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1
十二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专题报道:
1、新浪环保: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2、搜狐绿色: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3、腾讯绿色: 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特别策划:
4、腾讯绿色: 《绿问》第19期之吴昌华:坎昆中国日,最大程度满足国际好奇心
http://news.qq.com/zt2010/talkWCH/index.htm
5、腾讯绿色: 《王石绿色访谈》之王石对话杨澜:绿色传播,商业氛围何在?
http://news.qq.com/zt2010/talkyl/index.htm
江河十年行2010系列报道:
6、江河十年行2010之五――澜沧江:一条正在变化中的大江一条
环境资讯:
7、赛迪网: 中国成美国电子垃圾最大目的地 带来疾病和污染
http://green.sohu.com/20101201/n278028725.shtml
8、21世纪经济报道: “重化工业化”渐近分水岭 高能耗产业达峰值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8403.html
地方信息:
9、中国环境报: 安徽:申报2.5亿美元贷款治理巢湖水环境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168360_1.shtml
10、中国环境报: 山西太原成立市民环保监督团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167750_1.shtml
环境曝光:
11、扬子晚报: 江苏百吨致癌化工废料被卖给浴室当燃料(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1526.html
食品安全:
12、中国广播网: 小学生调查发现鲜蘑9成遭污染 专家称100%可信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1975.html
信息公开:
13、新京报: “鲜蘑漂白”疑云被申请信息公开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1/content_176225.htm?div=-1
垃圾处理:
14、第一财经日报: 杭州:让垃圾不再污染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15584.html
深度报道:
15、瞭望东方周刊: 谁在太湖畔制造了垃圾山
http://news.sohu.com/20101129/n277984424.shtml
环境评论:
16、中国环境报: 尾矿库污染事件何以频发?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qt/201011/t20101130_689870.html
17、南方网: 不要光反对垃圾焚烧 更要有解决办法
http://www.oeeee.com/a/20101201/951944.html
18、观察与思考: 从千岛湖水环境的挑战和应对说起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1071291183055_1.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2-01
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由于核心僵局涉及各国根本利益,会议一时还无法立即取得突破。目前的国际谈判由于国家多、各自利益诉求不同,越来越容易进入囚徒困境,这次坎昆气候大会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度是很大的……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index.shtml
链接:
绿镜――难以忽视的真相:消逝中的绿色森林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729_14119.html
绿镜坎昆会议特别策划之二:消失的香泉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泉镇以丰沛甘美的地下水源著称。但是,八十年代包产到户后,用于灌溉土地的农业用水和日益增加的城市用水导致地下水过量开采,昔日香泉已不复存在。
数字:
683——六七十年代在地上随便刨个小坑儿都能有水涌上来,现在要打100多米深,运气好的时候才能见到水。而打这样一口深水井的费用是10万元左右,对人均年收入683元的香泉镇乡亲们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141——现在的香泉镇,几乎十年九旱,乡亲们吃水主要靠7月到9月降水集中的时节里用水窖积水。为此,县政府也开展了“141”工程来保障人民生活,即:每家实现100平方米积水场,4个水窖,1亩菜地或果地。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kkchgh2/index.shtml
2、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寄望坎昆
来源:搜狐绿色 2010-11-01
大会第一天,中国代表团未召开新闻发布会,美国、欧盟的代表团都在下午亮相。从哥本哈根开始成为焦点的中美交锋,在10月的天津会议上已愈趋激烈;美方抓住减排透明度问题纠缠,试图要求中国将所有国内减排行动都执行“三可”核查……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green.sohu.com/cop16/
3、联合国坎昆气候谈判大会特别专题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01
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11月29日是坎昆气候大会的第一天。大会开幕后,手握谈判大权、掌握全球未来的近200个国家的气候谈判官员,在陈述完诸如“希望坎昆会议取得成功”之类的外交辞令后,随即开始表达各自不同的主张。在这一过程中,各集团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极少,基本上是自说自话……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hitcancun/index.htm
相关内容:《视界》坎昆会议特刊 “走近2012” 系列:
No.4 中国!中国!:永定·永定河:http://news.qq.com/photon/tpyk/yongdinghe.htm
4、《绿问》第19期之吴昌华:坎昆中国日,最大程度满足国际好奇心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01
http://news.qq.com/zt2010/talkWCH/index.htm
嘉宾介绍:
吴昌华
气候组织(TCG)大中华区总裁。
精彩观点:
· 哥本哈根之后,国际社会已经疲倦了,公众也都烦了。这个过程太政治化,国际舆论、公众舆论都不喜欢这些东西。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其实气候变化并不只是一个污染物的问题。
· 坎昆的“中国日”活动,我们不是去给中国唱颂歌的,虽然我们中国在行动,但并不是一片阳光灿烂。
· 企业家在经济当中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如果他们不行动,国家谈什么都没有用。社会、国家和企业这大三角关系当中,真正推着车轮往前走的、要做事情的是企业。
5、《王石绿色访谈》之王石对话杨澜:绿色传播,商业氛围何在?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2-01
http://news.qq.com/zt2010/talkyl/index.htm
嘉宾介绍:
杨澜
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曾主持《正大综艺》、《杨澜访谈录》等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曾被评选为“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等。
嘉宾妙语:
杨澜说:中国的纪录片还是用鲍鱼的花费、卖白菜的价钱,我们现在不是没有优秀的纪录片制作人,不是没有认同纪录片的观众和赞助商,而是没有形成一个规模效应,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市场机制…
杨澜:两年前我们全家去了肯尼亚自然公园,早晨我们看到长颈鹿优雅地走过小树林,看到大象群在草原上嬉戏,看到野猪欢快地跑过,狮子懒懒地睡觉。孩子们坐在旅馆的阳台上,拿着蜡笔素描。那次孩子们拍了上千张照片,回来做成PPT,要给同学去讲大自然的循环。我的两个孩子都喜欢艺术和创意,作为母亲,我的心情也不再焦虑,而跟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talkyl/index.htm
