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3
十一月三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秋天在瑞士系列报道:
1、秋天在瑞士之三――这里是我的根
聚焦渭河系列报道:
2、甘肃经济日报: 聚焦渭河之三――污染的悲伤
http://news.163.com/10/1101/10/6KD7G5L300014AED.html
腾讯绿色特别策划《绿问》第15期内容:
3、腾讯绿色: 两个白领的365蓝天日记:北京的蓝天没那么多
http://news.qq.com/zt2010/skybeijing/index.htm
地方信息:
4、上海证券报: 广东启动低碳省试点工作 将对重污染行业整顿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6569.html
5、北京日报: 广西近百县市区发生秋旱 湘江大段河滩裸露(图)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5840.html
关注野生动物:
6、新浪环保: 献计全球虎保护高峰会议 加入爱虎大本营
http://news.sina.com.cn/z/tiger2010/index.shtml
重大水事:
7、新周报周末版: 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濒临枯竭(组图)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2/172121400986.shtml
环境曝光:
8、南方周末: 梅花味精一再被曝污染问题,谁能让其停产?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3/000746.htm
9、腾讯新闻: 电子产品的剿毒漏洞:零部件重金属超标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3/000730.htm
10、人民日报: 广东湛江最大无人岛10年缩一半 疑因疯狂盗砂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4243.html
污染信息:
11、法制日报: 废弃节能灯或成生态杀手 环保部门被指"踢皮球"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6286.html
垃圾处理:
12、经济观察网: 京焚烧项目火速开工 垃圾分类无力开展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11/03/184655.shtml
生态保护:
13、千龙网: 青藏高原沙化严重可能成全球沙源(组图)
http://news.sina.com.cn/c/p/2010-11-03/072821404925.shtml
环保法规:
14、21世纪经济报道: 《生态补偿条例》草案成型 湿地、生态功能区初入补偿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2/000821.htm
关注气候变化:
15、腾讯绿色: 香港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2010年11月3日-6日)
http://news.qq.com/zt2010/climatehk/index.htm
深度报道:
16、南方都市报: 湘江镉污染再调查:工厂关闭后的污染比之前严重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3/105721406540.shtml
17、中国青年报: 铬渣污染续:我国尚无有效土壤修复技术
http://green.sina.com.cn/p/2010-11-03/104521406441.shtml
环境时评:
18、半岛网: “明星企业”屡成污染环境罪魁祸首谁之过
http://news.qq.com/a/20101103/000748.htm
19、新民晚报: 秦楚:梅花味精污染千亩良田谁给农民个说法
http://news.sina.com.cn/pl/2010-11-03/150321407721.shtml
绿家园乐水行11月活动通知:
20、绿家园乐水行11月份行程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秋天在瑞士之三――这里是我的根
文图 汪永晨
秋天在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丘陵中的田野和山坡上的牛羊,白得雪绒绒、黄得金灿灿、绿得翠盈盈。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在这里得以彰显,并加以调色后柔情地展现在人类的视线之中。
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的农家与农田
大自然调出的色彩
阿尔卑斯的秋天
如果这里只有自然,没有人所居住的痕迹,此时我倒觉得一定是少了些什么。在自然界中,汇入这些同样色彩多样的小小的房子,站在人类的视角,是不是就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呢。不管别人怎么理解,这一刻的我,有了这种感觉。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自然界的变化在加剧。这些加剧,和人这个动物会思考应该有关。因为,一直以来,这种思考大多是站在人的立场,是只管人自己,不管其他生灵的。还认为自己是高级动物。优于其他。
随着大自然的不自然,也随着大自然变化的加剧,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自然以各种形式警告:再这样做下去,灾难会越来越多。人这时才开始醒悟。
阿尔卑斯山下农民的家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鸡舍
2010年10月23日,我和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认为是自己的根的地方。那是阿尔卑斯雪山脚下。秋天的那里,真是大自然的调色板,所有的颜色,在这一调色板上被炫耀着,不分尊贵与贫贱。
昨天的文章里,我就提到了我的好奇,朋友马恩见到她的两匹马时,会是什么表情,城里人有属于自己的马,一定是一种特殊的爱好。前天我和马恩一起在她家附近那个特殊教育中心时,她给我讲了马与人之间的那份相通后,我就在等着他们见面的那一刻。
马恩告诉我,她养这两匹马一年要给农民汉斯7000欧元。而这马也不只是养着玩的。用马恩的话说,它们是工作的马。每天早上,汉斯家要靠马车拉着牛奶去奶市交易。
听了这些后,我对这两匹马的好奇更大了。
马恩的两匹马
它们听得懂我的话
两匹马见到马恩的那一刻,它们缓步向我们走来,步子迈得很稳,不急不慌。走到马恩跟前了,头靠了过来,像是很重礼节的西方人,和马恩行着拥抱礼。马恩则边搂着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它们,边对我说:它们能听懂我的话。
汉斯的家
汉斯家的猫
汉斯家为过路人提供的歇歇脚的地方
汉斯没在家。他家的房子已经住了算上汉斯的孩子是第四代了。古朴中透着汉斯前辈的审美观。
马恩把我领进了汉斯家旁边的小木屋,边倒着咖啡边向我介绍说,这是汉斯的妻子蓓丽娜为过路的人准备的。这里的风景美,常常有人到这里走走。走累了就可以在小屋里歇歇,喝杯咖啡,吃点蓓丽娜自己烤的面包,做的点心。
这所小木屋里的吃的,喝的都没有标价。只是桌上有个小猫头鹰的放钱箱,谁用过后想放多少钱就放多少。这个钱箱放这好几年了,一直用着。马恩告诉我,这不是公益的,在牛奶越来越卖不出价的时候,这也是家里小小的一笔收入呢。让我感动的是,来这的人都那么自觉地遵守着乡规民约。让人感受着人间的信任与温情。
马恩告诉我,这些年,瑞士农民的日子越来越辛苦,牛价和牛奶价都一跌再跌。我们在网上了看到过不少欧洲农民倒牛奶事。我问马恩,你不是说瑞士很民主,什么事都是由公众讨论决定的吗?为什么农民的问题公众会这样对待呢?
马恩的回答提醒了我,瑞士是资本主义国家。消费者的利益是和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公司要利润,消费者要价格。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民成了牺牲品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进城卖菜的农民多是老人
奶酪来一串
周末早市就在瑞士国家首府办公大楼前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这仍是世界普遍的问题。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像我前不久在墨西哥参加的世界护水大会上,各国的水电移民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失地的困惑。2010年10月23日,马恩带我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买些绿色食品。我一到她家她就告诉过我,每周二和周六的早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政府办公大楼前有一个农民直销的绿色食品市场。农民把自己种的绿色水果、蔬菜、奶制品和鲜花拿到这里让城里选购。
马恩说她家吃的很多食品都是在这里买的。而且有些食品,就是固定在一些农民的摊上买,已经成了朋友。
马恩和我说这些时,我想起在北京认识的年轻朋友小黄。他原在山东做有机耕种,为了爱情到了北京,他希望找的工作还是与有机耕种有关。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考察了北京的有机食品市场,结果发现用他的话说大部分市场上卖的有机食品,就是从市场上买的一般食品再贴上一个标签而已,以至于小黄来北京一年多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因为他不想昧着良心做事。
我也不敢说瑞士的有机食品就百分之百是真的,当然马恩认为一定是。但我更不想相信小黄说的是真的。如果是,真是太遗憾了。
蜜蜂的家
长成的玉米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瑞士解决农业问题的文章,其中休耕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文章中说这一项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时是作为政府控制生产增长的措施。1991年,瑞士实施了旨在扩大农作物生产的项目,其下的休耕措施包括如下方面,从谷物生产向草地转换,进行短期绿色休耕,建设森林、河流和公路旁边的树篱,对有林农田和缓冲地带
等高生态价值地区进行保护,以及生产非食用的可更新资源。
1993年,瑞士农业政策采取新的方向,即只要采用了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法、进行了向有机或联合农业系统的转换、使用了对环境有利的畜产品生产方式,农民就有资格获得政府补贴。
峡谷里的溪流
峡谷中的河与树
峡谷里画在岩石上的熊猫
在土地利用方式中符合政府支持条件的有:扩大牧草种植面积、进行低强度放牧、低洼地花草种植等。尽管瑞士属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中价格支持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降低,只能通过直接补贴来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基本补贴作为对农民提供生态环境服务的回报。
农业环境管理方法的特征是将土地休耕和扩大化措施联系在一起。休耕措施包括对绿色休耕地、低洼花草用地、高生态价值休耕区、耕地保护区及工业用原料生产区进行补贴。
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农场同时参加了多个项目,且某项措施的环境效应依赖于并列的其他措施,这就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这其中包括1993年的一揽子生态补偿政策(对大规模低密度放牧、低洼花草用地、高生态价值地和大面积牧草种植的耕地保护区给予补贴)、绿色休耕、非食用作物生产。
在瑞士,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时间至少为6年,在这个期限内禁止在休耕地上使用化学药品。另外,牧草地、高生态价值地严禁使用肥料,并规定在这些土地上实行延期采伐。低强度放牧地上可以施用氮肥,但仅限于动物的粪便。低洼花草地应种上各种野生植物,但不能使用化肥。涉及到高生态价值土地时,农户可以个人为单位签订合同,并获得相应资助。
绿色休耕项目的要求是对地势较低地区的耕地至少停耕一个生长季度,除非自然植被已经达到要求,不然必须按照推荐的种子进行混合耕种,不能使用化肥和化学药品,且不能将其作为经济用途。
补贴用于补偿因放弃耕地生产而支付的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部分。在实践中,绿色休耕、低洼花草用地、保护型耕地及非食用作物生产用地都只有唯一的补贴率。
大面积低强度放牧地区的补贴从每公顷300瑞士法郎~1200瑞士法郎,因耕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对山区耕地采用较低补贴率,而较肥沃的低地则采用高补贴率,补贴率的差异能反映出土地的潜在产出水平。高生态价值耕地可获得额外补贴,根据土地上所保护的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而不同,该项资金由瑞士联邦政府和市州财政共同支付。
瑞士自这些项目开始以来,每年都有新的土地加入,1994年大约有5.7万公顷耕地加入休耕项目,其中将近3.3万公顷是大面积低强度放牧用地,但只有4%的农户拿到了草地用途的休耕补贴,2%拿到了绿色休耕补贴。参与率最低的是低洼地花草种植项目和非食用作物生产项目。
近年实施的休耕项目尚无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系统化评估。初步研究表明,生态补偿措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动植物多样性,提升了人文景观,特别是对诸如沿河、湖、森林、道路等缓冲区的大规模植草,对水质和野生动物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峡谷里的树
森林里流出的河
瑞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使用的这些措施增加了农地。这又让我想起,我们国家这些年来18亿亩农用地的红线时时处在警戒线上的危机。而在我们“江河十年行”中,更是看到西南因开发水电,有那么多富饶的农田被淹在了水库中,这一点连虎跳峡的一位农民大妈,都在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认真学习了国家的土地政策,担忧着红线的被突破。可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却似乎并不在乎土地是种庄稼还是成为GDP发展的法码。
走在瑞士雪山脚下的农田和森林峡谷里,在感叹着那里美丽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和马恩讨论着,这些美景能继续存在的保证是什么。这是因为,对于我来说,或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喜欢美景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能留住大自然自身美的可能。人的智慧应该是让这些美更美,而不是仅仅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就不管大自然中其他生灵的死活与变化。
雪山下
去汉斯家的小路上
牛也是马恩的朋友,看她来了走向我们
汉斯家的地
10月23日的傍晚,我们又回到汉斯的家。我们决定明天早上到他家吃早饭去和他们商量一下是不是行。我很想感受一下瑞士的农家饭,我又有了新盼头。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这种好奇,常常让我能采访到非常有意思的事,当然读者也可跟着我看到更多的来自各地的自然,文化与传统。
汉斯家窗外
汉斯在理发
我做的面包是最好吃的
