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参与 江河信息 十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十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2010-10-27

 

十月二十七日绿家园江河信息导读:  (编辑:丽英)

 

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系列报道:

1、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之三

 

环保特刊:

2、新浪环保:    环保特刊:太阳谷-未来城市中国样本

http://news.sina.com.cn/z/futurecity/index.shtml

 

环境资讯:

3、新京报:     环保局:市民对空气质量达标天有误解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093021360911.shtml

4、中国政府网:   内地与香港签订新《空气污染防治合作的安排》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100221361239.shtml

 

地方信息:

5、中国新闻网:   乌鲁木齐将花35亿搬迁城区污染企业

http://env.people.com.cn/GB/13058629.html

6、工人日报:    河南再扣4省辖市276万元生态补偿金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146199_1.shtml

7、长城在线:    河北省首次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142787_1.shtml

 

人与自然:

8、新浪环保:    WWF报告显示亚马逊每三天发现一个新物种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093521360962.shtml

 

重大水事:

9、长江日报:    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泻超预期 部分河段崩岸

http://news.163.com/10/1027/04/6JVP5IL800014AED.html

10、第一财经日报:  三峡库区水位差为世界最高 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http://news.sohu.com/20101027/n276530549.shtml

 

绿色选择:

11、第一财经日报:  绿色供应链新模式:“撤单式”监督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5,20101027102011228.html

 

环保观点:

12、中国环境报:   推进规划环评需多方合力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10/t20101027_679462.html

 

人物访谈:

13、搜狐绿色:    梅德文:自愿碳交易不足1% 市场急需可执行制度

http://green.sohu.com/20101027/n276588561.shtml

 

气候变化:

14、第一财经日报:  坎昆倒计时:最后一个月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1089.html

 

垃圾处理:

15、环球时报:    "垃圾围城"让世界恐慌 亚非警惕成世界垃圾场

http://news.qq.com/a/20101027/001208.htm

 

深度报道:

16、新世纪:     “官告民”特例:紫金矿业被诉背后

http://news.qq.com/a/20101027/001276.htm

17、法制日报:    全国首例污泥污染环境案始作佣者曝内幕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1288083960_1.shtml

 

绿家园1029记者沙龙通知:

18、欢迎参加绿家园10月环境记者沙龙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

 

 

 

 

1、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2010之三

 

快乐人生一席谈

倪一璟 文   汪永晨  图

 

10月15日,绿色和谐(GREENACCORD) 国际环境记者年会移师ALBA小镇, 沿途路过许多酒庄, 组织方说此地原来的纯朴村民, 因酒而富, 生活日益奢华。车上各国记者纷纷议论,一夜暴富对快乐而言往往并非好事。

会议安排在当地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剧场举行。

剧场里谈快乐人生

小镇的建筑

年会组办方邀请了当地神学教授, 佛教协会副会长, 犹太协会代表和兼职隐士一起登台,畅谈快乐人生。聚光灯下,倒更像是一台好戏在上演。各方神圣各自阐述了快乐的意义, 最后殊途同归, 都得出了反消费主义的结论。这样的无讲稿直播,谈的又是玄学问题, 两位翻译难免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简直不知所云。不过依靠表情和肢体语言,大家也能猜个大概。

哥斯达黎加的环境部长女士再次登台,分享作为英国新经济基金“快乐星球指数”榜首国家的成功经验。其PPT集中各种美好笑容, 令人感动。谈及快乐立国之道,该部长归因于哥国不设国防部, 把节约的军费全部投入教育。不过这个成功经验恐难复制。

其实中国的古代圣贤,对快乐人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老子,例如孔子,但组办方只以印度佛学作为东方智慧的代表,未免是个遗憾。而反观目前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市场,超前消费成为时尚,月光族人数众多,但消费主义并未象广告暗示的承诺那样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一旦陷入不断消费的误区,则欲望会日益增长,永难满足,也更容易造成不快乐。

小镇里的雕塑

小镇里的艺术展

下午参加ALBA新能源展的开幕式, 除了常规的各方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国防部官员分享了如何通过节能外包,由专业公司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案例。联想到中国高居不下的公共部门开支,这也许是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开幕式反复播放的照片集以儿童居多,主题是留给儿童一个清洁美好的未来。看来全球人同此心。

新能源开幕式的剪彩

展览会里

ALBA镇的新能源展可谓小巧玲珑,共有三家企业供应太阳能硅晶版, 并有许多图片展示应用的成功案例。 问及硅晶版是否意大利生产, 答案是全部自美国, 日本和中国的三家知名企业进口。彼用清洁能源, 而制造的重污染则荼毒中国的百姓,不公平可见一斑。如果还把这种出口归入绿色GDP, 则讽刺的意义更重。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对普通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事实证明财富的增长与快乐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本次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 来自拉美和非洲的代表所占份额较大, 再加上南欧的意大利人是东道主, 所以晚餐颇不寂寞, 欢声笑语不绝, 许多人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但民众的幸福感却远远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如果灿烂笑容可以成为指数, 则发展模式的优劣立判。

在意大利葡萄酒产地,听有关中国人的故事

文图 汪永晨

 

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这几年每年都会组织记者们到一个有特色的古堡,或是有什么特产的地方访问,今年也不例外。10月15日开会的地方,是14世纪就有的一座古城。这里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所以整个小城既古老又宁静。

古城里

午间时光

小城的名字是ALBA,主题为快乐人生的会开完后,记者们有时间在小城里走走。边走边聊中,对于快乐人生, 每个人又都从自己的视角阐述着其快乐的意义。

卖菜

老门

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环境的记者,把相聚在一起开会,认为就是快乐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家在一起时,既可以共同探讨各自正在面对的有关环境问题的挑战与解决的办法,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与传统。这种国际间的交流,还可让大家庭般的情谊一年又一年地不断加深着。

当然,快乐人生,或叫幸福感,每一个记者的认知是不同的。

比如,我继续和俄罗斯的记者尤里聊时,他就对意大利人表示了极大的羡慕。我说,你看到的可能也是表面现象。而他却说,这里天天都是阳光灿烂,温度适宜。而俄罗斯现在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前天下的大雪,意味着莫斯科已经进入了严寒。今年的冬天可能又是一个很难过的冬天。意大利的阳光和温度要是能给俄罗斯一些该有多好呀。

就在尤里和我夸意大利好的时候,我接到一位前几年来参会的意大利记者尤塔来的电话,因为身体不好她已经两年没有来参加年会了。电话中,她向我报怨的是,现在的意大利,是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的腐败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记者们也不说真话了。

两位都是记者,两个人在说同一个国家,却有这么大的不同。当然他们一个是站在圈里,一个是站在圈外。这可能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色。如果从今天我们开会的主题快乐人生这一说法看,他们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每个国家固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换个角度去想想,别人有的问题,你可能还没有呢,那没准就是你好的一面呢。

记者当然总是会更多的看到问题的一面,其实这正是记者的责任,舆论监督嘛。但是因此就失去信心,或不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真的会陷入苦恼之中了。

这两天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记者聊天,我觉得他们的精神面貌倒好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记者。布隆迪国家广播电台的记者就和我说,他们国家很穷,但人们过得都挺舒服,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也没有饥饿的问题。

我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介绍这个国家时有这样一句话,布隆迪为农牧业国家,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人口多,资源贫乏,无出海口。布隆迪奉行睦邻友好,不干涉别国内政、不结盟、国际合作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布隆迪全国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最高学府为布隆迪大学。报刊主要为官方发行的法文日报《新生报》和基隆迪语的周刊《团结》。

布隆迪妇女(网上下载)

布隆迪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布隆迪革命之声电台为国家所办,用基隆迪语、法语、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广播。布隆迪电视台用基隆迪语和英、法语播出。

这位布隆迪国家电台的记者告诉我,他们国家70%多是文盲,这些人没有受到过任何教育。我不太相信地追问了一句,文盲有这么高的比例吗?他说城里可能好些,但他们是个农业国家。

我也问了他,全球气候变化对布隆迪有什么影响,他说气候变化对他们国家倒没有什么影响。

这位记者和我说,布隆迪号称非洲心脏,那是缘于她的地理位置;也有称非洲之瑞士,那是因为她和瑞士一样是内陆国家,也是高原山地国家,而且气候非常宜人,四季如春,雨水充沛,但不潮热。

这位布隆迪的记者还很自豪地和我说,我们国家的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 是世界第二深的湖。最深处1470米,仅次于贝加尔湖,也是世界第六大湖。

坦噶尼喀湖(网上下载)

