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一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一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1-15

 

十一月十五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水电开发:

1、新华网:     西藏开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雅鲁藏布江被截流

http://news.163.com/10/1114/22/6LG1VUFO00014AEE.html

 

特别策划:

2、人民网:    “引渤入疆”,天方夜潭?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0699.html

3、腾讯绿色:   《王石绿色访谈》之王石对话廖晓义:桃花源里可耕田

http://news.qq.com/zt2010/talklxy/index.htm

 

环境资讯:

4、第一财经网站:  环保部: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5/001434.htm

5、第一财经网站:  生态足迹报告称环境问题正制约经济发展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5/001424.htm

 

地方信息:

6、新京报:     辽宁内蒙古称“引渤入疆已立项”消息不实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11/15/3112274_0.shtml

 

重大水事:

7、中国新闻网:   鄱阳湖、赣江水位剧降 江西近20天未雨旱象抬头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1-14/2654487.shtml

 

环保人物:

8、第一财经日报:  廖晓义:放弃美国绿卡 她的理由是在中国搞环保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9769.html

 

节能减排:

9、中国青年报:   “十一五”环保提前交合格答卷 减排没有退路

http://news.qq.com/a/20101115/001253.htm

 

深度报道:

10、新世纪周刊:   环保腐败引出环评利益链 转制脱钩难度重重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8863.html

11、中国经济导报:  紫金矿业受罚过轻引发“环保立法门”

http://www.ceh.com.cn:8080/epaper/ceh/20101113/C01/C01_46.htm

12、中国经济时报:  海南千余座水库没有闸门 带病运行面临溃坝危险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8927.html

 

环境评论:

13、第一财经日报: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触发大自然的疼痛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115104884146.html

14、中国网:     缺水城市建“水城”,算不算折腾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0_7150.html

15、人民网环保频道: 开幕式可惜没玩好环保“虚实之道”

http://env.people.com.cn/GB/13210272.html

16、经济参考报:   引渤入疆被疑为牟其中式骗局 堪比给赤道镶金边

http://env.people.com.cn/GB/13213713.html

 

绿家园记者沙龙通知:

17、欢迎参加绿家园11月环境记者沙龙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西藏开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雅鲁藏布江被截流

来源: 新华网(广州)2010-11-14

http://news.163.com/10/1114/22/6LG1VUFO00014AEE.html

核心提示:湖南水电八局称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在12日首次被截流。这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藏木水电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工程总投资近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能够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紧张矛盾。

新华网11月14日报道 “水电湘军”首次将雅鲁藏布江截流。水电八局14日透露,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在12日首次被该局施工截流,这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工程总投资近79亿元,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是西藏第一座在建大型水电站。第一台机组计划2014年投产发电,届时将大大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紧张局面。

水电八局中标藏木水电站导流明渠工程CI标段工程、水电站厂房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经过前期充分筹备,水电八局藏木施工局完成所有截流准备并通过截流验收委员会验收。今年9月30日,导流明渠具备过流条件;10月30日,下游围堰破堰;11月5日,上游围堰破堰,成功实现导流明渠分流;7日,施工局组织50多台(套)大型推、挖、装、运设备,400多个钢筋笼、累计3万多立方米的巨石,沿左右两岸戗堤进占; 8日,施工人员以每小时最高达1200立方米的速度进行抛投,经过长达12个小时的奋战,上游围堰穿过50米水深流急的危险区域;12日上午11时8分,开始龙口合龙,11时28分,截流成功。

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文成公主曾今居住过的地方,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距拉萨约325公里,工程总投资78.97亿元,安装6台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该电站是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计划第一台机组2014年投产发电。

藏木水电站是西藏“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建设10万千瓦级水电站到建设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紧张矛盾。来源:湖南日报

新闻回顾: 外媒:中国承认在雅鲁藏布江上建水电站

印度媒体日前报道称,印度外长克里希纳22日说,中国已经向印度保证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站不会影响到下游。部分网友对中国的保证纷纷不信任,也对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批评。

印媒称证据显示中国开始在雅鲁藏布江建坝

《印度快报》2009年10月15日报道称,有证据显示中国正在其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印度将其境内的河段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上修建大坝。尽管中国方面已经作出否认,但新德里方面16日仍然公开表示,正在核实这一报道的可靠性。

外交部回应中方在雅鲁藏布江筑坝一事

印度媒体近日报道称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大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5日在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会做任何有损于别国利益的事情。

2、“引渤入疆”,天方夜潭?

来源:人民网 2010-11-15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0699.html

据报道,新疆正在研讨“海水西调”。新闻透露,内蒙古已成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锡盟成立了“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据说项目一期总投资要628亿元。这个“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看到如此宏大的构想,我想大多数人会惊讶地合不上嘴,以为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年代。从中国的东端往最西端新疆输送海水,就是很多科幻作家也不敢有如此大胆的幻想,然而它却可能被实施,地方政府竟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稍微有些科学常识的人,也能看出这个设想的荒唐。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env.people.com.cn/GB/13200699.html

3、《王石绿色访谈》之王石对话廖晓义:桃花源里可耕田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1-10

http://news.qq.com/zt2010/talklxy/index.htm

廖晓义

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创办人,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人。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先行者、守望者,四川“乐和家园”的建立者。

廖晓义说:我们走乡土中国路线,这就是时尚。什么叫时尚?最能体现一个时代最有潜力的生存方式,最可持续,也最体现人的天性、个性和悟性状态的生活方式…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talklxy/index.htm

4、环保部: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2010年11月15日 章轲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5/001434.htm

针对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的严峻态势,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官员今天下午表示,将加快推进政策法规的制定,建立起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分散企业风险

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经济政策高层研讨会”1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开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环保部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一些污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根据环保部2008年的一项调查,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2009年仅血铅污染事故就有18起。2010年,中石油、紫金矿业等污染事故接连不断,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完全遏制。与此同时,我国相应的环境污染防范机制存在缺陷。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应对污染事故的机制建设,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杨朝飞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就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效机制。

他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在政府监督和指导下运行的一项独立的市场活动,是在法制和价值规律的双重影响下的合作契约,是让环境风险下降,经营利润上升的一种新型保险。

杨朝飞认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分散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时援助受害者,维护受害者利益。其实施有利于建立污染事故救助机制,减轻政府的负担,也有利于扩大社会监管力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提高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

 “加快建立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一项把市场手段运用到环保领域的重要尝试。”杨朝飞说。

2008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意见》要求,两部门于2008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

《意见》明确提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时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完成这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路线图,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第二步,到2015年,基本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机制不断健全。

需加快推进试点

但据记者了解,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总体上起步较晚,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试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相关政策、制度以及配套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遭遇诸多尴尬。

前两年,在两部门试图率先试点的三类企业中,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感兴趣的不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内的一些行业巨头当时就表示,“对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工作予以支持,但是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范围内。”这些企业还对该保险能否满足环境风险保障需求存在疑虑。在一些地方,《意见》的推进也存在一定困难。

