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一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1-17

 

一月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连续报道:

1、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二――在生命图书馆里分类

 

特别策划:

2、人民网环保:   2012年地球的两种未来:黑暗,还是光明?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7689.html

 

环境资讯:

3、中国政府网: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http://green.sohu.com/20110117/n278909151.shtml

4、中国能源网:   “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6月将在北京召开

http://eco.ccidnet.com/art/33519/20110116/2296829_1.html

5、人民日报:    中国北方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减缓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6071_1.shtml

 

地方信息:

6、北京日报:    北京正在制定“史上最严”用水管理制度

http://env.people.com.cn/GB/13751168.html

7、新华网:     江西“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通过验收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9579_1.shtml

8、南方日报:    广东今年拟建百万亩碳汇林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1-17/2792505.shtml

 

人与自然:

9、潇湘晨报:    科考发现洞庭湖捕鱼及污染危及江豚生存(图)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p/2011-01-17/094321827881.shtml

 

环境曝光:

10、重庆晨报:    重庆部分石材厂排出大量泥浆污染嘉陵江(组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6/104421823654.shtml

 

深度报道:

11、新世纪周刊:   全国首起环境公益罕见胜诉 被告非背景深厚肇事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117/00419261637.shtml

12、经济观察报:   5年600亿:根治渭河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7345_1.shtml

13、青年时报:    专家指出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发病率最高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7/101421828190.shtml

 

环境评论:

14、光明观察:    不能让环保污染成为低成本

http://guancha.gmw.cn/2011-01/17/content_1549310.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在秘鲁亚马孙中寻找之二――在生命图书馆里分类

汪永晨文图

 

2011年1月10日,我们乘车前往亚马孙上的拿托镇。将要带着我们在亚马孙上考察的阿亚普号船在那里等着我们上船。

亚马孙河边的早餐

亚马孙人家

路边

英国作家和自然保护主义者杰拉尔德•达雷尔曾写道:“每个自然主义者都知道,没有什么比热带雨林更能把人们的傲慢变成敬畏的了。”在大自然最后的阵地中,雨林是原始的地方,即使在白天也幽暗神秘。这里生存着难得一见的动植物,它们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美丽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达雷尔还说,这些地方“正在被我们破坏,主要是出于贪欲。我们就像喝醉的猿猴闯进美术馆,野蛮残酷而毫无头脑。美术馆的画可以重画,但热带雨林却无法重现。我们迅速毁灭着雨林,这正是地球未来的病症,因为广袤的森林是气候调节器,沙漠的阻止者,也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储藏着丝毫未动的自然资源”。

路边的雨林

路边的砍伐

从昨晚住的伊基托斯前往亚马孙的路上,我们穿过的是热带雨林。亚马孙探秘项目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昨天写成瑞查了,不够规范)让我们注意路两旁,一会儿是白沙质土壤,一会儿是红色粘土,都不太肥沃。而我更着迷地看着热带雨林的树像是一团“乱麻”。这样形容或许用的词不够好。但这里的林子真是太乱了,里面长的大树小树,枝枝蔓蔓,有稀有松,有密有紧。当然我说的乱是和我们人工林来比较的。我们人类有时就是这样浅薄,不分好歹。喜欢把丰富变得单一和趋同。

遗憾的是,车开得快,我不能一一记录下那一路上的丰富,只有等到我们在船上慢慢品味亚马孙的丰富了。

我们行驶在去往亚马孙探秘项目的上船的路上,理查德向我们介绍的还有天上的老鹰,不过,他说的也不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雄鹰。他告诉我们的是,这些天上飞的鹰是清道夫,专吃地上的垃圾的。

亚马孙河名称的由来,原来亚马孙河没有一个总的名称,每条支流和每一段都有它自己的当地名称,在1502年以后,只是被叫做“大河”,后来在西班牙语中叫"maraña",意思是“纠缠”、“混乱”。

还没有真正走进亚马孙,可眼前看到的,耳边听到的,告诉我的都是:大自然界也不应该神化。它们有美也有丑。或是在我们人类看来不够美,但那是它们自己的生存方式与习惯。

路边的民居

白沙中的植物

路边的绿色

地球观察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谌良仲望着路边那浓浓的绿色,告诉我们:亚马孙流域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地区,是真正的老大。地球上动植物的五分之一都来自亚马孙。

亚马孙河提供了养育人类生活的食品。如: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花生、向日葵、菠萝、辣椒、可可豆。

秘鲁,在印第安语里就是玉米之仓的意思。亚马孙食品引入全世界,引入中国,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特别是高产的耐寒作物的引入,对人口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以食为天,地球观察研究所的谌良仲说到这里时,特别强调了一下,为什么别的行业的工人都叫师傅,唯独食堂的厨师称为“大”师傅。这就是说明了吃饭是多么重要。他还说,这些食品的引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如果没有辣椒,饱誉世界的中国饮食又怎么能像现在这么有滋有味呢。说到这儿,人到中年仍然保持着一颗年轻心的谌良仲又来了一句:如果没有来自亚马孙的可可豆,就没有了巧克力,那情人节不就少了很多的浪漫吗。

亚马孙为世界提供的还有天然橡胶。秘鲁的国树还提供了金鸡纳,使人类战胜了疟疾。

路边的孩子

路边的雨林

对谌良仲来说,第三次走进亚马孙进行野外科学考察,他仍是激情不减。一谈到亚马孙简直就是兴奋不已。为了保护亚马孙这一上苍赐给人类的大自然瑰宝,他说自己还会动员更多的中国野外科研志愿者来亚马孙,以直接参与的形式,支持亚马孙生态监测和保护项目。

阿亚普号

亚马孙河边

我们今天上的阿亚普号亚马孙科考船,是1906年由德国汉堡专家为当年生产和运输香蕉而制造。船身长33米,宽6米。钢架结构。它见证了香蕉繁荣期的兴衰。经改造,现在的“阿亚普”可容纳二十人食宿。虽然它已经是104岁的“老人”,可依然充满了活力。船上的扶手楼梯,仍可看到当年装修的精美与豪华。更让我感叹的还有它的结实与耐用。其实,这不也正体现了当年制造中的可持续精神吗。

船上的楼梯

船上的温度表

探路者康泰

今天起航后,我们要前往位于亚马孙上游的萨米里亚河的帕卡亚-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监测作为生态环境标志性物种,珍惜的亚马孙粉豚、金刚鹦鹉、凯门鳄和包括食人鱼在内的鱼类资源调查。同时展开陆地样带动植物监测。穿越热带雨林,见识奇树异兽。

地球观察研究所的亚马孙考察项目,曾被BBC《野性世界》列为2009年度野外科研志愿者项目第一体验。具体来说,国际志愿科考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科学家收集有关标志性物种(indicator species)的数据。所谓指示物种是指,人们通过了解其存在,缺乏以及生活状况,来了解整体生态系统情况的物种。在雅瓦里河当中,这些物种包括粉河豚和灰河豚,凯门鳄,金刚鹦鹉,红色秃猴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巨型水獭和其他生活在丛林中的有蹄类哺乳动物,如野猪和貘。我们保留了有关这些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的准确调查记录,用于推动改善以社区为基础的野生动植物管理和保护区管理,以及加快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的制定。