出于好奇,我也在网上查了查关于坦噶尼喀湖。关于这个湖的名字曾流传着许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主要有:一是1858年英国人理查德•伯顿及其伙伴到该地考察,认为湖名来源于班图语,在班图语中,“坦噶尼喀”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之滨;二是在斯瓦希里语中,“坦噶尼喀”意为“岛屿”和“平原”,用做湖名意为“由岛屿和平原组成”,是指湖中岛屿密布,湖岸草原广阔;其三是有人认为“坦噶尼喀”是湖中生长的一种荸荠的名称,这种植物飘浮水面,大片聚集,鲜嫩翠绿,果实可食,用作湖名是指这里为荸荠汇集的地方。

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和西非植物区的分界线上。沿岸种植水稻和油棕榈等作物,渔业有一定重要性,盛产河马和鳄鱼。

(网上下载)

坦噶尼喀湖231000平方公里,除了有两条主要的河流流入坦噶尼喀湖,还有很多小河也流进湖中。非洲有四个国家都拥有这个湖的一部分,分别是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45%﹚、坦桑尼亚﹙拥有41%﹚和赞比亚。

坦噶尼喀湖对沟通非洲内陆国家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非国家许多进出口物资从坦桑尼亚经坦噶尼喀湖运往各地。除坦赞铁路外,中非许多国家尚无铁路,靠公路运输往往要跨越崇山峻岭,时间长达2~3个月,这样坦噶尼喀湖就成了中非内陆国家交通要道。

坦噶尼喀湖第一次有纪录的发现是在1858年,由欧洲探险家理查•波顿和约翰•史贝吉所纪录。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湖泊,地质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坦噶尼喀湖是在100万年前形成,坦噶尼喀湖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即构造湖)它的南北狭长就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成的。断裂作用还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

坦噶尼喀湖地形图(网上下载)

聊了很多湖的话题后,我问这位非洲记者,在布隆迪,记者一般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他说300到700美元。当时,我又随便问了旁边哥伦比亚来的资深记者安吉拉,她说他们国家的记者一般在500到1000美元一个月。我又问也在一旁的一位从哥伦比亚到荷兰工作的记者,她告诉我的是,她在荷兰做两份工作,电台和网站。一个月2000至2200欧元。

如此巨大的工资差距,能说明什么吗?,那个国家的记者过得更是快乐人生,是钱多吗?从随后的笑声中不难听出,钱在记者们的心里,所占的位置和快乐人生的关系不大。

今年8月绿家园生态游在东欧时,我写过文章,今天东欧的GDP一定不如中国。在很多人看来,那里现在比中国穷。可是那里每一个小城,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中国今天的县城如果不知道名字,全都一样。这样的发展,很让我想起当年一张邮票,后来成了绝版“全国山河一片红”。现在那张邮票值了钱了,可全国“一片红”都长得一样的县城,要就另当别论了。

闲聊

市中心一角

我们今天开会的这个古老而不大的小城,人们的生活可看得出来并不是那么发达,但给人的感觉是舒服。中午的阳光,晒在人们的脸上,坐在马路边的人们享受着他们的午餐,不是麦当劳,也不是快餐,而是有他们自己风味的汤和凉菜。

老城的房子

有特色的汤和凉菜

下午,我们到ALBA小城的古老酒窑参观。有意思的是,酒窑老板的介绍中给我们讲的是一位香港有钱的人,在这里花大价钱买了一块酒曲,然后义卖了把钱捐给了慈善机构的真实的故事。

古堡里是酒窑

酒窑外种的是葡萄

参观酒窑,在这样一个商业性很强的活动中,老板给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讲慈善,而他口中的慈善家恰巧是中国人。我当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在这个被称为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产地,经营酒的老板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贵族,贵族和暴发户有什么不同。

老酒窑里

老板在讲中国商人做慈善的真实故事

存酒

酒窑里的厨房

在意大利开国际环境记者年会,主办方真是用足了力气给我们安排能安排的一切,生怕我们这些记者闲着了。从早上8点半出来,到了晚上6点到8点,我们还被安排听了两个小时的当地新能源展览开幕式的发言。这两小时的讲演对当地人来说就是想让世界知道他们对新能源的理解与实践。

酒窑里小坐的地方

新能源展

新能源展中也有这些

ALBA古城的新能源展中许多图片展示应用的成功案例。可是,每当我听到这些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能源时,就会想到这些设备制造中所造成的污染。这样的能源,或说,这样的生产过程能归入清洁能源吗?我在这次会上两次提问中,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记者们,坚持他们的肯定,中国在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这点上,我不是科学家,但我希望对此将会持续关注,并找到能够说服推广者让更多的人信服的理由。

展览会外的老城

老城的晚上

新能源展中

明天,我要讲的是,巴西记者在非洲、澳大利亚和美国记者对自己国家的批判、还有墨西哥记者在纸上给我写的他们国家一些指标的百分比。

2、环保特刊:太阳谷-未来城市中国样本

来源:新浪环保 2010-10-27

http://news.sina.com.cn/z/futurecity/index.shtml

3、环保局:市民对空气质量达标天有误解

来源:新京报2010年10月27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093021360911.shtml

  市民拍摄一年统计北京蓝天

  照片显示一年有180个蓝天,官方数据与统计结果不符;环保局回应“蓝天”是空气质量达标天

  本报讯 (记者张太凌 马力)北京女孩卢为薇和朋友范涛历时一年拍摄了《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简称“日记”),在她所拍摄的365张照片中,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现蓝色,而去年官方公布的“蓝天”数量是285个。 昨日,北京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蓝天”的概念是空气质量达标天,并非蓝色的天空。

  统计结果少了105个蓝天

  从去年6月1日到今年5月30日,卢为薇和朋友范涛,每天都会端起胶片相机,将镜头对准天空按下快门。

  在他们拍摄的照片中,地址涵盖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东直门外大街、车公庄大街、慈云寺……凡是天空湛蓝的照片,画面里都有一名普通路人,戴着太阳镜留下笑脸。

  卢为薇说,用照片记录北京的蓝天数量,是想亲自数一数北京的蓝天,而选择不同的人与蓝天一起出镜,是想表达北京的空气质量,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她说,通过365天的照片显示,北京只有180天的天空是蓝色的,而北京市环保部门公布的去年北京“蓝天”数字是285个,两者有105天的差距。

  “蓝天”并非蓝色的天空

  “‘蓝天’与市民所感受到的蓝色的天空是两个概念,即便在一些雨雪天或阴天,只要空气质量达标也是‘蓝天’。”昨日,北京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环保部门统计的“蓝天”,实际上是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是每天对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项污染物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如果在100以下,就是空气质量达标天,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蓝天。

  ■ 对话

  “幸福感取决于抬头那一刻”

  新京报:什么原因让你决定拍北京的蓝天?

  卢为薇(以下简称“卢”):一次和朋友闲聊堵车时,说起因为空气太糟不能骑车上下班,就决定拍蓝天,用最直观的办法数数北京一年有多少蓝天。

  新京报:为什么让照片里的人物戴上墨镜?

  卢:需要戴墨镜的日子往往是最透亮儿的艳阳天,且我们特制的墨镜是反光镜面,镜片里会反射蓝天白云。

  新京报:有什么方法去证明照片的真实性?

  卢:我们用开启打印日期功能的傻瓜相机拍摄,底片的连续性也可以作为证明吧。

  新京报:拍这些照片是在质疑官方的数据吗?

  卢:目的不是质疑,发现和公布的蓝天数据有差距后,我的感想是数据对于老百姓有多少意义?

  新京报:你理解的蓝天应该是什么概念?

  卢:空气质量数据也许更准确,但每个人每天最切身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人们的幸福感取决于抬头看天时,是心旷神怡的蓝还是灰蒙蒙的阴霾。即使空气指数合格,却只能隐约看到北京的西山,大家也不会对数据信服。

  新京报:你希望通过日记告诉人们什么?

