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一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一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1-01-05

 

一月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境资讯:

1、新华网:    “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在京启动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05/c_12947452.htm

2、人民网环保频道: 2015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1.66%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7391.html

3、一财网:     林业局称逾30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在沙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44086.html

4、科技日报:    我国各大山系冰川运动速度正在减小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9327.html

5、人民网:     中石油否认以投资充抵赔偿处理大连漏油事件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1/05/3981129_0.shtml

 

地方信息:

6、新京报:     北京五环周边将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1-05/015021758716.shtml

 

重大水事:

7、新华网: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超46万平方千米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1605.html

 

环境曝光:

8、广州日报:    广东东莞熔铝厂3年藏身偏僻山道偷排废气(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05/103521762629.shtml

9、赣南日报:    赣县矿企致使耕地被埋河水受污

http://ganzhou.house.sina.com.cn/news/2011-01-05/093711548.shtml

 

生态保护:

10、人民日报:    京津风沙源经10年治理已成为沙尘暴减弱区(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05/092821762071.shtml

 

垃圾处理:

11、21世纪经济报道: 15部委拟推新政 3亿吨垃圾解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5/yOMDAwMDIxNDMyOA.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节能减排:

12、中华工商时报:  媒体盘点节能减排5年历程:造假导致公信力打折

http://green.sohu.com/20110105/n278683088.shtml

 

深度报道:

13、第一财经日报:  “十二五”治水:科学治理是关键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44704.html

 

环境评论:

14、中国青年报:    严辉文:战胜还是遭遇自然灾害

http://news.ifeng.com/opinion/economics/detail_2011_01/05/3977465_0.shtml

15、搜狐绿色:     公众能否担当起节能减排重任?(组图)

http://green.sohu.com/20110105/n278683075.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在京启动 

来源: 新华网2011年01月0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1-01/05/c_12947452.htm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金小茜)环保事业需要公众共同参与。旨在弘扬绿色理念,倡导绿色事业,树立绿色典型的“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4日在京启动。

  此次评选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业界专家和公众参与评选。从评选活动启动至1月31日为入围阶段,由专家和网民推荐提名人选;2月1日至4月20日进行网络投票,通过公众对提名人选投票和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获奖人选;4月下旬将颁奖。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每年举办一次,此次已是第4届。往届获奖者都是在生态环保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或绿色行业的领军人物。我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在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通过评选活动,将融合学界、传媒、民间组织在内的一切公众力量,共同推动我国绿色事业的发展。

2、2015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1.66%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11年01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7391.html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记者严冰)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未来五年,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

  据介绍,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其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着力建设好这十大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战略重点。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坚持以建设和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贾治邦指出,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是“十二五”时期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举措。今后,我国造林绿化难度加大,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等地区,造林难、巩固难。我国还有7亿多亩中幼林亟待抚育,4亿多亩低产林亟需改造。他要求各级林业部门抓住战略机遇,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围绕“双增”目标和“十二五”时期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个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加大考核力度,确保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同步增长。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林业紧紧围绕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完成造林3.7亿亩,义务植树117.2亿株,全国森林面积达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达9.26亿亩,稳居世界首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50.3%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荒漠生态系统改善方面,全国土地沙化防治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恶化”的新阶段,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8万平方公里,2005—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大熊猫等50多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苏铁等千余种野生植物人工种群基本建立,野马等物种回归自然进展顺利,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2035处,总面积达18.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9%,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3、林业局称逾30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在沙化

来源:一财网2011-01-04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44086.html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1月4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其中,川西北、塔里木河下游等局部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

祝列克今日通过国务院新闻办介绍了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发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也表示,全国沙化土地中可治理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按照每年缩减1717平方公里的速度,大概需要300年左右的时间。

他进一步指出,“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是治沙面临的最主要困难之一。我国实行的集中连片重点治理,只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属于集中连片、集中投入的,但京津风沙源也只占全国沙化土地的1/17。

刘拓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严格实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措施,将按照生态建设的自然规律,布置好整个防沙治沙的工程布局,“能封则封、能治则治”。

祝列克还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北方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的民勤县沙化现象已有所好转,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数年前就曾就此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4、我国各大山系冰川运动速度正在减小

来源:《科技日报》2011年01月0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9327.html

  新华社兰州1月4日电 (记者宋常青)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发现,国内各大山系冰川的运动速度正在减小。

  中科院寒旱所科研人员根据国内现有的山谷冰川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现状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冰川运动监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大山系冰川运动速度正在减小。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为例,两个冰川分别在1980年到2008年、1998年到2007年期间,运动速度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各大山系的冰川运动速度都在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这与冰川的规模相关。

  据介绍,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是冰川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冰川或冰盖内部的冰,由于受到重力的驱动作用发生着沿坡向下的位移;此外,冰川还可能发生底部运动包括在下伏基岩上发生的滑动与底部沉积层变形造成的运动。这两种运动过程构成了冰川运动的主要形式。

5、中石油否认以投资充抵赔偿处理大连漏油事件

来源:人民网2011年01月05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01/05/3981129_0.shtml

中石油内部人士1月4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近期部分媒体关于中石油“以投资抵赔偿”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存在明显失实。该人士指出,2010年“7.16”大连中石油管道爆炸案尚未有赔偿方案下发,而事故的最终调查结论或将在近期公布。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石油和大连市政府对火灾的善后达成一致,油污清理结束的后续赔偿工作由大连市政府负责,中石油在大连的长兴岛投资2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项目”。

来自中国能源信息网的消息显示,早在2009年,中石油已在展开大连长兴岛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规划方案的研究工作。

上述人士称,各方专家及相关部门所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已将最终调查结果提交国家有关部门,中石油集团及其他当事人也都在等待最终结论及相关责任认定。

2010年7月16日,一艘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的30万吨油轮正在向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原油。但当油轮暂停作业时,注入脱硫剂的作业并未停止。至当日下午18时许,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等损害,大量原油泄漏入海。

6、北京五环周边将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

来源:新京报2011年01月05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1-01-05/015021758716.shtml

  本报讯 (记者 汤旸)记者昨日从朝阳区政协十一届六次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期间,朝阳区将在垡头、东坝、孙河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地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

  目前,朝阳区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高碑店、酒仙桥、北小河及北苑污水处理厂。朝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4座污水处理厂位于五环内地区。与城区相比,五环外的农村地区配套污水管线系统相对较弱,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明沟或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污染。

  未来5年内,朝阳将在五环周边兴建6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垡头、定福庄、东坝、楼梓庄、苇沟以及孙河。已经正式开建的垡头污水厂位于东五环化工桥外,明年完工后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立方米,远期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5万立方米。

投入使用后,附近的萧太后河将得以还清,从而提高当地及下游水环境质量。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后,朝阳区五环外及昌平、顺义、通州等周边区县的污水处理能力也将增强。

