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二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2-22

 

十二月二十二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特别关注:

1、第一财经日报:  2010中国环境十大关键词 环保产业低碳社会入选

http://green.sohu.com/20101222/n278449014.shtml

 

环境资讯:

2、一财网:     环保部官员: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4652.html

3、一财网:     环保部专家称污水“费改税”近期不宜行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2980672_1.shtml

4、中国新闻网:   环保部:逾3成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2-21/2736949.shtml

5、中国低碳网:   财政部专家建议环保部统管全国水务

http://ditan360.com/Shishi/Info-76726.html

6、中国广播网:   中国将建资源开发补偿制 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http://news.sohu.com/20101222/n278457303.shtml

7、广州日报:    2010年估计有近26万人因自然灾难死亡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2-22/115121687061.shtml

 

地方信息:

8、北京青年报:   北京:个人垃圾分类最高奖五百元

http://env.people.com.cn/GB/13552019.html

9、南方都市报:   广州未来5年可能投入872亿改善水环境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22/112921686968.shtml

10、中国新闻网:   “气化新疆”拉开大幕 保护脆弱生态环境

http://env.people.com.cn/GB/13547033.html

 

人与自然:

11、大河网:     河南驻马店湿地迁徙鸟类遭毒杀 被卖到南方餐馆

http://env.people.com.cn/GB/13552125.html

 

污染信息:

12、人民网环保:   武汉后湖10万人陷灰尘污染 受“黑肺”威胁(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3546613.html

 

环保法规:

13、人民日报:    北京市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 鼓励使用再生水

http://news.sohu.com/20101222/n278442896.shtml

 

民间环保:

14、中国环境报:   关注身边河流了解环境状况:乐水行:怎样走得更精彩? 

http://www.cenews.com.cn/xwzx/kdpdk/201012/t20101222_690977.html

 

环境评论:

15、中国广播网:   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法律有缺陷

http://www.cnr.cn/china/gdgg/201012/t20101222_507489192.html

16、千龙网:     重金属污染高发,保护环境必须永不妥协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0/12/22/2540@6455112.ht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2010中国环境十大关键词 环保产业低碳社会入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2月22日 章轲

http://green.sohu.com/20101222/n278449014.shtml

言:生物多样性、绿色经济、低碳社会、气候谈判、紫金矿业“溃坝门”、中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之子”梁从诫、“三牧”问题、环保产业。2010年,中国环境领域大事不断,一次次突发性事件触目惊心。紫金矿业“溃坝门”、中石油大连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这三起事件,从表面上看,是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或是自然灾害,但事实上,事故造成的是重大的环境污染,舟曲特大泥石流则是长期以来破坏山体和森林植被而遭受到的恶果。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可靠的消息称,各地发展经济的冲动已经空前高涨,甚至有的地区还提出了 GDP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发展经济固然不错,但一定要在资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否则就要走舟曲的危险之路,承担紫金矿业和中石油的巨大损失。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明白。

  关键词之:生物多样性

  2010年1月11日,世界各国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人类的生存状况,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活动。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中国是世界上“多样性”财富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公布的资料,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5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无脊椎动物种数估计约占全球总数的10%左右,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鱼类占世界总种数的20.3%,也是世界上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

  然而,中国也是世界上物种受威胁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介绍,根据过去的估测,中国受威胁的物种可能在各门类中占2%~30%的比例,但最新的调查显示,受威胁的物种远远超过之前的预测。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时强调:“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加强农业、创新科技和促进发展都十分重要。”

  专家点评:国际知名生态学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主席马敬能(John Mackinnon)说,书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有内在的知识价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价值。一个藏书1万册的图书馆,如果收藏的都是同样的一本书,图书馆的价值就非常小。但如果是各不相同的1万册书,图书馆的价值就非常大。这就是“多样性”的价值。

  关键词之:绿色经济

  内容: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出台一系列有关绿色经济的政策。蒋耀平认为,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据蒋耀平介绍,中国的绿色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绿色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蕴藏巨大商机。

  专家点评: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当前世界经济摆脱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发展绿色经济要 “两手抓”,第一手要实现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提高现有生态体系的生态效能;第二手就是绿色产业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那些具有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功能的产业。

  关键词之:低碳社会

  内容:2010年,在传统和新兴媒体上,“碳”无疑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之一,低碳、减碳、二氧化碳、碳源、碳汇……不论是政客还是企业家,无“碳”不时尚。而就在几年前,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很少关注到“碳”。

  客观地说,2010年“低碳社会”盛行,上海世博会起到了不小的催化剂作用。世博会开幕以来,各展馆在充分展示成功经验、技术运用和探索实践的同时,也在传播对于城市未来发展中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博会不仅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大课堂。

  世博场馆万科馆、联合国馆均通过世博自愿减排平台抵消展馆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碳排放。上海市杨浦区还率先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世博自愿减排平台购买自愿减排量,助力“低碳世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在二氧化碳的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强调通过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

  专家点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推进低碳发展的政策和行动,在经济上要可行,在社会上要具有可接受性。需要强调的是,要从消费领域入手,对于奢侈、浪费型的排放,要加以遏制。如果不对奢侈、浪费型的排放加以有效遏制的话,低碳社会就建立不起来。

  关键词之:气候谈判

  内容: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阴影还没有消散,紧接着又是两场谈判。由中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第12次会议及《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于10月4 日~9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今年举行的第四轮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也是坎昆会议前的最后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来自各缔约方和非政府组织3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11月29日至12月10日,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大会下设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及《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份重要决议。

  说到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去坎昆之前,对记者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大家在一个总体目标之下,各国都应该作出相互的妥协,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大家都不满意,但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近几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即使在全球被金融危机阴影笼罩的背景下,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都丝毫没有降低。

  专家点评: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参加坎昆会议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苏伟表示,气候变化问题表面看是个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的问题、技术竞争力的问题,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和政治利益在驱动。

  关键词之:紫金矿业“溃坝门”

  内容:2010年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71万元人民币。随后,紫金矿业副总裁因污染事件被刑拘,上杭县长因污染案停职。

  同年9月,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对此环境污染事件开出了最大一笔罚单:对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一案,重罚“紫金矿业”956.313万元人民币,并责令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

  12月14日,福建龙岩市政府办披露,紫金矿业落实“7·3”事故后续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达的63项整改要求,已完成43项,正在落实19项,另一项将与后续规划统筹考虑。

