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7
十二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策划:
1、腾讯绿色: 《走近2012》环保视觉特刊:用残酷还原真实
http://news.qq.com/photon/tpyk/cancunshijie.htm
2、新浪环保: 绿镜第12期内容:青海湖牧民镜头下的人与自然
http://news.sina.com.cn/z/villager2010/index.shtml
环境资讯:
3、一财网: 环保部称中国生态环境年“折损”近万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8418.html
4、人民网环保频道:环保部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配套政策
http://env.people.com.cn/GB/index.html
地方信息:
5、北京晚报: 北京将建专门基地处理废弃饮料包装
http://env.people.com.cn/GB/13589423.html
6、扬子晚报: 无锡环境违法企业将进银行“黑名单”
http://env.people.com.cn/GB/13593197.html
污染信息:
7、学习时报: 沉痛的环境污染数据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13592025.html
环境曝光:
8、中国广播网: 安徽巢湖渔船饭店将垃圾污水直排水源地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2-27/081121711558.shtml
垃圾处理:
9、北京青年报: 北京首个“垃圾填埋大棚”投入运行
http://env.people.com.cn/GB/13592190.html
环保人物:
10、京华时报: 吕植:从科学家到环保者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12/27/c_12919652.htm
绿色访谈:
11、腾讯绿色: 张称意:对全球变暖的质疑终有一天会停止
http://news.qq.com/a/20101227/000957.htm
环保法规:
12、中国建筑生态网:我国首次修改水土保持法 遏制严峻水土流失状况
http://www.1stv.cn/news_4563.html
13、中国环境报: 绿色信贷怎么走向深绿?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3415152_1.shtml
深度报道:
14、中国环保网: 限塑令两年半后渐成卖塑令 消费者从抵制到习惯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20101227130811218
环境评论:
15、长沙晚报: 愿“会昌地陷”能令过度开采止步
http://cswb.changsha.cn/CSWB/20101227/Cont_1_15_152638.HTM
16、南方网: 紫金溃坝“人祸”,岂可一再重演?
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0-12/27/content_18783919.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走近2012》环保视觉特刊:用残酷还原真实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27
http://news.qq.com/photon/tpyk/cancunshijie.htm
12组图片用近乎残酷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脆弱的地球。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每天有5000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面临饥荒。人类自己,正在亲手毁灭这个星球……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photon/tpyk/cancunshijie.htm
2、绿镜第12期内容:青海湖牧民镜头下的人与自然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2-27
http://news.sina.com.cn/z/villager2010/index.shtml
从2007年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为中国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提供影像创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了独立创作影像的方法,并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基于影像的交流平台。活动称之为“乡村之眼”。
“乡村之眼”是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草根化表达的尝试,旨在帮助西南山地的乡村社区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记录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质朴的自然保护观,以及他们对环境变迁的担忧与展望。
5岁的桑吉与自家收养的小普氏原羚像兄弟般地一起成长,加悟最喜欢观察在那仁湿地做客的鸟类朋友……西南山地牧民用影像记录着青海湖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故事。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villager2010/index.shtml
3、环保部称中国生态环境年“折损”近万亿
来源:一财网2010-12-27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8418.html
来自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12月27日的消息称,因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中国生态环境年“折损”近万亿。
来 自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12月27日的消息称,因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中国生态环境年“折损”近万亿。
2008年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已于2010年10月完成。环境规划院称,全国连续5年的环境经济核算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取得了进展,但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压力日益增大,5年间的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亿元提高到8947.6亿元,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亿元提高到5043.1亿元,增长了75.4%。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为3%左右。
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8(公众版)》,2008年的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2745.7亿元,其中环境退化成本8947.5亿元,生态破坏损失(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3798.2亿元,分别占生态环境总损失的70.2%和29.8%。
2008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3.9%。2008年,利用污染损失法核算的环境退化成本为8947.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3.5亿元,增长了22.0%,增幅略高于2007年。2008年,环境退化成本分别占地区合计GDP和行业合计GDP的2.73%和2.98%,略高于2007年。
环境规划院有关人士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保证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在核算方法上不够成熟以及基础数据不具备的环境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项没有计算在内,目前的核算结果依然是不完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代价。
4、环保部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配套政策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12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index.html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将实行。为保障和支持条例顺利实施,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近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废弃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等年产生量约2500万台左右,合50多万吨。2011年1月1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处理发展规划、基金、处理资格许可、集中处理、信息报送等一系列制度。为配合条例的实施,环境保护部近期制定下发了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审查和许可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及报送信息指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等一系列《条例》配套实施的文件。此前,环境保护部还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编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
