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十一月一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追忆梁从诫先生:
1、中国草根先行者,民间环保第一人-—追思梁先生
2、人民网: 自然之子梁从诫:滴水穿石的民间环保拓荒者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529.html
3、人民网: 传承“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环保精神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888.html
秋天在瑞士系列报道:
4、秋天在瑞士之一__走进瑞士峡谷中的水电站
聚焦渭河系列报道:
5、甘肃经济日报: 聚焦渭河之一__难觅山中渭河源
http://news.163.com/10/1020/10/6JEARJ8900014AED.html
腾讯绿色特别策划《绿问》第14期内容:
6、腾讯绿色: 廖晓义:大公司进农村 不要把农民变成打工仔
http://news.qq.com/zt2010/talkliao/index.htm
环境资讯:
7、第一财经网站: 工信部“十二五”或推节能“红与黑”名单
http://news.qq.com/a/20101101/000588.htm
8、中国环境设备网: 十二五规划建议: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http://info.water.hc360.com/2010/11/010906231325.shtml
地方信息:
9、新华网: 山东发生多起将污染物运至异地偷排事件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1/171121394046.shtml
环境曝光:
10、搜狐绿色: 中石化26家下属企业环境违规行为遭曝光
http://green.sohu.com/20101101/n276889522.shtml
垃圾处理:
11、新京报: 中国多城市遭遇垃圾围城 管理缺陷致排放不合格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731.html
12、新华网: 新处理模式引发垃圾焚烧追问 政府监管是关键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0-31/092321386787.shtml
气候变化:
13、《瞭望》新闻周刊: 气候谈判,从天津到坎昆的坎坷
http://news.qq.com/a/20101031/000348.htm
地球故事:
14、新浪环球地理: 墨西哥湾浩劫:1/4漏油变成油珠混入海水
http://green.sina.com.cn/2010-11-01/095021391758.shtml
15、新京报: 意小镇“垃圾战” 固执总理妥协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0/31/content_163317.htm?div=-1
深度报道:
16、西部网: 洛南尾矿“泄漏”迷雾背后
http://finance.cnwest.com/content/2010-11/01/content_3684118_2.htm
环境时评:
17、第一财经周刊: 大连油罐再爆炸: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借口?
http://green.sohu.com/20101101/n276894797.shtml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中国草根先行者,民间环保第一人-—追思梁先生
北京地球村 廖晓义
昨日我从重庆巫溪县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为世界重建儒学”研讨会,飞机刚落地打开手机,接到短信“梁先生走了。。。。”
不用问是哪位梁先生,因为在环保圈里我们只有这一位梁先生;也不用彼此交流感受,因为我们知道,对方一定和自己一样,心中流着泪。
和汪永晨一样,我从十几年前与梁先生见面的那一刻起,从来是称呼先生,那是发自真情的对于长者、智者、仁者和勇者的敬爱。
1993年,一位朋友知道我作为环保志愿者的个人行为在忙乎着,就劝我去参加一个组织,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正在筹办这个专门保护环境的组织,那是我第一次得知梁先生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环保组织这个新名词。记不得当时因有什么急事误了去参加那次著名的筹备会议,不然我一定是自然之友最早的骨干之一。
之后我很快就出国探亲了。在美国做国际环境政治的访问学者期间,对于民间环保组织这件事儿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1995年回国的时候,自然之友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中国本土NGO,对于我创办以绿色生活和绿色社区为主旨的“北京地球村”,给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激励和帮助。梁先生和他的父辈一样,总是领风气之先。
从那时候起,我和地球村的同仁们一直把自然之友视为我们的“老大哥”,而梁先生一直是我们所敬爱的前辈。我们一同发起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一同参与圆明园地膜事件等环评风暴,一同启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无车日等等联合行动。。。。。。十五年的风雨,十五年的历程,难舍,难忘。
“中国草根先行者,民间环保第一人”,这是我在2005年,为梁先生获得由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所写下的贺辞。今天,谨以此贺词作为挽辞,献给梁先生,以表达我和地球村同仁们、以及像我们一样的后来者们的哀思与吊唁、敬意与真情、和将环保进行到底的意志与决心!
梁先生,一路走好!
2、自然之子梁从诫:滴水穿石的民间环保拓荒者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1月01日 赵永新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529.html
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梁先生走了,但他生前播下的绿色种子,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舒枝展叶;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富有远见的绿色理念、身体力行的环保义举,将激励更多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梁先生生于1932年8月4日,父母给他起名“从诫”,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后来,他考清华建筑系时差了6分,遂改学历史(当时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即为梁思成)。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历史方面的教学、研究。1988年,他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教授。从1989年开始,他连续四届任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3月31日,已是62岁的梁先生深感中国环保问题之严重,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绿色书院——即蜚声中外的自然之友。自然之友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以开展公众环保教育为己任,以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为基础,竭力推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季羡林先生曾说:“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季先生所言不虚:十六年前,公众的环境意识还非常薄弱,更谈不上公众参与;如今,绿色的种子遍布大江南北,公众参与已成时尚,数以万计的民间环保组织成为不可或缺的环保生力军;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免于刀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北京的污染大户首钢迁至曹妃甸,铺在圆明园湖底的防渗塑料膜成为笑柄;敏感建设项目环境公示已成惯例,公众的环保知情权、监督权有了法律的保障……
梁先生的环保义举,赢得广泛认可:地球奖、大熊猫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南方人物周刊》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亚洲环境奖……
梁先生没有沾沾自喜,他把荣誉归于集体。2000年8月,梁先生荣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对方通知他携夫人去领奖,但最后随他前往的,是自然之友的办公室主任。他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
时至今日,政府主导下的污染治理依然阻力重重;十多年前民间组织发起的保护运动,其艰难就更加可以想见。
梁先生曾应邀到某国家机关演讲,前来听讲的只有5人。梁先生说: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坚持。”梁先生以他的 生活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是我国的特有物种。由于用藏羚羊羊绒做的披肩“沙图什”在国际市场价格不菲,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经常开车射杀藏羚羊,其数量从原来的几十万只锐减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几万只。为保护藏羚羊,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组织“野牦牛队”,与盗猎分子殊死搏斗,不幸壮烈牺牲。环保志愿者杨欣写出《长江魂》一书,为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卖书筹款。梁先生听说后,立即致电杨欣:你到北京来,我给你组织演讲报告会,咱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讲,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卖书!那个炎热的夏天,梁先生挥汗如雨,马不停蹄地在首都各大高校演讲,卖书筹款。
1999年2月,梁先生又上书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建立青海、西藏、新疆3省区联防制度。之后不久,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盗猎“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极大震慑了盗猎分子。
同年5月,67岁的梁先生和一些媒体记者,前往海拔近4000米、空气稀薄的可可西里,亲手在昆仑山口点燃火把,把收缴的的藏羚羊皮付之一炬。返程途中意外发生车祸,梁先生右肩脱臼、胸部挫伤,险些丧命。但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他对此只字未提。
后来,他在一篇笔记中写到:环保行动不是轻柔的田园诗,风险总是有的。为民间绿色活动付点代价,我们无怨无悔。
有感于败多胜少、困难重重,梁先生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不唱绿色高调,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是梁先生为自然之友确定的核心原则。
“管别人,先要管好自己。”梁先生以身作则,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言行一致:他随身带着一个小布口袋,里面装着一双筷子、一把饭勺;出门办事,他能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有一回到全国政协开会报到,被从未见过骑车开会的警卫挡在门外;他家中的洗菜水,收集起来冲马桶;他住的房子,几十年没有装修……梁先生的夫人方晶,曾讲过这样一件趣事:2000年他到菲律宾领麦格赛奖,我陪他去国贸买新衣服,路上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买“大礼服”,我一辈子也不会去这种地方。衣服买回来,我们让他穿上走两步看看,结果怎么看怎么别扭:他穿了20多年的老式三接头皮鞋和新衣服太不相配了。我们吵着让他再买双新皮鞋,他笑道:没关系,到时候我把脸上的表情搞得丰富点,让他们只注意我的上半身,不就行了嘛!
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来适应地球,不可能让地球来适应我们。梁先生认为: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这另一种生活,就是物质上少一点,精神上富足一些。
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力所能及地回报
用“温而厉”来形容梁先生的性格,该比较恰当。对于前来求教的学生,对于热心环保的志愿者,梁先生总是面带微笑,谦和可亲;对那些蛮不讲理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老板,梁先生从来是不畏不惧,直言不讳,有时甚至疾言厉色,拍案而起。
即便对“外国贵宾”,梁先生也不讲情面。
为斩断藏羚羊羊绒的贸易链条,梁先生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访华时,毫不客气地给他写信:我请求您,运用您个人在国内和在你们的欧洲同伴中的影响,和我们一道来防止这种珍稀动物因“致命”的时尚而被灭绝……
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各路经济巨头,他说:你们无非是要到中国来推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费主义的理念……到时候,中国的成人都在想明年换什么型号的汽车,孩子们都在想吃有多少种香料的冰淇淋,女同胞们都在想用什么品牌的化妆品……如果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你们那种生活,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中国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14,如果现在中国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平,把全世界的能源供应中国都还不够。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你们想过要承担什么责任没有?
在许多场合,倔强的梁先生是不受欢迎的人,“出风头”、“不识时务”之类的风凉话时有耳闻。
在接受杨澜专访时,梁先生坦陈: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我,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2006年之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还是对自然之友的事情念念不忘,能参加的就坚持参加。2009年3月,自然之友举行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当看到他由人搀扶着走进会场时,许多老会员激动不已。但梁先生已不能久坐,听了一会儿后就由保姆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回家……
是什么让他对自然之友、对国家的环境保护如此牵念?
