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二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二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2-03

 

十二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环保NGO在行动:

1、中国低碳网:   环保组织联名要求召开保护区调整听证会

http://www.ditan360.com/Shishi/Info-75214.html

 

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专题报道:

2、新浪环保: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3、搜狐绿色: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http://green.sohu.com/cop16/

4、腾讯绿色:    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江河十年行2010系列报道:

5、江河十年行2010之七――环境影响评价在金沙江的开发中

 

环境资讯:

6、中国新闻网:   中国开建首个大型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基地

http://env.people.com.cn/GB/13384418.html

7、中国广播网:   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650亿元进行淮河治理(图)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203/001074.htm

8、环球时报:    联合国报告称海洋酸化严重 恐危及人类食品安全

http://news.sohu.com/20101203/n278076164.shtml

 

地方信息:

9、新华网浙江频道: 浙江:中重度污染海域占内水水域70%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12/03/content_21546456.htm

 

水电开发:

10、财新网:    中国计划“十二五”大力开发水电

http://stock.sohu.com/20101130/n278015280.shtml

 

深度报道:

11、中国改革: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仅仅靠自愿是不够的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inob/20101203/3000464.shtml

12、荆楚网:    武汉回应化工厂上建经适房  称可保环境安全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03/165421578869.shtml

13、每日经济新闻: 时尚背后:“牛仔之乡”的环保欠账

http://finance.jrj.com.cn/2010/12/0303208700554.shtml

 

环境评论:

14、千龙网:    是土地污染伤害了你,不是我开发商 

http://pinglun.youth.cn/wywy/cjkj/201012/t20101203_1418313.htm

15、新华网:    环保官员缘何“睁着眼睛说瞎话”?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12/03/c_12841526.htm

 

绿家园12月乐水行通知:

16、绿家园志愿者: 2010年绿家园乐水行十二月活动通知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nxw/view/88696.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环保组织联名要求召开保护区调整听证会

来源:中国低碳网 2010-12-2 章轲 文/图

http://www.ditan360.com/Shishi/Info-75214.html

8家民间环保组织2日上书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同时要求公开该保护区调整的具体内容和理由。

 

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8家民间环保组织2日上书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召开听证会,同时要求公开该保护区调整的具体内容和理由。

这份盖有各环保组织印章的申请书于2日下午递交到环保部。据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介绍,11月19日,自然之友率先获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在11月的一次会议上,全票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方案。

 “我们要求环保部在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提出审批建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前,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之后再行决策,以免酿成难以挽回的生态后果。”李波说。

据李波介绍,2日下午环保部接受了这份申请,但是否召开听证会还有待环保部的回应,“估计一两周后会有一个答复”。

2日下午,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云南绿色流域、绿色汉江、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部分负责人在北京接受了媒体联合采访。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记者表示,“尽管还不清楚调整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但环保组织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调整的部分恰恰与此前提出的建设小南海的坝址重合。”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的存在,被视为小南海水电开发必须克服的障碍。马军相信,一旦这一调整获得批准,将为小南海大坝建设打开大门。“随之而来的水电开发将导致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绝境。”

马军对记者说,评审委员会的这一决定与前期大量的相关研究的结论直接矛盾,同时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相关法规相抵触,一旦上报国务院并获批准,将对公众的环境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上述环保组织递交给环保部的申请书也表示,近期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明确要求“加强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而如今在金沙江正被大坝一层层拦腰截断的情况下,唯一的国家级鱼类自然保护区又即将被侵占,这将违背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据记者了解,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珍稀特有鱼类所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它自设立至今就一直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

长江是中国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而长江流域特有鱼类最为丰富的区域就在其上游。上世纪开工建设的葛洲坝和三峡水库,截断了多种鱼类的洄游通道,淹没了大量的产卵场。为保护好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减轻因三峡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建立,至2000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就在这一年,水电开发已经开始按计划向上游的金沙江江段滚动,而规划中的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大坝,竟都位于保护区内。为了给水电开发让路,有关部门于2005年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作出调整,并将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表明,作为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生态通道,近年来每年有多达150亿尾(粒)的鱼类的苗和卵通过小南海江段水域。

中科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在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大开发的背景下,这个保护区极有可能成为长江多种珍稀鱼类最后的庇护所,对长江鱼类物种资源和渔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距离前次调整不过3年,重庆市和三峡总公司就提出要在小南海建坝,而其回水将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51.98公里的缓冲区和20.52公里的实验区原有功能发生改变。”马军说。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曾给出预测,小南海和其它梯级电站开发的累积效应将会严重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水域环境,对栖息的珍稀特有鱼类造成毁灭性影响。

申请书称,20年来,为了水电开发的需要,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从三峡退到溪洛渡,从溪洛渡退到小南海,如今小南海又要建坝,这无异于把珍稀特有鱼类逼向绝境。这样的过度开发不符合环境保护的国策,不是科学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上述环保组织认为,所谓的调整保护区,实质是要压缩、切割保护区,使得这个保护区名存实亡,这明显违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中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应确保重点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这一保护区的一再调整引起了环保组织的注意。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保护项目经理郭乔羽说,2002年,温家宝总理管理保护区调整问题曾批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更名要慎重,一经确定不宜经常变动。要建立、健全管理办法”。

但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仅仅在上次调整5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级保护区又面临被“去尾”的命运。

针对有关方面提出的建设小南海水电工程是为了解决重庆发展电力需求的问题时,环保组织认为,开发方提出的通过小南海电站解决重庆市电力短缺,协助重庆市防洪,以及防止三峡库尾淤积等功能,完全能够通过三峡公司正在开发的溪洛渡和向家坝这两座巨型水电站协调解决,而这样的安排对于防止水电大开发后形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也是有利的。

