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一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1-21

 

一月二十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民间环保:

1、搜狐绿色:    致两会代表:请为长江鱼类留住最后的家园

http://green.sohu.com/20110121/n279012202.shtml

 

专题报道:

2、东方网:     36家中国环保组织声讨苹果:指其无视劳工权益

http://news.qq.com/a/20110121/000808.htm

3、国际金融报:   苹果有"毒"? 大陆代工厂污染问题继续发酵

http://env.people.com.cn/GB/13786219.html

4、北京青年报:   36家环保组织指iPhone生产中使用有毒溶剂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1_01/21/4381163_0.shtml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连续报道:

5、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六――亚马孙与松鼠猴相遇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0372.html

 

环境资讯:

6、新浪科技:    WWF洞庭湖调查发现江豚生存环境仍面临严重威胁

http://tech.sina.com.cn/d/2011-01-21/15135118601.shtml

7、国际在线:    世界气象组织称2010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20/233921849115.shtml

 

地方信息:

8、海口网:     海南高院成立全国高院首个环境保护审判庭

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1-01/21/content_191394.htm?node=106

9、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24家企业买下146吨二氧化硫排放权

http://env.people.com.cn/GB/13785629.html

10、四川新闻网:   四川空中云水资源比江河还多,将开发空中水库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101/t20110121_327612.html

 

人与自然:

11、新华网:     专家推断西藏藏羚羊数量已近20万只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21/c_121008494.htm

 

地球故事:

12、中国新闻网:   艺术家收集各国海滩垃圾建造旅馆倡导环保(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21/101121852341.shtml

 

深度报道:

13、外滩画报:    两个纺织专业镇的环境调查:牛仔裤的生态污染

http://money.msn.com.cn/internal/20110121/09411190490.shtml

 

环境评论:

14、南方都市报:   环境公益诉讼亟待政府和民间联动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410/ae525a.html

15、红网:      空气质量应成为“幸福菜单”的“菜谱”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1_01/21/4390631_0.shtml

16、绿家园志愿者博客: 欢迎参加2011年1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94be70100oce1.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致两会代表:请为长江鱼类留住最后的家园

来源:搜狐绿色 2011-01-21

http://green.sohu.com/20110121/n279012202.shtml

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即将失去家园

  ——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我们是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为自觉的行动。请原谅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你们反映有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改边界的紧急事项。

  2011年1月10日至21日,环境保护部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调整”进行公示。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此次调整将把保护区范围缩小1460.4公顷,合为14,604,000平方米。调整后重庆辖区内范围将被缩小,将松溉镇至马桑溪大桥水域调整为非保护区水域,调出长度22.50公里;将石门镇至地维大桥由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长度73.30公里。一旦调整方案获得通过,会对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致命的打击,导致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绝境。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了!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名为“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于2000年4月建立。其建立是为了补救因水电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产卵场。2005年,为了给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即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水电站让路,该保护区的边界被迫做出调整,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的这次调整,被称为“掐掉了保护区的头”。国家领导人对此曾有过批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更名一定要慎重,这次调整后就不要再动了。言犹在耳!

  但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和震惊的是:2010年11月16—19日,在国家环保部召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修改的申请方案竟然被专家评委们全票通过了。

  目前,环保部就该自然保护区边界调整所公示的材料只有保护区边界调整前后的两张规划图,甚至没有任何针对地图的简单说明,更没有公示调整保护区边界的申报书、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修改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简本,以及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针对本次调整的会议纪要和评审意见。如此公示,实可谓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公众无法从公示材料中了解行政机关的决策依据,公众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长期关注长江生态保护的环境保护组织,我们对此事有三点看法,提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给予关注:

  1.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边界一再被修改,对日后国家级保护区的边界调整有潜在的“示坏”作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经过多学科专家组长期的现场调研和一系列的论证,以及多部委的审批。这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是中国长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对全人类、对地球家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之体现。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至今,短短不到11年的时间,已经进行过一次调整,目前又要进行第二次调整,如果此次调整再获批准,那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独特的生态价值如何得到保障?中国科学界论证和建立保护区的严肃性和严谨性也值得怀疑。

  2.自然保护区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经济发展让路,也与最新的中央精神不符。

  2010年5月18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要求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要禁止开发。

  而此次“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范围,恰和重庆市拟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重合,让人不由得想到此次保护区范围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小南海水电站修建让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曾于2008年3月在中科院学术期刊《长江流域与环境》上发表文章,指出“小南海江段是关系到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的至关重要的‘生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这样的‘生态通道’也是修建鱼道或其他任何过鱼设施所不能取代的”。

  3.“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调整的审批过程完全没有体现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原则。

  中国本土的多家环保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修改的问题,2010年,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向评审委员会委员发出公开呼吁信,请求他们做出对历史负责任的决定,并向环保部提出召开听证会的申请。但是,环保组织在这件事上表达的严肃关切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2010年11月的评审会之前及期间,环保组织没有得到任何通知,在大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评审委员会已经走完本应体现一定程度的公开、透明原则并吸纳一定程度的公众参与的程序。

  发展经济不应该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中国的保护区既是发展和富裕起来的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种质、基因宝库,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恳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改边界的决策过程:

  1. 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停止目前重庆市综合发展规划中有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修改的审批过程,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案,或者重新设计审批的过程,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召开公众听证,听取更广泛的公众意见,审慎决策。

  2. 重视环保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公开的原则。正如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设立在环保部的国家级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评审委员会承担着国务院赋予的重要职责。应该严格遵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程序,防止不合理的调整对保护区的功能造成损害。”公众参与的切实落实,是保证评审委员会机制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补充,从目前的情况看,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感谢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百忙之中关注此事,并祝你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自然之友

  zhangboju@fonchina.org

  2011年1月20日

2、36家中国环保组织声讨苹果:指其无视劳工权益

来源:东方网2011年01月21日

http://news.qq.com/a/20110121/000808.htm

“无论苹果产品是哪里生产,苹果承诺确保最高标准的社会责任。”这是苹果对于供应商社会责任的解释。然而,一份行业调查报告却描述了另外一番一景象。

昨日,一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IT行业重金属污染报告(下称“调查报告”)出炉,矛头直指美国苹果公司。这份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和自然之友三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发起、涉及36家环保组织的调查报告称,外表时尚靓丽的苹果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污染、侵犯和毒害,生产苹果产品的员工遭受着有毒化学品的侵害,劳工权益无法保证。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称:“苹果的行为与其他大品牌不同,他们(苹果)似乎非常自满,毫无反应。”

英国金融时报昨日援引苹果发言人史蒂夫道林(Steve Dowling)的话称,苹果在调查供应商和业务供应链的其他部分方面拥有严格的审计程序,这包括审计其供应商的供应商。

