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二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2-08

 

 

十二月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水电开发:

1、法治周末:     湖南常德市村民为免遭灭顶之灾阻止水电站建设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08/010121598845.shtml

 

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专题报道:

2、新浪环保: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3、搜狐绿色: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http://green.sohu.com/cop16/

4、腾讯绿色:     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江河十年行2010系列报道:

5、江河十年行2010 之十――高山出平湖的大渡河

 

环境资讯:

6、第一财经日报:   环保部称淮河流域约950万城镇人口饮水不安全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08/063021600663.shtml

7、渤海早报:     环保部:跨界协调保水环境安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1071291788245_1.shtml

 

地方信息:

8、中国新闻网:    滇池治理进入生态修复期 2020年望恢复4类水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772433_1.shtml

 

重大水事:

9、中国新闻网:    长江汉口水位接近枯水期 大量沙洲露出江面(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3428946.html

 

人与自然:

10、第一财经日报:   海豹保卫战:一场争夺消费者之战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1560.html

 

人物访谈:

11、第一财经日报:   末木孝幸:不关心环境的企业无法生存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208109187734.html

 

环保法规:

12、21世纪网:         空气管理立法框架成形 大气污染处罚或不设上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xNMDAwMDIwOTgxNA.html

 

垃圾处理:

13、中国水网:       垃圾分类 路在何方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931291776002_1.shtml

 

深度报道:

14、北京日报:    专家提出新疆罗布泊引水再造"新楼兰"遭多方质疑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2-08/2707560.shtml

 

环境评论:

15、新京报:     “先污染,后拆迁”模式会不会流行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8/content_178525.htm?div=-1

16、千龙网:     “生态移民”能否找到幸福的安放之地?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0/12/08/2540@6401367.htm

17、中国网:     新楼兰计划:生态改造应摒弃走捷径的想法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8_8168.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湖南常德市村民为免遭灭顶之灾阻止水电站建设

来源:法治周末 2010年12月08日 孙政华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08/010121598845.shtml

  一个原本一年多时间完全可以建成的水电站,整整4年的时间仍未完工。当地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个水电站一旦建成,他们村400多户、1600多人将面临很大麻烦。4年间双方冲突不断。近日,《法治周末》记者赶赴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就此事件进行调查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一个规模不大、原本1年多时间完全可以建成的水电站,从立项至今,整整4年的时间过去,仍未完工。当地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就是这座水电站,一旦建成,他们村400多户、1600多人将面临很大麻烦。这4年是他们与水电站争夺“生命之水”的4年,其间双方冲突不断,至今已有20多次激烈阻工事件发生。

  随着调查的一步步深入,《法治周末》记者发现,事情远非一个“水”字那么简单。

  水电站建设地址与审批地址不一样

  被当地百姓称为“要命的水电站”的全称为“石门县平洞河水电站”,该工程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长岭村,距石门县城约130公里。常德市水利局的立项报告批复中写明工程总投资2688.88万元,建设总工期1年4个月。项目建设区2.5118公顷,直接影响区1公顷。水电站的立项开发单位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联系企业、县纪委县监察局牵头引进的招商引资企业———天德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006年8月3日,国家林业局下发行政许可,同意天德公司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兴建所申报的水电站。

  取得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天德公司却易址建站。据当地居民称,实际建站的地址距审批的地址相距5里左右,审批的地址为保护区的“实验区”,建水电站符合有关规定。但实际建站的地址却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甚至是“缓冲区”,是国家明令禁止开发的区域。那么,天德公司为什么要易址建站呢?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地形和水流“落差”是关系到水电站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虽然相距只有5公里,但审批地址的自然条件与实际建站地址有“天壤”之别。审批地址几乎没有落差,而实际建站地址自然形成的落差达到了115米。

  当地平洞村的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天德公司的“终生受益”是以牺牲群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该公司在保护区核心区、甚至是缓冲区大兴土木,在壶瓶山镇青山溪村宋坪组的黄连河撮箕口建筑大坝,还在大坝内左岸凿穿一眼长1465米的隧洞,将水引入南坪村茅竹河组的茅竹河。该水电站坝址及部分隧洞位于保护区缓冲区内。

  大坝一旦建成村庄将面临灭顶之灾

  11月26日,《法治周末》记者来到了隧洞所在地。隧洞入口位于高出地面115米的长岭山上,入口处洞口直径约3米。直径约1米的引水管沿着山体已经铺好,山下是发电厂房,里面配备了4台发电机组,每台功率为1600kw(千瓦)。记者沿着陡峭的石阶来到隧洞入口,由于没有照明设施,里面漆黑一团,从山体渗出的水没过隧洞底部一尺高左右。由于洞内充满积水,穿过这条1465米长的隧洞,记者用了大约30分钟的时间。

  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条隧洞横穿整个长岭山,自从隧洞打通,位于隧洞上方的长岭村的几口井已经干涸,村民用水十分困难。记者看到,隧洞内沿着洞壁布满电线、铁丝网,也有一些临时照明设施和施工用具,但已经停用。隧洞笔直,走到中段,已经可以看到对面洞口。

  穿过隧洞,《法治周末》记者来到黄连河撮箕口。这里是两山夹一沟的峡谷地势。东西流向的“小溪沟”流经这里,清澈见底,水质极佳。“现在11月份水的流量不算大,到雨季涨水的时候,水流会很大。”村民说。

  《法治周末》记者刚刚穿过的隧洞口位于峡谷的左岸,岸边堆放着成堆的碎石。右侧岸边与隧洞口对称的山体上有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大洞,村民说,这个是预备放炸药、爆破山体用的。河水流过处,横着一辆废弃的、已经开始生锈的挖掘机。随着水流的方向,两面山体的距离越来越窄,村民说,这是当地有名的“一线天”,“最好看了,原来山两侧有茂密的树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记者看到,这里两侧山体被削掉大半,露出石茬。

  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司法所原所长杨生贤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有400多户、1600多人居住的平洞村处于盆地地势的最底端,周围环盆地而居的6个村地势都比平洞村要高。大坝一旦建成,位于黄连河下游的平洞村将面临灭顶之灾。

  杨生贤表示,水电站大坝一旦建成,“小溪沟”的水将不再流经平洞村,其后果就是其他6个村的脏水都无法排走,流入地势最低的平洞村,最终脏水、动物死尸可能会充斥整个平洞村,后果不堪设想。

  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东西流向的“小溪沟”是当地土家族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天德公司为建水电站将黄连河的水拦腰截断引入毛竹河,使流经该村平洞河的水干涸,改变水系。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将被夺走,600多亩水田将无法灌溉。最重要的是,大面积林木被毁,河水里稀有物种包括娃娃鱼等也面临灭绝,整个壶瓶山的生态系统将遭到严重破坏。

  据村民说,在2008年,离此不远处的码头电站9米高的大坝被洪水冲垮,现在这个平洞河水电站的大坝一旦垮掉,1600多名平洞村村民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村民反映环保部督办函“督办不了”

  2009年10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给湖南省环境保护厅下达了《关于督办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建设有关问题的函》,该督办函称:2007年11月,石门县天德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开工建设平洞河水电站,不仅未按照有关规定征求环境保护部意见,而且该水电站坝址及部分隧洞位于保护区缓冲区内,不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引发了当地千余名群众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

  督办函还说,为切实加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妥善解决好当地群众的上访问题,现提出以下意见:一、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厅责成项目建设单位立即停止平洞河水电站项目建设。二、要严格执行《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77号)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对壶瓶山水电站项目环评违规审批问题进行处理,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三、督促当地政府加强同上访群众的沟通,及时化解矛盾。请于2009年10月底前将督办情况书面报送环境保护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了重要批示。

  壶瓶山镇司法所原所长杨生贤说,在国家环境保护部下了督办函至今的近一年时间里,天德公司不但未停工,反而加紧赶工,督办函“督办不了”,成了一纸空文。

  当地村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水电站动工开始,当地村民与天德公司就冲突不断。由于双方多次交涉不能达成一致,村民就拆了水电站的空压机配件、风钻基座等设备拉回村里。比较激烈的阻工事件有20多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1月20日,当时有340多名村民一起来到建设工地,水电站的两台拖拉机、一台电焊机、一台空压机、一台电动机被当场掀下山坡,扒渣机也被村民当场砸坏,同时,一台切割机、一台风钻机也被村民带回村里,就连塑料水管也被村民挖断。

  这次事件经常德市价格中心鉴定,水电站被损坏设备价值79155元。

  杨生贤说,就这样,也没能阻止天德公司停工。现在他们停工,是因为当地村民频频阻止、无法继续。从开工开始,村民不断搬走水电站的钻机、电动机等施工设备,而且有村民日夜守着不让施工。82岁的王万军在施工现场搭了个棚子,住在那里。

  而天德公司副总经理韦新国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虽然工程预计投入2000多万元,但至今已经投进去3000多万元,由于当地老百姓恶意毁坏设备,工程无法继续,“3000万元的钱投入进去了,这个工程能不能继续还不确定,这个损失还不知道要怎么弥补”。