2、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2-03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坎昆气候会议在如火如荼进行,日本企图终结《京都议定书》的立场,给本就前景并不明朗的谈判进程增添了阴影。与此同时,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为代表的部分“伞形国家”,大多不愿参与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呼应美国一直呼吁的“自愿而非约束性减排模式” ……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链接:绿镜――难以忽视的真相:被残杀的海洋精灵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8140_14148.html#p=1

链接:

绿镜――难以忽视的真相:被残杀的海洋精灵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8140_14148.html#p=1

绿镜坎昆会议特别策划之三:黄河人家的生存样本纪实

导语:我们将“气候贫困”定义为基本生存环境的贫困。它是由于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自然灾害的频发,而造成人们基本生活与生产条件可视为基本生存权利被剥夺的贫困现象。预计到2015年,全球气候危机影响的人数将增长54%,即达到3.75亿人。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异常气候频繁大面积发生,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的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在生态敏感地带人口中,74%生活在贫困县内。

这是一组黄河沿岸人家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和母亲河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母亲河有时显得很烦躁,泛滥的洪水让沿河人家难以发展生产,脆弱的生态系统让黄河人家陷入贫困。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kkchgh3/index.shtml

3、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来源:搜狐绿色 2010-12-03

http://green.sohu.com/cop16/

资金、技术,与减缓和适应并列为国际气候谈判的四大核心问题。根据发展中国家的要价,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每年至少达到1000亿美元;如果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发展,每年至少需要资金3000亿美元。

坎昆气候大会主席、墨西哥外交部长埃斯皮诺萨介绍说,坎昆会议有望在资金、技术转让等方面取得一些非常实际的成果,但谈判的过程不会轻松……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green.sohu.com/cop16/

4、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03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我们不想被遗忘,不想成为21世纪的牺牲品。”43个来自加勒比海沿岸、非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组成了小岛屿国家联盟,叫做“AOSIS”,乍一看会被当成国际求救信号“SOS” ……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相关内容:《视界》坎昆会议特刊 “走近2012 系列

No.7 中国!中国!:湿地?失地!:http://news.qq.com/photon/tpyk/shidi.htm

5、江河十年行2010之七――环境影响评价在金沙江的开发中

汪永晨文图

 

2010年11月的最后一天,江河十年行2010的六个专家和记者早上五点钟出发,要去金沙江一库八级中的梨园电站看看。因为梨园电站这个项目正在网上公示环评报告。关注中国江河的专家和民间环保组织正在针对公示的环评报告提出意见,希望对公示的环评报告中有关鱼类的保护和地质灾难的预防进行修改。可是我们也听说,虽然梨园电站还没有通过环评,但是那里的大江已经被截流了。我们想去证实一下。

金沙江边的大山

金沙江边大山的早晨

从丽江出来,最先看到的雪山

雪山和树同在

今天我们分兵两路,一路去虎跳峡,要去拍拍如果建电站,下虎跳的淹没点会在哪里。一路就是去梨园电站。今天我们还想去萧亮中家,所有人都是在早上天还完全是黑的时候就出发了。

7点多钟时,太阳把天染成了淡淡的金黄。大山一点点露出了它们的模样。雪山的白,也显现了出来。

大自然的白绿相间

去上学的孩子们

标牌上写着:梨园电站18公里

梨园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左岸)与丽江地区玉龙县(右岸)交界河段,上游与两家人水电站相衔接,下游为阿海水电站。电站坝址距丽江市公路里程距离为204km,距大理市公路里程354km,距昆明公路里程680km。距攀枝花市公路里程约455km(经宁蒗)。

按照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像梨园电站这样影响较大的项目,环评需在审批之前有公众参与。而在项目环评通过审批之前,建设工程只能进行前期的三通一平工作,不可以进行主体施工。

写得挺不错的口号: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土拯救人类文明

梨园电站导流洞

初见梨园电站

拉近镜头细看大江是否被截流

现在,梨园电站环评公众参与首次公示还未结束(公示全文附在文后),我们第一眼看到梨园电站时,看到的大山,大江已经成了这样。本来我们相信,还没有通过环评,专家、学者、民间环保组织还有机会为公示的环评提出有关鱼类保护的建议。可是,我们眼前的梨园电站,导流洞已经基本完成了。因为是在高处,我们还无法判断大江在这里是否被截流,继续往电站近处走去。

有了电站后的峡谷与大山

大山的本来面貌

梨园电站周边是一个村庄,为了能进入电站,我搭上了两个赶集的老乡,让他们坐在了司机旁,过站岗那一关时,希望他们能掩护我们。

可是我们的车远远就看到岗哨,我们发现混不进去。只好先回到街上另外找车。没有费太大的劲,就找到了能带我们进去的向导和车。晓刚买了个当地人带的帽子,我穿上了饭馆老板的黑袄,另外两个记者,有的带上了草帽,有人把相机藏在了衣服里。一番打扮后,我们从一个有点陡的山坡上手拉着手进到了电站工地,上了能带我们进去的车。相机虽然不能明目张胆地拿出来,我们还是拍到了没有通过环评就已经建成了这样的梨园电站。

大江已经被截流

大江已经被截流

这是在梨园的金沙江

被截流的不止一处

2004年到2009年几次听说温家保总理因为金沙江电站没有通过环评就开工了,大发脾气。2009年6月,金沙江一库八级的龙开口、鲁地拉电站因没有通过环评就开工,被国家环保部叫停。可是一年后的梨园电站,比那个电站更有过之的是,环评还没有被通过,大江就已经被截成了几段。

大江,大山边的坝轴线

施工已经成这样了,环评还能不通过工程吗?