报告还附了一封苹果供应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多名中毒员工,2011年1月1日写给苹果总裁乔布斯的信件,信中称“为苹果公司付出汗水的员工……却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空气中含有严重超过国家标准的正己烷化学成分5倍,却让三千多名员工用肺来过滤”;“您不曾体会中毒员工的痛苦,您是否该为您选择的代工企业去负责任呢”。

调查源自苹果“躲闪”

这份报告共引述了涉及8家公司的11个案例,时间跨度从2008年到2010年。调查报告称,在供应链职业安全、供应链环境保护和供应链劳工权益和尊严方面,苹果的承诺和表现存在巨大落差。

马军告诉早报记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34家环保组织对包括苹果在内的29个IT品牌进行了多轮调查,先后发布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期报告,但在长达9个月的项目进程中,苹果一直在对其前度的调查躲躲闪闪。

 “当时只有苹果没有回应我们的报告,其他企业或多或少对我们的调查进行了回应,于是我们准备调查苹果。”马军说道。

在苹果官网上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有这样一句话:苹果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

2010年的富士康员工跳楼案真正将苹果推入舆论漩涡。当时有一名苹果用户给苹果总裁乔布斯写邮件,呼吁其关注富士康自杀事件,并称,“史蒂夫,苹果能够做得更好。”乔布斯则回应道,虽然每一起自杀都是悲剧,但富士康的自杀率明显低于中国平均数量,而苹果也在盯这个问题。之后又有用户质疑乔布斯有关“苹果也在盯这个问题”的理解,乔布斯信心满满地说,“你该教育你自己,我们比这个星球上任何其他公司做得都多。”

显然,在苹果教主乔布斯的眼中,苹果从产品到供应每一个环节,都是最优秀的。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3、苹果有"毒"? 大陆代工厂污染问题继续发酵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11年01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786219.html

  截至昨天,苹果公司对于其设备零部件供应工厂污染和工人健康问题仍未对受害者作出赔偿,36家中国环保组织昨日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苹果公司在上述问题上“打太极”的态度。

  报告透露,苏州联建科技(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苏州的子公司)部分中毒员工曾致信苹果CEO,痛斥苹果代工厂对其健康造成的伤害,并希望苹果严格监管代工厂,为中毒工人争取应有的赔偿,但苹果高层并未重视此事。

  据记者了解,胜华科技是苹果触摸屏的重要供应商,而苏州联建科技是苹果在大陆代工触摸屏的主要厂商。

  报告指出,在2009年发生的这起事件中,49名联建科技员工被送往医院,诊断出化学清洁剂正己烷中毒,事件发生后,约百名中毒工人大多选择离职,离开的工人需要签署一份协议书,之后发生什么都与公司无关。

  注册地在北京的公益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昨天发布的一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中披露,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原本使用酒精擦拭显示屏。但是2008年8月联建公司突然要求员工用正己烷取代酒精让员工们擦拭手机显示屏。

  据了解,正己烷挥发速度明显快于酒精,但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1月19日,苹果201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如约而至,在截至去年12月25日的第一财季,公司盈利60亿美元,即每股盈利6.43美元,同比增加78%,高于之前市场预期的每股盈利5.41美元。

  但苹果公司漂亮的财报背后却掩盖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指出,iPhone4在美国发布,但它却是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作为世界IT产品加工业的中心,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在付出代价,特别是PCB和电池电源生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损害尤其严重。

苹果公司在《2010年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中也坦承,约有54%的代工厂让员工超时工作,24%则是支付薪资少于苹果规定的最低额,另外还有37%的工厂未能遵守苹果制订的反歧视规范,有三家工厂甚至有雇用未成年员工的状况。

4、36家环保组织指iPhone生产中使用有毒溶剂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1年01月21日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1_01/21/4381163_0.shtml

昨天下午,国内36家环境保护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联合指责苹果公司,称苹果公司的多家“疑似”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员工使用有毒化学溶剂“正己烷”清洗iPhone显示屏、LOGO标识,致使多名员工中毒、致残。会议上,主办方出示了相关证据。

36家环境非政府组织包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环友科技、自然之友等。昨天下午在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作为代表,介绍了相关情况。马军说,根据他和其他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共同调查,从2008年4月开始,苹果公司的疑似供应商苏州联建公司在生产苹果手机iPhone的过程中,使用“正己烷”擦拭iPhone手机的显示屏,而此前一直是使用酒精擦拭。马军介绍,“正己烷”是一种有毒的化学溶剂,通常在一两秒内就能挥发,而酒精需要10多秒,使用“正己烷”生产效率更高。马军说,他和同事们采访了苏州联建公司的4名员工,这些员工均出现“正己烷”中毒。马军说,苏州联建公司有49名或者更多的员工,因为擦拭iPhone手机显示屏时使用“正己烷”而中毒。

除了苏州联建公司,马军说,他和同事在苹果公司的疑似供应商运恒五金公司采访的5名员工表示,他们的工作是用“正己烷”擦拭iPhone手机的LOGO标识,并因此中毒。马军说,根据他们的调查运恒五金公司有近百名员工因此中毒、辞职。昨天的会议播放的视频中,一些中毒员工讲述了他们在工作中,使用“正己烷”擦拭苹果公司产品并因此中毒的经历。马军说,虽然很多公开的资料表明,上述出现问题的公司就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但由于苹果公司方面拒绝正面回应,他们至今只能称其为“疑似供货商”。

马军说,36家环保组织并非是要针对苹果公司。他解释说,从2009年他们就开始了以“绿色选择”为名的IT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涉及的知名企业包括GE、耐克、联合利华等。2010年4月开始,36家环保组织向29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出信件,指出其生产中的环保方面的问题。马军说,至今28家企业已经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回复、整改,唯独苹果公司以“不透露供应链信息”为由,拒绝正面回应。

36家环保组织呼吁苹果公司,正视供应链监管漏洞,回应此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多年来从事环境方面的法律研究。竺效认为,36家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值得肯定,如果能提供出更加清晰的证据链,尤其是以某几位工人的个体为例证明,则会更加有力。

5、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六――亚马孙与松鼠猴相遇

文图 汪永晨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view/90372.html

2011年1月14日早上五点半,我又参加了亚马孙鸟类调查。早上的亚马孙有太多的未知,也就更让人有很多期待。生活中有了期待,生活便充满了希望。

亚马孙早晨天水一色的蓝

水中小花园

水中是亚马孙豚

今天早上的亚马孙,除了可看天、看水、看鸟、看豚,也可听。这里也是一个声音非常丰富的世界。

昨天我们一直希望在陆地样带调查中看到红吼猴,可是没有看到。今天我一坐上小船,红吼猴的叫声就不绝于耳。真像是耳边有风声在吼。显然,这种大猴子就在我们附近的雨林中。只是林深叶茂我们看不到它们,也不知它们对我们这些外来客是怎么看的呢。

住着红吼猴的林子

雨林中的“雨”

