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十月二十八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系列报道:
1、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之四
环境资讯:
2、新京报: 十二五规划建议: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http://news.qq.com/a/20101028/000428.htm
3、腾讯新闻: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落空 情况或将恶化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28/000682.htm
4、中国新闻网: 环境署:保护北冰洋的生物多样性有赖于全球合作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8/c_12711564.htm
5、无锡日报: 中国首部反映水危机主题的影片《河长》在锡首映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8245889_1.shtml
地方信息:
6、昆明日报: 昆明选调40名河长助理 每月巡河不少于2次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227081_1.shtml
7、中国广播网: 珠海为节能减排禁止公共机构使用空调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8/120621369791.shtml
人与自然:
8、春城晚报: 云南盐津出现疑似濒危动物滇金丝猴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0-28/102821368757.shtml
关注三峡:
9、新京报: “今年洪水对三峡工程算小考验”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0/28/content_162098.htm?div=-1
环境曝光:
10、财新网: 金光集团旗下企业再曝环境违法行为
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0/10/2816528436516.shtml
11、重庆晚报: 重庆主城区14条次级河流治理不及格(图)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0-28/102621368738.shtml
12、中国广播网: 庐山轨道登山缆车项目被指可能破坏生态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28/140221369954.shtml
气候变化:
13、中国新闻网: 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倒计时 前景不明极具悬念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10/10-28/2618380.shtml
“绿金奖”特别报道:
14、中国经济时报: 由绿到金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http://www.cet.com.cn/20101028/i1.htm
环境时评:
15、北京商报: 紫金矿业"污染门"后盈利创新高 违法成本过低?
http://env.people.com.cn/GB/13070497.html
16、荆楚网: 冯新:放大“排放权”是一种误读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8246808_1.shtml
17、人民日报: “环保负担论”误导公众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8/c_12709401.htm
绿家园10月30日乐水行通知:
18、绿家园乐水行10月30日(周六)活动通知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之四
后创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倪一璟 文 汪永晨 图
10月16日,绿色和谐(GREENACCORD)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进入最后一天, 主题是"缔造全新的经济组织"。
第一位演讲嘉宾Piergiuseppe Dolcini来自ACRI基金会的环境委员会, 演讲题目"倡导节能文化"。基本延续前两天批判GDP发展模式和消费主义泛滥的思路,寄希望于文化转变。
意大利古堡窗外的风景
第二位演讲嘉宾Karlson Charlie Hargroves来自澳大利亚MUDOCH大学城市工程系,演讲题目"需要重造的经济"。他引用了大量图表说明,在过去20年间,如果被动等待,风险较低,而回报也较少。但未来20年则完全不同,如果再被动等待,则风险很高,回报很少。显见人类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以控制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上午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美国UTAH州立大学环境与社会系的Joseph Tainter, 演讲题目"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演讲从创新的定义和历史开始,层层递进,成功粉碎了以技术创新拯救地球于气候变化的希望。
意大利古堡的窗前
意大利古堡中的雕塑
Tainter指出人类经历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创新过程,从内燃机,电话,到电脑,所以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技术的突破是永续的。其实依靠创新求发展的模式恰恰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创新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趋复杂,时间和资金投入的门槛也日益提升,具体表现为研究团队人数的不断增长及人均专利数量的不断减少。最后Tainter得出了足以令所有人都大失所望的结论:可以预见我们所熟知的创新年代,不过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正在离我们而去的阶段。它不会永远存在(We can foresee that the age of innovation as we have known it will be a passing phase of human history. It will not last forever)。
女环境部长在剪彩
不破不立, 当各国记者还沉浸在梦想破灭的沮丧中时, 最快乐之国哥斯达黎加的环境部长女士再次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一些色彩艳丽,风格轻松的PPT展示了该国在生态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昭示生态多样性是构建一个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支柱.
下午建筑师Joaquin Eble重点介绍了零排放建筑设计理念,有意思的是他参与的两个示范项目都在中国,会后交谈中得知分别位于广东和海南。有机会一定要去实地看一看。而来自当地的企业家Antonio Bertolotto则分享了生态旅游的理念,看来中国在这方面真有急起直追的需要。
最后是各国记者代表的发言时间,来自巴西,哥伦比亚,喀麦隆,荷兰,澳洲和美国的环境记者分享了各自在过去一年里事业人生的变化和思考。总体而言,纸媒日渐衰微,环境记者在大萧条的背景下普遍日子不好过。我和来自美国华盛顿的Christine交流较多,了解到记者的公信力在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兴网络记者的兴起则带来了另一冲击。
古城的街上
全部议程结束后,来自澳大利亚的主持人JON DEE受各国记者委托,向组委会宣读了对本次年会的意见和建议。前几天看JON似乎一直神游会外,热衷于摆弄一系列以IPAD,IPHONE为代表的新潮电子设备,到今天看他有利有节,刚柔相济地发表意见,才见识了名主持的专业水准。难得的是,Jon还为澳洲的中小企业写了一本书,题为“可持续增长”,主要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节能节水举措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成本节约。
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汪永晨文图
2009年的国际环境记者年会结束时,巴西记者保罗就告诉大家他要去非洲采访。2010年的国际记者年会上,保罗带来了他用9个月的时间在非洲拍的照片,特别是在苏丹拍的充满活力的一头头野生动物在他和他儿子的镜头中,被记录得活灵活现。
惊慌的眼神
过河
飞
保罗的整个讲演充满着他还在非洲时的冲动,和他碰到、拍动物照片时的激情。他说这就是今天的非洲。在一些人看来非洲是贫穷的。但在他看来,非洲是充满生机的。
搬家
对视
面相
苏丹,在一些发达国家看来,不是那么安全。可保罗说,作为记者的他,走进苏丹,以关注生态、关注动物的视角在那儿采访时,觉得每一天都是那么安全而有意义。这也是我在大自然中采访时的感觉,大自然中,让我们觉得踏实,也能感悟到在城里感悟不到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保罗说,当他走到那儿,提到也是每年都来参加国际环境记者年会的苏丹记者的名字时,他带的钱就只有装在口袋里的份了,一切免费。因为当地人,知道记者的朋友也是野生动物的朋友。
非洲姑娘
这并不是为了拍照
非洲女人
在保罗的眼里,当然很重要的另一部分是非洲至今保留着的独据特色的文化与传统。他们的生活方式的自然、他们服饰的鲜艳,对保罗来说,拍下这些,不是猎奇,是记录、是传播、更是传承。在人们越来越崇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追求名牌的今天,非洲人甚至还以裸体为生活的常态。这样的文化与传统,能用落后与不开化去形容吗?保罗的采访,就是在试图以尊重的前提去发现当地人生活中的独特、合理与可持续。
保罗讲演完了下来后,我和他说,你应该也到中国的西藏,云南采访,那里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保罗告诉我,2008年奥运会之前,他到过西藏,也拍了大量的照片。采访中也充满了激情。记录文化与自然,是他这辈子的追求。能当这样的一名记者,他干得有滋有味。
挑战
非洲的河
在这点上,我很认同保罗,换个视角去看别人的生活与文化,你再看问题的视野就会是成倍的,甚至更多。在今天这个世界越来越国际化的时候,个性化越显其价值。记者记录这些,是职业的职责。
说到这也想提一句,我在新浪微博上放了不少这些年来我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一些人指责我说自己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却坐着飞机满世界地跑,是高耗能,不低碳。
我是这样想,如果我仅是一个环保主义者,而不是记者,是不是就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记录历史,记录自然呢?如果我仅是记者,我的这种记录能深入到以越来越丰富的自然知识,通过自己的表现形式加以传播吗?