  卢:我希望告诉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关注是环保的第一步,不要整天低头赶路,还要每天抬头看天,为了让天变蓝去做一点事情。

4、内地与香港签订新《空气污染防治合作的安排》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0年10月27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100221361239.shtml

  新华社香港10月26日电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消息,环境保护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局环保署26日在北京签订新的《空气污染防治合作的安排》,订定双方未来5年的合作范畴。

  新的合作安排由环保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徐庆华和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常任秘书长王倩仪签订。

  王倩仪表示,环保部与特区政府环保署过去一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此次双方签订新的合作安排,订定了由2011至2015年的合作范畴。

  据介绍,自2005年以来,国家环保部与特区政府环保署连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多场有关管制车辆排放的工作坊,邀请了内地、香港和海外专家出席,就备受国际关注的空气污染课题交流经验。此外,双方还就特定的空气污染管制议题开展合作与交流。

  国家环保部与特区政府环保署认同这些交流工作的成效,并同意签订新的合作安排以进一步加强合作。

  新的5年工作大纲涵盖范畴包括:管制新车辆和现有车辆的排放;管制车辆燃料;交通管理措施,例如为环保车辆标签、设立低排放区;开发车辆排放模型和编制车辆排放数据;防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光化学臭氧污染;沙尘暴通报系统等。

5、乌鲁木齐将花35亿搬迁城区污染企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0年10月27日

http://env.people.com.cn/GB/13058629.html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26日电 (孙亭文 周玲)乌鲁木齐市环保局26日召开2010-2011年度冬春季大气污染治理新闻通气会,称为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该市计划2010-2014年对47家化工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共需资金逾35.61亿元人民币。

  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友表示,今年计划搬迁10家化工污染企业,已有7家正在实施搬迁,有3家正在申请转产,另有4家提出注销工商登记,原有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此外,今年还完成了27家单位的限期治理改造,超额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乌鲁木齐今年开始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力争到2014年,分三批将中心城区内现有的47家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全部搬离城区,迁到乌鲁木齐市的头屯河工业园、米东工业园、甘泉堡工业园以及七道湾工业园区。这些企业在搬迁之前都会经过环保测评,达标之后才能搬迁。

  据了解,乌鲁木齐列入搬迁名单的企业涉及水泥、涂料、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化肥等多个产业,厂址均位于中心城区。据业内人士介绍,通过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治理,能够实现污染物总量削减和污染物浓度降低,使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张新友表示,乌鲁木齐市今年确定实施四大类20项重点项目,计划投资30.26亿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建设环境监测站、污染源在线监测续建工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煤小锅炉拆并、老旧管网改造、新建大型热电联产热网、工业源治理等。(完)

6、河南再扣4省辖市276万元生态补偿金

来源:工人日报 2010-10-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146199_1.shtml

  继上半年全省有11个省辖市被扣缴4432万元生态补偿金后,河南省第三季度再次扣缴4个省辖市276万元的生态补偿金,让其为辖区内的水污染问题“买单”。

  河南省环保厅近日的通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省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秀、良好天数累计为96.4%。与去年同期相比,河南省可比的53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的COD浓度平均值下降10.5%,氨氮浓度平均值下降12.7%,表明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正在持续改善。

  “实行地表水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效果,还可以从扣缴的生态补偿金上看出来。比如说,比较今年二季度扣缴的715万元,三季度扣缴数额只有276万元,下降明显。”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段金生说,扣缴生态补偿金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倒逼各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深化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按照“谁污染、谁补偿”和“谁保护、谁受益”的市场化“生存法则”,河南在全省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全面实施地表水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一旦上游地区出境断面水质污染物超标,必须对下游受污染地区予以经济补偿,并由省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补偿金扣缴及资金转移支付。

按照水污染防治要求和治理成本,河南把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为:化学需氧量每吨2500元,氨氮每吨1万元。生态补偿金主要有3个用途:作为上游对下游地区的补偿,由财政部门转移支付;用于污染防治、水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工程;年底时,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地区进行奖励。

7、河北省首次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来源:长城在线2010-10-27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71288142787_1.shtml

  26日上午,记者从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9月29日,《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以下简称《水法实施办法》)已经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出台《水法实施办法》是破解我省水资源短缺难题的需要。”省水利厅副厅长梁建义介绍,“缺水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现实问题,列入了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优先破解的难题之一。”据了解,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7立方米。据评估分析,上世纪50年代全省的用水总量约40亿立方米,目前增加到200多亿立方米,而我省可用的水资源总量约170亿立方米,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每年不得不超采40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据悉,《水法实施办法》共有8章66条,分为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保护、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节约使用、水事纠纷处理和执法监督检查、法制责任等内容。该办法从法律上明确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指标体系“三条红线”,并尽可能细化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此外,《水法实施办法》还对我省面临的引江、引黄调入水和本地水配置问题,非常规水的开发利用问题,工业、农业节水技术和工艺普及问题,河道、湖泊、水库、渠系联动的水网建设问题等,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增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力度。办法专门把“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列为一条,着眼限制高耗水产业,鼓励高效节水产业,并用较大的篇幅明确了地下水保护、入河排污总量控制、水量水质监测的硬性要求,制定了严格的条款。比如地下水保护问题,明确提出在严重超采区划定禁采区或者限采区,规定禁采区内一律不得开凿新取水井等。

8、WWF报告显示亚马逊每三天发现一个新物种

来源:新浪环保2010年10月27日

http://green.sina.com.cn/news/roll/2010-10-27/093521360962.shtml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1999年到2009年,人们在亚马逊生物群落区发现了1200多个植物和脊椎动物的新物种,平均每三天就发现一种,这充分证明了亚马逊不愧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之一。

  WWF“亚马逊生命力项目”的负责人弗朗西斯科·鲁伊斯说:“这一报告清楚地展示了亚马逊惊人的生物多样性”,这也提醒了我们在这一独特的地区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提醒了我们如果不改变发展观、不提倡区域性的保护来提供当地人及受亚马逊气候影响的人们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们将会失去些什么。

  在这份名为“活着的亚马逊!1999-2009十年间的发现”的报告列出的新物种包括637种植物、257种鱼类、216种两栖动物、55种爬行动物、16种鸟类和39种哺乳动物。

  一些极为神奇的发现包括:

  · 自1936年以来发现的第一个蟒蛇物种班尼水蚺 (Eunectes beniensis)。2002年在玻利维亚的东北亚马逊省对此物种有描述,然后在玻利维亚潘多省(Pando)的洪泛平原被发现。这种四米长的水蚺最初被认为是绿蟒和黄蟒的杂交,但之后被认定为不同的物种。

  · 最神奇的物种之一亚马逊箭毒蛙(Ranitomeya amazonica)。这是一种头部会展现火焰色彩的神奇蛙类,与头部相对的是腿部的水样图案。这种蛙类的主要栖息地是秘鲁洛雷托 (Loreto)地区的伊基托斯(Iquitos)

附近的潮湿森林的低地里。这种蛙类也可以在秘鲁的Alpahuayo Mishana国家公园里看到。

  · 真正的鹦鹉家族的成员秃鹦哥(Pyrilia aurantiocephala)。它有一个独特裸羽的头部,色彩斑斓。人们只在巴西马德河下游(Lower Madeira)和塔巴裘斯河上游(Upper Tapajos rivers)的少数地区发现过这种鹦鹉。随着栖息地的减少,它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这一物种已被列为“濒危等级”。

  · 亚马逊河豚(Inia geoffrensis)于1830年代以Inia geoffrensis的学名进入科学家的记录。2006年,科学证据展示了生活在玻利维亚一种不同类的海豚,即马德拉河豚。尽管一些科学家认为它仅是亚马逊河豚的一个亚种。与亚马逊河豚相比,马德拉河豚拥有更多牙齿、更小的头部以及更小但是更宽更圆的身体。

  · 一种盲眼、娇小、呈鲜红色,主要生活在地下水域的鲶的新物种(Phreatobius dracunculus)在巴西朗多尼亚州(the state of Rondonia)被发现。人们在里约帕尔多(Rio Pardo)的一个村庄打井时发现了这种被称为Phreatobius dracunculus的鱼,它们正好被困在用来打水的桶里。这种鲶鱼在这一区域的20口井中的12口中都有出现。

  尽管亚马逊大部分地区仍维持着原状,但是威胁却在迅速增加。在过去的50年间,人类毁坏了亚马逊至少17%的热带雨林,这比整个委内瑞拉的面积还要大,相当于两个西班牙的面积。

  引起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肉类、大豆和生物燃料国际和区域市场的扩大以及对土地的不断需求。据估计,亚马逊80%的森林砍伐区被养牛场占据。

  除此之外,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对亚马逊产生了冲击。

  亚马逊的森林不仅拥有世界上最突出的生物多样性,也储存了900亿-1400亿吨的碳。因森林的消失和土地利用哪怕是释放其中一部分碳,也会加剧全球变暖并危害地球上生物。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种可怕的情景,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弗朗西斯科·鲁伊斯说,“亚马逊和它孕育的所有物种的命运,不管是人类已知的还是未发现的,都依赖于亚马逊流域所有国家目前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通过“亚马逊生命力项目”,WWF正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与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私营企业展开合作,推动能带来另外一种更好愿景所需的转型过程,以更好地保护亚马逊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目标是达成人们关于保护和发展的共同愿景,即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根据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产品适当地评估生态系统;对土地和资源的使用权和保有权进行规划;对农业和畜牧业施行最佳管理;更好地计划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多样性的枯竭。