神秘就在这林中

亚马孙是鸟的王国,这里栖息着数千种鸟类,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色彩斑斓,习性奇异。

全世界约有600种蜂鸟,其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南美热带雨林。不知是哪位自然学家赋予这些小精灵这么恰如其分的名字,小型的蜂鸟真的微缩得象只蜜蜂,悬飞时翅膀发出嗡嗡的蜂鸣。另外,蜂鸟无与伦比的“绝技”是它们既能向前后左右飞,又能在空中悬停。它们这种超群本领得益于其特殊的肌肉组织和翅膀结构:蜂鸟胸肌相对大小为鸟类之冠,振动翅膀能力很强;而且一般的鸟只能运动翅膀近端的肌肉却不能操纵其远端部分,但在蜂鸟则是二者兼用。

蜂鸟家族的成员大都披着漂亮的羽毛,在阳光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泽。有的蜂鸟拖着长长的尾巴,悬飞时尾羽不停地划着圈儿;还有的颌下嵌着羽毛,好似扎着飘逸的彩带。不过要想拍到它们可不那么容易。做为广播记者,我录下了它们那强有的力振动翅膀的声音,拍的一张色彩足够斑斓可是并不清楚的它们,就不好意思放在这了。

记录中的对照

松鼠猴

小贝贝

张望中

就在我还听着辛迪亚给我介绍着热带雨林中的各种鸟时,这群小松鼠猴突然闯入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小船停在了这片林子旁,相机啪啪地响着,拍着。在这群猴子的天地中,它们上窜下跳,悠着树枝,挂着树杆,躲在叶后好不热闹。可是不一会儿,就一个一个地又蹦出了我们的视线。进到雨林深处去了。

在亚马孙的热带雨林中,让人感受着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虽然看到了,也拍到了雨林中的猴子们,可我还是努力地睁大眼睛,多想把耳边叫的山响的红吼猴也拍到呀。

据记载,吼猴是拉丁美洲丛林中最有趣的一种猿猴。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卷尾猴科。它体长0.9米,像狗那么大,加上一米多长的尾巴,在南美猴类中,可算是最大的代表了。这种猴的身上披有浓密的毛,多为褐红色,且能随着太阳光线的强弱和投射角度不同,变幻出从金绿到紫红等各种色彩,十分美丽。

最引人注目的是吼猴的巨大吼声。这种猴子的舌骨特别大,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回音器。每当它需要发出各种不同性质的传呼信号时,它就以异常巨大的吼声,不停息地响彻于森林树冠之上,有时十几只在一起,用它们特有的“大嗓门” ,发出巨声,咆哮呼号,震撼四野,这吼声可在一点五公里以外都能清楚地听到。吼猴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可以说这两天在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我们可真是领教了这种猴子的叫声之响彻云霄,震撼四野。

密林深处响着红吼猴的叫声

飞翔

林子里的水中

吼猴的吼叫是发生在什么时候?我在网上找了半天发现至今说法莫衷一是。一种说法认为它在激动的时候才吼叫;另一种认为是,每到夜晚,它们就会开这种震耳欲聋的“音乐会” ;还有一种说法是发生在旭日东升的时候。而这几种时间段的吼声我们都听到了。

吼猴有一根细长而能卷曲的尾巴,以适应它们的树栖生活,吼猴的食性较杂,果子、树叶,都是它们爱吃美肴。每只吼猴一天能进食三磅半。

吼猴多分族而居,每族包括三只成年雄猴、三只母猴、三只仍吸乳的幼猴和四只未成年的小猴。家族中的雌猴为雄猴共有,雄猴操持全族的领导权和防卫责任。幼猴与父母一直同栖息到性成熟之前。逾此即被本族逐出。当它们还未加入新族前,先要渡过一段“光棍” 生活,每天独栖林中。

因为热带雨林食物充足,所以吼猴的领地比较小,只有40~50公顷。吼猴也同其它猴类一样,都有自己的领地。吼猴同类间相处融洽。如果有敌害或异族走近它的领地,雄猴便以齐声吼叫或其它行动将侵犯者赶走。它们的团结性和斗争性,在悬猴科中堪称第一。吼猴也有一个众多族别。据不完全统计,美洲森林中共有吼猴五一六种,最著名的有:红吼猴、熊吼猴、披肩吼猴等。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领地。边界上有两只吼猴守卫,通过吼叫相互警告对方,不得擅自越过边界。一旦两组相邻的吼猴遭遇在领域的分界处,便会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吼战”,而胜利往往属于吼声响和吼叫时间长的一方。吼猴的这种策略,显然比其他用爪牙争斗的动物文明多了。它以仪式化的战斗取代了直接的肉体冲突,会降低种群内部的损耗,减少受伤或死亡。

有意思的是,吼猴是全素食者,各种各样的树叶、果实、坚里和种子它都吃。吼猴每天要花三到四小时进食。它常常用尾巴倒悬在树上,直接用嘴啃食树枝上的叶子和果实,或者用尾巴将食物拉过来而不是用前肢采摘。森林里的树叶大多包含有生物碱和毒素,吼猴有很好的辨别能力,总是挑选树叶中含毒量最小的部分,如叶柄、嫩叶和成熟了的果实来吃。吼猴栖息在树上,从不轻易下树,即使是口渴时,也只是添些潮湿的树叶来解渴。

有人说,吼猴是地球上吼得最响的动物之一。

麝雉

逆光中的麝雉

亚马孙豚

今天早上,我们从空中数到的金刚鹦鹉有164只,比第一天记录在案的64整整多了100只之多。不过昨天下午另一组监测的数据是354只。船上以往的记录是352只。为此,首席科学家理查德还开了一瓶上好的白葡萄酒庆贺。

要不是说早上的亚马孙是神秘的,是充满期待的。这两头亚马豚,也是我们在数天上一会儿飞过来的一群,一会儿飞过来的成双成对的金刚鹦鹉时,从我们身边的河中出现的。虽然没有像前前天拍到的它们跳出水面的那一刻,但看清楚它们那优美的身体曲线和长长的嘴还是没问题的。  

动物有多种多样的适应生存的行为。这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是有着十分突出的代表性的。比如说,美洲豹常在池塘边伏击猎物,因为它们知道鹿或者其他小动物会来喝水;美洲小野猪听到地上" 咚"的一响,便会赶忙凑过去,因为它们也知道树上又掉下来一个可口的大水果。

有关专家在关于棕色卷尾猴的研究发现,这些动物能根据森林里可食用水果的数量变化迅速调整食谱以适应环境,等等。与此同时,生态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也有诸多的适应生存的行为,虽然与动物的相比,这些对策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们却同样巧妙和富有情趣。