梨园水库将部分淹没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份环评报告已经过了环评公示期。我们国家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有环评法,风景名胜区,有风景名胜区法规,自然保护区有自然保护区法。如果这些法规在强势的开发中,都被搁在一边,畅通无阻的是水电开发和其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

施工部门为什么敢于这样做?是法律的无力,还是建设者的勇敢?

在有关部门对金沙江的调查表(迁出区、迁入区、其他公众)中,都有水库蓄水大坝阻隔对鱼类的影响程度的选项。中科院水生所多年来一直呼吁,现在长江很多洄游性鱼即将灭绝,半洄游性的四大家鱼的鱼苗减少了97%,可是在金沙江中游建大型水坝,公示的环评参与者中,却没有见到他们。

金沙江阿海电站公示的环评中说:评价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其中6种为鸟类,水库淹没区和工程占地区内活动的主要为雀鹰、普通鵟和红隼等鸟类。水位上升后,不会对这些国家保护动物造成大的影响。由于鸟类活动范围大,飞翔能力强,施工对其影响不大。

我们绿家园1999年春节的生态游中就得知,江苏盐城每年冬天是丹顶鹤和大天鹅的越冬地,近年来一直有鸟类从北方飞来越冬时,到了目的地就从天上摔下来摔死了。解剖后发现,这些鸟类的肚子里一粒食物也没有。在长距离的迁徙中,他们本来要在山东半岛吃食、喝水、休息。现在那里的湿地都成了开发区。鸟不光要飞翔,也要有家园。而在金沙江电站环评公示中却忽视了湿地,动植物的基因库。

9月25日,在长沙召开的“长江论坛”上,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的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的范围。还有报告显示,水库蓄水后当地微震明显增加,岸边松散堆积物,塌岸和局部滑移也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可是,在今天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的环评公示中,消落带和地震问题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这些问题,还正是我们民间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们希望在公示的环评报告中加入的内容。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建成了这样的梨园电站,公众参与还有用吗?国家环评还有用吗?

再看一眼金沙江在梨园

大江的无奈,环评的无奈

标语上写的是: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梨园电站旁边大山上的石头

江河十年行在用行走的方式感受江河,记录江河,影响江河。看到这些照片的人,相信你或他,会和我们一起为之努力。

大山映像

明天我们将去金沙江之子――萧亮中家。那里的大江还在自由地流淌着吗?

附:

金沙江中游河段梨园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首次公示

索引号:530000-001111-20080731-0006        生成日期:2008-7-31 ;

1.建设项目名称和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金沙江梨园水电站

  梨园水电站是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审查通过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报告》推荐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第三个梯级。该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右岸)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左岸)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游与两家人水电站相衔接,下游与阿海水电站为邻。

  梨园水电站工程规模适中、水库淹没少,国内具有建设同类水电工程的成熟经验,具备加快开发的条件,是云南省培育以水电为主电力支柱产业待开发的重要资源站点。建设梨园水电站除了本身显著的发电效益和推动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开发外,还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建设本电站将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向西部倾斜的具体体现。尽快建设梨园水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电站坝址距丽江市公路里程距离为204km。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电站建成后可发展旅游、库内航运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枢纽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溢洪道、左岸泄洪冲沙洞、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工程最大坝高155m,水库正常蓄水位1618m,死水位1602m,相应于正常蓄水位的库容为7.27亿m3,有效库容2.09亿m3,具有周调节能力。电站总装机容量4×600MW,联合运行保证出力为1103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7.03亿kW•h,为一等大(I)型工程。本工程施工总工期87个月,其中,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第6年12月。工程静态投资约1415774.69万元。

  梨园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618m时,回水长度约58km,淹没影响涉及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2个州(市)的玉龙县和香格里拉县2个县,5个乡(镇)。根据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成果,水库淹没影响总面积14.73km2,其中:陆地面积11.12 km2,水域面积3.61 km2。淹没影响村庄居民点4个,淹没区人口34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工程施工占地涉及到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奉科乡和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的三坝乡,征占用土地总面积5.89km2,施工区人口32人。

  本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将严格按照国务院471号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 (国发﹝2006﹞17号)要求,对移民进行科学安置。

2.项目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115号水电科技大厦

  邮编:650051

  联系人:罗军

  电话:0871-3117615

  传真:0871-3117614

  Email:luojun@yjhc.com.cn

3.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402号

  业务范围:主要承担水利、水电、建筑、市政工程;区域开发;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环境评价工作。

  主要承担地表水、地下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等环境因子的评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115号水电科技大厦

  邮编:650051

  联系人:侯永平  刘元元

  电话:0871-3062685

  传真:0871-3062215

  Email:houyongping@163.com

     yuanyuan-317@163.com

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工程环评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接受任务委托后,研究各种设计文件和环保法规,进行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和初步的工程分析,进行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确定评价项目、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和评价重点,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此部分工作已完成。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中拟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法,对梨园水电站工程建设区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对梨园水电站涉及的金沙江流域内陆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现状评价、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完成公众参与调查工作。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监测计划、投资估算及管理规划,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并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金沙江梨园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金沙江梨园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已于2007年5月8日在昆明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主持召开了咨询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昆明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和会议特邀专家。与会专家和代表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大纲编制依据较充分,评价原则合理,评价内容、评价范围、技术路线和方法基本合适,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重点评价内容的确定较准确。大纲经适当补充完善后,可以作为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依据。

  梨园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为工程分析、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水环境影响评价。

5.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专家和社会团体对工程施工、工程运行、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等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对本次公众意见调查工作本身的建议。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网上看到这个公示报告后和专家学者们一起对这份公示写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年后,终于得到了业主的回复。但是回复的内容,让民间环保组织还有话要说。江河十年行2010在这个时候到梨园电站看看进展和现有状,也是希望继续为这个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做出努力。

