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一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1-28

 

一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连续报道:

1、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十一__从马丘比丘看秘鲁的今天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0576.html

 

地方信息:

2、中国新闻网:    北京建筑垃圾填埋 一年吃掉3000亩地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1-28/2817997.shtml

3、中国环境报:    内蒙古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  800只“眼睛”紧盯400家企业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qt/201101/t20110127_692211.html

4、山东商报:     山东特大干旱致32万人饮水困难 391座水库干涸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1-01/28/content_5666109.htm

 

环境曝光:

5、大河报:      湿地分属鲁豫两省 大量灰鹤遭人为毒杀无人管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henan/2011-01-28/content_1678043.html

6、经济参考报:    湖南森林植物园大片山林被毁建造高价房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28/092221889901.shtml

 

气候变化:

7、北京青年报:    气候变暖生存不易 北极熊接连游九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455238

 

垃圾处理:

8、外滩画报:     垃圾大棚:处理垃圾的最新解决方案

http://ditan360.com/News/Info-78627.html

 

环保观点:

9、南方都市报:    傅蔚冈:节能减排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0779.htm

 

环保法规:

10、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源税改革时间表敲定 争议三大重点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8/3OMDAwMDIxOTA3OQ.html

 

南方周末绿色专题:

11、南方周末:     专家指出九成稀土冶炼企业排放不达标

http://news.sina.com.cn/green/p/2011-01-28/134021891032.shtml

12、南方周末:     北京地铁部分站点未安装减震设施造成扰民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p/2011-01-28/134921891050.shtml

 

深度报道:

13、中外对话: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面临难题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1029.htm

 

环境评论:

14、中国环境报:    借水岂是治本之策?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1/t20110127_692217.html

15、金融时报:     中国低碳之路后劲缺乏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1098.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十一__从马丘比丘看秘鲁的今天

汪永晨文图

 

提起秘鲁,人们定会想到马丘比丘和印加帝国。不过,我们这次在秘鲁期间,更感受了那里自然景观的美与独特。秘鲁拥有地球上104个生命区中的84个,使得它成为自然爱好者的忠爱之地。世界将近20%的鸟类和10%的爬行动物都生活在这里。秘鲁有13%的领土被划归为自然保护区。

生命与生命的依存

石头上的植物

到处都是花

激流随时可见

这几张照片都拍于2011年1月21日,我们从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库斯科前往马丘比丘的路上。峡谷中那湍急的河水,两岸茂密的森林,还有林中大树上长出的树上花园。

在秘鲁,真的感觉是花有奇花,果有异果,叶中当然也有奇叶。王莲是很多人在植物园里都见过的。这种来自于亚马孙河流域的植物,它的叶子是最大的圆叶冠军。浮在水面的莲叶四边往上卷,像个巨大的翡翠玉盘。

说到长叶或大叶,则就得提到亚马孙棕榈了,它的一片叶子,连柄带叶足有24.7米长。不过,叶子比它更长的还有热带的长叶椰子,它的叶长27米,竖起来足有7层楼高,是世界上的长叶冠军。

从面积上讲,有一种大根乃拉草,它的一张叶片能把三个并排骑马的人,连人带马一起盖住,你想,这片最大的绿叶面积冠军的叶子,面积该有多大!奇异的叶子还有很多,像能吃虫子的食虫叶,闻了它的香味就可使你醉倒的醉人叶,以及会跳舞的舞叶,等等。其中,更为有趣的是一种会吹奏乐曲的叶子。在南美安第斯山麓,有种“笛树”,它的叶子会发出美妙的笛声。这种树的叶子像个喇叭,叶子末端还有个小孔。叶子有大有小,孔也有大有小。挂满树枝的叶子就像是一支支“叶笛”。当微风吹来,笛声温柔,悦耳动听;但狂风怒号时,伴着枝叶的剧烈摇晃,“叶笛”时而发出隆隆的战鼓声,时而如诉如泣,笛声哀怨。这就是“叶笛”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孔,被风吹奏出的奇妙的乐曲。

很遗憾,尽管我早就听说过这种会发出笛声的叶子。但是此行没能看到。

狐狸

食人鱼

亚马孙河处于赤道附近,流域内茂密的热带雨林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这里生存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异动物。

蜢蜘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蜘蛛,直径达25厘米。它是一种危险的动物,人被它咬一口虽不致命,但伤口红肿异常,很难愈合,且疼痛难忍。至于那些它爱吃的小动物,如昆虫和小脊椎动物等被它咬一口可在几秒钟内死亡。

毒龟,是亚马孙河里的另一种可怕又危险的动物,长达1米,重达30到50公斤。毒龟水陆两栖,食性杂,吃草,也吃鼠类和鱼。它的头能四面八方地转动,脖子又非常长,这使它很容易获得食物。小动物被它咬后会因中毒而很快死亡,人被它咬后虽不致命,但也会因中毒而大病一场。

吸血蝙蝠,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波特尔岛曾发生过吸血蝙蝠伤人事件,至少300人遭到袭击,其中13人死亡。有关专家介绍说,吸血蝙蝠的身体通常非常小,只有几厘米,样子看起来十分丑恶。它们不吃昆虫或果实,专爱吃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鲜血液,有时也吸人血。科学家们经过分析后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当地过度采伐森林,从而导致吸血蝙蝠栖息地减少,许多蝙蝠在被迫迁徙的过程中对人类进行了大规模攻击。

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亚马孙河,共有20余个不同的品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被称为红腹食人鱼,它们体型小巧,一般为25厘米左右,色彩美丽,拥有墨绿色的鱼背,浅绿色的鱼体,火红色的腹部,性格却极为残暴。食人鱼长着锐利的牙齿,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猎物剩下一堆骸骨为止。因此,食人鱼被列在当地最危险的4种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鱼活动最频繁的巴西马把格洛索州,每年约有1200头牛在河中被食人鲳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也会不时受到食人鲳的攻击。食人鱼因其凶残特点被称为“水中狼族”、“水鬼”。

食人鱼为什么这么厉害?有资料显示,食人鱼颈部短,头骨特别是腭骨十分坚硬,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食人鱼,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立即翻转身体腹部朝天,把坚硬的背部朝下,浮上水面,使食人鱼无法咬到腹部。

神秘鱼,它的体型类似鳗却有鳍,而且比较完整,身长15厘米,尾巴长得与比拉鲁克鱼很接近。比拉鲁克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另一个名字是巨骨舌鱼,最长的足有4.5米。“身佩”10个气囊的这种鱼具有特殊的呼吸能力,可呼吸到空气中的氧气,这是其他鱼类不具备的特点。经过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它既不属于现有鱼类的哪一科,也不属于哪一属,所以最后被称为“神秘鱼”。

据科学家介绍,一般情况下,鱼类用两个或3个气囊控制它们在水中的位置,但神秘鱼却有10个气囊。鉴于它的这一特点,科学家估计神秘鱼有可能在水面呼吸。

绕过大山进入马丘比丘

进入的是马丘比丘

秘鲁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继承了深厚的古代文化以及丰富的殖民传统。又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样生物地区之一,而且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人们共同构筑着自己的生活。

在秘鲁,千万年的历史在180个博物馆和历史名胜中得以再现。,但秘鲁还有更多考古遗址,他们是更古老时期的遗产,当时伟大的文明将他们的艺术、习俗和仪式,他们的智慧和技能遗赠给了后人。

感觉太阳

建在高山之巅的城市

左边是生活区,右边是祭祀公共事务区

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Quechua“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马丘比丘位于现今的秘鲁(Peru)境内库斯科(Cuzco)西北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地理坐标:南纬13°9′23″,西经72°32′34。

历史上,印加人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城中最著名的是“拴日石”(Intihuatana),它是一块精心雕刻过的怪石。每到秋分和春分的中午,太阳直接会落在石柱上面,不会留下任何影子。诸如“三窗庙”和“太阳庙”等其它建筑在夏至日当天与太阳同样具有独特的神秘联系。

秘鲁马丘比丘天文台(Machu Picchu)位于马丘比丘的一座高山山脊之上,其标志性建筑之一就是“史前石塔,又称拴日石”,这是一个带有曲线石墙的特殊造型建筑物。这座古城天文台之所以选择建造在这里,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当每年6月份的至日时,太阳光就会射入石头窗口,将这个带有雕刻暗槽的石头围墙照亮,同时,这个石头窗口还用于夜间测量每年昴宿星团特征变化,依据昴宿星团的观测情况可确定什么时候开始种植马铃薯。