让我们听听这一研究发现,看一看植物是如何" 摆布"其种子传播者:雨林里许多水果的种子呈梭形,外被光滑的果肉,果肉与种子紧紧连在一起,这样,种子便会在动物吮食果肉时顺口" 钻"进后者的肚子。对动物来说,这些种子是果肉的" 污染物",因为它们不能给动物提供任何营养和能量;但对植物来说,种子被动物吞下并带到新地方是它们传宗接代和种群扩展的途径,而果肉不过是吸引动物的诱饵罢了。

同样是为了吸引动物传播种子,有的植物甚至进化出骗术。雨林里有一种高大的豆科植物,荚果成熟时开裂,红黑相间的种子暴露在外,在阳光下特别醒目。远处的鸟以为这是可口的水果,飞过来叼走,待它意识到被欺骗而将种子丢弃时,后者已被移到几十米以外的地方了。

还有更高明的骗术:法国研究灵长类食性的国际权威拉迪克教授在产自非洲丛林的一些水果中发现了" 假糖",这些假糖的化学成分原本是蛋白质,但吃起来却有甜味。他认为这也是植物吸引动物传播种子的招数,因为很多灵长类动物都喜欢吃有甜味的水果。

雨林里有形形色色的干果,其果实和种子都是无臭无味的,但这些没有"招摇撞骗"手腕的种子仍会遇到" 好心"的传播者---啮齿类动物和蚂蚁。我们都知道,在温带地区,松鼠和花鼠在秋天有贮藏食物的习性,那是为越冬作准备。

垂着的是雨林中大树的根

雨林中一棵大树的树冠

在热带地区,这一类动物也有相同的习性,因为这里虽没有秋冬之分,但也的确有食物稀少的季节。于是,这些小机灵便在果实丰富时将种子埋到地下"备荒"。不料,这些植物早已进化出相应的对策,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很快生根发芽。一位摄像师就拍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一只刺鼠将一个硕大的种子埋在树根下,过了一段时间,等它再来寻找"口粮"的时候,种子已经发育成数十厘米高的小苗。

更鲜为人知的是,一类树栖的蚂蚁也摄食种子,这些蚂蚁的巢是用泥贴在树干的凹陷处筑成的。它们将四处寻找到的种子辛辛苦苦地运到巢穴中,一些种子一入巢便悄然而快速地萌发。于是,日久天长,蚁穴周围长出了一株又一株的植物,光秃秃的蚁穴也摇身一变,成了生机勃勃的" 蚂蚁花园"。

在整个地球的热带雨林里,大约70%的植物依靠动物传播种子。一位美国热带生态学者曾系统地研究了南美热带雨林里水果的大小、颜色与其种子传播者的关系,他发现雨林里的水果可以分成两大类:体积小的红色的水果和体积大的黄色的水果。前者的种子传播者是鸟类,后者的种子传播者是哺乳类。

另一位法国科学家深入地研究了吼猴的领域利用行为与植物演替的关系,发现吼猴经常睡眠的区域幼龄植被结构明显与其他地方不同;在那里,水果被吼猴取食的植物种类的幼苗明显地密集。

这一现象很容易被理解,吼猴食量大,又不经常移动,于是,许多被吞下的种子被排泄到同一个区域,种子随后发育成小苗。几十年后,这一小块森林的结构就会稍微区别于邻近的一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原始热带雨林的植被分布不十分均匀,而是或多或少地呈斑块状。

大自然就是这样随着生命的进化将自身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所有的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相关联。不仅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关系,植物与植物之间有相生和相克,动物和植物也是相互依赖,协同进化。她似乎为每一个物种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大自然真是古朴的美、绝妙的诗、醉人的梦、神奇的谜!

水上水下的呼应,在亚马孙清澈的河水里随时可见

黑领鹰亚马孙真多

1月14日上午我同行的其他几个中国志愿者又去了陆地样带,希望能再找找大型哺乳动物。我则想再和亚马孙豚更近距离的接触。可是今天我们去的江段和湖里,都没有让我拍到前两天拍到的那么多的亚马孙豚。科研助理威廉说这也正常。前天我们的记录的亚马孙折豚是60只,今天是23只。这种数据的记录,年复一年,月复复一月,因为当地人绝对不会伤害河豚,在秘鲁亚马孙流域,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没有。所以亚马孙豚的多少,和全球气候的变化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用理查得博士的话说,水位前年是百年不遇最高,去年是百年不遇的最低,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不是对亚马孙豚有影响,对于科学家来说要用数据制定保护措施。这这种措施不仅关乎着保护豚,也关乎着当地百姓的发展。

亚马孙豚

我们大船旁的豚

今天我上午我们记录完豚的数量后,回到阿雅普号后,我在船尾又拍了好一会儿。因为有几头豚,一直在这里转,船上的人说,是我们的饭香味让它们久久地不愿离去。这些豚在这玩得可欢了。我想不应该全从相机的小框子里看自然,看亚马孙,看亚马孙豚,所以放下相机,好好地欣赏了一下豚们的玩耍。它们单独地跳跃,一对地伸出头来呼吸和一家子地在悠闲江里转来转去。

河上的鸟真多

岸上是河龟

记录鸟的鸟巢

黑领鹰飞起来

1月14日下午,一个新的考察项目吸引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就是去记录地球观察科学家理查德博士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合作项目,用人工制作的雨燕鸟巢来监测鸟类的变化。不过,在我们看的20多个鸟巢里,无一例外地没有鸟,有的不是蝙蝠,就是蜘蛛。有时帕伯罗•珀塔斯也会告诉我们里面是干的树叶。

不知这样的监测数据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以后我想我会持续关注的。地球观察研究所的这种考察项目,我想回去看也应该向我们更多的绿家园志愿者推广。既可以感受大自然,还可在科学家的带领下认识自然,而这种感受与认识还可为科学研究和制定决策当志愿者。现在人们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多羸呢。

在亚马孙,人随时可与豚同在一条河里

像不像水墨画

打开鸟巢

下午的记录,我们一船的人基本帮不上什么忙,全靠这个船工,他要给我们开船,也要爬上爬下地去找开鸟巢,看看里面有什么。亚马孙是他们的家。在看到这些鱼网后,我们也看到了岸上的这户人家。

鱼网在亚马孙

来啦!