重庆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朱玉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普遍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类情况:一是认为自己企业完全没有什么环境风险,不必要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二是认为可以购买,但对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三是政府已要求购买了安全责任保险等相类似险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重复保险。

不过,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今天下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湖南省环保厅、重庆市环保局等官员都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表示认同。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中竺对记者说,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不仅能够转移企业面临的风险,而且能够通过费率杠杆、防灾防损、经济补偿等机制,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防范措施,降低污染风险,最重要的是,该制度能够实现事后及时有效的赔付和污染清理,维护第三者利益,减轻政府压力。

陈中竺称,截至2010年7月,该公司已经有10家分公司开发并报备了专用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9家分公司已经出单承保业务。5月8日,云南某磷肥制造化工企业因废料磷石渣泄露,加之暴雨,导致污染物流入附近鱼塘,造成了财产损失,目前已经立案,理赔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平安产险第一时间参与了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调研和开发工作。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伍志军告诉记者,经过近一年的研发,2008年4月,平安产险自行开发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并正式推向市场,并于当年7月出具了第一张环境污染责任险保单,赔偿限额50万元。两年来,中国平安已为超过350家企业提供了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保险保障,累计提供了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风险保障。

作为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城市之一,湖南省到目前为止,已有28家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获得了保险公司的服务和赔偿,已决、未决赔付金额合计近281万元。

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告诉记者,2008年9月底,已投保的株洲某农药厂发生了氯化氢泄漏事故,造成周边农作物受损,受损农民聚集到厂里索要赔偿,厂群关系一度紧张。承保的平安公司闻讯后立即派人赴现场调查取证,积极参与了企业与农民的理赔协商工作,最终达成了企业、农民、保险公司三方都满意的赔偿协议。

杨朝飞表示,需加快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投保企业的环境污染风险管理。

5、生态足迹报告称环境问题正制约经济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2010年11月15日 章轲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15/001424.htm

中国要想在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不透支地球资源的目标,那么,解决碳排放和城镇化问题至关重要。

15日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指出,过去的三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50多倍。然而,迅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集约化也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这份报告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下称“国合会”)联合发布,它研究了在世界资源持续紧缩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合会秘书长祝光耀说:“未来20年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深知这一点,并以加速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报告分析表明,2005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增长速率较之前五年总体有所放缓,生物承载力持续增加;同时,中国人均消费水足迹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对水资源的消费总体上相对节约和高效。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生态资源稀缺、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国家,生态足迹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将生物质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进行完全生态足迹核算的话,中国不仅是商品贸易净出口国,也是生物承载力净出口国。作为世界加工厂,中国为世界承担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

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人类需要1.5个地球来满足其需求,意味着地球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来产生当年使用的资源及吸收当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如果全球按照中国人2007年资源消费和排放二氧化碳的平均水平生活,那么全人类只需要1.2个地球。

报告还指出,碳排放、城镇化和个人富裕程度成为影响中国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

WWF全球总干事詹姆士·利普(James Leape)表示:“在中国,要想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增加对生态足迹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本报告告诉我们,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因为它是经济、社会体系的基础,也会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008年,与建筑、交通运输、商品消费、服务供给等能源需求相关的碳足迹,在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体生态足迹中超过50%。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这三个直辖市以及工业大省山东,碳足迹的比重超过了65%。

 “这些数据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快速转化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城镇建设在其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 詹姆士·利普说。

城乡间的生态足迹差距主要源于收入差距及其导致的消费和能源使用差异。报告显示,在人均GDP超过人民币3万元(约4500美元)的省份,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呈现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中国,高收入人群绝大多数分布在城镇,城镇地区的生态足迹是其周边农村地区的1.4至2.5倍。

报告显示,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北京最高,云南最低。从1985年至2008年,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重庆的人均生态足迹增幅最大。

报告也指出,有积极的迹象显示中国正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与2000年至2005年期间相比,2005年至2008年期间多数中国省份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在北京,这个趋势归功于更稳定的城市化速度、节能措施,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

詹姆士·利普表示,“如今的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大。通过优化管理和提升效率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在赢得竞争力的同时,中国还能在全球自然环境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6、辽宁内蒙古称“引渤入疆已立项”消息不实

来源:新京报2010年11月15日

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hbyw/detail_2010_11/15/3112274_0.shtml

新疆将引渤海水入疆的消息近日成了网络热点。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内蒙古发改委与辽宁省发改委已针对该项目立项,而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顺称,涉及该项目的5个工地也已开工。

记者昨日通过联系多方了解到“引渤入疆”已立项消息不实。

两地澄清“立项”一说

昨日,辽宁省发改委政务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并没听说过立项一事。该工作人员对此消息表示难以理解,“这消息才几天怎么可能就已经立项了”。

10日,新疆社科院副院长李晓霞也曾对记者表示,此事“应在论证阶段,要先解决海水淡化问题”,并认为立刻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海水办处长赵平表示,媒体报道有不实之处,“我们立项是关于锡林郭勒盟自己的调水问题,并不是针对新疆引入渤海水的。”

 “目前问题还在讨论中”

 “不能说完全没关系,”赵平解释,内蒙古和新疆相同之处都是从渤海引海水,“锡盟的调水可以看作示范区,如果成功可为其他地区借鉴。”

赵平还介绍道,如果引水入疆走的是天津线路并不经过内蒙古,如果走辽西线路才会通过内蒙古。“目前新疆引渤海水的问题都还在讨论中。”

赵平特别强调,媒体不能主观臆断地去报道。

说法

项目方:利润可达20%以上

王秀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渤入疆)除去成本,每年还可以赚12个亿。“环保上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输送海水的玻璃钢管具有防腐防泄漏的先进技术,管道搭建也是由中铁建筑集团负责,所以,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施工上,我们都有保障。”

 “利润不是一点点啊,在20%以上。”王秀顺说。

据媒体2007年报道,引渤海海水入内蒙古工程中的一个百万吨/日规模的海水淡化厂项目,也是由有山西煤化工资本背景的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负责。

7、鄱阳湖、赣江水位剧降 江西近20天未雨旱象抬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14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11-14/2654487.shtml

  中新社南昌11月14日电(何柳斌)自10月下旬以来,江西已连续近20天干旱少雨。受此影响,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长江第二大支流、江西境内最长河流—赣江的水位近期均急剧下降,逼近历史同期最低水位,而江西部分山区旱象有所抬头。

  江西省水文局14日数据显示:鄱阳湖星子站水位9.89米,较5天前下降1.01米;鄱阳湖都昌站水位9.82米,较5天前下降0.9米。目前,鄱阳湖水位比往年同期偏低1.5米以上,并且正以每天20多厘米的速度下降,广阔的洲滩大面积显露,出现了“枯水漫长一条线”的景观。

  纵贯江西南北的赣江水位也急剧下降。14日,赣江南昌站水位为13.35米,较前一天水位下降了0.1米,较往年同期低3米多。赣江两岸裸露出大面积的沙地,沙地上布满裂缝,有的裂缝甚至可以塞进一只手。由于赣江水位大幅下降,航道变窄,赣江太平滩水域出现严重“堵船”现象,日均通航最低至3艘。