这位负责人指出,为了保障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顺利实施,环境保护部要求:一要对处理企业数量、结构和规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处理企业一哄而起,造成处理能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过剩。二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处理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严格依法审批处理企业资格。健全监管手段,完善监管措施,强化执法监督,对弄虚作假、污染环境、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理企业,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对骗取基金补贴的,一经查出,要追缴补贴资金,取消补贴资格。四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信息,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间,环境保护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做好条例施行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衔接工作,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5、北京将建专门基地处理废弃饮料包装
来源:《北京晚报》2010年12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89423.html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悉,北京计划建设一个日处理50吨废弃饮料包装的技术研发基地,建成后将解决城六区所产生的95%的饮料包装废弃物。
目前我国每年消费以无菌复合纸为主的饮料包装材料40万吨,这些包装材料通常由纸板、聚乙烯和铝箔等组成,具有阻光、恒温、无毒安全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些数量庞大的废弃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开展了这类材料的回收利用,但处理工艺简单;而如何做到废弃饮料包装材料的铝塑分离以便进一步加以利用,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
北京市科委投入科研基金对废弃饮料包装回收技术进行攻关,此前已经建成了一个日处理规模15吨的废弃饮料包装处理示范工程,获取了铝塑热分离的技术数据,研制成功了相关配套设备。这项工作不仅为废弃饮料包装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积累了经验,同时项目研制的铝塑热解分离工艺和设备在国内也属首创。
据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待将来日处理规模50吨的废弃饮料包装回收处理技术研发基地建成后,不仅能解决城区居民产生的绝大多数废弃饮料包装处理问题,还能日产34吨优质纸浆、13吨优质铝材和聚乙烯塑料。
6、无锡环境违法企业将进银行“黑名单”
来源:《扬子晚报》2010年12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93197.html
无锡重污染企业今后将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近日,无锡市从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会上传来消息,无锡市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今后无锡将从现有工业文明主导的环境治理转型为生态文明主导的生态系统。
明年起,无锡将启动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太湖无锡水域沿岸纵深5公里形成循环经济带,加快中瑞低碳生态城建设。而银行信贷也将对环境风险进行考量。重污染企业以后将进入银行贷款“黑名单”,重污染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以后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明年起,无锡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实施排污权交易,大力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7、沉痛的环境污染数据
来源:《学习时报》2010年12月27日 蒋高明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13592025.html
中国环境污染到什么程度了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2007年,我国查明的各类源头废水排放总量2092.8亿吨,废气排放总量637203.7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3028.9万吨,氨氮172.9万吨,石油类78.2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下同)0.09万吨,总磷42.3万吨,总氮472.9万吨;二氧化硫 2320万吨,烟尘1166.6万吨,氮氧化物1797.7万吨。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北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居前5位,分别占全国工业源总数的 19.9%、17.1%、11.8%、6.1%和 5.1%。在产生严重工业污染的行业中,全国有非金属矿物制品18.4家、通用设备制造污染源14万家、金属制品12.3万家、纺织业10.7万家、塑料制品业8.8万家、农副食品加工业8.3万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2万家。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化学需氧量3145.35万吨,氨氮 201.67万吨,石油类 54.15万吨,挥发酚 12.38万吨,重金属2.4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亿吨,综合利用量18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 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万吨),2007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氮 270.46万吨,总磷28.47万吨,铜 2452.09吨,锌4862.58吨。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 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万吨。
上述数据节录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个报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联合公布,可谓权威之数据。然而,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我们依然不能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庐山真面目”。因为,毕竟统计数据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数据,还会有失真的地方。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从上述普查的部分结果我们隐约地读出:从工厂烟筒、排污口、矿山、城市消费场所、养殖场、果园乃至农田排出来的各类污染物,已经使得重现当年我们的“碧水蓝天”成为奢望了。
8、安徽巢湖渔船饭店将垃圾污水直排水源地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12月27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2-27/081121711558.shtml
中广网合肥12月27日消息 (安徽台记者 蔡薇 巢湖台记者 王长明)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一段时间,安徽巢湖水面上有渔船开起了饭店,虽然生意红火,但由于在自来水厂取水口附近经营水上饭店,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到巢湖,严重污染了饮用水源地。
傍晚时分,记者顺着巢湖滨湖旅游观光大道来到双桥段附近,只见沿湖滨大道开来的一辆辆车子,把湖滨大道两侧都停了个满满当当。再往巢湖水面上看,不少渔船上都开起了餐厅。
在一家名为“双桥渔家乐”的船上餐厅里,来吃饭的顾客都排起了长队,不少人都表示在船上吃饭不仅可以品尝刚捕捞加工的鱼虾,还可以欣赏湖光山色,是一定是件令人惬意的事情。
顾客: 在这里吃饭感觉很好,水产品很新鲜。吃饭看着巢湖的景色也让我们觉得很有情趣。
渔船上的生意非常红火,在船上的厨房里厨师和工人们更是忙的是不亦乐乎。船上饭店经营户看到记者在录音采访感到有些不耐烦:
经营者:现在给你们一曝光讲不给搞了,不给搞了那还搞什么呢?我们证件不全部齐全吗。下一步不就听政府的吗,政府讲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记者试图在船上的餐厅采访,却遭到船上的另外一位负责人驱赶:
餐厅负责人:当时可是政府支持的,你们现在在搞什么东西,叫我们干就不干了。今天是最后一趟,下次不希望你们再来。你们要来你们就做主,你们就坐下来和我们谈。
这位店主的情绪比较激动,由于他说的是方言,给大家解释一下,他大致的意思是:“当初这是政府支持的,你们现在来,就是想让我们干不下去,这是最后一趟,下次希望你们不要再来。”
那么对于此事造成的污染,当地的相关部门作何反应呢?