在汉斯家,我们一边吃着蓓丽娜烤的面包,真的是非常好吃,一边听着她每天早上要四点起床去市场卖牛奶。每天的卖价都要依据当天牛奶的质量而定。而牛奶的质量又和牛每天吃的草,空气,气温的不同有着不同。这对他们是挑战。
所以,自己家乡环境的优质,不仅仅是为了美丽的风景,对汉斯家,对瑞士农民来说,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
汉斯家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每年夏天会带着他们家和邻居家的牛到山上去放牧。一个女孩子做这样的活儿是很辛苦的,但马恩说,这个也是一种享受生活。对我们城里人来说,可能还会觉得浪漫。有代价的浪漫一定是。
汉斯的二女儿现在在一家老人院工作。儿子已经有了女朋友,他们家这栋已经住了四代的大房子,二楼原来是祖母住的,其他人住在三楼。去年祖母去世了,汉斯和妻子就要搬到二楼住。这户农家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着。这和我们中国农民家的住房习惯还是有所不同的吧。
我们正聊着,马恩告诉我,快去看,牛回来了。我跑了出去。
牛回家了
挤奶
用头顶着牛挤奶
汉斯家的猪
汉斯等牛都进了屋子里,就用一根绳子把小板凳系在了自己的屁股上这样可随处站,随处坐。小小的一个动作,却真的省了不少的事。汉斯就这样一头牛接着一头牛的挤开了牛奶。
在瑞士的农家,挤奶不像我在我们国家内蒙古大草原上看到的牧民用手挤,这里将一根管子通上电就这样把奶从牛的奶头上挤了出来。
这时,我又看到一个有趣的动作,就是当汉斯把管子插在牛的奶头上时,他的头要顶着牛的身体。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叫牛听话,还是表现对牛的感谢?马恩没在,汉斯只讲德语我没有问到。不过有时候去看,去感受,拍下来,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可能也别有一番情趣。
两个老朋友在说牛
照顾牛是一家人的活儿,也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
汉斯看我在身边那么好奇,一个劲地拍。于是拉着我进了另一个屋子,我进去一看。好家伙,是一屋子的老母猪,真肥。
马恩把她的两匹马牵回家
明天见
天黑了,马恩还要带着我去参加他们社区一年一度的聚会。社区的聚会。过去常说,当年北京的四合院处得好的像是一个大家庭。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院里,现在发小聚会,有时会上百人。可是住进楼房后,每次进电梯,都没有可打招呼的人,常常为此遗憾。资本主义,在我们的一些宣传中,金钱是一切,人情味有吗?那么,瑞士的社区聚会会是什么样的呢?明天吧,明天我会把在那里拍的照片给朋友们看。
暮色中的汉斯家门外
2、聚焦渭河之三――污染的悲伤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2010-11-01曹志政
http://news.163.com/10/1101/10/6KD7G5L300014AED.html
渭河以其博大的胸怀养育了甘、宁、陕多个市县的2500余万人,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达、流域人口的增长,渭河昔日的宁静已被今日的现代文明所侵扰。
渭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渭河甘肃段300多公里如何呢?作为渭河源头区域,“干净渭河”显得尤为重要。
难以承受的污染之重
“上游的污水一泻千里,沿途的污染不断加重。11月,当记者沿葫芦河从宁夏进入甘肃时,只见乌黑的河水泛着白沫向东流去。被河水长时间冲刷过的河床、石砾、枯草、淤泥,已经失去原来的颜色,只留下黑色的痕迹。”这是两年前兰州一家媒体的记者对渭河支流葫芦河的描述。
两年后,记者再次来到葫芦河,由于季节不同,没有看见污水横流。当地群众讲,水比以前清了,但还有臭味,没人敢喝有些发黑的臭水。
葫芦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淀粉加工企业密集,从源头带来的污染难以避免。
渭河的污染不仅来自葫芦河,还有秦祈河、散渡河、大咸河,以及沿途生活的污染。
渭河上游污染最重时节在秋冬季,秋冬时节有大量的洋芋产品需要加工,虽然近两年所流经的宁夏和甘肃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治理,关停和改造升级了沿途的千余家小粉坊,但要彻底根治还需时日,还需从根源上治理。
民盟中央2009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V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118公里,72.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
日渐消瘦的渭河难以负重,水量的减少也使渭河对排入的污水失去了调节能力,污水与渭河交汇时显得格外刺眼。
沿着渭河源头一路向下,渭河被污染的伤痛,无不让人揪心。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渭河的悲伤。
历史欠账太多
“治理难,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记者采访过程中,时常听到这样的感慨。
的确,渭河主要流经的区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环境治理投资较少,环境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渭河流经的县区污水处理厂的短缺,大多县区污水处理厂处于在建或拟建中:渭源县在建、陇西县建成投用一年;通渭县拟建;秦安县在建、武山县征地中、甘谷县在建、麦积区在建……
污水处理厂的短缺,导致生活污水直排。
陇西县污水处理厂厂长马晓宁说:“以前没有污水处理厂,渭河河道臭味难闻,里面流的水都是黑颜色的。现在污水处理厂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以后,下游还有陇西这一河段水都是很清的。”
多年热衷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张诚认为:渭河污染中生活污染源占了很大比例,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大、工期长、管网配套难、运行成本高,是渭河污染治理的软肋。
张诚介绍说,同时直接关系到农民眼前利益的淀粉加工小粉坊难以彻底关停,成为困扰环保部门多年来的难题。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选择,农民选择的天平还是偏向了经济效益那一方。
渭河流域甘肃段和宁夏段,淀粉加工小企业遍布。这些企业建厂之初大多采用传统工艺,产能低、污染大,鼎盛时期,淀粉加工小企业达到上千家,多年来虽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留下了不可挽救的伤害。
淀粉加工污染以葫芦河最为突出。每到马铃薯收获季节,葫芦河就变成了排污河。平凉市环保局局长陈爱民认为,葫芦河污染主要在上游,发源于宁夏的葫芦河在流入甘肃平凉时已经被污染,由于地方法规和治理观念不同,葫芦河上游的淀粉加工企业对葫芦河污染严重,虽然两省区多次协调治理,但效果不明显。
陈爱民说,我省治理小淀粉企业绝不手软,采取一刀切措施,将这些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彻底解决掉。
痛定思痛,定西、天水、平凉等地采取果断措施:定西市已关闭了不符合国家和省上产业结构政策的淀粉加工企业39家;天水市2009年一次性关闭秦安县86家小淀粉企业;平凉也对静宁和庄浪污染葫芦河的小粉坊予以改造或产能环保设施升级。
时值深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马铃薯收获季节,这些关停的小淀粉企业会否死灰复燃,将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天水市政府副秘书长杨胜利说:“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坚持每半月最少到现场监督一次,对市列重点源每月到现场最少监察一次。”
“天水市虽然在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历史欠账太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加上生态保护方面恢复建设资金短缺,国列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稀缺,因此,整体防治能力还不是很强。”杨胜利说。
呼唤清水向东流
“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人水和谐。”这是环保志愿者理想中的渭河。
渭河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强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提案》。
张诚对渭河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渭河,一个个宏伟蓝图将渭河纳入了治理范围,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恢复渭河碧波只是时间问题。
渭河,陕西省称之为“母亲河”。对于母亲河的受污,陕西省从今年2月开始,正式在渭河流域实行水污染补偿制度,城市出境水污染每月超标1毫克,就要缴纳10万元的补偿金,用于污染治理。
9月5日,渭河出甘肃的最后一个村庄~~~天水市麦积区牛背村,由环保部门投资新建成的渭河水质监测站已经投入运行。
天水市环保局局长杨永晖说,在渭河从甘肃流入陕西入口处,陕西省设立了水质监测站,对入陕水质进行在线监测,若发现水质有异常,随即就会和甘肃有关部门交涉,为了保证流向陕西的渭河水达标,我省在相应的出口设立了水质监测站,保证渭河水达标流出甘肃。
钱、钱、钱,在十多天的采访中,对于渭河的治理,各级干部反应最为一致的是治理缺钱。渭河治理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国家从大处着手,从长远着手,彻底根除渭河的生态危机和水质污染。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得到一个值得欣喜的消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总体规划》和水利部《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以及我省制定的《甘肃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等,前期计划在2011年至2020年间,在渭河流域新建13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我省4个市的27个县区,总投资70亿元,确保把我省渭河流域构建成为“和谐渭河、平安渭河、安澜渭河。”
渭河一河清波,两岸绿色,将不再遥远。
3、两个白领的365蓝天日记:北京的蓝天没那么多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1-03
http://news.qq.com/zt2010/skybeijing/index.htm
嘉宾介绍:
卢为薇,范涛
两个生活在北京的普通白领。
2009年6月1日,他们决定用相机亲自数数北京的蓝天。365张照片,一年后他们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并且数出了北京一年的蓝天数是180天,是一年的49%。而官方公布的北京蓝天数却是78%,有些差远了。本期绿问,两个热爱环保、热爱自己城市的人,要讲一个有关蓝天的故事。
精彩观点:
· 有一部分人误读了我们的本意,认为我们是在挑战政府数据的权威,这样就曲解我们了。我们俩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非常热爱,不愿意每天只是抱怨。想用积极的方式去做点什么。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skybeijing/index.htm
4、广东启动低碳省试点工作 将对重污染行业整顿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0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6569.html
昨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会议表示,广东将把低碳绿色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建立低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根据广东省开展低碳省试点工作计划,2010年8月-12月为启动阶段,2011年为起步阶段,2012-2013年为攻坚阶段,2014-2015年为深化阶段。
会议强调,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降低原煤、原油等高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广节约和替代石油、绿色照明和机电系统节能技术。
有专家分析表示,广东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能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整顿,如石化、钢铁、造纸等行业。而对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行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策会进一步倾斜。
5、广西近百县市区发生秋旱 湘江大段河滩裸露(图)
来源:《北京日报》2010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5840.html
11月2日,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那平村,一名村民在浇灌菜地。 新华社发
新华社南宁11月2日电(记者周丹丹)今年10月以来,广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七成以上。由于降水偏少,风干物燥,导致秋旱露头,93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
截至11月2日,广西有93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重旱21个,中旱41个,轻旱31个。由于降水偏少,风干物燥,各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大部地区火险气象等级都在4级以上。
去年8月以来,广西出现罕见的秋、冬、春连旱,遭遇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灾情最严重时,全广西有324.5万人饮水困难,有近60万人需要政府组织送水,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619.14万亩,成灾516.61万亩、绝收45.21万亩。直到今年4月,持续数月的旱情才宣告结束。
在短短7个月后,大规模的气象干旱再次在广西出现。气象干旱不等同于干旱,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气象专家指出,今年10月广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全广西平均降水量23.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特别是10月16日以来,全广西平均降水量仅为1.5毫米,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预计未来十天,广西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还将偏少七至九成,由于少雨天气依然持续,各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仍将持续偏高。