  江西省防办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10月份,江西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9毫米,大大偏低于常年均值,部分偏僻山区已经出现旱情。江西赣州旱情严重时农作物受旱面积达8.99万亩,信丰、赣县、会昌和瑞金等均发生了局部短时旱情。

  如期而至的旱情引发公众关注,许多网民纷纷在微博、论坛上发表看法。江西省防办明确表示,目前干旱还未对生产、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如旱情持续,有关部门就必须提前防范。据悉,江西航运、供水等部门已出台应急预案,将确保航运畅通和城市供水安全。

与2009年相比,今年江西干旱来得稍晚。2009年11月上旬,江西已有90余万人因旱出现饮水困难,部分农村出现水源枯竭,全省5大河有4条出现低于历史最低水位的极枯水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连续两次批示江西,要求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8、廖晓义:放弃美国绿卡 她的理由是在中国搞环保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11-15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9769.html

不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廖晓义在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创办了“乐和家园”,成为“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和灾区恢复重建的典范。

1 998年,她在《志愿放弃美国绿卡登记表》上签字,并在“理由”一栏这样写——留在中国搞环保。

5年前的一天,她曾委托助手给记者发来了一封邮件,表示准备拍摄一部名为《天知道》的纪录片。

她叫廖晓义,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以寻访文脉为主线,以母女对话为辅线的真实记录。”廖晓义解释说,作为母亲(廖晓义),将会审视环境问题的价值根源,找寻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以及对现代人的意义;作为女儿(廖晓义的女儿王胜寒,因计划拍摄《天知道》休学),也将寻找“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发现人格与天道对于生命的意义。

后来,《天知道》没了下文。不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廖晓义在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创办了“乐和家园”,成为“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和灾区恢复重建的典范。

其间,廖晓义还遍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专家学者,让受访者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对“天人合一”这一东方智慧如何应对今天的生态危机和构建生态文明发表见解。

后来,这些见解被廖晓义整理成集,名为《东张西望》。“就连最不可一世的西方经济也危机了。而最致命、最不可逆转的危机就是生态危机。”廖晓义说。

在一次《东张西望》一书的赠送仪式上,廖晓义对记者说:“‘5·12’后,我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那里的灾后重建工作上,这本书的编辑工作可以说是忙里偷闲时匆匆完成的。当全世界的眼睛聚焦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时候,我和村民们正在低碳建筑的工地上和低碳农场的田野里忙碌。”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地球村与政府、村民和社会各方有识之士共同建造的这座“乐和家园”,为东方哲学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如何变成落地模式进行了一次令人鼓舞的尝试。

在这里,低碳,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只是一个能源问题,而是包括了水源、植被、物种、山体、废弃物等各方面的综合环境管理;低碳,也不仅仅是以生态人居为主题的低碳环境管理,还包括了生态文明或者低碳文明的其他几个功能系统,即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低碳经济发展、以治未病为主导的低碳保健养生、以敬天惜物为内涵的低碳伦理教育、以互惠共生为特质的低碳生态社会机制。

廖晓义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参加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论坛,当中国学者咕哝着英文词汇谈论着西方式的技术和投资方案的时候,一位澳大利亚官员却用流利的汉语把论坛引向中国哲学的思路。

 “他所提醒的,其实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方向,容易被行动者们所忽略的方向。”廖晓义说,应对危机,谈论是重要的,但比谈论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是重要的,但比行动更重要的是方向。而要朝向生态文明的方向,最要紧的还是文化自觉,有了自觉才有自信,有了自信才有真正的自尊,有了自觉、自信、自尊,才有真正的自强。

16岁时向往西方文明,26岁时讲授和研究西方哲学,36岁时切身接触西方世界,46岁时转身东归,如今,廖晓义已经56岁了。“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历经艰辛回家的孩子,已经摸到了久违的家门。”她说,自己和所有心存良知、根系乡土的游子一样,真正走出国门了解西方的时候,就会重新来审视祖国和祖国那棵生命之树的价值。

相关链接:

NGO渐入主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11-15 章轲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99757.html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中国公民意识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质的政治土壤。NGO,正是这样一批践行公民参与精神的社会组织。

4 3.1万个

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43.1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8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04万个,基金会1843个。

20多万个

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有20多万个。

100

从1988年到2009年,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增长了近100倍(1988年我国仅有社会团体4446个),近10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

1089亿元

2009年,我国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总值约1089亿元,收入1247亿元,增加值约500亿元。

2500多万人

全国社会组织目前有专职工作人员540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0多万人,还有注册的各类志愿者2500多万人,基本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走过16年之际,中国民间环保先行者、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梁从诫曾表示,上述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妈妈写给他这个儿子的,而不是徐志摩。

梁从诫头顶“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光环,但据同事回忆,老人无论是上街买菜,还是去政协开会、报到,总是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类似的“寒酸”不一而足。

如何形容渐进中的中国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通常译为“非政府组织”)?或许少不了“悲壮”二字。

 “保护藏羚羊”、质疑怒江大坝、反对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从“5·12”汶川到青海玉树的倾囊救援……

它们徘徊过,也感动过无数国人,却也依然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它们自我定位为“第三部门”,以区别于另外两个部门——政府和企业。

爱、暖、希望,这是它们的梦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中国公民意识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质的政治土壤。

NGO,正是这样一批践行公民参与精神的社会组织。

9、“十一五”环保提前交合格答卷 减排没有退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15日

http://news.qq.com/a/20101115/001253.htm

“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节能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相当于过去5年间,全国节约了6亿吨标准煤、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的贡献。

将近5年的时间里,一场以低碳为手段的减排行动正在中国展开。可我们也必须看到,近期仍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这背后折射的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仍然是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低碳、低排放的模式,还未站到经济舞台的中央。

 “低碳环保”不只是党和政府的事,而是人人有责。尤其是主流媒体,有责任告诉公众“低碳环保”的价值,以及国家推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意义,并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年,推广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支持低碳节能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此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11月11日,一场别具一格的论坛——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拉开帷幕,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的老总,对倡导低碳环保进行了一次集体参与。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中国式减排路径。他们与到场的政府官员、学者一起讨论,传播低碳减排理念,倡导公众应用环保产品、关注环保技术。

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经济》杂志社联合举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华工商时报以及中国经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的老总,分别出任此次论坛的专家委员会委员,希望新闻媒体的加入和深度参与,能唤起全民的环保、减排意识。

2010年11月11日,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十几家中央主流媒体的老总,与到场的政府官员、学者一起讨论、倡导低碳环保生活。

 “十一五”的环保大考提前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规划中确立的二氧化硫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COD(水中污染物)的减排提前半年完成,这也是我国首次五年规划中的环保目标。对这样的成绩,环保部一直低调,只是临近“十一五”的尾声,才陆续发出消息。因为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看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尚未得到彻底扭转,“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实行非常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

