言:溧水县永阳镇东庐(行政村)道士岗(自然村)现在被江海、永生、金铸、中山等几家铸造企业形成半包围状态。
这些企业生产时,冲天炉有时浓烟滚滚,弥漫半个村子,刺激性气味令人难以忍受,村上居民只能紧闭门窗。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铸造车间每生产1吨铸件,约散发50公斤粉尘,熔炼和浇注工序排放废渣200公斤、废气20立方米。
铸造企业生产噪声、废气、粉尘给当地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尽管溧水县环保部门做了一些工作,但问题未得不到根本解决。
针对这些企业污染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积措施,督促企业采用电炉、煤气发生炉、天然气炉等清洁能源;要求铸钢项目采用电炉熔铸工艺,冲天炉必须安装除尘设施;所有铸造企业封闭或半封闭式厂房;环保行政部门不再审批新的铸造企业,凡排放不达标的铸造企业,实施限期整改;金铸铸造新增厂房不做好环评不能投入生产。
现场调查
自种的蔬菜不敢食用
永阳镇东庐村的铸造企业离溧水县城东南方向约5公里。
2月22日,快报记者前往现场展开实地调查。
铸造企业紧靠马路两边。道士岗自然村位于几家铸造企业的西北,地理位置稍低。这些铸造企业距离道士岗村最近的不到200米,远的不过四五百米。
由于地势和风向缘故,铸造企业生产产生的烟尘常常直往村里飘,当地居民不堪其苦。
走在通往道士岗村田间小路上,停足田间,一阵风过,记者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走进道士岗村,村最东南口有一户人家,也是离铸造企业最近的一户。
该户女主人童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住在村口,上方的铸造企业生产的烟尘污染直往家里飘。“有时烟多了,跟下雾似的。现在,我家都不大敢开窗户。家里晒被子和衣服,都要选择好时间,否则衣服上会沾满灰尘。”
童女士还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才50多岁,却出现了气喘症状,经常早晨起来想咳嗽。自己儿子才20多岁,也有哮喘,也不知道跟污染有没有关系。
据悉,道士岗村有约50户人家。据村民们反映,铸造企业污染已经存在几年了。
谈到污染,另一村民杨先生显得很无奈:因为这些铸造企业烟尘影响,家里都不再种蔬菜,即便种了也不敢食用。谁知道这些烟尘污染有多大!
铸造企业
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
随后,记者进入了居民们认定影响最大的铸造企业——南京市溧水中山铸造有限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汤志贤告诉记者,东庐这片有多家铸造企业。目前铸造企业污染就是浓烟,客观上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山铸造公司很重视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工艺,尽量减小影响程度。企业准备彻底废弃冲天炉,采用中频电炉,从根本上解决烟雾污染问题。他们已经于去年向上级申报,准备尽快上电炉。不过,上电炉最大的问题是电容,现有电路无法满足企业上电炉的需要,必须要增容,但这涉及电力部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目前公司也在等待上面的批复。
环保部门
全县范围展开专项整治
铸造企业的污染问题,政府又会如何应对?永阳镇工会张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镇里态度很明确,不能牺牲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换取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些铸造企业的污染到底有多大?2月26日,溧水环保局在给快报回函中细述了调查情况。投诉人反映的企业主要有南京市溧水中山铸造有限公司,南京河海铸造有限公司、南京市溧水永生铸造厂、南京金铸铸造有限公司,其中中山铸造公司规模最大,公司于2007年3月补办了环评及审批手续,并于2008年11月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永生铸造环保审批手续已办理,但尚未经过环保验收。另外两家(河海、金铸)均为近年新办的铸造企业,环评已经环保审批,尚未经过验收。
环保部门回复指出:几家铸造企业冲天炉顶部均加盖了砖砌降尘室,但中山铸造公司的降尘室并没有做到完全密闭。部分铸造企业粉尘吸收装置的粉尘收集系统不完善,现场地面有较多的粉尘,对冲天炉烟气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有时产生黄烟,这也是村民举报的直接原因。
为此,今年溧水县环保局将从3月份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铸造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公众提出的整治意见和要求,将在具体整治标准中予以充分考虑。快报记者 曹玉兵
10、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谈气象防灾减灾
来源:人民网 2011-03-01
http://env.people.com.cn/GB/57414/57417/215232/index.html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姜颖 蒋琪)3月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做客人民网,以“气象防灾减灾、天气预报准确率、人工影响天气、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57414/57417/215232/index.html
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 治污效力待考
来源:21世纪网 2011-02-28王建坤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yNMDAwMDIyMzAyNQ.html?source=hp&position=focus
核心提示:该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单独针对稀土工业的国家标准,也是世界上首个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作为 “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出台,将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标准由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是中国第一个单独针对稀土工业的国家标准,也是世界上首个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表明国家将重力治理稀土的污染问题,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一位地方环保局的官员对记者表示。
《标准》规定了稀土工业企业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前述官员表示,就其具体排放指标而言,可能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的排放标准。
虽然其指标要求如此之严,但也有专家对这种治理思路表示疑虑。“由于涉及到多种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成本,限制稀土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成本比较高,我认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思路是必须在前端用力,提高稀土的资源税税率。”一位资深环保政策专家对本报强调。
90%的稀土冶炼企业都不达标
为什么“十二五”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会选择稀土行业?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一个直接的契机是去年欧美国家质疑我国的稀土政策,这迫使我们进行反思。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稀土价格那么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前述环保官员对记者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36%,产量则占世界97%。但由于过度开发,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下降迅速,稀土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具体以氨氮为例,稀土行业每年产生的废水量达2000多万吨,其中氨氮含量300~5000mg/L,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十几倍至上百倍。