帕卡亚-萨米里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我们北京市的面积是16800平方公里。它是秘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亚马孙流域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我让已经与“阿亚普”一起参加了两次科考的谌良仲讲一件他印象最深的事情,他说印象深的事很多,尤其是第一次看到亚马孙珍稀粉豚时,“那是一群,足足有七八只之多。围着“阿亚普”与船上的科学家及野外科研志愿者们捉迷藏,逗你玩,可爱极了”,亚马孙河真是生物多样性的聚宝盆。他由此联想到长江的白鳍豚,已经十多年在野外见不到了。如果,长江上重现白鳍豚的话,肯定引起公众的轰动。谌良仲说到这时,我不得不给他泼了瓢凉水:那恐怕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了。因为我知道,2006年,世界6个国家的顶级科学家,在长江白鳍豚生活的江段用了最先进的监测设备,找了38天,最后不得不宣布,一头也没的找到。第二天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做为种群白鳍豚灭绝了。

有意思的是说到这儿,谌良仲竟还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当时他的联想中还有,2008年周老虎事件,从反面是不是也说明我们中国对珍惜濒危野外动物的珍惜程度还是很高的。

岸边说再见

开始在亚马孙航行

水上的小舟

谌良仲和美国志愿者苏珊在考察船上

2011年1月10日,我们开船后的第一课,亚马孙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理查德给我们讲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形成。

热带雨林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这片和赤道平行环绕地球的广袤地域,阳光炽烈、气候温暖湿润而稳定。亚洲南部、澳州北部、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热带雨林,但谈到激发奇迹这一点,亚马逊雨林是无与伦比的。亚马逊河水在全世界的入海淡水总量中占五分之一。

亚马逊绿色的森林广袤绵延、泥沙滚滚的河流成百上千,呈现出一片原始神秘和亘古不变的风貌。由于地处偏僻、面积广大,亚马逊的秘密被深深埋藏,随着新的动植物种类的发现,其中一些秘密慢慢被揭示出来。但是,由于森林破坏和气候变化,许多雨林的健康正受到威胁。随着物种消失在森林之中,用一位档案管理员的话说:“我们还没有对这座生命图书馆里的书进行分类,就把它们烧掉了。”

热带雨林形成简图

这张照片是理查德在用画图的方式,通俗易懂地把热带雨林里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关系阐述了出来。比如,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和作用,转化成生物质,为动植物提供能量和食物。与此同时,在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的过程的唯一途径就是光和作用。通过光和作用,把二氧化碳吸收进来,在这过程中循环发出氧气。由于亚马孙地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阳光充沛,加上亚马孙河的水量世界第一,其所制造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氧气来源,因此亚马孙也被称为地球之肺。同时,由于固定了二氧化碳,又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空调机组。

理查德告诉我们,亚马孙的水分白水,黑水和清水。2009年我在巴西马瑙斯采访时就看到了白水与黑水的汇合。那也可以说就是亚马孙的泾渭分明。同行的地球观察研究所的谌良仲对这些白水,黑水的来源也很了解,他给了我进一步的介绍:

白水是从亚马孙支流马尔尼翁河流来,挟带着安第斯山脉的冲积物,营养比较丰富。

黑水是从萨米尼亚河,热带雨林泛洪区流入亚马孙,因为流水把热带雨林里的有机质,和树叶里的丹宁融解,水的颜色就成黑色的了。水的营养自然也是比较高了。

清水,是从亚马孙流域北部山区流出,因为是古老的山脉,泥土早已被冲刷掉,目前的山体、河谷都是裸露尖硬的岩石,所以河水清澈而少有营养。

2009年在巴西马瑙斯亚马孙河黑白水汇合处

理查德的课在船上给我们讲亚马孙时让我们想到了,我们中国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想到我们绿家园的宗旨: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亚马孙热带雨林可把人们的傲慢变成敬畏。这是我走进亚马孙听到的一个说法。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有多少大自然会给人类这一感受呢。关键是要走进自然。要学会认识自然,感受自然。而且体会到这点,可能也需要些灾难的启蒙。

在亚马孙河上度过的第一个傍晚,我们在船上真可说是看了一场空中的“大戏”,或是一场天空中的“时装秀”。本以为天中的云没有形成火烧,太阳就下山了,不会再有多么精彩的表演。

5点37分的亚马孙

5点47分的亚马孙

5点51分的亚马孙

可是,没有想到在亚马孙看日落,应的是另一句老话:好事还在后头。在我们中国的江河上看日落,不是太阳躲在乌云后天空一片灰蒙蒙,就是天空中只有“鸭蛋黄”的今天,在亚马孙河上看日落,太阳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下,“大戏”却越来越精彩。

6点23分

6点26分的空中对话

6点42分,天火烧起来了

6点43分

6点44分

6点49分

6点51分

这场空中“大戏”我们是从5点37分拍到6点51分的。从时间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分钟就是一个“节目”,一分钟就是一件色彩斑斓的时装。那一刻,在亚马孙船上的我,除了大饱了眼福以外,就是深深的遗憾。在中国,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上,今天还能看到这样宽阔的自然的水面吗?还能看到这样自然流淌着的江水吗?还能看到“不尽长江滚滚来”吗?还能看到这样空气清新的天空吗?是大自然没有恩赐于我们,还是我们自己不珍惜大自然。写到这儿,虽不再想写刚刚结束的绿家园江河十年行我们看到的那些破碎的江河。可是又怎能不想,怎能不写呢?在亚马孙上寻找,寻找的不仅是我们的没有,要寻找的还有,我们为什么没有。

“天火”何时烧在中国

明天将开始我们在亚马孙河上真正的考察、监测与记录。丰富的亚马孙、神秘的亚马孙、多情的亚马孙在等着我们。

                             地球观察研究所中国首席代表谌良仲修改

2、2012年地球的两种未来:黑暗,还是光明?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1-01-17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7689.html

2012,我们做出两种可能的假设,描述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可能真实存在,而我们此刻正站在先把未来世界的Y字口上面。黑暗世界:人类“龟缩”于聚居地,玻璃罩外、垃圾如山、污水横流、老鼠狂欢······光明世界:核聚变使人类不再依赖化石能源,木材不再被用作燃料和纸张材料。树木和森林得以恢复······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13737689.html

3、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1年01月17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117/n278909151.shtml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点湖库未发生大面积水华,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全国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个别地方和区域污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污染依然严重,全国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质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1.9%,较2009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降低了6.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22%)要求。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3.9%,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西南诸河、海河、长江、黄河等水系共有40个断面出现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现象。

  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9.6%,较200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三峡水库水质为优。黄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珠江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为优。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中度污染。海河水系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重点湖泊中,太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总氮、总磷浓度较2009年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4~6月水华发生频次降低,7~8月水华有所加重。滇池湖体为重度污染,属重度富营养,较2009年有所加重,4~8月持续出现区域性水华。巢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4~8月,水华发生情况较2009年有所加重。洪泽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洞庭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鄱阳湖湖体为轻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属中营养。

  2010年,监测的39条国界河流中,入境河流水质为优,出境河流、界河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中俄界湖兴凯湖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中蒙界湖贝尔湖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下降

  2010年,全国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占62.7%,较200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较2005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3.2%,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海水为中度污染,东海近岸海域海水为重度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为优,胶州湾为轻度污染,辽东湾为中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为重度污染。11个沿海省份中,海南、广西、山东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其中海南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100%。