  据介绍,紫金矿业正开展环境影响、水文地质、矿山安全评估工作,明年1月底前有望出炉评估报告;重新规划建设铜湿法厂,新建处理规模达每日6.5万吨的废水处理系统及库容为153万立方米的调节库。

  而在“溃坝门”之前,紫金矿业在环保部门的核查中屡屡登上环保黑榜。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讲师、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石磊认为,像紫金矿业这样的企业不仅缺乏诚信,而且丧失了企业基本的环境责任,即使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在一定程度上赚的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钱”。近千万元的处罚金额对于紫金矿业这样拥有几十亿元净利润的企业而言,毫无威慑力,长此以往,这种事故还会发生,污染会成为不治之症。

  关键词之:中石油大连漏油事故

  内容: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左右,大连新港至中石油大连保税油库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引发管线内原油起火,致上万吨油入海,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

  截至7月29日,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回收海上溢油9584.55吨。连同海洋局调集的中海油,共回收海上溢油计11227吨,占整个海上溢油回收总量的 92%。

  “7·16”火灾事故是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样也是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中国海监船7月19日13时30分的监视结果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石油泄漏对于大连湾的海水质量、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随着运输量和船舶密度的增加,我国发生灾难性船舶事故的风险逐渐增大,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船舶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据交通部海事局统计,197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平均每年发生2起),总溢油量37077吨。其中,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和珠江口水域被公认为是中国沿海四个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高风险水域。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和船舶数量的迅速增加,海上油气平台及输油管线的跑冒滴漏、船舶的各种泄漏、压舱水排放等造成的小范围石油污染事故更是频繁发生,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专家点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指出,近年来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近海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亟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以解决海洋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累积的和正在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之:舟曲特大泥石流

  内容:2010年8月7日23时30分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截至2010年10月11日,遇难1501人,失踪 264人。泥石流冲击下的舟曲,2.4平方公里土地受灾,大量城乡居民住房毁损,波及2.6万百姓,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陷于瘫痪,白龙江河道严重堵塞,堰塞湖致使大片城区长时间被水淹,造成严重损失。

  灾区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空间狭小,经济基础薄弱,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多重灾害叠加,重建之路尤为浩大复杂。

  生态修复是舟曲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加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增强林草地固土护坡、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

  专家点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指出,这几年全球灾害这么大,不能说主要是砍掉了树木、减少了林地造成的,但这至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舟曲的降水量并不少,但是城市两侧的山上基本看不到林木。过去这是一个林木茂密的地方,由于多年来木材生产的需要,把树砍光了,降水量又大,下了雨以后真的是一泻千里。由于没有固土的东西,形成了泥石流,所以生态灾难与林地的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关系很大。

  关键词之:“自然之子”梁从诫

  内容: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西郊一座荒废的古塔下,一群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并立下誓言: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组织起来,行动起来。

  这群人中间,就有梁从诫。1994年3月31日,梁从诫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群众性、会员制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又称“自然之友”),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开展公众环保教育。而在16年前,“民间环保组织”还不被大多数人认知,广泛的公众参与氛围远未形成气候。

  但当时梁从诫等人已经感觉到,如果我们12亿同胞都以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据运筹专家计算,需要的资源将是现在的60倍!自然将无法承受!

  16年来,在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的努力下,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从刀斧下解救出来,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河建坝须经科学论证,首钢迁出北京,重建圆明园遗址的“倡议”被束之高阁……

  如今,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精神源头,自然之友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环保NGO,至今已累计发展会员8000多人,并且培养了一批新生环保NGO的领导者。今年11月,梁从诫入选“感动中国2010”候选人物。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自然之友”创会会长、中国公民环保的启蒙先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自然之子”的梁从诫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专家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易生说,在我心目中,梁先生代表着一种尊严。这是道德的尊严。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权力与资本可以扭曲许多人的心灵或其价值的坐标,但是这一切在梁先生这里绝不会发生!我们对此坚信不移,我们为此而骄傲。

  关键词之:“三牧”问题

  内容: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眼下,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正在紧张筹备,种种迹象显示,继“三农”问题之后,牧民、牧业、牧区这一“三牧”问题日益突出。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过度索取,保护不力,导致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危及国家安全和牧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世纪以后,草原的保护建设引起广泛重视。

  我国的草原问题已十分突出,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同时,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 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每亩6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每亩1.5元的标准对未超载放牧的牧民给予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为此,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4亿元。

  专家点评: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马有祥认为,我国对草原的功能定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前,注重草原的生产和生活功能,突出草原畜牧业,忽视对草原的生态保护。最近10年,逐渐重视草原的生态功能,在政策设计和发展战略上,试图协调草原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实现生态与生产生活“多赢”的目标。但实践证明,此路不通。草原牧区要实行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并不是牺牲牧民利益,而是意味着牧区的生产发展和牧民的生活改善要更多地依靠草原生态系统之外的投入。

  关键词之:环保产业

  内容: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绿色经济”、“环保产业”的概念。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环保部分时,更多的是谈及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环保”与“产业”放到一起。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中国的环保产业在解决国内环保问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着投融资渠道单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在 15%~20%之间,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为1.9万亿元。在相关政策的扶植下,到2015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或达4.5万亿元。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产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科技水平、落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污水和垃圾收费机制等。

专家点评: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认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规模和总量还比较小,未来国家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目标、方法,将体现在明年“两会”之后公布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原有二氧化硫和COD两个指标的基础上,再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两个减排指标,这将大大带动减排、监测等相关方面的技术、设备投资。

2、环保部官员: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

来源:一财网 2010-12-22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34652.html

水电开发还带来了移民后移,地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些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

国 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今天(22日)上午表示,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凌江是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时发表上述看法的。他说,“今天早上看电视新闻,有人说水电是清洁能源,我对此并不认同。我认为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凌江说,国务院领导最近给环保部交办了一项任务,负责处理一个水域因水电开发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由于水流减缓和富营养化,该水域“水白菜疯涨,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他说,水电开发还带来了移民后移,地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些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

在研讨会上,凌江介绍了国家“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的思路。他透露,国家将采取措施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从单纯的污染控制向生态健康的方向转变,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凌江说,围绕到203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将首先把污染严重的河段消灭,到“十三五”期间,再解决其它河段的污染问题。

 “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防治也是重点。”凌江说,许多工业园的“集中处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集中排放”,“十二五”期间,将要求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首先做到出厂污水达标排放,各企业的生活污水可以在园区内集中处理。

 “十二五”期间,环保部还将把地下水纳入新的工作领域。凌江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十二五”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尽早建立起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此外,环保部还将拓展陆海统筹,编制全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

