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4
一月十四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策划:
1、人民网: 环保2010年终策划:血铅超标的警钟还要敲响多少次?
http://env.people.com.cn/GB/211746/211747/index.html
环境资讯:
2、新华网: “十二五”中国环境保护面临四大挑战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13/c_12978538.htm
3、21世纪网: 周生贤:2011年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1.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4/0MMDAwMDIxNjE0MA.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4、人民日报: 十一五中央环保投资达1564亿元 为历史最好水平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1-14/122521815913.shtml
5、中国新闻网: 我国去年自然灾害导致4.3亿人次受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4/130021815932.shtml
地方信息:
6、经济观察网: 陕西启动渭河史上最大治理工程 总投资超600亿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1/01/14/191417.shtml
7、解放日报: 上海"垃圾四分法"将简化 生活垃圾将"干湿两分"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3052.html
8、新华网: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在脆弱中坚守“圣洁”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14/c_13691010.htm
环境曝光:
9、南方周末: 170余座高尔夫球场围京城 违法建设反弹严重
http://green.sohu.com/20110114/n278867186.shtml
10、中国网: 记者举报武陟县污染企业 当地环保局装聋作哑
http://news.qq.com/a/20110114/001470.htm
环保观点:
11、第一财经日报: 学者力推环境损害赔偿法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54411.html
深度报道:
12、世界博览: 光鲜经济数据后被忽略的环境污染阴影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1/14/4282068_0.shtml
13、南方周末: 富豪扎堆倾金自然保护区 遭遇搞开发质疑
http://www.wabei.cn/news/201101/518510.html
环境评论:
14、中国青年报: 绝不给弄虚作假的环保干部当保护伞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1065.html
15、南方网: 南方社论:怀宁血铅超标事件问责过于轻飘飘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1-14/060421813967.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环保2010年终策划:血铅超标的警钟还要敲响多少次?
来源:人民网 2011-01-14
http://env.people.com.cn/GB/211746/211747/index.html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铅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国内从事铅酸电池生产的3000家企业中,只有1200家获得了许可证,还不到一半。铅中毒的案例在中国经常出现,凸显污染正在对中国农村地区居民造成损害。铅作为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对儿童会导致发育受阻,甚至智力缺陷。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211746/211747/index.html
2、“十二五”中国环境保护面临四大挑战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1月1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13/c_12978538.htm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吴晶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13日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说,“十二五”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四大严峻挑战。
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能源资源消耗还要增加,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治污减排指标在增加、潜力在减小,在消化增量的同时,持续削减存量,任务十分艰巨。
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常规环境污染因子恶化势头有所遏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享有良好环境的新期待有增无减,水、空气和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任务非常复杂。
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势头,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保障环境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继续加大。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利益博弈的焦点。随着中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将承受更多国际压力。
周生贤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和环保优先,全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要求,统筹协调总量削减、质量改善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
他表示,“十二五”环保工作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同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要下降1.5%。
“十一五”时期,中国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周生贤还表示,中国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3、周生贤:2011年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1.5%
来源:21世纪网 2011-01-13王尔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4/0MMDAwMDIxNjE0MA.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核心提示:周生贤表示,根据初步预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在1月13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称,今年确定的减排任务是,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5%。
这四种污染物,包括“十一五”期已有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也包括“十二五”期间新加的氨氮和氮氧化物。
“考虑到‘十二五’开局各地的投资冲动高涨,国际经济日趋回暖,以及需要时间部署新约束性指标,污染物减排任务相当艰巨。”他说。
在此会议上,周生贤提出了“十二五”环保规划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同时,此次会议上提出,环保部“十二五”期间要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十二五”减排目标待定
周生贤表示,根据初步预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他表示,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在此基础上,环保部正在制定“十二五”期间的污染物控制指标,但此次会议并未透露具体结果。
周生贤对此表示,“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削减一定比例,待全国人大批准后实施。”
但今年的减排指标已经确定,四种主要污染物和2010年相比减排1.5%。“从今年的减排目标来看,‘十二五’的整体目标不会太高。”一位地方环保系统的官员对本报指出。
“头一年通常是比较难的,容易出现污染物排放突然增大的反弹情况。”他分析称,“今年的目标通常会比后面几年高一点。如果每年都定这个比例,那么‘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可能就是7.3%左右,和‘十一五’期间的10%目标相比,不算高。”
在任务分解上,此次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周生贤表示,在确保全国总体控制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十一五”减排进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以及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区别对待。
本报获悉,为了更好地推进减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结构减排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提高并严格执行造纸、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国家下达的落后产能关停计划。
同时,国家将完善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研究出台非电行业脱硫、火电行业脱硝电价优惠政策,适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和排污收费标准,建立企业和地区减排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周生贤指出。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
此次工作会议的另一亮点是,周生贤在讲话中提到,环保部要牵头抓紧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据悉,这也是李克强副总理的明确要求。
“一套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无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一位环保专家对本报分析。
“环保部既然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既要把各种指标体系的优点吸收进来,又要推陈出新,挑战不小。”前述专家提醒。