这就是在网上公布的梨园电站环评报告的全部,公示方称这为简本。到2010年11月30日我们江河十年行走到这时,梨园电站的环保还没有通过。

6、中国开建首个大型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基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2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384418.html

  中新社昆明12月2日电 (记者 甘娜)位于滇池东岸的昆明滇池数字生态湿地示范园2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126公顷的湿地将通过数字化的在线监控技术,实时了解湿地的水质、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该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数字化监测管理为基础的大面积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和示范基地。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官员介绍说,示范园项目计划总投资7.6亿元,预计2012年3月建成,总工期两年,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约1.5亿元。该项目将引进英国的规划策划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作为核心科研机构。度假区力争把示范园打造成中国湿地科学建设的标杆。

  项目包括湖滨浅滩湿地、人工湿地试验示范区、渗滤乔灌木区三大区。各区均承担着不同的生态净水功能和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将能最大化地对地表水进行处理,提升度假区和滇池湖滨的空间品质。

  项目还将建设水生及陆生植物培育温室、人工湿地研究区、水生及陆生植物栽培示范区,水生及陆生植物数据采集区,水质、气象、沉积物、土壤检测点以及数据收集中心等科研设施,引进在线检测技术,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研究湿地水生植物及滨水隔离林带植物的生态及经济价值,并形成具有普及性和指导性的高原湖泊湿地建设技术。

  今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将派科研人员长期驻守昆明滇池数字生态湿地示范园研究基地,未来滇池湖畔不仅将增添一项生态景象,也将对滇池治理提供重要的尝试及数据支撑。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截至2009年底,滇池治理累计投入资金120元人民币,综合治理的成效逐步显现。据滇池管理局的监测,2009年滇池外海有5个月的水质达到了五类,比2008年多了3个月,比2007年多了4个月,主要污染物总氮比2008年下降了12.7%。尤其是在今年云南遭遇特大干旱、滇池水位比往年下降近80厘米的情况下,滇池蓝藻水华出现的时间比往年推迟了2个月,都说明滇池水质正在往好的方向转变。(完)

7、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650亿元进行淮河治理(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12月03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203/001074.htm

  中国广播网12月3日报道 据河南日报报道: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是千百年来淮河儿女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据新华社合肥12月2日电 记者从2日召开的安徽省治淮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将在2020年前投资650亿元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进一步提高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河道排涝能力与堤防防洪能力,提高淮河流域洼地除涝能力。

  据介绍,新一轮治淮总投资中2015年以前要完成293亿元。淮河流域主要省份安徽境内工程总投资260亿元左右,占新一轮治淮总投入的40%,其中2015年之前约完成160亿元。

  新一轮治淮工程主要包括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工程、加快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推进淮干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入江水道高邮湖大堤加固工程、重要支流河道治理、饮水安全及引江济淮等。

  通过这轮治理工程,将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启用标准由目前实际运用的4~18年一遇提高到10~50年一遇,今后行蓄洪时基本不需临时转移群众;沿淮等重要平原洼地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部分重点区域达到10年一遇;扩大中小洪水通道,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降低洪泽湖设计洪水位;按照20年一遇标准进行重要支流治理;完善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建设和工程管理、科研能力建设;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约与保护工作,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保证饮水安全。

  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经常变得桀骜不驯、泛滥成灾。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决策实施19项治淮骨干工程,总投资447亿元。至2009年,这批治淮工程已经完成。淮河干流中游淮北大堤防洪保护区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都达到了百年一遇。

  据了解,治淮工作中还有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淮河浮山以下入江达海的出路不畅,淮河失去的入海尾闾尚未“归还”;行蓄洪区运用频繁,防汛代价高,社会影响大;淮河流域众多中小河流未经过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沿淮淮北平原洼地洪涝灾害严重;沿淮淮北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地表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新一轮淮河治理将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针对这些问题破题,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

8、联合国报告称海洋酸化严重 恐危及人类食品安全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12月03日

http://news.sohu.com/20101203/n278076164.shtml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联合国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海洋的化学成分正以6000多万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形势严峻,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食品安全均构成威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2月3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2日发布一份名为“海洋酸化的环境后果”的报告,其中表示,目前全球海洋正呈现严重的酸化现象,导致珊瑚礁和贝类生物等海洋生物组织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这份报告起草人之一,来自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的科学家科罗尔?特利在报告中表示,“海洋酸化现象正直接影响到生物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而这正是数十亿人的食品来源之一。我们需要考虑海洋酸化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了”。 (来源:环球网)

9、浙江:中重度污染海域占内水水域70%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2010-12-03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12/03/content_21546456.htm

    新华社杭州12月3日电(记者 岳德亮)浙江省政府2日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份通知披露,海洋资源丰富的浙江面临着海域环境污染相对严重问题,海洋环境亟待改善。

    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滩涂资源约391万亩,渔业资源蕴藏量在205万吨以上,海洋资源成为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依托。

    记者在这份通知中看到,海域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全省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占内水(领海基线陆地一侧的水域)水域面积的70%左右,海洋功能区主导功能水质达标率仅为21.2%,风暴潮、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发生日趋频繁。

    浙江省政府在这份通知中指出,将建立沿海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和应急响应体系,提高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网络,提高海洋赤潮、海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完)

10、中国计划“十二五”大力开发水电

来源:财新网 2010年11月30日 杨悦

http://stock.sohu.com/20101130/n278015280.shtml

  【财新网】(记者 杨悦)迫于节能减排压力,中国计划在“十二五”大力开发水电,同时将控制风电发展节奏。

  11月30日召开的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情报报告会上,中电联副秘书长、行业规划部主任欧阳昌裕透露,在即将出台的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成本低、污染小的水电被提到了显要位置,预计到2015年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24亿千瓦,其中水电常规装机容量为2.84亿千瓦,抽水蓄能为4000万千瓦。

