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二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二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2-23

 

二月二十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专题报道:

1、南方都市报:     供应链漏洞溯源 苹果“中毒”逗号还是句号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02/23/content_20244436.htm

2、文汇报:         "毒苹果"是怎么长成的?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223/u1a5739770.html

 

特别策划:

3、复兴评论:      土地有毒,如何避害?

http://news.cntv.cn/special/tan/11/0217/index.shtml

4、腾讯绿色:      绿色和平40周年:永不妥协的彩虹勇士号

http://news.qq.com/zt2011/greenpeace40/index.htm

 

环境资讯:

5、中国经营网:    “十二五”首个专项规划出炉 剑指重金属污染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22/186277.html

6、法制日报:       公众有望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1-02/23/content_2480986.htm?node=20734

7、中国网:         美使馆称北京空气糟过可测最差水平 我专家反对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02/23/content_21981174.htm

 

地方信息:

8、现代快报:       江苏湖泊30年消失11因自然干涸而消失占40%

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1/02/23/010929534.shtml

9、中国经营网:     河北:多种原因导致水资源濒临枯竭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22/186439.html

 

污染信息:

10、云南网:        云南鹤庆北溪村疑遭氟污染 三岁儿童掉牙(组图)

http://news.sina.com.cn/c/p/2011-02-23/104322000689.shtml

 

气候变化:

11、第一财经日报:  极端天气频发 全球市场蝴蝶效应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8488.html

 

深度报道:

12、半月谈网综合:  叩问农地污染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1-02/23/c_121111457.htm

13、中国经济时报:  活熊取胆戕害动物遭质疑 归真堂上市或将搁浅

http://env.people.com.cn/GB/13985812.html

 

环境评论:

14、长江日报:     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需破局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3/2862019.shtml

15、中国网:       提高环保门槛,对“黑色公司”说不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78_11978.html

16、南方日报:     当好环保“恶人”让环保纳入企业生产成本

http://env.people.com.cn/GB/13987115.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供应链漏洞溯源 苹果“中毒”逗号还是句号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02-23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02/23/content_20244436.htm

  这7天,或许是自苹果中国设立公关部以来,该部门接听电话最多的一周。熟悉苹果公司的人都知道,无论对任何事,苹果的公关口径都是“说自己需要说的”,而不会对其他任何提问做评论或回应。在面对农历年前《南方周末》刊登的苹果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137名工人中毒事件时也是如此。当时,苹果的“不回应”成为媒体笔下最多的字眼。

  然而,上周苹果自家公布的一份“供应商责任调查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毒事件,反倒让这道舆论大坝决了堤。“我们怎么可能是在推卸责任。”面对舆论的职责,苹果中国公关经理黄昱娜向南都记者表示,连续发布供应商责任报告的目的,就是防微杜渐。记者则从苹果内部了解到,一年一次的责任报告本身,对供应商考核占有一定权重。言下之意,此次事件中难辞其咎的苹果一直希望能从源头遏制问题的发生。而现在的关键是,对于这种说法,你买不买账。

  自揭“疮疤”的苹果

  “子不教父之过”,这种比喻尽管看上去不太恰当,却又非常贴近近期媒体对苹果“口诛笔伐”的焦点———你(苹果)为什么没有起到对供应商应有的监管作用,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农历新年前,《南方周末》独家获得一份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三家民间组织发布的报告,“苹果的另一面”,内文列举了苹果供应商富士康连发12起员工跳楼、联建(中国)科技正己烷中毒等10起苹果公司供应商违背职业安全承诺、违背环境污染承诺、违背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的承诺的事件。一夜之间,IT领域赫赫有名的“金苹果”变成了对供应商“监管不严”的“毒苹果”。

  不过当时正值新年前夕,苹果官方又始终三缄其口。直到上周,苹果公司发布了一年一度的“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问题又出现了。

  报告中,苹果公司强调他们要求供应商必须遵循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并在供应商中推行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此前曾4次发表供应商责任调查报告,从未获太大关注,此次则因为内文证实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137名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

  “这些内容被舆论解读为苹果的‘招供’和推卸责任。”创立北京严讯咨询顾问管理公司的严讯迪,曾担任数家IT跨国公司的政府及公共关系顾问,他笑称,自己和苹果的人聊过,在美国人发布责任报告的思路中,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要听忏悔还是解决问题

  在与苹果公司的沟通过程中,南都记者表示希望能获得苹果“供应商责任调查报告”的撰写标准和参考指标依据,能从源头上将监管流程放在大众面前,目的是防止类似富士康、联建事件的再发生。对此,黄昱娜称按照公司的惯例确实无法提供,但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责任调查报告绝不是纸上谈兵。

  “就像今年的报告中所提到的,在去年的富士康事件发生后,公司C O O蒂姆·库克(T im C ook)先生曾走访富士康深圳工厂进行审计,在公司的文化中,这代表对供应商责任监管的重视。”黄昱娜的语气略显无奈,她告诉南都记者这几天接到的电话确实非常多,自2007年第一次发布供应商责任调查报告以来,这次已是第五期,苹果的目的都是让自己的供应链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责任报告的初衷是掩盖漏洞,推卸责任,苹果大可把问题都推在供应商身上。”严讯迪称,监管不到位,苹果确实难辞其咎,但他希望舆论能更理性地看待此次事件,苹果在报告中所罗列的大都是应对措施和改进方向,对这些环节进行舆论监督,意义更大。

1   2   下一页  

2、文汇报:"毒苹果"是怎么长成的?

来源:文汇报2011年2月23日 王中美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223/u1a5739770.html

  苹果公司近日发布《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承认它在中国的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当iPad、iPhone成为全球时尚、当苹果的一再创新和出奇制胜成为传奇,有多少人还记得藏在光鲜外表底下的资本的血腥本质,还警惕着它的“全球噬血链”?