“由于没有针对稀土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长期以来,稀土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等,只能执行综合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特定污染物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环保部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稀土生产企业的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如果用《标准》来衡量,90%的稀土冶炼企业都不达标。
为此,《标准》对稀土行业废水、废气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控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防止企业稀释排放,还规定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和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
《标准》适用的企业为稀土采矿、选矿和冶炼企业,稀土材料加工企业(或车间、系统)及附属于稀土工业企业的非特定生产工艺和装置不在《标准》的约束范围之内。
环保部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我国稀土工业现有状况,《标准》对2011年10月1日前成立的企业设置了两年的达标排放过渡期,过渡期后,现有企业也必须执行新建企业排放限值;对2011年10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企业则直接执行《标准》。
治污效力待考
“在一定程度上,《标准》的实施会提高稀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降低出口稀土的环保成本。”前述环保政策专家对记者分析。
参与过《标准》起草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原院长王国珍公开表示,标准会促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保守估计为70%。“在稀土行业兼并重组的背景下,《标准》影响的主要是行业中的小企业和落后产能,对大企业的影响并不会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标准》将由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监督实施。“现在稀土资源大省的环保部门还未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和其他环保政策一样,《标准》在地方执行到什么程度,打多少折扣,我们不得不保持疑虑。”前述资深环保专家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成本很高,要监测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成本,即便如此,其执行效果也难以保障。
前述资深环保专家建议,“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将稀土开采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成本,通过资源税的方式在前端进行约束,提高稀土这种矿产的开采门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稀土行业的污染问题。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稀土属于有色金属矿类,应当缴纳资源税。“问题在于现在的税率太低,应当大大提高税率。”该专家补充。
12、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 环保部制定防治规划 图片新闻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3-1 □李 妍
http://news.solidwaste.com.cn/k/2011-3/201131915073446.shtml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如今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环保部制定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给予了公众更多的期待。
农田重金属污染触目惊心
曾有一位从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就在前几年,这位科学家受邀到某地检测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实验结果出来后,科学家大为震惊,因为这块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到时令人咋舌!科学家亲自将检测报告递交给当地的一位高级官员,这位官员在沉思良久后说道:“这个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我们也一直很重视,但是,我们目前无力治理,所以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看过这份报告。”
记者通过多方搜集,找到了权威机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尚未在社会上公开披露。
根据资料显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省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大量废弃砷渣,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随着近年媒体的不断报道,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零星公布,有关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事实正在从不同的区域呈现在大众面前。
命运被重金属改变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刚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说:“我能来北京上学,是很幸运的。”
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个旧被称作“锡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锡储量的六分之一。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锡艺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锡工艺品进出口生意,阿月抚摸着陪伴她18年的小锡镯,它已经紧紧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锡,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异常,随处可挖的锡矿让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来,出嫁的女儿身上,都会缀满沉甸甸的锡饰。当地人认为,锡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珍宝。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于是,这片因锡而富裕的土地也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爷爷死于砷中毒引发的肺癌。阿月的三个伯伯也是老矿工,因同样的病症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来离开了锡矿,可是已经染上了严重的砷中毒,连劈柴的力气都没有,好在后来学了点手艺活,以维持生计。
从此,阿月的家乡被称为“癌症村”。这里的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开展了整顿和治理工作,所有锡矿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难以修复,沉重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辈。
阿月的哥哥视力很差,太阳下山了就看不清东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瘦弱无力,经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来有12亩地,种烟叶和柿子树,每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烟叶早就没了,谁敢抽‘砒霜烟’啊?柿子树上结的柿子都黄澄澄的,拨开了核儿都是黑的。妈妈原来最爱吃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吃柿子了。”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已经无法耕作,农民们没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几百里外的镇上买,入不敷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