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国家水专项《战略与政策》主题专家组等联合主办。

3、环保部专家称污水“费改税”近期不宜行

来源:一财网2010-12-22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2980672_1.shtml

尽管环境税广受关注,“十二五”期间也有望实现突破,但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专家表示,污水费改税近期不宜行。

 “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将于22日在南京召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战略部主任葛察忠、任雅娟等专家为会议提交的研究报告认为,污水排放税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将排污收费改成环境税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再考虑税收征收成本和征管水平等现状,近期不宜将污水类排污费改为污水排放税。”葛察忠说。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污收费制度。据葛察忠介绍,30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1479.5亿元。从全国排污费征收情况看,征收额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增幅较大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这其中,污水和废气在排污费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总量控制、污染减排等措施,水污染排污费所占比例由2004年的36.3%下降到2009年的14.8%。

据专家们分析,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水污染排污收费承载了更多的职能,特别是已经被用作水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环保部门加强对排污单位监管的有效手段之一。

专家们认为,费改税后,污水排放税作为税收的一种,势必将由税务部门来负责征收和管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保部门与排污企业的联系,削弱环保部门的威慑力。放弃现有的排污收费体系,对环保部门现有相关资源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此外,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在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排污收费问题上,中国存在着地域和行业上的差异,大、中、小城市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在排污费的征收率、征收额、征收标准等方面的各自特点,费改税如何兼顾各地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难点。

 “排污费改税与地方政府收支规范密切相关,同时也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因此必须考虑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葛察忠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增加氨氮为控制指标,水污染防治工作将以控制这两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如果污水排放税以污水排放量为税基,将加剧水污染防治的难度。

专家们认为,水污染物排放税技术性较强,税务部门征管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税问题,费改税并不一定能大幅提高征收率。

4、环保部:逾3成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2月21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2-21/2736949.shtml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周锐)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1日在此间表示,目前中国有30%以上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区域。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蓝天、清水、净土。

  周生贤是在环保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周生贤指出,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已表明中央解决环境问题的坚强决心。他预计中国“十一五”将实现二氧化硫减排14%、COD减排12%以上。

  虽然减排目标超额实现,但在许多老百姓眼中,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明显。周生贤坦言,中国环境问题虽然在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环保部提供资料显示,中国机动车污染日益突出,北京到上海之间工业密集区,已是全球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也呈加剧趋势。

  周生贤指出,“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是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刚性要求。中国只有持续约束排污总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周生贤透露,“十二五”总量指标将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状况、“十一五”减排进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潜力等,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区别对待和差异化减排要求。具体安排要像“跳起来摘桃子”,既有压力,通过努力也可以实现。

5、财政部专家建议环保部统管全国水务

来源:中国低碳网 2010-12-22章轲

http://ditan360.com/Shishi/Info-76726.html

  中国低碳网专稿 国家财政部有关专家今天(22日)上午建议,整合环境保护部和水利部的力量,成立环保部水务司或环保部代管的国家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国水务。

  在今天上午开幕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刘军民表示,目前水环境、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行政分割、分而治之的弊端,割裂水体统一和综合的自然属性,影响了水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成效。

  他建议,以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水环境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部门。

  记者注意到,根据这项建议,在中央一级,环保部现有的污染控制司水环境管理处、饮用水源保护处、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处以及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将合并为环保部水务司或者由环保部代管的国家水务局,对内陆地区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实施统一管理。在地方,将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部门的城市污水处理机构,划归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刘军民解释说,目前在政府部门间的水环境保护职责分工上,呈现着“多龙治水”的格局,除环保部、水利部外,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多个部门也涉及到水环境行政管理。

  同时,国家还实行行政区划管理与按流域管理相结合的制度,除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水利部门与环境部门对水进行管理之外,水利部还在全国设立了长江、黄河等7个水利委员会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在这7个流域管理机构之下,又设置了由水利部和环保部双重管理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名义上接受双重领导,实行上是水利部派出机构。”刘军民说,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环保部与水利部门的职权范围存在较大的交叉。环保部主管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水利部门主管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由于水资源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几类规划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合。

  此外,环保部与水利部各自拥有一套水环境监测系统,这两个监测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各自为政,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监测现象,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而且由于水文站和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不一致,在协调跨地区行政纠纷时,很难结合运用这些数据。

  刘军民还建议,完善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水务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如水务委员会,由环保部与分管部门参加,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将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从事业单位升格为环保部的派出机构,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统一管理。同时完善水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包括水资源定价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

记者注意到,长期以来,环保部与水利部由于机构职能设置等存在的问题,矛盾较多。对机构整合事宜,双方一直讳莫如深。此次通过“第三方”表达整合的愿望和必要,在“十二五”期间能否有新的进展值得关注。

6、中国将建资源开发补偿制 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2月22日

http://news.sohu.com/20101222/n278457303.shtml

  中新网12月22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今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在作报告时说,加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国家将抓紧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着力推进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加快推进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生态移民等10大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对一些重点湖泊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继续推进一些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 (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7、2010年估计有近26万人因自然灾难死亡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12月22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2-22/115121687061.shtml

  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

  据新华社电 2010年灾难不断,至少夺取将近26万条人命,比过去40年来所有恐怖攻击罹难者的总和还多。美国媒体称,今年可说是“地球反扑年”。

  1976年以来最严重

  美国联邦救难总署(FEMA)署长傅格特表示,灾难“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波来袭。”

  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全国近900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一受灾。这是海地200年不遇的强震,准确死亡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目前大致的估计是20万至30万人遇难,与2004年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相当。

  这只是2010年登上各国报纸的第一场灾难。

  紧接着,2月智利强震,4月冰岛火山喷发、中国玉树地震,7月俄罗斯森林火灾、巴基斯坦特大洪水,8月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和中国舟曲泥石流灾害,10月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火山喷发,11月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大山火……

  瑞士再保险公司11月估计,海地地震致死约22.2万人,并据此估计全球今年共有近26万人在灾难中丧生,为1976年以来最高。

  除震灾外,今年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灾难,较往年明显增多。

  今夏的俄罗斯森林大火,缘于130年来从未有过的干旱和高温天气,连西伯利亚都达到了37摄氏度。高温引发近3万起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可能使俄罗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减少1个百分点。