每当想到这些时,内心的那些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生活的纠结,会让我换个角度去庆幸我的记者与环保主义者双重身份。
卡通中不同的人
鱼们的问题
驴们的问题
鱼的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荷兰的一位自由撰稿人,用他的方式在呼吁人们关注动物。卡通,现在的市场很大。这位记者在大会上放这些照片时,会场里传出阵阵笑声。生活中的美与丑,在他的笔下用卡通被赞扬,被嘲笑,被抨击。而昨天我们在参观新能源展后的晚餐上,他也是几笔就在一个绿色的气球上画下了它眼中现代人类。可惜我的相机出了毛病,拍得不是太清楚。
卡通人
澳大利亚广播记者艾米丽去年和我就聊了很多这些年澳大利亚的生态问题。今天她发言中放的照片,更是让我们又看到了澳大利亚现在严重的生态问题,砍树、沙化、大火、物种的消失。
走在澳大利亚的沙漠中
澳大利亚的河流问题
澳大利亚的大火
土地的荒漠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早在5000万年以前就同其它的大陆分离,四周的大洋阻碍了它同其他大陆的联系。形成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封闭的环境、特有的物种使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为特殊的系统之一。人类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大的生态灾难,在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三次 “生态灾难”。
一、野兔之灾
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兔子的,殖民者在开发澳大利亚的初期,引进了欧洲的兔子:澳大利亚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牧草,为兔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加上澳大利亚缺少兔子的天敌,兔子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几年过后,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到处都可以找到野兔的踪迹。野兔的灾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庞大的数量消耗大量的牧草,另一方面野兔在草原上到处挖洞筑穴,毁坏了牧草的根,造成草场的大面积退化,并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值开始大幅度下降。
二、牛粪之灾
1770年,澳大利亚的殖民者引进了黄牛,发展了养牛业:澳大利亚具有众多的天然牧场,丰富的地下水,温暖的气候,冬季无暴风雪的天气,再加上无虎、豹、狼等凶猛的野兽,很适宜养牛业的发展。伴随着牛的数量增长.新的生态问题又出现了。牛在草原上排出了大量粪便,再加上其它牲畜的粪便,平均每天在草原上要留下1亿公斤左右的粪便。这些粪便遮盖住了牧草,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引起草原牧草成片的死亡,同时粪便还大量滋生蚊蝇,严重影响环境卫生。这一情况不能不使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忧心忡忡。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从我国大量引进屎壳郎,投放到草原上充当“清洁工”。几年过后,大草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三、刺梨之灾
刺梨属于仙人掌的一个种类,原产在拉美地区。1840年,刺梨作为观赏植物,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许多地方的草原气候正适合刺梨的生长。刺梨开始在大草原上疯狂地蔓延开来了,一片片耕地、牧场被刺梨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到了1925年,刺梨己占据了约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人们开始用刀砍、车压、火烧等方法对付刺梨。但由于刺梨的块茎也可以繁殖,残余的一丁点刺梨都会再长成一大片,结果刺梨还在不断扩大地盘。
艾米丽对澳大利亚外来物种对本土环境影响的介绍,让我想起2010年春天我国西南的大旱。当时就有专家和NGO人士提出了云南,广西,海南近年来大量砍伐原生森林,种植桉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以至当地人管桉树叫霸王树。可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出来说,谁说桉树有问题,它们在澳大利亚长得就很好。不知这些专家是不是也知道澳大利亚的这几次生态灾难,知道不知道这些生态灾难给当地人带来的是什么。其实,这些常识,农民感受最深。我2008年和凤凰台江河水节目在云南,四川采访时,外来物种紫径泽兰就不仅对当地生态,还对当地农业都有很大影响。
我在文章里说了几次了,我们中国人到澳大利亚,感觉最深的就是那里自然的自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草是绿的,这些都让中国感到了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可是在澳大利亚记者的眼中,那里的环境也不能不让人担忧。
上个星期,我写了在墨西哥过周末,看到的都是墨西哥人脸上的笑意。在这次环境记者年会上,也有一位墨西哥来的记者。我问他墨西哥人的生活是快乐人生吗?