环境问题已成社会发展短板

以往的五年计划中,也曾确立过环保减排的目标,却从未完成过。所以,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有专家提出,要把环保目标确立为和计划生育指标一样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有业界人士回忆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十一五”规划时,温家宝总理曾表示,这一个五年规划中的环保目标再完成不了的话,没有办法向人民交代。

在业界看来,环保指标被列为约束性指标的背景是,在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体系中的短板。

经常被专家们引用的数据是: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至9倍。巨大的消耗背后,是巨大的污染排放量。而巨大的排放量背后,是日益增加的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纠纷。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是,我国已经进入环境事故高发期。

决策层也有这样的共识:我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总体进入小康水平,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如果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与这样的共识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生了几次转变,从“多快好省”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经济发展又快又好”,最终变为“又好又快”,为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提供了可能。

中国式的减排路线图

虽然“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提前完成了,但在开局的第一年,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惯性、思想认识的差距,减排工作进度赶不上经济增速,全国的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对环保部门来说,那一年的压力极大,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了这一信息。

面对严峻的减排形势,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郑重地指出,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与当时环保总局挠头的局面不同,一些地方欢天喜地——有的省自己算出的减排指标,甚至头一年就完成了整个“十一五”减排任务的百分之七八十。在环保部门看来,这些数据是靠不住的,因为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调整。再有,相应的治理工程并没有大规模上马。不仅在数据上,在观念上,地方与中央也出现了错位。

在中央层面,2007年加快了推进减排的步伐。当年4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两天后,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一个月后,原国家环保总局代表国务院与个各省区市签订了完成减排任务的责任状,省一级地方政府承诺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在剩下的4年里,要完成5年的任务,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保障。在2007年,原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设计了一套关于节能和减排的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算起来有6份文件。目的就是要防止节能减排中出现数字掺水,也再次提醒地方官员不能把这两项约束性指标当成软任务。因为在考核办法中已经提到,要考虑把减排完成情况通报当地组织部门。

在发布这批文件时,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曾说,国家层面出台节能减排监测、统计、考核等硬制度的背景是,当前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离完成“十一五”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地方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在2007年的一次发布会上,曾有记者问张力军:“听说,减排完成情况将与地方长官政绩挂钩?”张力军回答,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这样的尝试,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官员“就地免职”,环保部门支持这样的做法。

仔细研究国家发布的关于减排的考核制度不难看出,对地方的考核不再是纸上谈兵。这份由13条措施构成的考核办法,有很细的奖惩措施。比如,从2007年起,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省级政府部门,必须在1个月内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同时,考核结果在报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地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地区,惩罚还未止步。按照考核办法,原环保总局要暂停这些地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撤销国家授予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

如果继续整改还得不到通过,或者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监察部门还将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系列强硬措施带来的效果是,我国污染减排出现了拐点。2007年,我国首次实现了两项考核污染物的双下降。

减排没有退路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细化了措施,把主要污染物削减2%作为年度约束性指标,把占全国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确定为国控重点污染源。同时,将10%的目标量化为削减二氧化硫673万吨、化学需氧量571万吨,分别落实到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上。

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也开始亲自抓污染减排,甚至立下了“军令状”。时任甘肃省省长徐守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务院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和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完不成我就引咎辞职。

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大部分地区,从省到市、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总量控制计划,层层分解任务,确定重点减排单位,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污染减排的合力逐步加大。

虽然2007年出现了“拐点”,但减排幅度有限,后3年的减排压力十分巨大。2008年是减排攻坚之年,这一年,环保部门强化执法监督、责任考核、减排核查等手段,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源。当年,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4737亿元的156个“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对治污工程建设缓慢、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实施区域限批。

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面对不断下滑的经济数据,保增长迅速越升成为头等大事,污染减排再次遭遇新问题、新挑战。

 “两高一资”项目要不要从严控制?淘汰落后产能要不要按计划进行?尽管一些“两高一资”企业因危机影响而停产关闭,客观上带来了污染物的减少,但是,一个更大的隐患正在潜伏着。污染减排的投入可能会减少,环境监管力度会减弱,一些重污染项目会以保增长的名义死灰复燃。

2008年11月,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面对中外专家,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能放松,保持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08年年末,国务院制定了投资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成为新增投资的重要领域。2008年,我国减排任务完成进度首次赶上了时间进度,两项主要污染物与2005年相比下降8.95%和6.61%。2009年、2010年的污染减排力度呈惯性继续加大,最终提前完成了五年规划中的减排目标。

10、环保腐败引出环评利益链 转制脱钩难度重重

来源:《新世纪周刊》2010年11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8863.html

  环评行业受到严重“污染”,环评机构与地方行政部门之间“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的改革阻力重重

  对于某些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机构而言,如今正处在一个如履薄冰的时刻。

  由环保部牵头组织的检查小组,目前正在各地工作,11月22日之前完成对部分环评机构的现场检查;今年年底之前,环保部还将分批组织对部分环评报告的专项检查。

  在环保部发布的2010年环评机构抽查行动的通知中,黑龙江、河北、浙江、广东、海南、四川的24家环评机构被列为现场抽查对象,北京、天津、山西等省市的53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被列为专项检查对象。

  环保部表示,将适时公布抽查结果,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质量差以及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评价机构及人员,要予以处罚。

  “我们已经掌握一些线索,抽查的大部分机构和报告,一些属于最近没有进行考核,另一些是被人举报了。”环保部相关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

  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一年一度、由国家最高环保行政部门开展的环评抽查行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但揭露的仅是“冰山一角”。整个环评市场的混乱,远非区区行政手段可以解决。

  环评“卖方市场”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已有30多年历史。尽管有质疑者认为建设项目环评是“治标不治本”,但不可否认,环评体系在调整产业结构、遏制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建设项目数量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人盯上“环评”这块大蛋糕,催生了一条包括项目业主、环评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在内,利益交织、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中,评价机构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今年6月,环保部公布了2009年度环评机构抽查结果:在全国20个省份抽选的75家环评单位中,有30家存在违规行为、工作质量较差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比例高达40%。

  一位从事环评审批的人士透露,这些现象在环评行业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环评机构,一年可以完成十年的环评报告;有的干脆瞎编,内容弄虚作假,速度快的一天就可以交货,甚至出现了报告封面和内容牛头不对马嘴、北京的项目写成上海的情况。”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员于敬文则表示,近年来环评报告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从整体来看,仍处在水平参差不齐和鱼龙混杂的状态。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环评市场正常秩序之所以遭到破坏,原因之一是准入门槛太低。“许多编制环评报告的评价人员,甚至对项目所在的行业本身一窍不通。”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表示,环评机构的力量不足是制约环评质量的最根本因素。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有1091家具备环评资质的机构,9000多名获得执业资格的环评工程师。而今年全国需要进行环评审批的项目却有30万多个。

  他认为,目前环评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具备资质的“合法”工程师供应远远跟不上各种新建、扩建的项目数量需求。长远来看,不仅很难保证环评质量,还会催生大批实际上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挂靠”单位和“挂靠”评价人员。

“很多地方县市,一家环评单位就可形成垄断,负责编制整个地区所有项目的环评报告,人数都跟不上,如何保证质量?”前述官员说。

难以“脱钩脱利”