  全球供应链的残酷盘剥与被盘剥

  全球分工,是跨国公司充分运用“优势禀赋理论”、寻求成本最低化的极致实践:它们在全球各地选址造厂或进行采购,一种产品被分拆成无数零部件,在不同地方由不同企业生产,最后组装,推向市场。

  在由此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中,具有掌控地位的核心企业当然是拥有品牌和创意、技术的跨国公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全球供应链的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各种零部件成本的最低化,如果有更低廉的供应商报价,就意味着更大的利润空间。它们的巨额订单直接决定了供应商的生存,供应商尤其低端供应商不敢不满足近乎苛刻的要求,为此甚至压缩那些本不应当压缩的成本。“毒苹果”事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供应商罔顾工人健康,用廉价但有毒的化学品代替相对安全的清洁剂,而且不对操作工人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苹果公司每年获取的巨大利润,真的如前一阵许多人传扬的那样是“创新”所得?“毒苹果”事件揭出了部分真相:原来巨大利润的相当一部分并非创新带来,而是苹果利用自己的优势垄断地位压榨供应商拿到的!苹果公司每年发布“供应商责任报告”,表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罪恶曝光了,但有罪的不只是那几家无良供应商,还有层层盘剥的供应链,还有掌控供应链的它。人们应该记得,2010年发生多起劳工意外事件的富士康公司,就是苹果最大的组装厂商。

  人们指责“血汗工厂”,指责不提供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无良厂商,却又趋之若鹜地追捧名牌、大牌,艳羡跨国公司的成功和辉煌。殊不知,跨国公司通过供应链的形式,严重压榨下游企业及其工人,且把骂名转嫁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金、技术、信息等的流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享,但同时也助长了“弱肉强食”。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现在的不公平的全球分工版图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低端,为了争夺跨国公司订单,往往以牺牲环境、劳工利益等为代价。每个企业都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压缩成本,那么订单就会轻易地转向其他企业甚至其他国家。

  这样的压力有时候是好事,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有许多无良企业主在压力之下偏离正道。此次“毒苹果”被揭出,恰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闻披露的同时,可谓很好的清醒剂: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中,我们的企业仍然处在低端;我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也付出了许多沉重的代价。

  在国际双边协定和多边条约中,近年越来越多地出现“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环境标准”等等限制性条款,发达国家正利用这些条款保护本国企业,限制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公平的,我们在提出批评和抗议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的长期命题,还需首先从内部解决。

  我们的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增加教育培训和研发的投入,激励企业努力培育研发体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我们所做的努力,短期内是提升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就中长期来说是创造自己的全球化版图,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建设更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迟到”的国内监管部门更加尴尬

  “毒苹果”事件暴露的另一大问题是我们的监管不力。苹果的“供应商责任报告”被批评为“迟到”,但同样“迟到”的国内监管部门更加尴尬。在当地政府干预下,一些中毒员工收到了伤残补助,但可悲的是,这些员工竟为此非常担心会被要求离职。工人的弱势,进一步凸显了监管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公正的巨大伤害。

  企业是一种非道德范畴的主体,作为“虚拟人”,其本身不具有道德观,而完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一项人类组织形式的创造。一味逐利的公司在无法达到交易成本为零的市场中,必然搞出种种问题,很多有损社会。近些年跨国公司为了经营形象,一直卖力地宣扬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我们必须警觉的是:在发达国家,就是跨国公司的母国,它们或许做得不错;而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国,资本原始积累仍在惨烈上演,它们的投资动机还是攫取最大利润;虽然它们也会在投资国张扬地做些公益活动,但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却被漠视着。

  我们常常忘记,我们在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工厂”的同时,也向世界提供着最大的“消费市场”。对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量来自消费需求端。当苹果不得不重视中国市场的影响,它就不得不重视这一市场的正确判断和监管力度。创设有效的外部机制、营造对企业有压力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这要求政府切实负起责任,也需要消费者的自觉的力量。

法律上有个概念“毒树之果”,意思是非经正当程序得到的证据或者结论,即使它本身可能是真实的,却也由于程序缺陷而必须舍弃或忽略。在人类寻求公正、文明的过程中,如果某项成就长在根系浸淫着剥削毒汁的巨树之上,无论其外表如何光鲜诱人,它终不能体现人类文明。良心始终是创业立业的根基,良心不只是对消费者和生意伙伴,也是对雇员和职工。良心对于社会,则是不应该存在孕育“毒苹果”的土壤。(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

3、土地有毒,如何避害?

来源:复兴评论 2011-02-23

http://news.cntv.cn/special/tan/11/0217/index.shtml

最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镉、砷、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进入土壤。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农业研究所所长和文龙告诉记者: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因土壤受到人为影响比较大,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现在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进行有机种植。

一个无情事实向我们逼近,当土地受到污染,种出的什么都是受到污染的。我们在讨论如何环保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地,防止污染造成的恶果进一步扩散。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cntv.cn/special/tan/11/0217/index.shtml

4、绿色和平40周年:永不妥协的彩虹勇士号

来源:腾讯绿色 2011-02-23

http://news.qq.com/zt2011/greenpeace40/index.htm

绿色和平生于1971年,今年40岁整了。从最开始反对美国在阿拉斯加的核试验,到今天推动中国成为清洁的风电发展第一大国,绿色和平已经在世界4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活动…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1/greenpeace40/index.htm

5、“十二五”首个专项规划出炉 剑指重金属污染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1-02-2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22/186277.html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作为“十二五”中第一个出炉的专项规划,有何特别之处?为何率先出炉?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近期又出现了“镉米污染事件” 的报道。重金属污染事件处于高发态势,因而,首个“十二五”规划剑指重金属污染。

  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

  可查资料显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是有据可查的首个针对“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五年规划。

  为何率先出炉?去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血铅事件和近期曝出的“镉米污染事件”,让重金属污染之害痛入人心。

  据东方早报报道,可查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新华网2月18日的报道称,2010年重金属污染事件仍保持“高发态势”,相继发生了江苏大丰、四川隆昌、湖南嘉禾、甘肃瓜州、湖北崇阳、安徽怀宁等多起血铅事件。事实上,早在2010年年中,环保部便对外披露,《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首提总量控制目标

     在防治思路上,《规划》首次提出重金属总量控制的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什么是重点区域?据报道,《规划》列出了湖北等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区和138个重点防治区域。未来5年,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区域将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重点支持。

  建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

  《规划》明确,我国将建设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以更好应对重金属污染,到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将基本形成完善体系。

  土壤毒祸

  去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血铅事件和近期曝出的“镉米污染事件”,让重金属污染之害痛入人心。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相关新闻

  市场10%大米镉超标

媒体报道称,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6、公众有望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2011-02-23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11-02/23/content_2480986.htm?node=20734

  本报北京2月22日讯记者郄建荣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近8年后,环境保护部将出台配套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今天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提出,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专家认为,此项规定如能真正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成为摆设的现状有望改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已经实施了近8年,但是,这项法律规定在现实中更多地是被作为摆设,并没有得到执行。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

  环境保护部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作为一项新环境标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发现潜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措施的合理性的有效性。

  而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等三种情况需要公众参与。

  对于哪些公众可以参与建设项目的环评,环境保护部明确,受建设项目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如居住在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的个人,在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某种物质作为生产生活原料的单位,个人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因各种原因需要搬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受建设项目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等都可以参与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规定,建设项目位于环境敏感区,且具有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潜在风险等可召开听证会。