  官员认为当地百姓的说法是“一面之词”

  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实上,易址而建的水电站到底是否处于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现在还不能确定。早在2009年,由于天德公司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申报程序,私自改变了建站位置,引发当地群众不满,致集体上访事件发生,湖南省环保厅就已对该公司作出了罚款5万元、立即停工的处罚决定。

  潘碧灵表示,至于水电站工程是否继续,还需要环保专家作出进一步的环境评估报告,作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参考依据。

  对于国家环保部办公厅2009年10月21日下发的《关于督办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建设有关问题的函》,湖南省环保厅是立即执行、并不存在“督办不了”的问题。

  他表示,督办函下发后,湖南省环保厅立即执行了。当时是让水电站立即停工,并对天德公司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私自易址建站的行为处以5万元罚款,天德公司也缴纳了罚款。实际情况不是像当地百姓说的“中央的督办函‘督办不了’,成了一纸空文”。他觉得,当地百姓的说法是“一面之词”,与事实“有出入”。

  同时,潘碧灵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现在,在建的水电站所在位置处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与非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模糊地带”。对易址后的水电站,由于专家的环评报告还没有出来,工程是否继续,目前还不能确定。

  而知情人向《法治周末》记者提供的2001年6月2日《石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的通告》中显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包括了“毛竹河”、“黄连河”。

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2-08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气候专家许国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发达国家没有二期承诺的约束,目前调控减排方面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可能被肢解,而任何的替代条件,比如自愿减排,都不会满足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链接:

绿镜坎昆会议特别策划之五:破灭的“安居”梦想

导语:从冰川融化到流离失所,从极端天气到生命与财产受损,从干旱加剧到农作物失守……研究显示,95%的中国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他们无疑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新浪环保特别策划《不再遥远-气候贫困的6个样本》,本期聚焦的是有家归不得,有房不敢住的黄河源区牧民。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kkch5/index.shtml

3、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来源:搜狐绿色 2010-12-08

http://green.sohu.com/cop16/

4、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08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于7日前往墨西哥坎昆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从6日起进入部长级磋商阶段,也是决定坎昆会议结局的最关键阶段…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相关内容:《视界》坎昆会议特刊 “走近2012 系列

No.10 生灵哀歌:海豹皮草背后:http://news.qq.com/photon/tpyk/haibao.htm

5、江河十年行2010 之十――高山出平湖的大渡河

汪永晨文图

 

从上世纪八十年感叹大渡河水的激流,到刚刚看到大渡河的平湖,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一条大江的如此变化,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网上照片

2010年12月3日,江河十年行2010从西昌一路走来,看到的是大山里正在修建的雅泸高速公路。破碎的大山让我们无法想象这里的彝海曾经是那么浪漫的地方。

河上挖沙

河上建电站

今天有多少江河都成了这样?不知有多少人能像江河十年行这样,以记者的眼光聚焦在这里。

今天,刚刚从攀枝花新租的车,走到石棉就称车坏了不再往前走。这已经是今年,也是江河十年行第五年,第二次因租不到车而着急。他们的理由要么是柴油荒,要么是车坏了不肯再和我们往前走。

没办法的我们只好租了两辆面包车向汉源开去。2008年我到汉源采访时,大渡河没有被水库所淹没时的激流还在我的眼前。可是今天,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激流,是一片灰蒙蒙天色下的死气沉沉的平湖。

大渡平湖

还在建设中的大渡河

汉源老县城已在水中

网上的汉源

江河十年行最初没有选择汉源。2008年地震后,我们把汉源边的大渡河也纳入了我们将要持续关注的大河。特别是汉源县城,因瀑布沟电站要被淹没,江河十年行更认为这一段大渡河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汉源是地处大渡河边的县城,因下游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的建设,全城已经搬迁到附近的萝卜岗。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老县城不再修整,短短几年就看到了一座县城由光鲜变得暗淡,直至消亡。旧县城拆迁,陆续搬到高处的新城。水电站第一次蓄水将县城800米以下的地方覆盖。江河十年行2009年在那里看到了已经被淹了一部分的老县城和正在建设的新县城。

在网上有这样一句话:2010年3月之前,老县城完全被淹没,萝卜岗将是汉源人的新家。搬迁过程中产生的恩恩怨怨,矛盾、极端,和谐、共荣,如今都随着重建的轰鸣声,一起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汉源县卫星地图

新的生活和新的矛盾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地就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我认为。我们的车从石棉到汉源的路上,有关部门一直是一路关照与护送。以至于我们没有拍到今天的新汉源。

在这里,我还是希望汉源的昨天不被人们忘记。因为那里曾是那么富饶的一个地方。

2004年汉源老县城

2005年绿家园生态游在汉源

汉源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山区,雅安地区南部,全县有6个区,8个镇,32个乡,255个村,1851村民小组,总人口35万,共有汉、彝、藏、回等1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10%,是成都经济圈与攀西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有“中国花椒之乡”之称。气候独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后劲充足, 汉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享誉中外;“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名贯古今。

 

网上照片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为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地处东经102°16′至103°00′,北纬29°05′至29°43′。东邻乐山市金口河工农区和眉山市洪雅县,南连凉山州的甘洛县,西靠甘孜州的泸定县和本市的石棉县,北接本市荥经县。距刘伯承、小叶丹彝海结盟地80公里,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80公里,距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天险泸定桥150公里,至世界低海拔冰川海螺沟旅游胜地120公里。汉源,历为通往康藏、宁属之咽喉。

历史文化

汉源建制于公元前97年,至今有二千多年的建制历史。"古牦牛道"记述着"南方丝绸之路"的悠悠岁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万里长征,曾在这里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古遗址

汉源古遗址有旧石器时代的富林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秦汉时代的大田二半山冶炼遗址;古文化遗址有黎州古城遗址、王建城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大树古堡遗址、清溪关遗址、孟获城遗址、三交城古遗址。

古墓葬

有背后山商周土坑墓、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明瓮棺葬。

碑刻

有玉渊铭碑、山横水远石刻、刘延摩崖石刻、文昌宫书法碑、花椒免贡碑、三绝墓碑、红军长征石刻。

古建筑

文庙即孔庙:坐落在清溪古城东北隅,是历代文人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始建于1799年,重建于1870年,是目前西南地区保护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钟楼、大成殿等保存完好。庙内四周,古杉参天,丹桂飘香,庭园幽深。1987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修缮了大成殿,同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保存完整度在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都罕见的文庙,既是莘莘学子祭祀孔子的一个主要场所,又是济济游客揽胜的一个美好地方。在地方上被称之为"南有金钟、北有文庙"的宗教圣地、旅游佳境。

汉源县古建筑

清邑八景

汉源春色:指九襄景色。旧时汉源街一带气候温和,春较早,每年农历二月时,林木荫翳,繁花细草特饶旖旎,幽情逸致不亚于锦江春声。有诗云:十分春色汉源乡,水秀山明锁艳阳。桃李笑含新雨露,燕莺争唱旧晴光。桥题翥凤星云灿,院拟崇文翰墨香。民物殷繁多士集,兰亭愿共引流觞。为汉源八景之一。

金钟山景点

大渡晴波:大渡河波涛汹涌,每晴朗时,从大树龙塘山顶下瞰大渡河,只见河水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如拖匹练,如挂白虹。古诗云:粼粼生百波,银涛雪流犹未足拟也。为汉源八波之六。

大渡河大峡谷

位于汉源县境内的大渡河大峡谷引起地质学家和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四川省地勘局地质专家实地勘察后大喜过望,大渡河大峡谷雄奇壮观、嵯峨险峻的自然景观足以与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媲美。大渡河大峡谷西起汉源县乌斯河镇,东至永利乡白熊峡,全长17公里。大渡河进入四川盆地之前,横穿了盆地西南边缘的最后一道门槛—瓦山,形成了雄伟壮观的大峡谷,并切割出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大峡谷两侧直耸云霄,千仞绝壁巍然对峙,与惊涛拍岸的大渡河水遥相呼应,雄奇险峻的壮美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汉源县

 

物产资源

汉源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汉源贡椒”、“汉源金花梨”、“汉源黄果柑”、“汉源樱桃”、“汉源芸豆”等农产品驰名中外;四季鲜果不断,梨、苹、桃、李、樱桃、桔、橙、桂圆、葡萄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蕃茄、洋葱、蒜苔、大蒜、豌豆等蔬菜常年出新,应有尽有,畅销全国。境内还有银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和小熊猫,扭角羚等珍稀动物,丰富多彩。

街上靠卖饼为生的移民

旧家已淹,新家还是这样

江河十年行2009年我们在汉源新县城采访一位在街卖饼的妇女时,她告诉我们,搬迁之前,她们家种一年可以吃三年,家里有二层小楼,有鸡有鸭,有果树。从未为吃穿担过忧。

汉源水力资源的蕴藏量,让那里有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瀑布沟巨型电站。这一巨型电站的建立,改变了老汉源,开始了新汉源的新生活。

 