这位记者拿了纸在上面给我写下了这样一个百分笔。墨西哥城现在有63%的人穷人,23%的人快乐。12%的人上不起学。说到全墨西哥,这位记者在纸上写给我的百分比是这样的,全国有52%的穷人,其中有18%的是吃不饱饭的穷人。
穷和快乐,在这位记者的眼中并不矛盾。他说,墨西哥人受教育的程度不一定太高,但文明程度很高。也许墨西哥城等一些城市由于贩毒的存在社会治安不怎么好。但在乡下,老百姓是非常友善和快乐的。这是他们民族的性格。这点在我两次去墨西哥的开会与采访中深有体会。我甚至觉得他们国家的普通人的文明程度都非常高。墨西哥的博物馆在世界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墨西哥人的周末,博物馆,体育节,唱歌,跳舞都是大人特别是孩子的丰富选择。这样环境长大的他们,与一天到晚都在各种班里长大的孩子比,生活的快乐程度我想是不一样的。
美国记者Christine在发言中,批判了一通美国的记者。这也是我以前有偏见的,总认为西方记者更公正,可在Christine的介绍中,我才知道,在美国当记者,并不是那么民主与纯粹,也有那么多的钱权交益。也有那么多的生活压力。Christin还特别讲了石油公司BP在2010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中,一些记者不光彩的报道。
生态建筑家ABLE
建筑师Joaquin Eble对生态村充满了理想。他认为,生态村是当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与可能。
从他在记者年会上给我们放的照片看,他的生态理念中,人所居住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空间,不仅有自己,也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在这位崇尚生态建筑的艺术家眼里,生态,文化,传统,缺一不可。可是也有一些记者说,要实现生态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bel这些年在中国农村的经历也给了他信心。我们相约,什么时候带他在中国在建的生态村去看看,希望未来的中国,在传统农民的房子中,看到更多的加入生态元素的住宅与村庄。
这就是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一年又一年在继续,记者们一年又一年从那里得到不同的信息并让自己国家的人学习,借鉴。对于记者来说,参加这样的年会,不仅仅会丰富自己,更会丰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职业所赋予的使命。带着这种使命,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能用更广泛的视角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的记者们,应该也是公众的期待。我们努力!(全文完)
2、十二五规划建议: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来源:新京报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qq.com/a/20101028/000428.htm
昨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关键词:财税改革
开征环保税缓解环境压力
“建议”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
“解读”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早在去年3月份就向媒体表示,环保部已与财政部等部委就开征环境税的具体相关细节进行磋商。张力军表示,目前我国只有排污费,但由于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还不到治污投入的 20%,导致环境资源的廉价使用,环境持续恶化,开征环境税无疑能极大地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压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认为,环境税除了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外,完善环境税对中国的税制建设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他还表示,开征环境税也能改善财政状况,增加财政收入。
3、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落空 情况或将恶化
来源:腾讯新闻 2010年10月28日
http://green.news.qq.com/a/20101028/000682.htm
“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可能无法得到满足,但保护的努力没有失败。”
8年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同意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如果不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10月26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有多少保护策略在减缓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减少上产生作用进行了量化研究,并认为恶化的速度比预想的糟糕了20%。
自然物种生存委员会环境保护国际联盟的MichaelHoffman和170余位同事,对《濒危物种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红色名单》中超过25000种脊椎动物的状况进行了研究,评估了随着时间流逝,其状况所产生的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20%的脊椎动物正面临着麻烦。每年有超过50种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接近灭绝的边缘,其中东南亚地区正遭受着最大的损失。
然而这项研究还发现,《红色名单》上的928个物种中有68种的状况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了一个更好的预后;并且在64个案例中,环境保护提供了所需的帮助。
有效的规划包括赶走侵入物种——例如在小岛上引入天敌,从而拯救了那些当地的鸟类——和禁止捕鲸。成功案例还包括放归加州秃鹰、黑足鼬和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所有这些都是之前在野外已经灭绝的动物。
Hoffman指出,总而言之,受到威胁的物种的数量增长了约9%。他和他的同事写道:“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可能无法得到满足,但保护的努力没有失败。”
4、环境署:保护北冰洋的生物多样性有赖于全球合作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8/c_12711564.htm
据联合国网站27日报道,北冰洋正在经历一些可见的最迅速的环境变化,这给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北冰洋的环境变化根源在于该区域之外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北冰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赖于全球合作。
北冰洋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极其重要,单是每年夏天长途迁徙来到北冰洋繁衍生息的鸟类和鲸鱼等就有近300种。但是年复一年,北冰洋变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最为公众熟知的便是北极熊的栖息地海冰正在消失。
在于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位于挪威的极地中心10月27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保护北冰洋生物多样性:环境协议的优势与局限》的报告。
报告指出,北冰洋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发生在该区域内,要在保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只能通过在北冰洋之外的区域解决诸如气候变化、跨境污染等根源性问题。这需要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以全球视角进行跨部门、跨学科的思考。
报告同时指出,现在已经有一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制,但是这些机制缺乏落实。
此外,由于保护区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北冰洋资源的方式之一,报告敦促北冰洋沿岸国家扩大保护区范围。
5、中国首部反映水危机主题的影片《河长》在锡首映
来源:无锡日报2010-10-2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8245889_1.shtml
中国首部反映水危机主题的环保电影《河长》,27日在江南大学举行首映式,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人出席,并与江南大学师生一起观看了影片。
《河长》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和昆山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影片讲述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桃江市,因一场蓝藻大爆发陷入了水危机,全市上下立即将切肤之痛化为铁腕治污行动,桃江市市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水危机,迅速清查污染源,在桃江流域率先打响了保护水源、重建生态的突击战。影片贯穿着企业利益与生态保护、法治与个人情感等冲突,感人也启迪人。
6、昆明选调40名河长助理 每月巡河不少于2次
来源:昆明日报 2010-10-2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227081_1.shtml
近日,昆明市委组织部抽调市直机关单位40名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担任河长助理,并出台《河长助理管理考核办法》,要求河长助理每月定期、不定期对负责河道巡河不少于2次,每季度撰写1份河道检查及整治工作报告,每年年底撰写1份综合报告。
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是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主要通道,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效直接关系滇池治理成败。市委、市政府要求,到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滇池草海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35条滇池主要入湖河道达到地表水标准Ⅲ至Ⅳ类。
为实现今年河道水质目标,结合昆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市委组织部抽调市直机关单位40名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担任河长助理,同时为保证河长助理认真履行职责,协助河长做好河道治理的督促检查工作,出台《河长助理管理考核办法》,对河长助理工作职责、管理要求、工作考核作了相关规定。《办法》要求,河长助理每月定期、不定期对负责河道巡河不少于2次,巡河相关情况及时向河长及市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办公室进行报告,对存在问题督促河道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办法》还规定,河长的日常考核由所在单位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岗位职责进行,年终考核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对工作扎实、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河长助理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整治河道无明显成效、抓落实不力,经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基本称职、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河长助理,将按照领导干部考核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10月27日的河长助理专题研究会上,副市长王道兴要求,河长助理尽快熟悉所负责河道涉及区域单位、沿岸绿化、截污导流等情况,认真履行职责、大胆谏言、发挥积极作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河长助理工作。
7、珠海为节能减排禁止公共机构使用空调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28/120621369791.shtml
中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珠海市为达到节能减排下降5%的目标,近日启动了珠海30年来最严节能降耗B级预案,要求在年底前,除全市大中小学及社会管理组织的机房、档案室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公共机构空调全部停用。由于尚未出台配套细则,有市民担心,此禁令可能面临执行难。我们连线中央台驻珠海记者张丹丽了解详细情况。
主持人:珠海市各公共机构接到停用空调的“禁令”后,目前执行情况如何?