  环境保护部要求,公众参与期间,相关部门应设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公众发来的传真、电子邮件等,还应存档备查。

  同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校前,应以适当方式将公众意见采纳与否的住处及时反馈给公众,反馈的方式,可在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共场所张贴布告,也可在公共媒体上公布被采纳的意见、不被采纳的意见及不采纳的理由等。

7、美使馆称北京空气糟过可测最差水平 我专家反对

来源:中国网 2011-02-23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1-02/23/content_21981174.htm

据2月23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21日的北京因为大雾,空气污染达到五级“重度污染”,成为2011年首个重度污染天。而据法新社报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当天的独立检测结果显示,21日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超过了可检测的最差水平”。

根据北京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月21日北京大多数地区的空气质量等级为最低的五级,属重污染,“老人和儿童应避免外出”。同一天,美国使馆则用“危险且超过指标”形容当天北京空气质量的检测结果。法新社称,该词的意思是说,空气质量低于可检测的最差水平500点。而根据美国标准,500点是空气污染的最高指数,对所有人都构成健康危害。

《环球时报》记者22日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了解到,从2008年初开始,美国使馆开始在使馆一大楼上建立空气监测站,并在其“推特”网页上每隔一小时更新有关数据。但其数据常和北京官方发布的数据有出入。2009年7月,美国使馆发言人澄清说,美国使馆的空气监测站仅提供使馆大楼区域的空气质量信息,无法监测全北京空气。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位于北京的繁华地带,车流较多,空气污染一般较北京其他地区严重。

据悉,美国使馆的检测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即监测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数量,而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对象为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美国大使馆发言人称,使馆检测北京空气是出于使馆工作人员的健康考虑,让他们了解自己工作地点的空气质量。2010年11月,美国大使馆曾用“疯狂得糟糕”形容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后因“用词不当”删掉有关表述。

对此,中国环保监测专家表示,北京有一套完整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综合了分布在全市27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数据。而美国使馆仅通过一个监测点位的数据来对一个区域空气质量做全面评价,是不科学的。

法新社21日还称,北京众多火力发电厂和街道上480多万辆汽车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报记者 李莹 张旺)

8、江苏湖泊30年消失11因自然干涸而消失占40%

来源:现代快报 2011-02-23

http://news.hebei.com.cn/system/2011/02/23/010929534.shtml

  全省湖泊30年消失11

  第二次全国摸家底,江苏湖泊拥有率全国最高

  全省湖泊30年消失11

  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在摸全国湖泊的家底。通过5年的亲身调查、卫星定位,发现目前中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693个,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9%;众多湖泊中,江苏是湖泊大省,湖泊拥有率在全国省份中位居第一,拥有湖泊总面积排全国第三。1980年以来的30年,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

  和1960年~1980年调查的湖泊数据相比,我国的湖泊面积总体在减少,其中有243个独立湖泊消失了。据了解,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提供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湖泊的变化。

  谁说湖泊不会新生?

  全国新生1平方公里湖泊60

  美国航天局专家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全球167个大湖的夏季夜间表层水温,结果表明,这些湖泊每10年平均升高0.45℃,部分每10年升温达1℃。

  水温上升导致湖泊水位上升,一些新湖泊也由此诞生。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是全国第二次湖泊普查的科研人员之一。通过长达5年的调查,他们新发现了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31个,调查到了新生湖泊60个。

  “不要以为沙漠里面没有湖泊,其实沙漠里面的湖泊很壮观,很美。”通过调查,科学家们在沙漠中新发现了很多湖泊,让马荣华感到好奇的是,沙漠中的湖泊,虽然同是一个湖泊,但有的水质并不相同,有水草的地方有的是淡水,但没植被的部分,是咸水。沙漠中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为啥同一湖,却有咸有淡?马荣华摇摇头,表示不清楚,沙漠的湖泊成因是个谜。

  “从1980年到现在,全国新生面积在1平方公里的湖泊60个,其中西藏60个,内蒙古22个,青海8个。”马荣华说,湖泊可以算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晴雨表,为啥在30年中,就有60个新湖诞生,这和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关系。

  消失的湖泊有多少?

  江苏30年消失了11

  马荣华说,对于湖泊的第一次大调查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跨度是1960年~1980年,当时一共发现2928个。30年后再做湖泊大调查,他们发现全国的湖泊面积缩小了,有的湖泊消失了。

  “有243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消失了,因为自然干涸而消失的占40%,还有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围垦养殖所占。”马荣华说,这次调查,他们发现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包括射阳湖、广洋湖、官塘、下淹湖等;另外,新疆已消失湖泊62个,湖北已消失55个,内蒙古59个,安徽10个,江西10个,河北9个,湖南9个,陕西4个,西藏3个,黑龙江3个,浙江2个,青海2个,山东1个,上海1个……

  全国哪个省湖最多?

  江苏拥有率最高

  “我国的湖泊分布很有区域特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马荣华说,大于1平方公里面积以上的湖泊,集中在西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份。

说起各个省份的湖泊数量,马荣华打开资料库,通过核查,他们发现,西藏是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有833个,拥有湖泊面积最大的三个省份是西藏、青海、江苏。湖泊拥有率(湖的总面积与全省面积之比)最高的三个省份是江苏、安徽、江西。快报记者胡玉梅

9、河北:多种原因导致水资源濒临枯竭

来源:中国经营网  2011-02-2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22/186439.html

河北计划投入1000名技术人员和5000万元国土资源部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打井200眼以解决燃眉之急。

   去年冬天以来,河北省平均降水仅2毫米,比历史同期少85%,形成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目前,全省平原冬小麦受旱面积1532万亩,其中重旱125万亩;山区37万人、13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气象部门表示,旱情仍可能进一步延续,形成冬春连旱。

  河北省政府已下发《河北省国土资源系统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方案》,计划投入1000名技术人员和5000万元国土资源部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打井200眼以解决燃眉之急。由于长期以来不断增加打井的深度,河北的地下水位已经出现高速下降的趋势,新打的机井深度至少要达到150-300米才能出水。专家预测,随着机井深入较为干旱的第二含水层,新井的深度势必还将进一步增加,从中抽水的难度和成本也将随之提高。

  河北的缺水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该省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粗钢产量超过1.3亿吨,而钢铁行业是一种典型的高耗水行业;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浇水以大水漫灌为主,缺乏先进灌溉技术;正在实行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使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居住,也增加了需水量。此外,在行政命令的压力下,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只相当于全国1/7的河北省,不得不在最缺水的时刻向北京提供数以亿吨计的水。随着今年的大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河北省的当务之急。