在离“双桥渔家乐”不远的湖面上,还有一家名叫“水淼瑚鲜坊”船上饭店,船上灯火通明,生意也非火爆。记者试图上船看看,却被船上的经营户给挡在了船前。
就渔船开饭店、污染巢湖水源地的问题,安徽巢湖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邢涛介绍说,“双桥渔家乐”饭店是九、十月份开张的,安徽巢湖市环保部门和当地的居巢区政府早就了解并重视这一问题,居巢区政府还专门为此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要求各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各自职能,取缔渔船经营饭店生意,减少对巢湖的污染。
巢湖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副支队长邢涛:第一项措施就是根据这个要求,包括居巢区人民政府对渔船进行彻底关闭,我们区政府对这个方面采取强制措施,这个关闭的措施,相关的措施制定运作当中;第二个我们作为环保部门,我们根据环保的法律法规分别下达了处罚告知和决定书。
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虽然取缔过“双桥渔家乐”饭店经营,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船上饭店未减反增,随着渔船饭店的日益增加,取水口的污染状况将是难以想象。近年来,由于巢湖的富营养化,引起了蓝藻的暴发。船上开饭店,船上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巢湖,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而引起蓝藻暴发的原因之一。随后环保执法人员也表示会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
执法人员: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依法申请政府对该流域的水上旅游饭店依法予以关停。
9、北京首个“垃圾填埋大棚”投入运行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年12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92190.html
垃圾填埋进“大棚”,臭气扰民、塑料袋乱飞、扬尘成为过去。昨天,记者从北京环卫集团了解到,国内首个垃圾填埋场空气支撑膜密闭作业设施在安定填埋场投入运行,其改变了我国几十年来垃圾填埋露天作业模式,经过运转后有望在其他垃圾填埋场推广。
-未来将成为华北最高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空气支撑膜密闭作业设施是‘学名’,我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垃圾填埋大棚’。”昨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定填埋场场长张永贺介绍,在经过前期的论证、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后,“垃圾大棚”已经投入运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十年来北京的垃圾填埋作业模式和人们对垃圾填埋场的印象。“垃圾大棚”建在安定填埋场的二期上,张永贺介绍,二期的填埋设计容量是947万立方米,使用年限16年,在全部填满后其堆高将达到70米,成为华北地区最高的填埋场。
-垃圾大棚会“走路”
“垃圾大棚”没有一根支架。昨天,记者在大棚外围看见,巨大的棚体周边有30余个大功率鼓风机向内部送风支撑棚体,所以,不需要支架。
“垃圾大棚”将持续了几十年的露天填埋作业改在了室内。张永贺场长介绍,大棚并不是简单地罩住垃圾作业面,其内的臭气收集装置会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臭味进行处理,在达标后排放,而鼓风机不断送进的新鲜空气则来“补缺”。过去垃圾填埋中的塑料袋、尘土四处飞扬问题更是在大棚中迎刃而解,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安定填埋场没有看见塑料袋乱飞、尘土漫天的场景。
张永贺介绍,垃圾大棚的垃圾填埋量为12万立方米,而使用寿命能达到10年,最新奇的是,它还能“走路”。在完成一个作业面的填埋后,其能被移动到另一个作业面并循环使用,在完成填埋后,作业面会很快绿化美化,所以,进入了大棚的垃圾不会再有“闯祸”的可能。
-垃圾填埋场将让周边居民受益
“垃圾大棚”只是安定填埋场技术革新之一,据张永贺场长介绍,采用厌氧填埋工艺的安定填埋场能够产生大量的沼气,目前,填埋场的供电、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都是靠沼气发电带动,下一步,他们还将使用提纯技术,将沼气灌装,用于机动车代替燃料和居民生活用气,周边居民将率先受益。
昨天,北京环卫集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大棚”是市市政市容委为解决垃圾扰民问题支持进行的填埋场技术革新,而在取得成功后,还将在北京其他垃圾填埋场推广使用。
10、吕植:从科学家到环保者
来源: 京华时报 2010年12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10-12/27/c_12919652.htm
吕植,中国著名的熊猫专家,野外研究熊猫十年。作为北大保护生物学的学科领头人,他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的监测研究工作。他还是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正和环保学家一起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供图)