  环评报告质量不过关,并不完全是环评行业饱受诟病的关键。毕竟,编制环评报告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接受专家审核和环保部门的审批。

  “所以问题就在于,那些明明质量不过关的报告是怎么通过审批,或者绕过审批的?”于敬文说。

  总体而言,中国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2009年3月,环保部出台新规定,上收部分“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两高一资”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其他“对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力则适当下发至省级环保部门。

  但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地方层面,环评审批环节的薄弱已成常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加之监管不力,环评审批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一位负责环评审批的人士坦言,暗箱操作,利用行政职权“吃回扣”,项目业主直接行贿审批者的现象从未消失,环保部每年抽查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2007年,杭州爆出建国以来最大一起环保腐败案,涉及90余人。据《南方周末》报道,该市环保系统普遍存在利用环评项目审批权,以20%至40%不等的比例收取环评管理费的现象。

  2008年,福建省漳州市环保系统腐败案曝光。其中,10余名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利用审批职权,以指定或变相指定的方式,为环评中介机构招揽业务,从中收受贿赂。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近年来连续有司级干部因为环评腐败而下马。

  环保行政机构中存在的寻租行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或私利考虑而迫切推动项目建设的做法,在很多情况下使环评报告沦为摆设。

  11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环评审批工作专项执法检查情况汇报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部分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环评法实施效果,环评承诺兑现难、环境执法软,一些地区规划环评进展缓慢等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

  当一些业内人士以“一摊烂泥”来形容目前的环评市场时,环保部酝酿的环评机构改革也正在缓慢推进。

  就目前而言,除了极少数私营企业具备环评资质,绝大多数环评机构是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环保系统或科研院所。其中,以地方环保系统下属的环科院所从事环评工作居多。

  2008年,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公开表示,要从改革体制入手,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以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环保机构改革时间表显示,按照环保部最初的设想,全国各省市应有近600家科研事业单位分别于2011年底和2012年底前完成环评体制改革。但讨论了整整两年之后,环评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脱利”的想法仍未成为现实。

  在2009年4月的环保部华东地区环评机构改革座谈会上,与会环评机构代表的看法就颇具代表性。会议总结显示,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认为,华东地区各家环科院所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所从事的环评工作与环保审批部门没有利益关系,根本不存在环评机构需要从环科院所中剥离或脱钩的问题。

  这些代表还表示,没有环评收入的反哺,环科院所将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最终导致环科院所运行困难和综合性专业人才的流失,服务环保局的能力水平必将大打折扣。而且,倘若环评机构企业化,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很可能出现与项目建设单位挂钩的现象,“有失环评的公平和规范”。

  本刊记者了解到,尽管有来自环评机构的反对之声,环保部仍将推行环评改革,并且是明年的重头戏之一。环评改革将从环保部自身开始,率先在其属下的环境规划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这五家事业单位开展“脱钩”试点工作,剥离研究院所下设的环评中心,将环评中心转制为企业。

  但环保部环评司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坦言,即使“拿自己开刀”,推进工作仍有相当的困难。“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本质上有相当大的区别,需要协调,我们也很担心,万一改革过快,会丧失大量骨干人才,造成负面影响。”

这位官员说,环评机构改革最大的希望其实被依托于国家层面事业单位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国家计划一天没有出台,我们也只能慢慢试点,慢慢摸索。”

11、紫金矿业受罚过轻引发“环保立法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0-11-13 吴 松

http://www.ceh.com.cn:8080/epaper/ceh/20101113/C01/C01_46.htm

紫金矿业“污水门”才告一段落,“溃坝门”又惹官司。但是不论是此前福建省环保厅开出的956.31万元罚单,还是信宜市政府提起的1950万的索赔金额,对去年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的紫金矿业来说,似乎都不是大问题。环保事故处罚力度过轻这一议题再度受公众以及相关专家关注——

  在各地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之时,频频发生的环保事故却在不断制造着多重污染。在紫金矿业“污水门”和“溃坝门”之后不久,中石油大连原油管道漏油爆炸、晨鸣纸业4度被罚又接连挑动着公众神经,企业环保事故频发的趋势日渐明显。

  10月8日,福建省环保厅对紫金矿业开出了956.3万元的行政罚款,这也被称为中国环保史上最昂贵的罚单。日前,刚接到这一罚单的紫金矿业,又被广东省信宜市政府要求索赔,这一次的赔偿金额高达1950万元,但这些对于去年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的紫金矿业来说,似乎都不是大问题。这些处罚金额虽然表现出了政府当局严惩环保事故的决心,却并未停止公众对惩罚力度的质疑。接连出现的环保事故让人们忖度,究竟污染的惩罚力度需多大,才能真正有效遏制污染?

  对于处罚较轻的质疑,紫金矿业董事长秘书郑于强对记者称,956.31万的罚款已是在现有法律范围内的最高标准处罚。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历经20年未见修订,其制约作用无疑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的王灿发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环境立法已经落后于现实需要,市场中的企业行为亟须完善的环保法规来规范。

  “第一大罚款”引来大范围质疑

  公众对环保企业受处罚力度的质疑与紫金矿业最近两次的环保事故接连发生不无关系,这两次重大事故前后相隔仅两个多月时间。

  7月3日,紫金矿业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两次发生含铜酸性废水渗漏事故,近万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流入汀江中,造成大面积生态污染,事故直接损失近3187.71万元。事故原因经调查被确认为污水池HDPE衬垫防渗膜意外破裂。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9月21日受台风影响,紫金矿业下属的信宜紫金银锡矿的高旗岭尾矿库漫坝决口,造成部分房屋农田受损,并造成多例人员伤亡。之后,广东省信宜市政府将紫金矿业告上法庭。

  早在汀江污染事故发生后,福建环保厅做出了对紫金矿业956.313万元的罚款决定。这是一个不小的罚单,继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后,这是国内开出的首张额度超百万元的污染罚单,一度有媒体称这是中国环保法制化进程的一大里程碑。

  但随之而来的局面让人颇感意外。就在环保部门公布对紫金矿业的罚款通知之后,紫金矿业股票意外获得涨停,H股盘中一度上涨了13%,收盘上涨12.424%。有分析人士认为,紫金矿业的股票持有者们并不认为紫金矿业的前景会因此受到影响。

  显然,这一重磅罚款并未刺到紫金矿业的痛处。而福建环保厅指出,他们的罚款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这一规定进行的。对于年销售收入近200亿的紫金矿业来讲,956.3万元的罚款只能占到其去年净利润的0.27%,由此看来这一天价罚款的确制约作用有限。

  11月2日,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重庆绿联”)向环保部递交环境公益行政复议申请书,要求责成福建省环保厅重新调查取证,严格适用法律,加重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7月污染汀江的处罚。重庆绿联负责人吴登明告诉记者,他们认为对紫金矿业的行政处罚存在缺失和不当,未能严格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紫金矿业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害,危害了当地居民的安全。而这点罚款对于紫金矿业这家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来说,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也不足以惩戒恶意排污企业及其高管团队,更不足以消除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损害后果。