4、十一五中央环保投资达1564亿元 为历史最好水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1月14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1-14/122521815913.shtml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孙秀艳、武卫政)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据今天在京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环保工作的支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累计下达预算资金100.3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71倍。全口径中央环保投资达1564亿元,是“十五”中央环保投资的近3倍。在环保部直接参与安排项目中,能力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下达中央投资约290亿元,是“十五”的近7倍。
据介绍,“十一五”初期,财政预算首次设立“211环境保护”科目,为政府环保投入稳步增长打下基础。5年间,许多专项污染防治资金从无到有,有力地促进了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央财政首次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008年至2010年共安排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资金投入近80亿元,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为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10年首次下达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
5、我国去年自然灾害导致4.3亿人次受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1月14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14/130021815932.shtml
中新网1月14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0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全面会商和核定。
经核定,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858.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 374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综合判 断,2010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据了解,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灾害频繁,重大自然灾害连发;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水、旱灾、地震和地质灾害影响突出;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人员伤亡多,灾害损失重; 城市受灾严重,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贫困地区受灾面广,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难度大;居民住房和公共设施大量损毁,安置重建任务繁重。
6、陕西启动渭河史上最大治理工程 总投资超600亿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1-01-14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1/01/14/191417.shtml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延龙 陕西省正准备启动一项被称作渭河史上“涉及河段最长、投资规模最大、动员力量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治理行动。
这项治理计划从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目前,陕西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该方案还将于近日提交陕西省委常委会批复。
行动的基调将是“根治渭河”。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赵振武对本网记者说,初步预算总投资超过600亿,治理建设工期为5年,2015年前全面完工,整治将把渭河打造成陕西防洪安澜的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路堤结合的滨河大道、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重现渭河黄金水道。
此前,国务院曾于2006年批复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决定投入229亿治理渭河,赵振武解释说,此前的规划侧重于防洪工程,而此次规划将以城中河的标准进行综合治理,目标是要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
他说,陕西省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尤其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获批后,渭河几乎流经这一经济区所有城市的核心地带,渭河历史上作为关中的“母亲河”,未来能否承载、支持起其流域内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至关重要。
按照规划测算,整治工程总投资为248.1亿元,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解决,而河道水面景观、滩区生态公园、健身运动场所及经济产业等工程的358.7亿元当地则希望通过市场方式解决。
市场层面的解决方式,将可能是西安“浐灞模式”的进一步延伸。赵振武说,比如说,企业去承担一部分河段的绿化景观、生态公园、运动场所的投资,这部分土地的升值空间就是对他们的回报。
浐河和灞河是渭河的支流,过去曾是当时的污水汇集地,年接纳污水量达50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沿河两岸亦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
后历经6年治理,目前浐灞生态区已建成河道一级提防近50公里,亲水城市广场18个,拥有水面17000多亩、绿化7000余亩,林地29000亩,并开放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多处大型生态公园。
作为回报的是,生态治理充分兑现了城市价值,不仅有绿地等大量房地产企业在浐灞生态区置地,这里亦成为西安金融中心和发展总部经济的所在地。
7、上海"垃圾四分法"将简化 生活垃圾将"干湿两分"
来源:《解放日报》 2011年0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3052.html
本市之前实行的“垃圾四分法”将得到简化,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将按照“厨余果皮”、“其他垃圾”两类进行投放。在昨天举行的市人大新闻通气会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张载养介绍了本市生活垃圾 “三化”管理框架思路,本市将通过以“家庭厨余果皮专项收集”为重点的5个专项分流减量行动推进,实现2020年生活垃圾人均处理量减少50%的目标。
本市之前实行的是 “垃圾四分法”,即“玻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但分类效果不明显。一些市民处理垃圾时依然无所适从,据统计,去年本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居住区内,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的分类收集量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5%,虽然对生活垃圾减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远不够让更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据统计,生活垃圾中厨余果皮比重约占63%,按照“厨余果皮”、“其他垃圾”两类分,实际上就是推行“干湿两分法”,让垃圾分类更简单更容易操作,既能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也有利于环卫工人进一步分拣。
据悉,本市已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居住区开展试点,逐步全面推广。新建居住区应在规划审批中强制配套“厨余果皮”专项收集设施,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8、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在脆弱中坚守“圣洁”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01月14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14/c_13691010.htm
新华网拉萨1月14日电(记者德吉、边巴次仁)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因拥有最洁净的天空、大地、河流、雪山而享誉世界。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今天,这种罕见的“圣洁”让世人倍加珍视也倍加担忧。正在此间召开的西藏“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江白自信地宣布说:“西藏的水、气、声、土壤、辐射和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这个最好表现在很多层面:
——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较好保护。大多数湖泊仍处于原生状态,未遭受人类影响。
——作为西藏的首府城市,拉萨市实施各项环保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是中国空气最洁净的首府城市。
——立足于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西藏的轻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减少,全区未出现过酸雨和任何污染事故。
当然,保护西藏的自然环境,国家、自治区和西藏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江白说:“‘十一五’期间,西藏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超过100亿元。”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西藏新建了8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对珠穆朗玛峰和拉鲁湿地2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规范化建设;落实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保护工程资金9002万元,实施了7个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建立2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
1 2 下一页
9、170余座高尔夫球场围京城 违法建设反弹严重
来源:南方周末 2011年01月14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114/n278867186.shtml
北京周边高尔夫违建,死灰会否三度复燃?