食人鱼汤

帕伯罗用西班牙语和他们聊了一会儿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十天半个月换一个地方捕渔。能捕到吗,能,但是比过去还是少了些。

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艰苦的,也是丰富的。有牙膏,有啤酒,有蚊子也有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猴子,亚马孙豚和黑领鹰。我再次问船上的人,要是你,能在这个水边林子里住多久。所有的人都说有没有网和手机信号。

生活的一部分

尝一口在林子里酿的亚马孙啤酒

也要用蚊帐

生活的简单与丰富

现代人,已经离不开我们认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与外界的联系。但是在亚马孙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的是大自然。这样的不同,会一直继续下去吗?或说还能继续多久?未来是他们会变成我们目前的生活,还是有一天我们都要回归大自然。时间一定会有答案告诉我们。

太阳西斜了

日西斜后的水中

在一天的考察就要结束的时候,树上的麝雉又让我们好是兴奋了一阵子。离开它们后,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又在心里问自己:自认为比森林里的这些动物智慧的人类与它们相比谁更快乐,可能不容易回答。但是他们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而它们的生活却被自认为智慧的人类影响着。那么,为了明天及各自的后代还能快乐,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认识它们与我们自己呢。

树上的麝雉

准备起飞

对视

明天,我们要走近附近土著科卡玛印第安人的村庄,看看当地村民的生活。

6、WWF洞庭湖调查发现江豚生存环境仍面临严重威胁

来源:新浪科技2011年01月21日

http://tech.sina.com.cn/d/2011-01-21/15135118601.shtml

  新浪科技讯 1月21日下午消息,经过6天的野外调查,从洞庭湖江豚科考队传来了初步调查结果,江豚赖以生存的家园依旧受到人类频繁的干扰和栖息地功能整体下降的严重威胁。

  从1月15日至1月20日,来自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以及洞庭湖湿地、江豚保护有关部门的专家联合考察了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口的城陵矶至湘江入洞庭湖的湘阴段,采用“基于船舶的目视截线抽样法”和“拖曳式微型声学数据记录仪阵列法”等方法,并在洞庭湖区域首次使用水下声纳系统开展同步监测,共记录到44群次106头江豚。

  调查同时发现,该江段作为洞庭湖冬季江豚惟一的栖息区,依然还有众多的挖沙船、运沙船频繁作业,偶尔还有电打渔船在水面作业,湖水的浑浊度也比较高,对江豚的生存都带来巨大威胁。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说:“2006年,我国联合7个国家调查长江干流江豚,数目大约为1200多头,其数量已少于大熊猫。宜昌到上海水域,每年下降6.4%。每10年,下降一半。如果不加以保护,估计十多年后,野生江豚将灭绝。”

  除了人类活动的破坏造成水污染和非法捕渔,极端气候以及长江水位下降也严重威胁江豚的生存。近年来,洞庭湖水域常有死亡江豚被渔民发现后上报给保护区。2008年的冰冻灾害就造成了石首天鹅洲江豚保护区窒息死亡。

  WWF(中国)长沙项目办公室项目官员蒋勇表示:“洞庭湖中的江豚占江豚种群的十分之一,在江豚生存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现实状况下,洞庭湖的长江江豚保护对于整个长江江豚种群的永久保护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WWF将支持加强环境因子的监测,论证更科学的保护措施,提高江豚保护意识和参与的能力。”

  本次调查是由WWF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湖南省环境教育中心、潇湘晨报联合组织。WWF还携手中国移动139信箱,呼吁大家关注江豚的生存状况,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江豚,保护湿地。(木木)

7、世界气象组织称2010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来源:国际在线2011年01月20日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20/233921849115.shtml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付旭):世界气象组织20日表示,2010年与2005年和1998年共同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世界气象组织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公报中指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C,比2005年和1998年分别高出了0.01°C和0.02°C,由于这三年间的差异过小,因此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表示,这些数据证实了全球气候显著变暖的趋势。

气象组织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突破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此外,大量的极端天气也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

8、海南高院成立全国高院首个环境保护审判庭

来源:海口网2011-01-21

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1-01/21/content_191394.htm?node=106

  1月21日消息(记者冯本静 通讯员曲永生 许平飞)近日,全国高级法院的首个环境保护审判庭——海南高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已正式成立并开始办公。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增设环境保护审判庭也已获得批准,正在积极开展组建工作。这是记者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的。

  据了解,环境审判庭的主要职责是审理海南省辖区范围内涉及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和环境破坏等各类二审民商事案件(含资源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涉及因环境保护方面不服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的二审行政诉讼案件;审理行政机关因不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而发生的行政不作为诉讼的二审行政案件;审理涉及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国家赔偿的二审案件;负责全省环境保护审判工作的调研和指导,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积极参与环境资源保护综合治理。

  随着环境保护审判庭的设立和环境保护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必将有利于推进国家为海南确立的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而为实现国际旅游岛六大战略定位和目标提供积极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9、哈尔滨24家企业买下146吨二氧化硫排放权

来源:《哈尔滨日报》2011年01月2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785629.html

  排污交易涉及金额约206万元

  记者日前从市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了解到,自我省于2009年9月开始推行二氧化硫排污交易至今,我市已有24家企业通过交易平台购买了146.7吨排放指标。

  去年,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锅炉脱硫项目,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8吨。当年12月16日,东安发动机将这一指标出售给东方粮油方正有限公司,后者新上的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因排放二氧化硫,必须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权。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达成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24笔,涉及金额约206万元。

  据了解,已颁布实施的《哈尔滨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规定,在满足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要求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新、改、扩建项目需要新增排污权的,建设单位应当通过排污权交易方式有偿取得。经过环保部门批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可以在排污单位间进行交易。

  据介绍,实施排污权交易前,我市由环保部门运用行政、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减排,减掉的指标无偿划拨给新建项目。而因减排费用较高,一些企业宁肯缴排污费也不愿积极治污。排污权成为商品后,企业自主减排的意愿大大增强。市环保局总量办主任彭旭告诉记者,交易减排指标可以给企业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这将会使各企业竞相寻求有效的减排方法,从而推动削减整个区域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记者了解到,扣除减排完成目标和抵消增量,我市二氧化硫总库量可交易的二氧化硫排污权尚有1251.96吨。今年我市还计划探索建立水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记者 穆巍)

10、四川空中云水资源比江河还多,将开发空中水库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1-01-21

http://www.hwcc.gov.cn/pub/hwcc/wwgj/gjpt/ylxw/201101/t20110121_327612.html

加快实施主要江河堤防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加强渠江防洪控制性工程,提高防洪能力……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规划纲要(草案)摘录

如何开发

空中云水资源?

在恰当的时机、地点,合理实施人工降雨,把蕴涵在大气中的水,转化为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

云很丰富

四川拥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年均自然降水小到中雨天数120日,云量非常丰富,有条件把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好

云很有用

四川全省平均年降雨量约980毫米,如果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每年能够增加几十毫米的降雨量,就意味着四川能多出几十亿吨水可用

云很珍贵

媒体曾报道河南平顶山、驻马店、漯河、许昌、周口5市为缓解干旱,争相向同一块携带丰富水汽的云块发射增雨炮弹,实施人工降雨,生怕降在自己辖区的雨水少了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一个新说法―――“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引来不少关注。什么是空中云水资源?如何利用?昨日,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下称省人影办)技术科科长刘建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就是人工降雨。成都商报记者更发现,看中空中水资源的还不仅仅是四川,安徽、辽宁、青海等省近年也都纷纷提出了“空中水库”的建设计划。

四川易发旱情 人工降雨解困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把“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写在了“加强防洪抗灾工程建设”一节。