久晴不雨湘江枯水
枯水使得湘江长沙段大面积河滩裸露。
据长沙水文站介绍,连日的久晴不雨导致了湘江水位下降严重。截至11月2日上午8时,湘江长沙段水位已经下降到26.16米,低于千吨级航道设计水位0.19米。目前湘江长沙段有大片河滩裸露,航道变窄,航运受到一定影响。
新华社发
链接
纳木错湖
因冰雪暂停开放
新华社拉萨11月2日电(记者文涛 胡星)由于连夜的降雪造成景区公路积雪结冰,西藏海拔4718米的“圣湖”纳木错景区2日起暂停向游客开放。
记者从纳木错所在地拉萨市当雄县交警部门获悉,1日纳木错景区降了一整天的大雪,从景区入口处至纳木错湖边几十公里公路都有不同程度的积雪和结冰,特别是海拔5190米处的那根拉山口积雪严重,已不具备通行条件。
截至2日13时,仍有4辆车辆被困在纳木错景区,当雄县有关部门正在全力营救。
目前,何时恢复开放纳木错景区将视天气情况而定。交警部门提醒,一段时间以来纳木错景区天气状况不佳,游客前往旅游应提前了解天气状况。
6、献计全球虎保护高峰会议 加入爱虎大本营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1-03
http://news.sina.com.cn/z/tiger2010/index.shtml
全球虎保护峰会和虎保护青年论坛,将于2010年11月20日-24日在俄罗斯举行。现邀请网友加入“爱虎大本营”,支持东北虎栖息地保护区的建设,幸运网友有机会获得精美纪念品。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sina.com.cn/z/tiger2010/index.shtml
7、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濒临枯竭(组图)
来源:新周报周末版2010年11月02日 王坤祚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2/172121400986.shtml
位于汉江上游陕西石泉县境内的石泉水电站,未建船闸,此段汉江已不能通航。王坤祚/摄
汉江南水北调 抽血濒临枯竭
南水北调工程,让汉江成为中华大地上的“无偿献血者”。
然而,巨量清水的北上,加之上游及支流的密集梯级开发,将使得体质强健的汉江成为亟需进补的羸弱者。
如果你想寻踪华夏文明,沿汉江旅行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这条1577公里长的河流,奔腾在中国腹地,勾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贯通并包容着秦陇、巴蜀、中原和荆楚的多元文化。
溯源汉江,从远古时期到如今,华夏文明进步的年轮触手可及。
难得的是,在工业化车轮轰隆前行的今天,汉江上游水质始终未曾低于Ⅱ类,至今保有一江清水,有人称其是中国目前唯一没被污染的大江。也正是因为不易的处子之清,加之处于版图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汉江成为一项恢弘工程——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地。
如今看来,南水北调彻底颠覆了汉江的格局。当下将要围绕汉江的,是两次抽出两次补进的调水工程和更为密集的梯级开发。
作为一条河流,汉江的自然属性正面临着即将消磨殆尽的局面。从陕西西南部出发,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江一路踉跄前行,磕磕绊绊,一堵堵水坝,将她的脉络生生截断,割据为一个个人工湖。初步统计汉江流经县市的水利工程可以发现,在包括各支流在内的整个汉江流域,建起的水坝数量已近千座。
“无偿献血者”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进进度及“引汉济渭”工程规划,至2030年,汉江丹江口以上流域将向外“输血”150亿立方米左右,抽走汉江上游水资源总量近40%。
南水北调,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关于水的百年梦想。这一工程从提出设想到正式开工,历经50年,再到全面完工,又是一个50年。
帷幕的拉开,始于一个“借”字。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工作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借水”的背后,是中国水资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实图景。
从总量看,中国水资源相当可观,为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然而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相当于日本的1/2,加拿大的1/44,在世界排名第143位,被联合国划入世界13个贫水国之列。
水资源空间分布严重失衡是中国水治的另一困惑。统计表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4%,而北方仅占9.9%。
河流处于超负荷状态,这是北方地区的普遍困扰。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在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间,有21年断流,累计1050天。最严重的是1997年,断流13次,断流河段最长达700多公里,当年近300天未有滴水入海。
而在深度干渴的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也成为无奈之举。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在一次会议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华北地区如果按照现在的开采方法,再过15年左右,地下水就会全部枯竭。”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京津冀鲁豫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地下漏斗和地面沉降区,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曾有统计结果显示,华北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700亿元。
2002年,调汉江之水解华北之渴成为国家意志。当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宣布以50年为期,投资4860亿元,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南水北调。
2002年获批规划的三条线路,东线面临着沿线水质污染困局,治污难度艰巨,所调之水短期内只能用于工农业;西线虽应在今年进入开工倒计时,但因诸多原因引发四川等省反对声众,上马与否仍未最终确定;唯有从汉江引来一江清水的中线工程,为京津冀豫各地翘首以待,关注面极广。
湖北十堰丹江口以上是为汉江上游。1958年始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于汉江、丹江交汇处筑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即始于此。
在丹江口市人眼里,丹江口水库是“小太平洋”,装的是“贡水”,北京是首都,而丹江口是水都。“首都水都心连心,一库清水送北京”,类似的标语在丹江口库区随处可见。
十月的丹江口库区,已平稳渡过汉江夏汛。站在丹江大坝顶端,远望山色青黛,俯瞰水面清翠平静。五年前开始实施的加高工程,已将大坝增至176.6米高。按照2002版规划,今年将有95亿立方米饮用水一路跋涉1000余公里向北,止京津冀豫共计121县市之渴。
目前,通水时间已被推延至2014年的汉江汛期过后。大坝景区一胡姓导游称,推迟调水时间主要是因为库区移民未完成。
规划显示,中线二期工程完工后,每年将有120—140亿立方米江水流向华北。据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介绍,历年水文资料测算出的丹江口水库水资源总量为388亿立方米;蓄水至170米高程之后,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库容为290.5亿立方米。按此测算,即使中线首期工程调水90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以上将有四分之一的水量被调走。
陕鄂二省,共饮一河汉江水。处于上游的陕西省,近日也对外放出消息,其筹划已久的一项工程——引汉济渭,已于去年通过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专家组也已评估通过,将于年底开工。
所谓引汉济渭,即在陕西汉中市洋县境内引汉江水,过秦岭,进关中地区,融入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解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大重点城市,兴平、华阴等13个中小城市的工业、生活用水的大量缺口。
汉江,孕育了陕南。汉江边上的陕西人,去陕北走过亲戚之后,笑话“北边的一捧水洗脸、洗完脸之后饮羊;淘米水澄清了洗锅,洗完锅再拿去饮羊。”
陕西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陕南地区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0.7%,为314.5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8倍,是陕西省的2.43倍,关中地区的9.9倍。而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和陕北地区,水危机与华北平原几无二致,两地唯一依赖的渭河不仅近年屡屡断流,而且污染严重,西安等城市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
“引汉济渭”取水点位于汉中市洋县境内黄金峡镇,地处山区,交通极为不便。《新周报·周末版》记者在黄金峡镇看到,配合“引汉济渭”工程兴建的黄金峡水库,移民工作已接近尾声。
自陕西酝酿引汉济渭工程以来,汉江中下游的湖北省便不断提出异议。湖北方面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本已致汉江下泄水量减少,陕西省又调走部分汉江水,无疑将使下游“雪上加霜”。
2009年11月3日,陕西省副省长洪峰曾带领该省水利厅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相关领导,赴武汉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方面进行首次沟通,寻求后者对引汉济渭工程的支持。
知情人士透露,座谈会上,湖北方面提出,实施中线调水后汉江水资源开发比例较高,调水要充分论证清楚对下游的影响,同时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陕西在关中严重缺水且无其它途径的情况下从汉江上游适当调水。
与湖北方面及管辖汉江流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座谈”后,陕西省将“引汉济渭”工程目标改为:投资150亿左右,2020年调水5亿立方米、2025年增至10亿立方米,2030年调水量达到最终调水规模15亿立方米。而此前陕西省的打算是,2012年便实施调水5亿立方米,2015年达到最终调水量15亿立方米。
两大调水工程取水汉江。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推进进度及“引汉济渭”工程规划,至2030年,汉江丹江口以上流域将向外“输血”150亿立方米左右,抽走汉江上游水资源总量近4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8、梅花味精一再被曝污染问题,谁能让其停产?
来源:南方周末2010年11月03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3/000746.htm
“我们不敢喝地下水已经很多年了。”在2009年5月因污染问题被央视节目《焦点访谈》曝光并被罚款停产整改后,据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内味精生产企业巨头梅花味精再次被当地群众举报称: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梅花味精网站资料显示,其创立于2009年2月27日,注册资本26亿元人民币,拥有固定资产逾50亿元人民币,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上市公司五洲明珠与梅花集团的重组计划已于今年9月29日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明星企业致千亩农田荒废
梅花味精是当地政府树立的“明星企业”。《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中国味精市场年总产量为100多万吨。全国上千家生产制造企业,梅花味精集团以近60万吨年产能位居第一。
梅花味精副总经理王友山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2009年梅花味精净利润2亿多,向霸州市上缴税款1.72亿,“排在霸州市前三名。”
霸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9年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财政收入20.47亿元,按此数据计算,梅花味精上缴利税占该地区 财政收入的近9%。
梅花味精集团董事长孟庆山今年8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梅花集团建设成为中国的‘味之素’,成为调味品生产行业中的旗舰企业和新型氨基酸领先企业。”
梅花味精所在的霸州市堂二里镇多位村民表示,九街、十街、十一街3个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亩左右,几年前被村委会征用,转租给梅花味精植树造林,现在已经没有地可种。
据当地居民不完全统计,被梅花味精排污污染的土地至少上千亩。许多当地村民接受采访时称,“梅花味精征用土地后,根本没有按合同约定植树造林,而是用来排放污水,不仅近千亩土地白白荒废,而且周边土地也遭到不同程度污染。”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片的污水坑、污水沟散乱分布于堂二里镇与东段乡所辖的土地,当年排放污水的水池已经干涸,水池周边的土地大部分没有种植庄稼,土地被撂荒至今。
王友山证实,梅花味精当年的确在当地征用了上千亩农田用于植树造林,但后来因为棉花价格上涨,大部分征用土地都退给村民种植棉花了。
东段乡郭姓村民对记者称,他的耕地挨着污水池,今年他种了四回,庄稼都没收,庄稼不长又种的树。现在发现树几乎全部没有成活。
梅花味精周边居民介绍,他们现在不敢喝地下水,许多家庭买高价桶装水饮用。有的村不得不打深水井。东段乡牛百万村一位村民说:“没办法呀,谁敢拿性命开玩笑。”
王友山表示,自2009年5月被央视曝光并整改后,污水不再向污水池排放,而是经厂区进行污水处理后直接排放到霸州市胜芳镇城市管网。
梅花味精周边居民称,大部分居民曾向政府提出空气和水污染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政府的回应。
2009年曾被央视节目曝光
2009年5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曝光了梅花味精的污染问题。
在该报道中,霸州市堂二里镇的村民反映称,梅花味精集团,以“造林”的名义,用200元每亩的价格租用当地农田,实际是把良田变成污水坑,排放“黑黑的污水”到农田里,导致农田长不了庄稼,甚至种不了树木。
此外,当地的空气也被梅花味精排放的刺鼻烟雾污染了。村民称,当地人得肺病的很多。
节目中,梅花集团外事办主任孟祥华否认存在污染问题,让村民们去找镇政府,“你们告去吧”。堂二里镇政府则表示,不是镇政府排放的污水,“就这么着吧”。
当地村民先后又找到霸州市的环保和国土部门,同样是不了了之。
谁能让其停产?