汉源对大渡河水能资源的开发,甚至连国家地质公园也没有放过,深溪沟、枕头坝电站就建在了国家级地质公园里的大渡河峡谷中。

在大渡河国家地质公园里

地震损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是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时刻,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几乎大半个亚洲大陆。就在这一刻,汉源也遭到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一瞬间,地动山摇,整个大地和大地上的所有建筑物都在剧烈震动整个汉源县城被现实和恐惧的烟尘所笼罩,到处是受伤的人,到处是垮塌的房,满目疮痍、一片混乱。顷刻之间,宁静美好的县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根据地震后汉源县人民政府的调查显示:汉源距汶川直线距离200公里,但灾情严重,地震烈度较高,初步定为8-9度,接近都江堰的强度,专家将这种特殊情况解释为“远地烈度异常”。

汉源县城受灾情况

汉源的地质结构不仅仅是地震多发区,还有滑坡与泥石流。

12月3日,我们坐着在石棉租的面包车向大渡河峡谷开去时,有峡谷中一搬迁移民新村处,我们被告之不让下车。原来那里今年7月27日凌晨5时许,因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汉源县万工乡双合村一组万工集镇后背山(小地名二蛮山)突发滑坡,造成万工集镇、双合一组部分村民房屋垮塌。

初步核实共有58户房屋受损、21人失踪。初步勘明强降雨形成的新滑坡推移引发泥石流,方量约10万方。由于垮滑现场实施救援较为危险,滑坡暂时被房屋挡住,随时可能推到房屋再次下滑,救援人员已经全部撤离。

 

 

晚上回到当地宣传部门为我们安排的宾馆,我上网看到了2010年8月11日南方周末专家有关四川汉源地质结构脆弱复杂需防泥石流的文章。

文章是这样写的:汉源县城萝卜岗现已居住逾万人。该镇尚未修建防滑堤时,就已是三面浸泡在水里。位于水库浸泡下的消落带区域,是地质专家范晓曾提出过的重大安全隐患区。由于这个区域水位反复变化,会影响地质稳定,可能诱发大面积滑坡。

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惨祸后,由于地处滑坡的危险地带,四川汉源县万工集镇的当地居民,也变得忧心忡忡,他们的担心是:汉源,千万不能成为下一个舟曲!

据南周记者调查,一年之前,整个集镇在建之初,当地村民就曾以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向政府申诉,阻拦建房;但最终,依然未能改变集镇的选址和修建。

事实上,地质结构和甘肃舟曲一样脆弱复杂的汉源,自从因一项大型水电站项目上马而不得不改变千年以来的居住生态。搬迁移民后,它就陷入到这种“骑虎难下”的尴尬与隐患中。

县城难安

汉源新县城萝卜岗,2008年至今,一直在大规模建设。整个县城,高边坡、高挡墙、抗滑桩俯拾即是。所有楼房呈梯形建在山坡上,为了寻找稳固的岩石层都打下了数十米深的桩基,周边是挡墙堡坎。当地人戏称“给房子穿裙子”。

这都是缘于萝卜岗复杂的地质结构。

整个萝卜岗由三种不稳定的地质岩层构成:破碎的石灰岩、强风化的页岩以及黄土夹层的石片岩(也称古滑坡体)构成。而且三种岩层互相断层,不规则分布,没有形成整体。此外,还存在巨大的煤矿采空区。整个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和不稳定。

但这里却是汉源未来3万人聚居的新县城所在地。

这一切,都起源于2001年,四川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枢纽、瀑布沟水电站被纳入国家“十五”计划,开工上马。

这个特大型水电站蓄水后,整个汉源850米以下都处于水库淹没区,近10万人口需移民动迁。其中除3万多人外迁外,其余都要在汉源境内安置。  

明知有危险,偏向险处行

南方周末的文章中说:虽然2003年就已选定新址,但由于水电站仓促上马,“先上车后买票”,对于移民安置的环评和地质勘察没到位,尤其汉源新县城萝卜岗在建设施工中遭遇了极其复杂的地质状况,“地形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地基场平,最长达到了五个多月,最短的也是三个月左右。”汉源县县长张桥曾感言。

巨大的安全隐患让汉源当地一位人大干部极为忧虑,连续向中央上书反映,终获批复。

随后,三位工程院院士及数十位专家专程奔赴汉源新县城萝卜岗考察论证。结果证实,此前县城选址规划所做的地勘的确存在较大问题,勘察新发现了9个需要治理的滑坡体,牵涉45个建设项目、149万平方米房、1.9万名群众的安置规划需要重新设计。

但此时,汉源新县城建设已“骑虎难下”。

针对萝卜岗建设“超深基础,超高挡墙,超高投资”的“三超问题”,经国家发改委协调,投资方国家电力公司更改了原来的投资概算,萝卜岗的建设治理资金从68亿增加到97亿,整个瀑布沟水电站建设的总投资也由最初计划的199亿,最终可能接近300亿。

仅治理一个名为乱石岗的滑坡体就花费了3.6亿。萝卜岗脆弱的地质结构,最怕浸水。整个地下一旦渗水就容易滑坡,甚至形成泥石流。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虽然房子都打了桩,还有挡墙抗滑桩保护,但由于整个建筑群位于高切坡,呈“搓衣板”形态分布,对于上面山体下滑的推力,不是均匀受力而是形成锥形支撑,朝一个重心点下沉,一旦这个重心点支撑不住,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滑坡事故。

但在确保电站按期发电的压力下,新县城也只能按照既有的规划不断赶工施建。

2009年11月1日,瀑布沟水电站终于按期下闸蓄水。

然而,萝卜岗尚未修建防滑堤就已是三面浸泡在水里。而位于水库浸泡下的消落带区域,是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地质专家范晓曾提出过的重大安全隐患区。由于这个区域水位反复变化,会影响地质稳定,诱发滑坡,而萝卜岗本身就土层松软,一旦松动,加上水落差形成下拉力,就有可能导致上面整个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

事实上,萝卜岗上也出现了一些滑坡迹象。今年7月,位于萝卜岗最上面八号线楼房背后的18根抗滑桩有9根因上方山体压力被拦腰推断,不得不重新打桩。而一些在建或已建地段也出现了沉降倾斜现象。

尽管加强了监测治理,但这些现象让已搬迁到新县城居住的上万汉源居民难消心底忧惧。

在四川地矿局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范晓看来,汉源本身地质结构脆弱,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有限。因此大多数地区都必然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或者潜在威胁。从这个角度,汉源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必然的情况。“只是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而已。”他认为,万工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南方周末的文章最后说:万工集镇如今成为了汉源县的难题。是废弃,还是继续使用,汉源县县长张桥说,还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做更深一步的勘测研究与规划。

大渡河上因水电站而发生的地质次生灾害,这几个不仅有舟曲,汉源,还有四川康定“7.23”特大泥石流。2009年7月24日新华网:四川康定突发泥石流阻断大渡河 武警大搜。

2009年7月23日凌晨2时57分,四川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响水沟区段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人死亡,49人失踪,4人受伤。泥石流掩埋和冲毁省级公路S211线近千米,部分路段工程石碴斜坡防护石笼损毁,并影响工程石碴堆积斜坡的稳定性。

这片泥石流冲积形成的河滩足有半平方公里大,往日近百米宽的大渡河,在响水沟口最窄的地方仅剩下20多米,湍急的河水沸腾着奔流而去,浪花冲到岸边四五米才退去。

一名消防战士腰上拴着救生绳,在水流湍急的河边俯下身子,在石缝中探寻,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中,立即被冲出3米多远,身后两名战友死死地拽住手中的绳索,与河水搏斗了几分钟后才将他拉上了岸。一名武警战士奋身跳入齐腰的淤泥中,用铁锹四处查探,但最终没有收获。战友们把他拉起来的时候,他整个人仿佛成了泥塑的雕像。

江河十年行2010,没有进到汉源新县城采访的我们,在网上还看到2010年3月3的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时间赛跑 汉源老县城进入大搬迁阶段” 文章中有这样一户人家:王之映是汉源县富林林业公司办公室主任,29年前,他从南充来到汉源工作,与当地女子张豫林喜结连理。“瀑电移民大会战打响后,汉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之映认为,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生活环境和住房条件的大改善。

“我的水果摊位前些天搬迁到新县城楚源大道与江汉大道交汇处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内,因新县城已经形成了人气、商气,水果生意很不错。”一水果摊位的业主笑呵呵地说,支持清库工作,就是为了自己以后有更好的发展。

我们当然希望这些人说的是真心话。

不过,在我们遗憾地离开汉源时,更希望的是汉源政府所希望的稳定,不是害怕让记者们看到问题,而是能够与各路专家一起,认真地把还有可能发生的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与造成的灾害尽可能地降到最低。大渡河的安康,大渡河两岸各族父老乡亲的安康,关乎的是大自然的安康,关乎的是人的安康。这是最应该关乎的稳定。我们的父母官们,你们同意吗?

今天的大渡河成了高峡平湖

明天我们将要走到大渡口的两江汇合处。

附:

话剧《江河行》简介

《江河行》全国七城巡演!

香港、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无锡、上海。上海加演三场!