 “旱灾是四川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成都商报记者从省人影办了解到,虽然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但由于地理地貌复杂多样,地表水有效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再加上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盆地内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旱情。

 “但是,四川空中云水资源很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一旦发生旱灾,我们利用人工降雨,实现应急性降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刘建西表示,随着开发空中水资源的理念形成,四川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机制,每年都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需求,开展应急性防灾减灾和资源性空中水资源开发相结合的人工降雨。

 “除了应对干旱,人工降雨实现森林防火、灭火,降雨降尘改善环境、增加水库储量等,都属于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刘建西表示,受四川地理地貌、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日益变得重要。

空中水资源丰富

去年人工增雨10多亿吨

空中云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利用起来对四川又有什么影响?刘建西用两个数字来说明问题:我国每年的降雨量大约有6.2万亿吨,而地面径流的量却不到3万亿吨。 “从降雨量来看,四川全省平均年降雨量约980毫米,如果通过人工降雨,每年能够增加几十毫米的降雨量,就意味着四川省能多出几十亿吨水可用。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资源。”

在刘建西看来,省人影办在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方面的工作,就是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地点,合理地实施人工降雨,多转化一部分空中水资源,以供利用。“近年,政府越来越重视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省人影办担负着全省应急性与资源性飞机增雨作业,每年确定了一个时间段,在一定天气条件下,按照人工增雨实施作业。刘建西说,2010年,省人影办实施了50多驾次人工降雨作业,并开展了一些大气物理探测,实现人工增雨10多亿吨。

 “去年,我们还首次在攀西地区实现了飞机增雨,实现抗旱救灾。四川拥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年均自然降水小到中雨天数120日,云量非常丰富。”刘建西认为,四川有条件通过科学实施,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好。

水越来越珍贵

全国各地争建空中水库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看中空中水资源的不仅仅是四川,安徽、辽宁、青海等地近年也都纷纷提出建设“空中水库”。甘肃在“十一五”时期就提出要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安徽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新疆也在积极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以缓解地表水资源短缺局面。

国内多家媒体曾报道河南平顶山、驻马店、漯河、许昌、周口5市为应对干旱,争相向同一块携带丰富水汽的云块发射炮弹、火箭弹,实施人工降雨,生怕力度不够造成降落在自己辖区内的雨水少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空中云水资源的调控机制。四川会不会也出现像河南这样的“争云”事件?

刘建西认为,可能性极小。“四川空中云水资源丰富。一般来说,在适合实施人工降雨的时候,四川省内城市的上空不会出现这种有且只有一朵云的情况。目前,我还没有听说发生类似的事情。”他说。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省人影办将申请启动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项目,提高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技术水平。“我们也希望在政府支持下,能够通过空中水资源利用项目,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基地、空中云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全省各级人影指挥中心等一系列建设,提高四川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能力。”刘建西说。

11、专家推断西藏藏羚羊数量已近20万只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01月2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21/c_121008494.htm

  新华网拉萨1月21日电(记者颜园园)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务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按他们的研究成果推断,目前西藏藏羚羊数量已近20万只。

  在19日举行的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研究》项目第一主持人刘务林研究员颁奖。

  《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研究》是西藏近120名科研人员历时18年在西藏71万平方公里的藏羚羊分布区进行考察研究后完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西藏藏羚羊生存环境,藏羚羊的价值、分布、天敌、食物与食性、种群数量(含密度)、种群结构、迁徙规律、繁殖、增长率等。其中12项成果填补了海内外对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科研空白。

  刘务林说,2006年,中国科学家首次采用科学统计方法得出了西藏藏羚羊的准确数据,证明其数量已近15万只,并按照每年平均7.9%的速度增长。以6%至7%的保守年增长速度计算,可以推断目前藏羚羊的数量已近20万只。

  调查显示,藏羚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西部近8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寒荒漠地区,其中80%的区域在西藏羌塘境内,世界上藏羚羊种群数量的70%也保存在西藏羌塘境内。

目前,中国政府在藏羚羊分布的区域已经划分了好几个自然保护区,同时大家对藏羚羊的保护意识大大提高,积极的保护是西藏藏羚羊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来,西藏加强了对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巡护工作,严厉打击和积极防范针对藏羚羊的一切犯罪活动,境内藏羚羊得到有效保护。

  藏羚羊是目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濒危动物物种,也是国际贸易公约列入严禁贸易附录一的动物。

12、艺术家收集各国海滩垃圾建造旅馆倡导环保(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1年01月21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21/101121852341.shtml

这座垃圾打造的旅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业”。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外电20日报道,一名德国艺术家使用从许多欧洲国家海滩上捡来的垃圾,打造了一座彻头彻尾用垃圾建造的旅馆,用以提醒人们在旅游时注意保护环境。

  据报道,一座用垃圾建造的新旅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开张了”,这座与五星级酒店没法比的小旅馆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因为,这家“拯救海滩”垃圾旅馆(Save Beach )从房间摆设到外墙,所有东西都是“垃圾”建造的。

  这座坐落在卡亚奥广场(Plaza de Callao)的临时旅馆是一名德国艺术家舒尔特(Ha Schult)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集市造势而建造的。舒尔特介绍说,在地球上,占面积最大的海洋,已经成了人类倾倒垃圾的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许多垃圾被潮汐冲上海滩,都被舒尔特捡来建造垃圾旅馆。之所以选择完全用“垃圾”来建旅馆,是为了提醒人们在外出旅游时也要保护环境。

  据报道,旅馆外有一小片沙地和棕榈树,象征着海滩;旅馆外墙的装饰品中有塑料鼓、木头框子、乐器、条纹袜子、轮胎和儿童书籍等;旅馆里的5个房间则包括路灯、餐具橱、破烂的波斯地毯等。加入社交网站“脸谱”比赛的优胜者,将免费入住这家新奇的旅馆。这座临时旅馆1月23日将停业。

  这座旅馆30%至40%的材料是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海滩上捡来的。环境项目发言人认为,意大利南部的海滩是这些海滩中最肮脏的。

  旅馆的通告中写道:“10个西班牙人中就有1个因为海滩太脏而不再去海滩;40%的欧洲人也是这样做的”。

13、两个纺织专业镇的环境调查:牛仔裤的生态污染

来源:外滩画报2011-1-21

http://money.msn.com.cn/internal/20110121/09411190490.shtml

  在居民区的河道里,河水通常红得发黑,像汽油,又像从未没洗过的抹布颜色,整个河道散发着一种可怕的臭味。当地居民都口罩不离身,但每次接近河边,河水的气味,还是会让他们头晕、呕吐,甚至窒息。以代工牛仔裤闻名的广东增城市新塘镇和以代工内衣闻名的谷饶镇,在发展“黑色GDP”的同时,却换来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去年底,“绿色和平”的工作人员在新塘和谷饶等地随机选取11个地点,采取水和底泥样本,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发现,重金属铅、铜和镉超出国家标准。而在我国现有133个“纺织专业集群”中,“牛仔裤镇”与“内衣镇”的状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深蓝的色块,点缀上几抹浅浅的蓝色,加上流动的白色厚泡沫,将那大块大块的蓝色,变幻出多姿的形状,乍一看,犹如一张灵动的抽象油画。实际上,这是广东省新塘一家牛仔制衣厂排出的污水,这些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了围绕村庄的蜿蜒小河;而这些河水,最终将流向东江,汇入珠江。