经央视曝光后,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对于央视报道的向农田排污的问题,梅花集团表示,报道中的厂房为集团一分厂,由于一分厂管网故障,进行了为期7天的维修,期间直接排放了部分未达标的废水,此次维修已在媒体报道前完成。
对于报道中涉嫌排入附近林地的污染物,梅花集团表示,这是公司在对废水进行厌氧、耗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活性污泥,而由于相关设备尚未到位,公司对未进行烘干处理的活性污泥直接排放到林地作为肥料。
此外,梅花集团还澄清称,央视节目中报道的有异味“烟气”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进行处理生产有机肥料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会有无毒的焦糊气味。
央视节目曝光后,2009年6月1日,梅花味精的潜在重组方五洲明珠(600873)发布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及处理报告。
根据报告,2009年5月霸州市政府的《关于梅花集团环保问题核查、整改情况及处理结果的通报》称,梅花集团被认定存在污水暗管排放以及污泥渗坑堆存两项违法行为,并违规用地倾倒污泥0.73亩。
廊坊市环保局据此对其处以罚款76万,梅花味精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梅花集团一分厂淀粉车间与味精车间已经停产。
但梅花味精工作人员和一分厂保安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梅花味精一分厂目前并未停产。在一分厂区内,工人来来往往,厂区内机器轰鸣,并没有停产迹象。
谁能阻挡其上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廊坊市2008年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把推进梅花味精上市工作作为要集中精力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
在2009年5月央视节目曝光前,梅花味精与五洲明珠(600873)已经在商谈重组上市事宜,并接近了成功的边缘。
节目播出前一周,2009年4月29日,五洲明珠发布公告,公司拟出售大部分资产并定向增发约9亿股吸收合并梅花味精,其时梅花味精集团的初步估算价值约为58亿元。
经《焦点访谈》曝光后,资本市场对梅花味精的重组上市一片悲观,此前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的五洲明珠的涨停态势在5月8日被打开。
按照2008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联合证监会推出的‘绿色证券’政策,环保不过关的将不能上市或再融资。
环保总局当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对上市公司陆续树立三道环境门槛——“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
此前山西的金业煤焦化集团借壳频频失败,就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与环保方面的限制有关。
然而梅花味精的上市进程仅仅是被污染事件暂停而已,并未就此完结。
一年后,2010年9月30日,五洲明珠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以新增股份吸收和并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于9月29日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11月2日,在当日的《经济参考报》再次曝光梅花味精的污染问题后,截至午盘,五洲明珠上涨0.76%,并未出现大幅下跌。
据媒体报道,除了梅花味精外,国内另一家味精企业巨头莲花味精(600186)也曾因为污染问题一直为公众所质疑。
9、电子产品的剿毒漏洞:零部件重金属超标
来源:腾讯新闻2010年11月03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3/000730.htm
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出通报,对本市销售的电子电器产品进行了质量监测,结果发现部分商品没有环保标识,有的产品零部件的铅、镉、六价铬以及多溴联苯醚含量超出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5种电子电器产品退出北京市场,这5种产品为:欧达数码摄像机、堡狮龙来电显示电话机、Vtrek迷你组合音响、楚斯特USB光电鼠标、aoni奥尼网络摄像头。
由于重金属超标而遭到退市处罚的,还不止这5种电子电器产品。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市工商局在对本市销售饮水机商品的内胆进行质量监测后,结果发现有两个样品不合格,存在的问题都是饮水机内胆铅、镍含量超标。
“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或是废弃后,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污染。”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北京科技报》介绍到,拿重金属六价铬来说,它在电化学工业中作为铬酸,此外还被用于色素中的着色剂。一般情况下,重金属六价铬主要应用在金属零部件的镀层和一些螺钉螺母中,因为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而且超标的六价铬在环境中不会自然分解,在人体和环境中积累,是导致癌症的原因之一。
另外,为了提高阻燃性能,一些生产厂商会在产品零部件(主要是塑料件)中添加阻燃剂多溴联苯醚,如果超过标准限量要求,又在废弃过程中回收不当,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的剧毒气体,严重污染环境。
除此之外,马军说,对于饮水机中的涉水部件材料,如果被检测不合格,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溶出铅、铬、镍等重金属物质,而铅是会在人体和动植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接触过量铅以及无机铅化合物会导致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失眠、贫血、流产,儿童铅中毒则会推迟大脑发育或是急性脑症。而镍已经被列为人体的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出现呼吸道炎症、皮炎、白细胞增多、鼻腔癌和肺癌等病症。
“对于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电子电器产品,在丢弃后所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伤害。”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赖芸告诉《北京科技报》,由于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由此产生数量激增的电子电器产品废物,乡镇在无有效“三废”处理措施的条件下,采用极其简易、落后的手工拆解方式回收处理电子垃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赖芸告诉记者,当他们在电子废物拆解地中国广东省贵屿镇进行环境样本抽查时发现铅、汞及镉等十多种有毒重金属,其含量都远高于背景含量。比如,所有当地尘埃样本的含铅量都高于普通样本几百倍。此外,有样本还含有有毒的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PBDE)”多达43种同族。而这些含有有毒重金属的电子产品会被释放到周边土壤和水道中。
绿色和平近期对广东省贵屿镇165名1~6岁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儿童血铅负荷高,其中135名儿童铅中毒,中度铅中毒者达到24.4%,明显高于没有遭到电子废物污染的邻镇儿童。“长此以往,这些中毒的儿童可能会患贫血等疾病,他们的智能和行为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赖芸说道。
“除此之外,电子电器产品的配件被大量排放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马军告诉记者,电子电器配件是电子电器产品的“灵魂”,例如印刷线路板,几乎每个IT产品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电镀和蚀刻等工序,却会产生铜、镍、铬等重金属排放。
马军以及工作团队在对国内生产IT产品规模较为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以印刷线路板生产集中的深圳市为例,部分电镀、线路板企业偷排、直排以及超标超量排放污染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弄虚作假实现虚假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2009年3月广州省惠州市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对该公司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的部分生产废水采样监测。结果显示:pH值偏酸5.6个单位,化学需氧量超标96.9倍,悬浮物超标32.5倍,铜超标5199倍,锌超标3.9倍,镍超标9.6倍,总氮超标8.6,氨氮超标24.7倍,铁超标178.2倍。
据环境保护部门统计,2009年环保部接报的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样的污染将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家对电子电器产品重金属的检验无论从技术、设备以及人才方面都已经与国外并驾齐驱,唯一的问题出在对于标准的管理方面。”北京新奥环境标准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程水杰告诉《北京科技报》,关于对电子电器产品的监测国家有着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因此对于重金属的检验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对于电子电器产品零配件的管理和控制却无法从源头上做到真正的堵截,其原因也是法律和法规存在一定的缺失。
程水杰指出,在中国现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上对于暂不限制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范围一项,也只有对铅的规定,而其余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如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却并没有提到。
马军也指出,由于管理松动,就会出现个别电子电器厂家配备两种产品应对国内外市场,对欧洲市场严格按照欧盟标准进行生产,而对国内市场就会相对宽松。
“相比于我国,国外的法律、法规就要细致得多,也更加严格。”赖芸告诉记者,例如欧盟主要奉行的是《废旧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赖芸说,这两个指令中规定纳入有害物质限制管理和报废回收管理的有十大类102种产品,其中包含家用电器、信息和通讯设备、消费类产品、照明设备、电子电器工具、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医用设备(被植入或被感染的产品除外)、监测和控制仪器、自动售卖机。同时规定限制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6种重金属,并重点规定了铅的含量不能超过0.1%。一旦发现有问题的产品会直接遭遇退市以及重金的处罚。
这些标准主要是为了规范电子电器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使之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因此,赖芸建议除了国家要加强对电子电器产品零配件的管理外,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商也要对产品生产至报废这一过程负责,开发并设计出具有更长寿命的、安全的、便于维修的清洁产品,以确保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10、广东湛江最大无人岛10年缩一半 疑因疯狂盗砂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0年11月03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4243.html
作为广东湛江外海最大无人岛的罗斗沙岛,在过去10多年间,面积减小了近一半,正陷入沉没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罗斗沙岛面积急剧缩小?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400年无人岛严重“缩水”
岛上乔木仅剩1/3,防台风屏障作用大大减弱
在广东湛江,迎着琼州海峡的白头浪,远远望去,罗斗沙岛风景如画。
罗斗沙岛,介于广东徐闻县前山镇与海南省文昌市间的琼州海峡,属沙洲岛,距今约有400年历史;由于形似罗斗,故称罗斗沙岛。
然而,作为湛江外海最大的无人岛——罗斗沙岛正陷入沉没边缘,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罗斗沙岛面积减小了近一半。
据相关部门测量,该岛原本岸线长达8.6公里,面积为2.6平方公里。徐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办主任吕怀谋说,根据2009年的调查数据,该岛陆地面积仅剩1.6平方公里,且天然植被很少,80%为裸露的黄色沙地。
木麻黄树,是罗斗沙岛上唯一的乔木。这种天生喜欢扎根在海岛沙地的树,在岛上被海水冲得横七竖八。
前山镇党委书记黄新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罗斗沙岛上曾经种植有木麻黄树约300亩,现在只剩下不到100亩,其它200亩大多随着海砂冲到大海里去了。
由于罗斗沙岛位于琼州海峡重要航道上,为确保来往船只安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航道管理局在罗斗沙岛修建了一座高达50米的灯塔,该灯塔遂成罗斗沙岛标志,但10多年过去了,原本离岸线70米远的灯塔,现在已经孤零零矗立在了海边,而原本深埋在沙面之下的灯塔底基已经外露,裸露部分足有3米。
据悉,由于基础严重受损,海事部门已经放弃了该处航标灯的修复而择址另建,这座灯塔受海水冲刷侵蚀而最终倒掉似乎不可避免。
看着支离破碎的罗斗沙岛,黄新民担忧道,尽管罗斗沙岛地势平坦,但每当台风来袭,横亘在前山镇外海的罗斗沙岛多少会起到一些阻挡台风的作用,如果罗斗沙岛真的沉到了海平面下,那前山镇将失去这道防台风的最后屏障。
【1】 【2】 【3】
11、废弃节能灯或成生态杀手 环保部门被指"踢皮球"
来源:《法制日报》2010年11月03日 刘建
http://env.people.com.cn/GB/13116286.html
【调查动机】
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中国节能灯推广战略由来已久,仅上海市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进入上海居民家庭的节能灯就超过2200万只。但是,有研究标明,目前市场上的节能灯均在不同程度上含有极其微量的汞,而这些汞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那么,废弃节能灯的回收工作谁来负责?目前,我国的回收现状如何?