“长大之后,我从未见过一条清澈美丽的河流,不记得一条河流的样子。岁月荒芜,但我记得我们曾在河边相爱。水光粼粼,你站在河边的树荫。”

题记

《江河行》主创人员编剧张军(文学博士)、编剧徐楠(《南方周末》资深记者),臧宁贝(留英戏剧导演)共同参加了环保组织“江河十年行”的考察活动,并以录像、录音、采访手记、照片等第一手资料,呈现了他们“江河十年行”旅程的亲身经历。

《江河行》关注中国江河命运,是中国环保生态的思考。《江河行》追问当代城市生活,是你我身边最真切的时代寓言。

6、环保部称淮河流域约950万城镇人口饮水不安全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2月08日 章轲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08/063021600663.shtml

  淮河流域950万城镇人口饮水不安全

  国家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昨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淮河流域约950万城镇人口饮水不安全,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的35个地市、222个县(县级市、区),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

  为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环保部近日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以及农业部联合编制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巢湖和滇池等8个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淮河。据编制大纲介绍,“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流域内I类至Ⅲ类水质断面数量显著提升,劣V类断面数量有所下降,流域水质总体改善。

  但近年来,淮河流域突发性环境事故时有发生、城镇污水处理厂治污效率不高、基层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2009年,淮河流域化工、造纸、饮料、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污染行业产值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的1/3,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源排放量的80%和90%,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淮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主要污染来源,其中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占工业与生活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称,“十二五”期间,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淮河流域城镇化速度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污染问题将更加尖锐。与此同时,南水北调东线通水提出更高水质保障要求。为实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3年全线通水,要求输水干线规划区各控制断面均稳定达到Ⅲ类水质。而目前,沿线水质部分处于IV类甚至劣V类,距离通水水质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通过推进实施淮河全流域统一的排放标准,构建沿岸生态净化带,引入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等措施,开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新模式。

7、环保部:跨界协调保水环境安全

来源:渤海早报 2010-12-0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1071291788245_1.shtml

记者从天津市环保局获悉,环保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近日出台。根据《大纲》要求,天津市未来5年将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优先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三大问题,推进海河流域水环境健康发展。

海河流域指数污染防治区域包括:京、津、冀、晋、鲁、豫、内蒙古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治将以“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为理念,以维护流域水环境安全为目标,以“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环境改善和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为重点,依托流域骨干水污染防治工程,根据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创新水污染防治政策,规范重大经济开发活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海陆兼顾,节水优先、增流为本、贴近民生、跨界协调,集中解决海河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为海河流域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海河干流五个水系包括19条较大河道,总长度为1095千米。本市位于海河流域最下游,境内有属于海河流域的北三河(蓟运河、潮白新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漳卫南运河。作为海河流域主要流经城市之一,本市的北三河地区被《大纲》列为该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重点区之一。本市将在该区开展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居民搬迁和保护区修复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工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以及能力建设工程等,以保障本市饮用水安全。

在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大纲》要求开展城市河段水系综合整治,促进河流水系生态恢复,增加环境基流,逐步消除城市劣V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系景观。同时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结合湿地等生态恢复工程,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污水处理厂强化污泥安全处置方案,全面启动污泥安全处置处理。

8、滇池治理进入生态修复期 2020年望恢复4类水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12-0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772433_1.shtml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6日在此间向媒体通报,通过多年的治理工作,目前滇池治理正由污染治理向生态修复期转化。“我们要力争到2020年,让滇池实现4类水水质”。

  滇池治理长期以来被昆明市政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开展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李昆敏局长介绍,过去5年,滇池管理部门共对滇池周边实施退塘、退田4.46万亩,退房95.1万平方米,退人1.6万人,完成湖滨生态建设5.4万亩。同时,还对13条主要入湖河道开展了综合整治,使污染治理从末端延伸到了污染源头。另外,滇池环湖干渠截污和环湖交通建设也顺利开展。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昆明市5年来已累计完成滇池治理项目投资157亿元人民币。

  通过一系列努力,目前滇池东岸、南岸截污干渠已闭合贯通,而滇池流域内新建的218座再生水利用设施和8座污水处理厂,每日可为滇池处理污水超过110万立方米。此外,通过面源污染治理以及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工程,滇池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李昆敏介绍,由于措施得力,滇池水质改善明显,主要表现在滇池水体透明度由过去的0.58米上升到现在的0.79米,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和叶绿素a的平均值大幅下降。

  李昆敏称,往后昆明还将继续推进主城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工程建设、主要入滇河道及直流沟渠水环境综合治理、湖滨生态建设、环湖截污工程、滇池外海主要入湖口及重点区域生态清淤等重点工程,以有效去除滇池污染物存量。“我们要力争到2020年,让滇池恢复4类水水质”。

  地处云南省中部的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滇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入湖主要污染负荷总量呈大幅上升趋势,水质基本为五类、劣五类,目前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

9、长江汉口水位接近枯水期 大量沙洲露出江面(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2月0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428946.html

 

 

12月7日,在长江武汉市天兴洲水域,大量沙洲露出江面,形成大大小小的沙丘,分布在水岸。据悉,近期,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多日的干燥少雨的天气,长江汉口水位接近枯水期的标植。金思柳 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10、海豹保卫战:一场争夺消费者之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12-08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1560.html

一场争夺消费者甚至只是为了泯灭或唤醒消费者人性的战争已经打响。

海 豹油”、“海豹鞭”,以及大量的用加拿大海豹皮加工制作的服装、鞋包、玩偶及家居装饰商品正悄然进入中国市场。

最近几个月,有两拨加拿大人先后来到中国。一拨是海豹产品的推销者,这些人在加拿大政府以及中国有关部门的协助下,通过举办海豹时尚和工艺技术培训班,展示海豹皮革及其箱包、鞋类与皮衣等产品,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另一拨则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们试图通过阻止海豹产品进入中国,进而遏制对海豹的捕杀。

中国被这些海豹营销组织看成是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加拿大海豹业者曾公开表示,“可以将尚没有动物福利保护意识的中国作为潜在市场”,因为“中国没有动物保护法”,“中国人无所不吃”,“中国人不关心动物”。

今年1月,来华访问的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长盖尔·谢伊也表示:“加拿大的海鲜、海豹的生产商及产品将继续拓展国外市场。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而动物保护主义者们则相信,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动物保护方面的努力,动物保护团体也正在壮大,很多中国消费者正在自觉抵制通过残酷手段获取的动物产品。

一场争夺消费者甚至只是为了泯灭或唤醒消费者人性的战争已经打响。

丽贝卡的12

11月30日下午,中国科技会堂。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HSI)加拿大分会执行主任丽贝卡·阿尔德沃思(Rebecca Aldworth)神情凝重。

她给大家放了一段不到10分钟的录像。画面上,飞机穿过淡淡的云层,眼前是蓝白相间的加拿大近海,洁白的浮冰上,一只只体形浑圆、头部貌似家犬的海豹或嬉戏,或哺乳,或用好奇、温顺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世界和访客。

但残暴的杀戮开始了。一艘艘捕猎船驶近浮冰,捕猎者拿着带有铁钩的棍棒跳上浮冰,追打着海豹们,海面上顿时发出海豹阵阵的哀叫声。海豹被击昏后,捕猎者将铁钩狠狠地打入海豹的头部,然后就拖走,一些神志清醒的海豹一路不停地挣扎,受伤的海豹幼崽流血窒息而亡,有的被自己的血液呛死,尚有知觉的海豹幼崽被开膛破肚。

画面上,一只受伤的海豹慢慢地在洁白的浮冰上爬行、痛苦地转圈,它的身后是一道鲜红的血沟。而在猎杀现场,鲜血已经将浮冰和周边的海水染红。成千上万只的海豹被当场剥皮,鲜红的血肉成堆地被抛弃在浮冰上。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2年前在加拿大近海的浮冰上看到海豹被猎杀的情景。”丽贝卡对大家说,记得那一次她乘坐直升机飞行了40多分钟,看不到浮冰,也看不到海岸。但突然间,她发现天边有很多海豹捕猎船像苍蝇一样地等待着,令人震惊的是,在几千米的高度就能看到那里已经是一片“血海”。直升机降落在捕猎船中间,丽贝卡看到了更加残暴的景象。

 “我相信这种残忍的程度是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无法接受的。我当时就发誓,要为这些小生命做一辈子工作。”丽贝卡说,此后的12年间,她每年都会跟踪捕猎船,实地调查和见证捕猎海豹的事实。

丽贝卡告诉大家,加拿大的商业性海豹捕猎是地球上对海洋哺乳动物最大规模的屠杀,近年有超过100万只海豹惨遭屠戮。这又是一场针对海豹幼崽的屠杀。在过去5年遭到捕杀的海豹中,有97%的海豹不到3个月大,甚至大多数仅出生不超过1个月。

海豹幼崽成为捕猎目标的原因是它们的皮处于“最好”状态,可售得最高价。

据调查人员介绍,目前除加拿大外,海豹捕杀在格陵兰、纳米比亚、挪威及俄罗斯也是合法的。在加拿大,捕猎期通常从每年的11月15日持续到下一年的5月15日,此后又延长到每年的6月30日。加拿大政府估计有5000至6000加拿大人的部分收入源于海豹猎捕活动。