170多座的数据如果是真,又能否就此止步?
如果你不小心通过谷歌地图扫描北京,你定会惊讶于芝麻般大小的色块,密集环抱着我们的首都。
这次不是垃圾围城,而是高尔夫球场(含练习场)。
北京究竟云集多少高尔夫球场,一直是个难以捉摸的难题。直到记者最近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土部近期卫片执法检查(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影像,对用地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最终确认,全国高尔夫球场违法建设现象反弹严重,仅北京市周边就有一百七十多座(含练习场),已呈包围首都之势。其中,至少70座存在严重违法侵占耕地情节。
这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此前,官方公开披露的北京高尔夫球场的数据仅见于2004年新华社的一则报道,当时的数字是38座,七年未见官方更新了。
记者为此致函北京市国土局、发改委核实,但迄今未有回复。但种种迹象显示,38的数据早被数倍超越。北京114查号台的资料显示,如今已登记的北京市高尔夫球场有六十余家,多集中在北部昌平和顺义等城区,而朝阳区发改委网站显示,该区就有13座球场。另两份散见于公开渠道的北京市高尔夫球场、练习场大全(含地址电话)则合计115座之多,其中高尔夫球场73座(含酒店宾馆内球场),练习场42座。经本报记者逐一电话核实,此大全所言不虚。
撇开占地相对较少的练习场,通常的高尔夫项目因其占用大量耕地而饱受诟病,以建一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占地1500亩计算,北京市已建成的38处标准球场总面积竟相当于2个宣武区原城区面积。
而芳草如茵的球场则还是环境的祸害,比如其在草坪管理中总会过度喷洒农药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用于草皮的杀菌剂危害土壤的菌群,会使土质变坏,土壤板结,不利于保土保水。
早在2004年初,国务院就紧急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当时的北京市亦要求,一律停止审批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动工建设。
但最终通知效果不彰,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叫停以后的5年里,全国各地又新建了四百多座高尔夫球场。很多高尔夫球场占地规模超过了500亩,且以乡村俱乐部、文化公园等名义审批、建设。比如京郊的廊坊市万庄镇,一座规划中的艺林文化公园,竟在农田里挖起了人工湖,成就了一座18洞高尔夫球场,最终被国土部叫停。比如2009年,云南红河宣布将建成10座高尔夫球场,无一例外对外宣称是高端康体旅游等等。
不得已,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住建部、环保部等七部委联手再祭重拳,出台《关于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严格执行2004年的通知精神,新政之前,继续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并及时上报既有的高尔夫球场的调查数据。
调查数据至今仍没有公布,而对于首都北京,因其地位特殊,高尔夫违建之风的坚挺却超越想象,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旁一高尔夫项目堪称代表。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300余亩,规划建成18洞球场,2009年9月即被国土部发现用地违规违法,经当时的国土资源部长亲自过问后进行了整改,项目区域种上了玉米。这项目被列为部重点督办案件,曾一度因整改有力受到过上级表扬。然而,成果只保留了一年,2010年底的国土部第11次卫片执法检查却发现,该区域死灰复燃,国土资源部部长只得再作批示彻查。有学者表示不可理解,仅对一个高尔夫违法项目国土部门就得三次调查,两次高层批示,实属罕见。据查,该项目系北京恒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属海航集团)开发。
2011年1月8日,南方周末记者在该项目地看到,工地确已停工,园区内,果岭、水塘、球车道已见雏形。当地百姓说,此地地势平坦,本是主产玉米的上等好地。不过,尚未获得村民同意即被强行征用。而该项目最初对外宣称是用于绿带建设。后来,改成体育公园,临近动工前高尔夫的真正面纱才被揭开。
来自北京市国土局网站的最新消息,高尔夫重压之下的北京市政府于本月初已约谈了土地管理秩序较乱的区(县)或乡(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但仍有人不免担忧,死灰会否三度复燃,而如果170余座数据是真,能否就此止步?