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根据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资料显示,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着大量废弃砷渣,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追查重金属污染元凶
大规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曾对矿业市场做过多年深度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实行的是“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罗仲伟认为,正是因为采矿权的混乱导致了我国矿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不足、开采工艺落后、统筹规划欠缺的“三大短板”。
据了解,在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矿产综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矿山都只是开发极少数矿石,将更多的矿产资源破坏和废弃了。
有媒体曾报道,在广西环江,绝大多数矿山都没有石排场和尾矿库,大量废石和尾矿就堆放在山上,这不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还容易在暴雨来临时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矿中的有害成分伴随雨水逐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害在时刻发生。
另一个“定时炸弹”是裸露堆放的矿渣。
在云南个旧,冶炼厂、电镀厂非常密集,矿石在这里经过加工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时,大量的矿渣被生产出来,废弃在矿山和矿厂附近。
据了解,在云南个旧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十几万吨砷渣已经裸露堆放在旷野里几十年。为了阻挡砷渣对农田的污染,农民在砷渣周围堆砌了“土坝”,但是,砷还是通过雨水进入了地下水系统。据检测,该矿段附近的农作物含砷量超标100多倍。
而砷渣还只是重金属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还有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废渣。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五渣”总数更是难以计算。
另一个污染的来源则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
除此之外,农户过度使用化肥也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急速攀高。
寻求破解良策
“只有掐紧了准入、统一了管理、明确了监督,才能够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遏制住。”罗仲伟的观点得到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的认可,“矿产不合理开采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管住了开矿,就管住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大问题。”
罗仲伟认为,我国矿业管理立法相对薄弱,多方插手、政出多门是导致权力、责任归属不清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业管理体制。在管理方面,我国实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权力分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资源的关注点不同,利益取舍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都会有偏差和扭曲。
罗仲伟认为,应该取消地方政府的矿业审批权,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参股矿业企业,建立矿业开采的利益协调机制。
另外,在矿业监督上,罗仲伟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对矿业实行监督迫在眉睫。
“虽然矿业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和多方利益,调整和改革面临困境,但是,生命的代价也迫使所有相关方都不得不变,国家政策和专项治理也在不断加强,破解僵局并非难事。”罗仲伟表示乐观。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成果中,截至2010年9月30日,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0家,取缔关闭584家,在14个省(区、市)确定了148个重金属重点监管区域,19个省(区、市)确定了114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整治力度和监管效应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1年,由环保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已完成,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了此“规划”。由国家设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也已经筹集完毕,增加财政投入将为“无力的救赎”直接输血。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个圈住了土地、圈住了生命、圈住了全人类的土壤僵局能够寻求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周生贤: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保护部2月18日在京召开《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视频工作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规划》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即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重金属相关产业结构,基本遏制住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划》还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重点、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和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周生贤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和严格执法监督,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重金属镉正通过被污染的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专家警示,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健康危机将继续出现。
“镉米”击响警钟
□宫 靖 张艳玲 崔 筝
2011年2月21日,沉睡了近10年的镉米事件再次推到公众面前,引起众多媒体的聚焦。国务院近日也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表示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在环保部等部门掀起重金属污染防治风暴。
疑似的怪病
从一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下面,84岁的李文骧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颜色纯白,略有透亮感,颗粒饱满,肉眼看不出这些大米有什么异样。
但是,经过检测,这种大米中镉成分严重超标。当地人将这种大米简称为“镉米”。
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进入人体后危害极大。
李文骧老人怀疑自己得的怪病与这种大米有关。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已经20余年没法好好走路了。只要走上不超过100米,脚和小腿就会酸疼难忍。
医生无法确切诊断,老人干脆自己命名——软脚病。他告诉记者,在其生活的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另外十几位老人也有类似的症状。
从1982年退休回村算起,李文骧吃本村产大米已有28年。多位学者的研究论文证实,该村耕地土壤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被重金属镉所污染;相应的,所产稻米中镉含量亦严重超标。