6、江河十年行2010之五――澜沧江:一条正在变化中的大江
汪永晨文图
2010年11月28日,江河十年行2010走出怒江进入了澜沧江。
走近澜沧江
云中行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4°40′52″、北纬33°45′48″,全长4909千米,流出国后称湄公河(Mekong River),为缅甸、老挝的界河。
湄公河上的洞里萨湖
澜沧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流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江总是和山在一起
满江边的黄花不知是否自然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在百度上我找到有关澜沧江的辞条,看到了这一辞条中有这样一部分:河流利用。干支流梯级开发方案:根据普查或规划,在澜沧江干流拟建25座堤坝式电站,自上而下分别为:永赛(3.8万kW)、阿多(6万kW)、赛青(3.75万kW)、昂赛(5.5万kW)、阿通(5.26万kW)、达日阿卡(6.9万kW)、公都(13万kW)、达汉(14万kW)、娘拉(8.2万kW)、真达(140万kW)、古学(120万kW)、溜筒江(55万kW)、佳碧(43万kW)、乌弄龙(80万kW)、托巴(164万kW)、黄登(200万kW)、铁门坎(178万kW)、功果桥(90万kW)、小湾(420万kW)、漫湾(167万kW)、大朝山(135万kW)、糯扎渡(585万kW)、景洪(175万kW)、橄榄坝(15万kW)和勐松(60万kW),总装机容量2566.4万kW,年发电量1280.8亿kW•h,共利用天然落差2749m。
看到这些后,不知是不是会有人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这还是一条河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神交澜沧江”。文中写到:最早见到澜沧江是1991年在西双版纳,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孔雀河畔的坝子、芭蕉树下的傣楼和穿着筒裙走在江边的傣族姑娘。江边长大的她们,无论是笑颜,还是身材都很好看。那次,我还有生以来第一回住进了搭在树上的小木屋。从小木屋的窗户望出去,我看到了江那边缅甸的原始森林,看到了夜里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水边喝水的,家在森林里的母象和小象。我离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时候,西面的天边染着淡淡的红色。在凤尾竹和槟榔树掩映下的傣族竹楼格外宁静。吃饱了回到寨子里的水牛,劳作回家的人们,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田园风景画。住在森林和江边的各族人民,享受着和平,宁静和真正的自然风光。
好久没再去西双版纳了,去的朋友回来说,那里现在大量种植的橡胶,已经改变了原有的自然。自然变了,风情也变了。
今天的澜沧江被这样一段一段地切割着
这被称为是高山出平湖
江上挖沙
放河灯
我写的第二次走近澜沧江是“河灯留下了长长的剪影”。
从大理到丽江,澜沧江像是一条白涟穿山绕树,时儿静静地流着,时儿激动地跳着,唱着欢歌,哼着小曲,连同初去那里的游人,心情也随日月山川的变幻而变着。走进丽江古城,才真的知道了为什么人们常说:水,是丽江之魂。在那里“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各支流分为无数细流,入墙绕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古城的街道与水景密切结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我第一次去丽江,是那里刚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地人很得意地对我说:在这次申报中,水,确实帮了丽江的大忙。
丽江古城
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的千里纵谷,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曾见过蜀布和筇竹杖,是从川滇缅印古道上运出去的。途中的必经之路有澜沧江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渡—兰津渡。到了唐代,这里有了竹桥,元代换成了木桥。500年前,就改成铁索桥。明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过此,他所见到的就是:铁索桥东“临流设关,巩石为门,内倚东崖,建武侯祠及税局,桥之西,巩关亦如之,内倚西崖,建楼台并记创桥者”。(《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民国年间仍基本维持原状。临江扼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我站在霁虹桥时,时光已经进入21世纪。伫立桥头,澜沧江虽还有银花雪浪,但当年徐霞客笔下“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10个字描绘的那里的水流态势却有了变化。倒是从由18根粗大的铁链为骨骼的桥上走过的叮叮当当的马帮,让我遥想着往昔的时光。
水成了这样
2007年的澜沧江
可是今天我再看到的澜沧江,银花雪浪早就不知哪里去了。死气沉沉的水,光秃秃的山。
大树杜鹃,是我写的又一神交的澜沧江。澜沧江流经的地方有云南的保山,保山是云南的一个地级市,城市四周环绕着的是高黎贡山。2002年,我沿着澜沧江走进高黎贡山时听到了一个很新奇的真事:一位67岁,性格古怪固执的英国观鸟爱好者詹姆斯•古德哈特,三次到云南高黎贡山来找一种叫白尾梢虹雉的鸟。每来一次他的花费都在2500美金以上。古德哈特先生总算看到了他期盼已久的白尾梢虹雉。虽然这有两三秒钟,但这只鸟成了他观鸟记录中的第6001种。
大树杜鹃1907年被发现,到发表定名后,就作为一个模式标本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并一直被英国人引以为荣、为圣物。他们就像拥有一件“绝版孤本”一样地,让世界各地的植物学者羡慕不已。高黎贡山的知名度也因此远扬海外。
我国研究杜鹃花和山茶花的专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冯国楣先生和他的助手,1981年在腾冲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县境内大塘,终于重新找到了大树杜鹃。随着寻找在继续,新的记录也产生了。当年,古德哈特发现的那棵大树杜鹃,树的直径为87厘米。如今在高黎贡山还鲜花盛开的大树杜鹃,直径为305厘米,比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里的那个杜鹃树圆盘大了整整218厘米。
新发现的最大的大树杜鹃,树高是30米以上。根径是三米零五。然后分成五杈,每杈的直径都在一米多。每22朵到24朵小花组成一支花簇,整株大树上足足有几千簇之多,且颜色十分艳丽。每年二月开花时节,红花绿叶,十分壮观。
2004年2月21日爬了4个小时的大山,我们见到了第一棵大树杜鹃。它和我以往看到的高山杜鹃不同的是,它长在山崖边那么高的大树上。要看到它的花儿,一定要仰视。用我们的肉眼看,随着时光的推移,它们从鲜红一点点变浅,变粉。那一朵朵小花,正着看,像是带着花边的一件件筒裙,倒着看,像是一只只盛着红酒的酒杯。当太阳的光芒穿过树叶和树枝的间隙射入时,树上开着的和树下铺着的花瓣,把个森林装扮的简直就是一幅幅画面向你迎面扑来。
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本以为手中的专业相机能使自己成为拍到大树杜鹃全景的第一人,可是这树实在是太大了,能把一杈拍全就不错。这位记者只得指着像是个大问号似的一支大树杜鹃花说,这不是北斗七星吗?我顺着他的手看去,真的,天上亮晶晶的星星,换成了红红的杜鹃花。一朵朵镶在空中,亮中透红,红中透亮。
据科学家用仪器测定,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那棵大树杜鹃的年龄在630年以上,目前发现,大树杜鹃仅分布于高黎贡山方圆两、三平方公里处。直径超过100厘米的杜鹃树有12株;大树杜鹃总共不到300棵。
如果今天我再写澜沧江,我要写的是这条大江是怎么成了高山平湖的,而江两岸的民族风情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看不到了。
2010年11月28日傍晚,我们摸黑到了澜沧江大朝山水坝的移民所在地。我们是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那个移民村的。最后的山路,我们竟然是在爬被告知是山洪冲出的一条水沟后才到了他们住的地方。这些原来就住在江边的农民,现在却住在了山上。他们说,国家要修水电,要发展能源我们都支持,可我们是被搬到了一个没有水喝的地方。我们搬来之前告诉我们这里有水、电、路、医疗室、文化站、学校、有线电视、田地。条件十分优越,要求大家积极响应。
在移民村的采访
移民村的农民说:他们花钱建了水池子,可还是没有水。这钱是谁的钱,这么花?