看了他的这番话,人们就不难理解:我们和其它动物同是自然之子。麻雀打光了,虫害就增加了;拼命洒杀虫剂,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我这么大年纪了,无所谓了,但那么多青年人、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
听听他的生前告诫吧:亿万人的警觉,会形成宏伟的力量,而亿万人的无知和漫不经心,也会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乃至巨大的灾难。
梁先生,安息!(图片为自然之友提供)
自然之友河南小组悼念梁从诫先生 小组办公室先生当年给小组的题词
3、传承“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环保精神
来源:人民网2010年11月01日姜文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888.html
2010年10月28日,“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在京逝世。惊闻噩耗,深感悲切!梁先生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其所倡导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环保精神,不仅仅是“自然之友”之宗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的精神财富,传承并将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们对梁从诫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梁先生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但无幸与之见面。2005年2月26日,“自然之友”邀请我在国家图书馆分馆做“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讲座,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梁先生亲临讲座现场,听的很认真,并不时记录。讲座后,我们就水资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是我与梁先生的唯一一次直接接触,但这次接触梁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朴实、认真、思维敏捷、富有很深的洞察力、有强烈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此之后我对梁先生有了更多的关注,关注“自然之友”动态,关注有关他的新闻报道。
梁先生是“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环保精神的倡导者,更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随身带着“环保筷”,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他令司机停车捡起同行者扔掉车外的瓶子回收;他骑自行车去参加全国政协的会议;他亲体力行地参与保护藏羚羊;他的身影出现在多个高校进行环保讲演等等;他作为重要创始人创建的“自然之友”渐渐深入民间,成为民间NGO组织的一面旗帜,影响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为“自然之友”,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梁先生的伟大功绩,表现在日常点滴的环保生活中,镶嵌在广大的环保者心中,实践在饱受蹂躏的环境中。梁先生的环保精神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让我受益,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宣传、实践中去,从我做起,开展扎扎实实的环境保护工作。
梁先生倡导和实践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环保精神,告诫我们做环保要从内心去做,是发自内腹,并且要扎扎事实的落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急需的精神,是将环境保护落实到实处的不可或缺的实干精神。环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所谓的环保人士,住着豪华别墅,开着名贵的轿车,过着奢华的生活,却口口声声地倡导环保,这是对环保极大的讽刺。参加一次环保活动容易,长期坚持环保行为难。梁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长期坚持与实践。他这种精神,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学得到,是可以深入民间的环保生活方式,如少用、不用一次性筷子,少用不用塑料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喝水自己带杯子,少喝甚至不喝瓶装水,骑自行车代步等等,这些我们做一次很容易,但能否能长期做到并且将其转化为生活方式,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一件事,并且长期地坚持下去,就是对梁先生的永久的纪念。
政府官员更应该学习“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精神。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这项基本国策的落实和实施。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这项基本国策的落实效果有待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局部地区环境恶化还十分突出,环境保护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大问题。这问题的形成与唯经济发展为指挥棒分不开的。一些地方领导讲话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唯GDP论英雄,但在实践中,将GDP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通过牺牲环境增长GDP还十分普遍,“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环保方式还有相当大的市场,环保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从根本上去实施。值得提出的是,个别地区甚至在国家环保部督办的情况下,环保措施也不同程度地打折扣,出现督也难办或不办,“督办令”成为“卫生纸”的尴尬局面。在梁先生面前,这些只说不干的官员应该感到羞愧。作者希望他们深入学习梁先生坚持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精神,并切实将其落实到实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了GDP而牺牲环境的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否则就是“为官一任,切断子孙后路”的造孽的发展模式,是要受到自然严厉惩罚的。
世界环保也需要“真心实意,身体力行”这种精神。环保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进行环保,都需要真心实意地环保,并且亲力亲为,因此,梁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环保精神,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世界人民都身体力行地进行环保,“地球村”的建设将更加美好。然而,纵观世界环保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世界生物多样性在持续地减少,一些物种在人的强烈干预下受到灭绝的威胁。最近一期《科学》报道:全球大约20%的脊椎动物被纳入“受到灭绝威胁的物种”系列,包括25%的哺乳动物、13%的鸟类、22%的爬行动物以及41%的两栖动物。大约33%的软骨鱼(诸如鲨鱼、鳐鱼、灰鳐等)和15%的硬骨鱼濒临灭绝,世界每年平均有52种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类朝灭绝上移一个等级。在地球40亿年历史中,已经出现过5次生物大灭绝,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世界正在进行“第六次大灭绝”。这冰冷的数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每一个行动起来!还一种丑陋的环保行为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环保却将一些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掠夺欠发达地区的环境资源,发展中国家需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环境,发达国家本身也需要自我约束,当然得靠严密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这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梁先生走了,但他所倡导和践行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宝贵精神财富却永驻人间,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并且使之发扬光大,梁先生一定会微笑九泉。
谨以此文纪念梁从诫先生,并与环保界同行共勉!(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4、秋天在瑞士之一__走进瑞士峡谷中的水电站
汪永晨文图
伯尔尼(Berne)是瑞士的首都,伯尔尼州首府,位于瑞士高原中央山地,莱茵河支流阿勒河在这里流成一个回环。联邦政府与议会设在此处,各国大使馆及一些国际机构聚集于此。
阿勒河两岸
阿勒河的秋天
伯尔尼旧城就建在河曲半岛上,现已扩大到河的两岸,有7座桥梁把两岸旧城区与东岸新城区连接起来。伯尔尼现有人口15万。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
我从意大利的米兰到这里的第一天,阴天中的伯尔尼看不到城外的雪山。
在“和平妇女”工作的朋友马恩在给我介绍伯尔尼时,常常把城市四周的山称为故乡的山。这种以对山的爱,表达对家乡的感情,让人想到的是她对家乡的爱。每当听到她讲一次故乡的山时,我就会想,现在我们中国,有多少人还能对自己的家乡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呢?另外,有多少人还能这样夸赞家乡的山呢?其实这里只是马恩的第二故乡,她是德国人。
在马恩身上我突然发现,爱自己家乡的人,需要一种境界。
在瑞士的第二天,马恩接到电话,今天山上没有雪,可以进山,明天可能天会继续变,到了周末,就要封山了。抓住最后的机会,马恩开着车带着我们进山了。知道我对水电站的关注,今天马恩首先要带我们去看的就是在伯尔尼已经用了近60年的一座大坝。
奇怪的云
初见雪山与森林
雪山下的村庄
在去雪山、大坝的路上,马恩给我们讲着她知道的伯尔尼。
伯尔尼于公元1191年建城,1848年成为瑞士首都。初建伯尔尼的时候,统治者贝尔托德公爵(Berthodv)突发奇想,决定出城去打猎用猎获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名。结果他首先打到了一头熊,从此伯尔尼的州徽、市徽皆以熊为图案,因而伯尔尼至今仍被称为“熊之城”。
城里的熊
城里的路边
政府大楼
网上的介绍:伯尔尼有中世纪风貌,旧城建筑古朴,街道狭窄。高耸的塔楼、带有走廊的商店和街心竖立的彩色石刻喷泉等都吸引着游客。这座保护完好的古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也有不少人说,伯尔尼更多程度上只能被称为是一座“玲珑的城市”,而不像其他许多国家的首都那样气势辉煌、规模庞大。也有人这样形容伯尔尼:精简的结构反映出纯朴的精神,温暖的乡村气息中萦绕着挥之不去的贵族化的高雅韵味,可以说伯尔尼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都。
湖来自雪山
雪山中有一条条如丝般的瀑布
连接湖和雪山的是这样的一条条河
其实,更让我欣赏的,是瑞士境内大大小小有1484个湖,那里有千湖之国之称。最大的两个湖分别是日内瓦湖和波登湖,但它们又分别是与法国和德国的界,不能完全算是瑞士的湖,瑞士境内最大的湖叫纳沙泰尔湖。
我们订的是一点钟参加为伯尔尼、苏黎士、巴塞尔三座大城市供电的grimse电站游。这座建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大坝,对生态有什么影响是今天我来这里最想知道的。
瑞士供三个大城市用电的grimse水电站
雪山旁的大坝
用了57年的水电站
Grimse电站建于1950年,建成于是1953年,至今已经使用了57年。退休的威茨是我们的导游。我一见到他就开门见山:电站对生态会有破坏。他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能源,我们需要电。
电站里
电力与马力的对比
我接来的几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这里修了电站后,有大的地震和泥石流吗?回答:50多年来,这里没有超过二级的地震,这里的石头都很硬也没有什么大的泥石流;
修了大坝后,会不会影响到水里的水生生物?回答:这里不是河流生态系统,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水温的变化,对这里的鱼没有影响吗?回答:这里没有鱼。旁边的湖里有,但大坝并没有影响到旁边的湖水。
grimse水电站图
大坝旁的雪山
这位给我们讲解的威茨是退休来这儿的志愿者。他的话让我们听到了他的敬业精神。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在阿尔卑斯山建坝的知识。当然,要想更多更好地了解这个水坝,找地质,生态专家再问问,也是我回去后一定会做的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威茨带我们参观大坝深层地下旁的地质结构时,他打开了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这样的矿藏。
水晶矿
水晶矿
水晶矿
我问威茨:你们发现这些矿藏后,不开采吗?他使劲摇了摇头,并告诉我们,保护这些水晶矿是以法律决定的,绝对不会开采。虽然这些水晶矿很值钱。
后来我在阿尔卑斯雪山下的一个小商店里买了几小块五欧元,十欧元一块的当地其他地方采出的小水晶,准备回去给我认识的地质学家杨勇和范晓,让他们研究一下阿尔卑斯山的水晶。
那天回到城里后,我在微博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在中国发现了这些水晶矿,是开矿呢,还是继续修大坝。我收到了这样一条回答:先开矿,再修坝。
走出大坝
山中小景
engelshoerner雪山
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埃加峰和罗莎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还有那蜿蜒行进在葱茏之中的电车,或过山涧桥,或穿越长长的隧道。一间间小农舍,忽儿隐露在山腰,忽儿显现在山麓,与缭绕的白云,构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英国大诗人拜伦曾到过这里。后来,他写作了感人肺腑的长诗《西庸城堡的囚人》,西庸城堡也因此知名。
瑞士政府不允许机动船在湖里,破坏湖上的静谧。在湖边的北山坡上,三三两两的牛儿在草地上吃草,那颜色鲜艳的颈铃发出的清脆声令人心醉。和山中的松涛声一起如同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
山中的老房子
雪山下的人家
雪山下的牛羊
雪山中的小溪
雪山小河
瑞士人崇尚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多少岁月过去了,瑞士的山水依然这般的美。瑞士人也十分珍爱传统,精心地维护着城市固有的风貌。首都伯尔尼至今不建机场,不允许飞机起降破坏那古朴祥和的气氛。伯尔尼的城里依旧是石板路。
brienz湖
车在山中行
家在湖边
rosenlaui森林中的旅馆
山中的旅馆
山上小镇,旅馆、餐馆、咖啡厅栉比鳞次,游人进进出出,小街的静谧中透着生机。马恩带我们到了她最喜欢的旅馆,我们在温暖的老式旅馆里喝了咖啡,吃了旅馆里自己做的点心后,发现外面的柜台上有很多章,正好邮递员来了。我从卖的明信片里买了一张,请邮递员帮我盖个当地章,这是我的习惯,走到哪里,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找当地邮局盖个当地的邮戳。
我要付那张印有阿尔卑斯雪山风情的明信片的钱时,这位人高马大的邮递员说:不用了送给你了。
山里人的豪爽,山里的友情,让我好一会儿没有回过劲来。其实这样的时候,在中国大山里采访时,我也是碰到过的。一次在甘肃,为了盖章,我一直等着邮递员送信回来,回来后,他不好意思让我等了,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吃饭。那次我们也是要给他钱,他硬是不要。山里人,看来有一样性格的还不少呢。他们受到的教育,来自大自然。
我看有人曾对这里的风情有这样的描绘:山间,你可看到山民闲情逸致地吹着那足有3米长的山笛,笛子的一头弯曲向上,如一只巨型烟斗,笛声低沉、哀怨,在山间、湖上悠悠飘荡,动人心弦登山峰的,穿好登山服,背上小包,手持木杖,情绪饱满地动身了。雪地上,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小狗在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没有看到这幅面,但在远眺阿尔卑斯山的风韵时,也在感受着当地浓浓的盛情。卓别林到耄耋之年就喜欢生活在这样的景致中,他在自传中有一段话:“夕阳时分,我常独自坐在阳台上遥望远方,我什么也不想,只一心享受这宁静。”
今天,当我也陶醉在这湖光山色时,好像回到遥远的过去,内心得到莫大的满足。在一个小镇,马恩告诉我们,这是福尔摩斯写他最后一个故事的地方。可惜我们到的有点晚了,没有进到博物馆里参加,只是在外面拍了福尔摩斯的雕塑像。这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物,给这个小镇都带去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想买一件和福尔摩斯有关的纪念品,就是没有找到。说是只有博物馆里有。这里的人是不爱做这样的旅游生意,还是不想把这个故事中的人商品化呢。倒是马恩说,小镇里有一个剧场,到这的人都可以扮上故事中的角色,感受福尔摩斯当年写作时的神秘与快乐。
湖边的雕塑
家中小景
福尔摩斯最后一个故事的发生地
十几年前,我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过一个与瑞士国家电台交换的节目。记得那次采访后,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瑞士人的节俭。节目播出后甚至不少人认为,那么富裕的国家怎么会那么抠门。