  巴基斯坦7月下旬开始的“历史上最严重洪灾”起因是强降雨。灾情最严重的开伯尔-普什图省7天降雨量相当于过去10年降雨量总和,印度河水位达 到 1929年以来最高水平,巴全国近1800人在洪水中死亡,2000多万人受灾,五分之一国土变成泽国。当地媒体说:“洪水3天带来的破坏,远超塔利班与 政府军交战3年造成的损失。”

  此外,北半球雪灾、格陵兰岛冰川崩裂、中国南方五省大旱、欧洲和美国东部持续高温、中美洲飓风等,均祸起极端气候。

  世界气象组织说,今年以来,全球至少有17个国家发生了极端天气现象;无论从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分布来看,今年都堪比或者超过历史记录中最严重的先例。

  一些灾难还引发了各种“后遗症”,或严重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如冰岛火山灰曾使全欧空运一度瘫痪,也殃及世界各地与欧洲的人员和货物往来;或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埋下新一轮灾难的隐患,令人担忧灾难会出现恶性循环。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俄森林大火让莫斯科居民度过一个烟雾弥漫的苦恼夏天,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可接受值的6.6倍。

8、北京:个人垃圾分类最高奖五百元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0年12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52019.html

  为鼓励垃圾分类,明年起北京将首次设立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两个奖项。其中,个人最高奖励500元,每年评选1000人。

  市市政市容委昨日下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奖励细则》,对在垃圾分类中做出贡献的对象实施物质奖励,奖励对象为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社会单位和个人。细则规定,明年起,每一年北京市都将依据有关考核管理规定对相关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前5名。

其中,每年评选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街道、乡镇贡献奖评选60个,每个奖励1.5万元。垃圾分类社区(居住小区)贡献奖评选出100个,每个奖励1万元。社会单位贡献奖评选140个,每个奖励1万元。垃圾分类个人贡献奖评选1000名,每名奖励500元。赵媛媛

9、广州未来5年可能投入872亿改善水环境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12月22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22/112921686968.shtml

  未来五年,广州如何治水?日前,市水务局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初步确立未来五年治水任务和方向。

  据悉,未来五年,广州可能举872.4亿巨资改善水环境,包括新建14座污水处理厂、铺设1640公里污水管道、整治河涌424条等。目前规划还在向专业单位征求意见,最终的方案有待市政府批准后确定。

  中心城区河涌2015年消除黑臭

  《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几年来,市区水环境明显改善。但水环境的彻底改观和长期好转并非一朝一夕能见效,仍需要相关部门的艰苦努力和坚持。

  《规划》明确了未来广州的水质指标: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到2012年全年水质达到Ⅳ类;2015年全年水质优于Ⅳ类。河涌方面,中心城区主要河涌到2012年不黑不臭,2015年所有河涌全面消除黑臭现象。其中,一类河涌达Ⅳ类,可见度达到0.5米,二类河涌优于Ⅴ类,三类河涌达到Ⅴ类。

  为了实现目标,《规划》提出新建、续建河涌综合整治424条,总长997.6公里。而广州亚运前整治的河涌是121条,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广州将把治理的河涌数量提高三倍多。其中重点地区将实现相关水系、湖泊及河涌的有机联系,并对53条河涌清淤,清淤长度达295.92公里。

  规划建设1640公里污水管网

  “十二五”期间,广州将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重视污泥处置和再生水的利用。《规划》明确,未来城市污水处理的目标是,2015年市区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新建住宅小区中,城镇污水管网覆盖不到的万人小区必须由开发商自行建设1套污水处理系统,尾水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目前,广州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90%。《规划》提出,到2015年,广州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十区城区大于9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将新建14座污水处理厂和扩建19座污水处理厂,新建6个污水处理系统和扩建3个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建设1640公里污水管网,排污泵站30座。这些建设完成后将使广州每天的污水处理量增加121.5万吨。

  新建两个人工湖增加调蓄能力

  雨水调蓄是解决广州“水浸街”现象的有效途径,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广州将进一步提高雨水调蓄的作用。一些现状标准低的区域,包括100多个城中村,需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规划》明确,将加快完善排水、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新建区严格实施雨污分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排水系统的标准;分区、分片推进排涝达标改造,结合片区改造同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未来五年,广州雨水管道新建及改造长度708.31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雨水管道565.51公里。

  广州还将开展现有及新建人工湖调蓄能力恢复、挖潜改造工作,在暴雨降临时提高城市的调蓄能力。《规划》提出,未来将续建增城荔湖,提高增城市中心城区的南部区域增江罗岗围的防洪及除涝安全,改善城市景观;新建荔湾湖,完善芳村下围排涝体系;新建萝岗区起步区人工湖,提高中新知识城防灾能力,确保知识城水安全。目前广州很多低洼地区遇到了排水难题。《规划》在这方面也安排了建设工程,广州在“十二五”期间将规划建设排涝泵站50座,排涝流量587.21立方米/秒。

  未来五年估算总投资为872.4亿元

  市水务发展“十二五”建设主要安排了城乡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农村水利工程、水务管理与公共服务建设五方面、估算总投资为872.40亿元。其中城乡水安全保障158.05亿元、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49.92亿元、水环境治理与保护623.95亿元、农村水利工程29 .16亿元、水务管理与公共服务11.32亿元。

  《规划》指出,将根据全市水务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和资金能力,按照轻重缓急,提出“十二五”水务工程建设分期实施方案。资金筹措环节是广州“十二五”水务工程建设能否按规划实施的关键。在国家已经开始收紧银行信贷的大背景下,未来解决治水资金筹措问题成为广州治水的重大挑战。

  根据规划,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资金构成,由市本级、区(县级市)和用水者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开发经营组织、村组集体等共同负担。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的筹资比例根据工程性质及各区(县级市)的比例匹配。即市本级投资739.78亿元,区(县级市)自筹132.62亿元。

  《规划》还明确,将建立和完善污水收费制度,根据保本微利原则,逐步提高征收标准,强化征收手段,提高征缴率,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广州还将推进水务投融资机制改革,针对不同水务基础设施的经济特点,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0、“气化新疆”拉开大幕 保护脆弱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2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47033.html

  中新社乌鲁木齐12月21日电 (记者 孙亭文)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再也经不起“折腾”,当地农牧民为烧火做饭而砍伐草木也将成为历史。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让各族民众获得利益,改善空气环境,保护脆弱的植被。

  本月14日,位于新疆北部的塔城与新疆新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塔城将依托新疆新捷在天然气综合利用方面的资金、技术和能源优势,合作实施1亿元人民币实施“气化塔城”项目。此成为塔城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同样位于北疆的博州也加快“气化”步伐,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使用上清洁能源。据悉,博州将在2015年前,实现博乐市、精河县城市气化率达到85%以上,同时推进温泉县、阿拉山口的天然气工程建设,从而实现整个博州地区城市气化的整个规划。