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这种病的症状与李文骧老人所说的软脚病非常相似。多位学者也直指,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
类似案例不只出现在广西思的村。实际上,多个地方均有人群尿镉等严重超标和相应症状。
距广西思的村2000余公里的湖南株洲市新马村,2006年1月发生震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有两人死亡,150名村民经过体检被确诊为慢性轻度镉中毒。当年9月11日,湖南省政府公布调查结果,认为该村饮用水和地下水未受镉污染,但耕地土壤受到镉污染,稻谷中重金属严重超标。
株洲新马村耕地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1公里外的湘江。湘江是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新马村上游数公里的霞湾工业区即是湘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镉伤害有多大
近几十年间,类似思的村和新马村镉米“有毒”的故事,在中国为数众多的村庄上演。对于65%以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这样的故事无法让人轻松。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
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是最大的受害者。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绝对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农业部门近年的抽查,还是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对于全球稻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现实。
而且,污染土地上产出的污染稻米,绝大部分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上市流通。这导致污染稻米产区以外的城乡居民也有暴露危险,而危险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缺乏研究。
但有研究表明,镉主要在肝、肾部积累,并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将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刘占旗等研究人员,曾在2000年前后调查国内某铅锌矿污染区260名有20年以上镉接触者。其中84名接触者骨质密度低于正常,他们多数诉称身体有莫名的疼痛,而最严重的22名接触者中有19名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软化。
更有学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某些铅锌矿区域中,人群癌症高发率与死亡率与土壤镉含量及镉超标大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健康危机不可不防
镉米危机披露后,国内多个城市的农业、质监或粮食部门陆续通过媒体,称本地市场上没有镉超标大米。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表示将进行摸查或调查。
除了政府部门,多位专家也就镉米问题发表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保平研究员表示,
13、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新世纪》周刊 2011年02月28日崔筝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2-26/100229379.html
第1页 规划全文保密
第2页 “攻坚战”由来
第3页 地方政府觉醒
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获批,湖南、广东等14个省份被列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对象
“从现在开始,这4452家企业,要全部给死死盯住……”2月18日,在环保部召开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视频工作会议上,该部部长周生贤给各地环保系统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会上披露,《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近日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到2015年,中国将建立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基本遏制住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则不超过2007年水平。
据悉,《规划》列出了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份、138个重点防治区域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
这是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是2009年全国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以来的又一次大动作,受到各界瞩目。
规划全文保密
耐人寻味的是,环保部网站仅于2月21日转载了《中国环境报》一篇关于周生贤在上述视频会议讲话片段的报道,并未公布《规划》全文。该部网站甚至没有提及《规划》究竟列出了哪些重点行业和哪些重点省份。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一位官员在电话中对本刊记者表示,《规划》全文目前是秘密的,不会向公众发布。本刊记者还给环保部宣教司新闻处发去采访传真,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而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规划》起草人之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透露,五大重点防控行业是指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涉及的14个重点省(区)则包括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青海。
至于138个重点区域和4452家重点企业的名单,本刊记者还不得而知。部分地方媒体则提及本地的重点防治区域,如浙江《台州日报》报道介绍,台州市路桥、温岭、玉环三地被列入全国重金属重点防治区域。
分析人士称,政府部门或许对是否公布重点防治对象名单存在顾虑。但实际上,对各个地区和各家企业而言,“上榜”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来自纳税人的防治资金补助。四川省政府网站2月17日披露,雅安市汉源县乾盛矿业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近日获该省环保厅批复,项目总投资3440万元,其中9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企业。另据新华网报道,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经过争取,被环保部列入重金属污染防控区,2010年获拨资金达8467万元。
《规划》具体编制过程也扑朔迷离。多位曾经参与《规划》讨论的专家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手中并无全文。一位专家还说,有些参与规划的人士最初甚至连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哪几种都不清楚。
根据《规划》,中国今后重点防治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铬、镉,以及类金属砷。其中,陕西凤翔等地的一系列血铅事件已让公众对铅不再陌生;本刊2011年第6期封面报道“镉米杀机”也让更多人认识到镉污染的威胁。
123下一页
14、重金属防治规划出台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3-01 李维
http://www.cenews.com.cn/xwzx/yz/yzqt/201102/t20110228_693034.html
新闻眼
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保护部日前宣布,《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也是中国出台的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这一规划的出台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本期,应知版将带您走进重金属,为读者解读重金属污染以及控制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知识。
1 重金属污染从何而来?