记得当时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浪漫的法国人曾嘲笑瑞士人不够大方,事事过于精打细算。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瑞士老农在山上耕田无牛,住的草舍透风,整天唉声叹气,后来,上帝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有一次,上帝来看他,他端出一杯由上帝给他的奶牛挤出的奶,笑着说:“我的牛奶甜美无比,您来了,一杯只收两法郎!”这故事可能失于刻薄,不过,处事精细准确,钉是钉,铆是铆,的确是瑞士人性格中的一个特点。
雪山下和牛奶河meiringen
brienz夜幕降临了
我们是在静静的湖水慢慢隐在雪山中结束今天旅行的。马恩说她更喜欢湖水的晚上。我倒觉得,今天因为太阳出来的晚了些,我们没有拍到湖水在阳光下的蓝色,有些遗憾。
车上我们继续讨论着。其实,瑞士人也是慷慨的,他们的日内瓦已成为一座国际机构盛会的都市。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红十字会起源于瑞士,其创始人亨利•迪南是瑞士人,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总部就设在日内瓦。日内瓦还曾是宗教改革和各种启蒙运动的发祥地,倡导宗教改革的加尔文、法国哲学家卢梭和大文豪伏尔泰等,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列宁也多次旅居此地。旧国际联盟曾设在日内瓦,新联合国欧洲大厦也建在日内瓦,万国宫至今仍是举行各种重要国际会议的场所。目前,已有200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日内瓦是瑞士人宽厚、善良的见证。
明天,我要给朋友们看看马恩一家和其他两家一起盖的生态住宅,那是什么样的呢,明天吧,会看到的。
5、聚焦渭河之一__难觅山中渭河源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2010-10-20 曹志政
http://news.163.com/10/1020/10/6JEARJ8900014AED.html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源头区呈叶脉分布的水系逐级汇聚,其干流流经甘、宁、陕三省区,横贯关中平原。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近年来,渭河源区径流量减少,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均提出要积极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以及渭河、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为此,渭河生态备受关注……
昔日非渡船难以过河,今日挽裤角轻易趟过。这是渭河径流量减少最直接的写照。虽然近几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渭河水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谁能想到,曾哺育了伏羲女娲、流经八百里秦川的滔滔渭河,如今竟变得柔弱而娇小。
资料显示:渭河源头区河川径流量7.9亿m3,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54lm3,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ll8m3,分别为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24.6%,亩均占有水量的6.9%。
难觅山中渭河源
“你看见了没有,中间那座最高的山头,我年轻那阵经常爬上去洗澡,源头是个一人多高的‘水帘洞’,清水从洞口哗哗哗地往下流,四周长满了桦树和松柏。现在,一棵树都不见了,水也快不见了。”渭河源头鸟鼠山下60多岁的老人王维俊用自己的所见道出了渭河源头的变化。
8月30日下午,陇原环保世纪行“聚焦渭河”记者采访团在小雨中来到鸟鼠山寻找渭河源头。鸟鼠山离渭源县城约l0公里,位于清源镇龙王沟脑,因传说鸟鼠同穴而得名。
沿一条小溪徒步逆流而上,渐入山中,灌木越来越茂密,时而无路可走,但小溪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同行的记者们扒开灌木丛找水,看见的只有一米多宽的石头河床,不见半点流水。
8月底正是雨季,且当天还下着雨,顺着干涸的河床继续前寻,由于灌木丛生、山坡陡峭,无路可走的记者们只好无功而返。干涸的渭河源头的河床,让每一个寻找源头的人无不揪心。
旱季,就更不用说了。
陪同采访的渭源县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水量减少,这段水只在地表以下流动。另外,人们常说的源头“品字泉”还要走数公里,一般人很难找到。
据有关史料,渭河的源头是一个仅能容一只大碗的石穴,名叫“品字泉”。《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也有类似记载。l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察渭水源头,写下一联,其中下联为:“长流渭川水,溯到源头只一盅”。
神奇的渭河源头“只一盅”,却哺育了伏羲女娲、养育了八百里秦川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
渭河的辉煌过去
与记者们寻访的结果相反,历史上渭河源头区域除了“品字泉”,渭源县境内属渭河水系的主要河流还有清源河、锹峪河、蒲川河、莲峰河、秦祁河和唐家河等七条渭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达l204.66平方公里。
这些不出名的小河,成就了渭河源头曾经的辉煌。
渭源县城有座著名的“灞陵桥”,渭河就从桥下流过。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历史上灞陵桥曾多次被大水冲垮,可见当年渭河水之汹涌。
渭源县环保局局长王俊介绍说:“多年前,在灞陵桥下过河还要用渡船,水大而急。”
因其知名,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围绕渭河留下了无数的赞誉之词,记录了渭河的辉煌。
“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这是千百年前的渭河。
“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洗衣灌溉……”这是上世纪的渭河。
年长者记忆中的渭河,今昔变化令人沮丧。在陕甘交界处的牛背山下,渭河拐了—个弯,从甘肃流入了陕西。河对面不远处已经盖起了房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胡店镇仙龙6组的农民杨奎明的家就在河对岸。9月5日,近50岁的杨奎明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渭河发大水时能没过现在房子的高度,以前有水的位置,现在盖起了房子,村民都觉得现在房子盖在哪里没有什么不安全的,渭河水再也不会涨那么高了。
“小时候旱季过河时都要乘小渡船,现在旱季卷起裤腿就可以趟过。”杨奎明说。
王维俊老人回忆道:“小时常来这儿放牛饮牛,河上游还有几个水石磨,河水清冽得很,牛最爱饮,有时还可以在河里抓虾。”
守着渭河买水浇地
渭河横穿陇西而过,但每到灌溉季节,陇西人却要守着干涸的河床祈求天降甘霖。
9月初的—天,记者在渭河陇西县首阳段河堤上望着浑浊且有些黄中泛红的河水赞叹水量还不小,但很快这种赞叹就被随行的有30多年工龄的老水利、陇西县水利局副局长吴录胜否定了。
原来这是几小时前上游—场暴雨带来的洪水。平时渭河在这里的水量很少,河面可怜到只有—米左右。
吴录胜介绍,渭河陇西段春季来水稍大—些,夏季灌溉时就没水了。为了灌溉,只有从上游渭源县境内的峡口水库买水浇地,长期干涸的河床将买来的水1/3渗掉,1/3被渭源境内群众灌溉,1/3勉强流到首阳镇境内,下游依然没水用。昔日靠渭水灌溉庄稼而修建的—道道引渠,已在岁月的痕迹中渐渐被人们遗忘。
几小时前的—场雨,是陇西今年夏季到秋季以来的第—场透雨,秋粮减产已经是必然的了。
据介绍,陇西县自产水人均只有14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值的九分之—,是全国的十分之—,而亩均只有60立方米。
守着干涸的渭河,加上干旱少雨,陇西情急之下只有使用地下水。多年来,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水位不断下降。有人说,陇西这个历史上的多泉之县,如今已无泉可寻。
和陇西命运类似的还有武山县,武山全县也曾有泉水500多处,龙泉乡还有—村名为百泉村,有泉99眼。但如今,也只有—眼老态龙钟尚有水的泉了……
守着渭河没水用,百泉村里没有泉,但残酷的现实没有人可以否定。
短暂的“清澈”之忧
“水清了不好,要遭灾。近10年来渭河每年都要清十几天,水清了不好看。”渭河流经甘肃的最后—个村庄牛背村57岁的老村支书赵十成说。
浑浊的渭河和清澈的泾河汇合时形成了鲜明对比,“泾渭分明”由此而生。而今天渭河在陕甘汇合处每年都会清澈十几天,这是什么缘故?
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赵十成揭开了谜:近年来上游生态植被保护、退耕还林有—定功劳,但主要是水量减少了,夏季水量最少的时候水的流速慢,相应地水就变清澈了。
从鸟鼠山的清澈到牛背山短暂的清澈,—个是本源的清澈,另—个却是缺水、水量减少的必然反应。
从渭河源头渭源出发,经漳县、陇西、通渭、武山、甘谷,最后到麦积区牛背山,渭河流出甘肃,年平均径流量只有12.6亿立方米的渭河流域普遍缺水,渭河水量减少已成为—个不争的事实。
6、廖晓义:大公司进农村 不要把农民变成打工仔
来源:腾讯绿色 2010-11-01
http://news.qq.com/zt2010/talkliao/index.htm
嘉宾介绍:
廖晓义
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创办人,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人。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先行者、守望者,四川“乐和家园”的建立者。通过试点建设推动了中国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关键协调人推进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无车日、绿色选择、节能20%公民行动等民间组织联合行动。
精彩观点:
· 我对上海世博会的标语特别有看法,什么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家连吃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喝的也不安全,呼吸的空气也不好,还有过度的压力,现在到了回乡的时候了。
·一定要把广大农民变成自然农庄的主人,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让他们重新恢复,如果我们仍然把农民变成打工仔,我们到了农村去,本着一颗爱心,但是我们剥夺了他们的身体,因为我们拿走了他们的土地,我们也就拿走了他们的灵魂。
详细内容请点击:http://news.qq.com/zt2010/talkliao/index.htm
7、工信部“十二五”或推节能“红与黑”名单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2010年11月01日
http://news.qq.com/a/20101101/000588.htm
[导读]工信部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推出节能“红名单”和“黑名单”,对于节能管理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曝光
为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工信部正在作相关研究,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推出节能“红名单”和“黑名单”,对于节能管理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曝光。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近日在此间举行的2010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透露这一信息。
周长益表示,“十一五”前4年,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高于全社会单位GDP能耗下降15.61%的幅度。
若与“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对照,工业部门已经提前完成指标。
但以去年的数据看,工业部门消耗全国能源71.3%,在年初全社会能耗水平不降反升的背景下,周长益透露,工信部在今年5月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后,决定“自我加压”,确定了2010年再节能6%~7%的目标。
“最近我们专门针对工业节能做了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全年达成节能6%~7%的目标应该是可以的。”周长益说。
在工业系统推进节能工作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出力不小,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不久前透露,至第三季度,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今年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周长益透露,目前落后工业产能仍占总产能15%~25%左右,“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依然是工信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在“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中,相关衡量指标有望完善。
在现行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设备规模是评判产能是否落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少企业对这种标准提出质疑,认为不少工业设备虽然规模不大,但综合节能环保标准很高,用规模作为标准有失公允。
广东一家电厂的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该厂拥有4台发电机组,其中有2台额定功率是20万千瓦,若按现行淘汰落后产能指标,当划入淘汰之列,但这2台机组由于使用水煤浆作为原料,其发电效率和环保标准反而高于厂内另外2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
周长益透露,根据相关指示,“十二五”要研究用节能环保的标准来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落后,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的指标。 (第一财经日报)
8、十二五规划建议: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来源:中国环境设备网2010/11/1
http://info.water.hc360.com/2010/11/010906231325.shtml
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建议”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解读”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早在去年3月份就向媒体表示,环保部已与财政部等部委就开征环境税的具体相关细节进行磋商。张力军表示,目前我国只有排污费,但由于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还不到治污投入的20%,导致环境资源的廉价使用,环境持续恶化,开征环境税无疑能极大地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压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认为,环境税除了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外,完善环境税对中国的税制建设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他还表示,开征环境税也能改善财政状况,增加财政收入。
9、山东发生多起将污染物运至异地偷排事件
来源:新华网2010年11月01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1-01/171121394046.shtml
漆黑的夜晚,油罐车司机把管子拉到河边,将罐内的废液排进河道;返程的货车将他省企业委托运输的废水倒进“自家”湖泊;赶路的农用三轮把废旧化工桶顺路丢在路经之地的荒郊野外……近两年来,山东省环保部门接连遇到多起污染案件,这些案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将污染物进行转移偷排,以达到转嫁污染压力,逃避有效监管的目的。
环保部门表示,异地偷排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有效监管任重道远。
位于黄河济南段以北地区的山东济阳县仍在为之前遇到的一个问题犯难。今年7月11日晚,在当地新市镇上突然冒出来10多个塑料桶,其中一个桶破裂,冒出刺鼻的气味和白烟,忧心忡忡的村民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经通知环保部门检验后,桶内液体为氢氟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有毒液体。
目前,济阳县公安部门正全力追查这10多个化工桶的来源,然而3个多月过去了,桶的主人一直是个谜。但公安部门在调阅事发路段上的监控记录时发现,7月11日晚有一个人开着农用三轮车将这10多个桶丢在此地,然后扬长而去。
“济阳根本不生产这种化工产品,为什么要扔在这里”是萦绕在新市镇居民头上的一个疑问。最早了解这一案件的济南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翟立哲说,塑料桶丢放点位置比较特殊,为山东德州市临邑县,济南市商河县、济阳县三县交界地,被认为是“三不管”地带。而根据录像初步判断,三轮车应是从德州临邑县方向过来,但临邑县究竟是途经之地,还是起点仍需要进一步调查。
“济阳县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案。”参加环境保护工作已有22年的翟立哲说,近年来包括济南市在内的山东几个县(市区)都遇到了来源不明的污染物排放问题,而根据目前的案件破获情况,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多是“受人所托”的“有偿服务”,有的发生在省内不同县市之间,有的来自外省。
今年3月由山东临淄区人民法院判决的“6·23”太公湖污染事故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件中,王某等罪犯从2008年以来,先后从上海、江苏徐州、河北唐山等地多次用罐车拉“酸焦油”等化工废料到临淄、张店及其偏远山沟偷倒偷排,并直接导致了2009年6月23日太公湖重大污染事故。