  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5%,较2009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95.6%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75%)要求。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8.4%,较200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达到历年同期最低水平。

  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酸雨污染依然较重

  2010年,全国酸雨(pH年均值低于5.6)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略有减小。较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5.0)和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4.5)的面积基本稳定。酸雨集中分布于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

  城市噪声质量保持稳定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率约62.7%。

  生态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一般"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2008年相比,增加0.5,与2005年相比,增加0.9。E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村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01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4个农村"以奖促治"村庄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高锰酸盐指数。27个省份共监测农田、菜地、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污灌区、垃圾场周边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507个土壤样品,超标率在11.1%~42.6%之间,主要污染指标为重金属、滴滴涕等。企业周边土壤、农田土壤污染较重。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4、“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6月将在北京召开

来源:中国能源网2011.01.16

http://eco.ccidnet.com/art/33519/20110116/2296829_1.html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中日在发展绿色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为进一步强化、推进中日两国在环保领域的经贸往来,并结合2011年6月5日第三十九个“世界环境日”的契机,中日两国定于6月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

本次中日绿博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社团法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工信部和环保部、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环境省等中日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还邀请了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顾问唐家璇先生担任中方组委会名誉主任,中国贸促会万季飞会长担任主任。

本次中日绿色博览会以“共同创造中日绿色未来”为目标,在共同打造中日企业贸易投资务实博览会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全面展示当前中日两国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理念以及一流服务,搭建中日绿色领域企业同行间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中日两国经济交往打开新的篇章。

本届中日绿博会将具备“高层、高端、高效”的特点:

高层。中日绿色博览会因中日两国高层会晤共识而诞生。2010年5月,社团法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上任御手洗会长携继任米仓会长以及日本高端企业家所组成的代表团来华访问。代表团在访华期间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温总理表示:当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日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两国企业家要加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循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日方积极响应温总理的倡议,提出希望中日双方共同举办绿色博览会的提案,2011中日绿色博览会由此而生。

高端。“中日绿色博览会” 应势而立并因中日两国绿色环保工业领域知名企业的悉数参与而壮大。中国政府把环境与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而中日绿博会将为实现中日环境产业合作提供最佳机遇。本次展会集结了住友化学、佳能、松下、英利等中日绿色环保产业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知名企业、以及中日唐山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等引领世界生态园区发展趋势的产业园区,中日同行携手,共同打造一场绿色的饕餮盛宴。

高效。中日绿色博览会因在绿色环保工业领域搭建中日两国企业与公众间的广泛交流平台而成功,凸显其高效的特性。本次展会将成为一个中日两国先进的环保产品、科技、理念和服务同台竞技的场所,集中展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终端产品,在公众和消费者间传递环保信息,从而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保护意识,同时在世界舞台逐步培育中日两国的知名环保品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将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促进两国企业交流与合作之所长,积极响应中日两国政府号召,携手创办中日绿色博览会。中日绿色博览会的举办,必将有力地推动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亚洲乃至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中日双方大力筹办中日绿博会过程中,本届展会逐渐显现出以下几大优势:

第一,展馆高端、展区丰富、展览务实。

本届绿博会选取了中国最大、最新、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的国家会议中心作为举办场地,启用全部地上展馆,面积达到两万两千平米。整个展馆将分为中国馆、日本馆两大部分。其中,中国馆和日本馆将分别按照环境技术和产业、绿色产品、环保倡议、绿色服务四大板块依次呈现,同时结合各省市组团、环保产业园等专区,集中展示中日两国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及中国在实现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和实际成果、中国的环境政策和方针、中国政府的环保承诺和执行力、以及中国积极推进绿色领域的国际合作。

当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日面临的共同课题,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两国企业家要加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开拓新的市场,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本届展会将有效整合资源,抓住机遇,解决问题,形成新型的学、研、产、生、资、介、贸一体化解决方案,本着务实合作的目的开展展览展示及相关配套活动,在中日两国间、政府与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多重沟通桥梁。

第二,展品齐全、企业知名、技术一流。

截至1月12日,本届中日绿博会已吸引了中日两国众多一流企业,其中包括住友化学、佳能、松下集团、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哈尔滨市、大庆市、英利太阳能、泰豪科技等中日绿色环保工业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知名企业和引领世界城市发展趋势的产业园区,共同打造一场饕餮盛宴。目前还有众多国内企业向组委会表示出参展的强烈意愿。

第三,展会结合、活动丰富、紧扣主题。

为丰富并扩充博览会的内容和内涵,搭建中日交流平台,加强两国之间、产业与政府之间的高端对话和交流,传递两国努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意愿和声音,发挥中国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在博览会期间集中举办高层论坛、主题演讲、技术交流、企业推介等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多样的配套活动,活动期间将邀请中日有关政府机构代表、行业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中日著名企业代表等嘉宾出席。

同期,中日绿博会还将组织日本企业代表团参观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就曹妃甸的开发项目,充分利用日本企业所持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深入探讨在渤海湾的环境保护、低碳社会以及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切实合作。

第四,专业组织、公众普及、寓教于展。

为最大程度地增强企业的参展效果,主办单位将通过多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广邀国内外专业观众前来观展和参加配套论坛等活动。我们将特别邀请各相关部委负责人,中国各省市绿色产业与绿色园区负责人,以及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并专门组织中外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士前往参观。此外,我们还将组织北京市民参观展会,在公众和消费者间传递环保信息,从而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保护意识,逐步培养绿色生活理念和习惯。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绿色经济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向。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政府将恪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高度重视并愿意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通过中日绿博会的举办,引进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我们衷心希望以举办中日绿博会这一实际活动呼应2011年6月5日第三十九个“世界环境日”,并通过中日绿博会向公众大力普及绿色理念和绿色知识,充分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塑造绿色生活方式。

5、中国北方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减缓

来源:人民日报2011-01-1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6071_1.shtml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的我国北方11个平原盆地区的地下水调查评价项目,圈定了一批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显示,北方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明显减缓。

调查显示,我国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淡水每年可采570亿立方米,但实际每年开采366.3亿立方米,其中西北内陆盆地开采量为38.74亿立方米,华北地区开采量为233.6亿立方米,东北平原开采量为94亿立方米。各平原盆地地下水开采利用强度和程度极不平衡,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程度最高,达114%,深层地下水已严重超采,河北平原和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量累计分别达到500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开采程度最低,为8.9%。

调查评价显示,我国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年天然补给量为967亿立方米。地下淡水年可开采资源量为57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535亿立方米。东北平原和西北内陆盆地(平原)2010年供水均有盈余;而华北地区则供水紧张。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北方区域地下水因大量开采,补给急剧减少,水质突变,相关地质环境恶化;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呈明显的减缓趋势。

6、北京正在制定“史上最严”用水管理制度

来源:《北京日报》2011年01月1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751168.html

  三条红线严把城市用水关

  利用三条红线对城市用水总量进行控制,并将与地方领导的年度政绩挂钩,以达到提高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北京“史上最严”用水管理制度正在制定中,大的框架已经形成。昨天,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夏占义向记者透露。记者随后从市水务局获悉,北京与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省市一同入选全国首批7个用水管理制度试点城市,在今年上半年将实施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