10、云南鹤庆北溪村疑遭氟污染 三岁儿童掉牙(组图)

来源:云南网 2011年02月23日

http://news.sina.com.cn/c/p/2011-02-23/104322000689.shtml

一小男孩正张嘴笑时,牙齿看上去很“受伤”。记者 曲鸣飞/摄

图为小孩的上牙像石头风化了一样。记者 曲鸣飞/摄

  2月21日下午,鹤庆县金墩乡北溪村鹤庆县科鑫矿业有限公司门口,一名家长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孩子张嘴哭泣时,可见上牙脱落;旁边一个正在玩耍的4岁小男孩,上下牙都就像开始风化一样……在这个村,记者见到的4名小孩,牙齿都出现了这种异常情况。

  三岁小孩就掉牙,让一些村民觉得事情十分蹊跷;之前,这里还发生过大面积死蚕的怪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氟超标”的是非争议。北溪村到底怎么啦?

  三岁小孩出现掉牙现象

  小文今年4岁,上牙像石头风化了一般,还有些焦黄,下牙明显整齐和紧凑,颜色要白得多。在北溪村,记者见到的4个孩子,牙齿都有类似情况。这些小男孩的年龄都不超过五岁。还有几名家长反映,孩子的牙齿早已断掉了。

  一些家长表示,孩子牙齿才长齐时,整齐而紧凑,根本看不到缝隙,体检时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一名三岁孩子的父亲说,儿子的牙齿已经断了好几颗。“根本还不到换乳牙的年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问及这些孩子成长史,一些家长说,有的孩子吃糖和零食比较多,有的很少刷牙;也有家长表示,孩子很少吃糖或者零食,也天天坚持刷牙。

  尽管自家孩子经常吃糖和零食可能导致牙齿不好,一些家长仍心存疑虑:长在同一张嘴里的牙,为什么上牙与下牙都不一样?到底是不是吃糖或者零食造成的?

  孩子们的牙齿变成这样,受访的家长没有一个人把它当成病来对待:“他没有叫疼,从来也就没有带娃娃去看医生。”

  小文的妈妈李庆梅是唯一坚持怀疑儿子的牙齿问题与“氟超标”有关的。“我儿子吃了糖和零食就会发热,所以一直不让他吃,儿子也经常刷牙。去年我随村民自发去化验土壤时,曾谎称自己要开铝土矿加工厂,对方提醒我,生产场地要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否则氟超标容易损害7岁以下儿童的牙齿,甚至会导致掉牙。”

  问及牙齿像这样的孩子有多少时,家长们称,这事是鹤庆县茶桑果药站委托做的检测报告出来后才发现的,不知道整个村的情况,可能还有这样的孩子。

  当地有关人士表示,北溪村部分孩子的牙齿疑似氟斑牙。鹤庆县卫生、疾控中心等部门曾为此到过北溪村。

  这些孩子的牙齿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类似案例到底有多少?2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鹤庆县卫生局,想了解这些情况。

  该局一名相关负责人,还没有听完记者的问题就称:“卫生局是行政单位,不是搞临床的,不清楚,无法回答。”

  记者问他的意思是否意味着鹤庆县卫生局就不管这个事?他回答“也不是不管”。

  昨天下午,记者把这些孩子牙齿的照片带到大理州人民医院口腔科,一名负责牙齿矫正的医生看了照片后说,还无法确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起来有点像虫牙。等小孩6岁换过乳牙后,如果两颗门牙长出来是正常的,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还是现在这个症状,就可以断定为氟斑牙。“建议这些孩子尽量少吃甜食、饮品。”

  村民集资检测“氟超标”

  小孩掉牙的背后,是村民们和鹤庆县科鑫矿业有限公司早已存在的一场关于“氟超标”的是非争议。

  科鑫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前,原址曾是一个造纸厂),从事铝土矿加工。厂区外是北溪村二、八、九社,有上百户村民居住在周围。这个村是当地蚕桑基地村,村民们靠养蚕赚取收入。

  2009年6、7月份,村民们陆续发现自家养的蚕死了很多,原因不明。村民刘某说,2006年这个厂生产铝土矿之后,就发现有蚕非正常死亡,但数量不大,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2008年开始,死蚕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随后,三个社的村民,每户自发捐出100元凑足化验和差旅费,并采集样品送去化验。

  2009年6月29日,北溪村二社村民喻利荣取了300克土壤,送到丽江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委托检验。7月2日,该中心出具了一份二氧化硫残留量、铅、砷、汞、铬元素含量的检验报告。

  死蚕现象也惊动了鹤庆县茶桑果药站。有关人员来到这个村,在张五九户桑园、张六三户桑园、王松全户桑园采集样品桑叶以及一份对照样品,于7月27日送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验,委托检验砷、铅、汞、镉、氟、二氧化硫成分含量,希望找出蚕死亡的原因。

  10多天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四个样品含氟分别为52.6、56.6、46.7和3.64(单位为mg/kg)。村民们知道,当氟化物在桑叶内的含量达30mg/kg以上时,对蚕即有危害。

  拿到这些检验数据,加之观察到村里原本青绿的树叶无缘无故枯黄了,村民们认为遭受了“氟超标”才导致蚕死亡,并将矛头直指科鑫矿业有限公司,还把问题反映到了鹤庆县有关部门。为此,村民们还几次围堵过公司大门,甚至不准运原料的车辆从村里道路经过。

  不过,后来几次不同样品、不同渠道的检测却表明“氟不超标”,让一些村民颇感困惑。

  污水浸过的作物重金属中毒?

  北溪村八社村民胡润香拿出一个袋子,里面塞满了一些“证据”,欲用这些材料证明污染的存在。

  她说,去年7月的一天,她8岁的儿子在学校上课,突然板凳翻倒了,摔了大腿。胡润香把儿子送到鹤庆县当地医院检查。检查表上,儿子尿蛋白后标注了“3+”。胡润香说,医生告诉她,因为没有进一步的查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不好说。

  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复查时“尿蛋白少一个+”。出院回到家里一段时间后,她把儿子带到丽江市人民医院复查,尿蛋白又恢复到“3+”。

  胡润香告诉医生,他给儿子吃了自家种的大米后,病情就会加重。听医生嘱托后,胡润香一家就不敢再吃这种大米。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米?