搬迁是2000年的冬天,到目前为止,移民办不知浪费了多少我们移民的钱,就是没有解决我们饮水和灌溉的问题,十年里,经过我们多次反映,乡里花了很多钱给我们修了个水池子,可是几年过去了,这个水池子一点水也没有。生活在今天的人,没有水怎么生活,庄稼没水浇又怎么长呢?这难道说是他们在帮助农民解决贫困问题吗,分明是把我们的富裕生活变穷了,更穷了。
他是乡人大代表,他代表村民已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近十年的沟通,水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清华大学的教授在帮这个人大代表想办法
专家拍下村民们上诉的信
摸黑到了这个移民村,乡亲们给我们拿出了一份他们写的《关于云南临沧市云县大朝山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报告》报告中说:我们移民也想安居乐业,也想在和谐社会中做一个好公民,也想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奔小康,可是我们现在的状况,连想都不敢想,不上访解决不了,上访了也解决不了,最后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
报告人:橄榄箐 瓦瑶 红豆箐 回营坝 四个移民点全体移民。
我们发现这户农民的户口簿上有一个戳:居民
他们对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替他们反映反映
这个村的移民给我们拿来他们的户口本,上面写的是居民。我们不明白,他们不是农民吗?为什么有一个盖着居民戳的户口本。
我们离开这个村子时,村里人用摩托车把我们带下大山,大山上只有我们坐的摩托车在轰轰地响和树林中的鸟鸣。坐在摩托车后面的我们,知道带着我们的移民对我们抱着希望。十年了,他们从澜沧江边被搬到了大山上,这十年他们一直处在一种没有水喝,没有水浇田的日子中。可是我们能帮上他吗?当我接过他们给我们的《关于云南临沧市云县大朝山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报告》时,我在问自己,我能把这个报告给谁呢?
我会努力,我这样告诫着自己。
澜沧江水库移民说:修公路淹了我们的田还给补了点,修电站占我们的田什么也没给
澜沧江上的水库
明天,我们还要沿着澜沧江走,那里澜沧江可自然?
7、中国成美国电子垃圾最大目的地 带来疾病和污染
来源:赛迪网 2010年12月01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201/n278028725.shtml
【赛迪网讯】12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政府禁止将电子产品垃圾丢入垃圾场后,这些回收电子产品被运到国外,中国成为主要出口地。据估计,加州每年运往海外的电子废弃物总量约1亿6000万到2亿1000万磅。
《沙加缅度勤奋者报》(Sacramento Bee)的调查报告显示,5年前加州展开对电子废弃物污染的防治计划,禁止将电子废弃物丢进垃圾掩埋场,虽然改善了加州垃圾的污染量,但这些电子废弃物却将污染与疾病带到其它国家。
报导指出,这些电子产品的回收利润太低,加州多数处理废弃物的工厂都不愿自行拆解,收集的大部分低价电子废弃物流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则是主要输出地。大量分解与燃烧的电子废弃物对中国部分城市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吸入这些有毒气体的居民染病。
8、“重化工业化”渐近分水岭 高能耗产业达峰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8403.html
在近日召开的“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高耗能产业的产能将达到峰值。“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不断加速的“重化工业化”的发展格局有望扭转。
根据其研究,2010年钢铁行业将达到峰值6亿吨左右,到2020年将增长0.1吨左右,2030年将降至5.7亿吨左右,2050年将降至3.6亿吨左右。
“目前,水泥行业已经开始出现减速,2009年为16.5亿吨,今年可能为15亿吨,2020年和2030年的产能都不会超过16亿吨,而到了2050年将降至9亿吨左右。”杜祥琬说。
杜祥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比重不断提升,高耗能产业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增速惊人,而且产量过高。
2000年,中国的钢材产量为14121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为17%;而在此后8年中,中国的钢铁产量增长了近3倍,2008年达到55321万吨,占世界的比重达39.5%。
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水泥的产量为59700万吨,占世界的比重为34%;2008年,中国水泥的产量已达137458吨,增长了近2倍,占世界的比重达50.9%。
“现有的产能规模能可以支持25亿-3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面积、10万公里的公路、7000公里的高速公路、6000公里的铁路、1500公里的高速铁路、改建新建20个机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表示。
其认为,尽管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快速城镇化进城有关,但目前产业规模也将进入饱和期。
杜祥琬分析,如果高耗能行业规模还继续保持年均5%的增长速度,10年内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将需扩大一倍,还要再新建150万公里公路、10万公里高速公路、2万公里高铁、150个机场,这将大大超出合理需求。
如照这样的规模发展,到2030年,中国的公路、铁路建设将远远超过美国的水平。换言之,现在的产能规模已经足以满足未来基建设施的需求,支持高耗能产业再增长的基础已经不再存在。
这种产业发展格局亦表明,未来二十年建筑和交通等领域拥有巨大的节能潜力。“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结构节能空间巨大,结构节能将大有可为。如此看来,‘十二五’和‘十三五’延续20%的节能目标不会太难。”姜克隽表示。 (王尔德)
9、安徽:申报2.5亿美元贷款治理巢湖水环境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0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168360_1.shtml
安徽省巢湖市和合肥市共同环抱巢湖,为保护好巢湖生态环境,巢湖市今年预算安排环境保护经费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切实加大了对巢湖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同时,巢湖市还抢抓国家加大巢湖污染治理投入的机遇,主动加强与合肥的协调和配合,共同申报了2.5亿美元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亚行贷款项目。
据了解,此外,巢湖市为保障融入合肥经济圈、共治巢湖水战略的实施,今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滨湖宜居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合巢同城化。其中,安排专项规划经费2000万元,用于环巢湖区域概念性规划、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题规划编制工作;通过预算安排、土地出让金、对上争取、债券融资等渠道,累计投入15.4亿元,支持“路桥大会战”,重点打造面向合肥的快速交通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5平方公里滨湖起步区建设。
10、山西太原成立市民环保监督团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01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671291167750_1.shtml
由1200余名环保志愿者组成的山西省太原市市民环保义务监督团近日成立。从11月20日起至明年3月31日,这些环保志愿者将在全市6城区范围内,对采暖期内“冒黑烟”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予以监督。
太原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来,太原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一些制约全市环境改善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依然存在。工业污染、燃煤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成立市民环保义务监督团,是市民参与太原市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渠道,也必将成为推动太原环境保护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太原市民环保义务监督团由市老年骑协、市环境志愿者协会、太原市绿色学校的代表等组成。其成员将对市区范围内发现的锅炉冒黑烟、临街门面商铺使用明火、焚烧垃圾树叶、建筑施工扬尘等环境违法现象予以监督,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当地环境执法人员。执法人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对市民举报事件和突出环境问题及时予以查处和反馈。
此外,为了方便市民对有关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太原市环保局对外公布了6条环保举报热线。
11、江苏百吨致癌化工废料被卖给浴室当燃料(图)
来源:《扬子晚报》2010年1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1526.html
现场查获的504胶水的废弃下脚料。
有害废气物燃烧后飘落的在蔬菜上的黑色小球,黏手且难清除。 豫尔 万凌云 摄
上百吨化工废料卖给浴室当燃料
该废料从浙江非法转移到镇江,其燃烧时产生的二噁英会让人致癌