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5或4以上的金属或其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可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一旦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会存留、积累或迁移,但不会消失,造成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可由自然因素(如土壤、岩石风化和火山爆发等)引起,但主要是采矿、制造、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或含金属污染物等人为因素所致。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万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
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所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造成中毒。尽管有些重金属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则是非生命所必需的。超过一定浓度,所有金属元素对生命都是有毒的。许多重金属如汞、镉、铅、砷与蛋白质的巯基有强的亲和力,有的还易于积累在生物体内造成危害。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取决于它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存在的浓度、化学形态与化学状态。
2 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多重?
重金属污染是在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累积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涉及重金属行业正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压力必将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数十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特别是多起铅污染事件极大地危害了事发地群众的健康。就在不久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还发生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重金属污染防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此,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遵循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明确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即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重金属相关产业结构,基本遏制住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3 落实规划要做好哪些工作?
环境保护部在日前召开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周生贤部长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大事,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省(区、市)政府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的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编制各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防治措施和资金。
二要制定办法,严格考核。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明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对《规划》实施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地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要突出重点,从严惩治。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今年9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各地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铅酸蓄电池、铅冶炼等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认真进行排查,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坚决把污染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对有环境劣迹的公司上市或再融资,两年内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出具同意其通过上市核查的文件。
四要源头防范,严格准入。科学调整重金属企业环境安全防护距离,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新建相关项目。组织好重点区域重金属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行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重金属行业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今后,凡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重大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地区,暂停其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审批。
五要妥善处置,维护稳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并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信息公开、群众安抚和宣传教育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健康指南
哪些饮食易引发重金属中毒?
1.吃海鲜
海鲜是健康食谱中的明星,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物质,但海鲜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污染的蔓延,贝类和海鱼已经成为重金属汞、砷的最大来源,如果长期食用海鲜会导致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而危害健康。
建议:吃海鲜不要超过每天一种,数量不要超过100克;尽量食用体积小的海鲜。体积大的海鲜处在食物链较高阶段,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较多;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油脂、内脏、鱼卵、鱼翅。
2.喝中药
中药一向以温和、副作用小而著称,因此有人把中药当做日常补品。但有些中药的使用目的就是以毒攻毒,只不过毒性较低而已,比如朱砂含汞,雄黄含砷,长期大量使用朱砂、雄黄可导致汞、砷等重金属在人体内的蓄积,造成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并可能损害人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因此必须谨慎使用。
建议:即使是温和的中药,服药前也要咨询医生,以确定此药是否适合你的体质、症状,可以服用的最长时间,避免不恰当地服用。
3.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尽管有着独特的营养成分,但更有重金属沉积的危险。因为家禽全靠工业饲料喂养,这些饲料具有不确定性,一旦不安全食物被动物食用后,比如动物所吃的饲料,喝的水含重金属,都要靠内脏来代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会沉积在内脏里,那些残留在内脏中的重金属,将会成为健康杀手。
建议:每周最多吃1~2次动物内脏,而且每次食用量不要超过50克。此外,吃动物内脏时,最好多搭配一些粗粮和蔬菜,以补充膳食纤维。
4.吃皮蛋
制作皮蛋时,鲜蛋外面包裹的辅料中含有氧化铅,因为加入氧化铅可以促进配料均匀、快速地渗入蛋中,也可以使皮蛋迅速凝固,易于脱壳。但放置的过程中,这些氧化铅就逐渐渗透到蛋内。
建议:市场上的皮蛋有铅皮蛋和无铅皮蛋之分,你可以认清标签,选择无铅皮蛋。吃皮蛋的时候加些醋,酸性物质可以尽量减少有毒物质在人体的吸收。
他山之石
应对重金属污染国外有何经验?