  在新塘和谷饶,摄影师邱波在居民区拍摄到的河水,则没有那番“美如油画”的景象。在居民区的河道里,河水通常红得发黑,像汽油,也像常年擦拭、从来没洗过的抹布颜色,在河岸宽阔、河水深静的地方,从远处看,这黑色的流动,倒显得颇为庄重、沉稳。整个河道散发着一种可怕的臭味,“跟我拍摄大连湾漏油时的味道不一样。那里的味道充满石油味,但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酸碱化学味,像某种坏了的发酵物,酸溜溜的,又带着点腐臭。”摄影师邱波说。当地居民基本都口罩不离身,每每接近河边,都会戴上厚厚的特制口罩,因为河水冒出的气味,会让他们禁不住头晕、呕吐,甚至窒息。

  这就是新塘和谷饶的河流。这两个著名的“专业镇”,分别以密集型的牛仔裤和内衣代工产业闻名;一个出品中国六成以上的牛仔服装,另一个一年能生产2亿个胸罩。但是,在这些时尚符号的背后,却潜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去年11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时尚污染——两个中国纺织专业镇环境调查》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及对当地居民和防治从业人员的访问,绿色和平发现这两个纺织专业镇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摄影师邱波接受绿色和平的邀请,在去年4月和8月两度赶赴新塘和谷饶,记录下当地“黑色GDP”蓬勃发展背后的河流污染,以及当地居民的无奈。“我曾经拍摄过浙江杭州、萧山和绍兴等地的专业镇水污染,通常浙江的排污厂会把管道埋在地下,很隐蔽,有些长达13公里,直通钱塘江,通向大海。但是新塘、谷饶为代表的中国东南部专业镇比较特殊,它们污水输送,多是露天,排向东江和练江,这些江河跟居民区近在咫尺。所以说,新塘和谷饶的居民,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邱波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

  记录“时尚污染”

  一天清晨,邱波趁“牛仔裤镇”大部分工厂未开工前,赶早潜伏进当地的夏浦工业园区。在一家工厂背后的露天排污管道旁边,他看到一个赤膊上身、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正拿着一个长竹竿,在污水管道里掏着东西。发现身后有动静,那名中年男子回头张望,露出一只巨大的口罩,里面还填上厚厚的海绵,由于整块海绵把两只鼻孔全部盖住,他不得不在口罩上打几个洞。这位从湖北来新塘做车衣工的罗先生告诉邱波,每天早上,他的工作,是在牛仔制衣厂的废水中,捞出用来打磨牛仔裤的石头。由于需要在充满刺鼻恶臭的环境中俯身作业,口罩是万万不得离口的,另外还需要一根竹竿做工具,因为当地的废水,已经不仅仅是污水,而是毒水。“万一不小心接触到,皮肤会发痒,甚至溃烂。”

  罗先生向摄影师展示他的双手,宽大、黝黑、粗糙,这是一双普通的“劳动人民的手”。不同的是,罗先生的十个指头因为布料而染成蓝色,而且有脱皮迹象,长久以来,他已经习惯了皮肤瘙痒的感觉。“跟这里比,当然还是家里的环境好,分配到在废水旁边工作,也没有办法,刚来的时候觉得难闻,后来就习惯了,麻木了。”

  新塘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南部,离广州只有1个多小时车程。和很多高速发展的工业镇一样,新塘镇街道繁华;各种制衣厂招牌在街头林立,一个比一个花哨,一个比一个醒目。在镇中心,一个废弃的立柱上,常年挂着各式各样的黑板、白板,上面写着招聘“车管”、“打早”、“落拉链”等制衣厂的专门职位。在黑板的下方,大多有一行小字:“进厂补助,月结也可。”昭示着当地粥多僧少、严重缺工的状况,即便是愿意打临工、散工的,制衣厂都乐意招入门下。

  目前,新塘是全国最知名的“牛仔裤镇”。根据当地政府统计,2008年新塘年产2.6亿多条(件)牛仔服装,占到全国牛仔服装产量的60%以上。其中,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量的40%。绿色和平工作人员王亚敏听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新塘一些大型牛仔裤制衣厂,还会给美国知名连锁品牌GAP做代工。

  邱波特意去了当地的国际牛仔批发城。“牛仔裤的价格相当便宜,批发价,一问,有些才40元,甚至还有25元的。”邱波回忆说,那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商场,一排排模特排列得非常整齐,竟也有让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一想到当地那跟牛仔裤水一样深黑的水,邱波完全没有购买牛仔裤的念头。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的谷饶镇。

  谷饶是个富庶的小镇。每到上下班高峰,人与车川流不息。各类性感的内衣广告显现于街头,第一时间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有人把这里戏称为“性感之都”。2009年,谷饶生产了约2亿个胸罩,约占中国总产量的1/3。早在2004年,谷饶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内衣名镇”。

  但与内衣产业的“性感”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一条条乌黑发臭的河流。在汕头市谷饶中学对面,沟渠中的污水正在被排入小溪。这条小溪流经谷饶中学和附近的溪美村,最后流入练江。练江作为潮汕地区的“母亲河”之一,由于近年来污染严重,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水质是劣V类。

  如今,溪美村早已名不副实。当地的小溪,被红色印染废水污染,基本已完全失去了河流地表水的功能,不能饮用,不能洗衣,水中更没有鱼。溪美村村民投诉说:“门窗也不敢开,太臭了,蚊子又多又大。”

  在邱波的照片里,记录下当地孩子的生活状态。在谷饶镇一家纺织厂中,大人忙着工作,沉睡的婴儿被安放在厂房内一隅;谷饶镇的家庭作坊很多,上学的孩子利用休息日和晚上帮工,邱波曾拍到五个小孩子,一个湖南人,一个贵州人,另外三个本地人,每装100根拉链赚3角,一天能赚20至30元;在谷饶中学正大门对面,有一个垃圾焚烧厂,每天早晚各烧一次,上午那次是7:30,正是当地学生上学高峰,在这个时间,所有途经的骑车学生,没戴口罩的,全部一手扶单车,一手捂住口鼻,车子骑得歪歪扭扭。

  这些1990年后和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是在漂满垃圾的水塘边玩耍长大的一代。他们只有从父母辈的记忆里,依稀体会这里曾有过的干净溪流。那时的溪水、河流,清澈到映得出蓝天,溪水里有成群的鱼儿和成对的野鸭,而岸边则四季盛开着野花。