曾经大山中的日子

走进马丘比丘

古城里

2000年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地球薄而高海拔,云层则使昴宿星团看上去非常模糊,如果古印加人通过这个石头窗口观测昴宿星团十分模糊,那么在相继到来的种植季节里安第斯山脉将十分干旱。

我们在马丘比丘时,同去的几个中国人总觉得这样的村落,在我们中国真的不算什么稀罕。不过,我回来认真找了一些介绍看到,它之所以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间,探险家们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希拉姆•宾汉姆在距印加古都库斯科城120公里、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间,发现了这座被白云和密林覆盖的高原城郭。考古学家无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用了整个4月刊来介绍马丘比丘,这处遗址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二是,马丘比丘不断有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加上最近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休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座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

山中的世界

不知从何而来,怎么来的一块完整的石头

遗址

当年的房子

据传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究竟是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

让人注意的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太阳神Inti就是用它表现的),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谜。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据说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古迹中的生机

古迹中的绿色

标识

水渠

在1981年,马丘比丘周围32,592公顷土地被列为秘鲁的“历史保护区”。这个地区不仅包括遗迹本身,还包括附近的地貌和动植物群,尤其是当地生产的兰花。有理论指出马丘比丘是一个印加"llacta"——即用来控制新征服地区经济的据点。这里也是整个印加帝国境内最美丽的一处“据点”,在遭受进攻时用来保护印加贵族。这里是Zapa印加的“安息地”和“观测站”。在被西班牙征服后,这里成了Manco印加反抗军的要塞。

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

当年的水利系统

当年的水利系统今天还有人在洗呢

记录

马丘比丘今天的猜想。

因为是迷,因为那么多人去那里是出于对神秘的探索。乃至马丘比丘今天还有很多猜想。第一个猜想是功能。强大的帝国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座空中城堡?建筑位置、难度、都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承载的负担。印加的统治者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建设城堡呢?为了防御?为了最后的退守?为了生产?多少年来,考古学家对这个神奇的古城产生了众多的猜想。最有说服力的猜想是,祭奠神灵。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是他们最重要的神灵,印加王都自称为“太阳之子”。选择这样高的位置建设如此规模的一座城。为的只是和太阳更近一些。现代考古学者推断,马丘•比丘并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个举行各种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平时有一些人居住在这里照料寺庙和祭坛,大部分人要到宗教节日才到这里来。考古学家在城中发现的头骨中,绝大多数是女人的头骨,他们推断这些都是为了敬献给太阳神的祭品。

第二个猜想关于建筑。印加古城的建筑,全用巨石建成,见不到灰浆的痕迹,在那个荒蛮的时代,达到如此的工艺水平是一个谜。更重要的是那些巨石,古印加人从哪里用什么方法搬来的?在崎岖狭窄而危险的山脊上,把巨石运上山巅几乎没有可能!秘鲁科学家认为印加人并没有在悬崖峭壁上搬运巨石,而是在山巅就地取材的。他们在选定的山巅就地采集岩石制作砌块,在山顶开出了一片9万余平方米的开阔平地,垒筑古城。然后把剩余的石块、碎砾全部扔下了山崖,在山巅留下了这座奇迹般的古城。

关于印加古城的悬案和猜想还有很多,比如他们为什么会消失?遗留的100多具头骨和随后发现的木乃伊带来什么样的古文明信息?马丘比丘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等待我们去探索。

山中人间

近看

远观

昔日的辉煌

当年的农田

离开大山

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的地方和事儿。美国地球观察研究所这些年有很多探索项目是邀请全世界的志愿者参加的。我想有些朋友会有兴趣。在我们连续报道的最后一篇会有介绍,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一探索的行列中。

2、北京建筑垃圾填埋 一年吃掉3000亩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28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1-28/2817997.shtml

  为消化本市每年产生的1000多万吨垃圾,今年将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再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垃圾的填埋量。据悉,目前北京市的建筑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据市市政市容委介绍,将设立北京市渣土资源化处置协会,通过协会实现建筑垃圾处置资源化,实行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责任的原则,重点推动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

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和新建规模不断扩大,本市建筑垃圾数量不断攀升,产生量持续上升与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方式简易之间的矛盾也日显突出。近年来,建筑垃圾产生量已达到每年1000万吨,其中,拆除性建筑垃圾800万吨,装修垃圾200万吨,主要以简易填埋方式处置。(记者 王萍)

3、内蒙古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  800只“眼睛”紧盯400家企业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1-28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qt/201101/t20110127_692211.html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俊伟 呼和浩特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监控,在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在日前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二期工程“政府网站升级、污染企业综合监控管理软件、监控中心机房改造和通用设备集成”单项初验中得到验收组好评,通过初步验收。

  据了解,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二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4月正式运行。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在全区400余家企业布设800余个污染源自动监测点、260余套视频监控设备,对39家电厂的101台机组及6家污水处理厂开展工况在线监测;全区35个空气、5个水质、30个噪声、20个沙尘暴自动监测站接入系统,实行信息共享。

  验收组由环境保护部监察局、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机要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大学等组成。

4、山东特大干旱致32万人饮水困难 391座水库干涸

来源: 山东商报2011年01月28日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1-01/28/content_5666109.htm

  商报济南消息昨天,记者从全省抗旱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0年9月23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目前全省气象干旱程度已达特大干旱等级,有32万人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涉及17个市中的13个市。菏泽、济宁约为二百年一遇。

  记者了解到,2010年9月23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其中聊城、菏泽、济宁、泰安、莱芜、枣庄、临沂、日照、济南9市降水量2-8毫米,比常年偏少91%—97%;德州、滨州、潍坊、淄博、青岛5市降水量8-13毫米,比常年偏少82%—87%;东营、烟台、威海3市降水量19-48毫米,比常年偏少56%—70%。根据降水频率分析,目前全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枣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聊城约为百年一遇,菏泽、济宁约为二百年一遇。

  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杨振东介绍,目前全省旱情仍在持续加剧,抗旱形势严峻。全省先后有6095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已抗旱浇灌3196万亩,目前仍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3%,其中重旱483万亩。全省相继有69万人、30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通过打井、送水等措施,已经解决了37万人、1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此外,根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今年1-5月份降水将偏少1-2成,随着春季到来,气温回升,天气多风,土壤失墒快,可用水源趋于减少。如果到3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雨,全省旱情将进一步加剧,据预计,将有4000万亩农田受旱,近百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的情况。记者张雯雯

  ■ 部门答疑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省内旱情的现状和应对举措,众多媒体记者纷纷发问,相关职能部门则一一回应,对抗旱应急预案、目前小麦旱情以及人们关心的旱情趋势等进行了详细解答。

  ■ 旱象环生

  6市小麦受旱过半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超过播种面积50%的有青岛、枣庄、临沂、聊城、潍坊、济宁6市,在30%——50%之间的有淄博、菏泽、东营、泰安、烟台、日照、莱芜、德州8市,其他3市在18%——30%之间。除东营、威海无重旱外,15市均有重旱地块,其中烟台、日照、莱芜、临沂4市的重旱面积超过其受旱面积的30%。

  32万人饮水困难

  据了解,目前除济南、东营、聊城、莱芜4市暂无人畜饮水困难情况外,其余13市仍有32万人、1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其中青岛、淄博、枣庄、潍坊、日照、临沂、菏泽7市分布较多。由于各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目前还没有发生群众喝不上水的情况。

  391座水库干涸

  全省已有391座小型水库干涸,366条河道断流,3万多眼机井出水量明显不足。杨振东表示,在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全省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猛增,全省地下水位处于加速下降态势。记者张雯雯

  ■ 旱情预测

  冬春连旱几成定局

商报济南消息新年的到来并未带来雨雪的滋润。省气候中心主任陈艳春说,去年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117.7天,为1951年以来最多值;全省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56.4天,为1951年以来的次多值。加之自去年9月11日以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少雨和高温是造成旱情的罪魁祸首。专家表示,目前来看,未来七天我省没有大规模降水天气,旱情还将持续发展。有关部门预测,山东冬春连旱几成定局。记者崔艳红