7、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超46万平方千米

来源:新华网2011年01月04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651605.html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0《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已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5亿~4.5亿吨。这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次发布水土保持公报。

  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其中之一是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和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严格督促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监测评价,定期发布水土保持公报,客观反映水土流失动态及水土保持建设进展。

  据了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基本情况、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成效、水土保持监督、水土保持发展思路与目标。

  公报显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6.5万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62%,其中强烈、极强烈、剧烈水力侵蚀面积分别占全国相应等级水力侵蚀面积的39%、64%、89%,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公报显示,黄河流域已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其中,兴修基本农田555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192万公顷,人工种草367万公顷,封禁治理142万公顷。建设淤地坝9.1万座,兴建各类小型水土保持工程184万处。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初步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经综合分析,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5亿~4.5亿吨,累计增产粮食670多亿公斤,解决了约1000万人的基本口粮和饮水需求。

  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人员表示,公报全面反映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防治进展情况,是实施最严格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报的发布,旨在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促进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关注、重视与支持,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并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同时发布的还有《黄河流域(片)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报》、《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公报》、《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公报》等3个公报,均为首次发布。

8、广东东莞熔铝厂3年藏身偏僻山道偷排废气(图)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1年01月05日 文/图 记者 谢英君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05/103521762629.shtml

记者暗访发现该厂藏身谢岗黎村偏僻山道,谢岗镇环保分局称去年11月已勒令该厂停业。

  数百麻袋油渍渍的铝屑堆在竹棚下日晒雨淋,4个土锅炉日“吞”千斤煤块生火熔炼铝液,有毒废气经乔装过的棚屋偷排到空气中!这是一家藏身于谢岗镇黎村偏僻山道里、门口无牌无名俨如“秘密基地”的熔铝厂。日前,记者通过暗访发现,该厂已在当地偷排废气达三年之久。

  昨日,谢岗镇环保分局明确表示,该厂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未通过“环保审批”,已在去年11月11日勒令其停业。鉴于该厂继续“顶风作案”,将交由东莞市环保局监察分局立案处理。

  废气直接排放空气中

  去年12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谢岗镇黎村崖山,一条偏僻的小山道直通建于半山腰的熔铝厂。只见该厂铁门紧闭,门口无牌无名像是荒废已久,但门后却传来警惕的犬吠声,厂内遥遥升起几道黑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恶臭味。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从一个废石场绕道爬到了崖山的山坡,从半空中看到工厂的全貌。这是一个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场地,建有一栋砖瓦房、两个简易竹棚和一间长长的棚屋。阳光下,数百条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铝锭闪着银光;最“古怪”的要数那间长棚屋:没有门窗,屋顶上装着两根烟囱,“呼呼”地往外喷着烟雾。记者站在山坡迎风处,衣服上不一会儿就落满了白灰,附近的杂草木叶上也积着灰。

  “我们天天做饭吃饭都得关着窗户,一遇到刮风就呛得人喘不过气来。”陈先生是家住附近的黎村村民,他说,这家工厂三年前开工,日夜不停排废气,村民投诉到了谢岗镇环保分局,分局也曾在去年11月来查过,但该厂“依然如故”。

  4个锅炉日夜烧煤炼铝

  其后,记者将暗访情况向谢岗镇环保、工商等部门通报,该镇环保分局立即出动登门检查。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工厂,亲睹4个土锅炉的运作情况。这些土锅炉埋在地下,有一个半圆形的“壁炉”做进料口。一名工人用铁铲不停铲入铝屑,铝屑熔化后盛入一个比成人大腿还粗的矩形模具内,待冷却成型后取出便是一根银光闪闪的铝锭。而锅炉产生的废气,除了一小部分从进料口溢出外,绝大部分通过藏在长棚屋里的管道直接向空中排放。

  记者看到,在土锅炉前作业的工人没有任何安全防护,尘烟漫起时,工人就将旁边的风扇打开将烟吹散。据工人称,“一个锅炉每天至少要用煤300斤。”

  “这个厂完全是违规操作!东莞不允许工厂烧煤来熔铝,只能使用电锅炉。而且,废气未经处理直排到空气。”环保分局的工作人员还查出该厂露天堆放部分铝屑,此举不符合存放规定,“因为铝屑很容易被雨水挟带,从而对地表造成污染。”

  此外,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称,熔铝会产生二氧化硫,人体吸入二氧化硫可以引起气喘、胸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而且二氧化硫浓度越高,呼吸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该工作人员说。

  环保:

  交市环保局监察分局处理

  采访中,该厂老板罗树林向执法人员出示了一张工商执照,上面注明厂名叫“裕丰五金制品厂”。经营项目为“加工、销售五金制品”。

  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该工商营业执照上的地址为“谢岗镇黎村横巷村”,这与被查工厂的地点并不一致。对此,罗树林连忙解释说,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的手续是由手下人去办理的,不小心“错登”了自己身份证上的地址。罗树林还称,自己的工厂主要是“卖铝屑”的,烧煤加工成铝锭只是为了“做成样品给客人看,量并不多。”然而,他没有正面回应何以日夜开工的原因。

  昨日,谢岗环保分局以书面形式对记者明确表示,该厂“有4个简易燃煤熔炉,熔炉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据悉,谢岗环保分局曾于去年11月11日现场下发了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该厂立即停止使用熔炉设备,并于12月1日正式批复称:“鉴于该项目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现不同意该项目在谢岗镇黎村横巷村设立。”环保分局称,鉴于该厂继续使用违规土锅炉,此事将交由东莞市环保局监察分局立案处理。

  工商:

  暂不能以超范围经营查处

昨日,谢岗工商分局确认了罗树林提供的工商营业执照的真实性,然后称,“加工五金制品”不需要向工商部门提交有关环境影响的评价文件。“铝屑熔铸铝锭”是该厂加工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生产工序,不属于超越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工商部门不能以超范围经营进行查处。

9、赣县矿企致使耕地被埋河水受污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2011年01月05日

http://ganzhou.house.sina.com.cn/news/2011-01-05/093711548.shtml

  近日,赣县大埠乡三江村野猪坑组部分村民反映,该县一家名为“康申稀土矿”的企业自2008年2月以来,在村里的山头上开采稀土,目前已经挖掉了几个山头,破坏几十亩耕地。更为严重的是,该企业还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当地有村民在制止时还遭到矿主殴打致伤。2010年12月30日,记者就此事前往当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了解。

  1、现场:

  山头被挖 随处可见废弃垃圾

  2010年12月30日,记者跟随反映情况的两名村民郑瑞章和郑志清来到被挖山林现场。记者看到,被村民们称为后龙山的山林已经很难见到绿色了,整座山到处是被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沟壑。在山上,随处可见开采后丢弃的垃圾:电线、电杆、木板、工棚、塑料排水管等,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池和山坑。据郑瑞章介绍,后龙山之前就是一座被开采过的废矿山。2008年2月,“康申稀土矿”开始在原矿山的基础上再次开采,并且开采的面积越来越大,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山下耕地被不断掩埋,环境被严重破坏。目前,整个山头外表都被一层白色盐巴状的沙粒覆着。据了解,白盐状物质是采矿过程中使用了化学原料后对土质带来的影响。“被破坏的土质,什么东西都生长不了。”郑瑞章说。

  2、村民:

  河水污染 饮用水源面临危机

  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山头上,记者看到几台挖掘机正忙着挖土建池,机器轰鸣声响彻山间。郑瑞章告诉记者,正在建的是开采稀土所需的工艺池,工艺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山下河流,最终流入了附近的居龙滩水电厂水库里,污染水源。

  在后龙山的一处半山腰上,郑瑞章说:“这里以前都是耕地。”他指着脚下的荒地说,山上植被破坏后,下雨的时候,山上的泥沙被雨水冲刷下来,将山脚下的耕地掩埋。而山坡下不远处就是一条流向水库的河流,由于采矿污染了河水,致使村民们的饮水面临危机。

  在野猪坑村小组,两处刚开挖好的大型工艺池紧挨着村民的房屋,一股新鲜的泥土味道扑鼻而来,距工艺池不远处就是居龙滩水电厂的水库。

  郑瑞章认为,在2008年以前,山林因采矿就已经被破坏殆尽了。而“康申稀土矿”在接手该矿后,在没有对原矿区破坏的山头进行复垦的情况下,继续大规模地建池生产,破坏山林。眼下,如果不尽快停工或者建设挡沙坝,雨季一到将导致山上水土流失加剧,毁坏村庄,污染水库,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3、矿区负责人:

  不想多说,也不会说

  当日,记者在该矿山的工地上找到了“康申稀土矿”的一名李姓老板。据郑瑞章介绍,李姓老板是该矿山的负责人之一。对于记者的提问,李老板始终拒绝回答。他表示,不想多说,也不会说什么。

  4、矿管部门:

  企业不违法 已给当地村民补偿

  当日下午,就上述情况,赣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环境股负责人告诉记者,“康申稀土矿”的企业名称应为“康孙稀土矿”,矿主为康某和孙某,经调查该企业实为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大田稀土矿”,属国有矿山企业。该矿在2005年时已获得了省国土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并不是村民所说的非法开采企业。该负责人还向记者出示了该企业2008年获得的采矿许可证复印件。许可证上显示,该企业采矿许可期限截至2010年9月。该负责人说,目前,该企业正在申请采矿权延续。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企业毁坏山林、污染水源一事,野猪坑村民郑瑞章和郑志清两人已经到赣县各单位和部门反映过多次了。记者看到了该县信访局回复的办理函复印件,函称:大田稀土矿区是属市委、市政府2010年度允许恢复生产的矿区,于2010年3月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开采协议书。经查,信访人所反映情况属于夸大事实。此外,大田稀土矿已分别于2010年两次对后龙山山林所有人予以了补偿。记者在补偿协议附件上还看到了一些村民领款的签字。对此,郑瑞章也予以了承认。

  此外,该信访函还称,矿主殴打村民一事确实属实,但此事当地派出所已经做出了处理。

  对于企业开采是否会带来环境破坏和污染一说,该负责人认为这多少有点,但具体应由县环保局出具调查结论。

  5、环保部门:

  企业已停产 新开采方式可降污染

  随后,记者来到赣县环保局了解情况。该局环境监察大队一郭姓队长在向具体调查此事的一名负责人电话联系后表示,该企业已经全面停产了。对于记者提出山上仍有挖掘机正在作业生产一事,这名队长表示,原来企业开采方式是“原地浸矿”,因为此方式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所以在2009年国家就已经明令禁止了。现在该企业正在采取比较先进的“注液采矿”方式生产,而挖掘机在挖的就是为新型开采方式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生产。

  对于该矿生产是否会带来水源污染,郭队长表示,该矿原来的开采方式确实易漏、易渗透,污染环境,而且开挖山体,造成山林破坏,但是采用新方式后,不用再开挖山头了,也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10、京津风沙源经10年治理已成为沙尘暴减弱区(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1月05日 刘毅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1-01-05/092821762071.shtml

土地荒漠化、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蔡华伟制图

  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净减少

  京津风沙源已成沙尘暴减弱区

  核心提示

  我国国土面积中,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多大比例?最新的监测结果给出了答案。

  过去几年,我国在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通过提高沙源地林草植被覆盖,能否彻底禁绝沙尘暴?本报采访的相关专家给出了解答。

  土地荒漠化、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

  国家林业局1月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初至2009年底的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91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

  监测表明,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净减少,局部地区仍在扩展。

  监测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我国国土中,既是荒漠化土地也是沙化土地的有130万平方公里。不重复计算,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际分布面积约30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1.77%。

  据介绍,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这些地区的退化土地为荒漠化土地。

  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具有这种明显特征的退化土地为沙化土地。

  与2004年底相比,全国荒漠化土地减少1.2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8587平方公里。

  同时,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5年间,沙化土地植被平均盖度由17.03%提高到17.63%,植被盖度50%以上的沙化土地面积增加1.03万平方公里,盖度小于10%的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36万平方公里。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等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与2001年相比,工程区地表释尘量减少1352万吨,有效减缓了沙尘天气对京津地区的影响。

  到2020年,全国可治沙化土地要治理一半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说,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共动用技术人员6000多名,获取各类数据2.5亿个。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指出,我国的治沙工作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还很大。现在还有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其中可治理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每年缩减1717平方公里的速度,全部治理完毕大概需要300年左右。

  二是人口、经济的压力与生态承载能力的矛盾很大。我国生态的承载能力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一些地方还在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实行集中连片重点治理的只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只占全国沙化土地的1/17。《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全国可治沙化土地要治理一半,现在离这一要求还有巨大差距。

  另外,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干旱等极端气候,对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建议将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量作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

  我国已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

  祝列克说,这个目标对治理土地沙化意义重大,在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沙化土地中,一半以上可以用于植树造林。

  如何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完成?祝列克说,国家林业局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要将这个目标纳入国家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并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将加大改革力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建设当中,其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沙尘暴不可能被消灭,增加林草植被可减少沙尘暴危害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为什么我国许多地方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仍然时有发生?