  欧阳昌裕称,即使考虑到未来水电开发多位于偏远地区,会产生一定的环境保护、移民等社会生态成本以及长距离输电成本,水电发电成本也接近或略高于煤电成本,因此成为中国优化电源结构,减轻节能减排压力的首选。

  据欧阳昌裕介绍,中国水电的开发重点主要在云南、四川、西藏西南地区,上述区域的水电开发具有“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的特点。预计到2015年,长江上游、乌江、闽浙赣、东北、红水河、黄河中下游等七个水电基地将基本开发完毕;重点开发金沙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怒江、雅砻江、六个水电基地,推进雅鲁藏布江、开发缅甸周边国家的水电项目等。

  水电以外,煤电和核电仍然是中国电力发展的重点。欧阳昌裕表示,目前中国的煤电发电成本仍然最低,核电成本居其次,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核电上网电价已经能够低于本地的燃煤电价,因此中国将继续“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预计到2015年,中国煤电装机容量规划为9.3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规划为4300万千瓦。

欧阳昌裕还指出,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发电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将“适当控制风电等发展节奏”。

11、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仅仅靠自愿是不够的

来源:《中国改革》2010年12月03日 蒋洪强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inob/20101203/3000464.shtml

环保部和中国证监会应尽快共同制定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高污染上市公司因环境污染事件给投资者带来的资本风险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社会公众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步提高,在环境保护、证券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

然而,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还十分不完善,存在诸如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不规范;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法律法规保障;信息披露的审核程序和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建立;信息披露相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缺失等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在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风险、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等方面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

有限进展

自2003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陆续发布文件,包括2007年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

2010年7月,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和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的情况,列为上市环保核查的重要内容。此外,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指南即将正式出台。

同时,中国证监会也陆续出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等规章、文件,规定了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

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明确规定须以临时公告方式披露的环境信息、被环保部门认定为污染严重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范围等,同时明确了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序性要求。

除了国家层面积极推动,一些地方也努力开展试点。其中,江苏省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一直走在其他省市前列。从横向看,近几年江苏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是在风险因素及对策中披露,占披露内容的82%;从纵向看,其环境信息披露范围逐步扩大,内容日趋详尽,各企业已从简单披露环保政策发展到披露环境财务影响,从行业风险、环保政策、环保风险扩展到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等内容。

辽宁省大连市环保局则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环境报告书”,专门制定大连市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大纲,推动了很多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安徽省2002年以来积极开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制定了本省企业环境行为的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标准,以及有关实施办法。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行以来,已经阻击许多公司上市和项目融资,有效遏制一批高耗能、重污染上市公司资本的扩张,维护了广大投资者和公众利益,保证了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这一制度也为推动上市公司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和减排降耗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环保责任的承担,例如,海螺水泥、中国石化、民生银行、宝山钢铁等一批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书。

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重视,给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例如,今年7月3日,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含铜酸水渗漏事故,但直到九天之后才对外公布信息,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声讨。

问题重重

在取得有限进展的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

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还不规范。其一,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平衡。首次上市时,所有公司基本都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或多或少地披露相关环境信息,一旦成功上市,就有相当部分公司在年报中没有披露其环境信息,或虽然进行披露,但比上市招股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简单得多,在不同行业间(一般行业与重污染行业)差异披露程度差异明显。

其二,披露内容方面,虽然已从当初仅仅披露环保政策,发展到披露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环境财务影响等,但披露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定性描述多,传递的信息不够充分。

其三,披露形式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在年报中披露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包括环境保护单独一章),但依旧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很难比较不同上市公司间环境信息强度,即使作出比较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信息披露的法规依据还不充分。中国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针对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基本是空白的。

环境保护部即将出台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南》,并没有明确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相应的审核程序和奖励惩罚条款,不具有强制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主要由证监会负责,环保部门单方对于上市公司是否履行披露环境信息行为,没有相应的执法和监管权,这需要环保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共同制定才有效。

但通常,证券监管部门认为,环境信息作为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一种,可适用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不需要单独制定环境信息等其他具体信息披露的管理办法。因此,两部门在是否联合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办法(或带强制性指南)方面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信息披露的合作机制还不健全。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具有跨部门性,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都需要环保、证券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才行。

自2003年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实施以来,环保部与证监会建立了相应的合作机制,特别是在建立跨部门信息通报机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环保核查意见已作为证监会受理公司申请上市的必备条件之一,环保部也定期向证监会通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以及未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名单,由证监会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处理。

然而,我们看到,环保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合作机制仍不完善,主要包括现有的信息通报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少、稳定的合作机构小组没有建立、部门间在协同决策方面明显不足、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所欠缺、双方关于上市公司环境监督和奖惩机制不统一、相关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确等。

信息披露的会计审计还不完善。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理论、法规及实践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进程。

环境会计对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信息来源。不过,中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有所披露,也往往指向对企业有利的方向,所披露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环境审计也实施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目前的审计准则和审计实践几乎没有涉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审计报告也很少涉及有关部门或机构对上市公司发布的环境信息鉴证等。

四点建议

法规依据是前提。一是修订《环境保护法》《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确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重视,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法可依。二是建议环境保护部、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尽快共同制定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该办法除了统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范围、内容,以及强制性公开和自愿公开、定期环境报告和临时环境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可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事务管理(如环境信息的确认标准,未公开环境信息前的传递、审核、披露流程、保密措施,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等),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环保机构、证券监督机构以及媒体等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公司内部和第三方审核程序,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机制,奖励处罚措施等作出具体要求。