  胡润香说,2008年12月中旬的一天,从科鑫矿业有限公司冲出来的水淹了村里一片庄稼地,其中约1.5亩是她家种植的大麦,后来大麦枯死而绝收。当年12月19日,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前来查看情况时发现,“凡是污水浸灌过的田块、墒面、沟边的植物均出现症状,与没被浸灌过的田块相比,症状特别明显。”就其原因,该中心出具书面材料称:“经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初步认定由于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汞、铬、砷等污染造成的植物中毒现象。”

  农业局:

  氟含量低于行业标准

  去年9月19日,鹤庆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召集农业、环保、卫生和金墩乡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要求取样送昆明检测,并成立以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金宝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赵金宝说,为慎重起见、体现公平和公正,请了大理州农业局派员指导和监督取样并制定取样方案。10月8日,到北溪村二、三、八、九四个社,根据群众要求,分别取了桑叶、玉米、稻谷和土壤四种样品,由村民代表和工作人员共同签字封存。应村民的要求,10日,样品由村代表坐班车护送到昆明,双方人员当场认可后,将样品交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验。

  同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桑叶作出的检测,此次检测结果的氟含量由之前的超过行业标准变为低于行业标准。是什么原因使然?赵金宝表示不知道。

  就死蚕的问题,赵金宝说,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发生,并非村民说的那样。比如,金墩乡江底村并没工业企业,这个村死蚕的情况还比北溪村严重。当年的死蚕与气候和病理积累有关。当年死蚕严重,云南省蚕科所有关负责人还带着病理实验室的专家来调查,得出的结论并非村民说的那样。

  矿业公司:

  不存在重金属超标

  科鑫矿业有限公司一名李姓负责人表示,整个自然界都含氟,他建议记者通过鹤庆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了解情况。

  他出去打了一个电话,进屋后,又向记者表示只讲三点:“第一,生产工艺过程不是冶炼,是焙烧过程,利用的是天然粘土矿;第二,环保部门对烟监测是达标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第三,采用的原料不含有任何重金属元素,不存在重金属超标。”

  记者问原料是否含氟化物,如果含有的话,含量成分是多少?他要记者去鹤庆县环保局了解,他们只能向环保局提供数据。

鹤庆县环保局副局长朱雪平说,科鑫公司生产有压裂支撑剂,生产工艺属于焙烧,不是冶炼企业,类似于红砖生产厂,没有发现重金属,厂里还建了一个大沉淀池,是达标排放,排放的氟也不超标。他还出示了这家公司委托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表明氟不超标。  记者杨旭 (都市时报)

11、极端天气频发 全球市场蝴蝶效应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2-23 王晓静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8488.html

极端天气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极端天气是否会带来全球市场的蝴蝶效应?

2 011年伊始,异常天气在全球大肆“发威”。澳大利亚、巴西洪灾,美国暴雪,阿根廷干旱,极端天气一浪接一浪,在此背后,煤炭涨价、粮食危机,种种现象出现。

极端天气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极端天气是否会带来全球市场的蝴蝶效应?

极端天气下,全球众生相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班德堡市区道路旁,一块篮球协会的户外广告牌上写着“圣诞快乐,并祝新年快乐!”的字样,不过看到这句大标语的人,恐怕都快乐不起来。圣诞节前夕,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受灾地区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超过40个城镇、200万人口置身于一片水乡泽国之中。

在昆士兰州,洪水似“内陆海啸“,夺走22人生命,造成16人失踪,破坏民宅和商业建筑数千座,使布里斯班等数十个城镇成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新南威尔士州,洪水围困北部多座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维多利亚州,先是盛夏漫天飞雪,部分山区白雪皑皑。当人们为南半球难得的白色圣诞节喜出望外时,一场特大洪灾突然降临。洪水在带走2人生命、围困60多个城镇、逼迫数千人撤离家园后,形成90公里长、30公里宽的“内陆海洋”。

而在美国,圣诞火鸡的香味还没有散去就迎来了50年来最骇人的一场暴风雪。从墨西哥湾沿岸的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到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以及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波及30个州,横跨3000多公里,区域覆盖美国本土一半,至少有13座人口密集的美国城市在这次暴风雪运动的路径图上。

气象学家蒂姆·白利斯蒂预测说,全美国约有一亿人的生活将受这场暴风雪影响,美国国家气象局介绍,中部和东北部一些州积雪厚30厘米至60厘米,截至2月4日,12人死亡,上千个航班被迫取消。

南美洲更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1月11日以来,巴西里约山区连日暴雨,东南部洪水和泥石流持续多日,巴西里约州政府当地时间23日宣布,已有809人死亡,此外还有430人失踪。虽然巴西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但这次里约州等地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是巴西所遭遇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而同样是今年年初,在阿根廷中西部的胡宁市,大片枯黄的玉米地,又瘦又小的玉米棒,连续几周的高温加上干旱,让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中国也未能幸免,北方多个省市遭遇大旱,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通报,截至2月13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054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072万亩。

以干旱大省山东省为例,自去年9月23日以来,全省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全省有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865万亩,有55万人、19万头大牲畜面临饮水困难。

极端天气背后是什么原因?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布和朝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全球变暖和极涡活动异常是两个重要原因。

干旱和洪水是全球变暖的自然结果,因为越热,就会导致干旱,而海洋变暖,释放出更多水蒸气,便会导致洪水。

当然,“全球变暖”的说法也早在2009年就遭到质疑,2009年的强寒流创造了北半球3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2010年席卷欧洲的暴风雪似乎带来了“世纪极寒”。

而布和朝鲁解释说,全球变暖是指温度上升这一趋势,“比如以50年或100年计,整个温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不排除中间某几年有效的波动,这种波动相当于整个乐曲中的一个小插曲。”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也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也表现在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而对于争议较多的拉尼娜现象,布和朝鲁认为虽然其起关键作用,“但肯定有其他气候因子配合才能导致澳大利亚和南美等地的极端天气。”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常伴有大风和多云天气。

全球市场蝴蝶效应

极端天气全球频现,除直接财产损失外,国际商品价格也持续走高,尤其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山雨欲来”的粮食危机。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全球炼焦煤贸易中,澳大利亚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昆士兰州则是全球最大的海运煤炭出口基地,全州煤矿产量占澳大利亚全国3.34亿吨年产量的25%。但根据昆士兰资源委员会的估计,在昆士兰州大约只有15%的煤矿没有受到这次洪涝灾害的影响。

今年首季度的炼焦煤基准价约为225美元/吨,为历史第二高的水平,有经济学家预期,优质炼焦煤价格在第二季度将升至250美元/吨。瑞银执行董事,瑞银投资研究亚太矿业研究部主管白仲仪也表示,瑞银认为煤炭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今年预计有超过12%的增长率。