市场上出售的节能灯型号在包装上并未对丢弃方式进行说明,也未对“灯管含汞”作出任何警示,只有一家国际品牌的节能灯,在外包装上印有“可回收”、“勿丢入垃圾桶”等图片标识。商店店员表示,没听说厂商有回收服务。记者拨打“962300”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称不收废弃节能灯;上海市环保热线“12369”表示,环保部门未参与推广节能灯活动,如何回收这类废弃物并不清楚;而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有关人员则表示,废弃节能灯处置目前没有具体管理部门。
“居委会又开始新一轮政府财政补贴节能灯的申购、发放工作,对节能减排广大居民都很赞同。可是听说节能灯管内含汞,废弃后如处置不当,会污染水土。”11月2日,上海市市民曹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我询问居委会干部如何回收废弃节能灯,大家都说不清楚。”
如今,越来越多的节能灯因为政府的补贴政策进入寻常人家。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对废旧节能灯的回收体系还处于空白,这意味着加速覆盖的数以亿计的节能灯在完成节能使命后,可能会被当做普通生活垃圾处理,而成为生态的隐形杀手。
一只节能灯可污染180吨水
千万节能灯患含汞“后遗症”
“换下白炽灯,让节能灯走进千家万户”——今年是上海市连续第3年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向居民推广节能灯。据了解,2007年,为鼓励市民多使用节能型的照明产品,上海市有关部门制订一项双重优惠政策,即市民申购节能灯时,不仅能享受50%的国家财政补贴,还享受20%的地方补贴。也就是说,市场价在十几元的节能灯,上海市民只需5元左右即可带回家。粗略统计,仅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进入上海居民家庭的节能灯就超过2200万只。
然而,另一个“不起眼”的问题也开始随之显现。
一家知名照明企业的员工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受制造工艺的限制,目前这代节能灯产品多少总会含有一点汞。”
据了解,虽然节能灯与普通白炽灯相比优势十分明显,但含汞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为此,在照明行业业内有一个标准,每只节能灯的含汞量必须控制在5毫克以下。
那么,5毫克汞到底是多少?记者了解到,这些汞的体积相当于一支圆珠笔的笔尖大小。而目前一只普通节能灯实际含汞量平均约0.5毫克,少数品牌产品可达0.25毫克左右。
“虽然节能灯的汞含量微乎其微,但其数量庞大,因此仍不可忽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大和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水受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
“节能灯含汞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蒋大和说。
上海市农工党松江区委专职副主委马蒙恩也非常关注节能灯含汞是否会造成危害的问题。他分析说,汞和汞化合物都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但从人体中排出却很缓慢,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汞的沸点低,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时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上百倍。”马蒙恩说。
生产厂家“不负责任”
环保部门间“踢皮球”
“自从用上节能灯后,家里已经换了十几只,听说灯管内含汞会污染环境,所以不敢乱扔,可是现在又没有地方回收,我们就是不想乱扔也不知如何是好。”从居委会回来后,曹女士一脸无奈地说。
据上海市绿色照明推广办公室人士介绍,今年国家就高效照明产品补贴推广项目进行招标时,已将废旧灯管的回收比例、有无回收设备及企业是否通过清洁生产评审列入了标书的要求中。上海市节能灯推广文件中,也明确推广企业“设立废旧灯管回收箱”。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获悉,今年共有10家公司作为上海市节能灯推广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目前不具备回收条件。
曹女士所属的上海瑞金二路街道南昌居委会今年发放的政府补贴节能灯都产自北京某公司,5W、11W的两种规格节能灯均仅需3元,不过,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这家企业没有设立废旧灯管回收箱,也从未就此联系过居委会。”
此外,记者在上海一家大型超市以及某大型建材商城内发现,货架上出售的节能灯型号虽然多样,但包装上并未对节能灯的丢弃方式进行说明,也未对“灯管含汞”作出任何警示,只有一家国际品牌的节能灯,在外包装上印有“可回收”、“勿丢入垃圾桶”等图片标识。店员表示,没听说厂商有回收服务。
生产厂家“不负责任”,记者只得将希望寄托在相关的环保部门,但是同样遭到了“闭门羹”:
拨打“962300”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称不收废弃节能灯;上海市环保热线“12369”表示,环保部门未参与推广节能灯活动,如何回收这类废弃物并不清楚;而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有关人员则表示,废弃节能灯处置目前没有具体管理部门。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坦言,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废电池有毒有害,不能乱丢,小区内还设有专门的废电池收集桶,但是同样存在潜在污染危害的废弃节能灯管,在回收上却有很大漏洞。
不过,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厂家“不负责任”实在是有难言之隐,“企业内部对残次品的环保处理相对容易一些,而开展社会回收的难度要大得多,收集、运输、处理的成本很高”。
马蒙恩告诉记者:“节能灯的回收处理线每条造价约为1000万元,大一些的照明企业一般需要两三条处理线,由于回收处理旧节能灯的成本很高,又没有政府补贴,因此一般生产企业都不回收处理。”
据了解,上海市区域的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和洁申实业有限公司是上海市获准收集废弃荧光灯、节能灯的单位。不过,这两家单位主要负责收集企事业单位的废弃灯管,家庭的废弃灯管还没有纳入收集管理范围。
改善技术构建回收体系
保护环境需“双管齐下”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2008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新名录》里,家庭废荧光灯管被列入可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范围里。马蒙恩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同属荧光灯的节能灯也得不到针对性的无害处理。
同时,据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特殊废弃物管理科负责人透露,由于节能灯不在特殊废弃物的指定范畴,因此根据专项处理原则,并未设立节能灯的专项回收系统。
据了解,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曾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尽快改变现状。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的马蒙恩建议,在各个社区、居委会设立回收点和专用箱;鉴于企业回收成本高昂,建立定点的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中心,政府予以补贴;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回收、处理,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鼓励;强制生产企业实行回收处理,建立强制回收制度势在必行。
上海市人大代表黑新雯则建议,积极改进节能灯生产技术,开发无汞或低汞节能灯,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把容易污染环境的液态汞换成固态汞。
“最理想的情况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构建一个社会回收体系,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处理节能灯含汞的问题。”一家节能灯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早就意识到节能灯“汞污染”问题,他们已在江苏设立了一个实验性的回收基地,“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基地,回收到的废旧节能灯实在有限。”
12、京焚烧项目火速开工 垃圾分类无力开展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10-11-03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11/03/184655.shtml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田鹏 10月23日上午,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简称鲁家山项目)奠基。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大员出席。鲁家山项目是今年新选址的分类处理垃圾场,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3000吨,主要处理北京市西部地区经分类分选后的垃圾,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
根据“标准化”的描述,“鲁家山垃圾焚烧场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半干法脱酸+袋式除尘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相结合的净化工艺,辅以活性炭和干性脱酸药剂喷射系统。净化处理后的烟气经烟囱排放,其排放指标能够满足北京市地方和欧盟最严格的标准,优于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环保标准。垃圾场焚烧产生的炉渣可制造建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飞灰将直接送危险废弃物处理厂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此外,还将实现废水零排放。”
鲁家山垃圾场位于即将停产的首钢鲁家山石灰石矿区,离京郊名胜潭柘寺很近,并不是“十一五”规划中的四座垃圾场之一。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将建成北部阿苏卫、东部高安屯、西部六里屯、南部南宫4个大型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但因遭到周边居民强烈反对等原因,目前只有高安屯垃圾焚烧场建成投入使用。阿苏卫垃圾焚烧场正处在环评等前期阶段,南宫垃圾焚烧场已宣称启动招标设计,力争明年开工。六里屯选址尚未确定。
也许是因为以往的垃圾焚烧项目受到许多公众的质疑和反对,投资总额高达21.6亿元的鲁家山项目显得有些低调,见诸公开报道的多是“标准化”的描述。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京西南(鲁家山)生物质能源厂项目建设方案。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首钢将废弃矿山建设转型为生物质能源厂,把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门头沟、丰台、房山、石景山、海淀等相关区政府要整合资源、共同努力,确保鲁家山生物质能源厂如期投入运营。”
8月9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召集市发改委、规划、环保、建设、国土、交通、市政、水务、首钢总公司等部门,研究京西南(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相关工作,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工作办公室,制定了倒排期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全面协调和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
10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同意了首钢总公司所属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文件中的“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就是鲁家山项目。
此前,8月3日,受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的环保所承接了《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完成后的《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仅仅留给了公众两周时间提出意见——“自2010年9月13日至2010年9月26日”。9月28日至10月15日,北京环保局对该项目进行了公示。
鲁家山项目的审批过关可谓“神速”!
10月30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调查”专题片《焚烧 探索垃圾出路》,被很多人视为官方为垃圾焚烧项目定调,但反对的声音依旧。23日,得知鲁家山奠基的消息, 网友“驴屎蛋儿”大吃一惊,“我不敢想了……”,他在博文中写道,就在同一天他当选了十大“低碳时代人物”。
“驴屎蛋儿”真名黄小山,本业是律师,更多的时候是以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反建人士为人所知。在11月2日的“中英城市规划与科技创新研讨会”上,黄小山对新开工鲁家山项目也表示反对,“从技术上来讲,从垃圾的成分来讲,从立法的缺陷来讲,从我们监管的缺失来讲,中国现在远远没有具备去大跃进式搞这种垃圾焚烧(的能力)”。
而身为一家生产木塑复合板企业的李建平提出,“大家都清楚焚烧是烧什么,实际烧的就是塑料,我觉得把塑料解决了,垃圾烧不烧就不会争论”。他的解决办法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收集其中的塑料,“资源化”为木塑产品。这与黄小山的“垃圾不分类,坚决不焚烧”相合。
但垃圾分类迟迟得不到推行,而垃圾焚烧项目却得以大力推进。有观点指出,这是因为在中国,垃圾焚烧已经形成了利益链,设备商、项目业主、当地官员和焚烧领域的专家都有可能受到利益左右,而不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评说垃圾焚烧项目。而垃圾分类则由于得不到行政力量的推进和财政支持而限于停滞。
2日下午,记者和黄小山等人来到了鲁家山的施工现场,被穿着保安制服的大男孩拦在门外,不能进入,只能远远望着山上忙碌的施工机械。工地周围无人居住,但周围的山坡上岩石裸露松动,到处是新修的防滑坡设施。“周围没有什么居民,但我担心它的地质安全和如何将垃圾运输到这里”,黄小山说。
而同一时间,在市内的一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崭新的分类垃圾桶中,各类垃圾还是刺目地混杂在一起。
13、青藏高原沙化严重可能成全球沙源(组图)
来源:千龙网 2010年11月03日 □晨报记者 葛志浩
http://news.sina.com.cn/c/p/2010-11-03/072821404925.shtml
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来越高的戈壁滩。新华社本版图片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气候学的“蝴蝶效应”理论。而如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这一连锁理论的现实版:在常年积雪、海拔6000米之上的珠穆朗玛峰上,竟能检测出DDT、六六六等20年前就被禁用的农药。
在日前举行的 “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中,记者亲眼目睹了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而常年监测珠峰环境的科研人员也向记者讲述了高原敏感地带令人沉痛的当下——黑雪、高原洪水……中科院珠峰站副站长王忠彦博士忧心地说:当地人对珠峰的影响毕竟有限,气候是全球性的,大气带来的污染任何人都无法控制。
雪线上升:
不超6300米看不到积雪
此时已入深秋,公路盘旋而上,尽管GPS导航仪上的海拔数值已显示为4500米,然而身边的高山,无一有雪覆盖。“现在珠峰地区不到海拔6300米以上,基本上遇不到常年积雪。”中科院珠峰站副站长王忠彦博士的一句话让人极为失望。
随着气候变暖,就连珠穆朗玛峰这座全球海拔最高峰也开始逐渐脱去“雪衣”。“根据研究,随着气温升高,我国西部冰川均呈现退缩状态,在过去40年中,面积缩小了3790km2,减少的冰川储量相当于冰川厚度每年平均减薄0.2m。冰川退缩很快,尤其以祁连山和珠峰北坡为甚。”王忠彦说。
据1999年出版的《喜马拉雅山冰川资源图》统计,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系共有冰川6472条,冰川面积8418平方公里,冰储量712立方千米,分别占整个喜马拉雅山系冰川总量的 35.83%、23.98%和19.07%。但在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却发现,这片冰川正在发生加速性的退缩。以纳木那尼冰川为例,其冰川末端在1976年-2006年间,平均退缩速度为每年5米左右,而在2004年-2006年这段时间里,后退速度更是达到了每年7.8米。
雪线上升,意味着的远不只是景观逐渐消失那么简单,它更是对当地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近百年来冰川普遍退缩,所带来的是逐渐增加的高原突发洪水以及冰川泥石流的危险。”中科院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而从长远来看,冰川变化还会对地区的工业、农业产生影响,因为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冰川地区的径流量也许会增加,但之后就会普遍减少,甚至国际河流水资源的短缺或利用纠纷还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
冰川的消融如今已威胁到当地农民的生计。在西藏,青稞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人们只有到了4月中下旬冰川、积雪融化后才能获得灌溉的用水,一旦冰川消失,这种以冰川和积雪融化灌溉系统为基础的种植业也就难以为继。