10、记者举报武陟县污染企业 当地环保局装聋作哑
来源:中国网2011年01月14日
http://news.qq.com/a/20110114/001470.htm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更是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然而某些地方环保主管单位的做法却令人置疑,污染企业无人管,到底谁在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
12月30日,记者在河南采访期间,路过武陟县西陶乡古城村。在公路北侧有一家企业的烟囱正向天空排放浓浓的黑烟(如图),而且气味非常难闻。记者下车向群众了解情况得知这是一家制香企业。据村民张建国(化名)介绍,这家制香厂建厂三、四年了,只要工厂生产,烟囱排放的就是这种黑烟和这种难闻的气味。据说工厂锅炉的燃料用的是废旧的皮鞋,价格便宜且货源充足。企业是节省了成本,但却让附近的村民饱受了污染之害。
沿着马路再向西走200米左右记者又发现一家企业的烟囱黑烟更是厉害,气味也更难闻。张建民愤愤不平的告诉记者,这几家企业平时只要生产,就这样污染环境,且都有几年的时间了,根本就没人管。真不知环保局平时都做些什么工作?几年时间里这么显要的位置难道发现不了污染吗?还是知而不管呢?
环保局称没车无法到现场
记者下午4点多第一次拨通了武陟县环保局的电话,表明身份后记者把古城村制香厂的污染情况反映给环保局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向领导汇报此事,看领导怎么安排。半小时后,记者并没等来环保局的回复。5点记者再次拨通武陟县环保局的电话。而工作人员竟称正在向领导汇报,等一会儿再说。又等了半个小时,记者又一次拨通了县环保局的电话,这次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已不是前两次的那个人,此名工作人员(也许是位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局的检查车都出去了,现在局里没车无法到达现场,并称等车回来后,他们会派人去古城村调查了解情况的,但目前他们不清楚污染的情况。并向记者解释有些企业从外表看并不能判定这个企业有多少年,也可能是刚建厂生产。
显然,环保局这样说的目的很明确,是想推脱监管不力的责任,因为如果企业两、三年一直这样污染,作为监管部门的环保局面子上是过不去的。并承诺等他们调查后会在24小时内向记者反馈信息。可直到记者发稿前,武陟县环保局也没向记者反馈任何信息。而据当地村民的反映这几个企业仍然在大肆污染,环保局并没采取任何措施。
11、学者力推环境损害赔偿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1-01-14 谢雪琳 羽广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54411.html
对于安徽怀宁新山社区的家长来说,孩子因污染而导致血铅超标,理应得到污染企业赔偿。但从并不算乐观的过往经验来看,他们能否得到赔偿、又能获得多少赔偿,仍是个未知数。
血铅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给了每家400元的补助,以及一箱苹果和香蕉。肇事公司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已人去楼空。
但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并未公开作出补偿表示。1月8日,安徽省政府发布的通报中,也仅表示将对血铅检验结果超标的所有儿童精心治疗,并先行承担所有费用。对于赔偿,目前尚无任何消息。
近年血铅超标事件频发。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案例中,2009年发生了6起,2010年则有9起。涉及地域分布极广:陕西凤翔、湖南武冈、福建上杭……为了得到赔偿,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村民围堵涉事企业的情况。但有多少人得到赔偿,却难以从公开报道中得到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1998年创办了“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从此开始免费帮助弱势的污染受害者打官司。但在重金属污染领域,打官司的情况并不乐观。
2006年,甘肃徽县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包括大人在内受害人数超过2000人。身体之外,受损害的还有土地、庄稼和水。但据媒体报道,当地政府除了最初的小范围检测,让部分孩子住院外,拒绝提供孩子的出院检测报告,后续赔偿也不了了之。这导致不少村民开始上访,后于2008年找到“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寻求援助。
但法律领域内的维权同样不顺利。甘肃陇南市中院不予立案,理由是“该案起诉人数众多,不属本院管辖。”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负责该案件的律师刘湘告诉媒体,污染案件大多数涉及人数众多,地方政府会考虑和谐、稳定、企业发展等因素,法院要么不立案,要么不表态。其次,损失和赔偿计算怎样才合法合理很难把握,我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尤其在人身健康方面。
王灿发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甘肃徽县事件仍未了结,村民们仍在寻求一个合理的结果。
2010年3月,湖南嘉禾县也发生了血铅超标事件。该县血铅中毒儿童超过300人,村民曹小英的四个孩子皆被诊为血铅超标,她求助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希望依法获得赔偿,但依然没有任何进展,重蹈许多环境健康案件“立案难”的覆辙。
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铅污染,王灿发给出的建议是马上进行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排查,对所有排铅公司进行拉网式检查,该关的关、该迁的迁,这才能及时地减少铅污染事件。
此外,王灿发还一直在推动环境损害赔偿法的立法进程,对环境损害的适用对象和条件、赔偿范围、赔偿责任认定,以及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的行政处理及诉讼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改变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损害赔偿只有一些零散的规定,解决现实中的诸多环境纠纷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
但王灿发告诉记者,目前该法尚未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
12、光鲜经济数据后被忽略的环境污染阴影
来源:《世界博览》2011年01月14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1/14/4282068_0.shtml