对于澳大利亚最主要煤炭进口国的中国有何影响?瑞银认为,今年煤炭进口会有所放缓,因为目前国际煤价和中国国内煤价有一定价差。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受到灾情影响的还有另一种重要钢铁原料——铁矿石,今年价格已上涨44%,逼近历史高位。这轮飙涨将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的通胀压力,因为铁矿石价格会直接影响钢铁价格,最终影响到汽车、洗衣机等日常用品的成本。

与带给煤炭业和铁矿石的短期影响相比,极端天气带来的粮食问题将更为严峻。

1月和2月通常是澳大利亚小麦收割的季节,大量的雨水将造成小麦的减产,2010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是2250万吨,其中1450万吨用于出口,大约占全球市场小麦出口份额的11%。据预测,洪水将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一半。

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但政府估计今年旱灾后玉米的产量很可能下降20%到30%,大豆产量将减少到5000万吨,比去年少300万吨。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看来,天气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产量减少、流通成本增加等方面,还容易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也告诉本报记者,在目前无规则的情况下,国际粮价遭遇炒作的风险很大,大资本、国际粮商、大基金都有可能加入到炒作的队伍中,“农民舍不得卖粮,商人大量囤积居奇,即便粮食产量多,但市场供应少,粮价被炒得很高的可能性很大。”

12、叩问农地污染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2011年02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1-02/23/c_121111457.htm

  民以食为天。

  从古到今,粮食在中国一直有着格外特殊的意义。然而从2月14日《新世纪》周刊报道的“镉米杀机”到近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的“土壤毒祸”,一场关于“粮食还能不能吃?”的极端讨论在网络上快速传播着……究竟有多少农地遭到污染,市场上多大比例的粮食又是“有毒”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民生根本,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叩问。事实上,对农地污染的关注,《半月谈》杂志从2007年就开始了——

“中毒”的土地

  2007年,半月谈记者在广东、江西等省份调查了解到,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土地中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很多污染物质的最后归属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毒”越深,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越令人担忧。

  土壤“中毒”愈来愈深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曾主持了“广东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探查研究”的课题,其对珠三角和汕头、湛江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土壤污染已十分严重,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珠三角的南海、顺德采集的土壤样本汞超标率分别达到69.1%和37.5%;顺德、中山等地的土壤样本镉超标率达到40%。珠三角土壤农药残留物、有机物污染等则广泛存在。

  此外,部分地区农田重金属污染加重、面积扩大。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介绍,1999年,广东省在对179个保护监测点近8.4万公顷农田的监测中,发现稻田重金属超标率高达70.9%。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土地根本长不出蔬菜和粮食,原来正常生长的农作物在超标的重金属作用下,被活活毒死。

  就全国而言,土壤污染正呈加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土壤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06年7月,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正式启动,这次土壤“全面体检”总经费预算10亿元,按照规划,目前已进入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实施阶段。在此之前,我国尚未组织过全国性有关土壤污染的调查。

  土壤污染的三大源头

  工业及采矿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废弃物排放,是土壤污染的三个主要源头。

  记者在广东、湖南、江西三省土壤污染重点区域调查发现,这些污染“重灾区”的形成多与工业污染和矿区乱采滥挖、尾水尾砂乱排乱放有密切关系,有的已对周围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伤害。

  珠三角地区一些地方小型电镀厂、造纸厂、塑料厂等高污染企业的废弃物,很多都未经处理就排放,有害物质最后都沉积在土壤中。据广东省环保部门调查,目前,广东污水日处理能力669万吨,虽然排全国第一位,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4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只有83.87%。

  按照规定,采矿要建有尾砂坝。正规企业的尾砂坝,要定期覆土、加沉淀剂,加水、种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民营企业在建造尾砂坝时偷工减料,有的根本不建尾砂坝。记者在江西省较大的钨矿产地大余县漂塘钨矿采访发现,当地一些民营企业乱采滥挖,洗砂废水、生活污水和尾砂就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据江西钨业集团公司介绍,目前该地堆积在河谷中的废渣、尾砂达8万立方米以上,近几年下游河床已经抬高近2米,一遇暴雨,河水漫堤,沿河居民苦不堪言。

  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稻米生产大省湖南,农业部门调查资料显示,与1983年相比,湖南省近些年化肥使用量增长了约70%,其中平均当季利用率仅有约3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

  没有被吸收的农药,则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被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和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特别是偏施氮肥,使土壤酸化板结,造成耕地退化和农产品硝酸盐污染。此外,一些地方畜牧养殖场废弃物排放量大、处理率低,也导致土壤“不堪重负”。

  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垃圾下乡,也加速了农村耕地的“毒化”。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1.2亿吨的农村垃圾露天堆放,一些城市还经常将未经处理的垃圾往城乡接合部的农村一倒了之。

  土壤污染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

  “环境保护不能只盯着蓝天白云而忽略了脚下的大地。”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说。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等特点。目前,土壤污染对我国国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巨大危害已经显现。据权威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农业和土壤修复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着22%的人口,耕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土壤一旦遭到破坏,修复十分困难。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将控制污染与治理并举,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令人担忧的是,虽然现实已经非常严峻,相当多干部和企业在追求GDP、追求效益时,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认识。同时,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国内一些学者开展的土壤修复试验难以深度推进。

  自1997年至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带领他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足迹踏遍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多个矿区。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来自香港,他舍弃香港优厚的待遇,来到一些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的农村,帮助村民进行农田土壤修复。但是,专家们的科研举步维艰。

  陈能场已摸索出了一套修复植物轮作技术,通过边生产边修复,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和完全修复的生态安全。他说,自己很想为农民做点事,但经费短缺,很多研究无法开展。陈同斌虽然已经找到能吸收砷元素的植物──蜈蚣草,并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修复基地,但在推广时也面临经费短缺难题。

  陈同斌说,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影响是根本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鉴于此,陈同斌、陈能场等专家呼吁,加大对矿产乱采滥挖的整顿力度,控制高污染企业、城镇和农村废弃物的排放,严禁国家禁用的农药在市场流通,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土壤污染。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污染土壤修复资金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对重污染区植物修复推行补贴,提高全民参与受污染土地生物修复工程的积极性。此外,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立法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的整体推进。(记者 徐清扬 李兴文)

   1 2 3 4 下一页  

13、活熊取胆戕害动物遭质疑 归真堂上市或将搁浅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02月23日 ■本报记者 张焱

http://env.people.com.cn/GB/13985812.html

  活熊取胆遭质疑 归真堂上市或将搁浅

  记者接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士大多认为,由养熊业所构建起的熊胆贸易有违社会公共利益,而相关法律则规定,公司如果有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上市。