  在生态更为脆弱的新疆南部,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是新疆最贫困的地区。过去由于缺乏燃料,每年烧掉几十万吨胡杨。生态进一步恶化,一年中风沙和浮尘天气超过两百天,“气化”工程比北疆更为紧迫。

  今年7月,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首站—全长344.8km、管道设计输气量13.9亿方/年的喀什—泽普管道工程启动,“气化南疆”工程全面展开。按照工程规划,“气化南疆”工程将于2012年全面建成投产,将建成覆盖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州八成县级城市的天然气管网,用管道方式气化11个县(市)、18个农牧团场,并用CNG/LPG方式气化1个县市、3个农牧团场。加上现在已经通气的13个县市,南疆三地州25个县市、21个农牧团场以及人口比较集中的主要乡镇居民都将用上清洁便利的天然气。

  其实,“气化”不仅仅在于天然气,新疆多是农牧区,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也成为“气化新疆”的原材料。今年,新疆还在开展“农村沼气质量效益年活动”,有效提高农村户用沼气利用率,推进沼气“气化农村”新进程。

据悉,新疆今年提出用3年时间,即到2012年达到新疆70%的城镇及城镇人口用上天然气的目标,届时新疆将有80个城镇916万人用上天然气,占城镇总人口的76.37%。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进度,中国石油在建设西二线新疆段时,从加速新疆气化角度出发,在总长1400公里的管道上预留了8个输气口,新疆不少城市将获得更为稳定的气源。

11、河南驻马店湿地迁徙鸟类遭毒杀 被卖到南方餐馆

来源:大河网2010年12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52125.html

宿鸭湖湖边的麦地里,被毒死的野鸡和喜鹊随处可见。

  不法分子毒杀驻马店湿地迁徙鸟类 卖给南方餐馆

  连日来,宿鸭湖湖畔的村民多次向记者反映,每天都有人来到湖边湿地里撒毒麦,毒杀迁徙的鸟儿。被毒死的大雁、野鸭贩运到了南方的饭店。

  现场

  被毒死的鸟儿随处可见

  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和汝南县境内的宿鸭湖,是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湖,其湖边的湿地面积有10多万亩。

  21日上午,记者来到湖边的驿城区水屯镇后贺村,村民指着东边与湖水相连的开阔麦地说:“要拍摄死鸟儿,去那儿,水边麦地里,到处都是。”

  麦地里,不时可见到死野鸡和死喜鹊。“偷鸟人深夜骑着摩托车来到湖边把毒麦撒在麦地里,次日天亮后,他们再次赶来,将毒死的白天鹅、野鸭等捡进编织袋运走,不值钱的麻雀、喜鹊等随地扔掉。每天夜里,都有人来撒毒麦。”放羊老汉气愤地说。

  所谓毒麦,就是用氰化物煮熟的麦子。

  放羊老汉说:“大雁,一斤四五块;野鸭,一斤二三十块,运到广州和武汉很畅销。野鸡,一斤卖不到十块,那些人就不要了。”

  记者沿宿鸭湖西畔向北走了五六里,在麦地里共见到被毒死的麻雀200多只、喜鹊80多只、野鸡20多只。

  说法大雁野鸭卖给南方的餐馆

  记者沿湖走到赵桥村,村民说,目前,正是水鸟迁徙季节,每天都有成群的大雁和野鸭在宿鸭湖短暂落脚,有许多大雁和野鸭被毒死在了这里。

  “湖边毒鸟的,大都是南方人,被毒死的大雁和野鸭卖给了南方的一些餐馆。”住在宿鸭湖西畔袁庄村村头的村民袁某说,近半个月来,每天一大早,他都发现有骑摩托的带着大袋的被毒死的大雁和野鸭从村头驶过,心里很不是滋味,多次向有关部门举报。

  临近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宿鸭湖西畔的汝南县林业局观鸟台,向观察、管护迁徙水鸟的工作人员反映。工作人员无奈地说,今年入冬以来,每天在该湿地短暂停留的大雁上千只,野鸭数万只。有不法分子在湖边麦地里撒毒麦,工作人员每天巡查,已查处多起,但由于管护人手少,几十公里长的水面沿线,根本就忙不过来。

  “其实,捕鸟和毒鸟最厉害的在湖内。”沿湖的村民说,偷鸟人夜里驾船进湖,在湖里的芦苇荡里布网,每夜每船捕到的大雁和野鸭都在百只以上。

  行动展开打击偷捕行动

  20日下午,驻马店市林业局、驻马店市森林公安局和汝南县、驿城区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相关人员表示,将立即联手行动,展开打击偷捕专项行动,使过往的迁徙鸟类,在宿鸭湖及湖边湿地短暂停歇和越冬能够得到安全保障。

  新闻链接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捕杀鸟类数量在20只以上,属于非法狩猎,构成刑事犯罪;对非法卖鸟者要进行行政处罚,如果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同样构成刑事犯罪。

12、武汉后湖10万人陷灰尘污染 受“黑肺”威胁(图)

来源:人民网环保 2010年12月22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546613.html

后湖片区,到2020年,居住人员将达30万。

后湖10万居民陷“光灰之城”

  后湖10万居民陷“光灰之城”

  5个工地“造”灰尘

  后湖,现在并没有湖,但历史上有过。史料记载,从明代到清代中期,后湖一度是汉口著名的游览胜地。自清湖广总督张之洞为防水患主持修筑后湖堤(现张公堤)后,堤内的后湖逐渐淤积直至消失,这一带成为鱼塘和菜地。

  本世纪初,这里被规划为居住区。

  东至汉黄路、解放大道,南抵京广线,西起姑嫂树路,北接施工中的三环线,规划用地面积23.6平方公里,这就是规划中的后湖。根据2006年出台的《后湖地区分区规划》,后湖被定义为“和谐生态居住新城”,位列武汉4大居住新城之一,到2020年规划居住人口30万。

  初步估计,到目前为止,后湖地区已建成20多个居住小区,入住人口已经超过10万。

  记者昨日粗略数了一下,现在,后湖片区,位于金桥大道、后湖五路、后湖大道、幸福大道上,尚有5个在建工地,分别为高架桥、凯旋茗苑、盛世东方、江岸区检察院、同安家园。

  这些工地外面都打了围,显得很干净,施工也比较规范。规范施工依然挡不住灰尘漫天飞舞,不管是哪个工地,进出的车辆都会捎出些许泥土,这些泥土经车辆碾压和太阳照射后,就成了灰源之一。