5、湿地分属鲁豫两省 大量灰鹤遭人为毒杀无人管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2011-01-28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henan/2011-01-28/content_1678043.html

  1月26日,长垣县芦岗镇马占村附近黄河故道的河面上,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在水中奄奄一息,被绿色环保协会的志愿者发现,并从河中抱上了岸。虽经全力抢救,但它还是死去了……这只天鹅是被毒死的。据这些志愿者说,之前他们还发现这里大量的灰鹤遭到捕杀。

  “天鹅这么纯洁、有灵性的动物,投毒分子咋就下得去手啊!”七旬护鸟人马上任控诉说,如果豫鲁两省再不联手行动的话,这里的鸟类马上就要绝迹了。

  调查:天鹅之死系人为毒杀

  死因:吃了拌有毒药的小麦

  寒风瑟瑟的黄河水面上,以往成群结队的野鸭、天鹅在此争相抢食的热闹景象突然消失,只剩下湖面上一只孤零零的幼小天鹅向四周孤独地张望着,时不时发出一声凄厉的低鸣。

  当摄影记者悄悄接近它时,这只天鹅突然警觉起来,振翅远飞。

  指着黄河西岸的大堤,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会长宋克明说:“死亡的白天鹅就是在那里发现的。26日下午4点多,志愿者在河边巡视时通过望远镜发现河对岸有只天鹅游水很吃力,我们就从河上游500米的周营渡口,租了条船赶到对岸,将天鹅救起。”

  送到救助站,志愿者发现天鹅中毒了。“我们抢救了4个小时,也没挽回它的生命。经过检测,天鹅是吃了拌有‘呋喃丹’的小麦而死亡的,‘呋喃丹’毒性非常大,天鹅吃很少就会毙命。”志愿者马上任说。马上任住在附近的马占村,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巡视,查看天鹅的情况。

  “以前这里的天鹅数量一般在30只左右,近段时间,天鹅数量逐渐减少,昨日已减少到20只。这些天鹅每天晚上飞至河对岸――山东东明县滩地栖息,最近,我们发现经常有人在东明县一侧的河堤出没,这些人可能就是毒杀白天鹅的凶手。”马上任说。

  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滑剑锋说,在此前,他们还发现在东明县一侧的滩地麦田里,有人支网捕杀灰鹤等,被他们查出。另外,他们还在东明县长兴集乡王店村的路口,发现了两个贩卖野生鸟类的摊点,公然销售野鸭、灰鹤等保护动物,并说家里还有天鹅。

  发现:东明河堤旁出现可疑人

  结果:执法人员赶到时,两可疑人已离开

  在观察的半小时里,记者发现此处黄河河道内聚集着大量的水鸟,20多只白天鹅在黄河水面上栖息,有无数的大雁和灰鹤在河心岛上聚集。此时,一直拿望远镜观察对岸的宋克明说:“有情况,河对岸的大堤上蹲着两名男子,其中一人还下到河中取东西。”

  通过望远镜,记者看到,河对岸的草丛中的确蹲着两名男子。两人身旁的河湾处还有条机动船。“他们可能是来捡猎物的。可现在我们在河对岸,根本赶不过去。如果要绕到东明一侧,至少需要40分钟。”宋克明说。

  为能抓获可疑男子,宋克明决定驱车赶往河对岸。在赶路途中,他拨打了东明县林业局的电话。由于走的是两省交界的浮桥,路很崎岖。走了30分钟,一行人终于赶到东明县一侧,与东明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会合。

  由于滩区道路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志愿者和执法人员只能步行前往现场。徒步近1小时后,执法人员才找到了可疑男子出没的地点。此时,两人已离开现场,划船到了河西岸。

  在东明一侧,志愿者发现河边麦田处有一堆堆红颜色的麦粒。“这些麦粒应该都拌过了农药。前几天,被毒死的大雁的胃里就有这种麦粒。另外,天鹅也经常在岸边麦田里觅食,我感觉很可能有人故意投毒,也有可能是滩地农民为避免麦苗被糟蹋而故意放置的。”一志愿者分析。

  一大遗憾:

  恼里、魏庄的黄河滩涂均纳入“保护”

  相距几公里的芦岗(事发地)却未划入

  “这里的水鸟实在太丰富了,有数千只大雁、上百只灰鹤以及30只天鹅,此外,这里还有大鸨、灰鹤、丹顶鹤等鸟类,比上游一些湿地保护区内的鸟还要多,可这里一直没有被纳入湿地保护区的范畴。我们一直希望能将黄河长垣芦岗段也划入保护区。”宋克明说,河道南侧的长垣县恼里镇和魏庄镇的黄河滩涂也划入“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与其相距几公里的芦岗却未被划入,令人遗憾。

  东明县林业局姜副局长向记者证实了此事,他说:“由于这里河道两侧都是耕种的滩地,而候鸟一般冬季聚集较多,所以此河道一直没有被划入保护区。我们已将此事上报山东林业厅,争取将候鸟聚集的河道纳入保护区。”

  一大追问:

  两地防护机制为何迟迟没有建立?

  这次白天鹅死亡事件,表面看发生在东明水面,但与长垣休戚相关。宋克明说:“水鸟飞来飞去,不可能有地域管辖之分,但现在长垣和东明方面没有联络机制,我们有时候发现对岸有可疑分子,可根本不知如何与东明方面联系。”

对此,东明县森林公安局杨副局长说:“接到报警,我们赶到这里需要一两个小时。现在,我们也设法在附近村庄寻找志愿者,希望建立一种两岸互动的机制来保护这些水鸟。”该局姜副局长说,希望双方早日建立起共同防护机制,让美丽的白天鹅拥有一个安全的家园。(记者 李一川 周广现 王新昌 杜小伟)

6、湖南森林植物园大片山林被毁建造高价房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1年01月28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28/092221889901.shtml

  “我家住在植物园”,这是长沙一条响亮的房地产广告。当初政府花巨资搬迁居民建设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而今园内却大兴土木、修建商品房高价叫卖。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应当“管护”好植物园的管理者,却不止一次地“卖地”生财,自我“蚕食”,日渐萎缩。一些市民呼吁,这种侵害公共利益而满足部门私利的行为应该叫停。

  商业开发大肆“蚕食”植物园

  在长沙市韶山南路一处路段,耸立着一个大型户外广告牌,上面关于一家名为“山水霖城”的房地产项目广告颇具诱惑力:“樱花烂漫,植物园,我的家”。而这一房地产项目在当地电台的广告更直截了当:“我家住在植物园”。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长沙市东南方向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西门口。进门右边数百米的地方,只见一幢高楼拔地而起,在后面郁郁葱葱的山坡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扎眼。园内左行数十米远处,就是这一房地产项目的售楼部。

  记者来到售楼部,当工作人员得知没有电话预约就来看楼时十分惊讶。原来,由于售楼部设在植物园内,只有电话预约、工作人员来接,才可免除门票。仅此一点,就给这一房产项目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长沙市唯一建在公园里面的楼盘,空气和环境都很好。”她劝记者要是喜欢就早点买,后续开发的楼盘的价格每平方米还要涨1000元。

  记者随后来到建筑工地暗访。但见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高高耸立的塔吊正在运送材料,两栋楼已经建到了十几层,显得很醒目。在这两栋楼房的侧后方向,一大片空地已经打好了地基。记者看到,空地边的山坡被齐刷刷削平,山坡上长着碗口粗的树林。在空地上堆放的土堆里,记者看到里边偶有树根露出。几棵松树被土堆夹在中间,压弯了腰。

  记者调查发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卖地建房还不仅这一次。之前,植物园北边修建“森林一号”楼盘时就卖掉了几十亩地。在这一系列的“运作”中,植物园从以前的2000多亩逐步萎缩到现在的1800亩左右。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通过20多年建设,成为长沙市内面积较大、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森林绿地,迁地保护植物品种达3000多个2328种,引种珍稀濒危的国家保护植物118种,建立了珍稀植物、竹、杜鹃等10个植物专类园。

  一位长沙市民气愤地说:“植物园内及周边数以万计的市民是以牺牲自己切身利益为代价,千辛万苦地移居他地,才出让出这块宝地,原本是想为全市市民留下一处好的休闲之地作出贡献,没有想到的是却被主管部门的权贵们用来修建高楼,聚敛钱财,居为自用。”