  熊胆制品被指使月熊受戕

  据悉,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归真堂)已经在福建省厅初查并且通过,归真堂此次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年产4000公斤熊胆粉”和“年存栏黑熊1200头,年繁殖黑熊200头”。公开资料显示,归真堂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6000万元,2006年完成股份改制。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项目主任华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月熊被捉回来时都要在熊的腹部开一个洞,在胆内放置一个带有倒钩的金属导管,做一个“无管引胆”手术,方便日后取胆汁。更有甚者,为防止月熊插管后自残或将管扯出,就给月熊穿上“铁马甲”。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法规,限制活熊取胆业的发展,限制熊胆的使用范围。比如,卫生部明确规定不再批准以熊胆粉为原料的保健品。而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已不再新增濒危野生动物药材资源,并去除虎骨、犀角、熊胆等,合理引导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药材。华宁认为,“活熊取胆很残忍,一些非法或是合法取胆的熊场也很可能危及公共卫生,要使公众认识到被夸大熊胆制品药效背后的残酷真相。”

  亚洲动物基金(AAF)在发给本报的声明中也指出,“活熊取胆的产品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取胆黑熊深入腹腔的伤口长年暴露在不清洁的环境中,反复抽取胆汁也一定会对黑熊的伤口、胆囊和肝脏造成伤害并引起感染。”

  归真堂上市或受阻

  据悉,早在2010年5月份,归真堂已向福建省环保厅提出了上市环保核查申请?并提交了上市环保核查技术报告、上市招股说明书等相关材料。福建省环保厅经核查后认为归真堂基本符合上市环保要求?遂将其相关情况在5月11日至5月20日期间予以对外公示。

  但是,归真堂上市计划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据悉,联名抵制熊胆归真堂上市的活动频繁,各大知名网站论坛上也都出现了联名签署呼吁停止活熊取胆的“网络运动”,取缔养熊业的呼吁活动也很多。

  亚洲动物基金外事总监张小海告诉本报记者,亚洲动物基金会已向福建证监局发出声明,表示“活熊取胆是一个残忍而不必要的行业,因此,活熊取胆业不具备可持续性。另外,熊胆企业的药品安全风险极高。一旦出现药品安全问题,企业前途将遭到毁灭性打击。我们认为,一家以活熊取胆为主业的企业,不应获得上市批准。”

  记者接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士大多认为,2010年上海凯宝公司已经引起公众的强烈质疑,在余波未平之时,归真堂却酝酿上市融资。

  据了解,黑熊已经被“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了最高级别的濒临灭绝等级。

  投资界上述人士指出,由养熊业所构建起的熊胆贸易有违社会公共利益,而相关法律则规定,公司如果有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上市。

  本报记者数次致电归真堂,但在本报截稿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对记者的问题进行回应。

14、长江日报:环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需破局

来源:长江日报2011年02月23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3/2862019.shtml

  《中国经济周刊》一则关于我国西南一些省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报道,令人担心。文中称,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一旦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必再以局域性的数据和事例来证明其严重性。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在2006年的一个论坛上给出的总体数据是: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目前,污染已不单纯通过污染事件的爆发对国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形成突发性损害,污染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日常威胁。

  严重污染是工业化的直接后果,是传统经济增长思维主导下的一种环境失控状态。不污染,难发展,曾经是多少经济发展推动者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共识”。不唯中国如此,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同样问题,发达国家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路径。

  环境保护是相当晚近才成为社会共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的热情、积极性和力度,中国环境问题依旧是局部有所改善而整体处于不断恶化中。如果以环境保护而停滞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中国当下无法承受的,如果放任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未来的环境负担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可能更难收拾。

  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放在发展中来看,以发展来促环保。国家在此方面的态度和思路非常明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的问题在于,发展思路尚没有成为发展的现实路径。一些地方的发展,无法摆脱粗放型、污染型工业的依赖。

  为了环境的改善,一方面是要继续目前已经在实行的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企业的淘汰、关停,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力度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可资示范和效仿的产业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探索,被作为国家战略在一些地方试点,目前需要的是找到抓手,尽快破局。

  另外,由于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不平衡,在污染问题和承担环境责任上,也不适宜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现状制订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环境责任、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先发展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方式转变方面,需要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承担和更积极的作为。

以发展促环保,并不是说把既有污染问题作为历史遗留,特别是对于那些生存和生活受到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的民众,一方面要有救济渠道,一方面要想办法停止污染对他们损害的继续和加剧。(王亚欣)

15、提高环保门槛,对“黑色公司”说不

来源:中国网 2011-02-23梁江涛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78_11978.html

环保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 严格开展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对企业环保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先上市后环保整改”的情况将不再获许。(2月22日 《人民日报 》)

未完成减排禁上市,这把“绿剑”亮得好!这是继“绿色信贷”、“绿色外贸”和“绿色保险”之后有又一记环保重拳,彰显环保部以零容忍态势、对违法排污企业坚决说“不”的信心与决心。

早点拿到上市的环保门票,就等于为企业增加了融资的筹码。对要融资或者再融资的企业来说,合适的时间窗口很关键。企业的一些环保问题,如主要污染处理设施的改造不能马上解决,环保部曾对此网开一面,要求企业给出承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但如今这一招不灵了,“要上市先环保”,就是通过抬高环保门槛,积极地预防“黑色”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源头之举。这一举措表明,以“组合拳”为主要特征的环保联动机制正在形成,以法律手段为主导,融合全方位行政调控、经济手段、市场力量和公民参与的综合手段将给力环保执法。

要看到这是“逼出来”的一把“绿剑”。2009年12月底对上市公司的专项后督查结果表明,接受督查的上市公司下属90个企业中有85家实施了环保整改措施、完成环保整改全部承诺事项的企业仅有58家。2010年5月,环保部对后督查情况发出通报,紫金矿业等11家上市公司,因未完成上市前曾承诺需整改的环保问题被通报批评。其后的几个月内,紫金矿业污染事故震惊全国。许多案例一再表明,先上市后整改,只能是权宜之举,绝非长效之策。在企业做大做强,掌控大量社会资源,备受当地政府宠爱的现实背景之下,指望企业以自身环境责任意识来治污达标,清欠环境账,显然是靠不住。必须与时俱进,在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中亮出“绿剑”,让绿色企业率先上市。可见预见,作为“绿色证券”重头戏的“上市门槛”对环保不达标的“黑色企业”将是致命一击。