污染侵袭:
雪里有20年前禁用农药
“人迹罕至,加上海拔高度的因素,这里受外界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这里能代表地球上大气环境的‘本底状况’。”自从2005年中科院珠峰站建成之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强弓博士每隔几个月就过来工作一段时间。他所负责的工作既简单又重要,就是在高原上安装一些捕捉大气污染物仪器,并定期下载记录数据。与此同时,在冰川上采集雪样或钻取冰芯。
张强弓告诉记者,冰芯含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高分辨率气候和环境信息,可以得知这一地区的环境变化,比如通过冰芯中的孢子数量,可以得知这一地区当年的植被、温度和湿度状况。另外,冰芯还会将历史上飘过珠峰地区的空气原封不动地保存在里面。
“比如,这些年来新鲜的降雪中含铅量大大降低,这很可能反映了近30年来世界广泛使用无铅汽油的缘故。当然,还有不好的现象,比如在其他一些冰芯和珠峰表层雪中,科学家还检出了六氯苯、DDT、六六六和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你要知道,这些农药早在20年前就被禁用了。”张强弓说,在这几年的检验中,依然还有这些物质。
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珠峰地区的黑碳含量也保持着较高的程度。所谓黑碳,指人为排放的、燃烧不纯物质所产生的如烟灰和粉尘等颗粒,而在珠峰这块与都市相去甚远的地区,仍能发现这种污染物质。有科学家认为,珠峰地区1990年至1991年期间的黑碳之所以增多,甚至与海湾战争有关,期间,中东油井燃烧释放的污染物通过西风带传送到珠峰地区,从而造成该地区大气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出现了“黑雪”。
沙化严重:
青藏高原或成全球沙源
和藏在冰芯里的“人类污垢”一样,另一个让科学家感到担心的就是青藏高原这片地区正向未来的“地球沙尘源”方向发展。“降水不规律,同时土地沙化严重,这些都可能成为‘祸根’。”张强弓表示,青藏高原处于对流层中上部,大气活动剧烈频繁,为沙尘进入大气并进行远距离传输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此外,青藏高原存在的大片流动沙丘和荒漠化土地又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如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黄河、长江源地区都有大片活动沙丘。此外,高原的沙漠化面积也在剧增。
通过对上百个气象台站的沙尘记录统计,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 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相对于其他沙尘暴发生区,高原更容易将沙尘等细粒粉尘物质扬升到5500米高空,而此高度的西风急流正是亚洲粉尘远程传输的主要动力,甚至可以将沙尘传往遥远的北太平洋地区。
记者了解到,这一理论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此前确有科学家推测,通过对比我国沙尘暴和日韩黄沙天气的月际分布,日韩两国冬季的黄沙大部分应该来源于青藏高原。“当然,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地沙化并非完全由当地人造成,其他国家地区的人类活动也会加速这一沙化进程,但无论如何,这些不计后果的行为最后会成为全人类的负担。”中科院的专家们担心,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青藏高原可能会成为今后全球重要的沙源地之一。
[记者手记]
管得了保护区管不了大气流动
大气环流带来的污染物远远超过当地人们活动对珠峰的影响
雪线退缩、土壤沙化以及因气候恶化而趋于消亡的高原生物,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珠峰这一敏感地区的重要性。
在日喀则地区,刚走过“定日界”的牌子,就可看到一座巨大的牌坊横跨318国道,这便是1988年留下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标识,其告诉人们,前方属于自然保护区,请注意保护环境。
“可是,就算保护区能管住游客的手脚,它能管住大气的流动吗? ”专家认为,气候是全球性的,大气是流动的,这决定了保护珠峰的环境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这如同为什么要召开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一样。
根据已有科研成果表明,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沉降进入陆表生态系统,进而威胁其中的生物。以最近关于青藏高原中、南部鱼体的化学分析为例,结果更令人震惊:清澈湖水生长的鱼竟然含有完全来自人类活动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这些证据都直接或间接的说明其他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已经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入侵青藏高原并留下印迹。 ”中科院张强弓博士说。
事实上当地人们活动对珠峰影响已经越来越有限。旅游区采取了比较严格措施,固体垃圾都是集中放置,运回日喀则或拉萨固废填埋场进行处理。而对于冰川脚下的游客,统一用电瓶车由大本营带到指定地点。但由大气带来的污染物,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来源:新闻晨报
14、《生态补偿条例》草案成型 湿地、生态功能区初入补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1月02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102/000821.htm
本报独家获悉,《生态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草案框架稿已经成型,并初步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范围、原则和机制。
其中,框架稿第九条规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态功能区,共7个方面。
《条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今年4月启动立法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介绍,《条例》起草工作小组先后组成6个专题调研组,分赴13个省进行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成果,《条例》征求意见稿有望年底问世。
目前,《条例》草案框架稿(以下简称框架稿)共有8章51条,每一章的具体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填充。
“由于《条例》的内容牵涉甚广,至少牵涉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税务总局、林业局、统计局、海洋局等10多个部委,部门利益十分复杂。”一位参与立法的专家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在《条例》正式出台之前,国家将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
七大补偿范围
框架稿明确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和范围。
框架稿第二条规定,所谓生态补偿是指国家、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生态受益者给予生态保护建设者因其保护生态的投入或失去可能的发展机会而进行的补偿。
这一条明确了生态补偿的主体。生态受益者即补偿人,既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也包括企业和自然人。“就后者而言,比如取得林业使用权的个人或者企业,他们需要在林业使用权费之外再支付生态价格。”前述参与立法的专家对本报介绍,“所谓生态建设者,也即被补偿人,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自然人。”
框架稿第九条规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海洋、流域和生态功能区。
记者了解到,森林、草原、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和流域的生态补偿在已有的资源保护性单行法中都有规定,而湿地和生态功能区将是首次纳入国家立法中。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7月31日,环保部就发布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占国土面积的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
不过,前述参与立法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此处的生态功能区,更确切地说应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否则这个规定将没有意义。”
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保部共确定了50个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即便如此,这个力度依然很大。”前述专家说。
此外,也有学者指出应将自然保护区补充进来。根据李文华等院士的实际测算,在《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框架下,许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维持在现实中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急待缓解,因此自然保护区也应属于生态补偿的范围。
强调东部对西部的补偿
框架稿第四条提出了生态补偿的三个原则:费用负担原则,即利用者补偿,保护者受偿;确定补偿地区原则,即与主体功能区区划、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补偿金分配原则,充分补偿与合理补偿相结合。
“费用负担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从环境权与发展权的角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清华大学环境法副教授邓海峰对记者说。
“在生态利益主体明确的情况下,应直接要求受益者或者破坏者付费;在受益范围广、利益群体不清晰的情况下,生态补偿的费用通常由政府以公共财政负担。”在10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主办在四川雅安召开的《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上表示,《条例》立法小组成员、中国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表示。
第二个原则强调了东部对西部的补偿。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的自然屏障,因此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的面积最多,他们遭遇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矛盾,在生态补偿框架中,必须充分考虑东部对西部的补偿。这是生态补偿的重中之重。”邓海峰对记者分析。
此外,补偿金分配原则强调充分和合理补偿相结合。以林业为例,根据一位参与林业生态补偿调研的专家介绍,“如在退耕还林补偿中,全国仅分南方和北方两个补偿标准,这样的补偿方式在一些地区导致过度补偿现象,而在另一些地区却是补偿不足,所以要避免出现这种两极分化,在合理补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充分补偿。”
政府和市场补偿双管齐下
和以往的资源性单行立法相比, 框架稿在生态补偿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突破,旗帜鲜明地主张,应由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双管齐下。
“就目前环保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生态补偿上起主要作用的仍是政府,只有在一些受损方和受益方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补充调节作用。”王金南在研讨会上说。
框架稿在政府补偿方式上提出了四种具体措施:财政补贴、政策优惠、项目支持、税费改革。
王金南认为,财政补贴的资金比较稳定,是目前政府补偿的主要途径,但中央和地方的分工应当明确:省内某一要素的生态补偿,应当以本省直接财政补贴为主;如果某生态补偿要素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省区,则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
政府补贴虽然比较稳定,但很多情况下难以持续。因此,市场机制的引入,就非常必要。但令人费解的是,框架稿将地区之间的横向补助、对口支援和项目协作、各种国内外捐赠和碳汇交易这四种方式放在“市场补偿”一节。
“除了碳汇交易,其余三种属于市场交易机制吗?”一位地方环保系统的官员对记者表示困惑。
“此处的市场机制是广泛的,强调的是补偿人与受偿人之间的自愿协商机制。比如,两个省之间,或者两个市之间,以及企业和个人之间,自愿达成了生态补偿的协议,同样属于市场机制。”前述参与立法研讨的专家对记者说。
尽管框架稿相对完备,但仍然遗漏了一些重要议题。不少学者建议将生态破坏赔偿问题,如何处理生态环境补偿与扶贫的问题,也纳入立法框架。
在生态补偿比较热的背景下,生态破坏赔偿问题一直被忽视。以流域补偿为例,通常是下游对上游给予生态补偿,但这是有条件的,其隐藏的条件是上游为下游提供的水达到了约定或者法定的质量目标,否则上游应对下游给予赔偿。
“在实践中,不少地区意识不到这一前提条件。”邓海峰指出,“因此需要在立法中予以特别强调,以此减少生态破坏行为。”
此外,由于生态补偿的对象大都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补偿往往会与扶贫联系在一起,但生态补偿与扶贫在目标、手段和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王金南建议,“库区移民、生态难民、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等问题,在开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时,应该区别对待,而不是混在一起。”
15、香港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2010年11月3日-6日)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1-03
http://news.qq.com/zt2010/climatehk/index.htm
2010年11月3日至6日,香港举办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首两天为科学和政策日、政策和行动日,香港特区政府紧接在11月5-6,主办香港C40论坛。四天的会议将探讨发展低碳城市以达致优质生活的路径,当中会集中讨论缔造现代化、适宜居住、低碳及优质城市都会的机遇。腾讯绿色频道及腾讯财经频道将连手全程直播。
据C40官方网站报道,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将于今年11月接替多伦多市长戴维·米勒,出任新一届C40城巿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主席,继续结合全球40个城市的力量,应对每年排放20亿吨温室气体的挑战。
“截至目前,C40的成员以各自的方式,分别展示了他们在环保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彼此间相互合作、协调的巨大潜能仍有待发掘。”米勒表示,“我相信布隆伯格市长,定会与其他市长们一起努力,找出这些潜能,保证我们的成员城市,在国际环保问题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布隆伯格则表示:“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垄断意见。参与C40的城市,需要互相协作,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创新性策略,合力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成果。”
C40每年产出20亿吨温室气体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C40城市以及它们所属的大都会地区拥有39亿人口,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经济总产值达8万亿。这些地区每年也会产出超过20亿吨的温室气体。
“雅加达在过去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印度尼西亚(相对分散的)三角洲城市环境适应力,并且鼓励建造低碳环保大楼。”雅加达市长Fauzie Bowo说,“未来我们会向纽约和那些以2030年减排30%为目标的城市学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圣保罗市长Kassab指出:“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相信,要解决这个共同的挑战,必须依靠全球各大城市的相互合作。”。
悉尼市长摩尔表示:“布隆伯格市长在解决全球变暖和激励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表率。我希望悉尼和纽约两座城市能够继续加强合作,与C40其他成员一起为我们城市的未来努力。”
C40城巿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立于2005年,旨在领导并协助全球各大团体组织减少碳排放量。
布隆伯格担任纽约市长期间,曾推出“PlanNYC”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30%的目标。为此,纽约已出台多项措施,全方位解决气候问题。例如,2009年立法的环保里程碑—绿色建筑计划,强制要求尚在施工中的大型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4.7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保证17800个工作岗位。该计划可为纽约培育出一个有利于清洁能源发展的商业市场,并创造出更多绿色就业机会。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climatehk/index.htm