核心提示:最近曝光的广东新塘牛仔裤产业重金属污染严重,令各国媒体再次担忧中国的环境问题。
每年有2.6亿条牛仔裤从广东新塘出口到世界各地,40%的美国人身上穿的牛仔裤产自这里。
具有“世界牛仔裤之都”美名的新塘是中国服装加工业的缩影,仅此一地就占到中国牛仔裤总出口量的60%。新塘满街都是大大小小的牛仔裤加工厂,几乎每个居民都参与了牛仔裤的生产,即便是学龄儿童也在自家的作坊里帮忙。
但人们往往会忽略光鲜背后的阴影。
为了使牛仔裤染上漂亮的颜色,这些裤子要在重化工染料里漂染多次。颜料里包括镉、铅、汞等重金属,为了不让这些有害物质紧贴着消费者的皮肤,在出厂之前就需进行多次漂洗。这道工序给当地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新塘居民不得不忍受严重污染的水源和土地,废水排入河里,最终汇入珠江,融入整个珠三角……
在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一系列新塘污染的照片之前,很少有人关注到中国制衣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发性的环境危机更多地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大连油管爆炸,成数千加仑原油泄入黄海;福建省紫金矿业某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致使大量鱼中毒死亡;数十名儿童铅中毒,曝光了云南省村民非法提炼黄金事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千名居民抗议信发铝厂严重污染环境,并与警方发生冲突等等。
中国环保部表示,中国1/4以上的河流、湖泊和小溪污染程度严重,无法作为饮用水源。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近日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重金属污染仍保持高发态势。
正是这位敢于说真话的张力军副部长,于3月10日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向中外记者表示:“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确实是在下降,但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
为什么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还会出现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张力军在今年中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一语道破:“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来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外媒的担忧
据《世界博览》记者观察,外国媒体在提到中国的环境问题时也注意到了中国为解决污染问题作出的努力。
加拿大最大的新闻网站www.thestar.com报道,中国将有5万亿元投入到可再生能源领域;政府鼓励开发清洁能源汽车;积极利用风能水能以摆脱对石油和煤的依赖;大力研究环保材料以替代现有的某些高污染工业原料。
英文环保杂志《E》也肯定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据世界排放量的17%左右,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减排40%~50%很有勇气。
但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各国媒体赞赏中国环保决心的同时,也提出了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纽约时报》认为“尽管中国做了多种努力,但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即便是在北京认为空气质量最好的2008年,北京大气的平均微粒含量在超过80%的时间里都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而奥运之后,空气质量再度下降。
该报还援引了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话,“中国政府减少污染的许多努力,由于各处建筑工程灰尘飞扬及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而被抵消。”因为在北京,限行政策使每工作日道路上的私人汽车减少了1/5,但2010年前四个月新增私人汽车达25万辆,这就使限行政策前功尽弃。
《经济学人》杂志更是以标题“经济发展了,而环境却更恶化了”的文章直言,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更加恶化。2010年夏季太湖污染和恶臭更甚于2007年的蓝藻危机。持续两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益处,地方政府关心的还是GDP的增长。连续几年下降的单位能源消耗量,今年一季度又开始反弹,上升了3.2%。
最大的障碍
从中国政府的数据看,2010年中国的环境问题确实也出现恶化趋势。
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43.2%被归入4类或更糟糕的级别(2009年为42.7%)。而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事故数在2010上半年也翻了一倍,平均每个月有10起。各级环保部门备受指摘。
环保部门官员认为,环保工作难以持续与现行的体制有关。各地方环保部门人事、财务上都从属于地方政府,碰上追求GDP的地方领导,环保难以推行就不以为怪。而环保部成立的六大分局无论人力物力都十分欠缺。
与国外相比,美国的十大环保局有1.4万公务人员,而中国的六个监察中心总人数仅为300人。以三四十人的监察中心监督所辖区域内六七个省份,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且环保部门不具备执法权力,没有案件总要与地方政府协调。在保增长的大局之下,地方政府也多有不积极配合之举。
《华尔街日报》评论道,中国之前在环保领域取得的一些进步,很大程度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很多污染企业不得不停止运营。这种成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经济稍稍回暖之际,随着这些企业重新开工,污染问题又会日趋严重了。
环保部门应该有所作为
即使同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远比其他国家严重。