  渣土车沿路撒泥扬尘

  后湖的灰尘到底是如何来的?后湖居民众说纷纭。

  家住世纪家园的刘先生认为,后湖灰大,渣土车为主因。

  家住后湖华庭的孙先生说,后湖灰大,是多年累积而成。

  记者连日在后湖五路和建设大道延长线铁路涵洞处守候,发现经这两条路进出的渣土车特别多。

  6日晚11时30分左右,不到10分钟时间内,共有6辆渣土车经建设大道延长线铁路涵洞进出。路面不平,车厢也没加盖,车辆不时撒下渣土。渣土车开得很快,车辆经过后,卷起漫天灰尘。前日晚12时左右,后湖五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混凝土搅拌车和渣土车呼啸而过,路灯灯光笼罩在尘雾中。

  每天早上,环卫工人都在后湖大道和后湖五路上清扫。因为没有洒水,扬起的灰尘让早起上班的居民们掩鼻而行。百胜春天小区和同安家园小区中间的新春村公交车站,每天早上洒水车过后,都会留下一条近30厘米宽的泥水带,两名环卫工偶尔也会将泥水尽量扫走,但大多数时间,工人们都会置之不理。

  在不远处的府河大桥下,有一个大型搅拌站,搅拌站附近的绿树早已变成了灰树。搅拌站的产品多供应后湖工地,这里是后湖灰源的又一个集散地。

  来自武汉市环保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后湖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站、施工材料运输和装卸过程。

【1】       【2】

13、北京市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 鼓励使用再生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22日

http://news.sohu.com/20101222/n278442896.shtml

   11月19日,《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首次提出污染物减排与生态用水保障并重的原则,鼓励使用再生水。今后,首都污水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将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由单一防治向防治与利用有机结合转变。

  1 连续干旱12首都遭遇水危机

  ●10多年超采地下水,抽干了2800个昆明湖

  “河里两年没水了,全是白沙子。”潮白河边长大的贾女士清晰记得,小时候河里的水“好清好清”,拿着盆都能捞上鱼。“冬天冻冰的时候,就拿着家里自制的冰车、冰鞋去滑冰。”

  不只是潮白河。北京,这座千百年前建立在永定河冲积平原上的都城,在飞速发展中蓦然发现,自己的“母亲河”已经断流30余年了。地图上用蓝色标注为永定河的地方,有的地方仅余小水洼,有的地方长满杂草,有的地方则早已干涸沙化,“一到秋天刮大风,带沙扬尘,眼都睁不开”。

  “永定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说。从1999年以来,北京市连续干旱,水资源入不敷出。今年以来,北京降水总体偏少,主汛期平均降水量52毫米,仅为常年同期206毫米的25%,为50年来最少值。北京连续迎来第十二个干旱年,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常年干旱使北京市全年可用水资源总量小于实际用水总量,只得靠超采地下水补充。全市10多年来超采的地下水超过56亿立方米,相当于抽干了2800个颐和园昆明湖。受多年连续超采影响,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目前已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区,而现在北京建成区的面积才1040平方公里。

  据了解,在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不到国际公认缺水下限1000立方米的1/3。

  “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原计划今年实现调水10亿立方米进京,但因种种原因推迟到2014年。这样一来,导致正在面临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等难题的首都水资源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北京市环保局出具的一份报告写道:“城市下游河道得不到新鲜水补充,环境容量十分有限;水污染减少了可用水资源量,反过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要彻底改善北京市水环境质量,必须统筹考虑水质和水量,坚持水污染物削减和生态用水保障并重的原则。”

  “北京市的污水处理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4%,农村已经超过50%,处理率其实很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主任赵义说,“只是相对于北京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还很低,人家污水处理后是往大江大河排,我们是往干涸的河道排。”

  一幅“北京市地表水达标情况评价示意图”摆在记者面前,达标的河湖用蓝色表示,不达标的用红色表示。以故宫为圆心,方圆40公里内,除了西北方向的京密引水渠、圆明园湖、昆明湖、北海等外,整个北京市区及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等,几乎一片红色。据了解,2009年,北京市共监测有水河流82条段,长1995.6公里,其中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41.2%。监测有水湖泊22个,其中劣Ⅴ类水质湖泊4个,占监测水面面积的12.6%。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市生态用水严重短缺,污水资源化刻不容缓!

  2 资源利用是出路 政策法规有“软肋”

  ●13亿立方米污水将形成可观水资源

  12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侧的清河再生水厂。

  “潭中鱼可百头许,皆若空游无所依”。在这里,记者仿佛看到了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眼前是一个注满再生水的鱼池,清冽见底的池水中,数百只红色、黄色、白色的金鱼往来嬉戏。“要是哪天没水喝了,我真敢喝这再生水!”清河再生水厂厂长助理李慧丽爽朗地笑道。

  谁会想到,这再生水的源头,竟是清河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腥臭、刺鼻、泥汤样泛着白沫的下水道污水,到污水处理厂后,经过去除漂浮物、除臭、沉淀刮泥等工序,再到再生水厂进行膜过滤、臭氧脱色、二氧化氯消毒等,就变成了眼前清亮亮的再生水。

  这样的再生水,可用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海、圆明园湖等河湖补水,用于通州、大兴等地农业灌溉用水,还可用于热电厂等工业用水以及园林绿化、市政杂用、居民冲厕等。清河再生水厂所属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每天可生产再生水102万立方米,两天就能灌满一个昆明湖。

  今年初,“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项目启动,干涸的“母亲河”有了希望。不久的将来,永定河将建成170公里溪流湖泊相连、两岸绿树成荫的生态走廊,新增水面1000公顷。水从哪里来?程静说:“建设永定河生态走廊,就是要充分利用再生水。”据了解,今年将有1.3亿立方米再生水注入永定河。

  “污水再生利用一举三得!”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首先,可以通过提高排放标准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其次,再生水水源稳定,基本不受水文年变化的影响;另外,再生水比远距离调水费用低。污水再生利用是最有效的开源方式之一,是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最佳手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就开始对城市污水进行再生利用。目前,北京污水排放量年超过13亿立方米,再生利用将形成可观的水资源。2009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为6.5亿立方米,还有大量污水资源有待再生利用。