总之,办法应同时具有自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高污染、高耗能的上市公司因环境污染事件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资本风险,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向更透明、更公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合作机制是关键。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具有跨部门性,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工作的具体执行都需要环保与证券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合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主要由证监会负责,但环境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环保部门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政府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保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环保部门与证券监督部门应加强合作,双方应联合组建工作小组,负责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部门间的相关信息通报,协同进行核查,协同做出决策,并执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

会计核算是基础。一是修订《会计法》,列入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将其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核算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同时保证环境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三是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完善环境会计制度,可以设立独立的环境成本科目来披露上市公司在环保方面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设立环境资产负债科目来披露公司与环保有关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设立环境损益科目来披露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收入和做出的贡献。

环境审计是保障。为确保所披露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上市公司除了对将要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内部审核外,还应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对相关文件和信息进行“第三方”审核。

建议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单位,尽快制定中国环境审计的规范准则,作为上市公司环境审计人员执行相关工作的依据和指导,并加强环境审计人员的培训,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蒋洪强为中国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经济政策项目绿色证券专题组副组长

12、武汉回应化工厂上建经适房  称可保环境安全

来源:荆楚网 2010年12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03/165421578869.shtml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慧) 近来,在化工厂上建居民楼,有毒土壤可能危害居民安全的质疑,将“黄埔人家·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项目推上风口浪尖。

  昨日,武汉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关方面称,已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全面验收合格后,可保证居住区的环境安全。

  该项目的开发方江岸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徐利龙介绍,长江明珠项目位于江岸区谌家矶西流湾45号,原武汉市长江化工厂旧址,于2008年9月开始建设。该项目规划用地110余亩,已建起15栋2235套住宅。

  徐利龙说,开工前,曾委托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该项目场地污染进行评估,结论为:“仅局部地块存在锑超标,建议采用黏土覆盖的土壤修复方案,其余地块指标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省核工业放射性核素检测实验中心也对项目场地放射性进行检测,结论为:“可以用来作为居住建筑用地。”

  据悉,锑有一定的毒性,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咙及皮肤,持续接触可破坏心脏及肝脏功能,吸入高含量的锑会导致锑中毒,症状包括呕吐、头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死亡。

  2008年,该公司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校于2009年6月出具了正式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11月,武汉市环保局批复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

  鉴于该地块土壤修复工程专业性较强,今年4月,江岸房地产公司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国地质大学设计修复方案,并负责全程施工。施工方采取土工膜覆盖配合覆盖支持土层、植被营养土层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修复。

  9月,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受建设单位委托,对该项目部分内容进行了竣工验收调查,认为“土壤修复工程完工后至目前,土壤中的锑尚未对地下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项目采用了膜、黏土覆盖的物理修复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工程……土方量满足项目土壤修复需要”。

  江岸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壤修复方案,下一步武汉市环保局将依法对该项目进行全面验收,确保居住的环境安全,使居民放心入住。

  建设方承认未及时向公众公布环评信息,并表示,将积极与住户协商达成共识,满足住户的诉求。

  未经环评“明珠”开工兴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慧) 11月30日,一篇来自外埠媒体的报道称,武汉黄埔人家·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小区,未通过环评、未进行土壤修复即开建,该项目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片引来争议的土地位于谌家矶,原址是武汉市长江化工厂,生产车间、污水处理车间、废物资源化车间,均分布在地块的西部。1997年该厂停产,一个车间被一企业租下,主要生产电镀添加剂。

  2008年9月,江岸房地产公司在此地块兴建黄埔人家·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小区,直到2009年6月,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才面世,同年11月3日,武汉市环保局批复了长江明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批复指出,该选址土壤受武汉长江化工厂污染严重,项目未经环评已违规开工建设,且部分住宅已建成,土壤无法全面调查、监测并修复达到有关标准要求,项目选址满足不了环保要求。

  鉴于批复下达以前项目已开工建设且部分住宅已建成的事实,武汉市环保局要求,对于幼儿园以外部分建筑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隐患,应当根据承诺负责妥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此基础上,2010年4月,开发方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中国地质大学的修复方法是采取土工膜和粘土覆盖,将受污土壤隔离起来。8月,修复工程结束。

  据介绍,目前已有600多户居民在“长江明珠”项目办理了购房手续,100余户居民已入住。

  亡羊莫忘补牢

  为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大量化工企业开始外迁。由于早年缺乏环保意识,绝大多数化工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化工厂渐行渐远的身影后,留下的是大片有待“消毒”的土地。

  位居城市中心、土地面积广阔、拆迁成本低廉,这样的地块让开发商趋之若鹜。2008年以前,环境影响评价尚未成为建设项目的前置审批条件,开发商可绕过环评开工建房。当化工厂旧址上崛起一幢幢高楼时,楼里的居民不曾想到,今天的喜悦或许承载着明天的痛苦。

  中科院生态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如果这些土地未经修复就直接转变为住宅用地,后果不堪设想。

  一系列“毒地”事件已敲响警钟:北京最大的居住小区之一天通苑,前身是垃圾填埋场,即使小区建设前对土地进行过环评,但居民仍对天通苑的环境安全担心不已。2004年,北京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探井时,由于地处农药厂污染地段,未处理的土壤中的废气导致工人中毒。

  有鉴于此,2008年环保部出台《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应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对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厂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环保部门应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明确修复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技术要求,监督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和修复,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改为居住用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

  《意见》虽好,在现实中却面临“执行难”。武汉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受污染土地修复及建设的专门性政策或法规,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目前,公众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把关,在现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监管开发商履责,对受污土地进行修复后再开发,否则,恐惧不会停止。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污染工业企业逐渐由沿海到内陆、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甚至农村转移。希望承接地政府在欣喜的同时,能切实把好污染防治关,莫让原本健康的土地遭到荼毒。