  生态赔偿不足凸显立法缺陷

  紧随紫金矿业“溃坝门”之后,中石油大连原油管道爆炸及晨鸣纸业4度被罚,让加大对企业的污染处罚力度显得更为必要。但如何加大处罚力度、有效合理地遏制污染,目前政策层面尚无任何调整迹象。

  “加大民事赔偿力度,完善对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补偿立法是当务之急”,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讲到。他认为目前国内的环保民事赔偿离法制化尚远,而民事赔偿金额偏少正是处罚力度不足的一大原因。

  时至今日,紫金矿业仍没有公布汀江污染事件的补偿方案。上杭县当地渔民在获得当地政府额度存有争议的赔款后,上访无果,且面临“转产计划”。环保事故之后他们并未获得应有的赔偿,甚至无法继续从事渔业生产。

  在生态赔偿方面,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乏也在制约着赔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虽然在10月18日,福建省环保厅对媒体称,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已提交《汀江流域生态影响评估及生态修复初步方案》,有关汀江水域的生物资源损害报告也已提交论证,但目前相关赔偿工作也并未能取得实质进展。

  “此时的主要困难在于污染难以量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表示。由于目前对生态赔偿没有直接的司法救济及法律制度,专门的环境损害与风险评估机构尚无具体操作章程,要从经济上准确对污染作出评估界定,难度的确很大。

  除此之外,对于提出生态赔偿要求的主体的规定,环保法律也缺乏明确的依据。依据《物权法》规定,矿床、水域、海域等都是国家所有,政府有代表国家行使对河流的管理职能。但目前地方一级政府代表国家提出诉讼赔偿案例却极少。

  据报道,此前发生的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的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目前也尚无实质进展,多个环节的探索性操作让评估工作进展速度缓慢。

  北京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晨认为,“行政处罚有适当性原则,不可能太高。而法律具有填平损失和警示违法者的职能,民事诉讼赔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行政罚款有时候罚不了多少钱,这对弥补当地造成的损失可能远远不够。”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告诉记者:“但是民事诉讼就不一样,造成多少损失都可以诉诸法庭。”

  “最重要的是罚款、索赔数额要增加,尤其是民事索赔。比如你造成了重大的环境污染,排污是几个小时的事,环境的恢复却要很久。”朱列玉指出,目前国内对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或赔偿还是偏低。

  按日计罚或成环保立法新尝试

  行政罚款一直都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力手段,但旧的事故处罚方式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虽然国内的环保法规数量上占到现行法律总量的1/10,但依然没能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

  早在2008年初,紫金矿业就因环保问题受到过相关部门的追究。在国家环保部当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首轮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黑名单”上,紫金矿业赫然在列。再加上今年的“污水门”和“溃坝门”,紫金矿业无疑成了环保污染重点大户。

  对于接连出现环保事故的紫金矿业,福建环保厅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作出处罚。按照“直接损失的30%”行政处罚标准,紫金矿业被罚款956.3万元。“这一处罚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没能从针对企业产生利润的违法行为出发。”王灿发说。

  而“按日计罚”却是王灿发教授所推崇的。它是指自环保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环保罚款会随着计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直至环保部门查验之日止。“它是一种以罚没企业违法受益为目的,简化了的罚款计算方式,非常适用于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

   在国内的重庆、深圳等地,按日计罚的普遍运用已经起到了积极效果。据了解,重庆自2007年7月开始实施按日计罚,对环境违法行为每日处以10万元罚款,违法持续期内按日累积。在该方案实施后,立即整改的企业由5%上升到80%以上。

  而在国外,按日计罚早就因为其良好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早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就出台了通过罚没企业的收益来对企业进行处罚的政策框架,并据此建立起了一套计算模型,测算企业的违法受益。

  除此之外,国外成熟的环保立法及运作机制也值得参考借鉴,这其中包括目前国内推行困难的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及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

  “中国目前需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地对环保法律、条例做出探索及变更,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环保制度框架。”王灿发如是说。此前,中共中央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已提出开征环保税的设想,中国环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已指日可待。

12、海南千余座水库没有闸门 带病运行面临溃坝危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1月15日 ■火兴才

http://env.people.com.cn/GB/13208927.html

  海南水库安全调查

  海南省全省1127座水库,除8座大型水库以外,72座中型水库近三分之二没有闸门,1047座小型水库大都没有闸门,甚至连溢洪道都没有。

  这千余座水库,除上世纪末修建的10余座大中型水库外,其余都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这些水库大坝均为土筑而成,一些水库大坝甚至没有夯筑碾压,渗漏问题突出。如果遇到超标准洪水,这些水库首先要经受漫坝的考验,并面临溃坝危险。

  1000多个村庄被淹,多个城市出现内涝,道路交通完全中断,43个水库被毁,个别水库溃坝,全省482.29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以上……

  2010年10月,海南省遭遇历史最大降雨,两轮强降雨不仅给海南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给海南防汛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尤为重要的是,此次特大水灾在暴露海南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问题的同时,也给海南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提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小型水库险情不断

  自2010年9月30日晚始,海南遭遇历史最大降雨。两轮强降雨为海南省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记录,气象部门称“50年不遇”。

  暴雨导致海南1127座水库水位暴涨,直接威胁到1047座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

  10月4日,保亭县加茂镇共村水库堤坝出现渗水现象,水库周边4个自然村近700余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6日,定安县农垦南海农场石龙水库、红星水库不同程度出现溃坝险情。

  同一天,万宁市打片水库、打秀滩水库出现险情。7日,海南省农垦总局三江农场南洋水库出现高水位险情危及护坝安全,当地驻军对护坝实施两次局部爆破分流,炸出一条20多米长、2米深的沟泄洪,险情得以排除。

  8日5时02分,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西部的赤纸水库发生决口,决口达100米,库内670万立方米水量全部流出,下游9个村委会71个社6000多群众被困,部分被淹村庄水位高达4米。

  9日上午,文昌市昌洒镇唐教水库坝体出现36米长滑坡险情。

  17日下午,陵水县万州岭水库库容超出正常库容,水库坝体下方出现一处直径约为50厘米的管涌险情,坝体多处被塑料布覆盖的地方出现渗水。水库下游隆广镇6个村庄、英州镇8个村庄9227名群众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陵水县隆广镇竹俐水库大坝坝体出现塌方险情。

  同一天,澄迈县太平镇合掘朗水库出现险情,挖土机挖土开渠分流,险情排除。

  18日凌晨,屯昌县南吕镇征洪水库大坝坝堤出现垮塌,当地官兵冒雨连续奋战15小时才控制住险情。

  受持续暴雨影响,屯昌县境内的竹根水库、加花岭水库、新海水库等5座水库相继出现险情。

  据海南省三防办19日统计,两轮强降雨引发的洪灾已致全省43座小型水库损毁,损坏堤防601处、2.6万米,堤防决口183处、1810米。

【1】       【2】 【3】 【4】

13、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触发大自然的疼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11月15日 王佑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115104884146.html