英国
早在1983年,英国就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思想,即生物修复技术。首次利用遏蓝菜属植物修复了长期施用污泥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证实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目前,英国已开发出多种耐重金属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并已将这些开发出来的草本植物推向商业化进程,建立了超富集植物材料库。
日本
日本著名的“痛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的废水排放到神通川,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痛痛病”的阴霾中。从1968年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2年审判原告胜诉。此后,镉污染受害者自发成立了公民社团,每年都对神冈矿山的镉污染程度进行调查,除了当地居民,国内各领域专家、学者都可申请加入。调查团分为水源调查组和土壤调查组,调查团可以检查工厂的每一道工序,包括排污口和污水净化设施。由于公众热情参与,不间断地对企业进行监督,企业每年都作公害报告,主动告知神通川河水的镉污染程度。经过数十年的监督,神通川河水里的镉含量如今已经降低到接近自然水平。
荷兰
荷兰在1970年就着手起草了《土壤保护法》。1983年出台了工业排放物法律规定。1994年制定了第一个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出台了荷兰工业活动土壤保护指导意见,规范土壤环境管理,将有关法规应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般5年~10年为一个周期,对标准做一次修订。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涉及100多种污染物,而且对不同pH值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15、警惕海洋生态灾难的发生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1-03-01王伟
http://www.ccin.com.cn/ccin/news/2011/03/01/166383.shtml
中化新网讯 我国是亚洲第一大石油进口国,90%的进口量需从海上运输,如何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中,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在推进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上,能够提出更多、更有效的意见或建议。
去年4月发生的墨西哥海湾漏油事件的阴霾还未散尽,11人死亡的同时,近1500公里海滩受到污染,目前仍有几十公里海滩还在清理之中。去年7月,大连港输油管线发生爆炸,给相关海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专家告诫,海上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特别是石油随着海浪漂移后,对近岸的海岸带包括岛礁、鸟类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目前世界各国在处理石油溢油事故上,暂时还没有太好的方法,无非是采取燃烧、围阻、施放消油剂等措施。但上述措施,都会造成次生生态灾难,比如用分散剂,就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学品,焚烧会污染空气。似乎无论怎么做,灾难都难以补救。
与此同时,石油资源的日渐稀缺,使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海上石油开采上,更增加了对海洋生态的威胁。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增加海洋石油5000万吨。
我国对海上突发溢油等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比较薄弱,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防止海洋生态灾难的发生。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做好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石油公司在提高生产中科技含量的同时,加大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力度,消除诱发突发污染灾害事件的隐患。
其次,做好污染事故应对的防范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各单位、各部门立即启动预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严防石油泄漏污染区域扩大。
再次,政府和企业要协同作战,共同应对海洋污染事件。企业要迅速配合调查海洋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时通报事件进展,给其他协同防治单位提供救援所需的一切资料和信息,确保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防治工作;政府要制订防治方案,调动一切力量,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确保将突发海洋污染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要提高油气田开采准入门槛。相关部门要对新项目进行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对石油公司的资质、环保设施配备等方面加强监管,同时对海上石油突发溢油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要提出要求。
16、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血液”亟需自省
来源:中国网 2011-03-01 王艳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1_12221.html
2009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被称为“我国食品监管法制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经颁布两年了,其实施效果如何?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梳理了近两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现,《食品安全法》在一些事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不少问题等待解决。(2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近年来,媒体接二连三爆出食品安全事件,部分百姓甚至感到“没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近日又有消息说,国产奶粉遭遇信任危机市场份额大幅下滑,进口奶粉渐趋流行——我想,假如有的选择,假如能消费得起,想必有不少人选择进口食品而抛弃国产食品。