她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熊猫专家,野外研究熊猫十年,始终致力于支持和提高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她是北大保护生物学的学科领头人,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的监测保护和研究工作;她是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正和环保科学家一起用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来解决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她是走在中国自然保护前沿的思考者,用出色的文章和摄影作品展现自己对自然保护的思考……她是吕植,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
半路出家开始熊猫研究
和许多活泼好动爱好幻想的孩子一样,吕植从小就喜欢野外探险、环球旅行之类的惊险故事,而达尔文、珍妮·古道尔等科学家为研究孤身探险的经历更是让她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报了北大生物系。在她的心目中,生物学是好玩的学科,但是进入学校后,吕植才发现生物系和她所想象的大相径庭,既没有植物研究也没有动物研究,吕植傻眼了。
到底是在一个自己不感兴趣但却有着良好前景的领域继续学习,还是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大学的头几年,吕植很迷茫,直到她遇到了正在四川卧龙研究大熊猫的潘文石老师。身边真的有人在从事那种野外探险的研究工作!得知潘老师要招收学生参与熊猫研究,吕植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她找到潘文石老师要转拜在他的门下。然而隔行如隔山,野外研究只有热情远远不够,潘文石并没有马上同意吕植的请求。
潘老师的婉拒没有让吕植打退堂鼓,吕植再三找到潘文石,讲述她儿时的理想和对野外生物研究的兴趣。吕植的坚持和诚意感动了潘文石,他接收了这个半路换专业的女学生。
10余年执著野外艰苦生活
1985年,当别的毕业生怀揣护照,手捧托福GRE,等着赴美签证时,吕植跟随着潘文石教授的研究团队一头扎进了秦岭的深山老林中。
秦岭是我国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这里有107道溪流和108道山梁,总面积达250平方公里。
野外考察生活单调枯燥,研究大熊猫从观察每一个大熊猫的粪便开始,野外考察生活也是艰苦的,酷夏被毒虫蚂蟥叮咬,严冬则彻骨寒冷。每个月有那么几天,吕植和团队的同仁们都要昼夜守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野外,通过无线电实时监测大熊猫的动态,为了不惊动大熊猫,队员们不能生火做饭,带上去的食物全变成了冰疙瘩。
长期在阴冷潮湿的野外工作,导致吕植患上了严重关节炎。为抵挡阴冷潮湿的空气,吕植和同伴们每晚总会在小屋里烧炭取暖。有一天晚上,同伴出去起夜,刚把门打开一条缝,就因煤气中毒一头栽倒在地。从门缝里刮进来的山风将同伴吹醒,她马上叫醒依然在昏睡中的吕植。吕植恍恍惚惚地说着“我没事”,话音未落,也一头栽倒在床上。从那以后,即使是多受点冻,吕植都要将小屋窗户打开,然后才敢安睡。
1 2 3 下一页
11、张称意:对全球变暖的质疑终有一天会停止
来源:腾讯绿色2010年12月27日
http://news.qq.com/a/20101227/000957.htm
张称意: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
特邀主持人:
自然之友气候变化项目协调员 窦丽丽
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Patrick
中外对话 孟斯
问:气候变化作为一个科学议题目前还面临着一些质疑,我们希望可以通过采访科学家,普及一些气候变化方面的基本知识。
张称意:最早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气象局第一任局长涂长望先生,他那个时候就说气候在变暖。当时,他是根据中国的观测记录提出来的,发表在国内的一份报纸上,这份报纸现在都可以查的到。
在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当时世界上有不少人认为气候在变冷,确确实实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全球总体是变冷的。现在科学上也认为,那段时间的全球性的变冷应该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那个时候变冷的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性的战后经济恢复,大量的使用煤、石油,但当时的脱硫技术跟不上。燃煤大量释放硫化物进入大气,“阳伞效应”(编者注:由大气污染物或火山喷发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导致的变冷。后来从70年代之后,脱硫技术逐渐成熟,并大量使用,硫化物的排放逐渐减少,“阳伞效应”逐渐减弱。
硫化物浓度在大气中的含量下降了以后,变暖趋势从80年代至今就十分明显,温度不断攀升。根据大量的事实以及科学研究,我们认为全球变暖确确实实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80年代以后,变暖几乎是一步一个台阶。1998年那一年是非常厉害的厄尔尼诺年,那一年全球气温创纪录的高,当然我说的创纪录是指的有观测以来的,或者有温度计以后的。但是2007年温度又攀了新高,2007年并不是一个厄尔尼诺年。这个事实是明摆着的。
问:但是80年代至今,这个时间段不是还很短吗?
张称意:对,时间是挺短的。但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的作用凸显出来时间也并不长。工业革命大概也就是从18世纪的中叶开始的,从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才是工业革命真正开始。那个时候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以前化石燃料使用是很少的。
但进入到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却无法在短短的几十年或数百年内,能从大气中消除的。
问:我们今天观察的温度增加,和历史的温度增加有什么区别?