  对这个问题,刘拓解释说,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台风、冰雹一样,属于自然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世界四大沙尘暴频发区之一,沙尘暴在我国是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土地结构决定的。

  一般来说,沙尘暴的发生需要有不稳定的气流和大风以及沙尘源。刘拓说,一方面,我国经常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我国北方地区有17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邻近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分布着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这就具备了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

  刘拓说,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证明,沙尘暴的发生呈波动式递减趋势。目前,人类对气流、大风等自然现象是无法控制的,能够控制的只有尘源。增加林草植被是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有效办法。

  刘拓介绍,专家研究表明,在同等的气候条件下,林草植被盖度达到40%以上,风沙活动就不显著;如果林草植被盖度在15%—40%,会有局部的风沙活动;低于15%的林草植被盖度,沙尘活动就比较频繁。经过10年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由44%提高到55%,这个地区已经由过去的沙尘暴加强区变成了现在的减弱区。

11、15部委拟推新政 3亿吨垃圾解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1-04贾海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5/yOMDAwMDIxNDMyOA.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核心提示:目前,各地垃圾处理费都是采取财政支付的办法,但是很多地方城市已经表示财政无力继续承担。

每年高达3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将开启上千亿元的新产业机会。

记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等15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报国务院审批,将于2011年初下发。

住建部环境卫生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晶昊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固废论坛上表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经告别了技术之争,在2011年进入市场开放阶段。

据悉,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约为3亿吨左右,按照每吨处理成本100元计算,处理运营市场将达到300亿元,加上工程投资、技术投资等,因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将带动上千亿元的市场。

两难处境

一方面是“垃圾围城”,另一方面是处理厂难建。

 “这个工作国务院高度重视,可能还要开专题会来推进这个事情。”住建部一位负责人日前在住建部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经过住建部等15部委联合制定的“意见”,已经上报国务院,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将下发。

 “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目标、指导方针等具体内容。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蔡健升表示,“意见”出台后,对于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将很有力度,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也将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据悉,本次“意见”制定是在国务院直接安排下进行的。2010年,关于“垃圾围城”的报道屡见报端。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安排住建部等部门进行研究。

2010年5月,住建部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展开了专题调研。

河南安阳市住建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住建部先向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下发了调研表,需要填报的内容包括各地垃圾处理的技术、运营管理方法,以及一些重点的案例等内容。

随后,住建部等部委还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调研。

桑德环境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很多投资资金和运营公司这几年都在“跑马圈地”。

 “意见”出台后,虽然对地方政府垃圾收集率、处理率等问题提出了要求,但是多数城市的垃圾处理项目已经进行了市场化运营,转让给市场公司代为经营。

一个让调研组关注的问题是,目前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项目的运营费用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出资的。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财政继续支付垃圾处理费的资金链能否持续?

此外,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居民对抗垃圾处理厂建设的问题。哪个地区的居民听说垃圾处理厂将建设在周边,都会进行上访、抗争等行动。

 “2010年,很多垃圾处理项目签约后无法建设,原因就是政府和周边居民关系协调不下来。”蔡建升表示,这凸显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困境。一方面是“垃圾围城”,另一方面是处理厂难建。

 “意见”中除了提出地方政府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问题后,也将对于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运营等进行规范,并且推动有关法律建设,以法制方式解决利益争端问题。

上述住建部负责人表示,2010年底,“意见”进入多部委会签阶段,15部委对于“意见”的出台认识都很一致,已上报国务院,尽快出台。

谁来埋单?

目前,各地垃圾处理费都是采取财政支付的办法。但是很多地方城市已经表示财政无力继续承担。

记者获悉,多部委就制定“意见”时,一度因为技术路线而产生分歧。住建部等部委曾反对将垃圾焚烧技术进行推广,随后,在北京一处垃圾处理厂事件中,有关部门组织了很多听证代表前去日本考察垃圾焚烧技术,最终让听证代表放下了担心。

随后,在“意见”制定当中,关于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之争获得平息。多部委一致同意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垃圾处理方式。

文一波表示,“意见”出台以后,希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进入一个新局面,多部委不应该关注技术等细节问题,而应该提高要求标准,并加强监管,从终端进行把控。

除此以外,另一个让行业关心的问题就是,大规模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后,处理成本谁来支付?

蔡健升表示,目前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很低,而且委托物业、卫生等不同的部门征收,很不规范。大部分城市所征收资金规模连垃圾的运输和清扫成本都难以覆盖。

垃圾处理成本分为三部分:清扫费用、运输费用和处理费用。

1 2下一页

12、媒体盘点节能减排5年历程:造假导致公信力打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1月05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105/n278683088.shtml

  节能减排有了明确的数字目标,是从“十一五”开始的。如果说“十一五”是第一张考卷,这张考卷我们已经提前交卷,成绩合格。

  但是,在去年年末,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一些地方出现了靠行政手段“拉闸限电”、数字造假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环保部日前公布的减排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10%,而COD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5%。工信部提出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期降低16%。

  现在,第二张考卷接踵而来,相比第一张考卷,其难度更大,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社会各界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张考卷虽然合格,却非完美。因此,对“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经验教训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很有必要。

  2010多事之秋

  “十一五”的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

  尽管提出目标时大张旗鼓,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但是,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并没有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开局不利加大了后四年的难度。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公开信息显示,仅有北京和天津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

  这注定了2010年的秋天成为一个多事之秋。

  有关各地靠行政手段“拉闸限电”、数字造假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新闻,成为2010年秋天各路媒体调查报道的重点。

  从2010年9月开始,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开始对钢企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平县搞的全民“无差别限电”,搞成了“大运动”,搞得民怨沸腾。

  无独有偶,在地方政府强行“拉闸限电”的时候,数字上的问题也被媒体发现了。

  2010年8月8日,工信部向社会公告了2087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2087家企业,当然是一个大手笔,从北京到各地,媒体闻风而动,按图索骥,希望追踪报道一些节能减排的典型事迹。结果,事与愿违。

  山西洪洞县马二水泥粉磨站,2010年前就已拆除,2010年8月工信部公布名单的时候,这个粉磨站仅剩几间房子,并养上猪。这样一家企业,竟然出现在2087家企业名单中。

  媒体记者在山东淄博实地走访发现,10家落后产能企业中,2010年前已停产的至少占4家,落后产能置换1家。而在更广范围内,电话拨不通或空号、企业早就关停甚至转产、企业实际产能小于工信部名单所列产能、众多被淘汰企业不知国家有专项财政补贴等“怪现状”颇多。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据了解内情的人介绍,是因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是“拆除”而非“停产”。换言之,即便落后产能企业已停产,但只要生产设备此前未被拆除,就存在“复产”可能,且此前未被列入淘汰名单、并在2010年底前拆除,该落后产能就符合2010年淘汰条件。

  也就是说,山西洪洞县的那个粉磨站,尽管只剩下养猪的功能,只要房子不被拆除,就不算被淘汰,就可以进入工信部的名单向全国公示。

  这样的做法,算不算弄虚作假?