记者:这几天由于珠海受冷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只有22度,珠海的各政府机关、超市、医院等场所的空调基本已停止使用。根据规定,全市商场、酒店、餐饮企业、娱乐场所等用能单位在环境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环境温度在20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时,如果条件允许,关停空调设备,使用通风设备。有条件的商场、酒店、餐饮企业、娱乐场所等营业场所实施空调间歇运行。目前,全市商场、酒店用能管理也要按照标准来执行。而珠海市发改部门已暂停高耗能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力争完成珠海市“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主持人:面对使用空调禁令,珠海各单位和市民有什么样的反应?
记者:有市民认为,停用空调主要与天气降温有关,由于尚未出台配套细则,若天气回暖,禁令可能面临执行难。同时,医院方面多表示,将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停用空调。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公共机构停止使用空调等措施对于节能降耗会有很大的作用,但措施的刚性实施还要靠配套细则来支撑。否则,要么容易流于一刀切,要么难以真正落实,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政府相关部门也表示,“限空调令”不是一刀切,不排除升温后一些医院特护病房等特殊场所破例使用的可能。
8、云南盐津出现疑似濒危动物滇金丝猴
来源:春城晚报 2010年10月28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0-28/102821368757.shtml
本报讯 时而攀岩走壁,时而腾跃林间,时而啼叫嬉戏,时而人猴追逐……最近,昭通市盐津县豆沙五尺道风景区“冒”出一群顽劣可爱的小精灵,它 们所到之处总能吸引无数人惊艳的目光与尖叫。当地人从它们的毛色、动作、叫声等情况初步判断,这群精灵非常疑似“国宝”滇金丝猴,但急需权威专家实地考证,以确认其身份。
猴群消亡20年后重现
豆沙镇五尺道景区上抵老君山山顶南麓,下接关河河畔,面积约5平方公里。
据当地老人回忆和有关人士介绍,20年前,关河两岸、老君山上植被茂密,猴子成群,猿声不断,但由于人们肆意猎杀和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猴群消失 了整整20多年。可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五尺道景区生态越来越好,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连片的树林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繁 衍的乐园,景区继先前经常出现野猪、黑熊、麂子、野牛等保护动物后,3个月前又有猴子零星出没于景区,而且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到现在已增至20只以上。
疑似“国宝”滇金丝猴
“从毛色、动作、叫声等情况来看,可以初步判断该猴群为滇金丝猴!”盐津县豆沙镇文化站站长侯林欣喜地说,该猴群主要以树叶、树花、竹笋、野果 等为食物,随着猴群生活圈子的扩大,现已有很多群众和游客与猴子不期而遇,很多热心游客还把苹果、板栗、花生等食物放在猴群出没的地方,不久就能看到猴子 前来觅食和喝水。
但是,这群猴子很怯生,一看到人特别是听到任何异常响动声,马上四散逃逸,最后隐身到密林深处。
希望验明身份加强保护
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目前金丝猴大部分栖息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滇东北地区的昭通等地也是滇金丝猴分布的地区之一,只是种群数量最少、栖息地最狭窄。
现在,盐津县正在加紧联系上级林业部门和动物专家,希望能尽早实地考证和最终认定豆沙五尺道景区内的猴群种群类别,“如果被最终确认为滇金丝猴,就要对该猴群进行种群分布、栖息地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立项保护工作。”
9、“今年洪水对三峡工程算小考验”
来源:新京报 2010-10-28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0/28/content_162098.htm?div=-1
■ 对话人物
陆佑楣 1934年生,曾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能源部副部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2008年现滑坡蓄水被暂停
新京报:有消息说原定2008年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为何延迟两年?
陆佑楣:原本也没有肯定是2008年,论证的时候领导就一直坚持要求分批蓄水,当时最担心的问题是水库的泥沙问题。从2003年开始蓄水,几年下来,泥沙问题没有像原来预计的那么严重。随着上游各个支流一系列水库逐渐建成,泥沙分担在各个水库里,三峡的入库泥沙量也在逐年减少,这样水库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其次,要检验175米以下的移民是否都已完成。另外,还要看库区的岸坡是否稳定,有没有滑坡。
新京报:2008年和2009年,三峡工程也曾尝试蓄水175米,为何没有成功?
陆佑楣:由于去年夏天蓄水时间晚了一点,长江的水量逐步减少,不够蓄到175米。2008年也提出蓄到175米,但是蓄到172.8米的时候,重庆市发现有些地方出现滑坡现象,国务院决定暂停。今年把蓄水期提前,这样就抓住了长江流域洪水的尾巴,水量较多,可以充分蓄到175米。
新京报:蓄水至172.8米时重庆出现了滑坡,这次175米蓄水,滑坡问题是否又发生了?
陆佑楣:我现在不在重庆,也不在三峡库区,所以没有这方面信息。但我估计,现在还没有这个问题,如果有,蓄水就停下来了,这是当即可以反映出来的。
新京报:一直以来,针对三峡大坝都有一些质疑,有人认为建造水库造成周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问题突出,你怎么看?
陆佑楣:全世界现在有70万到80万座水库,中国15米以上的水坝有8万多座,所有的水坝在建初期,都会因为山体构造不稳出现一些滑坡。但所有水库的边坡都趋于逐步收敛的状态,应该是逐步稳定。
我们要防止的是大型滑坡,这在蓄水前已由国土资源部检查了。该加固的要加固,有些地方需要移民到可能产生滑坡体以外的区域。预防万一出现滑坡,不至于出现重大灾害。
至于现在蓄到175米是不是不会发生滑坡?我觉得也不一定,这个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监测。
新京报:这个收敛状态,或者逐步稳定状态,在国际上有没有一个时间概念?
陆佑楣:这个很难说出具体时间,但总体趋势是逐步稳定。三峡水库的运行是要长期监测,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新京报:此次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后,你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陆佑楣:仍然是库区会不会出现滑坡体,我估计还是会有一些零星的小型滑坡体出现。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只要人躲开就行了。我总是说,惹不起的地方人就不要住在那里。移民的时候就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做,但是不是百分之百地做到了,还是问题。有些地方的地质情况,还没有弄明白。
“三峡工程已成功发挥防洪作用”
新京报:媒体和一些学者认为,今年的洪水对三峡大坝是一场大考。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陆佑楣:今年汛期,7月20日后发生的洪水,长江上游来水是每秒7万方。实际上,这种来水量还不到20年一遇,并不是一次特别大的洪水。对三峡工程来说,这还是一个小洪水,只能算是一次小小的考验。但由于下游支流也下了暴雨,在这种情况下,三峡水库拦截了3万方每秒的水,下泻4万方每秒,减轻了下游的压力,三峡工程已经成功发挥了防洪的作用。
新京报:如果发生更大的洪水,是否会对三峡工程有影响?