时至今天,已经不单是奶企,已经不仅是某一种食品,整个食品领域的安全危机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某些食品企业“道德的血液”的缺失令人愤怒,但利益的驱动和商业的无良只是食品安全危机滋生的一个因素——与需要拷问的企业“道德的血液”相比,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血液”亟需自省。
事实上,国家三令五申,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可在有的地方,为什么还是让“毒食品”肆无忌惮地流入市场并上了国民的餐桌?根子就在于,监管的缺陷显而易见——譬如,食品安全管理的权限分散于诸多部门,工商、农业、质监、卫生、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谁都有发言权,这留下了诸多监管空白和寻租空间。常言道,“九龙治水,天下大旱”,拯救食品安全必须要破解这个“各自为战”的权力迷局,加强不同执法权力间的团结协作,笔者以为,如果行政监管权力体制不能得到革新和改良,最好是能建立一种可控而高效的联动机制。
其次,当前相关部门的食品监管过于注重卫生等基本质量指标,而缺乏对潜在安全风险和适宜性的具体制约,监管总是跟着事件跑,导致监管部分出现失控且呈现出被动态势。所以,要意识到食品安全的特殊性,确立一种从源头抓起、对食品安全主动出击的监管心态。正如有网友所言,少一些“亡羊补牢”,多一些“未雨绸缪”;少呆在办公室里接电话,多到市场上去走一走。这样,才能占据监管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职能。
还有一个监管效率的问题值得一提。面对市场食品安全的乱象,已经到了非出重拳不可的时候了。只有加快查处脚步,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才能对潜在的造假者构成足够的震慑。而要出“快拳”和“重拳”,这又涉及到一个管理效率的问题。无论是接受社会举报,还是自身的监管深入,都需要管理者个体和组织具有相当高的执法效率,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的执法过程。
食品安全大于天。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有没有“道德的血液”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管权力缺失了“责任的血液”。
17、专家称极端天气频发为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来源: 人民网2011-02-28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1-02/28/content_6580123.htm
进入2011年后,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所遭遇的极端天气依然有增无减,各种气象灾害如同病毒一样肆意蔓延,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未能幸免。
地球村在进入2011年后依然哀鸿遍野:澳大利亚洪水翻滚,巴西泥石流泛滥,欧美地区暴雪肆虐,亚洲国家冰冻蔓延……除了造成无数的生命流失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外,极端天气正在推动着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以及通货膨胀的快速发酵,世界经济本已脆弱的复苏步伐因此而变得更加沉重。
全球性自然灾害
进入2011年后,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所遭遇的极端天气依然有增无减,各种气象灾害如同病毒一样肆意蔓延,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未能幸免。
洪灾:与去年遭遇旱灾完全不同,从今年1月初开始,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州则陷入了200年来罕见洪水的包围之中,作为昆士兰州首府、全国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市曾一度迎来高达4.5米的洪峰。无独有偶。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席卷了南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导致里约州的三个城市进入公共灾难状态,水、电、交通和通信全部中断。与此同时,由于连日普降暴雨,南非9省中已有7个省发生洪灾。
雪灾:继去年11月末寒潮和强降雪侵袭欧洲多国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今年再次遭遇第二轮强降雪,而同处欧洲大陆的俄罗斯东北部气温一度降至零下60摄氏度。在亚洲,日本西部的北广岛市两天降雪累积达到了195毫米,积雪厚度创下历史纪录,而受到强寒潮影响,韩国首尔地区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7.4摄氏度,创下近10年来最低温度纪录,今年2月13日韩国江原道东海岸地区普遍遭遇暴雪袭击,最大积雪量超过100厘米,创1911年以来最高纪录。
旱灾:从去年10月至今,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一直处在热浪和干旱的包围之中,该国中北部地区气温一度出现近40摄氏度的持续高温,而且多月未降雨;与阿根廷一样,中国的华北、黄淮气象干旱目前仍在持续,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少53%,为近40年少见,其中中国山东省的干旱程度达到50年一遇。
极端天气未来发生的频率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警告,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变为“20年一遇”,到本世纪末,一些现在看来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不再显得很特别。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目前人类的抗御力量依然十分渺小,而每一次灾害之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痛苦记忆。联合国前不久首次发表的世界防灾白皮书显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990年代是6850亿美元,与1970年代相比增加了6倍以上;而根据德国知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的统计,2010年全球共发生了大约1000起自然灾害,是近30年来自然灾害第二多的年份,其中有25万人因此丧生,为10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极端天气给全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00亿美元。