  瓜分公共绿地谁在谋私利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负责人刘玮告诉记者,植物园有近90位科研技术人员,这些职工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因为收入低,买房困难,之所以推进这一建设项目,出发点是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这一申请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此外,植物园还想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楼的建设。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房改后国家政策规定单位不能自建房,只能委托开发商建房,而开发商又是要谋求利润的,不可能为植物园建福利房,经过协调后,允许开发商开发更多土地建商品房,来达到解决植物园职工低价买房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通过报批程序,植物园将33亩多地经国土部门招拍挂,变更使用性质之后以6000余万元的价格出让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植物园除了从中获得3000多万元土地出让资金外,还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协议,以“团购”的方式确保所有职工以25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享受一套住房购买指标,双职工家庭只享受一个指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分配给植物园职工的住房大概有150套。2500余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对外售价是多少呢?在售楼部,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起价6900元,均价7200元!”在如此大的差价面前,一些职工为提前转卖指标而懊恼不已。一位职工告诉记者,2009年3月要求职工交10万元“诚 意金”,规定3天之内就要拿出来,有的人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有的人因有房不想要这个房子,便以三五万元转卖了指标。“现在光成本价就在3500元以上,白白损失了一二十万元。”一位转卖了指标的职工说。

  另一家主要的获利方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开发商的公开资料介绍:“山水霖城”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该项目占地33.489亩,包括2栋20层的高层住宅和5栋多层住宅。记者采访了解到,其中除了一栋20层的高层住宅廉价卖给植物园职工外,其余6栋都是面向社会销售的高价商品房。目前,这些房屋因有植物园“题材”而价格比同地段楼盘每平方米高出1000至2000元。

  “合法”侵害公共利益到何时

  为什么在广大市民的眼皮底下,植物园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卖地建房呢?令人惊诧的是,这个连普通市民都难以理解的商业开发,居然通过了层层审批,办理了合法手续。

  在售楼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楼盘一切手续齐全。记者看到,《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件的复印件都贴在墙上。

  记者电话采访了长沙市城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个小区的开发有“历史欠账”的特殊原因,植物园很多职工住房困难,希望在植物园划拨地建房解决。长沙市规划局接到申请之初,考虑到植物园的公益性质,担心对公共绿地造成破坏,没有同意,后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有关方面的指示,便同意了。

  这位工作人员说,规划局对这一小区规划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有专家评审,尽力保证在规划上减少对植物园环境的破坏,包括在视觉效果上的破坏,尽力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植物园绿树的破坏,这些都是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的。

  所谓“历史欠账”就是财政对植物园的投入不足。刘玮说,植物园每年实际开支1100万元,财政拨款只有500多万元,缺口比较大,“搞土地开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一些市民议论说,植物园有困难可以理解,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侵害公众利益并将其合法化。“不能说博物馆经费困难就允许其变卖文物!”

  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曾律师介绍,植物园作为公益性森林绿地,国务院和湖南省在其开发占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法规依据,比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通知》、湖南省的《城市绿化条例》等,都有城市绿地“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等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如果之前规划中这块地是公共绿地的话,那即使规划通过了,也是非法规划,是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如此做法,满足的是一少部分的私利,损害的是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7、气候变暖生存不易 北极熊接连游九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1/01/28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455238

  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博福特海中,一头北极熊游啊游,游啊游,游过687千米,终于在9天后找到一块浮冰喘口气。研究人员指出,气候变暖,浮冰消融,北极熊面临生存困难。

  ■连游九日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提供北极熊长距离游泳的证据。

  北极熊往往游弋于陆地和海上浮冰之间猎食海豹。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人员在《极地生物学》发表论文说,海上浮冰逐渐消融,数量减少,北极熊被迫游行更长距离,危害自身和后代健康。

  研究人员之一、动物学家乔治·杜尔纳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说:“这头熊在水温2摄氏度至6摄氏度的海中连续游泳232小时,行程687千米。”

  “对于大部分时间在海上浮冰表面度过的动物而言,在如此寒冷的水中连续游行如此长时间,我们对此感到敬畏,”杜尔纳说,“这确实是令人惊叹的壮举。”

  ■代价高昂

  尽管过去研究人员观察过北极熊在开放水域的活动,但这是第一次全程跟踪一头北极熊猎食活动。

  2008年8月,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人员给一头雌性北极熊套上装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颈圈,以便精确了解它的狩猎路径。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它皮肤下植入一个温度记录器,结合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来判断北极熊是否处于水中。两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找到这头北极熊,取下装置。

  研究人员发现,北极熊为这次“史诗般的旅程”付出高昂代价。杜尔纳说:“两个月来,它体内脂肪减少22%,还失去了一岁的小熊宝宝。”

  他解释说:“对于一岁龄的北极熊仔而言,如此长距离的游泳能量消耗显然更多。”

  ■生存威胁

  北极熊是最庞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生活在北极圈内,以猎食浮冰上的斑纹海豹为生,而浮冰的存在受温度影响。

  杜尔纳说:“这种对浮冰的依赖可能使得北极熊成为因气候变化而面临最大生存威胁的大型哺乳动物。”

  他说,博福特海的现状使得北极熊的生存越发困难。

  “在1995年以前,博福特海的大陆架上夏季散落着一些海上浮冰,这就意味着北极熊在大浮冰之间,或者从浮冰到陆地之间游泳的距离和消耗相对较小,”杜尔纳说,“如今,博福特海浮冰夏季大面积消融,增加了北极熊游泳的消耗。”  ■文/黄敏(新华社特稿)

8、垃圾大棚:处理垃圾的最新解决方案

来源:外滩画报2011-1-27

http://ditan360.com/News/Info-78627.html

  中国低碳网讯 在北京某临近垃圾处理场的小区也面临同样的“臭气污染”。不少居民忍受不了气味,纷纷卖房搬离。

  去年12月底,在北京环卫集团二清分公司的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大棚,帮垃圾除味。这将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全新解决方案。

  会移动的“垃圾大棚”

  离北京市区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距北京东南的河北廊坊市不远。周边不远处是一些厂房和菜地。在填埋场大门到填埋区近1公里的范围内,见不到任何垃圾丢撒的痕迹,也没有垃圾产生的臭味。

  顺着平整的柏油马路,爬上了一座高几十米的小山,安定填埋场场长张永贺告诉记者,“我们脚下踩的山是上世纪90年代后十几年中被填埋的垃圾。”这是填埋场的一期工程,现已经全部填满,如今正在作业的是填埋场的二期工程。

  顺着张永贺手指的方向,不远处就是一个巨大的大棚,它就是刚刚启用的空气支撑膜密闭作业设施,由美国进口,也被称为“垃圾填埋大棚”,是首次在国内使用。

  它看起来像一座体育场,整个大棚结构长200米,宽100米,高30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圆润得看不到一个棱角——它没有一根支架,完全是靠鼓风机吹起来的,原理有点像热气球。大棚里还有设备专门收集废气,鼓风机再把外面的新鲜空气送进来,如此循环,达到一定的气压平衡,如果棚内的气压变化,收排风系统就会自动启动。这样即便没有一根支架,大棚也永远不会倒。

  在直线距离仅100多米的位置,丝毫闻不到垃圾散发的恶臭味,更别说几公里外的居民。

  据介绍,实际上,这个大棚来到安定填埋场已经几个月了,它原本在沙土堆放场演习了一段时间,美国专家来测试过安全性,并经过相关环保部门的认证,最近才正式铺设到填埋场上使用。

  来到垃圾大棚的门口,一位专职工人为我们打开了两道电子闸门,才得以进入。张永贺说,“现在是清晨,不是垃圾填埋的作业时间。在垃圾运来这里之前,我们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检测大棚内的空气污染指数,只有达标的情况下才允许填埋作业车和工人进入。”

  进入大棚,大棚一角正等待填埋的垃圾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但还不至于难以忍受。大棚内的光线充足,完全可以自然采光。而在外面看起来,膜是乳白色的,如此不会造成视觉污染。

  大棚四周的鼓风机正在工作,并没有发出太大的噪音。大棚是由一块块的膜拼接起来的,大棚底端是一块块蓝色的水泥块。按照设计填埋能力,填埋满这样一个大棚需要3-4个月左右的时间。填满之后,只需分拆这些水泥块和其上的膜结构,就可以任意移动到下一个填埋坑,再组装起另一个大棚。