陆佑楣:三峡大坝本身是很安全的,它的设计标准是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百分之十来做的,这是工程本身的安全。这个工程非常重要,所以标准定得很高。不过,这么大流量的洪水,在历史上还未出现过。
新京报: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特别是造成洪水期泥石流、滑坡现象的加剧。你怎么看?
陆佑楣:这并没有。下游发生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是由于当地下暴雨。如果在三峡水库库区内下暴雨,当然也会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长江三峡工程主要是减轻干流下泄流量来调控(起到防洪的作用),让江汉平原处于较安全的状态。通过调控,下面洪水的压力减轻了一些。
如果下游一天下雨100毫米,这必然还会造成一些灾害。但这个不是三峡工程能够解决的,更多需要依靠各地防洪的基础设施。
“水电站建设不能盲目”
新京报:对于水电站,目前国内争议声较大。许多生态学家及一些组织认为,大量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你怎么看?
陆佑楣:中国的水能资源大多集中在西部山区,我所看到的情景是,两岸的山坡都是裸露的石头、灌木,而没有森林,生活在深山里的居民也是极其贫穷。这种环境修建水电站,并没有淹没大量的森林。如果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是进行生态移民,这是一件好事情,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不存在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如果说有影响,主要是一些鱼类,由于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但也有些鱼类,因为修建水库水面增大,反而会生活得更好。这是会发生一些生态环境的变化,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
新京报:如果水电站建在森林里呢?
陆佑楣:如果这个水库要建在森林里,那么,我想这个环境是要进行保护的。水电站建设不能是盲目的建设,比如要淹没一个非常富裕的地区或者比较好的平原地区,或者要淹没原始森林,这个肯定是不可行的。如果只是景观改变一点,对人类来说,有了新的景观,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新京报:为了三峡工程,18年来,重庆、湖北130多万移民离开故土,至今仍有人难以融入当地生活。你刚才也提到居民的生存环境也是生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陆佑楣:建三峡水库之前,居民的生活状态非常贫穷,都是沿江逐步形成的小城镇,这些地方没有公路,没有供电和供水,也没有通讯系统,很落后。这些我们在修三峡之前都看过,做过调查。经过搬迁,都成了现代化城镇,对于居民来说,生活质量是大踏步提高,今天都是现代化的生活。现在,你再让他们回顾建坝之前,1992年和1993年以前,根本不是现在这个状况。
新京报:建造水电站,总有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生活。
陆佑楣:当然有些人有故土难离的感情,但是落后的状态总要改变,经过一些改变,总能适应的。本报记者 张静 北京报道
10、金光集团旗下企业再曝环境违法行为
来源: 财新网2010年10月28日
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0/10/2816528436516.shtml
印尼金光集团(APP)下属广西金桂浆纸业(下称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因擅自变更建设项目,部分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遭国家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叫停。
10月27日,环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对金桂浆纸业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下称《决定书》),称经过环保部派出机构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的现场调查发现,金桂浆纸业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年产60万吨高档纸板项目在2005年1月获得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后,并未按照原本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要求进行建设。而是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后,对原审批的部分建设内容进行了擅自变更。
除60万吨白卡纸(食品级)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于2010年9月8日开工建设,尚未建成外,其余项目已基本建成。
事实上,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完成调查后,广西省钦州市环保局才于9月25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匆匆公布《关于“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年产60万吨高档纸板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称该建设工程共变更了五处,但“工程变更后,全厂废气、废水污染物有所减少,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噪声能达标排放量……工程变更后对环境影响比变更前有所减轻,对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该文件重点指出,工程变更后,排放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由变更前的274毫克/升,减少至85毫克/升,满足造纸行业的排放标准要求。
不过,环保部的《决定书》依然指出,金桂浆纸业的行为违反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根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事实上,这并不是金光集团(APP)的首次环境违法行为。作为中国最大造纸企业之一,金光集团曾因环境问题多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6年下半年,金光集团下属企业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曾涉及大规模并购云南的国有森林资源,国家林业局责成云南省林业厅停止该行为。而在2006年至2008年,金光集团旗下金东纸业的三家子公司,更是造成八起环境事故,违反了关于申请上市企业污染排放的规定。其中,金华盛纸业因排放总量超标,于2008年6月10日被苏州市环保局评定为“黄色”企业;海南金海浆纸公司因黑液泄露导致空气和海域污染,于2008年7 月4日被周边居民投诉。
目前,环保部已勒令金桂浆纸业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年产60万吨高档纸板项目停止建设,限于2010年11月30日前重新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重新获得批准前,该项目不得恢复建设。
《决定书》指出,逾期未改正,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对金桂浆纸业公司实施行政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1、重庆主城区14条次级河流治理不及格(图)
来源:重庆晚报2010年10月28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p/2010-10-28/102621368738.shtml
花溪河南泉段,富营养化严重。 记者 张质 摄
本报前天刊发《主城7条次级河流“死亡”》的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昨天,在市人大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关部门表示,包括这7条河流在内,主城14条次级河流治理全部不及格。
市环保局长曹光辉说,沿河老百姓怨声载道,如果再不下决心加快治理速度,全市无法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无法实现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
第1题
今年治理任务完成了多少?
答:只有45%
据了解,14条次级河流治污,计划共投入32亿元,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筹钱。市发改委表示,市政府安排的13亿元已经到位。平均下来,每条河流将近1亿元,足以启动一批项目,按理说是“不差钱”的。
但市政府要求今年启动的治理项目,大部分还在“研究”中,有些项目前前后后研究了好几年,就是没行动。市环保局统计,今年要求完成的1082项 治理任务,目前只完成了487个,平均完成率只有45%,总体得分就不及格。由于没有及时治理,绝大部分河流依然又黑又臭。14条河流的水质没有改善,一 品河、梁滩河等反而继续恶化,臭不可闻。
第2题
治污进展为何如此缓慢?
答:都有理由
梁滩河流经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北碚区,由3个区共同治理。市环保局昨天通报,目前北碚区的治理进度最慢,今年应该完成41项任务,目前只完成了6项。
北碚区政府一位负责人解释进度较慢的理由:第一,计划修的污水处理厂,位于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试验田范围内,学校现在才同意,要报教育部审批。 第二,清除河底淤泥应该三区一起动或上游先动,北碚正在等待。第三,江北区、沙坪坝区都不准养猪养鸭,养殖户被赶到北碚区,加重了污染。
九龙坡的治理速度也较慢,一位领导解释,计划修建的污水厂和成渝高速铁路发生冲突,眼看污水厂快修好了,却要往北移动13米,许多工程推倒重来,影响进度。
第3题
目前进度能否完成创模目标?