经济复苏上空的阴影
从金融危机漩涡中挣脱出来的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地向前迈动着复苏的步伐,而在此过程中,任何因素的干扰与冲击都有可能使这一日渐向好的势头减弱甚至发生逆转。特别是在不可预期和不可控制的极端天气面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更是充满变数。
由气象灾害所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突发性上涨是国际市场中逐渐弥漫开来的一片乌云。据悉,由于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一大煤炭出口国,而且昆士兰州拥有澳大利亚40%的煤炭储量,因此洪灾已经造成澳大利亚年煤炭供应量的42%(约1.55亿吨)无法出口。受此影响,全球炼焦煤的价格连续数周上扬,并创下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能源分析师预测,昆州洪灾可能将焦煤价格推升至历史纪录的每吨400美元。作为煤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全球的钢材产量可能因此受限,从而导致部分地区的钢材价格出现上升。特别值得警觉的是,受美欧等地暴风雪和严寒天气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推动,国际油价一度大幅上涨至92美元上方,创下两年多新高。
极端天气驱动粮食价格上涨和恶化粮食危机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气象灾害导致了农作物受害面积的扩大和产量减少,本已脆弱的粮食供给链条更趋紧张,并在客观上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小麦价格的上涨程度几乎是去年6月的2倍,糖价已经达到近30年的最高点,而在期货市场上,持续的干旱天气已将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推到了两年半以来的高点上。为此,世界银行日前发出警告称,“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着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些地区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情景。”
粮食价格和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块心病。资料表明,包括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目前的通胀率已高达两位数水平,作为遏制通胀的手段之一,这些国家已先后多次上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如果粮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风险继续上升,相关国家未来市场调控的难度将不断增大,经济运行的成本也必然由此加重。也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在日前发表的名为《全球经济前景报告》中警示,由于增长缓慢而日用品价格不断上涨,“全球经济有回归2008年‘黑暗日子’的风险。”
从灾难中警醒
从归因理论的角度审视,尽管导致极端天气的因素很多,同时,出于谨慎,还没有科学家会对目前极端天气频发的具体深层原因妄下定论,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却是招致天灾日益频发的重要因素。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难以与单个气象事件的成因直接联系起来,但自2000年以来全球气温逐渐攀升的趋势会提高热浪、干旱以及洪水等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无独有偶。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课题组提出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变暖,海洋温度持续升高,更多水汽蒸发到大气中,而大气温度升高,就会容纳更多水蒸汽。如果空气保持正常流通,广大地区平均分布降雨量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一旦发生阻塞,陡增的降雨落在一地,另一地就会出现高温干旱。
人类活动所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无疑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在其发布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对于过去50年来的全球暖化现象,人类活动要负90%的责任。的确,源源不断的汽车尾气排放,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等,人类在恶化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地球上空的臭氧层不断遭遇损耗和透支,而极端天气可以看作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活动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报复和惩罚。
显然,自然灾害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人类能够从中得到深刻而残酷的警醒。1997年国际社会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所达成的《京都议定书》即将于2012年到期,解决各国第二承诺期的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年底将在南非德班召开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被国际社会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期待。但愿人类在减排与减灾这一关乎自身存续的重大问题上少一点自我利益的锱铢必较,多一分大爱与大同。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