加拿大政府在1942年宣布控制每年捕杀海豹的数量为1.5万头(加拿大东部纽芬兰省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内海豹约500万头)。进入21世纪后,世界海豹皮市场需求大增,加拿大捕杀海豹数量也大幅上升。2004至2006年三年间,加拿大猎杀了近100万头海豹,即每出生3头海豹就有至少1头被杀。

2006年,加拿大猎人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的冰川上猎杀了33.5万只小海豹,是有史以来猎杀数量最多的。2005年加拿大海豹猎杀业收入830万英镑。

丽贝卡说,加拿大政府支持海豹捕猎,其中一个理由是海豹阻碍了鱼群的生长恢复。但事实是,人类过度捕捞以及其他捕捞方式阻碍了鱼群的生长恢复。丽贝卡列举加拿大科学家们的研究显示,导致底栖鱼群灭绝的是人类过度捕捞,而不是海豹捕食。

 “像所有的海洋哺乳动物一样,海豹是西北大西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助于所有鱼类种群的茁壮成长。”丽贝卡说。

大规模捕猎海豹的另一个理由是海豹数量正在“激增”,因而捕杀是必要的。但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调查显示,这个理由同样不成立。

上世纪50和60年代,由于人类过度捕猎海豹,格陵兰海豹的数量减少了近三分之二。之后,各国出台限制捕猎的措施。到上世纪80年代,海豹捕猎程度明显下降使得海豹数量开始恢复,但目前的屠宰程度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半个世纪前的水平。

丽贝卡说,格陵兰海豹有许多天敌,包括鲨鱼、鲸鱼和北极熊,而如今海豹又需要应对新的威胁——气候变化。随着格陵兰海豹赖以孕育和抚养它们后代的海上浮冰的消失,海豹将面临毁灭性的死亡。加拿大政府估计,如果冰面在海豹幼崽还未生长成熟到可以在开放水域生存之前就融化,在主要海豹分娩区域的海豹幼崽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当前的海豹捕猎程度是不可持续的。”加拿大布里斯托尔大学的Stephen Harris教授断言,加拿大对格陵兰海豹的管理制度没有应用预防原则,并对海豹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因为海豹要到6岁才达到繁殖年龄,高捕猎率的后果才刚刚显现。他认为:“根据当前的管理计划,等到加拿大政府决定采取措施保护海豹数量时,很可能为时已晚。”

本质不人道

几十年来,兽医报告不断揭露在商业性海豹屠宰中海豹所遭受的极度折磨。丽贝卡告诉记者,国际上一些兽医管理机构曾建议海豹捕猎者“以快速连续的方式”猎杀海豹,以符合公认的人道屠宰标准。

这些方式包括击昏海豹,但不对它们造成恐惧、痛苦和焦虑;一下猛击或一枪击中海豹头部,使它们失去知觉;立即查看海豹是否已失去知觉;确认海豹失去知觉后,立即给海豹放血;完成放血之后再移动海豹;整个放血过程中应守在海豹身边,以确保能在海豹一旦恢复知觉时再次将其打昏。

此外,兽医管理机构也要求海豹捕猎者不应捕猎在开放水域当中或附近的海豹,或在任何可能无法取回海豹尸体的情况下捕猎海豹。

但动物保护组织的调查显示,多年来没有任何海豹捕猎国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因为这完全不可能做到。”丽贝卡说。

据动物保护组织的调查,海豹屠宰的环境不允许海豹捕猎者以人道的方式杀死海豹。加拿大的商业性海豹捕猎地远离海岸,海上浮冰不稳定,通常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能见度低。

为迅速杀死海豹并离开,海豹捕猎者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因为要考虑他们自身的安全、船舶的安全以及海豹捕猎船舶高昂的运转费用。

很明显,如果按照人道的屠宰指导方针捕猎海豹,捕猎者可能无法在冰面杀死海豹,因为在棒打、检查和放血过程中,冰面可能无法承受捕猎者的体重。捕猎者只能在不能确保准确枪击射中海豹头部时向海豹开枪射击;在不能确保准确击中海豹头颅时会棒打海豹;在开放水域中或附近杀死海豹;或从远处枪击杀死海豹。

调查人员告诉记者,为迅速杀死海豹并离开,海豹被射杀之后,捕猎者便开始检查它们的性别。如果被杀的是母海豹,当场开膛剥皮,把剥剩的血肉留在原地。遇到公海豹的时候则把它们的尸体拖到渔船上,晚些时候再送进加工厂细分加工。

还有一些捕猎者从母海豹的怀中直接把小海豹抢走,用棍棒敲死这些幼小无助的生命后,马上将它们的皮毛剥掉。

而有效的监管也很困难。皇家海豹及海豹猎捕业专门调查委员会承认,商业性海豹捕猎发生在偏远地区,环境恶劣,地域广阔。如加拿大的商业性海豹捕猎所涉及的海洋面积就超过整个法国的国土面积。成千上万的渔民驾驶成百上千的猎捕船舶,行驶数千英里捕猎海豹。许多捕猎海豹的区域离海岸非常远,甚至连监控直升机也无法到达。

加拿大兽医专家Mary Richardson指出:“历史及最新掌握的科学数据说明,加拿大的商业性海豹捕猎,从本质上是不人道的。”

2007年,一个由兽医和动物学专家组成的小组对商业性海豹捕猎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海豹捕猎者普遍无视有关条例,加拿大当局监管不力,被枪击或棒打的海豹受伤率高,受伤的海豹长期备受煎熬。在66%的屠宰案例中,海豹捕猎者未能确保海豹已经死亡。

捕猎并不经济

近年来,加拿大方面不断对外宣称,海豹捕猎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但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调查显示,“海豹捕猎是利润极低的经济活动,并可轻易淘汰。”

据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中国政策专家李彼德(Peter Li)介绍,加拿大海豹捕猎者主要为商业渔民,通过捕猎海豹所得收入通常不到他们年收入的5%,其余的收入来源于渔业。即使在大多数海豹捕猎者生活的纽芬兰省,来自海豹捕猎的收入也不到全省经济的百分之一。

动物保护学者张丹向记者证实,在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海豹曾因“浑身是宝”而使猎杀海豹在该国东海岸地区成为一项“传统产业”,“而今加拿大早已步入发达国家之列,猎杀海豹所获得的收益不及主要猎杀区纽芬兰省财政总收入的1%、渔业总收入的1.2%。”

美国人道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没有人完全依靠捕杀海豹生活。所有捕猎海豹者都是渔民。捕猎是一个非常短期的活动,去年,整个捕猎收入700万加元。如果把这些钱分给大约7000个捕猎者,这意味着每个捕猎者平均赚取1000加元。这不是非常多的钱,肯定可以由其他方式的收入取代。多年来,捕猎者实际上可能赔钱去捕猎,因为燃料费用是不断增加的。

根据加拿大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2009年的商业海豹猎杀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100万欧元。

而近年来,有数百万美元的纳税人金钱被用于资助海豹猎捕行业。加拿大商业与环境研究所(CIBE)在2001年的一份报告发现:在1995年至2001年的7年间,有超过2000万美元的政府补贴被划拨给海豹猎捕行业。

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加拿大政府近年一直在资助海豹屠宰,包括以海岸警卫队的形式支持海豹猎捕船舶、政府代表海豹猎捕行业的利益四处进行游说、向加工公司和营销协会提供贷款以及大量其他的隐性补贴。

调查显示,2009年和2010年,加拿大海豹行业的经济回报都突破了最低纪录。尽管该行业这两年里每年的产值只有100万加元,而加拿大政府每年预计的猎杀成本却高达360万加元。另外,加拿大政府还投入数百万加元用于在国际范围内为海豹业游说和宣传,企图突破海豹产品贸易禁令。

 “加拿大人支持海豹捕猎吗?事实并非如此。”丽贝卡告诉记者,绝大部分加拿大人对此持反对态度。2005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将近70%的加拿大人对商业性海豹捕猎持反对意见,而对于某些具体方面的反对尤为激烈,如杀戮海豹幼崽。66%的加拿大人支持禁止海豹产品贸易的其他国家,同时67%的加拿大人反对政府花费公款为了猎捕海豹行业的利益去游说外国政府。

 “海豹捕猎的最大受益者是部分政客,他们利用海豹贸易来赢得加拿大东部(主要是指纽芬兰省)的选票。”丽贝卡说。

据张丹介绍,近年来,全球各地反对捕猎海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经过国际动物权益组织数年的呼吁,2009年5月5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法案,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进口海豹制品,其中包括海豹毛皮、海豹油及其所有相关产品,并于去年8月正式对27个成员国执行禁令。

此前,美国(1972年取缔海豹产品贸易)、墨西哥和克罗地亚(2006年取缔海豹产品贸易)等国均已宣布禁止海豹商业猎杀品贸易。

国际社会的抵制,导致加拿大出产的海豹皮制品滞销,价格也随之大跌。一张海豹皮的价格由若干年前的100多美元,已跌至目前的14美元。

对海豹制品说“不”