  尽管达尔文曾说,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但是,在剑拔弩张的市场竞争氛围中、在对财富无止境追逐的欲望刺激之下,却有企业在挑战大自然的极限承受力。

  今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位于大西洋墨西哥湾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突然起火,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洋污染事件由此爆发。紧接着的7月3日,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但公司直至9天后才发布公告,瞒报时间居然有9天之多。7月16日,中石油在大连设立的一个原油库又因第三方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原油泄漏且起火,据称有1500吨原油流入了大连湾。

逐利的疯狂

  专家指出,虽然这些事故有其偶然性成分,但也与行业高速发展不无关系。国际黄金市场在最近5年间价格上涨的势头非常迅猛。这期间,纽约黄金交易的收盘价格从456.20美元/盎司涨到了1381.2美元/盎司。金价的疯狂必然会刺激到黄金矿业开发者的神经,让他们更加无休止地开采金矿。

  2009年,紫金矿业实现销售收入2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9%;净利润3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4%。公司的利润总额(50.18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的35.95%。在这些盆满钵满的利润数字背后,公众也大致能嗅到紫金矿业开采黄金矿产的力度。

  无独有偶,石油价格也只经过1年的时间,从低谷的30美元/桶迅速反弹到了80美元/桶,企业开掘及炼制石油的热情也接连高涨。但频频爆发的生产事故,却凸显出这些巨型企业在发展时所面临的一个极其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在扩大生产、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担负起一个企业应该挑起的社会责任重担?

  责任的缺失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BP的原有决策层原本很重视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但企业换帅之后,这一意识有所淡化。公司领导层环保意识的削弱,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政策走向,而公司在执行相关生产流程时往往会忽视一些环节,一场灾难便到来了。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环境管理及生产流程监管的不严格,加上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也疏于防范。马军强调,中国企业总是把经济效益的增长看作是主要指标,而环境保护被列为次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中国企业的公众形象建设非常不利,即使企业资本实力再雄厚,也难以让公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认为企业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事实上,很多企业在违法生产并造成环境污染之后,影响面甚广。以上三起案例首先使当地的居民生活、海洋渔业都受到了牵连。大量鱼类奋力挣扎后也不得不走向死亡,而一些珍稀物种可能在十多年后就此消逝。

  此外,BP公司因事故的发生也让其股价狂泻不止,公司未来将被巨额赔偿所包围,很可能负债累累。如果未来BP的深海业务涉及到其他地区的话,也势必会受到当地政府更严格的质询。紫金矿业的社会形象在7月事故之后一落千丈,公司网站则打出了“牢记教训、挺起脊梁”的字样,来教育自己的员工,以便重振士气。

  完善监督惩罚措施

  多位环保界人士也感到,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生态灾难,有时候也不一定会受到严厉制裁。

  原因在于,企业利益与地方政府、集团利益的结合,使得企业受制裁的阻力增大,企业违反规定操作的成本也相应降低。即使在环保观念比较深入人心的西方国家,也会面临企业和国家利益挂钩而阻挠司法的问题。例如,在BP墨西哥湾事故之后,怒火冲天的美国政府就要状告BP,而英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努力为BP辩护,希望能把对BP的惩罚力度降低。这也是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会出现的问题。

  因此,更加完善的赔偿督促、更有力的处罚机制及较大的罚款数额,才可能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如果惩罚力度不够大,那么其他企业的压力也会变得很小,根本无法杀鸡儆猴。这也是为何中国不少公司会出现连续污染事故,或者在不同子公司有不同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马军说。

他也表示,中国首先要解决的环保治理问题,就是企业必须要按照其损害多少赔偿多少的原则来进行。某些企业污染之后,赔偿不及时、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整,都会加剧公众对企业、社会及政府的不信任感。除此以外,在前期预防、中期管理上,政府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如果所有管理都能像中国政府对待电厂脱硫装置问题那样毫无商量余地,要求企业强制性安装的话,那么环境污染事故,也可能会在发生前被避免了。

14、缺水城市建“水城”,算不算折腾

来源:中国网 2010-11-13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0_7150.html

要: 虽然百姓用脚对水景城市投票,但是水景城市也为政府带来了景观形象与发展幻觉。而且打造景观工程并非一地的风景,从穷县打造一流亮化工程到不夜月光城。由于制度设计不当,法不责众。除了事后叫停以外,决策者违规成本十分低廉。形象工程伤民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记者日前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该市按照“高品位打造北方水城”的目标,投资106亿元建设环城水系,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全线施工的决战阶段,要在明年“五一”实现“水通、船通、路通、景通、林带通”。石市环城水系主要包括西北部水利生态防洪工程、西北部南水北调段、滹沱河和正在建设的东南水系四部分,全长约108公里,可形成水面8.2平方公里、绿地24.5平方公里。(11月12日《北京晨报》)

水景城市的风景的确诱人。石家庄作为首都北京的邻居,美化城市景观,打造城市名片,本无可厚非。但是,城市打造人文景观也应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考虑百姓感受,更不能违背国家节能政策。据资料介绍,石家庄市是全国35个最为缺水的城市之一,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来维持,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作为严重缺水城市的石家庄,违背自然法则,花费百亿巨资打造水景城市。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折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共识,资源紧张警报一再拉响的当下,无论从节约水资源还是保护民生利益的角度考虑,城市都不能为了面子,坚持打造大量消耗水资源、浪费电能的水景城市名片。

客观地讲,城市需要名片展示形象,拉动经济增长,官员也需要形象工程制造政绩资本。但是,再冠冕堂皇的形象工程也不能无视民生利益。如果百姓荷包不暖和,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哪有闲心情去欣赏透支城市水资源的亲水平台?“民生优先”的口号常常挂在某些官员的嘴边,为何不光说不练呢?其实,把水景城市与民生需求放在正义天平上衡量,孰轻孰重,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刻,政府投资尤其要注意把“保民生”放在突出的地位,有关部门只有把花费106亿打造水景城市的热情转移到百姓小叙事上来,才会赢得百姓支持。

从长远看,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是长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矛盾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不仅中国能源不充足,需要打节能牌。好多国家,包括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注重节能工作。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法国都倡导用“熄灯秀”的方式,让百姓体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最近不少中国城市也参加了“熄灯一小时”的节能体验活动。缺水石家庄有什么理由坚持打造最大水景城市呢?进一步说,不仅严重缺水的石家庄打造水景城市不合时宜,浪费能源、牺牲民生利益的形象工程都让人感到刺眼。放慢上形象工程的步伐,把打造形象工程的热情转移到民生工程上来,这才是发展的正解。