  新塘镇的牛仔纺织服装生意和谷饶的内衣生意,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上世纪改革开放前,由于当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被称作“鱼米之乡”。尤其是新塘,位于广东增城,极尽“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地理优势,种出来的优质水稻,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

  30年间,新塘和谷饶,家家户户投身制衣界,“农民”变身“老板”,GDP增长迅速,可惜代价惨重。谷饶镇村民刘武生(化名)说:“小的时候,小溪可以游泳,还有鱼。现在我的儿子不会游泳了,没有地方学,水太脏了,平时村里人碰都不会碰。”

第 12 页 下一页

14、环境公益诉讼亟待政府和民间联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1-01-21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410/ae525a.html

    这是一起奇特的案件:贵阳一家造纸厂的老板从没想过,因为自己企业偷排污水,远在北京、看上去和排污并无利害关系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将自己告上法庭。近日,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造纸厂立即停止排污。我国第一起进入审判程序并且环保组织诉求得到法院支持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由此诞生,从而引来了各界热议。

所谓“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公民个人,根据法律,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判决的效力也不仅局限于诉讼当事人,对案外所有具有原告资格的人都有约束力。尽管由于国家立法层面的欠缺,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问题在法学界还有争议,但公益诉讼的概念早已被几个著名案件所激活,如一位法学博士诉“全国牙防组认证”欺诈案、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研究生诉北京铁路局用餐不开发票案等。然而在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却姗姗来迟。

此前,在无锡、云南等地,法院也曾受理了两三起环境公益诉讼,但几乎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原告多为地方环保局等国家机关,二是均以调解而结案,没有进入审判程序。如果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都是环保局等国家机关,那么一个顺理成章的疑问是:按照法律之授权,这些机关本来具备足够的行政力量对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约,为什么还要提起公益诉讼?显然,环保局等国家机关不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环境公益诉讼捍卫的是公共利益,诉讼的过程就是张扬公义的过程,如果没有控辩双方的交锋而以调解结案,则意味着这种公共利益似乎也可以“商量”和“打折”,这与公益诉讼欲达成的目标也有一定距离。    从这两点来看,现在贵阳的这起判决意义非同凡响。由民间环保组织出面起诉,这种利害的不相关性正好彰显了“公益”的价值,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并最终胜诉,对整个环境公益诉讼事业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司法实践。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违法事件层出不穷的现实之下,民间环保组织选择一个博弈力量相对弱小的小造纸厂做被告,或许会被讥为“选择性讼诉”,就像媒体说的“抡起大棒打蚊子”,但其实更是一种策略乃至智慧。损害环境公益事甚多,民间环保组织势必无法一一起诉,环境公益诉讼因此必然就是一种选择性诉讼,而环境公益所要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让某个具体的当事人受到惩罚,而是借个案拟对所有危害环境的行为产生一种法律威慑和道德压力,环境公益诉讼的“选择性”特征显然并没有对这一目标造成损害。当然,可以认为,如果环境公益诉讼所要针对的对象更具博弈能力,其造成的环境危害更为恶劣,像贵阳这样的诉讼结果肯定更能振奋人心,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路径,与其明知扬起的“大棒”可能会打不到想打的“老虎”身上,不如先打下几只“蚊子”,至少可以造成一点声势,也可以为未来的打“老虎”积累一点经验。

环境公益诉讼能走多远,能不能从刚刚起步的打“蚊子”一跃成为打“老虎”?需要国家立法的跟进,更需要权力部门的支持。2010年紫金矿业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并受到地方环保部门处罚后,重庆的一家环保团体曾向环保部发出行政复议申请书和建议书,认为地方环保部门认定损害数额过少、处罚过轻且未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要求环保部撤销这一决定重新查处,并建议环保部代表国家提起索赔诉讼。遗憾的是,2010年年末,环保部以地方环保部门的处罚决定与重庆这家环保团体没有利害关系为由驳回了行政复议申请。用专家的话说,有的环保部门对民间组织代表国家提起环境诉讼的态度“还比较暧昧”,“甚至逃避”。在保护共同家园的问题上,国家机关和民间组织理应相互补充并形成合力。

15、空气质量应成为“幸福菜单”的“菜谱”

来源:红网2011年01月21日 谭相彬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ciety/detail_2011_01/21/4390631_0.shtml

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报告,20个大陆城市无一及格,分数最高的北京仅38分。

 “中国城市虽均开展一定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但整体而言,国内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仍处于初级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说。(《21世纪经济报道》1月20日)

这样的城市空气质量的“成绩”难免令人大跌眼镜,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宜居城市”重要评价指标便是环境优美度。如果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不达标,怎能成为民众“幸福菜单”的食谱。

时下,某些地方为了追求“唯GDP论”,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将工艺水平落后的各种污染企业引入地区成为“摇钱树”,再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制度,从而造成了环境大气的严重污染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在去年上海世博会第六场主题论坛“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中专家学者提出了“婴儿车指数”的概念来成为考察城市和谐的新概念,应该说目前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目前,解决环境质量问题必须理顺关系,不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比如“庇古税”的征收,其特点是由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调控,通过收费、补偿、征税等方式来矫正价格,使污染者付费或被污染者得到补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除此之外,地方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对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不偏袒与任何利益一方,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作为恪守的准则和出发点。

其次,政府部门也应履行其公共职责,将与民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污染信息及时公开透明的公布,保障公民对环境污染指标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唯有信息公开,才能让民众心中的乌云散去,赢得政府公信力,从而实现民众与政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挑战下的公共危机。

16、欢迎参加2011年1月绿家园环境记者沙龙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博客 2011-01-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94be70100oce1.html

时间: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主题1: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与中国面临的挑战(下午2:00-4:00

主讲人:王波

主讲人简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2008-2009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气候变化政策博士后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技术转让政策、中国外交、美国政治与外交、中欧关系等;著有《美国石油政策研究》等专著;主持教育部社科资助项目《“行业减排方法”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履行自主减排承诺的可行性研究》。

主讲提纲:

一、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与前景(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资金与技术等)

二、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减排承诺,减排透明度,资金与技术援助,低碳技术和产品的贸易与投资等)

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主题2:狩猎在中国(下午4:00-5:00

主讲人:王海滨

主讲人简介:

自由职业者。1986年至1991年曾在原林业部保护司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调查、保护和管理工作。1998年获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美士德分校野生动物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回国后,一直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咨询,曾经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香港嘉道理农场中国项目、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世界银行林业持续发展项目、粮农组织四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工作过。

主讲提纲:

一、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风波

二、中国狩猎权拍卖的法律问题

三、狩猎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对野生动物管理的意义

四、中国狩猎的未来

友情提示:

请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自带饮水杯,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纸杯

具体地址: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地图请见附件)

地铁: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上来向北第一个路口向西行

公交: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王丽娜15010367505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