燃烧过程中排放出高致癌物质二噁英的504胶水废弃物,竟被当成浴室的燃料。经受害村民举报,11月29日镇江丹徒区环保分局查获常州金坛人许某,从浙江台州将100多吨工业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至镇江。昨天(30日)记者联系到丹徒区环保局下属的丹徒区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王曙,他告诉记者,昨天上午10时开始,他们已将剩余的近20吨遗留废弃物,拖至镇江新宇固废物处置中心做专业处理,当事人许某为此支付了3万元的处置费用。
504胶水下脚料成浴室燃料
11月29日下午,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管理区派出所内,丹徒区环保分局对许某非法转移案,进行了笔录。王曙告诉记者,上周五荣炳曲阳、洋湖等地村民举报,反映龙泉、塘北等浴室使用工业废弃物作燃料,产生难闻气味和黑色颗粒状烟尘到处飘落,严重影响生活。环保分局工作人员立即展开实地调查,发现群众反映情况属实。据反映,向镇江非法转移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是常州金坛人许某。
丹徒区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王曙透露,据许某交代,被查获的工业废弃物来自浙江台州一家化学有限公司,是生产504胶水的下脚料。从去年11月起,向镇江非法转移,至今约六七次,每次约20吨。他从厂家以120元/吨购来,以300元/吨卖给丹徒曲阳龙泉、洋湖塘北和丹阳延陵等地浴室作燃料。
“盐水鹅”作饵抓获当事人
在曲阳村龙泉浴室配合下,丹徒区环保分局决定“引蛇出洞”,会同警方将许某抓获。龙泉浴室业主陈志强说,经环保人员说服教育,他的妻子29日给许某打电话,称“燃料”快烧光了,另外家里有刚做好的盐水鹅(陈志强还经营曲阳熟菜店),要送一只给他,让他快来。中午时分,许某一人开车赶来。陈志强稳住许某,并悄悄给环保部门打了电话。约15分钟后,环保人员和警方警察赶到,将许某控制。
陈志强说,他原来使用废弃建筑木材、煤炭烧水。10月份的时候,许某找上门说,他有工业废弃物可烧水,没有危害,附近的多家浴室都用他的工业废弃物作燃料,只要300元/吨。而他平时烧木材要380元/吨、烧煤炭要800元/吨。因工业废弃物便宜,所以就进了不到20吨,才刚烧了三天,环保部门就找上门来了。
废弃物燃烧害了一方村民
陈志强的燃料堆场内堆有煤炭、废弃建筑木材及504胶水下脚料。记者看到,504胶水下脚料用蛇皮袋盛装,有的蛇皮袋已破损,黑褐色的下脚料裸露在外。龙泉浴室将504胶水下脚料作燃料,给周边村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
村民臧小艾约半亩菜地在龙泉浴室旁边,她带着记者看落在青菜、芹菜叶子上的黑色颗粒状烟尘说,这里种植了青菜、芹菜、萝卜等五六种蔬菜,除了萝卜,其他蔬菜都不敢吃,只好洗净后给猪吃。现在他们守着这块菜地,一家五六口人要买菜吃。村民丁来娣开了一家超市,丁来娣告诉记者,只要浴室一烧工业废弃物,不到一天工夫,她家超市货架就落满了黑色颗粒状烟尘。家里衣服也不敢晒,黑灰落上去就洗不掉。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两户外,周边村民也受害不浅。
12、小学生调查发现鲜蘑9成遭污染 专家称100%可信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12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361975.html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专家说,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但是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对于张皓同学调查的可信度,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该调查可信度100%。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中国之声记者费磊刚刚独家采访了张皓同学的家长,详细情况我们马上连线费磊。
主播:现在你和张皓同学的家长在一起吗?
记者:是的。
主播:从同学家长那里你都了解到调查过程是怎样的?
记者:整个的过程我们之前也是和张皓的指导老师和张皓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一开始张皓的妈妈就说,因为张皓现在上六年级,还要面临小升初,这个事情出来以后,很多媒体都找上门来,使得张皓也感到略微有些紧张,他妈妈不想让孩子受到过多影响,但是经过一番做工作,刚才我们跟张皓的妈妈以及他的西城区科技馆的指导老师刘建华老师一起,刚才坐在了一起,张皓的妈妈介绍了整个张皓调查蘑菇的过程,张皓妈妈说张皓非常喜欢吃蘑菇,家里有时候做火锅就会买一些蘑菇来吃,但是他的妈妈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相关的蘑菇增白剂的报道,他妈妈就在吃火锅的时候告诉张皓,蘑菇最好是少吃,可能会有增白剂,网上报道都说了,张皓就非常好奇,增白剂是什么东西,蘑菇为什么要有增白剂?
在上课的过程中,他就跟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科技馆刘老师刚才也介绍说,接到孩子疑问以后,老师就给他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荧光增白剂是干什么使的,怎么样才能检测出荧光增白剂,一开始因为张皓的妈妈是做财务工作的,她有一个紫外线的验钞机,这样张皓在家里想拿这个验钞机想照一下蘑菇,但是他发现拿验钞机照蘑菇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他不死心还要接着调查,他的妈妈也非常支持他,在买菜的过程中就曾经去过数个超市,买了很多蘑菇回来检测。
正好张皓家里头有一个朋友是在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有一台专门检测生物物质成份的仪器叫紫外成像系统,这个紫外成像系统本身正好是365纳米的光伏紫外线,正好是四川省关于荧光增白剂检测标准的光谱的检测的仪器,刘老师就给张皓找到了四川省地方标准荧光剂检测的检测方法的标准的手册,张皓就完全按照四川省地方标准荧光剂增白检测手册把蘑菇买来,然后进行了采样和清洗,然后到了农大微生物研究所利用紫外线成像系统的试验。
我非常佩服张皓的是,他的妈妈把张皓整个检测报告,几本印的非常完整打印出来,其中有购买的过程、采样的过程、清洗的过程以及在紫外成像系统的检测的过程,最后的检测报告都会图片的形式,甚至非常清晰的彩色图片把它照了下来,每一步都写的非常严格,按照多少克,多长时间的照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买的这些16个样品中,一共有近90%,9成都有荧光剂的成份。
但是刚才张皓妈妈也在说,《北京晚报》的记者的报道里头有一点她不能认同,就是说达到9成的蘑菇是由于浸泡了荧光剂,在小张皓论文的结论当中他是这样说的,他说九成的蘑菇含有荧光剂的成份,但是其中也不排除在运输和包装过程当中遭受到污染的成份,这一点是刚才张皓妈妈非常强调的,这一点从报道来说结论并不正确。
13、“鲜蘑漂白”疑云被申请信息公开
来源:新京报 2010-12-01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1/content_176225.htm?div=-1
中国政法大学一机构向北京市工商局提出申请,称工商应公开信息
■ “小学生做调查:九成鲜蘑被漂白”追踪
本报讯 昨日,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就“鲜蘑被漂白事件”,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表示,昨日下午已经将申请快递到市工商局办公室,“希望市工商局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给予回复。”
鲜蘑是否漂白属应当告知社会的重要政府信息
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显示:近日该中心从新京报获悉,西城区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在农大农学院高卫芳博士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常规实验:在暗室中通过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结果发现如今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长期吃这样的蘑菇将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而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则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申请人认为,鲜蘑菇是否被漂白,涉及北京市两千万人的食品安全,属于应当告知社会的重要政府信息。北京市工商局应依法公开相应政府信息,解除社会对于该食品安全的忧虑。
“市工商局的行动和态度极不负责任”
何兵表示,他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以及第十条的相关规定,特此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请以下信息公开:北京市工商局近期是否对市场上销售的鲜蘑菇进行过相应的检查和检验?如有检查和检验,申请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和本中心公开等。
何兵表示,如果北京市工商局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予以回复,该中心将向法院起诉北京市工商局。何兵认为,食物是市民最为关心的事情,这在百姓看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但北京市工商局在得知此事后,即没主动找该学生进行核实调查,也没有在市场上封存样品进行调查,“这种行动和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据何兵介绍,该中心此前也对几家部委单位发过“信息公开”函,但对北京市政府部门,这还是第一次,“现在很多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我们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推动政府部门做个‘透明政府’。”
■ 对话
“我只是把实验结果如实反馈出来”
做调查学生张皓称系根据四川地方标准《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进行实验
新京报: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做这个调查的?