16、湘江镉污染再调查:工厂关闭后的污染比之前严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年11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03/105721406540.shtml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封面:湘江启示录
去年的浏阳镉污染事件也殃及双桥村的瓜果蔬菜,成熟了的西瓜只能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南都记者方谦华 摄
2006年年初,株洲霞湾港在清淤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导致含镉严重超标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为工作人员用试纸对污水进行化验。CFP
2009年8月,导致浏阳镉污染事件的湘和化工厂已被关闭,但厂内依旧能见到随处排放废水的痕迹。 南都记者 方谦华 摄
据株洲市环保局官员介绍,清水塘重金属治理项目一共涉及四大方面:工艺污染防治,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受污染土地的移民搬迁,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所有项目涉及到的资金全部到位将有400多亿。”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工程效果图。该工程将于2011年年底正式启用。届时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湘江的现象将被杜绝。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尚未拆建的楼房里贴着防患“血吸虫病”的警告,更为严重的是它的沉疴之痛,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人口和七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数十年的污染史与治理史相伴相随,各路专家开出的药方也五花八门,但越治理越严峻的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资金空缺巨大;二是技术尚未成熟;三则涉及地域太广,政府与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利益勾连复杂,并非一盘棋局。
今年夏天,由于境内企业污染严重,且不执行上级的淘汰关停指令,耒阳市被湖南省环保厅处以重罚并通报全省。这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对县级政府作出的最严厉环境处罚。亦被认为显示了此次整肃湘江重金属污染的坚定决心。
在负重前行了半个世纪之后,7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已经将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纳入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作为局部支流进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议题,湘江也算是开了先例。但前车之鉴犹在,此次由国家财政专项拨出的百亿治理经费,能否换来一剂良方?或是一如往常流入各类名目的钱袋之中,重疾湘江能否治愈?尚待观察。
镉污染阴影下
“不许种田,不给补偿,接下来,要怎么生活呢”
浏阳市镇头镇,离长沙市区不到70公里的小乡村。去年此时,数千名村民上街游行,抗议当地一家化工厂排放污染物质,造成5名村民死亡,数百名村民镉超标。这是2009年中国环境污染的标志性事件。
一年之后,阴影并未散去。
污染之源仍在村头山坡上,山下即是浏阳河,几公里后汇入湘江。相比一年前,这家已经停产的化工厂守卫更为森严,24小时有专人和狗把守,鲜有人知的是,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实验。
2004年,当长沙湘和化工厂的民营企业在镇头镇双桥村建成投产时,这个村的宁静就已经被悄然打破。
政府声称他们引进的是一家“无污染、零排放”、只是“生产饲料添加剂”的企业。但这个谎言未能坚持多久,2006年,村民们发现郁郁葱葱的树林开始枯死,新买的铝锅煮过东西之后被“镀”上一层擦不去的漆黑色,部分村民相继出现全身无力、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症状。
环境受到污染的后果愈来愈明显,村民们不断升级的质疑和投诉却未获得重视,直到2009年端午节,年仅44岁的双桥村村民罗柏林突然死亡。此后一个多月内,双桥村的另外4 名村民相继去世。经检测,他们体内的镉都严重超标。
谎言被彻底地揭穿。直至此时,湘和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镉超标,造成了大范围镉污染的真相才被揭示。
企业责令停产,失职官员落马,环境治理展开,村民补助发放……一切后续工作看起来按部就班地进行,在2009年喧嚣的夏季之后,没有人再关注这个小村的生活。但对于镇头镇的村民来说,镉污染的噩梦并没有在那个夏季终止,而是延续至今。
“工厂关闭后的污染比之前还严重。”村民们的隐忧首先来自于政府新修的雨水处理收集池。
今年4月,为了防止工厂拆除后的剩余垃圾在雨水冲刷下对周边地区造成二次污染,政府在工厂所在处修了一座雨水处理收集池,池中雨水达到一定高度就由专门的管道抽取至池子上方的处理器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完再通过另外一根地下管道排放出去。
村民介绍说,收集池最开始是用砖头砌的,后来被雨水冲垮之后才换用铁板焊接制成。“池子很小,雨大的时候,池子根本盛不下,雨水就会漏出去。”
对此,浏阳市环保局局长王星辉的解释是,“工厂的危险废物都卖了,污染处理设备即使不运行也没有多大问题了。”
让村民不满的还有整治后荒置的农田。镇头镇的农田整治在今年2月展开,在撒过石灰,用推土机铲平后,工厂周边500米-1200米范围的农田如今全部荒置,稗草丛生,雨水冲刷之后,田地里积满了泥水,“说好有花木老板来接手种植花木,说好会给我们农田赔偿,半年过去了,人影钱影都没看到。”
对于村民来说,这里充满疑虑,但在当地环保部门看来,却是一场试验的开始。王星辉 称现在针对工厂及周边地区的一切措施都只是“正式治理前的保护措施”,他告诉记者,接下来的治理属于省环保厅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项目,方案已经交给专门的环保公司在做,作为基层环保部门,他们“只做基层服务,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简单的数据收集。”
对于这个扑朔迷离的“预算投资几千万”的治理项目,村民们并不了解,他们清楚的只是,田地不能耕种以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只能靠打工和亲友接济为生。
双桥村田地里新修的水泥水渠挟裹着 雨后沉积的泥水歪歪扭扭地伸向距工厂原址1200米的远方。村民老罗顺着水渠延伸的方向远眺,一面嘟囔着“豆腐渣工程”,一面感叹,“不许种田,不给补偿,接下来,要怎么生活呢?”
这并不只是一个村的迷惘。湘江流域长期生活在重金属污染阴霾之下的“双桥村”、“镇头镇”。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之路已经走过了很多年,成绩斐然,也困境依然。“双桥村们”的迷惘凝聚成一个巨大的问号,压迫和拷问着每一个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环节的官员。
沉重的科研江湖
研究终于走上正轨,但底泥治理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即使20年过去了,罗胜联教授依旧忘不了他第一次到株洲冶炼厂考察时看到的情形:
“酱油色的重金属废水混合着白色的石灰水从排污口滚滚流出,一天要排一万多吨。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再也不想喝湘江水了。”
70年代初,国内解决重金属污染的方式一直是在酸性的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石灰,使重金属离子在碱性环境下形成沉淀。这样的处理简单粗糙,虽然减小了重金属离子浓度,但是排放的废水总量并未减少。
“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废渣。”罗胜联把他当时在株冶看到的200万吨的废渣堆形容为“一座山”,“很吓人”,“如果这堆废渣里的重金属在雨水冲刷下全部流入湘江,造成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
在资金和技术捉襟见肘、环保理念极为匮乏的时代,这种方法成为了有色冶炼行业重金属减排使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方法。直到80年代末,我国对于工业污染治理的力度才开始加大。作为中国有色行业的“老大哥”,株洲冶炼厂这时也开始着急寻找新的减排出路,他们找到了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希望能寻找和实施更有效的重金属减排措施,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这也成了刚刚转到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的罗胜联接到的“第一单”项目。
“湘江的下游就是长沙,我们全是受害者。如果不治理好湘江,我们自己也永无宁日。”罗胜联带着他的团队把实验室搬到了株冶,在工厂驻扎了半年时间,忍着工厂里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日夜研究试验,“吃睡都在现场,几乎动都没动一 下。”
1993年,株冶实现了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综合技术的工业化运用,1996年,这项技术得以在湘江流域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 大规模使用。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重金属废水70%到80%的回收,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一年节省700万吨新鲜水,少排700万吨废水。拿锌来说,排放标准是5mg/L,一年少排700万吨水,就是少排350公斤锌。”2005年,罗教授的团队凭借这项科研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的生物方法甚至可以使重金属废水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罗教授相信在技术上实现湘江重金属“零排放”的那天已经不远了,但对于现实,他却不太乐观得起来。
“首先,湘江流域杂七杂八的排污口太多了。由于地方势力和地方经济的保护,各种违法运营的小冶炼厂对湘江造成了严重污染。另外,长期以来巨大的污染积累也是湘江重金属污染为什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原因。”
和减少新污染比起来,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这本沉重的账本上,我们更难偿还的是久 已欠下的历史罚单。
仅以湘江霞湾港段为例,由于长期受有色金属冶炼厂和化工厂的污染影响,在新霞湾排污口下游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高浓度镉和高浓度铅污染带。底泥含镉量最高值达359.8g/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定值的1800倍;底泥含铅量最高值达1827.6g /kg,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定值的52倍。
而湘江流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更是面积巨大。早在我国第2次土壤普查 (1978-1986年)时,湖南省矿毒污染型稻田面积就达到6700公顷。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和洪水携带传播,矿毒污染面积不断扩大,1998年全省矿毒 田面积增加到11300公顷。湖南全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000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面对着触目惊心的污染数据,从事湘江底泥治理和生态修复研究工作的湖南大学环境院杨朝辉教授心里很忐忑。“现状很严重,霞湾港一带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平均是2m深,最深的有4m 左右。但是对于重金属底泥污染的治理,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关注,国外国内都没有经验借鉴,我们的研究可以说是首创性的。”
杨朝辉的忐忑还有更直接的来由。2006年,株洲霞湾港在清淤过程中由于水利施工不当,导致含镉严重超标的底泥和污水排入湘江,使得湘江株洲霞湾港至长沙江段水质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次污染事故使得大家对于底泥治理的心弦绷得更紧了,“也正因为这起事故,国家对于湘江的重金属治理更为重视。”
2008年10月26日,“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正式通过国家评审,列入了国家“十一 五”重大专项之水专项课题,成为了除“三河”、“三湖”、“一江”、“一库”国家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外,少数被列入水专项的课题之一。这也意味着湘江流域 重金属污染整治问题正式获得了国家支持。
杨朝辉正在做的霞湾港的底泥治理项目也被纳入了这一课题,获得了国家的500万元的资金投入,这是他从2004年做湘江底泥研究到现在第一次有了专项的国家经费支持。
研究终于走上正轨,但是底泥治理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因为没有任何前期研究经验,我们甚至没有底泥治理的专项标准可以参照,实验成果也没有专门的权威部门来认可。究竟底泥里的 重金属含量达到多少才符合要求?究竟我们的研究可行不可行?没人告诉我们。”
“要得到认可就要实践操作,但是2006年的污染事故发生之后,让大家对于底泥治理都相当谨慎,不敢轻易去动。”捧着已经出炉的初期研究成果,杨朝辉和他的团队有些尴尬。比起研究的窘境,更让他们头疼的还有底泥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问题。
目前针对底泥治理有原地修复和异地修复两种对策,对于污染严重的霞湾港地段来说,异地修复由于能够直接移除底泥中的重金属隐患,因而更加受到推崇。
但是,一旦移除底泥,底泥的去向就成了问题。按照杨朝辉的项目规划,霞湾港一带需要清理出来治理的底泥大概是5万立方米,也就是大约5万吨。体积这么庞大的底泥如果不找到一个安全系数较高的地方来填埋,今后将是造成二次污染的重 大隐患。
“而且底泥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非常高,即使技术达到了,要马上投入运用,也不太现实。”杨朝辉如今每个星期都要去霞湾港一趟,调研采样,分析水质,他们在努力地寻找更合适更经济的治理方案,赶在2011年年底,拿出最后的研究成果投入工业化运用。
而能否在这之前找到湘江底泥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最佳答案,他也不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7、铬渣污染续:我国尚无有效土壤修复技术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03日
http://green.sina.com.cn/p/2010-11-03/104521406441.shtml
这是一块被铬污染了10多年之久的土地。
从表面看来,这块位于河南省义马市青龙山顶的土地,和别处没有太大区别,除了一块20多平方米大小的地面被铬水染成了黄色。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这种铬水“流到哪儿,哪儿的东西就死”。
“都是那一堆铬渣闹的。”一位农民说。在青龙山顶,有一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建筑,里面存放着数十万吨铬废渣。这些被封存的废渣,不仅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可能殃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像这样未经处理的铬渣高达400万吨以上,它们随时都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定时炸弹”。
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
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他们本过着平静悠闲的生活。
“这里的水很甜,庄稼收成也不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位农民说。说这话时,他正和妻子在地里挖红薯。这些红薯的表皮坑坑洼洼,有的甚至烂得发黑。“这样的红薯谁还敢吃?”妻子埋怨说。
变化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义马市一家化工厂在此堆放铬渣。
外表看来,这个堆放铬渣的水泥建筑像一个大怪物:它高达四五米,而且没有门窗,灰色的墙体上画着巨大的骷髅图像。据周围的村民说,“怪物”的地基是厚实的混凝土,顶部也被全部封死。
几年前,有居民发现这个庞大的建筑开始往外渗出黄色的液体。他们发现,村子里的井水开始由黄色逐渐变成了黑色。如果遇到暴雨,这些黄水就顺着山坡往下流。
“流出来的是毒水。”一位村民说。他还说,一户人家的几头牛喝了黄水后死亡,还有一个村民手受伤,用积在地上的雨水洗了把手,结果伤口半年多后才愈合。
最近,记者来到这座封闭的建筑附近。虽然天气晴好,这个“怪物”下面还是不断有水渗出。凡含铬的水流经之处,地面和周边的一些植物上都沾染上黄色的物质。甚至半山坡一棵树下的石头,也被染成黄色。
建筑西面渗出的水,在山谷汇集后,顺着山谷向南而流。一个村民说,山谷的不远处,就有3个小水库。建筑东边流出的水则顺着山坡而下,汇到一条小河沟中。
“以前我们都在河里洗衣服,现在连一点河水也不敢沾。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一位农家妇女说。
污染还波及当地居民的生产。铬渣堆边竹园沟村的一户村民,原在铬渣附近有4亩多烟叶地,每年净收入上万元。可因为土壤和水被铬渣污染,前几年烟叶基本绝产,他一怒之下不再耕种。远一点的小麦地,倒是没减产,可他不敢再吃这些小麦了,而是选择另购面粉。