《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谁更毒?中国还是印度?》的文章。文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担忧:尽管中国政府致力于环保的决心比印度坚决,而且执行力也远远超过印度,但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对未来的预测看,在“谁更毒”的竞赛中,中国将会胜出。
中国目前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第一位,印度虽然列第四,但实际排放量只是中国的1/3。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长也比印度迅猛很多。2000年中国仅消耗全球能源的9%,到2007年增长到16%。而印度在同一时期仅仅从3%增长到4%。
与印度相比,中国在环保事业上应该是占据优势的。中国的人均GDP远高于印度,具备了发展环保事业的经济基础,中国的政府也远比印度政府有效率。而且印度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到2035年,两国会拥有同样多的人口,但届时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六倍于印度。
该文强调,中国或印度对全球环境问题应担负的责任远逊于发达国家。2007年,美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9.8吨,远远高于中国(4.7吨)和印度(1.2吨)。而且美国1/4的消费品进口自中国,所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是在帮助美国人维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外媒关注中国环境问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政策,比如某些地方官员的唯GDP论、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模式等。包括珠三角地区重金属污染在内的众多例子再次提醒我们,如果各级环保部门不下壮士断腕的决心,有所作为,那么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不会改变,老百姓距离“喝上干净的水、呼吸纯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目标依然很遥远。
13、富豪扎堆倾金自然保护区 遭遇搞开发质疑
来源:南方周末2011-01-14徐楠
http://www.wabei.cn/news/201101/518510.html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从来都是政府的分内事。
这一次,企业家们试图突围,他们的目标是“民办、民管、民营”,政府回归监督职能。
护山林,助动物,一批中国明星富豪们新近亮出了另类的慈善面目。
2010年12月,阿里巴巴的马云、百仕达的欧亚平、北京中坤的黄怒波、春华资本的胡祖六、上海复星的郭广昌、老牛基金会的牛根生等共计16人,向四川省民政厅申请成立“四川大自然保护基金会”。
他们执意要将至少5000万元的真金白银,投入不到10万公顷的高山密林。
他们彼此约定,回绝所有媒体,在一切还未落定之前,低调,低调,再低调。
他们还打算邀请腾讯的马化腾、网易的丁磊、远大的张跃等企业家参与。这将是中国民间含金量最高的公益富豪阵容之一。
富豪公益,SEE阿拉善生态协会算是先行者,几年前团结一批本土企业家,以每人每年10万元起步,在内蒙古开展生态和社区扶持项目。
而现在的四川项目,野心似乎更大,他们希望在中国开创自然保护区的示范模式。但显然,也将面临着猜疑和挑战。
富豪遇上吸钱机器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从来都是政府的分内事。全中国2538个自然保护区中,70%由林业部门管理,其余30%的管护职能分散在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建设部、海洋局等部委。这一次,企业家们试图突围,他们的目标是“民办、民管、民营”,政府回归监督职能。
门槛不低。基金会草拟章程中设定的执行理事资格是:“首次认捐不低于300万元”、“成立后自愿认捐不低于500万元”。
如果一切顺利,5000万启动资金将被用于四川平武县的雪宝顶和摩天岭——前者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后者则是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三十多种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牵线搭台的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简称TNC,下文同此简称)。这个在中国算不上家喻户晓的NGO,宣称在美国管护着600万公顷、1600多个自然保护区。SEE专家委员会主席杨鹏对它的印象是:“科学家加资本家”,“它在全球范围募集资金的能力非常厉害,高度投资银行化,是世界NGO背景下的吸钱机器”。
事实上,TNC的高层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富豪俱乐部。现任董事会主席马克·特瑟克曾是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而其前任亨利·鲍尔森则是前任美国财政部长。
“2008年10月,TNC北亚区办公室在北京成立,总干事长张醒生曾是爱立信中国区执行副总裁,他多年关注环保,哪些人对环保积极,他都了解,口口相传。”一位TNC工作人员说。
2010年初,马云成为TNC全球董事会中第一位中国人。而牛根生、欧亚平、黄怒波、胡祖六等人,亦都是新任不久的TNC中国理事。
他们的影响力顺着各自的私交圈子延伸开来,“每个行业都是一个圈子。”在一位TNC工作人员看来,这样的资源逻辑非常自然。
用杨鹏的话说,这是一种“企业家为主体的精英化文化”,在中国,企业家已经越来越不甘于简单的资助身份,而直接投身公益行为。
新上任的TNC中国理事们迫切需要一件可以亲自操练的公益大事件。
“要想搞开发,他可以直接拎着钱去”
筹备中的四川项目,有着一个阳光的名字,“社会公益型保护地”。其基本模式是:来自企业家们的基金会,加上TNC组建的专业团队,一边出钱,一边出专业能力。
但怎么保证这些人不是搞开发?TNC中国项目负责人张爽经常面对类似的质疑。
“如果想搞开发他根本不用费这个劲,可以拎着钱直接去。”张爽强调,“没有任何事情能挡住他,更不需要我们这个令箭,他跟任何一个县长谈,都比跟我谈省事多了。”
在他看来,“现在做成保护区,其实是给自己先戴一个手铐。我们本可以提供更多的钱,靠基金会的利息就可以支持保护费用。”
实力无需赘言。基金会注册并非易事,一位TNC工作人员说,“某主管部委领导对地方领导说:让他去弄吧,他能给你找到钱,注册一个基金会300万,你省里面多300万,多好一个事。底下马上就发生‘化学反应’了。”
发起人们特别叮嘱,务请地方政府切勿公开他们的名单。富豪们要尽可能规避追逐、传言和揣测。
2010年秋天,他们到项目点考察,听取执行团队汇报。画家曾梵志提出创意——在山里建一个体验式的艺术中心。而马云等人则希望:将网络互动跟保护地结合起来。
这样的想法让工作人员姜继东觉得新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保护区里红外监测的情况,可以在网上认领一些模拟的动物。这样的主意我们哪想得出来?”