张皓:是受妈妈的启发。有一天在餐馆吃饭,妈妈说不让我吃蘑菇,说是在网上看到“成都食用菌添加荧光增白剂被销毁”,我就产生了想调查的想法。
新京报:做这个调查用了多长时间?
张皓:我从今年2月份开始进行,大概用了半年时间。先是查资料,然后与辅导老师确定研究方向。
新京报:这个调查的实验是你自己动手做的吗?
张皓: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博士指导我如何使用相关专业仪器,我自己动手操作的。
新京报:实验大概花费了多少资金?
张皓:一共下来400多元,其中200多元去超市、市场买了做实验的各种菌类,另外100多元买了1公斤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在北京买不到,还是我爸爸去南京出差时帮我买的。
新京报:你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张皓:一是为了验证妈妈说的话对不对,看看蘑菇里是否真的有荧光增白剂,二是想提醒市民对这件事有个警惕性。
新京报:工商觉得你就是一个小学生,认为你的实验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张皓: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什么科研机构,这只是我作为学生的一个科学探索。我做这个调查参照了四川省公布的地方标准DB51/T907-2009《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是按照规定步骤一步步完成的,我只是把实验结果如实反馈出来。
■ 影响
“过去每天吃现在不敢买”
家住西城区官园市场附近的李老太看到本报关于“鲜蘑被漂白”的报道后,表示不敢再买蘑菇了,平时她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菜市场和批发市场后了解到,部分菜市场的鲜蘑销售受到了影响,批发市场尚无明显反应。
“怎么分辨我也不会啊!”李老太称,看完报道后她决定暂停吃蘑菇,她还跟相熟的街坊邻居们“通报”了这个消息,多数人也都表示暂时不买蘑菇了。
“平时一上午就能卖完的蘑菇,昨天到了下午还有。”西城区福绥源菜市场一名商户承认,因为报纸报道后,鲜蘑的销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不过他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荧光增白剂,也并不太相信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成果。
昨日下午,新发地批发市场多名经销食用菌类的商户表示,不知道有荧光增白剂。其中一名商户称,他们的货一般走食堂或饭店,昨日的销售情况尚未受到影响。
14、杭州:让垃圾不再污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12-01宋冰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15584.html
在这样的路线图中,垃圾的运行也许可以与过去的恶臭、污染等标签告别。
一个城市的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这个城市生活的碎片。在杭州,这些代表城市故事碎片的垃圾,看上去正在被规划出一个清晰的生命路线图:
“从某个家庭的厨房中,根据自己的属性,到达所在小区的某个分类垃圾箱中,清晨坐上垃圾直运车,被处理压缩后,或走向焚烧厂,或去往填埋区。去往填埋区的,可以产生沼气发电继续回馈家庭。若干年后,甚至还会成为公园的一部分,上面栽上一棵樱桃树。”
在这样的路线图中,垃圾的运行也许可以与过去的恶臭、污染等标签告别。
垃圾场上建公园
天子岭将举行一个集体婚礼!
这个消息着实令人吃惊。因为说起天子岭,杭州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而在垃圾场上举办婚礼,确实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但是当你真正走到天子岭之上,又觉得一切都很好理解了。因为这个曾经的垃圾填埋区,现在已成为一个鸟语花香、满目皆绿的大公园。漫步在香樟、桂花、樱桃等各色品种的树木花草中,很难让人相信脚底下1.5米处埋着的,正是过去20年中运来的成千上万的垃圾。
据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负责人介绍,这个公园8万平方米,公园土地下面是天子岭第一填埋场900万吨垃圾,全部是杭州1991年至2007年间进行填埋的。在封场两年内,经过沉降,填埋的垃圾散发有害气体的高峰期已过,堆体已基本稳定,不会再出现较大的滑坡、下沉。
这些填埋后的垃圾经过压实后,依次铺上30厘米厚的碎石排气层,膨润土垫、防渗膜、复合土工排水网、厚60厘米的土层、厚60厘米的营养土及植被层。这样,不仅垃圾的臭气可以被隔绝,还能有效地防渗。使得走在垃圾之上的游客们完全感觉不到正身处一个曾经臭气熏天的地方。
而且,天子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再造了一个公园。仔细看,还能发现公园里各处还分散着一些探出地面的黑色管子。这就是垃圾的另一用途:沼气发电。据介绍,因为垃圾一直在不断产生沼气,所以经收集以后可以用作发电。天子岭的沼气收集量每天可供8000多户普通家庭使用。
“天子岭公园已经成为很多市民休闲健身的一个热门去处了。”该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际上,继去年天子岭首次成功举办“天子岭开放日”后,今年天子岭一直在接受学校、社区等单位参观,已经成为一个向人们昭示低碳所能带来的良好改善的极好样本。
清洁直运模式
和垃圾场上的公园同年拉开大幕的,还有杭州的垃圾清洁直运模式。这一模式所带来的环保改善,从天子岭扩展到了离其15公里远的杭州城区,目前还在向整个杭州市拓展。
垃圾直运,本质就是改造或者取消通常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设立在各种人口密集的居民住宅区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将从居民住宅区收集的垃圾直接运往垃圾填埋场,途中不再中转,以消除二次污染,保证居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居住环境。
刚成立不久的杭州环境集团,前身为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正是为了推进清洁直运工作,在今年以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和杭州市固废直运公司为主体组建成立了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垃圾前端收集和运输、生态填埋、焚烧处置、沼气发电等。尤其是在杭州整个城市直面垃圾的决心带动之下,致力于建设垃圾处理全产业链。
据环境集团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清洁直运模式的建立,不仅有杭州建立低碳城市的目标推动,也是因为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后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越来越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
据悉,2009年杭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234.66万吨,2010上半年1到6月市区生活垃圾也达到了122.2万吨,日清运量达到约6700吨。
以前,主城区 95%的生活垃圾要通过69座垃圾中转站实现转运。但由于垃圾中转站多建在居民住宅小区周围,所以垃圾中转过程中存在的噪音大、污水多、臭气重等问题使垃圾的集中和转运成了一个困扰居民的大难题。
这种背景下,清洁直运就成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模式。据环境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虽然杭州市垃圾总量仍在增长,但一年中不仅没有新增一个垃圾中转站,却改造和取消了七个中转站的中转功能。
中转站的提升改造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关闭中转站,让垃圾桶与直运压缩车可以实现对接;二是不关闭中转站,使用全新的直运压缩车装运垃圾,让原来的噪音、污水和臭气都明显降低,保证周边居民有一个干净的环境。
本报记者在一个居民小区亲眼看到了清洁直运压缩车的运作情况,直运压缩车在工作时,只要将分类垃圾桶中的垃圾装入压缩车,便能在车中完成基本的分类、压缩等过程,全程都不再暴露于空气中。而且垃圾在从垃圾箱中装入车内时,各种防护垫等措施,都能避免垃圾在装车过程中掉落到小区地面等问题,真正做到了垃圾不落地。
据介绍,目前直运公司已经设置清洁直运收集点1439个,开辟直运线路132条,日均直运量2100吨,每日服务杭州市民达300万人次以上,杭州主城区清洁直运覆盖率达88%。全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桶车直运比例也已经由试点前的不足5%上升至30.64%。
而主城区覆盖后,清洁直运模式还将向城郊结合部全面推进,以继续拓展“绿色”版图。
垃圾分类试点推行
虽然目前在终端和过程的垃圾处理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垃圾处理的关键,还是要从源头开始就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处置,如垃圾分类。