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环境重金属健康问题研究专家尚琪以及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等在内的专家都介绍 说,铬渣属于重金属危险废物,其中含有的六价铬易溶且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毒性,可以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研究表明,铬渣中含有的铬酸钙(属六价 铬)还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
“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在临床上,铬中毒表现为皮炎、鼻炎、鼻中隔穿孔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肺癌。”郝凤桐说。
不过,他们均表示,对铬的环境接触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尚琪查过相关文献,发现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到现在,我国关于铬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文献只有寥寥数篇。
无论如何,对于铬渣旁边两个村庄的300多名居民来说,这堆没有任何异味的铬渣,就像隐形杀手一样,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全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
“铬等重金属对人的损害是长久而又难以估量的,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将会数十年存在,无法自然消除。它们进入土壤和水后,最终会富集到食物上,然后经消化道进入我们的体内。”尚琪介绍说。
这名重金属专家还表示,这些有毒元素,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还可能提升浓度,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比如稻米、烟草以及生菜,对镉的富集作用非常 强。而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的甲基汞,通过水生生物几级食物链富集后,餐桌上的食品中,所含甲基汞的浓度可比水中高成千上万倍,因此毒性更强。
“人体摄入的重金属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通过水和食物途径摄入的重金属,虽然没职业接触那么可怕,但其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有毒重金属元素除损 伤特定的组织、器官外,如肾脏、大脑神经系统等,还会削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会降低人群的期望寿命。到目前为止,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伤仍没有 有效的治疗手段。”他说,“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多数重金属污染物还缺少能够实际应用的反映健康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曾对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除砷和铬外,镉、汞、铜、铅和锌的含量,均高于全国背景值,其中镉高出278%%,汞则高出198%%。并且,镉和汞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显示,截至文件出台之时,包括河南、天津、重 庆等在内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产生铬渣600万吨,其中仅有200万吨得到处置。其中河南有6处堆放点,仅义马市就有32.5万吨。
这个方案还指出,这些铬渣的堆放和填埋大多不符合危险废物处置要求,有的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有一些甚至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还有一些破产、关闭企业铬渣堆放或填埋情况不明。
在不少专家看来,在污染土地的重金属中,铬只是其中一种。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已被称为重金属污染的“五毒”。
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的一条消息称,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这条消息还表明,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 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了铬等重金属的危害。1985年,我国就提出治理含铬废渣、废水的处理措施。1992年后,我国基本杜绝了上新的铬盐项目。这一年我国生产铬盐的企业达到高峰,共52家。到2005年,只保留了25家企业。
《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中也要求,在2008年年底前,要实现环境敏感区域铬渣无害化处理;今年年底前,则要求所有堆放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
但是,已经渗入到土地中的各种重金属,基本不会消失,影响也会长期存在。
曾希柏表示,目前土壤修复大概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3种方式,但都还不够成熟。
所谓物理修复,就是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置换成未被污染的土壤。日本土地污染后,曾进行过这样的项目。这项被称为“客土”的工程,是从另一地方 取土,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曾有报道称,修复一公顷土地的费用,大约需要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化学修复也处于田间试验阶段。曾希柏介绍说,这项技术是通过添加相关制剂,使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或作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化合物,以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修复也在试验中。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现在比较被看好的土壤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我国已陆续发现一些超富集植物,可吸收沉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比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等。
“这项技术也不够完美。周期比较长,成熟后的植物处置又是个大问题。”曾希柏说,“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这些土壤修复的措施,对于义马青龙山顶铬渣堆边上的居民,还是非常遥远。
义马市青龙山顶上的那一堆铬渣,至今仍看不到有被处理的迹象。有几个当地农民正在那一小片黄色的土地上挖沟。据他们说要埋管道,把铬渣堆渗出的水引走。具体引到什么地方,他们也不清楚。
正在刨红薯的一家人,眼下也在发愁:“这样的红薯,吃不能吃,卖又卖不出个价,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呢?”
18、“明星企业”屡成污染环境罪魁祸首谁之过
来源:半岛网2010年11月03日 田力
http://news.qq.com/a/20101103/000748.htm
河北省霸州市群众举报信称,在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产基地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导致他们多年不敢饮用地下水。(11月2日《经济参考报》)
翻出梅花集团的业绩,可谓“光环多多”:年产味精达50万吨、全球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正在商谈重组上市……,是个不折不扣的“明星企业”。同时,梅花味精更是当地政府树立的“明星企业”:2009年梅花味精净利润2亿多,向霸州市上缴税款1.72亿,排在霸州市前三名;梅花味精上缴利税占该地区财政收入的近9%;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把推进梅花味精上市工作作为要集中精力重点做好的工作之一等等。因此,梅花集团敢于长期违反环保规定却无人问津,也是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的。
其实,“明星企业”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梅花集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个。近的有紫金矿业公司的重大污染事故,远的还有贵州某产硅企业在污染环境的同时,多次被当地评为“先进企业”、“诚信纳税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甚至“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好典型等等。
仔细想来,是这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真的都缺乏环保意识,不知道那些高污染企业给环保、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吗?不。说到环保与经济的关系,他们的理论功底也不会浅,简单地说,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正确思路和做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必须把环保放在第一位,宁可减少经济效益,也不可危害环保。但在实际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适当加大环境监督执法的深度和广度,经济发展得就越好、竞争力也越强。但在目前社会上,“效益为环保让路”的行为还不多见。我们司空见惯的是,一些地方脱离实际,恣意耍弄“大手笔”,盲目追求“高速度”,片面追求GDP,不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透支财力,既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又败坏党和政府的威信、形象,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的政绩观在作祟。
当前许多地方在干部的考核任用上,主要还是靠GDP这项硬指标说话,哪个地方的GDP增长快,哪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就有了王牌和底气,就有了升迁主动权。因此,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视GDP至上,不管是绿色、黑色的,只要“挖到篮儿里就是菜”。在这种错误发展观、政绩观的左右下,他们奉所有项目为“金凤凰”,为栽好“梧桐树”、营造“宽松” 环境,不惜降低环保门槛。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企业,也打着招商引资这块金字招牌安营扎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部分党政官员产生环境指标是“软的”、GDP指标是“硬的”的片面认识和思维惯性非一日之寒,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是口号和一般说服教育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要严格执法,铁腕整治。在这一点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理事会副秘书长马里奥·阿玛诺点出了我们的软肋:“导致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机构执行力度偏软,中国国务院和环保总局等部门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政策执行效率低”。
因此,要彻底“黑色GDP”危害百姓生存的现状,就必须把环保列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刚性指标,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营造敬畏环保、重视环保、捍卫环保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环保指说起来“硬”,执行落实起来“软”的尴尬境地,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屡屡由“明星企业”来“担当”的闹剧才不会重演。
19、秦楚:梅花味精污染千亩良田谁给农民个说法
来源:新民晚报2010年11月03日
http://news.sina.com.cn/pl/2010-11-03/150321407721.shtml
“我们不敢喝地下水已经很多年,”烟尘污染、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污染,河北省霸州梅花味精生产基地附近的群众实在受不了啦。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去年发生梅花味精污染千亩农田事件后,村民多次找政府和梅花味精交涉,至今无果。(新闻回放:河北霸州千亩农田遭污染 村民多年不敢喝地下水)
任何一个企业,都肩负着环保责任。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其逐利的本性只能有一个选择:绝不多花一分钱在环保上。企业环保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违法成本很低,而守法成本很高,那就有人会钻法律的空子,梅花味精就是这样一个以经济成本博弈污染处罚的典型案例。
现被污染的千亩良田,曾是霸州市堂里二镇九街、十街、十一街3个村村民的耕地,被梅花味精以植树造林的名义租下,却用来排放污水。这片土地每年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但直到排污事件案发,河北省环保厅“经调查核实,问题较为严重”,廊坊市环卫局也不过罚了梅花味精81万元,追缴排污费4.8万元。另外,霸州市政府2009年5月颁发的《关于梅花集团环保问题核查、整改情况及处理结果的通报》称,梅花味精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一分厂淀粉车间与味精车间已经停产。但记者看到,一分厂人来人往、机器轰鸣,毫无停产迹象。这么低的违法成本,对年净利润2亿多元的梅花味精而言,几可忽略不计。像这样的法律漏洞,早就该补了。
在当地居民的严重梅花味精可谓十恶不赦,但是否也有个问题绕不过去:梅花味精可以无视老百姓的利益,但政府监管部门呢?
在各地发生的一系列污染事件中,污染企业多是当地纳税大户,梅花味精也不例外。它每年对当地的财政贡献,占年财政总收入的9%。在企业与地方政府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老百姓的利益却被轻轻地抛弃了。东段乡郭姓农民的土地因紧邻梅花味精被污染,今年他种了四回庄稼,都不长;种树,又不活。往年,梅花味精还给农民一亩赔偿600元钱,赔了几年,现在要不到了。试问,他们将何以为生?
不客气地讲,企业污染之所以肆无忌惮,而政府部门熟视无睹,根子还在当地政府不能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方式与民众幸福的关系,是群众观点淡漠了,无视群众的呼声,忘记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忘记了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是一致的。霸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戴站长曾辩称,梅花味精是国控企业,根据省环保厅文件,霸州市环保局没有监测权限。但廊坊市环保局宣教中心蔡尚波告诉记者,霸州市环保局应该对梅花味精进行不定期监测,以确保当地环境不受污染。掌权,却无视责任;权不能为民所用,这或许正是一些企业敢于污染、能够污染的重要原因。
对这起事件,河北省有关部门应该站出来,尽快给公众、给当地农民一个说法。否则,民众寝食难安,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必将受损。
20、绿家园乐水行11月份行程
本月主题:城市水系治理
城市水系的治理一直是众多乐水行志愿者关心的话题。绿家园乐水行在本月开展“城市水系治理”专题,通过对北长河(部分)、清河(全段)、温榆河(部分)的徒步考察,了解北京水系治理的模式,同时回顾这些河流在军事、漕运、城市供水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周:
11月6号:清河源与北长河
走河路线:颐和园北宫门至团城湖
关注重点:清代颐和园昆明湖水库的调节模式和今天北长河的硬衬治理。
集合地点:地铁颐和园北宫门站西北口A1口外
集合时间:上午8:30
带队:王小娜 13581646587;周晨 15901163743
第二周:
11月13号:清河上游
走河路线:颐和园北宫门至清河南镇
关注重点:清河前段对北京城的补水作用。
集合地点:地铁颐和园北宫门站西北口A1口外
集合时间:上午8:30
带队:王丽娜 15010367505;周晨 15901163743
第三周:
11月20号:清河中游
走河路线:清河南镇至立水桥城铁站
关注重点:清河在历史上的军事地理作用及其在今天环城水系治理工程中的作用
集合地点:清河南镇公交车站(下车可见999急救中心)
集合时间:上午8:30
带队:王小娜 13581646587;周晨 15901163743
第四周:
11月27号:清河下游与温榆河
走河路线:立水桥城铁至温榆河
关注重点:北运河流域的清河与温榆河在明清时期的漕运作用和如今的生态价值
集合地点:城铁立水桥站东南口B2出口
集合时间:上午8:30
带队:王丽娜 15010367505;周晨 15901163743
友情提示:
1.绿家园乐水行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门票、餐费、路费自理),也无需报名。
2.请各位参加者自觉践行环保理念,自带水杯水壶。
3.建议穿运动鞋和休闲装。
免责声明:
一切户外活动均有可能发生意外,绿家园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绿家园志愿者:http://greensos.cn/
乐水行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84300314
乐水行微博: http://t.sina.com.cn/leshuixing
友情链接: http://leshuixing.q.sohu.com/(长线组活动)
绿家园志愿者
北京市东城区炮局二条21号
Telephone: 010-84039930
Email:g84039930@126.com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