  市水务局新闻发言人毕小刚介绍,三条红线分别是水资源管理控制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和水污染控制红线。其中,水资源管理控制红线指的是对一个区域内的用水总量进行限定,按照区域总量进行控制。“现在本市的各个区县都已经实现用水总量的控制,城区内由于地下管线互相连通,所以暂时还未实行。”

  用水效率红线指的是按照行业划分,对社会单位、企业等按照定额计算,进行用水量控制。“将对它们实行阶梯式水价,对个人家庭则暂不会实施。”

  水污染控制红线则是按河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标准,进行用水控制。毕小刚表示,不同河道的水质各不相同,按照水质划分为5类,1类水是最为干净的,依次递减,可作为饮用水源的至少是3类水。而按照不同的水质可以将北京的河道水域划分为供水河道、排水河道、河道上游、河道下游等不同类别,水污染控制红线就是对不同水域的水质进行限定达标。

  至于为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用水管理制度,毕小刚解释到,此次水利部设立的三条红色警戒线,对城市区域用水进行了严格把关,超越任何一条红线,地方政府都将面临问责。同时,为了加大处罚力度,三条红线考核还将与地方干部的年度业绩挂钩。一旦超标,将对地方干部进行相应处罚。“这样严格的要求以往是没有的。”

  据介绍,由水利部制定的《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已进入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市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公布。“公布后应该就会立即实施,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将一直沿用。”毕小刚说。

  相关新闻

  北京拟禁止新开洗浴城滑雪场

  本报讯(记者刘可)去年9月底,由市水务局制定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稿的规定,本市将禁止新开办高档洗浴业、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特殊用水行业企业;五环内洗车店将强制使用再生水,否则将处1万元罚款。昨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市政府正在审议该草案,并拟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发布并实施。

  禁止再办高用水企业

  按照修订草案,本市将禁止新开办高档洗浴业,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滑雪场、高尔夫球场,以及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戏水、游艺经营场所等这些特殊用水行业的高用水企业。同时,现有上述高用水企业按照修订草案规定,应采取节水措施,分类计量,严格控制用水量,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按月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取用水量。而未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或者未按规定报送取用水量的,将被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环内洗车须用再生水

  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市政杂用以及景观水域、高尔夫球场、滑雪场、洗车店应当使用再生水。修订草案对洗车用水做出明确规定,即洗车用水应当安装并使用循环用水设施,五环路以内提供洗车服务的企业应当使用再生水。

  房屋拆迁应签停水协议

  草案规定,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若违反规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除补交相应费用外,将由节水管理部门处以应交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记者刘可)

7、江西“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新华网2011-01-1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9579_1.shtml

记者16日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首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15日下午在南昌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这将为保护鄱阳湖生态安全、促进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中国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安全提供借鉴。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课题启动于2007年2月,由江西省山江湖委办牵头,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研究和技术集成工作。这也是科技部支持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课题采用边研究边示范的方式来带动、引领鄱阳湖区的发展,共设立湿地生态修复、重建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水污染控制及水质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沙化土地与水土流失区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等五个课题。目前,项目已建成鄱阳湖水生态监测的相关数据库及监测和预警平台,使受损湿地基本恢复天然景观,沙化土地植被覆盖率达到80%,示范乡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试点区经济效益提高了15%。各项课题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课题规定的各项工作和指标。

专家组经过评审后认为,课题实施三年来,针对鄱阳湖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安全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了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综合研究,建立水文、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模拟、评估和预测模型,进行了水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引进、开发、集成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支撑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试验示范基地;引进、开发、集成基于“3S”技术的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提出了鄱阳湖生态保护管理模式及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政策法规建议,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8、广东今年拟建百万亩碳汇林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http://www.chinanews.com/ny/2011/01-17/2792505.shtml

  笔者昨日从全省林业局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广东将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目标(新增森林面积900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1.32亿立方米),实施集体林权改革、森林碳汇、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民心工程,全力推进绿化美化生态化,推进宜居城乡建设。

  据省林业局局长张育文透露,2011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实施森林碳汇项目(营造碳汇林 100万亩),大力实施林分改造、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安排营造林任务300万亩,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与此同时,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探索以购买碳汇形式开展义务植树,加强种苗示范基地和林木良种基地项目建设,促进我省中幼林抚育和大径材培育。

  此外,张育文还表示,我省将以强林惠民改善民生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强林惠民、改善民生等重大民心工程,提升林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率。广东已经将全省5815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全部列入补偿范围,确保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个地级市被评为“林业生态市”,61个县(市、区)被评为“林业生态县”,已建成195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珠三角林业部门建成1038.4公里省立绿道。

9、科考发现洞庭湖捕鱼及污染危及江豚生存(图)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1年01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green/news/roll/p/2011-01-17/094321827881.shtml

昨日,科考专家和志愿者前往洞庭湖进行科考调查,在东洞庭湖煤炭湾目击到5头江豚。 图/实习生 谢匡时

江豚 图片来源:WWF

 

  本报记者 刘少龙 岳阳 报道

  昨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微博)、潇湘晨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守望江豚”考察和志愿者守望活动进入实地考察阶段。上午,江豚守望考察队目击到5头有“长江女神”之称的江豚,也目击到了拥堵在湖面上的挖沙船和捕鱼的迷魂阵,见证了江豚实际生存环境的恶劣。“如果地球上仅存的1000多头江豚消失了,就说明整个世界从此消失了长江江豚。”WWF长沙项目办官员蒋勇说。

  湖面密布挖沙船和“迷魂阵”

  上午9时,两条监测船载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志愿者和当地专家前往洞庭湖湖面上监测。“本次测量采用的是声纳监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克雄说。

  船在湖面行驶,人们见到大量挖沙船,志愿者细数了一下,在5里长的湖面上有254艘,马达发出的轰鸣声将这段湖面变成了噪声场,江豚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上午10点03分,人们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旁边有一家工厂在冒烟,岳阳市渔政管理站相关人员说这是一家造纸厂。船行了一段时间,湖边竹竿一根根竖立起来,布满了定置网,这就是俗称的迷魂阵,在捕鱼季节,这些定置网也是最为主要的作业方式,对江豚的杀伤力很大。

  监测人员目击到5头“长江女神”

  开船的岳阳县渔政工作人员说,现在是枯水期,江豚露出水面的机会比较大。10时50分左右,另一艘监测船上的人发来消息“发现江豚”,大家都在耐心等待着江豚出现。王克雄说,江豚不能在水里呆很久,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凭借多年经验,他认为天气暖和,视野好,能见到江豚。

  上午11时30分,阳光更暖和了,突然,在船的右边,一头大江豚露出乌黑的背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监测人员说这是大豚。还有一头江豚刚浮出水面,马上就不见了,时间只有30秒。正当大家深感惋惜的时候,隔了几分钟,监测船的左边又出现江豚,离岸较近,共有3头,在湖面上露出了黝黑的背部。这一次,媒体记者大多拍到了江豚的照片,志愿者更因目击到江豚而兴奋不已。

  电捕鱼和水污染危及江豚生存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现仅有1000多头,还正以每年6.8%的速度骤减。参与7次洞庭湖江豚考察,王克雄对洞庭湖白鳍豚和江豚熟悉得和它们就像是老朋友。2006年,科考再也没有觅到白鳍豚的身影,白鳍豚和江豚在地球生活已有2500万年了,江豚会是下一个白鳍豚吗?