在失去了欧美等地市场之后,加拿大海豹捕猎业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东亚地区,加拿大海豹业代表甚至断言“可以将尚没有动物福利保护意识的中国作为潜在市场”。

丽贝卡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与加拿大的海豹产品贸易总额不大,但比较稳定,每年大约100万美元,产品包括海豹毛皮、海豹油、海豹鞭等,“但如果中国政府完全放开海豹贸易,海豹产品被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贸易额会迅速增长。”

丽贝卡透露,目前,一个名叫“加拿大海豹业市场小组”的商业机构正在中国开拓市场。据记者查询,丽贝卡所说的这一商业机构确切的名称是加拿大海豹营销组织(CSMO)。今年9月4日至5日,这一机构曾联合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广州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加拿大海豹时尚和工艺技术培训班,展示了海豹皮革及其箱包、鞋类与皮衣等众多时尚产品。

这一培训班和展示会不仅吸引了百丽、康奈、必登高、星期六、丽明珠等品牌的设计师,一些地方行业协会、商会和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官员等也到场。

今年1月,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长盖尔·谢伊在访华时表示:“正在努力为海豹肉、器官和海豹油这些新的海豹产品开拓市场。”“对加拿大来说,欧盟是个小市场……欧盟以外还有很多市场,这就是我们来中国的原因——我们正在努力扩大这个市场。”

在中国访问期间,谢伊特意会见了参加第36届中国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的加拿大海豹捕猎业的人员。

加渔业和海洋部发言人阿兰·贝勒·艾尔当时向记者透露,2009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10万美元的海豹脂和海豹油。同时,价值380万美元海豹皮产品中的一部分在加工成靴子和其他服装后也进入了中国。

 “解决海豹猎杀问题的关键在于关闭海豹制品的消费市场,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对海豹的捕杀。”北京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会长秦肖娜认为,在一个充满虐待、杀戮意识的社会中,人也是不安全的。“每一项政策都出自政府之手,在阻止海豹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上,政府的力量不可忽视。”

11月30日,《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式军也代表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说:“对于以虐待方式捕获海豹或生产的海豹产品,请中国有关部门从国际形象等方面考虑,慎重决定是否禁止进口其制品。”

专家们同时希望中国立法机关正视全社会的呼吁,防止虐待动物,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的优良道德传统,尽快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并把动物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管制纳入该法的内容。

不少人以用上动物皮毛制品作为时尚。在新闻发布会上,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史湘云的演员马晓灿表示:“我认为时尚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天地万物和谐有爱相处,是尊重、善待每个生命并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她告诉记者:“涂炭生灵的血腥产品绝不是什么时尚,而是残暴、血腥的代名词,我会把我今天所了解到的信息告诉我所有的朋友和同行们,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行动起来,抵制所有海豹制品和皮草,我们要做所有动物和大自然的好朋友,做最酷、最时尚、最环保的演艺人!”

11、末木孝幸:不关心环境的企业无法生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2月08日 孙书博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208109187734.html

专访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总代表末木孝幸

  2010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绿博会”上,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总代表末木孝幸在去本公司的展台前,到其他企业的展区走了一遍。

  在他看来,节能减排的产品、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因此,在保证本公司技术领先和生产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也要了解同行们都在做什么。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末木孝幸表示,公司正在研究考虑进一步扩大在国内电子配件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在工厂节能设备领域扩大生产。

  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上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你是如何理解“绿色经济”的?

  末木孝幸:“绿色经济”是指以保护环境、建设可持续循环社会为基础的经济。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未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绿色经济”所带来的相关产业应该分三个领域:首先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其次是自然环境的重新构建;最后是减少废弃物。对于这些领域的投资,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政府所提出的“十一五”节能环保目标,包括能量消耗方面降低20%,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减少10%的目标。政府推行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得近年来人们在节能环保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节能环保领域的市场空间也有了进一步扩大。

  日报:你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些领域?下一步在中国的发展有哪些计划?

  末木孝幸:谈到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应该关注企业的产品。我们认为环保型产品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公司的优势。

  对于中国来说,节能环保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如果不做这项工作,将影响到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未来的生存问题。中国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投入力度相当大。

  “十二五”规划也会有下一步具体的节能减排要求,虽然指标还没有公布,但从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力度的趋势看,对我们企业来说,相信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因此,从市场需求方面考虑,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下一步主要是在现有产品中增加更多的投资。总体来说,在工厂节能机器领域,我们会扩大生产。另外,在电子配件方面考虑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日报:对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有何期待?

  末木孝幸:“建立所有国家都参加的公平且有实效性的国际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希望得到美国、中国、印度等主要国家的参与、协助,以及更多国家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作为企业,三菱电机在环保、节能方面,都拥有领先的技术。我们可以发挥所长,促进节能型社会发展的同时,发展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取得工业和民用的项目都是我们的目标。

  应该说,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双赢。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也能够扩大我们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我们希望以技术力量为武器,为防止全球变暖贡献力量。我们不仅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节能工作上努力,今后还将最大限度引进高新技术,力求将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提供优质产品为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积极广泛的贡献。

  日报: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当下,你们是如何做好环境营销的?对企业未来有何规划?

  末木孝幸:三菱电机自创立以来一直在持续开展环保活动,在1970年创建了“防止公害委员会”以应对环境问题。

  2007年,本公司制定了“环境远景2021”。这一远景是在迎来公司创立100周年的2021年,将本公司产品使用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产品节能)和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厂节能)分别减少30%。

  有人认为,实施环保措施就会造成企业成本上升,但在当今,不关心环境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我认为关心环境将成为企业的活力,这也与降低成本、改善企业体制(提高环境效率)密切相关,进而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空气管理立法框架成形 大气污染处罚或不设上限

来源:21世纪网 2010-12-07王尔德 胡雅君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xNMDAwMDIwOTgxNA.html

随时随地看新闻为改善空气质量,相关部门正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获悉,环保部正在起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订《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乃至全国的空气质量。”在12月6日世界银行“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研究”项目成果讨论会上,《办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淑兰如是表示。

一位地方环保系统的官员对记者分析,尽管2000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规定,但失之简略,再加上地方执法不严,造成城市质量不断恶化。

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也在进行之中。在近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建言献策征集活动上,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透露,大气污染处罚额度十年不变的局面将被打破,违法企业或将面临高价罚单。

 “按日计罚已被写入修订草案,违法处罚额度大幅提高,针对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处罚有望不设上限。”别涛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法》有望在2012年审议通过实行。

空气不合格限制新增项目建设

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开展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612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年均值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107个,占17.5%;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占1/3左右。

 “在此背景下,《办法》的制定可谓及时雨。”一位环保官员对记者说。《办法》拟订了城市空气管理的框架,明确了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目标、指标、分级管理制度与程序、保障机制和考核办法。

王淑兰在讨论会上介绍,《办法》的目标是促使更多的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在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达到一级标准。

具体而言,《办法》规定,到2015年全国环保重点城市达标比率由2009年67.3%提高到80%以上,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年均浓度达标比例从2009年的85.6%提高到90%以上。

《办法》对重点区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位于“三区六群” (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城市,需要在改善本地空气质量的同时,兼顾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一位长三角地区的环保系统官员对记者分析,“《办法》促使各个城市在产业布局时,必须兼顾对地区内其他城市的环保责任。”

在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机制上,《办法》亦有所突破,将责任主体明确为各级人民政府。

 “环保部门是环境问题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但不是唯一的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操作者。”王淑兰在研讨会上说,“城市空气质量改善,需要由当地政府统筹协调,调动包括环保在内的其他部门共同推动。”

在考核机制上,《办法》(讨论稿)提出,应当建立国家和省级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对重点城市和辖区内其他城市的达标方案进行考核,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由环保管理部门和相关政府管理人员组成。

对考核中不合格的城市,主管部门将令其限期整改,并削减相关的预算拨款,同时限制该城市新增超标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建设,直至下一年度考核合格为止。

大气污染处罚或不设上限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亦主要体现在处罚力度上。

我国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其中对于罚款采用“设上限的、一次性”方式。

 “设上限”是指对每个违法案件设定一个最高罚款上限,罚款的最高额度不超过该上限;对超标排污行为,《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处罚上限为10万元;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此法规定的罚款最高限额仅为50万元。

全程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教授、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常纪文透露,《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中将取消“五十万元”的处罚上限。

草案中规定,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大气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大气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罚款。

 “目前草案中是这样规定的,但我们认为力度还不够。”别涛举例说,“紫金矿业就是按照直接损失的30%处以罚款956.313万元,但其被处罚当天在二级市场上股价封住涨停板。”

 “这说明我们的处罚力度依然不够,对企业起不到震慑作用,难以约束企业行为。”他表示对于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可突破目前设定的最高处以百分三十的处罚比例,根据造成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和主观恶性程度,由环保行政部门不设处罚上限设定处罚额度。

1 2下一页

13、垃圾分类 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水网2010-12-08 黄小木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931291776002_1.shtml