  真正实现全密闭作业

  垃圾填埋是中国目前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但由于中国人口密度远高于欧美国家,许多垃圾填埋场离居民区过近,导致了许多污染的情况发生。

  据张永贺介绍,这种膜是一种新技术,在国际上,中国是率先使用。其成本达到3000多万人民币,膜设计寿命是10年,而且每次移动也要产生相应的成本。“对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它改变了垃圾填埋的露天作业形式。以往,垃圾填埋场周边臭气熏天,尘土飞扬,居民怨声载道,虽然很多填埋场也实现了密闭作业,即用一种PE膜进行覆盖,但气味仍然很大,对居民、对工人来说都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污染。

  废气中有甲烷,以往收集起来难度大,而大棚内有专门的收集装置,由于是在一种密闭的环境,降低了收集难度。在大棚的出气口还有除臭装置,大棚排出的气体是达标的空气。

  其次,大棚可以让雨污分流更容易。垃圾在长时间堆积后产生一种液体叫渗沥液即垃圾渗滤液,如果混合了雨水,处理起来成本很高。例如,2010年夏天北京有两场大雨,分别达到了70mm、80mm,如果没有做好雨污分流会增加大量的渗滤液,给渗沥液的处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大棚首先隔绝了外围的降水,它四周底部还有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供周边灌溉使用。

  北京是座风城,干燥季节大风一来白色污染物就被吹起来了,“我们最怕大风,以前一刮风,立即派出十几个人,去捡拾塑料袋、白色污染物,加大了工作量。”而垃圾大棚则能解决这个难题。

  垃圾填埋场首先是要做到垃圾填埋对周边居民的无害化处理,下一步就是让垃圾场自身和周边居民受益。

  据介绍,采用厌氧填埋工艺的安定填埋场能够产生大量的沼气,目前,填埋场的供电、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都是靠沼气发电带动。

  垃圾填埋场内填埋的垃圾也并非一埋了之,填埋场可以将堆体产生的填埋气导出,经净化提纯、低温冷却和压缩处理后,制成相当于同体积普通液化天然气625倍能效的压缩天然气。

  这种压缩天然气既可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也可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气。安定填埋场周边的居民将率先受益。

据测算,这个垃圾大棚一般每天最多可填埋1400吨左右的垃圾,差不多是整个北京市垃圾总量的16%。据北京环卫集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大棚”如果取得成功,以后还将在北京其他垃圾填埋场推广使用。

9、傅蔚冈:节能减排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1年01月28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0779.htm

节能减排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且各地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完成此项工作。据各地两会的消息,除了新疆宣布过去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2%与20%的降幅有差距之外,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节能形势严峻的广西、宁夏、青海等,都宣布节能任务“可以实现”,或“有望完成”。

如何看待各地交出的成绩单?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并不放心,因此才有了国家发改委、统计局、能源局等组成的国务院节能考核组将在3月—5月到各地现场打分,综合考核“十一五”的节能成绩。

如果单从政府的表现,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节能减排的国家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在为完成节能多少而讨价还价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把单位G D 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来执行。在2007年,中国政府还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左右,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200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立法工作进程。而来自2010年年末各地政府的拉闸限电,更是表明了政府对实行节能减排的巨大勇气。

但是,在这场节能减排的游戏中,企业———节能减排中的最主要主角却被忽视了。尽管政府很重视节能减排,但是对于各地的企业来说,他们似乎与节能减排无关,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投身到这场节能减排的游戏中来。这场本该是由企业主导的游戏,却成为了政府的独角戏。当岁末年终各级地方政府发现要完成5年前预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很难时,神州大地就遍地出现了拉闸限电。这轮政府主导的拉闸限电和前几年的拉闸限电并不一样,前几次是因为煤荒,而这一次则是在能源充裕下由政府主导的主动拉闸。更有甚者,河南林州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重任,甚至在冬季停止供暖!

为什么在中国节能减排的游戏中,缺乏企业的参与?在我看来,这和目前行政主导的节能减排机制不无关系。中国式的节能减排,政府虽然尽最大努力考虑了市场上各个主体的需求,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5年前制定的计划,到最后收官盘点的时候,总是与先前的计划有较大的差距。尤为重要的一点,在这场节能减排的游戏中,几乎没有动用市场的力量———没有以市场的力量对各种资源的价格进行调整。如果在一个发育比较完善的市场中,企业可能是最希望节能减排的:因为节能就意味着减少支出,提高效率。但是在一个能源价格机制调整不到位的市场中,节能减排就只是政府的独角戏,企业不愿意,甚至排斥这个节能减排。因为能源价格对其成本支出的影响微乎其微,为什么企业为了省一丁点皮毛而花大血本去购买巨额的用以节能减排的固定资产呢?

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作用下,尽管政府天天号召大家节能减排,但是企业和消费者对此事却并不上心;甚至企业还会想方设法以另外的方式来增加能源的支出:当政府为了减少煤炭指标而拉闸限电时,企业却自行购买以石油为燃料的发电设备,从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样是能源,政府禁止煤炭为燃料的火电,但是却并不禁止石油为燃料的自行发电。甚至不少地方政府也对企业自行购买发电设备予以补贴。

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中,煤,而不是石油是节能减排的指标。当大家纷纷购买石油发电机自行发电时,尽管整个市场浪费了更多的能源,但是在官方那里却被认为是完成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一切看似荒谬的现象,却在中国大地上不停上演。

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今天物质的富庶程度。这一切都是来自于市场,来源于价格机制;而不是来自于政府自上而下的“5年计划”。其实,市场机制不仅仅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同样也有助于中国今后的节能减排。

具体来说,如果中国在今后的节能减排机制中,能够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对能源的价格体系进行改革,放弃目前以政府主导为主的价格机制,而是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导向的价格机制。同时,还可以模仿国外设立一个节能减排的可供交易的市场。要让企业切身感觉到节能就是创造利润,那样一来,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尽一切努力节能减排,而不是像在现在节能减排游戏中的那样充当看客的角色。只有通过完善价格机制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才能够给市场提供更多的节能设备,提供更多节能方法。当企业的日常行为都已经在为节能减排而努力时,自然也就不需要国务院各部委对各地的层层检查了。

由政府来决定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不是中国的特例。但是由政府为主导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并且动用行政的力量来检查节能减排目标落实与否,恐怕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当然,由于种种因素,这个任务可能很艰巨。政府无法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可怕,可怕的在行政手段无法完成任务后却继续甚至强化行政手段,而不是引入市场机制,这才是中国节能减排任务的最为要紧之处。这样的行政体系不改,可以预见,即便目标完成,也会很难看:河南林州冬天停止供暖的现象就是对这一扭曲市场机制行为的反映。由此可见,理顺能源价格,建立一个可交易的减排市场已经刻不容缓。

10、资源税改革时间表敲定 争议三大重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1-28王尔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8/3OMDAwMDIxOTA3OQ.html

核心提示:目前,比较确定的是征收方式的改变,至于新税率的确定和新税目的扩大,由于在技术上牵涉范围甚广,目前还未确定。

备受关注的资源税改革的时间表已经敲定。

近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资源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铺开。

 “尽管谢部长并没有进一步披露此次改革的内容,但根据财政部在2010年的工作要点来看,所谓全面改革,可能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改变征收方式,提高税率和拓展税目范围。” 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专家对本报透露。

据他表示,目前,比较确定的是征收方式的改变,至于新税率的确定和新税目的扩大,由于在技术上牵涉范围甚广,目前还未确定。

改革时机

 “资源税改革的影响和意义,要远远大于环境税改革。”

尽管资源税改革酝酿多年,已如“在弦之箭”,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对这项改革在“十二五”期间能否推行表示疑虑。

本报记者了解到,关于资源税改革的提议从2004年起步,但六年下来,反对者都以时机不当为由,反对全面改革,导致改革计划未能全面展开。

 “这种时机论我认为不成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强调,“最重要的是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他指出,这种时机论很有市场,“比如现在热议的环境税改革,和资源税改革一样。不少反对者就以现在正值通胀为由,反对推行环境税。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真是考虑对价格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之前没有通胀的时候,不推行改革呢?”