  当然,目前北京的再生水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法规不健全是明显的“软肋”。

  “再生水在水源收集、生产、输送、使用中涉及面广、环节多,各环节部门的职责未在法规中予以明确,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相对落后,全市统一调配的再生水资源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之外,再生水利用中,河道景观等公益性再生水费用负担主体不明,按行业制定再生水强制指标的力度不足等,种种问题都呼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3 针对问题立法 立法解决问题

  ●水污染防治由“无害化”转向“资源化”

  11月19日,条例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为北京市的水污染治理打开了新思路。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说:“《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原则,着力突出地方特色,为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实现城乡水流域统筹治理、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但北京市情况特殊,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仅靠“污水无害化”已不能适应北京的需求。

  “条例的修订在理念上是大飞跃,从单纯的防治水污染到与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琳说。

  条例明确提出:“本市水污染防治坚持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并在第五章规定了生态环境用水保障与污水再生利用,对进一步推进再生水使用作出了规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编制排水和再生水规划,加强公共再生水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的政策,鼓励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扩大农业再生水灌溉范围;对重点行业及重点行业企业作出强制性规定,无正当理由未使用再生水且逾期不改正的,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保障再生水的使用安全。

  本条例的实施可以促进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再生水使用力度,一定程度上实现在减少超采地下水的同时保障生态用水量。“如果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80%,每年就可节约新鲜水用量8.9亿立方米。”北京市环保局出具的报告显示。

  “条例立法的核心在于推进首都污水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化。”北京市人大法制办副主任王德林说,“本次立法有三个特点,一是立项论证确定立法思路,发挥了人大的主导作用;二是创新立法模式,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三是完善立法程序,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污水资源化,是缓解水资源紧缺、治理水污染的必由之路。

  立法推进污水资源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模式”值得借鉴。

  法规链接

  第三条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本市水污染防治坚持城乡统筹,实行流域管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坚持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补充生态环境用水,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水体生态功能。

  第六十八条

  本市生态环境用水应当优先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严格限制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景观用水和市政杂用水具备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条件的,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

  各类工程施工降水的抽排水应当综合利用,优先用于施工现场及城市景观用水。

  前三款所列各项用水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十一条

  市和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组织编制排水和再生水规划,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有关规划,通过政府投资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公共再生水设施,逐步扩大再生水输配管网的覆盖范围。

  第七十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发展工业再生水用户,鼓励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扩大农业再生水灌溉范围,推动再生水回补地下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工程施工等用水应当使用再生水。

  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可回收水量较大的,应当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七十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规模、水质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本市重点行业的再生水使用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重点行业的企业具备再生水利用条件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再生水用量纳入其用水指标;无正当理由未使用再生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减相应的用水指标。

  第七十四条

  再生水用户应当根据不同用途,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再生水水质标准使用再生水。

  再生水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对再生水水质负责。

《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 (来源:法制建设)

14、关注身边河流了解环境状况:乐水行:怎样走得更精彩?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22  韩子遇 

http://www.cenews.com.cn/xwzx/kdpdk/201012/t20101222_690977.html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日渐疏远,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和水环境如何,里面增加了什么污染物质,很多人并不知晓。

  但有这么一群人,用“走水”的方式,默默地关注河流的污染现状和命运。在这群人中,有一支“乐水行”队伍,用近4年的时间,走遍了北京的所有河流,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全社会对河流的关注和重视。

  当“乐水行”作为公众环保倡导的一种模式,具备向全国推广的条件时,自身暴露出的培养核心志愿者不足、专家范围有限、项目产出不够明晰等问题,成为环保民间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在发展壮大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这要求他们必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坚持,坚持

  12月18日,又一个周六。已经入冬的北京寒风料峭,但公众环保活动“乐水行”的队伍依然准时出现在集合地点。

  这一天,“乐水行”的3支队伍(自然大学“乐水行”、绿家园“乐水行”、全民健康“乐水行”)分别考察了莲花河、南旱河和位于温榆——北运河集水区的王家峪沟。

  当天,自然大学“乐水行”的队伍考察了南旱河。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中,有退休老人,有外企白领,还有在校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在两个多小时的考察过程中,除了专家杨春林给志愿者们讲述莲花河对北京城的重要作用等历史典故外,来自环保NGO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活动协调人王秋霞责任也不轻:每周的“乐水行”,她的背包里都要装着相机和GPS定位系统,有了这两样“家伙”,记录河流现状就有了保证。

  王秋霞的工作不仅在于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除了在活动前踏访河道、梳理河流资料、利用GOOGLEMAP 制作河流地图外,在活动之后,她还要记录当天“走水”的情况,比如哪个位置发现了怎样的污染等,都悉数在内。

  上述的一切,对于“乐水行”的资深志愿者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乐水行”从2007年3月开展至今,已经坚持了将近4年,这期间的每个周六,热爱踏水而行的志愿者都风雨无阻,北京城区的大小河流,已经被他们徒步考察了好几轮。

  “‘乐水行’活动锻炼了身体,增加了普通人对身边河流环境现状的认识,也延续了我的大学情结。”“乐水行”的资深志愿者张祥感到这个活动让他受益颇多。一直热心环保事业的张祥已经退休,从“乐水行”开展第一次活动开始,他几乎每周必到。

  发源于北京的“乐水行”活动,由光明日报记者冯永锋,环保人士张俊峰、王建以及律师罗志勇于2007年发起,其目的是考察北京城区及近郊的河流水道和水源地,以及北京部分远郊、甚至河北境内的河流、水库,以期明晰河流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了解河流附近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乐水行”的创意者和承办者看来,“乐水行”的目的是为了带领公众发现真实的自然、真实的环境。正如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在“乐水行”3周年讨论会上所言,“乐水行”是“走进自然时的快乐,更是面对环境污染时的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

  从2007年3月17日起至今,在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志绿智、绿色大学生论坛、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等多家环保NGO的支持下,志愿者每周六都徒步“走水”,从未间断。

  自2007年9月开始,“乐水行”发展成为长线和短线两只队伍,分别在市区内的河流和市区内外及远近郊的河流开展徒步活动。

  如同细胞分裂,“乐水行”的队伍也在日渐壮大,关注者也越来越多。今年6月5日起,“乐水行”进入一个新阶段,由绿家园志愿者、达尔问——自然大学水学院、康师傅、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等多家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分别依据自己的理念,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这一变化推动了“乐水行”更加丰富多彩。