排污企业为何乐于此道,并敢于铤而走险记者发现,相对以往暗道排污、夜间偷排等方式,异地排污主要通过交通工具进行转移运输,行踪飘忽不定的车辆一定程度上成了流动的排污口,随机性、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
翟立哲说,异地转移排污是近年来凸显的新问题,近年来,我国不少省份在重点排污企业排污口都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对排放行为实现实时监控,这对企业有非常明显的制约作用,偷排偷放行为基本杜绝。但一些企业开始琢磨“歪招”,把需要耗费大量处理资金的废物转移到其他地方排放,逃避监管,此类现象主要反映在化工、电镀、制药等一些小企业上。
货车流动的性质使环保执法人员难以追踪。据了解,在太公湖污染事故发生地周边,化工企业数量较多,周边村庄登记在册与不在册的罐车有3000多辆,成为当地环保工作的一块心病。
临淄区环保局局长徐继国说,根据多年的办案经历,这些罐车随时都可能成为流动的排污点。他说,这些罐车都是用来拉化工原料的,每次换货,车主就将洗罐洗出来的高浓度废水随地乱排。更有“聪明”的车主送完货后直接拉着水在路上跑,松开阀门,边跑边晃荡,神不知鬼不觉,废水在高速路上也洒光了。
整个废物运输链条分段监管存在缝隙客观上也提供了异地转移排污的机会。翟立哲说,对罐车运输过程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而车辆、运输过程、配送都不归环保部门管理,环保部门可以在生产源头对排污企业污染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或在发现违法排污行为以及违法行为对环境已经造成危害时,环保部门可以介入。但当前我国环保执法未实现跨省界,法律对异地偷排行为的监管尚没有专门的规定,如果有外省的企业到本地排污,本地环保部门不能直接进行处置,一般要移交外省环保部门,而这很有可能遭遇地方保护。
徐继国在近两年处理的异地排污案件中发现,还有外地排污企业先将危险废物装桶放置在企业外的某个地点,然后利用正规配货渠道寻找运输车辆,运货司机一般只被告知要送达的目的地和接货人的联系方式,货物由发货人进行装载,然而当司机将货物运达时,接货人却再也无法联系上,最终被证实为化学废物的“货物”只能成为目的地环保部门手中烫手山芋,处理费用全部由当地埋单。
取证抓捕难也是遏制异地排污的难题。排污车一般选择夜间在企业聚集地进行偷排,以扰乱环保部门视线,产生恶劣影响和生态损失后,异地抓捕成本也较高。
专家认为,无论企业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违法排污,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前排污单位普遍面临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不走出这个怪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偷排污染物的难题。
山东省环保部门表示,当前各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这种异地排污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翟立哲说,几车废水下去就可能让多年的治污减排努力化为泡影。2008年,济南市启动小清河综合整治工程,仅一期投资就高达40亿元。而据受雇于山东汇丰生物的司机交代,自2010年1月至被查获的短短几个月,他已向该河段倾倒废液267车,合计530余吨。经济南市环保监测站采样分析鉴定,倾倒的废液属于危险废物,废液中所含COD(化学需氧量)超标3617倍,对小清河造成污染已是不争事实。
济南市环保局已经依法对山东汇丰生物作出了停产整顿、处以奉20万元的处罚。但翟立哲认为,这一处罚还不足以达到有效遏制异地排污的效果。他以济阳县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根据估算处理一吨化工液体废物需要3000元到5000元,如将这一标准套用在小清河一案中,涉案企业需拿出16万元-27万元的处理费,显然20万元的奉从数额上讲还不足以让企业感到担忧。
据了解,我国200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奉最高上限为20万元。
徐继国坦言,即便对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危险废物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损害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太公湖案”中,污水造成大量鱼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同时,水被污染了,临淄区政府不得不买水稀释,并采取了紧急治污措施,直接成本超过了30万元,而且对环境伤害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
针对异地偷排,山东省检察院、公安厅、环保厅今年7月初专门召开座谈会研究对策。三部门表示,将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市级以下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至少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适时通报查办案工作情况,省级相关机关要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和共同解决重大问题。
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言强认为,异地偷排污染物本质上是一种转嫁污染成本的行为,而被转移地往往只能强吞苦果,替掏污染处理费,在这个问题上污染物来源地的环保部门应负起监管不严的责任。
10、中石化26家下属企业环境违规行为遭曝光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11月01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101/n276889522.shtml
点击下载:
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就中石化再融资环保核查的意见
中石化企业环境监管记录
2010年10月27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家园志愿者等民间环保组织联合致信国家环保部,指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有26家下属企业存在排污超标等环境违规行为,建议环保部对中石化多家下属企业的环境违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并向社会公布,在确认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暂缓批准中石化的再融资申请。
据自然之友公益诉讼项目负责人常成介绍,此次致信环保部,是回应其于10月18日公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内容翔实,长达300余页,对中石化以往违规问题披露较为详细。尤其突出的是,《报告》公布了中石化下属各企业三年的排放数据。
常成表示,民间环保组织十分赞赏环保部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积极努力,此次关于中石化再融资环保核查的信息公示有助于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表现的公众监督。
《报告》公示后,自然之友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十分关注此事,对《报告》内容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并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企业监管记录数据库中进行了比照查询,发现了27条与《报告》略有出入的记录以及17条不在本次核查范围内的中石化下属企业的违规记录。
常成表示,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中国石化塔河分公司、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上海分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催化剂齐鲁分公司以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石化总厂和孤东采油厂等15家在此次核查范围内的企业,存在排污超标、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环境违规行为。尤其是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更是被广东省环保厅列在亚运限停产的15家企业之内。
常成指出,这15家企业的违规信息有一部分已经在《报告》中被提及,但是没有被准确地表述,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其环境违规情况是否已经整改好。如果有一些违规情况已经整改好,也希望环保部能将整改的材料进行公示。
另据常成介绍,除了上述15家在本次核查范围内的企业外,还有11家不在本次核查范围内的其他中石化集团下属企业也存在诸多环境违规记录,如中石化集团南京化工厂、中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中石化集团湖北化肥厂、中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中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中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中石化集团杭州炼油厂、中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石油企业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发电厂和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等。
11、中国多城市遭遇垃圾围城 管理缺陷致排放不合格
来源:《新京报》2010年11月01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91731.html
据新华社电 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过去两年,有30多个城市发生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事件,“主烧”“反烧”两派针锋相对。在此背景下,中德(中国)环保有限公司宣称,找到了一个“模式”,可以大范围推广。这一垃圾焚烧“模式”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不是破解困局的有效途径?
大同探索垃圾焚烧发电
大同年产生活垃圾约58.6万吨,且每年以四五个百分点增长,几个大的填埋场堆成了山,被恶臭、污水包围的居民叫苦不迭。
2008年,该市市政府与中德公司合作,投资4.3亿元,在南郊兴建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去年11月末投产至今,运营近一年。
二恶英一直是垃圾焚烧厂之争的焦点。它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毒性相当于砒霜的900倍,而垃圾焚烧就会产生这种物质。出于这种担心,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桥、广州番禺等地居民,都曾集体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
中德董事会主席陈泽峰认为,现在控制二恶英的技术已很成熟,只要控制温度、时间、湍流度,让烟气在850℃以上炉膛中停留超过两秒钟,二恶英基本可以消除。
今年5月27日,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对富乔出具了检测报告:其二恶英排放为每立方米0.034纳克,不仅低于1纳克的国家标准,还低于0.1纳克的欧盟标准。
二恶英排放达标仍环保
中国环境科学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说,二恶英很难降解,即使再少,长期在人体内积累,也可能导致疾病。
对此,联合国环境署二恶英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教授郑明辉认为,就二恶英而言,如果排放达到欧盟标准,就比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空气干净。
经过反复交锋,很多“反烧派”已不否认消除二恶英的技术,但他们更担心技术之外的问题。
管理缺陷致排放不合格
目前全国运营的80多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不止一次被曝超标排放。能否有效约束企业,是公众疑虑之一。
大同市环保局长赵晓宁介绍,现在已做到随时抽查企业,24小时在线监控有些指标。他也承认,建立一套全程监控体系尚有难度。富乔公司董事长张建功希望以加强内部管理取信于民。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建垃圾焚烧厂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有些地方花巨资引进先进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却很低,导致排放不合格。二是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实际搞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
徐海云认为,出现上述问题,并非意味着垃圾焚烧厂无法有效监管。徐海云建议,政府和企业严格履职,增强公信力。
■ 说法
只要技术到位焚烧厂可建在市中心
“我的理想是把垃圾焚烧厂建到市中心去。只要技术到位,管理严格,建在闹市区也不会有任何危害。”中德董事会主席陈泽峰说。
针对国内争议,徐海云提供的国外相关机构数据显示,近年焚烧在各国垃圾处理中所占比例有增无减,仍是世界垃圾处理的主流。
不管怎样争论,有一点无法回避:垃圾威胁越来越近,是烧是埋,必须作出抉择。
综合利用是“反烧派”推荐的首选方式,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利用不同类别的垃圾,但其难点在于中国垃圾分类很不到位,必须全民发动。
这种方案获得很多人的叫好,但均认为实际操作很难。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认为,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垃圾围城困境,垃圾焚烧厂是最好方式。
他说,这个厂把垃圾减量至20%,又把灰渣用来制砖利用;垃圾燃烧的热量又可以用来发电,“解决了困扰大同多年的问题。”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程泽业认为,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利有弊,在目前的国情下,与填埋、综合利用相比,垃圾焚烧厂更加有利,见效更快,利用更充分。但他同时提醒,现在要尽快制订标准,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12、新处理模式引发垃圾焚烧追问 政府监管是关键
来源:新华网2010年10月31日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0-31/092321386787.shtml
新华网太原10月3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南婷)垃圾已成为中国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
在窘境之下,人们对垃圾如何处置展开了激烈争论。过去两年,有30多个城市发生居民反对修建垃圾焚烧厂的事件,政府、企业、专家纷纷卷入其中,“主烧”与“反烧”两派针锋相对。
在此背景下,中德(中国)环保有限公司宣称,自己找到了一个“模式”,可以大范围推广。这一垃圾焚烧“模式”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是不是破解垃圾困局的有效途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调查。
垃圾焚烧能否制伏“世纪之毒”?
山西省大同市曾备受垃圾困扰:年产生活垃圾约58.6万吨,并且每年以四五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几个大的填埋场迅速堆成了山,被恶臭、污水包围的居民们叫苦不迭。
2008年,市政府与中德公司合作,投资4.3亿元,在南郊兴建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去年11月末投产至今,已运营近一年。
大同之所以选中中德,是看好它是中国首家德国主板上市企业,被认为拥有欧洲先进垃圾焚烧技术的背景。中德董事会主席陈泽峰称:“我们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来打造富乔,希望把它做成垃圾焚烧的标准样板。”
然而,首先要说清一件事--二噁英排放。
号称“世纪之毒”的二噁英一直是垃圾焚烧厂之争的焦点。它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毒性相当于砒霜的900倍,而垃圾焚烧就会产生这种剧毒。主要出于对二噁英的担心,北京六里屯、上海江桥、广州番禺等地,都曾有居民集体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
这个问题究竟能否解决陈泽峰说,现在控制二噁英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就是所谓“3T”法。只要控制温度、时间、湍流度,让烟气在850℃以上的炉膛中停留两秒钟以上,二噁英就基本可以消除。
今年5月27日,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对富乔出具了检测报告:其二噁英排放为每立方米0.034纳克,不仅低于1纳克的国家标准,还低于0.1纳克的欧盟标准。
达到这个水平就安全了吗?中国环境科学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就提出,二噁英很难降解,即使再少,长期在人体内积累,也可能导致疾病。
对此,联合国环境署二噁英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教授郑明辉认为,就二噁英而言,如果排放达到欧盟标准,就已经比世界上任何城市的空气都干净了。要是怀疑0.1的安全性,就等于怀疑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呼吸了。
事实上,经过反复交锋,对消除二噁英的技术,很多“反烧派”已不否认,他们更担心技术之外的问题。
政府监管如何消除公众疑虑?