是什么原因让江豚深处极度危险的状况呢?岳阳市渔政管理站副站长唐鹤鸣说,非法电打鱼对江豚的伤害很大,江豚一旦被电中,一般很难幸免。王克雄说,从昨日的考察来看,致江豚危险境地的因素已基本聚齐。除了电捕鱼,水环境污染一直都是洞庭湖长江江豚生存所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在2010年1月的考察过程中,发现暴露在外正在排污的排污口5处,其中3处为造纸厂排污口。城陵矶码头化工厂和造纸厂较多,该区域空气刺鼻。鹿角镇码头也有较大规模的造纸厂,漉湖镇也有造纸厂,全天排放的污水在下游水面形成绵延数公里的白色泡沫带。此外,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已使江豚食物严重匮乏,也严重危及到江豚的生存。

10、重庆部分石材厂排出大量泥浆污染嘉陵江(组图)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11年01月16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6/104421823654.shtml

泥浆水流过。

小溪已变成了白色。

堆积在江边等待切割的青石

  许多人知道嘉陵江是主城区的饮用水源。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眼下的嘉陵江,每天都承受着红白污染之痛!在北碚蔡家、施家梁、复兴、水土一带,石材厂切割石头用水降温,同时排出大量泥浆水,不经过沉淀处理,白色的、红色的砂石泥浆便通过一条条或明或暗的溪沟,悄悄流入嘉陵江中。

  1月5日,记者来到现场,目睹了嘉陵江承受的红白污染之痛。

  三溪口

  白色泥浆一路流淌

  从高速路下道,在三溪口织布厂一带步行,路边草丛里,一条乳白色的小溪,正夹杂着极浓的石浆、泥砂,吃力地奔流着,完全失去了小溪应有的清澈与欢快。溪流岸上,多家石材厂,错落有致矗立着。

  厂内厂外,放着堆积如山的青石。厂里机器轰鸣,切石机在水流冲击下,正慢慢切割巨石。切割机下,流出乳白色砂石泥浆,泥浆全部直排小溪,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排小溪的泥浆,不仅染白了溪流,还染白了附近的树叶,小草,整个地面,像落了霜一样。

  “几年前小河还是干净的,自从来了石材厂后,小河变白了,脏得不得了。”三溪口居民说。

  据了解,因为石材厂切割石头时,必须用水降温,并同时排出大量泥浆水。

  因此,建石材厂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靠近溪流,以取水方便;第二,及时排走泥浆。

  居民悄悄说,“有人还想在嘉陵江边直接建石材厂,现在石头都运过去了。”

  记者在现场看见,嘉陵江边,堆放了许多巨石。这些是刚从山上开采的。

  四个工人正在江边修路,见记者照相,工人们有些紧张,不承认修路是为了石材厂用。

  一条一米多宽的白色泥浆水,流进嘉陵江,把江水染白了。

  施家梁

  石材厂藏身偏僻地

  施家梁居民说“有石材厂躲在偏僻地方排污”,并把记者带到一破产工厂大门口,“你自己进去看吧,里面有几家石材厂,偷着排污。区环保局根本查不到它们,也罚不了款。”

  厂内杂草丛生,十分破旧。向上走,便是工厂的尽头,非常偏僻,却响起了三溪口石材厂一样的机器轰鸣声。果然,两家规模不大的石材厂,隔着院子正同时切割,石材厂的白色泥浆,通过暗道,流入工厂下面的嘉陵江中。

  记者上前询问工厂工人,“老板呢,白色泥浆直排嘉陵江,有没有环保许可?治理了吗?”

  工人答,“老板不在,石材厂的泥浆水都是这样排放的。”

  复兴

  泥浆慢慢浸染河水

  下午,记者来到复兴镇,这里盛产红砂石,石材厂里,红砂石堆积如山。厂后面的小沟里,流着红色的泥浆,红泥浆直排田土,染红了田土,直排河流,染红了河流。

  复兴镇附近的苏弯,流着黑水滩河,冬天因为枯水原因,一大片河床干枯了露出岩石,河面显得非常开阔。河床上,河水少有流动,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水流,把黑水滩河染成了五彩池。而红泥浆流入黑水滩河时,像血液一样,慢慢地浸染着河水。

  五彩池被一道很低的堤防隔断,居民在堤防外边的流水中洗衣。苏弯村民说,前些年,黑水滩河太脏了,影响村民洗衣服,大家反映强烈,才修起了堤防,把脏水关在堤里。

黑水滩河沿岸,是一家又一家的红砂石材厂,黑水滩河的下面,便是嘉陵江。黑水河是带着五彩颜色,流进嘉陵江的。

11、全国首起环境公益罕见胜诉 被告非背景深厚肇事企业

来源:新世纪周刊2011年01月17日王和岩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117/00419261637.shtml

  一次难得的胜诉,一份正在征求意见的文件,让环境公益诉讼的支持者看到了些许希望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诉。

  2010年12月30日,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提起的一起环境公益诉讼,在贵州省贵阳市一审宣判。

  法院判决支持了上述两家环保公益组织的全部诉讼请求,判令被告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立即停止向南明河排放工业污水,支付原告相关费用,承担该案发生的检测费、诉讼费。被告当场表示不上诉。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起由民间社团发起的公益诉讼胜诉案例。

  此前约半个月,另一场环境公益诉讼也在云南昆明开庭。昆明市环保局将违法排污造成水污染、严重危及周边上千名村民饮水安全的企业告上法庭,索赔430万余元用来恢复环境。2010年12月13日,昆明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由于公益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行为,法律规定,只有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此次昆明市环保局能发起诉讼,盖因昆明市检察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省检察院前不久完成了《云南省环境公益诉讼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相关人士表示,该文本将广泛征求法院、公安、环保等部门意见,经专家论证、修改后,以联发文件的形式会签下发试行,以期解决因法律空白造成相关执法、司法部门认识上的分歧,走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立不起、诉不出、判不下”的困局。

  获胜关键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介绍,2010年10月18日,贵阳市乌当区群众通过中华环保联合会网上热线,投诉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将生产废水排放到南明河,严重污染了南明河水质。

  随后,马勇等人前往贵阳实地调查。10月30日,他们来到定扒造纸厂厂区所在地乌当区水田镇定扒村。

  白天,定扒造纸厂一切看上去正常,没有排污。可是,当晚7时,当马勇他们再次来到该厂区,所见情景完全不同。大量的废水生产被直接排进了邻近的贵阳市饮用水源——南明河。

  直到次日凌晨6时,定扒造纸厂仍在排污。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排放,南明河出现了一个长长的污染带。

  据马勇及其同事了解,从2003年开始,定扒造纸厂因向南明河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及超标排放废气,多次被当地环保部门处罚,并限期治理。然而,七年过去了,定扒造纸厂依然我行我素。

  2010年11月19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与贵州当地民间环保组织——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一起将定扒造纸厂告上法庭。

  12月30日,清镇市法院环保法庭在贵阳一审开庭。当庭判决定扒造纸厂立即停止向南明河排放工业污水,消除对南明河的危害,支付原告为搜集证据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及承担案件中的分析检测费、诉讼费共计1.2万余元。