13、时尚背后:“牛仔之乡”的环保欠账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12月03日

http://finance.jrj.com.cn/2010/12/0303208700554.shtml

  洗水车间排出略带牛仔蓝的深色污水,污水流经栅栏时,较大的悬浮物被截留;进入沉砂池、筛网过滤池进行再次过滤后,先后进入调节池、厌氧池、耗氧池、沉淀池、氧化塘,至此原本令人作呕的污水终于达到“标准”,再经过处理后可供给洗水车间循环使用。

  这是牛仔裤洗水污水在广州创兴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兴集团)的处理过程。不过,在创兴集团所在地——“牛仔之乡”广东增城市新塘镇,长久以来,牛仔服装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多被直接排放入河涌,整个牛仔产业带来的污染仍令人触目。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增城新塘镇存在严重污染,经检测,新塘的3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中的镉超标128倍。

  同样被列入绿色和平污染“黑名单”的还有被称为“内衣镇”的广东汕头谷饶镇。

  “牛仔之乡”的喜与忧

  12月1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广州增城新塘镇大敦村。牛仔服装产业是新塘镇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围绕牛仔服装的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洗漂等完整的产业链。而大敦村则是新塘牛仔最早形成的集聚地之一。

  不同于广东的大部分村落,这个南方村落并非满大街的粤语。“这里外地人多过本地人。”大敦村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大敦村位于新塘镇的东南面。公开资料显示,大敦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7个合作社,常住人口7408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据报道,该村在2007年的工业产值为8亿元,上缴税收近亿元。

  大敦村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城镇。当地看不见农田,没有农村的平房,取而带之的是小车出入的高级小区西苑。

  从大敦村村委往江边上走,一路尽是牛仔服装加工厂,本地人在做,外来工也在做。

  记者看到,当地的牛仔厂多为家庭式小作坊,甚至在街头巷尾、祠堂里都聚集了大量的村民租成“工厂”进行牛仔加工。

  据了解,大敦村的牛仔工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发展起来了。同广东很多纺织业聚集地一样,大敦村从“来料加工”开始发展起来。当时香港很多服装商人到新塘做“来料加工”。由于效益不错,加工型的服装厂迅速发展起来,就在当地产生了集群效应,加上地方政策的积极扶持,新塘牛仔服装行业很快便形成了集聚规模,不少新塘人都办起了制衣厂。

  时至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敦村委附近看到,家家户户在从事的仍然是“来料加工”。在一家只有4个工人的作坊里,两名男工在熨烫牛仔裤,是外地人;两名女工在缝牛仔裤的扣子,为本地人。而在街头巷尾,到处有上了年纪的阿婆在剪线头。忙着熨烫牛仔裤的男工告诉记者,老板和他都是湖北人,在这里做来料加工,帮忙熨烫一条裤子,老板可以赚到3毛多,其中有1毛多分到熨烫工手中,此外还要扣除房租等成本。

  而对于新塘镇来说,虽然现在该镇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生产工业也成为该镇的另外两个支柱产业,但牛仔服装仍是这个镇的最大名片。

  新塘镇政府网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年产值200多亿元。而在这2600多家企业外,显然还有作坊工厂等难以计数。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单大敦村附近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9年就集中了近3000家牛仔服装企业及相关配套厂家。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镇,全国出口的牛仔服装有40%来自新塘镇。

  新塘镇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月到11月份,新塘纺织服装业的产值为217.68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而汽车及零配件产业、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的产值同比皆略有下降,降幅在60亿元左右。

<<上一页123下一页>>

14、千龙网:是土地污染伤害了你,不是我开发商 

来源:千龙网 2010-12-03 

http://pinglun.youth.cn/wywy/cjkj/201012/t20101203_1418313.htm

  据报道,武汉市江岸区政府于12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长江明珠”长江明珠小区土壤锑超标问题进行说明。有关人士称,在该小区按照专业机构设计的修复方案进行土壤修复后,“可保证居住区的环境安全”。“长江明珠”的开发商江岸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徐利龙介绍了土壤修复的情况,并就该企业“未能按有关程序组织相关验收”,以及未及时向住户公布环评信息,表示诚恳的歉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武汉市“长江明珠”经济适用房小区建在原长江化工厂的旧址上,该场地土壤存在多种污染问题。开发商在未进行环境评价的情况下,就擅自开工建设。在大部分建筑已经完工之后,才着手进行土壤修复,但修复方案并不能确保污染物质不发生迁延,也很难保证该小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这一报道引发了舆论对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强烈抨击。

  应该说,江岸区政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环境问题,算得上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从新闻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看,此前媒体所披露的诸多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担忧,却未能由一句“保证环境安全”就得到解释和平息。说得直白一点,这个发布会除了摆出一个安抚人心和诚恳道歉的姿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让人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办法。

  在被污染的土地上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事先进行土壤修复和环境评估,然后才能开工建设,这是常识。不知道是出于无知,还是有意规避高昂的修复成本,“长江明珠”的开发商在化工厂的旧址上盖起了居民楼,然后才想起脚下的土地有毒。虽然事后采取了补救措施,但只是对绿地、植草车位等场所进行覆盖修复,居民楼、道路和停车场的土壤则无法再做处理。这样的将就措施,究竟是否能够阻止有毒物质的横向迁移和纵向渗漏,发布会并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媒体曾经指出,在被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树木等,树木的根系有可能穿越土工膜,从而将有毒物质输送到地表,这种潜在的危险可能性显然也没有得到释疑。武汉市环保局在有关批复中,要求开发商对幼儿园等特殊环境保护对象重新调整选址,对地下停车场可能出现有毒挥发物进行防范,这些内容也未在发布会上得到明确回应。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可保证居住区的环境安全”很可能经不起推敲。