对垃圾焚烧厂最有资格质疑的,是周边群众。
富乔附近3公里范围内有3个村子,村民约1万人。记者前往距离最近的马辛庄,随机对十几位村民进行了采访。一位杨姓村民的态度很有代表性:“这个厂看起来污染不大,但他们会不会在厂房里捣鬼,我们拿不准。”
技术再好,也可能有人违规操作。目前全国运营的80多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不止一次被曝出超标排放的消息。能否对企业进行有效约束,是公众对垃圾焚烧厂的疑虑之一。
大同市环保局长赵晓宁说:“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对企业随时抽样、抽查,对有些指标是24小时在线监控。”
但他承认,建立一套全程监控体系尚有难度。对二噁英,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控。
富乔公司董事长张建功希望以加强内部管理来取信于民。他讲了一个细节:按设计,厂房内处于负压状态,臭味无法逸出。是三个月前,一位参观者说:“还是有点味道。”为此,全厂员工紧急排查了三天,最后发现,在卸料车间外墙一台空调边上,有个针尖大小的裂缝,影响了厂房的密闭性。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有些地方花巨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却很低,导致环保排放不合格。二是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实际搞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
“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对垃圾焚烧厂无法有效监管。”徐海云说,“只有政府和企业都严格履行职责,增强公信力,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困局如何破解,焚烧是否方向?
初次走进富乔的人会感到惊奇,这个厂的确与众不同。很难把它与想象中的“垃圾”联系在一起。现代风格的办公楼、大片绿色园林、淡蓝色的宁静厂房,听不到噪音,闻不到臭味,见不到灰尘,看上去更像个漂亮的公园。
而富乔只是中德公司承建的十几座垃圾焚烧厂之一。陈泽峰说:“我的理想是把垃圾焚烧厂建到市中心去。只要技术到位,管理严格,建在闹市区也不会有任何危害。”
针对国内建设垃圾焚烧厂的争议,徐海云打开美、日、德等国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给记者看,说明焚烧在各国近年垃圾处理中所占比例一直有增无减,焚烧仍是世界垃圾处理的主流。
不管专家怎样争论,有一点无法回避:垃圾威胁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处置方式何去何从必须作出抉择。
综合利用,是“反烧派”推荐的首选处理方式,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这种办法的难点在于中国垃圾分类很不到位,必须全民发动,在丢垃圾时就严格分类堆放。
记者发现,对这种方案很多人都叫好,但同时认为实际操作很难。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说:“提高全民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就我所见而言,垃圾焚烧厂是处理垃圾最好的方式。”
他以富乔运行近一年来的成绩为例说,这个厂把垃圾减量至20%,又把灰渣用来制砖利用;垃圾燃烧的热量又可以用来发电。“解决了困扰大同多年的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可以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创造。”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程泽业认为:“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利有弊,我们只能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案。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与填埋、综合利用相比,建垃圾焚烧厂是更加有利的方案,见效更快,利用更充分。”但他同时提醒,现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制定标准,引导这个行业规范发展。
13、《瞭望》:气候谈判,从天津到坎昆的坎坷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10月31日 李靖 张泽伟 周润健 刘元旭
http://news.qq.com/a/20101031/000348.htm
[导读]继去年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之后,有些缔约方对《公约》框架下的气候谈判机制产生疑虑
人们再次听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指责声,又一次感受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满
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继去年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之后,有些缔约方对《公约》框架下的气候谈判机制产生疑虑。因此,坎昆会议是这一谈判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由中国政府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第12次会议及《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于10月4日~9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今年举行的第四轮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也是坎昆会议前的最后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来自各缔约方和非政府组织3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6天时间的600余场谈判,没有换来外界期待的某种协议,但联合国和承办方中国均认为会议“达到预期效果”。然而,从会议进程看,全球气候谈判似乎注定要坎坷前行。
一方面,人们再次听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指责声:谈判“进展有限”,令人失望;另一方面,人们又一次感受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满:发达国家不但避谈自身减排目标等实质内容,而且要求发展中国家做得更多。
一位长期跟踪气候谈判的人士指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自身在谈判中无新“牌”可打,因此现在改而采取以攻为守的谈判策略,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极其无理的要求,目的是让它们被动辩护,甚至给国际社会留下消极作为的坏印象。
发达国家“恶人先告状”
“天津会议不是一个需要拿出结果的会议,它只是整个联合国气候谈判的一个组成部分。”天津谈判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苏伟如是说。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指出,天津会议只是今年年底前墨西哥坎昆会议的最后一次准备会议,主要为坎昆会议设定议程。
菲格雷斯表示,谈判各方在天津会议上取得进展,目前各方距在年底坎昆会议达成一揽子结构清晰的决议更近了一步。
天津会议取得的进展主要在于气候资金、森林保护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比如,各方已经“非常接近于”同意设立一个气候基金。但对资金的来源等实质性问题,依然是一个有些遥远的话题。
天津会议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成功,但没能弥合先前各方存在的主要分歧。
美国谈判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承认,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与发展中国家分歧依然很大。他称,美国在谈判进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减排援助资金规模、减排援助资金监督机制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机制等诸多方面,与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分歧,同时他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义务。
与会发展中国家再次要求发达国家提高减排力度。发展中国家代表普遍指责部分发达国家抛弃《京都议定书》的企图,指出这份法律协议在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依然继续有效,发达国家应该作出强有力的减排承诺。
“南方中心”执行主任许国平说:“大会并没有在实质问题上取得进展。”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抛弃或全面修改《京都议定书》的企图越来越明显。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的核心问题——减排数字,日本等发达国家明确拒绝讨论,而要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谈判所谓的法律问题。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气候政策项目主任杰克·施密特说:“代表们偏好谈程序,而避谈需要达成一致的实质性问题。每当我们在谈判中为程序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个不好的信号。这意味着一些国家试图找借口来阻挠在某些特定议题上达成共识。”
中国、巴西、印度、玻利维亚和非洲国家对偏离核心问题的讨论予以明确拒绝。然而,很快就有声音传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阻挠谈判进程。
苏伟将这种声音比喻成“恶人先告状”。他说,现在,发达国家想摆脱《京都议定书》,甚至想废掉它。但他们觉得,如果一下子废掉《京都议定书》,在形象上不好看,就变换另外一种策略,想全面修改《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这是在现有谈判基础上的一种倒退,这是想改变《京都议定书》授权和谈判的方向,是违反“巴厘路线图”的。
非政府组织“第三世界网络”9日发表声明说,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许多发达国家想跟着美国从《京都议定书》这条船上跳到《公约》那条船上,逃脱强制减排义务。而“地球之友”的声明题目就是:“富裕国家立场倒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最大的障碍是各方缺乏互信,谈判要取得实质进展,需要各国都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并把政治意愿变成实际行动,在行动中建立互信。
他说,建立互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达国家尽快落实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连已经承诺了的都不能落实,怎么能建立互信呢?”他反问道。
“另外,已经基本上取得共识的问题,比如技术转让问题、森林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等,也要付诸实施,”解振华说,“只要有行动,就可以建立互信,就能推动谈判进程,尽早达成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菲格雷斯说,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世界各国在谈判中应超越本国国家利益,求同存异,共同寻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解决方案。
苏伟也忠告各方抛弃过去那种“你不动、我不动”“你退一大步、我退一小步”的谈判观念,“在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面前,这种思维显然行不通,已经过时了。”
发展中国家总体目标一致
又各有不同诉求
天津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再次团结在一起,指责部分发达国家抛弃《京都议定书》的企图,指出这份法律协议在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依然继续有效,发达国家应该作出强有力的减排承诺。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反对发达国家的立场以及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资金、发展项目援助等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态度是一致的。但各国情况错综复杂,差异也很大,各国又有自身的不同诉求。
大体上,发展中国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主张发达国家应当为其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负责,即应承担历史责任,承担更多减排义务;
第二类是发展中的小国,主要是太平洋岛国,还有东南亚国家,它们的污染排放问题有的不太严重,但强调它们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海平面上升要淹没其岛屿,暴雨、台风、冰川融化引发洪水泛滥等对他们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希望得到资金、技术和发展项目等援助;
第三类是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它们面临破坏森林的指责,竭力为自己争取权利;
第四类是少数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一些中东国家,它们出于对发达国家不满等政治原因,试图借气候谈判平台,抨击发达国家,而对环境问题并不是特别关注。
发达国家“胡萝卜”居心叵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津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试图故伎重演,采取哥本哈根会议时运用过的“区别对待”手段挑拨发展中国家关系,造成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会上多次抛出“参与国太多阻碍谈判进程”言论,企图剥夺一些发展中国家谈判资格,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安。
美国谈判代表团团长潘兴在一个新闻发布会指责“谈判中参与国家太多,造成谈判进程缓慢”。他还表示,要将中国、印度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的一名负责人也说,联合国气候公约框架下的谈判各方意见太多,很难达成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协议,以后没有必要再举行了,可以寻找其他的办法。
也门代表贾法尔·阿里接受采访时说,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失败,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行动,其中有些幕后交易,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分裂。
一些代表认为,“哥本哈根协议”同意设立一个“快速启动资金”机制,发达国家承诺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援助,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威胁。这个“胡萝卜”一抛出,对许多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如何分配这笔援助资金,是通过双边交易提供,还是通过多边或《公约》机制渠道提供,并没有明确说明。但发达国家的态度是,发展中国家要区别对待,中国等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不能得到这些援助,而且还要承担更多义务。
天津会议上,欧盟代表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将提供24亿欧元(合33亿美元)援助给发展中国家,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威胁。但这些资金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没有透露。一些发展中国家代表对此表示不满,也遭到一些媒体的质问。
阿里表示,发达国家的援助资金无异于一根“胡萝卜”,是发达国家分裂发展中国家一个很好的手段。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双边和多边的交易提供这些援助,来达到其目的,甚至想拉拢一些发展中国家脱离《公约》谈判机制,另起炉灶。
有代表认为,如果中国、印度等“基础四国”参与到援助资金的分配而使谈判进程受阻,将为发达国家拖延谈判提供借口,发达国家甚至会将谈判失败责任嫁祸于中国等“基础四国”。
坎昆会议期待“平衡”结果?
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后,很多人曾把希望放在坎昆会议。但现在看来,希望可能要放在明年的南非会议甚至更后。而在坎昆会议上,各方最有可能达成的是一个“平衡的”结果。
正如菲格雷斯在天津会议开幕式上所言:“在细节上,它或许并不具体,但在范围上,它必须全面。”
然而,到底什么是“平衡”?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又成了新的问题。由非政府组织所编撰的会议简报ECO抱怨:“ECO感到很困惑,因为‘平衡’这个词在天津会议的大厅里已经非常流行,但似乎对其定义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从某种角度说,“平衡”成了各方拿来包装自己观点的最新外衣。比如,在美国的眼中,“平衡”即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并接受国际监督。而发展中国家的“平衡”则指《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的平衡。很明显,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平衡”的理解差距很大。
也正因此,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说,坎昆会议上能否达成平衡的协议,现在非常不确定。“比如美国,它要求你把自愿减排目标变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它认为这是平衡。你认为这是平衡吗?” (《瞭望》新闻周刊)
14、墨西哥湾浩劫:1/4漏油变成油珠混入海水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2010年11月01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11-01/095021391758.shtml
对于石油的持续需求促使石油行业进入深海领域。但发生在墨西哥湾的这次井喷事故促使我们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风险值得吗?