  宣判后,被告定扒造纸厂法定代表人吕长贵表示“不上诉”。

  马勇告诉本刊记者,这起环境公益案件能够获胜,在固定证据、创立支持诉讼的合理支出的机制等方面有一些可取之处。

  法院2010年11月19日受理案件的当天,原告还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并获得法院支持。四天后的清晨7时,清镇市法院法官及法警在乌当区定扒造纸厂现场进行证据保全时,所见排污情景与诉状中的陈述如出一辙。

  此外,为尽快减少对南明河水源污染,开庭前20天,原告就向环保法庭提出先予执行申请,请求法院立即对被告采取强制措施,停止污染行为。随后,法院下达民事裁定,要求被告立即停止向南明河排放工业污水。

  据马勇介绍,贵州省环保厅的环保专业博士刘晓静和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帅江,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全程参与了该案审判。“他们的参与,使得该案审判更专业、公开和高效。”

  同时,该案还得到相关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该案审判长向新华社记者介绍,案件发生的1500元的分析检测费用,由贵阳市“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先行垫付,“是我国首个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鉴定费用得到基金会资助的案例”。

  2010年3月,贵阳市中级法院和清镇市法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公益诉讼制度的意见》,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如果存在资金困难,例如评估费、鉴定费等,可以申请公益基金援助。

  有限进步

  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曾发起过两起环境公益诉讼,一起接受调解,一起以撤诉告终。马勇表示,当时接受调解是因为被告应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诉讼要求,完全停止了产生污染的那部分业务;同样,撤诉也是由于被告行政机关做出了具体的行政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达到了诉讼目的。

  马勇表示,此次贵阳的环境公益诉讼能够胜诉,得益于“地利人和”的优势。首先,贵州省此前通过相关条例,使得像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这样的民间环保社团,获得了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他说,国内民间环保组织绝大多数以环境教育、培训宣传为主,能够提供专职环境法律服务的非常少,和地方环保社团共同提起诉讼的尝试,不仅能提升他们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外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关注度。

  然而,该案的胜诉只是环境公益诉讼的一次有限进步。据马勇介绍,被告定扒造纸厂是一个生产能力年仅6000吨的小造纸厂,本身属于即将被关停淘汰的企业。马勇承认,如果是对当地利税有着重大贡献的大企业,这样的诉讼是否能提起,能否立案,会不会得到公正判决等诸多方面,都将面临各种巨大压力。

  同时,根据他们的调查,定扒造纸厂从2003年开始偷排污水,以每吨造纸排放20吨污水,每年即向南明河排放10.8万吨污水,其一年的超标排污费就达数百万元。而定扒造纸厂每年所交纳的税收只有60多万元,远不足以支付南明河的污染治理费用。定扒造纸厂偷排污水,每年可为其“节省”数以万计的费用。但对南明河造成的污染损失却难以估量。法庭出示的检测报告显示,其排放的污水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几十倍。

  尽管原告在法庭上强调,对定扒造纸厂造成的污染损害,保留追诉的权利。但已经关停的定扒造纸厂,注定永远无法弥补它对南明河造成的危害。

  在昆明市环保局发起的云南首宗环境公益诉讼中,两名被告分别是昆明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下称羊甫公司),以及羊甫公司主要股东注资成立的昆明三农农牧有限公司(下称三农公司)。三农公司具体负责的生猪养殖小区,为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大树营村附近的水源地大龙潭带来了污染。

  2011年1月11日,云南省安宁市环保法庭开庭审理一起液氨倾倒案。2010年5月22日,受私人车主雷键雇用驾驶液氨罐槽车的吴朝建,在一个村子的灌溉渠内偷排罐车内剩余液氨,导致附近村民庄稼和鱼塘遭殃。这也是云南省首例因非法排污污染环境、危害公共安全,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不过,与那些背景深厚的肇事企业或个人相比,羊甫公司和三农公司,雷键和吴朝建均被环保人士称为“软柿子”。

  2010年5月,环保组织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对国电阳宗海发电有限公司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二氧化硫减排不力,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据称被昆明市中级法院搁置,至今未能立案。“环保法庭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这就是潜规则。”代理律师之一、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夏军律师表示。

  有益尝试

  在马勇看来,目前很多环境保护,包括节能减排,几乎全靠行政手段解决。行政执法手段的不力,致使许多企业屡查屡犯。而环境公益诉讼作为法律手段,可以解决一些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依靠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必须于法有据。而法律空白导致相关执法、司法部门认识存在分歧,致使环境公益诉讼在很多地方陷入困境。

  一则来自云南省检察院官方网站的消息,披露了云南省尝试通过联发规范性文件乃至部门地方立法的方式,破解环境公益诉讼困局。

  这份名为《云南省环境公益诉讼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的文件,已经起草完毕,准备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谈及起草《意见稿》的初衷,云南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兴荣说,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原告必须证明与被告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必须是环境污染的受害人。这样的法律规定不仅不适应环保要求,也让司法实践陷入两难境地。

  据张兴荣介绍,之前,云南省在昆明、玉溪、怒江三地公检法机关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专司环保执法和环境司法职责,但由于缺乏规范性文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立不起、诉不出、判不下”。

  2008年阳宗海砷污染等事件,给云南的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云南省检察院以此为契机,申报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课题,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

  之后,云南省检察院成立由本系统相关人士组成的课题组,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借鉴国外成果,历时三年,数易其稿,起草了《云南省环境公益诉讼实施办法(课题建议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意见稿》。

  据张兴荣介绍,《意见稿》共12章53条,由受案范围、检察院提起的环境诉讼、起诉与受理、审理与裁判、及法律监督等部分组成。

  针对当前环境公益诉讼普遍面临的资金窘境,《意见稿》在“司法经费与诉讼费用”一章中提出,由政府设立环境保护基金,对相关费用提供必要支持,原告诉讼费用全免;一旦确立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相关的诉讼成本、诉讼费、鉴定费,由被告全部承担。“这是一种惩罚机制。在一些国家惩罚性的赔偿设计比较多,作为地方来讲,我们争取做到的只能到这一步。”张兴荣说。

  对颇受关注的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诉讼主体问题,《意见稿》的相关意见显得颇为谨慎,仅有环保行政部门被赋予诉讼主体资格。

  张兴荣解释,环境公益诉讼本身比较特殊,一旦提起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所以目前的诉讼主体设计中,民间环保社团暂时没有涵盖。因为涉及权限配置,争议会比较大。他们初步设想,经过前期试点后,再逐步推进放开,允许技术、资源力量比较强的民间环保社团提起诉讼。至于公民能否提起公益诉讼,短期内仍将持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

  张兴荣表示,《意见稿》涉及很多方面,大家认识上没有问题,但在程序设置和权限配置等具体操作标准上,还需要反复磋商,进程不太好预测。目前,争取年内以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联发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会签下发试行。未来不排除争取进入地方人大立法项目,但“工作量大,周期长,现阶段不现实”。

  张兴荣透露,最高检察院研究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的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调研组,将于春节后前往昆明调研,届时他们也要向调研组请示。

12、5年600亿:根治渭河

来源:经济观察报2011-01-1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1/01/671295227345_1.shtml

   一项被称作渭河史上 “涉及河段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动员力量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治理行动即将开始。