通过垃圾分类,将含水量高的厨房垃圾分离出来,就能有效提高其他垃圾的焚烧程度,而一些可回收垃圾也可以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这就是“能烧的烧,能用的用,能埋的埋”,即使只是经过这样大略的一个分类,就可以大大减少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总量,让面积有限的填埋场得以增加其使用年限。
而有害垃圾分类出来,更是能够减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减少了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对水、土壤、大气的二次污染。
据报道,目前杭州第一批共20804个分类垃圾桶已陆续向社区发放。这些量身定做的分类垃圾桶有两种规格,大的容量有240升,分别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小的容量有120升,分别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而且,这些分类垃圾桶的材质非常坚固,抗氧化性、抗毁损性都超过了国家标准,使用寿命至少可达到2年以上。并且,每个垃圾桶上都有“身份证号”——一串由城区代码和数字组成的编号,实行“档案”管理。
本报记者在杭州市一个已经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里看到,不少市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扔进垃圾桶。不少小区里还有一些社区志愿者,在居民对如何分类产生疑惑时,会主动向居民介绍分类方法。
但是,作为几乎是重新学起的生活习惯,要让所有居民们都在日常生活中彻底进行完全正确的垃圾分类也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还需要社区的宣传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15、谁在太湖畔制造了垃圾山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11月29日 刘伊曼
http://news.sohu.com/20101129/n277984424.shtml
益多和景华从各污水处理厂领到180元/吨的处理费后,只用其中的50元就将污泥“打发”出去,做了一个中转站就盈利约130元/吨。2000吨大概能赚20多万元
在苏锡高速路的新安出口处,向南望,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向北望,就能看见荒地间一片连着一片的小土堆。那就是举报者所说的“神秘的垃圾场”。 从已经用石堆封堵掉的小路口进入这片“垃圾场”,四处可见推土机和卡车驶过的痕迹。放眼望去,杂芜丛生,垃圾遍野。
本刊接到投诉,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近千亩良田变成垃圾场。投诉者称,该区域距离太湖湖岸仅2千米左右,成千上万吨各类垃圾对空气、土壤及地下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也直接威胁无锡新区的饮用水源地。
良田缘何变身垃圾山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李东村的村民李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几年前,太湖东北面沿湖几公里内基本都是农田和宅基地。后来因规划建设太湖科技园,村子被拆迁。312国道与环湖高速路之间的农田基本都荒废。两三年前,新安小区安置房始建之际,陆续有卡车将垃圾倾倒于此。
李某说:“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每天无数辆卡车从此经过,进入这片荒地倾倒垃圾。根据他的目测,高峰期每分钟可过一辆。黑臭的泥浆淌进附近的菜地里,蔬菜很快都死掉了,干枯以后,变成白白的一片。”
村民翁某告诉本刊记者,建这个“垃圾场”是村里同意的,只让“自己人”进来,外人不让来倒。
在“垃圾场”的几个入口处,是蓝色板房搭建起来的临时“哨卡”,村里雇了几个人轮流值班,偷偷来倒的,被抓住之后就罚款。大约在两个月以前,这片垃圾场不知道被谁给封起来了,路口堵上了石头。
11月22日,当本刊记者来到无锡市环保局询问具体情况时,污控处处长虞其军惊讶地表示对此事闻所未闻。他立即拨通无锡市新区环保局和监察大队等部门的电话,这些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均表示不知情,根据本刊记者的提示,他们立即派遣了两队人马,去寻找这片“垃圾山”。
“照理说不会这样,因为无锡市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厂,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疏通河道清出来的淤泥也有专门的堆场,水利部门在负责。”虞其军对本刊记者说。
“无害的建筑垃圾暂存地”
几个小时以后,新区环保局的人马找到了这片“垃圾场”,经鉴定,分为两块,一块大约150亩左右,是锡东水厂即将兴建二期厂房的预备用地,堆放了一些建筑垃圾和自来水过滤后的太湖里的尾泥;相邻的另一块即是李东村旧址这一片,面积大约600亩左右。堆放的主要是建筑垃圾。
无锡市新区规划建设环保局书记刘兆祥于11月23日告诉本刊记者,他去现场看过之后,认为这些砖头、墙面之类的建筑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
无锡市新区太湖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助理、新安街道办主任曹文彬告诉《望东方周刊》,2006年开始,无锡确立了开发太湖科技园战略,一方面统一规划产业升级,一方面解决治理污染的问题。这些已经拆迁的农田宅基地已经改了规划成为了预备用地,只是暂时还没建设起来。整个新安,现在正是处在如火如荼的改造升级阶段。
“一开始是自发的,”曹文彬说,“在拆迁和新建安置房的过程中就有人把拆下来的东西堆放在那里。后来,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就让人们把建筑垃圾暂时统一堆在那个地方。明年之内肯定会统一清理掉。”
曹文彬承认,“堆在那里的确不是很好看”,也发现了存在不少“浑水摸鱼”的卡车进去倒垃圾,城管经常会抓,抓到至少罚款8000元,但还是比较难于监管。由于“管理上的困难”,今年新安街道就把这个“临时堆放地”的几个路口都封了。
不过,曹文彬告诉本刊记者,这个场地是不收费的,完全是“便民”,只对新安的群众开放,不会允许外地的车和其他工地、工厂的车进去。建筑公司工地的垃圾也不会倒在这里,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填埋场。
因为只是临时存放一下,所以也没有通知环保局,没有办理环评等一系列手续。
曹文彬和刘兆祥都对本刊记者说:“绝对不可能有工业污废和市政污泥在这里乱倒。”
神秘的污泥
举报者告诉本刊记者,从垃圾堆场中污泥凝结干化的情况看来,这些污泥含有絮凝剂成分。而絮凝剂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会用到的原料,据此,他推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能也是倾倒于此。
无锡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虞其军看过一些污泥堆的照片后,也指出其中一些白色和青色物状像是工业污泥。
虞其军告诉《望东方周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中的成分异常复杂,因其污染严重,必须要严格处理。但据虞其军透露,作为一个全国普遍性的难题,往往污水处理厂上马迅速,但官网建设却滞后,焚烧厂也很难跟进。“无锡市到今年年底依赖惠联热电厂的扩建,就能将污水厂污泥焚烧掉。”
“之前大部分(污泥)是再利用,矛盾还是比较突出,我们就会担心存在一些污染问题,这么多厂怎么监管得了。到今年年底,这个矛盾就解决了。”
虞其军告诉本刊记者,在2007年左右的时候,有一家垃圾热电厂---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科研性的废水厂污泥处理试验项目。但因为技术条件限制,最终没能上马。
“没有上马”的项目
然而,这个并未“上马”的焚烧污泥热电厂(乙方),早已于2007年1月25日与无锡市排水总公司(甲方)签订三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意向性协议。
2008年9月24日,排水总公司旗下的无锡市锡山区污水处理厂(甲方),又同无锡景华特种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乙方)及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丙方)签订日处理约50吨的《污泥处置协议》,乙方负责将水分为80%的污泥干燥到水分为25%~30%的干污泥,丙方将干燥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发电。
根据该协议,污泥处置费用为180元/吨。益多原来是一家民营企业,后被国企收购,景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益多电厂内租用了六七亩的地建了污水池和办公室,主营污泥干化焚烧生意。
那么实际上并不具备焚烧技术的这两家厂商,又是如何处理到手的污泥指标的呢?曾经在景华公司做技术工人的杨桃(化名)为本刊记者解开了这个谜团。