  亚马逊所在国家为保护亚马逊物种和栖息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其中一部分正在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与会政府进行评估:如利用多国参与的方法,在亚马逊地区建立一个完整又有效的管理系统来保护亚马逊地区的保护区体系。

  WWF1组的主席约兰达·卡卡巴德赛表示,亚马逊保护区网络发现了很多新物种。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年,对国家首脑而言,这是保护亚马逊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极好机会,确保那里物种的继续生存,并持续提供令我们受益的环境产品和服务。

  有关亚马逊的知识:

  亚马逊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和河流。有600多种陆生和淡水生物的栖息地,从沼泽到草原、山地和低地森林,这里居住着世人已知的10%的物种,包括许多此处特有的和濒危的动植物。

  从每年河水入海量来看,亚马逊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仅仅两小时的排水量就可以满足纽约市750万人口一整年的淡水需求。

  有超过三千万的人口依靠亚马逊的资源和服务生存,甚至很多居住在北美和欧洲的人也受到亚马逊的深远气候影响。

  注释:

  本报告包括已在需同行评议才能发表文章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发现。这些新物种经许多科学家共同认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机构,包括博物馆、大学、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

  WWF也参与了一些新物种的发现。除此之外,WWF还协助其他机构的科学家获得研究许可、组织后勤、确定研究地点,并组织和获取资金以支持科学考察。

9、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泻超预期 部分河段崩岸

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2010-10-27

http://news.163.com/10/1027/04/6JVP5IL800014AED.html

汉网-长江日报10月27日报道  泥沙淤积是三峡工程设计建设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昨日三峡工程首次蓄水至175米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大大好于预期。

郑守仁介绍,从三峡工程135米、156米、175米的三次蓄水的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明显小于当初设计的预期。自2003年6月开始135米蓄水后,对泥沙淤积的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6月—2010年9月,三峡入库悬移质泥沙15.682亿吨,出库悬移质泥沙4.117亿吨,不考虑三峡库区区间来沙情况,水库淤积泥沙11.565亿吨,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沙量较初步设计值减少约60%,年均淤积强度也较初步设计预测的数值减少约六成左右。

据了解,三峡水库分三次蓄水至175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泥沙淤积问题,在蓄水至156米后,重点观察水库泥沙的运动状态和淤积情况,然后再实施175米蓄水。郑守仁表示:由于长江上游近年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后,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而上游干支流上近年来修建一大批水电站,也拦蓄了部分泥沙;根据目前的分析预测,今后上游来沙还会逐年减少。

不过郑守仁同时表示,由于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坝下河道冲刷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部分河段发生崩岸等险情。这将是三峡工程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0、三峡库区水位差为世界最高 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0月27日

http://news.sohu.com/20101027/n276530549.shtml

1 8年建设,7年三期蓄水,三峡工程昨日9时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175米正常蓄水位。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表示,三峡水库高水位持续时间约2个月;之后,水库水位将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及下游航运、供水等需求逐步消落。明年汛前,水库将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曹广晶并没有回避,三峡大坝及库区在高水位的压力下将面临一系列考验。而首要的考验便是——伴随“消落带”的产生而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与地质灾害这一世界性难题。

在175米高水位下,三峡库区将形成一个长600公里、宽1~2公里的大湖泊。为保证发电需要,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为175米,夏季为防洪水位降至145米,汛末再蓄至175米。其间30米落差暴露出的土地称之为“消落带”。整个三峡库区将出现大约300平方公里至400平方公里的消落区,分布在湖北、重庆所属的26个区县。

虽说“凡建大坝,就必定有消落带”,不过世界著名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消落带仅1米高,而三峡水库的消落带则高达30米,是世界大坝中最大的。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愿军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三峡库区水位每年在145米至175米之间周期性调节,岸坡中的大量古滑坡体及新滑坡体,将受到浸泡软化和长期周期性流水冲刷以及年复一年的高、低库水水位动态变化等作用的影响而加剧。

据史料记载,三峡地区是我国严重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各类崩滑事件100多次,大型和特大型者40余处,崩塌体积几十万至几千万平方米不等,引起阻塞长江、影响航运的至少有5次。

李愿军进一步表示,前不久在巫山望峡危岩滑坡体发生的滑坡,虽然官方排除了滑坡与三峡蓄水的直接关系,但大量强震的调查已经证明“地震活动、断裂活动和滑坡活动的时间周期存在吻合关系”。

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描述道:“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蓄水至175米,再消落回145米,所产生的30米消落相当于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换句话说,过去100年才遭遇一次的30米水位消落,现在变成了一年一次。对库岸边坡的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据《财经》杂志报道,长江水利委员会一份内部地质预测材料显示,蓄水后三峡库区崩滑体的稳定状况将发生恶化,与天然状态相比,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崩滑体将减少37.8%,而潜在不稳定的崩滑体将增加51.7%。

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昨日向本报记者回复称,对三峡库区的崩滑体情况监测是由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下设在长江委的相关处室实为“虚设”。

11、绿色供应链新模式:“撤单式”监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10月27日 章轲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5,20101027102011228.html

  “涵江鞋业”、“大福鞋业”是两家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民营企业,因“废水、废气超标”,2007年3月被莆田市环保局列入“2006年环境监测超标企业名单”。

  此后不久,这一违规记录通过“中国水污染地图”向公众公开。这两家企业均是沃尔玛的供货商,此事很快被沃尔玛检索到,并要求这两家企业采取整改措施,否则就“撤单”,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在沃尔玛的压力下,两家企业不仅进行了整改,还主动要求当地政府铺设市政管道,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一年多后,市镇污水收集管网与上述两家企业的排污管接通,不仅污染排放的问题解决了,当地更多企业的污水也纳入该管网,整个区域环境得以改善。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为了消除自己在“中国水污染地图”上的不良记录,在沃尔玛的督促下,上述两家企业请第三方机构对其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审核。这一审核结果经过35家环保民间机构组成的“绿色选择联盟”集体认定后,不良记录最终从“中国水污染地图”上消除。

  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治污模式,这种由环保部门、民间组织、采购商、媒体、消费者和第三方审核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撤单式”供应链治理模式正日渐盛行。

  “这是很新鲜、原创的东西。”22日,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相信这种污染治理模式最终会促成环保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

  绿色选择成“武器”

  这一新模式最早始于2007年3月。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2007年3月,21家(目前已增加到35家)中国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绿色选择联盟”,呼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污染企业改正其行为之前不选择其产品,用自己的购买权促使企业改变其环境行为。

  这些环保组织同时倡议大型零售商和大型企业主动加强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照环境不达标企业名单对供货商进行筛选,对其中不达标企业开展严格的环境审核,不采购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提供的产品或零部件。

  3年来,35家中国环保组织通过“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实时更新环保部门的调查数据,并向公众公布。马军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收集的在华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记录已经突破了7万条。”

  马军称,这种做法显然让供货商和采购商感到紧张。他告诉记者,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超过300家榜上有名的企业主动与环保组织进行联系,询问他们做错了什么,怎么整改,这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网站上都可以直接查到。有50家企业在环保组织的监督下,接受了独立的第三方的审核或文件审阅,消除了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上的不良记录。

  在22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及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举行的“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新闻发布会上,南通衣依衬布有限公司(下称“南通衣依”)的案例颇为典型。

  南通衣依是一家集织布、漂染、化工、定型、涂层于一体的生产中、高档衬衫衬、外衣衬的民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20多家名牌企业,高档涤棉衬布出口亚洲、中东、欧美等地区。

  纺织行业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据统计,2007年纺织印染业废水排放总量超过22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以上,在各工业行业居第三位。截至2009年9月,在“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收录的有过违规超标记录的企业中,纺织企业超过3000家。

  2007年,南通衣依因南通市环保部门评价其为“红色企业(差)”被列入“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中,其客户企业广东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在借助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这一违规记录,随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

  此后,南通衣依致电“绿色选择联盟”,希望撤除其在“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记录。“绿色选择联盟”解释,要最终消除该超标排放事项的记录,需要企业切实整改,并通过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加以证明。南通衣依接受了审核条件,并承诺开展第三方审核。