 “资源税改革的影响和意义,要远远大于环境税改革。资源税改革体现的是前端治理的思路,而环境税反映的是末端治理的理念。”一位长期关注资源税的环保专家对记者分析,“如果在前端提高资源的价格,可以迫使企业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样既能节约污染物控制的成本,也可以从源头解决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难题。”

改革重点

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已基本成为业界共识。

现行的资源税征收依据,主要体现在1993 年年底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确定了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七种资源产品的征税范围,提出了按照资源产品的销售量征税,并为每一个课税矿区规定了差别化的适用税率。

但这一规定存在税目范围过窄、征收方式不科学、税负较低、税款归属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改革呼吁持续不断。

其间,也有一些局部的改革。如2004年和2005年先后对5省区和12省市区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进行了调整,并在2006年开征了石油特别收益金;2010年6月1日起,又启动了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

 “但这些改革只是局部改革,未能触动资源税改革的整体问题。因此,进一步改革非常必要。”林伯强对本报表示。

在整体改革上,首先是改革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变为“从价计征”,已基本成为业界共识。这种改变,主要是基于某些资源产品如石油价格不断翻番,而资源税按照“从量计征”的方式,无法体现出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市场价格的变化。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变革存有异议,认为变革方向应为上述两种征收方式的结合。“这要看这种资源产品的价格是不是比较稳定的,如果比较稳定的话,确定合适的税率,按照从量计征的方式也并无不当。” 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许文对本报分析。

第二个改革重点是税目。学者认为,一次性将所有自然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改革的力度过大,实际操作复杂。“土地、水和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已经得到社会公认,而且各国有成熟通例可以借鉴,因此将他们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既必要也可行。”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海峰对记者说。

但许文认为上述观点过于理想。据其透露,在近期改革中,新增上述税目的难度很大,税目增加会十分有限,具体增加哪些税目尚未确定。

和税目相比,提高税率的改革难度会更大。难度一方面源于技术层面,提高税率,多高才算合适?不仅有该税率与该税目下的其他税费之间的平衡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难度的另一方面来自某些能源产品价格的非市场化。现在流传的方案,是要将资源税的征收比例提高到煤炭销售价格的10%,而现有的征收方案,其税负比例仅为价格的1%左右。

 “这让煤炭企业压力很大,煤炭企业增加的这部分成本,在现有的市场煤计划电价的体制下,无法转嫁。”一位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此分析来自企业的阻力。

在税率确定原则上,邓海峰建议,适当提高税率标准,宜采取浮动税率,“由中央确定某个资源品种的税率范围,由地方政府在该范围内确定具体的征收标准。”

此外,资源税归属也亟待改革。“现行资源税,根据分税制的规定,名义上是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但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其它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许文介绍。

邓海峰认为,这不利于中央对地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应改为共享税,确定分成比例时以地方优先为原则。

他还建议,对承担着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大损失,以及治理环境污染需要大量投资的资源输出地,在提高资源税比例的同时,应以生态补偿制度予以弥补。

11、专家指出九成稀土冶炼企业排放不达标

来源:南方周末2011年01月28日 彭利国

http://news.sina.com.cn/green/p/2011-01-28/134021891032.shtml

  稀土产业套上“绿枷锁”

  ——专访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宗子就、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

  目前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的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如果以即将公布的排放国标来衡量,90%的稀土冶炼企业都不达标。

  我们过去老讲稀土价格低,卖了“白菜价”,一个原因是没有算进环境治理的成本。

  中国稀土“环境标准低”的论断行将终结。岁末年初,《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下称《稀土排放标准》)被国家环保部原则通过,预计不久将作为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第一个单独针对稀土工业的国标,也是世界上首例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从智能手机到风力涡轮,从导弹到混合动力车,稀土都是关键原料。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业却深陷污染原罪。内蒙古包头、四川冕宁、江西赣州等我国稀土主产地,山川易色、水土恶化已然持续多年。

  此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国标,要求“从环保方面促进稀土工业的升级换代,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无序竞争”。如若施行,将对中国稀土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这副稀土工业的“绿枷锁”是如何出炉的?会带来哪些影响?其执行会遇到哪些困难?南方周末就此采访了《稀土排放标准》起草人、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宗子就与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

  南方周末:《稀土排放标准》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宗子就:目前世界上百分之九十多的初级稀土产品都是由中国生产的,但中国稀土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以往我国稀土行业参考的是一些通用于各个行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有些方面控制比较松。稀土生产不能再仅仅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序、有节制地开采,让一些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张安文:现在我国一方面调整出口配额,另一方面加紧整治环境。此外,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期,从原来集约化程度不高变为集约化程度较高,从过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到这几年逐渐治理,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

  南方周末:中国稀土工业在污染物排放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宗子就:稀土从采矿、选矿到冶炼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以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池浸开采工艺为例,年产一万吨稀土氧化物,将破坏地表植被100平方公里左右。目前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的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小稀土冶炼厂根本没有环保治理设施。如果以即将公布的排放国标来衡量,90%的稀土冶炼企业都不达标。

  张安文:从稀土冶炼工厂的分布来看,四川的冶炼厂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周边,相当于长江中上游,包头地区是在黄河中游,江西是在东江上游,这些都是重要的水源地。而我们企业在水污染物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

  南方周末:《稀土排放标准》如若正式颁布实施,会在哪些方面对我国稀土企业带来较大冲击?

  宗子就:首要就是稀土生产会得到规范。我们对氮氧化物、放射物的排放指标做了比较严的控制,要求企业在环保方面有更大的投入,生产成本要增加,一些落后的产能会淘汰,我个人认为现有稀土生产企业应该淘汰90%以上。

  南方周末:要还上这些环境欠账,企业生产成本必然要加大,具体付出的成本有多大?

  宗子就:有一个初步的估算,如果将我国的稀土产品产量控制在15万吨左右为基础,全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新建企业限值,估计需投资15亿元,年运行费用约2.8亿元。全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本标准新建企业限值,估计需投资2亿元,年运行费用约3000万元。每吨产品的成本要增加1000元-1500元。这个环保投入我们国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南方周末:针对即将正式实施的《稀土排放标准》,中国稀土行业的反映如何?我们是否可以预期,在短期内,中国稀土行业的环境表现即会有一个较大改观?

  宗子就:国家环保部、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都希望尽快出台这样的标准,但《稀土排放标准》的实施,将要求企业的生产工艺更新换代,发展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新工艺,这势必会加大环保投入。一些小企业反映标准偏严,但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是欢迎的。整合削减小企业,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壮大。我认为标准实施后,三五年内,中国稀土工业的环境表现会有一个根本的改观。

张安文:这个标准是强制的而不是随意的,一旦公布,必须执行。你要生存,就必须达标,不达标就关门。《稀土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后,稀土企业还有一年半到两年的缓冲期,但两年之后就必须彻底执行,因此缓冲期内要赶快整改,尽快达标。刚开始企业的反映都是认为太严,达不到,但现在确实有些企业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了新的标准。

12、北京地铁部分站点未安装减震设施造成扰民

来源:南方周末 2011年01月28日吕宗恕 实习生 王淏童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p/2011-01-28/134921891050.shtml

  不安静的地铁,舍了谁为了谁?