  这次行动的基调将是 “根治渭河”。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局长、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局长周峰说,初步预算总投资超过600亿,治理建设工期为5年,2015年前全面完工,整治将把渭河打造成陕西防洪安澜的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黄金水道。

  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治理规划被当地看做是一次充分体现了开放理念的行动——超过600亿的投资中,除中央和省市县财政需投入200余亿,其余投资将通过市场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解决。

  最快的规划

  按照投资金额,这项治理行动可能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最大的公共工程。

  “实际上,规划编制从王锋厅长厅务会安排到水利厅王锋厅长审定,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周峰说,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已退休的省政府老领导,都对此十分关注,而且认识非常统一。

  2010年6月,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到水利厅讲话时提出了治理渭河的想法,提出要彻底改变渭河的面貌,当时赵正永称,把治理渭河当做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开发综合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

  此后,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迅速启动相关生态治理、防洪整治等方面的措施研究。2010年10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彻底解决渭河安澜的要求,规划编制自此开始。

  实际上,渭河安澜几乎是近年来陕西每一届党政高官都为之牵肠挂肚的老问题。

  周峰说,不久前程安东老省长特地询问起渭河治理进展,并表示其任内渭河问题未能得到根治,心存愧疚,这席话令在场的人员都大受感动。

  而此前本报记者采访原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这位在退休后8年间6次向全国政协递交 《综合治理渭河流域》提案的老人,也是以展示其亲自在渭河源头及沿岸河域所取的水样作开场白,并一再称“治秦先治水”。

  2010年10月27日,规划初稿完成,经多次汇报和专家会审后,12月29日,陕西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 《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其具体措施包括防洪工程、滩区清障整理工程、统一调度水量、生态景观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经济产业带工程等六项。其任务将是,加宽堤防432.4公里,新建堤防43.2公里,扩建支流口交通桥29座,堤防淤背127.5公里,新建、加固河道主槽控导工程36处,建立蓄泄洪区2处,改建碍洪铁路桥3座,滩区清障整理280.43公里,堤防绿化474公里,修建水面景观5处、河滩公园55处,建设水质监测断面26处。

  国务院曾于2006年批复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决定投入229亿治理渭河,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赵振武解释说,此前的规划侧重于防洪工程,而此次规划将以城中河的标准进行综合治理,目标是要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关中城市群发展的产业集群。。

  而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规划亦对不同城市进行了差异布局——处于上游的宝鸡、杨凌以“大水”,即水面景观为主,西安、咸阳则水面、绿化休闲娱乐交融,下游的渭南则以“大绿”,即堤岸景观带绿化为主。

  母亲河还是下水道?

  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赵振武说,陕西省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尤其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获批后,渭河几乎流经这一经济区所有城市的核心地带,渭河历史上作为关中的“母亲河”,未来能否承载、支持起其流域内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陕西省水利厅的汇报稿称,渭河灌溉了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陕西64%的人口,集中着陕西65%的生产总值,但目前防洪安全等问题十分突出——洪水灾害频发,历史上渭河多次发生大洪水,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渭河平均2.6年成灾一次,是典型的洪水灾害多发河流;泥沙淤积,悬河态势继续加剧,近50年渭河下游淤积泥沙12.75亿立方米,淤积引起下游堤防临背差达3米-4.5米。

  此前,渭河治理不足,防洪能力十分脆弱,堤防多为沙土填筑,断面小、隐患多、质量差,极易发生管涌决口险情,常水大灾频发;水质污染脏乱差问题异常突出,渭河接纳了陕西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河道内砂坑沙堆遍布,滩地管理无序。

  赵振武说,这次治渭,要使堤防的宽度最小不低于20米,城市段的宽度可能要超过30米、40米,像西安市已经达到49米,这样渭河防洪的基础就会牢靠,防洪标准将会达到百年一遇,西安市更是300年一遇。非城市段中下游分别达到30年及50年一遇标准,《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规划》中要在2020年达到的防洪标准将在2015年提前实现。

  除汛期易发生险情外,而在非汛期,渭河又面临径流锐减、水生态日益恶化的局面,陕西省水利厅称,渭河林家村年径流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平均为22亿立方米,而近20年平均为10.7亿立方米,1997年和2000年只有4亿多立方米。

  本报记者去年在渭河穿城而过的宝鸡看到,这座历史上水资源相当富饶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桥梁随处可见,但桥梁虽多,河道中却很少见到水了。宝鸡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宝鸡水资源总量为33.03亿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经测算,在现有供水条件下,宝鸡全市2011年、2015年、2020年水资源供需缺口分别为2.64亿立方米、3.38亿立方米和4.65亿立方米。

  而陕西省环保厅的官员也诉苦说,“渭河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态水,上游几乎没有水下来,几乎都截完了,可以说,严重的时候,河道里的水全都是污水——陕西流域排放什么水,渭河里就是什么水质!所以有一段时间,渭河被称为关中下水道。”

  他说,目前的情况下,即使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完全覆盖,也无法根本改善渭河水质,“按照国家标准,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化学需氧量要达到60毫克,基本上就是5类水。”

  赵振武也默认了这种说法,不过他认为,在现有情况下,指望通过大量新水源来“冲淡”污染是不现实的,对于污染问题,目前能做的仍然是提高排放标准,以及修建一些湿地公园等设施,通过植物将排入渭河之前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理念

  “这次规划思路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理念的开放”,周峰说,过去治理渭河难的地方在于人的观念和认识,治理的快慢、治理投资的多少都是简单的问题,其实技术上的问题都不是难题,主要是治理的理念能否跟得上要求这才是最难的。

  按照规划测算,整治工程总投资为248.1亿元,其中防洪145亿元,滩区清障整理58.3亿元,治污44.8亿元。

  而河道水面景观、滩区生态公园、健身运动场所及经济产业等工程的358.7亿元并未被列入本次规划投资范围,“这部分资金将通过市场解决”,周峰说。

  他说,政府出资的200多亿元,一部分由过去国务院批复的渭河重点治理规划的中央财政资金解决,剩下的由陕西省以及地市财政解决,前三年大约每年50亿的投资规划,“中央和陕西省解决1/3,市级财政解决1/3,县级解决1/3”。

  “目前各个地市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各市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有的还表示将有扩大建设力度的愿望”,他说。

  而市场层面的解决方式,将可能是西安“?灞模式”的进一步延伸。?河和灞河是渭河的支流,过去曾是当时的污水汇集地,年接纳污水量达50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而沿河两岸亦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

  而历经6年治理,目前?灞生态区已建成河道一级堤防近50公里,亲水城市广场18个,拥有水面17000多亩、绿化7000余亩,林地29000亩,并开放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多处大型生态公园。

  作为回报的是,生态治理充分兑现了城市价值,不仅有绿地等大量房地产企业在?灞生态区置地,这里亦成为西安金融中心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所在地。

  周峰说,比如说,企业去承担一部分河段的绿化景观、生态公园、运动场所的投资,这部分土地的升值空间就是对他们的回报。

  众所周知的是,渭河的问题显然并非陕西单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生态水匮乏源自上游、大量截水工程和用水无序,而建设于河南境内的三门峡工程则直接导致了“潼关高程”和下游一部分河段的“悬河”。

  赵说,预计十二五末,陕西省内的“小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将完工启用,每年可为渭河补充15亿立方米水量。