  2009年3月,第三方审核机构在调查时发现该企业COD排放量未达到总量控制的目标,排放量高的原因是其生产的一种衬布产品耗水量大,排放浓度高。南通衣依决定采用审核公司和相关计量部门的建议,着手开发耗水较少和污染较低的产品来替换污染较重的旧产品。在节水、排污量少的新产品投产后,该企业又在工艺流程中引入循环用水。最终,南通衣依达到了合规排放,并通过了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还显示,通过技术改造,南通衣依平均每万米产布用水量减少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了水耗。每年还可节约原煤400吨左右,有效减少能耗。

  由于开展节能减排并通过ISO14000认证,南通衣依还先后获得政府奖励43万元,包括得到当地政府提供的减排奖金40万元以及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特别奖励3万元。经企业测算,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就可完全收回治污成本。南通衣依通过提供新型环保产品也进一步巩固了和客户企业的关系。

  在22日公布的案例中,还包括无锡威可楷发斯宁科技有限公司(采购商是NIKE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合肥工厂、上海富国皮革有限公司(采购商是Timberland公司)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绿化他们的供应链,在华供应商必须找到途径满足这些需求,否则就会因失去主要的买家而面临破产的风险。”马军说,这也正是“撤单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窍门”。

  两个“关键点”

  记者注意到,要确保这一“撤单式”绿色供应链的完成,有两个关键点是必备的:一是采购商或品牌商必须十分在意自己的名声,并愿意与环保组织合作;二是供货商有能力和实力进行环保方面的改进。

  “我们非常关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所公布的数据,每个月都会在上面检索,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供应商。”沃尔玛中国道德采购部区域经理吴海琳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有这样的供应商,沃尔玛就会派相关人员到这家工厂做审核,了解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办法。

  吴海琳在沃尔玛专门从事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环境合规性方面的工作。“如果我们发现供应商在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环境合规性方面做得不好,我们会提出警告。”吴海琳说,“我们会告诉他们,如果做不好,你的订单就要被撤了。”

  几年前,沃尔玛公开宣布,不再向环境表现糟糕的企业采购货物。而要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供应商必须提供遵守中国环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证明。“沃尔玛也会就一些特定环境标准对工厂进行评估。”吴海琳说,比如,评估工厂的废气排放、废水处理、有毒物质监管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也会请第三方提供审核报告。

  吴海琳告诉记者,在“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公布的违规企业中,有48家是沃尔玛的供应商。到目前为止,48家企业均被沃尔玛复查过,其中有44家工厂完成整改,16家工厂通过文件审阅和现场审核从上述两个地图中除名。

  通用电气北亚区环境健康安全法律顾问潘高翔告诉记者,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用电气有一个专门负责审核的团队,“2009年大概审核了将近1300个供应商,发现1万多个问题,经过整改,有9000多个问题得到解决。”

  “在3M公司有一票否决的制度。任何供应商如果在环境、健康、安全和劳资关系方面存在问题,会被直接否定掉。”3M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与政府市场高级部门经理杨大昕对记者说。

  不过,潘高翔与吴海琳都存在着同样的担心,就是大多数供应商属中小企业,基础水平比较低,实力有限。“供应商无法承担环保改进的压力而倒闭,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潘高翔说。

  据22日公布的《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报告称,供应商在改善其环境表现方面面临挑战,尤其当供应商们进行必要的投资以达到绿色供应链标准时,在资金上的困难明显。报告总结称,资金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绿色投资回报期长。虽然对诸如能源和水等资源的节约可以带来长期成本的节约,但是此类环境投资的回报期长,这对许多中国供应商而言是不现实的。

  买家缺乏资金上的激励。对于那些投资改善环境表现的公司,跨国买家并不愿意向其提供购买的承诺以及长期的购货合同。

  增加的营运成本。中国供应商正面临不断增长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如从2007年至2010年,中国工人工资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不断增长的原材料成本也使供货商不愿做出环境方面的投资,以避免运营成本的增加。

  获得资金的机会有限。大多数的中国供应商都是中小型企业,从银行等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贷款的机会有限(不到银行借贷的10%),因此供应商常常缺乏资金来进行必需的环境投资。

  激烈的国内和全球竞争。中国供应商面临来自国内外成千上万家同行业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激烈竞争给供应商不断加压使其不得不削减成本、维持生存,这些成本包括环境保护的投资。

  多方参与冲破怪圈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许多中国的供应商依然在“是否绿化”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绿色供应链”目前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绿色供应链是指供应商和购买商在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包括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货物和回收以及处理废旧产品过程中,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不论是理念、资金和技术都比较欠缺,许多供应商本身生存条件就不好,更难有投身‘绿色’的能力,这就需要包括政府、跨国企业,甚至民间组织等各界对他们的通力支持。”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叶维佳说。

  但改善环境表现是供应商们不得不走的路。

  “全球市场的发展正在要求中国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那些重视环境表现的供应商将比对手们更具备竞争优势。”世界资源研究所顾问张智康说。

  张智康说,中国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中国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主要出口国,因此,跨国企业绿色供应链战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十分显著。

  除了采购商或品牌商的压力外,来自政府和消费者的压力也至关重要。来自政府方面的监管压力包括政府禁止使用破坏环境的原料或具有污染工序的产品。企业利用破坏环境或污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无法销售出去,而且企业主可能因此面临经济处罚和刑事诉讼。

  此外,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以及采矿业,采取取消税收激励政策、限制出口,增收费用等措施。银行也执行绿色信贷计划,不向那些环境记录糟糕的企业发放贷款。另外,国家要求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必须购买节能产品。

  在地方层面,不少地方政府已根据采购需要印发了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企业目录,作为政府采购的优先考虑对象。

  近年来,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绿化中国的供应链》报告称,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09年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9000多名消费者所进行的全球性调查发现,73%的消费者认为,环境记录良好对企业至关重要,而他们也愿意多支付5%甚至更多的价格来购买绿色产品。

  马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缺乏动力机制。宽松的执法及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令许多污染企业无视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宁愿缴纳罚款也不采取必要的改正措施。“要打破这一行为怪圈,积极的公众参与必不可少,而信息公开是有效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马军认为,多方参与将会有力推动中国环境规章制度的基础建设,形成必要的社会意愿来推动企业改善环境表现。

12、推进规划环评需多方合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0-10-27  赵伟华 

http://www.cenews.com.cn/xwzx/gd/qt/201010/t20101027_679462.html

     规划环评是从决策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为有效的一项制度,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战略意义。但是,过去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过规划环评,也没有过多地考虑工业布局与环境的和谐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引发的环境与经济相互掣肘的问题日益突出。

  近两年,河北省邢台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在坚持严审批、强能力的基础上,又实施了部门联合、名录制等一系列创新性措施。对于如何推进规划环评,笔者结合邢台市的经验做出如下思考:

  破常规、转观念,发挥部门合力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不同,其涉及的利益群体复杂,单靠环保部门之力显然力不从心。对此,邢台市政府打破部门事务“一门独撑”的常规工作方式,特别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各县(市、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范围和完成规划环评的时间,将规划环评工作的质和量进行了细化,并集全市各部门的合力,为推进规划环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提素质、夯基础,加强能力建设

  首先要加强软环境建设。一是强化对基层环保部门环评工作人员和环评单位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依法审批、科学环评”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步改善规划环评推行初步阶段中存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标准难以完全落实等客观问题。二是建立环评相关数据库,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数据库建设中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推动形成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流平台。

  其次要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在规划环评的推进中,邢台市非常注重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对治理工艺、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到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与园区工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避免因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产生新的污染。遵守“三个不准”原则,即凡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没有按规划建设的,一律不准工业项目入区;凡园区内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未运行或运行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园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不得开工生产;凡不在工业园区(集中区)且工业园区(集中区)未进行规划环评的新建重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受理。

  讲科学、重创新,完善管理体制

  名录制是深入推进规划环评工作中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这里所谓的“名录”,表面上看是对所有涉及生产能力和相关信息进行备案造册;从深层次看,它不但记录了所有的企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而且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科学合理地对其布局进行了新调整。在这个名录网中,任何一个排污小工艺都很难成为漏网之鱼。

  具体操作中,邢台市各级环保部门在遵循市环保局统一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自己辖区内现有的企业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一一登记,详细备案,做到“心中有底数,台面有细账”。然后,根据登记的企业特征或园区功能等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划档,环评规划名录由此产生。名录不仅清晰地列出了现有企业的工艺、排污等一应状况,还明确地规定了以后区域(园区)进驻项目的管理名录,为永久性有序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例如,在邢台市任县,原来化工、橡胶制品、轻工、汽车改装、建筑机械等企业大多杂乱无章地建设在县城周围,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不利于县城自身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当地“三年大变样”的步伐。在规划环评工作的推进中,任县以名录制为挈领统筹生产力布局,按照无污染、轻污染和重污染的标准,重新规划了由县城中心向外依次递推的主导行业不同的产业园区,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县城周围产业聚集区的产业结构。