答:肯定不行
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说,按照普遍的规律,治理一条河流需要3至5年时间,创模目标要求这些河流在2012年6月之前治理完毕,变得清亮,现在只剩下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按照目前的进度和治理方法,是肯定完不成的。
曹光辉说,市政府经过两年时间论证和决策,下决心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一大难点就是14条次级河流的治理,必须要安排专人来做这件事,采取超常规的治理方法和速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华:
治污要看行动看水质
不是看开了多少次会
前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华等察看了主城4处小河,处处都是黑水。
在市消防总队附近的盘溪河,一条阴沟正向河里排放白色污水,整条河段笼罩着一层油膜,散发出臭味。北部新区人和段,盘溪河大部分河段已经加盖,黑水在狭窄的渠道中流淌。
九龙坡区童善桥下的梁滩河依然黑臭,仍有大片白色泡沫。王洪华说:“为了修建梁滩河上的一座污水厂,政府开了八次协调会,8次协调会可能还嫌有点少,应该再多开几次。表面看来,大家都很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令人担忧的污染状况,无论开多少次会议,水质变清才是根本。”
她说,如果问题没解决,会开得越多,就说明我们的效率越低。市政府决定今年完成的治理任务,如果确实有不可抗拒原因,应该充分论证后作出调整,不能由区县或者部门擅自推到明年,否则就会影响政府公信力。最终结果需要看行动,看水质,而不是看开了多少次会议。 ■本版稿件由首席记者 刘邦云 采写
12、庐山轨道登山缆车项目被指可能破坏生态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年10月28日
http://green.sina.com.cn/2010-10-28/140221369954.shtml
中广网南昌10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 》一诗中这样赞美当地的风光——“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然而,这种绝妙的景观,却可能失去它的“原生态”。庐山的原生态美景也许会因为过度开发而不复存在。现在连线江西台记者汤云柯,了解相关情况。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工程在威胁庐山的原生态景观?
记者:就是庐山风景区正在推进的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和计划建设的“穿庐山隧道”项目。五老峰的最高海拔为1436米,陡峭挺拔,峰接霄汉,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基本处于原生态状态。
然而,8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庐山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这条有轨登山缆车全长3177米,高度落差961米,建成以后将成为亚洲最长、世界高程之差第二的有轨登山缆车。预计投入资金大约2.5亿元。项目已进入到工程勘测和公路平整阶段,离全面动工已经为时不远。
“穿庐山隧道”方案初步规划为“东起环庐山公路,经白鹿洞书院南侧,西至杭瑞高速与昌九高速的交通枢纽,全长17.86公里,其中隧道长6.86公里”,工程直接投资14.6亿元。项目建成后,无疑将会破坏当地的原生态景观。
主持人:消息传出以后,各方有什么反映?
记者:引起轩然大波。记者在当地最有人气的“九江论坛”上发现,事关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和“穿庐山隧道”的帖子异常火爆。大多数网民都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一位名叫“云海A”的网友写道:一旦破坏了庐山的自然生态就后悔莫及。
多年前,22名专家学者就联名呼吁制止在五老峰修建轨道登山缆车的行为。他们认为:修建的“轨道登山缆车线路”会对自然景观、风景环境和林木植被造成破坏与影响。
还有人担心:“五老峰观光缆车”和“穿庐山隧道”的建设,属于大规模的开发,很有可能导致庐山被剔除出《世界遗产名录》。
主持人:那么,相关部门又是怎样解释实施工程的原因的?
记者:庐山管理局称,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落成,将为庐山新增一条快速登山通道,成为庐山旅游的又一亮点,可以有效解决庐山冬季雪封时游客上下山困难的问题。这个项目经过了多年的严格规划、设计、勘测、选址、环评、报批,经过了专家的评审,已经取得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批复、立项。缆车全套设备从国外进口,具有安全舒适、四季畅通、客运量大、利于环保等优点。在施工中,也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植被等的破坏。
九江市建设规划局则称:“穿庐山隧道”是九江市 2010-2012年中心城区“政府投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十大路网骨干”之一,是构建“大九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江市规划局说:“穿庐山隧道” 规划是在经过前期论证、反复酝酿以后提出的。
主持人:现在,这两个项目还在实施吗?
记者:记者从当地一位消息人士那里了解到:“穿庐山隧道”项目在报请国家发改委审批以后没有通过。庐山穿山,需要报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批。牵涉面太广太大,因而无法完成!