深海困局
美国数十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位于墨西哥湾深处,但这里也是地球上钻探风险最高的地方之一。
撰文:小乔尔· K. 伯恩 JOEL K. BOURNE, JR。
翻译:杜然
在一个酷热六月天里,英国石油公司(BP)驻路易斯安纳州霍马市分公司的办公室里全是色彩鲜艳的马甲和表情严肃的脸。现在这里成了“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漏油事故的指挥中心。BP的高管和顾问穿的是白色马甲,后勤小组是橙色马甲,联邦及州政府环境官员是蓝色马甲。记者穿的是紫色马甲,这便于BP公关部的人随时留意他们的动向。在最大一间指挥室的墙壁上,巨大的电视屏幕闪动着漏油地图以及各种应急救援船只的方位。其中一块屏幕上还时不时地出现一场世界杯赛事。
满头银发的马克·普伦穿着白色的马甲,他是这场行动的副总指挥。作为一名顾问,普伦有着30年的漏油处理经验,从阿拉斯加到尼日尔河三角洲,他曾帮助世界上许多地方清理烂摊子。他发现四周竟然是20年前跟他共事、一起处理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的那拨人。他自嘲“感觉就像在搞高中同学会”。
距离海岸线80公里、1600米深的海底,英国石油公司的马孔多油井每四天喷出的原油就大致相当于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当年的总泄漏量。4月底,这口油井的爆炸性井喷,使得身居世界最先进钻井平台之列的“深水地平线”变成了沉没海底的一堆烧焦变形的废铁。石油行业此前掉以轻心,仿佛这样的大灾难是决不会发生的。监管者也是如此。墨西哥湾上次发生类似事故还是在1979年,位于坎佩切湾的伊克斯托克1号平台井喷漏油。之后,钻井技术已经获得长足发展,而且石油的需求量如此之大,于是石油公司离开大陆架向更深的海域进发。
在石油行业和政府部门的许多人看来,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这样的油轮泄漏似乎才是更大的威胁。海上石油开采的联邦监管机构——海洋矿产管理局(MMS)声称,平台井喷的发生概率不到1%,而且即使真的发生了井喷,也不会造成大量的原油泄漏。普伦说,大规模泄漏变得非常罕见,“直到这起事故发生”。
在英国石油公司霍马分公司里,有一千多号人正组织一次规模空前的油污清理行动。数以万计的人在户外工作,穿着白色防护外套在沙滩上巡视,或坐飞机对海面进行观察,用渔船改装的除油船对付浮油,大量喷洒化油剂。“发现者企业号”钻探船在焚烧从失控的油井回收的甲烷,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另一个钻井平台“Q4000”也在焚烧从爆裂的防喷器采集来的石油和天然气。清污行动已经耗费了数十亿美元,但总量达数百万桶的轻质低硫原油仍朝着墨西哥湾边的堰州岛、湿地和海滩蜿蜒漂去。
对石油行业的人来说,墨西哥湾海面以下300米的地方是相对而言的新领域——那是地球上开采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海床从坡度和缓的大陆架跌落至起伏巨大的混杂地形,有深谷,有海岭,还有处在活跃期的一二百米高的泥火山。每天,2000多桶原油从散布各处的天然出口渗漏出来。但达到商业标准的油气藏埋得很深,往往位于易发海底地震的岩盐层下方。海底的温度接近冰点,但油藏的温度可达到200摄氏度;它们像是经过摇晃的滚烫的汽水瓶,就等着谁来把瓶盖打开,好一涌而出。沉积物中埋伏着一处处爆炸性瓦斯气体和甲烷水合物的囊,它们虽然处于冻结状态,但很不稳定,增加了井喷的风险。
数十年来,因为深海钻探的成本太高,商业钻井平台只在海岸附近活动。但随着石油储量的减少、油价的飙升以及可观的海洋石油探明储量,全球的石油公司涌到向海。最近巴西图皮油田和瓜拉油田所探明的储量,使得该国有望进入世界最大产油国行列。同样,安哥拉的深海油田租赁,因为前景可观,使得20多家石油公司展开激烈的竞标。
美国国会早在1995年就开始鼓励石油公司到墨西哥湾深海进行油气开发。那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对于1996年至2000年之间租借的深海油田免除开采权使用费。很快,许多新的钻井平台以每天最高可达100万美元的运作成本,在墨西哥湾四处打洞。800米以上深度的油田开采租约从1994年的约50份,骤升至1997年的1100份。
没过多久,石油行业就尝到了甜头。“亚特兰蒂斯”、“霹雳马”、“大白鲨”这些新油田的出现,及时抵消了浅海石油产量的长期下降趋势。目前,美国全部石油产量的30%来自墨西哥湾,而墨西哥湾的石油产量中半数来自深海(300米至1500米),三分之一来自超深海(深度1500米以上),其他则来自浅海。英国石油公司的马孔多油井开口于水下约1500米处的海底,又钻入海床近4000米,这还不算是特别深的。石油行业已能在3000米深的海底开钻,油井总深度达到了10683米——该世界记录正是由“深水地平线”于去年在BP的另一处墨西哥湾油田创造的。美国政府估计,在墨西哥湾深处可能蕴藏着450亿桶原油。休斯顿的一位作业顾问、曾为多家大石油公司工作的拉里·里德表示:“我们之所以在深水海域开钻,是因为那里才有资源。”他补充说,深海油田跟中东的油田一样,往往都很高产。
不过,深钻技术不断发展,防止井喷以及漏油的清理方法却没有相应跟进。自本世纪初,行业及学术界的报告就发出警示:深海油田发生井喷、防喷器出问题的风险越来越大,石油泄漏后进行封堵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深海油田来说这一点尤其让人担心,因为在高压力环境下,油井一天最多可以喷出10万桶油。
这些担忧并没有引起矿产管理局的足够重视。该机构200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2年到2006年,墨西哥湾的15000多座油气田在开采过程中,仅发生了39起井喷事故。其中只有极少数发生了大规模的原油泄漏;只有一起井喷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大多数井喷在一周之内就能得以制止,一般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往油井中注入重泥浆,或者用机械手段把油井关闭,并疏导鼓动井喷的危险气泡。
尽管井喷并不常见,但矿产管理局的这份报告确实显示,与水泥固井相关的井喷出现了显著的增加。所谓水泥固井就是把水泥注入钢制油井套管(环绕钻杆的管道)四周,填补套管和井洞壁之间的空隙。现在看来,这一警讯其实充满了凶兆。
有些深海油井的钻探相对容易,马孔多油井则不在此列。英国石油公司请来瑞士的“跨洋”公司打井。一个月之后,跨洋公司的第一个钻井平台因为艾达飓风而损毁。2010年2月,“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开始走上不归路,几乎从一开始它就问题不断。在3月初,钻杆在井洞里卡住,工作人员把一个探测工具送下去寻找卡点,结果这个工具也给卡住了;钻机不得不退出来,重新打一个通道绕过阻塞部位。后来美国国会公开的一封英国石油公司的邮件曾提到,钻机存在“井下控制”问题。在另外一封邮件中,一位顾问写道:“我们调整了大量的设计参数,范围之大令人紧张。”在爆炸发生前一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名钻井工程师写道:“这已经成了一口噩梦之井。”
矿产管理局提供的文件显示,到4月20日,深水地平线的施工已经比计划日程落后六周时间,延误给英国石油公司每天所造成的损失达50万美元以上。该公司选择了尽可能最快的钻井方式——使用一种名叫“长线”的钻井设计,在油藏和井口之间布下连串的套管。管线在原油和海底的防喷器之间通常有两个屏障,一个是井底的水泥塞,一个是位于井口的金属密封,也就是锁紧套筒。马孔多油井发生井喷的时候,井口还未安装锁紧套筒。
此外,国会调查人员和专家认为,英国石油公司的水泥固井工作没做足。固井之前,没能让套管外的钻井泥浆循环起来——这个做法可以让水泥发挥正常作用。没有安装足够量的扶正器——这种装置可以确保水泥在套管外侧形成完整的密封。没有进行水泥胶结测井,以检测水泥是否与套管外壁和井洞壁胶合结实。最后一点,在事故发生之前,英国石油公司在钻井的最后一步,也就是把钻井平台与油井分离时,它使用质量更轻的海水代替了高密度的钻井泥浆注入油井。对此,英国石油公司拒绝做出评论,声称调查仍在进行中。
以上所有决策或许都是完全合法的,而且明显给英国石油公司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但其中每一个决策都增加了发生井喷的风险。调查人员怀疑,在4月20日的晚上,一个巨大的气泡或许是通过水泥中的缝隙渗入到套管,向上急升。防喷器应该在海底阻止油的外溢;沉重的液压活塞应该把钻杆像汽水吸管一样剪断,从而堵住向上的涌溢,保护上面的钻井平台。但由于渗漏和疏于保养,这个应对装置未能发挥作用。一股钻探泥浆喷到了钻井平台上,所有激活防喷器的努力都失败了。
英国石油公司在马孔多油井的钻探方式让挪威石油安全生产局(PSA)的局长马格纳·翁内戴尔大吃一惊。在电话采访中,他说数十年来,挪威人一直在浅海大陆架上钻探高温高压油井,1985年之后就再也没发生过灾难性的井喷事故。那次事故之后,挪威石油安全生产局及整个行业制定了一系列钻井标准规范。其中包括从海底的作业台进行无隔水管钻井,这可以避免油和气直接流动到钻井平台上;一开始就打出一个穿越沉积物的小引导孔,便于处理井喷;装备激活防喷器的备用遥控系统;最重要的是,从油藏到海底之间的屏障不得少于两个。
翁内戴尔表示:“当(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察觉到那口井不稳定时所做出的那些决定,比如只使用一根长套管的决定,仅安装了6个而不是21个扶正器、使水泥不能发挥最佳效果的决定——这些事情真让我们大吃一惊。”
技术灾害和海洋石油工程的双料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比伊说,从英国石油公司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2001年,英国石油公司聘用比伊,就其收购阿莫科(Amoco)和大西洋富田(ARCO)等美国石油公司之后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建议。比伊指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核心技术力量的失去:兼并之后,英国石油公司迫使许多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油田工人提前退休。比伊说,这项决定是英国石油公司的“灾难配方”的关键成分,它使得公司在工程专业领域更加依赖承包商。“深水地平线”上的126名工作人员中,只有区区几个人是直接为英国石油公司工作的。
钻井作业由海洋矿产管理局负责监管(事故发生后,该机构进行了重组,并且改名为“海洋能源监管执行局”)。在2009年,海洋矿产管理局因为对海上油田的租赁疏于监管,而受到了美国审计总署(GAO)的严厉批评。同年,在新当选的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海洋矿产管理局正式批准了英国石油公司对马孔多油井的初步钻探计划。根据海洋矿产管理局的一个公式,英国石油公司计算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这口井一天的漏油量是16.2万桶——这是后来实际漏油速度的近三倍;在另外一份针对墨西哥湾的处理方案中,又声称通过标准技术一天可回收近50万桶漏油,所以哪怕发生最严重的泄漏事故,对海湾的渔业以及包括海象、海獭、海狮在内的各种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也是极低的。
墨西哥湾里并没有海象、海獭和海狮这些物种存在。英国石油公司的处理计划还把一位辞世多年的海洋生物学家列为紧急联系人,把日本一个娱乐网站的网址当作漏油处理设备的应急供货来源。该方案中引发广泛报道的各种纰漏,同样出现在其他石油公司的漏油处理方案中。它们都是拿来以前针对北极油田的陈年方案,复制粘贴了一下而已。
漏油发生之后,英国石油公司的应急清污能力与它所声称的相差甚远。一个联邦特别小组的科学家们在8月初说,这口油井在井喷发生之初每天漏油量达6.2万桶——流量虽大,却远远低于英国石油公司对最严重漏油事故的估量。在6月份的时候,马克·普伦曾做过估算,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他的救援队通过世界各地派来的除油船,一天可以搜集1.5万桶的漏油。事实证明,把漏油付之一炬——当年埃克森-瓦尔迪兹油轮泄漏事件用的就是这个办法——要有效得多。英国石油公司有23艘焚烧船,其中还包括需要结对作业的当地捕虾船,用长围油栏把浮油聚拢,再用自制的汽油弹点燃。在一次规模惊人的大焚烧中,救援队仅用三个多小时就烧掉了1.6万桶原油。
“捕虾船很适合做这件工作,”焚烧小组的科技顾问讷勒·马拜尔说道,“他们知道怎么拉网。有他们在,我们每烧掉一桶油,就少一桶油漂到岸边、影响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烧这种东西,哪儿最安全?当然是墨西哥湾的远海。”
6月份,发现者企业号和Q4000开始直接回收从爆裂的防喷器泄漏出的原油,到7月中旬,它们的回收能力提高到每天2.5万桶,加上除油船和焚烧小组的工作量,仍然远远低于英国石油公司之前声称的每天近50万桶的清理量。就在这时,这家公司终于成功地用控油罩盖住了油井,持续12周的井喷止住了。