他说:“调试的时候,还是烧了一些,但是机器后来基本就没开过,污水处理厂前脚运 杨桃告诉本刊记者,就他所知道的情况,仅在2009年的6月至7月间,污水处理厂就一共送来了近2000吨污泥,运来的时候,都是规范的车装的,平均每天约40吨左右。然后,一个姓唐的和一个姓汪的四川人,是专门做这个“倒垃圾”生意的,就用水泵把污泥抽到他们的卡车上,一路“像洒水车一样”滴着出去⋯⋯
每运一车,景华公司付给唐某400元钱。一车的污泥大约为8吨左右。平均每吨污泥的处理成本约50元。也就是说,益多和景华从各污水处理厂领到180元/吨的处理费后,只用其中的50元就将污泥“打发”出去,做了一个中转站就盈利约130元/吨。2000吨大概能赚20多万元。
“黑色”生态链
杨桃告诉本刊记者,益多电厂因为不符合新园区的规划,即将关掉,而景华的老板陆某在听到“风声”之后,也没再做污泥生意,现在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四川人唐某,是专门跑这个“条线”上的人。杨桃说:“这是靠‘关系’经营的行业,这些人招揽卡车司机挂靠给他们,每拉一车污泥,从400元里面提取50元‘保护费’。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能在什么地方和时间倒,也只有他们,在卡车被扣之后能疏通关系把车取得出来。”
而承包拉车的司机,有的时候偷懒,会在路上就倒掉了。也有单位会查,会抓,但是撼动不了这条地下产业链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污水处理厂下游配套产业不能满足需要的固有矛盾,以及利益的驱使,不少人都在做着这个“层层分包”的生意。益多和景华只是曾涉猎过此领域的一家。从地方相关部门、污水处理厂、运输队工头到卡车司机⋯⋯早就形成了一条隐形的生态链。而就在不久前,无锡的另外一家污水处理厂也因为违规“分包”处理污泥而引发城际矛盾。
“这条隐形的产业链在监管盲区里破坏着我们的城市和母亲湖,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该业内人士说。■
16、尾矿库污染事件何以频发?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2-01李莹
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qt/201011/t20101130_689870.html
今年1~10月,环境保护部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5起
企业管理粗放,未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害严重。今年l~10月,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参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45起。2006年以来,仅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就达43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因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多次威胁饮用水环境安全。
□企业管理粗放
■环境隐患重重
我国尾矿库数量众多,且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重重。今年8月,甘肃省暴发特大洪水灾害,境内多座铅锌矿尾矿坝受洪水冲击出现险情;陇南市有10个尾矿库因灾受损,部分尾矿渣发生外泄,其中除两个病库外,有4个正常库和4个已停用闭库多年的尾矿库,外泄尾矿量约7万多立方米,严重威胁环境安全。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7%的尾矿库是危库、险库和病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当前自然灾害频发,一些尾矿库的设计防洪能力无法抵御极端天气的侵害,不仅危库、险库、病库容易出问题,甚至一些正常库和已闭库多年的尾矿库也相继发生泄漏、垮坝等事故,进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据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尾矿库之所以隐患重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尾矿库企业管理粗放。大多数尾矿库地处偏远,未经正规设计或未按设计规范标准建设,未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审批,安全、环保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认真落实环境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环境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日常监管未落实。
□认识尚未到位
■管理仍不健全
为什么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但管理依然频频出现漏洞?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尾矿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突出表现为“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认为尾矿库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事情,与环保部门关系不大,环保部门不应过多参与,以免“引火烧身”。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尾矿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实践也表明,在尾矿库管理中,环保部门不可能置身其外。如果不抓实抓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尾矿库垮坝、泄漏等事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将十分被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尾矿库环境管理法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尾矿库环境管理的依据仅有《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随着形势的变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需要。环保部门“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不够明确,也不够规范。
此外,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也是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重心多放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上,对事前预防重视不够。各地尚未彻底摸清尾矿库底数和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尚未完全掌握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尚未实现环境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严重缺乏。
今年甘肃特大洪水灾害中,经排查发现陇南市有106座尾矿库,而环保部门登记在册的仅有66座。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风险防范设施投入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薄弱。
□坚持预防为主
■实现部门联动
今年,环境保护部将河北省作为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试点地区,在试点中,河北省的主要经验就是推动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各部门单打独斗向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合监管转变,由“重处置、轻预防”向建立全防全控监管体系转变,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宣教等多种手段转变。河北省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值得各地推广和借鉴。
前不久,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铝厂废水池发生泄漏,大约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涌向附近3个村镇和河流,导致7人死亡、150多人受伤,部分废水流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匈牙利铝厂废水泄漏事件再一次为环境安全敲响了警钟,对于事故预防措施的疏漏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因此,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过程中,尤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防范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