而五老峰轨道登山缆车项目仍然在建设当中。
13、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倒计时 前景不明极具悬念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8日 李洋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10/10-28/2618380.shtml
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在墨西哥名城坎昆召开。这次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大会前景不明,极具悬念。
悬念之一:大会能否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本届大会是否能就气候变化议题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无疑是最大焦点。
去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形成了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协议中阐述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等问题,但在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指标上,各方分歧仍存,没有达成共识。
本月初,在坎昆气候大会举行前的今年最后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中国天津举行,会议在资金等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坎昆会议的举行营造了良好的谈判氛围。
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双方在减排指标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
对此,坎昆大会的主办国墨西哥态度谨慎。大会候任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19日直言不讳地说,若在坎昆达成像京都议定书那样的协议,“时机尚不成熟”。
墨西哥驻华公使米兰达(Alfredo Miranda)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坎昆的友好环境和宜人景色都将有助于气候大会的进行,墨西哥对此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他也未对会议前景进行评论。
墨西哥目前正在向外界积极宣传推广坎昆大会。上周,上海世博会墨西哥馆还专门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墨西哥自然资源及环境部气候变化政策总干事玛塔(Juan Mata)对记者表示,墨西哥的首要任务是在大会过程中“恢复自信”。
各个阵营最近都在加紧协调立场。“基础四国”等方面在天津谈判本月9日结束后就举行了会议。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22日访华,与中方举行了会谈。这些会谈无疑有助于缩小分歧。但是否最终能达成协议,还有待于在坎昆大会上破解。
悬念之二:是否有众多国际政要与会
丹麦去年将气候大会升格为气候峰会,有关国家领导人纷纷与会。今年的会议是否能再次迎来多国政要,已成为各国记者热议的话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言人约翰•海(John Hay)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本周,全世界已有1300多名记者报名采访坎昆大会,其中600多人仍需等待联合国方面的批准确认。
约翰•海说,大会的筹备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不存在任何问题。至于领导人与会方面,他则表示,这个问题仍需墨西哥政府来决定,联合国方面不会出面干涉。
据记者了解,墨西哥方面目前仍无打算邀请国际政要与会。这主要是出于接待能力与会议进程的考虑,吸取哥本哈根的经验和教训。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也已明确表态不会出席会议。巴西总统卢拉26日认为,不会有太多国际政要前往坎昆,但他确认,届时巴西领导人将与会。
有分析指出,究竟有多少国际政要参与此次会议,答案必须等到会议举行前的最后一刻,甚至是要到会议举行时才能真正水落石出。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定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举行。(完)
14、由绿到金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10-28 ■ 杜悦英
http://www.cet.com.cn/20101028/i1.htm
在10月25日举行的“中国企业绿金年会暨中国绿金奖颁奖礼”上,与会学者、NGO和企业人士畅谈了企业绿色发展的观点,本报记者择要发表,以飨读者。
“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绿色压力”考验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十二五”将是中国经济大膨胀时期。估计到2015年中国GDP总量将达60万亿元。根据人民币升值的趋势,5年后人民币跟美元的关系应该是1∶5。这意味着,届时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2万亿美元。
在经济大膨胀、物质消费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中国需要绿色压力测试。一方面政府要强力引导、制定和推行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要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经营方式,这样才能承受压力。
中国面临绿金机遇
约翰·奈斯比特(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
西方国家虽然多次召开了环保会议,但只是空谈而没有实践,每年年底都有一些议案说人们应该在环保方面怎么做,但是实际却没有看到。中国现在面临着很好的机会,中国企业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注意环保并且在全世界设立我们的标准。
绿色是企业的生命
杨富强(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第一,对中国企业来讲,绿色是生命。第二,从理念到行动。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国内外几百家企业做了调查,当我们问调查对象对环保、气候变化这些问题的认识时,90%的CEO都回答这很重要。但是,当我们问到你们企业有没有制定详细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措施时,回答只有40%。所以,从理念到行动对中国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和领先型企业合作
吴昌华(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
今天所处的时代,绿金正在凝聚。大家能否挖到金、要挖多少,取决于金矿有多大。今天,绿金正在凝聚而且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绿色的金矿凝聚的速度是否足够快可以讨论。怎么样让它聚得更大,企业不是被动的。领导型企业要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缔造,把矿做大。
中国碳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梅德文(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没有为碳市场做好研究。至于相关注册机构、交易机构、投资机构等,中国也非常缺乏。而美国、欧洲都是多层次碳市场,多元化碳产品,机构非常完整。中国目前经济量居世界第二,但是碳供应的交易量在全世界不到1%。这里面的机会非常大。目前中国碳市场处于初级阶段。
消费者绿色选择促使企业绿色转型
吕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所有产品都要经过消费环节的考验,怎样让新能源在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大家就做这样的选择,政府的倾向非常重要。但是,消费者是更加强大的力量。企业不光自己在生产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法规,在选择上下游供应商的时候,也不能选择有违法行为的企业。
现在常常出现违法成本太低、合法成本太高的问题。维护环境利益是大家都赞成的。但是怎么做?谁来做?现在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企业“绿化”要解决量化难题
黄荻(科尔尼公司合伙人)
如何量化企业绿色行动、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是很难的。目前在很多指标上,没有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量化方法,这不但让企业自身的量化工作很困难,也很难让其他的企业来了解你做了多少。但是有些指标可以量化,比如说碳排放。另外,现在企业综合性的、能够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人才缺失,比如CSO(可持续发展官),这样的人很少。
企业如何实现环保转型
陈一 (威汉营销传播集团主席兼CEO)
将环保变成自己企业内部的战略,这个转化很快。现在有三种:第一种是大型企业,他们根据社会动态一直在发展,社会关注的事情,他们也会非常关注,甚至在产品上有引领性。第二种是小企业,不同品牌有不同的新定位,他们用绿色来形成他们的差异性。第三种是一些中型企业,怎么样转型,不仅是产品定位,还需要很多理念传播。
环保投资意在长远
杨斌(利乐中国副总裁)
利乐公司向呼和浩特政府提出希望百分之百采用绿电,光这一项,电力成本提高50%左右。我们做这样的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并没有给我们补贴。我们还在饮用后牛奶饮料盒的回收再生利用方面,累计投资1.7亿元左右。所有这些在环保上的投入,目前来讲完全是投资,我们的着眼点是在一个长远的、软性的竞争力上面。
环保投资促利润增长
卢绪军(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总部部长)
青岛啤酒这3年来每年都拿出5000万到6000万用于环保和绿色的投资。我们在全公司58家工厂推广了51项节能减排技术,应该说效果非常显著。这些投入使我们去年利润增长了80%,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又实现了25%的增长。
绿色带来发展机遇
陈荣华(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总经理)
太阳雨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系统供应商,我们完成这样的转变仅仅用了10年时间。这10年来我们一直推广使用太阳能的热力产品,公司从负债20万到今年盈收30亿,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色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节能是客户要求
陈丹青(联想集团品牌沟通部高级总监)
IT产品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能耗。我们在不断寻找更好的技术、更优的材料以减少产品对人体的伤害,比如我们现在卖的台式电脑,一体台式机比原来的台式机省电30%到50%。在招标过程中,对节电,客户特别注意。
15、紫金矿业"污染门"后盈利创新高 违法成本过低?