张称意:历史上的增温,总体上来讲,主要还是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比如说太阳的活动、地球轨道的变化等,而今天的增温,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个起因是不一样的。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12、我国首次修改水土保持法 遏制严峻水土流失状况
来源:中国建筑生态网 2010-12-27
http://www.1stv.cn/news_4563.html
中国的水土保持法在实施近20年后首次进行了修订。12月25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法律。相关人士表示,修改水土保持法的目的是通过法律形式,遏制中国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状况,保住秀美山川。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亟待治理的则有近200万平方公里。
每年水土流失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利部部长陈雷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与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差距很大,加强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的迫切需要。
现实情况已证实了陈雷的担忧。今年以来,从云南贡山到甘肃舟曲,重特大泥石流灾害频发,中国公众正高度关切水土保持问题。
治理水土流失,政府如何作为是成败的关键。这次修改后的水土保持法首先强化了地方政府在水土保持上的责任,将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情况与政府工作考核和评价直接挂钩,明确规定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这部法律还强化了规划和预防的重要性,力图将水土流失扼杀在萌芽状态。修改后的水土保持法要求县级以上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编制水土保持规划,一经批准后就要严格执行;进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也必须在建设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
加大处罚力度是这次修改水土保持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对于导致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发菜采集行为,修改后的法律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并将处以重罚,不但要没收违法所得,并将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而开工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而将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投产使用等行为,也将被处以重罚,最高罚款金额达到50万元。
据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刘震透露,中国政府已明确未来五年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将加大;启动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
这部将于明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法律能否在其中有效发挥作用将有待考验。陈雷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山丘区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成因复杂、危害严重,解决历史欠账,不添发展新账,是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今后,中国政府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各履其责,各尽义务,这样才能携手共建秀美山川。”
13、绿色信贷怎么走向深绿?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27 班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3415152_1.shtml
截至目前,有近4万条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许多环境违法企业因此被银行限制或收回贷款,绿色信贷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银行退出“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成为银行业加强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上海各银行2009年前3个季度退出130亿元贷款,其中钢铁行业62亿元、电力行业32亿元、化工行业11亿元、纺织行业4.1亿元、焦炭行业2.6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退出645亿元,退出客户6934个。
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
目前绿色信贷推行面临的挑战: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备影响绿色信贷的实施效率;二是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体制,不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三是环保和金融机制各方面能力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2010年伊始,当时就有舆论指出,有关部门要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而这一年,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结构的调整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深入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2007年9月,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构建环境经济政策的架构和路线图,3年已过,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进展如何?“十二五”期间如何深入推进?在配套性政策方面该如何着力?近日,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编写的《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就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发布相关报告。
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为报告作序,他指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全球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形成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潮流和趋势。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在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手段。
政研中心副主任原庆丹接受采访时认为,在一系列绿色经济政策中,绿色信贷效果较明显,进展也比较快。这种判断在工业界也得到了认可,长期从事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平贸易部主任周进告诉记者,环境经济政策中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突出,对急于获得贷款的污染企业的震慑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绿色信贷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
让污染企业得不到贷款,鼓励环保行为
绿色信贷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报告》总结了3个核心内容:一是利用恰当的信贷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二是对违反环保和节能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三是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是关于绿色信贷的最重要的政策性意见,意见发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已联手合作,运用绿色信贷政策,调控信贷投向,控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企业授信,许多污染企业因环境问题而不能获得贷款,绿色信贷政策的作用逐步显现,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记者了解到,环境保护部与银监会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并与人民银行于200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工作的通知》,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截至目前有近4万条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许多环境违法企业因此被银行限制或收回贷款,绿色信贷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据悉,“银行业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已经入选2009年度银行业10件大事。2009年前3个季度,主要商业银行对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水平为:钢铁13%、电解铝19%、平板玻璃-45%,平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银行退出“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成为银行业加强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上海各银行2009年前3个季度退出130亿元贷款,其中钢铁行业62亿元、电力行业32亿元、化工行业11亿元、纺织行业4.1亿元、焦炭行业2.6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退出645亿元,退出客户6934个。
此外,在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方面,工商银行2009年上半年投放绿色信贷项目贷款接近4000亿元,占全部项目贷款的17%;环保等4个领域的贷款余额都超过500亿元。而截止到2008年底,建设银行投放到环保等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1541亿元,比2008年初增长23%;作为国内唯一加入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累计92.37亿元。
很多污染项目背后都有信贷支持
让银行绿起来还有哪些障碍?
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实施出现3个层面的状况,业界称为“三个梯队”。以兴业银行为代表加入国际“赤道原则”组织的第一梯队;以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自我建设绿色信贷政策标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转发文件为主,缺少自主创新的为第三梯队。绿色信贷工作更多停留在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阶段。
政研中心编制的这份《报告》指出,虽然绿色信贷已显成效,但在绿色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由于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随着国家加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相关的银行贷款将面临重大安全隐患。淘汰落后产能对信贷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关闭环境违法企业增加信贷风险。如2009年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企业,大多数已经被国家和地方责令关停,给银行造成了许多呆坏账。
很多污染项目背后都有信贷“支持”。实际工作中,这也暴露出银行机构对曝光的重大环境问题反映迟缓,银监会一官员此前在参加政研中心组织的绿色信贷研讨会上,曾举了一个例子,去年陕西凤翔铅污染事故发生后,没有哪家银行主动汇报相关贷款和风险情况等,银监会到大客户系统查,才发现有两家银行对污染企业有贷款,然后对其发出通告。
但是另一方面,银行也有苦衷,如何更好地推行绿色信贷,银行确实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政研中心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很多银行向他们咨询,到底什么是环保项目?怎么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环境友好?企业的管理是否符合环境友好的管理思路?