1990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之后,美国国会的技术评估办公室(OTA)对于石油泄漏的清理技术进行过分析,发现它们远远不够。“哪怕是最好的国家反应机制,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应用方面的局限,这将阻碍我们针对灾难性事件做出反应。”OTA主任约翰·吉本斯写道,“鉴于此,对预防措施和反应系统给予至少同等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一分预防抵得上十分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我对于石油行业能否安全开采这些资源不太有信心,”比伊说道,“将来难免有更多事故发生。”
在8月初,英国石油公司用钻井泥浆和水泥,似乎就快把马孔多油井永久地封住了。联邦特别小组估计泄漏到大海里的原油达到了490万桶。政府的科研人员估计,英国石油公司清理了四分之一的漏油。另外有四分之一蒸发或者溶解成零散的分子了,还有四分之一以小油珠的形式混入海水,仍旧可能造成一些生物中毒。最后四分之一——是埃克森-瓦尔迪兹油轮泄漏量的五倍——仍然是水面上的浮油滩,或者海岸上的油团。“深水地平线”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漏油事故,甚至超过1979年坎佩切湾伊克斯托克1号油井。唯一比它更严重的,就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发生在科威特的人为泄漏。
伊克斯托克泄漏事件给当地的水产业和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维斯·塔内尔对此记忆犹新。这位65岁的珊瑚礁专家来自得克萨斯农工大学,上世纪70年代初曾对维拉克鲁斯附近的礁石进行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这些礁石粘上漏油之后,他继续研究它们长达十年。今年6月初,在新的灾难再次引发了对石油泄漏影响的持续时间的疑问时,他回到恩美迪奥礁,检查伊克斯托克泄漏的石油是否还在。他戴上呼吸管潜水不过三分钟,就找到了那次泄漏残留的原油。“哎,这么容易就找到了。”他说。
塔内尔站在礁湖齐腰深的清澈海水里,抓起一块砂质粘土掰成两半,里面呈墨黑色,质地、味道都像一团沥青。这里的珊瑚礁是灰色的,看起来死气沉沉,伊克斯托克泄漏的原油仍然埋藏在沉积物里。但在靠海的一侧,由于风浪和洋流更大,已经看不到漏油的踪迹。塔内尔的结论显而易见:在拥有海浪、氧气、阳光以及吃石油细菌的地方,漏油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分解。如果油沉到海底,混入低氧沉积物中的话,就能留存数十年,令环境恶化。
附近的渔民同样忘不了那次泄漏。“伊克斯托克的漏油几乎破坏了所有珊瑚礁,”现年60多岁的古斯塔沃·蒙蒂尔说道,他强健有力,戴着韦拉克鲁斯渔民的招牌草帽,“那年头,章鱼没有了,海胆没有了,牡蛎没有了,海螺没有了。鱼几乎全没了,我们的家人挨着饿。海滩上的石油能淹到小腿。”虽然有些水族几年之内就得到恢复,比如坎佩切湾的虾,但蒙蒂尔和沙滩上的其他几位渔民都说,过了15至20年后,渔获量才恢复到之前的水平。那时村子里三分之二的渔民已经改行了。
据法国生物学家菲利普· 布丹说,哪怕是在法国布勒通沿岸波涛汹涌、富含氧气的水域,1978年的“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泄露事故之后也至少用了七年的时间,才令当地海洋生物以及著名的牡蛎养殖场完全恢复。他认为,在通常风平浪静、海水含氧量较低的墨西哥湾,漏油造成的影响会更严重,尤其是在大量使用Corexit 9500化油剂的情况下。英国石油公司声称这种化学产品的毒性不会超过洗碗剂,但在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泄露事故中大量使用后,布丹发现它对海洋生物的毒害更甚于石油本身。
5月份的时候,集中在墨西哥湾的科学家开始跟踪甲烷和油污的扩散情况,结果发现它们在水下900米至1200米的深度从泄漏的油井向北漂浮了约50公里。其中一位参与者是佐治亚大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家曼蒂·乔伊,多年来,她一直在研究墨西哥湾深处碳氢化合物排气孔及其渗出情况。她发现了一处跨度堪比曼哈顿岛的油柱,其甲烷水平是她在墨西哥湾中测得的最高值。细菌会分解泄漏的原油和甲烷,同时使水中的氧气大为减少。乔伊还发现,在通常有鱼类栖居的深度上,有一个厚达180米的水层的氧气含量低到危及生命的程度。在墨西哥湾深处,水体混合的速度非常慢,所以这样的氧气枯竭区可能会持续存在数十年。
英国石油公司使用老式飞机,像给庄稼撒农药一样把Corexit9500喷洒在海面浮油上。但面对世界上第一起重大深海漏油事故,它还拿到了美国环保署和海岸警卫队的许可,获准在海面下1000多米深的地方把巨量的化油剂直接注入油井喷出的原油和天然气中。这是形成深海油柱的肇因之一。
乔伊说,“这场行动的唯一目标是让漏油远离海岸,因为那里是经济命脉所在。”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在6月的某天,当时正在“沃尔顿·史密斯”号科研船上检测采集来的海水样本。这艘小科研船驶入了距离爆裂的油井几公里远的一片油污中。“可现在那么多油遇上化油剂就留在水下了,没人看得见,也无法清除。如果漏油浮到海面,其中的40%会蒸发,剩下的你收集也好,焚烧也好,总有处理的办法。但水下的这些小油滴,天知道会在海里停留多久。”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海洋学家伊恩·麦克唐纳所担心的除了水下油柱,还有漏油的总量。他相信,墨西哥湾的整体生产力将受到重大影响——不仅是路易斯安那湿地中的鹈鹕和虾,也包括整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从浮游动物到抹香鲸。他尤其担心只在墨西哥湾和地中海产卵繁衍的蓝鳍金枪鱼,它们本来就因为过度捕捞而数量剧减。麦克唐纳说:“现在海水里有大量有毒物质,正从水面和水下在这片世界上最丰饶的海域中扩散。”
15、意小镇“垃圾战” 固执总理妥协
来源:新京报 2010-10-31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0/31/content_163317.htm?div=-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意大利一个叫特尔茨诺的小镇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这个小镇的景色怡人,而是因为这里的垃圾!因为反对意大利政府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这里的人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最终逼固执的意大利总理低了头。
以垃圾反对垃圾
欢迎来到特尔茨诺!这是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的一座意大利小镇。与其他意大利小镇的淡雅风情不同,走进特尔茨诺,迎面而来的却是成袋成袋的垃圾。当地居民像晒衣服一般,把用塑料袋兜起的垃圾“晒”在自家门前的栅栏上,沿街两旁难有干净的可以立脚的地方。
最近一段时间,特尔茨诺小镇就用这种独特的现象迎接各地游客———欢迎来到垃圾之城。不过,这不是特尔茨诺人的一种另类自我炒作,而是一场捍卫权益的斗争。
尽管脏乱,特尔茨诺的居民仍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自己的生活,不过,沿街的垃圾、废弃家电、破铁皮、枯枝落叶仍提醒人们,这里经历过一场“劫难”。小镇上每家每户,甚至每一家商店门口,都贴有一张自创标语“NO ALLA DISCARICA”,字面上理解为“不要丢弃垃圾”,同时还有“反对垃圾场”的意思。在特尔茨诺,因为反对意大利政府在这里修建欧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的抵抗运动,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月。
“实际上,四年前我们就开始抵制在特尔茨诺建垃圾填埋场了。”当地一位退休教师乔瓦尼告诉记者。
2008年,当贝卢斯科尼再次上任意大利总理前,特尔茨诺所属的那不勒斯城便已经开始了一场“反垃圾运动”,当时,意大利政府在几周时间内决定在基亚伊亚诺(那不勒斯西南方向)镇建立垃圾填埋场,但遭到当地2.3万名居民的强烈反对。一年后即2009年6月14日,意大利政府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又突然启用距那不勒斯约20公里远的特尔茨诺的填埋场,由于并没有被提前告知,当地居民对政府的做法非常不满意。在一系列抗议声中,贝卢斯科尼挥出了他的支票,政府愿意拨款1400万欧元用于补偿特尔茨诺镇上居民,这场抗议运动才渐渐消停。
不要补偿要健康
而特尔茨诺的垃圾填埋场则“消化”了整个坎帕尼亚大区的大部分垃圾,每天都有数十辆垃圾车从那不勒斯排长队将垃圾送往这里。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等原因,原本计划使用三年的填埋场,几个月前便已经“消化不良”。于是,意政府又突然决定在现有填埋场的附近,再建设一个号称全欧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因此,从10月初开始,“反垃圾运动”又在特尔茨诺被点燃。
10月23日,记者从罗马驱车两小时来到特尔茨诺,除了成堆的垃圾之外,还有不少被砍伐的树木、废旧家电、铁皮放置在道路中央,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些“障碍物”是为了拦截运输垃圾的垃圾车,甚至还有居民躺在路中央。
此前一天,特尔茨诺的民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记者了解到,示威者当天中午便聚集通往填埋场的路口,以阻拦垃圾车通过。晚上8点钟,示威正式“打响”,因为这是垃圾车陆续到达的时间。
排着长队的垃圾车仅有20多辆得以通过,其余的看到这阵势,纷纷掉头离开,还有不少司机弃车逃离。一辆垃圾车在掉头时撞上了一名躲闪不及的示威者,这立即加剧了示威民众与警方的冲突。现场火光四起,示威群众除了投掷石块、烟花之外,还有土制燃烧弹。当天的冲突造成6名警察受伤,5辆垃圾车被焚毁,愤怒的示威者还点燃了意大利国旗。到23日,这些垃圾车残骸至今还留在冲突现场,在日晒的中午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
为减少特尔茨诺人的反对声,贝卢斯科尼故伎重施,承诺追加1400万欧元,补偿当地居民,不过,这回意大利总理遭到了拒绝。
“我们不在乎钱,我们要的是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为那些孩子们考虑,他们需要一个没有污染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乔瓦尼表示。由于垃圾填埋场散发出的腐臭,一整个夏天,特尔茨诺的居民都不敢开窗通风。
一项2007年由意大利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的数据显示,居住在未妥善管理的垃圾场附近的居民,死亡率比普通地区高出9%-12%,其中肝癌的发生率居高。
乔瓦尼同时还强调,实际上他们的示威抗议是非暴力的,“一种和平的个人愿望的表达”,而那些投掷烟花、土制炸药的示威者,“我们根本不认识”。
“从此不再投他的票”
贝卢斯科尼在2008年再次担任总理,一部分支持便是来源于他当时许诺要合理解决那不勒斯的垃圾问题。
但如今,特尔茨诺的居民感觉他们受骗了,现实情况是,“我们发现运来的垃圾根本没有经过分类,甚至是有毒物品,医疗废弃物各种东西运到特尔茨诺来一丢,就了事,没有人去处理它们。”乔瓦尼对此很愤怒。另一名当地居民用皮诺曹比喻贝卢斯科尼,他说当地1.2万居民有9000张选票,其中6000多张支持贝卢斯科尼,“但以后我们绝对不会再支持、信任他了。”
记者了解到,意大利并没有有效的垃圾管理方式,坎帕尼亚大区的垃圾处理多为掩埋,或者运往德国或西西里处理。记者手头的旧杂志、报纸、纸箱,也无法找到回收处。
两年前贝卢斯科尼颇为自豪的焚烧厂设在那不勒斯的阿切拉地区,但现在那里的三个焚烧机器只有一台在工作,而且垃圾量颇少,当地民众也忧虑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基于当地民众的反对,贝卢斯科尼日前召开紧急会议,确定“无限期推迟”新的垃圾填埋场工程。而特尔茨诺的“垃圾抗议”活动,也引起欧盟关注,欧盟官员称,如果意大利政府不采取行动处理垃圾问题,将被处以数百万欧元的高额罚金。
10月29日晚,一向以固执著称的贝卢斯科尼终于向特尔茨诺的居民们低了头。贝卢斯科尼当天在布鲁塞尔参加完欧盟峰会后,直接乘专机赶往坎帕尼亚大区首府那不勒斯,与地方官员商谈对策。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会谈,贝卢斯科尼宣布,取消新建垃圾填埋场的计划。
对于这场惊动欧洲的小镇“垃圾大战”,意大利《晚邮报》打趣说,“或许在炼油厂中点燃一把火所造成的损失,都比这场垃圾骚乱要小得多。”□郑淇 本报特约记者
16、洛南尾矿“泄漏”迷雾背后
来源:西部网 2010年11月01日
http://finance.cnwest.com/content/2010-11/01/content_3684118_2.htm
缘于“尾矿泄露”,公众的环保神经再次绷紧,这一次的焦点是素有仓颉造字故里之称的洛南。此前,据媒体报道,洛南县一家钼矿尾矿库发生泄漏,导致黄龙河、石门河河水变成红黄色,污染长约30公里。