但是有的地方为何如此热衷打造百姓不爱的形象工程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根本没有尊重民意的习惯。虽然百姓用脚对水景城市投票,但是水景城市也为政府带来了景观形象与发展幻觉。而且打造景观工程并非一地的风景,从穷县打造一流亮化工程到不夜月光城。由于制度设计不当,法不责众。除了事后叫停以外,决策者违规成本十分低廉。形象工程伤民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15、开幕式可惜没玩好环保“虚实之道”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2010年11月15日 梁江涛

http://env.people.com.cn/GB/13210272.html

  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清空一个岛举办开幕式,广州亚组委给世界一个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一个疑问,如此独特的开幕式究竟花费几何?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在12日晚的开幕式后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这个数字远低于四年前多哈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包括烟火表演,总开销大约是3.8个亿,因为包括闭幕式,所以现在我只能说约。”(11月13日新华网)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堪称视觉盛宴,但是在光彩夺目、精彩无限的大红大紫中,有点儿“贫绿”。

  该虚的不虚。亚运会开幕式以“水”为主题,从“一滴水”开始,在水上快艇表演后落幕。诚然,启航、海洋之舟、白云之帆等主题确实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东西,但是表现水不一定非得搞得跟“水满金山”似的。广州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水资源一样缺乏,水污染一样严重。这几年常从媒体看到广州市领导游珠江、喝江水的新闻,以说明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开幕式上的用水,一是水量很大,进出时间很短,二是水质标准很高,跟自来水差不多,这就给人们带来一种错觉,原来广州“不差水”;而且这与大型活动引领人们节约每一滴水背道而驰。国内外许多大型艺术表演都要表现水,但光影技术介入的“虚拟水”一样让人们感到艺术的真实,达到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

  该实的不实。开幕式中有个“绿色一分钟”的活动,广州市民都把自己的窗子打开,在窗台上放上绿色的花草,这一刻融入了低碳绿色生活的概念。可是,这一分钟的时间太短暂,人们还以为是插播一段“公益广告”,让视觉休息片刻;而且太虚了,掐头去尾放一段录像,程式与内容过于空泛和虚假,每家几乎都种一盆同样的花草,假到家了。既然要表现绿色亚运的主题,何不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样,“以点带面”,处处见绿?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身着绿色荧光服的表演者变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鸟巢,让人们看到了绿色与奥运的完美结合,看到了生机与活力。而此次开幕式,除了“绿色一分钟”罕见绿色材料、绿色服饰、绿色流程等环保元素。

该虚实结合的却全玩了实的。当宣布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后,烟火四射,一片欢腾,但是由燃放烟火造成的雾霾直接进入场内,笼罩在舞台之上,一时几乎看不场上的其他活动。其实,完全可以采取虚实结合之法,用一部分电子烟花和音响效果替代实际燃放,防止污染与破坏舞台效果。燃放烟花的烟雾弥漫,与绿色亚运的主题格格不入。

16、引渤入疆被疑为牟其中式骗局 堪比给赤道镶金边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0年11月15日 赵晶

http://env.people.com.cn/GB/13213713.html

  引渤海水入疆的消息上周成了网络热点。有报道称,内蒙古发改委与辽宁省发改委已针对该项目立项,据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顺称,涉及该项目的5个工地已开工。

  随即,又有消息否认了这一说法,称立项的只是锡林郭勒盟的调水问题,而非外界传言的“引渤入疆”。

  不管是否确有其事,锡林郭勒盟的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算是出名了,这不禁让人想起要“把喜马拉雅山炸一通道”出来的牟其中,真可谓江山代代有才人。时隔十几年,“引渤入疆”俨然可以和“给长城贴瓷砖,给赤道镶金边,给飞机装倒挡,给黄河安栏杆”这“四大工程”相提并论,甚至还顺应潮流地披上绿色的外衣。

  只是牟其中已经锒铛入狱多年,“四大工程”也无一开工,不知道“引渤入疆”的命运将是怎样。单从目前的新闻报道看,无非是一家企业为了能被媒体关注,组织了一个论坛请了一些专家谈了点前沿科研结果,这些结果被有意无意地误读成了该企业正在进行中的某个项目。企业为了宣传,有时候说些过头话,虽然不好,却也无伤大雅。大家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面练游泳,谁没有呛过几口水的时候,下次谨慎点就成了。但这次的“引渤入疆”背后却让人嗅到了一丝不祥的信息———王秀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渤入疆)除去成本,每年还可以赚12个亿。“利润不是一点点啊,在20%以上。”多熟悉的话语,有没有让你回想起八九十年代夹着皮包到处谈项目的“成功人士”?凡是项目都有利可图,凡是熟人均是背景深厚不可言说的,至于启动资金嘛,永远缺您存折上的那几万块。

  只不过十几年后的皮包里面装的不是“条子”而是“调研报告”了,甚至还装着各款价值不菲的专家签名证书,随时随地可以去当地发改委谈立项。

  但十几年来中国百姓也在成长,光是电话和短信骗子就锻炼了大家的神经,一个常识性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这么高的收益率这么好的利润前景,您干嘛迫不及待地在八字刚有一撇的时候就说出来呢?低洼之地岂能容他人酣睡,高利之地更是容不得他人觊觎。

  面对这么丰厚的利润,任何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首先要干的是:关起门闷头发财。至于开什么论坛宣布什么未来几年计划,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都是老祖宗对天才们的忠告。

  可能该企业还会辩称他们这样是具备社会责任感,但在项目前景尚未明朗化的前提下,凭借几个专家的论证,不负责任地宣布这样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项目,本来就不是为了负责任,而是为了拖人下水一起“吃挂落”。

总之,喜马拉雅山那边的暖流至今没有惠及青藏高原,“引渤入疆”到底能不能成功也得看技术能力是否达到。但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对现阶段世界科技的发展略有了解,还是有助于政府和百姓在面对一些“圈钱”项目的时候保持审慎态度,别一听高科技高收益绿色能源就晕菜。

17、欢迎参加绿家园11月环境记者沙龙

 

时间: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主题1: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治理之争(下午2:00-3:25

主讲人:海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出版《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等专著;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政府顾问,兼多家牧民经济合作组织顾问等。

主讲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几十年,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状况

2、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治理方式之争

1、有关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问题的争论

2、有关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战略问题的争论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1、内蒙古牧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特点

2、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机制

3、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恶性运行机制

四、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建议

主题2:藏区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下午3:25-4:50

主讲人:刘鉴强

 “中外对话”副总编,中国首席代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前《南方周末》记者。著有《天珠-藏人传奇》一书。发表的独家调查报告有“虎跳峡大坝”、“哈尔滨宝马案”、“朝鲜赌场”、“圆明园非法工程”、“转基因稻米--十三亿中国人主粮背后的利益悬疑”。获得亚洲出版协会颁发的2007年年度新闻金奖。

主讲提纲:

一、分享藏区采访、写作的经历

二、探讨藏区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追求幸福的关系

三、分享如何深入和表现被访者内心世界、进行非虚构写作的心得

主题3:体验瑞士伯尔尼的生态公寓(下午4:50-5:00)

主讲人:汪永晨(绿家园召集人)

友情提示:

请大家共同践行环保理念,自带饮水杯,会场不提供一次性纸杯

具体地址:

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地图请见附件)

地铁:

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上来向北第一个路口向西行

公交:

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

王丽娜15010367505; 王小娜 13581646587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