  编者按: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已经相继尝试推广垃圾分类。十几年来,垃圾分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然而美好的远景没能产生美好的效果,各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多数流于形式,似乎正在落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在“2010固废战略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聂永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等业内专家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总结各国先进经验,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垃圾分类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聂永丰教授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分类管理经验很有必要,但在接见的同时怎么结合中国国情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基本都包括四个环节:源头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但这之中又各有不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模式。德国和日本的垃圾分类都比较细致,前者的垃圾分类包括生物质垃圾、包装物、玻璃瓶和废纸四大类,这四类占到垃圾总量的56%,剩余需要处理的就只有44%;后者的垃圾分作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和大型垃圾。德国以MBT(机械-生物处理)和焚烧为主,但MBT并非最终处理方式,而是经过MBT处理后,一部分填埋、一部分焚烧、一部分再送到水泥窑。日本垃圾热值高,焚烧比例高,其垃圾分类收集的管理目标就是减少厨余垃圾的含水率。美国幅员辽阔,多数地区以填埋为主,焚烧只占12%。韩国食品废弃物回收比率高达80%,除了得益于较强的集体观念外,严格的收费管理措施也功不可没。

  垃圾分类收集必须采用经济手段

  徐海云在介绍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时指出,没有经济手段就没有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有三种经济手段,一是计量收费,比如我国的废品回收;二是计量付费,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按垃圾的不同类别收取费用;三是计量押金制度,即对特定产品,比如可回收的包装物如酒瓶,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如电池等收取押金。回顾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的发展历程,只有通过经济手段才能是垃圾分类收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瑞士苏黎世从1993年开始按袋收费,垃圾量有所减少,韩国1995年开始引入垃圾收费机制,垃圾产生量和回收率明显改善。

  我国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聂永丰教授指出,我国的垃圾分类从行政上来说,分类清楚彻底。危险废物、工业废物由环保部管,医疗垃圾由卫生部管,生活垃圾由住建部管等。但是这其中又存在交叉。比如生活垃圾,我国是把易拉罐、废纸等在家里单独分选,这部分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负责管理,其余的低价值废物进入环卫系统,这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共同构成了类似西方的垃圾管理体系。事实上,我国的垃圾回收水平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但在处理方面,还有大约1/3的回收垃圾没有得到有控制的处理。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对于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问题,聂永丰教授归纳了三点:一是垃圾处理设施和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垃圾的产生量将持续增加,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分类收集收效甚微。对于第三点,真正的原因是大量可回收的垃圾在投放前已经被分拣回收,投入环卫系统的垃圾可分性很低,分类受孕和分类处理也没有及时跟进,挫伤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但即使正规的垃圾分类收集取得真正进展,也不会对我国垃圾减量产生明显作用。因为现在我国垃圾产生量是0.7公斤/天/人,计入废品流后是1公斤,进一步降低是很难的。

  易腐有机物的单独收集和降低含水量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垃圾管理的难点,聂永丰教授提出,应把重点放在易腐有机物的单独收集和厨余垃圾含水量的降低上。在管理战略上,应推进净菜进城、避免过度包装。从广大公众来说,应尽量减少厨余垃圾的含水量,只要把含水量从90%讲到80%,垃圾的减量大概就是1/3甚至是1/2。垃圾的分类收集是需要的,但还要改进,应在全国建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近期以降低厨余垃圾含水量为主,中期可把厨余垃圾单独作为生物废物,使我国垃圾在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上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对于厨余有机垃圾的单独收集,徐海云总工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难。要推行厨余垃圾的单独收集,需要做好很多准备,比如改变现有的收运模式,要实行垃圾定点定时收集、经济激励、计量收费、有效约束、不能偷倒垃圾等等,很多城市都还没有准备好,这受社会现实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小城镇开始推行会更加有效。

14、专家提出新疆罗布泊引水再造"新楼兰"遭多方质疑

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12月08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2-08/2707560.shtml

  8年前曾提“新楼兰工程”

  夏训诚是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曾30多次深入罗布泊地区考察。11月27日,夏训诚应邀到成都做“罗布泊新发现”科普报告,他在报告中讲到了“新楼兰计划”,即引水到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玛湖,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水源。台特玛湖(见右图红圈处)地处罗布泊西部,曾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湖,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干涸。此后,一些不了解背景情况的当地媒体作了题为“新楼兰计划要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的报道。一时舆论哗然,国内媒体纷纷致电新疆生地所或夏训诚本人了解情况。

  夏训诚告诉笔者,国家十几年前曾有计划,准备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让塔里木河的下游地区能够有一定的水量,使罗布泊地区的生态恢复过来。

  2002年9月,中科院院士张新时任组长、夏训诚任副组长的专家组,曾赴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考察。之后,考察组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工程设想——“新楼兰工程”,并提出以若羌、且末县为基础,设立中心城市——新楼兰市的构想,以此带动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区域的发展。

  然而,由于该工程还只是个框架方案,并未涉及到具体工程及其所需经费等方面的科学核算,缺乏操作性,该工程未获批准。

  此后更深入的研究也表明该设想不可行,“上中游的农场、牧场已经把水用得差不多了。如果再过量放水下去,上中游地区又要荒芜了。”而且,上中游地区的绿洲生产效益要比下游高得多。因此,“靠塔里木河干流引水拯救下游生态有较大风险。”

  自2002年以来,夏训诚组织实施了5次较大规模的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对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和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数次考察结果,他们更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却超过4800毫米以上,因此,罗布泊不可能、也无必要恢复它原有的水乡泽国面貌。”

  新计划重点在开发矿产旅游资源

  今年10月至11月,夏训诚带领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又开展了一次综合考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他考虑将“新楼兰工程”改名为“新楼兰计划”。

  “新楼兰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要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再造一个楼兰,而是借助塔里木河下游和罗布泊的生态重建,对罗布泊地区丰富的矿产、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进行开发,恢复罗布泊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此前媒体报道不尽准确。”夏训诚说。

  他表示,仅仅依靠塔里木河干流向下游输水,难以满足生态重建的需要,“必须考虑包括车尔臣河流域综合治理,若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开都河-孔雀河流域调水,以及地下水资源利用等多途径调配措施。”他建议借鉴国外管道输水经验,建立高标准、高效率与高技术的现代化管道输水网络系统,使台特玛湖保持一定的水域面积,保障“绿色走廊”主动脉功能,实施定时、定量、定养料配比的自动化灌溉。

  他谈到,此前媒体报道的在罗布泊旁再造一个淡水湖,实际上是通过输水和其他综合治理措施,在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台特玛湖,形成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固定水面,以维持或部分恢复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

  他还建议,在英苏、阿拉干、考干、罗布庄、台特玛湖等地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治理基地和林草良种繁育基地,以点带面,贯通全线,成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阵地,以此培育今后新农牧业绿洲和生态城镇的雏形。

  2002年7月,罗布泊镇在罗布泊腹地设立。根据该镇未来规划,罗布泊将以钾盐矿为产业龙头,陆续开发储量同样惊人的金、铜、锰等矿产,构建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到2030年,罗布泊镇常住人口将达到15000人。

  罗布泊荒漠中有著名的楼兰、小河、米兰等“丝绸之路”众多遗迹,还有形态各异、气势恢宏的雅丹地貌,因此,有开展探险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以前在罗布泊考察都是住帐篷,现在那里的钾盐基地已经建起了高层宾馆。预计5至10年以后,这里会有更大的改变。随着水、电、暖、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将会看到一个现代化的罗布泊。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楼兰文明的复兴。”

  夏训诚希望,该计划能够成为塔里木河治理工程的后续项目,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的生态重建。

  “新楼兰”引来多方质疑

  上周,夏训诚的“新楼兰计划”经媒体报道后,也引来不少质疑声。

  广东网民“然玉”说,从上游引水,必然影响下游用水。重新分配水资源,不仅涉及抽象的公平问题,更关乎居民、产业的切身利益。事关重大、牵涉多方。

  媒体评论员郭钦则撰文指出:许多人将这个 “新楼兰计划”和此前的“引渤入疆”联系起来,认为专家野心勃勃的计划,是有违自然和历史的冲动之举, 更有违科学工作者理性务实的工作态度。“这些构想中所折射出的对生态改造急功近利的想法,还有重大工程背后好大喜功的影子,令人担忧。”“罗布泊(湖水)已经消失了,如果只是为了恢复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以证明我们的科学实力,而再度对塔里木河两岸业已形成的生态文明造成破坏,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新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表示,“在多年考察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科学家就此提出个人建议或计划,无可厚非。”但他认为,罗布泊的气候环境问题有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这个主导因素,“在生态本已十分脆弱的罗布泊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必须慎之又慎。”

  笔者致电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闻发言人胡文康,他称该所目前还未对“新楼兰计划”进行起草。有关部门对此也未作表态。

  夏训诚本人则表示,“新楼兰计划”目前仍在构想当中,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和完善。

  链接

  76年前瑞典学者曾构想引水到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孕育过灿烂的楼兰文明,并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因气候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楼兰古国消亡。