该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网络的巨大反响,随后不久,洛南县政府发布了“污染报告”,极力否认尾矿泄漏一事。一时间,洛南尾矿泄漏迷雾重重。事实上,洛南尾矿泄漏迷雾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GDP诉求”与“环境冲突”之间的矛盾。
尾矿泄漏成谜
当地环保局官员透露,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洛阳市环保局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下属的故县水库高度重视,均已派遣人员赴洛南关注事态进展。“我们现在压力很大。省环保厅打来电话,了解事情具体情况。商洛市的调查组也在调查。”
在谈及尾矿泄漏导致河流污染的话题时,该环保官员矢口否认,他说:“媒体的报道是有问题的,尾矿根本就没有发生泄漏,这事情现在让我们很被动。”随后洛南县委宣传部一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媒体的报道有失误的地方,商洛市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两条河流不存在污染情况。
“尾矿泄漏”报道在西安市某媒体刊发后不久,洛南县人民政府的网站首页就出现了一篇名为《关于西安晚报报道我县黄龙河污染有关问题的报告》的文章。文章认为,经洛南县环保局监察大队、监测站工作人员对陕西秦岭钼业公司进行现场调查,秦岭钼业公司排污口未发生泄漏,排放水质正常。洛南县环境监测站10月14日下午现场取样检测数据表明,排污口水质达标。
随后,本报记者联系上该媒体驻商洛记者张红中,其表示,此前,有村民联系到他,告之洛南县境内的黄龙河与石门河河水变成红黄色,而该地段正好处于钼矿开采区,遂前往事发地段进行采访。
“开车行进了大约30公里的路段,河水的颜色基本上都是红黄色。我们打了商洛市的环保监察电话,随后洛南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就来人了……”
谈及洛南官员对其报道的质疑时,张红中说:“秦岭钼业尾矿泄漏的说法,并不是我下的论断,而是洛南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王姓队长。我们的谈话都是有录音的。”
洛南县人民政府网站同时公布了一张名为“秦岭钼业公司尾矿库出水口”的照片,该照片中的出水口水质清澈,颜色没有异常。而本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钼矿的排水口都残留有红黄色的锈迹。对此,洛南县委宣传部官员避而不答,坚持认为尾矿没有泄漏。
知情人士表示,只要是在处于生产过程中的钼矿,出水口基本都带着红黄色锈迹。
“三氧化二铁”惹的祸
202省道顺着河流而上,沿途可以看到拿着铁锹,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公路上时而掠过几辆嘉陵摩托和冒着黑烟的通村客车。河道边上拴着一匹骡子,正努力地撅着头,试图去河里饮水,无奈骡子的主人把绳子系得很短。河道里的石头,被顺流而下红黄色的污水所浸染,表面上留下一层红黄色的锈迹。不远处,是九龙矿业的一家分厂,没有开工的痕迹。
在谈及河水变色的话题时,“三氧化二铁”是当地官员说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河水变成红黄色皆被归咎于此。“黄龙地区钼矿中铁离子含量较高,随雨水进入河道,经氧化形成三氧化二铁,致使河水变色。”洛南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一白姓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除此原因之外,前述洛南县人民政府网站文章认为,由于“7·24”特大洪水灾害,洛华路黄龙段道路、河堤水毁较多,达20余段,目前公路部门和相关企业正在组织对水毁道路、河堤进行修复,挖掘机、装载机在河道内全天施工,造成河水含泥沙量较大。
按照洛南县政府的说法,河水变黄的原因在于河水中的铁离子较高以及河道施工所致,黄龙河与石门河的河水不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
对河水没有污染的说法,石门镇张湾四组的村民张霞却不以为然。她说:“河里面一年到头都不见清水,矿业公司没来之前,河里水清的可以见到鱼,牲畜还能饮用河里的水。而现在呢?河水发黄,连鱼的影子都没了。水,别说牲畜饮用了,连人的皮肤沾了水以后都会发红发痒。”
据张霞介绍,此前几年,陆续还有村民家里的牲畜因为饮用了河里的污水后死亡的,村民也曾到矿业公司要求赔偿,后来都不了了之。
上述洛南县环保局白姓人士表示,河水发黄的问题,环保局也一直要求矿山企业进行整治,成效似乎不大。“九龙公司曾请西安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专家做了一套水治理方案,后来失败了。”
据洛南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九龙矿业公司已在王河沟矿区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矿山废水处理站一座,对矿山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彻底消除河水颜色发黄的问题。“该工程已于10月1日动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运行。”洛南县宣传部官员表示。
贫困县的GDP诉求
对洛南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矿产资源就如同经济发展的助推动器。
据了解,洛南全县共有开采矿山企业102个,勘查项目48个,勘查总面积506.71平方公里,已形成了黄龙钼矿区、小秦岭金矿区、黑山铁矿区、石门——巡检——驾鹿硅石矿区等主要采矿区,其中黄龙钼矿区是陕西省第二大钼矿区。
在洛南县的政府公文中,对矿产业如是描述:“到‘十一五’末,使全县的矿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十二五’末矿产业产值超过70亿元,整个矿产业提供税金超过7亿元,引领县域经济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平台上发展。”
据洛南主管工业的副县长透露,目前,钼矿企业的税收占全县的70%,可以说是洛南的经济支柱。洛南县县长雷二虎在该县的一次经济分析会上说,“钼产业现阶段仍然还是全县经济的顶门杠和台柱子。”
然而,钼矿开采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让洛南为之纠结。“此前几年,洛南钼矿开采企业处于分散、势力弱小阶段。进行了几次整合之后,形成了几个大的钼矿公司。随着钼矿开采企业的整合,矿区内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经有所遏制。”洛南县政府一官员认为。
据了解,目前洛南境内的主要钼矿企业有陕西炼石、秦岭钼矿、九龙矿业、西部鑫兴等。其中陕西炼石正在筹划对ST偏转的重组,有望成为商洛市的首家上市公司。
按照洛南县的规划,到2012年,把九龙矿业公司、西部鑫兴公司培育成10亿元龙头企业,把秦岭钼业公司、陕西炼石培育成5亿元龙头企业,把中金鑫元公司、龙钢集团木龙沟铁矿、铜马公司、保太铅矿培育成2亿元龙头企业,打造矿产业亿元企业舰队。
“地方政府对矿业开采的GDP诉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矿业开采往往都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这也是中国大多数地方官员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主要的。”观察人士认为。
随之而来的环境威胁
事实上,随着洛南矿业资源的开发,困扰当地原住民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河水变色,同时还有堆积的矿石扬尘与潜在泥石流的威胁、冶炼厂排放出的刺激性气体。
“不仅河里流的是红水,风大的季节里,矿石开采后的灰尘到处都是。矿区附近,到处都是厚厚的一层灰。”石门镇杨氏村村民李铭看着河里发黄的水说。
据当地人介绍,近些年,由于钼矿基本上都是露天开采,一方面砂石露天堆积,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扬尘;而另一方面,矿区开采后形成的裸露山体,遇到暴雨的时候,极容易形成泥石流。
“洛南绝大多数矿区,都存在植被破坏、山体裸露的问题,这些对周围的村民而言都是潜在威胁。”该人士认为。
洛南县境内的钼矿区,几乎都可以见到刻着“洛南县地址灾害隐患点标志牌”的石碑。标志牌上写着泥石流的名称、类型、危害程度、撤离路线、安全地带等。
“县政府实际上要求尾矿进行回土,然后种植上苜蓿,形成绿色尾矿。但是矿上的企业一直没有动工,执行不下去。环保局的人来了,说罚企业款,然后就没有动静了。”李铭对记者表示。
与李铭同样愤懑的是板察沟村村民王滨,在矿区内住着的王滨,最为头痛的是冶炼厂排放出的刺激性气体以及白蓝色的烟尘。“每天早上7点以后就开始了,空气里都是一股强酸的味道,方圆一公里都能闻到,冶炼厂周围的树都已经被熏死了。”
尽管王滨的女婿就在附近的九龙矿业工作,每月也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但是和此前干净、没有污染的日子相比,他说家里宁愿不要这一千多元的收入。
(文中张霞、李铭、王滨均系化名)
17、大连油罐再爆炸: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借口?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2010年11月01日 李洋
http://green.sohu.com/20101101/n276894797.shtml
让中石油的储油罐爆炸,好像是件挺轻而易举的事。
10月24日,仅时隔3个月,大连新港上,中石油那个烧得只剩下半个的103号储油罐又爆炸了。
这一次还是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公开的报道说,中石油工人在拆卸103号储油罐时,作业中的火星引爆了罐内残油。
爆炸造成了一定恐慌,附近方圆几里内的居民纷纷离家而逃,大连市出动了100多辆消防车到现场扑救,还准备了60多辆装满砂土的翻斗车在一旁待命。
让人说什么好呢?一家公司要在安全管理上混乱和松软到何种程度,才可能于100天之内在相同的地点犯两次一样的错误呢?
震惊全国、全球的“7·16”中石油储油罐爆炸事故,曾造成了1000多吨原油泄漏流入大海,导致附近430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死去的消防员和渔民家属的眼泪还没有干,向中石油索要赔偿的上访渔民还未得到一个说法,类似的危险就又在他们身边重演了。
一些报道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次爆炸当日凌晨已被及时扑灭,并强调此次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泄漏。但这并不能掩藏事件背后存在的严重问题。
首先,大连市的城市安全管理存在着隐患,新港的管理上存在疏漏。
大连市政府有责任保障城市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能把它们维系在一种薄弱的管理和侥幸心理之下。
实际上,在复燃事件发生之前,一些因“7·16”而熟悉了当地港口油罐布局的专业人士就曾提出过警告:油罐布局过于密集,并不能保证在消防上避免连环爆炸发生。
同时,油罐距离海岸非常近,一旦漏油,上次的事件就会再度重演。而新港本身又被设计为一个旅游景点,附近分布着许多靠养殖业为生的渔村。
大连市政府曾在上次救援行动中调动了诸如市海洋渔业局、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海洋渔业局及安监局等多个部门的力量,但事故过去之后,城市安全管理的话题就又被就此撂下了,没有见到哪个部门被派来拆除民众身边的“不定时炸弹”。这一次化学罐又没炸、这一次没有漏油、这一次没有死人……看来地方政府一定要等到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才会意识到自己在城市安全管理上的失职。
其次,中石油的政治角色有碍问题的解决,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博弈和责任推诿现象。
说到底,中石油应该对爆炸事件承担直接责任。但是,在事故发生后,人们看到,它先是把主要救援责任推给了大连市政府,后来又在索赔渔民的声声质疑中保持沉默,直至现在还未给出明确的说法。
中石油直接接受国资委的领导,身兼企业和政府两种身份,无需对地方政府负责。而国资委由于不涉及自身利益,很少过问央企在地方上的问题。大连市政府没法对这类央企指手画脚,因为两者在行政上同属部委级。遇到此类横跨两“部”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互相推诿的现象,倒霉的则是那些等待解决问题的民众。
作为一家大公司,中石油在短期内让相同的事件发生两次,暴露了它在管理上的漏洞,其安全意识的缺乏、不敢正视责任的懦弱表现,与其在行业上的垄断霸气攫取的高额利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不知中石油那个拧上3个小时才能关闭的手工备用安全阀何时更换,也不知利益受到损害的渔民何时能得到合理赔偿,更不知这个非企业非政府的怪物还能衍生出多少问题、还要被庇护多久。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