告别“先上车后买票”需企业积极应对。环保部此举将“逼迫”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必须在申请前及时落实整改,否则将直接影响再融资进程和企业的发展走向。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一些高污染的化工、造纸、医药等企业若环保不达标,发展和融资将受限制,这将提高资本市场的社会责任感。显而易见,企业上市的环保门槛提高了,赚干净的钱才能做大。“绿剑”当头,“大块头”应有“大智慧”,在发展中竭尽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应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申请上市前置条件的准备与核查,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力度,按期完成治污达标和节能减排指标。果如是,企业“环保会考”必然出现两种答卷,没有第三条捷径可走。其一是优秀的上市公司一如既往地承当起环境责任的答卷,而另一种则是徘徊于环保门槛之外,坐失良机、痛定思痛,祭出壮士断臂般的刚性整改举措,最终交上一份完美的环保答卷换来股市入场券。

上市先减排的“绿剑”对环保部门及其联动部门也是一道考题。首先要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决不能前门亮出明规则,后门却有潜规则网开一面。这需要从制度上规范企业上市的环保审批权,通过公开透明的公权力运作程序,接受全方面的社会监督,使之成为铁板一块的刚性门槛。其次,环保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让企业为了上市搞“躲猫猫”,明为减排达标,实为偷排偷放,暗道排污。因此,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不能因为有了上市门槛,就懈怠放纵,应运用现代监控手段强化现场督查,严格处罚,加大非法排污的成本,从源头杜绝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唯有此,才合乎上市环保门槛的设置初衷与制度要义。

16、当好环保“恶人”让环保纳入企业生产成本

来源:《南方日报》2011年02月2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987115.html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立案处理违法企业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关停14793家,罚没金额10.3亿元

  宽敞明亮的厂房、集中有序的生产、统一规范的治污……曾经的污染重灾区变成现代化的电镀生产基地。在省、市、县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艰苦整治,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龙溪电镀基地如期建成。按照“关闭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要求,截至去年底,辖区内原有的110家电镀企业,81家限期治理、18家搬迁入园、11家吊销排污许可证,日削减电镀废水排放量4100多吨,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电镀产业发展的出路问题。

  这样的铁腕治污并非孤例。按照省委书记汪洋“环保部门要能做‘恶人’”的要求,近年来,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加强环境执法,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积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立案处理违法企业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关停14793家,罚没金额10.3亿元,有效地遏制了以违法排污、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转嫁生产成本、维持落后生产能力的现象。

  信用公开,让环保监管市场化

  “这一次,‘黑名单’中没有我们了!”望着企业环保信用榜,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整治,公司从“红牌”企业变为“绿牌”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的实施,公司不仅减少了污染的排放,还节约了生产用水、用电成本,新增了不少经济效益。

  2010年5月28日,省环保厅公布上年全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评价结果。264家参评企业中,共有200家绿牌企业、39家黄牌企业、25家红牌企业。25家红牌企业还被列纳入当年省环保厅、省监察厅联合挂牌督办企业名单。

  自2008年起,省环保厅对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信用进行评级,绿牌为环保诚信企业,黄牌为环保警示企业,红牌为环保严管企业。评价体系包括12项指标,全部合格的为环保诚信企业,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没有经查实的、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案件;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得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评价结果除向社会公布外,还同时抄送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绿色信贷,防范信贷风险。根据企业环境信用结果,金融部门在信贷时会有所考虑。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对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环保部门将在环境管理中采取倾斜政策,包括:优先推荐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评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优先安排;连续三年获得绿牌的环保诚信企业,需要出具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意见或环境保护守法证明的,免除现场核查环节,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黄牌企业和红牌企业,各级环保部门将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切实提高治污水平。

  “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已成为我们环境监管工作中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法制体系下,一些企业不怕罚款,怕曝光。”省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陈文韬认为,“因为环境不诚信的企业,其融资、上市将受到影响。”

  严格执法,让环保成本内部化

  去年10月21日,来自东莞市洪梅镇的打工者王某,从东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手中领取了8万元的奖金。

  2007年10月1日,《东莞市奖励举报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暂行办法》实施。3年多来,先后有78批共93人获得了174.07万元的奖励。为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近日,东莞市政府正式颁布该办法,进一步推广有奖举报工作。

  除东莞外,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也开展了群众有奖举报工作。“全省现有污染源约60.2万个,环境执法人员却不到2300名,有奖举报成为环境执法的‘第三只眼’。”陈文韬说。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效果,各级环保部门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通过24小时监控,编织环境监控的天网。目前,省级和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监控平台),全省387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均已实行在线监测,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环境监控网络,对企业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监控。

  专家指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属性和环境成本的外部属性,使得一些“害群之马”企业通过污染环境转嫁生产成本,导致“老板赚钱、环境遭殃、政府埋单”。在现行体制下,在环保税尚未开征前,加强环境执法等行政监管是将环保成本内部化的有效手段。

  在专家看来,加强环境监管,不仅是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的需要。“污染治理已成为一些行业企业的主要生产成本。如果企业违法超标排污,甚至不处理直接偷排,这会让守法企业‘吃亏’”。

  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持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切实加大对电镀、化学制浆、鞣革、印染等“两高一资”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以铁的手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立案处理违法企业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关停14793家,罚没金额10.3亿元,有效地遏制了以违法排污、污染环境和牺牲公众利益转嫁生产成本、维持落后生产能力的现象。

  提高标准,让先行者双重受益

  严格有效的环保执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经济总量大、减排指标任务重的广东来说,除了加大执法力度,近年来也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先行先试,出台了一系列环保的地方性措施,自觉提高污染排放和治理标准,让政府部门监管和企业的环保转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0年11月1日起,随着更严、更高的广东省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实施,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工业锅炉污染深化治理工作。与此同时,广东又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家具行业、印刷行业、汽车制造业、制鞋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新标准,先人一步地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工作……

  省环保厅法规处处长卢洁芬指出,结合实际,创新管理,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地方环境法律体系,是我省环境立法的一个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广东省先后制(修)订了《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等3个地方法规,出台了《广东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3个政府规章,颁布了《广东省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8项地方环境标准,在地方环境立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2009年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广东先后颁布实施了13项地方环境标准,这些标准不少是国内首创或国内领先。

  新的环境标准是否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少企业已转变观念:短期来看会增加企业一些成本,但长远来看,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企业通过先人一步地开展治理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更好地掌握主动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企业的公众形象上。环保准入门槛的提高,也有利于行业的洗盘,淘汰落后的小企业。”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省环保厅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制定实施严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完善重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标准体系,对“两高一资”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地方标准,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记者/谢庆裕 通讯员/黄慧诚)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