绿色信贷推行障碍的关键是缺少很多配套政策,比如现在能让银行做到对不利于环保的项目、企业少投资,但对有利于环保的项目,如何激励银行投入?环保产业等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融资难,但因为很多绿色贷款回报率周期很长,没有政策支持,银行确实很难自行往前走。
此外,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广,其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缺乏行业信贷环保指南,使商业银行难以把握贷款对象的环境风险,降低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操作性。
推行还有哪些障碍?
技术支撑体系要完备起来
那么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绿色信贷推行中还有哪些障碍?这是研究机构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报告用一个章节分析了目前绿色信贷推行面临的挑战: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备影响绿色信贷的实施效率;二是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体制,不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三是环保和金融机制各方面能力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报告》指出,政策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表现在技术政策缺失,特别是缺乏与绿色信贷配套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行业环保绩效评价指南等技术性政策。比如目前的政策多偏重于限制性和约束性,鼓励性、补贴性的优惠绿色信贷政策严重不足,很多规定还主要停留在条文上。由于金融产品手段缺乏,各方利益得不到平衡,优惠的信贷政策难以落实。甚至国家支持工业污染治理的信贷资金还有减少的趋势。
另外,缺乏指导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性政策,特别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环境、健康、安全性指南等政策文件缺位,使银行在环境风险评估和信贷管理中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工具,影响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力。
这也是环境保护部在考虑的问题。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广,其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缺乏行业信贷环保指南,使商业银行难以把握贷款对象的环境风险,降低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操作性。因此,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行业信贷环保指南,满足金融系统对行业环保信息、标准等方面的需求,是当前深化绿色信贷政策的关键。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一直在积极谋求为金融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在世行国际金融公司支持下,今年已基本完成了“赤道原则”及63个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的翻译工作,并多次邀请行业和金融专家进行论证。这些指南可以作为商业银行项目审核时的环境风险控制标准,同时,指南中的许多要求与国内的实际情况还有所差距,要被国内银行业广泛应用,还需要开展基于国情的本土化研究。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政研中心相继开展了造纸行业、钢铁行业绿色信贷可操作的文件制定,并表示,今后各个行业都参与到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来。
如何实现双重政策目标?
环保部门应在三方面着力
除此之外,各级环保部门如何运用好经济手段,真正实现“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和“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
政研中心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一方面使环保部门更好的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另一方面使金融机构获取有效的企业环境信息,防范信贷风险。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信贷指导。充分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环保信贷准则,比如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则”,及其主要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信贷指导目录和污染行业信贷指南,用于指导银行开展相应行业环保信贷工作,引导银行投资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
三是加快其他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绿色信贷政策形成合力。围绕着已确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加快研究环境税、生态补偿、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多管齐下,以经济利益杠杆调节企业环境行为,遏制我国经济增长过高的环境代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报告》指出,环保与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运用信贷手段强化对环境违法企业的经济制约,实现“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和“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促进中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原庆丹副主任表示,我们不断在接近这个目标。
杨朝飞在序中指出,今后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绿色信贷技术指南、有利于绿色信贷发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使绿色信贷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环保的监管如何与银行业务结合起来?怎么把绿色信贷监管做好?如何让绿色信贷成为银行日常工作?环保部门和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目前,需要对银行项目审评人员加强环境保护评估的培训,并开发一些适合金融业使用的评估方法。政研中心的团队在国家环保、金融部门以及国际机构的支持下,正在开展这些工作。
相关链接:
绿色信贷政策是国际银行业通用的一项环保措施,银行在授信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核,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推动金融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世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拥有自己绿色信贷方面的准则,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是“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它是一套非官方规定的,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政策指南制定的,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自愿性原则,全球范围内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有69家,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成员,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其银行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项目融资总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的90%。
14、限塑令两年半后渐成卖塑令 消费者从抵制到习惯
来源:中国环保网2010-12-27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view/ViewNews.aspx?k=20101227130811218
时间能够淡化一切,“限塑令”似乎也未能幸免,与两年半前“限塑令”实施的轰轰烈烈相比,现如今,“限塑”热度几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反弹。事实表明,单纯依靠让消费者付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必须适时调整措施,推动替代品的广泛使用,同时要借助一些先进的经验。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每个人要真正意识到,我们的环保习惯亟待养成。“限塑令”实施至今效力减弱,也许,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影响源。
塑料袋使用量回升
芳女士是广州市一德路一家塑料袋厂的老板,她说刚出台“限塑令”那年,确实少了很多人进货,自己的店也开始做毛纺环保袋,有一段时间环保袋甚至比塑料袋好卖。后来管理变松,用塑料袋的又多了起来,今年塑料袋销量比去年增加一到两成。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介绍说,“限塑令”实施初期,全国农贸批发市场的超薄塑料袋使用量曾经一度减少了50%,但现在,这一比例又回升了20%。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行。根据规定,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如今,两年半过去了,当国内媒体再次“检阅”各地“限塑”情况时,却普遍反映“限塑令”正在遭遇效力减弱的尴尬。塑料袋为何会卷土重来,关键在于大家只是把“令”当成“令”来执行,而没有从心里认识到这是我们应该慢慢养成的一个环保习惯。
还是“爱”着塑料袋
虽然如今的“限塑令”已经变成了“卖塑令”,但仍有不少人没有养成“禁塑”的习惯,甚至对收费也已从抵制变为接受。
超市里,购买塑料袋的几乎都是年轻人,其中男性占多数。随身携带环保购物袋的顾客,多数为中老年人和女性顾客。
有些人去超市购物的时间不定,出门又不习惯随身带包,所以需要袋子时只能向超市索要。
一开始,很多人对收费反应敏感,会为了省钱暂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人们的偏好就会改变,开始认可收费的塑料袋。
结果是,商家的收入增加,成本却转嫁给了广大消费者。
塑料袋比菜篮子方便
怀旧的菜篮子早已被人们冷落,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红色、白色、蓝色的塑料袋。相比之下,塑料袋的确要比菜篮子方便很多,因为不用每天带着,卖菜的摊主会主动提供。“限塑令”刚出台时,有些摊主还遮遮掩掩地在用,现在则变成大大方方的了。对于有些市民来说,连买菜都嫌贵呢,自然更不愿意花钱买塑料袋了。多数摊主表示理解顾客的这种心理,为了方便做生意,便又开始免费提供塑料袋了。
环保,光说不练
环保,对于很多人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哪怕有时候深受其害,转脸也会忘了环保从自己做起的重要。
家在广州工业大道南一栋小区顶楼复式单位的曾先生,以前只听说过地势低会被水淹,从来不知道住在顶楼也会发大水。2007年8月25日傍晚,一场暴雨夹着闪电袭击广州,曾先生家的天台积水居然涨到了腿肚子,雨水灌到房间里,所有的木制地板全被泡得翘了起来。而导致这场大水的原因竟然是,天台下水口被风吹来的塑料袋堵死,雨水无法通过管道流下去。
意料之外的“顶楼发大水”,让曾先生耗费了不少的财力和精力修复损失,然而事后,曾先生依然是塑料袋的忠实粉丝,垃圾也依然随便丢出门外。和多数人一样,提到环保,曾先生认为,自己不过就是多用几个塑料袋,地球环境又能因此改变多大呢?
人们用着塑料袋,嘴里却说着绿色的事儿。反思我们对待“限塑令”的态度,也许我们已经忘了,除了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之外,对生活环境最具维护责任和广泛影响力的,始终是我们每一个正生活在环境中的独立个体。
看看国外的“限塑令”
美国:自带购物袋可抵税
在美国加州一些大超市里,顾客如果自带购物袋,结账时收银员会给顾客5美分的优惠,并明确地列在购物小票上。对于这笔钱,顾客可以委托超市捐给慈善机构或环保机构,也可以保存好购物小票,等年底上税的时候作为捐赠抵税。
英国:有奖积分鼓励顾客
英国大型连锁超市TESCO通过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或重复使用购物袋。
意大利:对塑料袋生产商课重税
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课税法”,征以重税,以遏制塑料袋的生产。据统计,实行该政策后,意大利国内塑料袋的使用明显下降了。
韩国:购物袋可“以旧换新”
在韩国,无论你在商场购买多么昂贵的东西,商场都不会赠送购物袋,顾客需要花100韩元购买纸袋或塑料袋。当然,商店会原价收回这些袋子,顾客也可以拿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
塑料袋不是不可用
如果说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能不能退一步合理使用塑料袋。这包括不断循环利用、尽量少用,及物尽其用。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当属瑞士。塑料袋在很多国家被限制使用,但在瑞士,却被应用得相当广泛,超市内的生鲜柜台会把商品用塑料袋再包装一层;面包架旁也有带气孔的小袋子供免费使用,甚至在垃圾箱旁也会有免费塑料袋,这是供狗主人及时清理狗粪用的。可是,在瑞士的公共场所,你绝不会看到一只被丢弃的废塑料袋,更谈不上塑料袋“满天飞舞”、挂在树上、被动物吞吃塞住了胃的事情发生了,这说明塑料袋被合理化使用了!
无论是合成的、黄麻的,或是其他什么的,只要口袋可以被多次利用,就是好的。
怎样把塑料袋叠得“变态小”
如果你没有无纺布袋,也可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以备不时之需。按着图示把塑料袋叠成一个小三角,装在包里一点也不占地方。
注意:叠的时候,要边叠边把袋子里的空气挤出来。
纸袋PK塑料袋,谁更环保?