而对于三门峡问题,他说,作为一项已经运行了40多年的水利工程,其影响还将持续,潼关高程也将继续,尽管争论很多,但目前要做的是“不要因争论而影响到发展”,就好像引汉济渭工程一样,陕西无法去协调上游省市的水源,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关中问题。

13、专家指出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发病率最高

来源:青年时报 2011年01月17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7/101421828190.shtml

  2009年,每298个杭州人就有1个患癌症,肺癌最高发罪魁是污染。

  政协委员周膺建议:加强癌症防治 减少汽车尾气

  这不是一个有太多委员关注的话题,在已经收到的全部402份以提案形式提出的建议中,相关的建议只有两份。但这却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轻松面对的话题——癌症防控。

  “浙江的癌症防治情况必须要加大重视了。”周膺委员说。在有关癌症的两份建议中,其中一份就出自这位杭州市社科院副院长之手。

  调查

  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1月14日晚上,浙江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正式召开前一天,之江饭店的大堂里,周膺就已经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2006年,浙江省每390人中,有一人患癌症;到了2009年,每307人中,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比三年前增加了27.11%。这份数据来自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

  而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的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杭州平均345人中有1人患癌症,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降到了298人,增幅15.66%。

  此外,杭州有媒体曾对杭州的浙江大学第一和第二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等6家医院的癌症病例进行过进行采样统计,结果发现,6家医院平均每周要新检出癌症患者700多例,其中,国庆长假一周,更是新增患者984例,年龄最小的仅有9岁。

  周膺认为,实际情况也许比目前数据显示的还要不容乐观,“这些统计资料都是在统计信息基础非常不完善的条件下取得的。”比如浙江省在1977年、1987年、1992年分别在海宁、杭州和嘉善、嘉兴南湖区设置了四个肿瘤登记处,到2009年又增加了上虞、仙居和慈溪三个点,“像绍兴、温州这些癌症状况可能更严重的地区,目前还没有被纳入登记范围。”

  释因

  空气污染是罪魁祸首 空气质量报告未显示实情 

  根据周膺的调查显示,所有癌症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占据着第一位。“空气质量是罪魁祸首。”周膺说。

  《2009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9年浙江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96.9%的省控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各项污染指标,与往年都有所下降。

  为什么日趋转好的空气质量,并没有抑制住肺癌的高发呢?对此,周膺认为,空气质量的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盲目乐观,“空气质量报告并不能绝对权威地显示真实状况。”

  可悬浮颗粒物检测有缺憾

  对此,周膺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可悬浮颗粒物这一项检测”。可悬浮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检测中的一项主要指标,主要指悬浮于大气中的固体、液体颗粒状物质,城市里,可悬浮颗粒物一般由工业排放的粉尘、化石燃料燃烧的烟尘、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等组成。

  其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而且颗粒物越小,就越容易进入人体深处,因此危害也就越大,“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一般沉积在人的上呼吸道,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就能够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了。”周膺告诉记者,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对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具有毒性。

  而目前环境质量报告对可悬浮颗粒物的检测范围主要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对2.5微米以下的并没有检测。

  据杭州市环境检测工程中心的一位工程师介绍,目前杭州城市空气中的可悬浮颗粒物中,有一半以上的颗粒物在2.5微米以下。对于为何不检测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该工程师表示,中国西部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里,空气中的可悬浮颗粒物主要由2.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组成。

  而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因为多产生于汽车尾气等,因此其含量只在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才会比较高。目前,全国都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检测,而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将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纳入检测范围。

  不过该工程师也透露,目前国家正在对空气质量检测标准进行修订,今后长三角地区有望建立起自己的检测标准,“到时就可将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纳入检测范围。”

  对策

  加强癌症防治 控制工业污染

  防治机构应直接隶属政府 

  除了检测技术层面的问题,周膺还建议浙江省组织编制并发布《浙江省“十二五”癌症防治规划》。希望癌症的防治问题能进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视野,这也使得癌症防控的力度能够加大。

  据了解,目前省一级的癌症防控机构有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浙江省癌症中心和浙江省肿瘤研究所,但是三个机构均设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人员和经费紧张在所难免。”因此,周膺建议癌症防治机构应由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直属,并加强这些机构在全省的统筹协调能力,而且各个专项工作都应该有专人负责。

  “如果肿瘤防治办公室能够直接隶属于政府机构而脱离医疗机构,那么它的辐射面也许就更广。”周膺说。

  在肿瘤登记点的设置上,周膺建议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在全省所有市、县(市、区设立肿瘤登记处),并将统计系统延伸到社区和镇(乡)。

  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

  环境问题,是此次政协会议的热点之一,在周膺提交的提案里,也针对环境保护——这一影响癌症防控的主因,进行了建议。

  由于不少可悬浮颗粒物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出来,因此周膺建议杭州等城市鼓励或强制性推行新能源环保汽车,并控制机动车总量。

14、不能让环保污染成为低成本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2011-01-17季建民

http://guancha.gmw.cn/2011-01/17/content_1549310.htm

许多人知道嘉陵江是主城区的饮用水源。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眼下的嘉陵江,每天都承受着红白污染之痛!在北碚蔡家、施家梁、复兴、水土一带,石材厂切割石头用水降温,同时排出大量泥浆水,不经过沉淀处理,白色的、红色的砂石泥浆便通过一条条或明或暗的溪沟,悄悄流入嘉陵江中(见1月16日《重庆晨报》)。

石材厂在切割石头的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直接排入到嘉陵江会污染嘉陵江的水,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作为环保部门的打击重点,石材厂的生产者更清楚他们的这种行为,是环保部门绝不允许发生的现象。然而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许多石材厂,置环保部门的禁令于不顾,开始了疯狂地向嘉陵江排放起泥浆水来了那。

我们不妨先听一听石材厂的老板,给我们算的一笔简单的经济账。我污染了环境,环保部门对我作出处罚。每次一万元到几万元处罚不等。而我要拿钱来治理污水,达标排放。起码要花这个数(伸出7个指头),近百万元呢。别说那些专业的石材生产经营者,就是我们这些外行人也可以听出门道来。建一套环保排污设备需要近百万元,这还不算排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成本。而如果被环保局查到偷排污水,每次才罚个一万元到几万元,这几乎是建一套污染设备的零头。

环保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环保处罚的真正目的,是让企业减少污染、杜绝污染、真正做到不污染。然而如果一个企业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成本,比污染环境的生产成本还要高;如果一个企业守法生产的经营成本,比不守法生产的经营成本还要高。靠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宁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赔钱,也要恪守《环保法》的有关规定,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

企业违法生产成本低廉,企业合法生产成本反倒高昂,这样的生产经营关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因为当初制定《环保法》的时候,制定的处罚标准本身定的就低。还是在执法过程中,环保部门不严格按照《环保法》的要求,来对违法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如果是《环保法》制定的处罚标准偏低,不足以震慑企业的违法生产行为,就需要修改和完善《环保法》。如果是执法部门执法不严,那么就要对于执法部门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只要环保部门不依法办事,就要接受严厉的处罚。

为什么一些环境污染生产企业,宁愿接受环保部门的处罚,也不愿意兴建环保排污设备。这个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到底在哪个环节。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屡犯屡罚,污染企业被处罚过后屡罚屡犯。这种环保违法成本低的恶性循环的根子,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根除,环保治理只能是一句空话。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