姜继东坦言:“我们不想做商业。但地方政府已经做了一个雪宝顶生态旅游的规划。”
最后,四川项目的折中想法是“我们把商业活动安排在保护区外面的扩展区,找一些国际上比较好的低密度生态度假企业来投标,地方政府自己去招标,以后我们是一个监督和生态顾问的角色。进来的企业,还需要对社区发展有一定承诺,比如就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样的设想,几近完美。
TNC在美国的第一块保护区,是以7500美元的价格赢得竞买、争下来的。那块湿地,当时正要被卖给地产开发商,盖一座海边别墅。不同的土地制度,决定了在美国“购买保护”的模式几乎不能在中国直接复制,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挑战上述完美构想。
“不差钱”,差新鲜感?
四川项目最有信心之处,正是每个中国保护区不同程度上面对的同一问题——钱。
在美国,保护区的资金70%来自政府财政,10%来自社会,20%来自市场;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资金40%来自财政,5%来自社会,55%来自市场。从这个构成也不难看出:因为缺钱,中国的大量保护区,实际是在被“经营”着,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左支右绌。
1990年代,各地一度争相报建自然保护区,但财政投入有限,同时《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限制了保护区范围内的生产开发活动。2005年,环保总局通报批评的9宗违法破坏案例,大多是开矿、修路。保护区不时成为开发的现实阻碍。
一位环境法学者,曾经在环保部碰到一位怒气难抑的处长,手上拿着盖有红章的一纸文档——某大型企业只用半张纸的篇幅,就要修改保护区边界,实际的原因是该保护区影响到企业正在实施的项目。于是“又都忙着取消保护区、降级、改边界,改得越小越好,或者把要开发的地方让出来。”这位学者说。
山水保护中心主任吕植说:“2000年后建的保护区,没人没钱的情况很普遍,特别在西部。”“不差钱”,是自然保护区梦寐以求的福音。然而,无论谁来担当保护者,都无法回避周边区域的产业、开发和利益分配问题。假如不能确保原住民的发展权益、他们就只能向保护区求取生存空间,保护也就很难不沦为一纸空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前副主席、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委员王献溥说:“现在很多保护区都走两个极端——不是死保护就是过度开发。”
在中国首个“公益孵化器”创始人吕朝看来,环境公益行动不太容易短期内见效,因此在国外大约只有3%的善款被投向环境领域。相比而言,中国富人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高、投入度大。
但公众难抑忧虑,因为已经目睹太多豪华会所、高尔夫球场、马术场进驻风景名胜区和部分自然保护区,成为富豪的后花园,屡屡侵犯保护性边界。以长白山为例,在“全力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之后,规划49处景点景区中不少深入法律严令禁止旅游的生态核心区和缓冲区;还计划建造五星级酒店11家、温泉度假村15-20家、滑雪场5家、高尔夫俱乐部3家……据《人与生物圈》披露,2006-2008年间,两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显示,几乎全部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
背靠强大的社会资源和行动能力,富豪们对于设立屏障、阻挡无序过度开发同时保障原住民生计,信心满满。
然而他们要面对的“发展”逻辑同样强大。博弈未必轻松。一位公益评论人士叹道:“‘企业加政府’的权贵能量,很少有谁能挡得住,也许只有富豪,是最有能力应对的了,如果他们想应对的话。”
“这对他们是个新鲜事,以前没做过。”姜继东这样描述。对于已经在商业上证明了自己的企业家们来说,这一点也许很重要。 (本报记者冯洁、实习生王淏童对本文亦有帮助)
14、绝不给弄虚作假的环保干部当保护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1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731065.html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刘世昕)今天上午,安徽省安庆市政府通报说,当地有10名干部因怀宁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被问责。就在同时,环保部正在北京召开全国环保工作会,对这起事件的处理结果,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对那些弄虚作假的环保干部,环保部决不当保护伞。
5年前,周生贤被任命为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时曾表示,要为环保人当保护伞,而今天他也透露说,有人曾向他抱怨,近年来不断有环保干部因污染事故被问责,他为什么不出面保护?对此,周生贤说,那些不履行环保职责、弄虚作假的干部,他绝不保护。
周生贤同时也表示,2010年6月,安徽固镇县环保局的6名干部因为去检查污染企业而被停职,对这样的干部是一定要保护的。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造成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的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是当地环保部门参与招商引资请来的。根据今天当地政府的通报,怀宁县环保局总工程师、开发监督股副股长汪利民涉嫌渎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涉嫌环评弄虚作假的环评公司也已经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处。