17、不要光反对垃圾焚烧 更要有解决办法
来源:南方网2010/12/01许晓蕾 裘萍
http://www.oeeee.com/a/20101201/951944.html
番禺居民曾经强烈反对垃圾焚烧。
南方网讯 记者 许晓蕾 裘萍 从刚开始单纯反对垃圾焚烧到提出要给政府一个完整的垃圾处理方案,民间的声音与专家智慧昨日碰出火花。
昨日,广东省人文学会和中山大学政府研究中心组织了垃圾焚烧与垃圾处理民间研讨会,反焚烧派专家赵章元、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与环保企业负责人、番禺华南版小区业主巴索、樱桃白、姚姨等探讨垃圾处理应走向何方。
赵章元继续反焚烧反垃圾填埋
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与近海环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赵章元谈了中国垃圾治理政策的演变与教训。他表示,大量的事实证明,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都会造成污染,垃圾处理必须走资源化道路。以前,垃圾填埋场污染渗漏,危害健康,而且占地面积过大。现在,又转入焚烧阶段。虽然现在焚烧企业大力宣传污染可防可控,但政府还是要慎重对待。事实上,每一个地方上焚烧炉,都会有民众反对。两年来,30多个城市发生了群众反对政府焚烧垃圾的事情。
赵章元说,广州市讨论垃圾处理半年,广泛征求民意。但是上次广州市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得出“广州最适合以焚烧为主”。据说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广州市人口太密集。我对这个结论很怀疑。
有住户提出集资求可行方案
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则表示,要改变政府焚烧的行为,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最重要。从实际上看,只反对是不够的,还要有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必须不断开讨论会,寻求怎么做的原因。
郭巍青认为,政府、公众、企业、技术界之间要形成很好的关系。反对番禺焚烧垃圾事件已经一年了。民间力量应该怎么做,现在已经走入一个瓶颈。比如台湾能很好地进行垃圾分类,与台湾人的素质密不可分。他们的分类从企业源头、生产环节做起。譬如他们的袋泡茶连钉子也取走了,因为不利于垃圾分类。
为此,公民社会要如何形成自己力量,企业要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民间与政府之间制度化的沟通,都应是今后努力方向。
会上,番禺华南版业主均表示希望垃圾能得到综合利用,走资源化道路。星河湾业主李先生提出,垃圾围城迫在眉睫,垃圾解决需要一条技术路线,我们民间可考虑集资点钱,请一些专家从法规到技术路线,给政府提供可行和可操作的方案。
18、从千岛湖水环境的挑战和应对说起
来源:《观察与思考》 2010-12-01刘 亭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2/1071291183055_1.shtml
千岛湖系当年建设新安江水库蓄水而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人工湖,总库容17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虽然其中98%在浙江省淳安县境内,但入湖水量的 60%,却是来自上游的安徽省(主要是黄山市)。
在浙皖两省的共同努力下,千岛湖水质总体良好,属于全国至今为数不多的尚未被严重污染的淡水湖之一。但是,近年来该湖的湖体水质正在迅速由贫营养化进入中营养水平并不断向富营养化转变。2008年,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浓度较之2001年,分别上升了近一半和一倍半,叶绿素a浓度上升了5倍,高锰酸盐指数上升了近两成,而透明度则下降了38.5%,这为蓝藻暴发提供了物质条件,今春约有一半的湖面出现了蓝藻异常增殖现象,形势十分严峻。
成因多多,但现在看来主要还是因为入境水质的持续恶化。对此,刘鸿亮等5位院士在对国家的上书言事中已有分析:2008年,入境断面街口的水质已转变为5类,沿江分布多家化工、农药企业,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倾倒,以至如今湖面垃圾的打捞费用,已达2000年的6倍之多!
这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忧虑。全国人大、政协和各方有识之士,纷纷吁请将千岛湖列为国家战略水资源加以重点对待,千方百计要保住这一湖得天独厚的好水。但由于流域覆盖两省,利益多有落差,有效机制至今未见设立,湖体水质恶化趋势依然故我,前景深可忧虑。
如何应对这种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挑战?笔者以为,应遵循四句话的十二字方针。
首先是“正理念”。一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发展为主线,再也不能惟GDP马首是瞻,重蹈当年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弘扬《环境保护法》、《水法》等法律精神,将依法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作为辖区内各级政府、相关主体责无旁贷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绝不能将国家所有的水资源和水权,进行“地区分割所有的价值化和货币化”。三是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取向,国家财政理应对生态屏障地区给予必要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但这必须以屏障地区履行应尽的环保义务为前提,而不能是权利和义务相脱节、相割裂,甚至是只要权利,不尽义务。
其次是“明基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是要明确统一的省际交界断面水质的标准,上游是河流III级,下游却是湖泊II级。这种上下倒挂、本末倒置的标准,又如何保得住下游湖体的水质?二是在国家编制的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乃至更为宏观一些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千岛湖所在的新安江流域进行详细的功能定位,同时需根据形势的发展,对千岛湖本身的主体功能,由蓄水发电适时调整为防洪供水,以便各方的治理和保护有所遵循。三是对于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的标准,也得相应明确。既不能漫天要价,也不是就地还钱。该给谁,不该给谁;给多还是给少;达标给还是不达标也给,都得要有个说法。
再次是“立规制”。一是编制执行千岛湖全流域的国家级水环境保护区规划,切实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让千岛湖修养生息。二是尽快建立制度化的浙、皖两省联合治污协调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跨省交界断面考核目标,以考核促治理。三是加快健全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跨省的上下游生态补偿,理应由其上一级即国家财政来承担。这个道理,就像已在浙江省建立起来的跨市的上下游生态补偿一样,就是由其上一级即省财政来承担的。
最后是“强执行”。“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办法管用不管用,就看水质好转不好转。一是明确年度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签订责任状,志在必得,务期必成。二是将生态补偿与治理实绩及达标状况相挂钩,一分钱,一分货。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单靠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拉自唱,自我循环,有约束也往往是软的。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要让治理工作公开化,接受人大、政协、舆论和公众的全方位监督。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治理,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协调机制不行,没有一个基于生态效益的动力、约束、倒逼和推进机制也不行。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才是根治环境污染顽疾的人间正道。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