  地铁噪音、振动问题正在成为地铁建设大潮中的突出问题。如果现在各个城市不把减振降噪纳入地铁轨道建设长远规划,将来对之改造的成本会是天文数字,而且会影响正常运营。

  生活在地铁噪音中的人

  家具摆件开始“颤动”,“严重时,能听到玻璃窗抖动的声音”,跟抖动结伴而来的,是一种声音,一种低闷的噪音。

  千万不要以为地震了,那是地下正有一趟列车经过。

  从今年元旦开始,每天早上5点30分起,每隔几分钟,北京地铁大兴线高米店北站附近的青岛嘉园的业主们,就不得不忍受这种规律性的噪音。

  大兴线是北京一条南北走向的城郊地铁,也是北京4号线地铁向南的延长线。未建成大兴线时,不少业主曾为自己购得低密度的青岛嘉园住房而引以为豪,而今,“我们每晚睡觉跟枕在铁轨上没两样”。

  因不堪噪音,家住青岛嘉园4号楼2门101的赵永凤带着即将高考的女儿搬离了小区。65岁的张益志发现,每在地铁开过之时,心脏就开始隐隐作痛。

  受冲击的还有青岛嘉园小区建筑。张益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就在大兴线开通的当天,他路经6号楼时,发现自家二楼外墙装饰砖凸起,接到报告后物业迅速拉起了警戒线,并告示“墙砖脱落,请勿靠近”。

  事实上,早在北京修建第一条地铁,“地铁扰民”就开始存在了。1989年,修建地铁西单站后,有干部即向地铁运营方反映家中茶几上的杯子在地铁经过时移动了19厘米。

  近10年后,2008年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后,天通苑西三区北部的居民站在小区塔楼里就能听到地铁开过产生的巨大噪音,即使关闭门窗也没效果。

  抗议、请愿,甚至起诉,业主们不断与地铁抗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郝如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仅北京就有近50万人生活在距离轨道不足50米的两侧,每年因振动噪音引发的申诉事件呈上升趋势。

  自大兴线通车之日起,青岛嘉园靠近线路的居民就开始走上维权之路。他们在小区外悬挂抗议地铁扰民的标语横幅,到区市政府或地铁公司请愿。2011年1月17日上午,青岛嘉园34名业主代表统一着装,向北京市政府请愿,要求政府出面解决地铁噪音振动扰民问题。

  失效的“预警”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曾就地铁噪音振动扰民问题多次作过批示,要求各方设法解决,尤其青岛嘉园业主代表新近请愿之后,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解决。

  1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部门组织地铁大兴线有关设计、运营、环保等单位与多家媒体进行了沟通,但仍未打消居民以及媒体的疑虑。

  据知情专家介绍,按照环评要求,紧挨青岛嘉园的大兴线高米店北站上下行轨道均应铺设能降噪减振的梯形轨枕减振道床,但为了节省预算建设施工方只在上行采取了200米左右的减振措施,下行还是铺设的普通道床。因此减振降噪效果有了折扣。地铁建设每公里造价七至八亿元,增加200米减振措施也就是不到100万。但后期造成的民怨却是很难用经济手段弥补。

  据了解,防振降噪技术集中出现在地铁建设加速的2000年之后。技术最好的是德国,但造价高出国产近三倍。所以少有引用。目前,采用最多的梯形轨枕,能有效防振降噪7至15分贝。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7日出具的《关于轨道交通大兴线青岛嘉园振动扰民问题的情况说明》显示,经建设方的检测单位对区间隧道内的普通轨道与减振轨道比对测试,该区间梯形轨枕的减振性能约10分贝,满足设计减振指标要求。也就意味着,如果该区间设置段落未采用梯形轨枕的话,减振指标将超标。

  另一文件进一步显示,原线路应选在南北走向的兴华大街中央,但因避让新凤河桥既有桥桩,于2007年6月-7月与大兴规划分局及建管公司共同研究确定改线。

  记者发现,规划线路时事先已将青岛嘉园视为振动敏感点,开工之前的环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敞开段和地下段埋深较浅路段振动影响尤为严重,部分路段将有所超标,建议建设、设计部门根据超标量的大小、敏感点规模及敏感点周边环境特征,并结合地区规划考虑降噪减振措施”。按照建设部2003年发布的《地铁设计规范》,对于建成区,地下线路应远离振动敏感区域和重要敏感建筑等环境保护目标。

  这一切预警并未起到作用。建成的大兴线路中线与青岛嘉园居民楼最近距离只有12.5米,此外,该区段位于地下14米,一般来说地铁开凿越深,振动影响越小,譬如平壤地铁平均深达百米。加之未按要求铺设减振轨道,青岛嘉园噪音振动问题自然愈发严重。

  有专家估算,按目前造价概算,如果将青岛嘉园地下少铺设了200米梯形轨枕(造价约100万元)实施改造以达到减振降噪效果,至少需要20倍投入。截至发稿时,本报仍未收到北京市交委等相关部门的答复。

  爱也地铁,恨也地铁

  对于一个1900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发展公共交通,尤其地铁,似乎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就在青岛嘉园业主代表请愿的当天,北京市官方公开表示,此前制定的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有调整,站点最近也在加密,加密线路全部在五环,甚至四环以里。届时北京轨道交通将达到19条,运营总里程将超过660公里。

  地铁站点未加密前,DISCOVERY探索频道就曾在《建筑奇观——北京地铁系统》中称北京地铁是全球最大的地铁系统,工程考验也将前所未有。按照早前规划,北京地铁6号线、8号线延长线等将下穿老城区,如果规划站点再次加密,地面建筑安全和居民生活也将受到影响和威胁。

  目前,全国已有33个城市规划地铁,28个城市已获批。与世界大多数城市“先轨道后城市”发展模式相比,中国恰恰相反。显然,在城市建成区重新布局轨道显得格外艰难。

  工学博士出身的铁道科学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宁说,“尽管在规划层面上存在无法规避的选线问题,但我们的规划如果认真考虑,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扰民问题。”然而,现实总有难如人意之地。

  建于1999年的北京城铁13号线全线通车后,因没有隔音屏障,多次被投诉噪音扰民。地铁八通线亦有投诉案例。

  不止北京,上海地铁也出现扰民问题。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号线通车后,每有地铁列车开来,凤阳路上的老宅住户家碗柜里的碗碟便开始抖动,列车经过时,抖动最烈,瓷器彼此碰撞,铃铃作响,直至列车驶过。

  广州地铁一号线长寿路站到中山七路站的隧道线路上有一座9层住宅楼,每当列车经过时,楼内居民仍感振动与噪音,晚上尤为明显。

  深圳地铁二号线东延线侨香路站工程被指距离居民楼过近。

  不过记者发现,上述三地案例,最终地铁方给予几乎一致的结论:环评不超标,不会对居民造成危害。

  何时能见地铁噪音法?

  和全国大多数深受地铁噪音、振动困扰的居民获得的答复一样,北京市劳保局为青岛嘉园业主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监测数据满足城市环境振动标准的要求”。

  之所以如此尴尬,孙宁解释说,源于标准与人们的感觉存在差异,需不断完善现行标准。目前除上海拥有自定的标准外,国内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国标,但标准却是依据1988年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和1993年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照可以发现,中国十多年前的噪声标准比日本在1976年制定的标准高出5分贝。日本已经五次修改了此项标准,最近一次是2001年,而中国一次也没有。

  科学研究表明,噪音可致听力损失、耳鸣、头痛、平衡障碍,而间接性影响会引起人的身体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失调或异常。正因如此,交通振动所引起的振动公害已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

  专家表示,要减少地铁扰民,除应提高标准外,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依照目前技术,地铁防振降噪完全可控,只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建设,就不应该出现类似青岛嘉园的问题。“一旦地铁规划不合理不科学,未来将有更多人为此埋单。”

  一位参与地铁规划的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在北京13号地铁线选线之初,设计人员仅凭地图规划线路,最后出现图样与现实不符有27处之多。

  “我们当然不可能一个错误不犯,但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跟设计员说,没坐过地铁,那怎么去设计地铁站点?”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最近就轨道交通站点设计提出如上要求。“如果现在各个城市大量正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轨道里程都不把减振降噪纳入长远规划,将来对之改造的成本会是个天文数字,而且会影响正常运营。”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曾在一份提案中这样写道。2007年底,北京地铁5号线立水桥北站至天通苑北站补装了1.5公里装隔音设备,总耗资就超过500万元。

  去年,有全国人大代表向国务院建言,建议国家发改委主管轨道规划审批部门牵头,设立轨道交通噪音治理办公室,并聘请专家组尽快召集各地轨道建设部门紧急对在建或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进行集中普查,限期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减振降噪全线提高。不过,建言至今杳无音讯。 (刘长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1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面临难题

来源:中外对话2011年01月28日董振国 张桂林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1029.htm

中国为推动西部发展作出了新的努力,但在紧锣密鼓的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仍然被忽略。

中国旨在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西部大开发”已有10年。今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将进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四川、广西、重庆等西南地区调研发现,一些制约西部发展的老问题,如交通障碍、产业结构和聚集度、生态环境保护等,仍未得到根本破解。