  重监管、听民意,推动工作阳光化

  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有力督促那些看重自身利益、缺乏环境意识的企业切实落实环评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同时也是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推进政务公开和建立环保部门内部的监督检查,强化环评审批工作责任追究和权力制约,认真落实“三同时”验收制度,并将其与治理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环评审批的后续监管。

其次,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如党的监督、权力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尤其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如在项目审批中,在当地报纸或部门网站等媒体上主动发布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并通过向公众和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张贴公告和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环保局

13、梅德文:自愿碳交易不足1% 市场急需可执行制度

来源:搜狐绿色 2010年10月27日

http://green.sohu.com/20101027/n276588561.shtml

   【搜狐绿色消息】10月25日,由搜狐网和科尔尼咨询公司倾力打造的2010中国企业绿金年会暨中国绿金奖颁奖礼在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隆重举行。年会以“绿金变革:从理念到行动”为主题,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夫妇、全球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等与最具变革力的企业领袖、学界权威专家、NGO组织领导者以及百余位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从理念、政策、企业经营及战略层面就如何实现绿色经济进行探讨,增强了社会对企业品牌的深刻认知,实现了先进环保技术、绿色营销案例和经验的交流分享。

  搜狐绿色专访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先生:

  主持人:现在说到企业关注企业和社会责任,您认为驱动力是什么,是利益相关的驱动,还是企业的自主意识?

  梅德文:我觉得企业做节能环保、做减排无非两种,一种是制度,强制性的东西,另外是企业社会责任,自愿性的。这也是目前国际碳市场的两个常态,一个就是强制碳市场,一个是自愿碳市场。因为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也是正常的。所以说我觉得对于节能减排来讲,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意识宣传,要告诉我们企业培养社会责任,要树立企业不仅为股东,也是为员工,也是为客户,更是为社会。它是企业所谓员工、客户、股东,社会的综合利益共同体,这方面是要加强宣传的。

  另外一点,咱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这种可操作的,可执行的制度,一个与国家发展阶段相吻合的制度。全世界碳市场99%是强制碳市场,只有1%不到是自愿碳市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必须有一个制度设计,没有制度设计靠企业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鼓励、提倡企业学雷锋,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可以的,但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当我们大力发展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候,突然遭遇气候变化这个问题,这是意想不到的。

  英国、美国在工业化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中国在21世纪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可执行的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低碳的战略不能立竿见影的兑现成真金白银,另一方面资本或者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矛盾怎么去平衡?

  梅德文: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包括我们接待非洲代表团到我们环交所考察,有很多部长问我,非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减排,减排要投入,发展更要投入。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看,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第二,确定正确的战略。第三,确定正确的执行策略。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局势、环境。低碳经济、碳市场是所谓的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新秩序。二战以后成立了联合国,通过联合国确立了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未来三十年,一百年将是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碳市场、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新的政治秩序。

  第二,我们知道,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一直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秩序。未来的碳贸易、碳经济可能产生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三,国际金融新秩序,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未来的碳交易具备非常明显的金融属性、货币属性。未来的碳交易排放量交易可能会促进全球的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这些是国际。

  另外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很大比例。而我们所享有的红利正在衰减,如人口红利、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等等。因此,我们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方式。作为企业,必须对宏观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是国际环境,一个是国内环境。

  第二就是说什么样的战略,一定是可持续、节能环保的战略,短期看确实增加了成本,这不能否认,但是长期看,一个长期风险管理,一个短期风险管理,我们企业都要有风险管理,都要有理性选择和预期。

  如果你做的事情从长期看,这个长期可能不是很长,五年,十年,如果从长期看是不能持续的,那么你的股东、你的客户、你的员工是不可能跟你的,这毫无疑问,如果你是上市公司,你的市值会慢慢下跌,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如果你不是上市公司,你的客户将来也会想这个行业,这个合作伙伴是比较危险的,他供应的产品因为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附加值,所以客户也会没有一个长期的预期。不管低碳产业还是低碳金融都要做好这种准备,如果你是一个新的企业,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的机会,不管低碳产业,还是低碳经济这里面很多机会。

  第三,应对策略。一方面我要投入,一方面我要发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讲,如果你的企业是一个严肃的进行节能环保的企业,我认为会有很大的收益,包括社会收益、来自投资者的收益和来自客户的收益,甚至于来自员工的收益。如果你的投资者或者决策者本着对地球、权利、社会负责,这样一种精神的话,我觉得一定赢得社会、客户、员工、投资者的尊敬,而这种尊敬是企业发展重要保证,我们姑且认为它是企业社会责任。

  另外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我刚才说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你必须要做节能环保,那是必须的。如果你不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你作为一个增量这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比如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碳市场当中也有很多商业机会,比如你要做统计、认证、研究、咨询等等,也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就像互联网一样。我的结论就是:学会等待、怀抱希望、不要死亡,最终必然走向辉煌。

14、坎昆倒计时:最后一个月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10-27冯迪凡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81089.html

如果将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值评价为“过高”的话,那么此次外界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则是过低了。

美方谈判代表手中砝码越来越少,在谈判桌上却越来越靠近目标,也越来越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底线。从此种意义而言,坎昆会议将是一场严肃的《京都议定书》保卫战。

不过,要想冲破多边谈判变成中美双边争执场所的怪圈,恐怕是在坎昆会议上谈判策略方面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哥本哈根提供了气候政治可以与气候变化科学寻求共同点的时机破灭后,漏洞百出的气候政治与气候变化科学已渐行渐远。

美方要求依旧

以承办天津会议为例,中方在坎昆会议之前,尽力向各谈判方传递了中国对于减排的承诺与行动。

在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访华期间,由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亲自陪同参观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与华能天津IGCC电站,斯特恩也对记者表示,他对中国的减排行动“没得话说”,非常赞赏。

也参观了华能天津IGCC电站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能源专家戴维森等人则表示:“尽管我们常常强调采用可再生能源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中国的现实情况,所以采用最先进的煤炭技术(包括CCS技术),对中国实现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天津的亲眼所见让我们对中国的减排承诺更加有信心,”戴维森表示,“我们看到,中国一方面努力满足其高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积极解决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减排行动的认可,并不妨碍美国谈判方继续推进对中国减排义务法律化的承诺。

由于对于《哥本哈根协议》理解的不同,坎昆会议上,一场以中美谈判方为代表的冲突在所难免。

在10月初天津会议的谈判现场,当美国代表团谈判代表乔纳森·潘兴作出要以《哥本哈根协议》为谈判基础的发言时,争执大面积爆发。

在国内气候立法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美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的手中砝码越来越少,因而在此情景下还要试图偷换《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概念的行为,愈发牵强。

中美争执怪圈:《哥本哈根协议》

离坎昆会议召开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访华,并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进行了2天闭门会议,在随后10月22日的记者会上,斯特恩谨慎地将他的失望情绪总结为“除了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也没什么新东西了”。

此前,斯特恩在纽约举行的主要经济体会议上将美方的谈判观点陈述得非常直接:“当你想到那种老的《京都议定书》范式,即发达国家需要有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或者只是自愿地进行一些减排行动,这不是《哥本哈根协议》。”

 “与此相反的是,《哥本哈根协议》所设想的,是所有的国家,包括承诺减排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同样基础上,都同意要执行这些行动。”斯特恩表示,“去年的这项协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上述内容,以及用一种具有国际透明度的方式来执行。”

 “在今年,无论达成任何协议,这些元素都是明显必需的。”斯特恩强调,“今年的确有缔约方在谈判时打算改变官方语言,认为发达国家必须做出有法律约束性的承诺,而发达国家只需要彻底的自发性行为,当然我们不会答应这种事情。”

随后,在华两天闭门谈判后,斯特恩在北京表达了两个观点,首先,“一份旨在减排的全球气候协议还是有望达成的,但这取决于各国的努力和政治意愿。”

同时“会议还有很多周,(谈判)向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都存在。”斯特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尽管预先外界并未对斯特恩的中国之行在谈判方面作出更高期待,然而他此次表态表明其中国之行并未有任何谈判突破。

斯特恩所反复强调的“政治意愿”以及谈判有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均与《哥本哈根协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的地位有关。