塑料袋最大的“罪状”是它由聚乙烯制成,不能生物降解,它的原料石油也不可再生。相比之下,纸袋本身可以生物降解,而且它的生产原料是树木,属于可再生资源。但纸袋“罪状”也不少,如:生产纸袋的过程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即使把纸袋循环再利用,也需耗费更多能源;相对于塑料袋,废弃不用的纸袋会占据更大的空间,在垃圾掩埋处理法中,它和大多数东西一样难以降解。
人们之所以习惯使用塑料袋,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实惠。据美国塑料行业的统计显示,生产一个普通塑料袋需要1美分,生产一个纸袋需要4至5美分,而生产一个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则需要8美分至10美分。
另外,塑料袋其实也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只是大多数被人们丢弃了。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统计,2005年只有5.2%的塑料袋被再利用,而纸袋子也只有21%被循环再利用。因此,有环保人士认为:与其讨论用纸袋还是塑料袋更环保,不如养成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15、愿“会昌地陷”能令过度开采止步
来源:长沙晚报 2010-12-27
http://cswb.changsha.cn/CSWB/20101227/Cont_1_15_152638.HTM
12月23日,江西会昌县周田镇新圩村九二盐矿原老矿区地域发生地质沉降灾害,大量群众被紧急转移。25日下午,记者在地质沉降灾害现场看到,寒冬时节,被紧急转移的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对地质沉降区的监测工作也正在紧张进行。(12月26日《现代快报》)
笔者没学过地质学,不清楚地下资源的开采会否给地质结构带来影响,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凭直觉认为,地下被掏空后,居住在地面的人难免会面临风险,会昌县周田镇老矿区发生的地质沉降灾害,多少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类似的地质灾害并非个案,据6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使济宁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累计搬迁49个村庄,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近10万人。“至2009年底,济宁因采煤造成土地塌陷达35万亩,且以每年3万多亩的速度递增”。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地下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每当我们探明某一储量丰富的矿藏时都会兴奋不已。然而,近年来因采矿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显然在提醒我们,不能见矿就挖,有多少就挖多少,而必须注重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防止盲目开采、过度开采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地下矿藏资源越是稀缺,开采的冲动越是强烈,就越需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本着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几率降到最低限度,做到论证更充分,规划更缜密,特别是人口聚居地,开采更要慎之又慎。同时,对采矿区地质结构的监测要做到常态化,加强风险预警,避免对灾害猝不及防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生态要平衡。漠视生态环境,搞破坏性开发、掠夺性开采,势必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发展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如果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受到威胁,发展速度再快,对于人类来说还有多大的意义?因此,保护性开发,理智性开采,应该成为今后利用包括地下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共识。
16、紫金溃坝“人祸”,岂可一再重演?
来源: 南方网 2010-12-27
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0-12/27/content_18783919.htm
从21日广东省纪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经深入调查,共造成22人死亡,房屋523户全倒、815户受损的广东省信宜紫金“9.21”溃坝事件,是一起由特大自然灾害引发和有关涉事单位违法违规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36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惩处,21名政府及监管部门人员被追究纪律责任。(2010年12月22日新华网-《南方日报》)
从尾矿库溃坝原因看,超过200年一遇的“凡比亚”台风只是诱因,导致溃坝的直接原因是尾矿库排水井在施工过程中被擅自抬高进水口标高、企业对尾矿库运行管理人不落实,间接原因是尾矿库设计标准水纹参数和汇水面积取值不合理,致使该尾矿库实际防洪标准偏低。
这就充分说明,并非如发生溃坝后信宜紫金所声明的,溃坝纯属自然灾害,而是一起有自然灾害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人祸”。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发生在信宜紫金溃坝两个月之前的紫金矿业“污染门”事件。该事件造成福建省上杭县下都乡黄溪村汀江流域严重污染,害得80多户以渔业为生的农民不得不转产,并使福建、广东跨界河段的水质可能超过渔业标准,作为汕头、梅州等地居民重要水源的韩江水质受严重影响。而期间紫金矿业瞒报污染真相7日之久,且陷“封口门”。然而,纸包不住火,半个月后,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不得不在上杭县的电视上道歉,表示公司愿意接受任何形式处罚,不论受到任何处罚,没有任何怨言。也表示,污水池建在容易发生洪水的同康溪古河道上,选址值得反思。
另据悉,2000年,紫金矿业拦沙坝溃坝,带有绿化钠残留液的矿渣呼啸而下,冲毁了同康村几乎所有的房屋耕地。
现在,信宜紫金溃坝真相已大白于天下,涉事企业单位人员11人已移送单位。为何环境安全事故累累发生?如果只停留在接受处罚,甚至隐瞒事实,蒙混过关的认识上。“9.21”溃坝“人祸”,难免再次上演。
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紫金矿业,仅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就超27亿。但其一直以来的低成本策略实在值得反思,其管理哲学也应当更新。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担负起社会责任,能惠及百姓,造福人民,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不是只顾淘金、不管人命,甚至走通过行贿、拉拢、腐蚀官员的终南捷径,来图便宜,违规建设、生产,以至频繁制造“人祸”。
俗话讲:“久走夜路必撞鬼”!这个问题,值得紫金矿业深刻反省!紫金的教训也值得其他企业引为镜鉴!
紫金溃坝“人祸”,不可一再重演!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