来源:《北京商报》2010年10月28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70497.html
接二连三的环保事故并未如外界预测影响紫金矿业的业绩。昨日晚间,紫金矿业披露,受益有色金属涨价,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6.17亿元,同比增长39.69%;净利润38.47亿元,同比增长33.09%。
自2003年登陆港交所之后,这家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业绩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甚至超出去年全年。 从“污染门”发生后的第三季度来看,该公司单季实现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9.05%。而去年同期,紫金矿业净利增幅仅为15%。
紫金矿业在报告中称,业绩上升主要归功于金属价格同比大幅上升,金、铜、锌价格同比上升26.70%、40.46%及34.27%。不过,紫金矿业也承认,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上升及北方雪灾、西南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同时受“7·3”事故的影响,紫金山矿产金锭的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9.71%,矿产阴极铜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上升55.92%,综合影响矿产金、铜精矿、矿产锌单位生产成本上升14.64%、13.13%及21.72%。
今年因为接连发生环保事故,紫金矿业备受各方关注。7月3日,紫金矿业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含铜酸性废水渗漏事故。事发后,该公司停止铜矿湿法厂的生产。随后又调减了1万吨铜和1吨黄金的生产计划,按照目前金价计算,至少降低收入2.6亿元。今年9月30日,福建省环保厅宣布依据有关法规对紫金矿业处以956.313万元的罚款。
对此,昨日紫金矿业坦言,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目前该公司正依据整改意见,委托设计单位制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的恢复重建规划,调整建设规模。“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紫金矿业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9月21日,受台风影响,紫金矿业下属的信宜紫金银岩锡矿的高旗岭尾矿库漫坝决口,下游部分房屋、农田受损,并造成人员伤亡。而因这起事故,信宜市政府已将紫金矿业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1950万元。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麻烦不断的紫金矿业不仅声誉受到损害,其业绩也将受到拖累。所以,此次紫金矿业第三季度盈利增长仍然将近20%的数字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更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质疑,这一业绩说明此前该公司因环保事故接受的处罚力度过轻。
事实上,在紫金矿业因“环保门”遭到近千万罚款后,不少人士就指出,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显示,该公司销售收入209.56亿元,净利润高达35.41亿元。对于这样的公司千万元的罚款不过是其利润的0.27%。(记者 肖玮)
16、冯新:放大“排放权”是一种误读
来源:荆楚网 2010-10-28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1071288246808_1.shtml
广东顺德陈村潭村工业区内一条红色的河涌,导致鱼虾绝迹,其幕后黑手竟然是10多家存在环保漏洞的不锈钢企业。“像这些排污企业没有环评意识,不仅破坏环境,给政府环保执法带来困难,查处后给企业也带来不小的损失,以后高污染企业必须购买排放权,这种情况或将会被改变。”执法人员这样说。(10月27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新政,环境质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在利益驱使下,大多数企业宁肯缴排污费也不愿积极治污。对这样污染严重的企业,如果不让它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让其购买排放权,无疑是给其开了绿灯,结果只会导致“有钱人”更加肆无忌惮地排污。
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排放权,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由此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
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硬性规定企业削减排污量,或硬性限帛企业排污数量和规模,以防止增加排污量和浓度,往往束缚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实施了排污权交易,则使企业付出环境损害成本,充实了国家的环境修复资金来源,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保护质量。企业也由此获得了环境使用权,得以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排污方式。但像顺德陈村潭村不锈钢企业将河涌变成了红色,导致鱼虾绝迹,能让其购买排放权继续排放么?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滥用资源、破坏环境,随意排放有害物质,造成严重后果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江苏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明知在生产氯代醚酮过程中所产生的钾盐废水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下,仍然将大量钾盐废水排入到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导致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停止达66小时40分钟,为此当地人民法院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这是我国首次对违规排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判刑,彰显了我国对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保护环境的坚强决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工作时曾指出,“要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生产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经济效益差、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又争能源、争原料的产品项目应“过滤”掉;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坚决予以关闭。这是为当代人负责,也是为下一代人着想。
17、“环保负担论”误导公众
来源: 人民日报 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8/c_12709401.htm
几天前,一篇题为《环保部门成为中国企业最大负担来源》的报道成为网络焦点之一。先别说内容究竟如何,仅这样一个标题,就令人颇感惊讶。
环保部门究竟为啥成了企业的最大负担,都给企业造成了哪些负担?读罢全文,除了批评高收费的环评报告之外,并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当然,涉及环评等环节收费问题肯定可以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个别地方环保部门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商榷,但是如果因为个别收费不合理就将环境管理与环保执法视为最大负担,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从目前的情况看,“环保负担论”实际上只是一些企业逃避环境责任的借口。
为什么这么说?对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来说,原料、设备这些生产要素当然不可或缺,也没人将其视为负担,而税收等企业必须缴纳的成本,也鲜有人喊冤。而环评审批、缴纳排污费、因为违法造成的罚款,以及为整改付出的人力与资金,在一些企业看来,这些投入是无中生有,没有这些投入,机器照样可以很好地运转,照样可以赚取大把钞票,现在非得让我从自己口袋里掏钱,不是负担是什么?
当前,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来源,从这个角度说,如果追究各个社会细胞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当首当其冲。如果企业逃避自己的环境责任,没有将污染控制在围墙之内,造成乌烟瘴气、废水横流,企业自身是减了负,这样的环境伤害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到那时,相较企业的治污成本,社会付出的治理成本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环保投入还处在较低层次,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也较低。环境税尚未开征、排污费也比较低,对违法企业的惩治手段也还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久前轰动全国的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仅以罚款不足千万元了事,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现实。对企业来说,“环保负担”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了。
“环保负担”的论调,似是而非,误导公众。
对于“环保负担”之说,笔者有个建议,企业不妨请先检视一下自己的环保行为。可以断言,把自己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当做负担,把由于环境违法的罚款当成负担,这样的企业肯定不是什么环境友好企业。在他们看来,对环境的索取天经地义,对环境的伤害也没啥大不了的。对于叫嚷“环保是负担”的企业,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众,都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和更强有力的监督,让他们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环境责任。
18、绿家园乐水行10月30日(周六)活动通知
活动主题:
从西山湿地看北京水环境的变迁
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爱水护水的热心人自然看到了“水”。
在《红楼梦》第47回中,柳湘莲把薛蟠一通胖揍,大快人心的同时,意外地捧红了一个地名——苇子坑。“苇子坑”、“海淀”、“樱桃沟”,北京这种有关“水”特别是湿地的地名比比皆是。可为何如今的北京如此缺水呢?请随绿家园志愿者一起探寻北京水的变迁。
集合时间:8:30集合,8:45出发
集合地点:地铁4号线颐和园北宫门站西北口
(需要乘车至北京植物园,活动时间较长,可自备午餐、饮水杯)
领 队:王丽娜 15010367505 周晨 15901163743
注意事项:
1.活动全开放全免费(门票、餐费、路费自理),无须报名,请按时到集合地点即可。
2.活动参与过程中请共同践行环保理念。
3.徒步路程较长,请尽量穿运动鞋或平底鞋参加活动。
4.免责声明:本人理解一切户外活动均可能发生意外,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本人自行承担一切责任。
绿家园志愿者:http://greensos.cn/
乐水行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784300314
乐水行微博: http://t.sina.com.cn/leshuixing
友情链接:其他组织的走水活动:
http://leshuixing.q.sohu.com/ (原长线组)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号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