目前,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一承诺期将在2012年到期,议定书作为一种模式将长期存在,然而在讨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则在寻找方式彻底结束《京都议定书》。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在最后时刻,美国力推并促使了《哥本哈根协议》的出台,在随后的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则力求以《哥本哈根协议》作为谈判基础,改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然而在10月初的讲话中,斯特恩就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柏林墙”,并称《京都议定书》是一种错误的文本解读。

 “例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且到2020年排放将超过美国60%,你怎么允许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一种体系,中国的待遇可以同乍得(中非国家)一样?”斯特恩表示,“因此一定要让所有的主要排放国,占世界总排放量85%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加入到同一个体系之中。”

在天津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苏伟表示,“中方并没有按照美方所理解的解释,来落实《哥本哈根协议》。”

 “斯特恩先生对《哥本哈根协议》的解读,就是说《哥本哈根协议》取代了《公约》的规定,取代了《公约》的原则,取代了《京都议定书》,等于是根本否定了《京都议定书》、《公约》、《巴厘路线图》,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苏伟表示。

适应资金的渴望

然而斯特恩数次暗示,在此原则问题上的僵持,将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一揽子决定”政策的达成。

 “的确,还存在资金、技术,适应以及森林问题等。”斯特恩表示,“我认为这些方面,还是有着广泛共识的。”

 “然而从一个平衡点角度考量,你不可能只在这些方面(上述问题)有进展而在其他方面没有进展(减排和透明度问题),这些都需要并肩前进,或者至少以相同的速度移动。”斯特恩表示。

与此同时,各谈判方都将建立绿色基金作为坎昆会议的切实成果。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世界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GDP损失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6个在亚太地区,1997年以来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82%也在亚太地区(根据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盟的统计)。

亚太地区的贫困国家和人民在生命、生计和财产损失方面受害最深。例如,低收入国家承受着全球热带风暴风险的八分之一,而死亡风险却高居五分之四。

鉴于受灾总人数的85%集中在亚太地区,因此缓解该地区存在的一系列特殊的脆弱性因素至关重要,这些脆弱性因素包括城市化速度空前、制度安排薄弱、缺乏适当的风险监测和灾害准备,加上趋于上升的地震和气候事件。

世行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适应2050年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的成本约为每年750亿至10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所占比例最高。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需要用于改善排水和公共建筑、海岸带、供水和防洪等基础设施,使之适应气候变化,约占适应成本的54%,而道路约占23%。

这就凸显出12月在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重要性:如果在气候变化领域不能取得进展,全球减贫进程就会受到影响。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灾害风险管理项目负责人吉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各国对于减灾预防性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领域包括预警系统、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够抵御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等,这说明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和减贫成果构成的风险。”

自11月29日开始,全球气候谈判代表将在墨西哥坎昆进行为期2周的全球气候变化峰会,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的谈判组织能力和效率受到质疑,如坎昆一役不能扭转形象,将陷入信用危机。

15、"垃圾围城"让世界恐慌 亚非警惕成世界垃圾场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2010年10月27日 樊夏 林浩 陈静 王传军 李凯

http://news.qq.com/a/20101027/001208.htm

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会只增不减,那就是令人窒息的垃圾。当愈演愈烈的“垃圾危机”再次让意大利蒙羞时,法国也因为环卫工人参加罢工而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尴尬。这两年,世界电影里不断出现垃圾最终演变成异形生物的可怕预想。而在现实中,一场暴雨导致的垃圾山倒塌就活埋了菲律宾数百人,而印度的圣河早已沦为“垃圾河”,即使在美欧的大城市,也绝不少见居民区与垃圾场为邻的景象。垃圾处理场该不该建、要建在哪儿等问题,在各国被争来争去,推来推去。散发着恶臭的垃圾仿佛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人类消费日盛,垃圾却无处可埋,人类真的走到了该加倍偿还其“原罪”的时候了吗?

欧美都出现“垃圾围城”

意大利的“垃圾危机”正在蔓延,但被“垃圾围城”的并不只有它一家。从9月开始,反退休改革的罢工在法国接二连三,起初人们觉得对生活影响还不大。但当马赛的清洁工半个月前开始罢工后,这个法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垃圾就以几何速度堆积。据《费加罗报》报道,腐烂的垃圾和散发的臭味侵蚀着居民的生活,引发了十几起火灾,并败坏了法国的国家形象。

美国给人印象是处理垃圾问题不错的一个国家,但背后也有不少苦衷。在纽约,坐落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着长达12米的火炬。但这个大火炬曾被纽约斯塔腾岛上的另一个人为建筑比了下去。那里有一家名为“Fresh Kills”、占地890公顷的垃圾填埋场,曾每天接受20个驳车、每车650吨垃圾的倾倒量,垃圾堆最高时高出自由女神火炬25米。这家垃圾填埋场从1948年就开始启用,此后一直超负荷承担来自纽约的城市垃圾。按计划,它本来只有20年的“服役期”,结果直到2001年3月22日,才迫于地方居民的反对被关闭。不幸的是,6个月之后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又使它成了世贸中心残骸的堆放分理处。2008年10月,斯塔腾岛开始修建“Fresh Kills”公园,准备把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打造成“21世纪大型垃圾场改造的典范”。开始施工后,不少纽约市民被请来参观,有人又开始发愁:这么大的垃圾场关了以后,纽约市每天新增的近5万吨垃圾丢到了哪里?答案是美国的其他州市。在邻近纽约的宾夕法尼亚州,不少民众开始抱怨自己家后院多了恶臭扑鼻的垃圾。宾州的垃圾场每天要收容来自28个地区的垃圾,其总量已是本州垃圾量的3倍。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16、“官告民”特例:紫金矿业被诉背后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2010年10月27日 郭惟地 张瑞丹

http://news.qq.com/a/20101027/001276.htm

锡矿尾矿库堤坝下游洪灾造成多人伤亡和房屋受损后,广东省信宜市政府在信宜市法院状告紫金矿业的全资子公司,从而构成一个“官告民”特例

 “暴雨盆泼祸灾水,豆渣堤坝顿崩溃。洪流滚滚凶恶浪,几多生灵见龙王。”这是广东省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村民自己编的打油诗,描述惊心动魄的“9 21”洪灾。本是被青山绿水环绕的美丽城镇,如今却沙积水浸。10月19日,重灾区双合村的河水已基本褪去,两岸成片倒塌的房屋碎片插在厚厚的泥沙中,而对灾祸的追责还在进展之中。

台风“凡亚比”是洪灾的元凶之一,但信宜市政府认定此次灾难重在“人祸”,肇事者正是前段时间因环保问题被罚得焦头烂额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紫金矿业)旗下的两家全资子公司——信宜市宝源矿业有限公司和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下称信宜宝源和信宜紫金)。

信宜市政府认为,上述两家公司经营的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发生的溃坝事件,造成了信宜市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于10月9日正式向信宜市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这两家公司索赔至少1950万元。政府以原告身份提起索赔诉讼,为近年来所罕见。

尾矿库曾被要求整改

作为全国第三大锡矿,钱排镇的银岩锡矿资源吸引了紫金矿业的目光。2005年1月,紫金矿业全资收购信宜宝源,于数百米山腰上建起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80多米高的堤坝,俯瞰着下游的达垌村和双合村。

信宜市政府网站资料显示,银岩锡矿完成改扩建所需的各种手续,其中,环评报告得到广东省环保局批复。该矿2009年顺利试产,2010年前五个月实现工业产值3000多万元,日处理量2000吨左右。信宜市安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到出事之前,该矿仍处在试产阶段。

信宜市政府有关人士称,紫金矿业这两家企业目前对当地的财政贡献并不算大,加之公司尚未正式投产,“贡献只有一点”。

灾难发生时,茂名市高州、信宜一带台风“凡亚比”肆虐,普降大到暴雨。9月21日早上9时许,双合村村民李保木(化名)与家人听到一声巨响后,“洪水卷着泥沙倾盆倒了下来,根本没时间逃跑”。当李保木缓过神来,妻女已被冲散,他抱着一块木板漂出数公里。

村民们说,在坝修建以前,即使是暴雨来了,河水上涨速度也不会快到这种地步,现在“完全没时间反应”。双河村一位村干部告诉本刊记者,目前钱排镇共死亡22人,失踪1人。

除了人员伤亡,钱排镇的房屋、桥梁和农田也损失严重。信宜市委一位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截至10月20日,全镇的全倒户有563户,受损户931户,受损房屋1863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5亿元,具体的数字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钱排镇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熊辉,对信宜紫金和信宜宝源两家公司在灾后的反应非常不满。发生灾难后,两家公司没有与当地政府进行过任何交涉,也没有人出面对这次灾难作出解释,甚至连对村民的安抚都没有。他忿忿地说:“溃坝对这次事故有着直接影响,他们不出来解释,这件事情是不会解决的。”