出海通道舍近求远

中国西部地区的落后,除历史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不利的区位条件,缺乏东部沿海那样便捷的出海优势。例如重庆,在招商引资时,外商认为在沿海城市出口物流成本低很多,从重庆外出要多几千公里路,所以宁愿在沿海建厂。一些技术含量低、物流量大的企业在这方面的考虑尤为突出。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南各省区一直在为打造出海出境大通道努力。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目前正着力打造“泛北部湾合作”、“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四川省则定位于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正在强化成都铁路枢纽地位和功能,全面打通东西南北出川铁路大通道。云南省明确了新十年的新发展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然而,前述西南地区的构想在实施过程中均遇到一系列困难。广西打造的北部湾港,近年发展迅速,但进出口货物量仍少。西南地区将广西沿海作为出海通道,本比取道广东、上海近很多,但据调查,目前仍很少有这样的选择,反而舍近求远。如四川、重庆的大多数企业选择上海作为出海通道,主要依托沿长江的优势,水运成本低。

产业结构逆向调整

目前西部多数省份主导产业仍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水电开发等领域。由于主导产业单一,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快速扩张,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甚至呈现逆向调整态势。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采掘和原料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逐步扩大,产业结构低级化趋势愈发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比2000年还下降3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了7.8个百分点。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西部地区如果仅仅盯着资源优势,一味追逐开采加工项目,忽略了旅游、特色文化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就很难走上多元化开发路径。”西部将会掀起新一轮的资源开采、开发高潮,产业结构逆调整的趋势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可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新兴产业污染隐忧

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竞相承接来自东部沿海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光伏产品制造乃至大化工等所谓高科技、资本密集型项目,但并未充分认识到潜藏的环境隐患。甚至一些生态敏感区也以引进新兴产业为名,随意放宽环保准入门槛,带来新的污染隐忧。以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为例,四川省正打造“成都-乐山-绵阳硅产业带”,其中乐山的多晶硅产能达到7500吨,预计到2013年,以万吨多晶硅为核心的硅材料及综合利用销售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各地招商部门都以招到这类“新兴产业”而自豪,但却忽视了它的污染问题。多晶硅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兆瓦,同时还将产生8倍于它的四氯化硅,这是一种高污染有毒液体,且再利用成本昂贵,目前中国多数企业未安装或未完全安装相关的回收设备,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电子信息制造业也是近年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目前,四川、重庆和西安三地的IT产值均超过千亿元,其中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如四川省遂宁市近年引进近百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电路板制造企业,形成占地达4000多亩的电子园。这些企业的污染状况如何,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太多重视。西部地区竞相布局大化工项目,带来的环境隐患也不可忽视。去年4月,中石油四川石化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项目在四川沱江边的彭州上马,这个基地位于成都上风上水方向,距离彭州市区仅5公里,距成都市区也只有39公里。在生态环境极其敏感的三峡库区,由德国巴斯夫投资的全球最大MDI生产基地即将落户重庆长寿区,由于中间环节包括40万吨硝基苯生产装置和30万吨苯胺生产装置,也引起了较大争议。

14、借水岂是治本之策?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1-01-28  钱夙伟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101/t20110127_692217.html

     “钱塘江水质告急,达不到作为饮用水水源标准”,“嘉兴各县市区水源地遭到破坏,需要向千岛湖借水。”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政协会议上,来自杭州、嘉兴多个城市的政协委员都提议向千岛湖借水。

  杭州、嘉兴与湖州,并称杭嘉湖平原,这里雨量充沛、河网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钱塘江被誉为浙江的母亲河,是杭州等城市用水的大水缸。而嘉兴与湖州更是水网密布,并且都傍着八百里太湖,然而现在却都陷入借水的窘境。事实上,处于东西苕溪交汇处的湖州,其水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却也已经从几十公里外的一座水库引水。

  不仅仅是在浙江省,近些年来,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也陆续出现了借水的现象。如上海以及苏南地区的大中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被称为“郑州大水缸”的西流湖逐渐失去自净能力成为了臭湖,位于中原的郑州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威胁。

  应对水污染,目前被大量使用的应急办法是借水,其实,所谓的借,也只是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能还。而且,随着污染区域的不断扩大,借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借水的距离势必会越来越远。而且,如果大家都从尚未被污染的地区借水,清洁水源地何以堪此重负?借水超过一定的量,将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终必然会断绝水源。

  更何况,即使借水,也难以彻底解决一个地区的用水问题。如解决了城市的用水,乡村怎么办?其实,缺水和水污染的矛盾,现在乡村更为突出。乡村的脏乱差随处可见,村民环境意识普遍淡薄,如不能尽快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更可能导致水危机蔓延和加剧。

当然,对于水源告急的地区,缺的只是好水,污水却会越来越多。水乡本是大自然的恩赐,好水变成污水却是当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结果。近水不保,远水必忧,如果不及时治理,目前有限的清洁水源又能维持多久?窃以为,当环境危机迫近,根本的办法还是切实治理和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园。否则,虽然经济蓬勃发展,但生命之水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可持续发展?

15、中国低碳之路后劲缺乏

来源:金融时报2011年01月28日 易鹏

http://green.news.qq.com/a/20110128/001098.htm

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国政府所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经过3年的试点仍然是空谷回音难见佳绩。低碳试点为何难以战略齐飞?来势汹汹的两型社会试验,实际上并没有触及出“两型”真正的灵魂,两型社会试验依旧是形似而神不似,中国的低碳之路,除了勉强达成分解指标的数字游戏外,后劲缺乏。

中国的两型社会试验,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国资源节约、低碳发展的未来之路,承担着“碳”路者的角色。湖南的长株潭和湖北武汉城市圈就是中国政府三年前选定的探路者。2007年以上城市和地区,作为中国进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样本城市开始求变。

数字的背后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三年过去了。40年一遇的暴雪再次袭击了湖南。而就在三年前,包括湖南在内的整个南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罕见的冰冻雨雪的灾害之中损失惨重。老天爷一再变脸,导致这种极端天气高频率出现的原因,就是高碳的排放。

求解中国的“碳路”——作为一个小阶段,回过头来看试验区,有喜有悲。喜的是,两型社会试验确实取得一些成绩,比如长株潭试验区就进行了一些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先后编制了1个改革总体方案和10个专项改革方案、1个区域规划和16个专项规划,以及5区18片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坪塘、竹阜港、清水塘这些高能耗地区实行了大力度关停并转的节能减排。也对大河西、天易、云龙等五大示范区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但是对于承载资源节约为主要目标的两型社会试验区而已,必须要对最核心的指标予以量化解读。目前最有含金量的数据就是万元GDP能耗。尽管到2010年底,长株潭试验区的长沙、株洲、湘潭乃至整个湖南完成了中国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但对这个完成的任务进行全面解读的时候,也许就能够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试验的成果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首先,从湖南省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省各市州单位GDP能耗指标公报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试验两年后,长株潭试验区龙头的长沙下降幅度是4.53%,高于于湖南省下降5.1% 水平,乃至为了避免尴尬,只好笼统的用:2009年长株潭试验区带动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5.1%,作为对外口径。而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排名上,湖南这个拥有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省份竟然排名在全国第19名。而就在这三年,由于长沙GDP从2190亿增长到4500亿,即使完成了减排20%的目标,按照2010年长沙能耗0.82吨标准煤/万元GDP来计算,长沙的能耗总量已经达到了0.36亿吨标准煤。三年能耗总量和增加了近80%,碳排放量自然也是大幅增加。这是国际社会上希望控制碳排放的力量,不能舒心接受的。

其次,万元GDP的能耗计算公式中,它的分子是能耗,分母是GDP,意味着一旦GDP这个分母做大的话,即使能耗上升,其数据也会下降。而在两型社会试验期间,长沙的GDP有两次非正常因素的增长,直接导致了长沙在十一五期间从1519亿的GDP神速的增长到4500亿。到2010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7,先后超越了长春、哈尔滨、石家庄、郑州、济南这5个省会城市。第一是通过第二次经济普查,让2008年的长沙GDP从3000亿上升到3300亿,额外增加了300亿。这300亿是前些年共同积累下来的底子。第二个是在2008年,长沙只用了15.1%的GDP增速,就让长沙的GDP从2190亿增加到3000亿,其中有统计口径的变化,将湖南别的区域的经济总量纳入到了长沙的口径中。这就使得长沙在2010年万元GDP能耗达到0.82吨,成为为中部省会城市最低。如果剔除这些GDP分母非正常因素的增加,长沙的万元GDP能耗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看了。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