  2010年年底,有关部门先后宣布“十一五”规划中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但是,前有2006年开局不利,后有2010年的多事之秋,所谓的“提前完成”,其公信力,多多少少已经打了折扣。

  当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成效,还是很大的,还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更主要的,是中央政府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是下了决心的。

  中央政府下了决心

  中央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所下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在节能减排方面着墨颇多,提出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是今后5年的节能减排总纲要、总的精神。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对第二年的经济工作进行安排。

  十七届五中全会结束不到一个月,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容为: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发达国家不能逃避责任

  在20年间,国际社会先后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等基本法律框架和政治共识,这些成果来之不易。

  2010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坎昆举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代表团的言行备受各方关注。总体而言,中国在会上发表的观点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发达国家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提出四个坚持:

  首先,各方要坚持以《公约》和《议定书》为基础。要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快速启动资金、适应、技术转让、森林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成果,在减缓、透明度等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

  二是坚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为发展中国家腾出必要的发展空间,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

  三是坚持以加强合作为途径。发达国家要通过国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中国将继续通过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是坚持以切实行动为保障。《议定书》发达国家应努力完成第一承诺期确定的减排任务,并在第二承诺期进一步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非《议定书》发达国家应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承诺。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国情和能力,采取自愿有效的适应和减缓行动。

  从工程减排到结构减排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规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多地采用鼓励性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起到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国家还将完善政策机制,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严格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脱硫电价。

  作为减排领域的主管部门,环保部提出的从“十一五”期间的工程减排为主转换到结构减排为主,更加令人瞩目。

  所谓工程减排,就是电厂上脱硫设施和企业上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主要靠工程减排完成,成效非常明显。统计显示,2010年末,脱硫机组的装机能力是2005年以前的10倍,从4000万千瓦增加到4.7亿千瓦。城市污水处理厂由2005年的5000万吨日处理能力上升到了2009年的一亿吨污水处理能力,“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是此前50年总量的一倍。

  工程减排成效巨大,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总量和速度已经接近极限,

  “十二五”期间必须寻找新的减排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结构减排。

  所谓结构减排,就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来实现总量减排。理论上讲,这是一个长效的解决机制,但是,仅凭环保部一个部门是无力推动的,需要各个部委和个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

  事实上,在很多地方,调结构调了很长时间,相关各方调门都很高,但效果不大。有人评论,调结构“很容易伤筋动骨。”

  “十二五”期间结构减排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尚待观察,但环保部门的决心是很大的。

  2011年行动已经开始

  节能减排,有关部门已经动起来了。

  2010年12月下旬,从环保部传来消息。2011年元旦过后,由20多名环保部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减排核查组将奔赴各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污染减排数据进行核算。从紧、从严将是核查组遵循的重要原则。环保部长周生贤强调,这次核查核算要严格防止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对任何环保部门,如发现数据造假,都要严肃处理。

  环保部的举动,受到各方好评。不能因为“十一五”过去了,数字就不用核查了,旧账也要算。

  算旧账的同时,环保部公布了新的“十二五”减排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10%,而COD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5%。

  工信部也行动起来了,首先拿传统的耗能、污染大户水泥开刀。

  2010年11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水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仍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意见也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114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小于93千克标准煤/吨。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

行动已经开始,希望节能减排方面,2011年是一个良好的开局之年。

13、“十二五”治水:科学治理是关键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01-05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44704.html

水污染防治,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十二五”一开局便凸显出来。

“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如何?需要什么样的水污染控制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水污染控制的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信贷政策、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等方面的政策?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

水污染防治,作为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在“十二五”一开局便凸显出来。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认为,中国面临的水危机实质是管理与技术的综合性危机,水专项启动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十一五”治水欠账

 “十一五”最后一年,两件重大的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2010年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

同年7月16日18时20分左右,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油入海,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截至7月29日,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回收海上溢油计11227吨。

眼下,上述两件重大水污染事件对当地的影响仍在持续。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水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水专项领导小组指出,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水将继续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事实上,据环保部专家介绍,我国开展水污染治理的历史并不短。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引入了环境容量概念,并开展了环境容量科技攻关研究,在环境容量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实行了目标总量控制制度,COD和氨氮先后于“九五”和“十五”期间被列入目标总量控制考核目标。

 “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还编制了“三河”(辽河、海河、淮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了水环境功能区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试行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为流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水专项领导小组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国家、省级环境监测站和部分发达城市环境监测站具备了常规监测、有机物监测及应对一般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水环境监测网络,为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

近年来,我国在“三河三湖”以及相关重点流域开展了流域水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和水环境监控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流域水环境质量模拟、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总量分配、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和行业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据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工程师陈岩等人介绍,我国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机构设置、法规约束、规划体系等方面的不足。

 “断面水质”是常常与公众见面的字眼。但陈岩介绍,目前我国的断面设置、监测指标、自动化运行的水平不足,造成考核对区域责任认定不清,特征污染情况考核不明,连续水质监测不足。

 “十一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被国家列为头号环保项目。但据环保部会同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的调查,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由于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约六成项目未完成,143个项目尚未启动。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曾对外透露,列入“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1834个治污项目中,已完成(含调试)773个,占42.1%;在建500个,占27.3%;前期准备418个,占22.8%;未启动143个,占7.8%。

 “规划项目投资缺口较大。”陶德田说。据统计,水污染防治“十一五”专项规划实际完成投资437.5亿元,占“十一五”规划总投资的37.7%。其中,海河流域项目进展较快,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项目进展较慢;21个省区市中,河南、山东等地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完成率在60%以上;内蒙古、湖北、重庆等地项目完成率不足20%。

据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的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环境保护投资虽在不断增长,但与经济总量相比仍显不足。“八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比重指标都没有完成计划目标;“九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投资总额为4500亿元,占GDP的1.3%,而实际环境保护投资却只有3600亿元,比规划数少了900亿元,只占同期GDP的0.93%,比规划数低了0.37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为8399.3亿元,只占同期GDP的1.19%。

而具体到水污染防治方面,“十五”期间水污染治理投资计划为2700亿元,由于筹措渠道不畅,资金到位比较晚,治污工程建设滞后,以至于难以达到水污染防治的目标。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苏明举例说,按照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投资安排,淮河、辽河流域应分别投入255.9亿元和188.4亿元,但一直到“十五”末期时,两个流域还分别有111.3亿元和124.4亿元没有落实,占应投资金的43.5%和66.1%。长期的历史欠账,加上新的资金规划难以有效落实,导致水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阶段推进水专项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上看,关键是建立起科学的水环境基准,这是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水体状态的依据。”水专项技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系统开展水环境基准方法学方面的研究,更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环境基准,建立中国水环境基准制定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根据水专项确定的目标,国家已经明确了三个阶段实施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十一五”目标。针对我国流域(区域)水污染特征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通过技术研发与综合示范,体现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并初步建立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