周生贤今天还特别强调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铅、铬、锰等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未来投入的治理资金将以百亿元为单位。
他介绍说,重金属污染是“十一五”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继2008年妥善处置多起密集发生的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后,环保部联合国务院8部门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编制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力争到2015年,进一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据悉,中央财政专门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奖金,2010年首次下达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
15、南方社论:怀宁血铅超标事件问责过于轻飘飘
来源:南方网2011年01月14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1-14/060421813967.shtml
一个新闻热点事件,从媒体爆出到欣闻“高度重视”后的“严肃处理”,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安徽怀宁血铅事件给出的时间表,似可概括不少此类地方治理丑闻的处理节奏:1月13日上午,安徽省安庆市政府通报怀宁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市、县两级政府分别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严肃处理”。
几乎是严格踩着节奏到来的“严肃处理”,给公众开列的是包括县长在内诸多稍高级别官员的“行政记大过处分”,以及两名副职领导的行政撤职和免职,最严重的只剩下“涉嫌渎职”的一名副股级官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与近些天来呈现在公众眼前的那些血铅超标患儿的苦痛,那些检测遭拒绝、治疗被排斥的心酸,那些已经少得可怜几乎算不上补偿的补偿,反差实在刺眼。当然,涉事企业被“依法关闭”,据说还有行政处罚,但这样迟来的惩处还是显得那么轻飘飘,更何况最终的行政处罚倘若体现为罚款,获得收益的还是有关部门。
长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官员问责一直难以逃脱舆论的种种指责,再严重的后果,再恶劣的影响,换来的也不过是个“免职”,而“免职”与“撤职”不同,根本就不是一种处罚形式。何况,无论是免职、撤职还是引咎辞职,当事官员受到影响的只是实际职务,而所谓级别和待遇却很少被撼动。更何况,处分的时限很快就会过去,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越来越迫不及待,在处分期内就悄无声息地“暗度陈仓”——— 异地任职的有之,从来没有离开、“一直负责原有职务工作”的有之,肆无忌惮,冠冕堂皇。
安徽血铅事件的官员问责,某种程度上刷新了这样的纪录:连本来已经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免职”,都已经不屑于走过场了。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警告……级别越高的官员,其所需要付出的问责代价以及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有越来越轻的趋向。不需要为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而去职,哪怕只是短时间的离开,甚至仅仅是名义上的短暂离开,都不再被需要。当然,依照现有官员问责规定,什么样的责任应当对等承受怎样的处罚均不明确,再怎么轻飘的问责都看似合法合规,但问责之后也往往非议四起。
进一步细化问责制度固然重要,但政治道德的基本底线也需要坚守。谁能够相信,一个由环保局公然“招商引资”进来的污染企业,居然会因为一个副股级官员的“渎职”而酿成现在的重大事故?如果没有层层的领导批示,没有涉事部门事前百般的政策关照,以及即使在事发之后都公然为之辩解的衮衮诸公,怎会有今日看来如此不可思议的荒唐审批,怎会有未通过验收也可以长时间“试生产”的奇闻?有些错误不是什么人都有条件去犯的,在其位就应当承担对等的责任,这应当成为最基本的政治常识,也关涉到一个群体的道德水准。
荒唐作为导致了惨痛后果。面对舆论的质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还是辩解——— 打时间上的擦边球,甚至打到连“先建的工厂,还是先建的居民小区”这样明摆着的事实都可以被混淆;需要真正承担政府责任的时候,血铅含量究竟是250μg/L还是249μg/L,倒是不惜下大力气去辨个清楚。甚至被第一时间就勒令关闭的涉事企业,都开始让人不免有诛心之疑:这究竟是为了处罚,还是为了从源头上堵死患儿家长寻求法律维权的途径?更不要说,轮到不得不表态的官员问责,轮到需要靠一通像样的官员问责来消弭公众质疑的时刻,竟然还是以“行政记大过”这样的不痛不痒作为主打项目。这可真是,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只要能做到,公愤何足道?
免职也好,记过也罢,总有那么一些浮云在试图遮挡公众的眼睛。追着官员的问责不放,不是要跟任何一个作为自然人的官员过不去。一次次公共治理危机,几乎都经历了欠缺民意授权的起意、形同虚设的监督以及无可奈何的处理等几个阶段。面对这样公然应付式的问责,怎不会让人意气难平呢?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