多位被访村民均认为,堤坝溃堤是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双河村一位村干部说,村民们虽然很愤怒,却没有组织起来去公司讨要说法,一方面是因为信宜市政府和钱排镇政府不断地安抚,另一方面则是“不敢”前去公司讨说法。李保木叹着气说:“要让这两个公司负责,是需要收集很多证据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信宜与紫金矿业曾有“蜜月期”,银岩锡矿项目曾得到“各级党政特别是信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被信宜市列为十大工业建设项目之一和八大特色龙头企业之一”。

但尾矿库下游居民则为此忧心不已。两年前,有人在网络上发帖称,银岩锡矿山尾坝十分危险,“地形呈平底锅状,只有一个小口……如果溃坝,远比山西严重”。村民们说,当初建设尾矿库堤坝时,双合村上游的达垌村村民曾试图阻止,有村民因此被抓。

国家安监总局2009年5月下发的一份文件显示,钱排镇银岩锡矿山尾矿库在2008年曾经因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国家安监总局核查处理。根据核查情况,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向广东省政府印发了隐患整改指令,要求广东省立即责令该尾矿库停止运行,并认真排查治理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确保该尾矿库下游居民绝对安全。经协调小组多次跟踪督导,该隐患于2008年底前整改到位。不过,国家安监总局前述文件中提到的隐患是否与此次溃坝事故的发生有关,目前还没有结论。

今年10月9日,广东省安监局下发通知,注销了数月前颁发给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9 21”洪灾之后约两周,广东省纪委对媒体通报,信宜市安监局局长庄达耀、国土局局长温平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信宜市纪委立案调查。但关于两人因何被调查,外界尚不清楚。信宜市安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安监局负责尾矿库的安全生产不假,但出事的尾矿库由广东省安监局直接验收,省里不定期来考察过几次,信宜市安监局根本就没有资格。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17、全国首例污泥污染环境案始作佣者曝内幕

来源:法制日报2010-10-26 记者李松 黄洁 实习生吴萌 通讯员高健

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0/10/61288083960_1.shtml

全国首例污泥污染环境案始作佣者曝内幕

整个污泥处理行业都无资质要求

  全国首例污泥污染环境案、京城环保第一大案、北京市最大一起地下水保护区污染案件、北京市司法机关首次介入的污泥污染环境案件……种种"第一"的称谓,使得何涛等5人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一案备受关注。

  10月22日上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终于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何涛等5人将6500吨含有重金属和大量污染物的污泥倒进永定镇上岸村大沙坑的行为,构成重大环境污染罪,依法判处何涛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刘永祥和蒋小兵被处以缓刑,吴建华和刘书力则被免予刑事处罚。

  宣判后,5名被告人均当庭表示服从判决。

  污泥处理社会化衍生暴利

  2002年,北京环兴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涛听说,污水处理厂打算将污泥处理社会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新行当。

  根据何涛本人的供述,他先后联系了两个污水处理厂,并在海淀、昌平、顺义、门头沟,乃至河省北怀来县都找好了倾倒污泥的"下家",以车辆承包费折抵运费的方式承包此项工程,指挥污水处理厂的车辆,往上述地点倾倒污泥。而由上岸村村民刘永祥,以及四川人蒋小兵承包的门头沟古河道(属水源保护地)不同坑段的沙石坑,成为了何涛在门头沟区倾倒污泥的主要场所。

  据了解,在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协议中有明确规定,沙坑承包人不准向沙石坑倾倒生活垃圾等,只允许其填埋渣土。可何涛开出的价码却让刘永祥等人将协议的约定抛到了脑后。"刚开始,20吨的小车倒一车的费用是40元,30吨的大车倒一车70元。后来何涛又给加了钱,平均倒一车污泥我们能挣70元左右。"据刘永祥供述,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赚了一万多元。

  但实际上,何涛从污水处理厂收取的污泥处理费仅是一吨20元左右。

  严重污染环境引群众不满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2002年至2005年间,何涛违反规定,在门头沟永定镇坝房子村村东吴健华承包的砂石坑中,处置污泥约500吨;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间,何涛、刘书力、吴健华,在永定镇上岸村村东刘永祥承包的砂石坑段处置污水厂排出的污泥约4000吨,在蒋小兵所承包的砂石坑段处置污泥约2000吨。由于污泥散发的臭味高达5级(最高为6级)的有害气体,对该地区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刘永祥等人表示,何涛曾给他们看过污水处理厂出具的合格证明,他们并不知道污泥中含有大量污染物。此后,上岸村村民和附近小区居民多次举报,区人大代表也多次提交议案,要求彻查异味来源。

  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评估报告显示,何涛等人倾倒的污泥中部分污染物超标高达150至200倍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坑内未做任何防渗处理,污泥所产生的高浓度渗滤液极易渗入地下含水层。而案发地距离永定河仅约500米,若不及时切断污染源,后果极为严重。

  据何涛在法庭上说,整个污泥处理行业都没有资质要求,与污水处理厂签订的协议只要求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但对什么是无害化处理并没有操作规程和具体标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社会化之后,给他们这些环保公司的费用实际上只够运输费,根本没有做所谓无害化处理和防渗漏处理的可能性。

  公诉方提高额民事赔偿

  本案的承办检察官王哲告诉记者,此前针对不法分子随意倾倒污泥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都是由有关执法机关处以行政处罚,罚钱了事。何涛等人在倾倒污泥的5年中也曾多次受到处罚。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所作出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仅上岸村沙石坑的治理费用经初步分析就达8000余万元,如果加上远期的环境污染损失费,总金额将远超过1亿元。

  鉴于这种情况,门头沟检察院在此案办理过程中以公诉机关身份,对何涛等提出了高达8000万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要求,检察机关提出数额如此之高的附带民事赔偿,这在北京也尚属首次。

  王哲表示,何涛等人的行为使当地群众深受其害,但是又不可能由全体受害人向被告索赔,所以公诉机关代表公众向5被告提出赔偿要求,这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

  但宣判之日,法院并未就此作出判决。据有关人员透露,附带民事赔偿部分将另行处理。

  相关阅读: 污泥责任刑事诉讼 警钟为谁而鸣?

18、欢迎参加绿家园10月环境记者沙龙

 

时间: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下午2点—5点

地点: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主题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解决方案(下午2:00-3:15

主讲人:雷光春

教授、博导,现任富群环境研究院院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国家湿地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湿地公约》秘书处亚太事务高级顾问,北京大学教授/博导,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长江项目主任,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海洋与湿地项目主任等。主要研究兴趣为:湿地科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管理、集合种群生态学 

主讲提纲: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IPCC评估报告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影响的情景分析

二、如何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金海岸路线:滨海湿地-沿海社区的生命线

-黄河之旅路线:干旱适应对策

-长江之歌路线:连接自然与人类的纽带

-雪域高原路线:监测全球变暖的步伐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适应对策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恢复

-社区可持续发展

主题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下午3:15-4:45)

主讲人:谢新民

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与数字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兼任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项目评审专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项目特聘专家等。

主讲提纲: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2.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

3.我国城市化发展规模与布局

二、我国水资源条件及供需形势

1.水资源数量及变化情况

2.水资源可利用量

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

5.水资源质量状况

6.现状水安全状况

7.未来水资源需求

8.未来供水预测

9.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0.分区水资源供需形势

11.节水前景

12.对策与措施

主题3:意大利国际环境记者年会分享(下午4:45-5:00)

主讲人:汪永晨(绿家园召集人)、倪一璟(绿家园总干事)

提纲: GDP发展模式反思

反消费主义思潮

后创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经验分享

具体地址:中青报记者之家10层会议室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海运仓胡同2号(地图请见附件)

地铁:东四十条地铁站A口上来向北第一个路口向西行

公交:44、800、113、117、118、24等多路,东四十条下车

联系人:王丽娜15010367505; 王小娜 13581646587

特别关注:

想要看更多的环境信息,请点击下面网址:

怒江网:http://www.nujiang.ngo.cn

绿家园记者沙龙网:http://www.greensos.cn

绿家园记者沙龙英文网:http://eng.greensos.cn

绿家园新地址:东城区炮局胡同二条 21

绿家园电话: 01084039930已经恢复使用

欢迎大家关注绿家园江河信息博客和微博:

http://blog.sina.com.cn/chinagreennews

http://t.sina.com.cn/chinagreennews