第二阶段,“十二五”目标。突破水体“减负修复”关键技术,形成水环境“监控业务化运行”成套技术与管理示范,支撑示范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全面提升我国水环境科技研发能力;全面提升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平和流域水环境监控能力;确保示范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十三五”目标。突破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建立国家水环境“监控预警平台”,保障我国流域水环境安全。建立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综合管理、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并全面推广实施;开展流域水环境修复研究,促使不同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形成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业务化运行成套技术。

水专项领导小组介绍,水专项属公益性很强的综合项目,除了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之外,同样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专项的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促进水污染物削减、提高水污染治理投入的实效、水体质量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科学化、节水和污水资源化、饮用水安全等多个层面。间接经济效益包括因项目实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创造的经济效益。

据水专项领导小组测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相当于每年损失4万亿元。按照2006年全国用水经济的统计结果,每立方米用水可以产生176元的GDP,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524.5亿吨;水专项项目实施并发挥带动作用后,即使按1%废水可用于经济发展的最保守估计,每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在1000亿元以上。可见,水专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其实际投资概算额,经济可行性显著。

资金投入与管理整合

针对水污染防治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在22日召开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苏明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保护,推行水环境保护公债制度和排污税费改革,形成水环境保护比较稳定的投资来源渠道。

苏明指出,水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机制应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并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解决融资问题,这是公认的趋势也已为实践所证明。

苏明说,我国原政策设定的传统融资渠道在逐渐萎缩,而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融资渠道未能有效形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各级政府,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维护税、地方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污水处理费。

 “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自始至终应起主导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建设、政府运营、政府提供,而应是政府规划、企业生产、政府采购、保障供给。”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先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和运营中的主体作用。

骆建华认为,在水务行业下一步改革中,能否给予外资、民营水务企业平等竞争权利,已经不仅仅是关乎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

苏明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立财政直接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税费政策,并开征生态环境保护新税种。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格局。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将部分国有资本收益用于水环境保护投资。

在加强水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创新和信贷支持方面,苏明表示,国家将积极探索水环境保护领域的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信托产品创新,鼓励民间资本特别是风险投资进入环保产业。

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外,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十二五”治水能否收到成效的关键。

在“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刘军民认为,目前水环境、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行政分割、分而治之的弊端,割裂水体统一和综合的自然属性,影响了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成效。

他建议,以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水环境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部门。根据这项建议,在中央一级,环保部现有的污染控制司水环境管理处、饮用水源保护处、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处以及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将合并为环保部水务司或者由环保部代管的国家水务局,对内陆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实施统一管理。在地方,将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部门的城市污水处理机构,划归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刘军民解释说,目前在政府部门间的水环境保护职责分工上,呈现着“多龙治水”的格局,除环保部、水利部外,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多个部门也涉及到水环境行政管理。

同时,国家还实行行政区划管理与按流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除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水利部门与环境部门对水进行管理之外,水利部还在全国设立了长江、黄河等7个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在这7个流域管理机构之下,又设置了由水利部和环保部双重管理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刘军民说,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环保部与水利部门的职权范围存在较大的交叉。环保部主管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利部门主管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由于水资源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几类规划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合。

此外,环保部与水利部各自拥有一套水环境监测系统,这两个监测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各自为政,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监测现象,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而且由于水文站和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不一致,在协调跨地区行政纠纷时,很难结合运用这些数据。

刘军民还建议,完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水务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如水务委员会,由环保部与分管部门参加,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将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从事业单位升格为环保部的派出机构,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统一管理。同时完善水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包括水资源定价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

附表_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

年份 环保投资 占当年GDP 年份 环保投资 占当年GDP

(亿元) 的比重(%) (亿元) 的比重(%)

1981 25 0.52 1996 408 0.6

1982 28.7 0.55 1997 502 0.68

1983 30.7 0.53 1998 723 0.92

1984 33.4 0.48 1999 820 1.0

1985 8.5 0.47 2000 1014.9 1.02

"六五"期间 166.3 0.5 "九五"期间 3600 0.93

1986 73.9 0.86 2001 1106.6 1.01

1987 91.9 0.76 2002 1367.2 1.14

1988 99.9 0.81 2003 1627.7 1.20

1989 102.5 0.72 2004 1909.8 1.19

1990 109.1 0.65 2005 2388 1.30

"七五"期间 477.3 0.74 "十五"期间 8399.3 1.19

1991 170 0.63 2006 2566 1.22

1992 206 0.84 2007 3387.6 1.36

1993 269 0.85 2008 4490.3 1.49

1994 307 0.7

1995 355 0.62

"八五"期间 1307 0.73

单位:亿元

附表_2000年以来中国水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

单位:亿元、%

年份 环境污染治 环境污染治 水污染治 水污染治理投资/ 水污染治理

理投资总额 理投资/GDP 理投资额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投资/GDP

2000 1014.9 1.02 518.9 51.1 0.52

2001 1106.6 1.01 633.8 57.3 0.58

2002 1367.2 1.14 736.2 53.8 0.61

2003 1627.7 1.20 796.1 48.9 0.59

2004 1909.8 1.19 918.4 48.1 0.57

2005 2388.0 1.30 1141.8 47.8 0.62

2006 2566.0 1.22 1249.8 48.7 0.59

2007 3387.6 1.36 1973.5 58.3 0.79

2008 4490.3 1.49 2837.3 63.2 0.94

14、严辉文:战胜还是遭遇自然灾害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1年01月05日

http://news.ifeng.com/opinion/economics/detail_2011_01/05/3977465_0.shtml

盘点且隆重推出年度新闻,是近年来的一大新闻花样。综合来看,年度新闻既有新华社这样全国性权威性的,又有各级媒体推出本编辑部一家之言的,还有专门针对各地的地区性评选。作为一种很吸引眼球的新闻操作,就连被取消后又悄然以内刊形式复出的县市级媒体,也纷纷掺和这样的年度盛宴,不知道是媒体评出了十大新闻,还是十大新闻反过来成就了媒体的影响力。

十大年度新闻之类,照例是要如鲁迅先生所言犯“十景病”的,这且不用说它。作为近年来思想更解放新闻更进步之一大标志,年度新闻已经不太讳言自然灾害了。比如,今年新华社发的年度十大新闻就没有回避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甚至于谨慎地选择字眼之时,还能直陈自然灾害的异常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十分巨大等事实。地方性的评选,亦开始有洪涝、干旱、台风等异数露出头脸。不过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那就是没有甩掉高调宣称人定胜天的惯性。比如,在表述自然灾害时,就不断宣称“战胜地震、泥石流等灾害”。

2008年,我们战胜过汶川地震,2010年我们又战胜了玉树地震;去年,我们战胜南方雪灾,眼下,我们又面临着一场对于冰雪的战胜?这话说起来绕,却掩藏着一个问题:我们战胜了所有自然灾害吗?也许是,也许并不。比如,地震,只能算是不幸地遭遇。某个震区最终震荡止歇,那是因为地火的消停;而其他未有震动的地方,恐怕要感谢大地的格外开恩,人类岂能轻易战而胜之?