  让古楼兰复兴,并非只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梦想。76年前的1934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率领中瑞西北考察团赴罗布泊考察后,在他主持的《中瑞科学考察报告》中,曾有过这样的设想——

  “去罗布泊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出现了光辉的前景,在原计划中,我就曾向南京政府提过塔里木河及孔雀河的利用问题。引水入罗布泊沙漠,使2000年前的古楼兰城附近的村庄复活,把那里的冲积平原变成良田和花园。

  他还写道,“在我给南京政府的备忘录中涉及到的另一个强烈吸引我的问题是:让汽车公路经过楼兰,使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复苏,建立起中国内地与喀什噶尔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纤细纽带。”

斯文·赫定也认为,“罗布泊问题是个地理学、水文学和历史学的综合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

15、“先污染,后拆迁”模式会不会流行

来源:新京报 2010-12-08  □冯永锋(记者)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8/content_178525.htm?div=-1

江苏省大丰市大丰港经济区南新村最近得到了“好消息”,这个村子将整体搬迁,给污染企业腾出“发展空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

相关内容: 江苏大丰市南新村工业污染严重将整体搬迁(图)_财经_凤凰网

南新村的村民不知道是该感谢当地政府还是该感激污染企业。他们要感谢当地政府,因为在被企业持续伤害多年后,他们有了逃避污染的可能性,转移到另一个污染可能照样严重的地方。他们必须感谢企业,如果没有二十多家企业全方位高频率的“立体污染”,把空气、水体、土壤以及当地人的健康全部伤害殆尽,他们可能连进城、上楼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按照当地官员的说法,这些农民是些“粗放经营”的人,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根本没有前途,非常需要污染企业帮忙改良。

各地近年来饱受强拆困扰而求解无术的某些官员们,会不会迅速把江苏大丰这个“先污染,后强拆”事件,当成地方政府聪明套取土地的成功模式?

有人可能会说我想得太阴暗了。可如果细细分析一下此事的来龙去脉就非常清楚:想发展经济需要牺牲时,第一个一定是底层的这些弱势群体。当年,大丰市南新村的居民,为了改造这片盐碱地,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后来,他们为了承受企业的污染伤害,又付出了极大的生命代价;接下来,他们为了支持当地污染企业的“再上新台阶”,必须背井离乡。完全可以想像,这样的经历对南新居民所造成的心灵创伤。

被伤害的人,理应得到足够的补偿。但是,大丰市的几十户农民能得到什么呢?按照当地开发区领导的说法,当地所有的污染企业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手续齐备,环评过关,监管得力。因此,因为污染而受了损失、得到伤害的当地居民,不可能找到更合适的理由让法院支持他们的经济损失赔偿要求。

江苏大丰市的这些居民还可能得到什么呢?按照当地的“理想规划”,他们将可能被送进城市,过上比此前更“美好”的生活。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提更多的要求?然而,这是他们希望过的“理想生活”吗?恐怕不是吧!

16、“生态移民”能否找到幸福的安放之地?

来源:千龙网2010-12-08  梁江涛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0/12/08/2540@6401367.htm

  为了让农村居民彻底远离地质灾害,让他们从贫困的地区搬出,陕西省政府常务会昨日原则通过,将从明年开始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并通过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方式,让大家逐步脱贫。两个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和39.2万,其规模将远超三峡移民的150万人。 (12月7日人民网)

  陕西“生态大移民”,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对当地民众和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利好消息。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令民众揪心和担心。而在救援灾难中,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大限度挽救遇难群众,政府与社会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甚至是救援者宝贵的生命。每当电视新闻中出现地质灾害之时,民众总要发问,为什么政府不能将置于危险境地的群众搬到安全地区?如今,这个问题被摆到陕西决策者的重要议程并将于明年启动,折射出政府以人为本,破解民生难点,视公民生命为最高价值的民本理念,值得肯定。不过对陕西省大移民有“三大期待”。

  期待当地政府将生态移民工作坐实做细,确保安置到位,以利发展。生态移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物色接受地和解决安置问题,而且移民新村的建设必须要生活条件齐全,教育、卫生等均须统筹考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陕西省提出将移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选择新住宅的建设地,进行集中或分散的建设。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的财政补助。而不同的搬迁地区,将根据自身特点开发种植业和旅游产业等,以增加收入。固然,这些政策都对移民生活与今后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细致的计划,但仍要规范制度细则,防止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不良倾向,防止搞行政命令“一刀切”,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防止移民过程中的“权力伤害”和民众“权利贫困”。如果移民到了自己的新家,却仍然找不到安全感、幸福感,甚至为生计发愁,岂不成另一种“生态灾难”?!

  期待生态移民坚持自愿原则,并充分尊重民意、民俗。据了解,此次搬迁将按照整村组搬迁、相对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并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到县城以上的城市购房居住,转换农民身份。而其他居民将在县城和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安置,陕西省将会给予搬迁补贴。诚然,农民进城,是多赢之举,但好事要办好了不易。既要广泛征求民意,又要虑及移民的实际状况,不能一轰而起,激起民怨。曾经发生在四川的农民“被上楼”4年,有人宁睡羊圈不住楼房的怪事,警示陕西省在移民中,要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受“土地财政”的利益冲动,大搞“上楼运动”,强迫移民进城。否则,生态移民换了“活法”,却活不出尊严与体面,就要质疑“大移民”的真实动机了!

  期待大移民之后的山区生态能得到有效保护。恩格斯曾预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将报复。”大量事实证明,天灾的背后有人祸的魅影。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导致一些山区地质日渐脆弱,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显然,人类活动加剧了山区生态的退化。陕西省不能把移民搬迁出去,留下秃山甩手不管,留给考古学家去寻觅它的遗迹。而应汲取教训,痛定思痛,寻求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佳境。当务之急必须从源头上建立严格细化的绿色GDP考核体系,将生态绩效列入政绩考核,给各种开发项目戴上“紧箍咒”,并务实实施,逐级问责,让擅自新上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付出昂贵成本。否则,生态大移民将成为“失败大逃亡”,躲过地质灾厄这一劫,再遭遇各种污染等生存环境危机,总不能拎起头发逃离地球吧?!

17、新楼兰计划:生态改造应摒弃走捷径的想法

来源:中国网 2010-12-01郭钦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8_8168.html

要: 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 ,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罗布泊已经消失了,如果只是为了恢复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以证明我们的科学实力,而再度对塔里木河两岸业已形成的生态文明造成破坏,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一则从一个地方图书馆举办的科普讲坛上透出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近日引起舆论关注。曾30次进入罗布泊的中科院首席科学家夏训诚,27日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为市民揭开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顺带说 了一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正在起草“新楼兰计划”,将罗布泊纳入其中,从上游引水,在罗布泊旁形成一个新的淡水湖,进行楼兰的生态重建。(11月28日 《成都商报》)

许多人将这个 “新楼兰计划”和此前的“引渤入疆”联系起来,认为专家野心勃勃的计划,是有违自然和历史的冲动之举, 更有违科学工作者理性务实的工作态度。

回顾一下罗布泊干涸的历史就会发现,1970年以后,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300多公里河道干涸,断了水的罗布泊最终消失。也就是说,罗布泊的干涸有当地降水量小于蒸发能力的自然条件使然,但更多的是人类活动所致。这么看来,专家从上游引水的构想,就并非像有人评论的那样,是异想天开的狂热工业崇拜,而有着依循历史做出判断的合理性。

但网友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有值得科学工作者和规划者深思的地方。为什么现在一有宏大的构想出来,就容易引起舆论质疑。这并非是对专家和政府部门的无端冒犯,而实在是这些构想中所折射出的对生态改造急功近利的想法,还有重大工程背后好大喜功的影子,令人担忧。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改造其实都是个量的积累,“先破坏,后治理”的思路已然是不对,如果再违背自然规律,动用工业文明的力量,强行介入生态的自我调整,那只能是带来另一场环境的灾难。

 “新楼兰计划”也好,网友的质疑也罢,说到底都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虑。专家希望做点什么挽回曾经的损失,网友担心做点什么再度造成破坏。基于环保的共识,两者就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实,罗布泊这个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最需要我们做的,不是从上游引水进行生态重建,但对它也并非是毫无作为。首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懂得自然给予人类的警示,那就是,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 ,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罗布泊已经消失了,如果只是为了恢复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以证明我们的科学实力,而再度对塔里木河两岸业已形成的生态文明造成破坏,那实在是得不偿失。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河流两岸对河水的过度攫取,通过植树造林和河流的自我修养生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实现短期内人力干预意图达到的效果。

生态改造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对罗布泊是这样,对其他地方同样如此,靠引水改变一地生态的想法一再出现,正说明了水资源的重要和可贵,但这更使得对水这种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的调动,必须慎之又慎 。自然本身就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地球数十亿年的历史,造成了现在海洋、森林、沙漠、高山……不同地方形态各异的生态环境,每一种生态形式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它存在的必然,而不能只考虑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通过科技和工业力量短期内重建宜居生态的想法,或许很美好,但那毕竟是不稳固的。对生态最好的保护和改造,就是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而不是用一个错误去修补另一个错误。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