  瓶颈待破

  虽然“乐水行”一直倡导的是低成本运营,不向参加的志愿者收取任何费用,沿途讲授河流故事的专家也仅有交通津贴,但这个活动开展几年来,环保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依然存在。而解决这一问题,“亟待我们与社会各方的磨合、思考与合作。”冯永锋毫不讳言。

  而在张峻峰看来,“乐水行”需要向更广泛的公众推广,需要将乐趣性和健康性融入活动中。

  如何将活动继续做出特色,推而广之,扩大影响,绿家园“乐水行”正在积极探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绿家园“乐水行”每个月的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比如12月的主题是“寻访南环水系”,在前三周的周末,志愿者们已经踏访了西护城河、南护城河、莲花河,最后一周将徒步凉水河。今年11月,绿家园“乐水行”还特别为一家国内户外用品企业和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开展了“走水”活动,效果不错。

  在冯永锋看来,“乐水行”运行近4年来,存在项目培养核心志愿者不足、专家范围有限、项目产出不够明晰等问题。同时,在一线活动中,虽然组织者一直秉持“感受河流之美、记录河流之痛”的活动原则,但事实上,很多参与者将“走水”更多地视为“生态文化游”,环保成分稍嫌弱化,对河流污染现状的干预还不够。“对于河流污染,我们应当发挥作用的效率、方式,都需要突破。”前两年,“乐水行”还曾资助过一些研究课题,但收效并不理想。他说,改变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从一张“巡河记录表”开始。

  突围之路

  如何冲出这一困局?2011年,自然大学“乐水行”将做出一个“升级版”,升级版“乐水行”的亮点颇多:第一,每周六固定考察河流,但污染企业定位、排污口定位、河流异常情况举报、水质监测等更为专业的环保内容将添加到考察过程中;第二,除了户外活动,“乐水行”也会配合室内讲座,话题结合当前国内、国际与水有关的热点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即时分析;第三,加强研究性,支持4~5个与水相关的研究课题;第四,增加水问题的一线调查;第五,强化公众倡导,从关注水污染问题入手,通过消费选择权等方式,倒逼污染源(比如企业)履行其环境责任。

  在12月11日的自然大学“乐水行”活动中,出现了一名来自天津的环保志愿者,他此行的目的,是想推广“乐水行”的活动模式到他所在的城市。

  而在冯永锋看来,“乐水行”这块“环保产品的模板”已经可以拿来复制了,“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乐水行’就是一个多城市同时探索的项目,2007年时,北京、厦门、南京、天津、兰州都曾经推出过‘乐水行’。后来,成都、贵阳、郑州、广州也都曾经试验过‘乐水行’。像郑州的‘乐水行’还很有特点,当地环保NGO带领当地公众考察《诗经》描述过的河流,令人神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环保NGO的一种“产品”,“乐水行”受到了官方的注目。今年7月开始,“乐水行”响应北京市团委倡议的首都青少年“爱绿日”主题活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为北京市水务局发起的“志愿走河”行动,采取志愿者社会化动员机制,号召社会公众亲身参与首都水资源及环境保护。

作为公众环保倡导活动,“乐水行”将走出怎样的新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15、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法律有缺陷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12-22 吴永强

http://www.cnr.cn/china/gdgg/201012/t20101222_507489192.html

  【事件】“‘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将快速增加,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增速偏快,结构性污染仍将十分突出,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污染减排消化增量的任务相当艰巨。”周生贤说。

  中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1日在2010年度及“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资源环境压力仍十分大,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还将持续增加,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吴永强作出如下点评:

  吴永强: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1日在一个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仍十分大,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还将持续增加,减排任务仍相当艰巨。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将快速增加,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增速偏快,结构性污染仍将十分突出,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污染减排消化增量的任务相当艰巨。”

  人们印象中影响深远的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而针对这样一起特大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只能开出100万元的罚单。原因是根据中国法律规定,环保部门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最高罚款上限为100万元。此外,根据中国现行《环保法》规定,企业违法排污,环保部门最多罚款10万元,并且每月只能罚款一次。这样一来,即使每月都罚,一年也不过120万元。

  从中外对比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环境治理难的症结所在———违法成本过低。如此低的违法成本,难免让某些违法企业钻法律的空子。

  正是由于法定罚款上限低,不足以震慑、制裁和遏制环境违法,导致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承担环境责任。一些企业宁愿选择违法排污并缴纳罚款,导致恶意偷排、故意不正常运转污染防治设施、长期超标排放等持续性环境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严重损害了环境法制的尊严,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埋下了隐患。违法成本低,法律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和环境违法成本低相对的是,环境守法成本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换代改造时,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但所得到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却并不是很多。这个两难状况需要改变。

16、重金属污染高发,保护环境必须永不妥协

来源:千龙网2010-12-22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0/12/22/2540@6455112.htm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近日在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重金属污染仍保持高发态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张力军此番表态显示,当前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各级环保部门依然任重道远。

  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广东著名的“牛仔裤镇”新塘和“内衣镇”谷饶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两地部分地表水和底泥样本重金属超标。当地曾经清澈的河道如今污水蒸腾横流,河中已没有鱼,空气中弥漫着恶臭。此外,2010年相继发生了江苏大丰、四川隆昌、湖南嘉禾、甘肃瓜州、湖北崇阳、安徽怀宁等9起血铅事件,这表明目前铅冶炼企业造成的污染仍然很严重。同时其他金属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如紫金矿业污染事故、韶关冶炼厂铊污染事故等。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一批高污染化工企业的关闭,高达600多万吨的废料铬渣便成堆存放在全国20多个城市的周边。这些铬渣堆大多没有防雨、防渗措施,经过多年的雨水冲淋、渗透,正一天天地成为持久损害地下水和农田的污染扩散源。

  看过美国著名环保主题电影《永不妥协》的人们不会忘记,正是美国加州P.G.E电力公司六价铬污染,使634名美国人最终获得了高达3.33亿美元的赔偿金,而P.G.E案也由此成为美国史上直接诉讼赔偿金额最高的一起案件。生活在中国20多个城市周边铬渣堆附近的百姓没有那么幸运,如今想通过法律诉讼是行不通了,因为当年制造铬渣的那些化工厂早已关门了。

重金属污染后果严重,不仅会带来恶性环境事件,更重要的是危害公众健康。“十一五”即将收官,治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在面对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尚难彻底改变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应重拾当年掀起“环保风暴”的勇气和决心,下狠手、出重拳,尽快遏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让老百姓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为子孙后代造福。(陈发奋)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yljyzyz/ljyzyzzy01.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