笔者这样说,决非危言耸听,更非悲观论调。GDP的过度追求,后工业时代的自作自受,多少年不遇的极端气候已成常态,并使气候异常高调进入全球政治的话语体系。而自然灾害更是无国界,那情形难说不是一年比一年吃紧。眼下北半球在极冷和雪灾中徘徊,而南半球洪灾、地震密集暴发,自然灾害的围追堵截使那些浪漫主义的轻言“战胜”,听起来有些可笑。

再有,那些轻言战胜的豪情,另有十分不智的地方。因为它常常会消弥人们的敬畏心,使人类的行为显示出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幼稚,甚至于变得更无所顾忌。一些如旱灾、洪水、风灾、沙尘暴、环境污染之类的灾害异数,明显与人类的作派大有关联。而灾异的消除和减缓,更是依赖于人类的小心侍候,依赖于人类的未雨绸缪,依赖于人类的预警意识。我国是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比如水利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沙漠化的防治,已经是不容忽视的常规性工作,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可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完全战胜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与其年年宣示战胜,又年年忍见灾异之数在暂时萎顿之后变本加厉地卷土重来,不如直言不幸遭遇吧。

15、公众能否担当起节能减排重任?(组图)

来源:搜狐绿色 2011年01月05日

http://green.sohu.com/20110105/n278683075.shtml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国开展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活动,但重点是企业节能减排。原因在于企业能耗和排污较多,社会节能减排的效果比不上产业节能减排。

  “十二五”时期,这种结构将出现变化,节能减排重点将从企业节能减排向企业与生活节能减排并重转变。

  如何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动力?如何才能更顺利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本期NGO观察邀请国内知名环保NGO负责人、广东番禺热心垃圾分类的公民代表巴索风云、长期关注环保的媒体人从能源、资源、交通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推动社会消费观念转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叶维佳

  把节能减排问题与人们的价值观挂起钩来,便成为了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

  绿家园 汪永晨

要让国人知道我们身边的能源都是怎么用的,然后才有可能让人们在节约上自律,才能变成我们的行动。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田军

环保NGO在做具体项目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教育责任,注意把教育、感染、分享结合起来

  绿满江淮 周翔

  相对于全球环境问题而言,个人贡献的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但每一位城市居民都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民代表 巴索风云

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降低能耗作为政府考核指标,逐步把社会的过度消费观念扭转为节约消费观念。

  媒体人 王鹏

  如果我们争取到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在某一件或者几件事情上做到节俭,以经济效益为切口,最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价值观决定内在动力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叶维佳

  就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谈判的当口,北京戏剧性地爆发了一场车市哄抢潮。一周卖新车两万辆,卖场汽车脱销,热度可谓前所未有。而抢车的最大原因是近日出台的北京市交通治堵方案。哄抢潮真实地反映了国人的价值观取向。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北京人与一位老外闲聊,北京人得意地说,这几年的生活环境好多了,只不过空气和水还有点问题。老外疑惑地问,还有什么能比水和空气更重要的吗?

  在绝大多数普通市民眼中,有好房、好车才是改善生活环境的首要因素,哪怕代价是失去干净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但那是别人的事,或者是将来的事。于是,拥堵问题比起个人买车问题来说可以忽略了。

  这便是价值观的差异。现阶段,节能减排并没能列入国人对于好日子的认知清单里,不去节能减排,不会受人诟病,那就暂把此事往后推,先把自己的生活标准提上去再说。

  这种想法固然无可厚非,但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又实在紧迫,所以把节能减排问题与人们的价值观挂起钩来,便成为了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而方式,无非是“迎合”和“改变”两种。

  所谓“迎合”,就是向社会现有的主流价值观靠拢。回想三聚氰胺引发的奶粉事件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便是因为踩了健康这个雷区。而经济也在国人价值观体系中有很高的地位,现在许多市民在选购冰箱时能主动区分能效级别,便是经济账带来的诱惑。如此,一方面增加环境信息的透明程度,一方面通过宣传节能减排带来的经济利益,便能有效地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另一种方式是“改变”,即重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观,这也是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内在动力的最根本途径。但由于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对孩子们的影响比对成年人的影响来得快。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的价值培育体系——学校基础教育系统开始,将可持续发展一词深入根植到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去。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已经渗透至其核心教育系统中。而在中国,环境教育还没有纳入到基础教育系统中,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对环境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不高,政府对环境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不够。

  如果有一天,可持续发展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基因(普示的价值观念),那么,节能减排就水到渠成了。

  激发源自民间的力量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田军

  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节能减排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把“十一五”中节能减排主要针对企业提升成为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把企业和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放到并重的位置。在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时,不仅政府要继续负责起主要责任,环保NGO也要积极发挥作用。

  政府的引导与考核是“指挥棒”。比如在激发企业节能减排内在动力时候,政府不断出台一些倾斜性政策,客观上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

  现在,节能减排扩大了范围,政府更应当有所为。如在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行业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诱人的补贴;如强制规定公共场合安装节能设施,出台一些技术标准等。

  在节能减排中,社会组织、环保NGO和志愿者要承担更多的职责,政府可以给予其相应扶持,让环保NGO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们现在有不少环保NGO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了很多的工作。受各种原因的制约,这些组织在感染、分享他人方面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大力宣传自己所做的事情,用实践事例感染别人、教育他人,不足则是,在分享环节上,常常让人感觉“作秀”成分很浓。另外一种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忽略分享和传达,让本来很有意义的工作无人知晓。

  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可取的。环保NGO如何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实际上,全社会除了企业之外,要产生内生动力,是有不少难度的(企业还有税费等手段),而通过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感染、分享所产生的共生效应是很强大的。而这样的效应,可以依赖于环保NGO的具体项目。

  所以,“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大力扶持NGO尤其是环保NGO的发展,而环保NGO在做具体项目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教育责任,注意把教育、感染、分享结合起来。这样,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才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激发出来。

  利益永远是最大的内驱力

  公民代表 巴索风云

  循环经济立法后,已经预示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环保、低碳、节能的发展模式。在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这就说明未来“十二五”需要全社会来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来努力。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发展思路。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的发展目标都是以GDP为第一目标,在拉动GDP比例较大的基建项目中,重复施工的现象屡屡发生,虽然促进了建筑产品的大量生产和消耗,拉动了GDP,繁荣了社会,却造成了大量产品浪费,产生更多的建筑垃圾,提高了全社会的能耗。

  今后,我们应改变这种发展观念,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降低能耗作为政府考核指标,逐步把社会的过度消费观念扭转为节约消费观念。

  其次,应从制度上改变政府部门的财政来源。

  我国一些基层部门存在公车私用、纸张浪费等情况,造成办公成本高涨,过度消费的办公模式传导到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起示范作用,把财政收支阳光化、明细化,把不应该发生费用的项目剔除出去,建设成节约型政府。