  由于化工类企业的外迁和城市的不断扩展,在污染土地上兴建工程项目需要更严格的环境整改,这是很多城市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武汉市在这个问题上一再栽跟头,说明地方政府确有环保意识缺失和职能缺位的问题。2006年3月,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未告知环境信息的情形下,把原农药厂旧址地块转让给一家开发商。不知底细的开发商直到开工建设时发生了工人中毒,才知道那是一块毒地。这就是令人啧啧称奇的赫山毒地事件。相比之下,“长江明珠”事件比赫山毒地更令人愤慨,因为地方政府明知场地存在严重污染,仍在未经环评的情况下发放土地权证和施工许可证;开发商明知土壤里存在多种有害物质,仍然未经整改就擅自开工建设,把一锅毒米煮成了熟饭。当地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居民健康安全的忽视,开发商对企业责任和法律义务的回避,已经到了逾越底线的程度,对此必须予以深究。

没有向住户公布环境信息,也没有通过环保验收,“长江明珠”就已经把部分房子卖了出去,这对许多低收入家庭造成了利益侵害。在这片虽经修复但未能全然“消毒”的土地上,很多人将战战兢兢地生活,这就是违规建设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对于数千家庭所面临的不确定未来而言,对于他们受到威胁的健康和幸福而言,开发商的一句道歉未免显得过于轻飘。 (蔡方华)

15、环保官员缘何“睁着眼睛说瞎话”? 

来源: 新华网2010年12月03日  张森林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12/03/c_12841526.htm

    河北省宁晋县宁纺集团向厂后的明沟排放大量污水,连绵流淌近二十公里。村民称,数次向环保部门反映,总也得不到什么说法。当地环保部门称“从未接到任何举报,也从未看到过此现象”(2010年12月02日 新华网)

    河南太康龙源纸业污水横流,最终汇入淮河。村民反映污染严重,损害人们健康。一年多来,记者两次调查检测证实,该企业超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不容置疑,且日趋严重。然而,当地环保局官员一再坚称,龙源排污绝对达标(2010年12月02日 中国新闻网)

    面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水横流,两地环保官员一个表示“从未看到”,一个坚称“绝对达标”,真是个绝妙的讽刺。很明显,这些皆不过推脱之辞、蛮横之理。既然村民数次反映,环保部门就应该及时调查了解,有什么理由“不知情”?既然吴忠“跨省抓捕案”有多少真相亟待破解记者可以轻易取样,通过外地环境监测站测出污染,而且两次均表明严重超标,当地环保部门何故得出的结论总是“绝对达标”?这些环保官员一个个如同“瞎了眼睛”,个中原因究竟在哪?

    显而易见,某些官员之所以“看不到”、“测不出”,非不能而实不为也。河北宁纺集团年出口创汇达3000万美元,被列为河北省百强优势发展企业、重点出口企业,邢台市20家大型重点支持企业和宁晋县5大支柱企业;龙源纸业是河南乃至全国知名造纸企业之一,综合实力连续三年在河南排名第三,2008年在全国众多造纸企业中排名第28,当然也是太康县和周口市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就连当地村民也感慨“过去告状还有人来问问,现在龙源做大了,告状也没有人理了”。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某些官员满眼都是一个大大的“利”字,所以即便“看到了”会怎样,“测出来”又将怎样。

    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理应本着对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可某些官员却对企业排污和群众诉求熟视无睹,对环境保护和大众健康漠不关心,这其中既包含着“政绩观”错位之下的权力失范,也极可能隐藏着权钱交易等诸多不可告人的“猫腻”。正是因为他们基于种种利益考量,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才要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要么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些包庇、袒护违法企业,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官员,不仅让百姓伤心失望,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侵蚀了政府的公信与形象,必须一追到底,深挖严惩。

16、2010年绿家园乐水行十二月活动通知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0-11-29

http://www.greensos.cn/ljy/html/gnxw/view/88696.html

绿家园乐水行12月行程

本月主题:寻访南环水系

历经各朝代治理,北京形成了上至京西玉泉山、下至京东通州、串通环绕的河湖水系。京城的河湖水系既是都城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关系到古代皇城的命运,又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绿家园乐水行本月主题为寻访南环水系,通过对环城水系的徒步考察,寻访水系的过去,探索水系的未来。活动详情如下:

第一周:12月4

走河路线:西护城河(大观园-玉渊潭),约5公里

集合时间:上午8:30

集合地点:大观园南门

领队:周晨 15901163743 

绿家园联系人:王丽娜 15010367505

第二周:12月11

走河路线:南护城河(大观园-陶然亭公园),约5公里

集合时间:上午8:30

集合地点:大观园南门

领队:周晨 15901163743 

绿家园联系人:朱健 18911183887

第三周:12月18

走河路线:莲花河(大观园-西客站),约5公里

集合时间:上午8:30

集合地点:大观园南门

领队:周晨 15901163743 

绿家园联系人:王丽娜 15010367505

第四周:12月25

走河路线:凉水河(大观园-永定门长途汽车站),约5公里

集合时间:上午8:30

集合地点:大观园南门

领队:周晨 15901163743 

绿家园联系人:王小娜 13581646587

友情提示:

1.绿家园乐水行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门票、餐费、路费自理),也无需报名。

2.请各位参加者自觉践行环保理念,自带水杯水壶。

3.建议穿运动鞋和休闲装。

免责声明:

一切户外活动均有可能发生意外,绿家园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绿家园志愿者:http://greensos.cn/

乐水行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84300314

乐水行微博:  http://t.sina.com.cn/leshuixing

友情链接:    http://leshuixing.q.sohu.com/(长线组活动)

绿家园志愿者

北京市东城区炮局二条21号

Telephone: 010-84039930

Email:g84039930@126.co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