  再其次,改变部门的收入来源方式。

  如举个例子,在垃圾处理中,有关部门的财政拨款以处理每吨垃圾多少处理费来计算,这就造成了垃圾越多,其财政拨款就越多,部门利益就越大,以后应该改变这种财政拨付方式,把减排与部门利益挂钩,减排越多,其利益越大,那么相信相关部门就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减排了。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应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机制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分别对社会各行业的能耗和排放进行调查计算,以平均值为基准,设置阶梯收费模式,能耗越大、排放越多,其收费标准值越高,甚至以倍数增长,以提高生产成本来抑制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同时对能耗和排放低于社会平均值的企业应降低收费标准甚至提供税收优惠,以促进企业向更低能耗和更低排放发展。

  对于居民而言,节能减排可以采取价格杠杆机制来实现。在居民的生活中,也可以采取阶梯收费模式来调控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对某些节能新产品应提供财政上的补贴,鼓励居民使用这些产品,同时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节能减排应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垃圾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作为循环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环,垃圾源头减量及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可降低社会基础资源的开采,降低对环境的重度污染,降低其带来的环保成本。

  利益永远是最大的内在动力。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应围绕“利益”二字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去引导全社会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节俭何时能成流行语?

  绿家园 汪永晨

  节俭,最近成了美国热门的一个词。看到这条消息的中国人会有什么样的联想?至今还在视美国式的大房子、大汽车为生活目标的人们又会怎样想?

  我听过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的一次演讲,她给大家讲了一听易拉罐可乐的生产过程:铝土矿需要在澳大利亚开采,矿船运往瑞典和挪威熔炼成金属铝,再运往瑞典和德国的压延厂加热轧制成薄片,经过冲压加工成罐头筒,清洗、烘干、涂层、上漆、喷上保护内膜,在罐头厂灌入糖浆磷光物质、咖啡因和二氧化碳气体,糖来自法国甜菜田加工精制,磷光物质来自美国,从露天矿里开采,还需要将磷化物还原成食用级,咖啡因来自英国,易拉罐加盖密封装进纸板箱,纸浆来自瑞典、加拿大的原生林,运到分配仓库,再到超级市场,喝一罐只需几分钟,扔掉易拉罐只需要1秒。

  曾经,我们的教科书说到中国时,都会说到地大物博。那时,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可是今天,另一些说法却常常见诸于各大媒体: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城市缺水,北京更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可是,北京共有38个标准高尔夫球场,一年的耗水量约为2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昆明湖的水量;北京共有1045家洗浴场所,每家每年用水大约1.5万吨,耗水量接近8个昆明湖的水量;北京有众多滑雪场和游乐场,人工造两立方米的雪通常需要1吨水,而一台造雪机每小时用水量约为十五六吨,一般规模的滑雪场一般需要七八台造雪机。

  我们素有勤俭持家的传统,但同样对待洗澡多用水,德国的母亲会说,多用了水就是在洗欧元,而中国的母亲会说,不是就多花几个钱吗,我们花得起。

  要让国人知道我们身边的能源都是怎么用的,然后才有可能让人们在节约上自律。节约才有可能从口号变成我们的所作所为,变成我们的行动。

  有人计算过,2007年全球售出1.5亿吨的瓶装水,若把水全倒在一起,需要一个大水库才装得下。而光是支撑这个产业,每年就必须消耗1800万桶原油以及5亿吨的水。

  矿泉水瓶子是可以回收,但生产1公升的瓶装水,制作过程中至少需要17.5公升的水。瓶装水出了生产线后,还需要运送、上架、冷藏。

  什么是低碳生活?节约、减排、出门带个杯子。我们中国有13亿人,一人一天少喝一杯矿泉水,会节约多少水资源,还有运输过程中消耗的原油。

  胡适曾经说过:“种下思想,收获行为;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品德,收获命运。”

  为了明天,节俭应该成为流行语。

  走出生态与文化的中国

  绿满江淮 周翔

  目前,交通行业高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前几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交通出行排放的温室气体“贡献”率大约占25%。

  迅猛增长的城市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与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道路拥堵、出行困难等交通问题,更带来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和噪声超标等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且增长势头依然迅猛。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160万辆;而截至2010年9月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7000万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两亿辆。

  这些庞大数字不仅说明了国民经济日益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还说明了我们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正在不断增多,温室气体在不断地积累,说明我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貌似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持续不断恶化。

  何为“绿色出行”呢?我们所提倡的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出行方式。即采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省油驾车,减少尾气排放;乘坐公共汽车、地铁或拼车,降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等无污染交通方式。

  每一位城市居民都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样,相对于全球环境问题而言,个人贡献的力量可能微乎其微。但是,集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积跬步可以致千里,汇小流可以成江河。

  让我们一起行走,大家一步一步地走,流着汗,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看见真正美丽的乡土,共同建设生态与文明的中国。

  培养公众环境公德心

  媒体人 王鹏

  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为贩煤的事情东奔西走,按规定,西北的煤是不能运到中原来销售的,但是价格差产生的诱人利润让他心动。他一个月能从中得到的收益,对上班族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牟利多少不是重点,但是让笔者明白了经济利益能产生多大的吸引力。

  其实一开始看到《如何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内在动力》这个题目的时候,笔者有些茫然:中国的节能减排已经到了激发全社会内在动力的程度吗?朋友的真实故事让我深感做到全社会节能减排还任重道远。

  节能减排是我们这些普通大众的事情。比如汽车低速行驶的意义何在?快速行驶和急刹车与低速行驶的区别在于: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低速行驶可以减少排向空气的废气,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节省了两三倍的油钱。在这个油价飞涨的时期,大家更注重的无疑是省钱——要是把节能减排和节省经济结合起来,就激发了个人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有些事情,比如笔者倒煤的朋友,如果那些用户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那他是不高兴的,对他来说,节能减排就是在割他的肉;但是对省油钱就是节能减排的人来说,正好可以不谋而合,实现“双赢”。

  物价的飞涨,让大多数人都感觉钱不够用。省一点油钱、水费……一些经济紧张的居民会从这些别人看不起的小事做起。殊途同归,最终都是在节省资源。

  媒体应该加大对节省美德的提倡,而一些社会精英或者白领、金领对在大街上排队买白菜的老人不屑一顾的眼神也应该有所改变。

  如果我们争取到社会中的大部分在某一件或者几件事情上做到节俭,以经济收益为切口,最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让一些在既成经济结构中获利丰厚的人自动节能减排,除非让他们的利润有所替换,否则是没有希望的。

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做法是从更年轻的一代、或者更更年轻的一代或者几代人入手,从小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以牺牲环境换取私利为耻,这样,节能减排才不会仅仅是穷人的事情。这种公德心的培养,会造就一个全新的环保的中国。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